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2024-09-21

浅谈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共14篇)

1.浅谈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篇一

浅议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明光镇麻栗完小

王恩跃

2018年1月7日

浅议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摘要: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因此,怎样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点课程,对学生数学思维、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怎样凸显数学课堂趣味性,有待进一步分析。接下来,本文着重对怎样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提出看法与建议。关键词:数学课堂;趣味性;方法分析

现代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要求教育教学以兴趣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为主。因此,数学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趣味性凸显、注重学生头脑能力培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成绩,为今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新数学教学理念

现代化背景下,强调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展开教育教学工作。而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其课堂主体多为教师,学生被动学习,应听从教师一切安排。基于这一理念下使得教师处于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地位,在无形中对学生数学造成一种制约,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对此,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打破传统观念束缚,创新教学理念,由课堂主体转为学生为课堂主体,实现以人为本展开数学教学。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学习状态与数学知识掌握情况科学分析,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主动走进学生群体从而构建和谐、欢快的课堂环境,提倡师生平等。只有凸显趣味性,才能为学生数学兴趣的调动提供帮助,实现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数学学习中。

二、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就存在很多数学知识,例如:购物结算、打折销售、积分抽奖等都是数学知识。对此,教师可以将数学课堂与学生实际生活融合,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数学现象进而结合教材数学知识,实现学以致用,让学生们体验到数学的神奇魅力。

比如:在认识人民币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室模拟成文具店并设定每名学生手中有50块钱自由分配。一些学生选择购买了铅笔、另一些学生选择购买玩具、橡皮等,在课堂活动中学生认识人民币并学会分配。事实证明,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具有帮助性作用,相对于传统说教式教学,生活化教学更能够凸显数学教学趣味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让学生们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存在,在无形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水平,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三、引导学生学会实践分析

新课程教育背景下提出: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合作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表扬、鼓励,建立数学学习信心,主动融入到数学课堂并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如果课堂只有少部分学生参与互动,其他学生观看活动过程将难以调动班级整体学生学习热情,那么教学活动也失去意义。所以,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还要注重班级整体学生的兴趣调动。

比如:在《有余数除法》教学中,教师以儿童节为背景送给同学说们小礼品,首先由班长打开礼物盒子,把礼物平均分给小组中的4名学生。当礼物分发后学生发现:4个橡皮分给了4名学生;每人1个橡皮;9只铅笔分给4名同学,每人2只,剩余1只;14个本子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人3本,剩余2本……。这时,学生就会主动动脑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剩余,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余数”有基本的认识。通过节日礼物的形式展开数学教学,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纷纷投入到“余数”研究中。

四、构建轻松、欢快的课堂环境

现代教育改革强调师生平等,教师与学生零距离互动成为重要研究内容。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数学知识探讨才是师生平等的重要体现。而数学学习与教师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知识积累、成长的过程,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应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合作者。

比如:在学习轴对称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中的轴对称展开教学。首先,在课前教师做好教学目标、内容设定。其次,在课堂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蜻蜓、蝴蝶、脸谱图片。随后提问:同学们看一看这些图形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因为这些是学生熟悉的图形,因此容易产生共鸣进行小组讨论。教师为引入轴对称图形铺垫。最后,教师进行问题总结。在这样一种相对自由的环境下,学生更乐于投入,会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神奇魅力。此外,由于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调动了学生参与热情与课堂积极性,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凸显趣味性。

五、注重学生主观意识调动

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设计调动学生主观意识。例如:在学习周长时,教师可以设计小狗竞赛活动,一号小狗顺着转盘的边缘跑完一周回到起点,二号小狗顺着房屋跑完一周回到起点。此时,教师提问:学生们发现了什么?小狗是怎样跑的,进而引导学生得出边缘一周的定义。随后,三号小狗顺着圆盘边缘跑到一半停下来,裁判表示:三号小狗犯规。提问:三号小狗是怎样犯规的,同学们怎样帮助三号小狗顺利完成比赛。最后,引导学生在课本上画一画、量一量展开讨论。该种教学模式相对于一味的强调概念定义教学形式,趣味性教学更加显著,学生主观意识被调动起来,逻辑思维与数学知识结合进而轻松的掌握数学内容。探究式教学模式并非单纯指教师不断的启发与引导,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学会问题质疑、反思进而达到学以致用,能够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结语:

综合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兴趣的调动与激发需要教师投入较多时间与精力,有足够的耐心设计课堂活动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新鲜、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眼球。当学生注意力被吸引到课堂中,才能主动投入到问题思考与数学知识学习中,更加凸显课堂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质量。参考文献:

[1]郑艳.增强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学苑教育,2017(20).[2]李娜.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J].考试周刊,2017(80).[3]杜晓婷.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J].新校园(中旬),2017(06).[4]吴永华.巧用白板,打造趣味数学课堂——浅谈如何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教学的趣味性[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6(12).

2.浅谈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篇二

一、正确认识小学数学

数学是一门思维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 对学生的思维逻辑思考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学好数学对学生自身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误解, 导致许多学生没有十足的自信去学好数学, 从而造成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下降。所以, 加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的首要前提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 纠正学生对数学的错误理解。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从而形成一个高参与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随机提问来了解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也可以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谈, 从交谈中了解学生对数学的看法,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思想, 纠正错误的数学认识, 让学生重新全面正确地认识数学, 更好地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第一次课的时候树立正确的数学思想, 纠正学生中错误的数学认识以及预防学生产生错误的数学认识。

二、准备及时、适用的资料

要想开设有趣的小学数学课堂,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我们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收集和准备好课堂上所需要的资料, 努力确保有趣的小学数学课堂可以顺利开展。例如, 在进行“圆柱体”的教学的时候, 首先, 我们可以上网收集有关圆柱体的教学资料, 并收集有关圆柱体教学的教学方法和资料。其次,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色以及课室的教学设备来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有趣的教学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 可以适当地参考别人的有关圆柱体的教学方案, 但是不能直接将别人的教学方案搬过来自己使用。最后, 确定好教学方案, 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案来准备好相关的资料, 如需借用一些设备, 就应该提前准备好, 避免出现资料和设备准备不足的情况, 这样就会影响有趣的小学数学课堂的开展。

三、创设有趣课堂

1. 游戏课堂。

小学生都是贪玩儿的, 所以营造一个游戏课堂, 不仅可以增加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创设一个游戏课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因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的游戏应该不同。针对较低年级的小学生, 设计的游戏应该简单一点, 毕竟低年级的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差, 如果设计的游戏难度过大, 学生就会失去对游戏课堂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的参与率就会变低, 这样就无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无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于较低年级的小学生,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 例如, 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比手指”游戏, 教师首先随机抽取几位学生, 抽取到的学生站在讲台上, 面对着全班学生, 教师在旁边报读学生们要比划的手指数, 全班学生作为观察者, 如果发现有学生比划错误, 那么这位学生就要接受惩罚。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 我们就可以设计相对比较有难度的游戏, 这样才能增加游戏的吸引力, 毕竟每位学生都想表现自己, 所以有难度的游戏会比较容易吸引高年级的小学生, 提高小学课堂的参与率。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 我们可以设计迷宫游戏, 教师事先准备好不同等级的迷宫游戏, 借助多媒体的帮助, 在投影仪上播放出来, 难度逐步递增,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逐渐增长,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 动手制作模型课堂。

对于一些几何图形或是一些立体图形, 我们可以通过进行动手制作模型来加强学生对一些图形的了解,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进行圆柱体的教学时, 教师先跟学生们讲解圆柱体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们对圆柱体有基本的了解, 然后让学生们根据教师的讲解来制作圆柱体, 制作的圆柱体的大小、外形不作要求, 只要是符合圆柱体的特征就可以。我们也可以先让学生们自己事先预习圆柱体的内容, 然后根据自己对圆柱体的认知来动手制作圆柱体。亲自动手制作模型的教学方式, 不仅可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的数学内容的理解。

3. 有奖竞答课堂。

有竞争才有动力, 建立有奖竞答课堂不仅可以提升小学数学的趣味性,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我们可以进行计算题的有奖竞答的游戏, 首先, 我们将全班划分成五大组, 每组在上课前事先准备好三十道计算题, 用来参加有奖竞答的游戏。从第一组开始, 第一组的学生将自己组事先准备好的计算题用题板写出来, 其他组的学生就举手回答问题, 第一位举手的学生如果回答正确, 可以奖励一分, 如果回答错误就要扣一分, 然后其他学生继续举手回答, 直到回答正确, 最后, 统计每组的小组分数, 分数最高的小组可以得到教师事先准备的奖励。教师事先准备的奖励可以是糖果, 也可以是饼干, 或者是一些学习用具等。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率, 还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我们要多角度、多层面地运用教学方法和策略, 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刘国才.打造和谐互动的数学课堂[J].小学时代:教师, 2011 (4) .

[2]苏建新.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 (14) .

3.浅谈数学课堂中的趣味性教学 篇三

一、生动形象的语言化解枯燥的内容

在教学中总会碰到一些比较枯燥但却十分重要的内容,若学生学起来觉得乏而无味,那么要使其理解和记忆就十分困难了,此时教师就要善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化被动为主动了。

比如:在讲解函数概念的时候,若按课本中的描述来讲解,大部分学生一定会觉得很乏味,毫于兴趣。于是在授课时,我采用一种新的方式:函数就是夫妻, x代表老婆, y代表老公,一个老婆只能有一个老公,即一个x只能对应一个y。以这种方式讲授,把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反应比较快的学生就会提出问题:那一个老公有两个老婆即:一个y对应2个x,还是函数吗? 这是一个很有突破性的问题,首先加以肯定,然后就可引入重点:这个夫妻制是封建社会的夫妻制,所以一个老婆只能有一个老公,即一个x只能对应一个y,而一个老公可以只有一个老婆,即一个y对应一个x,(画出图象)此时为一次函数;一个老公也可以有两个老婆,即一个y对应两个x,(画出图象)此时为二次函数。如此一来,把枯燥的概念生动化,学生在掌握函数概念的同时,还对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有了个初步的了解。

二、富有情趣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知识的获得在于求知者的志愿,这是不能强迫的。”这说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

比如:我在讲解寻找“分式公分母”这节课时,摒弃以往的传统教学,采用一种新的方式:“讲故事”。“同学们,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朋友,它是世界上最仁慈的强盗”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过来,即使是那些平常不爱听课的学生也瞪大了眼睛,“从前,有一个强盗,每次抢劫,他只会抢一部分,使得对方剩下的财物不超过他抢的财物,因为大家就称他是最仁慈的强盗,他的名字叫做公分母,例如:与,它们的公分母是……”这种方式的收效是非常显著的,因为即使是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也能掌握找公分母的方法,由此可见好的情境引入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听课效率。

三、适当穿插游戏调动课堂气氛

若每天的数学课都是千篇一律的老师讲学生听,相信时间长了不只是学生闷,老师自己也会觉得无趣,因此在课堂中我经常会根据所传授的内容穿插一些小游戏,既可以让走祌的学生“元神归位”,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当天的内容,缓解一下乏味的课堂气氛。

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课时,在讲完一些相关概念的之后,我穿插了一个小游戏:班级作为一个坐标平面,让一个坐在中间的学生站起来,充当坐标原点(0,0),左手向前伸作为y轴正方向,右手向侧伸作为x轴正方向,班级每个同学在纸上写下各自所处位置的坐标表示,我来提问,回答错误的同学就要取代先前的同学作为新的坐标原点。如此一来,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都被调动起来,即使刚才不注意听的同学也赶紧“恶补”,这样两轮下来,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学会了坐标的表示,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还能针对一些易错的知识点多加讲解,从而巩固新知。

四、优化问题设计增强教学趣味性

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有些时候学生新知识的形成并不一定都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好的问题创设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去。”

例如:在讲述先将方程作适当变形再采用加减消元法部分内容时,可作如下引入:

试一试: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思考:不能直接消元怎么办?

听一听:(听故事找灵感):

内容: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外找水喝。终于发现了一个瓶子,可是瓶口太窄,瓶子里的水太少了,喝不到水怎么办呢?(慢读,重读)乌鸦衔来小石子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喝到水啦!

做一做:同学们,你们能学学这只聪明的乌鸦,解决刚才这个问题吗?

这样的问题设计通过:“试一试”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听一听”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与解方程方法的可比性来分析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会类比;最后的“做一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大部分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多鼓勵、适当奖励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会在学生的回答或提出的问题中发掘闪光点,多加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例如有的时候学生想出了一些解题的简便方法时,我会带动其他学生一起鼓掌向他表示祝贺,有的时候我会在班上组织知识问答,针对本周或本月所学的内容要求每个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请其它同学作答,问题出得好答得好的学生还会有小糖果、小文具之类的奖励,渐渐的学生在学习上有了自信,就更能领略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了。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新颖而有创意,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使得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更好的体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研究论文 篇四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教学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学生和教师可以在交互式新媒体新技术电子白板上动手操作、演练,很好地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将数学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各种综合的功能,还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凸显数学知识的特点。利用动画效果和显著的视觉效果,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来。交互式新媒体新技术电子白板教学能使枯燥泛味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尤为突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流互动,要使这种互动达到最佳效果,就缺少不了交互式新媒体新技术电子白板的熟练使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综合功能,能够让学生的兴趣大增,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些新设备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来,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二、创设趣味性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要创设趣味性的课堂环境。数学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横排竖排相互对齐的老农种田式的课堂布局,可以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将一个小组学生的桌子摆放在一起,让小组的成员围着摆放的课桌就坐,也可以让全班的学生将桌子摆成马蹄形,学生围坐,教师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教学,就会与学生打成一片,从形式上扩大教学活动的参与面。这样,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此外,现在的数学课堂注重互动,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体验获取知识的探究经历。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凸显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数学课堂的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进行分层教学,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高层次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中层次学生: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低层次学生: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成绩较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秀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对高层次学生进行高标准严格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对中层次学生进行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低层次学生,应该寻找其闪光点,采用表扬评价,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让进步快的学生升层,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施分层教学,有效解决了学生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问题,适应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是转化学困生的良药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变化,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一些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都进城务工,并且人数越来越多,这样就导致很多未成年孩子留在家里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辈,也可能是亲朋好友,也有可能是哥哥姐姐,这些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是缺失的,管理疏松,要求不严格,导致其学习成绩低下,成了学困生。农村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方方面面,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学困生身上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各方面的力量,转化每一位学困生,只要他们有进步,我们就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关注每一位学困生的点点滴滴的微小进步和变化,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放大这个闪光点,引导学困生,让他们从心灵深处感受到教师在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教师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才。只有我们教育工作者把对学困生的教育工作做细致、做深入,用新举措、新方法转化学困生,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五、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5.浅谈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篇五

桐坑中学 林佳玲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努力去追求或探索。学生对学习的东西是否感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而初中历史课程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初中生的一门必修课,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基本知识与技能,可获得人文精神等多方面的素质教育,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如何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众多历史老师不懈的追求。那么,作为历史教师应如何调动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真是一门艺术。下面本人结合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册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趣味性 艺术性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可以说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是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它改变了传统教师用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它集音频视频于一体,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多媒体技术目前适合多方位、立体化的开发与利用。它贮存信息量大、画面丰富。平时教学中,我用多媒体为学生建立一个动态教学环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历史本身具有逝去性的特点,历史图片将某一历史事件定格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在讲到《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时,以“我国境内人类活动”的图片导入新课,这幅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再比如讲到《青铜器与甲骨文》时,提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工艺高超。我们就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商代的大型器物——“司母戊鼎”,这幅画就非常直观地展现出“司母戊鼎”的规模宏大,可以让学生看到青铜器的组织严密,做工细致,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二、讲究开头,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有一个好 的开头,直接关系到整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导致出现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让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最大的努力做到一开始引入入胜,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要做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联系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平中有奇、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如我在认真准备历史的预备课时,和学生交流了“怎样认识历史”这个话题,通过结合当前形势的特点之后,我认为:这一节课首先要告诉学生,学习历史能得到无数的益处,历史虽然会成为过去,但它能启发我们。所以,这节课我是这样开头的:“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许多历史故事吧?看谁能讲出大禹、秦始皇、刘胡兰、曹操、诸葛亮、岳飞、秦桧、郑成功、戚继光分别是出现在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呢?”这问题一提问出来,顿时引发了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便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我先后请出几位同学发表意见,尽管他们的回答不够完整或不够准确,但我还是感受到了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也及时地进行讲解,指出了以上历史人物分别属于什么时期。通过这样的形式导入新课:“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像治水英雄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受到了后世人民的崇敬;有的遗臭万年,像奸臣秦桧,长跪地上向人民请罪„„我们认识历史,学习历史,最重要的还要懂得怎样做人,比如我们应该做像刘胡兰那样的人,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将来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讲好插图,引发学生兴趣

人教版的历史教科书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的兴趣很有帮助。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学质量也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太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幅插图都详细讲解,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的需要挑选插图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一知半解或似懂非懂。若经教师讲解,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教材的内容。如我在讲解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时,“商鞅变法”可以说是这节课的重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革命家的才华和气魄,另一方面使学生懂得改革和变法的不容易,因为改革或变法正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这样对插图的讲解,提高学生对商鞅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的理解。学生也就能明白了“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的认识。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辩论。他手拿竹简,引经据典,振振有词。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的确,这一场历史性的大辩论,最后由秦孝公作决定。秦孝公认为商鞅说得对,就按商鞅说的去办。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全被吸引了,也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四、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学习新知识,对学生巧设疑问,以疑激趣我认为也是一个教学的好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学生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如我在讲述“甲骨文”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地认识到中国文字形成的深远影响,以及甲骨文的出现对文字发展所起的作用,我作了这样的设计,我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文字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哪个同学能说出最早的文字是什么?”当学生作出“甲骨文”的正确回答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谁能说出甲骨文出现的时间?”,此时又有学生回答“商朝”后,我简要向学生介绍了甲骨文所使用的造字方法有哪些,比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等。继而我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哪些记事?”„„就这样一环扣一环的巧疑解难,把学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掌握了知识,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了甲骨文出现的意义。

五、创设情境,以情求趣

6.初中趣味数学课堂游戏有哪些 篇六

在讲授“方差”这一节时,我采用“真人秀”的方式,课前选出平均身高相等的两组男生,每组四人,第一组四人身高几乎相同,第二组四人高矮不齐。上课时把教室模拟成舞台,两组学生同时扮演台湾明星组合F4,站在讲台前面为大家演唱“流星花园”主题曲。同学们先惊讶无比,后热情澎湃,还以为开联欢会呢。歌声一落,我让大家评判两组学生的舞台效果,都说第一组形象好。接着我给出两组身高数据,让大家计算两组男生的平均身高,及时提出问题:平均身高相等时,为什么舞台效果不同?从而引出方差定义和计算方法。

这个游戏利用了学生熟知的明星效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数学课不再枯燥、不再乏味、不再让人昏昏欲睡。多了一些笑声、多了一份激情、多了一点动感,课堂焕发了无比的生命力,学生得到了终生难忘的学习效果,这样的小游戏难道不值得做吗?

7.浅谈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篇七

一、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创造一些鲜活的情景, 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感受到数学好玩、新鲜和充满着生活趣味.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 我让学生在课前寻找标有百分数的物品, 了解所找百分数的意义.上课时我又让学生扮演自己找到物品中的百分数, 介绍所含的意义.于是, 学生群情激昂, 纷纷表达自己的发现, 深怕漏了自己的发现, 比较难理解的百分数一下简单起来.又如教学比例尺时, 我先让学生看一看中国地图或世界地图, 设问:我国领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 为什么能画在这张纸上?学生立刻回答:“缩小.”“缩小后各个地方的大小变了吗?”“没有.”“为什么?”“它们都是按比例缩小的.”“什么叫比例呢?”课堂在发现之中拉开了序幕.

二、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

1. 从教学情境的创设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中,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熟悉的事物,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如在教学“数字的编码”时, 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星期六的早上, 妈妈带笑笑去银行取钱, 营业员阿姨让妈妈输入密码, 妈妈的密码是:第一个数是2的4倍, 第二个数是十以内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 第三个数是最小的合数, 第四个数是最小质数的3倍……你们知道笑笑妈妈的密码是多少吗?一个生活情景,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变成一种享受, 一种愉快的体验, 学生立刻兴奋起来, 他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并在讨论中解决了问题.

2. 从数学故事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 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不妨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或有趣的数学知识, 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如:教学圆周率时, 给学生讲一讲祖冲之的故事, 教学质数、合数时, 给学生讲一讲古希腊的数学家是怎样找质数的故事.在教学“比的应用”时, 给学生讲了一个生活的实例:女士穿高跟鞋为什么给人漂亮的感觉?通常人的腿长占整个身高的一半多点, 而给人感觉最舒服的比例应该是0.618左右, 这就是数学上所谓的黄金比.当女士穿上高跟鞋后, 腿长占全身的比例就接近这个数了, 因此就给人以美的感觉.学生顿时惊奇又兴奋, 满怀热情地加入到课堂中来.

3. 在多媒体教学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多媒体教学中, 其形式直观、形象, 对于学生理解一些太过抽象的知识点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进一步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 我用课件动画演示一个戴着不对称眼镜的先生走进教室, 全班学生大笑.我故作不解:“大家为什么笑?”生甲:“这个人的眼镜怎么一边大一边小啊?”教师问:“那么这位先生应该戴一副什么样的眼镜?”生乙说:“应该戴一副两边镜片一样大的.”我顺势引出课题:“你说的真对, 生活中的许多物体, 一般来说, 对称的比较美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轴对称图形’”.简单的设计, 满足学生视觉直观需要,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对事物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 由兴趣到探索, 再由探索到成功, 在成功的检验中产生新的兴趣, 数学学习的成功也是一样.因此, 我们老师要充分利用联系的机会, 注重练习的形式, 挖掘练习的趣味性,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1. 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在作业练习设计过程中, 我们尽量要使练习的形式丰富多彩, 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感受数学的魅力, 自主、快乐地学习数学.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 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 教学语言的智慧化.

导入练习时教师的语言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把呆板枯燥的连线题、选择题, 以“请为它们找找朋友吧”, 或“它们的好朋友都是谁呢”的形式出现;把解决问题用“淘气被一道题给难住了, 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 “智慧老人想考考大家”或“笑笑想和大家一起来做这道题, 你敢挑战吗”之类的语言, 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8.浅谈数学课堂的趣味教学 篇八

【关键词】 数学课堂 趣味教学

1. 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说的话。导入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去学习新课,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求。当老师的话语,像淙淙的小溪一样流进学生心田的时候,就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鼓起他们学习的风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地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比如,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不是直截了当讲方法,而是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一个圆镜子破了,现在只有边缘的一块碎片,根据它,你能制造出一个和原来的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吗?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问题。另外,通过以上方法引入,还让他们感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数学并不是枯燥空洞的。

2. 创造情境,使学生享受学习之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亲切的态度来设置问题的情境,以期待的心情等待学生去思考面临的问题,以热情帮助的态度给予学生以点拨和启迪,以饱满的情绪去讲解新的科学知识,以关切信任的态度去聆听学生的回答,从而引起师生的共鸣,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新异的学习氛围中激起思考,讨论的兴趣,引出要讲授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讲“圆幂定理”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引入:同学们早就背诵王之涣的《登鹳鹊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实这是诗人的浪漫和夸张。事实上,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再登上一层楼是办不到的,那么要登上多少层楼,才能看到千里之景呢?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之后,大家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学生怀着好奇,听得格外仔细和急切。学过切割线定理之后,大家把地球的半径6378公里代入公式算出约需登上19公里高的一层楼,才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比珠穆朗玛峰的两倍还多呢?深感诗人想象之大胆,手法之浪漫。不少同学还主动出击,有的说:老师,我算出了登高一层楼(通常3米)所能看到的景距。那个说:我计算出登上泰山所能看到的景距。欢快中,学生已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了。

3. 点缀趣味,使学生体验知识之乐

知识本身是严肃的,但当人们“运用”“摩玩”它时,便会发生许多的情趣来,由严肃变为活泼、幽默的;变为亲切、有味的。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趣味点缀,以幽默调节,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之乐,结合教材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或有趣的数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而且有助于记忆和运用。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讲概率时,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从前一位父亲,令其不太灵活的儿子去买一盒火柴,之前反复叮嘱要试一试是不是好用。结果,他的儿子一根一根划,等回家时,已全部划完,其父亲哭笑不得。从这个故事中,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并不都是抽样的,而是生活中需要的,生活中的乐趣;也反映了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因此,教师如果善于点缀趣味,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乐趣。

4. 引导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想象力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引导学生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后成功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适当地分解知识的难点,合理地划分课堂教学的层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在艰辛的探索攀登,才会有成功的乐趣。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时,学生初学几何,引辅助线对学生来说是个很困难的问题。为此在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在课上让学生把其中三个角涂不同颜色,然后剪下来拼在一起,问学生有几种拼法,通过拼凑发现辅助线的四种引法并总结出最少要作一边的平行线。这样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寻求解题规律,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5. 深入浅出,使学生体验易学之乐

学知识有如登山,越往上越吃力,也越觉困难。怎样使学生降低坡度,使学生化难为易,就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地引导。

綜上所述,课堂如果教师巧妙导入,以趣激之,学生则乐在开头;创设情境,点缀趣味,学生则乐在其中;引导探索,深入浅出,学生则乐在其后。善教者,能使学生脸上有笑,心中有乐。课堂上生动活泼,高潮迭起、情趣盎然。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当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其方式也远不止以上所述,它需要教师努力去探索,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带着积极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钻研教材,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卜晓娟;;数学课堂中的快乐之旅[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2] 郑宝霞;;谈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J];成才之路;2010年03期.

[3] 吴卫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力的探究[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年01期.

[4] 王智奋;;善待学生的“出错”,使数学课堂更精彩[J];考试周刊;2010年06期.

9.浅谈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篇九

【关键词】数学;课堂;趣味语言

一、小学生学习数学是有难度的 数学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鉴于数学高度抽象性与小学儿童思维有很大具体形象性的矛盾,所以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困难的。对部分学生来说,会造成数学学习心理障碍,觉得学数学“苦不堪言”。

二、“趣味语言”对于解决数学学科抽象和小学生抽象思维不够发达这一矛盾的意义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安全感,活跃课堂气氛。能弥补数学教学内容的枯燥、呆板,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

三、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语言尽量有趣味性

1.打比方

(1)教学口十口=10时,教师这样比方:“‘两个窗户后面藏着’许多神奇的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看谁找得多,谁的本领大?”当学生无序说出各种答案之后、教师又比方说:“谁能像体育老师一样给这些算式排排队?”

(2)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算完竖式而忘了写横式得数的现象,教师就这样提醒学生:“做竖式计算,就像到菜市场买菜,做完竖式相当于买好菜,最后写全横式上的得数相当于把菜带回家,大家可千万别只顾买菜却不把菜带回家。”

2.贴近生活的描述

(1)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右手力气大,小数点向右移动,就扩大;左手力气小,小数点向左移动就缩小。

(2)“那我有个问题:这个“0”可够孤单的呀!你们正数没有0,你们负数也没有0!那这样说,0算正数,还是负数?

(3)学习“乘法分配律”时,一部分学生会写成(37 42)×2=37×2 42,常常把42忘记乘2。老师引导:括号里面的数是姐妹俩,括号外面的这个数是妈妈,姐姐爱妈妈,妹妹也爱妈妈,所以姐妹俩见到妈妈都要拥抱。

(4)课本上有要孩子填写的()和□,“括号先生”和“方框先生”的美名让孩子们在有亲近感的同时,还有责任感。可是千万要认真做题,填错了,“括号先生”和“方框先生”可要拉肚子了。学习图画和表格应用题,孩子们热心地称“?”为“问号先生”。

3.利用语文资源

(1)《循环小数》的导入: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讲了两遍后)你们也可以讲吗?

(2)《平行与垂直》提问:“古诗中‘大漠孤烟直’和‘两岸青山相对出’分别描述了一种数学现象,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你们想到了什么?”

4.幽默的调侃

(1)同学们,今天大家的课桌上既有筷子又有碗,但老师不是请同学们来吃饭的,我想请同学们一起做一个夹玻璃球的小游戏。

(2)发现学生东张西望,提醒“小心!眼珠掉了可不好找!”;还可以提示点名:×同志,×大人,×英雄,×大侠,而不直呼其名。

发现学生打瞌睡,问“你梦见吃什么了?味道怎样?”

5.用反证处理学生的错误

(1)生:我觉得哪位失球最少,就该让哪位主罚,„„师:按这样的说法,如果我罚点球的成绩是罚一个球,可踢飞了。我的失球数是1,最小,那个点球倒该我去罚了不成?

(2)在练习长度单位时,男教师出了一题:“老师的身高为1.7()”。一位学生不假思索地抢答:“1.7厘米”。教师怒道:“我在你眼里竟如此渺小。我可是一个大丈夫啊!”

6.借题发挥

(1)老师让学生用折纸的方法表示出1/2,可有个学生却折出了1/4,老师并没有责骂她,而是借题发挥,积极地评价了这个学生:老师要感谢你呀,你的想法真是太有创意了!你不仅想到了用折纸的方法可以表示1/2,还超前学会了如何表示1/4,真不错!其他小朋友想不想学学她?来,动手试试你们还能表示出哪些分数?这里巧妙地化解了学生的尴尬,也激励了其他学生。

(2)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正当师生讨论激烈时,突然一个学生举手说:“我要小便。”全班哄堂大笑。“你去!”“小朋友,我们一起在心里默默地数,看这位小朋友去了几分几秒?”

7.故意用错单位

放学回家,马小哈一家三口坐在1平方分米的饭桌上吃饭,可一不小心咬到一颗石子,马小哈那颗1平方米的大门牙,被磕掉了,鲜血直流,忙掏出1平方厘米的手帕,捂住嘴往医院跑!哈哈哈,你信吗?

8.讲故事

教学一题多种解时,老师可给学生讲故事:从前,在一村子里有个叫山娃的儿童为地主放羊,山娃很聪明,地主想苛扣他的工钱,便出了一道自认为很难的题(出示应用题)让山娃做出来,每做出一种解法给三个月的工钱,山娃不仅得到了应得的一年的工钱,还多得了三个月工钱,你来试试看,能得到多少工钱?

9.换数学题中的主人公为学生熟悉的人

如一道关于纳税的问题,随着工资的变化税率不同,且要分好几档算应缴纳的税,另外,题目叙述的数量关系也非一目了然,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老师一开场就说:“今天我要告诉同学们一个关于你们班主任张老师的秘密。”学生一听,全都眼神炯炯地盯着笔者问:“什么秘密?”老师不紧不慢地出示了这道题,说:“秘密就在题中,只要大家读懂这道题就可以根据题中提供的张老师的纳税情况算出她每月的工资了!”此话一出,学生热情高涨,教学效果很好。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语言注意事项

10.浅谈大班趣味数学教学方法 篇十

摘 要:幼儿园数学如果只是片面追求学算术而学数学,那么孩子们学习兴趣会被磨灭。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是学习数学的动力,是学好数学的重要起点,是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只要遵循学生学习心理发展规律,就不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利用好奇心,直观情境,操作实践等等,方法不一而足。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趣味教学;方法

大班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音乐,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音乐中,让幼儿在音乐中学,在音乐中玩,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论设定,在组织大班数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数学知识与游戏音乐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音乐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1.利用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利用引人入胜的开头艺术能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也就是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让学生带着欢乐愉悦的心境迈进知识的宫殿。利用趣味的情境导入新课,挖掘教学知识的趣源,营造和谐宽松、情深趣浓的课堂气氛,能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铺垫。如:在教学活动“分类”课时中,导入部分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今天,森林里要举行一次运动会,许多动物都来参加了,小朋友们看看都有谁来了?但是老虎很烦恼,因为它觉得所有的动物们一起比赛不合理也不公平,为什么呢?(因为动物中有在天上飞的,有在地上跑的)把幼儿带入趣味性故事情境中,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中和学习中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操作探索学数学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依据数学知识的这些特点,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是不能从客体本身获得的,而是要从改变客体的动作中获得。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这种体验和经验是幼儿建构初级数学概念所必须的,也是知识获得的过程。因为这样,学生会产生满足的愉快感及成功的喜悦感。而这种情感将会激发孩子更高的热情,促使孩子不断地去追求新的成功。当孩子的求知欲被激发后,教师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活动,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例如,还是“分类”这一课的教学,可以改变以前那种“教师演示,教师推导”的教法,可以采用学生动手主动探究验证的方法,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求知的学习活动。例如,运动会开始了,动物类的棋子要分成两组来进行比赛,可以怎么分呢?让孩子进行大胆地猜测。孩子为了知道自己猜对没有,实践操作已成为迫切需要。

2.1在游戏中操作学数学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如:在学习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课题中我设计了一些游戏,教师引导幼儿说儿歌《数一数》——小猪得病真可怜,大家送来许多蛋。两个两个数一数,送来多少个大鸡蛋,念完儿歌小朋友就马上动手操作了起来,这无形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2.2在音乐中操作学数学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它的知识性、抽象性、概括性很强,所以幼儿学习时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在音乐中操作学数学,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渗透,这样不仅尊重到孩子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不断发展自身的主体意识,在自由的空间里翱翔。拓展教学思路,让孩子以主人公的姿态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我在教学活动《相邻数》时,相应选择一首律动音乐(王老先生有块地),一边唱,一边手拿棋子在演示板上跳动(将动作与融入于每一个节奏音符)唱两句,停一次,停的时候幼儿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棋子所在的位子,是单数还是双数,它的相邻数是几和几。这样,欣赏音乐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能使数学课上得气氛活跃,也能使孩子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想像力、创造力和实践操作也可得到提高,且课堂常规也无形之中变得很好。

2.3在音乐中加强互动学数学

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和创造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旧的观念,把教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变成一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主要是与教师对待学生态度,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等因素有关,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尤为重要。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良好的学习环境的重要前提。这种理念下的数学活动应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活动,而互动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比如在学习“数的连续分解”中,我采用了对答形式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老师:“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3和几?”幼儿:“x老师,我告诉你,7可以分成3和4。”以此推类。接着就是两个孩子一组,相互以问答形式继续,如:“xxx,我问你,7可以分成6和几?”“xxx,我告诉你,7可以分成6和1。”

3.理性学数学为经验提升。

11.如何打造具有趣味性的数学课堂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同时,空间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尚不成熟,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要想转变这种状况,构建趣味性的数学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本文简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将数学课堂打造成高效而有趣的课堂进行介绍,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儿歌、顺口溜导入,活跃课堂氛围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弱,形象化的知识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将儿歌、顺口溜、口诀等引入课堂,使学生轻松地记住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运算顺序”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四则运算效率,在授课时,我引入了这样一段顺口溜:运算顺序歌打竹板,响连天,各位同学听我言,今天不把别的表,单把四则运算聊一聊,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每算一步都检查,又对又快喜心间。简单易懂的顺口溜使学生可以轻松地掌握运算顺序,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逐步将死板的数学课堂向趣味性的课堂转变,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思维空间得到更大的延伸。

二、创设活泼的游戏情境,调动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创设切合教材内容的游戏情境,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认识时间,在授课的时候,我创设了“你指我说”的游戏,此游戏就是让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摆动自己动手制作的表盘,另一个学生则读出表盘的时间,教师计时,看看哪个小组在1分钟内读出的时间最多,这样的游戏直观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应适时地把游戏活动引入课堂并不失时机地将数学知识“趣味化”。

三、构建动手操作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下,数学课堂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我们还应借助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拼组”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在授课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将一些图形拼成的图案画出来,如:用三角形和长方形拼凑成小树;用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拼成高楼;用三角形和梯形拼成小船等等,教师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趣味化的数学课堂中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杨瑞萍.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几点做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0).

[2]阿旺丁增.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考试周刊,2010(49).

12.如何构建趣味飞扬的数学课堂 篇十二

因此, 应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创设声情并茂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科学设计数学练习, 训练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生动形象, 趣味无穷, 充满活力与生机。笔者现就如何构建趣味飞扬的数学课堂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1.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展示课堂生活应用之“美”

实用主义学者认为, 学习知识、解决问题,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知自然、改造世界、适应社会。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具有浓厚生活特性的基础知识学科, 在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意义。同时, 数学学科生活应用案例对培养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情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具有浓厚生活趣味特性的课堂教学,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通过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以下简称“新课改”) 下的初中数学教材整体内容的分析, 可以发现, 现实生活案例在教材内容中设置和渗透较为广泛和深刻, 学生能够通过对身边熟悉的事例和问题产生认同感, 保持主动积极的学习情感。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 设置出“飞机、红双喜、蝴蝶等剪纸”现实生活案例等, 展示出数学课堂强烈的生活实用特性,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生活趣味性和实际应用性, 在真实典型的生活案例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设置趣味性教学案例, 展示课堂生动趣味之“美”

趣味性教学案例能够引发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学生主动探知情感, 激发学生内在能动学习潜能。数学学科知识内容表面看似非常严谨、生硬和单板, 其实质蕴含了丰富生动的趣味因素, 它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内容通过生动、趣味的教学内容进行展示, 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的生动趣味性。如在教学“中心对称图形”时, 教师设置了如下题目:“你和你的朋友到必胜客买了一圆形披萨, 现在需分成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两份, 你能办到吗?改成一块长方形的奶酪呢?既展示了数学课堂的生动趣味性, 又很好地解决了生活中的小问题, 初中生在趣味横溢的课堂教学氛围中, 其学习欲望自然而然得到增强和提升, 为学生更深入、更深刻地进行学习实践, 创设了愉悦的教学氛围。

3.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展示课堂时代发展之“美”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 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入活力, 带来了生机。借助信息技术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 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整体与部分之间进行转化, 使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事实的联系、教学规律的揭示形象而清晰地呈现出来, 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教学内容;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 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 起到化抽象为具体, 化难为易的作用。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教学环节, 利用信息技术演示, 把教材中的图形图像动态化, 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 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4.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展示课堂探究实践之“美”

实践探究能力是新课改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 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只有在数学实践探究活动中才能不断积累和提升。因此, 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尽可能地多搭建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平台, 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探究, 在实践探究活动中提高技能, 感受数学探究的乐趣。如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活动中, 设置了“请同学们用事先准备好的六个长宽4×1的长方形纸片拼成一个更大的长方形, 有几种拼法?”动手实践情境, 学生们在动手拼接过程中, 通过小组分工, 合作探究, 共同努力, 陆续找到了六种可能。

总之,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要将数学课堂构建成为培养学生学习情感, 锻炼学习技能的重要阵地和场所, 应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 展示和凸显数学课堂的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 创建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创设声情并茂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科学设计数学练习, 训练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生动形象, 趣味无穷, 充满活力与生机。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趣味案例,现代教学,探究实践

参考文献

[1]曹万德.关于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一些思考[J].都市家教 (下半月) , 2013 (07) .

13.丰富高效课堂的趣味性 篇十三

三河市燕郊中学关胜龙

在北京80中高中部挂职一周,听了很多老师的课。高中课堂知识量大,内容精深,甚至有很多学科听不懂,所以更倾向于文科性较强的学科。高二历史课,能懂,一人前往。——《新文化运动》,在这节课中我看到了80中真实的一面,更看到了80中教师的精湛、游刃有余。上课首先由孔繁忠两位同学课件展示讲解陈独秀,学生所讲又是我先前从未听过的。教师提纲挈领讲明重点,学生如醍醐灌顶,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这不禁让我想起我在学校听的一节历史课,七年级历史,这位老师水平高、业务强、口才好、相貌端,上课有极强的亲和力。总之,学生喜欢、老师佩服„„难得学习的机会,我也不例外。当下高效课堂模式改革开展如火如荼,都不甘人后。

“上课!„„今天我们学习《大变革时代——商鞅变法》,大家打开导学案„„”

接下来,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几个预设问题、展示,教师总结,测试,结束。教学设计流程疏密有致,重点突出,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用高效课堂标准来衡量这节课,可称得上是一堂好课。可是,对于一个固守传统教学模式近二十年的教师来说,我总感觉这堂课有些欠缺,到底是缺什么一时难讲。当私下评课时,有老师讲“这堂课知识性强,非常重要!”听到此话,我幡然醒悟“知识性”有一孪生——“趣味性”,这堂课缺少的正是趣味性,至少趣味性没能得到充分外显。

两节课对比,不难发现,前者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准备,拓展内

容,效果良好;而后者模式高效,而内容及形式枯燥,难提效率。

我认为高效模式并不排斥趣味性,授课、知识的趣味性甚至是高校模式改革一部分,一个发光点。也许高效模式更多的限制了教师的行为,那么课堂趣味性怎么保持?趣味性何以更丰富?

一、趣味性的阐释

所谓趣味性,是指“能引发人们某种感情的因素,或使人愉悦,使人感到有意思,或能感染人、打动人、教育人,能引起读者注意力的因素;趣味性是指教师以精彩的教学内容、娴熟的教学技巧使学生深感有所得而发出的喝彩叫绝;趣味性是指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教学;趣味性也是指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趣味性是指方法、手段,更是指知识本身,也是指学习主体的主观感受。

首先,无论是自然、社会知识,他们都是有趣味的。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知识是产生对人类自由的热爱和原则的唯一源泉。

其次,学习知识的的方法、途径、手段应该是有趣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知识为中心”。一堂好课衡量标准之一是看你的课知识点落实得如何,基础知识打得扎实不扎实。忽视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对知识产生兴趣。兴趣和知识应是共生的。不分主次,不分轻重。有了兴趣,使我们喜欢学习,学到了知识反过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前提,知识是我们学习兴趣的目的。没有目的的兴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兴趣是“伪兴趣”。如果学习对我们来说学不到任何有要的知识,那他对此还会产生兴趣吗?

第三,学习主体的主观体验是有趣的。《科学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有这样一段文字表述: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这是科学课程标准中的一段话。这里对科学探究的目标的表述得非常清楚、明确。也揭示了科学课的三维目标的关系是一个和谐发展的统一体。

二、趣味性的现实意义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大的动力。有许多迹象表明,兴趣是对推动学习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学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兴趣是影响学生的内部因素。就这一点而言,更应该大力提倡‘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融知识与兴趣于一体,利用兴趣这一有力的工具,很好地启发学生,使他们在兴趣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英语知识,并主动地感知事物,从而使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力更加敏锐,增强逻辑记忆力、想象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得较顺利,而富有成效。

2、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知识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成了读书的工具。现代媒体的高速发展,使我们的学生视野开阔,转变了传统的知识摄入方式及速度。转变课堂模式,转变学习,增强知识、授课方式的趣味性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把学生抢回课堂突破口。

三、增强课堂趣味性途径方法

发挥传统手段优势,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多样化。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节,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由该情节过渡到课本所展示的情节中。同时,合理地利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让所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各方面的素材,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中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发展的机制,使之成长、成熟(包括合作学习、竞赛、学科活动、评价体系改革、游戏等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知识的能力与兴趣。

最为关键是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个教学环节中

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此外,一堂生动的文化课堂当然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教师能否出色地完成每一堂课并体现其知识性、趣味性,依赖于教师多方面的素质。首先,教师要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其次,要有一套训练有素,日臻成熟的教学方法和熟练地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素质和基本功。一个高水平的教师不仅要求会说、会写,而且要绘画、会唱,必要时要像演员一样表演,声情并茂,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达到知识性与趣味性高度统一。发挥教师特长,打造自身教学特色,不能因为模式而放弃自己特色,限制教师个性发展。

当然,如果背离教学目的和内容的要求片面追求趣味.去迎合一些学生的不恰当要求将会破坏教学的科学性也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模式改革犹如一乘疾驰的战车,在固守传统教学模式的“历史长卷”上撕开一道裂口。“穷则变,变则通”,人们在寻找适合新时期特点新的教学方法的道路上,不遗余力,乐此不疲。高效课堂是多少代教育工作者的不断追求,高效课堂永不过时,追求知识永远高尚。多少莘莘学子,苦读寒窗,传承文化,固可颂扬,但又有多少极具潜质而又极具个性的学生只因难于唤起兴趣而抛弃学业。作为教师,我们能做到的只有让更多的学生喜爱学习,唯有端正其态度,增

14.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篇十四

广西桂林灌阳村小学 杨平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建一个有趣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探求有趣课堂的构建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介绍了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构建趣味课堂的方法,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关键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才会对它产生积极的探究欲望并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营造一个趣味性的课堂,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思学、乐学呢? 一:导入生趣

作为语文老师,导入往往十分重要,一个好的导入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新课伊始不妨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新课内容,设计一个美妙的导入,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优美的音乐、感人的故事、饱满的激情将学生带入某种气氛或情境之中,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一种学习期待,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一般来说,新课导入法有音乐法、故事法和录像法等类型。①音乐法。所谓音乐法就是导入时播放一段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音乐。例如以歌曲《快乐的节日》导入课文《快乐的节日》,随着音符的跳动,学生很快就被优美的旋律、欢快的气氛所感染,迫不及待地想感受节日的快乐。②故事法。导入时以故事的形式简单介绍新课中的故事以及所发生的背景。如《曹冲称象》,通过讲述新课中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故事中这个与他们年龄相仿的小主人公的关注与好奇,让学生急切地想了解课文内容。③录像法。导入时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录像。录像它所独有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能使教学过程形成一种充分发掘学生“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过程;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如《春天在哪里》,在上课之前,首先播放一段春回大地时,小朋友们踏春的录像。让学生如临其境地感受细雨蒙蒙、万物复苏、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春天。之后,再让学生说说春天在哪里时,他们早已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二:灵活运用教材激趣

语言文字,尤其是低年级的汉语拼音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字符,要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例如在学习韵母“a o e”时,可以根据书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编故事: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了,小朋友和小动物们都起床了。新的一天开始了,大家可高兴了,你看,小妹妹来到了小河边开始练嗓子了“a a a a a„a a”,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编上相应的儿歌,每个字母编一首儿歌,便于学生记住它们的音形。如:圆圆脸蛋扎小辨,张大嘴巴a a a;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 o o;清清池塘一只鸭,水中侄影e e e。当学到声母“d”时,我问:“你们准备怎么记住‘d’的样子呢?”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学着编了一句儿歌“小马下山坡,左下半圆d d d”。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加深了对字母的印象。

三:有趣的故事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我们引用一些有针对性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好语文的兴趣。在一次识字课上,我看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心不在焉的,我就给他们讲了《枇杷与琵琶》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县官特别喜欢吃枇杷。有位财主为了巴结他,特意叫人买了一筐上等的枇杷,又亲自写了一张礼单,派人给县官送去。县官按过礼单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琵琶一筐,敬请笑纳。”他有些纳闷:“我又不会弹琵琶,他怎么送这种乐器呢?再说,琵琶怎么用筐装啊?”他打开筐,这才明白原来财主把水果“枇杷”写成了乐器“琵琶”。于是,他提笔写一张回贴,叫人连同这筐枇杷一起退了回去。回贴上写着:

枇杷不是这琵琶,只因主人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弦管尽开花。

结果,就闹出了财主写礼单这样的笑话。这样一来,学生在故事中既获取了有趣的知识,又自学地受到了教育,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他们会发现,原来语文是如此有趣,如此重要。学习兴趣一下被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四:表演添趣

教育家洛克说:“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游戏似的。”因此对于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分角色表演是学生进入人物内心世界,体验情感的一种方式。老师可根据学生喜好,让他们自行组成表演小组,商议角色分工,构思所演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通过创造性的体验和感受,充实孩子的情感世界。如在教学《白兔和鸭子请客》一文时,我就采用了表演的形式:一个学生演白兔,一个学生演鸭子,让他们演示白兔、鸭子请客的过程以及它们的对话。这样,让学生从旁观者的角色转为当事人的角色,让学生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彼此的对话亲身体会当事人的心情与感受,从而明白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喜欢这样一个道理。这不仅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作业趣味性

如果说课堂内容的丰富多彩是增加课堂趣味性的主要部分,那么课后作业的趣味性也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孩子的天性是爱动好玩,针对孩子的这一特性,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作业不能只限于抄、读、写。它的设计要可读、可写、可看、可玩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又动脑,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我设计作业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学完《鲁班造伞》我给学业的作业是:动手做一个小制作,带到班里与同学交流,比比谁的作品有创意。学完《听诊器的由来》作业是:自己动手试试,用铁钉划木板听声音的游戏。如此这般,就连平时爱欠作业的学生也积极地交上了作业,这样既愉悦了孩子的身心,又达到了教学目的的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六:课堂结尾的精心设计能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说一个好的导入语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那么好的课堂结束语,同样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言已尽而意无穷”能使教学效果变得更好。例如,在教学《掌声》一文时,我采用这样的结束语:“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是的,如果没有同学们的掌声,小英不会鼓起对生活的勇气,不会有如此喜人的变化。正是掌声,它点燃了我们的希望,给了我们力量,它让我们变得勇敢,敢于放飞梦想,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灿烂、阳光。同学们,愿掌声伴你们前行,愿掌声伴你们成功。”通过这番话语,使学生对本文内容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尤其是语文教育,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句号,只有逗号。新课标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在实践中追求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堂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给小学语文课插上情趣的翅膀,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中尽情地飞翔.参考资料:

上一篇:2022湖南省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下一篇:五年级上册数学辅优补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