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年度心得体会(精选11篇)
1.语文教师年度心得体会 篇一
一个学期来,本人能时刻牢记“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之宗旨,在实际工作中不辞劳苦地主动开展班级管理和德育建设,在上级诸多领导的关心、支持、指导和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收效并且有了良性的发展。
一、职业道德方面
我一直以一名大学教师而自豪,热爱工作,关爱学生,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醒自己无愧于“灵魂的工程师”这样一个称号。
二、教学和科研方面
本年度我教授《__学》、《__学》等课程,虽然有的课程我已经带过多遍,但我并不因循守旧,而是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得到同行的认可。
今年,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我申报了校级教研项目《__平台建设的研究》,并公开发表了_篇论文,和自己上一年度相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和一些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对此我有清醒的认识,今后会不断努力。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学习,才能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授课,所以我一方面加强专业理论和社会理论的学习,另外一方面坚持在实践中积累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践,适应专业发展的趋势和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三、管理和服务方面
作为__教研室副主任,我积极地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为老师们认真服务。今年,在院领导的安排下,我全程负责__本科专业合格评估工作,从“两表”的填报、专业档案支撑材料准备、专业技能培训安排、到《__报告》的撰写以及评估专家进校后的服务,我都全程参与,为专业评估顺利通过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对常规工作我也一丝不苟,包括__届__毕业生毕业论文安排、毕业生毕业实习动员、教研室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审核、期中教学检查等工作。
2.语文教师年度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优秀教师,基本特质,美国“年度教师”,专业成长
一、问题的提出
早在20 世纪30 年代,有学者就意识到,“教师问题的重要性,可以说,超过其他所有问题加在一起的总和的重要性……但是直到最近,我们仍然对教育改革的根本要素———教师问题——反映迟钝”。[1]可见,以“教师本体”为研究对象的师资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美国“年度教师”评选是美国历史上最悠久、声望最高的优秀教师评选活动。1952 年至2015年,一共有65 名教师获得美国“年度教师”的称号(其中,1957 年有2 位教师共同获奖)。2011 年美国教师节,奥巴马就指出,最优秀的教师是持续不断完善自我,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师;是甘愿放弃业余时间,帮助学生进步的教师;是孜孜以求,努力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生动的教师;是善于发现并能够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师。[2]然而,到底优秀教师具有哪些基本特质,仍需要继续探讨。本文以美国65 名“年度教师”为研究对象,从其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理念、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等方面,透视其成为优秀教师的秘密,提炼优秀教师的普遍品质或共同特征,作为探讨“优秀教师的基本特质”问题的一种答案。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美国“年度教师”评选要求为:具有能够激发所有背景和能力的学生学习的能力;深受学生、家长和同事的尊敬与爱戴;在社区事务处理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工作能力突出,口才出色,并具有能应付繁重任务的充沛精力。美国“年度教师”评选过程严谨。首先,学生、家长、校长和政府教育行政管理者提名56 位“州年度教师”(State Teachers of the Year),并上报至美国公立学校首席官员委员会(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s);然后,再由全国15 个最主要的教育专业组织代表组成的评选委员会,逐一对56 位提名候选人进行评估,选出4 名美国“年度教师”候选人;之后,再由该委员会对4名候选人的综合素质进行反复考核,相互比较,选出一位“美国年度教师”(National Teacher of the Year)获奖者;最后,由美国总统签字同意,并于每年四、五月份在白宫举行颁奖典礼。本研究以美国65 位“年度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性别、所教年级、获奖时的工作年限和学校所在地,1呈现美国65位“年度教师”的个人身份信息。就学科而言,美国“年度教师”中英语教师最多,有12 位;就州来说,加利福尼亚州是获得美国“年度教师”称号最多的州,有8 位。
注:其中,1 名教师在高中特殊学校工作,1 名教师在初中特殊学校工作,1 名教师在初中流浪孩子学校工作;还有教师既在小学又在幼儿园工作。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美国65 名“年度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进行了仔细分析,从其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等方面,透析其成为优秀教师的基本特质。首先,初步分类,对65 名优秀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共同特征进行简单分类,如:“拥有创新的、多样化的学科教学知识”“、有创造力、活力、魅力和敏锐的观察力”“、教学设计能够吸引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够帮助其他教师解决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尊重学生差异,真正关心他们的个人生活”等24 条优秀教师基本特质的一般条目。其次,简单编码,分别编码为C1、C2、C3……C22、C23、C24 等。最后,进行归类整理,按照教师的个人内在品质、知识基础、人际关系、学生观和课堂教学五大类,分别将其编码为A、B、C、D、E,并对简单编码中优秀教师基本特质的一般条目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优秀教师五个主要方面的基本特质信息库。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
通过初步分类,简单编码和归类整理,得到优秀教师基本特质的一般条目统计表(如下页表2所示),即统计表中C1、C2、C3、……、C22、C23、C24 等条目,分别属于优秀教师基本特质A、B、C、D、E五大类,表2 呈现了优秀教师一般条目的频数和频率。
(二)结果分析
对下页表2 中初步分类并简单编码的一般条目按照教师的个人内在品质、知识基础、人际关系、学生观和课堂教学五大类,呈现并分析了优秀教师的基本特质。
1.优秀教师的个人内在品质
教师优秀的个人内在品质或称教师教养水平是其成为优秀教师的重要因素,即有研究者所谓的“教育天赋”,教育天赋也在好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有研究表明,教师的个人内在品质与其教学效果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4]美国“年度教师”优秀的个人内在品质主要包括:有创造力、活力、魅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勤勉、高效率地工作;主动、持续努力提高并完善自己。
如果教师不具备优秀的个人内在品质,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有研究者就指出,太容易激动的、忧郁的、冷淡无情的、爱挖苦人的、玩世不恭的、易受挫折的以及专横跋扈的、死板阴沉或完全消极的、不善于学习的人不适合当教师,[5]成为优秀教师则更不可能。有研究者认为教师个人内在品质是专业发展的前提,并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发现优秀教师的个人特质包括:公平公正、富有同情心、无条件容纳所有学生、成为杰出的终身学习者。[6]
即使教师拥有优秀的个人内在品质,还是不够的,需要将这些品质上升为思想体系,因为只有思想体系才能真正激发教师的感情,从而促进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转化为外显行为。惟其如此,才能影响到学生和其他教师,教师优秀的个人内在品质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
2.优秀教师的知识基础
教师的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为支撑,否则,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将成为无根之水、无本之木,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将失去意义。相应地,优秀教师必然也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基础,不仅要拥有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法知识,还要拥有学科教学知识。即教师不仅要知道所教学科的基本概念,还要知道这些基本概念是如何在不同年级学生水平上发展的,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7]美国“年度教师”优秀的知识基础主要包括:拥有创新的、多样化的学科教学知识;教学设计能够吸引每个学生的兴趣;需要进行专业、有效的教育和培训;能够创造与所有学生密切相关的学习活动。
美国著名教师教育研究者李·舒尔曼(Lee S.Shulman)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等七类教师所需的知识基础,并重点强调学科教学知识。[8]教师所掌握的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因为教师只有拥有这两类知识,才能拥有作为完成教师工作的起码条件:授业(教学),而学科教学知识、有关学生的知识等是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重要影响要素。
不过,问题在于,即使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基础,也并不一定能够成为优秀教师,因为理论与实践、信奉理论与实践理论、实践理论与具体实践等之间也存在裂痕,教师只有将掌握的丰富知识基础(信奉理论)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指导实践(实践理论),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基础才能真正发挥效用。
3.优秀教师的人际关系
日本学者佐藤学(Manabu Sato)认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一种关系的意义建构过程,如果教师只能保证自己成为优秀教师,无法影响或帮助其他教师的成长,他也不能算是优秀教师。教师之间应该亲密团结、相互尊重、相互合作、敬业乐群;并尊重学生家长,与家长密切合作,主动取得家长对工作的支持。[9]美国“年度教师”优秀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对其他教师有凝聚力,能够组织参与团队合作;引导家长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来;能够帮助其他教师解决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困难;激励并指导其他教师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在校外社区事务中具有相当影响力;与学生、同事、校长、社区成员之间关系良好。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促进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秘诀之一,卓越的团队合作和社区贡献是优秀教师的重要品质。因为教育事业不只是学校的事情,还需要号召、鼓励社会有利力量参与,尤其是学生家长,一起讨论学生取得的进步,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2006 年美国“年度教师”金伯利·奥利弗(Kimberly Oliver)认为,保持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吸引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对提升学生的学业表现很关键。她还指出,教师可以和学生、家长共同制订适合每位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学习、社会化和人生目标,共同测定学生的发展水平,安排合理的行动方案。
优秀教师不仅要善于自我导向学习,还要善于团队学习或共同体学习。在共同体学习等活动中,优秀教师能够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与其他教师分享,并能够帮助其他教师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实现共同成长。
4.优秀教师的学生观
“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最大潜能”是美国“年度教师”的关键特征之一,可以看出,教师的学生观是决定着他们是否能够成为优秀教师的最关键要素。正如两位“年度教师”杰弗里和斯坦利(Jeffrey &Stanley)所说:“见过许多优秀教师,他们有的热情豪放,有的文质彬彬、谦逊内敛,有的严厉苛刻、公正无私,有的温柔体贴。他们不仅善于和学生单独进行正规的促膝长谈,也善于多人之间的非正式随意交流。”[10]通过这些外显化的内心表现,可以发现,美国“年度教师”优秀的学生观主要包括:了解学生现状,能够促进并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能够激发并指导学生实现梦想;尊重学生差异,真正关心他们个人生活中的各方面需求;给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机会;对学生期望高、相信学生,并能够帮助他们发挥最大潜能。
“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最大潜能”的前提,是教师要能够及时地发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才能和素质,及时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志趣。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全面地发展每位学生的个性,发现其禀赋,形成对艺术创作的才能,以便使其享有一种多方面的完满精神生活。”[11]在学生的主动成长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提供必要的“支架”,才能真正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最大潜能,促进学生自由、健康、全面发展。
然而,教师拥有优秀的学生观是成为优秀教师的起码条件,因为还要考虑,教师即使拥有了先进的学生观,是否能够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保持知行一致。如果在观念上,教师相信学生,现实中却质疑学生,即使学生展现了优秀的能力,教师依然会找理由怀疑学生,为怀疑学生寻找证据,这种强化的消极效果显而易见,学生在教师心中根本没有地位;相反,如果教师相信学生,产生的强化的积极效果也会很明显,学生也会充满信心。
5.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
现代课堂教学形态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的持续过程,也要结合当代社会—文化环境,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弊端,体现以学生和学生学习任务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创设,并灵活使用多种途径改进课堂教学。有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存在显著正相关,[12]通过对美国“年度教师”课程教学的分析发现,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条目主要包括:能够使用非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能够将新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相信分数不是诊断学生的唯一标准;将考试等评价手段作为改进、完善的关键;善于开发并使用各种教学资源;具有优秀的课堂管理能力。
优秀教师不仅要会教学,还要会组织并管理好课堂教学,更要会设计优秀的课堂教学内容,因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将会激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当学生所学的内容以及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变得更有用和更有趣的时候,将会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他们非常重视教学设计,并关注学生兴趣和发展水平,采用多种途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13]这是教师教养水平的综合体现,因为个人内在品质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氛围,知识基础影响着课堂教学的组织情况,学生观影响着课堂教学的互动程度和效果。
四、讨论与建议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案三者的互动过程。杜威在来华演讲期间,曾经提出教师的责任包括三个要素:对于学生应负的责任;对于知识应负的责任;对于社会应负的责任。[14]再结合上述对优秀教师基本特质24 条目、五大类的细致分析发现,教师在履行上述三种责任时,需要以个人内在品质为支撑。因此,本文站在教师的立场,希望从教师个人内在修养、学生观、知识基础和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出发,提出有利于教师成长的相关建议。
(一)注重提升教师的个人内在修养
传统的教育教学更多地重视教师忠实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达成,忽视了教师的内在品质、教育意识和主观建构能力。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好教师在学生眼中,个人内在修养比知识更重要,大多数教师也认为,好教师的特征是:热情主动、耐心、投入(committed)、全面公正看待事物,能够使人感到同情共感(empathy)和分寸感(setting up limits)等。[15]因为授业是教师的必要条件,传道是教师的充分条件,[16]也就是说,授业(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成为教师的起码条件,传“道”决定着教师的优秀程度,“道”是从教师职业伦理的角度来说,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教师的个人内在修养。教师的个人内在修养主要是指教师的从业和授业动机,教育教学行为规范,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职业态度,更重要的是面对环境的改变,是否能够坚守该职业,这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
注重提升教师的个人内在修养,集中体现了以“教师本体”为研究对象的师资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西方20 世纪60 年代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仅仅关注“物”(知识、技能、方法、装置等)而不是“人”(信念、思想等)的教育改革只能是一时风生水起,昙花一现,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17]有学者就指出“,不能只关注教师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提升,还应该重视教师道德、政治和情感等非理性能力的培养”。[18]因此,不仅需要关注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等“物”的载体,更要关注教师的热情、和蔼、有爱心、充满激情、开朗活泼、公平公正等个人内在品质。“因为即使教师精熟于各种知识技能,缺少对专业的热爱与热忱,那么,他也很难将其身心完全投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很难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与敬业精神”。[19]因为只有教师真正对从事的职业保持高度热忱的精神,才能自由驾驭各门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即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甚至专业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相信这种优秀的个人内在品质也有助于帮助教师渡过难关,实现专业发展的跨越。
(二)教师要坚信并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
教师不仅要履行传授学生知识的职责,还要承担培养学生人格的义务。学校教育的中心应该是学生,而不是各种知识或各门学科。虽然传授学习知识和学科也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但它们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培养学生人格的方法或途径。如果教师能够与学生有一致的共同利益和观念,视学生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快乐;学生的进步,就是自己的进步;那么,不但不会以为苦恼,转而觉得很快乐了。[20]一个好教师能够敏锐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状况,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或看待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并能够帮助学生共同制订个性化的发展计划。热烈的学习愿望和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重要动因,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这种情感,并把它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21]首先,教师要通过平时与学生的交往和观察,掌握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经验,惟其如此,教师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制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的教学设计。因为只有学生深度投入,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激情,才能学好。[22]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时候,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并在适当的时候予以适当的指导,千万不能逾越界限,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宰者。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属于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交往,所以,教师处在师生关系的主动地位,如果教师能够建立并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也会有助于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当然也会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渡过难关。
(三)重视教师知识基础的培养
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前提条件就是进行授业(教学)活动,因此,起初教师只要拥有丰富的学科内容知识(content knowledge) 和教学法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并能够交给学生,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后来,舒尔曼发现普通教学知识在教师进行具体学科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困境,于是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尝试将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法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然而,由于教育教学实践现场到处充满价值冲突、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教师的理论性知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面临着严谨性和适切性的危机,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师的情境知识和实践性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更多强调教师个体丰富的经验和主观能动性建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智慧和能力。[23]按照唐纳德·舍恩(Donald A. Sch觟n)的观点,教师需要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成为自觉而熟练的反映性实践者。促进教师养成获得实践性知识的意识和态度,经过长期不断地积极强化,时刻为获取实践性知识做好思想准备,成为“自觉的反映性实践者”;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主动运用实践智慧指导教学实践,在不断的反映过程中,提升教师的反映能力,促进教师成为“熟练的反映性实践者”。
按照杜威的观点,即使教师拥有丰富的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情境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等知识基础,并能够在实践过程中熟练运用,仍是不够的。因为教师还养成一种兴趣,对于学问上有很大的热忱,有继续研究的精神,时时在知识的改造中,那么,所有的知识,就可以继续有进步。[24]因为这种知识是活的、充满生气的,不仅能够使教师自己的知识储备得到更新,也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更新,具有活力和生气的知识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才会更加具有活力和生气。
(四)促进教师履行对社会应负的责任
杜威在华讲演期间指出,要明白他日社会的精神,就看今日学校的精神;看了今日学校的精神,就可以决定他日社会的精神。[25]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和健康人格的养成,更要关注社会,能够履行好该职责的人便是教师。美国批判主义学者吉鲁(Giroux)将教师视为创造知识的专业人士,即教师不仅要具有对知识和学生负责的能力,还要承担对社会改造和发展的责任。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深刻、持续的信念与信仰,批判地思考社会问题与现象,运用民主对话为创造理想世界而奋斗。[26]因此,教师需要不仅只关注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将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知识传授放在社会需求的背景中审视,即为社会而培养学生,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对学生和知识负责的同时,如果培养了学生未来进入社会需要的知识基础、健康人格等综合素质,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社会赋予的职责。
3.“年度教师”的深圳风范 篇三
印象:2016年深圳“年度教师”评选现场撷英
2016年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年度教师”总决赛实行大评委评审,设立专家、学生、大众、媒体四个现场评审团,共计100人。其中,专家评审团由来自北京、广东、南京、香港等地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教授组成。此次评选活动设置了现场展示、演讲答辩、评审团现场投票等环节,最后以民主投票的方式评选产生市“年度教师”1名,市“年度教师”提名奖5名。
本刊记者作为媒体评审团成员之一,见证了总决赛的全过程。2016年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年度教师”评选活动自6月份启动以来,经过自下而上层层推选,多轮激烈角逐,最终能够进入到总决赛,孙立春等6位教师各个都是优秀教师的卓越代表,其硬件自是不必说了。所以,在总决赛上,面对专家、学生、大众、媒体四个评审团,更重要的就是看这6位教师在演讲答辩环节的现场表现,尤其是即兴发挥的答辩环节的表现。可以说,演讲答辩环节,既是教师日常教育理念与行为的厚积薄发,也是教师内在文化涵养的集中展现。真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事实上,让本刊记者印象最深的也恰恰是演讲答辩环节——
第一位出场的是肖晨老师。她优雅的“寻找”,“寻找一种让学生享受语文之美的方式,也要促成他们的道德成长,我还希望他们能够懂得尊重生命、关注文化”。在回答“在大语文观教育理念下,时时处处即课程,你是怎么样体现在教育教学中的”这一问题时,肖老师这样说道:“我觉得非常幸运,因为我既是一个语文老师,而且我也长期从事着班主任工作,我认为我们的课堂其实并不仅仅是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任何发生教育的时候,任何发生教育的场所,它其实就是我们的课程发生的时候,所以我的课堂上,我会带着学生朗读,会带着学生去辩论,去做读书分享,去做课本剧表演。在45分钟之外,我也会利用许多小的时间,来把我的班主任工作和我的教学很好地相融合在一起……”她接着分享了讲故事的教育方法,让人印象深刻。
高洁老师则是宁静的“分享”,通过舞蹈团中的感人案例,“分享关于孩子们的三个关健词:美、成长和爱”。在她娓娓道来的点滴案例中,满满的是她对孩子们的关爱与付出:“刚刚专家提到我的事迹材料里维吾尔族小姑娘她的名字,因为参加这个活动之前,我征求了她的意见,所以在我的演讲稿里没有出现她的名字,因为她不大想让大家知道她。我在这个过程当中跟她有很多的沟通和交流,在和孩子们的沟通中,我发现他们对老师的希望就是希望老师能够全心全意的为他们的成长,给予他们一份关怀。所以作为一个老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然后让自己享受在自己的工作当中。”
陶红松老师更多的是倾诉着“喜欢”,“因为喜欢,明明前一分钟还愁眉苦脸,后一分钟进了课堂就像打了鸡血”。因为喜欢,她读懂了小家伙们的“不喜欢”,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与实践让“一张张小脸上绽放着‘好喜欢”,也让自己得到了成长。在回答“谈谈对叶澜教授‘我不赞成现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的看法与体会”时,陶红松这样回答:“的确,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们要给学生怎样的影响,这些教师是起着关键作用的,我们教师一定要明白,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一生的幸福、为他的终身发展来奠定基础。”
尹庆华老师则是尽情抒发“梦想”,“我最大的教育成就是见证了读书的奇迹,因为我觉得阅读是教育的灵魂。去年我班上有一位有自闭倾向的孩子,因为阅读他微笑了,有很多迷茫的孩子因为阅读找到了自己的梦想”。在回答“要用爱的方式唤醒孩子的成长”的问题时,尹老师理性答道:“但是爱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我们到底该如何去践行爱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理解的,我觉得爱可以把它细化成尊重、包容、理解、接纳、共情、共同成长、伙伴等等。”
最后一位出场的吴炳生老师,激情四溢,在教育路上探寻“我是谁”这一人生命题:“我是谁?我是帮助学生建筑梦想的人。我会是谁?我将会是一辈子的老师。”他幽默风趣,巧妙化解专家关于“最有用知识”的提问:“有用的东西有两个理解,一个是真正有用,另外一种用是无用之用。”
演讲答辩环节,印象最深的是最终当选为“年度教师”的孙立春老师。第二位出场的她相当理性,既善于“发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发现潜能就是发现了未来”;也勇于“发现”,“在一声声求真、求是的问道中,我发现作为一个平凡的理科老师,我的教育使命就是在孩子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植入创新的基因,让深圳这座传奇的城市充满理性、专业和现代的科学气象”。她的身上流淌着一种传承的力量,“作为家中第12位站在讲台上的人,选择当老师,过去我未曾迟疑,将来不会离开。因为这份信念已流淌在我的血液里,铭刻在基因上。”作为一名科学老师,她的文化素养极高、教育底蕴深厚,面对这样的问题:“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如果我们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无疑就是掠夺他们的明天。请您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她睿智答道:“我非常喜欢杜威老师的这句话,我想到了与之相似的另外一句话,那就是现在的老师要生活在未来,否则他未来的学生就会生活在现在。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秉承一个理念,那就是为未来而教。” 面对专家的提问:“你怎么把人文、科技和艺术融为一体?”她从容答道:“作为科学老师,我很关注前沿科学,也关注国家发生的大事。我记得当时宇宙飞船上天的时候有网友说,就是因为有科学,宇宙飞船才上天的。下面有评论说,光有科学,飞船上了天也会掉下来。我想这就传递给我们一个科学与人文结合的思想,科学是桨,人文是舵,桨离不开舵,舵也离不开桨。”孙立春说她开学第一课就讲了量子卫星的发射,讲了墨子。提到墨子的思想,它是兼爱、非攻。谈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科学和人文的结合。我在教学中始终这么做,而且也会一直做下去。”
观察:深圳“年度教师”的教育担当
2016年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年度教师”总决赛一开始,主持人就抛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老师才称得上是‘年度教师呢?”
换句话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年度教师?”
在总决赛的演讲环节,有两位“年度教师”候选人以自身的思考回应了这一个问题。一位是肖晨老师:“我的寻找之路还很漫长,深圳教育之路正高举着改革的旗帜,我的角色何在?我将去往何处?我又能有何作为?‘年度教师候选人当然有义务回答。我深感责任与压力,但我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今天之后只有更朴实、更执着、更智慧的寻找才能不辜负站在这个舞台上的荣光,不辜负教育的担当与使命,不辜负深圳教育美好的明天。”另一位是尹庆华老师:“(今年)6月30日,我成为龙岗区年度教师。有记者问我:尹老师这个暑假你是不是要忙着准备市里的评选呢?我说:‘年度教师不是舞台秀,而是要用行动去践行,用一辈子去准备。这个暑假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回老家看望父母,要为新教材录制随教参发行的示范课,要去四川凉山州培训乡村教师……”
2015年深圳“年度教师”王雪娟在现场这样分享道:“去年就在这个舞台上,我和5位同伴一起接受了深圳首届‘年度教师赋予我们的职责。在这一年之中,我们结成一个团队,走遍深圳各区,还远赴河源、汕尾,宣讲过程中,我们审视自己的职业,向外传播信念。这个过程中我们在成长,而又特别高兴的看到,有很多的教师跟随着我们一同进步,今年新一届‘年度教师也已经站在深圳教育的前台上,我觉得我们这些人是在做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跑。”
在赛后接受采访时,2016年深圳“年度教师”孙立春说她是深圳市十几万教师的一个缩影,她的身边有许许多多榜样都是她成长的助推者。开学后,按照南山区的“精英人才共享”计划,她将前往南山区中科实验学校进行支教,帮助中科实验学校创建科学课程体系,开展科技活动、搭建创客平台等。
深圳市教育局师资管理处处长王水发曾这样解读“年度教师”:“我们的共同期待是,‘年度教师不是单一的劳动模范,但必须有劳模的精神境界;不是单一的师德标兵,但必须是师德高尚的教师;不是单一的教学专家,但必须在教学中独树一帜;不是单一的科研能手,但必须有相当的科研能力与科研成果;不是单一的教书育人楷模,但必须有突出的教育教学业绩;不是单一的优秀班主任,但必须有很多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更不是单一的演讲高手,但必须有很好的表达能力。总之,‘年度教师必须是全面的、综合的、立体的、近乎完美的教师,一个集众多优秀品质于一身的教师。因为,一年只评选出一位深圳市‘年度教师,十万分之一的评选,就是要树标杆、立榜样,明确教师的发展导向,激励教师们奋发有为。当然,我们也知道并不存在绝对的完美,但只有不断地追求完美,才能更加接近完美!”
……
“年度教师”,是一种教育担当,是一次教育引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年度教师”引领下,深圳教育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既有个性教育理念又能共享教育行动的极具风格的特色教师,共同彰显为师者于教育于生活的创新风范、担当精神与人性光辉!
4.语文教师年度心得体会 篇四
作为一名教学经验尚浅的英语教师,我很荣幸的获得了这次极其宝贵的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机会,参加了这期培训班的培训和学习。这短暂的的学习是紧张而忙碌的。但是学习增加了我们的文化底蕴。课堂上,面对富有趣味和一定难度的问题时,你必须有足够的勇气站起来去争取练习口语的机会,然后用流利的英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你必须对美国的历史、政治、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这些都不允许你在学习期间有丝毫的松懈与放松。然而,这种紧张而忙碌一点也没有减轻洋溢在我心中的快乐和幸福。我终于战胜了内心的怯懦与自卑,我仿佛又一次回到了三年前快乐美好的大学时光。坐在熟悉的课桌前,经历相似,感受却更为深刻,我深深的被耳畔这种优美的语言的魅力所吸引,所陶醉。
其实,我们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英语口语,西方文化常识,我们还学到了本国英语教师有待提高的东西,包括教法,授课方式,以及评价学生等等,都是让我们大开眼界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在这次培训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感受和成果!
一、赏识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还记得在一次听课时,我有些紧张,尽管我读大学时有过用外语聊天的经历,但是毕业三年多了,那种感觉早已被平时繁琐的教学消磨得一干二净了。于是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我怕开口时其他老师的大笑声,怕我的中国式英语外教会听不懂。但这一切都只是我的担心而已。不但其他老师没笑我,外教还夸奖我。我真的很感谢周老师,是他给我的英语口语练习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再也不担心在Freetalk上说英语了,甚至还可以积极去参与了。
所以在今后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其主动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二、激情课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们上课我们都很喜欢,在他们充满热情的课堂上,你想分神都做不到。他们利用原汁原味的、纯正的英语和我们进行交流。在课堂上,时而歌声四起,时而偏偏起舞,时而情境对话,时而游戏互动,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没有影响我们的进度,反而更有利于我们的英语交流。这样我们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限度地激活,在“乐学”中学会“会学”。使我们的口语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严松有度,促进老师的提高
老师们给我们营造一个纯英语的学习环境,培养我们的英文惯性思维能力,我们在课堂上只讲英语,每天都在一个全英文的环境中实践与提高,这样大脑每天不断在接受纯正、地道的英语的冲击,再加上老师的耐心的指导,这样正宗的英语思维习惯就渐渐形成了。
记得在一次听课的时候,由于这个班级的学生都是中学一年级的。所以助教要求用汉语帮学生翻译进行辅助教学,但老师坚持用英语教英语。并且说用英语教英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用英语教英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说英语的示范,便于学生口头模仿,有利于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从一开始就只用英语组织教学,学生可能不习惯,也听不懂,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图片、动作、表情等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帮助学生迅速适应一个全英文的环境。做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只要坚持,学生就会逐渐提高听的能力,不懂的句子渐渐听懂了,不熟悉的话语渐渐的熟悉了,不清楚的词语渐渐听清楚了。听力理解力提高了,开口说英语就有了依据和保证。没有足够听的实践是不可能开口说的,所以关键是教师一定要坚持说英语,用英语教英语。最后,衷心感谢这次培训活动的举办,并盼望以后能有更多、更广泛的继续学习的机会让我们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从而推进整个英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张树伟
5.语文教师年度心得体会 篇五
站上教师的岗位,面临教书育人的巨大压力、学生与教师主角的转换、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冲突,使的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我,在不断修补自我的同时快速的适应并不断的摸索学习。如今,已然不断成长了起来。用心参加教研活动,服从分配,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在这两年过程中,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脚踏实地一步步的学习工作。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自我,认真做到八认真。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并且利用网络、书籍以及各种信息渠道拓展教学资源。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并认真写好教学计划和班级工作计划,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努力做到“教书”和“育人”,在教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儿童进入小学之后,绝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是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其良好的社会适应潜力的主要场所,而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楷
模。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努力做到“教书”和“育人”,在教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儿童进入小学之后,绝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是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其良好的社会适应潜力的主要场所,而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楷模。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平时对待学生方面,对学生耐心指导,给予适当机会进行鼓励。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使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并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运用学校、家庭各种因素提高学生的成绩。当然,针对不一样性格以及家庭环境的学生要采用不一样的教育方法。
这一点,我还务必不断的进行摸索。作为一名教师,应对的是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几个班级几百个学生。在班级教学中,不仅仅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互动,要使整个课堂的互动成为有效教学的用心因素,教师就需要进行有效的班级与课堂管理。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想胜任教学,还务必具备班级与班级组织管理方面的知识,不但要掌握班级中学生整体上各方面的基本状况,也要了解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具体状况,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选取最恰当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这也就需要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加用心参加素质教育的实践,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不断的提高自我,这样才能给予下一代更好的教育!
6.语文教师年度心得体会 篇六
2010-2014年,我参加了5年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切实感受到了参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的必要性,既增加了有关高等教育的知识,提高了对高等教育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理解和信心,也着实影响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效的提高了自己的工作业绩。2014年度的继续教育学习,我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认真领会《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通知》的有关精神,严格遵照高校教师教学计划和高校教师学习要求的安排,及时、认真的完成学习任务,和同事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适时的向辅导教师请教,圆满的完成了今年的学习任务,进一步提高了对高等教育的认识,提升了自己的工作信心和能力。
第一、加深了对高等教育的认识 在今年的专业课学习中,我对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化了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和信息化的内涵的理解,对应对国际化的策略和信息化的切入点也有所把握。进一步认识了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对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功能有了更深的理解,促使自己转变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观念。高校教学改革必须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实验教学改革,要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习实训改革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也要注重创新,切实解决当前面对的主要问题。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激励着高校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高校德育工作在新的德育目标下,其内涵和要素都发生了变化,体现出了明显的多方面统一的特征,使得高校教师的德育观念和行为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代遇到了脱离社会实际、忽视学生主体性和理论课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因此要从多方面入手,其实采取新的举措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等教育承担这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迫切需要新的理念支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社会健康发展、高校自身进步和学生素质提升的需要,有着特殊的内涵,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加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现状及问题引发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新的问题,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发生了变化,逐步形成了新的教育模式。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依赖于一批专业化的工作队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充分了解和借鉴西方国家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并建立适合我国高校的教师评价与督导机制是促进高校教师持续、健康的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增强了从事高等教育的信心和本领 中国的教育道路是一个艰难的历程,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更见证了它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面对当前高等教育的种种问题我们不仅会思考教育的未来,在我国,本科教育应该是高等教育的主体。近十多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本科教育的比例虽然持上升状态,但是对于
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进行战略性调整。不同学校的本科教育要根据学科性质、专业性质及培养目标的定位而在职业性和学术性的倾向性上有所侧重,办出特色。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将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特别要求高等教育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提高学生服务社会意识,克服高校同质化倾向,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因此,我们认为,今后十年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将是高等教育多样化、高等教育职业化、高等教育创新化。纵观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60年的历程,我们发现不同时期高等教育功能观是有所侧重的。我国高等教育功能观经历了以促进社会发展为主导阶段、以促进人与社会共同发展为主导阶段,在未来,教育功能观将进入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主导阶段。实际上,在当前国际上,社会功能、学术功能与个人功能这三种功能观在高等教育中正逐渐趋向统一。使社会需求、学术需求、个人发展三者统一起来,使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学术功能与个人功能和谐共存,这是必然的趋势。高等教育的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各执一端的高等教育的三种导向功能观,不仅在理论上是片面的,而且在实践中也影响了高等教育功能的实现。只有协调高等教育的三种功能观,实现高等教育三种功能的和谐,才能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整体功能,从而促进学术的繁荣、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指高校教师个体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高校教师素质、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专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教师一己的力量,而是需要从观念、策略、制度等方面全方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观念层面,教师应成为教学的行动研究者,将研究与教学结合起来;在策略层面,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师发展模式来积淀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制度层面,应通过完善教师发展制度来营造教师潜心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第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水平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面对国际上的压力我国的高等教育问题仍然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主要调整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时至今日,“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已经建立,高校办学自主权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落实。但是,与有关政策法律所提出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要求相比,高校法人地位尚未完全得到保障,高校自主办学空间仍然比较狭小,政府微观管理过多,宏观管理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国作为崛起的世界高等教育大国,在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建设,必须强化国际意识,扩大国际交流范围和内容,全面推进高等教育评估的国际化。另外,随着高等教育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评估机构与国外高等教育评估和质量保障机构的互认问题显得愈加重要。要积极加入到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中去,主动参与相关工作,学习借鉴国际组织的经验,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而努力。一直以来,相比于西方文化教育,我国的教育呈现出这样一种现状,即理论型人才过多实用型人才短缺的局面,其实,一个人的素质是多种因素影响的集合,其中后天教育起主要作用。对于高等学校,应依据学校的定位和社会需要来制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并据该目标建立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结构框架,理论与实践教学计划应该是实现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保证。因此,将理论统一于时间就成为一种必然。我国高校教学评估活动的开展与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凸显密切相关,教学质量始终是高校教学评估的主题。从目前高校教学评估制度安排及其实践效果来看,教学评估促进教学改革的功能没有真正得到发挥。当务之急是推进教学评估制度创新与评估文化建设,建立教学评估与教学改革的互动机制,使教学评估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轨道上来。评估功能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目的和指导思想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高校课程设置中存在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只是以往的研究者多从课程设置不能适应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等方面论述,极少有人从教育内部、课程本身思考这一问题。其实,课程设置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只是一种表象,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课程设置本身存在问题,是因为课程设置不能满足教育需求所致。这种不适应,除了管理理念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脱节,另外一方面是课程设置与学习目的不符。面对课程设置中的痼疾,高校应该尽快将课程改革纳入工作日程,深入研究高等教育的目标,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制定改革方案,明确各方责任,确保改革落到实处;同时,必须认识到解决这些问题并非一日之功即可成事,要做好长期攻克的心理准备。从学生角度分析,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阶段和特殊的生理特点,在心理上容易出现问题了偏差,而这些偏差是可以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调控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大学生的特点出发,集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大学生的顺利成长、成才开辟道路。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高等教育问题都成为我国当前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与认识,在提高我们教育水准的前提下更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建设的教育与引导,并且有针对性地加以科学地分析和解决,以便我们更好地实现我们作为一名任命教师的职责与使命,这也是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对我们所做的要求。
高校德育应紧紧围绕培养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这个中心,加强和改进自身的工作,切实发挥其育德和树人的本质功能。构建高素质德育观,要重点抓好德育观念的转变,明确德育主体的责任,强化德育的整合功能,优化育人环境,强化自我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德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育人手段,天然地构成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高校德育必须适应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向素质德育转轨,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以素质发展为中心的高校德育新思路,是德育工作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德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育人手
7.语文教师年度心得体会 篇七
一、2011年版新课标出台,众多专家学者、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度解读,新见颇多
2011年版新课标,在人们急切的期待中终于“启程”。它与课标实验稿相比较,有哪些继承之处,又有哪些创新之处,这些新变化折射出怎样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思想,我们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行为要做哪些调适,这些都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一年来,众多语文教育专业报刊纷纷开辟专栏,聚焦课改专家和一线教师对修订课标的解读,高效发挥了引领与指导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负责人巢宗祺在《“五个强化”:语文课程标准新视角》一文中,论及《语文课程标准》重点修改与调整的五个方面:一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二是进一步强化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进一步强化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四是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进一步强化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五是针对语文教学中的突出问题,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强化改革力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温儒敏在《中学语文教学》撰文,就“课标的功能”“课标出台的背景”“课标修订怎样面对这些年的争议”“新课标具有哪些亮点”“如何理解语文素养这个核心概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语文课程标准最后审定专家杨再隋在《语文教学通讯》撰文,就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进行解析和点评,十分仔细地梳理了《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的基本要领。文章指出,以往《语文课程标准》都是正面阐述,惯用“应该”、“致力于”、“倡导”、“加强”、“注重”等字眼,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除了正面阐述,还较多地从教学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说了“不”,使用了“不应”“防止”“避免”“摒弃”“不宜”等词语。杨再隋认为,不管是要求我们“必须”做的”“应该”做的,或是告诉我们“不应”做的,“不宜”做的,都应该贯彻实施,落到实处。
2011版新课标的适时出台,让我们感受到课改专家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深入认知和探究,体会到了语文教育未来发展的正确走向。
二、语文课程改革如何坚守“儿童本位”成了本年度语文界热议的话题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三个基础”的理念,更加凸显了语文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在小学语文课程中,也就是以“儿童为本”。
小学语文是儿童语文,但当前的语文课堂多是从知识出发设计教学,没有把儿童放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核心地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儿童本位”的意识缺失,“伪儿童化”泛滥成灾,教学目标定位高低失当等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专家、学者、一线教师撰文发表见解,提出:小学语文新课程要重视其“儿童性”,让小学语文成为真正的“儿童语文”。
对“儿童本位”的研究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语文课堂要以“儿童为本位”。
周一贯在《60年守望,让小学语文成为真正的“儿童语文”》一文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坚守“童本”取向,重构真正的“生本课堂”。如何重构,第一是“从儿童中来”,教师的预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学设教,顺学而导。第二是“让儿童去做”,凡学生能做的,教师决不代替;凡学生做起来有困难的,教师也只作点拨,不越俎代庖。第三是“到儿童中去”,让学习的结果真正成为语文素养在学生身心上有效沉淀。
2. 小学语文教材要以“儿童为本位”。
教材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更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工具。新的课程观念需要通过教材来呈现。有识之士提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一要具有鲜明的儿童形象,二要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三要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四要具有儿童美学特点。
3. 开发和利用儿童文学课程资源。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表面看起来,儿童文学作品的数量不少,但研究者却认为,很多篇章是似是而非的“教材体”儿童文学,其标志就是收入了大量的思想贫瘠、艺术粗劣的“短小轻薄”的教材体课文。我们的教材缺少的是经典的、优秀的、自然的、典型的儿童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最为宝贵的主题性资源。著名儿童文学专家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撰文提出,要想使“儿童本位”的立场贯彻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并使其落到实处,就不可不使用儿童文学这一无可替代的资源。
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是小学语文课堂的主流价值标准,笔者认为,“儿童本位”是一个颇有深度的命题,需要我们去深思,值得我们不断去探讨、研究。
三、“名师工作室”创建的时代价值正在显现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各地形成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名师工作室”,对凝聚地域的教学资源,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具有不可小觑的价值。
1. 促进优秀教师群体不断扩大。
一所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一个地区的发展取决于当地教育水平的高低。就名师而言,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名师工作室不是普通的培训班,在这里,名师们不仅要宏观研究学科发展的态势与走向,还要为其他教师专业发展提供针对性指导,努力创造和搭建平台,从而引导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为他们从教学设计到教学效果进行全程示范,用新理念引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充分发挥名师在当地的师资建设作用,从而推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2. 开发生成优质教育资源。
名师工作室的创办宗旨是“成功带出一批,有效辐射一方”。名师工作室因以名师导引一批有共同教育追求的教坛新秀,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研究,积极发挥指导、示范、帮扶、辐射的作用,而有效地带动了本地语文教师的成长,推进了地方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3.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研修能力。
名师工作室是一个由名师领衔、具有开拓进取和创新能力的研修群体。每一个名师工作室都有研修的课题、自我建构的目标体系和运作方略。名师工作室的基本运行机制是组织优秀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和研修,工作室成员在教学研修活动中实践、读书、探究、交流,既提高了研究能力,又在校际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实现多层次的提位、全方面的带动。
为了保证名师工作室时代价值的最佳发挥,课改专家周一贯提出,把名师工作室建成一个“家”——温馨的“新家”;一个“场”——互动的“气场”;一个“堂”——自由的“讲堂”;一个“台”——起飞的“平台”;一个“型”——提质的“范型”。
四、语文课堂浮华喧闹现象频频出现,有识之士呼吁:让语文课堂从躁动回归沉静
新课程改革十年实践,给语文课堂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但这拂面的春风也有“熏”得几多游人醉的窘况:教师得“意”忘“言”的讲问分析之风太盛,课堂上空泛的“人文精神”拓展过度,多媒体肆意渲染,形式主义花样翻新,课堂上“蜂飞蝶舞”活动过频,学生静心学习语文——沉思默想、咀嚼感悟的时间严重缺失,课堂上呈现的是虚张声势的表面繁荣。
许多觉醒的教师洞察语文教育现状功利的厚重壁障,忧心忡忡,纷纷撰文呼吁,语文教学应沉静下来,走出浮华喧闹,务本求真。
许昌良在《沉静语文:语文属性的道德回归》一文中提出,沉静语文是一种语文哲学的诉求,说其是一种哲学,就是从理性上培育教师潜心会文的教学品质,培育沉着稳健的教学风格,培育沉朴、自然宁静的教学流程,培养学生沉湎于课堂、沉浸于学习场域的学习品质,形成一种沉迷、沉稳、沉毅、沉醉的课堂追求,最终形成宁静致远的课堂文化。他还认为,沉静语文的教学诉求,在于从语文教学的“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这是沉静语文的使命,也是由语文学科的学习属性所决定的。
如何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接受语文的滋养,戴贤泽在《让“静”成为永不消失的风景》一文中提出六个方面:一是“静读”,二是“凝听”,三是“潜思”,四是“静写”,五是“默想”,六是“静悟”。
沉静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它应具备哪些品质?董旭午在《教学月刊》发表见解,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意志品质以及语文教与学的特性,提出六方面策略:一是“宁静地读”,二是“宁静地体验”,三是“宁静地品味”,四是“宁静地感动”,五是“宁静地思辨”,六是“宁静地整理”。
语文的沉静,就是改变长期以来语文课堂人为复杂化、浮华喧闹、华而不实的现状,绝不是否定朗读、讨论、交流。业内人士提出,必要的朗读和课堂讨论、交流也是需要的,但必须是以心灵的宁静为前提和基础。沉静语文不是无声无息,不是沉默缄口;是理智而又不乏波澜起伏、激情奔涌;不讲声音的分贝,但有余音绕梁般美好的感受。
五、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须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成为语文界关注的焦点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课程性质”的表述,有了新的变化——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这一变化引起了一线教师的特别关注。
语文教学从重“语言理解”转向重“语言运用”,这一转变,是重大的。从课程目标内容,到课程实施,再到课程评价,全面地实现重大的“转身”,专家认为,这一次重大的“转身”,对于语文课程引发的变革将是革命性的。
课程标准强调“语言文字运用”,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指向和基本出发点。那么,“语言文字运用”究竟包含哪些内容?课标研制与修订组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巢宗祺作了分析:“语言文字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也包括文学活动。学生要不光能在语文课里表现出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要能在生活中,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将来在各种不同工作领域里运用好语言文字,除了实用的语文,文字的阅读、创新和评价,也是语言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语文教学必须由重“语言理解”向重“语言运用”转变。在教学中如何凸显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呢?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曹明海在《树立“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观》一文中认为,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把握汉语言文字构成的特性,探索汉语言文字运用的特有规律,建构“汉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新秩序。这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真正实施有效性教学,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一步。
六、“对抗语文”热议,“民国读本”热销,由此引发的话题再度升温
近年来,语文教材的建设,几乎是有一点变动就牵动语文界和社会大众的神经,并且屡遭质疑甚至批评。有人指出,现行语文教材存在“四大缺失”,即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事实的缺失。一个名为“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的民间研究团体曾经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炮轰”小学语文教材,重点对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的教材进行剖析,详尽地列举了教材的弊端:一是母爱和母爱形象不健康,二是课本里的孩子基本上都不快乐,三是落后的道德观念仍有市场。国内对于语文教材批评的波浪,一时蔚为壮观。
2011年,《收获》杂志的副编审叶开针对当下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弊端,以其专著《对抗语文》为书名,批评当前的语文教材,声称要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叶开认为,学生语文学习就是要从小就开始引导他们接触经时间检验的经典之作,以便用最好的精神食粮喂养他们,而不是像现在的语文教育那样靠一些无趣的道德说教和假大空的词句来驯化他们。一些高校学者、儿童文学作家纷纷加入到“对抗语文”的行列,引起教育人士和社会公众的关注。
就在新编语文教材屡遭诟病的时候,八十年前出版的《开明国语课本》突然受到热议和热销,在社会上收获好评一片,由这套老教材引发的话题在持续升温。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温儒敏认为,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教材提出质疑,这都是必要的,反映了人们对母语教育的关注。现行语文教材大多是实验教材,允许有个实验过程,其长短得失,应当在广泛调查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去认真总结。而那种动不动把当下的教材视为“垃圾”,甚至鼓吹要“对抗语文”、颠覆一切的思路,以及“翻烧饼”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既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制造混乱。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提出十条建议,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教材观”,各种版本的语文教科书将面临修订或重编。新课程语文教科书如何改革,业内人士作了深度思考,表达了他们对未来语文教科书的期待:
第一,未来教科书应实现两个转变:一是“教材”向“学材”转变,二是“文选型”向“训练型”转变。
第二,用科学发展观观照,教科书建设必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这一理念,统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科书建设的诸多重大关系。
第三,要促进主流教科书的研发。
回顾2012年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历程,我们收获很多。展望2013年语文课程改革的美好前景,我们信心百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吉银.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儿童视野[J].中国教育学刊,2011(9).
[3]周一贯.名师工作室:教坛新星的发展共同体[J].辽宁教育(学术·教研版),2012(7).
[4]许昌良.沉静语文:语文属性的道德回归[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1(10).
[5]肖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8.语文教师年度心得体会 篇八
因为热爱,所以创新
“上好每一节课”一直是王雪娟在教学上的追求,为此,她不满足于现状,而是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2000年大学毕业后,王雪娟来到平冈中学任教,很快就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就在看似“一帆风顺”之际,王雪娟遭遇了职业的瓶颈。“我一度不知道自己在教学上还有什么空间。”从此,她开始了对教学更深入的探索,最终找到了一条“原创式备课”的新路子:即不依赖教参,不照搬教案,不重复自己,而是在大量文本阅读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领悟语文之美。刚开始时,“原创式备课”对王雪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她说,有时自己做了大量准备,对课文有了不同的体会,却难以将其感受准确传达给学生;由于学生的基础有所不同,有些课对某些同学来说意犹未尽,对另一些同学来说却难以消化。经过一次次成功与失败的探索,王雪娟慢慢学会以学生的领悟能力为根本着眼点,尽可能展现出语文最美好、最有魅力之处。此后,每轮教学开始前,王雪娟都要重新阅读、思考,没有一节课用的是现成的备课方案,没有一个专题在重复以往的方法。在她看来,语文教学不应该是一味地让学生多阅读多写作,课堂也不应该只是讲评课文和考卷。通过“原创式备课”,王雪娟着力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文本所体现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与语言能力。王雪娟说:“我越来越觉得教学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每天最享受的就是一个人不被打扰的备课时光,最期盼的就是走进课堂将想法付诸实践,最满足的就是学生在我的课上获得提高。”
王雪娟深信“言传身教”的道理,一直将自身的追求与学生的成长相结合。从教15年,不论是作为科任教师,还是担任班主任,她都以教育底蕴的丰富深厚、教学工作的务实创新、进取亲和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好评。多年来,她的学生调查满意率均达100%。
因为热爱,所以丰富
王雪娟一直相信,心灵的丰富,才能让教育焕发生机。而心灵的丰富,源于对生活的热爱。王雪娟爱阅读、爱写作,也爱电影、爱旅行。她爱阅读,办公室的小书架、班级里的阅读角、背包里的电子书,点滴时间,阅读无处不在;她爱写作,无论是游记、影评,还是生活杂感,追求或质朴或深刻的表达;她爱电影,喜欢通过电影去体验不同的人生,并写下200多百部电影的影评;她爱旅行,曾经一个人到瑞士旅行17天,也爱带着父母看世界的温馨。此外,她爱音乐、爱美食,爱让生活有趣、多彩的一切……她说,工作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并不能取代生活。每个人应有爱好,有自己的业余时间,甚至要学会独处,才会有思考力,也才能够在工作中始终“保鲜”,而不是日复一日,变成职业倦怠。
真实、丰富、有立体感的教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王雪娟经常在讲课时联系到自己的旅行见闻,常用自己读到的优质文本为学生进行阅读拓展,她的假期作业会是让学生看十部自己推荐的电影,她鼓励学生为歌曲谱词,她带着学生分析社会现象……于是,学生喜欢她读的《新周刊》,喜欢她喜欢的《红楼梦》,喜欢重复她的语录,喜欢她用淡然的口吻讲出的震撼心灵的道理;很多学生会在失意时翻看她的空间,从她的文字和照片里灿烂的笑容中获取向上的勇气和力量。
9.语文教师个人年度总结 篇九
本人继续加强业务学习,深知厚积才能薄发,订购了一批教育教学专着,有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课堂案例分析》,有曹勇军老师的《语文的表情和眼光》,还有《陶行知教育语录》、《教育原理》等,同时还订阅了一批教育教学杂志,如《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新作文》,面对这些精神食粮,积极阅读,深入学习,获得了一些成果,先后发表数篇论文、随笔于校报上。同时在学校“青蓝工程”中拜肖学军老师为师,积极听课,虚心学习。
学以致用,将业务学习的知识积极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本年度本人顺利完成了高三的教学任务,为任教班级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下半年,担任高一(7)班班主任,同时还承担了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尽管工作量较多,但是仍能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学生作业,指导学生作文写作,先后向校报推荐了数篇学生优秀作文。任教班级在期中联考中取得良好成绩,发展态势良好。
10.语文教师年度心得体会 篇十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教师年度考核工作和教师的切身利益关系密切。为此,我校充分认识到年度考核工作的重要性,为了客观、公开、公正、公平地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成立了教师年度考核工作小组,加强了教师年度考核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组 长:甘红枝
组 员:汪 峰 张传东 郑 钧 兰宏伟 段 毅
邓建华 罗 锐 杨 刚 邓惠兰 舒 霞
为了确实保障教师年度考核工作全面、客观、公开、公平、公正的实施,我校教师年度考核工作小组精心组织和认真安排,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和程序扎实地展开工作:首先是召开全体教师会,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让全体教师切实明确年度考核的意义和要求;其次是认真制定考评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第三是要求会体教师熟悉有关考核的操作规程,严格针对教师所履行的职责,从政治思想及师德修养、学识水平及业务能力、教学工作和教育工作等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对教师的德、能、勤、绩全面考核,全面评价。
二、依照程序,组织实施
1、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召开教师年度考核会议2次(全体教师一次,考核组1次),由甘红枝校长作专题说明,让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年度考核的内容、项目、目的和考核办法。
2、制定考核方案。认真制定考核方案,组织考核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考核工作精神,研究考核实施方案。
3、教师总结。全体教师按照职位职责和有关要求,全面系统、客观真实、实事求是地总结,认真、真实地填写考核表,并形成文字材料。总结材料交考核小组。
4、考核小组汇总考核材料,开始进行考核。在考核称职的基础上,按相关要求进行评定优秀。按教师总人数12%的标准我校评定6名教师为优秀。分别从语文组、数学组、综合组中分别评出2名德能勤绩突出的教师,组织评议。
5、提出优秀等级候选人。语文组、数学组、综合组中分别按照2010年考勤、2010年度教科研获奖情况、2010年教学月检及平时工作表现、工作实绩提出侯选人。
6、语文组、数学组、综合组教师进行民主评议、不记名投票,按得票数每组分别评出2名优秀人选,合计6名优秀人选。
7、考核小组将优秀人选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听取教师、学生的意见。
8、考核小组进行集中民主评议意见,签写意见,为每位教师写出综合鉴定,确定年度考核等次,汇总结果。
三、本年度的考核结果
11.语文教师年度心得体会 篇十一
2015年美国国家年度教师——
莎娜·皮普斯:
在某种意义上,我贩卖希望
莎娜在帕罗·杜洛高中教英语。她的许多学生面临着即使成年人也难免被压垮的压力——大约85%的学生处于贫困,他们很多是来自伊拉克和索马里的难民,许多孩子已经体会过什么是创伤和暴力,而莎娜的课堂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避难所,在莎娜身上,他们发现了,这个世界上居然有人可以激烈地维护他们,深深地信任他们,对他们抱以厚望,并相信他们有朝一日可以创造奇迹。
莎娜成长于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写作和书籍对她来说意味着一切,它们是困境中的逃脱和慰藉,是一条言说生活意义的道路,一个特别的老师——贝尔顿老师,帮助莎娜发现她的热情,她教莎娜用阅读和写作走入一个充满希望的人生。
如今,莎娜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她告诉孩子们:“每個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每个人都有值得分享的故事。”她努力工作,帮助孩子们通过阅读和写作发现成长的新途径,去超越现在,实现未来。
莎娜说:“在某种意义上,我贩卖希望。”自从莎娜五年前来到这所高中,大学先修课英语III级考试的孩子人数已经翻了倍,2015年,有30名学生参加了难度更大的英语V级考试,在莎娜到来之前,这个人数是零。
莎娜的影响也超越了她的课堂,她为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孩子编写双语教材,还为难民家庭录制在线课程。她经常用《韩赛尔与格蕾特》的童话来结束学年,她说,这是一个教我们怎样成为英雄的故事。她的学生如今已经到常青藤盟校读大学,并获得有声望的奖学金,更重要的是,因为她,许多学生发现了走出丛林的道路,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
素材运用方向:因为有了莎娜这样的老师,即使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被绊倒了,他们仍能够爬起来,拂去身上的灰尘,在未来走得更好。在“希望”“阅读与写作的力量”“走出创伤”“教育与心灵启迪”等作文中适合引用莎娜的经历。
2014年美国国家年度教师——
肖恩·麦库姆:
孩子先于内容,爱先于一切
出生于1984年的麦库姆是马里兰州帕塔普斯科高中与艺术中心的英语老师,这所公立学校有很多的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麦库姆之所以选择在该校执教,是因为他决心通过自己的教学改变处于困难中的学生的人生。除了常规的英语教学,麦库姆于2007年发起一个全国性的专门针对学业成绩中等但有雄心壮志的学生的“个人决心进阶”项目。在已经毕业的两届学生中,参与这一项目的学生有98%收到了四年制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且他们所获得的大学优异奖学金总额超过未参与这一项目的毕业生所获得的大学优异奖学金的总和。
麦库姆投入大量热情与心血负责这个项目,他“希望能够积极地影响学生,使他们的学习变得快乐,并帮助他们成为他们能够成为的最棒的人。”他说:“我的首要任务是确保他们感到老师爱他们,关心他们,并且他们可以尝试挑战他们自己。”
麦库姆高中时,父母双双失业,父亲还酗酒,他感到茫然无措。但是舒尔茨老师的激励使他的内心平静下来,开始发奋读书,最终考上了大学,所以他决心以舒尔茨老师为楷模,成为他那样的老师。他把自己问题重重的过去与那些面临挑战的学生联系起来,为他们洒下引导前进的阳光。他在孩子心中那块看不见的黑板上,写上了爱与支持,使他们带着那团被点燃的精神之火成为他们所能成为的最棒的人。
一个名叫布兰迪·巴迪的女孩年仅16岁就怀孕生子,被赶出家门,是麦库姆鼓励她不要辍学,还推动她努力向前。在一次电视采访中,布兰迪边哭边说:“他是一个英雄,没有他,我想我今天就不会坐在这里。”麦库姆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也鼓励了他的一名学生立志成为一名教师。麦库姆问他想教哪一科,他说:“这不重要,我只是想和你一样,每天都开开心心地教书育人。”
素材运用方向:麦库姆的教育哲学是“孩子先于内容,爱先于一切”。在“教育的力量”“爱与教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等作文中可以运用麦库姆老师的经历。
2013年美国国家年度教师——
杰弗里·沙博诺:帮学生找回刚上学时的热情
12年前沙博诺开始在齐拉高中教书时,学校没有工程学课程,科学课程十分落后,计算机资源非常匮乏,沙博诺决定改变这种状况。他成为该校有史以来第一位教授机器人课程的老师。
机器人是一门将理论、实践、技能完美结合的课程。沙博诺的学生不只需要编程,还需要自己动手组装、调试机器人。学生为了制造出完美的机器人,需要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需要用到数学技能和问题解决技能,同时组装和连线还需要物理知识。
为了增加趣味性,沙博诺还让学生进行机器人比赛,在场地上画一个圈,两个机器人上场,先把对手推到圈外就算获胜。学生们总是玩得不亦乐乎。这一比赛后来成为面向整个华盛顿州中学生的“齐拉机器人挑战赛”。
“点燃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这项比赛的初衷。”沙博诺说,“你见过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们走进教室时的样子吗?他们是那么快乐,让人感到上学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不幸的是,大多数高中生走进教室的时候,这种兴奋的感觉明显减退。但是,我偶然发现,一所特殊的学校、一位特殊的老师或者一项特殊的学习活动,能够重新点燃学生的热情。”
在教学中,沙博诺运用热情的话语,营造积极的氛围,帮学生主动投身科学课程的学习,每天,他都用“欢迎在新的一天回到乐园”热情问候学生。他还创设了一个帮助学生在自己学校里就能获得大学课程学分的项目,参加了他的化学、物理、工程学与建筑学课程,学生就能获得大学里这些课程的学分。这也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这个项目使齐格高中每个高中生毕业时,都获得了一些大学的学分。以2012年为例,90%的毕业生在毕业后继续他们的学业,这在教育资源相比私立学校弱势很多的公立学校中是非常难得的。
nlc202309091011
素材运用方向:“教育的激情”“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习的兴趣”等作文中可以运用沙博诺老师的故事。
2011年美国国家年度教师——
米歇尔·希勒: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995年,希勒从普林斯顿大学化学专业毕业。美国顶尖大学毕业生、成绩优秀、专业热门,在别人看来,她前途无量,她却决定前往马里兰州的一所公立学校任教。我们的社会很奇怪,一方面呼吁让最优秀的人成为教师,另一方面却认为长青藤盟校毕业生当老师是大材小用。希勒决心要让人们看到:“我就是一名普通的任课教师。”
从教十余年,希勒最突出的成就是将各种远离科学边缘的弱势学生带入科学世界。她坚信,每个人都能学化学、用化学、爱上化学这个看似高冷枯燥的学科。“我的秘诀是,让所有学生从进入课堂的那一刻起,就觉得是在学自己最喜欢的学科,不管你擅长还是不擅长。”
希勒的教室里没有元素周期表,也没有化学家照片,储物柜里摆满了瓶瓶罐罐:防晒霜、洗发水、洗涤剂……这与众不同的教室其实是她别有用心的安排。因为学生们在科学课上经常会问,“这些符号、公式跟我有什么关系?”而这些日常用品能让他们看到化学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这样孩子们就会变成热切的探究者。
希勒的名言是“能自己在实验室做出来的,决不在黑板上演示”。她的实验课没有给定的步骤、没有标准的结果,“走进这个教室,你就是一名科学家”。
比如制作电池,她让学生从寻找材料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出电池,而且要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以实现体积更小、效率更高、更轻便等。同样的,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她也不会直陈解决办法,而是看着学生的眼睛说:“你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解决问题,我相信你能做到!”
这招是否奏效?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在她班上,那些声称自己是“非科学人士”的学生,后来变成了未来的科学家;饱受阅读障碍困扰的学生,有的取得自然科学领域的博士学位,有的成为医生、工程师或科研人员;她让化学课上,出现大量“非主流”学生的身影:聋哑人、少数族裔和声称不喜欢科学的女生;她所教授的进阶先修化学课出勤率100%,考试通过率高达90%以上……
素材运用方向:对希勒而言,这真的是一个看似“普通”却蕴藏着巨大“不普通”能量的职业。她的故事适合“优秀的教学方法”“实践的重要性”“学历与职业”等作文。
精彩链接
2015年5月,肖恩·麦库姆来到中国,与中国师生分享了他对教育的看法:
爱是一切教育的起点。
学生就像一棵树,成绩只是暴露在地表外的枝桠,思维模式才是深埋地下的树之根本。
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可塑的“思维肌肉”,只要合理训练,就会越来越强。
教育目标不是培养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是培养“全人”(Whole Child),后者必须满足“智商+情商+好奇”的三维要求。
教育的根本使命并不是告诉学生今天确信的答案,而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辨地看待这个世界,以便在未来将世界改造得更好。
【一课一练】
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段难以忘怀的故事,那可能是关乎教育,关乎理想,也可能是关乎亲情,关乎心灵……不论是哪一方面,都请你以真挚的情感记录下那段最让你难以忘怀的时光。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佳作示例】
相寻暮色晚
江苏省如皋市初级中学 严涵
暮色下,愿寻星光酿一杯,你我共饮。
——题记
我的启蒙教育,始于五岁。很幸运,我的第一本名正言顺的启蒙教育书便是《诗经》。
但母亲怕年幼的我不能理解里面生涩难懂的文章,便将之束之高阁。我自是看不懂几个字,只是觉得满眼的锦玉交错,字句珠玑,便有时瞒着母亲偷过来看看。
不,不是看,是享受。摩挲着厚实的纸页,恍若有一泓清泉在耳畔蜿蜒,半蒙半猜着字义,宛如阳光隔世般,眼前的瑰丽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幼时的世界是极为单纯的,认为最美不过满架蔷薇香,可每每读诗经时,只觉满纸花香溢,道不尽那繁花似锦。
那又是一个午后,我在飘浮着阳光音符的小院里静静“享受”着这独属于我的缤纷时光。你披一身灿烂就这般闯进我的世界。从此,那扇通往古典文学的大门向一个无知的我敞开了它的怀抱,而你,恰恰是我的引路人。
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你从不苛求我去多学些什么,除了念书与认字是每天的必备功课外,其余的闲暇时光可以自由安排。
清宵良夜,红泥小炉,剪烛西窗,共一卷心事,一壶香茗,一阕宫商,夜露沾湿纸页,你我吟诵着千百年的风流韵事,一种不知名的情愫蔓延。于是,无数幅画卷展开,古老的门扉是何时淡了颜色的?星点的绿苔是否仍记得那年今日?迷蒙的流水是否仍映满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喜悦?那一年的芳香是否仍浸染菲薄青衫?那一句的承诺是否仍挂于那人的心头?就这般想着,念着,不知不觉中竟穿越千年,当夜露的清凉坠下梢头时,我才悠悠回神,惊抬眸,发觉你正笑意吟吟地看着我。不好意思地晃晃脑袋,重新投入于朗诵之中。
曾经有那么一瞬,我恍若明白你为何将朗诵时间放至暮色浓重之时,因为只有那时,才是最好领悟古人世界的时机,只有那时,才能使人有置身千年之前的感受。
如若读倦了,便沏半盏枫叶露,听你清润的嗓音漫话古今,如李隆基驱逐李白出宫的良苦用心,如唐伯虎一生的穷困潦倒与始终如一,如金庸与古龙的行文特点各自形成的原因云云,这些理解之深刻透彻是我穷尽一生都不可达到的高度,我只能一叹再叹,如若没有你,我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落花如雨的夜里,独对月色阑珊,红香如云,一任罗衣浸湿,心事拨乱。曾经花开,曾经花谢,花开几度,遥想今昔。常青藤盟校毕业的老师希勒,正是一位拥有着高超教学技术的老师,她不会给予学生一个准确的答案,而是一步一步領导学生走向光明。正如你一般,在我最需要养分之时,不是直接赠送果实,而是教我如何在泥土中汲取营养,慢慢长大。
我想,对于一棵树来说,直接输送的养分远没有自己吸收的养分来得细水长流;对于一个人来说,告诉他成功的道路远没有让他自己探索光明的道路来得有意义。诚如希勒经验之谈,比起表面上的枝桠来说,其深埋地底的思维深度才是重中之重。
谢谢你,祖父,陪我走过生命中最完美的时光。
【教师评点】
作者的思路非常巧妙,没有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凸显文章的主旨——最好的老师永远不会直接给出学生答案,而是一步步去引导。此外,作者还将浓厚的亲情蕴含其中,勾起人们对于温暖与美好的种种想象。文章华美流畅的语言、巧妙的安排、诚挚的感情,无一不令人叹服。
(指导教师/夏年凤)
【语文教师年度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年度的研修总结09-07
高中语文教师年度述职报告10-05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年度专业发展计划09-10
幼儿大班语文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年度总结10-14
初三语文教师学年度工作述职报告12-17
年度骨干教师工作心得07-16
年度英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7-26
小学英语教师年度工作心得体会08-10
农村语文教师心得体会总结10-24
语文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