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人际交往

2024-08-24

论网络人际交往(10篇)

1.论网络人际交往 篇一

社交网站占据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人人、微博等等,它们方便快捷,让人们实现了即时信息的交流互通,但是,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关系就是——我们不认识,但我的好友列表中有他。这种关系似乎比点头之交更微妙,这种人际关系虚拟却又真实存在,存在却又虚无缥缈。那么如何看待这种虚无缥缈的人际关系呢?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人际交往有利有弊

优点:

1.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互联网能够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拓宽沟通的渠道,促进人际的新方式的产生。以前一些由于地域阻隔难以相识,或是由于性格原因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成为朋友的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在虚拟外衣的保护和支持下找到新朋友,极大的满足了人对社会交往的需求。由于网络交友的目的比较单纯,我们能够更加迅速的获得友谊。互联网的特性给人一种相对安全、隐秘的感觉,使人在拥挤、无法保障隐私的现代城市的个人空间得到较好的保护。

2. 张扬人的个性。《中国社会心理分析》指出,网上社会群体既是现实社会群体的延伸,又不 同于现实社会群体。其社会角色不确定、社会关系松散且群体意识和归属感较为淡薄。在虚 拟世界,性别、种族、年龄都是流动性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被赋予一种身份;而在网络 世界里,你的身份就是你自己赋予和表现的身份。

3.在网络社交中,人可以通过虚拟身份和开放式平台畅所欲言,不受身份和权威的限制,使人 的个性得到张扬。另外,“小团体”式的网络*的分众化特点,特别是由于兴趣和观点的相似 性而组织起来的公共交流平台也通过群体内部的社会支持功能使自己的团体所支持的观点得 到自我强化。

缺点:

1.虚拟世界缺少责任意识,易放纵,不能面对面交往,难以知心,不容易产生真实中的友情。网络中鱼龙混杂,人的真实性不强,有欺骗性,加上我们青少年分辨能力不强,贸然交往容易发生危险。弱化现实中的交际能力,网络语言终究不能引入现实,可能会弱化现实交际的重要意义。有太多诱惑,自制力不强容易沉湎其中,忽视现实的交往,耽误青春。内容良莠不齐,有不良信息,容易对我们造成伤害。扩大交际范围的同时,交往对象素质会不一,可能有不良引导。

2.对身体健康的直接影响 :电脑显示器伴有辐射与电磁波 ,长期使用会伤害人们的眼睛 ,诱发一些眼病 ,如青光眼等;长期击键会对手指和上肢不利 ;操作电脑时 ,体形和全身难得有变化 ,高速、单一、重复的操作 ,持久的强迫体位 ,容易导致肌肉骨骼系统的疾患。计算机操作时所累及的主要部位有腰、颈、肩、肘、腕部等。

3.增加精神和心理压力 :操作电脑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 ,眼、手指快速频繁运动 ,使生理、心理过度重负 ,从而产生睡眠多梦、神经衰弱、头部酸胀、机体免疫力下降 ,甚至会诱发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这种人易丧失自信 ,内心时常紧张、烦躁、焦虑不安 ,最终导致身心疲惫。

4.导致网络综合征 :长时间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 ,会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 ,严重者发展成为网络综合征 ,该病症的典型表现为 :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思维迟缓、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很少关心他人、饮酒和滥用药物等。

 

2.论网络人际交往 篇二

1 社交网络的内涵及分类

社交网络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简称SNS) 是基于Web2.0技术环境, 应用六度分隔理论, 以弱连接为主导的, 以自我为中心, 实现人与人, 人与机器交互作用的动态网络技术。按功能分, 可分类信息搜索类、商务洽谈及相关的金融服务类、其他文化娱乐服务类。一是信息搜索类。如搜狐, 百度, 凤凰网等, 可以浏览国际国内政务、财经、娱乐、社会等各方面信息, 也可观看视频, 开展游戏, 发表言论。二是商务洽谈类及相关的金融服务类。这类功能主要诉求商业机会的共享与竞争, 在此实现B2C、B2B商务服务, 开展零售批发等业务, 提供C2C的信息共享如淘宝网, 京东商城, 阿里巴巴等等。三是其他文化服务类。主要给网民提供休闲娱乐分享的交流平台, 满足用户的交友及兴趣诉求, 如音乐分享的网站如音悦台, 旅游组团驴友网等。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社交网络技术也是如此, 而我们对它的应用还继续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给我们的传统人际交往方式带来了新的体验。

2 社交网络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社交网络技术使用的是Web 2.0技术环境,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的交互作用, 在这平台上没有距离。社交网络对人际交往冲击最直接的是交友功能, 这种在线交友功能对传统人际交往关系产生了直接影响。

2.1 社交网络建立或扩大了人际交往圈

社交网络给每个人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 在这里, 每个人可以发布真实信息, 也可以发布虚拟信息。我们可以与某个同学, 某个校友、某个同事, 时间太久而失去联系的老同学等等跟我们实际生活相关的人在线互为好友, 同时也可以与某个不明确性别、年龄、职业、职务、精神状态陌生人互为好友。在这里似乎没有歧视, 似乎更公平, 政要与平民, 精神病患者与正常人都一样对待。在这里你可以继续发挥你现实生活长袖善舞的交际特长, 这只需要有一台联网的电脑, 使用社交网络交友平台。如果不加选择的话, 你也许可以与在线的全世界的网民成为好友, 也许可以找回在现实人际交往中丢失的自信。20世纪90年代初期英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通过分析提出每个人能与最多大约150人保持稳定的社会关系, 这一理论与六度分隔理论相结合, 即150人中每个人都可能与其他不在此群体里6个人能够建立联系, 那么这150人就能发展成150的6次方的人数规模。这应该是计算机超级算法这种没有感情的技术手段才能管理这么多好友。社交网络把我们的人际交往圈大大扩展了, 而且是指数级的。

2.2 社交网络对传统人际交往起一种补充作用

社交网络技术可以从朋友找到朋友, 这就使得社交网络技术成了可以更加拉近身边真实朋友的距离的平台。社交网络总是能找到用户之间的相同点, 比如你们住一个小区、住同一单元、IP网段相近、上同一所小学、同一所中学、同一所大学、参加过同一个社团、去过相同的地方吃饭过、旅游过等等, 这样的社交网络使得我们可以在上面呼唤我们身边的朋友一起去逛街购物, 聊天喝茶, 而对于分隔两地的朋友, 不再通信了、不通电话或电话很少, 可是你如果去踩踩她的空间, 关注她的微信、微博, 对她发表的状态言论点个赞, 又重拾了你们的友谊, 社交网络把你的现实人际交往圈经营得更紧密, 强化了你们的友谊关系, 这契合我们中国人传统的人际交往观“礼尚往来, 你来我往”。社交网络技术可以从朋友结交到新朋友。在这个时代, 你的朋友已经不仅仅是同桌、同班同学、同事、妈妈的同事的孩子等等这种强连接构成的人际圈, 而且也包含有着各种弱连接组成的交际圈, 这种联系也许能提供给你一些可用资源, 如两个复习考研可以共享复习资料, 可以获得一个兼职信息等等。这样你就可以找一群网上共同爱好的拓展圈里的朋友访古寻幽, 快意江湖。不过这一方面也许会让你的闺蜜有种惆怅“感觉与闺蜜最远的时候是看着她发布的照片里, 她穿着我没见过的衣服, 跟一群我没见过的人在一起吃饭聊天”, 可这正是对于社交网络使用者的我们的美好所在。

2.3 社交网络对人际交往传统礼节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社交网络上做过类似这样的一些事, 如把不喜欢的人拉入黑名单, 对别人的好友请求或忽略或拒绝。而在现实正常人际交往中, 这一般认为是失礼的行为。可是在社交网络上我们似乎充分使用说“不”的权利。罗宾·邓巴提出过“150”人法则, 也明确提出过“12”人法则, 即人一般的亲密关系程度上的好友不超过12人。所以我们人是矛盾的, 既想有一堆好友, 但也许也想拒绝与人成为好友。而这种拒绝在现实中往往是尴尬的, 难于表达的, 对于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来说找一堆似是而非不伤害别人的理由其实是一个折磨。但是, 在社交网络平台, 大家似乎有一种默契, 对“不”的敏感理解。这对于我国这种传统礼仪之邦来说, 是对传统礼节的一种触动, 我们的文化崇尚含蓄内敛, 而从西方传入的社交网络技术即使本土化了也残留一丝西方气息, 就是直白, 渗透到现实人际交往中, 这对于恋爱, 与父母的交流等现实面对面交流是有利的。这种直接的语言表达或行为表示的人际交往方式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更直接快速地理解。这种网络直白文化也许会慢慢影响社会, 影响现实中的社交礼仪, 如也许应用于对外交往中更符合国际礼节, 有利于国际合作或国际谈判。

3 结束语

社交网络技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一个相对概念, 对于一个少年自杀事件也许应该归咎于社交网络的错误示范影响, 但是其实这种影响也许是不确定的, 科学无法证明, 仅仅是猜测。而另一方面在社交网络上呼吁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等这些道德典范行为, 社交网络提供了传递正能量的平台, 这种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社交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无法进行正负比较, 它不能提供一个统一口径的比较方案。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交网络技术使得人际交往的距离感扩大了, 可是这依然是一种科学假设。对于隐私泄漏问题, 社交网络的开放性与个人信息的隐密性是一对悖论。社交网络技术备受争议, 可是不可否认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色彩和影响, 这毋庸置疑, 国家和社会有义务去共建一个传递和平非暴力、真善美而非假恶丑的社交网络环境, 我们应该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服务于我们对幸福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摘要:基于Web 2.0的社交网络技术应用六度分隔理论, 实现用户在网络环境中的交错连接, 各用户之间可以建立尽可能多的在线朋友联系, 这对传统线下人际交往带来一定影响, 文章从社交网络对朋友圈的扩大作用、对传统交际圈的补充作用, 对传统人际交往礼节与时俱进的促进作用分析社交网络对人际交往的正向影响, 促进对社交网络技术的正视。

关键词:社交网络,技术,人际交往,影响

参考文献

[1][英]亚当乔伊林.网络行为心理学-虚拟世界与真实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3.论网络人际交往 篇三

【关键词】课堂教学 网络教学 人机关系 人际关系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普及和发展,以建构主义教学和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成为时下教学改革的热潮,有的大学已经初具规模。对比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课堂 +网络”立体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论,改变教师角色,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机” 和“人际”关系。

一、教师与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的角色定位

网络技术营造的语言学习环境把教师从繁重重复的课堂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但网络教学并非让学生放任自由,而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是主体,但并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新模式下教师的主导地位需重新定位,从原来的主讲者,转变为引导学生通过寻找信息,协作探究去构建认知的促进者。(齐登红,2004)课堂和网络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再是单一的传授者,但绝对不是计算机网络的附属物,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作用不是简单的给学生布置网络学习任务,把时间交给学生的“放羊”式上机学习模式,在这个计算机网络参与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教师以教学组织和总体控制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事实上,新的教学模式向教师提出更多要求,赋予更多的责任,教师扮演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角色。

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体现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各自的优点,并适时对课程内容作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指导和调整,所以教师是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促进者。网络信息时代给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会让学生失去方向,没有目标,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技巧和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指导或参与开展各种形式的评估活动,以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作出有效的价值判断,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新教学模式下的“人机”及 “人际”关系

教学手段的网络化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作用,也变革了师生交往的方式。课堂教学和网络资源并驾齐驱为学生提供以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为中心的立体化全方位的英语学习环境,在这个优化的学习环境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基于课程内容和网络资源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活动。师生之间交往关系的权威趋于模糊化。多媒体网络的运用,教师已经不再是“讲台上的的圣人”,不是知识信息的权威拥有者,唯一传授者,网络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源打破了传统的师生以知识为中心的授受关系,主从关系和不平等的权威和依赖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平等的参与者,协助者,引导者,教师为学生创造英语学习情景并参与其中,学生能平等的与教师沟通,交流,达到意义理解和构建。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更多样化,学生个体之间或个体与群体之间为达成共同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展开相互协作,分享信息,相互交流,互相评价,形成“网络学友”式新的交往群体。鉴于语言的最本质功能是交流,英语学习必须是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交际过程,而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在线语言学习活动,各种网络交流工具为学生和老师之间,同学之间,甚至与异国朋友用英语交流提供了可能。学生在平等,自主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协助下自由的,创造性的学习,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水平,又增强了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网络教育中的交往是在虚拟的环境中借助人-机交互系统完成的,师生通过计算机网络为媒介进行个别化的交往,利用计算机检查学生的学习和面对面的评价毕竟不同。人机交流无法也不可能完全代替人与人的交流,任何网络教学软件都不可能包括所有的社会语言交际环境。学生不能直接面对老师,学生和教师处于一种相对的分离状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往机会减少了必然会导致彼此的情感缺失。所以,建立起更为亲密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应高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世界,通过适时的互动对学生在情感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帮助学生培养自我控制能力,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自信心,从而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和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

计算机网络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优化了教学资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扩大了人与人的交往,改变了师生交往的方式,使传统的“人-人”系统成为“人-机”或“人-机-人”系统,由此提高了交往的密度,且增强了师生交往的民主性,达到互相理解,教学相长,形成共识目标。新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既要引导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下完成各个学习任务,又要利用网络环境优势为学生拓宽自主学习渠道。英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和协助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协调处理好学生,课程内容,网络教学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齐立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8,(17):99-104.

4.论网络人际交往 篇四

空间

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空间

一、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1.网络沟通无极限P66—67

网络交往的特点:无限性、两面性。

网络交往无限性的表现: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提供了平等交往、广泛联络、自由活动的平台,随时可以找到学习资源和指导者,突破角色限制,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网络交往无限性的意义:扩大交往领域、对象,改变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人生经验。

2.网络交往──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P67—71

网络交往的两面性: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

网络的正面作用: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快捷、方便、更好实现人生价值„„

网络的负面作用: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网络成瘾症,诱惑欺诈、丧失公德、违法违纪行为蔓延

如何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①要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

②要学会“信息节食”,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③要利用网络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④要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实现人生价值。

⑷网络交往对象的特点:虚拟性、间接性、隐蔽性。

⑸网络成瘾者的心理成因:并非所有的人上网都会成瘾,网瘾常常与自身 的某些心理因素有关。

二、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3.学会自我保护P72—73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网络交往对象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意泄漏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尽可能找熟悉的朋友或师长解决,不要仅仅依赖网友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免上当受骗。

提高辨别觉察能力: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自己。

4.遵守网络规则P73_75

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要语言文明,不辱骂他人;要真诚友好,不欺诈他人。

上网更要遵守法律。不恶意制造、传播流言,不进行诈骗活动等。

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

第七课 友好交往礼为先

一、礼貌显魅力

1.礼貌是尊重P78_80

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礼貌的含义: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礼貌反映我们自身的素质,展示我们的风采。

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是否文明礼貌,决不只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重轻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2.“谢谢”的魅力P80_82

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

⑴礼貌用语的要求: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要谦虚、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要说大话。

⑵态度亲和,能使我们增添交往的

魅力,也是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

⑶举止端庄能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反映我们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

文明礼貌要通过端庄的举止来体现,注意举止的规范我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

二、礼仪展风采

3.因礼仪而优雅P83_85

⑴礼仪是一个人必备的素养

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利益素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要求。

⑵基本的礼仪要求

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潇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行为检点、仪表端庄、着装得体、讲究卫生等。

⑶讲礼仪的重要性

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⑷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是最常用的三种合乎礼仪的姿态。

4.社交礼仪ABC P86_88

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握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待客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接听电话.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礼仪是适应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

对待传统礼仪习俗: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要“入乡随俗”。

第八课 竞争合作求双赢

一、竞争?合作?

1.平等竞争P90_92

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积极作用):给以目标、给以动力、激发潜能、提高效率;使我们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奋起直追;能让我们的集体更有生气,丰富

我们的生活,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竞争的弊端:使胜者骄傲自大,败者失去信心,甚至自卑;竞争的压力使我们心情过分紧张和焦虑;竞争的副产品是产生忌妒心理。)忌妒是竞争的副产品:忌妒的心理是一种消极情感,是拿别人的成绩惩罚自己的消极心理,对我们发展有很大的危害。做一个合格的竞争者,就要消除忌妒心理,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

竞争的规则是公平:道德和法律是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竞争的目的: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合作共享 P93—94

合作共享有什么重要意义?

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前提: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科技的辉煌等,都是合作共享的结果。合作能集聚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作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精诚合作会使我们分享到成功的愉悦,互助互惠能让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

二、合作!竞争!

3.在合作中竞争P95—97

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合作中竞争的内涵:一是团体的通力合作,鼓励各个成员间互相竞争;二是成员间互相竞争,促进团体竞争力的提高。

我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意义:我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才能达到充分地合作和合理的竞争。竞争和合作的和谐交融,会使我们的集体更强大,使我们

每个人更快的进步。

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竞争关系: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

在合作中竞争的理念:竞争并不意味着“你死我活”,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不以成败论英雄。

4.在竞争中合作P97—99

竞争中需要合作:竞争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更高目的的手段。在竞争中,合作得越好,力量就越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优秀的竞争者往往是理想的合作者。

“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原则: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排斥,造成两败俱伤,而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才是竞争中合作的真谛。

如何在竞争中合作?

处理好自己与与他人的关系

学会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要学会理解和谅解别

人;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考虑,以诚相待。形成团队精神

含义: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

核心: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的利益服从团对的利益。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一、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1.金无足赤 人各有别P101—102

宽容的内涵:宽容指的是宽大有气量,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宽容

人与人存在差异,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彼此尊重个性。“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宽容是解决彼此“冲突”的良方

2.宽容他人,悦纳自己P102—104

宽容的意义

①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

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

②宽容是一种境界:一个人真诚地宽容别人的过失,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级,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办法。

③善于宽容、利人利己:宽容能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能使自己远离烦恼、仇视,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宽容是有原则的,要讲究策略

宽容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宽容要讲究策略。

悦纳自己

宽容自己就是接纳自己,即实事求是地面对真实的自我,既不要挑剔和苛求自己,也不自惭形秽;既不要妄自菲薄、全盘否定自己,也不要妄自尊大。

二、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105—106

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和实质

内涵: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⑵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内涵

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4.理解至上 善待他人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换位思考

含义: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

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要求: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理解他人,与人为善:我们要学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这样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份爱心。

三、平等尊重你我他

5.人生而平等P109—111

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集中表现: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在法律地位上,我们

每个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⑵金钱、地位等差异不能超越人格尊严,更不能超越人们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⑶人的差异需要得到尊重:正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差异,才有人类对平等的不懈追求,才凸显出平等的可贵。这种差异是我们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长补短的现实基础。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互相取长补短,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⑷平等对待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的含义:弱势群体是对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总称,例如: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病人等等。

在社会生活中,弱势群体的平等权益容易受到侵害。我们应当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6.尊重从我做起

人们需要相互尊重: 受人尊重是

人的基本权利,同时也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尊重社会:尊重社会就要遵守社会规则、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第十课 诚信做人到永远

一、诚信是金

1.言而有信 一诺千金P115—116

诚信的含义: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

信守自己的诺言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涵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

不讲信用,害人害己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涵义:做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说明:人处事要讲究诚信

2.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P117—118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轻易承诺而不兑现,是一种不良品质。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

诚信做人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我们做大事的同时也要拘小节。把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做诚信的人

3.诚信守则P119—121

诚实与信任的关系:

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诚实与信任是一棵并蒂莲,诚实是获得信任的

前提,对人诚实自然会获得人们的信任,对人不诚实就会产生信任危机。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

诚信守则的具体要求

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

①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不能以一己私利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

②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③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诚信所维护的不是私情,而是国家法律。

4.诚信的智慧P121—123

诚信的品德是高尚的,诚信的要求是确定的,但做到诚信的具体条件又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对诚信的理解应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做出

诚信的正确选择。

诚实与隐私的关系

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是相互关联且常常发生冲突的两种道德准则。对此,我们应该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恪守诚实的品德;另一方面,尊重隐私又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持良好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

善意的谎言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诚实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但是,在特定的交往环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诚信的核心是善。只要我们正确理解诚信原则、与人为善,出以公心、永

5.人教版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教案 篇五

新课导入:

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互联网络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我们惊喜的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便捷了,打开电脑远在外国的朋友就坐在我们面前,他的近况,我们第一时间便能了解,但互联网络在带给我们生活带来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弊,如何趋利避害? 新科讲授: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网络生活的利与弊 首先,我们先看网络的利:网络沟通无极限 问题:为什么说网络沟通无极限? 材料:小梅获救 问题:

1、小梅得救与互联网有什么关系?

2、请你总结概括互联网络给我们打来了什么好处,一个词。答案:

1、没有互联网络,小梅可能永远都无法治好“怪病”;既使治好可能也要经历很漫长的一段时间,饱受病痛的折磨。

2、方便快捷

活动:畅谈网络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 过程:

1、分组讨论,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快捷

2、展示成果

3、其他小组补充发言

4、教师总结

利用网路我们可以查询资料、网上学习、聊天、展示自我、玩游戏、看新闻、网上购物、网上订购车票、登录网络银行、网上炒股、商家可以网上订货、售货、招聘、可以网上参政议政、献言献策、政府可以通过网络政务公开,了解民情,我们也可以登录网上法院上诉监督等

问题: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网络生活的特点应该是? 答案:丰富多彩

过渡:我们再来比较一下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相比有什么优势?

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相比有哪些优势现实交往条件同时、同地、人与人面对面网络交往电脑条件手机互联网

1、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实现了古人“天涯若比邻”梦想

2、扩大交往领域、对象,改变交往方式,丰富人生经验不足时空限制严格,领域小,对象少,方式较单一优势 总结:正是由于网络生活丰富多样,网络交往有优势,所以我们说网络交往无极限。过渡:网络交往在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利的同时,又带来了哪些弊? 材料:小波

问题:请你总结一下网络交往,给小波带来的危害? 答案:

1、无心学习

2、不屑于周围同学发展友谊

3、合伙抢劫被抓到派出所

问题:你还知道网络交往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答案:网络流言,伤人伤己;网络诈骗,骗财骗色。材料:“保定252医院确认一例非典”的虚假信息 视频:大龄剩女的网络情缘 问题:

1、为什么网络交往的危害屡禁不止?

2、你看懂这个漫画了吗? 活动:探究网络交往对象的特点?

过程:

1、分组讨论,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快捷

2、展示成果

3、其他小组补充发言

4、教师总结

现实交往对象你能肯定他的真实信息吗交往方式关系真实吗(朋友)能面对面真实网络交往对象不能需要媒介不真实特点隐蔽性间接性虚拟性 问题:网络交往有利有弊,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趋利避害? 活动:自由畅想趋利避害 过程:

1、分组讨论,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快捷

2、展示成果

3、其他小组补充发言

4、教师总结

①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②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对自己无益的事情上。③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④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问题:什么样的人易受网络毒害,易感染网瘾的人群有哪些? 活动:分析网瘾易感人群的共同特征 过程:

1、分组讨论,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快捷

2、展示成果

3、其他小组补充发言

4、教师总结

①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希望得到重视但十分孤独的人。②生活中受到某些挫折的人。

③没有特长、工作不突出、心情压抑的人。④家庭不和的人。

⑤因环境变化导致成绩下降又难以适应的青少年学生,最容易上瘾。

问题:为什么这群人会产生网瘾?

答案: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不是______,而是_____和______,所以希望在网上得到_______。(成功、挫折、失败、安慰)

课堂小结:

网络交往利弊相伴,如果用一个比喻可以说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我们用的好,让我们生活方便快捷,其乐无穷;我们用的不好,则会伤人伤己,贻害无穷。所以,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到趋利避害。板书设计:

6.论网络人际交往 篇六

网络这一新兴产业带给了大学生一种有利有弊的生活模式。单就生活领域而言,互联网能使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获得无限的提升和张扬。它是社会生活中的润滑剂,能缓解大学生的紧张心理,释放他们因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压力。当大学生受到方方面面的刺激产生不良情绪时,心理学家所倡导的做法是适度适时地转移、倾诉与宣泄,而网络的隐匿性、开放性、便捷性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形成打好基础。同时,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人际交往和交流模式,为人际交往带来便利。但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充分肯定网络给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它的弊端。在冲击了大学生之本应健康正常的情感发展与人际交流的同时,导致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障碍。

众所周知,良好的人际交往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奥尔特曼和泰勒(I.Altman & D.A.Taylor,1973)经过对人际关系的系统研究后认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一般需要

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这四个阶段,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是情感因素。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新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的同时,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必然给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确立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许多年轻人都沉迷于网络游戏、上网聊天,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沟通。

人际交往是一门基础课程。人际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及社会角色,社会就不成其为社会,发展也无从谈起。

人际交往与我们密不可离,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贯穿生命的始终。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青少年社会化的起点,是将来在社会立足的生存需要,也是为社会发展的基石。

在现实中,我们是与实实在在的人交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他,他对于我们来说是真实的,而在网上,对于一个人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判断,往往我们的结论会受很多条件的左右,是极不可靠的。

对于网络,人们最熟悉的应该是上网聊天。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上网聊天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动作,它已经成为最时尚的交友方式。通过网上投票调查得知,85%的人在打开电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QQ。而另一个惊人的数据是,据腾讯网统计QQ在线人数最高纪录为6000000!更令人震撼的是中国竟然有2亿网民!

我通过问卷调查及网上调查得到,有80%的人经常上网。绝大多数认为上网聊天比面对面的交谈更好,因为这样他们可以说出当面无

法说出口的话。而当问及他们这是否影响与家人的交流时,他们90%的承认影响,说他们已经不习惯和父母诉说心事,而选择和网友说出自己的一切,因为他们觉得和陌生人说不会感觉到不好意思。谈及网友,这些人的表现就不相同了,有的高兴,有的气愤,还有的显得很平淡„„最后谈到网络给他们的人际交往带来了什么时,70%的认为可以让他们结识新朋友,同时锻炼自己的口才,25%的认为有时有帮助有时却让人沉迷其中,只有5%的认为没什么好处。

这样的调查结果让我对网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让我认识到,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在大刀阔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数字化革命所呼唤出的以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已深入到千家万户。

网络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遨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与思维方式,使我们可以坐在家里浏览网上图书,几分钟内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信息,通过远程教育网了解更多的知识等。网络打开了人际交流的新的天地,有利于发展和扩大人际关系。因特网的发展带给人们崭新的“网络生活方式”。

一些人认为网络会引导愈加完善与成熟的社会关系,因为网络使人们跨越了地域的局限,掩埋了从前的耻辱或疾病所带来的自卑,甚至可以逾越严格意义上的时间概念。于是,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而且提供了让人们讨论共有兴趣的平台,可以在其中畅所欲言,缓解压力。它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扩大了交际空间、缩短

了交际时间,有利于人们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的提高。通过网络张扬个性,成为真正独立的社会人,释放人们由于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压力,为适度、适时地转移、倾诉和宣泄不良情绪提供了一个较为便利的场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沟通方式层出不穷,人们可以通过互发电子邮件代替传统信件;可以通过采用一些即时通讯工具代替手机,如QQ,MSN等,使网上交流趋向于面对面的高层次对话。

网络还使沟通不受地域的限制。基于网络的沟通行为比传统的打电话或写信,发电报具有更加广阔的实用范围。鼠标一点击,就可以连接到世界任何一个拥用互联网的角落,不必跋山涉水就可以潇洒走一回。

而网络这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大学生带来了众多的隐患。网络使人们变得越来越孤寂,割断了人们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交往,因为那些上网者总是孤身一人坐在终端机前耐心守候,或者通过一种程序媒介与形形色色的匿名者进行交流,而这种媒介从促进社会交往的角度来讲,是极具破坏性。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1.在人际交往的时空知觉方面,网络的无限延伸容易使人们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甚至产生网络孤独症。有的人在网上扮演“虚拟角色”,把自己分成若干角色,带来角色冲突的迷惑,与现实角色之间产生二重或多重人格的冲突,甚至有可能导致“人格分裂”,还有的人由于对网络的依赖产生猜疑、孤僻等交际心理障碍。

2.在人际交往的动机方面,网络使一部分人交往动机变形。许多人一上网就钻进自己的兴趣区域,这种“人以群分”的极端风格是狭隘的,不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的。

3.在人际交往的态度方面,网络使人们相互之间的信任感降低了。现在,我们都讲究求诚信社会。但网络先天的虚拟性就决定了他不可避免的虚幻。面对的是电脑,你讲你是什么人你就是,甚至连性别也可以选择?记得有一个很有名的笑话是:一个人对着电脑,对网络那端的那位一“网”情深,却不知对面上网的却是一只狗。所以,“我不知道你是一只狗”成为了对网络虚幻性的生动写照。很难想象,当沟通缺乏了信任这个基石,交流的内容还有多少可以相信。这不知是沟通之幸还是不幸。而且,网络的虚幻性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是处于网络时代的我们不得不面对的。

4.在人际交往的情感方面,网络的无序性和诱惑性容易使人产生交际情感障碍。网络还会引发人们交际安全焦虑,诱发“情感冷漠症”。

另外,由于网络的产生,我们很少会和父母有心与心的交流,我们与家人的距离渐远。任何心事我们都喜欢在网上来表露,无论是与网友交谈还是发表日志,心情等,这些本该与朋友分享的东西我们习惯带到这个虚拟的世界。凭借媒介进行的沟通行为因为媒介物的特点而使得信息有所损失,尽管网络非常发达,它毕竟还是与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有所不同,话语信息讲完了,而情感的互动却如隔山打牛。沟通方式的单一化损失的不仅仅是情感,还有正义感,良知和公德心。

总之,网络的一些功能具有一点个人中心主义色彩,使人们容易孤立无助,降低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网络促进社会交往,造成了社会解脱现象。

网络应该是现实的补充剂,同时网络中的交往也是现实中的补充和扩大。通过网络可以得到现实交往中得不到的另一种信任感它缓解情绪的同时可以让你更从容面对现实中的交往。

网络是现代科技带给人类的福祉,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面作用有:直面内心的精神交往消除垂直交往产生的隔阂;符号化的多媒体传播削减文化冲突导致的交往不适;超时空传播拓展人际交往范围;虚拟空间使自由充分交流成为可能。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有:网络交往的自由随意性导致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弱化;网络交往的弱监控性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失范。因此,应从政府、学校、大学生三方面齐抓共管,发挥其正面影响,规避其负面作用,使网络为我所用。

7.论网络人际交往 篇七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环境,大学生,人际交往

随着电话、电脑、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 QQ、人人网、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正日益成为大众交往的聚集地, 而大学生群体更是这些使用平台的主力军。因此, 研究新媒体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媒体社交环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概述

(一) 新媒体的概念界定。

新媒体 (NewMedia) 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概念, 是传统媒体之外的新的媒体形态, 是建立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基础之上, 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 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 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媒体形态。

(二) 新媒体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随意性的人际交往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随意自主、情绪化地选择交往的媒介, 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可以不受时空的局限, 充分享受新媒体带来的便利。新媒体的运用促使大学生的交往范围不断拓展, 由现实转向虚拟, 交往快速多变。友情之间的建立与终结随意性较大, 每个人由原先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由参与者,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更加直白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与思想。

2.复杂性的人际交往

“肝胆相照、开诚布公”是每个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理想状态。寻求纯洁的友谊和精神共鸣是每位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交往呈现虚拟化趋势, 多数人以匿名方式、多重角色开展交流, 真实性、规范性存在缺位。网络或移动交流双方难以核实真实身份, 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 易遭不法之徒利用。

3.功利性的人际交往

大学生以其张扬个性、行为果敢、思想活跃等特点, 更易于接受新媒体。新媒体的出现取代了传统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人际交往改通过网络或短信进行, 同学间的交往由重喜怒哀乐转变为文字图片信息的交流。朋友间少了真挚的祝福, 人际交往变得淡化与冷漠。

(三) 新媒体社交网络环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1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面影响

大学生作为手机、e-mail、BBS、QQ、微博、微信、人人等社交网站的主要使用人群, 新媒体对其人际交往产生了较大的正面影响。

(1) 新媒体的开放性、无地域限制性、虚拟性等特性使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愈发广泛。

新媒体以其多种多样、快速随意等特点, 使大学生可以不受空间、时间、交际范围等局限地进行人际交往。使用新媒体, 大学生不但可以及时关注朋友们的动态, 还可以通过虚拟身份认识更多拥有相同兴趣的人。随着人人社交网站、微博和聊天工具 (QQ、微信) 的普及, 网上各类思想交锋、碰撞, 人们的主体意识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由此, 大学生的交友范围更加广泛, 互动更加频繁。

(2) 新媒体的相互性、平民化、多元性等特性, 使大学生沟通更加无阻碍。

大学生个性独特、表现意识强、思想开放独立, 接受新事物快, 与新媒体的特点相适应。新媒体时代下的人际交往方式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模式中社会、文化、自身心理等障碍。在通过网络、手机、电脑等新媒体技术进行交往的过程中, 人们可以随意地与他人交流, 在人与人之间留有回转的余地。并且新媒体具有的隐秘性, 使一部分内敛、不善言谈交际的大学生乐于使用新媒体实现自身情感的表达与传递。

2.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

(1) 沉溺网络社交 , 脱离现实 , 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冷漠化。

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 再加上部分大学生意志较薄弱, 面对五光十色的新媒体社交平台, 容易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容易产生依赖。大学生忙于经营自己的网络社交平台, 疏于与现实朋友之间面对面地交流接触。他们通常把更多时间用在了与陌生网友的互动上, 却吝于给家人打个电话。

(2) 交往过于表面 , 缺乏深度 , 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虚拟化。

大学生的新媒体社交中, “广而不深”的现象普遍存在。他们的“好友圈”动辄上百名好友, 很多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无交结的人。他们喜欢“晒”自己的生活,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的虚荣心。大学生的新媒体社交很多时候都浮于表面, 限于虚拟的“浅尝辄止”的互动关系。

(3) 不良信息侵害, 监管不力, 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低俗化

目前我国对于新媒体社交平台的监管存在滞后性, 没有相关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其予以制约, 给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另外, 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 面对来自各方的思潮, 大学生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 容易受到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侵害。社交网站的非直接性和保密性让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感觉自己已经摆脱了现实人伦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网络平台的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出现失衡, 产生网络道德败坏, 做出不讲诚信、散播流言、诬陷诽谤造谣等失德甚至是违法的行为。

(四) 新媒体网络社交环境下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1.大学生的个人因素

当今社会, 大学生缺少更多的热忱追求理想和信仰, 自制力和抗环境力差, 奋斗精神缺失, 对主流意识形态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同。在媒介的评估判断上, 大学生对媒介的表征和建构功能缺乏足够的判断和警惕, 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价值取向偏离主导价值取向。

2.新媒体社交网络环境因素

新媒体锁定目标受众精确、信息抵达率高、传播速度快、受众支出费用低, 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生活距离, 把人们从时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人与人之间可以平等对话。特别新媒体在传播新闻信息方面的出色表现更备受人们推崇, 它的传播速度几乎可以与新闻事件同步, 使人们能同步了解事实。新媒体以相当强势的姿态, 改变着当今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并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渗透到大学生活的各个角落。

3.社会因素

冯友兰认为:“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虽然已经过去, 但它也是将来中国新文化的一个来源, 它不仅是过去的终点, 还是将来的起点。”“和而不同, 礼尚往来, 重情重义, 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等有着积极意义的优良传统, 却在现行的网络文化中遭到扭曲, 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甚至, 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被片面地换位, 然后被“整”得支离破碎。网络上追星、拜金、享乐之风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污染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纯洁性, 少了真诚, 多了手段和功利, 影响了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二、新媒体社交网络环境下正确引导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对策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大学生中越来越普及, 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越来越深远, 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预防并解决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问题, 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 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对新媒体的全面认识。

新媒体的出现带给大学生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而处于新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人际交往较现实社会有着鲜明的特点:简单平庸、形式单一、关系不清晰;以网络为中介, 使用者的身份神秘虚拟, 现实社会中的人伦道德、法律都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但是, 大学生应该明白, 新媒体仅是一种新式的交流媒介, 大学生应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 提高自律能力, 严格要求自己, 培养对媒介信息的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 避免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

(二) 虚拟与现实结合, 引导大学生增强社会社交能力。

在将网络交往作为现实生活的补充及延伸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 积极开展现实社交活动, 实现“网上网下———虚拟和现实”相结合, 锻炼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社交能力与自我表达能力, 防止出现“网上口若悬河, 网下呆若木鸡”的现象, 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现实社交技巧和水平。思想工作者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宣传教育、开展网络心理辅导班等方式传播人际交往的注意事项,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心理咨询室、心理讲座、心理知识竞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实现网上平等交流、网下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

(三) 加强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教育, 增强网络防范意识。

发达的网络技术已经把世界各地的人相连在一起, 在网络的海洋, 任何人都可以传播接受信息, 既是网络的受益者, 又是网络的受害者。因此, 高校可以将新媒体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范畴, 通过开展网络知识讲座和相关活动, 普及新媒体知识, 增强大学生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下的道德意识、防范意识、自我约束能力和法制观念, 提高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

三、分析与思考

新媒体的诞生与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社交形式和人们的生活。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中, 交流人群也在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大学生群体是新媒体交往阵地中的绝对力量。如何发挥新媒体社交网络的优势, 帮助大学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新的社交环境下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健康成长, 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雷玉翠.勾勒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素养[J].电子测试, 2013 (18) .

[2]田芳.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学理论, 2012 (36) .

[3]张利蕊, 兰国帅.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其对策[J].重庆大学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7 (3) .

[4]郑蕊, 王丽.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青春岁月, 2012 (8) .

[5]李荔.伦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交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12) .

[6]程博, 胡澜, 陈耀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交往及网络道德调查[J].经济师, 2013 (8) .

8.论网络人际交往 篇八

关键词:社交网络;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

一、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现状调查

为了解关于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情况,笔者在江西省南昌市十余家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21份,调查对象为大一至大四学生。

1.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分析

通过对所收回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发现,仅有20.21%的用户日均使用时间在2小时以下,44.49%的用户每天平均使用社交网站进行社交在2—4小时,而35.3%的用户平均每天使用社交网站在4小时以上。分析以上数据,说明当代大学生在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分配上较为合理,但也仍存在一些问题。

2.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目的分析

调查发现,社交网络的设计及其人性化,操作简便易学,且界面丰富多样、富于变化,使得其在广大青年学生群体中受到了极大的欢迎。而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发展,运用社交网络进行社交以近乎成为了一种零距离、零成本、高效率的社交方式,社交网络信息实时更新,这些优势使得它成为大学生们交流学习、追逐时尚、娱乐消费等的平台。目前深受大学生喜爱的社交网络有新浪微博、QQ 及微信等。而诸如微信、QQ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的软件,克服了了传统通信方式高成本、时间长等缺陷,适应当今快节奏的生活节奏,成为大学生重要的社交平台。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同学在使用社交网络时存在一人多户现象,即每个人都会选择多种社交网络,在南昌大学生中,使用频率排名前三位的便是QQ、微信、微博。在使用社交网络的用户中超过半数的用户选择用来与朋友聊天以及通过朋友圈了解好友的最新消息,并与朋友进行互动。而26.3%的用户选择用来了解时事新闻政策,打开视野。18.9%的用户选择了通过社交网络来了解八卦新闻,查找身边新奇的新闻。

二、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1.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

(1)方便沟通,打破障碍。社交网络极大的方便了现代大学生的人际沟通,丰富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空间。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社交网络也正是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打破传统只能当面交流或事后电话沟通的障碍,通过网络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使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与朋友交流,并且使广泛结交良师益友并深度探讨学术问题成为可能。

(2)网络传输,消息实时更新。通过诸如微信朋友圈、QQ空间之类的平台,使朋友间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随时了解对方的生活与动态,并且经常实时互动,一方面可以增进朋友间的感情,使彼此间不会因距离遥远而变的生疏;另外也可以拓宽交流渠道,使相隔千里的人也能了解到彼此的感情与心情,并且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心情。

(3)匿名交流,保持平等关系。由于诸如微博、知乎论坛类的网站是匿名注册、登录、发表言论,使得人们在发表看法的时候更加轻松,不受拘束与限制,并且能够使网络上的每个个体间保持相互的平等,没有所谓的等级的区分,保持彼此的神秘感,使得在网络上交流各自的思想与看法变得更加真实、有说服力。

(4)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由于互联网的全球化与普遍性,使得使用社交网络的交往几乎可以遍及全球各地,在交流中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习俗与文化,开拓视野的同时提高了个人的交往能力与交际技能,改变了传统的交往模式,拓展了交往空间,借助社交工具有助于扩大交际语言,并最终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满足群体归属感。群体归属感,即为认同感,个体认为是某一群体或者社会群体中的一份子。而大学生的这种群体归属感,主要表现在个体有困难时向群体求助。大学生在与他人的互帮互助中,而社交网络正是一种可以加强将个体与群体联系的平台,用户可以在社交网络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同时可以引发许多人的认同感,社交网络正是通过这种方法把想法相同或相近的人联系在一起,引发彼此间更多的探讨与讨论,而这种方式正是一种很好的满足大学生集体认同感的方式,也同时可以使自身思想受到群体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在社交网络上通过与志同道合的人分享信息,实现资源共享,获得彼此的帮助与认同,即寻得一份集体归属感并同时获得一份自我认同感。

2.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

(1)过分依赖,影响正常生活。调查中发现,很多同学在日常使用社交网络时过分依赖,每隔几小时就要登陆一次社交网络查看是否有消息,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有的同学甚至是每隔几分钟就会登录一次,而这种过度依赖的现象就导致了很多同学将社交的重心完全放在了手机社交网络上,而忽视了现实中正常与别人的沟通与交流。有些同学甚至表示,过度依赖使得无法专心专注的思考学习,而总是会担心自己的手机上有没有消息,有没有人又找自己有事情。

(2)不当使用,增加孤独感。正确使用互联网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然而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引发情感孤独,甚至是性格孤僻等症状。而长期沉溺于网络社交甚至会导致情感淡化,缺少热情,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而很多依赖于网络的大学生满足于在虚拟世界的情感交流,缺乏必要的、真实的社会实践参与体验,一旦依赖于虚拟世界的交流,便会对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漠不关心甚至疏远,久而久之变得孤独,不适应真实社交。

(3)使现实人际关系弱化。社交网络可以进行人际交往,寻找交流对象,然而过度依赖则会导致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很多学生会无时无刻不低头玩手机,并导致逐渐弱化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由于在虚拟网络环境下人们一般无法得到最真实的面部表情、肢体的反馈,使得人们逐渐弱化了对这种真实交流的敏感程度,而这种长期的机器化交流会使人逐渐淡化现实中的人际交流,在完全不同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的现实生活中变得不适应,甚至会刻意逃避现实的人际交往,从而导致人际交往能力的下降。

(4)社交网络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信任危机。由于很多社交网络不必填写完整基本信息,而很多时候所填信息也与实际不符,使得很多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即使看到对方的消息也持一定怀疑态度,而在一些完全虚拟的社交网络中,人们可以完全卸下人前的模样,任意发表看法,一个人可以在生活中扮演多个不同角色,扮演不同身份,使得很多同学在网络上与网络下完全判若俩个人。而由于匿名登录发表言论,使得很多学生的言论毫无约束,甚至肆意散步网络谣言,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发表看法,使得网络传播存在极大的信任危机。

(5)语言退化。在社交网络中,由于信息的隐秘性,很多人忽视甚至是放弃了使用文明用语,放松对自我语言的约束与管制,用语低俗,而当这种行为随着网络使用频率的增加而逐渐形成为一种习惯时,当回到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时便很难再改。而这种标新立异的低俗用语却因为其自带的独特感受到广大网民的追捧,并在网络上疯狂流行。

三、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对策研究

1.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分析

(1)心理压力大。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所面临的毕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学业压力等使得大学生在一个高压环境下高速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很容易会将长期压力积压在心底而无处宣泄,但由于社交网络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针对任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个人看法,甚至借此发泄个人情绪,而这种宣泄往往会得到网络上一些人的回应与认同,并因此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成为了可能。

(2)环境决定,缺乏沟通。由于现在大学生基本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使很多同学缺少与同龄人的必要沟通,使得他们缺乏了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而在社交网络中,由于彼此间的沟通缺乏面对面的眼神与表情交流,则淡化了实际的人际交往则可以进一步满足大学生渴望得到他人关注的心理。

(3)大学生心理。由于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是第一次离开家庭进入集体式宿舍生活,在行为及思维方式上则需要一段时间转变,而在转变过程中难免会因为不适应而产生内心孤独甚至有些被孤立的感觉,而在这种情况下,根据马斯诺的需求理论,个人心理的安全需求和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但社交网络正是一个可以将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在一起的平台,她为人们之间交流情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在这里与志同道合的人交谈,从而找到一种自我归属感,内心的孤独感便可得到弥补,而这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愈强烈,愈会使得大学生依赖于社交网络。

(4)现实人际交往少。“依赖于手机的低头族”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常态,当周围的同学即使相互见面也都在低头玩手机时,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就会变少,每天将自己封闭在人机环境中,失去了与现实生活的接触,造成了现实的人情关系的冷漠,并逐渐转化为一种对社会问题的淡然或是自卑。

(5)政府缺乏监管。由于中国很多社交网站监管不到位,致使大量不良信息充斥着社交网络的界面,而这些不良信息将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以及意志力的形成,甚至会最终导致不良人格的形成。而针对这种行为,政府缺乏监管,没有合适的法律来约束诸如此类的行为,监控与执法脱节,使得这类违法行为在网上肆意妄为。

2.大学生合理使用社交网络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大学生正确使用社交网络的宣传教育。大学生所处的是价值观形成的黄金阶段,却也正是最容易被影响的阶段,如果受到了正确的引导,则会逐渐走向正确的道路。所以,针对大学生开展网络宣传教育及其必要。加强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自我约束意识,加强宣传与教育,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为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与社交环境。

(2)重视舆论媒体的导向作用。传媒作为社会舆论的导向,在网络告诉发展的今天更是对人们的思想以及观念教育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正确、全面、客观、真实的报道,对于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做到:一、紧跟时代脚步,反映贴合客观实际,传播主流意识;二、报道贴合群众,拒绝庸俗八卦的小道消息;三、保持自身职业操守,倡导文明网络。

(3)家庭、社会与学校的引导。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养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环境的组成便包括家庭、社会与学校。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家长已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了解电脑网络,甚至对网络上所充斥的不良信息毫不知情,任由孩子使用社交网络,如此毫无约束的情况极有可能使大学生无法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因此家庭、社会和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正确引导。

(4)进行自我引导与自我教育。作为网络时代的主体,大学生自身也应该认识到自我教育与自我约束的重要性,由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尚未成熟,遇到很多事情的时候还会有考虑不周全的情况,则需要通过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公众媒体的引导讲解分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与自省,吸取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并主动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强自我主动教育,凭借自身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和训练,大道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加强自我约束力,在能够明辨是非的前提下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意识的克服自己的问题,并持之以恒,改正不良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梅英.网络时代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冲击和影响[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4,(1).

[2]乔虹,贾琳.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4).

[3]杨宏兰.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现状及对策[J]. 学习月刊. 2011(14) .

[4]张玲娜. 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思考[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6).

[5]张敏.网络时代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之影响[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

[6]王雅倩.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心理教育研究,2008,(1).

[7]李万兵.论网络成瘾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1).

[8]夏俊.大学生网络交往问题及教育导向策略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 2003.

[9]杨平.网络交往与人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 2008.

[10]王莉,卢桂桃. 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0(02) .

9.网络交往教案 篇九

册 第 六 课

间 第 一 框

上的人

先 锋 学 校

教材分析:第三单元是由前两个单元的家庭、学校交往扩展到社会中的交往。网络交往是社会交往的一部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感受网络交往与传统交往的不同。了解网络的二大特点。

能力目标:教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利用网络为人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情感价值目标:初步了解网络的利与弊。形成对网绐既不回避,也不迷恋的态度。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的利与弊。教学难点:

网络交往与传统交往的区别:改变了传统的交往领域、交往方式、交往对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辩论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

先锋学校

刘燕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导入新课: 爱洒人间:故事导入

小胖突然得了一种“怪病”,住院后,医生难于确诊,试用了很多疗法都不见效。他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向世界各地发出求救信,在信中详细描述了小胖的症状及发病前后的情形。很快,同学们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生回复,三分之二的意见认为,这种怪病可能是因为某种金属中毒所致。小胖的同学迅速将这一消息转给他所在的医院。小胖得救了!

提问:

1、小胖得救与互联网有什么关系?

2、如果没有互联网,小胖可能会怎样?

3、利用互联网,我们可以为学校、班级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 学生回答。小胖获救后的故事:

小胖获救后,他对电脑这个救命恩人充满了感激和好奇,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小胖家也添置了电脑。小胖的困惑:

同学们都说上网好玩,可是有了电脑我却不知道上网都可以做什么呢?谁能帮帮我呢?

生答:看新闻,办商务,结交朋友,查询资料,求医问药,休闲娱乐„„ 接触网络后,小胖的感觉: 1.工作:方便、快捷、高效率 2.学习:扩大知识面、丰富头脑

先锋学校

刘燕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3.业余生活:交友、游戏、听歌、设立个人网站 4.家庭生活:享受生活、快乐、充实 5.社会生活:结交朋友、展示自我

6.学校生活:广泛获取各方面的知识、见多识广

师生归纳:网络沟通无极限:①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为我们提供了平等交往、广泛联络、自由活动的平台。②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对象,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验。实现了古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梦想。

师:小胖是个聪明的孩子,没过多久,小胖就能打字聊天了。第一次聊天就认识了一名叫“蜘蛛侠”的网友,与蜘蛛侠聊天,小胖认为他神通广大,是个可以信赖的朋友。他们彼此约定,每个星期六的下午6:00在网上见面。

(18:10:20)蜘蛛侠(463752183)说:“小胖你好,又见面了。最近心情怎么样呀? 明天是星期天,各大影院上映《建国大业》,听说特别好看,学生还可以优惠,我们 几个同学约好一块去,干脆你也去吧,怎么样?”

(18:15:28)小胖(XIAO YANG)说:“当然可以,我们明天见!” 看完电影后,蜘蛛侠请小胖吃肯德基。在小胖的心中,蜘蛛侠真够朋友。

为了能在网上与蜘蛛侠天天“见面”,小胖回家比平常总是晚两个小时,而且他每次总有借口。

小胖的妈妈为了锻炼小胖的理财能力把银行卡交给小胖管理。

先锋学校

刘燕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一次,正聊天中,计算机出了一点问题„„

(18:28:15)蜘蛛侠(463752183)说:“是病毒感染吗?那好办,我来帮你吧。你把对话框上的远程协助打开,让我控制你的电脑,我就可以帮你杀毒了。”

(18:32:18)小胖(XIAO YANG)说:“好呀!你真够朋友!我先谢谢你了。”

一星期后,小胖在自动取款机上取钱,ATM机显示这张银行卡密码有误。小胖怀疑是自己真的记错了。

这是最后一次与蜘蛛侠见面„„

(18:50:06)蜘蛛侠(463752183)说:“嗨,老朋友,怎么样啊?精彩吧?上次远程协助你后,我给你的电脑安装了强制视频软件,只要你一开电脑,你的一切情况我都了如指掌。告诉你,免得你到死都想不明白,你的照片及银行卡账号、密码我已到手,现在,这张卡已是一张废卡了。你的照片已发布到网上,所有的人都可以一饱眼福啦!后会无期,笨蛋,我的技术不错吧。哈、哈、哈!!生讨论、回答:1.分析小胖受到侵害的原因。

2.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还会受到来自于网络、网吧环境的哪些侵害?

师:小胖受骗后绝望极了,他一直在问自己究竟是上网利大于弊还是上网弊大于利呢?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生辩论:网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师生归纳:网络交往对象虚拟性、间接性、隐蔽性、开放性、多元性„„

先锋学校

刘燕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网络也没什么神秘的地方就和其他生产生活工具一样,关键是看它被什么人使用,好人用可以为造福人类,坏人用就会危害社会,蠢人则会成为网络的俘虏。

小胖的担心:网络使用不当会荒废学业,损害身心健康,会让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应该怎样正确使用网络呢?

生讨论回答:要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要学会信息节食,抵御网络的不良诱惑,要利用网络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要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实现人生价值。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胖解决了对网络的困惑,他非常感谢大家。课堂小结: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 第一框: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一、网络沟通无极限

网络交往具有无限性:

1、网络生活很丰富,2、网络交往新空间。

二、网络交往—— 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网络交往具有两面性

1、网络的正面作用(利):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2、网络的负面作用(弊):损害人的身心健康、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成瘾症等。

三、中学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网络呢?

(1)要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

(2)要注重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3)要利用网络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帮助别人解决

先锋学校

刘燕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一些困难,实现人生价值。师以歌曲《网络陌生人》结束新课。板书设计:

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 第一框: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一、网络沟通无极限

网络交往具有无限性:

1、网络生活很丰富。

2、网络交往新空间。

二、网络交往—— 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网络交往具有两面性:

1、网络的正面作用(利):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

2、网络的负面作用(弊):损害人的身心健康、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成瘾症等。

三、中学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网络呢?

(1)要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

(2)要注重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3)要利用网络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实现人生价值。

先锋学校

10.辩论 网络影响人际关系 篇十

为了活跃气氛,打造良好环境。经管理层商议,现开展“陆音活动之辩论赛”!我们口号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现将事项公布如下:

一、辩论主题: 网络发展影响人际关系?(2007年6月4日至2007年6月19日)注:从这期起,每个主题活动时间由原来的7天变为15天.正反:网络发展使人与人之间更多沟通

反方:网络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

二、辩论赛规则

1.参加对象:陆音所有会员(每人只能用一个ID号参与,以IP检索形式鉴别,同一个网吧上网的不同会

员请在参加之前向管理员说明)。评委和主持人不得参与本期辩论,但可发表中场消息!

2.参加办法:在每期辩论赛主题公布之后,会员在主题贴回贴发表自己的观点!即自动参与!

3.辩论赛以记分的方式选出:最佳辩论手(正反双方各一名),辩论赛选手积分办法如下:

(1)、辩论发帖者每发一帖增加1分。发帖子被评分的(除主持人外,其它版主评分不算数),增加5 分.

(2)、发垃圾帖、或无关主题的帖被主持人删除,减少10分。发恶意贴直接取消其参赛资格!

(3)、辩论赛结束后,获胜方所有辩手可加2分。

(4)、总结陈词的选手可加5分!每方只派一名!

4.因为是辩论赛,不可在辩论时发表不代表任何一方的言论,一旦对其中一方发表了支持言论,便不能更改自己的观点。否则该ID所发表的言论将以“恶意贴”删除处理,并取消其参赛资格!

5.辩论结束后,不可再发言。

6.由论坛会员组成固定评委会,每人一票,主持人一票,共4票3胜选出获胜方。如果正/反方得票2:2则

发言多方胜。

三、评分标准 :

1.论点明晰,论据充足,引证恰当,分析透彻。

2.迅速抓住对方观点及失误,驳论精到,切中要害。

3.反映敏捷,应对能力强,恰当把握现场气氛。

4.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5.表情丰富,仪态端庄,风度优雅,幽默洒脱。

四、主持人申请

1.必须是陆音会员。

2.在作为主持人期间必须有充分上网时间。

3.要勤于参与辩论的管理工作。评分,删除垃圾帖。

4.在比赛结束后及时判定比赛结果。

5.主持人不得参与自己主持的辩论赛。

6.报名: http://bbs.luheyy.com/read.php?tid=8943 点击进入!

上一篇:助理工程师考试题目下一篇:中国留守儿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