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共8篇)(共8篇)
1.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篇一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国际市场营销学自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市场营销的发展进入()
A.进口营销阶段
B.出口营销阶段
C.跨国国际营销阶段
D.全球营销阶段
2.在国际营销活动中,遇见的最严重的政治风险是()
A.外汇管制
B.劳工政策
C.没收
D.进口限制
3.福特公司为估测海外拖拉机市场潜力,建立的评估各国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评级方法是()
A.多因素指标法
B.类推法
C.比较分析法
D.回归分析法
4.国际市场宏观细分的首要步骤是()
A.确定细分标准
B.初步划分子市场
C.分析初分子市场
D.选择易进入的子市场
5.差异性营销策略的优点是()
A.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和营销成本
B.增加企业竞争能力,扩大销售额
C.集中力量向某一特定子市场提供最好服务
D.适用于资源比较有限的企业
6.企业不断开发与现有产品完全不同的产品,这种产品策略是()
A.产品差异化
B.同心多样化
C.纵向一体化
D.复合多样化
7.技术贸易最主要的形式是()
A.交钥匙工程承包
B.合作生产与合作研究
C.技术咨询服务
D.许可贸易
8.跨国公司经营发展的基础是()
A.对内直接投资
B.对内间接投资
C.对外直接投资
D.对外间接投资
9.以成本为导向、市场竞争价格为目标的国际市场营销企业,核算产品成本时的成本构成是()
A.完全成本
B.单位成本
C.变动成本
D.固定成本
10.整数定价法属于()
A.成本导向定价
B.需求导向定价
C.市场竞争导向定价
D.心理导向定价
11.在制定国际市场促销策略时,最基本的决策是()
A.决定促销在国际营销中的强度
B.识别/估测目标受众
C.提出购买建议
D.决定最优促销组合12.下列促销手段中,属于营业推广的是()
A.广告
B.人员推销
C.有奖销售
D.公共关系
13.下列关于影响国际市场销售渠道决策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产品单价越低,越应选择短渠道
B.新产品问市之初应选择短渠道
C.体积大的重型产品应选择长渠道
D.技术性强的产品应选择长渠道
14.对于顾客挑选性强、注重品牌商标的产品,其销售渠道宽度应选择的策略是()
A.广泛销售策略
B.密集销售策略
C.选择性销售策略
D.独家销售策略
15.按照世界银行依据服务输出的性质进行的分类,属于要素性服务的是()
A.劳动力输出
B.咨询服务
C.信息传递
D.金融保险
16.通货膨胀对于国际营销决策影响最大的是()
A.产品决策
B.定价决策
C.分销决策
D.促销决策
17.如实了解企业产品销售增长率状况的市场研究属于()
A.探索性研究
B.描述性研究
C.因果性研究
D.预测性研究
18.保持现有细分市场而不断进入新的国家或地区市场,这种市场扩展与定位战略是()
A.集中化战略
B.市场集中化战略
C.区域集中化战略
D.多元化战略
19.在进入国际市场的出口打入模式中,出口打入的对象主要是()
A.有形商品
B.技术
C.职工技能
D.管理
20.某汽车制造厂有载重车、牵引车、小轿车等产品线,则其产品组合的广度为()
A.1
B.2
C.3
D.4
21.直接沿用国内市场的促销方式,把现有标准化产品直接销往国际市场,这种国际产品营销战略是()
A.产品扩展—促销扩展
B.产品扩展—促销适应
C.产品适应—促销扩展
D.产品适应—促销适应
22.在技术生命周期中,应采取迅速转让技术策略的阶段是()
A.技术创新阶段
B.技术成长阶段
C.技术成熟阶段
D.技术衰退阶段
23.在世界市场中处于中等竞争地位的企业常采用的跨国公司市场竞争战略是()
A.市场领导者战略
B.市场挑战者战略
C.市场追随者战略
D.市场后起者战略
24.根据市场同行者的价格和价格策略,确定本企业产品定价,这种定价目标属于()
A.利润目标
B.市场目标
C.竞争目标
D.市场渗透目标
25.产品处于导入期和成长初期时,应采取的广告策略是()
A.说服性广告策略
B.告知性广告策略
C.提醒性广告策略
D.诱导性广告策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企业作出是进入国际市场还是保持以国内市场为经营对象的决策时,需要搜集的信息包括()
A.世界市场的需要
B.企业潜力
C.根据市场潜力大小对世界各市场排序
D.运输费用
E.目标市场购买者行为
27.跨国公司中的市场后起者在制定国际营销策略时,可选择的策略包括()
A.拳头产品策略
B.目标市场集中化策略
C.产品差异化和创新策略
D.借用与创建并举的销售渠道策略
E.创立形象的促销和公关策略
28.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营销策略的作用包括()
A.逃避税收
B.减少汇率风险
C.调整经营资源的全球配置
D.获得更多利润
E.降低管理风险
29.国际广告媒介选择决策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A.媒介的地方性
B.媒介的可获性
C.媒介的覆盖范围
D.媒介的费用
E.媒介的质量
30.国外市场中间人中,能够拥有商品所有权的中间人包括()
A.国外代理人
B.经销人
C.经纪人
D.贩货商
E.进口批发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国际经济联盟组织对市场营销的重大影响。
32.简述国际营销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
33.跨国公司中,挑战者企业可以选择的战略方法有哪些?
34.简述广告定位策略的类型。
35.简述国际销售渠道的特点。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36.某企业生产出口产品,年固定成本50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100元。国际市场定货量为5000件。
(1)保本点的出厂价应为多少?
(2)该企业的年目标利润为200000元,其产品出厂价格应为多少?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试述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内容体系。
38.试述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及其应用。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39.凯洛格公司是一家总部设在密西根市的食品生产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它生产各类面食食品和其他食品,也参与食品上游行业(如面粉厂)。公司国际业务部主营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的业务,这些业务占其业务总额1/4以上,它在欧洲和拉丁美洲的5个国家拥有19家制造厂。该公司在世界各大主要市场上通过自己的销售网络进行营销,在发达国家则通过经纪人和经销商经营。它的广告和促销主要是让消费者认识到其产品的营养价值,广告和包装都强调健康与营养的主题。它所生产的麦圈是其最著名的产品,在世界许多市场都有销售。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公司的产品应该采用标准化生产吗?
(2)公司的著名产品麦圈的商标和品牌有必要改变吗?
(3)公司是否需要对产品的包装和标签作出调整?
2.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篇二
那么, 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从十多年的教学出发, 总结以下几点:
一、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点燃学习热情, 应从学生心理需求的角度出发, 把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起来。
(一) 以专业意识引领课程教学。
中国文化概论作为一门基础课程, 教师应找准与专业课的结合点, 例如, 文秘、旅游、传媒、建筑等专业都开设中国文化概论课程, 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文秘学生上课, 教师可以侧重介绍中国诸子思想、古代礼仪制度、政治制度、官僚体制等内容, 以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人格影响学生, 培养学生诚意正身、和而不同的为人态度和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为培养德才的秘书人才打下人文功底;为旅游专业学生讲课, 教师可以侧重选择传统文化中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文学艺术、书法绘画、民俗风尚、民族风情等贴近酒店与导游工作的内容, 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导游与酒店服务业的需求;为传媒学生上课, 可侧重选择民俗文化内容, 如古代婚姻制度、人生礼仪、岁时节日、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内容, 为传媒学生文化创意积累丰富的知识, 提供创意思维;为建筑类专业学生上课, 可侧重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天人合一、礼制思想, 帮助学生培养建筑设计思维、提升建筑审美眼光。
(二) 以学习任务引领自主学习。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 应变灌输式教学为研究性学习,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简单的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课前学完, 并给每个学生布置任务, 这些任务可以是PPT讲解、可以是某个问题的资料查询, 上课时由学生展示讲解自己的预习成果;复杂的问题拿到课堂上畅所欲言, 辩论探究。笔者给文秘专业学生上课时, 经常布置一些课前预习题, 要求学生认真预习课文, 并查找网络资料, 准备课堂讨论。如:先秦诸子中, 你喜欢哪一家, 为什么?请你概括一下儒家思想的文化内涵;先秦儒家思想对后世有哪些影响?当今我们应如何看待儒家的孝道精神?《周易》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易经》“八卦”是什么?从中国古代文学中看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是什么?如何理解“文以载道”?传统戏曲的特点是什么?中国古代艺术如何体现天人合一的精神?应该怎样过好传统节日?传统教育的利与蔽都有哪些?等等。教师为每一专题设计一至二个预习题以备讨论。在这个过程中, 看哪些书、查阅哪些资料, 都有教师在指导, 学生的课堂发言质量与次数都计入课程平时学习成绩, 以此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二、贯彻正确的教学原则
(一) 知识学习和文化反思相结合的原则。
不仅要学习文化现象, 文化知识, 更要反思文化精神;既要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又要注意提炼传统文化的精神, 提升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质疑精神, 增强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
(二) 历史继承和现实扬弃相结合的原则。
用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所说的话:“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我们应当给予总结, 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支撑着我们这个民族从过去走到现在, 走向未来, 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但它有精华, 也有大量封建糟粕的东西, 还对我们当今的社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需要我们去判断去甄别、去筛选、去批判。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以理性的心态而不是情绪化的心态反思本国民族文化。
(三) 知行合一原则。
著名儒学先哲朱熹在主持白鹿洞书院时, 为读书人确立了五大学序, 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到笃行的过程, 学习知识的过程, 最终要落实到“笃行之”, 即严格执行, 从而达到知行合一。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优秀的价值观, 如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态度;厚德载物、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诚信为人、见利思义的处世方式;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这些优良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是一个人最不可少的精神底气。作为当代大学生, 应努力实践这些优秀文化思想, 把它们常常根植于自己的行动中。
三、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形成专题。由于课程内容信息量大, 课程内容包罗万象, 课堂教学可分为几个专题: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先秦思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文化的思想精髓, 儒、道、释文化的发展脉络;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思维方式;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科技、教育、节日、礼仪等内容, 如前所述, 这些章节内容可根据专业特点有机整合。
利用丰富而庞大的电影、电视、网络等多媒体和新媒体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引导学生开放式学习,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传统哲学时, 推荐学生必看于丹的《论语心得》, 理解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伟大思想;讲到传统文学时, 让学生看易中天的《汉代人物风云》《品三国》, 周汝昌的《新解红楼梦》, 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讲到传统节日文化时, 让学生看“家在情在, 我的中秋节”等系列节日文化, 看完后以小组呈现的形式在课堂上宣讲心得。
四、不断探索有效教学方法
中国文化概论属于纯理论课, 要尽量避免教师一言堂现象, 多给学生思考、表达、交流的时间。一方面, 可以安排课堂讨论或辩论, 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思考, 提高学生对文化现象的辨别能力;另一方面, 可以组织学生就近参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古迹,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根据专题学习的需要, 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古迹, 要求学生一学期内至少一次游览家乡或学校所在城市的寺庙、民居、书院、古迹、档案馆、博物馆, 解读文化遗存上的文字、书法、碑记等等;或是了解民间唱腔、舞蹈、剪纸、刺绣、雕刻、制茶工艺、制陶技术、地方特产、民风民俗等, 并记录下来形成作业, 或随堂介绍。
五、有效评价课程学习效果
坚持以课程有效评价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一卷定终身”的传统闭卷式的评价方式, 采用具有专业特色的方式评价课程学习效果。以笔者针对文秘和传媒两个专业的成绩考评为例, 根据两个专业培养人才的差异性, 期末考试要完成两项任务, 一份闭卷考试试卷和一份期末作品。闭卷考试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作一个梳理, 加强印象;期末作品, 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要求, 文秘学生要求根据实地考察, 上交一篇研究地方传统文化的小论文;传媒专业学生要求自选题材, 把地方特色文化现象做成文案并拍摄出一定质量的文化宣传视频 (可以两人一组小组合作完成) 。以上是期末成绩, 平时成绩则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作业与发言两项打分:平时作业一般不是简单的抄书, 采用开放式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针对某一文化现象做出分析, 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师的观点, 不轻率否定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没有标准答案, 看重的是学生是否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课堂发言在形成性考核中占有一半分数, 采取奖励制的方式, 学生的每一次积极发言都将作为平时发言成绩, 发言一次, 得60分, 发言2次, 得70分, 发言3次得80分, 发言4次以上得90分。一个学期从未发言, 这项成绩即为零分, 用这样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气氛也颇为活跃。
参考文献
[1]张秋爽, 张春玲.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语文教学通讯, 2013 (6) .
[2]刘莲花, 薛占峰.中国传统文化对秘书职业群体的影响[J].百家论坛, 2011 (3) .
[3]王启才.重视《中国文化概论》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3 (5) .
[4]疏仁华.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池州学院学报, 2014 (2) .
[5]许菁频.《中国文化概论》立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学理论, 2015 (29) .
3.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篇三
关键词 影视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而在不少高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中,都把这门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或指定选修课。事实证明,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对于丰富新闻传播类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扩大知识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影视资料在中国文化概论教学中成为课堂内容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课程内容本身的丰富性,为采用可视可听的影视资料提供了可能;而影视资料的采用,又为增强课程的直观感、生动感,增添文化气息,起到了有效作用。在课程的各部分教学中,影视资料运用都能产生积极效果。
1 “规定动作”注重规范性
综观国内主要的中国文化概论教材,其主要构成部分都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中国文化的发生条件,包括中国文化赖以生发的历史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二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主要包括从远古直到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三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成就,包括在文史哲、艺术、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这三个方面的教学中,影视资料都可以直观、生动地帮助教材和教案,来展现教学内容。如在介绍中国文化赖以生发的历史地理环境时,纪录片《中国佛教名山》、《再说长江》、《新丝绸之路》、《美丽中国》都成为教学的辅助材料,这些纪录片生动展现了中国名山大川的真实风貌,将中国的山水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对于这些景致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些曾经到过这些地方游览的学生更是结合纪录片,和自己的游览经历,讲述这些景观给自己带来的“文化冲击”。而在讲授中国古代的戏剧时,青春版《牡丹亭》、电影《梅兰芳》片断,或者让学生原汁原味地体会到戏剧艺术的精粹,或者让学生感受到戏剧艺术表演大师的不凡魅力。真实的艺术感受配合条理化的课堂教学,常常使学生产生共鸣。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与教材相观照,可以找到很多的影视资源与之配合。正是中国文化概论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可以在教学中发掘大量的影视资源。这些资源能够较好地诠释教材的内容,同时又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这种资源与教材的匹配度,在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较难做到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选取这类资源作为教学补充时,应当紧扣教材内容,讲究所选取资源与教材的高度匹配。注重规范性,是选取这类资源的前提条件,只有与教材高度匹配,才能合理展现教学内容。应当始终注意影视资料所起的辅助作用,而不是冲淡系统的常规教学。
2 实践教学注重针对性
很多开设中国文化概论的学校,都赋予了这门课程一定的实践教学内容,而这样的教学内容大多能受到学生欢迎。一般来讲,中国文化概论的实践教学,通常是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一般是同一个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迹、博物馆等地点,在这些地方开展实地讲课,使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以北京联合大学的精品课中国文化概论为例,实地讲课的课堂,就延伸到颐和园、美术馆、博物馆等地,并将这样的教学称为“多感官教学”。而笔者教学所在的岳阳地区,岳阳楼、君山、岳阳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景点,也成为实践教学的依托。
影视资料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开展教学的地点,本身就有大量介绍与该地历史文化知识有关的影像资料,通常,对于较大规模的访问群体,这些场所都愿意播出这些资料。另一方面,是在现有的影视作品中,本身就有大量与这些历史文化遗迹有关的内容。如纪录片《颐和园》、《故宫》、《千古名楼——岳阳楼》等,而在开展实践教学之前或过程中,向学生播放这些内容,可以增强对历史遗迹的文化诠释,使学生在“实景”之中更能感受到景观所代表的文化纵深。
实践教学材料的选取有很强的针对性。就这门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高校而言,通常的做法就是“就地取材”。即到一个方便到达、而且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和代表意义的地点。实质上,很多城市都具有这样的地点,而这样的地点也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感,并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影响。影视资料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要弱于实际场景所起到的教学作用,但影视资料在展现历史文化纵深感方面却不可或缺,它是使“可触摸”的文化,变得“可追溯”、“可思考”的重要促成因素之一。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影视资料的运用,是在针对性基础之上的深度拓展。
3 “自选动作”注重开放性
除了教师讲授之外,少量的学生作业和学生参与成为课堂的有益补充。让学生选取中国文化当中一个感兴趣的小单元,来进行适时的讲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在学生讲授过程中,最能吸引注意力的,往往也是其精心选取的影视资料。
在某班学生以“鼓”为题材,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中“鼓”所扮演的角色时,分别向其他学生展示了安塞腰鼓、凤阳花鼓、京韵大鼓的表演片断,这些片断都来自网络视频,或者是电视片。而在展示与“鼓”有关的舞蹈环节,采用了电影《十面埋伏》中,盲舞女闻声击鼓的片断。之后,主讲学生还展示了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的高潮——刘海哥下山打柴遇到胡秀英的片断。而“鼓”都在这些影视片断当中,或者扮演突出的视觉形象,或者成为伴奏的主要背景声音。
学生参与是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自选动作”。在完成这一“自选动作”时,影视资料的选取,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样的开放性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话题的开放性决定选材的开放性。因为学生参与的主旨是希望其能自己动手,成为中国文化某领域中知识较为丰富的“小专家”,所以对于话题没有较多设定。二是文化的包容性决定选材的开放性,正是中国文化的浩如烟海,使得选定的主题多种多样,每届每班的学生都不相同。三是影视的表现力决定选材的开放性。影视作品较文字、图片更有生动的表现力,而在一个希望较好的表现自我的场域,对于影视作品的重视就自然会更加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生的选题,其灵感都最早来自于影视作品。如有学生观看《叶问》后,决定讲述中华武术的发展,之后又在其他影视片断中找寻到叶问咏春拳的真实表演。有学生在观看BTV生活频道的MV《南锣鼓巷》后,把北京胡同文化作为讲授题材。而之后,这些作品又都成为讲授的组成部分。对影视作品的接触在帮助学生确立关注点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于影视资料的运用是中国文化概论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开展的工作。对于这一工作的探索,能够使课堂更生动,学生记忆更深刻,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李洪亮.对《中国文化概论》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语文,2011(4).
[2] 俞娟.刍议《中国文化概论》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黑河学刊,2011(5).
[3] 黄明智.浅析影视艺术特点及其教育价值[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4] 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文化概论》精品课程网站[EB/OL].http://course.jingpinke.com.
4.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篇四
课程代码:000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一般认为,旧中国法律属于()
A.印度法系
B.普通法系
C.英美法系
D.大陆法系
2.法律的本质是()
A.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B.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C.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D.阶级性和合理性的统一
3.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出现法律冲突时,依法()
A.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B.区别情形分别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裁决 C.由国务院裁决
D.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共同裁决
4.世界上最早产生宪法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是()
A.结社自由
B.示威自由
C.信仰自由
D.迁徙自由
6.对县、自治县、市的建置依法行使批准权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7.根据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发布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规定》,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称()
A.决议
B.条例
C.规定
D.办法
8.下列财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中,属于传来取得的是()
A.法定继承
B.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C.没收
D.收益和添附
9.法人只能通过自己的代表机关为法律行为,此代表机关就是法人的()A.代表
B.法定代表
C.代表人
D.法定代表人
10.汇票和支票法定记载事项不同的是()
A.无条件支付的委托
B.付款人名称
C.收款人名称
D.出票人签章
11.纳税人有偷税行为的,按照规定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
A.50%以上1倍以下的罚款
B.50%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C.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D.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12.犯罪集团的人数必须是()
A.2人以上
B.3人以上
C.4人以上
D.5人以上 13.下列各项中,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受理的案件是()
A.走私案件
B.贪污贿赂案件
C.自诉案件
D.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14.作为本诉的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开始后,被告人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出同本诉在诉讼标的和诉讼理由上有牵连的保护自己民事权益的独立的诉讼请求是()A.给付之诉
B.变更之诉
C.反诉
D.确认之诉
15.当今国际社会,国际法的基本主体是()
A.地区
B.国家
C.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D.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
l6.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省级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案件,第一审管辖法院是()
A.基层人民法院
B.中级人民法院
C.高级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17.法律规避的实现是当事人有意或故意地改变()
A.连接点
B.准据法
C.冲突法
D.系属
18.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的是()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19.确认《义勇军进行曲》为我国国歌的宪法是()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2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违法行为在多长时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A.六个月
B.一年
C.两年
D.四年
2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权授予()A.最先发明的人
B.最先申请的人
C.最先应用的人
D.最先声明的人
22.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债权属于破产债权的是()
A.破产企业所欠的银行贷款
B.行政、司法机关对破产企业的罚款 C.破产宣告后的债务利息
D.债权人参加破产程序所支出的费用
23.受害人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
A.只能向产品的责任者要求赔偿
B.只能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
C.只能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
D.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赔偿
24.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
A.原判刑期以上9个月以下,但不能少于1个月
B.原判刑期以上12个月以下,但不能少于2个月 C.原判刑期以上18个月以下,但不能少于6个月
D.原判刑期以上24个月以下,但不能少于9个月
25.“犯罪一一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地产生的。相反地,犯罪和现行的统治都产生于相同的条件。”以上关于犯罪本质的论断出自马克思、恩格斯的()A.《黑格尔哲学批判》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自然辩证法》
26.案件由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为()A.上诉审
B.第二审
C.提审
D.再审
27.民事诉讼的执行程序中,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其申请执行的期限为()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年
28.行政诉讼不同于民事诉讼的特有证据种类是()
A.现场笔录
B.鉴定结论
C.勘验笔录
D.视听资料
29.赋予原始国籍的标准之一是以父母的国籍为准,即血统主义。那么,以父母双方任一方的国籍为准的是()
A.单系血统主义
B.双系血统主义
C.单方血统主义
D.双方血统主义
30.我国民事诉讼法把在中国没有住所的被告或被上诉人提出答辩状的期限和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的期限均规定为自收到起诉状或上诉状或判决书后()
A.10日内
B.15日内
C.20日内
D.30日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合法原则
B.合理原则
C.效能原则
D.便民原则
E.责任原则
3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时,可以寻求解决的途径包括()A.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B.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C.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D.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E.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3.民事诉讼第一审普通程序的开庭审理包括()
A.开庭准备
B.法庭调查
C.法庭辩论
D.被告人最后陈述
E.宣告判决
34.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人员对驻在国的义务包括()
A.尊重驻在国法律的规定
B.不干涉驻在国内政
C.不滥用外交特权 D.不在驻在国为私人利益从事专业或商业活动
E.不滥用豁免权
35.下列选项中具有权利和义务双重性质的有()
A.选举
B.劳动
C.受教育
D.服兵役
E.纳税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逮捕
3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8.背书
39.紧急避险
40.空中劫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税法的构成要素。
42.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43.简述合同当事人一方可以要求解除合同的情形。
五、论述题(本大题14分)
44.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45.刘某是某市电子管厂临时工,李某是该厂仓库保管员。刘某因参加赌博而欠下他人赌债,遂产生盗窃本厂库存铜线圈卖钱还债的念头。一日晚11时30分,刘某骑一辆三轮车窜至本厂仓库,叫醒正在睡觉的李某,令其打开仓库,并威胁李某,如不从,就向公安机关告发其开办的录像厅播放黄色录像。李某无奈,打开仓库门锁,刘某盗走铜线圈200余件,价值4000余元。后案发。问题:(1)李某在本案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2)对李某应如何处罚?
5.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篇五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A.主观条件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A.完整的理论体系 C.鲜明的政治立场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科学性表现在,首先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在于它具有深刻性,再次它还经受住了实践 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2)其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考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问答()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统一性的问题 【答案】A
B.严密的逻辑结构 D.崇高的社会理想 B.客观条件
C.理论基础
D.理论前提 【解析】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考点】物质世界和实践
4.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实践具有能动性 【答案】A
【解析】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考点】物质世界和实践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 【答案】D 【解析】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考点】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C.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能影响人的心理活动 【答案】B 【解析】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这是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
B.实践具有主观性 D.实践具有历史性 【考点】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7.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认识主体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A.能动性
【答案】A
【解析】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 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
【考点】认识的本质
8.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句话强调的是()
A.认识过程中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B.认识过程中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C.认识过程中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D.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答案】D 【解析】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句话强调的是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考点】认识的辩证运动
9.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就必须在工作中坚持()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切从主观的愿望出发 C.一切从理论出发 D.—切从臆造的规律出发 【答案】A 【解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考点】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B.社会性
C.历史性
D.客观性 10.除了生产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A.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矛盾 B.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 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的矛盾 【答案】C
【解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二是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考点】社会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1.既承认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又承认历史发展的选择性,这属于()A.历史唯物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答案】A
【解析】社会发展的决定性是指历史决定论,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性是指主体选择的作用。承认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人们对社会历史发 展的客观规律的揭示,正是为探寻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选择活动开辟广阔天地,使人主体特性自由发挥。这属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考点】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2.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 B.人的本质是现实具体的 C.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 【答案】D 【解析】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由于产品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考点】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B.相对主义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 1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人的本质是发展变化的C.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答案】D
【解析】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发生相应变化的;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超阶级的,而是有阶级性的。【考点】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 【答案】D
【解析】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各种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虽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同质的可以在数星上相互比较的东西,这就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们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这种无 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形成了商品的价值。【考点】资本主义的形成
15.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A.绝对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答案】A 【解析】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出来的剰余价值。资本家除了用延长工作曰的 方法以外,还用提高劳动强度的方法加强对工人剥削。【考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B.超额剩余价值 D.超额利润
B.人的本质是现实具体的 D.人的本质是人人相同的
16.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
A.只包括流通阶段而不包括生产阶段 B.只包括生产阶段而不包括流通阶段 C.是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 D.是购买商品和销售商品两个阶段的统一 【答案】C 【解析】单个产业资本在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历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 式。
【考点】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1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政党制度
【答案】B 【解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制度等,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考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18.上世纪下半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冷战结束前,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答案】D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垄断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冷战结束前,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B.国家制度
C.选举制度
D.文官制度 【考点】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19.垄断资本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方式是()A.股份制
【答案】D 【解析】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那些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财力雄厚、进行跨部门经营、对社会生活各方面有巨大影响的大财团的资本属于 金融资本。掌握了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 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称为金融寡头。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参与制是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从而层层控制许多企业的经济上的统治方式。
【考点】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20.垄断组织实行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A.扩大市场份额
B.降低生产成本 D.获取平均利润 B.合作制
C.垄断制
D.参与制
C.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答案】C 【解析】垄断资本在经济乃至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经济利益驱使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 的。
【考点】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方面新变化的是()
A.在生产管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运用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管理手段和工具 B.在所有制方面,出现了资本社会化,股权分散化趋势,法人所有制崛起 C.在劳资关系方面,建立了劳资共决,职工参与管理和持股,终身雇佣等制度 D.在收入分配方面,推行社会福利政策,通过再分配手段缓和社会矛盾 【答案】A 【解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1)生产力方面,当代资本主义的生 产力取得了长足进步,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髙,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 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在生产管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运用电子计算机等新 技术的管理手段和工具。
(2)生产关系方面,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了资本社会化、股权分散化的趋势, 在劳资关系上,采取建立劳资共决制度。在分配关系上,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如实行社会福利政策,通过再分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3)上层建筑方面,政治制度与法制的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 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和外延有新的拓展。意 识形态上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
【考点】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2.19世纪初期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包括()A.法国的圣西门
C.英国的欧文 【答案】D 【解析】19世纪初期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 的欧文。
【考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3.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 C.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D.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答案】A 【解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根本的一条。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法国的傅立叶 D.英国的莫尔 【考点】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24.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有二: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A.农民运动的发展 C.阶级矛盾的激化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考点】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5.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是()A.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答案】A 【解析】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和一面旗帜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它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考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B.各尽所能,按才能分配 D.各尽所能,按地位分配
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D.杰出人物的出现
二、简答题
2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创新。【答案】(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 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 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 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它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 中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彻底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同时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思想,摒弃了他理论中的形而上学的杂志,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7.简述真理与价值对立统一关系?
【答案】(1)真理与价值相互对立、相互区别: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对象的相符合;价值体现的是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者使人愉快的属性。
(2)真理与价值又是不可分的,又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第一真理能够指导 社会实践,成功改造世界,以实践的成果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 来的价值属性。第二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 形成的。
【考点】真理与价值
28.货币的本质及职能。
【答案】(1)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产生和起源是商品交 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货币的职能①价值尺度职能,即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②流通手段职能,即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③贮藏手段职能,即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④支付手段职能,即商品在赊购赊销过程中,当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还 款职能。⑤世界货币职能,即货币超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 用 【考点】资本主义的形成
29.列宁指出:“设想社会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的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 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 同样是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你对此如何理解。
【答案】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波浪式发展、螺旋式上升的,社会主义运动,也是在 探索中曲折前进的。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1)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其成长过 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
(2)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 发展,但对基本矛盾的认识及其矛盾的运动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3)世界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化,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和格局的变动 演化,也是决定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考点】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30.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答案】(1)共产主义事业是最崇高理想与科学理想的统一。古往今来,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经历了漫长的道路。一些志士仁人都提出过建立平等自由的大 同社会的理想主张。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不是建立在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基 础上的科学理想,难免流于空幻。
(2)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分析了社会运动的规律与趋势,总结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经验,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历史上一切进步思想的优秀成果,科学地预见了 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理想制度的基本特征,向全世界劳动群众展示人类社会终将进 入共产主义的美好社会前景。
(3)共产主义之所以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就在于它是崇高理想与科学理想的统一,体现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目标的追求与符合规律的科学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考点】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论述题
31.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答案】(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首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方面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制约作用。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①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坚持重点论,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在研宂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 要方面。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要分淸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定信心,又不忽略支流,认识解决 存在的问题
【考点】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32.试述如何正确分析和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
【答案】(1)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需要坚持历史主义原则,任何一个杰出人物的出现,都是时代的需要。(2)在阶级社会里,杰出人物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必须对他们作阶级分析。
(3)杰出人物的出现及其历史作用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必须用辩证统一的观点來分析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4)任何杰出人物都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也必然会有缺点或错误,因此对他们的历史作用要作全面的分析,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考点】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3.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有哪些?其当代发展的新特点,新形式是什么?
【答案】(1)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①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②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③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④国际垄断 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⑤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2)二战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取代私人垄断成为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新特征。具体表现在:①在生产力方面,劳 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髙,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②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调整。③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己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 和法制制度。
6.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篇六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小说中,抒情性最强的一篇是()
A.《伤逝》
B.《潘先生在难中》
C.《断魂枪》
D.《小二黑结婚》
2.丁西林的《压迫》,运用的艺术手法是()
A.“戏剧嘲弄”的手法
B.“以诗入剧”的手法
C.“锁闭式”的结构
D.“人物展览式”的结构
3.下列小说中,不是郁达夫创作的是()
A.《薄奠》
B.《迟桂花》
C.《春风沉醉的晚上》
D.《倪焕之》
4.下列不属于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的潘先生性格特征的是()
A.随遇而安
B.是非分明
C.逆来顺受
D.自私庸俗
5.巴金的小说《家》中投湖自 杀的女性是()
A.梅
B.瑞珏
C.婉儿
D.鸣凤
6.下列小说中,沈从文创作的是()
A.《山峡中》
B.《大波》
C.《长河》
D.《小城三月》
7.长篇小说《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的作者是()
A.艾芜
B.李劼人
C.沙汀
D.郭沫若
8.诗集《恢复》的作者是()
A.闻一多
B.郭沫若
C.艾青
D.戴望舒
9.塑造二姑姑和兰花这两个人物形象的作家是()
A.萧红
B.老舍
C.吴组缃
D.张天翼
10.下列小说中,所写环境不是解放区的是()
A.《在其香居茶馆里》
B.《小二黑结婚》
C.《荷花淀》
D.《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11.下列诗歌中,属于爱情诗的是()
A.《凤凰涅槃》
B.《我是一条小河》
C.《孤岛》
D.《发现》
12.下列诗歌中,没有明显地使用象征主义手法的一首是()
A.《死水》
B.《雨巷》
C.《断章》
D.《生活是多么广阔》
13.下列诗歌中,体现了现代派诗歌“思想知觉化”特征的是()
A.《大堰河——我的褓姆》
B.《航》
C.《再别康桥》
D.《星星》
14.下列作品中,引陶潜的诗句,指出被治者“无头也会仍有猛志,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的是()
A.《春末闲谈》
B.《简论市侩主义》
C.《祝土匪》
D.《给我的孩子们》
15.下列散文中,“名写景,实写人”的是()
A.《荷塘月色》
B.《囚绿记》
C.《风景谈》
D.《雨前》
16.巴金的散文《爱尔克的灯光》没有写到的灯光是()
A.心灵的灯光
B.旧居的灯光
C.爱尔克的灯光
D.邻居家的灯光
17.下列小说中,用古代传说故事改编而成的是()
A.《拜堂》
B.《铸剑》
C.《金锁记》
D.《围城》
18.下列小说中,主人公是知识分子的是()A.《春桃》
B.《骆驼祥子》
C.《围城》
D.《丈夫》
19.下列小说中,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的是()A.《暴风骤雨》
B.《寒夜》
C.《呼兰河传》
D.《桃园》
20.下列作家中,属于“七月派”的是()A.路翎
B.台静农
C.许地山
D.钱锺书
21.下列作品中,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的是()A.《沉沦》
B.《家》
C.《荷花淀》
D.《山峡中》
22.下列作家中,塑造了屠维岳形象的是()A.巴金
B.茅盾
C.老舍
D.张天翼
23.诗歌《上山》选自诗集()A.《湖畔》
B.《春水》
C.《火把》
D.《尝试集》
24.诗歌“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
上。”属于()A.格律派诗
B.现代派诗
C.“五四”时期小诗派诗
D.象征派诗
25.下列诗歌中,属于“左联”诗人创作的是()A.《沙扬娜拉一首》
B.《给战斗者》
C.《别了,哥哥》
D.《我用残损的手掌》
26.下列诗歌中,属于“七月”诗派诗人创作的是()A.《泥土》
B.《山》
C.《偶成》
D.《十四行集》
27.提倡“幽默”、“闲适”小品文的作家是()A.丰子恺
B.林语堂
C.夏
尊
D.宋之的
28.下列散文中,不属于杂文的是()
A.《蛇与塔》
B.《钓台的春昼》
C.《拿来主义》
D.《简论市侩主义》
29.下列散文中,属于报告文学的是()
A.《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B.《忆韦素园君》
C.《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D.《寄小读者》
30.下列戏剧中,属于民族新歌剧的是()
A.《屈原》
B.《日出》
C.《棠棣之花》
7.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篇七
一、翻转课堂的教学准备
“中国文化地理概论”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并偏重实践的课程, 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建构起地理文化的理论知识体系, 具备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和比较地域之间文化差异进而深刻理解区域性文化密码, 在此基础上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例如:区域文化形象、主题公园文化、地名文化资源等当前热点的应用领域能力培养, 并由此帮助学生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开拓就业、创业方向。所以这些知识体系的获取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必须经过一些特殊的教学方式来实现, 如情景教学、课堂讨论等, 而“翻转课堂”这一教学理论的引进, 能够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中知识体系的学习, 并促进由知识到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 选择“中国文化地理概论”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 也考虑到这门课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 能够很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因为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 他们每个人都带有他们所生活地区的地理文化的深刻印记, 并自然地在头脑中积累了很多家乡的地理文化知识, 这对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 “翻转课堂”视频和PPT的制作
在翻转课堂中,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改变,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讲授者, 更是微课程的开发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生的引导者及现代教学理念和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者[2]。以“中国文化地理概论”中中国各地区饮食文化和婚丧习俗这一部分为例来说明。首先, 由教师制作关于饮食文化和婚丧习俗PPT和微课视频, 第一部分从文化的宏观角度对饮食文化和婚丧习俗进行讲解, 并列出除了教材外, 需要学生自己阅读和思考的相关文献资料, 如阅读“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高教版) “中华全国风俗志” (岳麓书社版) 两本书的相关章节, 以加深对这些知识理论的学习和理解, 为下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部分教师以自己的家乡为例, 展示家乡的饮食和婚丧风俗。其次, 教师将学生以地域划分为几个合作团队, 督促他们在观看教师制作的PPT和微课视频的基础上, 分工合作制作出关于自己地域文化的PPT和微课视频, 分享出来, 同学们通过观看这些PPT和微课视频, 自己去进行地域文化的分析和比较, 并在一起进行讨论。根据这门课堂的性质, 对PPT和微课视频制作进行一些改进, 即让学生也加入到知识传授的行列中来, 使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和优势, 成为所来自地域的文化讲解人, 这样能够使得这些知识更加的鲜活和有深度, 在他们亲身体会的引领下, 教师和其他学生在祖国的不同区域进行饮食和婚丧的文化之旅。其中关于微课视频的制作, 考虑到制作技术和时间, 教师和学生都采取了网络视频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这样一来保证了视频资料的良好效果, 因为网络视频资源丰富且制作精良;二来节约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以便保证知识的传授、学习及能力的培养。
(二) 翻转课堂活动的设计与任务
教师将“中国文化地理概论”分为知识巩固和能力培养两个部分。前者是根据PPT和视频及其相关参考资料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是必做的, 在这一部分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填空题和简答题, 通过问答的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 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已学的知识。后者是根据学生所掌握和学习的情况, 设计实践活动任务, 由教师制作日本的饮食文化的PPT和微课视频, 让学生观看后, 自己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通过这类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任务, 就是要学生在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 培养创造性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极好地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升华和能力的培养。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
(一) 课前自学
在这一阶段, 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作PPT和视频, 并配合一些相关参考资料, 初步完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理解, 即学生通过观看和阅读, 学习知识点和培养能力。学生在这一阶段遇到的问题, 可以利用网络社交工具与教师进行交流, 寻求帮助。教师在应对学生的提问时, 对于一些零散的问题, 可以随时帮助学生, 通过交流进行解答;而对于他们高频率提问的一些问题, 教师可以从中发现他们在自学过程中所难以克服的知识难点, 并对此特别关注, 加以总结和归纳, 从而为在课堂上教师进行升华知识、组织讨论、奠定基础。
(二) 课中内化
翻转课堂中, 课堂只有成为师生对话、互动交流的场所, 才能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才能促进“意义溪流”在教师、学生之间的流动, 才能实现“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与共识”[3]。在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堂活动组织中, 应坚持“尊重彼此的观点, 尊重彼此的传统习俗或‘经历’, 言论、信仰和行动的自由, 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内容, 关心具体的生活经验, 通过具体行动 (实践) 验证”等原则, 重建课堂“对话”[4]。而要达到这一境界, 自然离不开教师在摸清学生自学情况的基础上, 对课堂进行优质的设计和导引。根据“中国文化地理概论”的教学性质, 采取讨论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 使用讨论式。教师将学生们集中出现问题的地方拿出来讨论, 为了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索, 采取了将一个大的总问题化解为几个小的子问题的方法。这些子问题的难度是由浅入深的, 一步步去接近大的总问题, 这样通过逐步地层层引导, 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 最终水到渠成地将集中提问的问题答案探索出来。使用这一方法, 比之单纯由老师在课堂上直接将问题解答出来, 效果要好得多, 因为这样引导学生逐步思考, 也训练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 且将大化小, 能够很好地向学生示范如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 从而在教学效果上大大超过单纯的教师讲授解答。
其次, 使用探究式。课前由教师设计具体实践任务的探究,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教师从旁边可以进行适宜的指导和辅导, 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探究方向, 进而发现、总结、归纳出任务的答案即生成成果, 并由学生自己进行成果的展示。这样做能够更好使得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及实践能力进行自评。例如, 在“饮食文化”这一章, 学生们已经通过学习老师和其他同学制作的PPT和视频, 掌握了进行比较中国各地区不同饮食文化的方法和能力, 教师继而在课堂上制作一个有关日本饮食的视频, 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观看后, 直接进行分析和对比, 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加深入实践。
在翻转课堂的课中内化阶段, 对于教师的设计问题和引导课堂的两方面能力上都具有很大的挑战, 如何将学生们在学习中普遍遇到的知识难点, 化繁为简, 由浅入深进行引导, 使得学生自己思考并解答, 这对于问题的讨论具有根本的意义;而大学生思维都相当活跃, 这使得在讨论和探究的过程中, 会出现一些偏离或偏差的学生发言, 这些都迫切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导引课堂的能力。因此, 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本学科知识、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储备, 又要有敏锐的思维能力[5]。只有如此, 在组织课堂对话活动时, 才能避免简单的“独白型教学对话”, 恰当使用“技术型教学对话”, 力争做到“生命型教学对话”[6]。
(三) 课后升华
下课后, 经过课前的自学, 课中的内化, 这时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该章节的知识内容。虽然这些知识已经不是惰性知识, 而是开始转变成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但是课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学生仅仅是在课上进行的探究式实践任务还远远不够, 还需要学生在课下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习得, 进行发散和创作性的思维活动, 将这些逐渐内化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无意识”利器。所以教师还需要为学生精心设计一系列可供其课下进行思考问题和实践的任务, 如在学习“饮食文化”之后, 我特别选择了西安小吃的聚汇地, 回民街作为学生再次进行课后实践的场所, 通过对街道上具有陕西特色的饮食进行品评, 并与家乡名吃进行比较等寓教于乐的方式, 让学生在舌尖的惊喜之中去领略美食的文化。
三、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分析
教学效果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 直接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发展。以下从三个方面对“中国文化地理概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首先, 教学资源的效果。由于课前自学, 其教学时间相对比较灵活, 这为教师提供了灵活施展教学手段和教学才华的广阔空间,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过程的各个知识点, 能够充分地利用各种网络资源, 对其进行剪辑、加工等再制作, 提供给学生生动、鲜活又异彩纷呈的教学资源。由于这门课, 学生们各自都有着各自的知识优势, 这使得在教师的教学起源的启发下, 他们也很有兴趣地制作出一些“我为家乡代言”的视频和PPT, 这样使得教学资源更加地丰富多彩。
其次, 课堂活动的效果。经过学生的自学, 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理论知识体系, 所以在课堂上学生都表现出极强的表现欲望,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发言, 显示各自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与广度, 积极参与到教师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来, 经常提出一些具有思想闪光的观点和意见, 展示出大学生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这极大的改变了之前以传授式教学为主、课堂呆板、师生互动有限、发言和讨论常常不热烈等状况。学生们热爱交流, 热爱展示, 渴望着和教师与他们的交流和共鸣, 课堂的活跃程度、氛围都非常好。
最后, 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效果。现代教育提倡终身学习, 这急需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动手的能力, 而翻转课堂的模式中的课前自学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学生们通过教师提供视频和PPT及其相关参考资料, 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能够建立起这一章节的知识体系, 也就具备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基础和准备。而翻转课堂的课中深化和课后升华阶段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动手的能力, 知识理论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和图像, 而是在现实中可以施展出来的能力和才华, 特别是这也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增强直接挂钩,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
四、结语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 年) ”中指出:要求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基础上, 建立新型信息化教学环境, 优化教育模式, 推动教育改革。经过对“中国文化地理概论”这门课进行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实践, 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对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了有效的监控, 总结和归纳出了一系列的有益经验, 为这一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前进的动力, 也为其他在进行翻转课堂改革实践的教师提供了一些可行性的参考意见。通过这次教学改革实践, 更加体悟到翻转课堂这种以“学生为本”,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发散思维的培养, 推动所学知识深化和升华的教学模式的非凡能量。这也是我们大学教育一直所追求的, 不得不承认, 翻转教学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 所带来的教育革新, 为教师和学生搭建沟通平台、扩充教学发展空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摘要:翻转课堂通过让学生课前看视频学习知识, 课上进行知识内化的方式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巨大革新。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念, 以教授的“中国文化地理概论”课程为试点, 从教学准备、实施过程和效果分析三个方面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教学效果, 展现了这一先进教学理念为教师和学生搭建沟通平台、扩充教学空间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中国文化地理概论”课
参考文献
[1]王新新.比尔·盖茨:美国可汗学院具有革命性的潜力[J].世界教育信息, 2013 (4) :80-80.
[2]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 (4) :46-51.
[3]戴维·伯姆著.论对话[M].王松涛,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6.
[4]克里夫·贝克.学会过美好生活——人的价值世界[M].詹万生, 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232.
[5]王长江, 李卫东.“颠倒的教室”:美国教育新景象[J].上海教育科研, 2012 (8) :54-59.
8.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篇八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的时间是()A.1851年 B.1853年 C.1856年 D.1864年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A.《海国图志》 B.《救亡决论》 C.《天朝天田制度》 D.《资政新篇》
3.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人物是()A.奕诉 B.桂良 C.曾国藩 D.李鸿章
4.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5.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
6.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的机关报是()A.《时务报》 B.《国闻报》 C.《新民丛报》 D.《民报》
7.1911年夏,湖北、湖南、广东和四川爆发的民众运动是()A.拒俄运动 B.拒法运动 C.保路运动 D.立宪运动
8.1911年10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将辛亥革命推向高潮的()A.惠州起义 B.河口起义 C.广州起义 D.武昌起义
9.1920年,陈独秀等建立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是()A.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B.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C.武汉共产主义小组 D.广州共产主义小组
10.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1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社会主义
12.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事件 C.四一二事变 D.七一五事变
1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平江起义 D.百色起义
14.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A.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B.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C.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D.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5.1930年1月,毛泽东论述中国革命“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著作是()A.《井冈山的斗争》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6.1930年到1931年,在红一方面军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的基础上形成了()A.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B.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C.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D.中央革命根据地
17.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政策是()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 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18.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重要会议是()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19.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宣言》正式提出的口号是()A.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C.和平、民主、团结 D.将革命进行到底
20.1946年,中共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21.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的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著作是()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2.1948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3.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中心任务是()A.迅速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 B.完成新解放区土地改革 C.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
D.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24.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没收民族资本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25.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 C.反贪污、反受贿、反自由主义 D.反浪费、反行贿、反形式主义
2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7.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A.独立自主,艰苦创业
B.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8.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A.陈云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29.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是在()A.1964年10月 B.1966年10月 C.1967年6月 D.1970年4月
30.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是()A.1949年 B.1966年 C.1971年 D.1978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1856年天京事变发生后,洪秀全为挽救危局而提拔的年轻将领有()A.萧朝贵 B.韦昌辉 C.陈玉成 D.李秀成
32.19世纪70年代后,洋务派兴办的官督商办企业有()A.轮船招商局 B.开平矿务局 C.天津电报局
D.上海机器织布局
33.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是()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 C.要不要实行民主共和 D.要不要废科举和兴学堂
34.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B.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C.民族工商业人士 D.民间会党人士
35.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制定的革命纲领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36.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主要是()A.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没有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 C.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D.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及其领导核心
37.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派到东北领导抗日斗争的共产党员有()A.罗登贤 B.杨靖宇 C.赵尚志 D.赵一曼
38.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9.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宣布,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实现()A.农业现代化 B.工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40.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的对待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方针是()A.古为今用 B.洋为中用 C.百花齐放 D.推陈出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42.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4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4.巩固和扩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条件。45.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几种经济组织形式及其性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47.中共中央于1981年发表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10 A D A B A D C D B B 1 1-20 C D A C B D B B A C
21-30 D A D B A D C A A C 31-40 C D
ABCD ABD AB ABCD ACD
ABCD
CD ABCD AB
41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P59
1:新时代历史条件,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 主义革命的新时代,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 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而又迅速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近一步壮大起来
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高潮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 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4: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42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P92
遵义会议在及其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要原因
P118-119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 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时间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饭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44巩固和扩大新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 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如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 这些因素的 增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后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必要条件 45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几种经济组织形式及性质 P161 第一是互助式,这是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土地及牲畜,大农具私有的基础上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有较多的公共财产实行 土地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原则这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是高级农业合 作社,将土地及其他只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的原则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P15-16
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 人民共同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既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在于二者的主体内容是不一样的,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收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 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主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其联 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中共中央与1981年发表的《关于建国以来当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P 202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 于中国革命的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 晶
2: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 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的结论,决议还肯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 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先到化强国的道路近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失 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推荐阅读:
广东自考中国画论试题12-03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08-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总结(03708)06-28
法学概论自考历年题08-04
自考广播电视概论09-20
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全国13年10月自考 试题06-14
全国2014年4月自考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08-10
传播学概论笔记自考07-10
自考传播学概论重点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