大一高数知识点

2024-10-05

大一高数知识点(6篇)

1.大一高数知识点 篇一

1 积分的性质在不等式证明中的运用

设xf) (与xg) (为定义在区间[ba, ]上的可积函数, 若

例1:证明:arctanh0

∴h>0时arctanh

例2:证明:x>0时,

分析:主要利用三角函数sin x、cosx作积分时有∫0xsinxdx=1-cosx, ∫0xcosx=sinx而对x在[, 0 x]作积分能不断提高次数。

证明:已知cosx≤1 (x>, 0只有x=2nπ时等号才成立)

所以有sinx0)

再次取积分∫0xsinxdx<∫0xxdx, 得:

在此基础上再继续在[, 0 x]上积分两次, 得

∴综合 (1) (2) 知道当x>0时,

例3:求证

0

分析:观察相当于这时由及可以想到用积分的性质。

此方法可应用于以下类似的一类题目:

(1) 证ln (1+x) 0。 (提示:用在[, 0 x]内对其两边积分)

用积分的性质解题的主要步骤是: (1) 首先判断出不等式是否存在基本初等函数的积分值, 或观察不等式中是否存在共有的或类似的式子出现, 如例3中b-a与lnb-lna。 (2) 依题意设出积分区间及不等式。 (3) 运用积分性质对所设不等式在积分区间内求值。

这类题型运用了逆向思维, 要掌握及熟记一些基本初等不等式的积分公式。

2 利用单调极限证明不等式

这类题型目前在中学竞赛题中还很少见, 但随着新教材的使用一些竞赛题会以极限为背景, 对其的讨论是有一定意义的。

定义:若x

Lagrange公式 (中值定理) :若函数f (x) 满足 (i) f (x) 在闭区间[a, b]上连续;f (x) (ii) 在开区间 (a, b) 内可导。则在 (a, b) 内至少存在一点, 使得

例4:证明:x>0, t≤x时

分析:若把t看成常数, 可以考虑到所以只要证明在定义域内递增即可, 但直接证明显然麻烦, 又可考虑转化成对数讨论, 即lnf (x) 递增, 原函数也是递增的。

证明:当t=0或者t=x时, 显然不等式成立。

讨论此函数的单调性。

由于:

所以lnf (x) 递增, 也就是f (x) 递增。

又因为:

所以lnf (x) 递增, 即f (x) 递增

又由于:

此方法可应用于以下类似的一类题目:

用单调极限解题的主要步骤是:首先观察不等式里是否含有特殊极限, 或带有变量的式子设为f (x) , 在定义域x

这里两道例题用到了两个特殊的极限:掌握一些常见的极限及对一类不等式的证明有一定的帮助。

3 结语

本文在此概括了运用高数知识解竞赛题中的两点, 每一点都用适当例题进行分析, 都说明了这类解法在关于证明不等式的竞赛题中是适用的。解题中还运用了逆向思维, 这也是解数学题常用的思维手段。总之, 高数在竞赛题中所具有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再加上现行的新课改, 不少高数的知识已经编入教材, 由此可见, 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这些解法都可以被接受, 不再受限于大学生。就本文而言, 仅对两个知识点做了分析、归纳, 今后在做题过程中遇到此类题型不妨试着运用这些方法。

参考文献

[1]陈传理, 张同君.竞赛数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

[2]裴礼文.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

[3]王祥有.例说基本不等式的运用[M].中国教育文库二,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474.

2.高数下知识点总结 篇二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一)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②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或;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a)n=-an或(a-b)n=-(b-a)n , 当n为正偶数时:(-a)n =an 或(a-b)n=(b-a)n.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该多创设情境,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二)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通过本章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

4.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还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在本章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三)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 …… 去分母 …… 去括号 …… 移项 …… 合并同类项 …… 系数化为1 ……(检验方程的解).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2)画图分析法: ………… 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 距离=速度·时间;

(2)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效·工时;

(3)比率问题: 部分=全体·比率;

(4)顺逆流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价格问题: 售价=定价·折·,利润=售价-成本,;

(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圆=2πR,S圆=π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C正方形=4a,S正方形=a2,S环形=π(R2-r2),V长方体=abc,V正方体=a3,V圆柱=πR2h,V圆锥= πR2h.本章内容是代数学的核心,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快乐很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乐趣,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研究起,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四)

一、知识框架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物体的形状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抽象的几何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二、本章书涉及的数学思想:

1.分类讨论思想。在过平面上若干个点画直线时,应注意对这些点分情况讨论;在画图形时,应注意图形的各种可能性。

2.方程思想。在处理有关角的大小,线段大小的计算时,常需要通过列方程来解决。

3.图形变换思想。在研究角的概念时,要充分体会对射线旋转的认识。在处理图形时应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如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

4.化归思想。在进行直线、线段、角以及相关图形的计数时,总要划归到公式n(n-1)/2的具体运用上来。

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主要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述六章内容。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五)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6.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7.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8.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9.定理与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10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难点:探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平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平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六)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一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由一维到二维的过渡,同时它又是学习函数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平面内的点与数结合起来,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掌握本节内容对以后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多从实际情形出发,通过对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确定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七)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6.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7.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8.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9.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0.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1.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2.公式与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几何部分的基础图形,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发现和探索其中的知识奥秘。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情操和几何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八)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是 ax+by=c(a≠0,b≠0)。

2.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5.消元: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6.代入消元: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7.加减消元法:当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本章通过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完整性和深刻性,使学生掌握好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九)

1.用符号“<”“>”“≤ ”“≥”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6.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7.定理与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经历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样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不等式(组)的特点和作用,掌握运用它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十)

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5.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7.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8.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9.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3.高数上册总结知识点修订版 篇三

函数(高等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要着重掌握的常见函数类型: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

极限:数列的极限(特殊)——函数的极限(一般)

函数极限的可能情况有24种(自变量6种,因变量4种),对于这其中任一种情形,都应该熟练掌握其分析定义(严格的数学表述)

极限的本质是:已知某一个量(自变量)的变化趋势,去考察另外一个量(因变量)的变化趋势

由极限的概念可以推得的一些性质:局部有界性、局部保号性等等,应当注意到,由极限概念所得到的性质通常都是只在局部范围内成立

趋于零的极限称之为无穷小量,不同的无穷小量之间有阶的区别,类似可定义无穷大量 两个判断极限的重要准则:

1、夹逼原理;

2、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它们分别对应两个重要极限。

各种典型极限的计算

在提出极限概念的时候并未涉及到函数在该点的具体情况,所以函数在某点的极限与函数在该点的取值并无必然联系

连续:函数在某点的极限值 等于 函数在该点的取值 连续的本质:自变量无限接近,因变量无限接近

连续的概念相当于给我们提出了一种求极限的方法:代入法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不连续的情形:间断。其分类可根据连续不成立的条件逐一分析

导数的概念

本质是函数增量与自变量增量的比值在自变量增量趋近于零时的极限,更简单的说法是变化率

微分的概念:函数增量的线性主要部分,这个说法有两层意思,一、微分是一个线性近似,二、这个线性近似带来的误差是足够小的,实际上所有函数在某点的增量我们都可以线性关系去近似它,但并不是任何时候这个近似都足够好,只有当误差足够小时,才能说该函数在该点可微分

对一元函数,连续不一定可导,可导必连续,可导等价于微分 各种典型导数和微分的计算

导数反映了函数在某点附近的变化快慢程度,因此可用来作为研究函数某些性质的工具,尤其是那些涉及讨论函数变化情况的性质。极值的概念,极值是局部而非整体性质的体现

费尔马定理:一个函数的极值点,要么不可导,要么导数为零

微分中值的三个定理: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和柯西定理。它们是同一个数学事实在不同的坐标系中的表达:对一个闭区间连续、开区间可导的函数来说,必存在区间内的一点,该点切线的斜率等于两端点连线的斜率。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情况

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增减性和凹凸性

泰勒定理:本质是用多项式来逼近连续函数。要学好这部分内容,需要考虑几个问题:

1、一个函数能够用多项式来近似的条件是什么?

二、这个多项式的各系数如何求?

二、即使求出了这个多项式的系数,如何去评估这个多项式逼近连续函数的精确程度,即还需要求出误差(余项),一般来说,余项的选取不同,对函数的要求也不同,常见的有皮亚诺和拉格朗日两种余项

不定积分:导数的逆运算 什么样的函数有不定积分

求不定积分的若干典型方法:凑微分、换元和分部 各种典型不定积分的计算。

定积分:由具体例子引出,本质是先分割、再综合,其中分割的作用是把不规则的整体划作规则的许多个小的部分,然后再综合,最后求极限,当极限存在时,近似成为精确 什么样的函数有定积分 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微积分基本定理,其最重要的作用是将定积分(一个复杂和式的极限)与不定积分(导数的逆运算)相联系

积分中值定理,其对应的意义是变量的平均值

定积分的几何应用和物理应用

4.大一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篇四

一、植物学

以植物为主要对象,从不同层次(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居群、个体、器官、组织、细胞、分子) 研究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1、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与生化基础

2、研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

3、研究植物多样性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与机制

4、揭示植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二、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1、植物是自然界中的第一性生产者,即初级生产者

2、植物在维持地球上物质循环的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自然科学

1、在自然科学中的意义

植物科学的发展不仅可以丰富和推动生物科学的发展,也可影响和加速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同时,植物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新的物理、化学的技术手段的运用常给植物科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使植物科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植物科学的研究为利用植物和改造植物提供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通过对植物区系、植物资源、植被和珍稀濒危植物的调查研究,为农业区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细胞和组织培养、生物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农业上的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培育开辟了新的前景 $植物化学的研究,对开发药用资源、发展医药工业有重要的意义

$污染生态学的研究,可筛选出对污染敏感或具较强抗性的植物

$古植物学的.研究,可以为找煤、石油及其他矿藏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研究,为保护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条件,保护丰富的基因库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人类面临最重大的问题和挑战

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疾病危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生态平衡破坏;生物物种大量消亡

五、植物(Plant)

具有固着生活方式;具有细胞壁(纤维素的网状结构);自养生物(叶绿体);具有永久分生组织、不断生长、分化。

六、植物学发展简史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本草学阶段:16世纪末以前,以实用为目的

博物学阶段:16世纪末至1859年,意大利西沙尔比诺以生殖器官作为分类基础,使植物学和实用的本草区别开来。主要是大量采集描述,指导思想是神创论。 生物科学阶段:1859—1953年,指导思想是进化论,注重进化关系,力求建立符合自然演化结果的系统关系

生命科学阶段: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研究从器官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也即进入到探索生命现象本质的阶段。

七、发展趋势及方向

1、两极分化又相互融合:1.在微观领域从分子水平探索生物的结构、过程与机理,以揭示生物界的高度统一性;2.在宏观领域研究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及宇宙射线作用与无重力世界中的生命行为

2、各分支学科交叉渗透、相互推动

3、从定性走向定量

4、从实验走向证明

5.大一班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 篇五

2015年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

时间:2015.6.19 地点:大一班 人员:全体幼儿 授课人:朱华娟

内容:

我们幼儿园本着“以人为本”精神,为确保师生安全,严防因游泳带来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上级防溺水安全教育的精神,禁止任何幼儿到游泳池、水库、河流等有水源的地方嬉戏与游泳!为切实加强安全教育、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特敬告家长对这项工作一定引起高度重视,对孩子进行严肃地防溺水教育,提高幼儿防溺水的自觉性和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逃生的能力等等。

一、发生溺水的常见原因有:

1、在水边玩耍,下水摸鱼虾,捡落入水中的物品;

2、游泳时抽筋或在水中打闹;

3、到井边打水不慎落入井中;

4、雨天掉入沟坑;

5、暴雨来临时无躲避处所。(特别注意:不要在大树下或在有高压线下面避雨,以防雷击。)

二、预防幼儿溺水的措施:

1、教育孩子充分认识到溺水的危害性;

2、教育孩子不要到水库、河边、池塘、等有水源的地方玩耍戏水;

3、不去非游泳区游泳;

4、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

5、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

6、雨天行走、如果路过井边或有水源的地方时要格外小心。

三、教幼儿学会溺水时的自救方法:如果某种特殊原因不慎溺水,应遵循以下急救办法: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四、现场抢救溺水儿童的方法:

1、迅速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2、将溺水儿童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控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3、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 心脏按摩;

4、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溺水儿童去医院。

五、家长应该随时教育孩子

1、经常告诉宝贝,尤其是男孩,家长不在时不要自己下水玩。如果让宝贝下水,一定有专人负责照料,即使水很浅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宝贝学过游泳,父母也不应大意,不要认为宝贝接受过游泳训练,就不会溺水了,宝贝游泳时一定要有大人随时随地陪着。

2、不要以为给宝贝使用一些救生用品,如救生圈、救生背心、翼形浮袋、气垫等用具,就可以掉以轻心。这些东西在水中随时会翻倒,家长要一刻不离地进行看护。

3、如果宝贝溺水,父母不要慌张。父母要以最快的速度清除宝贝口鼻中的泥沙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将宝贝的舌头拉出,以免堵塞呼吸道。

4、尽快让溺水的宝贝肺内吸入的水自然流出。可将宝贝背向上,双手托住宝贝腹部,高举过头,宝贝口鼻应露出水面背向上,头脚下垂,让呼吸道的水自然流出。

5、再将溺水宝贝平放在平地上,解开其衣物;如无呼吸或脉搏也摸不到时,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注意心脏按摩与人工呼吸的比为4:1。

6、如果父母不会以上的急救方法,应立即把宝贝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在等待急救车的过程中,不要放弃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直至医护人员到来。如未联系上急救车,要迅速用其他车辆将溺水儿童送往医院。

6.大一高数知识点 篇六

2、中国近代社会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织在一起,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①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②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③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二、政治控制

①控制中国内政、外交 ②镇压中国人民反抗 ③扶植、收买代理人。

三、经济掠夺

①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②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③ ④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四、文化渗透

①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②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4还是前仆后继,5、民族意识的觉醒:魏源在年1月《海国图志》。

6、什么是天京事变?

在事变中,东王杨秀清、该事变严重

7、什么是中体西用?

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186618908

第三,要不要废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戊戌变法

由于民族危机严重,维新派策划有名无实的光绪帝得到权力,来救亡图存,并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得大权。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宦官,提倡廉洁。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文化方面:创办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

意义:第一、戊戌变法试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第二、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第三、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其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的效用不可低估。

10、什么是皇族内阁?

巩固皇权,镇压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1911年5月在为形势

所迫不得已不得不成立责任内阁。这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是统治集团内因满汉和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而分崩离析。

11、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动静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蔗务、主持会内日常事务。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革命纲领。

旧三民主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强调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即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社会革命。

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工农的生活状况。

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实质?

1912年3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内容:①其统治权。②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

性质:

1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

14、护法运动的失败,想依靠

15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但是,帝国主从而是自己失去中国这个占世界人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1617、五四运动直接导火索: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18、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八七会议

内容:1927年7月,在汉口召开,中共中央临时政府决定三大事:①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②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③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可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的总方针,并提出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意义: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

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20、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工大武汉等中心城市。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21、红军长征的胜利: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的数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22、什么叫西安事变?

a)1936年12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毅然实行“兵谏”

b)意义:蒋介石被迫做出来停止“剿共”

23、请分析: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a)国共合作,共赴国难。197377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b)

24反对党八

25、辽沈、淮海、辽沈战役1948年2日

淮海战役 年11月6年1日

月291949月31日

154万余人,加上国民党军队共丧失兵力三大战役,无论是战争的规模还是取得的胜这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也是毛26

a)

27、什么是文化大革命?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是中国共产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这场革命是毛泽东领导的。他发动“文革”主要是为了抵制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图谋,消除官僚主义和特权主义思想等现象,防止国内资本主义复辟,并为人民群众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监督和管理寻找一条途径。

28、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上一篇:猪场生物安全措施浅析下一篇:2024年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