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作文写人(精选7篇)
1.小学五年级作文写人 篇一
我的父亲今年43岁,他长得又高又瘦,浓密的头发中已经夹杂了许多银丝。
在别人的眼里,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好父亲,而在我的心目中,他已经不是我所熟悉的、认识的父亲了。回忆起小时候和父亲玩耍的那段时光,真是让我永远也忘不了。不知为什么,我和父亲之间渐渐地产生了隔阂,不管有什么事,我不会再跟父亲说了,因为结果只会是无缘无故的被臭骂一顿。
也许因为我天生就不聪明,我总是学不好数学。每当我遇到难题时,我就会一次又一次地给自己壮胆。只有这样,我才有勇气去问父亲。可是每次的结果都是泪流满面。
在父亲的心目中,我不仅笨而且懒,讨厌做家务活。是的,我是不愿做家务活,可是这样的结果是父亲一手造成的。
记得有一次,我看见父母的工作太劳累了,就想为他们减轻负担,做一顿可口的饭菜。于是我趁父母不在家时,自己偷偷的做饭,可是没有想到做饭这么不容易,我干的手忙脚乱。忽然,我听到门响了,一紧张,打破了一只饭碗,不小心还把手划破了。父亲进屋以后,发现了厨房的`一切,就不问青红皂白,就破口大骂。这是我第一次做饭,得到的就是责骂吗?我心灰意冷,听着父亲还在无休止的骂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就是我的父亲!也许是我的父亲的爱与众不同,也许是我对父爱没有领会!
2.小学五年级作文写人 篇二
写人习作要明确“能写”“简单”“记实”之要义。
“能写”, 其中“能”就是:能够, 会。“能写”就是能够写, 会写。从写人的角度看, 那到底怎样才算是“能够写”、“会写”呢?应当说, 只要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做到用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事例, 内容具体, 情感真实, 并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 特别是一件事相对复杂 (这里是指事情相对复杂而不是指文章结构复杂) 、或用几件事写一个人、或写几个人、或写一群人的时候, 能分段来表述, 就算是“能够”或者说“会了”。
“简单”在这里是说:篇幅短, 文章结构单纯, 不复杂, 使人容易理解。这里所说的篇幅短, 文章结构单纯, 不复杂, 并没有以具体的字数作为标准, 只要能把要表现的人物性格品质完整地表达清楚, 读者看了文章能对所写的人物的性格品质有所了解, 印象深刻就行了。
“记实”, 是针对文章内容而言的, 它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相对于“虚拟”的“真实和实在”, 就是描写的人物和事件是自己熟悉的、真实的、实实在在的人或事物, 表达的是自己实实在在的情感。
二、指导写人习作的“度”
教师即使是掌握了写人习作指导的“度”, 没有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也是无法将这种“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的。为此, 笔者建议:
1. 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人文章在小学阶段和学生今后工作的重要性。
一定要引导学生知道写人很重要。这是因为人是世界万物的主人, 是生活的中心。试想, 假如没有人, 这个世界还有谁能在大地上耕耘, 在大海上航行, 在太空中翱翔?因此, 我们应该重视描写人。我们说学习写人很重要, 因为人是所有叙事性文章的主角, 没有人, 就不会有事。反过来, 凡是有事的肯定就有人。写不好事, 就写不好人, 不研究人, 也写不好人, 当然也就写不好事了。
2. 要注重培养学生写人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养成留心并分析周围人物的良好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这个知识点的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的表述是:“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了第三学段的表述才过渡到:“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第四学段则提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系列表述, 都说明了“兴趣”和“自信心”对写作的重视程度, 说明养成留心对周围人物的观察和分析的习惯, 是写好人物的基础, 没有这个基础, 就没有写人的素材, 也就谈不上写人了。兴趣、自信心、良好习惯是整个写作过程的关键, 也是学生最终写好写人作文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长期以来, 无数语文教师用自己的教学实践证明了这个道理:只要注重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机, 就能取得较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写人的作文指导也是一样。
另外, 注重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的重要要求。就写人文章的指导而言, 养成并保持对周围人物的观察和分析的习惯, 提炼出对人物性格品质的评价, 再回顾人物表现出这些性格品质的具体事例, 再用自己的文字把这些熟悉的事例有选择地描述出来, 使人物的性格品质再现在读者的面前, 给读者以教育、启迪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
3. 要鼓励学生对人物的评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同样一个人, 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评价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有的认为这个人的某一品格是高尚的, 有的可能认为是一般的行为并不高尚。同样都是某人做的一件事, 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值得大家学习、模仿, 有的可能就觉得这个人的这件事根本不值得学习更不应该模仿。作为教师要极力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并列举出自己的理由。它的价值不在于这种见解的正确与否, 这种理由充分与否, 而在于学生分析思考的过程, 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 这才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所在。
4. 选择具体恰当的事例并具体描述是写好人的重要条件。
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做的事很多, 在写作文时要注意:
首先, 要选择最典型的事例表现人。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主题的典型事例。这是写人文章的关键, 例子选不好, 就不可能写出好文章。
其次, 要引导帮助学生抓住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 这个特点可以引导学生从所描绘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去考虑。不过一个人的特点往往呈现出多样性, 在写作文时, 我们应根据文章要表现的人物的性格品质 (主题) 有所选择地写。
第三,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写好人物的个性。如:人物的外表、动作、语言、心理等。人物的外貌就是指人物的外形特征, 包括一个人的容貌、穿着、神态等等。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 是人物内心的直接体现。人物的动作, 不但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 更要注意写出“怎么做”。心理是无声的语言, 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动的重要手段。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 一定要注意把人物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 同时注意把心理描写与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结合起来。把这些都写好了, 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第四, 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所谓的细节描写是指在文章中, 为了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包括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细小环节的描写。这种描写往往对表现人物品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 注意正确运用通过写几件事表现一个人。
在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 有时, 通过一件事不足以表现人物的特点, 可以用两三件事才能把人物性格特点表现得再充分一点。
三、把握写人作文的“度”
第一, 注意引导学生区别写人与写事的异同点。
一般来说, 在文章中写人是为了把所写的人和做的事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是写事为主的文章, 如果文章中所写的事情是为了表现做这些事情的人所具有的性格品质特点等, 那就是侧重于写人的文章。在写人的文章中所涉及到的事情不一定都要求十分完整, 而在写事为主的文章中, 对事情的描述则要求完整, 以求通过事情来感染人, 但对人物形象的描述就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上。
第二, 要求学生写的人物必须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人物。
写人的文章最终是要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写的人物, 不是学生很熟悉的, 他们就无法比较准确地抓住所写人物的特点。而且, 表现人物性格品质, 需要具体事例来支撑, 学生对所写人物不熟悉, 就举不出所写人物的具体事例, 更谈不上具体、生动、形象的描述了。
第三, 注重指导, 培养学生积累素材和整理素材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素材包括直接素材和间接素材。直接素材指:学生在生活中直接接触到的原始素材, 它又包括: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的原始素材和学生耳闻目睹的素材。间接素材是指:上述直接素材以外, 可供学生用的其他素材, 它又包括:范文素材、网络素材、影视素材等等。
3.小学五年级作文写人 篇三
关键词:小学;作文修改;能力培养
一、传统作文修改模式
写作,作为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展现,是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形式。正所谓“人如其文”,就是说一个人的人品、心胸、性格如何,从他写出来的文章就可以窥见一二。根据新课改的内容要求,对于五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主要达到以下几个标准:(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生需要在生活中有着“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从生活实践体验中累积写作素材。(2)写作内容真实合理,又要富有创造性,不能千篇一律,要富有自己的个性。(3)在格式和基础方面,文章要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4)要根据作文内容表达的需要,合理地分段表述,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具有一定的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自我反省修改,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6)具有一定的鉴赏文章的能力,能找出一篇文章中出彩之处以及表达不合理之处。
虽然如此,但在实际情况中,往往与要求还是有差异的。在作文教学中,经常是“师改生看”的传统评改模式,即教师一个人批改出整个作文,写出对该篇作文的评语,学生在拿到作文本的那一刻也只会关注教师的评语,看看对自己的评价如何。这种传统的评改方式使得教师的工作量加大,对作文批改提不起兴趣,作文评语千篇一律。而学生呢,在看到每次都一样的评语觉得十分受打击,得不到教师的表扬和关注,渐渐丧失了对写作的兴趣。让作文的教学变成了教师和学生都痛苦的事情,根本达不到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锻炼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情,养成了写作文敷衍了事的习惯,就算要自己去修改作文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这是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道路上的一个重大阻碍。
二、培养方式
对于传统评改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日趋显现,为了能够适应语文新课改目标,使小学生真正能够意识到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也为了培养小学生思维、理解和文字表述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作文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
1.转变传统观念
因为学生都是“奉命作文”,认为只要写好了、写完了交给教师就可以了。至于内容如何,写得怎么样,学生根本不关心。作文发下来后,学生只看重关心分数评价等级,并不重视教师对自己作文不足方面的指导评价,对写作缺乏兴趣,学习被动。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就一定要从根本上让学生重视,知道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念。把批改作文这一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要学生自己参与到作文修改的活动中来,树立修改作文、批改作文的意识,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看法,培养写作兴趣,体会写作的作用。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写作,乐意写作,不再敷衍了事。
对于教师来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虽然教师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和精力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上,但是往往收效甚微。所以教师也应该转变对作文的教学态度,将修改的作文交还于学生,让学生学会在修改中自我反思、自我成长、取长补短,并适当地给予建议和辅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首先就得消除学生想改不敢改的心理。因为受传统批改模式的影响,学生可能会觉得自己学得都不好,没有去帮同学修改文章的资格,或者是怕改得不够好同学会责备他,教师也会批评他。为了消除这样的心理,在修改作文前可以向学生多讲讲案例故事,例如托尔斯泰先生改稿、贾岛的“推敲”,树立起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之后,才会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除了树立自信以外,培养学生对作文修改的兴趣也同样重要。好的评语会让学生分外开心,可是新颖又独特的评语就像是一份意外的礼物。在作文修改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评语对比、榜样激发等多种方法来鼓励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对作文批改的接受与参与感。
3.训练强化
正所谓“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所以修改作文的能力并不是经过一次或者几次训练,就能使学生在面对一篇文章时能立马给出非常完美的修改,这样的能力似乎连教师都很难做到。因此,对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以逐步培养出学生对修改文章的正确认识、心理和正确修改文章的习惯和方式为主。除了修改作文的正确符号、方式等这些基本修改文章的知识以外,还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水平和自身学习能力来发掘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潜能。
总之,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不是为了要教师“享清闲”,反而是更加考验教师能力的环节,教师只有把握了正确的作文教學方式,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参考文献:
孙晓芬.王芙蓉.浅谈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J].新课程研究,2008(09).
4.小学生作文五年级写人 篇四
现在社区正进行地下管路改造工程,需要挖掘水泥路面,挖掘机挖不动,于是工人们就把挖掘机上的铲斗换成电钻,先在地上打几个洞,然后一点一点的挖。我以前见过挖掘机挖水泥地,把铲头举起来,然后一下子砸下去,“轰”的一声,地的表面只是稍微裂开,并没有砸开。这就是使用电钻和没电钻的区别,也是聪明人想出的办法。
地下管道因为年久失修,所以需要更换新的。然而,一个管子非常重,在没挖路之前,都是大吊车吊来的。现在,地面已经被挖的不成样子,吊车自然也就没法开进来了,只有挖掘机还可以。工人们都在想办法,一次又一次的说怎么办,不知是哪个人说的:“用挖掘机吊起来。”于是,他们用绳子把挖掘机系起来,再用另一头把管子接起来。
一根大管子的重量远远超过了挖掘机的重量,所以挖掘机吊不起来。如果吊的话,后边的轮子会压起来,很危险,容易翻车。没办法,只能拖了。挖掘机的强项就是可以在沙地行驶,所以,毫不费力的就把管子拖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去。
地面挖完后,主要就是靠工人在下面干活了,所以有一些太小或太细的管子就用不着挖掘机了。于是,工人们一起把管子放在两辆小独轮车上,前一辆在前面拉,后一辆在后面推,同心协力的就把管子运送到了目的地。
别看这些出大力干活的工人没文化,只能干苦力活,但是他们很有头脑,做事以前都会想想后果,应该怎么去做。
5.小学五年级写人作文500字 篇五
【范文一:我的老师】
她姓王,教我们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她有着像瀑布一样的长发,乌黑光亮。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里,闪耀着智慧和慈祥的光芒。——她就是王老师。
王老师时刻关心着我们,我们那里错了,她会批评;我们那里对了,她会表扬。王老师一直以身作则。有一次,王老师下班了。看到我们教师的讲台上有一丝灯光。王老师定睛一看,原来是教室里的.电脑没关。王老师看到周围没人,一手拉着窗台,一手抓住铝合金,纵身一跳,跳进教室,把电脑关机。为此,我们十分惭愧,王老师为班级付出了这么多真是令人敬佩。以后,我们吸取教训,认真做好准备。不过有时还是百疏一漏,班牌没拿,窗没关等等等等。最近有没拿班牌,在这里,我想说:“王老师,对不起。”
古人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我们用这句话比喻我们尊敬的老师。为了你的学生,为了你的使命,你默默的奉献你的一身。老师也像辛勤的园丁,把我们从幼苗培养成参天大树。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呵护。
从一,二,三,四到汉语拼音;从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到如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人;从如何尊重他人到会学习、会休息、会健体。老师教了我们许多,有知识,也有道理,像天上的繁星,怎么数也数不清。
【范文二:爱唠叨的妈妈】
我的妈妈头发乌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已经30多岁了。但是,我妈妈每天都唠唠叨叨,一有什麽事就唠叨不停。
记得有一次,外公邀请我们一家人去他家为他过生日。那天是星期六,妈妈星期二就开始给我讲。星期二下午我放学回家,一到家,妈妈就请我坐下来,我想:大祸降临了?妈妈坐下来对我说 :“星期六要到外公家去,星期五就要把作业写完,那天要早点去,调好闹钟,调到六点半!那天早饭到外公家吃。。。。。。”一大堆的话,就像和尚在念经似的,每天都闹得我心烦,就像唐僧念给孙悟空那种让人头痛的经。但是,我想过,妈妈也是为我好。
我觉得有一个唠叨的妈妈还是算一种幸福吧!唠叨还是好的,毕竟让你记得牢那件事!
记得有一次,我去上学,妈妈在门口就开始唠叨,说:“过马路要小心点,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在路上不要打闹......”当时,我心里还有点生气。
在上学路上,我必须过马路。这时,我和同学一起上学,过马路时是红灯,我们还是继续走。猛然,我想到妈妈给我说的话:“红灯停,绿灯行。”我和同学又退回了路边,阿姨们看见了都为我鼓掌,都说我是个好孩子。我笑了。
6.小学五年级作文写人 篇六
一、对“分数的意义”教学现实的追问
笔者听过多节五年级“分数的意义”的课,有常态课,也有观摩课,尽管这些课上教师行为、学生课堂表现有较大差别,但是他们的课堂教学结构却大同小异。笔者新近对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计划决策和课堂交互决策作质性研究,以其中的一节“分数的意义”为例,该教师的课堂情况可以大致归纳如下:学生动手操作学具→用语言(或具体分数)表示结果。即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一副学具,有糖果、棋子、圆形纸片和方形纸片等。学生任意“操作”一个分数,教师再抽查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分物的过程和具体分数,比如“我有八个棋子,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占这个整体的四之一,用表示。”
类似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图示
在课前和课后的及时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教师之所以作出这样的教学决策主要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和解读。教材(人教版)提供了四条信息(图2):(1)言语“你能举例说明的含义吗?”(2)圆纸片、方纸片和线段图;(3)香蕉和面包,并附“每根是这把香蕉的”“每份是这盘面包的”的示范语言;(4)分数意义和单位“1”含义的描述语言。教师由信息(1)(3)(4)决策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动手操作并言语表述;由信息(2)和(3)决策学生的操作活动是“分实物”。也就是说,教师从上述信息中作出了两个推理和决策,一是视纸片和面包为起到等同作用的实物;二是视言语表述为分数意义学习的唯一路径。于是,便产生了图1所示的教学过程。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基于这种现实教学中并不鲜见的现象,通过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并对信息的意义及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度剖析,我们不禁要追问:纸片与面包完全等同吗?分数意义学习只有“分实物→言语表述”的单一走向吗?
二、分数意义教学中的纸片:由实物走向模式
对问题“纸片与面包是否完全等同”,在了解关于分数及其意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后便可明确作答。
(一)表达“部分与整体关系”意义的模式
我们知道,分数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表示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命题,我们的孩子实际上很难达成认识和理解。除了分数本身比较抽象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明确引导学生建立一些能更形象、更全面说明分数意义的模式。
关于“部分与整体关系”意义的模式有四个渠道可以建立:范围、长度、集合和面积。范围模式对儿童来说是最具体也最容易操作的,整体(单位“1”)是一个范围,而部分是大小与形状的叠合。教师们通常采用这个模式进行分数学习的后续讲解,教师们最常用到的范围模式有圆形和矩形,其实三角形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它们各自有些特点需要注意。圆形模式便于儿童发现整体却对部分较难理解,矩形模式易于儿童理解部分却难于理解整体,而三角形模式两方面都比较困难。
集合模式则用一个集合作为整体,如图4所示:
集合模式对于儿童理解分数有一定困难,因为他们连分实物都会产生一些困难,何况这种抽象的模式。不过,教师可以通过操作实物渗透集合均分的思想,也可以渗透一个整体中可以包含不同类别的物体的意义,比如教师可以在提供的学具中既包含糖果,也包含棋子。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教师不准备这样做,自己也应该很清楚这一点,因为教师对分数意义全面、完整的理解对学生建构分数的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线段图属于长度模式,小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容易理解。面积模式包含了范围模式所涉及的情况,这个模式适合于较大儿童(四年级及其以上),图5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类模式。
由上可知,分数表达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范围、长度、集合和面积则把这种关系和意义模式化,使孩子们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更直观、渐进和全面。进一步地,如果能够意识、找到并恰当运用这些模式,我们的教学也许会更有效。
(二)教材中具有“模式”功能的信息源
那么,教材中是哪些信息在提示我们要构建并运用模式作为学生认识和理解分数意义的桥梁呢?
我们回到图2,结合上述的分析便不难理解,教材中呈现的线段图、圆纸片和方纸片,特别是纸片,除了是实物外,更重要的是兼具了“模式”的功能。线段图属于长度模式,圆纸片和方纸片既属于范围模式也属于面积模式。如此的话,教材中的信息源除了“分实物”“言语表述”和“符号”外,又多了一个元素,即“模式”。
相对于以往对教材中纸片的认识,通过今天的讨论,纸片便“返璞归真”,兼具实物与模式的功能,其中,模式的功能似乎更富含教学的意蕴。通过对“分数的意义”教材的重新解读,纸片实现了由实物走向模式的角色转换,并将因此给“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构建“模式主导,双向多维”的教学结构
(一)模式的核心地位
在教材所呈现的四个元素,即实物、模式、言语和符号中,模式是联结其余三个元素的桥梁。
首先,纸片是面包、香蕉等实物平均分的模式化。模式是实物操作的数学转化,从实物走向模式是学生经历数学思维抽象、归纳并建立逻辑关系结构的过程,是数学化的过程,即模式化的过程就是数学化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说“没有数学化就没有数学”,真正的数学知识应当是关于抽象的数学对象的研究,而并非对于真实事物或现象量性属性的直接研究。所谓数学是模式的科学,由实物操作走向模式走出了数学味。
其次,模式与符号和言语之间分别建立了双向逻辑关系,即模式↔符号、模式↔言语、符号↔言语(经模式表象)。这样的关系可图示如下:
在上述图形中,模式元处于中心地位。模式由实物操作数学化而来,形成“分数意义”抽象的研究对象,并为分数意义的学习提供直观材料和意义建构的载体。例如,平均分香蕉为4份(实物操作),将该过程模式化为平均分成4份的长方形纸片,该模式与符号、言语“把香蕉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整体的四分之一”形成双向逻辑关系,而符号与言语之间经由长方形纸片模式建立了双向逻辑关系。这里提到的双向逻辑关系在后面的探讨中,将更详细地予以解释。
据此,通过分析教材、提取信息→解读信息背后的含义→建构信息之间的关系等步骤,纸片的“模式”功能在上述关系图中的核心地位凸显出来,它不仅能使分数意义的教学活动的数学味更加显现,也能使该教学过程显得立体多元。
(二)“模式主导,双向多维”教学结构的操作要义
如果把上面对模式、符号、言语、实物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和探讨相应地进行教学过程化,那么,“模式主导,双向多维”的教学结构便水到渠成。如图
把这样的双向关系转化为相应的分数意义的学习活动,则至少有六种路径:
(1)由模式写符号;(2)由符号选模式;(3)根据符号进行言语表述(借助模式表象);(4)由表述写符号(借助模式表象);(5)根据模式进行言语表达分实物的过程(结合符号);(6)言语表达分实物过程后再选模式或画模式。
其中,(1)与(2),(3)与(4),(5)与(6),是三组互逆的学习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而使传统教育中所忽视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而实物操作到模式的数学化过程则是分数意义学习的逻辑起点。
以上解析了分数意义的学习过程,对于教师而言,“模式主导,双向多维”教学结构的操作要义如下。
要义一:(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操作走向模式的数学化过程;(2)给模式写符号,同时给符号选模式;(3)借助模式表象,给符号进行言语表述,同时给表述写符号;(4)给模式,儿童言语表达分实物的过程,同时儿童言语表达分实物的过程后再选模式或画模式。
要义二:(1)分实物后引导学生经历实物操作到模式的数学化过程,然后写出分数符号;同时,先给出符号由学生选模式,然后再表述分实物的过程;(2)给符号后要求学生言语表达(或画)模式,再依此描述分实物的过程;同时,言语表述模式后,描述分实物的过程,再写出符号。
前者将实物操作到模式的数学化过程相对独立化,后者则将该过程糅合于各个双向的逻辑关系之中。
(三)两种教学结构的比较
图1和图6分别基于教学现实和理论分析勾勒出两类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的教学结构,即“分数的意义”现实教学过程和“模式主导,双向多维”的教学过程。前者呈现断裂性和单向性的特点,学生学习分数意义的活动断裂进行(分实物→言语表述符号或分实物→言语表述分物过程),跨越了“实物到模式”的数学化的过程,并构建了“实物到言语”的单向学习活动,使整个学习活动显得单一和断裂,不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不利于学生体悟和积累数学化的数学经验,其根本是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发散思维又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所以归根结底是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后者呈现多维性和双向性的特点,模式元素是整个结构的核心,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从多个维度(实物→模式↔符号、实物→模式↔言语或实物→模式、模式↔符号↔言语等维度)实现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全面理解,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发展,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生活注入活力。
调研中有教师说,在一次小学数学毕业会考中,有一道题目是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分数在给出的方格图中用阴影表示出来(即给出符号选择模式),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做出来。这实际上就是在教学中没有注意到“模式主导,双向多维”的教学模式所致。
四、“模式主导,双向多维”教学结构的教学意义
我们归结分数意义的教学结构,并非仅仅追求外在教学形式的简单改变,意在深入挖掘其内蕴的教学意义,使教学形式的改变由内至外而发生,而非外力强加的、缺乏灵魂的生硬动作。
“模式主导,双向多维”的分数意义的教学,其内涵的意义至少有以下两点。(1)数学化是数学学习的逻辑起点。数学的研究对象是从现实事件中抽象出来的模式,而不是现实事件本身。从现实事件抽象出模式的过程,是数学化的过程。(2)数学学习过程是各路径双向互动、多路径融会贯通的有机整体。数学学习过程是多路径交错的动态过程,各路径相对独立,又整体关联,相互依存。独立的路径双向互动,并非单一走向;关联的路径融会贯通,以一定的模式相互整合,构成数学知识意义生成的有机载体。
上述教学意义的提炼,期望有助于教师更有效地教学“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地,能把这些教学意义合理迁移到其他的数学教学领域。
7.小学五年级语文竞赛试题 篇七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的一下锁住了。
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他干过那号事。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就没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画;老张笨拙地拿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上有些发红,鼻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现出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满面堆笑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保险箱。
小川站住了,一双眼忽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的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了一件沉重而又污秽不堪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家里。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和老张家都换了双保险锁。
1.以上是一篇微型小说,请概括小说情节,不超过30个字。
2.通过这篇小说,作者要提醒人们的是( )。
A.请给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起码的信任。
B.不要相信人们会真正相信失足青年。
C.请理解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的上进愿望。
D.不要苛求失过足的青年言行完美无缺。
3.小说两次写到大姑“眨眼”,两次眨眼,各有用意。写出第一次眨眼和第二次眨眼的用意。
4.锁撬开后,“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根据小说的内容,“说不清的意思”实际上可以分析出几种来,请你谈谈两种理解。
5.小说倒数第2段,“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中“也”字在此有何含义?
【小学五年级作文写人】推荐阅读:
小学五年级作文关于写人以爱唠叨的奶奶为话题600字07-05
小学六年级写人作文10-19
小学四年级写人作文范文10-31
小学三年级写人作文:我的老师09-04
小学五年级作文:田野06-27
小学五年级作文:猫07-11
小学五年级作文鹅08-28
小学五年级作文《熊二》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