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讲话(共8篇)(共8篇)
1.**局长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讲话 篇一
同志们:
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八十八周年之际。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纪念大会,主要任务是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重温入党的庄严誓词。首先我代表路局党委向公路系统各级党委、广大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今天,已经走过了88年的光辉历程。八十八年前嘉兴南湖的一叶扁舟,承载着中华民族新的希望。从此,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奋勇前行。
八十八年来,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创造出人类历史的奇迹和辉煌。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现在,我们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走上了全面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也必将取得世人瞩目的丰功伟绩。党的发展历程使我们坚定了一个信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前,我们正步入改革的新阶段,发展的关键期,公路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各级党组织成为领导公路事业发展的坚强核心,成为促进公路事业发展的战斗堡垒。具体地说要加强五个方面的建设。
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以此作为今后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成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
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贯彻落实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今年的学习实践活动是局直属各单位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厅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前段时期,路局党委组织了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工作督查工作。通过督查情况来看,各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有序,扎实推进,特别是处级单位,紧紧围绕当前中心工作任务,以科学发展推动了机关效能建设。第二阶段是分析检查阶段,这既是巩固和发展学习调研成果的关键,更是学习实践活动从思想层面进入实践层面的重要阶段。各单位要紧扣分析总结这一中心任务和关键环节,把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状况分析清楚,找准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弄清主客观原因,总结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准确把握本单位科学发展的规律,提出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目标和重要举措。
广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十七大指出: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这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不断地坚强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无止境的,是终身的必修课,每个党员应该牢固树立正确的“五观”,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群众观、权力观。领导职位本身和长期拥有领导职位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一种考验,能够面对各种利欲诱惑而不为之所动的党员干部,才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有意志克服人性弱点,而不断完善自我的人,也就是一个具有基本道德标准、值得信赖的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把群众的利益和意愿放在头等位置,管好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同时,每个党员干部还要做到“五慎,即:“慎初”、“慎微”、“慎独”、“慎终”、“慎权”。要把好第一关,守住第一道防线并善始善终;要从细微处做起,防微杜渐;要经常反思自己,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努力规范个人行为,不做对国家、人民、单位和家庭有害的事情,真正将手中的权力用来为公路事业和干部群众利益服务。
范文网
2.**局长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讲话 篇二
一、2011年畜牧业工作成效显著, “十二五”实现良好开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也是畜牧业三年攻坚战的决胜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强牧惠牧政策和畜产品市场价格的双重拉动下, 经过上下共同努力, 较好地完成了三年攻坚战的目标任务, 畜牧业总量扩张和质量提升取得双突破, 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
(一) 畜禽养殖业实现“一高两增”
“一高”即畜禽养殖效益高。从全年平均水平看, 全省生猪、肉牛、肉羊、肉鸡和鸡蛋价格分别为每公斤16.64元、16.61元、17.65元、9.64元和7.70元, 同比分别增长51%、12.6%、17.6%、20.2%和17.7%。按此测算, 出栏1头110公斤的育肥猪可盈利480元左右;出栏1头育肥牛 (育肥期6个月) 可盈利1 500元左右;出栏1只肉羊可盈利500元以上;出栏1只肉鸡可盈利2.9元左右;出售1公斤鸡蛋可盈利1.4元左右, 1只蛋鸡在一个周期可盈利24元左右 (含残值) 。全省牛奶平均价格达到2.9元/公斤, 1头单产4.5吨的奶牛, 年可盈利4 600元左右。“两增”, 一是畜禽发展总量增。全省生猪、肉牛、奶牛、羊和家禽分别发展到2 674.1万头、746.2万头、20.3万头、728.1万只和5.54亿只, 同比分别增长9.54%、2.23%、4.1%、3.36%和5.77%。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243.8万吨、99万吨和46.8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4.75%、3.4%和5%。二是产值和人均收入增。全省牧业养殖业产值实现881.8亿元, 比上年增加50.3亿元, 增长6%。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 805元, 比上年增加155元, 增长9.4%。
(二) 畜产品加工业实现“双增长”
受我省发展环境和发展基础吸引, 域内外资金快速向畜产品加工领域集聚, 全省投资千万元以上牧业产业化项目33个, 当年完成投资8亿元, 农安众品、白山百佳、舒兰卓源、吉林福隆达等8家龙头企业相继建成投产, 新增屠宰加工能力5 345万头 (只) , 有力推动了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屠宰加工量增。全省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51家, 屠宰加工畜禽4.5亿头 (只) , 比上年增加6 000万头 (只) , 增长15.4%。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46家, 屠宰加工畜禽4.2亿头 (只) , 比上年增加1亿头 (只) , 增长31.3%。二是销售收入增。全省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 020亿元, 比上年增加220亿元, 增长27.5%。“梨树牌”白猪, 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深受南方市场欢迎。华正公司PIC猪, 成功打入香港市场。精气神山黑猪、长白山黑牛等产品, 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的100多家商场、连锁超市和酒店, 倍受消费者青睐。
(三) 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
全省共投入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资金25.4亿元, 其中:争取国家资金8 475万元、省级投入7 355万元, 带动社会资本投入23.8亿元。启动实施了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 首次对100个标准化养殖场 (小区) 授予“吉林省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称号并挂牌。在全国百例示范场评选活动中, 我省的庆雨牧业、黑毛牛业等6个示范场, 入选《全国百例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全省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达到60个, 畜禽标准化养殖比重达到45%。全年新建、改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 (小区) 2 050个, 累计发展到8 052个, 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 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
(四) 畜禽良种化程度稳步提升
全省共投入建设资金64 430万元, 其中:争取国家资金2 850万元、省级投入3 400万元, 带动企业和养殖户资金投入58 180万元, 引进祖代肉种鸡9.12万套、曾祖代伊拉种兔528只、父母代番鸭1万只, 对48.5万头生猪、28万头肉牛、13.5万头奶牛和3 000只羊实施了良种补贴。启动实施了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筛选推荐5家生猪原种场为省级生猪核心育种场, 并支持其开展性能测定、遗传物质交流等工作, 我省4家种猪场被纳入国家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全省各类种畜禽场达到299个, 繁改站点达到3580个, 生猪、肉牛、奶牛、肉羊、蛋鸡和肉鸡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2%、95.2%、88.2%、80.2%、95%和97%。
(五) 粗饲料开发和草原保护建设扎实推进
深入开展粗饲料开发“百千万”行动计划, 全省秸秆饲料加工企业发展到120个, 秸秆规模利用养殖场 (小区) 发展到3 325个, 秸秆利用规模饲养户发展到11 332个。全省落实专用饲料种植面积800.2万亩, 同比增长13.2%。新建秸秆贮窖941个, 新增窖容7.3万立方米, 全省累计保留贮窖17.5万个, 窖容达到1 180万立方米。全省秸秆饲料产量达到2 159万吨, 同比增长2.3%, 其中青贮1 172.1万吨、黄贮986.9万吨, 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34%。加强草原保护建设, 落实草原禁牧休牧面积2 446.7万亩, 开展草原鼠虫害防治面积936万亩, 全省连续31年未发生重特大草原灾害, 草原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同时, 积极开展草原奖补政策落实前期调研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
(六) 家养梅花鹿产业发展提上重要日程
着眼破解制约梅花鹿产业发展瓶颈, 促进梅花鹿产业发展, 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了全省梅花鹿产业现场会, 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家养梅花鹿产业的意见》, 围绕解决药食同源问题、强化产品研发、加快产业发展, 明确了双核发展战略和具体推进措施。在种源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全省以敖东种鹿场为主的大型种鹿场10余家, 种鹿饲养量近万只;以长双鹿业公司为主的鹿产品加工企业80余家, 产品近百种;以吉林敖东药业为主的制药厂10余家, 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 安神补脑液、鹿茸胶囊、鹿宝酒、梅花鹿基因营养液等产品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扩大。全省梅花鹿发展到51.9万 (只) , 同比增长5%。鹿茸平均价格达到4 500元/公斤, 饲养1只成年公鹿年盈利2 250元左右。
(七) 动物防疫形势继续保持稳定
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 各级畜牧部门积极应对, 扎实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成果。一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认真落实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总责的防疫责任制, 全面实施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有效防堵了境外疫情传入, 全省连续八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二是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全省猪牛羊耳标佩戴率分别达到94.6%、95.2%、96.5%, 外调牲畜普遍佩戴了耳标。全年向中央数据库上传牲畜耳标信息586余万条, 位居全国前列。三是布病区域化防控试点工作扎实开展。科学确定“以免疫、检疫和宣传培训为主, 监测、扑杀、流通监管、消毒为辅”的布病防治技术路线, 全年扑杀并无害化处理病畜及阳性畜243头 (只) , 畜群得到有效净化。四是无疫区建设进展顺利。永吉无疫区27个公路警示牌安装到位, 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动物隔离检疫场、病害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场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现已进入国家评估阶段, 有望近期通过检查验收。修订完成了《吉林省无疫区建设管理条例》, 并颁布实施。五是动物疫情检验监测能力明显加强。吉林、洮南、通化等10个市县疫控中心实验室通过农业部考核并取得合格证;永吉、梅河2个县 (市) 疫控中心实验室通过省计量认证;省级兽医实验室软硬件建设通过国家考核和省计量资质认证。六是新型兽医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大力开展官方兽医师资培训和监督系统官方兽医身份确认工作, 扎实推进执业兽医资格准入考试, 全省共有754人获得执业兽医师资格, 1 452人获得助理执业兽医师资格, 兽医队伍得到不断加强。
(八) 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深入开展“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和违法经营病害畜禽三项整治活动, 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2.6万余人次, 检查监管单位3.1万余家。完成畜产品例行监测2 469批次, 快速检测生猪、肉牛、肉羊尿样22.22万批次。开展生鲜乳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和碱类物质例行监测369批次, 样品检测合格率达到100%。全省384个生鲜乳收购站和131辆生鲜乳运输车许可证、准运证核发率达到100%。立案查处动物卫生违法案件382起, 查获不合格动物产品27.9吨、病死畜禽1 144头 (只) , 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启动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年”行动, 加强兽药市场专项整治和假兽药集中执法检查, 全年开展饲料质量安全检测2 500批次, 兽药质量监督抽检600批次、兽药残留监控420批次, 较好地实施了源头防控。全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达到268个, 进京入沪备案企业达到69家。
(九) 畜牧业融资机制和组织方式创新取得新突破
全年新组建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11家, 新增注册资本金3.35亿元。全省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发展到30家, 注册资本金规模达到8亿元, 担保贷款能力达到30~40亿元, 全年完成担保贷款10亿元。省农行、农信社、农发行和吉林银行4家金融机构, 全年投放畜牧业贷款53亿元, 年末畜牧业贷款余额95亿元。为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 在全省组织开展了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选活动, 首次评定了100个省级示范社并予授牌。全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近3 000个, 带户规模达到50多万户, 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全省牧业经济发展取得的好成绩, 得益于国家的各项强牧惠牧政策, 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 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得益于畜牧战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
当前, 我省畜牧业发展面临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国务院明确了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定位, 提出要把东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畜禽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进一步突出了畜牧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二是省委、省政府在加快“三化”统筹、实施富民工程、推进特色产业提升计划中, 对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出台了一系列强牧惠牧政策措施, 为畜牧业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伴随消费结构升级和生活水平提高, 对畜产品的刚性需求进一步扩大, 畜产品市场前景更加广阔。四是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 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新空间, 为农民就地转移发展畜牧业拓宽了渠道。五是优先发展畜牧业形成广泛社会共识, 资本集聚、项目集中、技术集成、产业集群, 进一步夯实了畜牧业发展基础。
在看到优势的同时, 也要正确认识面临的一系列新挑战。一是肉蛋奶生产进入资源和环境约束“双紧”时期。在畜产品产量基数很高的情况下, 饲料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更加紧张, 加上散养农户快速退出, 畜牧业生产增长难度进一步加大。二是畜禽养殖进入高成本高风险的"双高"时期。近年来饲料成本、水电费、防疫费等上涨较快, 劳动力供给从过剩变为结构性紧缺。畜禽养殖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也在加大, 各种突发因素对市场波动的放大效应增强。三是畜产品质量安全进入高度敏感期。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向千家万户, 点多面广, 隐患难除, 任何疏漏都可能造成恶劣影响。四是“三牧”工作进入关键转折时期。国家促进牧区发展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 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由于历史欠帐较多, 草原“三化”问题严重, 统筹牧区半牧区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
综合分析今后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变数多、要求高, 保障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的压力更大。我们必须审时度势, 超前谋划, 抢抓机遇, 直面挑战, 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努力的工作, 切实把畜牧业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二、做好2012年畜牧业工作, 确保四年提升计划起好步
今年是实施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的第一年, 也是巩固三年攻坚战成果, 承上启下, 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全面抓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对于顺利推进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 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大省建设进程, 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 都对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思路, 强化措施, 全面落实好2012年的各项工作部署。
总的发展目标是:全省猪、牛、羊、禽分别发展到2 911.76万头、784.55万头、754.46万只和5.85亿只, 同比分别增长8.89%、2.35%、3.62%和5.52%。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262.55万吨、103万吨和48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7.71%、3.85%和5%。
为实现这一目标, 要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 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发展现代牧业经济, 规模化是基础, 标准化是方向。我省畜牧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在规模化的基础上, 推进标准化进程是当务之急, 是畜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一要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省政府决定, 从2012年起至“十二五”期末, 在每年1亿元资金的基础上, 适度增加专项资金, 每年支持1 000个省级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各地要把握好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积极争取本级财政投入, 每年再支持建设一定数量的规模养殖场 (小区) , 力争全省每年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 (小区) 2 000个以上。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吸引社会资金和企业资金, 进入畜牧业发展领域, 兴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 (小区) , 力争在生产能力、环境设施、管理和技术集成应用等方面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二要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的要求, 省里每年选择100个标准化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规模养殖场 (小区) , 授予省级标准化示范场称号并挂牌。各地要充分考虑饲养环境、动物防疫和市场准入条件等要求, 积极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示范创建活动, 总结推广一批适应性更强、更切合实际的畜禽规模养殖技术标准和规范, 真正做到建设一个示范场, 带动一片场户, 提升一个产业。三要加快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畜牧业发展到今天,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必须解决, 这也是今后行业准入的基本准则。要依托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项目建设, 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投入, 支持有条件的养殖、加工企业率先建设粪污处理中心, 对周边小、散养殖户粪污进行集中处理, 发展清洁生产, 减少环境污染。四要不断提高畜禽科学饲养水平。坚持科技创新提速、科技推广提效、科技培训提质的原则, 启动"吉林省畜禽健康养殖科技服务345行动计划", 实行省市县3级联动, 利用4年时间, 通过对畜牧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技术培训, 实现畜禽防疫制度化、饲养流程标准化、生产管理规范化、畜产品质量安全化、疫病风险最低化5个阶段性目标。同时, 要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完善硬件设施, 创新管理模式, 健全运行机制, 加快培养一批畜牧业科技示范场 (户) 和养殖实用技术人才, 逐步形成以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为核心, 以示范场 (户) 为纽带, 连接周边养殖户的技术服务网络, 提高科学养殖水平, 实现节本增效。
(二) 大力推进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畜产品加工业是畜牧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一要做大做强产业龙头。突出抓好皓月公司百万头精品肉牛基地、正榆集团1亿只肉鸡综合加工、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和金鹤乳业3万头原生态国际示范牧场等大项目建设, 重点帮助企业在科研攻关、深度开发和规模扩张上实现大的突破。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委托生产、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和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 建立与上下游相配套、内外贸相衔接的产业集群, 全力打造大型龙头加工企业。二要加快精深加工业发展。坚持"全链条、全利用"的产品开发战略, 鼓励企业走精深加工、系列开发之路, 加快发展营养、方便的熟食产品, 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化妆品、保健品、医药中间体, 拉长产业链条, 提升加工层次。引导企业本着生态、安全、高效的原则, 注意技术开发与跟进, 打造一批具有吉林特色的知名品牌。突出区域特色, 大力发展梅花鹿、山黑猪、长白山黑牛等优势特色加工业, 主打特色牌, 主攻高端市场, 不断开拓发展新空间。三要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围绕省级15大牧业产业园区, 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每年支持10个省级龙头加工企业开展养殖、加工、市场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加工企业与饲养场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恪守诚信、互利双赢的联结机制, 从根本上解决好饲养户扩大再生产资金不足和企业加工原料供给困难等问题, 促进加工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四要建立畜牧部门服务加工企业的工作机制。坚持“指导、协调、服务”6字方针, 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资金、争取项目, 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及时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支持和超前服务。通过努力, 让企业理解、接受和认可, 使我们的行政管理职能在服务中得到充分体现, 实现行业管理的机制和模式创新。
(三) 大力推进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畜牧业发展的命脉工程。要坚持发展和保护并重, 全面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 构筑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屏障。一要加快推进无疫区建设。各地要把无疫区建设纳入重要日程, 科学制定区域动物疫病防治中长期目标, 推进重点动物病种从免疫临床发病向免疫无疫和非免疫无疫过渡, 从基本控制向有效控制和消灭净化过渡。要在永吉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的基础上, 加快推进全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 力争尽快通过国家评估验收。二要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省局决定今年在全省范围深入开展“免疫质量提升年”活动, 各地要强化春秋两季动物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 加强对规模养殖场 (小区) 的防疫监管, 定期开展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加强防疫制度化建设, 构筑有效免疫屏障。三要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不断提高存栏牲畜耳标佩带率, 切实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 全面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全程可追溯管理。四要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实行防疫条件审查“一票否决制”, 切实加强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监督管理, 逐步实现从“环节监管”到“全程监管”。严格落实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领域监管制度, 全面提高动物卫生安全水平。同时, 深入开展“创建标准化乡镇畜牧兽医站”活动, 完善基层防疫冷链体系, 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继续实施遏制布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三年攻坚计划, 有效净化畜群, 力争不发生大的疫情。
(四) 大力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坚持从严管理、从严执法、从严处置的原则, 依法加强对畜禽饲养、运输、交易和屠宰加工等环节的监管, 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一要加强规模养殖场 (小区) 生产监管。从强化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入手, 建立规模养殖企业实名登记备案制度, 定期组织生猪、肉牛、肉羊养殖场 (小区) 抽样检测, 严厉查处在自配料或饲养环节添加使用违禁添加物等违法行为, 规范畜禽饲养环节管理, 完善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二要加强饲料 (饲料添加剂) 行业监管。建立健全饲料投入品监管制度, 严格行政许可, 提高准入门槛。加大对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管, 提高监测频次, 扩大监测范围, 对各种违法行为, 依法予以严肃处理。三要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加快推进规范化生鲜乳收购站建设, 健全生鲜乳收购、销售和检测体系, 完善生鲜乳运输车辆准运制度和生鲜乳交接单制度, 加大对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解抗剂等违法违禁物质的监控, 切实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同时, 要大力推进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 提高我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誉度, 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 大力推进兽药监管和兽医队伍建设
加强兽药行业监管是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的重要职责, 要严把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三个关口, 强化兽药执法和监督抽检两个手段,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确保各项监管措施落实到位。一要加强兽药GMP和GSP监管。完善兽药巡查、检查和驻厂监督制度, 全面开展兽药经营领域GSP改造, 力争2月底前, 全省3 126家兽药经营企业全部通过GSP验收认证。二要深入开展兽药市场专项整治。加强兽药采购备案和诚信体系建设, 建立联动执法机制, 严厉查处制假造假黑窝点, 对各种违法添加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不断净化兽药市场经营秩序。三要加强兽药残留监控。积极开展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培训、残留检测方法比对试验和复核工作, 加强对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和监测方法的研究, 提高兽药残留监控技术水平。加大兽药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宣传力度, 着力解决养殖过程中使用违禁兽药、超量使用兽药以及不按规定执行休药期问题, 减少养殖环节出现的兽药残留,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四要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强化兽医实验室考核工作, 完善省市县三级兽医实验室软硬件设施, 力争尽快通过考核和计量资质认证。五要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加快以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为主体的新型兽医制度建设, 大力开展官方兽医培训, 切实加强执业兽医管理, 不断提高兽医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
(六) 大力推进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良种化程度是现代牧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突出生猪、肉牛、奶牛和家禽, 兼顾其它畜禽品种, 加快构建现代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生猪主要是加强原种场、扩繁场和人工授精站建设。推进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在全省范围内推荐筛选省级重点核心场, 支持有条件的核心场配备性能测定设施设备, 开展性能测定、遗传物质交流等工作, 逐步开展种猪联合选育提高。肉牛主要是加强种牛繁育中心、种公牛站和基础母牛核心群建设。加强草原红牛、延边黄牛等地方良种保护,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以开发促保护。奶牛主要是加强优良品种引进、开展胚胎移植、推广性控技术, 努力提高单产, 扩张总量。加强吉林优质特色猪、长白山黑牛等新品种培育开发, 加快商品化步伐。加快原种场和扩繁场建设, 健全完善冷链体系, 大力推广优质冻精, 提升畜禽良种化程度。
(七) 大力推进草原饲料产业发展
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 在我省西部半农半牧县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总的要求是生态受保护, 农牧民得实惠。具体政策包括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生产资料补助等4项内容。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 成立了由主管副省长任组长, 有关部门为成员的“草原奖补政策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工作推进。白城、松原两地, 特别是双辽、前郭等10个县 (市) , 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依法做好草原面积普查、承包合同规范和奖补对象确定等基础工作, 确保国家各项奖补政策落到实处。要大力发展饲料工业, 严格准入门槛, 通过整治、兼并、联合和重组等形式, 推进饲料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进程, 打造优质饲料品牌, 提升自给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充分发挥我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 深入实施“草变肉”工程, 抓好国家秸秆养畜示范县项目建设, 推广普及青贮、氨化、盐化等处理技术, 提高秸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 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八) 大力推进特种经济动物发展
我省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优势明显, 长白山区椴树、胡枝子等优质蜜源植物300多个品种, 蜜源面积500多万公顷, 发展养蜂业条件得天独厚。独特的“冷凉”资源, 适合毛皮经济动物生长。要充分挖崛资源潜力, 全力打造貂狐貉优质毛皮动物生产基地、肉用兔生产基地、长白山绿色蜂产品生产基地, 拓展畜牧业发展新空间。要加快培育龙头加工企业, 着力在特产品精深加工上取得新突破, 不断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当前, 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家养梅花鹿产业的意见》要求, 突出抓好家养梅花鹿产业发展。整合优势科研力量, 深入开展梅花鹿药理功效、食用安全性和种质资源高效利用等开发性研究, 培育创新型科研团队, 走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发展之路。启动梅花鹿产品进入食品和保健食品试点,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抓好双阳、东丰两大核心产业园区和7大生产基地建设, 尽快把家养梅花鹿产业做大做强。
(九) 大力推进畜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创新
发展现代牧业经济, 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撑。我省在加快畜牧业融资机制创新上, 走在了全国前列, 但相对于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资金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继续支持有资金实力、有带动能力的企业, 组建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建立担保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 引导已设立的担保公司逐年扩充资本金, 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 增强融资功能和抗风险能力。要创新抵押担保机制, 探索信用实体担保、合作经济组织担保、畜禽圈舍和农机具担保等多种方式, 不断健全完善牧业担保机制和内容, 提高养殖户反担保和信用承贷能力。要强化利益导向, 大力吸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进入畜牧业融资领域, 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支持畜牧业发展的金融市场。
(十) 大力推进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服务社会化是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一要加快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 突出抓好省市县三级畜牧专业网站建设, 加快应用软件开发, 率先启动生猪等畜禽生产监测预警体系, 逐步建立准确高效的生产和市场信息监测调度系统, 健全监测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 强化形势分析研判, 完善信息发布服务和预警机制, 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 防范市场风险。二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继续开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选活动, 对发展基础好、带户功能强、辐射作用大的示范社, 优先予以政策扶持, 在规范发展中促进合作经济组织转型升级, 提高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三要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加快推进畜产品批发市场、牲畜交易市场和营销组织建设, 支持畜禽养殖基地、专业合作社就地建设畜产品加工、包装、贮存等配套设施, 发展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通过连锁经营、订单期货、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手段, 多形式、多渠道开拓市场新空间, 引领现代牧业经济快速发展。
三、增强大局意识, 努力提高服务畜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启动实施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 是省委、省政府从战略全局考虑作出的决策部署, 必须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省畜牧系统的干部职工, 要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 振奋精神, 拼搏进取, 推动畜牧业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
(一) 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意识
我省畜牧业正处于扩能升级、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 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贯穿这个阶段的一条主线。我们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实施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的决策部署上来, 把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统一到“五化”并举的具体实践上来。要健全完善工作落实机制, 坚持突出重点抓落实、明确责任抓落实、令行禁止抓落实、持之以恒抓落实, 抓落实要贯穿于全年, 贯穿于各项工作。要充分发挥畜牧系统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的整体优势, 建立条块联动、上下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 最广泛地凝聚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力量和资源, 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对于年度重点工作, 要做到有规划、有方案、有措施, 落实目标、落实责任、落实进度, 注重以制度促工作、提效率、出实效。
(二) 要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队伍建设, 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随着现代畜牧业不断发展, 新技术、新技能不断涌现, 畜牧业专业性越来越强, 工作任务越来越重, 对干部队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学习是领导干部增长才干, 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紧紧围绕畜牧业发展中心任务, 创新学习方法, 丰富学习内容,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 转化为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实际能力, 转化为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结合畜牧业重点工作和行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加大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的培训力度, 进一步提升畜牧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的干部队伍。当前, 要按照国家加强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的总体要求, 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 进一步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 在现有工作基础上, 继续健全机构, 加强队伍建设, 完善运行机制, 强化条件保障, 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乡镇畜牧兽医站, 全面提升基层畜牧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
(三) 要增强政策落实执行力
近年来, 国家和省里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 抓好强牧惠牧政策落实, 事关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总体目标的全面实现, 事关养殖、加工企业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事关农民群众经济利益的合理保护。省局决定, 把今年作为强牧惠牧政策落实督促检查年, 加强政策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的督导调研。各地要加强对畜牧业投资项目及资金运作等情况的监管, 防止和杜绝挤占、挪用、截留等问题发生, 确保给农牧民的实惠不缩水、不走样。要严格管理制度和程序, 实现项目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保证政策扶持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要认真履行各级畜牧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的职责, 强化项目实施的绩效考核, 逐步将项目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管理,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安排新项目的重要依据。
(四) 要切实加强政行风建设
畜牧业发展涉及千家万户, 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抓政行风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畜牧系统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精神, 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倾听农民的心声、了解基层的实情、把握工作的脉博、找准发展的路子。要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 领导干部要亲历亲为, 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沉下心来, 把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调查清楚, 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 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 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不懈地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坚持依法行政, 严肃查处动物防疫、卫生监督、兽药监察、草原监理等环节的违规行为, 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始终保持畜牧部门艰苦奋斗、敬业拼搏、崇尚实干的良好作风和工作状态。
3.**局长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讲话 篇三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办公室工作、宣传思想工作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传达学习全省党委、政府系统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会议精神,围绕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决策部署,总结交流办公室工作和教育宣传工作经验,部署当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办公室和教育宣传工作。
过去的一年,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条主线,谋发展、推改革、促公平,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十二五”教育规划胜利收官。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凝聚着办公室同志和教育宣传工作同志的心血和汗水,离不开大家公而忘私的辛勤付出,离不开大家恪尽职守的忘我奉献。大家功不可没。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对大家的工作是肯定的。一年来,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以习近平总书记“5·8”重要讲话为指导,以“五个坚持”为统领,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大势,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充分发挥中枢、桥梁和参谋助手作用,在参谋辅政、统筹协调、督导检查、保障运转、应急处突、优化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实效,调研、文稿、信息、督查、文件、会议、事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较好地适应了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要求,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服务保障。一年来,全省教育宣传工作围绕委厅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教育主流媒体在教育宣传中的主力军、主阵地作用,主动适应教育宣传工作新形势、新任务,主动迎接网络新媒体、新技术的挑战,主动回应人民群众教育关切,对教育舆情分析研判处置的意识、能力不断增强,云南教育网网站、《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学生新报》等刊物的教育宣传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在此,受周荣厅长和其他委厅领导的委托,我谨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通过你们,向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和教育宣传工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
刚才,杨红琼主任传达了全省党委、政府系统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会议精神,陈兴华社长宣读了教育宣传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决定。昆明市教育局、永平县教育局、澜沧县教育局、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6家单位办公室同志围绕业务工作进行了很好的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很有启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午,我们还邀请到省教育厅原厅长杨崇龙同志、省政府办公厅督查一处处长陶致东同志进行办公室业务工作和教育宣传工作业务培训,机会很难得,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一并抓好落实。
下面,我就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工作和教育宣传工作分别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教育系统办公室工作
办公室处在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的枢纽位置,是各级机关的中枢。习近平总书记在1990年3月撰写的文章《秘书工作的风范——与地县办公室干部谈心》中曾言简意赅地说:“办公室,是一个单位、一个系统、一个机构的关键部门。办公室工作如何,对党委乃至一个地方全面的工作影响很大。”“办公室工作做好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就有了可靠保证。”在座的大多是办公室主任,还有许多同志在办公室岗位上一干就是10多年,对办公室的职责、定位、工作重点都很熟悉,对办公室在本单位、本部门中的重要作用更是深有体会,办公室的每一项工作都是本单位、本部门的大事,都会对推动工作落实产生影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办公室工作,2014年5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中办调研,召开座谈会并发表了“5·8”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对做好新形势下办公室工作和办公室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从大的方面看,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国家、省的各项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对未来五年的发展进行了总体布局;从全省教育系统来看,当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时期,改革任务多、涉及面广,提升教育整体水平的压力大。这是总的形势,我们教育系统办公室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总的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紧紧围绕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好全省党委、政府系统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会议精神,切实推进教育系统办公室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要摸清家底,在调查研究上有突破。调查研究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一项基本功,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有人说,调研是办公室主任的“营养源”。办公室主任只有不断吸收调研的营养,才能使自己头脑中的“材料库”逐渐丰富起来,才能变得耳聪目明、脑清手顺。我们办公室每年都要写很多报告、总结以及各式各样的材料,写好这些材料的基础是家底清、情况明,关键就在于是否深入调研、真实调研,掌握了真实情况。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要把调研作为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要准确把握影响全局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领导关注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安排专门的经费和时段,每年组织力量对本区域内的教育总体情况、分类型教育发展情况以及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一轮深入细致全面系统的调研;各校办公室则要对本校师生思想情况、教学情况、校园安全情况等进行摸底分析并与其他同类高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摸清家底现状、找准问题根由、提出对策良方,每年要形成几份高质量、高时效、高水平的调研报告,让更多的调研成果进入领导视野,转化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要写好材料,在以文辅政上有提升。写材料是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形象工作、基础工作,是办公室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办公室的“脸面”,这项工作抓不好其他工作抓得再好都徒劳无益,办公室工作也很难得到领导的认可。做好文稿起草工作,是办公室出谋划策、以文辅政的主渠道,也是办公室能力和水平的直接体现。办公室工作不论是决策参谋、信息调研,还是督促检查、综合协调、后勤保障,都要倚重文字这个工具,其中文件、领导讲话等文稿是机关、学校实施决策和指导工作的重要载体,一直充当着办公室的主要“产品”,事实上已成为衡量办公室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随着教育交流的增多与交流层次的提升,以及各级教育领导班子配备进一步专业化、知识化和年轻化,要求材料的内容更新颖、范围更广泛、实效更鲜快、情况更明晰,对材料的内涵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写好材料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提升以文辅政的水平非常迫切,办公室工作面临新的考验。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要加强调查研究,抓好文稿起草服务队伍的建设,要把写好材料作为首要任务切实给予保障、部署和安排,要在吃透上级精神、领会领导意图、掌握基层工作的基础上,用新思维、新观点、新理论来阐明领导意图、反映工作情况,做到立意高、文风实、语言精,多出有分量、有反响的精品之作。文稿起草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办公室的领导要多关心文稿起草人员的学习、生活、成长进步,竭尽全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要加强协调,在保障运转上有优化。一个单位,就像一台大机器,机器要运转,处在中枢位置的办公室很关键。今年,全省政府系统办公(厅)室的工作主题为:服务质量效率提升年,目标是形成“内外顺畅、上下联动、运转协调、各方一致、优质高效”的工作合力,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效率。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弹好钢琴”,进一步强化“一盘棋”意识,建立健全内部各部门、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项工作任务不掉链子、不断档,不拖沓、不延误,形成左右协调、上下一致、快捷高效的良好格局。要让日常工作顺起来,统筹做好公文运转、会议管理、信息报送、保密等工作。要让重点工作统起来,特别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综合性越来越强的背景下,许多工作需要各部门合力攻坚、联合施策,对重点工作的统筹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办公室要牵头抓总,着力形成统筹有力、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局面,确保重点工作高质量完成。要让应急反应快起来,事实证明,部分地方和学校办公室在紧急情况快速反应机制上还不完善,反应迟缓、协调配合差。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的应急反应,加强应急值守,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并迅速上报有关情况,科学应对媒体,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谐。
四要补齐短板,在能力提升上有进步。何金平秘书长在全省政府系统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会议上分析了办公室工作中还存在的“三大短板”,分别是能力的短板、机制的短板和责任心的短板。这些问题在我们教育系统办公室工作中,也不同程度存在。如“在善学、善思、善谋、善用上离领导、离基层、离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公文旅行时间过长,运转效率还不够高”“制度设计还存在盲点、错位、缺位”“在办文办会办事过程中,‘差错漏误迟等现象时有发生,责任心不到位”等等问题,可能就发生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抓学习,结合“两学一做”,原原本本学习研读习近平总书记“5·8”讲话精神,要奉为经典、熟记于心、经常对照,把握核心要义、领会思想精髓,在学习中提升本领、在学习中促进人格修养升华。要抓机制建设,提高科学管理能力,要进一步优化政务流程,将“流程化”的理念贯穿于所有岗位、各个环节,做到工作规则制度化、工作流程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机关运行成本。要抓作风建设,坚持以优良的作风带行风促政风,把握政治关、法律关、政策关、程序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动真格,用心用情用力工作,力争工作零失误、细节零缺陷、服务零缝隙。
五要强化督查,在狠抓落实上有韧劲。今年年初,在全省政府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会议期间,套开了省政府督查室成立以来第一次全省政府督查工作会议,刚才杨红琼主任传达了有关会议精神,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要认真领会,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做好教育系统的督查工作。今年还是搭建教育改革主体框架的关键之年,对教育系统全面深化改革政策措施落实的督查任务重、要求高,要树立“人人都是督查员、个个都是落实者”的全员督查理念,引导教育系统办公室干部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形成统筹协调抓督查、齐心协力促落实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加强省、州(市)、县(市、区)以及学校办公室联动督查机制,整合力量,构建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横向配合、纵向联动的常态化“大督查”格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教育重要决策部署分解立项、统筹督办,对定下的督办事项要雷厉风行、务必见效,对发现的问题扭住不放、一抓到底,切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落实,推动省委、省政府和委厅决策部署“落”下去,让狠抓落实效果“实”起来。要牢牢盯住省领导对重点问题的批示要求、在调研时做出的指示、交办的事项以及委厅重要会议做出的决策、重要文件提出的要求以及明确的工作任务,要把握决策部署的核心、抓住事关全局的轴心、瞄准贯彻执行的靶心、找准狠抓落实的中心,分清轻重缓急、主次先后,做到有的放矢、综合平衡、循序渐进,全力推进关键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重点工作、重大事项、重点项目落地落实。
二、关于教育宣传工作
近年来,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空前提高,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教育公平问题成为最大民生问题之一备受社会关注。就我省而言,“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上好学”的矛盾仍然突出。客观解读教育政策措施,理性分析教育需求,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凝聚人心,营造良好氛围仍然是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保障。新媒体的兴起,使得舆论传播方式多样化、传播渠道多元化、传播速度快捷化,如何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如何开展好教育宣传,宣传什么、怎么宣传?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我们教育宣传工作者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理性对待,快速反应。当前我省教育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三五”规划勾画了云南教育发展的战略蓝图,要把战略构想变成美好现实,把各项规划变成实际行动,需要教育宣传工作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一)要努力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在教育改革发展面临复杂形势和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当下,教育宣传工作要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工作方式,将工作精力和工作重心转向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走向等方面上来。要敢于直面热点、难点、焦点,要善于回应社会和网民关切,尤其是对于教育或校园突发事件,要充分认识负面信息传播的危害性和不可控性,快速反应,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抢占舆论制高点,全力以赴做到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第一时间回应关切、第一时间阐释政策,力求把利益格局讲明白,把相关背景讲清楚,把现实困难讲透彻,最大限度避免将突发事件演化成媒体事件。各地各校要从稳定教育发展大局的高度予以审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社会关注面广、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诸如教育公平公正、阳光招生、师德师风、校园突发事件、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收费、择校等等,解释清楚,回应及时到位。
(二)要通过树典型、出精品不断扩大云南教育的影响力
树典型,出精品,是教育宣传工作的着力点。要着力宣传教育一线和各个工作领域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塑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有影响的教书育人楷模,使他们的先进事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典型经验和典型人物来自于基层,来自于学校,关键在于挖掘和提升,树典型既是新闻媒体的工作责任,也是各地各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树典型,出精品,是一项需要智慧、需要投入、需要创新的艰巨工作,需要我们建立教育新闻资源共享机制,上下联动,合作共赢。各地各校要具有新闻敏感意识,具备策划意识、高端意识和联动意识,经常筹划与组织采访活动,经常与主流媒体保持沟通联系,经常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媒体进行合作,借水行舟,借势发力,共同做出精品,创出品牌。去年,省内主要媒体及云南教育网、《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和《学生新报》主动发挥教育宣传主阵地、主渠道的功能和作用,围绕重点工作,开辟专栏专版,推出系列报道,宣传效果显著。如,《云南教育》编辑了各地州教育改革发展的专刊(栏),深入报道了地方教育改革发展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成功经验,对各地起到了典型引领、经验借鉴的作用。去年,教育媒体记者深入基层,报道了许多长期扎根贫困山区、边疆民族地区,为云南教育发展默默奉献的教师,用优秀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鼓舞广大教育工作者,起到了典型引领、正面宣传、传播正能量、鼓舞干劲的作用。今年,这样的宣传报道方式要继续发扬,再树先进典型,再出宣传精品。
(三)要始终重视教育宣传干部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从目前形势看,教育宣传必须有一支专职队伍来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进一步健全省教育宣传机构,云南省教育宣传中心负责统筹、协调与指导全省教育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各地各校都要组建相应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地本校的宣传工作。其次,要配备和选拔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同志充实到新闻宣传和通讯员队伍中来,建立健全各地各校通联站,加快形成与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保障。此外,还要把媒体素养提升作为教育宣传干部队伍建设的“必修课”。客观讲,我们现在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部分干部同志“面对媒体不知该怎么说”,有的干部还患有“媒体恐惧症”,这说明我们的媒体素养还是很欠缺的。各地各校要加强教育宣传工作相关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与媒体协调沟通的能力,使他们敢于、乐于、善于与媒体打交道,想用能用善用媒体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要着力培养教育宣传干部队伍的危机公关意识,学习和掌握与媒体沟通的技巧,提高教育和校园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能力,妥善处理和化解教育舆论危机事件,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
(四)要进一步发挥优秀教育报刊主阵地作用
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阵地意识,大力加强教育舆论阵地建设。教育厅网站、教育报刊社以及各地各校所属的各类教育媒体,都应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凝心聚力,共谋大局。目前,由省教育厅主管、云南教育报刊社主办的“两刊一报”在教育宣传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不断加强,已形成品种齐全、覆盖各级教育的格局。《云南教育》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公益性原则,面向全省教育系统,着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委厅有关政策部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获取先进教育理念与方法的重要途径。《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办刊坚持服务教育科研、服务基层教学的指导思想,着力研究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及时反映教改成果,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学生新报》是中国教育学会指导的一份质量优良、颇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少儿读物。自创办以来,一直以“向全省各族少年儿童提供丰富营养的精神产品”为己任,为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
各地各校要积极组织开展好《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刊物的宣传发行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学生新报》的推荐和使用工作,切实把订阅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扩大“两刊一报”的覆盖面;要集中力量抓一批发行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学校,及时总结宣传,着力解决“两刊一报”在宣传订阅工作中存在的空白点。最后,还要强调一点,各地各校要加强对教育报刊宣传工作的管理,防止放任自流,坚决制止质量低劣或内容不健康的报刊进入校园。要充分利用我省教育“两刊一报”这一宣传阵地,积极组稿、投稿,努力扩大优秀教育报刊的覆盖率,增强优秀教育报刊引导舆论、交流信息、树立新风、培养新人、维护稳定的功能。
4.**局长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讲话 篇四
一、提高认识所得税是一个与经济发展程度正相关的税种,从原理上讲既有利于公平,也有利于效率。国际上,多数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实行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以前这段时间,我国也有所得税,但是很不规范,收入规模很小。1994年税改,我国实行以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结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所得税。十年来,全国所得税收入增幅远远超出同期税收收入增长水平,占GDP和财政收入的比重日益提高,在国家对外开放、产业布局、区域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全省国税系统所得税管户比2001年增长了11倍,达到50000多户;2002-2004年共完成所得税收入52.9亿元,年均增长24.6%,明显高于同期国税收入增长水平,而且增速一年快过一年。所得税的收入形势很好,这与全省各级管理部门尤其是基层一线的同志做了大量工作,摸索了一些所得税管理的经验和办法分不开。但全省国税系统所得税管理水平总体上并不高,必须进一步加强。一是因为所得税在所有税种中是最复杂的,它是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管理、财务活动在税收上的总结和反映,涉及面宽,覆盖面大,这一点在世界上是公认的。二是因为我国所得税在税制上内外有别,在体制上两家共管,收入上中央地方分享。这些因素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也发挥了历史性作用,但是由此带来的矛盾和问题必然反映到征管上,增加管理的难度。三是因为国税系统自成立以来,一直是流转税当家,所得税近两三年来才异军突起,思想准备、力量准备、工作准备明显不足。特别是所得税史称“关门税种”,干部队伍丢掉的业务技能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捡回来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国民经济的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质量提高,所得税在经济和财政格局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我们肩上的担子只会越来越重。这些年来,所得税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所得税工作走到今天,可以说是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形势急人。我们必须根据总局的统一部署,在税收征管工作的总体框架之下,采取办法和措施,迎难而上,精益求精,努力提高全省国税系统所得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夯实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些年所得税的管户和收入,在数量上增长都很快,这种高增长所带来的隐忧是,一些基层单位不是疲于应付,就是被冲昏了头脑,管理基础没有得到相应的加强,与所得税目前和将来所处的地位极不相称,夯实基础刻不容缓。一要弄清管户。加强与地税、工商等部门的征管协作。对2002年所得税管理改革以来的管户情况,要严格按照法定征管范围进行大清理、“回头看”,做到范围明确、管户清楚、归队入列。二要规范核算。对企业财务核算的方式、手段、内容,以及不同类型企业的会计处理习惯与税法的差异都要了解和监控,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成本利润产生形式、关联企业交易方式也要深入掌握。三要优化制度。努力克服所得税政策多、弹性大等困难,积极探索所得税管理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在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所得税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四要强化分析。所得税已占我省国税收入总额的15.6%和增收总额的20%,成为国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收入工作大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要分析所得税收入构成,切实掌握所得税的地区分布和重点。既要说得清楚过去,还要把握得住将来,掌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五要优化服务。按照“三个一切”的要求,充分发挥国税部门的传统和优势,把政策服务作为重点,依法用足用活政策支持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努力形成税法宣传普及、政策咨询及时、纳税辅导有效、审批方便快捷、中介鉴证参与的所得税服务工作体系。六要搞好所得税信息化建设。按照总局的统一部署和一体化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所得税信息化建设工作。当前要在所得税信息的采集、“一户式”储存和分析利用上下功夫,为加强所得税征管服务。
三、强化管理所得税管理既要运用一般的征管原理和方法,比如精细化、科学化等要求,纳税评估、税收管理员等制度办法;也要探索与所得税税种特点相适应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去年总局提出了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十六字方针:“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分类管理”,是做好新时期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的基
本思路,要长期坚持。这其中,核实税基是核心,汇算清缴、纳税评估是主要手段,分类管理是工作方法。其目的,就是对纳税人申报的收入成本费用以及纳税调整项目进行有效的审核和控制,以正确核实应纳税所得额,堵塞征管漏洞,不断提高企业所得税征管效率。要核实管住税基。税基就是计税依据,所得税的税基就是应纳税所得额。核实税基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难点和重点。从宏观上讲,要注重企业所得税收入与增值税收入以及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密切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结构变化,密切关注政策和征管等因素影响,切实掌握税源的总体、构成、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发现税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基本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具体来说,就是要把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核实准确。关键是要认定收入、核定成本、审定扣除、搞好调整。一要强化对企业收入、成本、费用和损失等事项的监控。密切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把企业的所有应税收入,都纳入税收监控的范围;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对应税收入和减免税收入分别进行核实,防止互相混淆。要加强对企业成本、费用、损失等事项和财务会计核算情况的监控。二要认真做好税前扣除项目的审核工作,重点要对税前扣除范围、标准进行审核;特别是对弥补亏损、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国产设备投资抵免等跨年度的项目,要建立健全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核查企业年度申报表有关项目与税务机关掌握的日常台账对应项目的数额是否一致等等。三要加强和规范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要认真清理和规范减免税政策,严格减免税的审批程序,坚决防止越权减免税,认真落实对企业减免税的监督管理制度。同时,要加大对关联交易的审核,积极推广应用税控装置,强化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的后续管理,保护所得税税基的完整性。要改进汇算清缴。汇算清缴是企业年度所得税征收管理成果和水平的集中反映,其质量不仅关系税收征管水平的高低和国家税款的安全完整,还体现着税收服务的层次和水准。关键是要明确主体、规范程序、优化服务、提高质量。汇算清缴工作的责任主体是纳税人,应对全年应纳所得税进行自核自缴。国税机关要做好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并负责对纳税人自核自缴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估。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撒手不管。要明确汇算清缴的流程、步骤、文书、手续,确保规范、严密、有序。要根据企业所得税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管理的新情况和新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汇算清缴的政策宣传、纳税辅导和培训工作,做到边汇缴边辅导,边审查边调整,边宣传边提高,对汇缴审查发现的问题,督促纳税人自我纠正、规范核算,共同将税收政策落实到位,尽可能减少纳税人的涉税风险,提高汇算清缴的质量。要推进纳税评估。纳税评估是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法。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目前在全省国税系统已经起步,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应用的层次和效益还有很大的空间。关键是要选择重点、建立机制、强化应用、注重结合。当前所得税管户增长很快,进行普遍的纳税评估极不现实,只能选择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进行评估,由此发现规律性、普遍性的问题,带动面上纳税评估工作。要积极应用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知识,采用数学模型等计算方法,结合本地区企业的实际水平,合理测算运筹相关指标的均值和峰值,如行业税负、零申报指标、财务比率指标、财务项目分析指标等,建立参照系,设置预警线。省、市国税局要在一定时段内发布相关讯息,供广大基层单位参考。纳税评估发现属于政策理解有误、逻辑计算错误等一般性问题,可以采取约谈或提醒的方式督促纳税人自我调整;涉嫌偷税的,要移交稽查部门查处,确保税款安全。由于纳税评估牵涉面广,我们在积极推动所得税专项评估的同时,要广泛建立联评机制。根据所得税与增值税的相关性,建立两个税种的联评机制;根据国地税征管工作的协作性,建立两家税务机关的联评机制;所有的征管信息和评估信息都应当全面互通,才能确实有效地提高纳税评估的质量和效率。要实施分类管理。由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遍及各行各业,经济规模、经营方式、核算水平、信用程度各不相同,只有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推行分类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是要确定标准、探索办法、找到规律、建立机制。税源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在分片管理纳税人时,可从实际需要出发,采用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并相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对财务制度
健全、设立时间长且经营规范、纳税信用好的企业,着重加强日常管理和改善服务,掌握其生产经营和税源的变化情况。对少数经营规模大,但账证不健全、纳税信用等级低的企业,实施重点管理,加强对纳税申报的评估和检查。对新设立的企业,要尽快掌握第一手资料,加强政策的宣传辅导。对一些账证不健全、核算水平低或者无能力核算的中小企业,要督促其建账建制。同时,做好核定征收工作,合理确定标准,保证公平合理。所得税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分类管理办法的总结、提炼和交流,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点面兼顾、纵深结合,不断提高所得税管理水平。
5.**局长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讲话 篇五
在这草长莺飞、春暖花开时节,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阶段性丰硕成果,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全省住房城乡建设档案工作会议今天在自然风景秀美的凤城--隆重召开了。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档案局,对这次会议的如期顺利召开和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示祝贺,向全省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做出突出成绩的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档案同行致以敬意和问候,向一直关心、重视、支持档案工作的建设系统主管部门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感谢!
上午我们听取了市建委的综合性经验介绍,刚才又听取了7家单位的典型发言,这些单位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各自档案工作的成绩和亮点,值得大家学习借鉴。这也是我省建设系统档案工作的一个缩影,体现了建设系统档案工作较高的整体水平。近年来,我省建设系统档案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各级领导重视程度高、支持力度大、全员档案意识强,档案专业人员爱岗敬业、素质好、能力强,整个系统管理体系日臻完善,业务基础工作非常扎实,管理制度科学规范,信息化水平普遍较高,服务利用工作卓有成效。特别是适应新时期、新形势需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开拓工作领域,创新发展理念,取得丰硕成果,工作亮点很多。如市城建档案馆与建设部遥感制图中心合作开发了综合管网管理系统,将计算机技术与gis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地下管线的动态管理;、淄博等市城建档案馆开发使用了城市地理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日照市城建档案馆充分利用管线普查成果,制定严格的管线图查询利用制度,保证了管线图利用工作在确保信息安全的情况下发挥更大作用。此外,不少地方在城建城管声像档案制作,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实行数字化管理等方面也都走在了全省各行业系统的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建设系统档案工作关爱、支持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建设系统各级领导特别是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领导重视支持档案工作,鼓励支持开拓创新、争先创优的工作思路,以及缜密周到、科学高效的工作措施;体现了全省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上下一心,精诚合作,科学发展,顺势而为的巨大凝聚力和战斗力,非常值得我们档案系统学习借鉴。我们将认真总结、大力推广建设系统先进典型和好的经验,使之不断发扬光大,结出新的更加丰硕的成果。
上午耿厅长代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作了重要讲话,对今后建设系统档案工作作了全面部署,符合档案事业发展大局,符合建设工作实际,讲得很好,希望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为进一步提高建设系统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为我省建设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借此机会,我讲以下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集中统一管理,切实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
集中统一管理国家全部档案,是法定的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各级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具体来说,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就是对本系统档案工作实行四统一:即统一领导与规划,统一制度,统一业务标准,统一监督指导。对一个具体单位而言,要将本单位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悉数移交到本单位档案机构集中管理。由于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我省建设系统职能多、部门多、摊子大,产生的档案门类与载体也多,档案保管分散的现象在我省建设系统比较普遍。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要严格遵循集中统一管理原则,务必做到四个统一,各单位除了根据城建档案管理规定向城建档案馆报送、移交外档案外,都要建立健全本单位的综合档案室,对本单位的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只有集中统一管理档案信息,才便于档案资源的整合,便于信息共享,有利于档案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同时,由于我们建设系统体制多样,隶属关系也比较复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讲集中统一管理,是首先要保证四统一,并不是一刀切地要求将档案实体集中到档案馆、档案室保管,更多的是强调档案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
安全第一,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战略之一,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是档案部门的基本职责。我们一定要认清目前档案安全形势的严峻性,树立为国管档的高度责任心,增强抓管理、保安全的紧迫感,坚持严字当头,警钟长鸣,切实把档案管理工作抓紧抓好,确保党和国家的珍贵档案得到有效保护。近年来国内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给档案造成了很大损失,既有内忧,又有外患。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切不可掉以轻心。维护档案安全,首先要解决责任问题和意识问题。要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高度,深刻认识档案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责任。思想意识上要警钟长鸣,具体工作中防微杜渐,时刻绷紧档案安全这要弦。要建立健全档案安全应急防范机制,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严格工作秩序,加强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档案安全岗位责任制,真正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做到出了问题可以追溯。要逐步实施重要档案的异地异质备份制度,保证档案数据的安全。根据辽宁、浙江等省份将
电子档案打包交综合档案馆保存的经验和做法,我省近期将在各级综合档案馆筹建电子档案备份中心,把房产、社保等事关民生的电子档案打包异地备份集中,以防突发事件对档案的危害,也避免了篡改电子数据收起矛盾纠纷现象的发生。希望我省各级建设系统档案部门,做好与各级综合档案馆的沟通与配合工作,争取将我们建设系统的有关电子档案打包交电子档案备份中心
保存。要加强对利用档案的审查监管工作,保证提供利用的档案不丢失、不损坏;还要高度重视档案信息化过程中的档案实体安全和档案信息安全,保证数据信息不外泄。总之要确保档案实体、数据信息、档案利用中的安全都万无一失。
二、加大收集力度,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丰富的档案资源是档案工作的立业之本,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前提,是档案基础工作的基础。各单位要按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修改制订好本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特别是要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象重视机关团体那样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系统档案是民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大家抓住机遇,在依法做好文件归档和档案接收的基础上,还要突破传统归档文件和档案收集接收范围的局限,用全新的眼光发现档案,用有效的方法积累档案,拓展档案进馆单位的范围,扩大档案接收门类,把城乡建设进程中产生的各种新型载体档案和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纳入接收征集范围。要结合旧城区、旧村改造,积极开展城乡记忆工程活动,多渠道搜集、征集与城乡建设相关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形式的档案资料,努力构造一个门类齐全、内容丰富、载体多样、地方特色浓郁的档案资源体系。要树立大城建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把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建基础资料、环境保护、测绘、园林、邮电、供电等相关档案资料,全面、完整地接收进馆。要做好工程项目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与验收工作,提前介入、跟踪服务,保证工程档案的真实、完整。要建立起以各级城建档案馆、房产档案馆为中心,以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档案室为支撑,以工程建设项目单位和施工单位为重点的本区域建设系统档案管理网络。要围绕建设工作的热点,把重点放在全局性的公共性工程、地下管线工程、城市规划档案等所谓拳头档案上。在丰富馆藏、室藏的基础上,注重优化馆藏、室藏结构。
三、强化深度开发,着力提高档案公共服务能力。
保管档案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服务是档案工作的立身之本,服务创新是档案工作创新的重中之重。只有把服务搞好了,档案工作才能获得强大的原动力,档案事业发展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各级建设系统档案部门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主动服务、超前服务、跟踪服务、全方位服务,真正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使档案工作从三线走向一线。首先要围绕中心,找准位置,发挥优势,服务大局。要紧紧围绕城乡建设大局来考虑和谋划档案工作,把是否有利于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是否有利于促进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完成,是否贴近城乡发展脉搏、贴近城乡各界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建设系统档案部门想问题、办事情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把服务水平作为衡量和检验建设系统档案部门工作成效的标准,以有为的服务造就建设系统档案工作的有位。同时,要认真分析服务需求,加强建设系统档案的深层次开发利用,在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深化和拓展上做文章,提高服务水平。要把服务民生、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作为着力点来抓,使服务民生、促进和谐成为建设系统档案工作服务大局的一个新亮点,成为档案工作出现重大变化的一个新拐点。要改变单一的来馆查阅利用方式,注重对建设系统档案资源的深层次开发,通过整合、加工、编研,努力从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东西,使档案服务实现由个别查找向系统整体提供,由简单汇编向专题研究提升,从而为广大需求者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提供更具深度的档案信息产品。
四、适应发展形势,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信息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国际档案理事会前主席瓦洛先生曾说过,当前档案事业正处于一个完全被重新塑造和重新接受的时代,信息化建设将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广阔空间。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并把档案信息化建设有机地融入社会信息化建设,直接关系着档案工作服务功能的发挥,关系着档案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建设系统档案信息化有着较好的基础,我们要在原有基础上,扎实推进,继续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上新水平,上新台阶。首先,要在原有档案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三库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充实完善,不断扩大库容量。其次,要积极开展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的接收。要以电子档案的接受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建设系统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强对电子档案形成、接收、保存的指导和监督,保证电子档案真实、有效、齐全、完整以及长期可读。再次,要积极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各级建设部门要充分利用在档案信息资源、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依托各级城建档案馆和房产档案馆,建设本部门、本系统的信息中心,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信息建设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另外,现代化基础相对薄弱的地方,还要继续加强扫描设备、计算机软硬件、网络网站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稳妥地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
五、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建设系统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也在于人才。做好档案工作,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创新型、高素质的档案干部队伍。目前建设系统档案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普遍较高,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档案干部素质的新要求,也有诸多不适应,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建设系统档案工作信息化的发展,对建设系统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各级建设部门,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档案专业人员素质,以人才资源开发推动建设系统档案工作的发展。档案工作很单调、很枯燥,也很清苦,请各级建设部门的领导多关心、多理解、多支持,多为他们提供学习深造、交流锻炼的机会,使他们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特别是要格外关注那些不图虚名、不讲条件、埋头干事、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档案干部职工,为他们的工作和成长进步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广大建设系统档案工作者也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在当前要认真学习时代的楷模档案干部刘义权同志,学习他坚守信念的政治品格、践行使命的执着精神、甘于奉献的价值追求、乐观向上的人生情怀,始终保持创业激情、开拓锐气、扎实作风,充分展示建设系统档案人员的新形象、新风貌。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抓紧学习,发奋学习,持久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自己,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要坚持不断创新,深入研究建设部门专门档案工作发展新趋势,认真总结档案工作新经验,准确把握档案工作特点和规律,转变思想观念、理清工作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要刻苦钻研档案业务,努力掌握做好新形势下档案工作需要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真正成为档案工作的行家里手。要树立良好作风,不畏困难,积极进取,无私奉献,有所作为。我们坚信,有了这样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富有创新精神,充满活力的复合型档案干部队伍,全省建设系统档案事业发展就有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六、通力搞好协作,全面提高建设系统档案工作整体水平。
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历史财富,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工具和载体,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主要依据。档案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大事业。档案工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这个基础不牢固,将来我们是要负历史责任的。住房城乡建设档案,是住房与城乡建设的真实记录,是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信息。建设系统档案工作,既是城乡建设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国家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建设系统档案工作,提高建设系统档案工作水平,对于促进住房城乡建设的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提升住房与城乡规划水平,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秩序、维护城市稳定与安全、有效应对突发事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做好档案工作,需要各级领导重视支持,需要有关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档案工作的合力。建设系统档案工作只有纳入国家档案事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与统一监督指导,才能在发展中进一步得到规范与升华,才能在横向比较中进一步提升水平、上新台阶。因此,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携手并进,群策群力,搞好协作,共创建设系统档案工作的辉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工作,对各行各业和各种门类的档案负有监督指导职责,主要是抓系统;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住房与城乡建设工作,对本行政区域内城建系统档案工作也负有监督指导职责,是系统抓。两种职责相互贯通、目标一致。二者齐抓共管,形成优势互补,就能为发展建设系统档案事业创造优越条件。为了进一步抓好各系统档案工作,今年省档案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省、市两级创全省档案工作先进系统活动,殷切期盼我们省、市建设系统能更多地成为首批先进系统!
6.**局长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讲话 篇六
——在2010年全省教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刘希平(2010年2月3日)
同志们:
春节就快到了,在这即将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召开全省教育局长会议,总结去年工作,研究今年任务,非常适时和有意义。
刚才,郑继伟副省长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领会和贯彻好郑继伟副省长的讲话精神。我们对获得2009年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优秀等次的市、县(市、区)教育局进行了表彰。这些单位在过去的一年,在推动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上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他们的精神、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肯定和倡导学习。还有不少教育局做得也很好。事实上我们每个教育局在过去一年中都在不少方面取得了进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应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和促进。还向几个新通过验收的教育强县授了牌,为第六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颁了奖。让我们向他们表示再次的祝贺!
下面,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就过去一年的工作和今年的任务谈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肯定过去一年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2009年非常不容易。我们国家、我们省在应对世界性金融危机中艰难前行。作为教育系统,我们承受了许多方面的压力——维稳的压力,改革的压力,以及种种社会考问的压力。压力有时像山一样重。但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直面压力,积极应对,化压力为动力,经过全省教育工作者的艰苦执著努力,比较好地完成了原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又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绩。教师队伍建设得到显著加强。全省各级培训农村骨干教师14621名,新教师14936名,幼儿教师46594人次,幼儿园长4509名,特殊教育教师691人次,中职教师10986名,还对5000余名高校新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同时,着手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机制研究。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基本到位,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普遍提高,绩效考核制度正在全面建立。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创新团队建设顺利启动,12名专家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0名专家入选省“百人计划”,12名专家入选省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新增招聘了15名“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有53个科研团队成为省首批高校重点创新团队。推荐并表彰奖励了一批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浙江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已经建立,首次评选表彰了100名长期坚守农村教育的教师。
薄弱地区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小规模学校调整改造工程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1.3亿元,建成了866个拟保留项目,817个拟合并调整项目。农村教师集体宿舍危旧房改造项目、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农民工子女学校建设改造项目按计划启动,完成投资11.6亿元,其中竣工教师集体宿舍57.3万平方米,建成幼儿园185所,完成建设改造农民工子女学校22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展开,完成了对7094所学校、49000幢建筑、6975万平方米的校舍安全排查和鉴定工作,提出了全省2009-2011年校舍安全工程规划和分年度加固改造计划,并已完成了汶川大地震后先期排查出的255万平方米存有安全隐患校舍的加固改造任务。第二期“农远工程”、“书香校园”工程、对口支援工程等蓬勃开展,为3000所农村中小学新配备了3500套多媒体设备,为农村中小学配送了150万册图书,为31个经济欠发达县和海岛县新建了100个高中新课改配套实验室,42个教育强县(市)向26个山区海岛县赠送了2780余万元资金、316.98万元装备,全省有1万多名教师到农村、欠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开展送教支教。从春季开始,把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提高至小学350元、初中550元,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实际水平已分别提高到734元和1061元。新化解义务教育债务10亿元。支援青川教育重建工作扎实进行,已建成并交付使用学校39所,援助配置了3698.4万元教育教学装备,接纳65名青川教师来浙培训,派出69名教师赴青川顶岗支教,还捐资100万元设立了“青川教师浙江奖励基金”。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能力继续提升。新增建设了50个省级示范专业、32个省级实训基地、7个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扶持欠发达地区职业学校建设了42个骨干专业。“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重已提高到57.2%。扩大了中职学校面向社会的培训,完成各类技能培训66.5万人,其中培训农村预备劳动力3.61万人。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文化课辅导教材已开发完成,杭州、宁波、舟山、衢州、丽水等地的“双证制”培训已开始实施。开展了中职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研究。
高等教育发展获得丰硕成果。浙江工业大学成为浙江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推荐浙江师范大学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单位,浙江科技学院和绍兴文理学院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单位。浙江教育学院转制更名浙江第二师范学院,浙工大浙西分校转设衢州学院,浙江林学院更名浙江农林大学,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转设公安海警学院,均已顺利通过了全国高校设置委员会评审。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建校,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获准筹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国家示范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评估,省级20家职业技术示范学院建设全面展开。全省有33个专业入选第四批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计划。第一批重中之重学科建设进入评估验收,第二批重中之重学科建设已陆续启动。获准新建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能力全面提高,获得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39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奖58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25项,其中浙江大学获奖13项,成为全国获奖项最多的高校,省属高校获奖12项,已基本与浙江大学平分秋色。相关管理也在不断改进,首次向社会发布了全省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测结果,并对省属普通高校本科教学业绩试行了与预算经费相挂钩的考核;新建立了行业、企业参与高校专业设置论证制度和专业增设与就业状况相挂钩制度;在重中之重学科建设中试行了既编制学科建设方案,又编制经费预算安排方案的办法,增强了经费安排与使用的针对性。还帮助省级部门和企业办高校争取到了14.81亿元财政化解债务资金。
素质教育不断推进。“轻负担高质量”在一些地方取得一些成效,开足开齐课程正在得到深入落实,重视课堂教学的氛围有了增强。加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辅导员和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导师队伍建设。多形式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党的宗教政策教育,先后有18位省领导到高校为1万多名师生作了形势政策报告。对中职学生德育工作作出了进一步部署。构建家校合作机制,促进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建设。覆盖全省的中学生篮球联赛、中小学生乒乓球联赛和足球联赛三大赛制已初步建立。继续对大学生新生体质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以生源市和高中学校为单位,在系统内公布了学生体质检测情况。举办了以歌唱祖国为主题的全省中小学生艺术节、全省首届大学生合唱节,组建了大学生艺术团和6个分团,选送了174场高雅艺术进大中小学演出。
规范办学行为取得积极进展。加强了对招生和转学、学校收费、义务教育社会捐助资金和学校食堂的监督管理。开展了对青少年假日活动中心的清理。首次实施了对全日制自考助学机构的综合评估考核。开展了对“小金库”的专项治理。建立并实施了义务教育经费五年一轮抽查审计制度、省属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四年一轮审计工作制度、各类教育学会经费抽查审计制度,已完成了对21个县(市、区)学校的抽查审计、5所省属高校的审计、2个省级教育类学会的抽查审计。
教育改革和开放取得了一些新突破。新课改高考初战告捷,实现了与高中课改的平稳对接,学生的选择权明显扩大。进行了为基层培养医卫人员的定向招生试点。把高职自主招生范围扩大到了省级示范高职建设院校,较大幅度地增加了高职对中职的单考单招录取学生数量。首次实行了对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资格的省级集中测试,进一步规范了对高考体育加分行为的管理。省内外高校共在我省录取考生26.75万人,高考录取率达到82.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上升到43%。中考制度及招生录取工作也在不断完善,示范高中分配到初中的招生名额已超过40%。在中职课程改革中,选择物流、动漫、计算机应用与维修,进行了第二批中职课程改革试点专业建设;减少了普通高中课程中统一要求的教学内容。从促进各类学校公平竞争出发,全面加大了调整“国有民办”办学体制的工作力度,宁波市已基本完成了“国有民办”学校的体制调整,杭州市已向社会公布了市区“国有民办”学校体制调整方案。涉及许多本科高校的独立学院规范设置和建设方案,已获得省政府批准。“简政放权”,省教育厅分别向义乌市和其它县(市)下放了23项和14项教育管理权限,向高校下放了19项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评审权。制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5年规划,开展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研究。争取设立了浙江省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招收海外留学生达到8217人。新发展了3所海外孔子学院。与上海、江苏一起建立了长三角教育交流与合作制度,跨省市教师培训工作已经展开。成功举办了首届浙江教育博览会,集中展示了浙江教育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
帮扶学生充实了许多新的内容。帮助和引导65万名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参加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3.43万名中职学生和9.01万名高职学生参加实习责任保险。将城乡年人均收入4000元及以下家庭子女列入中职教育保障范围,使12.5万名中职学生享受免除学费和提供营养餐政策。还将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标准从每生每年200元提高到350元,有36万余名农村中小学生享受爱心营养餐。多形式帮助应届大学生实现就业。仅教育系统和高校举办的各类招聘会就达4749个。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抽样调查,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3.3%,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第二位。全力以赴防控甲型H1N1流感,普遍建立了晨检、健康申报、因病缺课登记上报和隔离等制度,完善了高考及各类社会性考试疫情检测和防控办法,有效控制了甲型H1N1流感在校园的蔓延,维护了师生的健康安全。还进一步加强了学习有困难学生和心理有障碍学生的各类帮扶。各级各类学校继续保持了和谐稳定安全的局面。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比较好地突出了实践特色。高校重点在明确办学定位、改进育人模式、完善体制机制、服务转型升级上下功夫。中职学校和中小学着力在转变观念、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面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困难,组织高校开展了
“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仅“5111”校企对接专项行动,就有40余所高校1200多名教师及学生参加,服务了2000余家企业。面向农村教育,组织送教下乡专项行动,先后举行了136场送教活动。
过去一年,工作和事业中所取得的成绩,是在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全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全省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一切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教育改革和发展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教育布局和结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人口规模变动及流向变化,使不少中心城市包括中心镇教育严重超负荷,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压力不断加大,高中段教育结构矛盾开始显现。二是教育质量和水平提高不够快。各级各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亟待改善,学生课业负担重、教师工作负担重、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贴得不紧仍是比较普遍的问题。素质教育的主题地位还远未落实。三是办学秩序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违规招生、违规收费和违规使用经费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仍比较突出,变换形式办重点班、快慢班的事还常常发生。四是维护校园稳定的压力很大。社会对学校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常常演变为学校热点问题。境外势力,特别是宗教势力向学校渗透有加剧的态势。心理问题学生增多,各类极端行为时有发生。由改革引发的利益冲突呈上升态势。我们必须随时随地地认真研究和努力解决改革和发展中所发生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只有这样,也应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永远向前,不断进步。
二、深刻把握新一年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2010年,在我国教育发展进程中,将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要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谋划“十二五”规划。更为重要的是酝酿许久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正式公布实施。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将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这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极大的鼓舞,又是更大的鞭策。一方面,全社会关心、支持、发展教育的氛围会更加浓厚;另一方面,党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也会更高。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自觉地担当起我们这一代人发展教育的历史责任。
现阶段发展教育的最大任务,就是解决“读好书”问题,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加多样化的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国家强盛培养更多的创业创新者。解决“读好书”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奋斗,需要首先把眼前的一桩桩事办好。综合分析当前形势和我省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的呼声,今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咬定青山不放松,着力解决公平、均衡、素质、质量、协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促进全省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
(一)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提高均衡化水平,既重视城乡之间教育均衡,又重视学校之间教育均衡;既重视硬件条件均衡,又重视软件条件均衡。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并积极把它与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完善教育布局有机结合起来,加快解决薄弱学校问题和一些中心城市、中心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以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为重点,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开发更多的优质信息化课程资源,让地处偏僻地区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中心城市的教育资源。认真总结和推广各地促进教师合理流动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加大选调校长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任职的力度,完善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办法,进一步调动教师和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欠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从教的积极性。完善九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坚持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努力提高生均经费保障水平。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内部管理,充实和严格管理制度,以管理推动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进一步落实发达地区对口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教育的工作机制,改进支持方式,增强支持力度,提高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抓好支援青川教育重建和办好内地新疆班、西藏班工作。从建立校际对口合作关系、帮助青川进行教师全员培训入手,有计划地建立浙江与青川教育的长期合作机制。
(二)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统筹处理好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之间的发展关系,保持招生政策的总体稳定。把中职教育的重点放在提升内涵上来。要结合完善学校布局,加大调整优化中职专业结构。这是今年要抓的一项重点工作。基本思路是,坚持以引导为主,以增量调整为重点,实现中职专业建设由以县域为单位统筹向以设区市为单位统筹转变,扶特扶优扶强,从机制上防止和制止中职专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及过度竞争等问题的发生。这次会议印发了调整优化中职专业结构文件征求意见稿,请大家认真研究,提出意见。要努力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强化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尤其是要通过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精心安排学生的实习教学,选好实习单位,配强实习老师,加强对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落实实习责任保险,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工作适应能力。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这方面职业学校有着很好的优势和发展空间。这也是各类职业学校今后谋求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一方面,继续搞好农村预备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等传统培训,完成城乡成年居民“双证制”培训任务。另一方面,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主动开展面向企业职工的培训。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可逐步形成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并重发展的新的办学格局。要继续抓好新一轮“六项行动计划”的实施。省级经费将更多地与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捆绑起来使用,以实施“六项行动计划”,增强设区市的专业统筹规划能力,提高专业建设的水平,夯实职业教育的发展基础。各级教育部门要积极争取和确保落实地方配套经费,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有条件的地方还要积极争取增加职业教育事业费拨款,改变职业教育总体经费不足的困难局面。
(三)努力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强化质量意识、为转型升级服务意识,并把这两个意识融入高校办学的全过程。全面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把其作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主要抓手。在普通本科高校,突出学科建设,尤其是一级学科建设。有效整合学科建设资源,抓紧筹划启动省一级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争取用5年时间建设50个省一级特色学科,并推荐有实力的学科争创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在高等职业院校,突出专业建设。示范高职院校要把示范建设的重点放在打造优势专业、特色专业上,探索专业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不断强化教学,完善省属普通高校本科教学业绩与预算相挂钩考核办法;充实一线教学力量;开展优秀师资共享、优质课程共享等活动,抓紧建设和全面启动使用高校数字图书馆。加强重中之重学科和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大平台建设,改进科研组织与管理,增强科研选题针对性,推动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促进科研与培养人才、与服务社会的更好结合。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充分利用国家“千人计划”、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等载体,推动高校走人才强校路子。
(四)继续加强学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人教育。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政策体系,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幼儿园上等级。研究幼儿教育规律,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探索建设适合幼儿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认真落实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要求,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读书问题。努力增加公办学校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数量。加强对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增派教育和管理骨干,统一培训教师,资助改善办学条件和环境,促进民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打开外省来浙务工人员子女升读中职教育的通道。完善盲教以省级为主、聋教以市级为主、培智教育以县级为主的特殊教育布局,督促未建有培智学校的30万人口以上县(市),尽快规划自建或与邻近地区联建培智学校,条件有困难的县(市)要尽快制定和落实委托其他地区培养的计划。完善对随班就读智障学生的帮助机制,切实保证他们获得应有的教育。
(五)多形式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大中小学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任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对社会对历史必须负起的责任。一定要旗帜鲜明地与各类违背素质教育的行为作斗争。要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坚决按要求开足开齐所有规定的课程,充分发挥每一门课程对学生成长进步的作用。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积极总结推广“轻负担高质量”试点地区的有益经验和做法,聚焦研究课堂教学,加强教师集体备课、评课,建立和推广学生作业教师精选先做全批制度,不断探索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轻教师过重工作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要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丰富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形式和内容。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新方案。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任课老师在学校德育建设中的作用。健全各级德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家庭、学校、社会合作,更好地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社会育人的工作格局。要广泛开展体育艺术教育活动。抓好中小学文体活动示范区试点,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特色体育艺术活动,争创体育艺术特色学校。扩大全省中小学生乒乓球联赛、中学生篮球联赛和中小学生足球联赛三大赛事对学生及社会的影响力,确保学生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精心组织中小学生合唱节、大学生舞蹈节和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办好大学生艺术团,有计划地开展巡回演出。积极组织节目,参加绍兴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争取取得好成绩。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从2010年起,以高中学校为单位向社会公布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六)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这既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关爱学生,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工作,特别是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学习上有困难、经济上有压力、心理上有障碍学生的关心和帮助,完善后20%学生帮扶机制,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强化抵御渗透工作,把党的宗教政策教育全面纳入高校新生入校起始教育。总结高校经验,有计划地在中小学校和中职学校,加强心理健康咨询网络建设和开展党的宗教政策教育。毫不放松地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帮助高校毕业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拓宽就业视野,增强就业信心。组织开展就业“百校联动、千场招聘、十万岗位”工程,实施“就业关怀计划扩面工程”,发挥浙江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作用,努力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和指导。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广泛学习宣传新修订的《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多形式组织宣传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督促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执行各项办学规定,在中小学切实落实义务教育社会捐助资金管理规定,在高中进一步严格控制以至减少招收“三限生”。加大教育督导力度,依法坚决制止各类乱办班、乱招生、乱收费行为。强化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建设。完善矛盾隐患排查制度,逐级建立重大安全稳定事件处置工作书面报告制度,重点防范各类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的防控。加强应急预案建设与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高校新闻发布制度,不断增强引导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三、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大事。30多年前是这样,30多年后仍是这样。是改革开放成就了这么多年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今天,我们要解决“读好书”中的诸多难题,就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诚然,现在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难度越来越大,但不改革难度更大。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才可能实现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今年,我们要统筹谋划,进一步大力推进改革开放。
(一)深化培养模式改革。重点放在课程改革上。在基础教育领域,着力解决繁、难、偏、多等问题。有计划地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学生能够更多地选修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课程。当然,这需要统筹规划设计,不是短期能到位的,但这样的改革方向应该明确,并把已定的事做好。尤其是要进一步巩固“教材瘦身”成果,落实高中选课走班教学,开发更多适合孩子的校本课程。在中职教育领域,积极推进“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体系建设,做好已开发课程的教材编写及教学推广,启动第三批8个专业课程开发工作,指导中职课改基地学校带头进行课改实践。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也要加强,特别是要结合重点专业建设,深入研究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使高职的专业和课程与中职有效衔接,既体现高等教育的特点,又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还要在各级各类教育中,鼓励广大老师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和改革,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各类学生的聪明才智。积极创造条件,在大中小学推进小班化教学,以小班化教学推动启发式、讨论式、质疑式教学。在高校深入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继续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
(二)积极探索考试招生改革。巩固新课改高考成果,保持方案总体稳定,确保各项工作力度不减,认真做好新课改高考宣传、命题、考试、录取等各个环节工作。继续进行示范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进行成人高等教育“双证制”招生试点;进行医卫专业面向农村基层定向招生试点,并争取尝试将定向招生试点扩大到农业类专业;努力增加全日制专科升本科的计划,增加高职面向中职的单考单招数量,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立交桥。初步计划,今年省地方属高校招收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5.7万人,规模与上年大体相当,其中本科13.1万人,高职高专12.6万人,录取率保持在80%左右。完善中考制度,努力降低中考难度。今年要以校为单位,把示范高中向初中分配招生指标比重提高到50%,以此促进中学教育均衡发展,遏制择校行为。严格执行中高考加分政策,全面加大公示和监督力度,并积极创造条件切实减少加分项目和加分人数。
(三)稳步开展教师制度改革。解决“读好书”,教师是关键。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认真搞好教师绩效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强化师德考核,引导教师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充分发挥绩效工资改革对中小学教师的内在激励作用。按照中央和省里统一部署和要求,适时开展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绩效工资改革的相关调查和准备,深入做好有关绩效工资改革的政策解释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岗位设置管理改革,认真落实“城镇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城镇学校与农村地区同类学校之间的教师高、中级岗位结构比例保持相对均衡”的要求,保证农村地区学校不低于城镇同类学校标准,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合理流动;按照浙江高等教育上水平的要求,积极参与研究制定高校高、中级岗位结构比例设置标准。坚持与中小学岗位管理改革紧密衔接,争取获准进行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在全面完成农村教师“领雁工程”培训任务的基础上,今年,要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师培训工作成功经验,着手建立教师经常性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增加教师参与培训的自主选择性,增强提供培训项目学校的竞争性,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还要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新进教师上岗培训制度,开展校长研修性培训,加大培训投入,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稳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继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进一步研究和落实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民办学校完善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积极稳步地推进“国有民办”学校体制调整和高校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统一政策,区别情况,宜公则公,宜民则民,支持有条件的“国有民办”学校发展成为高质量私立学校,引导独立学院分类进行规范设置。改革教育管理体制,认真落实去年下放的各项放权措施,切实维护学校办学自主权。
多形式推进教育开放。开放本质上也是改革,而且是更高视野上的改革。世界教育发展经验证明,教育开放是推进教育提高质量和水平的有效载体。今年,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教育开放研究,以更积极更主动的态度和行动,推动教育开放。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选准合作对象,发展对外教育友好合作关系,拓宽对外交流渠道。认真办好每一项已在开展的教育教学交流合作项目,开展评估试点,总结经验,规范管理,切实发挥已办交流合作项目对教育发展和提高的促进作用。强化高等教育在扩大对外开放中的带动作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规划,研究制定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推动更多有条件的高校全面加快国际化步伐。抓住国家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和启动接受美国10万名学生来华留学工作的机遇,用好省政府留学生奖学金,进一步增加海外学生来浙江留学的数量,尤其是增加攻读学位留学生的数量;同时,充分利用我们刚刚与教育部有关机构建立的对外培养培训资助经费合作关系,努力增加我省高校教师出国培训和进修的数量。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不断提高我省高校的国际化水平。主办好今年设在我省的长三角教育发展论坛,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改革开放是先行者的事业,希望大家大胆探索,积极试点,在解决一系列热点问题上,蹚出更多行之有效的路径来。
四、不断提高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
教育改革发展任务很重,必须切实加强教育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相对于其他组织系统,教育行政系统更应该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有机结合,强化各级中心学习组的带动作用,推动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尽可能少应酬,多读书,争做读书学习的模范。大力推进学以致用,提倡带着问题学,努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设区市教育局长读书会重点研究教育改革与开放,局长培训班重点研究职业教育内涵发展,高职院校书记院长读书会重点研究专业建设。
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我们既要重视专业知识学习,更要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尤其要着力解决发展理念上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要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认识人民群众的教育期盼,认识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加快使我们自己以及更多同志的教育理念,自觉地从重视少数人转到重视多数人,从重视应试转到重视素质,从重视统一性转到重视差异性,从重视规模转到重视内涵,全面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科学和谐发展教育的理念。转变理念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但又是一项非做好不可的事,必须持之以恒地不断推进。今年,我们要结合宣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我省新修订的《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结合全面开展学校发展水平评价和争取省委省政府批准实施教育强县现代化水平评估,全面推动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提升。
进一步转变作风。要继续多形式开展走进学校、亲近师生活动。在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全面推行建立联系学校和听课制度,努力深入到教育教学一线和老师学生中去,倾听师生意见,了解把握情况,解决突出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各类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要更深入系统地开展改革发展研究。今年研究的重点是,全面启动我省教育“十二五”及到2020年发展规划研究。从我省教育的发展条件和今后发展趋势看,我们将把规划研究的重点放在加快教育现代化上。参照目前发达国家教育水平,研究明确今后5—10年我省加快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这件事很重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都要积极参与。我们要集众人的智慧,努力研究制定出一部体现科学和谐精神、鼓舞斗志、切实可行的全省中长期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划。要进一步改进管理和服务。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减少行政性检查、评比和考核,坚决反对和纠正脱离群众、形式主义、推诿扯皮、铺张浪费等不良作风,不断提高教育行政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完善惩防体系建设,坚决查处各类腐败案件。积极开展“规范教育收费县(市、区)”创建活动,扩大推行教育招生和收费公示制度,认真治理各类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广泛开展学术道德教育,加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切实防止和制止学术不端行为发生。防范关口前移,认真开展县(市、区)义务教育经费抽查审计、省属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等工作,全面部署开展中职学生资助经费管理和使用审计,发现问题,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
继续做好为民办实事工作。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实事:一是完成244个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改造;二是资助50所民工子弟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三是免除经价格和财政等部门批准、属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住宿费;四是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旧教师集体宿舍改造面积47万平方米;五是为农村中小学校配置2600套多媒体教室、120个计算机教室;六是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送图书250万册;七是为欠发达县和海岛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装备200个与新课改配套的探究性实验室;八是为农村教师开设专业能力发展、实验教学精品课例、优秀课例、特级教师风采、教学研究、学前教育六大网络课堂;九是完成省市县三级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1.2万人,省级幼儿园骨干教师及校长培训1300人,省级中职专业课教师及校长培训2200人;十是资助150名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公派出国研修。
善始善终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今年必须切实抓好的重要工作。要切实加强对中职学校和中小学校学习实践活动整改方案制定及落实、满意度测评和活动总结的指导。开展对高校学习实践活动整改情况的抽查。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有力保证和推动我省各级各类教育沿着科学和谐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
7.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七
首先, 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专程前来参加会议的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刚才, 政高同志和小娅同志就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进一步做好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 我都完全赞成, 大家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 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 加大教育投入, 不断改革创新, 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部分重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全省教育人口740万人, 占全省人口的17%。基本建成了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种类齐全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这些成就表明, 我省教育事业具备了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肯定成绩同时, 也要清醒地看到, 我省教育事业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新期盼。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面临许多问题, 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不足, 教育投入与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 提升教育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任务十分繁重。
教育是强省富民的根基和先导。当前, 辽宁全面振兴进入关键时期, 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显著提高我省教育现代化水平, 对于我省进一步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将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 抢占发展制高点, 具有重大深远意义。我们要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充分发挥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我省加快全面振兴, 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创造有利条件。
二、全力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我省教育改革发展,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 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把服务振兴作为重要着力点, 突出内涵发展和结构优化,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20年, 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构建起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和效益高、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体系, 把辽宁建设成为教育强省。
第一, 要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要把重点放在农村, 同时加强城市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义务教育关键是普遍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均衡发展。高中教育要在提高普及率、增强办学特色上狠下功夫。要下更大力气发展职业教育, 大力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高等教育要在打造高水平大学上下功夫, 力争用十年时间打造一两所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的大学。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 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要解放思想, 打破常规, 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要创新办学、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体制, 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进一步形成多元化教育投入机制, 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要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 努力提升我省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第三, 要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 推动学校配置均等化, 逐步缩小校际差距。加大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健全扶困助学体系, 完善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 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第四, 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发展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要不断提高教师地位, 维护教师权益, 改善教师待遇, 完善教师激励保障机制,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三、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8.**局长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讲话 篇八
1.加强饲料质量安全抽样检测工作。
2015年,我们对省内饲料企业的抽样检测工作基本实现全覆盖。完成农业部下达的706批次饲料质量安全监测任务,合格率为99.2%;完成省局下达的701批次饲料质量安全监测任务,合格率为98.4%。根据部、省抽样监测结果,我省已下达案件查处通知,市县饲料管理部门依法对辖区内不合格产品的饲料企业进行了严肃查处。
2.扎实开展饲料行政执法与专项整治行动。
2015年,我省各级饲料管理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3.4万人次,检查饲料生产企业1032个次,检查饲料经销门店6276个次,检查养殖场(户)13701个次,下达整改通知1483份,查处违法违规案件98起,查获违法违规饲料233吨,涉案金额78.2万元。
3.全面开展饲料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局《关于加强兽药饲料安全生产的通知》精神,我办开展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检查了安全防护设施与警示标识、生产作业现场、粉尘控制、危险品管理等。
4.全面推行《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实施。
为了全面推进《规范》实施工作,我们首先是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了规范推进工作小组。制定《湖南省推进〈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实施方案》。其次是强化宣贯工作:①制作了一期以饲料质量安全宣传为专题的板报;②编制2000份宣传手册、2000份彩色挂图、宣传手册、宣传挂图和《制度规程记录材料》,分发给饲料生产企业和基层管理部门,受到广泛好评;③下基层进厂区宣传。第三是强化培训工作。采取培训、集训、轮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企业自学与各地轮训相结合方式,为基层饲料管理人员和饲料企业负责人举办了三次全省范围集中培训,邀请农业部专家到培训班进行授课,参训人员近800多人。第四是抓好示范创建、发挥带动作用。我们对创建部、省两级示范企业做出详细的部署和安排,要求示范企业要经得了同行的检验、时间的检验、市场的检验。
5.严格规范饲料生产许可行政审批工作。
我们按照“网上政务”的统一要求,开展网上政务审批发证工作,进一步规范了饲料企业生产许可证与产品批准文号现场审核与检验项目的时间要求,年内对近百个饲料企业的生产许可证申请进行了材料审查与现场审核发证工作,办理了89个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的产品批准文号1883个。各个环节未出现超时亮红灯事故,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
6.按照规定开展年度备案工作。
按照规定,我办对全省2014年持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进行了年度备案审查。全省2014年底生产许可证持证企业有507家。通过年检备案的企业441家,未备案企业44家,有24家企业未通过年度备案予以注销。
7.切实开展饲料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
我办在省饲料工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培训基地举办了“饲料检验化验员”、“饲料厂中央控制室操作工”、“饲料机械设备维修工”共3期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共有194名从业人员通过了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8.开展单一饲料生产许可条件调研和制订。
近年来,我办先后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7个单一饲料生产许可条件的制订任务,为完成好这一任务,我们先后到相关单位进行实地调研,掌握生产企业及生产现场第一手材料,将许可条件确定为先进、适用的程度。年内开展了酒糟生产许可条件的调研,完成了单一动物油生产许可条件的评审。
9.其它工作出色完成。
一是和湖南农大联合举办湖南省首届“生猪安全生产与饲料高效利用技术高峰论坛”;二是与举办“2015中国饲用植物提取物发展及应用高峰论坛”;三是组团参加部畜牧业司举办的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暨畜牧业科技成果推介会;四是搞好《湖南饲料》杂志编辑出版发行和湖南饲料工业信息网站的维护管理工作;五是审核饲料行业地方标准报批稿。
二、“十三五”饲料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任务
(一)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加快饲料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就是要深刻把握好中央和省委对“十三五”基本特征和发展环境的新判断,始终把“五大发展理念”与“十三五”饲料工业发展任务紧密结合,并贯穿到产业转型升级的全过程,努力实现饲料业结构更优、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的发展,让饲料工业真正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二)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我省饲料业发展而言,当前存在的诸多矛盾和现实难题都表现在结构方面,有效供给没能适应需求变化,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现象没有明显改观,导致产品供给出现结构性过剩。我们饲料行业从2012年开始遇到了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就是整个饲料行业的产能已经是极度过剩了。因此,我们要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优化饲料产品结构,引导饲料企业发展现代养殖业,推广饲料加养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三)科学谋划“十三五”我省饲料业发展。
具体实施四大战略:一是实施科技兴饲战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快饲料工业科研与开发,以研究开发蛋白质饲料和农副产品加工剩余物的高效利用为重点,开发非粮饲料,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加快研制推广安全、高效、无污染、优质环保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鼓励大中型饲料生产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研发中心,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实施质量安全战略,强化饲料安全监管。重点抓好饲料监管体系和监测体系建设,制订并完善应急处置预案,严厉打击违禁添加行为,对“瘦肉精”等目录外的违禁添加物,继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三是实施“蹄形突破”战略,加快区域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饲料工业布局,促进中部、东部、南部、西部等不同地区饲料工业协调发展。四是实施持续发展战略,自觉履行环保责任。科学利用饲料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注重饲料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治理,减少粉尘排放。积极回收利用余热、余能及各种可再生资源,科学使用设备设施,实现节能减排。
三、2016年工作重点
1.全面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提升管理水平。认真组织在辖区内开展全覆盖的现场检查。同时,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监督检查工作计划。要通过创建规范示范企业,使其发挥带动辐射作用。
2、严格行政审批,杜绝无证生产。饲料生产企业申报生产许可证时,要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记录表样,凡是未实施《规范》或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核发饲料生产许可证。
3.强化日常监管,落实监管责任。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置,该整改的要下达整改通知,并及时回头检查,该行政处罚的要立案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4.加强质量监测,确保产品安全。以饲料产品中“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卫生指标、饲料添加剂安全限量为重点,继续组织实施农业部和省本级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开展饲料生产经营和养殖环节的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进行隐患排查和风险预警。
5.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惩处。加大抽样检测力度,确保检测经费和现场抽查到位。强化“检打联动”,对在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添加和使用“瘦肉精”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饲料生产企业一律吊销生产许可证,同时将案件移交公安机关。
6.加大执法力度,严查违法案件。凡是监测不合格的企业和有违法行为的企业都要立案查处,坚决杜绝“有案不查、以收代罚、执法不严”的行为。保证案件查处情况的信息畅通,对涉及面广、涉案货值大,影响恶劣的案件,要逐级报告。
【**局长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讲话】推荐阅读:
常务副省长在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8-12
李鸿忠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8-28
在全省农村能源会议上的讲话07-15
局长在2009年县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8
教育局长在全区中学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8-27
局长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9
局长在上半年全县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04
教育局局长在全县教育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04
地税局局长在全市地税局长会议上的讲话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