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读后感

2024-09-01

思想政治工作读后感(精选11篇)

1.思想政治工作读后感 篇一

国庆长假期间读了《带着思想去工作》这本书,里面的内容让我内心有很多的体会,既有自己在职时的感想,也有对工作的一些共鸣,同时对今后的工作有着很好的指引。在这里我将自己读后的体会叙述一下。

我们的生活,是由我们的思想创造的。思路是行动的先导,也是成功的心灵密码,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人因为有思想而伟大,在工作中或是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起到一家公司的两个人,几年后却产生了巨大差距。一个人成为公司核心员工,一个人却原地踏步,碌碌无为……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两个人如此巨大的差距呢?是思想!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曾说过:“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也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一种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生活的质量。”也就是说,工作就是充实自我,表达自我,成就自我,是需要人们用灵魂去做事情。如果仅仅将工作当成糊口的手段,把工作视为一种负担,应付自己的工作,那么不仅在工作上会失去很多,在精神上也会失去很多。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员工仅仅本分地完成工作,尽职维护企业利益已经远远不够,只有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思想的作用,不断转换自己的思维模式与观念,才会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所以,工作面前人人平等,在工作面前,没有什么大学生和农民工,只有你在工作中产生的特有价值。工作是要人们用灵魂去做的事,会思考的大脑比千万元资金更重要,企业需要用智慧工作的员工,这就需要我们每天工作都要有思想,有激情,不仅仅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而且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不断的完善和充实自己,不断挖掘出自己的智慧和潜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行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越来越多,一个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只靠严明的纪律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批有见解、有想法、能创新、会思考的忠诚员工。思考有多广阔,道路就有多长远,善于思考可以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哈佛有句谚语:“一天的思考胜过一周的蛮干”.同时,思考是为了行动,是为了在做出选择时不出错和少出错,是为自己开辟一条成功的坦途。

在工作中,要懂得创新,更要敢于创新,要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创造出奇迹,不要认为自己的工作岗位就是机械的工作,没有任何创新和革新的余地,只要用心去想,仔细分析,认真思考,每项工作都可以开展革新活动,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

在工作中,仅仅会思考还不行,还要有专注,专注是员工的优秀品质,是平庸和卓越的分水岭,没有专注就不可能有成功,有很多天资不高的人但是成就却比许多聪明人大得多,他们的秘诀是什么?秘诀就是专注,就是坚持不懈。当然还要有技巧,要用最好最巧的方法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做事情要有轻重稳急,遵守“要事第一”的原则,把工作效率放在第一位。

工作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脑力运动过程,员工要懂得变通,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掌握变通之道,会应对各种变化,在变化中寻找机会,在变化中取得成功。工作只是生活的手段、是生活的工具而不是最终目的,不被工作奴役的人才真正具有成长的潜力,在任何一家公司里面,善于思考,头脑灵活的员工永远备受青睐。

【带着思想去工作】,把思想融入工作,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用思想的光芒照亮路途,取智慧的火花点燃激情,靠思想引领行动,升华理想,向成功迈进!

2.思想政治工作读后感 篇二

一、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

政治体制改革是在不改变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前提下, 对国家政权组织、政权组织的相互关系及运行机制调整和完善。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一样, 国家政治现代化包括国家政治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政治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政治治理体系现代化是随着实践发展, 不断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 使社会各方面的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合理, 社会各项事务的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主要包括领导体制、干部人事制度、行政法规等, 是对国家政治制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1. 党政分开, 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

按邓小平的话“我们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 管不好, 管不了的事”。党应主要负责制定国家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监督保障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行, 其他的都应该交给政府, 不能单纯地让政府接受党的命令。党和政府的职能必须划分, 明确各自职能权限, 并逐步走向制度化。在我国, 很长一段时间内普遍存在党政不分, 以党代政现象。这种现象对提高党的政治领导水平具有制约作用。比如, 党委包揽分钱分物, 批项目这类政府部门的日常事务, 并直接出面干预。不仅没有发挥政府的作用, 也没有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党作为领导者, 应该充分发挥领导者作用, 做好领导者应该做的工作;同时, “党要管党”, 党政不分使党无暇顾及自身建设, 党应该把自身建设摆在首要位置, 不能因为一些繁杂事务荒废了自身建设。繁杂事务应充分发挥政府、人大、社会组织和各类群众团体作用;以党代政也不能有效发挥党“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党作为领导者, 要做好总揽全局工作, 社会成员是一个有机联系整体, 他们之间既有共同利益, 也存在一定矛盾。这些矛盾政府会处理, 但也需要党协调;以党代政也不能真正履行党的监督职能。—党包揽政府工作, 使自己既是领导者, 也是执行者, 自己不能监督自己。在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 使自己经受住实践的考验和人民的检验。

2. 简政放权, 解决好中央和地方关系

邓小平指出:“我们历史上多次过分强调党的集中统一, 过分强调反对分散主义、闹独立性, 很少强调必要的分权和自主权, 很少反对个人过分集权。过去在中央和地方之间, 分过几次权, 但每次都没有涉及党同政府、经济组织、群众团体等之间如何划分职权范围的问题”。邓小平强调必要的分权和自主权, 在现在的政治体制改革中, 也应明确这一点。邓小平说过, 机构臃肿必然促成官僚主义发展。为提高办事效率, 必须大力精简机构。实行权力下放, 保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 逐步划清中央和地方职责。中央主要负责提出大政方针, 进行监督, 而地方主要处理自己的事务。权力下放并不意味着地方可以为所欲为, 也不意味着中央失去对地方的领导权。权力下放必须把握好一定尺度, 既让地方有充分的自主权, 也要保证中央的监管权。

3. 完善干部制度, 改革人事制度

邓小平强调:“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坚决解放思想, 克服重重障碍, 打破老框框, 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 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 坚决同一切压制和摧残人才的现象作斗争”。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制度, 让制度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让人接受制度的管理, 有助于实现人的现代化。邓小平提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关键是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 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 (包括选举产生、委任和聘用的) 职务的任期, 以及离休、退休, 要按不同情况, 做出适当明确的规定”。邓小平亲自带头, 领导层实行退休制就是最好的表率。本文认为对干部谈不上什么弹劾, 但对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和考核过程必须透明化、公开化, 让群众有知情权和监督权, 干部至少要有接受群众考验和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邓小平还强调:“任何领导干部的任职都不能是无限期的”。领导干部任职不能无限期, 应该把更多优秀、有责任心的年轻人提拔起来, 让他们来为国家发展做出应有贡献。邓小平作为中央高层领导亲自带头实行领导干部退休制, 实现了领导职务不再终身制的转身。他提出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作为过渡形式, 逐步解决高级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问题。他出任第一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 即意在从他做起开退休先例。这在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有助于实现干部队伍年轻化。邓小平是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里程碑, 他把退休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 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把退休作为一种制度提高到国家改革高度。30多年来, 我国干部制度和人事制度逐步完善和发展, 但对干部的考核水平还有待提高。不能总是等到问题出现后才发现干部有问题, 才去解决问题。干部应经得起实践锻炼, 经得起人民检验, 经得起时间考验。

4.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邓小平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 民主法制传统很少。解放后, 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 法制很不完备”。法制不健全, 是源于传统社会遗留的弊病。中国传统社会一直都是人治, 对制度的构建比较欠缺。例如, 毛泽东时期单纯的把官僚主义看做作风问题, 只是通过整党整风、加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及对党员干部进行意识形态及理想信念教育来解决官僚主义问题, 并没有把成功经验以制度或法律法规形式固定下来, 没有找到官僚主义产生的体制根源。而邓小平较早意识到“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 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 但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的问题更重要。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 而是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 不是光靠改革就能解决的, 还需要不断创新, 适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和改变。民主和法制必须配套进行, 民主是法制的基础, 法制是民主的保障。只有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治国。只有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才能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以国家政治现代化为视角, 解读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

国家政治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强调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 即领导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要以法律制度为依据管理国家事务;二是强调从独自治理向共同治理转变, 即在国家政治活动中, 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和个人等行为主体, 都可参与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事务的管理中来, 以实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和公共利益最大化, 是一种多元式的发展。站在国家政治现代化角度来看, 当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存在以下问题:

1. 权力过分集中, 缺乏有效监管

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政治权力问题。邓小平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 过去苏联模式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总病根”是权力过分集中。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进一步指出“权力过分集中, 妨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行, 妨碍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妨碍集体智慧的发挥, 容易造成个人专断, 破坏集体领导, 产生官僚主义”。由于权力过分集中, 造成了权力结构畸形、权力运行紊乱、权力监督失效。长期以来, 我国都是人管制度, 而不是制度管人, 许多领导之所以会腐败, 根源就在于制度建设不到位, 没有制度的约束, 个人权力无限地膨胀。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 比如, 建设领域潜规则泛滥, 开发商、转包商、寻租掮客绳聚左右, 以及各种官场潜规则的耳濡目染之下, 人性脆弱的底线往往容易被突破。

2.“四风”问题

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指出“兼职过多, 工作难以深入, 特别是妨碍选拔更多更适当的同志担任领导工作。副职过多, 效率难以提高, 容易助长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者不深入基层和群众, 不了解实际情况, 不关心群众疾苦, 遇事不负责任, 只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按客观规律办事, 主观主义地瞎指挥等;形式主义则表现为弄虚作假, 不求实效、作表面文章, 以赢得上级肯定和领导满意。在市场经济的诱惑下, 党和国家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着严重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比如, 思想空虚、精神萎靡、贪图安逸、不思进取, 讲排场、比阔气, 铺张浪费、挥霍公款、骄奢淫逸、腐化堕落。

3. 公共权力缺乏约束, 滋生形形色色特权现象

特权现象是指权力不受法律和制度约束。特权思想是政治和经济上超越法律制度之外的权利行为欲望。凡是手握公权者都有产生特权欲望的可能。我国现有的权力结构和权力配置的重大缺陷, 就是不适当地把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集于一身, 必然会造成对权力垄断, 形成权力的“巨无霸”, 更利于特权者把法律赋予的公共权力私有化、经济化、关系化。随着国家加大反腐力度, 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大老虎相继落马, 可人们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并没有随之提高, 腐败仍在高位区。

三、以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政治现代化

邓小平深刻指出“要克服党和国家各项具体制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 根本的问题是改革制度”。并明确指出,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 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涉及范围之广, 触及利益之多, 敏感程度之深。以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政治现代化要注重制度设计、政治体系完善和策略推进。

1. 健全和完善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

一是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 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公开权力的使用流程, 让权力的使用公开化、透明化。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二是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 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规范权力运行的流程。实行权力清单制度可有效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权力运行体系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 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序进行。国家治理的过程就是社会权力运行的过程。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按照现代法制和民主政治的要求, 建立起配置合理的权力架构, 规范社会权力运行、维护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

2. 健全和完善权力运用的法规体系

国家政治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权力明确、能力有限的政府。政治治理的主体是政府, 它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做为支撑。一是要完善权力结构, 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侵权, 通过法律规范清晰明确权力运行的轨迹, 可以大大减少个别人或者少数几个人“拍脑袋”决策导致的权力滥用;二是强化反腐的法规威慑, 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措施严厉、下场可悲, 使领导干部畏惧战栗, “不敢腐”;三是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法规体系, 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3. 健全和完善权力运用的监督体系

我国现行权力监督体系, 就专门机构来看, 在执政党有纪律检查委员会系统, 在国家有检察和反贪系统, 在政府有监察系统。一是强化内部监督。通过党内法规、政府权力治理法规, 形成预防监督、过程监督和结果监督的完善的监督体系;二是强化外部监督对权力的制约, 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等全方位监督, 让权力运行的每一个过程清晰可见;三是完善政绩考核体系, 以民众满意度作为选拔官员基本标准, 以重塑领导干部的权力观、价值观, 真正实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总之, 国家政治现代化为政治体制改革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而政治体制改革的现代化为实现国家政治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不管政治体制怎样改革, 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政治体制改革牵涉的利益群体多, 十分敏感, 要在党的领导下有序、有步骤地进行, 继续坚持渐进式的改革之路。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国家政治现代化的关键, 国家政治现代化正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深刻阐述了制度建设对中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性, 并指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存在问题和改革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国家政治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1975-1982[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3.

[2]莫志斌.论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对实现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重大价值: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J].观察与思考, 2014 (8) :3-8.

[3]姚红.论政治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J].重庆行政 (公共论坛) , 2014 (3) :23-25.

3.思想政治工作读后感 篇三

一、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国有企业思政治思想工作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足

不少企业和员工、甚至少数领导干部对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足。一是片面强调企业效益的重要性,认为企业设立党工团组织是摆花架,企业要的只是经济效益,职工要的只是物质利益。他们不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风尚在维系企业各种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二是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企业竞争的重点,缺乏企业形象是企业产品形象、经营服务形象、管理者形象、员工形象、公共关系形象等综合因素组成的这一深刻认识,使得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及消费者心目中的总体印象下滑,影响企业效益的增幅。

(二)组织机构及管理力量较薄弱。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呈逐步被削弱的趋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较差。目前很多的企业中,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往往取决于企业领导个人的意识和情绪,更多直接地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因而常常陷入“有组织无活动或有活动无效果”的被动局面,有的企业领导干部认为组织、宣传、工会等党群工作是非经营性工作,而且增加不必要的内耗,并且影响和制约日常生产经营工作。

(三)政工人员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政工岗位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相比,欠缺良好的专业背景,理论水平相对较低,普遍存在对政工人员再教育不足 。有的政工干部虽然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容易受到习惯思维的影响,工作创新力度不大,工作底气不足。

二、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政治思想工作。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一)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方式

创新思维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国企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迫切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要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确保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必须贯彻依法治企的方针,加强和改进企业的法制教育;必须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新型的企业人才队伍。

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发展趋势,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知识化、信息化程度。针对市场化、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突出科技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宣传,解疑释惑,引导他们正视差距,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要把员工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人本意识”。防止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职工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职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诚心诚意地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

(二)加强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水平

企业党组织要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加强企业政治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政工干部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基层建设的质量。因此,对政工干部的选拔、培训及思想建设等各方面都要加强。首先,对政工干部的选拔一定要把好关口,只有政治素养坚定、学历较高且具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的干部才能胜任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同时,要不断加强干部的思想建设。再者,要立足现实,创新教育内容, 在突出抓好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紧扣时代脉搏,从实际出发,丰富思想教育内容。要完善政工干部的激励机制,

(三)制定计划、加强培训

要制定好培训计划,抓好干部岗位培训,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不断提高。一是要树立起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感和事业心,克服各种错误思想;二是要有计划地开办思想政治工作综合的或专业性的轮训班,不断提高政工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策水平;三是正确选拔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建立群众性的思想教育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党、团、工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四是当组织要积极支持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开展工作,帮助指导它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丰富工作经验。

(四)落实人员、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选配高素质兼职人员,建立“一岗双责”工作机制。要注意挑选素质好的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人员兼任书记或副书记,充实政工队伍力量,同时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互相结合,互相促进。二是引进优秀专职政工人才,增强政工队伍的核心力量。要有针对性地引进在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心理研究等方面的“尖端人才”,提高全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三是开发企业人力资源,推进政工队伍建设。要选择与政工相关专业或热爱政工工作的人才,加强政工人才与其他人才的岗位交流。

(五)深入基层、加强思想沟通。

(1)要顺畅沟通渠道,力倡交流氛围。充分利用公司内部网站,设置员工论坛或者企业信息交流平台,让员工有倾吐心声和发表意见和建议的空间,企业政工干部和领导要经常与员工直接对话。

(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关键是要把道理讲实,把道理讲得合情合理,只有把道理讲到员工的心坎上,他们就会理解,政治思想工作就会收到成效。

(3)把工作做到实处,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做员工的政治思想工作时,要注重解决员工遇到的实际问题,因为思想问题往往是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4.思想政治实践的读后感 篇四

在看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后,我觉得精神非常振奋,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以成为世界上名符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人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但社会发展的坚冰已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大复兴的大趋势已不可逆转,而在这一时刻,回顾我们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和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和牺牲,这些都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之源。

胡锦涛总书记的在这次讲话中更加明确的指出:建设一个富强、统一的国家,是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的遗志。所以我们这些辛亥先贤的后裔,要更好地继承先辈的遗志,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积极投身、参与到国家的发展和建设中去,在本职岗位上为现代化建设尽一份力。并且当我在去看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该如何走?总书记在讲话中有非常好的表述。”那就是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和平、发展、合作这三面“旗帜”。“为了实现振兴中华的目标,就要在工作中坚持不懈地高举这三面“旗帜”,加强民生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讲话中深刻总结了辛亥革命百年来的历史进程,对孙中山等革命先驱作出了高度评价。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的历史传统,并学习辛亥革命先烈们“为振兴中华矢志不渝”的精神,继续团结奋斗,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并且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要学习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记住这些历史,将能够激励我们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在提及两岸关系时,总书记用了“血脉相连”“共同家园”等一系列让人倍感亲切的词汇,这表明了海峡两岸人民永远是一家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就是为了“终结两岸对立,抚平历史创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此外,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强调“和平统一”的概念,随着近年来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的阶段,我们可以感受到和平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所以说,在我看来,中华民族的复兴,牵动着两岸同胞们的心,可以说是两岸共同关心的,并可以为之共同努力的一个目标。我们知道近代前的中国是大国、强国,但那是

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和经济的衰退,无法遏制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在一次次列强进攻面前败下阵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阵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强迫的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进而引进列强的瓜分热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之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及解除防务,而外国军队则驻扎于中国京城周围的要地,实行永久军事占领。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的“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历史,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且他还镌刻着昨日的奋斗,见证着今日的成就,昭示着明日的辉煌。100年前的辛亥革命,石破天惊,扭转乾坤,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名族复兴的洪流,从此在神州大地奔涌向前。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还让我明白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道理,在面对中华民族被“蚕食鲸吞、瓜分豆剖”亡国灭种的危险,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毅然决然地担负起“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的历史使命,一举推翻清王朝,终结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第一次响亮的提出“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虽然,辛亥革命因其历史局限,未能根本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但辛亥革命滚滚洪流所挟的风雷之势,至今仍在历史深处发出久远的回响。

然而,胡锦涛的这一讲话更加明确了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那就是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应团结起来,为实现中国的统一和繁荣而共同奋斗。海外华侨华人愿为促进两岸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并且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让有强大祖国国籍做后盾的海外华侨华人也深感自豪。这不仅传达了促进中国统一、振兴中华的共同心声,而且也让人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

中国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意义深远。孙中山先生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中国越来越繁荣富强。中国正在朝着国强民富的方向迈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缅怀和宣传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致力于振兴中华的光辉业

绩,对于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开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共同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意义深远。

此外,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令人感受深刻,海外华侨华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也感到了极大的鼓舞,也深刻理解到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它还号召着两岸同胞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正是辛亥革命精神的主旨。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勇于担负起中国革命和发展的伟大历史使命。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在振兴中华的道路上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这也为两岸关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历史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

胡锦涛的讲话通过电视和网络第一时间传递到非洲各个有华侨华人的角落,我们备受鼓舞。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前所未有的历史壮举。海外华侨华人一直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给予支持,他们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中回顾历史、学习历史,决心继续发扬爱国爱乡传统。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他们的共同心愿。我国已经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更高要求,我们相信只要团结,并在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核心力量周围,这些理想一定能够实现。并且胡锦涛的这次讲话也为两岸中国人民描绘了更加美好的和平未来。两岸隔绝60年,现在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虽然在一些政治问题上仍有分歧,但我认为应该在中华文化传承的大背景下加强合作,求同存异,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恶化,两岸更应该手拉手、心连心,共谋发展,开创更美好的未来。在胡锦涛的讲话中,他让我更加明确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历史潮流滚滚向前,中华振兴势不可挡。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缅怀革命志士的伟绩丰功,我们对血荐轩辕的先贤倍感崇敬;重温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嘱托,我们对前行的困难更加清醒,从而对振兴中华的信念就愈发坚定。因此在驶向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航程中,我们必须汇聚起万众一心的伟大力量,挺立时代潮头,激流勇进。挺立时代潮头,实现民族复兴,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心向背决定历史走向。

在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绵不绝的历史进程中,国家统一始终与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民族尊严紧密相连。“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百年来,孙中山先生对国家统一的宏愿始终激荡在中华儿女胸臆之间。阻隔的海峡,隔不断两岸同胞的手足深情,挡不住和平统一的时代潮流。凝聚在爱国主义旗帜下,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5.精益思想读后感 篇五

——武志国

一、内容摘要

《精益思想》是詹姆斯沃麦克和丹尼尔琼斯花费15年的时间,通过他们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出来的,核心内容就是消除浪费,创造财富。本书的成功就在于它对精益生产方式做了很好的总结,为我们读者提供了精益的核心原则,作为企业的行动指南,同时用“浪费”将传统现代企业不适应新经济的弊病表面化、通俗化,更易于企业理解和接受。本书的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和了解了美国、德国、日本等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大小企业推行精益的实际情况和心得后之作,为准备跨入精益之门和进一步学习、实施精益的人提供了最好的指南,从而成为精益方面的经典著作。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精益原则阐述了muda,并指出了解决muda的办法,同时指明了实行精益思想的流程,要从价值、价值流、流动和拉动出发,到最后达到尽善尽美,从而帮助很多行业在商业中创造持久的财富;第二部分从思想到行动,达到精益的飞跃:本章通过举出简单复杂的事例和大丰田、小昭和的案例说明了若想用好精益原理,达到企业的飞跃,首先就要从心里出发,企业上下都要用心接受精益的精髓思想,同时学以致用,练到如火纯情的地步,以致达到企业的尽善尽美,否则在竞争大社会里,企业是很难生存下来的;第三部分精益企业:是为消费者正确地确定价值,避免沿价值流的每个企业通常倾向,即: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出发对价值做出不同的评价,通过企业主动把具体产品的价值流动渠道摆出来,正确的确定价值,并在用户拉动的时候追求尽善尽美,以致让整个价值流连续摆动起来。最后又说出了精益思想不但可以用在生产企业,在服务业、建筑业等方面都可以应用。

二、概述

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源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丰田发明的精益生产方式,它是大野耐一在实践中得到的,其核心是以整体优化的观点合理地配置和利用企业拥有的生产要素,消除生产全过程一切不产生附加价值的劳动和资源,追求“尽善尽美”,达到增强企业适应市场多元需求的应变能力,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它出现的数十年,极大地降低了制造

成本、缩短了开发和制造的周期、显著地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而且精益制造还创造了工业企业再造的奇迹,在汽车、航空、电子等高技术行业被作为新一代工业革命在推广着,精益思想更进一步从理论的高度归纳了精益生产中所包含的新的管理思维,并将精益方式扩大到制造业以外的所有领域,尤其是第三产业,把精益生产方法外延到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不再局限于生产领域,从而促使管理人员重新思考企业流程,消灭浪费,创造价值。精益模式冲击和再造近百年来人们习以为常的大规模成批处理和层级管理的观念,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提高了人类各种社会活动的效率、节省了资源的消耗、改进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效率和质量,已经成为新一轮管理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精益思想的核心

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消除浪费,创造价值,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实要的东西。精确地定义价值是精益思想关键性的第一步;确定每个产品或某项服务的全部价值流是精益思想的第二步;紧接着就是要使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步骤流动起来,使需要若干天才能办完的手续,在几小时内办完,使传统的物资生产完成时间由几个月或几周减少到几天或几分钟;随后就要及时跟上不断变化着的顾客需求,因为一旦具备了在用户真正需要的时候就能设计、安排生产和制造出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的能力,就意味着可以抛开销售,直接按用户告知的实际要求进行生产,这就是说,可以按用户需要拉动产品,而不是把用户不想要的产品硬推给用户。第三步是拉动需求,让顾客想要的东西,在规定的时间得到,第四步就是循环以上几步骤,逐渐做到尽善尽美,它的基本目标也就是零库存、高柔性、无缺陷,主要目标是创造更多的财富。

浪费就是将所有业务过程中消耗了资源而不增值的活动,精益思想用“浪费”将传统企业不适应新经济的弊病表面化、通俗化,更易于企业理解和接受,有人说精益就是消除浪费,所以认识浪费是很重要的,精益思想把浪费归为七类,分别是:残次品造成的浪费、无需求商品超量生产造成的浪费、库存造成的浪费、不必要的搬运造成的浪费、等待造成的浪费,人员不必要的动作造成的浪费、工艺流程造成的浪费。这些浪费不仅掩盖了时间的浪费,还掩盖了效率的低下,最主要的是使得企业的利润在减少,甚至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麻烦,这个暑假的实习就使我看到了浪费给企业的很大烦恼。(感悟中有我对暑假实习企业的认识)

四、精益管理的思想和原则

1、顾客确定价值

顾客就是上帝,企业要想在市场上更好的生存,就要确定顾客的需求,顾客确定价值就是以客户的观点来确定企业从设计到生产最后到交付的全部过程,尽可能实现客户需求的最大满足。创造价值主要是从概念到投产的设计过程,从定货到送货的信息过程,从原材料到产品的转换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和服务过程,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以客户的观点确定价值就必需将生产的全过程的多余消耗减至最少,不能将额外的花销转嫁给用户。精益价值观将商家和客户的利益统一起来,而不是过去那种以企业的价值为核心的观点。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来审视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服务项目就会发现企业有太多的浪费,从不满足客户需求到过分的功能和多余的非增值消耗。当然,消灭这些浪费的直接受益者既是客户也是商家。与之对照的是,企业过去的价值观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完全由商家自己设计和制造的产品、完全由商家设计好的服务项目,大吹大擂那些目的在于增加赢利的、额外的、甚至是“画蛇添足”的功能,并不一定是用户所需要的、或必需的。最后将大量的浪费以成本的方式转嫁给了用户,而用户享受到的仅仅是为实现这个转嫁的殷勤。所以由顾客确定价值才能实现企业与顾客的两全其美。

2、识别价值流

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转变为成品、并给它赋予价值的全部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从概念到设计和工程、到投产的技术过程,从订单处理、到计划、到送货的信息过程,和从原材料到产品的物质转换过程,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和服务过程。精益思想识别价值流的含义是在价值流中找到那些是真正增值的活动、那些是可以立即去掉的不增值活动。精益思想将所有业务过程中消耗了资源而不增值活动叫做浪费,识别价值流就是发现浪费和消灭浪费。识别价值流的方法是“价值流分析”——首先按产品族为单位画出当前的价值流图,再以客户的观点分析每一个活动的必要性。价值流分析成为实施精益思想最重要的工具。价值流并不是从自己企业的内部开始的,多数价值流都向前延伸到供应商,向后延长到向客户交付的活动。按照最终用户的观点全面的考察价值流、寻求全过程的整体最佳,特别是推敲部门之间交接的过程,往往存在着更多的浪费。

3、价值流动

如果正确的确定价值是精益思想的基本观点、识别价值流是精益思想的准备和入门的话,“流动”和“拉动”则是精益思想实现价值的中坚。精益思想要求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步骤)流动起来,强调的是不间断地“流动”。“价值流”本身的含义就是“动”的,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如部门的分工(部门间交接和转移时的等待)、大批量生产(机床旁边等待的在制品)等等阻断了本应动起来的价值流。精益将所有的停滞作为企业的浪费,号召“所有的人都必须和部门化的、批量生产的思想做斗争”,用持续改进、JIT、单件流等方法在任何批量生产条件下创造价值的连续流动。当然,使价值流流动起来,必需具备必要的环境条件。这些条件是:过失、废品和返工都造成过程的中断、回流,实现连续的流动要求每个过程和每个产品都是正确的。全面质量管理、5S管理和现场管理都成为精益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设备的完好性是流动的保证。全员生产保全都是价值流动的前提条件之一。有正确规模的人力和设备能力,避免瓶颈造成的阻塞。

4、需求拉动

“拉动”就是按客户的需求投入和产出,使用户精确的在他们需要的时间得到需要的东西。实行拉动以后用户或制造的下游就像在超市的货架上一样地取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把用户不太想要的产品强行推给用户。拉动原则由于生产和需求直接对应,消除了过早、过量的投入,而减少了大量的库存和现场在制品,大量的压缩了提前期。拉动原则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企业具备了当用户一旦需要,就能立即进行设计、计划和制造出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的能力,最后实现抛开预测,直接按用户的实际需要进行生产。

实现拉动的方法是实行 JIT 生产和单件流。当然,JIT 和单件流的实现最好采用单元布置,对原有的制造流程做深刻的改造。流动和拉动将使产品开发时间减少、订货周期减少、生产周期降低,这对传统的改进来说简直就是个奇迹。

5、尽善尽美

奇迹的出现是由于上述 4 个原则相互作用的结果。改进的结果必然是价值流动速度显著的加快。这样就必须不断地用价值流分析方法找出更隐藏的浪费,作进一步的改进。这样的良性循环成为趋于尽善尽美的过程。“通过尽善尽美的价值创造过程(包括设计、制造和对产品或服务整个生命周期的支持)为用户提供尽善尽美的价值”。“尽善尽美”是永远达不到的,但持续地对尽善尽美的追求,将造就一个永远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企业。

四、感悟与体会

谢谢余老师介绍的这本《精益思想》,当我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思考了很多,从中学到

了很多东西,总之是让我终身受益。

在我拿到这本书时,从字面意思来看,我感觉“精”表现在质量上,追求 “精益求精”;“益”体现在成本上,因而感觉精益思想不是单单追求质量最好或成本最低,而是追求顾客和企业都满意的质量、追求成本与质量的最佳配置、追求产品性能价格的最优比。看到精益思想这几个字时就让我与JIT思想联想在一块,感觉应该是按照需求来生产,同时是全员参与,并且是消除浪费,追求尽善尽美的综合哲理思想。当我看完这本书时,发现果然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本书的主要核心就是认识Mude,消除浪费,创造财富。主要渠道就是首先通过从顾客的角度认识产品(生产、服务)的价值,而不是企业自认为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价值,来制造顾客喜欢的东西;其次是确定价值流,找到产品的流通渠道,在此找到浪费,并想办法消除,再次是让产品流动起来,只有持续不断有计划的流动才能实现价值、创造财富,第四就是需求拉动,以顾客为中心,当顾客需求某种产品时,就用最短的时间进行设计、计划和制造出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这样一个流程就完成了,最后就是循环渐进,找出更深入的浪费,并消灭掉,创造财富,最后实现尽善尽美。

这个暑假我在芜湖同福食品厂工作,这个公司也是一个上市公司,感觉挺大的,在这里度过了四十多天让我感慨万分,这样的企业竟也有许多低级问题,不知道应用精益思想,最厉害的一次是生产6万件左右的产品,竟出现一万件左右的次品(30/%左右的次品,我们班长告诉的),对于企业来说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浪费,首先浪费直接成本:原材料、工人当天的工资,机器的磨损,其次是间接成本:这些产品本来可以卖出去,赚取利润,结果却坏掉了,同时有些次品没查到,流入市场,让企业受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呢?经过我的调查发现:这个工厂的很多工人是新来的,他们根本就不懂生产,而且这个工厂的机器很多都是从台湾和外国进口的,对于这些新员工来说他们根本就不了解使用方法,而且这里的环境也很恶劣,温度有四十多度,工人在里面很难适应,综合来说导致企业损失惨重(从人机料法环来分析浪费的原因)。同时在这个工厂让我看到机器缺少柔性,换模慢,导致一种产品大量生产,出现很多库存,造成大量的资金被占用,需要额外的场地,要雇佣人员看管,总之是浪费很多。这个企业不禁出现上面的浪费,还有很多等待时间的浪费、搬运造成的浪费等。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我国有很多企业对精益思想都不了解,也不会使用,他们把浪费带来的损失归结为机器的问题,其实他们并不知道事情的严重,因为若没有正确的方法,就不能做正确的事,结果将会更为恶劣,有时企业都会出现危机,所以要想占据市场,获得

利润就要学会正确面对浪费带来的害处,从领导开始,从新整理生产线和企业内部的组织,做到全企业上下都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做到学以致用。

精益思想有很多优点,但它也有缺点。因为精益只是一个极限思想,对物流的要求特别严格(对配送、包装、运输等都有特别要求),根本没有几个企业能做到,只有些单件生产和项目型企业一般情况能做到,如汽车行业、建筑行业和航空事业,对于大量生产和成批生产是无法完全用精益思想,因为生产有波动,而且需求是变化的,这些不是人为的,人们是无法控制的,要想避免需要准备安全库存,如今年日本地震,丰田由于原材料短缺,导致无法供货,损失惨重。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精益思想,知道精益是一种动态的,知识驱动的,以客户为导向的过程,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借用它的思想,但它不是一个做事情的清单,不能根据课本死板硬套,我们也要知道精益不是靠个人,而是重视全体劳动人员、供应商和其他知识、信息、远见的来源,因为这些都是关于消除浪费和创造价值的。

6.岳村政治读后感 篇六

今天读了一下于建嵘的《岳村政治》,对于中国农村的乡镇政治又有了一定的思想认识,而且对于农民的生存状况及镇级干部(好的)的一些疾苦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其实他们的日子也挺难过的,两头受挤(上面是国家和县级政府,也是村干部和农民)。另外,我也对乡镇领导层内部的一些阴暗面,如用尽各种手段迫使农民上缴各种税收与提留,多方禁止有为青年人入党以维护其既得利益,等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觉得,作为国家最基层的国家行政机关,就如他们自诩的“八品芝麻官”,他们要想有一番大的作为,确非一件易事。因为他们直接面对着下层民众,事事处处都要跟农民打交道,既为了保证完成国家税收任务,同时也为了保住自己头上的“乌纱帽”以及各种既得利益。而农民大部分又都那么贫穷,而且权利观念和法治观念又那么淡薄,所以很容易激化二者之间的矛盾。究其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农民太穷了。如果农民真正富起来了,谁还会在乎那两个钱,甚至为此不惜和乡镇干部拼命呢?

然而,平心而论,这些官员们都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职责了吗?如果尽心尽力还没干好,这证明你能力不够或者处事方式不对头,那你就应该引咎辞职,或者及时改变处事策略;如果你虽然有能力但却不往正道上走,不是一心为民谋福利,而只是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观念,大肆敛财,中饱私囊,全然不将农民的疾苦放在心上,那么就应该坚决拿掉你。该坐牢的坐牢,该正法的正法。王子犯法还得与庶民同罪呢?

7.思想政治工作读后感 篇七

劳动定额既反映了生产过程的技术规律, 又表现出社会制度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 对于组织生产、经济核算、成本降低、技能考核以及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都有重要作用。

劳动定额具有技术性和群众性。一方面它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经济性;另一方面它与企业和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员工既是企业的主人, 又是实施劳动定额工作的主体。所以, 劳动定额工作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其工作的优劣依赖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而思想政治工作是统一员工思想、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政治优势, 是我党克难制胜的法宝。这两项工作的有机结合, 既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能动作用构筑了新的平台, 赋予了新的内容, 又显现了劳动定额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1. 满足国有企业的特殊任务的需要

国有企业与其它所有制的企业相比, 除具有独立性、盈利性、社会性等特点外, 还担负着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责任。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 正是培养和造就一代“四有”新人, 努力构筑和谐社会。只有把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强烈愿望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有机结合;把每个劳动工时的完成、每批产品的完成, 都同祖国的现代化和远大理想的实现有机结合, 才能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 并以此来统一员工思想、激励员工斗志、促进企业各项任务的完成。这正是“精神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体现。

思想政治工作、劳动定额工作都是国有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 管理对象都是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和物质劳动。对员工的管理除了要靠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行政命令外, 还必须对员工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因为企业中的一切工作, 都要通过员工去完成, 而员工的思想会受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只有遵循员工的思想活动规律, 引导、教育员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充分认识工作的意义和完成工作的方法、目的与要求, 才能顺利与圆满地完成任务。

在劳动定额标准的贯彻和执行过程中, 由于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企业整体利益暂时的差异, 往往会引发不同观点、出现矛盾、存在不同的思想反应。这对于贯彻实施劳动定额标准, 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都产生着消极影响。对此, 管理人员需要通过劳动定额专业技术的运用, 通过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去解决。

2.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 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从体制、队伍、工作方法等方面实施一系列的改革, 努力构建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贴近一线生产实际, 关注员工思想动态, 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专、兼职队伍相结合的“大政工”格局。员工进入工作岗位后, 劳动定额是最先与其个人利益发生联系的, 也是最易引发员工思想问题的“热点”。如果这些“热点”问题解决不好并且长久积累、恶性循环, 就会发展为企业的“难点”问题, 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难以估算的阻碍甚至破坏作用。这种恶果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少见, 这正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真实写照。

劳动定额工作中引发思想问题的原因

劳动定额管理同其他管理工作一样, 都会在员工中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或消极的思想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他是有的放矢解决相关问题的前提。

1. 劳动定额工作引发思想问题的表现

在开展劳动定额工作的过程中, 员工的思想反应各具形态。纵观各种表现, 积极方面是主要的, 这是劳动定额工作的群众基础。但是也有与此相悖的消极表现形式。

从思想方法上看, 员工在没有弄清劳动定额标准制定的原委时就妄加评论, 形成一种逆反的心理模式。诸如此类可归结为“逆反型”。

从道德修养上看, 员工缺乏理智, 劳动定额标准不合己意就胡搅蛮缠, 出言不逊, 甚至于“大动干戈”。诸如此类可归结为“非理型”。

从劳动态度上看, 员工单纯把眼光注意在劳动定额的标准上, 以对个人有利与否为标准, 以劳动定额的多少、优劣作为接受工作任务的先决条件。诸如此类可归结为“利己型”。

从思想觉悟上看, 员工对生产任务不尽力, 而是计算着干, 不超额, 别人要超额, 还扯后腿。诸如此类可归结为“算计型”。

从思想品质上看, 员工在执行劳动定额中编造假象骗取信任, 甚至虚报产量, 谎报数据, 作弊徇私。诸如此类可将其归结为“违纪型”。

上述情况尽管发生在极个别员工身上, 但有着严重的消极影响, 危害性不可低估, 对于劳动定额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 劳动定额工作引发思想问题的原因

劳动定额工作中, 产生思想问题的主要原因, 可以归结为经济利益、管理工作、思想情绪三大方面因素, 而经济利益是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本原因。

⑴经济利益因素。一部分员工把劳动定额视为劳动报酬的特殊表现形式, 由此滋生出两种不正确的想法:基层单位领导担心“定额标准太高员工难得实惠, 不利于组织生产, 费力不讨好”;员工觉得“劳动定额宽松点儿, 完成任务轻松点儿, 工资奖金多拿点儿”,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 他们都有对劳动定额降低标准的心理要求。

⑵管理工作因素。有的管理人员在组织生产中遇到少数单位或员工, 以劳动定额太紧为由, 不服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或不接受任务。此时他们觉得只要员工接受任务, 定额能松就松点儿, 免得工作不好做, 因此他们对劳动定额标准有随着员工欲望而浮动的想法。由于技术设计和工艺的改变、劳动对象的变化、设备运转失常、工作安排不当、劳动组织配备不合理等特殊情况的发生, 也会导致劳动定额在制定时出现偏差, 从而诱发思想问题。

⑶思想情绪因素。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发生, 从而引发员工的情绪波动。这种情绪波动往往被带到工作中, 转嫁为对劳动定额工作的意见。比如有的员工因为家庭不和、邻里纠纷、调资购房不如意, 或对领导有意见, 对同事不满意等问题导致心情不愉快、工作没干劲、任务完不成、指标达不到、薪酬拿不全, 统统发泄到对劳动定额工作的不满上, 似乎劳动定额工作的现状成了一切问题的根源。

3. 劳动定额工作引发思想问题的特点

⑴层次性。劳动定额工作与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工作相互交织, 关系到基层生产单位和员工的经济利益分配。因此, 有关业务部门、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和技能员工都会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 对劳动定额工作产生不同的期望, 所引发的思想问题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⑵复杂性。劳动定额工作中的思想问题往往和企业管理其它方面引发的思想问题纵横交错, 分布在企业管理的不同层面, 错综复杂。

⑶经常性。劳动定额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 只要企业生产在持续, 劳动定额工作就要伴之进行, 旧的问题解决了, 新的问题又会产生, 周而复始。

解决劳动定额工作中思想问题的对策

1.劳动定额人员要有做好思想工作的能力

⑴通过分析问题和提供决策参考意见, 争取到企业领导、基层负责人的支持;通过平等协商和信息互通, 与业务人员协调关系, 与负责人形成共识, 共同围绕“热点”问题做好工作。

⑵通过与班组长、生产骨干和“关键技能带头人”切磋工作方法和操作工艺, 开展技术讲座、建立制定者和执行者的正常联系, 以形成关系融洽的合作氛围。

⑶通过观察、分析组织结构与劳动环境对提高劳动效率的影响, 积极提出改进措施, 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问题, 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及工作环境, 尽量减少诱发思想问题的外在“因素”。

⑷通过恰当的奖惩方式, 不断强化员工的劳动定额观念, 发挥正向引导作用。

⑸通过各种渠道宣讲劳动定额工作的意义、地位以及编制方法和途径, 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提高相关人员的认识, 引导他们全面理解支持工作。

2.发挥国有企业“大政工”体系的作用, 做好相关思想工作

⑴企业领导的核心作用。各级领导者是工作的关键人物, 对劳动定额工作应着眼于宏观管理, 确保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对员工的思想问题要加强正面教育, 引导其正确对待三者的利益, 不要企图通过放宽劳动定额标准来得到“实惠”。不能随意在具体定额的标准上表态, 强施“长官意志”, 编制“长官定额”。应重视劳动定额工作人员的意见和主张, 避免造成劳动定额管理工作规范的失调和工作上的被动, 引起不必要的思想波动。

⑵管理人员的促进作用。其他业务部门管理人员同定额部门工作人员一样, 负责企业某个方面的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来说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对涉及劳动定额方面的异议, 要理解对方的工作, 尊重对方的意见, 建立同志式的平等协作关系。通过协商处理具体问题, 主动协助劳动定额人员做好思想工作, 相互补台。要特别重视发挥企业专职政工队伍不可替代的作用, 充分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工具, 做好舆论宣传引导, 弘扬企业文化, 提高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 为劳动定额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⑶骨干员工的带头作用。党员、班组长作为工作生产和思想工作的骨干, 应成为执行劳动定额的带头人。通过这些骨干员工的表率作用, 积极解决身边员工的思想问题, 带领员工正确理解、认识劳动定额工作, 以主人翁的姿态, 互相帮助、互相激励, 不断开创工作、生产的良好局面。

8.思想政治工作读后感 篇八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企业信访稳定工作;存在问题;对策

稳定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其获得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条件,如果企业的信访不够稳定开展不顺利,势必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阻力。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开展信访稳定工作的基础,如何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企业信访稳定工作是摆在当前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做好企业信访稳定工作能够给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发展活力,企业应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手段和途径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实现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目前企业信访稳定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企业信访工作的信访主体向多元化趋势发展

当前,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改革过程中,企业员工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大企业,企业同行业间、企业与地区间以及企业与政府等相关部门间都存在着不同的信访敏感因素。基于在不同的所有制下企业职工的收入差距变动大,造成社会公共资源分配受到较大影响。职工在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形下心理会发生较大变化,感觉到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逐渐丧失了工作积极性,这种心理情绪长期积压后就会爆发出来,同其他员工发生矛盾冲突,增强了企业信访难度。不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企业信访稳定工作比较复杂,不容易解决

就当前企业信访工作而言,比较突出的信访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五类:第一类是企业内部经济收入较低的员工要求提高自己工资和社保缴纳比例;第二类是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拖欠员工工资的员工信访;第三类是部分企业集体工和其家属要求企业提高工资收入和缴纳社保资金。第四类是企业的离退休职工及其家属要求提升退休工资;第五类是从企业离职的员工要求重新回到企业工作,再次成为企业员工的信访。由此可以看出,企业信访工作是极其复杂的,涉及的信访种类多,任何一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处理不好都可能会激化矛盾,加大企业处理信访事件的难度。

(三)违规上访事件较多

目前,许多企业职工及其家属对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不了解,往往是道听途说一些社会舆论后就开始上访维护自己的权益。由于没有澄清事实真相,对国家的政策法规不了解,会引发一些上访过程中的过激的冲突事件。比如上访过程中的围堵、打架等恶性事件。甚至一些信访人员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会通过上访的方式来解决。就我国企业职工及其家属上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就是群体性上访,一次上访人数多,甚至一些职工会从社会上找一些无业人员给他们一定的报酬来聚众上访,甚至唆使这些无业人员寻滋闹事。认为这样做企业就能很快地解决问题 。这给企业信访稳定及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企业信访稳定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信访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信访干部队伍政治水平

营造和谐稳定的企业氛围是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和谐的稳定的企业氛围能够有效地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忱度,促使企业上下干部职工精诚合作,围绕企业中心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创造性,为实现企业发展及个人发展而努力拼搏奋斗。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信访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企业信访干部队伍的政治水平,以点带面,推动企业健康和谐发展。首先,企业应重视信访干部队伍人员的选拔,应选拔一些专业素质水平和政治素质水平高,事业心和责任心强的人员。这是做好企业信访稳定工作的前提条件。其次,要严把企业信访干部选拔和任用关。要求信访干部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和业务素质。通常信访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会遇到一些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如果信访干部缺乏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业务素质低,将很难有效处理信访问题,信访工作发展受阻,并且会让职工对信访干部不信服。最后,企业应通过一切方法和渠道来激发信访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让其能够饱含热情去工作。进而提升信访工作实效性。对于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好的信访人员应给予其精神鼓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发信访人员努力做好信访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二)将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信访实际问题有机结合

企业在开展信访稳定工作过程中,应采取将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信访实际问题有机相结合。这是因为不管是任何信访事件其发生都是有原因的。所以,在开展信访稳定工作时,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作用和引导作用。首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核心优势作用,为企业信访稳定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可通过采用多种宣传手段和方法来激发企业职工参与的积极性,进而获得员工的支持。另外,还可通过加大法制法规的宣传力度,比如组织企业职工开展讲座或者知识竞赛活动,使员工在活动中学习有关信访方面的知识。加深他们对信访工作的理解。其次,要采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化解信访工作中的各种矛盾,不能简单地采用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而是要真正地走到员工群体中,真心实意为员工处理各种信访问题。

三、结语

总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企业信访稳定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而企业信访稳定工作开展的实效性直接影响企业的长效发展。所以,企业应重视开展信访稳定工作,有机地将思想政治工作同信访稳定工作结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处理好职工群众同企业间的各种矛盾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惠龙,浅谈做好企业信访稳定工作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4,24:284.

9.思想改变课堂读后感 篇九

(一)做一名思想的行动者

陈云霄丨文

唐彩斌,被许多被很多数学大家唤作“小唐”的唐彩斌,却是拥有“”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杭州市政府“131”中青年人才培养对象、杭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部首批公派中小学教师留英访问学者,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浙教版新思维小学数学教材编委,杭州现代小学数学(新思维)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上城区教育学院研究员等头衔的年轻学者。《思想改变课堂》是他的专著名,也是他教育追求的座右铭,因为唐彩斌觉得,“只有把思想落实到了课堂,才能体现在孩子的身上,这样的思想才有力量!

全书共分3个篇章,第一篇“专家访谈篇”,张景中等知名学者阐述数学的本质,从教材角度探讨课堂教学的真谛、辨析“大纲”和“标准”的区别,指引有效教学的方法。第二篇“理论研究篇”,对教材比较、教育技术运用等热点问题给出独到的回答,富有独特的眼光。第三篇“教学实践篇”,收录了作者10多年千锤百炼的经典课例,可谓争奇斗艳。下面是一些我读书之后的点滴感悟。

感受一:居高临下看数学。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看教材,却看不到教材里所隐含的其他元素。以至于设计公开课教案时,没有教学参考书和其他资料的帮助,很难将备课进行到底。那是怎么了?如何理解教材?如何设计好精心的教案?我在读了《思想改变课堂》这本书的其中一个篇章时,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应注重数学本质,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就像书中所说的,当我们看到教材时,眼里不能只有简单几幅画面,几个数字,我们应该要看到这些画面背后所折射的不同的背景,来自不同方面与之有关的知识,在脑子里就要能够及时的闪现,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否则我们的课堂就是非常的淡白与枯燥。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片段,“一百万有多大”,让学生认识“一百万颗黄豆有多少体积”。在体验一百万时,它一定是从一开始,然后到

十、百、千一点一点数出来的。当数目很大的时候,数起来很费力。让孩子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还是很有好处。不过,我们本质上还是要关注100万这个数的结构。至于说100万粒米有多大,这个不是数学要研究的问题,这是个别的体验,100万粒米、100万颗花生、100万个篮球有多大等像这样的问题是没有穷尽的,也不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体验的。张奠宙老师提出:我们要把精力放在100万的结构上面,比如100万里面有多少个1000,100万里面有多少个1万,我们每人捐款1000元,要捐到100万需要多少个人捐,这样的素材不仅有现实背景,而且还有数学意义,可以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缺少这一理性的阅读,那一切都是空的。聆听了张奠宙教授的细心解读,终于让我明白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真谛与境界。

感受二:引领孩子数学地思维。

小学的数学大多以课堂思维为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进行的是有意义的思维训练。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时必用的方法,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备的基本功。教师的课堂提问指向性极强,往往直接引领学生的思维向预期的方向推进。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要避免出现:教师设计好每一个细节问题,学生顺着教师解题思路解答;师生一问一答式,教师说上句,学生说下句……这些设计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更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创新。

比如,教师教“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我们可以不利用书本已给出的几组数据,而只给学生出示一条18厘米长的线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剪成三条整厘米的线段。在拼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我的能拼成,而别人的就拼不成。于是就产生了深入思维的欲望。探究得出第一个结论:三条形中两条短边的和都会大于第三边长边。那怎么会出现“任意”二字?学生怎样才能真正理解?如何改变其中一条边,使得这个三角形成立?学生在冲突中,不断地修正、补充、完善了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从换某一条边的环节设计,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宽度与广度。同时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教师应该站在儿童学习的角度上设计教学,应该抓住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的本质,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调控教学,引领孩子学会数学地思维。

感受三:反思推动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需从改变一点点开始,然后一点点改变。教师的工作不单只是每天重复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只有坚持不懈地反思教学成果,研究教学质量,把理论与实践不断相结合,从教学中精益求精,才能达到“有效教学”,把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再教”中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

正如唐彩斌老师所言“思想改变课堂,课堂也可以影响思想。如何基于原有的优秀成果传承与创新,如何基于实践提升理论形成思想;面对课堂教学,如何以学论教,创造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本真色彩……”这些都有待于每一个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师深入思考、研究和努力,“教学改革需从改变一点点开始,然后一点点改变。只要志存高远,静心探索,终究能实现远大的教育理想”。

思想改变课堂读后感

(二)《思想改变课堂》一书是浙江省教坛新秀唐彩斌的作品,唐彩斌老师师从张天孝,朱乐平,参与编写浙教版《数学》多次在优质评比中获奖,而我仅仅有幸听到过他的课,觉得他的课堂教学语言,幽默风趣,设计精巧独特,理念务实求实。

翻开书前面一章是专家访谈篇,访谈就是这样“直来直去”略显锋芒,但恰能显露思想,比起那些“绕来绕去”的理论阐述,这种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的访谈倒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读得出来,学者的视线,努力接近教师的视线,希望读者有一种“问我所问”的期待。专家教授的回答更是精辟独特,数学家直指数学本质,居高临下,让人读后豁然开朗。专家教授回答虽然有各抒己见,但逻辑缜密,经验具体,理论深刻,“数学教育”,“教育数学”的含义是什么?分数基本性质到底是什么性质?“标准”与“大纲”本质的不同是什么?……这些问题在书中都有详细回答,让我豁然开朗,受益非浅。

在理论研究篇,唐教师从理论的视角对实践进行分析。这些理论研究丰富多彩,涉及多个领域。有关教材的比较研究,有教材某一领域的系统的系统分析,有教育技术的研究,还有更多的来向课堂教学的经验提问、理论总结,怎样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设计问问什么,怎样对待应用,问题的教学,让我读到了唐老师独特视角下理性思考的解答,对我平时的教学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在教学实践篇,精选了10个课例,从案例中我从课堂中听出老师的思考,看出他努力在探求的变化,感受到他努力在追寻的数学教育价值,数学概念如何建立?怎样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等等,他的尝试和探索都给我带来了新意,触发我的思考,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一个新的思考。

10.政治学读后感 篇十

------彭晨2010101124310青少2

实事求是,这本书看到一小半的时候,我就被震撼了。从小在学校或者在电视网络上接受到的政治学,大多是很积极的正面的,类似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这样的叙述,而在官方的宣传中,学生和农民往往又被给予了比较正面的评价,但是我从这本书看到的却截然不同。

现在我明白政治从来都不是因为道德而彰显而长久的。政治需要的是政治家相当的智慧。而在这本书中,学生和农民是被在一个纯粹客观的角度来剖析的,没有半点感性,主管意气用事的评价,真正的看到的事实是,我们以前是被官方的说法蒙蔽了,一旦我们开始有自己的思考,一旦用彻底的冷静和理性去分析,其实这两个群体也没有那么悲壮,倒是一直被很小心的利用。

在政治领域中,学生虽然被大众认为是最激进和不妥协的革命者,但是事实上他们是没有能力和实力建立一个统治秩序。所以学生团体可以作为先锋被具有政治野心的派别利用,同样通常也被已经大权在握的政治阶级抹杀。

农民在政治中也没有那样崇高,有史以来农民就是被利用的对象但是我们更要承认,农民是最苦的,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上,他们一旦发现自己本可以过得和其他群体一样富足,就想改变处境,便有了造反的潜力,但是不到底线,不到涉及生死生存的问题一般无碍,何

况当权者对付这群人,随便丢一点小小施恩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想维持统治,不仅不能硬碰硬,反而应该主动的,有实质性的,去分地给农,分权给民,当然无论是实质上的还是形式上的,只要是让农民觉得他得到了利益就行。

倘若想夺权,从古代的农民战争来看,所谓的造反者们是根据那时的统治者形象的不足来塑造自己的形象。比如,周武王为了反对商纣王的暴政,把自己塑造成亲民爱民的形象;同样的还有刘邦的“约法三章”进咸阳秋毫无犯等等。

再说说军人在政治中的作用,用强大而尴尬几个字概括,当控制不了的时候,军人可以左右政权的更替,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军人似乎缺乏政治头脑,一旦得势,想要独揽大纲,结果通常有两条:要么被政党同化,要么便在政治中失败。成果者极少。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局限性吧,农民历来是愚民政策的受益者,对于统治者来说,他的天下的子民越不聪明越有利于统治,统治者从来都不会说出他的统治术,学生在政治上不成熟,思想单纯;农民思想受局限,他们的目的仅仅只是想解决当前威胁生存的问题,这也是他们造反的源动力;而军人是掌握力量的群体,但是这一群人缺乏政治的周密性,容易冲动,义气用事,不计后果。

11.思想政治工作读后感 篇十一

关键词: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保卫;问题与对策

煤矿企业的治安保卫工作对于企业内部的稳定性和健康性至关重要,是企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对于企业而言,只有有了健康和谐的治安保卫工作,才能为企业的稳定环境和社会的财产安全做出保障。就目前而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煤矿企业里人员的流动性的增大,越来越多的思想和文化不断冲击着煤矿企业的工作人员,尤其是企业里保卫人员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如何能够保证企业保卫人员思想状态的健康和稳定,充分的发挥出保卫工作应有的作用,是当下煤矿企业保卫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做好煤矿企业保卫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开展保卫人员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人性化,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从而达到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鼓舞士气的效果,增强企业保卫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一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持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企业中的主人翁作用,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企业保卫人员同所有企业职工一样,都在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为企业的改革发展辛勤劳动,应该得到广泛的肯定和认同。因此,保卫人员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更好地履职尽责,全心全意做好企业保卫工作。二是要关心爱护保卫人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从“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角度出发,了解每个保卫人员的工作状态,还要了解其思想状况、家庭和社会关系,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知道他的所思所想,认真回应他们的合理诉求,这样才能和保卫人员拉近距离,建立感情。三是要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功能。与保卫人员多交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烦躁、不安份等影响工作的不利情绪,树立职工自信心;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保卫人员的立场上想问题思对策,增进共识共为;在实际工作中多一份信任与鼓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每一位基层保卫人员感受到组织和领导的关怀和温暖;严格奖罚,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给予综合奖励, 对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实行 “一票否决”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扬团队精神。

(二)加强对保卫人员学习培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技能水平。保卫人员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的大局,必须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与业务技能水平。一是培养创新精神,提升能力水平。通过教育培训增强保卫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树立敬业爱岗、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提升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积极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专业技能与方法技能,提升从业水平。提高各项社会技能,学会和周围的人打交道,灵活处理各种社会案件。二是将保卫人员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安全防范重在细节,贵在坚持。落实思想政治工作“每周学、半月查、月考核、季演练”活动。抓好每周一次的学习活动,当前尤其要加强党的群众路线、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学习贯彻,还要经常性学习各项制度、安全岗位职责和各项应急预案等。每半月开展一次安全保卫大检查,对治安防范要点进行全面检查,限时整改到位。对部门安全每月考核一次,促进工作的提高。经常性开展预案演练,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员工应急反应和防范能力。三是加强保卫人员政治思想培训考核管理体系建设。政治思想培训要制定规划,明确培训目标与任务,制定考核奖罚措施,使培训计划更具操作性。建立科学的培训教材体系,打造一支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使培训工作步入科学化轨道。

(三)找准着力点,推动保卫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向科学化方向发展。加强和改进保卫人员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工作内容、方式方法,推动保卫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向科学化方向迈进。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要讲究艺术性,对保卫人员存在的思想问题,要通过循循善诱的说服引导去解决,简单粗暴的方法不但不能取得好的效果,还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宣传教育的方式要灵活多样,与保卫人员的文化娱乐相结合,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提高思想觉悟。二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思想政治工作由党委负责,行政密切配合,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操作性。建立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深入一线调查了解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软硬件建设,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信息化水平,为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现代化。三是抓好保卫干部的表率作用。企业保卫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团结带领全体保卫人员做好工作。 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 “一帮一结对子”活动, 用党员干部的行为影响职工, 形成 “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推动企业保卫工作不断上台阶、上水平。

二、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日益变化的思想文化,煤矿企业保卫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的顺利落实成为了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针对保卫人员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要建立适合保卫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帮助保卫人员提高自身的素质,武装保卫人员的思想,为企业保卫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祥玉.找准载体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J].黑龙江金融, 2001(10).

上一篇:高中毕业出国留学利弊下一篇:建筑公司材料检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