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法制的演讲稿

2024-12-06

高中生法制的演讲稿(精选13篇)

1.高中生法制的演讲稿 篇一

法制与安全是当前社会最关注的话题。关于法制与安全教育怎样演讲?以下是小编整理了法制与安全教育演讲稿,供你参考。法制与安全教育演讲稿篇一

同学们:

你们好!

我是大市口派出所的耿融警官,也是学校的法制副校长,马上寒假即将来临,同学们要过一个愉快的假期,今天我给大家讲讲过好春节寒假的一些注意事项。首先讲讲交通安全问题。同学们在寒假里可能要外出旅游、走亲访友,除了步行外,要乘公共汽车、乘火车、乘船。所以交通安全我们必须重视,要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确保交通安全。

一、交通安全

(一)、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在雾、雨、雪天,最好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以便于机动车司机尽早发现目标,提前采取安全措施。小学生外出可以头戴颜色鲜艳的帽子,便于机动车及时发现、避让。

(二)、乘坐汽车应该注意什么?

汽车是人们外出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为保证乘坐安全,应注意以下几点:

1、乘坐公共汽车,要排队候车,按先后顺序上车,不要拥挤。上下车均应等车停稳以后,先下后上,不要争抢。

2、不要把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带入车内。

3、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手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刮伤;也不要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及他人。

4、乘车时要坐稳扶好,没有座位时,要双脚自然分开,侧向站立,手应握紧扶手,以免车辆紧急刹车时摔倒受伤。

5、乘坐小轿车、微型客车时,在前排乘坐时应系好安全带。

6、不要在机动车道上招呼出租汽车。

二、日常生活安全

(一)、游戏时如何保证安全?

游戏是同学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游戏中也要树立安全观念:

1、要注意选择安全的场所。要远离公路、铁路、建筑工地、工厂的生产区;要避开变压器、高压电线;不要攀爬水塔、电杆、屋顶、高墙等;这些地方非常容易发生危险,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伤亡事故。

2、要选择安全的游戏来做。不要做危险性强的游戏,不要模仿电影、电视中的危险镜头,例如扒乘车辆、攀爬高的建筑物、用刀棍等互相打斗、用砖石等互相投掷、点燃树枝废纸等。这样做的危险性很大,容易造成预料不到的恶果。

3、游戏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游戏的时间不能太久。这样容易过度疲劳,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二)、同学们独自外出到陌生的地方,可能会忘记或辨认不清来时的方向和路线而无法返回;这时怎么办呢?

1、平时应当注意准确地记下自己家庭所在的地区、街道、门牌号码、电话号码及父母的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以便需要联系时能够及时联系。

2、在城市迷了路,可以根据路标、路牌和公共汽(电)车的站牌辨认方向和路线,还可以向交通民警或治安巡逻民警求助。

3、在农村迷了路,应当尽量向公路、村庄靠近,寻找有人的地方求助,争取当地村民的帮助。

4、如果迷失了方向,要沉着镇静,开动脑筋想办法,不要瞎闯乱跑,以免造成体力的过度消耗和意外。

三、社会生活安全

怎样避免陌生人闯入家中?

匪警电话的号码是110。这个号码应当牢记,以便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拨打。

当同学们独自在家时,要注意避免陌生人进入而发生意想不到的危险。

1、独自在家,要锁好院门、防盗门、防护栏等。

2、如果有人敲门,千万不可盲目开门,应首先从门镜观察或隔门问清楚来人的身份,如果是陌生人,不应开门。

3、如果有人以推销员、修理工等身份要求开门,请其离开;如果有人以家长同事或远方亲戚的身份要求开门,也不能轻信,可以请其待家长回家后再来。

4、遇到陌生人不肯离去,坚持要进人室内的情况,可以声称要打电话报警,或者到阳台、窗口高声呼喊,向邻居、行人求援,以震慑迫使其离去。

5、不邀请不熟悉的人到家中做客,以防给坏人可乘之机。

四、爆竹的燃放

春节将至,小孩必须在大人的指导下按照燃放说明进行燃放。

必须做到的几点:严禁在繁华街道、影剧院、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交通工具旁和古建筑物、山林、高压线、油库以及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燃放。严禁携带烟花爆竹乘坐汽车、火车、轮船、飞机。

在燃放烟花时,如果在点燃引线时发生熄火现象,千万不要探头查看,15分钟后再进行处理,无备用点火引线的产品严禁再次燃放。烟花无绿色安全引线禁止燃放。

鞭炮的燃放:鞭炮应放在室外空旷处吊挂或地面燃放,点燃后切忌拿在手中。双响鞭炮应直立地面,不得横放和手持燃放。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记住以上四点,祝大家春节愉快!全家幸福!

法制安全的演讲稿篇二

同学们:

你们好!

安全常识是每个大学生所必须知道掌握的,或许有一天它会在关键时刻让你重生。“119”这个数字让我们想起了火警电话,所以,有了安全和法制教育月。

说到安全,我们会想到119。提起119,我们便会想到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消防安全。提起“消防”两个字,我们很自然的就会想起“火”。火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火,既能造福人类,又能给人类造成无穷的灾害。常言道:“水火无情“。火灾的发生,常常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因此,消防安全,特别重要!大学生无论在校学习还是在家休息,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要具有较强的防火意识和消防意识,认真学习和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维护消防设施,坚决预防和杜绝各种火灾事故的发生!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以全市创“平安年”活动为契机,构筑“制度健全、全员参与、责任到人、奖惩分明”的校园安全网络,确保校园长治久安,创造一个安全、宁静、祥和的工作与学习环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校园安全防范措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健全安全与法制教育体系,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杜绝重大违法乱纪事件发生功能,优化育人环境,切实做到校园内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大案要案。以校园广播、宣传窗、黑板报等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校内外现存的安全隐患和学生中存在的违纪违规现象,突出重点,制定防范措施。

作为学生,应通过召开主题班团会,加强同学们的安全与法制教育。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增强自身法制观念、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加强对校舍安全的检查,重视宿舍的安全问题。注意森林防火。

同时,在学校,校园安全知识显得极为重要。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校园安全知识: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入校园,也不带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物品进入校园。

2、实验课需要使用酒精灯和一些易燃的化学药品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去做,时刻小心谨慎,严防发生用火危险。

3、采用火炉取暖的教室,要选派专人负责,管理好炉火。

4、不随意焚烧废纸等。

5、打扫卫生时,要将枯枝落叶等垃圾作深埋处理或送往垃圾场,不要采取点火烧掉的办法。

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遭遇火灾,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自救逃生,减少人身伤亡损失:

1、一旦身受火灾威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

2、身处平房的,如果们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反之,则必须令行选择出口脱身(如从窗口跳出),或者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水淋湿衣服、用浸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以后在离开火场。

3、身处楼房,发现火请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

4、身处楼房的,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的不应有的伤亡。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有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缓火势蔓延。

5、在失火的楼房内,逃生不可使用电梯,应通过防火通道走楼梯脱险。因为失火后电梯竖井往往成为烟火的通道,并且电梯随时可能发生故障。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安全知识。我们也应知道和掌握好,以不变应万变。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可是,要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等到需要的时候就已经晚矣!千万别拿自己的生命作筹码。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用我们所知道的知识,去帮助和拯救他人,给自己一次做英雄的机会吧!让我们知安全、懂安全、用安全,携手共创安全校园,和谐校园吧!

法制安全的演讲稿篇三

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我是德育处的陈坚,利用早读的机会我在这里作一个简单的讲话,讲话的主题是“法制与安全”。

(一)法制教育

20世纪以来,青少年犯罪是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立案比例一直较高,约为65%,处于居高不下的局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14——18岁的少年发案率上升较快,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年龄阶段,并以侵犯财产型犯罪与性犯罪居多,团伙作案数量剧增。人之初,性本善,这些少年,曾经天真无邪,如同一张白纸,他们的人生坐标为什么变得如此扭曲?人生最初暗淡的一笔来自哪里呢?究其青少年犯罪的基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更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是人从幼稚儿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阶段。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人,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经历着一场巨变,从青少年的心理变化来看,主要表现为:求知欲增强,交往需要增加,有虚荣心,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强,有好胜心,易于冲动,爱感情用事,有较强的独立意向,希望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去行事,认识问题直观、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备的分析判断、辨别能力。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抵抗外部世界的干扰能力显得相当脆弱,一旦遇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很容易作出越轨的举动,实施违法犯罪。

(二)安全教育

去年1至8月,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4万多起,造成6万多人死亡、33万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5.6亿元;去年1到8月,我市共发生交通事故868宗,死亡91人,目前我市因摩托车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占到全部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四成以上……车轮下真实的死亡报告,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惊和痛心,更重要的是警醒和反思。作为一中的学生,几乎每个周末我们都能切身体会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几千人同时离校,如果大家因为归家心切而不听指挥,不守秩序,争先恐后,乱闯红灯或者搭乘无牌摩托车,那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同学们,一桩桩车祸不仅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了损失,而且也给个人带来了灾难,给家庭带来了痛苦。交通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每一位公民的健康,关系到我们每一位同学的生命。

国庆长假快到了,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提出如下要求:

1、遵纪守法,严格遵守《中学生守则》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认真阅读斗门交警《给斗门区中小学生的一封信》,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最后,祝同学们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2.高中生法制的演讲稿 篇二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方式,法制教育,法律意识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 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 没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 稍不注意受到一些坏人坏事的影响, 就会有违法犯罪事件发生。究其原因, 是学生法治观念淡薄, 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而语文学科的性质很完美地体现了人文性。因此,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依据学科特点,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通过多种途径渗透法制教育, 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 利用课文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是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例如, 在讲关汉卿的《窦娥冤》一文时, 窦娥被无赖和贪官冤枉, 满腔悲愤的她不知该如何申冤, 只好在第四折中借助鬼魂和做了高官的窦天章替她平反昭雪。讲到这儿, 笔者请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假如窦娥的这起案件发生在今天, 你认为窦娥还会被处以死刑吗?为什么?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会认识到封建社会官府腐败, 官官相护, 权钱勾结, 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这直接导致了窦娥的冤情无处申诉, 最终只能含冤而死。但是这样的冤案却不会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发生。通过这种对比, 学生会认识到由于封建社会法制的反人性, 由于吏治腐败, 封建官僚草菅人命, 善良的人民不可能得到保护, 社会正义也不可能得到伸张, 而社会主义法制却以保护人民为根本, 高度重视人民的生命, 用详尽周密的法律条款来确保人的生命权。所以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以法律为武器, 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又如, 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 当学生读到林冲怒杀陆虞候的片段时,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那种大快人心的喜悦。这时笔者肯定他们内心的这种正义感, 然后再引导他们联系现实生活, 想想在生活中有没有被别人误会或者被诬陷的情况, 如果有, 该如何解决?如果把林冲的报仇方式放到今天, 会有怎样的后果?通过一步步的启发, 最终让学生明白, 我们今天的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 不能凭自己一时的意气行事, 也不能野蛮地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而应该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以此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作文教学和训练中, 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取材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 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调查, 搜集相关素材;要适时地引入法制事件, 让学生感受其中, 以此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和培养法律意识。例如, 在搜集震惊全国的“毒豆芽”“瘦肉精”“地沟油”事件材料时, 要启发学生分析出现这些黑心食品的缘由, 并让学生感受其危害性, 分析商家为牟取暴利不择手段, 在人们赖以生存的食品中添加有毒物质, 危害人民的健康甚至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以这样的素材为背景, 引导学生以案例分析为切入点, 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整理自己的思想, 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习作中深化自己的认识, 规范自己的行为。当然, 如果自己的利益遭到侵害, 也要学会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保护自己, 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目的。

三、在名言名句中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格言警句, 在诵读欣赏中, 学生会受到启发和教育, 不仅可以净化他们的思想和灵魂, 而且可以形成美好的思想品质。如“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教育学生从小事情开始做好, 严格要求自己, 可以形成良好的品质, 将来可以干一番大事业, 坏事再小, 也会留下污点;“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告诉学生无论何时都要有自己做人的原则, 切不可丧失做人的品格;“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启发学生遇事先他人, 后自己, 或者是学会换位思考问题。这样, 学生在名句的学习中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 将自己的思想道德植根于民族文化之源中, 这样的人生将会永久地焕发光彩。学会做人, 这是知法守法的最高境界。

总之,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渗透法制观念时一要语言精练、简洁、富于情趣;二要注意所选材料要体现趣味性强、冲突性强的特点。经过教师稍加点拨和引领, 便能使语文教学和法制观念的培养密切交融、浑然一体, 使法制之花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绽放。

参考文献

[1]徐继超.公民道德教育与公民法制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3.

3.高中生法制的演讲稿 篇三

一、整合课程

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而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中渗透法制教育是我们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之一。要跨学科梳理文化学科中可能与法制教育发生联系的内容和知识点进行专题教学,实现学科内、学科间的整合。我们坚持把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融合,打破学科界限,走综合化的路子,整合各种资源,形成更大的教育教学优势。目前已开发出学科整合课程:《名篇名作中的法律》、《数学思想在法学中的应用》、《危险化学品的依法使用》、《古代法家思想简析》、《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遗产继承法)》、《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知识产权法)》六门法制教育校本课程,通过使用、修订,深受学生欢迎。

当然,法制校本课程的整合不仅是知识内容层面的整合,还应有教学方式、方法、手段乃至教学技术层面的整合,特别是与数字化网络的整合,要让整合成为课程创新的亮点和发展动力。整合课程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在某些领域,学生比教师整合更具有优越性,要知道他们每天上不同内容的课,接受不同类别的知识,更何况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历练都是整合的重要资源。

二、社团课程

高中学生社团是高中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相同的兴趣爱好,自愿发起、自主选择、自主管理并开展实践活动的团体,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培养高中生综合素质、拓展高中生素质的有效载体。我校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坚持学生法制社团正常开展活动,培育了一批质量优、成果丰的优秀法制社团,同时积极推动社团活动课程化。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在广泛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法制社团课程,突出课程的活动性、学生的主体性。

我校历来注重在学校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既锻炼学生能力又提高学校管理效益,同时能形成真实且有生命张力的法制社团课程。例如,“学生纪律检查委员会”社团:通过参与或主持部分学生违纪违规事件的调查处理、思想交流;论证学校校纪校规、班纪班规的合理性合法性。通过“我心目中的好教师”推选等活动,形成《校园法典》法制课程。共分三个板块:“案例分析”,有学生违纪事件回放,有好教师的言谈举止等;“校纪班规”,明确学校的校纪校规,推介优秀的班纪班规等;“法律溯源”,寻找相应的法律依据等。以社团的形式产生课程,规范社团活动的同时丰富法制校本课程资源,将社团产生的课程列入课表,来自学生用之学生,增强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确保校本课程的时代感、适当性。

三、生活课程

杜威说“生活即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面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我校的法制教育活动注重灵活运用综合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活动,使法制教育生活课程的产生水到渠成。

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突出法制生活课程的自主性、体验性。例如高二年级《身边的法规》课题组:学完《人大制度》这一节后,正逢我县网民热议养犬话题,小组成员商讨后,决定起草一个《海安县养犬管理条例(草案)》,从“制定目的、适用范围、负责实施机关、养犬范围、个人养犬条件、品种限制、养犬许可证办理和年检制度”等方面着手研究。花了两周的时间,小组成员有的找资料,有的到小区邻居中间咨询,有的到县人大寻求专业支持;花了两周的时间把各成员关于立案所需的资料、意见整理成文,形成了像模像样的议案草案。同时,一门优质的法制校本课程《我们自己的议案》形成。“2013年南通市法制教育现场会”在我校召开,该课程得到与会专家、代表的一致好评。

法制教育生活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知法守法、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律精神。

总之,普通高中法制教育要放低教育目标,将法制教育落实在日常管理、校园生活、家庭和社会活动中,坚持“活动育人”、“生活育人”。普通高中法制教育校本课程更要贴近学生、走近学生,特别是在课程建设的途径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这样的课程才有学生味、学校味,因为“一种课程只有到达学生层面时依然理想,才是真正理想的课程”。

4.高中生法制的演讲稿 篇四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法制教育”。

我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法律知识。说到法律,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或多或少对它有一定的了解。21世纪是法制社会,我们必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正常运作。也许有些人会不同意这一点,认为人应该有自由,自由是由自己决定的。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在一个有规则的社会里,你能不顾一切地追求这样的自由?当然不能!作为一个社会人,你不可能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你不能为所欲为,因为在这个社会上,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我们拥有的自由是法律赋予我们的自由。

如果没有法律,或者我们不遵守法律,那么我们就没有自由。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离不开它的束缚。有了法律,社会可以有和平与秩序,否则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混乱的世界,试想一下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既然法律如此重要,我们应该遵守法律和规则。

中国有句古话:“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就是告诉我们凡事要讲道理。如果我们都不讲道理,我们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我们必须培养法律意识,提高我们的法律素质,这是非常必要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好好学习它,而且要合理运用它,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在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国家。国家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教育公民自觉守法,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

对于执法机构来说,普及法律的意义在于能够促进执法机构更加公平、更加公正、更加合法地履行职责,惩罚犯罪分子,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肯定有很多人同意我的观点吧?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养成守法的好习惯,我们应该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不要小看一件小事,它是你素质和修养的体现,也许你在不经意间做了一个好公民,也许你在不经意间违反了规章制度。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过马路时,你会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吗?

你是否牢记“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的规则?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也能充分体现我们的素质和修养。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社会,为了我们自己,请学习法律,从我做起!

5.高中生法制的演讲稿 篇五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增强法制观念》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在校园里,我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生活常识,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普遍希望得到社会、学校老师的支持、理解、尊重和赞扬,以体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但年龄特点决定了同学们的某些方面的不成熟,在出现诸多问题时可能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甚至因为法律意识的淡薄,而导致一些违法现象的发生。当我们走出校园的时候,不会利用法律武器增强自身维权意识,可能就会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我们有些学生因为法制观念不足,辨别是非能力有限,心理往往会有阴影,进而模仿学习了社会上不成熟的处事方法,当受到不良因素刺激时候可能会行为失当,进而违法犯罪。

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一起来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借此机会,我特别向全校师生提出以下几点倡议:

一、首先从各位教师出发,要认真学习《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在学生中树立标榜,以自身实际行动宣传法制教育,依照法律的要求切实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人格尊严及隐私权等,坚决杜绝校园内的边缘性违法行为。学校可以成立督查小组,保证中小学教学及各项工作有序稳定的开展。

二、各位同学,法制教育先从认真学习、贯彻和执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入手。它是规范学生们行为、提高学生们素质的最好的教材,希望你们能用校纪校规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严格遵守。因为遵守纪律是遵守法律的最基础的环节。自己要明确的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知道法律与法规所具有的强制性与约束力。学会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今天下午各班要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召开一次以法律在我身边为主题的班队会,要在本周内出一份法制教育宣传的黑板报。学校做好法制教育的宣传与普及,营造和谐的、安全的校园环境。

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希望我今天国旗下的讲话,能进一步唤起每位同学的法律意识,你们要认识到法律无处不在、法律无时不在,遵法、守法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中的我们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都应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要做到既避免伤害别人,又要懂得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法制演讲稿 篇六

一年级班队会主题

海军希望小学

执教人:王红

2014.12.1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一年一度的法制宣传日又在向我们走来,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进行法制知识的交流,我感到很高兴,中共中 央、国务院决定将 12 月 4 日作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至今,这一天已逐步成为我国公民熟悉法律、认知法律、维护权益的 有效载体,成为展示中国法治建设成就,树立我国良好法治 形象的重要窗口。今年的法制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法制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在12月举行“法制宣传讲座”的主题活动。

众所周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国家、社会来说,这个规矩就是法律。法治作为人类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在社会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古希腊时期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思想。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在其思想中也提出了“君臣上下不分贵贱都要遵从法令”的思想,战国时期的商鞅、韩非等人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法治”思想。历经千年,法治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国的法制体系也越来越加完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法的影子,到处都要受到法的制约。由于一些人对法律、规则的漠视,无视道德的谴责,导致了一些不良现象随处可见。小到闯红灯、轧黄线、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到随意违约、坑蒙拐骗、行贿受贿。中央电视法制频道每天都会播放一些刑事案件节目。小至抢劫行凶,大到贪污受贿。哥儿们义气,为了给同班同学出口气,放学时与其他班同学大打出手。行凶冒险抢劫,最后断送自己的一生;有的人放学后比武论高低,打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他们还是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联系我们在学校的生活,学校的校纪校规虽说不上法,但同学们能否严格遵守也体现了同学们是否具备法制意识。以小见大,只有时时处处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才能逐步增强自己的法制意识,同学们,就从认真听课做起,保证每一节课的纪律,相互督促,严格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你们的参与和付出。让我们一定要意识到健全的法制系统可以维护国家的稳定、保障社会的安宁、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但如果有法不依或知法犯法则会破坏社会的和谐,最终害人害己。

同学们,警钟长鸣,让我们共同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用我们美好的心灵去净化身边的丑恶,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共建人类的文明,共创和谐校园。为着这一目标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唱响一曲遵纪乐,传达一脉思法情,做一个法律忠实的守护者和捍卫者。

7.高中生法制的演讲稿 篇七

一、进行“课前演讲”的必要性思考

1. 对“重读写, 轻听说”的语文教学现状的纠偏

众所周知, “听说读写”是一个以思维为核心的言语活动系统, 同时“听说读写”是一个承载信息的双向流动过程, 人们通过口头语言的听和书面语言的读输入信息, 在感知、理解和运用过程中, 完成信息的加工、储存、转换, 再用说 (口头语言) 和写 (书面语言) 的形式表达出来, 即信息输出。说写对信息的编码输入与听读对信息的译码输入彼此循环, 构成了言语的双向交流活动。

可见, “听说”与“读写”在言语活动中的重要性应该是一样的, 因此“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 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 相互促进”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 , 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不能偏颇于任何一方, 但现状是无论是高中语文教材, 还是当前的考试评价体系, 更多的是围绕“读写”进行的设计和安排, 而鲜有对“听说”的关注和考察, 这自然导致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重读写, 轻听说”的倾向的产生和由此引发的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下降。

2. 重新燃起学生言说的欲望, 让其人生不再沉寂

如上文所述, 教学重心的偏移产生的学生口语能力的下降, 直接反映在课堂上的现状是, 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每况愈下, 特别是高中生, 课堂上跟你互动的永远就是那么几个积极分子, 而对广大的“听众”而言, 不管你用什么激将法让其主动发言也极难奏效, 就是勉强起来说的, 要么声音小, 要么词不达意, 影响课堂的流畅性不说, 不好的表达效果产生的消极心理暗示又使他们更不积极的参与表达了, 所以, 高中的语文课堂更多的时候成了老师的“一言堂”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说学生的言说欲望不强, 表达能力低下让课堂沉闷事小的话, 那么为学生未来人生计, 认为如此的“讷于言”, 不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工作与生活, 恐怕失之盲目乐观, 诚如王栋生老师所言:“我经常考虑的是, 走上社会以后, 一名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他的生活与工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他们将如何与他们合作交流?……他们将如何在社会生活中获取各种信息?如何享受交流的乐趣?”

因此, 无论是从语文的教学规律出发, 还是从活跃课堂气氛打算, 亦或是为学生的未来考虑, 在现有的教学现状下找到一个好的办法无疑是当务之急, 而这个办法笔者认为首推课前演讲。

二、课前演讲的可行性思考

课前演讲的成功与否自然取决于学生的热情高低和效果的好坏, 但可不可行关键看教师的主导功能能否充分的发挥, 也就是说, 教师的角色功能是否清晰, 笔者认为教师要扮演好如下几个角色:

1. 活动计划的制定者

演讲计划的制定, 笔者认为要有三年一盘棋的思想, 即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选必修课程相关要求制定大致同步的演讲计划, 藉此起到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对选必修课程的学习起到辅助和促进的双重作用。

为此, 笔者制定了这样的计划:高一上, 人教版课程的“表达交流”部分要求是侧重描写和叙事的训练, 文化经典名著阅读要求是《论语》, 所以这个学段, 笔者依次设计了两个话题, 分别是“令我难忘的一个细节”和“我所推崇的《论语》中的一句话”;高一下, “表达交流”的要求是学会议论分析, 名著阅读要求有《红楼梦》, 与之对应, 两个演讲话题是“某某新闻之我见”和“我来赏析《红楼梦》中某个难忘的片段”;高二上, 因为暑假笔者开出了阅读书单, 所以开学后先进行的话题是“我来向你推荐一本书”, “表达交流”的要求是深刻和新颖, 所以笔者设计的话题是“我来颠覆这样的成见” (要求对常见的说法提出不同看法, 比如“细节未必就一定能决定成败”) ;高二下, 进入选修课的学习, 内容有《孟子》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话题则是“《孟子》中的智慧”和“我来推荐我所欣赏的一个古人”;高三上, 继续强化思维的思辨性和整体性训练, 引导学生多用正确的思维来审视社会与文化。话题为“我来看某某文化”、“我来看某某社会热点”;高三下, 突出“回顾与温情”主题, 话题为“我的这三年”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2. 活动方案的设计者

演讲虽然只有5分钟, 但也应具体而微才能有成效, 这就要求作为活动的组织者的教师要有整体的方案设计, 甚至于要策划好每个的细节。比如人员的安排、演讲的准备和实施、听众的职责等。下面以笔者正在进行的“我所推崇的《论语》中的一句话”为例谈谈笔者的方案设计:

第一, 人员的安排。人员的安排一般是按照座号顺序进行, 这虽然比较直观, 但不太容易出效果, 比如如果座号靠前的演讲能力不高, 气氛就很沉闷不利于调动大家的热情, 当然如果都把好的放在前面, 也不免虎头蛇尾。所以理想的做法是高低搭配, 这样在整个的活动期间都会有高潮出现以便于让活动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中, 为此, 笔者在做好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演讲顺序表。

第二, 演讲的准备和实施。演讲的准备包括演讲稿的撰写和演讲的指导。前者要求学生通读《论语》并确定要借题发挥的一句话, 然后按照这样的顺序撰写:开场白、解释翻译、孔子的原意, 自己的感悟和独特理解 (摆事实, 讲道理) 。当然影响最后效果的还是如何讲, 所以笔者用一节课, 理论联系实际地讲述了语言表现技巧与语音控制技巧, 并建议他们课外看看演讲类的刊物如《演讲与口才》, 演讲类的电视节目如《开讲啦》、《超级演说家》。对演讲能力不强的学生笔者要求他们可以先对着镜子多彩排几次。

演讲的实施遵循听者与讲者间均受益且良性互动的原则。比如考虑到时间有限, 要求演讲者必须言简意赅, 这训练的就是讲者的言语的浓缩能力;另外对听众则要求速记演讲中的有价值信息, 把它作为写作素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在丰富听者的写作素材的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听力, 演讲结束后还安排一次的问题答辩, 这体现了讲与听之间的良好互动。

本季演讲结束后, 安排一节的“反思课”。先要求学生畅谈自己在演讲中的得失, 分享经验和教训, 并展望未来演讲中的表现, 最后笔者再全面的总结并对下一季的演讲提出新的要求。

3. 过程问题的解决者

一项活动的成功固然需要好的计划和方案, 但对生成的问题及时解决也是成功的重要保证。比如活动筹备阶段要想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对有畏难情绪者要想如何解除他们的消极的心理并给予个别辅导, 在演讲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卡壳的情况要想如何消除尴尬让活动继续等等, 不一而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师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也决定了这项活动能否高质量的持续, 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加强学习和充电。其实解决的又何尝只是学生的问题, 也许这些问题老师本身就不甚了了, 比如笔者就遇到这样的尴尬, 但这些“尴尬”又促发你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 这何尝不是一种教学相长?

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 貌似正课前的开胃小餐, 但它的意义绝不仅限于为正课暖场, 它的真正价值在于, 对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读写”轻“听说”问题的一次有力矫正, 当然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而是让“听说读写”得到了有机的融合, 这无疑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前提是要长期且科学地进行, 这就是笔者为什么如此殚精竭虑热衷研究它的原因所在, 也是笔者的快乐所在, 借用曹永军老师的话说, “这种快乐来自于我亲眼目睹学生一天天长高长大, 我真正品尝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创造的激情和满足!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快乐, 我才能克服困难, 善始善终, 乃克厥功。从平凡的点滴达致不平凡的境界, 这不就是教育给我们的最大馈赠吗?”诚哉斯言, 我等语文教师当勉力为之。

参考文献

[1]徐林祥, 张悦群.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王栋生.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12.

8.让法制之花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绽放 篇八

光彩。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法制教育;渗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处于16~20岁年龄阶段的高中生的自

我意识在逐步增强,他们渴望了解社会,更渴望被社会接纳,但由于法律素养的薄弱、行为自律意识的欠缺以及明辨是非能力的匮

乏,目前还尚不能融入社会。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在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势在必行。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需将法制教育列入其中,在备课和教学中

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作为研究项目之一。

2.有机性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各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凭借学科教材,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3.情感性原则

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富有情感性,必须讲究氛围,必须在教学中动以真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对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明情,达到“内化”的实效。

二、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

1.挖掘历史教材上的法制内容

高中历史教材上的知识点可以联系到法制的很多内容,只要

教师细心研究,就不难发现。例如,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可指导学生学习《国旗法》;教学“一国两制”构想时,可指导学生学习香港、澳门《基本法》;教学中国教育发展时,可指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学土地改革运动时,可指导学生学习1999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因此,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依据历史课程的特点,对学生因势利导,就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掌握法制内容,使历史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统一,相互融合。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法制观念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还应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已有的知识储

备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法制氛围,来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例如,教学“民主法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课时,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在新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会取得巨

大的成就呢?”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以找到原因:“党和人民深刻认识到,要避免社会动乱,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通过以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明白,只有法制健全,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能发展。由此联系到在学习生活中只有自觉遵纪守法,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才能有一个良性的发展。

3.开展历史活动,增强法制意识

基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延伸教材上的知识点,组织形式多样的历史活动,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例如,教学抗日战争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影片《东京审判》,影片记录了二战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反法西斯战胜国一方,针对日本法西斯在东亚尤其是中国的惨绝人寰的滔天罪行进行的正义审判。观看后,教师强调影片当中的律师梅汝璈是如何捍卫国家权力的,“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中国的法官”“我不是一个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使学生意识到,维护国家利益要采取法律的手段,而不是采取极端的报复行为。爱国也要运用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增强法制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渗透法制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忌生搬硬套

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渗透法制教育的任务,把一些教材上体现不出的法制内容也强加给学生,违反了历史教材和法制教育紧密结合的原则,最终出现了“两张皮式”“穿靴戴帽”的情况,使法制教育在历史教学中支离破碎,牵强附会。教师应依据教材上的法制内容,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领,使历史教学与法制教育密合交融、浑然一体。

2.忌脱离现实生活

有些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的时候,把一些枯燥乏味,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法律条文列举出来,让学生逐条背诵,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法律知识。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大错特错的,教师应该联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活生生的事件,结合讲解相关的法

律法规,使学生感受到法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法,从而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识。

3.忌半途而废

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江泽民同志强调:“在青少年中加强法制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带有长远性、根本性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有些教师在学校大力宣传法制教育时,就注意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一旦过了这个阶段,教师就淡薄了渗透法制教育的意识。教师应持之以恒地渗透法制教学,长期营造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

总之,只要教师努力钻研教材,领悟法律要旨,精心设计,合理穿插,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加以渗透,并持之以恒,就能够使他们认识到法制的重要性,掌握法制内容,增强法制意识,最终成为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9.法制演讲稿 篇九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谈到法律,总会给人以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是的,法律很严厉,如一把无情的利剑,令犯罪分子心惊胆寒;法律也很慈祥,他公平公正,使受害者恢复名誉,使我们受到关怀和爱护。法律无处不在,他在社会,在学校,在我们的身边。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亲眼目睹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法制进程的突飞猛进,300多部法律相继出台,“依法治国”被写进宪法。但作为工作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了青少年违法案件的触目惊心。哥儿们义气、抢劫行凶、报复社会„„一桩桩惨剧发生,一颗颗心灵扭曲,一个个可爱的生命过早凋零,让人不寒而栗,不禁感慨:这些孩子都怎么了?我还曾亲耳听一位家长教育受了欺负的儿子:“下次他再打你,你就打他,往死里打,出了事儿有爸爸妈妈呢!”那一刻,我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那样的家庭里,我也庆幸,父母从没用这样的思想教育我。试想,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家长法律意识淡薄,那些心灵受污染的孩子又怎能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呢?真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将“法”根植于内心,做一个理性的守法公民!让法律走进校园,是教育的必然要求,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担负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增强自身法制观念,同时将法制意识传递给学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用爱来感染学生,用法来鞭策学生。

五五普法活动开展以来,政府、司法部门及我们的上级领导,立足于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法制进校园”活动,使我们广大师生受益颇多,也真正感受到了法律所给予我们的呵护与关爱。2010年4月1日,在上级领导的主持下,我校隆重举行了法制副校长聘任仪式,聘任红山交警二大队三中队队长孙凤国同志为文钟一小法制副校长。多年以来,孙队长和三中队的交警们始终坚持护卫我校学生放学时通过306国道,查处非法车辆,治理学校周边交通环境,还时常来校为师生们作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几度春秋,风雨无阻。他们是我们师生最熟悉的人,他们是孩子们心中最可爱的人。孩子们在日记中写道:“每天晚上放学时,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在路上,远远得就能看到等候在路口的警察叔叔。看着他们面带微笑,我们的心一下子温暖了„„当大队伍陆续通过,心里却升起一丝不舍,真想让爱在这一刻停留。警察叔叔,你们辛苦了,你们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保护神!”是啊,这就是万千幸福家庭的保障者,正因为有了他们的热血付出,才有了我们的平安快乐。谁说法律无情,人民警察立警为公,爱民如子。他们让我们感受到执法为民就在身边,爱就在身边。2010年11月10日,团委和司法部门组织的普法宣讲团来到我校,为师生们带来一堂主题为“与法同行——为了美好明天”的法制教育知识讲座,在讲话中,刘老师结合青少年的特点,以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犯罪行为的概念,如何加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那一串串惊人的数字,一个个血淋淋的案例,就是最真实最有力的反面教材,鞭策着学生们努力做一名学法、懂法、守法的小公民„„

正是因为与法律的一次次近距离碰撞,与执法者的一次次心与心的沟通,我们的师生在潜移默化地接受着改变。就像在浩瀚的人生海洋中,找到了前进的航标。我们谈起法律不再陌生,我们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甚至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2011年3月份,我校成立了校园小警察服务队,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得报名参加,在启动仪式上,孩子们激情宣誓:为维护校园安全,从我做起,遵纪守法,尽安全小警察的神圣职责,让平安伴我成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激动得说:“现在的我是校园小警察,我要为同学们的安全做出保障。长大后我要当一名真正的警察,为人民服务!”普法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们增长了见识,更陶冶了心智。

10.法制故事演讲稿 篇十

在这里,我先向大家提一个问题,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就是:一个家庭里不能有哪两个人?

其实答案很简单:一个是病人,我想病人大家都能理解,另一个是-------------,我先卖个关子,下面我们先一起看一件我去年亲身经历的案件。

沈小弟,男,52岁,汉族,苏州市人,大

专文化,中共党员,原沧浪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原苏州市政设施管理处处长,2004年2月7日因涉嫌受贿被沧浪区人民检察院刑事拘留,2月20日,被逮捕。4月16日,沧浪区人民法院以受贿720000元人民币、5000美元判处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00000元。

人性本善,沈小弟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呢?

下面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沈小弟犯罪特点:

一、犯罪的特点:

(一)受贿原来不缺钱。

沈小弟出身在江南名镇周庄的一个商人家庭,据说还是沈万山的后人。一家人的生活相当不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沈小弟的父母做起了丝绸生意,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自己又有着七、八万的年薪,和妻子两人也有十几万的年收入,加上母亲不时的贴补,以及这几年买下的几处房产,一个相当富有的三口之家,就连沈小弟自己也说,“我不缺钱花,家里生活确实不错,已远远超过了小康标准”,那么不缺钱的他为什么会走上犯受贿罪道路呢?我们接着看他犯罪的第二个特点。

(二)痴迷赌局 不能自拔

提到打麻将,还有一段由来,原来沈小弟并没有什么业余爱好,每天把 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他的老母亲看了心疼,为了让儿子放松一下,就鼓动他学打麻将,说以后退休也有个业余爱好,但善良的老人却万万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事情,让她懊悔一辈子。

刚开始,沈小弟打麻将只是“小来来”,只和自己的亲戚,连自己的下属都不打,“决不打感情麻将”,这是沈小弟最初的原则。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业的成功,环境的改变,慢慢地,不知什么时候起,他的那个原则早已经被他抛到脑后了。

2003年上半年——沈小弟生命中的转折点,他结交认了社会上的一些所谓颇有身价的老板,命运的车轮开始倾斜了,赌局在不断升级,赌注也在不断的升级,从最初的一个花2元,到5元,20元,50元,最后到了200元,输赢也从几千升级到了几万。聚赌的地点也从家里转移到了吴宫喜来登、胥城大厦高级酒店。

十赌九输,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2004年春节这半年中,沈小弟在赌桌上输掉的钱达到了几十万之多。

那么为什么沈小弟如此痴迷呢?我们听听沈小弟对此问题的看法:“之所以在赌博上面一发不可收拾,实乃这些钱来得太容易。”对的,钱来的太容易了!钱来的容易,所以输起来也不心疼,更加赌的厉害;赌的厉害,更需要金钱,就更贪婪地索要。这使沈小弟在犯罪的深渊里越走越远。

(三)疯狂收敛钱财

从2003年7月到2004年1月短短的7个月间,沈小弟所收受的贿赂高达76万元之多。月进10万余元的速度令人惊讶!2003年7月上旬,沈小弟被区区30000元打倒了,这是他收受的第一笔贿赂。他收了之后,还是有些害怕,心里还告诫自己下不为例。

但是贼手伸出去以后是再难缩回来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沈小弟就来者不拒,一而再、再而三的心安理得收起了别人的钱。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开始还是真客气,后来就是假客气两声了。

再后来,他收受贿赂的方式也从在家里坐等上门发展到开口索要。有一次,他开口就向下属公司的经理要20万,由于该经理当时身上没有带那么多现金,将仅有的2万元分文不剩地给了他,但过后该经理又心领神会地分两次给了他28万,如此大的数目,沈小弟客气了两声就收了下来。

“反思自己的行为,实在是令人后怕的。如果不是检察机关及时查处,以月进10万元的速度计算,几年下去自己也将和报道上的有些人一样,受贿数额达到几百万之多甚至是千万。届时所受的可能就不仅仅是牢狱之苦,等待自己的可能就是终结生命的一击了”。

李真也有同样的话语,“对我的立案侦查如若发生在5年前,绝不会有如此严重的问题,但若发生在5年后,也一定会比今天的问题还严重。”那么沈小弟为什么会如此肆无忌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第四个犯罪特点:

(四)知法犯法, 心存侥幸

沈小弟之所以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私心膨胀,把权力置于法律之上,同时又心存侥幸。

11.高中生法制的演讲稿 篇十一

探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演讲与辩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演讲课的开设,能使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并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建议开设英语演讲与辩论课。作为语言知识与技能类的课程之一,很多学校和老师都尝试进行英语演讲课的实践,但结果却往往是出乎意料。教师在英语演讲实践课中,只有科学地设计演讲的准备、实施和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学生主动参与,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高中英语课堂演讲教学实践过程

1.准备阶段

在全校范围内,经常性地开展各种英语演讲大赛,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对演讲比赛进行观看。并以此展开讨论和分析,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可利用分组的形式,对实施方案进行讨论。推选一位小组管理者,其职责是根据教学计划,对每个小组的演讲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并做好演讲信息的整理和搜集工作,对每个组员按时完成演讲稿的修正、写作和构思工作进行协助和督促。同时,教师还可与学生一起共同制订一些演讲规则,例如,Your speech must be limited to 3 minutes;Before your speech, please write down some new and important words, phrases or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No more than 5; Your speech must be delivered clearly to make others heard, and easily understood; Comments are to be given in the following 3 minutes after the speech. The judges can be other students,teachers or eventhe speech giver; Reflect on your speech, polish it and put it on the English corner of the classroom wall。

2.实践过程

具体包括自主选择材料、自主选题,以及评价、审稿和处理等各个环节。首先,学生可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自由选择。演讲主题可涵盖英语美文背诵、旅游趣事、文化故事、热播活动及时下热点话题。比如,单元主题:Friendship,演讲主题:The importance of friendship. How to get along with friends;单元主题:English around the word,演讲主题: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单元主题:Travel journey,演讲主题:Travel benefits us humans. How to make ameaningful travel;单元主题:Earthquakes.演讲主题:Man and nature。其次,在处理和选择演讲材料上,可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小组成员的演讲日期。小组成员也要提前收集自己所感兴趣的演讲材料,并提前做好幻灯片工作。最后,是审稿和演讲环节。在做好幻灯片、写好演讲稿之后,小组成员应及时交给组长和授课教师审核,审核通过后再进行预演讲,教师应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表情、站姿、语音和语调方面,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在演讲环节上,先由小组长进行约30秒钟的主题介绍,再由小组成员进行约5分钟的演讲。

3.评价环节

按照形式不同,演讲评价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按照时间的不同,演讲评价还可分为两种,即课后评价和即时评价。在结束演讲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同伴和自己进行评价。演讲者可对演讲心得进行分享,并对演讲过程进行反思,通过自我评价,对演讲收获及时记录,在此基础上,对幻灯片和演讲稿及时修改,并在班级的演讲电子档案中及时存入课程。

三、高中英语课堂演讲有效教学策略

1.科学指导学生的演讲技巧

演讲主要是在台上进行,演讲者主要是对自己的肢体语言和语言进行展现。在学生开始演讲前,教师应对学生的应变技巧、演讲的语速和节奏进行指导,应注重优美、清晰和正确的发音。同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语调方面要动情、自然和贴切,例子应尽量可信、亲切,贴近学生的生活。

2.加强对学生的演讲训练

首先,教师不能因为应试教育和授课时间紧张,而忽视对学生的演讲训练,应尽可能地挤出时间加强学生的演讲训练,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时间充分利用。英语演讲的过程,也是对英语知识进行有效运用的过程。其次,教师还可经常性地开展英语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定期对某个话题开展专项演讲训练。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发展落后、鼓励先进,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和竞争局面。最后,开展模仿与即兴演讲训练。教师可拿一些现成的演讲稿,进行一些模仿演讲,通过演讲者动作和神情的模仿,尽可能地达到逼真的、惟妙惟肖的程度。即兴演讲具有很大的难度,需要学生慢慢适应和过渡,教师对此不能有过高的要求。

3.对学生的演讲进行有效评价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演讲的热情,针对学生的演讲,教师应给予有效和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充满成就感。首先,教师应有效实施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评价包括演讲之后的评价和演讲之前的准备工作。评价内容尽量多样化,从多角度对学生展开评价。不仅包括学生演讲时的动作、神态、语言和语调,还包括演讲之后的反思。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评价的宗旨,因此,教师应及时指出学生演讲中的不足之处,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其次,由于写作演讲稿的过程,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因此,演讲稿的优劣对演讲的效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为此,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写作演讲稿过程的评价。例如,是否选择合适有趣的演讲主题,是否有生动和清晰的语言,以及是否有明确的观点等。最后,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教师应借助多元主体进行评价。新课程的实施,对评价中学生的主体作用非常重视,为此,英语演讲应有机地结合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的方式,具体采用成长记录袋、评语评价、分数评价和登记评价的方式。

演讲是人类沟通方式的升华,是人类交际的一种最高境界,也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之一。为此,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将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观点及时摒弃,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举办各种英语演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自身对英语演讲的教学实践也要高度重视,能有效跟踪和指导学生在演讲前后的一切工作,并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受益于英语演讲。

参考文献:

[1]危菊华.浅析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考试与评价,2015.

12.《法制日报》法制新闻的采写特色 篇十二

标题明快 生动形象

美国学者指出, 在今天繁忙的社会中, 报纸读者很大程度上是标题的浏览者。一篇法制新闻出不出彩, 是否吸引人, 内容虽然很重要, 但首要的一点在于新闻的标题。《法制日报》法制新闻注重对标题的提炼, 其标题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突出法律意识, 闪烁法制精神。法制新闻的标题要与内容和谐统一, 具有严肃性和凝重感, 能体现出法律的尊严和法制精神。例如:

(1) 云南特大袭警案件罪犯一审被判死刑

(2) 最大盗卖股票案被告人获刑七年

这些标题严肃、凝练, 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 突出了法制的尊严, 而且明快而准确地介绍了与案件相关的几个信息。以标题 (1) 为例, 案件判决的地点——云南;案件审判状态——一审;案件的性质——袭警案件;案件的意义——特大。标题充分显示了法制对罪犯严惩不贷的精神。

新鲜醒目, 引人入胜。标题的内容和文字都要有新意, 而非面目陈旧的东西, 还要观点鲜明, 使受众一看标题就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例如:

(1) 浙江两名网游“克隆者”被判刑 (主)

罪名为侵犯著作权罪 (副)

(2) 撒泼抗法阻塞交通当拘!

标题 (1) 借用医学界的新名词“克隆者”入题, 很有创意, 一下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标题 (2) 态度鲜明、严谨公正, 对于违法者的不法行径当即呵斥, 大快人心。

形象生动, 印象深刻。标题选用比喻、拟人、状物等修辞手法, 力求生动、形象, 能在瞬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例如:

(1) 预防腐败需警惕当代“韦小宝”

(2) 给服刑在教人员“心理按摩”

标题 (1) 中以“韦小宝”来借代贪官污吏, 以示警告和预防。标题 (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服刑人员接受的心理治疗比喻成“心理按摩”, 表现了法制社会对犯罪者的人文关怀和帮助。

挖掘深入 寻根究底

法制事件的发生、发展往往需要经历一个复杂而变化的过程, 充满了矛盾冲突、一波三折, 因而对于法制新闻事件的报道不是一次就可以完全彻底地完成, 需要记者有寻根究底、连续作战的精神, 善于捕捉现象背后的“实质”。随着事件的延续、事态的扩大, 记者不仅要紧抓不放, 更需要细微观察, 以报道的厚度、深度、立体性、思想性见长来吸引读者。《法制日报》对新闻的挖掘规模大、挖掘程度深, 使读者了解更多的资讯, 了解新闻背后的新闻, 熟悉新闻相关的新闻。如2005年5月18日的第6版“政府法治”版中的一篇题为《苏州对没收“违法所得”举行听证》的新闻中, 就组合了一篇题为《“中国式”听证先天不足》的评论, 一幅《听证会?座谈会》的新闻漫画, 还配有一个由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应松年等三位专家组成的专栏——“专家会商室”。看了这组稿件, 相信读者会对“中国式”听证会有一个立体的认识。

在案件报道方面, 《法制日报》很少单独地报道案件, 而是将案件作为线索, 向读者揭示其中的法理。如2005年11月8日第11版的一篇案件报道, 题目是《企业收不回贷款销售员不应担责》, 开篇就将此案的法理明示出来:企业在与职工签订合同时不能把企业自身应承担的经营风险转嫁于职工。整个报道分为3个部分:案情、判决、点评, 在点评中首先对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劳动法律关系作了介绍, 接着就此案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说明判决的理由, 而后就整个行业这个方面的现状作了个大概的浏览, 最后给企业和劳动者双方都提了醒, 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这种深度报道在《法制日报》上很常见。

此外, 深入挖掘的特点也体现在法制新闻的连续报道上, 包括系列报道和追踪报道两种形式。连续报道是“指对新闻人物或事件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的报道。一般用于重大题材或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事物, 不断从新的角度反映过程的进展及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 收到集中、突出的宣传效果, 以形成舆论和引起读者的关注”。连续报道具有时间长、多频次、大容量的特点, 便于挖掘出新闻事件的深度, 使报道具有立体感, 还易于创造新闻的磅礴气势, 产生广泛的影响。如:系列报道《七亿立方米黄河水的“挤”算法则》、《黑河头尾两块绿洲之唱和》 (上、中、下三阕) 。水资源矛盾和水权改革对西部地区而言突出而紧迫, 这组系列报道抓住了主要矛盾, 集中深入予以报道, 做深做透, 效果很好。

语言严谨 专业准确

新闻事实的表述合法。法制新闻的严肃性决定了不能把合法的说成非法的, 把非法的说成是合法的;更不能把无罪说成有罪, 把有罪说成无罪。因而, 新闻事实的表述一定要符合法律精神。例如:《法制日报》在2003年3月3日第5版刊登了一篇《破格录用公务员合情不太合法》文章, 对海南省录用一名“见义勇为”青年为公务员的事情做了评述。文章中提到某报刊载了一条消息, 题为《琼海:一见义勇为英雄被破格录用为公务员》, 报道的是海南省琼海市市民黄某, 因与犯罪分子搏斗而多次受伤, 小腿上还夹着两块钢板。为表彰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琼海市政府除给予他相应的奖金奖励外, 还根据海南省综治委的意见, 专门拨出编制, 录用黄某为公务员。乍一看, 这种做法既表彰了黄某, 又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仔细分析, 把“公务员”作为“奖品”的做法, 显然是不符合公务员录用规定的。琼海市政府直接录用其为公务员的做法, 违背了国家录用公务员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 因而也是不应当予以宣传报道的。如果确实需要报道, 应当如《法制日报》上的这篇新闻, 在客观报道的基础上, 对其违反法律程序的做法予以必要的批评, 让人们引以为戒, 提高对公务员录用制度的认识。

正确解释法律条文。法律条文是法律明确规定的法律规范, 是社会的最高行为准则。采编人员要准确地解释法律条文, 首先得吃透法律术语的含义。法律条文中规定的法律术语有原告、被告、证人、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当事人、起诉书、上诉状、公诉词、起诉、上诉、申诉、抗诉等。如不能把还未定罪的犯罪嫌疑人称为“罪犯”, 公安机关依法采取的强制措施中的“刑拘”混为检察机关的“逮捕”, 尚未结案的一审判决误作终审判决报道等。

严格区分相近法律术语, 避免褒贬词语。新闻报道要准确地使用法律语言, 必须严格区分相近法律术语的不同用法。在法制新闻报道中, 最普遍的, 也是最容易发生的问题就是望文生义, 混淆和错误地使用法律用语, 如错将“罚款”写成“罚金”、“缓刑”写成“缓期”等。其次, 避免带有感情色彩的褒贬词语。某些法制新闻报道由于采用情绪化、文学化的处理手法, 使用了一些诸如“败类”、“歹徒”、“恶凶”、“变态狂”、“窃贼”等不规范的法律用语的称谓和定性语言, 以及运用了一些联想和猜测, 很容易引发新闻侵权。

图文并茂 双翼齐飞

西方学者把图片比作报纸版面的“心脏”, 认为照片不再是点缀版面的工具, 而是把消息直接、及时传送到读者面前的重要手段。图片在报纸上最常见的采用方式有独立编发的新闻图片、配合文字稿件的图片和图片专版。《法制日报》很重视新闻图片, 头版必有一篇以上 (含一篇) 的图片新闻报道, 中间版面也有图片新闻报道, 其他文章尽量配图发, 使版面“活”了起来, 还有不定期的摄影报道专版。如2005年11月19日第4版摄影报道《平安周庄——全国法制新闻摄影理论研讨会暨“平安周庄”采访活动图片选登》, 整版共有8幅照片, 以1幅大照片 (和谐周庄) 居中, 7幅小照片 (年年有余、小街希望、依法调解、河道保洁、及时掌控、文明执法、速降火魔) 四周环绕的排版形式, 突出了治安防范典型乡镇——周庄的主线, 反映了和谐社会的主题。这些取景不同、内容连贯的照片, 不仅有大景、特写之分, 而且还有现场、结果之别, 给人以完整的故事感, 可读性强。此外, 对案件或法规介绍配上使其效果更为突出的漫画, 可以利用漫画夸张、幽默的特点, 深化文字报道的主题思想, 渲染报道内容的感情色彩, 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启发读者展开想象, 活跃版面气氛。

参考文献

[1].刘海贵、尹德刚:《新闻采访写作新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2].胡建辉:《法制新闻标题也要“信达雅”》, http://news.tom.com, 2006-08-03。

13.法制副校长法制教育讲稿 篇十三

时 间:2013年6月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下午由我为大家作法制安全教育讲座。我认为举办这个法制教育讲座很及时,也是很有必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个讲座,让同学们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杜绝违法犯罪行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好少年。今天,我讲三个问题:

一、未成年人为什么必须学习法律知识?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三、未成年人如何加强自我防范意识。第一个问题

未成年人为什么要学习法律知识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日益突出,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在案件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犯罪成员在案犯总数中所占比例也大幅度上升,犯罪年龄相对提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受教育程度低、法制观念淡薄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相当一部份未成年人根本不了解自己的行为性质及严重程度。在一些未成年人盗窃、抢劫等案件中,很大一部分人根本不知道其行为是犯罪行为。

我给同学们讲一个案例,被告人刘某年仅13周岁,是中学辍学的学生,刘某辍学后,一直沉迷于网络游戏,但父母不给钱,于是他就想到向同学下手敲诈钱。周日入学时,他在校门口看见原同学王某,刘某就走上前要王某给他钱,并威胁王某说,你以前跟别人打过架,被打的人叫我来拿医药费,自已认识许多社会上的人,不给钱就叫人来打你,王某很害怕,将自已身上仅有的五元钱给了刘某,以后刘某陆续向王某要了三次,共计六十余元,其中有一次,刘某逼王某带他到王某父亲那骗借了三十元,最后一次,被告人刘某逼王某拿五十元,王某不给,刘某便将王某带到一偏僻地方,对王某拳打脚踢,用烟头烫王某,并要求王某第二天中午把钱交到刘某手中。在这种情况下,王某才将这件事告诉其父亲,王某父亲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人员将被告人刘某抓获归案,刘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从这起案件的发生和发展看,一方面,施害者对违法和犯罪认识不清,另一方面,被害人也不懂得合法与违法犯罪的界限,不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至于三番五次的被抢劫。从案件可以看出未成年人要懂得什么是违法和犯罪,对规范自已的行为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未成年人必须加强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使自己了解什么是违法和犯罪,哪些行为构成违法与犯罪(也就是要使自己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同时,要知道拿起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校园内有人向你要钱要物怎么办:同学们在本校内被人强要钱物的情况虽然比较少,但有些同学遇到过。向你施加威胁的有本校的学生,也有外面混进来的社会青年。本校的往往是那种沾染了不少恶习的,出了名的坏孩子,你认识他,或是认识但叫不上名字,你能从别人那里问出他是谁。他让你给钱,给他烟,或是你的其它物品,不然就说要打你,(这类事在你们学校,就发生过,而且我也处理过。)甚至还可能说以后见你一次打一次。他敢在学校内做这种事情就不怕老师吗,就不怕学校处理他吗?就不怕公安机关处理他吗?是不是胆子太大了。“同学们,并不是他胆子大,而是他利用你胆小怕事,他觉得你不敢对抗他,不敢声张告诉老师,给了钱、物,免得以后找茬、受欺负,其实他心里虚得很,只要到学校来读书的,没有不怕老师的学生。”有个现象可以说明这一点,那就是学校里的班干部、“三好学生”就很少遇到这种威胁,因为“要钱物”的学生来学校读书都知道,这些学生和老师关系密切,是什么都敢跟老师说的。

对此事如何解决呢?(1)应该大声拒绝,不行,我凭什么给你!要正气压住邪气,我跟老师说去。(2)看看自己视野中有没有老师和正义感的同学、同时大声呼喊,使他不敢轻举妄动。记住千万不要胆小,软弱在这里是一文不值的。也用不着和他动手,如果动手一是你显得不文明,二是你也容易吃亏。毕竟寡不敌众。在校外,时常有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他们都是本地的流失生和已经毕业的人,他们和坏孩子相互勾结,狐假虎威专欺负软弱的同学,记住(1)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先要拒绝和不认识的人答话,(2).如被强行栏下,要义正辞严说我没有钱,同时找机会迅速离开,(3.)如果再不让我走,我就报警,他是不敢打你的,一旦打你,那就犯了抢劫罪,那可就要坐牢了。

法律是无情的,只要他敢打你,他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所以我说他们做坏

事是不敢打你们的,你们应该理直气壮地面对。

第二个问题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原因,在这里我主要谈后两个方面:

社会因素及个人原因

社会的负面影响主要来源于网吧、夜总会、歌舞厅、游戏机室等,来自于不良图书、报刊、杂志、漫画和某些影视、录像作品,黄、赌、毒现象等。

1、目前,影视、录像、刊物、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特别是中小学生吸引力极大。一些不良的影视、录像、文学作品则会消磨中小学生的意志,起着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例如,现在有些影视多半属于武打格斗或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帮派打斗,或谈情说爱,由于情节曲折惊险,感情缠绵离奇,黑社会老大威风凛凛,正适合某些同学的口味。由于这种片子有助于江湖义气,拉帮结伙,以打群架为荣的思想,使有些学生直接去模仿,打群架、称“老大”,寻求刺激,这些镜头往往是诱发青少年伤害案件等暴力性犯罪的根源。

2、来自网吧、游戏机厅等娱乐场所的影响。一是对网吧、游戏机厅等的监督不到位,使管理流于形式;二是大多数网吧、游戏厅经营商虽然店里有按规定挂起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的明牌标志,然而他们为了“钱”丧失了良心与理智,为学生提供“便利”服务。三是许多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通宵达旦地在这些场所里玩乐,夜不归宿。我们学校就有些同学晚上爬墙到网吧里通宵玩游戏。有的未成年人为了筹集玩乐的本钱,不惜走上偷盗之路。

3.精神上迷惘空虚,这是最主要的行为先兆,不好好学习成绩低下,不思学业,精神恍惚,认为念不进去书,没有刻苦学习的毅力,却去看不健康电影及书刊,进网吧,打游戏,语言不文明,行为放荡,好结交异性朋友等。

4.生活上追求享乐,这是犯有盗窃、诈骗等侵犯财产罪的青少年共同特点,赶时髦、图安逸、摆阔气,冒充大方,过早抽烟喝酒。常以为家庭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父母供得起自己的一切费用,尤其是单亲家庭的骄生惯养,把自己的意志给毁了。

5.行为逞强霸道,常常殴打他人,欺负弱小同学,顶撞老师、以违反校规

校纪为荣。处处表现自己,不思悔改,不思进取。

6.心理上偏执狂妄,对别人批评教育,充而不闻,逆反心理强烈,性格孤僻、偏执。

7.愚昧无知。犯罪的青少年中,不少学习不好或文化水平低的人,无知和野蛮常常是他们共同特点。

8.缺乏道德:有这样一件事,一个初一学生,一天放学回家,向其父母要钱,购置衣服,母亲说家里贫困,没有钱时,他拿起菜刀将其母亲当场砍死。当被公安民警讯问后他还说“她是我母亲,就要给我钱,给我钱就不杀她了。

9.目无法纪: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多数缺乏法制观念。山西大同市有个青年叫桎小兵在街道闹市区与他人下棋,旁观的一个中年人说他臭棋,他当即用随身携带的尖刀将此人桶死。还有个13岁的少年,将邻居家6岁的小女孩残忍杀死,审讯中问他为什么杀人,他竟说了一句“好玩“。关押期间,能吃能睡,若无其事。

刚才讲的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如果你的行为与我上面说的有相同或相似之处,那么你应该好好的反省一下了。

下边讲第三个问题。

未成年人如何加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

所谓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的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条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实践证明未成年人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未成年人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尊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我们看到的一些青少年案件中,有些青少年本来是品学兼优的,只是由于没有管束好自己,看到社会

上一些闲事,放任自己去参与,抱着一种侥幸心理,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如案犯李某原是某中学的学生,因父母离异,无人管教,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他就自暴自弃,成天泡在网吧里上网玩游戏,并结识了刘某等人,后与刘某等人一同去打架伤人,抢出租车司机,堕落的无法自拔,最后被关进监牢,被判处七年徒刑。

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校、家庭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的报告。例如前面所举案例中的王某,他当时就没有通过正当的途径保护自己,如果他被刘某第一次抢劫时立即向父母或老师报告,就不会三番五次地被刘某抢劫。此外学生之间打架事件也要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据调查,一些学生被同学殴打后并不是向家长或学校汇报,而是自己作主到外面找人来报复,要知道报复伤人也是违法的,情节严重的是要构成犯罪的,要被判刑坐牢。

总之同学们如遇上不法侵害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要敢于检举揭发,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我们要坚信邪不可能压正的道理,干坏事的心总是虚的,害怕的应该是他们。

作家柳青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同学们还没有走上社会,前面的道路还很长,一定要走好每一步,学会分析,学会辨别,学会拒绝,才能学会自我保护,否则一旦触犯法律,法律是无情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会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遗憾,后悔莫及。在这里希望大家要多学习一些系统的法律知识,逐步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有效预防违法犯罪,树立守法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都能正常运行。

上一篇:设备技术服务合同下一篇:出差心得体会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