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研简报(精选18篇)
1.小学英语教研简报 篇一
简报(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金桥小学2013年9月28日学科融合,渗透文明礼仪教育----记金桥小学教研活动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金桥小学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杜鹃花娇艳的开着,把校园装点得更加的美丽。我们金桥小学的教研工作也不甘落后,也在火热的开展着。
我们本学期紧紧围绕着“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一教研课题开展活动。本次就“学科融合,渗透文明礼仪教育”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通过交流与实践,让我们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开发学生的智能,同时也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文明行为。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外在礼仪,将直接关系到他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通过学习相关知识,老师们的交流也让我们知道了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渗透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言行举止经常影响着孩子的言行。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老师错了,也敢于向学生道歉;老师也不随地吐痰,看到垃圾也主动捡起。这样的小节,慢慢地感染着学生,学生在潜移默
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同时教师丰富的教学语言还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专心地进行探究活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还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外,还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提高自己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陶冶情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我们教师肩负重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一个文明校园。
金桥小学
2013年9月28日
抄送:镇中心学校
2.小学英语教研简报 篇二
一、学科教学能力
学科教学能力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教研组长大多是校级骨干教师, 从事英语教学10年以上, 正处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熟练期。据此, 教研组长学科教学能力的培训目标如下:
(1) 能够梳理学科核心知识, 把握学段整体要求, 确定教学内容在学段中的地位。
(2) 能够准确地叙述并写出课时教学目标。
(3) 熟练掌握各种课型的教学原则,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
(4) 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
具体的培训措施包括:
(1) 研读《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把握国家对中学阶段英语教学的总体要求。
(2) 学习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以区域、学校研讨课为案例, 集中讨论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如何准确使用行为动词来表述教学目标, 分析教学目标主导下的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要求教研组长把教学目标的叙述与写作当作学校教研活动的主题, 开展示范课或“一课两讲”活动, 从而自觉地把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作为教学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3) 学习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思路框架, 学习各种英语课例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活动, 并以该思路框架作为课堂教学设计和反思的指引工具。
(4) 让教研组长加入区域学术团体, 承担区域研讨课, 并作主题发言, 以任务驱动教研组长运用所学的思路框架, 并强化其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意识。当区域公开课由某位教研组长承担时, 其他教研组长需全程参与, 一起经历从观课到反思的所有阶段。授课教研组长在课后的教学研讨环节, 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比较、修改教学设计, 反思课堂教学效果。研讨结束后, 授课教研组长还要进行问卷调查,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撰写教学反思, 并上传到共享邮箱或博客中, 让其他教研组长阅读和讨论。
二、管理能力
教研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层学术单位。教研组成员只有相互信任, 才能建立真诚的同伴互动关系, 才会有助于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形成开放坦荡的心态, 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享受思想碰撞带来的思维盛宴。教研组长要打破上传下达的传统工作模式, 一方面着力营造信任、安全的教研氛围, 凸显教研组成员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另一方面维系学校制订的教研制度和宣传教研活动章程。
教研组长管理能力的培训目标如下:
(1) 掌握促进教师互动的教研方式。
(2) 运用适当的评价手段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为实现该目标采取的措施包括:
(1) 学习和检验。为教研组长开设关于教研组建设和管理的专题讲座, 邀请优秀的教研组长分享工作经验;让教研组长参与外籍教师的课堂, 体验合作分享的教研模式;引入学习共同体的概念, 指导教研组长用建立互信、促进互动的方法优化教研方式, 提高教研效果。
(2) 规范和评价。首先, 教研组长规范集体备课活动, 根据教研需要设计集体备课记录表 (如表1) , 改变以往备课组只讨论进度和分工的做法, 突出在同伴互助的专业发展过程中筛选关键事件、提炼主要问题的重要性, 推动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关注过程, 及时反思。
其次, 征求教研组长的意见, 制订优秀备课组的评价标准, 并借助标准落实集体备课的各项细节。
三、教研规划和活动设计能力
教研规划要求教研组长把区域、学校的发展规划考虑在内, 同时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 了解教研环境和教研条件, 了解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潜力。教研规划既包括反映教研组共同愿景的长远发展目标, 又包括教研组的阶段 (如一学期或一学年) 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工作计划。
教研规划和活动设计能力的培训目标如下:
(1) 了解主题化、系列化、跟踪式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性。
(2)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 分析本校教师专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特点。
(3) 根据课标、区域教研方向和学校的具体情况,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撰写本校各年级英语教学的整体规划。
(4) 设计某一阶段的主题教研活动, 如集体备课活动、听评课活动等。
培训的具体方式包括:
(1) 开展专题讲座类学习活动。专题讲座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突出不同学段教研主题延续和融合的重要性。讲座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 首先展示省内某所学校的教研组围绕某教研主题深入探讨, 阶段推进, 全面提升学科质量的成功案例;接着, 让教研组长比较两所学校同一学年的教研活动安排, 思考什么是合理和有效的教研活动设计。
第二阶段为理论学习, 重点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特点和发展需求, 引导教研组长思考本校教师所处的发展阶段, 在教研活动中通过设置不同的任务来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需要。
第三阶段向教研组长展示如何结合区域和学校教研目标制订符合校情的教研计划。教研员首先回顾区域近年的教研重点, 然后抽取区内三所生源层次不同的学校的教研计划进行比较, 评析教研组计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设立试点学校。
(1) 试点学校的教研组列举本校英语教学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深入讨论, 确定各个年级在学科教学上的规划和重难点。
(2) 结合区域和学校的学期教研思路, 制订依托特定主题的教研计划。在实施教研计划的过程中, 教研组长要注意观察和反思计划与实际的差距, 不断调整思路。各周之间和各学期之间的教研活动内容要有衔接, 例如, 某试点学校为了改变阅读教学“学生阅读并做题———老师评讲答案”的模式,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设计了“课堂阅读活动有效性”的主题教研活动。教研组在学期教研活动安排上层层推进 (见表2) 。
(3) 撰写主题教研学案。教研学案可以让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清楚教研导向, 做好教研的前期准备, 提高教研后研讨的效率。以教研组的听课和评课活动为例, 教研学案除了介绍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地点、主题、学情等细节信息外, 还包括教研目的、课型教学的原则、组织听课和评课活动的信息等。
(3) 鼓励教研组展示特色教研活动。近年来, 笔者所在区域的学校英语教研组展示的特色教研活动包括:“先学后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为中下程度的学生搭建阅读台阶”等。特色教研活动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组织策划, 要求教研组积累教研素材和发掘学校自身的优势。从课堂教学实践到教学理论, 教研组长能更全面地展现自己对教研组所存在的问题的洞悉和解决过程, 思考教研组未来的发展走向以及通过教研活动提升教研组的整体素质。
四、听课与评课能力
听课与评课能力的培训目标定位为:
(1) 具有听课前、听课中、听课后的整体意识, 明晰听课与评课各阶段的目的和任务。
(2) 能根据课堂观察点选用或开发观察量表, 学会使用量表观察课堂, 记录课堂现象, 撰写课堂观察报告。
(3) 能运用多媒体, 如录音、录像设备辅助分析听评课教研活动。
听课与评课能力的培训是教研组长培训中的难点, 需要给教研组长充分示范、全程体验、逐步开展的机会。培训的具体措施包括:
(1) 理论学习。教研组长在区域教研员的带领下研读关于听课与评课的书籍和在核心期刊中登载的相关论文, 比较传统听课与评课流程, 提出听课前会议、听课中观察、听课后评析和改进后的新一轮听评课的流程, 并讨论了各个阶段的功能, 比如, 听课前会议是确定分工, 促使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相互了解, 确定观察点和选用的观察量表, 做好听前准备工作;听课中观察是恰当使用量表, 记录和分析, 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听课后评析和再实践是倾听不同观点, 形成结论, 提出改进建议, 由授课教师修改后再尝试, 并检验修改效果。
(2) 跟班学习。把区域教研公开课和课堂教学技能比赛与教研组长听评课能力结合起来, 选取部分专业水平较高的教研组长, 让他们按照讨论改进后的听课与评课流程参与课堂观察, 并撰写课堂观察报告。其他教研组长在自己学校尝试组织类似的听评课活动。
(3) 建立教研组长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如博客等。各教研组长把自己的观察作品上传到博客中, 供其他教研组长阅读、点评, 营造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氛围。
(4) 教学录像可以帮助教师反思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能力, 并据此建立教研组教学资源库。近年来, 新教师数量不断增加, 教研员邀请在新教师培训方面有丰富经验的骨干教师, 让他们指导教研组长对新教师的自拍录像进行分析和跟踪, 利用录像保存和再现教学现象, 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另外, 建立优质课例资源库以及主题听课和评课活动课例资料库, 为教研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
五、课题研究能力
许多学者认为教研组的课题研究应以行动研究作为主要形式。行动研究是指教师从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 制定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措施, 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来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 教师要学会观察、整理和分析数据, 不断验证设想。行动研究让教师敏锐地捕捉课堂的教学现象, 深入课堂教学本质, 激发了教师继续学习的动机, 有利于把教研组打造成研究型的团队。提升教研组长课题研究能力的目标可确定为:掌握行动研究的基本方法。培训首先从学习行动研究开始。笔者搜集了近几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关于行动研究的文章, 让教研组长阅读和讨论, 明晰行动研究的意义、概念和开展的步骤。然后, 选取了区域内的一所学校作为试点, 把研究过程及时展示给区域教研组长, 消除教研组长对教学研究信心不足的心理。笔者还设立以行动研究为主题的区域学科小课题研究, 鼓励教研组长积极申报, 并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其研究成果。
3.小学英语网络教研方式探索 篇三
一、转变观念——开展网络教研的前提条件
网络教研必须让教师放开使用,一是通过相关的网络教研培训,提升教研理念;二是学会使用电脑和网络,学会在网络上收集寻找各种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熟练地操作电脑,正确地使用常规工具;三是鼓励教师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乐于把网络资源当成学习的工具。
网络教研必须开放所有的资源。以往,学校相互封锁教学资源,以拥有与其他学校不同的资源为荣。这种排他性的竞争,必然导致资源浪费,信息闭塞,不利于网络教研的开展。网络教研倡导同呼吸共命运的联手合作,建立一个多种力量介入的教研共同体,使新课程的网络教研形成一个从封闭走向多元开放的格局。
网络教研必须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有人说过,要把网络教研当做一项服务基层教师的重要工作来做,不能仅仅停留在兴趣和可有可无的层面。教研就是服务,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网络教研是传统教研的补充,它借助网络平台,及时反映课改实验及教学研究成果,并把有价值的内容引向学校,让教师学习借鉴;通过网络平台,不断推出一批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典型群体和个人,充分发挥名师效应,调动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利用网络平台,加强教研活动的互动性,为教师提供与专家平等对话、与同行探索实践问题的机会,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为师生、为教学服务。
二、健全制度——开展网络教研的根本保证
1.网络管理制度
(1)硬件到位。完善学校网站,设立相关栏目,建立网络教研平台,为教师网上教研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设备的作用,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系统的建设,为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研提供支持。
(2)人员到位。成立“网络教研指导小组”,负责组织与指导本校网络教研活动;人人参与网络教研,营造平等、真诚、和谐的英语教研氛围。
2.培训制度
(1)网络培训做到“三训”。只有建立区域网络联盟,建立一支团结协作、积极奋进、勇于奉献的团队,才能实现智慧碰撞、资源共享,这需要思想培训;只有丰富的学识,相关理论的支撑,才能发表有价值的言论,才能进行教学研究,这需要理论培训;只有熟练操作电脑,正确掌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才能有效地开展网络教研,这需要技术培训。
(2)分批培训。先选拨一批骨干教师,接受小学英语网络教研专家的培训指导,再回到各个单位,组织本地区的教师开展专题培训带动,最后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让新老教师熟识、熟练地借助网络教研平台。
3.评价制度
(1)鼓励青年英语教师上网建博客、设立微信公众号等,引导学校行政领导随时随地关注教师上传文章、评论点击的数量及文章的质量,对于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2)每位英语教师要积极参与网络教研,主动向教育教学网站投稿,每学期统计一次,并公布教师投稿数量,期末进行评价表彰,列入年度考核基本指标。
三、创新方式——开展网络教研的灵魂所需
教研方式的创新就是基于网络这个平台,在有效继承的基础上,对传统教研方式进行改进、改革、改善、发展。没有创新就无法超越。创新网络教研方式是开展网络教研的灵魂所需。
1.微信“联盟”式
“微信群”作为网络开放式的交互模式的后起之秀,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质量。悄然兴起的“教师微信”不仅丰富了老师们的生活、思想内容,还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成为网络教研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老师们在工作之余,将自己对教学的感悟、反思、心得,对新课标的理解、体会,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叙说,对人生的看法、领悟等上传到“朋友圈”,为自己的心灵找块栖身之地,为自己的自主研究找块可以承载的地方。互加为好友,通过点赞、转发、群聊等相互链接,形成联盟共同体,扩大资源共享空间,打开快速查找优质资源通道,搭建网络教研平台,从而实现互助、互动、互惠,提高网络教研效率。
2.课程“三备”式
“三备”指“简备、精备、细备”。“简备”是指每位英语教师独立研究教材,分析学情,选择教法和学法,简明扼要地介绍自己的教学思路,并把粗备的内容传到空间、朋友圈等网络上;“精备”分三步走,一是研讨,二是剖析,三是再设计,这三步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细备”是指其他英语教师按照达成的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再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认真思考,深刻反思,写出教学后记进行自我锻造,要求教师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传到朋友圈、公众号等平台上。
3.专题“互动”式
以每一个县区同年级英语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网络专题论坛。专题一旦确定下来,就发布在网络上。同组老师先围绕专题进行教学实践,边实践边分析边总结;然后将自己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措施,发布到指定的网络平台,如评论区、留言版块等;再组织英语老师浏览、交流,让老师们进一步明晰方向、启迪思维、提升理念,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4.优课“比武”式
每学期选取固定时段,组织一定区域教师进行教学比武、课题实验课例展示、优秀教师风采展等活动,并明确参加活动的英语教师,将教案、设计意图、教学反思上传到公众号上,收集完毕后,开设“网络投票”,一方面有助于参加教师精心制作出更好的参加(参展)作品,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更多的同行、学生共同参与,既方便了全体英语老师互相学习、借鉴,又增加了网络教研的关注度与影响力。
5.专家“接访”式
4.小学语文联合教研简报 篇四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的基础,同时为了增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活跃教研气氛,以研促改,共同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2017年3月30日,简城一小袁校长及三位教师一行在我校举行小学语文联合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首先由一小的三位教师讲授新课,授课内容为《小儿垂钓》、《左公柳》和《莲叶青青》。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各具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周逸老师亲切大方,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学习古诗,学生兴味盎然,课堂氛围轻松、有趣;张兰老师语言干练,教学节奏张驰有度,表现了机智的课堂驾驭能力。古雪梅老师幽默风趣,以情感感悟作为落脚点,带领学生边读、边品、边悟。教学形式活泼生动,很好体现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后老师们开展了评课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对各位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教法、学法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负责此次教研活动的袁校长做了总结发言,并分别对小学低段生字教学和中高段的作文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指导,老师们受益颇多。
此次活动的举行,给我校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我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
5.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简报 篇五
4月23日午,南区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举办了主题为“同课异构各展风采”的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既有利于教师切磋交流、探讨规律、实现目标,又有利于教师各显本领、各展所长,还能让教学异彩纷呈、方式多样,是一种有效的新教学形式,能加强教学交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深入地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教研活动由英才学校张芊老师和竹小袁国成老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展示了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课例。英才学校张芊老师的课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在比较中建构新知;2.在比较中完善认识;3.教学层次清楚,既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又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竹秀园小学袁国成老师的课也有三个突出特点:1.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2.教学内容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3.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重视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
通过本次“同课异构”的研讨活动,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通过这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不断地思想碰撞中,激发创新的火花,达成最优化的教学共识,从而提升上课听课老师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6.龙坝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简报 篇六
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金沙县龙坝乡中心完小肖慧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如何在语文课中解决这些问题?的确值得我们研究,现浅谈我的拙见: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工具性淡化,人文性悬乎
很多教师片面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以为课堂就是学生的天下,捕捉大量材料,脱离文本的发散,把语文上得没有语文味,只是在课堂热闹上下功夫,就以为很成功,而实际上课后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听课的老师很激动,但也容易忘记,把简单的问题复杂了,使人无法适从,把工具性和人文性分开了,这需要教师多反思。
2.忽视了学法的指导,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余永正老师说:“小语姓语,阅读姓阅,没有充分的读,就很难称为阅读,要努力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审美,在读中把握整体。”在读中与文本的作者交流思想感情,体会人文熏陶,这是阅读教学的宗旨,只有抓住词句的重点,抓住文本教材的运用,引导学
生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才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才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而达到与文本作者交流的目的。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生怕有哪一个知识点没有讲到或者害怕学生分析错误,不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学生朗读不准确或语气理解方面出现错误也不加以矫正,不教会学生怎样去感受、品读,怎样透过字、词、句、篇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二、对策
1.遵循规律,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学习语文的规律是熟读、精思、博览、多写,而教学语文的规律则是大量读写,读写结合,把复杂的问题看简单,老师们试想:讲多了有用吗?要把握好这个规律就必须做到两个方面:
(1)课外阅读必须指导学生方法,读书时好的地方要多读,多体会,摘抄;读书时,要想作者是怎样写的,怎样表达的;读书时想作文,读多了,学生自然能体会作者是样写对话、怎样描绘、怎样刻画;多读书,读好书,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抓写日记,一两句话不少,两三段不多。只要是学生真实想法、真实感受,就应该鼓励,以此让学生养成读写的习惯,再让学生结合自己读过的书,想想作者是怎样记人,叙事,衬托、描绘的,哪些字词句能引用,还有要大胆鼓励学生在对话中引用名人名言,谚语俗语等。
2.正确区分公开课和常态课
公开课和常态课既有区别,又有共性。其区别在于,打个简单的比方,常态课是家常便饭,可口,简便,好做,对身体更好;公开课、优质课是宴会,色香味俱全,难做,但耐人品味;公开课可供人们欣赏,但只是展示自己的优秀的一面,往往也容易体现自己的不足。常态课更真实、更朴实、更扎实,主要体现在字词句篇的训练上,而公开课是不能做全的。不过二者也有相同的地方,主要体现在:
(1)要善待自己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和蔼,还要严厉,当然这里指的严厉并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教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做不到爱每一位学生,因为有的学生的确不可爱。但我们不能放弃每一位学生。教师千万不要体罚学生,善待学生就是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教学才会取得成功。
(2)重视朗读。教师要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才能走进课堂,如果老师都读不好,学生怎能读好呢?即使备好了课,没有读懂也是失败。讲解只能让人知道,而朗读则使人感受乃至于感动。要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朗读,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作具体指导。无论是指名读或齐读,教师都要在读前提出明确要求,读后按要求检查。
3.要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
有的教师要么重读写而轻听说,要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美其名“个性教育”。这样,既解决不了问题,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只有利用语文的手段,无时无刻地顾及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安排,不能墨守成规。对课文的思想意义,不能只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就满足了,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因势利导。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
深入,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
总之,认清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合理使用教学方法,遵循规律,就能上好语文课。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各人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从而达到上好语文课的目的。
7.小学英语教研简报 篇七
一、联合教研模式形成阶段的教研主题与策略
1. 教研主题
由于全区各所学校的规模差异, 对于音乐、美术这类总课时量不大的学科, 师资情况存在差异。在校内开展能够形成理论及实践成果的教研活动存在一定的困难。由此为了更好地开展音乐及美术学科的联合教研模式形成了以全区教研为核心, 以相邻学校组成片区的教研为载体的形式, 定期开展统一教学进度、进行教材分析和听评课活动。教研活动更多的是解决教师如何利用音乐、美术学科的共通点, 实现学科间的相互促进及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这样的教研活动有效地确立了两门学科需要共同探究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通过形成教学研究的规范化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生成起到促进作用。从儿童的心理与生理角度来看, 一味地强调“分科”, 并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教学, 忽略了综合性特点是不科学的, 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而就小学生的学龄特点出发, 活泼好动、思维跳跃是天性特征, 利用音乐与美术学科特点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启音乐与美术学科的联合教研模式是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综合性的体现, 通过教研的实践尝试及丰富的课堂教学成果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教研策略
联合教研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寻找音乐、美术学科的共通点, 实现学科间的相互促进及学生的个性发展, 改变以往过于注重分科的教学方式。同时关注促进不仅包含微观的纵向综合 (自身学科体系中的) , 也重视宏观的横向综合 (跨学科领域的) 。针对跨学科领域的教学研究, 我们采取两步走的方法开展实践教研, 即学科内挖掘实践教学课例与两门学科共同挖掘教学课例的方法策略。两门学科的教师定期组织核心实践教学课, 通过实打实的研讨、备课、磨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教学课重点展示音乐与美术学科共通性与相互促进实现“美育”的共同目的。每节课前由核心研究人员开设相关的专题讲座, 并进行深度讨论。授课教师设想自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呈现联合教学的核心教学思想, 然后中心教研组集体备课, 并进行两轮试教, 中心教研组成员充分参与讨论修改;正式上课后, 每位教师评课, 对照自己的设想参悟教学理念。这样联合教研共同备课模式不仅提高了艺术课堂的教学质量与两门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多元化的艺术熏陶, 有利于塑造完美人格与个性的发展。
二、联合教研模式发展阶段的教研主题与策略
1. 教研主题
音乐与美术从学科属性都为艺术教育的范畴, 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两者紧密相连, 有机融合, 不仅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而且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针对跨学科的教研模式探究意旨在帮助教师有效传递、分享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各种艺术能力之间建立起丰富的联系, 在联合教研模式发展阶段更要深入学科内部知识结构建构起丰富的联系, 促进教师视觉、听觉、触觉、言语等多种能力发展的同时以利于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教研模式从而改变以学科技能为主线的教学。将音乐、美术学科置于大文化艺术背景下来教学, 扩大了学科教学的信息量,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2. 教研策略
音乐、美术学科之间的综合是自身发展完善的结果, 根据小学音乐与美术学科的课程标准将小学音乐学科教学领域划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 将小学美术学科教学领域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领域, 区内音乐与美术教师以学科共通性的有效开发与整合为主题, 突出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特色, 优化艺术课程结构, 以临近学校形成片区形成联合教研共同体, 使每一位音乐与美术教师都能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实实在在地投入到开展区音乐、美术联合教研的活动中,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模式, 做到以学生实践活动为载体, 以学生兴趣发挥为动力, 立足课堂教学活动, 广泛渗透音乐、美术的艺术特质,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艺术综合能力, 提高其审美能力。
三、联合教研模式创生阶段的教研主题与策略
1. 教研主题
在联合教研模式研究不深入的过程中, 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通过促进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探讨, 寻求并利用学科间的共通点, 音乐、美术学科联合教研模式保留了学科的自身特点寻求两门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契合点, 实现学科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最终使得音乐、美术学科发挥互通性与延续性, 达到更佳的“美育”效果。
2. 教研策略
在模式创生阶段, 我们关注音乐与美术学科的有机整合。为了有机整合我们进一步拓展教研模式的内涵, 形成了一个更为开放的教研环境。利用学期里相通的课程如三年级音乐学科的《四季童趣》与美术学科的《四季歌》, 区级实践课的观摩整合了音乐与美术学科共通的知识点, 比如四季的颜色与给人的感受通过时而欢快时而宁静的音乐进行表达, 同时也将四季的变化直观的用音频影像进行展现, 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感受四季。同时随时配合实践课开展综合性的学生课后调研活动, 及时地掌握与收集学生对艺术课程联合教学的感想、感受与收获。同时进行有效地意见整合与资源共享形成良好的反馈模式, 以此来搭建共生智慧的教研平台, 努力帮助实践音、美学科联合教研模式创设广度、深度与可实施性。
在新课程不断深化的背景下, 小学音乐与美术学科联合教研模式的研究直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对学生艺术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有效形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摘要:小学音乐、美术学科同属于艺术课程,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通过跨领域、跨学科的教学研讨实践活动形成的有核心价值的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瓶颈。在通过寻找学科的共通性的过程中形成规范有序的联合教研模式为实现学科间的相互促进及全面培养艺术素养高及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联合教研,教研主题,教研策略,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杨立梅编.综合艺术课程与教学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8.小学英语教研简报 篇八
一、“同题异构”校本教研模式的实践
在反思以前教研活动的基础上,笔者所在的学校力求进行改进,在不断探索中发现“同题异构”的教研模式可操作性、实效性都很强。这种教研活动模式有利于构建教学研讨平台,促进教师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真正助推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成长。从2010年到2014年期间,我校英语组多次举行了“同题异构,异样精彩”的校本教研活动,并通过公开课、观摩课等多种形式,大大提升了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促进了教师的共同成长。在“同题异构,智慧共享”的教研活动中,六年级组两位英语教师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5 The seasons这一课时,就采用了这种同题异构的教研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两堂教学课的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位教师构思教学内容的“同”和“异”,也更加深刻理解了“同”“异”之间的辩证关系。正所谓:“同题”是骨架,是对教学目的、教学本质的相同追求;而“异构”是血肉,是因人(教者)、因地、因生(学者)所采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异构”是建立在对“同题”准确解读的基础之上,同时“异构”也应是在“同题”框架内的创新和发展。所谓“异构”应源于“同题”,又高于“同题”,便是对二者关系的最好解读。
二、开展“同题异构”校本教研的意义
(一)构建教学研讨平台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 “同题异构”校本教学研讨,为教师搭建起一个自由交流学习的广阔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们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共同探讨,交流彼此的观点。在教学理念、教学风格上带给参与者更多的反思,深刻体会到教师钻研教材的重要性,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法会建构出完全不同的课堂。多维的角度、不同的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从而有效达到了取长补短、教学相长的效果,助推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提升。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如果在合作中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就能形成良好的互补资源。开展“同题异构”活动,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题异构”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研究案例,教学活动无法独立于教室文化脉络之外,成功的教学有赖于教学者对教学情境的复杂性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教学现场进行高效率的教学决策。“同题异构”活动为教师作出决策提供了讨论和学习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等,这对教师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好处。
(三)提升校本教研水平
“同题异构”教研模式可操作性、实用性很强,如果教师自觉地参与其中,通过直观教学现场的对比,必然会主动对新课程理念与方法进行思考和把握,从而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这种模式也迫使每位教师在教研中深入地观察、分析、比较,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这必然会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教学领悟能力。所以说,“同题异构”教研有效地促使校本教研氛围的形成,大大提升了校本教研活动的水平。
“同题异构”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大家通过共同学习、共同探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对教师本人而言,通过对同题异构进行反思,可以看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自己与名师名家之间的差距,从而借鉴别人的长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这也正是“同题异构”校本教研活动的根本意义所在。◆(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小学)
9.小学优化课堂教学教研活动简报 篇九
—xxxxxxx学校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了营造教师相互学习的氛围,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在响应全区的号召下,我校把双语教学视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大力推进双语教学。2013年3月22日我校与XXXXXX学校开展了优化课堂教学教研活动,通过本次活动,两校教师在课堂上共同学习、交流经验共同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新格局。
本次教研活动中,我校准备了11节观摩课来到XXXXXX小学,听课过程中给所有听课教师发放评课表,课后各科目的教师互相交流评课议课。本次观摩课得到XXXXXX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也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水平,有些老师的课很精彩,显示了丰厚的教学功底和较高超的教学艺术。尤其是XXXX老师《四个太阳》一课上看到了问题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议,问题自己去辨,结论自悟自得的课堂展示,大家都大开眼界倍受启发和感动;XXXX老师《三角形分类》一课中,在孩子们的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的过程中就迎刃而解了。我们的青年教师有朝气,知识底蕴丰厚,容易与学生沟通,且虚心好学,在课堂上展示了
青年教师的风采。老年教师也不甘落后,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旺盛的精力在课堂上给青年教师传经送宝,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0.董官屯小学美术联片教研活动简报 篇十
【联片教研】
董官屯镇美术组于2013年6月14日上午举行了联片教研活动,活动主题是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完成美术作业?老师们精彩的见解如下:
徐会丽[巨野县教研室]:作业能否很好地完成。首先他与老师讲授的是否彻底有关。其次,作业的布置要有层次,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完成。
张文娟[巨野县董官屯镇焦顺屯小学]:老师的评价标准要多样化,如果老师只是拿一种评价方式来看待学生的作业,我相信学生永远不会很好的完成的作业。
申海英[巨野县董官屯镇单楼小学]:听了张老师的言论,我深有感触。我想说的是作业的评价要及时。课上有些学生完成作业了,老师要及时发现并评价。鼓励表扬其作业中优秀的地方,给他们信心。下次的作业他们就会完成的更好。王晓芝[巨野县董官屯镇刘官屯小学]:我个人认为:作业能不能很好地完成,原因是很多的。有些学生天生对美术不敏感,这就很难很好的完成作业。有的学生缺乏信心。有些课程是我们所接触不到的,作业相对来说就不可能完成很好。孟丽娟[巨野县董官屯镇董海小学]:前面老师们得讨论很透彻了,我只想说一点:作业的完成也要让他们养成习惯。养成好的习惯,对待什么作业他们都会认真的完成。
王秋凤[巨野县董官屯镇育才小学]:要让学生养成多观察的习惯,让他们多
记忆身边的美术资源,不至于做作业时像无头苍蝇。脑子里有了东西,作业自然可以很好地完成。
公凡灵[巨野县董官屯镇东升小学]:以我个人的看法,美术课程可以和其他课程结合着上,让那个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美术,积累的多了,脑子里有了东西完成作业就容易多了。
【网络教研】
老师们针对问题“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完成高质量的美术作业?”的精彩言论如下:
徐会丽[巨野县教研室]:首先,作业要适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其次,要端正学生对待美术作业的态度。高年级的同学,对待美术课堂作业的态度不认真,有的学生一下课就把作业往垃圾桶里一扔,不爱惜自己的作业,更加不爱惜其他学生的作品,有时还会嘲笑其他同学的作品。用这样的态度对待美术作业,质量肯定会受影响。再次,老师要学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013-6-14 21:22:18)
王秋凤[巨野县董官屯镇育才小学]:绘画并不是因为它精益求精或豪放潇洒而赋有魅力,而是精神中的情感经过感觉对视觉形象的把握,从而产生神秘的激情。针对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本绘画能力稍差的对绘画的兴趣不浓,就连那些成绩较好的,对绘画的兴趣也变得减弱。要让学生保持学习绘画的热情和兴趣,我认为必须冲破皮框,减轻压力,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在完成美术作业过程中,我采取多种方法:小组合作是学生喜欢的方法,及培养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顺利完成任务。(2013-6-17 17:13:08)
申海英[巨野县董官屯镇单楼小学]:针对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本绘画能力稍差的对绘画的兴趣不浓,就连那些成绩较好的,对绘画的兴趣也变得减弱。要让学生保持学习绘画的热情和兴趣,我认为必须冲破皮框,减轻压力,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在完成美术作业过程中,我采取多种方法:小组合作是学生喜欢的方法,及培养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顺利完成任务。(2013-6-18 14:10:58)
张文娟[巨野县董官屯镇焦顺屯小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美术学科特点,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充分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创设和谐.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作业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对作业要有兴趣、有意义。(2013-6-23 20:12:03)
11.如何进行初中英语教研工作 篇十一
关键词: 建设实践;初中英语
一、教研组在英语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研组是落实学校工作、开展教学研究、进行学科教学管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阵地。教研组教研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可以延伸个人视野,提高个人能力。无论是一份教案、课件、某种新的导入法、新教具,还是重难点的突破法,都是全体备课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教师的团结协作,特别是对教法的探讨,对学法的安排,教后小结与反馈,就变得十分必要和重要。这种协作不仅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而教研组是实现这一协作的重要平台之一。
二、叙事研究
研究者既是教育教学事件的叙述者,又是事件的一记述者。如果叙述的内容是叙述者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那么这样的教育叙事研究就可以被看作是叙事行动研究。这种研究方式旨在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者只是教育教学事件的叙述者,而事件的记述者由其他教师或教育研究者承担。这种研究方式常被专职的教育研究者所采用,通常以教师为观察和访谈的对象,從教师的叙述中,或从教师所提供的资料(如备课或工作日志)中分析和归纳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解释或揭示教育教学的规律。
三、挖掘探索素材,诱导学生创造思维
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过去的教育学讲,学生并不负有发现新的规律的任务,仅仅掌握“科学稳固可靠的财富”就够了。我认为这一认识是片面的,学生当然不全然负有发现新规律的任务,但是学生负有学习科学家发现规律的途径和方法的任务,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具有探索性,探索的关键是“自主”。在实践初期的“自主”需要教师挖掘素材,提出若干问题,以增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教学What do you think of TV shows?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多种TV shows的画面,让学生根据图片引导学生学习电影的种类,再导入该课时句型“What do you think of TV shows?”,然后让学生逐一评论并掌握该单元所学电视剧的英文名称。这样教师就留给了学生们“自由”天地。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我——加以肯定,并鼓励他们再探索。让学生们在谈论中不断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以求得思维发展的灵活性。
四、抓好教研组组织建设是关键
教研组是学校的业务重心层面,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灵魂,因此,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堪此重任。英语教研组长要具备以下素质:一是要有很高的教学水平,是本学科领域内的业务骨干,确保业务的权威性。二是要有较高的领导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实现对全组的强势领导。三是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教研组长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帮助、指导其他教师进步,要具有勇挑重担的意识和高尚的奉献精神。四是要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能为新手教师答疑解惑,实现对全组的学术引领。
五、执教者充分体现高效课堂新理念
高效课堂其核心就是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效课堂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课堂,探究式的课堂,教师扮演了一个导演和导师的角色;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活跃的表现,他们完全脱离了被动的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并把自己对新知识的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大部分老师都采取了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2~4个小组,课堂上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老师问题刚提出,学生就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尤其在习水第五中学杨朝平老师课堂上,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展示学习成果。当老师和学生共同设问、纠错时,课堂异常的活跃。
六、视导调研,服务基层
我积极参加中学各学校的英语教学视导活动,尤其关注偏远落后学校的课改进程,注重先进学校、先进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发现了优秀教师,就在该校搞教研活动,结合省农村英语教学工作特点,让全市老师学习这些优秀教师的宝贵品质和优秀经验。在视导过程中,围绕中学英语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与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工作,及时给学校提供教育信息,把视导工作落到实处。并且我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努力做到“三个贴近,四个过程”,即贴近教师的教学思想,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贴近教师的教学困惑,不断丰富教学视导的内涵;四个过程:一是会诊号脉,二是质疑对话,三是案例解剖,四是引领导航。通过走进课堂,更多的接触教师与学生,了解了他们在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和一线教师积极寻求对策,探索规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总结并推广教师们的先进经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当好新课程改革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在信息高度发达、教育高度快速发展的今天,要使我们的英语教研组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就必须具有兼收并蓄的意识和海纳百川的胸怀。经过英语教研组全体老师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本组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懈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团结、友爱、互助、互谅、进取、创新的同组教师的精神家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集体意识。如果以上策略与行为可以改变其中的困窘,那么听说教学也应该是被撩开了其神秘面纱的一角。
参考文献
[1] 王永和.教研组建设简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小学语文教研工作之我见 篇十二
一、以课堂为阵地,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常规课———扎实、朴实
教学是学校的命脉,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让每一节课都有效是教学的主旋律。为了实现“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承诺,学校在开学初就要求组内成员“将每一节平常课都当做公开课”去准备。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深挖掘,细思量,巧加工,从“实”出发,备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课,充分全面地预设课堂,还要多角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力求使课堂的生成更加精彩。老师要带着思考走进课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评价与写作的方法,让学生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练就学习的本领,使他们能“学一文,得一法”,每节课都有新收获。
2.主题研讨课———推陈出新
“主动参与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是我校本学期的教学教研主题,为了将这个主题落到实处,我们教研组安排了杨玉萍、田淑云、王学英三位老师为我们上了三节研讨课。三位老师敢于突破, 敢于创新,敢于实践,摒弃传统的“你教我学、你说我听”的教学思路,课堂完全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为我们的“主动参与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打开了一条通道。在课堂上,他们利用“单元主题阅读法”“创设情境法导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教学策略,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激励,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将“听、说、读、写、练”的学习要求落到了实处,也为其他老师的教学开启了一扇门。
二、以课题为抓手,提升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研究”是我们近年来的教学课题,针对大课题研究的方向,我们教研组自主寻找研究的切入口,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从备课—上课—反思三个大环节逐步落实,课前老师精心研读教材,查阅资料,指导预习,同其他教师交流,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课堂上,以学生为主题,多种方法激励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朗读,自由地表达,让他们自主学习;课后仔细反思,针对自己本节课教学的过程,总结自己的得失,写好课后反思。
三、以发展为目标,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不能局限在40分钟的课堂上,而应放眼天地间,树立“生活处处有语文,留心处处皆学问”的意识,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广泛阅读书籍,认真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用敏锐的眼光、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将语文学习落实到实际的生活中,用生活的实例来感知人间的冷暖幸福,用眼前的花草美景来陶冶美的情操。
四、以常规为核心,周密安排好每次教研活动
教学工作以做好常规为基本,在教师做好每天的日常教学中, 语文组定时定点安排好老师们的教研活动。开学初教研组根据年级课务的安排,自主安排好集体备课时间,商讨每周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中的困惑,两周一次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探索方法,求真知,得实效。
五、以阅读为根本,大力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学好语文,提高学生素养最有效的途径是扩大阅读面,推进阅读,大力提倡阅读,成就书香校园一直是我校的愿望。本学期我们依然启动好每班的小书架,定期定时更换图书,学生自主借阅,同伴交互阅读,班级内好书漂流阅读,每班设计阅读墙报,开展阅读知识竞赛,评选阅读之星,读书节中根据每班阅读情况还评选了书香班级。通过读书,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在提倡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语文组也推荐语文老师去大量阅读。
13.小学英语教研简报 篇十三
开展教学观摩活动 增进教师之间交流
为了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我校语文教研组于 今日上午在多媒体室举行了公开观摩课,我校领导、全体语文教师、部分其他科的老师及百余名学生参加。
这次教学观摩活动在语文教研组长刘元海地主持下进行,根据活动方案,结合实际情况,为达到公开课观摩活动示范性和带动性,特选派有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杨黄敏、吴远平两位教师上课。课堂中,两位教师分别运了现代先进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课件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下午,在多媒体室进行了评课活动,各教师针对他们上课情况,就优点 和不足之处进行了点评。
14.汉语教研组教研活动简报 篇十四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教学在教学中多么重要。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然而如今的语文课堂,越来越难听到那令人心旷神怡的琅琅书声了。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呢?我们语文组全体教师聚集在备课室就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以下是教师们总结出来的观点: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只有教师那充满激情的范读,学生顿悟后的品读,只有发自内心最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的诵读,才可以称得上是最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听出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
二、适当地介绍写作背景
有感情朗读应以学生的感悟为基础,使学生做到有感而发,只有这样才能达成感情朗读这一目标。可我们现在的小学教材中有一些课文离实际生活还是挺远的,我们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如果对这些文章不作必要的`背景介绍,想必学生是难以读出感情的。
因此给学生作适当的背景介绍可以帮学生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再多读、细读,慢慢去咀嚼、品尝。适当地将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一下介绍,要创设适时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用自己的朗读自然地传达出文本所要表达的感受,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提倡个性化的朗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15.小学英语教研简报 篇十五
关键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校本教研
近年来, 随着我市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 特别是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 基本上我市所有的农村中心小学及片校都具备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条件, 也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在教育设备基本达标的同时, 信息技术课程却走向了“边缘”, 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急需行之有效的教研来引领这一学科的发展。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 以学校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 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 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推进有效的校本教研来引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 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 笔者认为是解决目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这方面问题谈一些看法。
1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校本教研现状及成因
1.1 没有开展或难以开展
(1) 小学信息技术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特别是在农村小学, 学校压缩电脑课时或占用电脑课已成家常便饭。如此一来, 规定的教学内容就不能如期完成, 或只是走过场, 根本没有落实。信息技术校本教研更是无暇顾及了。
(2) 当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任务繁重。除了按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外, 信息技术教师往往还承担着其他一些工作, 如机房维护、网络管理和协助其他学科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等, 甚至还有兼任其他课程的。上信息技术课成了副业, 本末倒置, 这使得本欲开展校本教研的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3) 对于目前大多数学校来说, 特别是农村小学, 信息技术教师人数偏少, 有的学校甚至只有一名, 而且不是专职的。这都使得校本教研只能成为一句口号。
1.2 过于形式, 实效性低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每次正在进行市教研观摩课时, 前来听课的教师都能做到认真听课, 做好笔记。但当上课教师进行说课、反思或让听课教师评课时, 听课教师要么就悄悄地走开了, 要么就坐着一言不发。一年一度的市教研会成了上课者和主持人的独角戏。市级教研会摩尚且如此, 镇内、校内教研效果可想而知。
1.3 重技轻教, 主题错位
平时教师在各类聚会及信息技术教师群中交流时, 交流的往往都是技术方面的问题, 对于课堂教学方面问题的研究则很少。很多教师很注重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具备了相当专业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但对课堂教学却不愿多花时间。他们认为解决技术问题的紧迫性似乎强于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紧迫性。这也跟目前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不清有关。我们首先是教师, 然后才是信息技术教师。我们的“主业”是教学。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来说, 掌握灵活实用的教法, 无疑比掌握高深的编程语言更具有实际价值。
1.4 形式老化, 不合潮流
纵观各校教研和各级教研, 教研形式不外乎是听课、集体备课和上观摩课。大多教研都成了为应付检查而进行的“空壳”活动, 缺少明确的价值目标, 缺少一些有用的实质性的内容, 这样的教研年复一年, 原地踏步式地简单重复着。
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出现以上几种情况, 存在着种种因素, 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首先主要是因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不够清晰。由于开设时间短, 理论经验和实践研究相对较少, 信息技术成为副课中的“副课”。其次就是信息技术教师定位不够清晰, 他们往往对技术发展本身的关注比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及其学科发展方向更有兴趣。长此以往, 信息技术教师即从学科教师的身份变成学校“技术服务员”, 学科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也会被人淡忘。最后就是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评价体系不健全。
2 对策及建议:搭建信息技术校本教研平台
针对信息技术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以校本教研理论为指导, 结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的教研现状, 本着以“如何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校本教研, 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为目标, 笔者提出一些简单的设想,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2.1 以网络为平台, 进行自我反思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 或者是简单的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审视, 而是反省、探究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问题, 具有研究的性质。反思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过程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对于当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来说, 可以撰写个人教学网络日志 (Blog) 或开通信息技术教师博客群。博客平台最好用在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 而且建议所有信息技术教师在同一平台中建立博客。通过反思, 教师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对教学现象有独立的、创造性的见解, 从而克服教学中的被动性、盲目性, 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 实现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2.2 互相开放, 互相提高
强调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最大特点, 但还要对其他教师开放自己, 主动地与其他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合作性的探讨, 可以是跟其他学科教师一起探究问题, 共同分享经验。这种互相开放的活动形式可以是学校组织的, 如师徒结对、发展共同体等, 也可以是自发的互相学习。例如, 在教研课前进行课前会议, 讨论如“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怎样让学生学会?你如何让学生投入学习?你将做什么?学生将做什么?”等问题。课后再进行一次会议, 对课前会议上提出的问题进行重新审视解答。除此之外, 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方法, 如指导帮助, 让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绩的骨干教师 (学科带头人) , 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亟待提升的教师, 使其尽快适应环境和角色的基本要求。这些无疑会为信息技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除了经常性的听课, 集中备课以外, 也可以建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QQ群, 这无疑是大家研讨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它的特点有目共睹, 具有即时性, 可定期开会交流, 摆脱空间的限制。也可建立信息技术教研论坛, 建议由各教研大组成员互相积极配合, 每周或每月确定一个教研主题进行讨论研究, 为农村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网上研修提供平台。另外, 每学期应举行镇内或教研大组内的教学论文、课件、学生电脑作品等评比, 促进各片校交流, 促进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种种开放式的互助是建立在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之上, 是校本研究最本质的活动形式。只有通过这种群体性的研究方式, 才能改革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中“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局面, 信息技术教师群体的专业才能有所发展, 有所提高。
2.3 信息技术课程更需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主要是指各层次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相关的专家、学者对校本教研的介入。引领的主要方式, 一是靠教师自觉学习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 并运用于反思和互动的教学研究活动之中;二是靠专家、学者的指导, 通过他们, 提炼聚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分析问题, 设计改进的策略, 验证教学研究的成果。
例如, 对于以镇为范围的农村信息技术校本教研, 建议由镇中心小学或教研片出面邀请若干信息技术教学专家和技术专家, 担任本镇信息技术教研的顾问, 或在教研论坛中担任评论员或专家组成员, 对本镇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各信息技术教师可每月将教学中的典型疑难问题集中, 通过网络提交专家, 接受专家指导。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可以邀请专家来校, 通过主题讲座、上观摩课等形式, 直接指导交流。通过这一系列的专业引领, 相信广大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会有灿烂的明天。
3 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随着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校本教研实践的展开, 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对校本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晰, 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其中, 有更多的专家学者走进校本教研, 平等参与, 真正成为教师的知心朋友。只要信息技术教师自身肯努力, 学校领导重视信息技术校本教研, 群策群力, 一定能扫除障碍, 克服困难, 走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3.
16.高中英语校本教研的思考 篇十六
[关键词]:校本教研 分层教学
一、对于“校本教研”的基本认识
“校本教研”是指基于学校外语教学发展、基于教师学科教学研究、在实践行动中研究的学校一级的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研,它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教研”的显著特征是教学研究一切为了学校,一切在学校中,一切基于学校;一切为了教师,一切在教师中,一切基于教师。作为一种新的学校教育研究策略,校本教研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提出来的。我们组的全体同仁经过理论学习和专家的引领,达成了如下的共识:
1. 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举措。
2.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最基本单位。校本教研只有真实地发生并且扎根在教研组,才能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的理论框架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和完善,通过教师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得到落实。否则,校本教研就不能称为“以校为本”。
3. 通过“校本教研”中的同伴互助和合作,在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的伙伴关系。通过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与互助、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校本教研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举措。
4.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能创新出农村重点中学的英语教学模式。
结合以上四个客观事实,依据学生主体论思想:“教师的教学应当考虑到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应当符合各类学生的心理,应当采用不同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使各类学生产生极大的内驱力,从而使全体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我们在我们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中采取了英语校本课程的特色性与分层开发和实施我校的高中英语校本课程。
二、高中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研究的意义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有效地指导英语学习的技巧和策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导学结合起来,形成经验和资料。
三、我校校本英语开发的探讨
1.我校英语校本教研的开发的背景
由于我校是一所二类生源的农村重点中学,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兴趣爱好和学习基础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的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和基础水平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在英语学习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初中阶段英语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感到“吃不饱”,初中英语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却感到学习非常吃力,有放弃学习英语的念头。因此如何提高我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就提到日程上面来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借鉴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从2004年我校就进行分层次班教学,对基础比较好的到A班进行教学;其余的到B班上课。为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英语兴趣,我们把现有教材进行选编,把各个不同的知识点设计成不同题型,根据学习不同层次来实施不同的任务。
2.我校英语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1)分层教学
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已有的知识容量不同,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和能力存在着差异,因此,选择同一角度向全体学生传授新知识,势必有的学生不能接受。所以,不同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角度。例如:在校本英语教学中,对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向他们提供更高一级能力要求的阅读材料、课外知识,China Daily上的新闻,21st Century上的英语原汁原味(内容由本人直接在网上选取);对水平低的学生是放低原来人教版教材所要求的教学难度,甚至改编原有教学素材,供其学习。
(2)分层练习
练习是巩固知识,掌握技能的有效途径。然而,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练习方式,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练习方式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例如:为了不同层次学生对英语的需要,可以布置必做题和选做题;对后进生多布置笔头练习;对后进生多进行机械性、重复性练习;而对优等生则要经常变换出题的类型和练习角度。在练习的深度和广度上,由于不同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对他们的要求应当不同,因此,在练习的内容、深度和广度上应当有区别。
(3)分层评价
由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知识基础不同,成就动机也不同。任何一位学生都渴望成功,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为了避免后进生心理上的挫折,对他们可以制定较低一点的目标,为了避免优等生骄傲自满,为他们制定较高一点的目标。课堂提问时可以向优等生提问一些较难的题目,避免他们总在胜利面前沾沾自喜,而把较容易的题目留给后进生,让他们相信自己也能成功。教师对优等生所犯错误可以直接指出来,而对后进生最好用委婉语言指出,并且应当多用激励性语言,使他们感受到在老师心目中有一席之地。
四、我校校本教研的教学实践
1.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开展教材教研。
新课程改革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高中英语新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为教师留有极大的空间,吸引着教师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去开发。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单一的活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通过合作使我们互相成为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通过分享计划和资料,可以减轻我们的工作负担,我们可以获得比个人努力能获得的更多的成绩。合作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备课是教师的常规工作,是牵扯老师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项内容。我们先在备课和教案编写方面加强合作,开展了针对教材本身的教材活动——备课教研。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发挥教研组集体合力。
(2)集体备课,提高效益。
(3)建立教研组专题资料库。
(4)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2.有针对性的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题教研。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组内教研是针对教学实际过程中所遇到的,或发现的问题给予解决或磋商。
3.深化校本教研,使校本教研得以拓展。
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我们教研组每年也开展了横向的校际之间的学习与观摩活动,即进行了校与校之间的教研活动。同时,在教导处的领导下,我们也举行一年一度的教学大比武活动。
参考文献:
17.教研活动简报 篇十七
第4期
白定小学2014年4月14日
数学教研组集体提高业务水平
为师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我组成员今天下午教研活动开展了集体做六年级试卷《赢在小学》综合测试
(一)。
经上次业务考试情况分析,我组业务水平较低,故此次教研活动进行提高我组业务水平知识的学习。数学组全体成员一起做六年级综合测试卷,然后一起讨论有异议的题和有些不会做的题让会做的老师教一下,最后集体订正答案,然后自己改正。此次活动目的不仅能提高教师在业务考试中的及格率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我们老师在数学这一学科上的知识水平,进而能够更好的将知识教授给学生。让我们能够在教师这条路上走上跟高的阶梯,发挥更大的作用。
18.小学英语教研简报 篇十八
如何提高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校本教研基本内容
1、提出主题
2、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各抒己见。
3、总结
4、取长补短,把教研心得体会写下来并运用到日后的教学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认识,升华自己教学理论。
活动总结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坚持阅读英语报刊杂志,并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及时复习和巩固。英语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教师应经常指导学生的学习,并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汇报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朗读、演讲、表演、比赛等形式展示成果,使学生在享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课外阅读的兴趣。
为落实全县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巨野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三研一体化”教研活动的实施意见》,结合章缝镇中心校的指导方案,12月20日下午,全体小学英语教师在姜村小学成功进行了联片教研活动。
活动简介
研讨主题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活动内容
PEP小学五年级上册Unit4 What can you do ? 活动方式
听课、评课、研讨 活动地点
章缝镇姜村小学
活动时间
2012年12月20日下午 2:30 活动要求
通过教学实践及研讨,结合我们自己的教学经验,探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策略,探讨课堂教学如何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发展”。
活动过程
一、教研组长安排教研活动注意事项。
二、全体教师观课并记录。
三、观课后研讨。
四、中心校领导及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总结。
活动剪影
老师们同学们都在认真听
授课老师循循善诱
分角色朗读,大家听得多认真啊!
授课教师在说课
老师在做精彩的评论
老师畅所欲言
研讨气氛热烈中心校领导曹校长作教研指导
百家争鸣
赵淑华老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田崇燕老师:培养学生多说,大声说的习惯,平时学生之间多用英语交流,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徐文涛老师:创设语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罗红利老师:有趣的动画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充分发挥课件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兴趣培养。闫双双老师: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问题的形式,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深入思考,知识掌握的扎实牢固。
张群老师:进行分组教学,通过比赛竞争,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谷训青老师: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使用英语讲课,能不说汉语就不说,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学生模仿,有利于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位学生,面向全体,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中心校曹校长总结指导:
一、三研一体化有利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和提高,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二、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整体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三、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正确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和要求。
四、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创设真实的情景,组织形式多样和贴近小学生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教研主题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精彩见解 田崇燕:教学中充分利用视频课件卡通片等教学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创设情景,练习对话,以活动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能力。
孙念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潜能去主动探索、发现新知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小学英语教学是一门以语言兴趣为中心,伴随终身语言学习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任务,激发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在一定活动内容上,并能唤起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完善自我,而缺乏兴趣的教学,尤其是单纯理智的教学,需要儿童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单一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缺乏一定的情景和趣味,儿童始终处在怕羞、怕说错的情绪状态中,不能充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思想,使儿童产生厌倦情绪。
教育交给学生的东西,应当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能作为一种艰巨的任务去负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手段创设动人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对语言本身的兴趣,强化儿童对语言的记忆。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用英语交谈,根据主题设计不同的活动,启发学生创造性地用所学生语言材料,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
【小学英语教研简报】推荐阅读:
西拉科小学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简报08-21
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06-19
小学英语阅读教研08-11
小学英语教研组教研活动总结06-08
小学英语教研活动主持词10-20
南岗中心小学英语教研组介绍06-23
实验小学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07-12
小学英语教研组计经典计划方案07-21
小学英语德育渗透教研活动计划专题09-17
2022沿滩区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记录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