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校园活动方案

2024-08-14

安静校园活动方案(共10篇)(共10篇)

1.安静校园活动方案 篇一

我家住在中大校园里,每天上学、玩耍都在里面。校园很美,但我最喜欢的是她的静。

清晨醒来,望向窗外。雾蒙蒙的。偶尔能看见几个晨练的人。楼道里很安静,只有我和父母的脚步声。妈妈骑单车带我去上学。草坪上,沾着露珠的小草微微晃动着,好像刚刚睡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呢!

中午,太阳当头照。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回家吃饭,有说有笑。不一会儿,校园就安静了。阳光透过树梢,照射下来。我和同学一边踢树叶一边回托管班,叶片间明暗不定,地面上光斑跳动。偶尔能听到有人谈话的声音和几声虫鸣。

傍晚,妈妈带我骑单车回家。落日的余晖照射在湖面上,银光闪烁、波光粼粼。偶尔有几条小鱼探出头来,嬉戏着,溅起一串串珍珠似的水花。

夜幕降临了,万家灯火通明。偶尔能听到小孩子“咯咯”的笑声。风从我耳边经过,凉爽极了!

我喜欢微风吹过时下的树叶雨,我喜欢同学们放学时的欢笑声,我还喜欢坐在单车上,仰着头。蓝蓝的天空,枝繁叶茂的树上镶嵌着争奇斗艳的花朵。

我就喜欢宁静的校园,她让我感受到幸福和自由。

2.安静的大学校园,激烈的学术争论 篇二

西方教育理念的根基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学习策略。国外的教育者们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而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学习策略是终身学习能力最根本的组成部分。因而,英国的大学课堂特别注重对这些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经历来介绍一下英国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在课堂上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英国的大学老师们通常将课堂组织得十分具有参与性。在英国的大学课堂里,学生是主体,而老师更多的是充当指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这一特征在英国的研讨课(seminar)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我就读的大学里,一堂研讨课通常持续两小时,内容分为三个阶段:老师介绍讨论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小组选派发言人总结讨论结果。研讨课开始时,老师会对要讨论的内容作个大致的介绍,或是让学生先阅读一些相关文章,使学生明确本堂课要讨论的问题背景。这个阶段通常不超过二十分钟,剩余的一个多小时都由学生来主导,而老师主要充当指导者的角色。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阶段,学生一般都会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以及在课前阅读中吸收的各种观点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到各个小组中去倾听,适当地向各个小组提问,启发他们的思维,或是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例如,我们有一次研讨课讨论“高效的学校应该具有哪些要素”,我所在的小组共有四个同学,分别来自中国、日本、英国和尼日利亚。由于我们四个人经历各有不同,因而观点也颇不一样。尼日利亚的同学认为,高效的学校应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日本的同学则认为,公平友好的教学环境很重要;英国同学比较强调学校的师生比例;而我则认为学校的运营机制对提高学校的效率有很大帮助。老师听完后,建议我们首先把各国经济文化差异的因素考虑进去,然后在一定的经济文化背景下,把各个要素进行两两比较,让我们设想如果拿走其中一个要素的话,对学校的效率影响有多大。按照老师提供的建议,我们进行了很多对比分析,最后慢慢统一了意见,总结出了八个在各种经济文化背景下都很重要的因素。

在研讨课的最后阶段,老师会要求每个小组选派发言人来总结小组的讨论结果,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在这个阶段,老师会对学生们的发言给予适当的反馈与评价,并对特别有价值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下课前,老师总是会留出五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反思一下整个讨论过程,总结讨论经验,调整讨论策略,以便下次讨论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于这样的课堂教学,有些中国留学生感到有些难以适应,往往不愿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事实证明,放弃这样的发言机会就等于放弃了迅速提升自己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机会。与中国留学生不同,国外同学从不担心自己说错,几乎是想到什么说什么,一般不会等到深思熟虑之后才把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虽然他们表达的观点看似琐碎,或者只是只言片语,但是在参与表达和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发言者都能从其他同学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中受到启发,从而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丰富和活跃。可以说,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成了思考者和启发者。同学们由此获得的学习内容与思维方式也在不知不觉中向更纵深和更宽广的方向不断地推进,而同学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在不断的讨论甚至争论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创造力的培养

在英国时,大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大学里不仅设置常规课程,还设立了大量的应用类课程,如手工课、演讲课、话剧课等。这些课程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英国大学里的手工课可不是让你学习制作贺卡之类的小玩意那么简单,而是要经常到模拟车间去学习各种技术。比如,有一次我们就被安排去学习切割技术,了解烧铸的过程。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任务是用铜片制作一个饰品。在制作之前,我们必须先设计一个造型,然后学会用剪铜皮的大剪刀在一块大铜皮上剪出自己设计的造型,再拿去烧制。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剪出了一块不怎么圆的太阳造型,但有些外国同学却剪出了手枪、小提琴等复杂的造型,对比起来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这真让我不得不佩服外国同学们强大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在英国,我还上过一门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课程——话剧课,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们的话剧课都在大型的舞蹈教室上,教室里有很多的服装和道具供学生使用,老师经常要求我们就某个主题来自编自演话剧。有一次,老师在上完课之后,预告下一次课的主题是探讨中国农村妇女被拐卖的现象。他首先让我们分好组,要求每组在课后制作一份受害妇女的介绍海报,下次上课时带到课堂上来展示。当那次课到来的时候,各个小组都带来了自己构思的多彩作品,有的小组侧重展示与这一现象有关的事实,有的小组作品侧重展示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有的则侧重展示这一现象的解决办法。在展示海报的同时,大家一起讨论这一现象,加深了自己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最后,老师要求学生们自编自演一个话剧,表现妇女从被拐卖到被解救的过程。表演是外国同学最喜欢的环节。在表演时,他们尽情发挥想象力和表现力,无论是演绎被拐妇女的无助和凄惨,还是表现人贩子的凶残和蛮横,他们从表情到动作都演绎得活灵活现。看到他们那十足的表演范儿,略微羞涩点的中国同学们也放开了胆子,跟着大胆地参与到表演中,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在这个课堂里,没有人扭捏,没有人拘谨,所有人都在尽情展示着他们的表演天赋,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的体验之中。

从这些应用类课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其实,很多时候,创造力的培养并不遥远,身边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只要细致观察,大胆尝试,我们便可以发现自己具有创造的无限潜能,也能慢慢地养成创造的习惯。

3.安静校园的演讲稿 篇三

一、谈谈创建“安静校园”的意义。

同学们,本学期结合我校的校情,学校提出创建“安静校园”。从第六周开始,进行宣传落实

可以说,一个多月来,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安静校园”创建工作可以说是初见成效。大部分同学,绝大多数班级都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和每个班级班主任的安排来规范自己日常行为,按照要求来落实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同学们在行为上、学习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通过创建“安静校园”活动这种方式,为同学们创造一个安静的生活、学习环境,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安静下来,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学会分析解决问题,对同学们终身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对照开学一个月以来学校创建“安静校园”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把同学们做得好的地方以及做得不好的地方进行对比,并对下一步做法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和目标。

1、上学时,同学们要有秩序地走进校园。家长用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接送的同学,一定要告诉家长一定要慢行,学生多的时候尽量下车步行送到门口。与家长分手时,要主动、大声的与家长说再见,打招呼告别。(这一点很多同学做的不好)

与家长告别后,要走路进入校园(不允许跑步),看到值周教师要主动问候(老师,早上好!或其它),当几位值周老师都在时,只需要称呼老师好,不必称呼每一位老师。然后,步行进入校园到达教室。

2、早上进校后,直接进教室很快向班干部上交家庭作业,然后自觉地进行早读或看书。早上不允许同学在楼道和操场活动。值日生提前到校打扫卫生。

下午进校后,除值日生打扫卫生外,同学们可以到操场进行活动和锻炼。

3、科任教师组织学生,按照规定路线到功能室上课,排队做到快、静、齐,行进路上保持安静,走队列时要“快、轻、直”,上下楼梯靠右行,行进路上不讲话,不得影响其它班级上课。到功能教室上课后,要求各班同学轻声慢步走回教室。(中低年级有同学跑,或大声喊叫。请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加强教育。)

4、课间不得进行剧烈活动,学生在教学楼内(包括楼道及教室)一律不准进行体育活动。可到操场进行踢毽子活动。(个别中年级学生,下课后喜欢挤来挤去,你追我赶的打闹。各年级只允许在教室楼道附近休息,不允许跑到其他楼层其他班级,更不许在上面大声喧哗,打闹。(批评四6班)有个别同学下楼梯的时候,剩三四级台阶的时候喜欢往下跳。一不安全,容易摔伤,二不符合学生日常规范要求和学校文明礼仪的要求。三容易冲撞他人后对其对造成伤害。

5、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得滑行。一部分班级的同学有这种现象。

4.安静的作文:安静 篇四

心如止水,在喧嚣面前,安如泰山。“钱学”日益受到重视。学术界公认,钱钟书先生壁立千仞的著作《谈艺录》、《管锥编》,使中国的文学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内容的丰富(涵盖古今〉和方法的新颖(打通中西)都是前所未有的。钱钟书的小说《围城》,重新在文坛上获得应有的地位,一再重版仍供不应求。但无论“钱学”热也好、冷也好,钱钟书先生始终安如泰山,守着他的摊子,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他说:“听其自然最好。” 淡泊名利,在喧嚣面前,屹立于世界之巅。居里夫人视名利如浮云,她将英国皇家协会颁发的金质奖章给小女儿把玩,丝毫没有因为它是一种荣誉而永远守着它,护着它。它是如此地看重事业,淡泊名利为科学事业尽其一生。名利往往只能满足那些爱慕虚荣之人物质上的需求,而对居里夫人而言,事业才是她一生的追求。

无欲无求,在喧嚣面前,生活依旧无限美好。学界泰斗任继愈老先生特意请人刻了一枚“不敢从心所欲”的六字印章,坚守自己三不原则。潜心于国学研究,为民族文化振兴做出不朽贡献,流芳百世。欲念会让人迷失自我,失去本心,坚守信念,像任继愈老先生一样,给心灵一份净土,给社会一些贡献,将不会被世人所遗忘。

坚守心中一方净土,一座高地也不失为一种幸福。思想上的巨人,程朱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程颢,入仕后一直做小贩,纵有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才华,但他不曾自怨自艾,他努力认真地做事。为州县做出一定的贡献。他有淡泊名利之心,没有因怀才不遇而空发感叹,而是以认真的态度,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与幸福呢。而又有多少人能有他这种高尚的情操呢。

5.安静的美文 篇五

有两种不同的梦。

第一种梦,它的内容是实际的,譬如说,梦想升官发财,梦想娶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或嫁一个富甲天下的“款哥”,梦想得“诺贝尔奖”奖金,等等。对于这些梦,弗洛伊德的定义是适用的:梦是未实现的愿望的替代。未实现不等于不可能实现,世上的确有人升了官发了财,娶了美人或嫁了富翁,得了“诺贝尔奖”奖金。这种梦的价值取决于能否变成现实,如果不能,我们就说它是不切实际的梦想。

第二种梦,它的内容与实际无关,因而不能用能否变成现实来衡量它的价值。譬如说,陶渊明梦见桃花源,鲁迅梦见好的故事,但丁梦见天堂,或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梦见一片美丽的风景。这种梦不能实现也不需要实现,它的价值在其自身,做这样的梦本身就是享受,而记载了这类梦的《桃花源记》、《好的故事》、《神曲》本身便成了人类的精神财富。

所谓好梦成真往往是针对第一种梦发出的祝愿,我承认有其合理性。一则古代故事描绘了一个贫穷的樵夫,说他白天辛苦打柴,夜晚大做其富贵梦,奇异的是每晚的梦像连续剧一样向前推进,最后好像是当上了皇帝。这个樵夫因此过得十分快活,他的理由是:倘若把夜晚的梦当成现实,把白天的现实当成梦,他岂不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这种自欺的逻辑遭到了当时人的哄笑,我相信我们今天的人也多半会加入哄笑的行列。

可是,说到第二种梦,情形就很不同了。我想把这种梦的范围和含义扩大一些,举凡组成一个人的心灵生活的东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艺术的体验,哲学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归入其中。这样的梦永远不会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直接现实,在此意义上不可能成真。但也不必在此意义上成真,因为它们有着与第一种梦完全不同的实现方式,不妨说,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种内在的现实,这样的好梦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真。对真的理解应该宽泛一些,你不能说只有外在的荣华富贵是真实的,内在的智慧教养是虚假的。一个内心生活丰富的人,与一个内心生活贫乏的人,他们是在实实在在的意义上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我把第一种梦称作物质的梦,把第二种梦称作精神的梦。不能说做第一种梦的人庸俗,但是,如果一个人只做物质的梦,从不做精神的梦,说他庸俗就不算冤枉。如果整个人类只梦见黄金而从不梦见天堂,则即使梦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铺满金子的地狱里而已。

丰富的安静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

当然,安静不是静止,不是封闭,如井中的死水。曾经有一个时代,广大的世界对于我们只是一个无法证实的传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被锁定在一个狭小的角落里,如同螺丝钉被拧在一个不变的位置上。那时候,我刚离开学校,被分配到一个边远山区,生活平静而又单调。日子仿佛停止了,不像是一条河,更像是一口井。

后来,时代突然改变,人们的日子如同解冻的江河,又在阳光下的大地上纵横交错了。我也像是一条积压了太多能量的河,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腾起伏,把我的成年岁月变成了一道动荡不宁的急流。

而现在,我又重归于平静了。不过,这是跌荡之后的平静。在经历了许多冲撞和曲折之后,我的生命之河仿佛终于来到一处开阔的谷地,汇蓄成了一片浩淼的湖泊。我曾经流连于阿尔卑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云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蓝的神秘之中。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

我的日子真的很安静。每天,我在家里读书和写作,外面各种热闹的圈子和聚会都和我无关。我和妻子、女儿一起品尝着普通的人间亲情,外面各种寻欢作乐的场所和玩意也都和我无关。对这样的日子很满意,因为我的心境也是安静的。

也许,每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是需要某种热闹的。那时候,饱涨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为自己寻找一条河道,确定一个流向。但是,一个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托尔斯泰如此自述:“随着年岁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人们或许会把这解释为衰老的征兆,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即使在老年时,托尔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龄人,甚至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毋宁说,唯有强大的生命才能逐步朝精神化的方向发展。

现在我觉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泰戈尔曾说:外在世界的运动无穷无尽,证明了其中没有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目标只能在别处,即在精神的内在世界里。“在那里,我们最为深切地渴望的,乃是在成就之上的安宁。在那里,我们遇见我们的上帝。”他接着说明:“上帝就是灵魂里永远在休息的情爱。”他所说的“情爱”应是广义的,指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而这一切都超越于俗世的争斗,处在永久和平之中。这种境界,正是丰富的安静之极致。

6.安静忧伤的句子 篇六

2、花瓣雪飘过,把花心留给你,四季风吹过,把枫叶留给你,当月潮涌过,把欢乐留给你,夜深人静时刻,把深深的祝福留给你,天气多变,注意身体!

3、温暖是在一个静谧的夏夜,坐在泛着点点银光的荷塘边,抬头仰望那一颗颗闪烁着的星辰,耳边伴随着虫儿鸣叫的声音,展开无限的遐想,因为那每一颗的背后都或许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还有那一轮皎洁的明月,也承载着人们无尽的梦想。

4、我们从别人的发明中享受到了很大的利益,我们也应该乐于有机会去以我们的任何的一种发明去为别人服务。

5、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7.描写安静的句子 篇七

2、很多时候,只想一个人静静只是想一个人静静,不想去想烦心的事,让心空空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恋上了孤独。总感觉心里少了什么~然后,我很少说话, 默默注视着我们周围的生活。不想被喧闹所打扰,所以选择了逃避,虽然嘴里整天都说着无聊可,不会让别人知道心里的苦。

3、虽然“永远”只有简短的两个字,却无人能用文字说得完全,‘永远’到底有多远它不会随着生命的终结而消散,真正的永远是藏在心里。尽管天会变,人会老,但那颗心不变。

4、过去我没有来得及珍惜的人,请你们珍惜自己;过去没有来得及珍惜我的人,请珍惜现在或将来的人吧!

5、坐落在树丛中的宫殿,露出一个个琉璃瓦顶,恰似一座金色的岛屿。

6、在七月的抒情中,你像极了一本过去的诗集。

7、黑色笼罩了一切房屋,月色朦胧,树影婆娑,风儿轻轻,吹拂着群星那晶亮的脸庞。

8、华清宫那华丽的楼阁被华清池池水环绕,浮萍满地,碧绿而明净。

9、时报广场像黄昏时的草地一样安静。

8.我想安静 篇八

睁开眼睛,望着天晴,又有一个好情绪,

笑到无人听,风吹动风铃,不动的风景,

孤寂的安静,我又想起你。

我想安静,想安静,安静的心灵,有一种东西,纯净的美丽,:

不沾尘和泥,想要去放下,失落我和你,思念沉着心,

我想安静,想安静,安静的感情,天黑都搞笑,心和水游戏,

花开叶落地,伸手揽月光,四手情眸明,听风到天明。

还是以前,花的根茎,败得哭了心灵,

心有灵犀,都是幻境,化作灰尘变成泥,

想要明白心,却无人珍惜,浅浅的回忆,

单调的安静,早已埋没你。

我想安静,想安静,安静的心灵,有一种东西,纯净的美丽,

不沾尘和泥,想要去放下,失落我和你,思念沉着心,

我想安静,想安静,安静的感情,天黑都搞笑,心和水游戏,

花开叶落地,伸手揽月光,四手情眸明,听风到天明。

放下哭泣,不再任性,远远看清了命,

残破雨滴,还在旅行,泪水慢慢滴落地,

没有流水音,唯有高山亭,几处的觉醒,

纯净的安静,再次依恋你,

我想安静,想安静,安静的心灵,有一种东西,纯净的美丽,

不沾尘和泥,想要去放下,失落我和你,思念沉着心,

我想安静,想安静,安静的感情,天黑都搞笑,心和水游戏,

花开叶落地,伸手揽月光,四手情眸明,听风到天明。

9.安静地抵达散文 篇九

在新余的三天,我的内心出奇的安静,而在这之前的大半年里,因为内心的浮躁,作为一个诗歌写作者,我只字未动。这是怎样的一种躁动呀,在新余的瞬间就熄灭了。

仿佛烈火遭遇到了倾盆大雨,这种躁动不安,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入住新余北湖宾馆的第一一夜,久违的创作激|情在面对一排排摇曳的竹影时,终于到来了。就着宾馆里的电脑,不假思索地敲出来沉寂许久后的第一首诗歌《北湖黄昏》:我曾循着仙女的足迹,一路南下/最终停在湖边。距离故乡最近的水流/浇灌最深处的戈壁,还我一片绿洲//北湖的黄昏以及夜晚,很多人迷失在荒芜中/而路灯下翠绿的草坪和香樟树/总在为我们找到方向后,退回梦里//黄昏时走过的湿地呢?在木桥经过的地方/种一毛一竹,养美人蕉。等待绿树成荫/吃刚摘下的橘子,想象羊皮经卷里暗藏的信仰//这是在新余,一个深秋的黄昏/秋风里收割一空的稻田里,还留着镰刀的锋利/而我,一个陌生异乡草原牧羊人的偶尔闯入/只为了暂时放牧内心的牛羊,寻找尚未开垦的牧场。

我知道,或许的新余之行,是早已注定的。之前的那些躁动不安,只是为了衬托这一刻的安宁。而此刻,我却在想着那些久远的灯光,一盏亮在距离新余几百公里以外的故乡桐城;另一盏,就是在诗歌里写到的,放牧内心的牛羊、寻找未开垦的牧场的塞外江南伊犁。

大地对我们的教诲胜过一切。

对于河流、湖泊我们又该如何?当载着我们的船,悠闲地行驶在位于新余市的仙女湖上,这个追问显得更加迫切。而于我,更是迫不及待。应该说,此次新余之行,很大一部分就是奔着仙女湖来的。这个因仙女一下凡美丽传说而得名的湖泊,早在1600多年前东晋文学家干宝的《搜神记》中就有记载,她承载着文化史中太多的页码,有关她的传说,至今在江西大地绵延着――家喻户晓。

里尔克曾说过,在时间的岁月中,永远没有自己的故乡。那如果是在七仙女一下凡、降落人间之地呢?你聆听着“豫章新喻县(即现在的新余市)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一毛一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一毛一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飞去,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的故事,几千年的绵延宛如一瞬间。这些日日住在到处是美一女的仙女湖畔的居民们,任谁都会哲思,而诸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类的故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些见惯了仙女湖的居民们,永远都生活在湖边,与湖水保持着与生俱来的默契,绿褥似的青苔里的时间,于他们已经不是问题,生死也已经不足以让他们生活在忧心忡忡之中。或者,这些只有安静的梭罗懂得?他在其名著《瓦尔登湖》中说:时间只是我垂钓的溪。我喝溪水,喝水的时候我看到它那沙底,它多么浅啊,它的.汨汨流水逝去了,可是永恒留下来了。

是了,我们这些不是仙女湖的居民,不住在这里的人,需要多少年才能走进有关她的传说、融进她的故事?

而此时,船正不紧不慢地行驶着,在晶莹碧绿的仙女湖上,剔透的浪波一波接着一波荡去又回来。微风轻拂面,抬眼举目远眺,远山青翠,倒影清晰,山在水中,水在山里。无论仁者智者,乐山乐水,在这里,你都将忘记回家的路,彻底地把自己交给仙女湖,与下凡的仙女为伴,垂钓时间之湖,从此乐而忘返。

至此,我开始羡慕生活在仙女湖边的居民了。

坐在船上,欲停还走,一瞬间脑子里想着却是曾经看到过的波兰诗人切・米沃什讲过的一个故事:许久之前,诗人走在波兰的一个村子的小路上,看见一群鸭子在污泥塘里洗澡,而在附近就有一条清澈的小河。这使诗人感到十分困惑:“为什么它们不到小河里去呢?”诗人问一位坐在屋前木凳上的老农。老农回答说:“呵,要是它们知道就好了!”实际上,世界上有两类迥然不同的鸭子,一类是迷恋烂泥塘的鸭子,一类是懂得到清水中洗澡的鸭子。前一类鸭子是多数,后一类鸭子是少数。

在仙女湖,面对如同刚刚洗过的蓝天,我们面临着到底是哪一类鸭子的抉择!

在新余,我还意外与一丛芦苇偶然相遇了。那是在孔目江湿地公园,晚饭后微醺的我们散步至此。漫步在木质窄桥,桥上微弱灯光倒映在湖水形成了另一座桥,两桥以水面为轴对称得分外和谐。

有风吹过,闻着远处飘来的香樟味,人也逐渐清醒了。就在这时,那一丛芦苇出现了,若有若无的灯光下,它们摇曳着。这苍茫的植物,长在青山秀水的新余,也隐秘地增添了些许的秀气,更加内敛,没有了在新疆看到的芦苇那种大气磅礴――要长就长出它该有的气势。

虽然内敛了,但该有的脾气却丝毫没见减少。相遇的瞬间,在一阵似乎是远道而来的风里,这些芦苇,用它们浩荡的白,扑面而来,以绝对的优势占据着我们的视线。如果此时,灯光再亮一些,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风里四散的芦花越飘越高,越飘越高,终于抵达了我内心天山的高度。

是了,这就是我心里的芦苇。一如多年前我初到伊犁时,在可克达拉看到的沼泽地里的大片芦苇,在黄昏的太光下,以它们最大的包容,接收了一颗漂泊不定的心。从此,这颗心,不断在往还乡的路上靠近……

此时此刻此地,芦苇的演绎,在万家灯火里教会了我一个道理:人若对花草体贴,花草定会长得分外好看。或许早在很多年前,华兹华斯就看透了这一切:我学会了如何看待自然,不再像没有头脑的青年人一样。我经常听到那平静而悲伤的人生的音乐,它并不激越,也不豪放,但却具有纯化和征服灵魂的浩大的力量。

芦苇。除了芦苇,我想象不出还有哪一种植物具有这种纯化和征服灵魂的浩大的力量。谁能说这不是上苍冥冥之中对我的一种眷顾呢。多年来西北以它的粗犷给我以教诲,让我在异域江南的小城茅塞顿开。

孔目江湿地公园的芦苇,以它们的细腻、温婉,净化着我愚钝的心灵。对于过客的我,何其有幸!

天渐浓一黑了,我还在与这丛芦苇对视着。同伴们渐行渐远,而我还在桥上踱步,神思也愈加清晰。某一时刻,我仿佛听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追问:在大地上我是谁?这个大地又是什么?我和其他人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

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他有性格、有精神,当然也有表情。要了解一座城市的性格、精神,需要深入、需要时间,需要仔细体味和感觉。可一座城市的表情是外在的,就像看一个人的脸色,方便得多、容易得多。作家云杉《外城琐记》里的这段话,是在我离开新余后才开始慢慢体味到的。

从新余回来后,仿佛丢失了什么,心里空落落的。想要提笔为新余写下些什么时,感到那么无力:心中虽有千言,笔下却无只字。于是,我就那么凝望着,对着一座城市以及留有一座城市相关记忆的照片――远观、近想。在观想里,两三个月就过去了。

而我在新余,却只待了三天,连新余的脸色和表情都还没摸透,我就匆匆而返了。

这是怎样一种缺憾呀!

云杉在《外城琐记》还说,城市其实和人一样,有的城市只要你看上一眼,就会终身难忘,而有的城市只要你离开了,就再也想不起它的模样。新余无疑就属于前一种。尤其,新余还有一个具有无穷魅力的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

10.讲章 安静的人 篇十

经文:131.1耶和华阿、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

131:2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131:3以色列阿、你当仰望耶和华、从今时直到永远。

现代中文译本对诗131:1-3有新的译法:“上主啊,我不敢再狂傲,也不敢再妄自尊大。我不敢再有大企图,也不敢再做力所不及的事。我安适满足。像断奶的婴儿倚偎在母亲怀里,我的心宁静。以色列啊,你当仰望耶和华,从今时直到永远。”这三节经文,分别是对神说话、对己说话、对他人说话。和合本三次提到“我的心”,说明这诗是在写照心灵。刻画了心无宁静的原因是:“心里狂傲”、“眼目高大”、“轻举妄动”,这正是一个浮躁之人生的生动写照。同时,诗人也告诉我们得到心灵平安的秘诀则是:“单纯依偎”、“断奶成长”,这是一个日渐成熟基督徒的真实描写。

显然,一个已经断了奶的孩子还是来到母亲怀里,其目的已经不是为了奶,他也已经不再是那个“有奶便是娘”的蒙昧婴孩,而是一个懂得在母亲怀里享受温暖和亲情的人。当一个基督徒到神面前来,不再是因为得饼吃饱,而是为了享受与神之间那种爱的关系,那么,此时神的心意是何等地得到满足。

引言:今日,有些信徒来到主前祈祷,其内容总是离不开“求告”,这当然也是可以的,但长此以往,将“祷告”变成“申请报告”就离开了“祈祷是与神交通”的本质和宗旨。一旦祈祷未蒙应允,“报告”未被告批准,内心便充满怨言、灰心和疑惑,平安尽失、喜乐顿消,难有平静,不能安稳。事实上,真正的祷告精髓是“与神作爱的交谈”,倚偎于主怀中,在爱中校正自己、建立自己、长大自己。忙,忘,亡

“忙”,似乎是现代人的最大特点,活在当下,少见有谁不忙的。似乎无一人有空闲,无一刻可歇息。男人不忙,被怀疑事业无成,人缘寡合。女人不忙,便有四肢不勤,家务失查之嫌。于是,“忙着哪!”成为人可以不读书、不回家,不礼拜、不事奉等最响亮的借口。

古汉字是一种形象文字,我的理解是:“忙”字即“心亡”,就是“心”若偏离了,就成了“忘”,故“忙”人一般易“忘”。情况若继续下去,“心”不见了,那就成了“亡”,这就更不妙了!“心”一动,情况更不一样。知道这个,你就知道不能再瞎忙了。

“忘”常常是“忙”的结果,忘记生日、忘记约会、忘记所托、忘记感恩、忘记灵修......忘了不该忘的。而“亡”更是“忘”后之结局,因为忙而忘了对身体的保养顾惜,结果身体虚耗,未老先衰。因为忙而忘了对灵命的活水滋润,结果灵命枯干,昏睡跌倒。

人们因为忙,忘了原本与家人团聚分享爱情亲情的机会。信徒因为忙,忽略了与上帝亲近享受甜蜜团契的良辰。因为忙,身体经常透支,心灵陷入疲惫。夜深人静之时突然发现,已经与家人好久没有坐下来进行深度层面的倾谈了,也日渐陌生了做一做“一日三省吾身”的功夫,更是没有时光“进入内室,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父”了(太6:6)。就这样,因为生活的琐事,忘却了生命中要事。

网络上有一份为期长达5年的研究报告称,全球的基督徒都因为越来越忙以至无暇事奉上帝。此份关于妨碍灵命成长的调查共对2万多名年龄介乎15岁至88岁的基督徒进行问卷和走访,涵盖139个国家。其中有超过40%的基督徒表示,他们“经常”或“时常”为这事或那事不断地忙碌着,这忙碌的生活使他们疏离神。大约60%的基督徒认为自己“经常”或“时常”因生活的繁琐而妨碍他们与神建立关系。特别有意思的是,一些牧师也承认自己忙得不可开交(54%),且也妨碍着他们与神的关系(65%)。“这是可悲的,也是讽刺的。牧师本来是最应该能够帮助人们逃离忙碌枷锁的,但他们自己竟然也被忙碌的锁链缠绕着”,带领该课题进行研究的南查尔斯顿大学商业学院管理学副教授MichaelZigarelli博士说道。“当今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和工作数量的提升,使我们与神的关系疏离,也

使我们与神想要加给我们的丰盛、充满喜乐及得胜的生命无缘。”基督徒被忙碌的文化所同化,变得匆忙及超负荷,这导致神在基督徒的生命中被边缘化,引致与神的关系变坏,而这又导致基督徒越来越容易受世俗生活的法则所影响,最终更加趋同于那样的忙碌文化,匆忙又超负荷。之后,这样的恶性循环又再一次开始。所以Zigarelli博士建议通过“重新整理我们的想法”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其中包括“重新整理我们思考的方式去思索上帝是谁以及上帝要我们如何生活”。

当年主耶稣昼夜作工,也忙得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但他知道美好的音乐需要“细拉”(休止),伟大的圣工需要学习“静中得力”的秘诀,所以他最忙也要带门徒“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可6:31)。在种种危机和困难面前,耶稣不选择“枉然劳力”,而是与门徒一起退到神怀里“歇一歇”。这是一种工作、休息及等候与奔跑的节奏,也是神创造及赐福的生活方式。而今在这高度文明与物质化的时代,默想是打造心灵花园的工具,专注是提升心灵境界的态度。透过灵修默想的操练,你将重寻面对明天的力量,并使空虚的心灵得着满足。以至你不会像马大一样“忙乱”,也不会像以扫一样“累昏”。因为赐人安息的上帝给人的生活原本可以从容不迫,有条不紊。无须手忙脚乱,更不必头昏脑涨。

因此,当你说“唉,忙死了”的时候,请先检查一下,是否事先是那平稳安静的“心”已经丢了!

彼前3:4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这在 神面前是极宝贵的 箴言14:30“心里平静,可使身体健康。但嫉妒能使骨头朽烂。” 的确,现代人的很多疾病其实都是来源于心理问题,有统计说约有2/3的疾病是由于精神、心理的因素造成的。身居现实社会中,压力无处不在。有人的笑容被还贷之苦压垮,有人的舒坦被升职之累驱逐,也有人的平安被物价之高吓飞,也有人的喜乐被突如其来的飞来到横祸所冲走......基督徒在这汹涌澎湃的世俗浪潮中难免会随波逐流,因此需要“灵魂的锚”!

一、嘴巴安静(出14:14)

14:13 摩西对百姓说、不要惧怕、只管站住、看耶和华今天向你们所要施行的救恩、因为你们今天所看见的埃及人、必永远不再看见了。14:14 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你们只管静默、不要作声。

以色列人过红海的故事中,面对外面因法老凶险危机重重,内部因百姓惧怕而怨言多多。此时,神仆摩西对百姓发出指令,要静候主恩:“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你们只管静默,不要作声。”这的意思十他清楚,神要亲自为人作战,人只要镇定,不要作声。出埃及是神的计划,摩西率众前往迦南是神的心意,行在神自己旨意中的每一个脚步,他的路径一定充满脂油。这是基督徒可以放心的:顺服神的旨意未必样样都顺利。但听从主的安排,主一定负责你到底。信徒在世难免经过试炼危难,但危难一定有赖,试炼一定得助,静侯一定得恩!我们当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神应许的人”,我们当深信先知的经验:“信靠的人必不着急”!(赛28:16)

风最大无法扰乱星星的宁静,因为星星在天上;浪最凶无法搅动海底的平静,因为海底在深处。孩子们为何对陌人显得惊恐万状,而只要投入母亲的怀抱就有平安,因为他们知道母亲最爱他们。大卫深知所信的是谁,故此能在逆境中说:“我默默无声,专等候神!”(诗62:1)今天身处艰难之中的弟兄姐妹,请不要“心里烦躁”,也不必“忧愁焦虑”,忍耐等候主吧!林前14:33 14:32 先知的灵、原是顺服先知的.

14:33 因为 神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14:34 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像在圣徒的众教会一样.因为不准他们说话.他们总要顺服、正如律法所说的。

14:35 他们若要学甚么、可以在家里问自己的丈夫.因为妇女在会中说话原是可耻的。

“安静的人不会困惑、畏惧,就像挂钟在风雨中依然摆动,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安静的人继续走自己的路程。而能在黑夜里凭信心行路的人,必会看见胜利的曙光!”-----史蒂文逊

二、身体安静(赛30:15)

30:15 主耶和华以色列的圣者曾如此说、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你们竟自不肯.30:16 你们却说、不然、我们要骑马奔走.所以你们必然奔走.又说、我们要骑飞快的牲口.所以追赶你们的、也必飞快。30:17 一人叱喝、必令千人逃跑.五人叱喝、你们都必逃跑.以致剩下的、好像山顶的旗杆、冈上的大旗。30:18 耶和华必然等候、要施恩给你们.必然兴起、好怜悯你们.因为耶和华是公平的 神.凡等候他的都是有福的。

至高的上主──以色列神圣的上帝对他的子民说∶“回来吧,安心信靠我,你们就得安全;镇静等待我,你们就有力量。”但是你们不愿意......得救、在乎归回与安静;得力、在于宁静与信靠。

宇宙中充满“静中藏力”的哲理,“万有引力”从未发出雷声隆隆,却维系着大小星球的秩序;太阳不曾像风暴一样强劲有声、呼呼作响,但却让那些穿着厚衣服的人们纷纷解衣宽带。力量并不一定存在于喧嚷和热闹之中,却总让人感受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绝妙!

基督徒在安静中可领受圣言(王上19:11-14),在平稳中经历神的同在。出于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着能力,神就是我们的力量的泉源。正常的灵修生活,能保持与神美好关系,意味我们与力量之源相连,与活水江河相通,我们行走不会疲乏,奔跑不会困倦。

诗46:10“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这“休息”一词,有人把它翻译成“不徒然挣扎!”今天这个充满博弈的社会中,有人在“拚搏”,但也有太多的人在“徒然挣扎”,包括一些基督徒。然而神的命令却是“你们要休息!”格里斐斯博士说:“安静不只是嘈杂的反面,而是完全不激动,不匆忙,心中没有任何

搅扰。因为这一切都消耗我们的力量,惟有安静和从容,才能积蓄我们的能力。”想想也对,世上伟大人物差不多都是从安静中培养出来的:摩西在山上韬光养晦、保罗在沙漠闭静退修、主耶稣在旷野静中得力。

三、做事安静(赛42:1-3)

42:1 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扶持、所拣选、心里所喜悦的、我已将我的灵赐给他、他必将公理传给外邦。42:2 他不喧嚷、不扬声、也不使街上听见他的声音。42:3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他凭真实将公理传开。

以赛亚宣讲的基督是一位受苦的仆人的样式,“他不声张、不喧嚷,街上也没有听见他的声音”。“他在耶和华面前生长如嫩芽,像根出于干地。他无佳形美容,我们看见他的时候,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他。”(赛53:2)基督到世上来,他重视的工作是举世无双、空前绝后,但他为人却从来不敲锣打鼓或哗众取宠,总是谦卑隐藏、默默无闻。这也许正是现在我们常说的“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宣传神的创造奇功这是何等伟大的事,然而,对于人来说,整个宇宙却是“无言无语、无声音可听”,这依然是“静作主工”的范例。

主耶稣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太6:1)其实,善事行在人面前并不算错,错是错在“故意”所为。难怪主耶稣行了很妙的神迹,做了很大的善事,却总是说“不可将这事告诉人”!(路9:21)这正是中国古人所言的:“上善若水,水默流无息”。

帖前4:11 4:11 又要立志作安静人、办自己的事、亲手作工、正如我们从前所吩咐你们的.

安静做主工作,决不徒然。而爱的行动又每每比言语更能打动人,使作工更有果效。讲道不一定人听清,但行动比讲章更生动。有这样一首诗,是一位信徒写给传福音给他的牧师:“并非因为你的讲道/也非因是你的奔跑/而是因为你的微笑/让我看见基督之音容笑貌”。

上一篇:怎样写故事新编下一篇:静止的时光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