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计算机操作课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2024-12-06

提高计算机操作课教学有效性之我见(17篇)

1.提高计算机操作课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篇一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汾西县第一小学 杨伟燕

曾经有一位名师说过“一堂优秀的课是要用自己的一生来准备的。”显然,从这句话里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老师,孩子心灵的启蒙者,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自己的眼界,不断钻研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我们的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把需被点燃的火炬。所以我们需要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那么我们老师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呢?

一、备课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前提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来为每一堂课做准备。那么在备课时我们又该注意哪些呢?首先,要参阅教师用书,明确这节课的重点和目标。思考如何用巧妙、直观的方法,层层突破,轻易地化解难点,让学生理解接受。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预见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和反应,想出解决的对策。在打造精品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先个人进行备课,再经过多次集体备课,以达到最佳的效果。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探究欲望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知识的关键,正所谓:实践出真知。1.让知识联系生活。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中介,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知识的运用,使学生懂得知识真正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进而真正地喜欢上学习。2.让学生动手操作。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体会到团体合作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打造精品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多项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提高和加强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课堂机智

同样的教学设计让不同的教师来教,效果却是不同的,因为课堂上会出现许多无法预料的问题,这需要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机智去解决。课堂驾驭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加强教学机智,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注意平时的课堂上一些情境的积累,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多向一些优秀的教师讨教经验,增加自己课堂驾驭的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打造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可见我校英语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但还要不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四、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

要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这是自己快速成长的重要方法。每天静下心来,回顾这一节课程序和细节及整个流程,有哪些不足和优点,及时写好反思,一点一滴地积累教学经验,扬长避短,日积月累,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打造精品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在课后及时进行评课和教学反思,反复修改。

五、让学生喜欢你

如果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就会“爱屋及乌”,也会喜欢你这门功课,这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方面。怎样的老师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呢?我想,性格温和,谈吐幽默、富有爱心、学识渊博、真诚对待学生的老师,学生一定会喜欢的。所以我们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个人魅力,做一个学生尊敬喜欢的好老师。

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个老师追寻的目标,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勤奋、认真、钻研,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有效!越来越精彩。通过这个精品课程,我们在不断研磨的过程中提高了自我,这对我们自身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提高计算机操作课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篇二

关键词:编程,计算机语言,基础,训练

一、如何打好语言基础

1. 学好语言基本功

学习一门语言新课程, 开始都会碰到一系列的新概念、数据结构、常量变量、函数、基本语句和思想方法等等。教学生某种语言, 就要踏踏实实教好本语言的特点, 教好常量、变量、数据类型、表达式等基本知识。如对函数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函数的格式、功能、自变量取值范围;对表达式要切记与数学和其他计算机语言表达式区别, 突出本语言的特点;运算符号要书写正确, 括号应标记谨慎, 例如:应为a/ (b·c) , 而不能写成a/bc;括号应配对出现, 内外层关系要弄清楚。比如, 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 在讲解两个变量的值交换时, 一开始学生很容易使用A=B;B=A;的语句, 而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引入另一变量C, 使用C=A;A=B;B=C;的语句。笔者使用比喻法, 假设A和B两个杯子中分别放了水和酒, 要将两个杯子中的东西互换, 必须引入第三个杯子。通过此比喻, 学生恍然大悟, 不仅容易理解了这部分内容, 而且还有了继续学习的兴趣。

2. 基本语句要熟练掌握

学习一门程序设计语言, 对本语言程序的基本语句的格式、功能和基本使用方法的掌握显得十分重要。如果某一环学得不扎实, 会直接影响编程语言认知结构的形成。

例如, 学习选择结构语句:if...else, 首先要使学习掌握格式:

if (表达式) <语句组1>else<语句组2>

然后是初步了解其功能, 再通过编程实例掌握其用法。

二、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或新技能时, 总是受到先前学过的知识、技能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注重迁移, 很好地把握迁移方法, 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缩短学习过程。

1. 数学知识认知规律能迁移到计算机编程学习

以函数的学习为例, 数学函数的掌握首先要理解函数名称、功能和格式, 然后掌握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值域, 再掌握用法。如三角函数SIN, 先给出函数的名称, 指出这是已知角 (弧度) 求正弦的值,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 函数值域是闭区间[-1, 1]的一切实数。同样这样的学习过程, 我们亦可迁移到计算机语言学习上来, 当我们学习各种语言的函数时, 先是回顾一下我们在数学中学习函数的过程, 然后把它与当前函数学习作对比, 如C语言的正弦函数, 它的函数名亦是sin (X) , 自变量、函数值的取值范围都与数学函数没有差别, 不同点是自变量X必须用括号括起来。

2. 一种语言编程的认知规律能迁移其他种语言的编程学习

学会一种语言之后, 再学习另一种与之相近的语言人们就会学得轻松, 易于掌握。对于计算机语言的学习也是如此, 我们学习过BASIC语言之后, 再学习C语言, 就觉得易学、易记。因为这些语言有许多和共同特点, 如基本程序结构, 输入输出格式等。老师应着重去比较这些共同之处。同时还应指出它们的差异。如BASIC语言与C语言中的循环语句, 他们的语句结构相同, 一个是:

不同地方, 字面的书写符号不同。

学习不同的语言还应指出这两种语言的功能和作用的着重点不同, 如BASIC与C语言, 前者以初学者和计算为主, 而后者以编写实用程序为主。

三、训练方法策略

在使学生掌握某部分编程基本语句或全部语句后应及时训练学生进行编程, 培养编程思维的策略。在训练手段上应有片断训练、限题限时训练以及参加考级竞赛训练。在这些训练中会暴露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 学生不得不进行更进一步的反省, 当解决了这些问题后, 又有新的问题等待着学生去解决。在如此多个循环过程中, 学生的心智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渐渐地懂得了编程的实质问题。

1. 片断训练

在教完某种基本语句后常采取片断训练的策略, 如讲完分支、循环, 可安排编程解决排名次的问题。

2. 限题限时训练

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惰性, 只会套书上或老师提供的例子编程, 碰到问题, 首先不是考虑自己尽快解决, 而是依赖老师或别的同学给他 (她) 分析透彻了, 才自己编程上机调试。碰到稍复杂或没有现成模式的问题就束手无策。长此以往, 就不能激发学生编程的灵感性, 就会泯灭学生思维的火花。因而, 在编程教学中, 就应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的给予标准分。这样就能培养出学生的直觉思维, 培养出灵感。经过经常限题限时的训练, 就迫使学生平时下功夫, 多思考。

3. 课余时间训练

程序设计课程安排课时相对较少, 时间间隔较长, 要达到预期目标就要求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 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巩固所学知识, 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拓展。比如开展程序设计的课外兴趣小组, 教师为他们设置中等难度的项目练习, 并且予以指导。

计算机编程教学虽然很难, 但是非常有意义, 因为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有利于学生建立通过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途径。因此, 我们只要能根据学生实际, 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化难为易,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C程序设计》第二版, 谭浩强,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3.提高计算机操作课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高三;政治试卷;讲评课;知识点;考点;探讨

一、提高“高三政治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现实意义

大家都知道高三的教学更多的是指向高考,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显得十分必要。而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是要通过“考试”来检测的,教师通过批改试卷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教师“试卷讲评课”上的“有效性”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高考成绩。

二、提高“高三政治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几点心得

1、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考试观。高考的综合性和选拔性对学生的挑战之大,现实社会环境等等对高三学生所造成的压力,让那些努力学习、把高考看的很重的学生喘不过气来。帮助高三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考试观,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考试心理品质,从而更加有利于他们在高考考场的发挥。作为高三教师要在试卷讲评中不断告诉学生:成绩固然重要,然而只要我们努力过就够了,要从一次次考试的失误中吸取教训,从而减少高考中的失误就行了。

2、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答卷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起考好的信心。讲评试卷之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错题重做”。

在考试中学生出错的试题不一定是不会做,在试卷讲评之前限时让学生“错题重做”,即:教师把学生试卷中出错比较多的题目重新打印出来,要求学生限时完成,学生作对给予及时表扬。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审题,提高有效解答选择题速度。

高考文综科目的考试具有以下突出特点:时间有限,知识面广,涉及政史地三科(至少15本教科书);近几年来文综试题阅读量也不断加大,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考所有科目中,文综涂卡(选择题)的题量也最多(是理综的两倍)

教会学生正确“检查”自己的作答,避免“改错”答案。

在批阅学生试卷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改错”答案,其中的原因很多,如何帮助学生尽量避免这类错误。在这几年的高三教学实践中,本人发现:采用数学学科检验方程的“解”正确与否的“代入检验法”很好用。(即:将自己所选的答案代入题目材料当中,若能找出对应之处,说明自己的答案可能正确。

引导学生正确解答问答题,提高答卷的有效率。

在批阅学生试卷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问答题作答出现“涂来涂去”现象。分析其原因可能有时间不足匆忙审题或赶时间不慎审题等,从而造成答卷中“涂来涂去”,甚至出现将答案答到非指定的地方。其后果是严重影响了在网上阅卷中的“得分”。因此,我们在试卷讲评中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讲评答案上,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正确、有效解答“问答题”。在这几年的高三教学实践中,本人认为正确、有效解答“问答题”要做到:一,明确试题的设问指向(具体到哪个模块、哪个章节、哪个知识点等);二,明确设问的类型(从而规范作答的语言表述,比如意义型用“有利于”来引领文字表述。);三,画下试题材料中关键字词(从而有利于学科理论知识和材料的紧密结合);四,分点正楷书写作答(便于网上阅卷)。

3、试卷讲评坚持“三个原则”,提高讲评实效。比如在讲评这样:“最近,国务院要求,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从政治生活角度看,体现了( )①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②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③政府依法执政;④政府实行多党合作。标准答案: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一道试题中,我就尽量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坚持“讲评与知识巩固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试题受考试卷面、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将所学知识全部涉及,面面俱到。命题者往往以点带面体现课本知识,我们在讲评时就应从这一“点”出发,把“面”呈现给学生。因此,讲评内容要反映政治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一道试题看是简单,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做错了,说明知识点掌握不扎实。

第二,坚持“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试卷讲评课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的舞台,而要让学生发现自己错误和提高自己正确解题能力的舞台,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政治素养和悟性。

第三,坚持讲评与传授解题技巧相结合。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评时,老师如果只授人以鱼(现成答案),那么学生的学习就处于机械化的状态,这样的学习是低效率的。我向学生强调了以下方法:一、抓住材料的主语(该题主语是国务院,即政府);二、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该题讲的是国务院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而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三、将选项代入材料逐一检验(首先是选项必须正确,错误即可排除)。通过这一解题方法的指导,相信学生会得出正确答案的哦。所以本人认为通过具体的试题讲评要达到:解一题,學一法,会一类的效果。

总之,在高三的复习教学中,考试与试卷讲评是重要的环节,通过考试能够反映一段时间来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效果。多年来高三教学实践告诉我:我们不仅要重视试卷讲评课,更要上好试卷讲评课,提高试卷讲评课的实效,这样我们辛辛苦苦的教学才会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回报。

4.有效提高自考成绩之我见 篇四

我们知道好成绩是通过刻苦学习而最终取得的,如果掌握好一套正确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但能够顺利而快捷地掌握课本知识,而且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经历了多次自学考试后,我探索出了一套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考成绩。

一、广泛收集自考信息

顺利取得毕业证书的第一步是尽可能多地掌握所学专业的各种信息。包括: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历层次,主考院校,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有哪些,对于自己是否需要加考课程,何时报名,本专业的报名点设在哪,是否有教学辅导站等。所学专业共有几门课程,哪些属公共课,其中查看是否可以申请免考,哪些是专业基础课,哪些是专业课,是否有实践环节的考试等。各课程的性质、设置目的和要求是什么,指定教材及参考书有哪些,课程之间是否相互关联,哪一门为先修课,它的后续课程又有哪些等。

以自考金融专业为例,该专业开设的课程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课、文化基础课和外语课等;第二类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这类课程是金融专业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是学好金融的必要前提;第三类课程是专业课,其中又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业务课。专业基础课主要是奠定本学科的专业理论基础,包括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等,业务课程主要包括与银行业有关的业务课(如银行信贷管理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银行会计、国际结算等)和与金融市场有关的业务课(如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等)。

在上述三大类课程中,选择课程的顺序应当是先选第一类,再选第二类,最后才选第三类。在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程中,应当先修经济学等理论课,然后是会计学、统计学和管理学,再后可以选修电子计算机应用类的课程。专业课首先必须学货币银行学,掌握基本的金融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国际金融,然后才可选修其他业务课程。如果考生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同时学习部分课程,但必须是相互之间联系不太密切的课程。考生必须在修完与金融业务课程有关的基础课和理论课的前提下再去选修业务课。

以上信息均可以通过各专业的报名点向老师咨询或认真查阅各课程的自学考试大纲。各地的自学考试报刊在与考生沟通中起到了重要的信息桥梁作用,都要认真阅读并将有用的信息进行登记,以便日后查阅。尽可能多地了解自考信息,这样可避免多走弯路。

二、走出认识误区

自考成绩揭晓后,和自学者总结上一轮学习得失时,发现不少自学者在对待诸如考试大纲、教材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1.以“纲”为纲。考试大纲是考试命题、自学和社会助学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和考试的`指南,考试大纲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许多自学者对考试大纲很少问津,以致问及考试大纲内容,大都一脸茫然,不知考试大纲作用何在。

各科考试大纲在概括教材考核内容的基础上,制订了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在内的考核目标,规定了最低限度应掌握的知识内容、知识深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自学者若能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弄清考试大纲规定的学习内容和考核目标,并依据考试大纲规定的不同能力层次的要求,从教材实际出发,拟订出符合自己实际水平,主攻方向明确的学习计划,从而克服学习的盲目性,使学习主动性、实效性得到全面加强。考试大纲对命题原则和考试要求,对试卷的题型、题量以及试题的难易度都作了明确规定。考试大纲将试题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等,并将四种难易程度的分数比例定为2:3:3:2.据此,自学者可依据自己掌握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程度,及时调整应考策略,拟定出切合实际的考试目标。比如,基础一般的自学者,可全力攻下易和较易题,力争较难题有突破;成绩较好的自学者,可全力拿下较难题,力争突破难题。这样,考试目标明确,考试信心增强,考试跟着感觉走的现象就会大为减少,考试成绩会显著提高。当然,教材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和自考试题难易程度不是一个概念,每个能力层次都有难易程度的区别,每位自学者都可以从自己实际水平出发,找到学习和考试的切入口。以“纲”为纲,分类推进,考试大纲帮助自学者较好地解决了怎么学和怎么考的难题。

2.以“本”为本。认真阅读教材,掌握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阅读教材是最基本的学习环节。认真领会了教材的内容,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扎实地掌握本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如果不把教材真正弄通弄懂,就忙于作复习题、作业题,甚至阅读其他教学资料,必然事倍功半。“ 这充分说明以”本“为本,吃透教材的重要性。吃透教材,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要认真研读教材。自学者依据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明确课程特点、学习范围和学习要求,参照老师课堂讲解,在逐节逐章读懂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理出知识重点,理清各知识点间的纵横联系,进而将教材内容概括成结构有序的知识网络,这样做,既能从整体上掌握学科的知识框架,使课程内容一目了然,记忆起来非常方便。二要在认真研读教材的过程中,将全面理解和重点深入结合起来。弄懂教材中每一个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学会科学准确的表述,围绕考试大纲规定的能力要求,通过作业练习、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等操练,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将知识转化为辨别能力、分析能力、运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三要处理好教材与教参与练习册的关系。原则上说,教参是学习教材的辅助,它服务教材而不能取代教材,自学者要在教师指导下选择符合考试大纲要求的教参,每学科选择一、二种即可。做作业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选择好练习册至关重要,紧扣教材,紧扣考试大纲,题型规范,有区分度,是自学者选择练习册的基本标准,做作业前要认真研讨教材,我们不搞题海战术,但独立完成一定量的作业,能帮助自学者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

3.学会学习。对自学者来说,会学比学会更具深远意义,会学者终身受益。要学会学习,就要学会打基础。学会打基础,必须学会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打基础的本领,打好基础不容易,基础知识常因看似容易而被人忽略。比如,各科学的能力要求中都有“识记”一项,识记是领会和应用的基础,重视识记和表述能力的培养,是打好学科基础,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从表面看,“识记”无非是记忆、背诵而已,仅属一般的能力层次,似乎并不重要。但从深层次探究,属于识记范围的内容无一不是基础之基础,无一不是解题的钥匙,即使是大题也往往是几个基本概念的综合。不少自学者正是由于忽视识记,不会表述,翻开课本似乎什么都懂,拿到试卷却什么都说不上来,终因基础不实而饮恨试场。

4.持之以恒。自考前夕,自学者全身心投入复习迎考。有的自学者挑灯苦读,夜以继日,由于平时未曾放松,加之考前的奋力冲刺,他们终于以优良的成绩顺利通过各科考试,赢来了胜利的微笑。有的自学者也同样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可惜因为平日从未抓紧,仅寄希望于考前这一搏,到头来谈考色变,乱了方寸,结果考试一败再败,落了个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无奈。

学习无止境,自考一关连一关。自学者更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依据考试安排和老师授课计划,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生活。做到认真听好每一堂课,独立完成每一次作业,努力抓紧每一节自修,做到当日功课当日清,不留知识死角,不留能力空白,要做到这些,必须自觉遵循教学规律,努力促进良性循环,一点一滴积累,一步一步攀登,不教一日虚度,最后胜利基于我们每一天的努力之中。

三、熟练运用学习技巧

自学顾名思义就是依靠自己学习。如何有效地组织学习,我归纳为两点:

1.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必要性在于统筹兼顾,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学习任务,避免平时不珍惜时间,临考前盲目突击的被动学习状况。包括制定并遵循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合理安排具体时间。依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报考课程后,制定学习计划就要统筹安排,只有科学性很强的计划才能够使学习进程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进行。整个计划一般分基础学习阶段。和总复习阶段。在基础学习阶段制定出每一章节所花费的时间,就如同授课老师所制定的教学计划,统计出共有几周,多少内容,第几周至第几周完成第几章节。总复习阶段设在临考前四周进行。制定学习计划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实践证明,还是值得做的。学习计划要细致紧凑,但也要预留一些时间作为计划未按时完成的补救措施。另外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安排具体的学习时间,坚持每天学习2个小时,比隔三差五地连续学习4―5个小时,效率要高的多。合理的时间安排,使我在学习中保持了一种相对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

2.主动积极学习。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就要采取主动和积极的学习方式,有目标地学习,掌握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常不妨尝试以下方法:(1)明确学习目标。将大纲中的内容与考核目标作为出发点,首先进行阅读,了解本章的考试知识点、自学要求、重点难点、大体的知识结构以及每节需要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用“*”、“**”、“***”、“****”作为“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的标记在章节中标识出来,还将每章后附的思考题与练习题作为具体目标,在精读教材内容前浏览一遍,作到既抓住重点,又有的放矢。(2)勤动手提高表达知识的能力。勤动手动笔也是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的好方法,大多数的考生在考试答题时心中明白,就是不知如何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眼高手低,对于占考分比重较大的论述题,尤其感到困难。为了克服这种现象,我一般均将课后练习题的答案列出一个框架,写明要点,条理分明,用一张纸附在内容旁,或写在书中空白处,在答题时有条不紊,根据要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3)自我测试。每自学完一章,检查一下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很有必要的。其中包括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并写出答案,概括性地进行知识小结,利用历年有关本章的考题进行自我测试。如果不能胸有成竹地回答出问题,就应重读有关段落,尽可能地细读课本,逐句推敲。

当然,还要正确看待和迎接考试认识误区。

培养自己良好的、主动的考试态度,增强自信心,也是提高自考成绩的关键。考试是抽查所学知识、检查自学者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对自学者所具备知识能力的一种证明方式,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看待和迎接考试。在广泛收集考试信息,加强模拟训练的基础上,排除对考试的担忧,要沉着、冷静、信心十足地进入考试的最佳状态。

5.提高教学质量之我见 篇五

兴国必兴教,教育是国家的立足之本,也是促进国家和社会不断持续进步的一种最重要的手段,而教学作为一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来说,如何在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最大化的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作为一名具有多年教学经历的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授业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效率,成为一项不倦的追求目标。下面我将浅谈自己如何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一些浅显认识和做法。

一、亲善友好的师生关系 :

1、摆正师生关系: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所谓,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2、优化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就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教师才真真正正地成为学生的良朋知己。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二、优化教学目标任务: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教学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准确、具体、全面,要求是否适度。因此,要为每课时、每单元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这就好比带学生去野外活动,学生已经走得很累了,他们很想休息,如果你还要求学生加油走,快点走,学生还是走不快。而如果你说:同学们,大家走到前面那棵大树旁就休息,好不好?这时学生肯定一下就走得快了。这就是目标的激励作用,因为目标明确、具体,可大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根据自己体会,上一节课,如果我这样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主要解决四个问题,如果这四个问题解决好了,你们就学懂了,就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心中就有数,学习目的就明确。反之,不交代目的任务,教师走进教室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讲完,学生听完,结果课后检查,学习效果可能很差。有目标的教学就好比百米赛跑,目标明确,参赛者可对准目标往前冲,而无目标的课堂教学就好象饭后散步,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还具有反馈、评价的功能。通过目标教学,进行有效的反馈、矫正,查漏补缺,一课一评价,不放过一个知识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实验证明,目标教学能面向全体,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全面质量,使学生的学习成绩高偏态分布。在目标教学中,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矫正机会多,其中有三次反馈矫正,有基本训练后的、新课教学后的、综合练习后的等。同时,还伴随着及时的教学评价,可以是教学之后,为改善学习作准备的诊断性评价;可以放在教学之中,及时调整教学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可以放在某一单元结束之后,即为改善本单元学习查漏补缺,又为改善下阶段学习作准备的终结性评价。通过这样的反馈、矫正、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吸收知识的效率,使所有学生为达到目标而努力,避免教与学的盲目性,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而课堂教学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怎样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才能做到既保证教学效果,又符合美学法则呢?古人写文章讲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因此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应以序列性为前提,实现序列性与波动性二者的最佳组合,使课堂教学既绵绵有序,又起伏有致,以保证课堂教学的良性运行。现代心理学家、统计学家证明:一堂课中,学生的思维状态呈现三个阶段的变化,即思维水平逐渐集中阶段、最佳思维水平阶段和思维水平逐渐下降阶段。根据学生思维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为“凤头—驼峰—豹尾”的形式,即由精彩夺人的导课、引人入胜的高潮、耐人寻味的结课三部分构成的抛物线式结构。

三、趣味化导学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了“对称图形”后,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这样学生对对称图形就有一个全面认识,从而加深了对称现象的理解。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四、巧施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这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的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五、用“活”教材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如利用掌握的货币知识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学习“米、千米”的教学中,我领着学生去操场上数步伐,估计长度等。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数学教育是要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兴趣十分浓厚,这样,既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又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

6.有效教学中有效调控之我见 篇六

一、教法调控 首先,运用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加以调控,教师要克服教学方法刻板的倾向,追求教学方法的新颖性,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听的“注入式”陈旧方式,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 其次,教师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要采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精华,不断用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课堂教学要追求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就要注意在一定的教育学习理论指导下,创造性及自我实现的前提下组织学习。

二、兴趣调控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如果教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就能牢牢地掌握在教师手中。

三、语言调控 首先,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其次,课堂教学语言要讲究艺术性。

四、情绪调控 教师的情绪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一。 学生学习情绪的高低,课堂气氛活跃与否,往往是与教师的情绪同步变化的。

7.思品课多媒体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篇七

在思品课教学过程中, 充分合理地发挥多媒体教学有效性,对教学具有非常大的辅助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到底有哪些有效性?下面谈些个人的想法。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说 : “课的第一重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品教师能否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对于以后学生学习状态和教学效果的形成将产生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并以它特有的魅力诱导、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将枯燥的思品教学过程变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学生普遍地感受到这一教学形式的吸引力,大大提高对思品课学习的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受益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完全被鲜艳的色彩、趣味性的情节所吸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锻炼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教学内容就更丰富、教学形式更灵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重难点醒目地展示给学生, 为学生留下真实、可信的深刻印象,从而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发展他们的思维,同时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节省学时,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因材施教地展开。

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率的帮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实施,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使思品课中许多难以描述和理解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弥补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不足,大大提高思品课程教学质量。 (2)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较彻底地分解思品课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降低思品课知识点的难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 充分传达思品教学意图。(3)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节省大量的课堂上写字、绘图等板书的时间。思品课板书是必需的,是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途径,且有时板书量较多,既要有正板书,又必须附以副板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用多媒体教学既能轻松分解一些副板书信息, 又能使教师利用有限的上课时间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在单位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4)多媒体的信息集成控制性,有助于教师指导学生课外主动学习。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可以考虑课堂与课外形式的相互补充,有意识地精选课堂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节省学时,这是一个教学创新点所在。

三、实现资源共享,突破时空限制

随着校园网的建成与完善, 教师的课件可以发布到校园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时间、地点巩固讲过的内容、预习未讲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可以借鉴其他老师发布的课件,根据需要使用,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通过不断修改完善,使这些课件长时间使用下去。教师在课件制作和操作实践中,互相学习,共同探索,技巧、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四、巧妙借助网络,培养学生能力

对于教材中一些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 学生难以掌握或学生理解不透。如果运用信息技术以直观的形象予以展示,则会给学生以很大的启发,既能轻而易举化解教学重点、难点,还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些教材内容很适宜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甚至可以直接利用网络教学,如八年级思品《杜绝不良嗜好》一课内容,主要讲吸烟、喝酒、网络的影响通过网上搜索就能得到相关吸烟、喝酒的影响,这样就能凸显网络优势,相反,还可以通过打开任意一个网站,从中明白网络的危害。相信这样的上课如果设计得好,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研究是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口

现代教育的思想、理论、观点,都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其在教育改革上提出的更高要求。时代的发展需要素质全面、接受继续教育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所以教育家们提出要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强化个体实践为中心,以信息交流为中心,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一类的观点以往很难在思品教学中实现, 而先进的技术则可以促进先进思想的实现。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可以应运而生。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重要的是教学设计。缺乏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就会有教材不会合理应用,有条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能力而无法施展。好的教材,通过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它的应用价值升值。思品课教学中应用好多媒体教学,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方面:

1.合理搭配多媒体与其他媒体的使用。在教学实践中 ,把多媒体与其他多种媒体同等看待, 研究多媒体与其他多种媒体的合理搭配使用,多媒体不是万能的,有优势也有不足,它集中其他媒体的优势,但并没有达到其他媒体的最佳表现力。例如幻灯的高清晰度和电视大容量的活动图像和动态表现力。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要合理搭配、应用多媒体和其他媒体,发挥出综合效益。

2.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教学内容。多媒体辅助于教学,只是一种形式,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决定要不要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只有选准角度,在有需要的时候进行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教学内容、目的要求保持一致,充分发挥其有效性。

3.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多媒体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要采取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设计多媒体教材的功能,如电子提纲型,综合演示型、实验操作型、考试测验型、资料工具型,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优势和长处,做到媒体优势与效益的有机结合。

4.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 为学生提供多种信息资源, 丰富学生的知识,但不能因此而抢占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合理安排好教学时间,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和探究学 习 ,注意学习 方法的掌 握 ,增强教学效果。

5.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的实用性。多媒体教学设计 ,不应以计算机技术的难易程度评定优劣, 不能认为多媒体课件做得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其简单和复杂的程度,应以是否更直观、准确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为标准,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教材。

8.提高计算机操作课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体育;篮球教学

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新课标要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淡化技能教学,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那么中学篮球教学中怎样实施新课标提教学质量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中,多利用游戏手段,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篮球教学的传球中,一般的学习只是让大家围成一个小圈,中间站一个人逐个地进行传球,两圈下来大家就失去兴趣了,但如果这时插入“叫号传球”游戏,每个学生一个数字代号,绕着圈跑起来,喊到几号,几号出来要球,拿到球后叫另一个数字传球,以此类推。不仅提高跑动后接球并迅速传球出手的能力,并且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制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适当地加一些规则以及小小的惩罚,那么练习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为了使自己队取胜利就必须传得准、传得稳,并且要求自己的动作做得标准以防自己人接不到球。这样既可以把教学任务完成,又可以发扬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运用中学生的偶像心里,采用“明星效应”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利用国内或国外的体育明星的典型事例和人物作为学生的偶像,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现在中学生对篮球特别热爱,我们就可以通过篮球明星乔丹、姚明、麦迪等的比赛视频对学生进行教育。因为“偶像”榜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舞力。中学生的模仿性很强,通过“偶像”榜样的教育后,他们特爱效仿榜样的动作、行为等,只要我们体育教师去发现、培养和宣传这些体育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就可把学生的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来。

3.改进、创新场地器材,使学生体会成功感,来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把篮球架改为升降式,降低球篮架的高度。原本球篮的高度是3.05m,对中学生而言感到遥不可及,把高度降低一些,对于素质好、身材高的男生通过练习,在奋力一跃下,许多孩子也可以像NBA选手一样成为“灌篮高手”,学生能扣篮,有的还能做出“空中接力”等高难动作。学生们的兴奋与欢快的笑意溢于言表,学习的积极性自不用说。扩大球篮的内径也是一个好的教学手段。标准球篮的内径是45cm,如能把球篮的内径扩大些,必定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投篮的命中率,就可大大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兴趣,使更多的学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能从运动中得到满足,找到自信。

二、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

1.在技术训练中渗透篮球意识,培养正确篮球意识

(1)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培养“正确篮球意识”的门窗,是形成“正确篮球意识”的重要条件。中学生视野范围的大小决定观察效果的优劣,视野宽阔,接受各种方向、角度、距离、速度的各种刺激就愈多,反射速度就会不断加快,“正确意识”形成的范围就愈宽广,球场经验积累就愈丰富。

(2)培养中学生的眼、手、脑并用的能力。现代篮球运动要求视野的广度,反应的速度(对方意图的判断,个人技术运用的合理性),战术的运用(个人、集体攻防战术的变化策略和反应)等方面。对每个队员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在训练中眼、手、脑也是分不开的,应从理论上去提高、去认识、去培养、去锻炼,才能具有很强的能力,才能使體力、智力得到发展。

2.通过战术训练强化篮球意识

技术是战术的基本,战术是技术的运用。一套完整的战术是由多种基本配合所组成的,在战术的教学训练中,要使中学生掌握战术组成的结构特点和配合规律,更重要的是要求中学生掌握运用战术的时机,要知道什么情况下采用何种战术,明确该战术路线、位置、职责、运用的时机,参加战术配合的人数、方向、时间、空间、位置的变化。

3.狠抓作风训练是培养正确篮球意识的重要保证

在比赛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不仅要面对比分的落后和领先,而且要面对比赛中的焦灼纠缠,这就要求中学生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技术和牢记团队战术配合外,还要有优秀的心理素质及过硬的比赛作风,领先时不骄傲,落后时不气馁,比分平着时头脑冷静,正确处理突发事件,运用正确的技、战术,赢得比赛。

4.多进行直观性教学和训练,观摩高水准球队间的比赛

教学和训练中可利用挂图、录像等一些直观性的资料进行分析讲解。在方式上,可让学生们参与讨论,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在分析商讨中求得共识。另外,临场观摩高水平球队间的比赛,对学生们自身篮球意识提高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新课标改革下,体育教师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星;陈华福.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篮球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15期.

9.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之我见 篇九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要注意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要充分体现学生这个主体,教师也要充分认清自己的作用。通过我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课堂教学要重视人性化教学,即要突出学生这个群体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以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完成学习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一、课堂教学的新特点。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和科学文化的高速发展,整个社会对知识的需求空前急切,即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在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现代社会,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强烈。

(二)、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互动空前加强。教学不仅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学生的主动性大大加强,形成了学生和老师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的局面,有力的推动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现代课堂教学不只满足老师“术业有专攻”,而是要求老师要“博闻强记”。

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方面的关系,无疑老师在这三个关系中处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实现一堂课的教学目的,老师起着主导作用。所以老师应该注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小学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1、做到“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人”。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可以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或星星等作为奖品,这样促进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景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3、为学生提供知识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要不断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中成功的机遇,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不断产生兴奋感和成功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把学生分成三类:好生、中等生、后进生,同时把问题也分成三类:偏难题、中等题、简单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实施分层教学,这样的安排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捕捉到成功的机遇,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就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了。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师生提供一种舒畅、融洽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从心理上会形成完全彻底地接纳教师的教育教学倾向,使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真正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在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不断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千万不可以讽刺他们,挖苦他们,防止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这时候要针对他们的特点找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也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从而使学生真正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朋友。我认为教师只有真正去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让学生愿意与你交心,愿意把你当成朋友,这样才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才能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

(三)、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主关系,使学主放胆交流,敢于创新。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如,教学“3乘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学习2乘几的方法来学习3乘几,让学主观察课件、摆小棒、讨论,归纳出3乘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游戏巩固本节的内容。

2、组织有趣操作,注重培养学主的语言表述和组织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建立多种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取不同的体验。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尊重的。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学具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图案,而每个学生所拼的图案都是被认可的。

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在课堂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如当某位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X氏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XXX,你真棒!”;当某位学生的创造性解法不够成熟完善时,教师下课后和他一起探讨;当学生的创造性解法明显不对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然后帮他分析错误的原因。通过这些激励性的措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创新的热情。

(四)、关注整体,兼顾对好生的培优和后进生的辅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我们这样的大班教学中,最难兼顾的是好生的培优和后进生的辅导。因此,我努力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关注他们的成长:

1、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后进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好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习中,对好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后进生掉队。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特别是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知识上补缺补差,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其次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增强学习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有句话说的好:“教是为了不教。”不能让补习伴随孩子成长!

总之,现代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取得一个装知识的袋囊,而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开放式教学,如何为开放式教学提供更完整的理论体系,如何处理好开放式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这些都是开放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教师在钻研新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地应用开放式教学,突出课堂教学的人性化,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对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都将有很大的帮助,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10.初中语文有效教学之我见 篇十

林文利

“有效教学”,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就是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基于以上学习心得,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了教学有效性的尝试与实践,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收获语文教学的独特喜悦。

一、激发学习兴趣,实现五大转变 叶圣陶先生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从而使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实现了五大转变。

如,在课堂教学结构中,我特别注重导入激趣这一环节,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听音乐、猜谜语、读图画、讲故事、背古诗、说成语、引名言警句、设置问题、营造情境、直奔课文等,每一节课都给学生一种新奇,一种学习的冲动,让他们感受语文课堂是如此的充满活力、富有激情与想象,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譬如在新任教初一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一开始就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语文课语文课,那么你心目中的语文是怎样的呢?在学生思考之后,我就有感情地背诵了这样一段话:“有人说语文是巍巍的昆仑,语文是那草尖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语文是那名城古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荒郊野外随风飘散的蒲公英;语文是无声的冷月,语文是静谧的菏塘„„语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从老子口中娓娓道来,语文伴着腾腾杀气被当阳桥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在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笔下流淌,语文在浔阳江头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荡。”然后告诉学生“我的语文是晨起衣衫窸窣的轻盈,是午后荫下蝉鸣的欢快,是月下独酌咂舌的充实,是床头灯下阅读的惬意,是冥思遐想的闲适,是静静聆听的享受,是击打键盘的快感,是擦亮火柴的袅袅思绪,它是指间的舞蹈,嘴角的抿笑,发丝在风中飘扬的旷达。我的语文平凡到穿越生命的历程,却让你不知不觉。”这样,一下子就勾起了学生对语文的重新认识,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投入初中的语文生活;在学习诗歌《理想》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和“勾践灭吴”、“破釜沉舟”等故事,从而深入感受文章要揭示的“人类有了理想,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主旨;学习《看云识天气》时,首先带领学生利用早读时间观察云像的形态变化、色彩变化,然后提问能否说出今天的天气状况,有什么科学依据等,激发他们一探究竟的学习兴趣;学习《散步》一文,可让学生撷取记忆里的温馨花絮与同学共享,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又升华了对文章的理解,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学习《风筝》时,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引出对于鲁迅的介绍,回顾小学学过的课文,引起知识的牵联,再引导学生去探究作者要在本文中表达一种什么思想与情感,自然激发了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的兴趣,课堂教学的过程也必然是有效与高效的。

因此,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达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五大转变: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师生在教与学中共同感悟、共同体验;变“聚焦式”教学为“立体型辐射型”教学,营造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变“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变“知识传授”为目的为“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为目的,对学生作出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

二、营造教学氛围,还学生以课堂 课堂教学要想达到激发学生主动思维,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的目的,教师首先要洞察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如果课堂上有学生有小动作、开小差,那一定是教师给了他偷懒的机会。每堂课,每位学生都有40分钟学习的权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给他们40分钟的收获。要想做到课堂上不浪费任何一个学生的时间,教师除了必须在课前作好备课这一环节的工作外,在课堂上必须留意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只有这样他才能知道学生是否在全神贯注。只有保证学生是在做与课堂有关的活动和反应,才能顺利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为此,语文学习应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应当是语文教师的首要职责。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还课堂于学生。一般情况下,我将课堂结构设计如下:先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进行思考,懂得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全班齐思考,齐讨论,共同来解决问题;最后是通过个人的体验与感悟,能对课文内容提出与众不同的、新颖的、科学的见解,以期达到“语文学习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起训练,使之相辅相成,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叶圣陶语)的目的。当然,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时,我十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控:一是进课堂之前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精神饱满、情绪振作地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端坐静盼,从而奠定一堂课的成功基础;二是讲课时,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一个学生发生心理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他们每一个人对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为师生进一步接触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善于启发诱导,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譬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我采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式,课前安排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提出具体要求:将这篇童话故事改变成适合表演的剧本;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课文进行大胆的改变,可在不违背原意的基础上增加或删除部分内容;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扮演的角色,并将人物性格特点尽情展现出来;充分考虑人物的特点,设计表演时的表情、语态、动作;进行小组合作。为了能够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们反复阅读课文,讨论有争议的内容,并找老师求证,高质量地达到了设定的教学目的;为了表演好节目,小组同学人人主动、热心地参与讨论、改编和排练,提出改进意见,收到了合作学习的高效。这就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环环相扣的过程,从而保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成效最大。而作为教师的我,却在课堂上充当了一个欣赏者、评价者的角色,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

通过这样开放、合作、探究式的教与学,学生们既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学会了怎样学语文,也体验到了主动学习后成功的喜悦,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立了保障。

三、实现激励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课前三分钟的古诗词诵读之后、在课堂朗读课文之后,我总是先让学生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的评议,最后再由我做总结性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再如,在作文教学中,可进行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活动,都旨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当然,激励性评价也要适时、适度: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地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就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相对较高。

11.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篇十一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030—001

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智慧和人格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生成的。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然而,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教学内容,而取决于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师要观念转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最优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教师业务、理论、实践培训活动,努力成为一个教学素质好、基本功扎实、教改意识强、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不要用自己任教时间长短,对原来教材的理解去按经验教学,认为传授完知识,就完成了任务。而应该通过课堂教学,认真关注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会不会学”,用这样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二、组织教学要有严谨性

所谓组织教学,就是要把学生的目光、注意力、情绪、思维集中到课堂上来。组织教学而应贯彻教学的始终。其严谨性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对所授课程要有严谨的态度。即每次课前认真备课,保证授课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正确性。第二,对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做到周密思考、张弛有致、緊凑有序。第三,教师对教育对象要严格管理。从上课起立的站姿,课堂上的坐姿和眼神、回答问题、操作练习等,都要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把问题推给班主任,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三、提倡新的学习方式

我国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因此,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调查、信息搜集及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政治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首先,要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的新型伦理关系。其次,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要学会赞赏他们的付出所表现出来的微小的变化及对教科书的大胆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12.提高计算机操作课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篇十二

那么, 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努力激发学生情感, 有效催化学生思维

在短短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 如何释放学生思维, 保持学生有效思考, 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我们认为: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对学生的认识、思维和行动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我们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努力激发学生情感, 有效催化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有效性便可大大提高。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发现, 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的时候, 他们会表现出听得专心, 说得由心, 读得用心, 写得贴心的特点, 并且这一学习过程会让他们经久回味, 难以忘怀, 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情感的主要途径有:角色朗读、音乐渲染、情境再现、艺术性描述、联系学生自身生活经历等等。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 注重课堂语言表达, 挖掘文本情感之美, 通过音乐让学生沉浸于文本营造的氛围中;通过朗读让学生体味作者内心情感的迸发, 引起共鸣;通过回顾自身生活经历来唤醒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来拉近作者和学生的心灵上的距离。此外, 教师自身也应该充满激情, 深入挖掘体悟并且利用文本中的情感因素, 从而去感染学生,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 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这样, 师生思维也就异常活跃, 教学效率自然提高了。

二、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

课堂上有效的师生互动不是简单地以活动的频繁为标志, 也不是简单地以课堂气氛活跃为尺度, 而是将学生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作为核心参数。师生双方在互动中同等重要、互为主体。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时, 学生们对这篇散文的主题产生了分歧, 一派认为是“颂秋”, 一派认为是“悲秋”。“颂秋”派的理由有三: (1) 从题目的“故乡”二字可以看出, 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和赞颂; (2) 从全文的开头可以看出, 作者不远千里从杭州到青岛再到北平, 就是想饱尝故乡的秋味; (3) 从结尾可以看出, 作者要挽留北国之秋, 说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 换得三分之一的零头。“悲秋”的理由也有两条: (1) 因为全文写的景物是衰落的, 抒发的感情也是悲凉的; (2) 从课文的中心句中可以看出, 文章的总体基调是忧伤的。学生们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课堂讨论颇为激烈, 笔者充分肯定学生敢于辩论不同的见解, 同时又指出两派的观点都不太准确。热闹的课堂顿时安静了下来, 学生们沉默无语, 已经陷入了思维定式的约束, 在原有的思路里很难解决问题, 于是笔者及时提供了新的理解角度:“对作品的分析, 要联系到作者的身世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此语一出, 立即有学生回答, “郁达夫幼年丧父, 从小就体验了生活的艰辛, 养成了忧郁的性格。”“当时社会黑暗腐朽, 所以郁达夫更加苦闷、消沉。”笔者继续因势利导:“所以, 郁达夫即便是写‘笑’, 也是一种苦恼人的‘笑’。”从而使学生很自然地达成共识:本文是一曲悲凉的颂歌。

三、课堂适当引入多媒体, 有效服务语文教学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有效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呢?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能够突出课堂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语文教材中有部分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 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 仅靠教师的讲解很难明白, 这个时候多媒体的运用一定是个不错选择。第二,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引入多媒体教学时要特别注意, 不能一味地注重形象和趣味, 而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和密度的训练, 增加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时间, 提高课堂效率。第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应该突出强调它的交互性, 而不只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 问题的答案也是固定的, 学生只是被教师一步步地引入他预先设计好的“圈套”。

总之,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 我们应认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 从学生的立场去考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选择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教学, 只有这样, 才能产生最优的教学效益。

摘要: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课堂, 追求“有效教学”。何为“有效教学”?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教授作出这样的解释:从专业角度说,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 发展就其内涵而言, 指的是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 (三维目标) 的协调发展。本文从分析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 指出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并试图从宏观上提出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13.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篇十三

摘要:高中政治作为一门理论性强也较为抽象的学科,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政治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教学有效性的内涵,然后分析了目前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给出了一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课堂有效性

0、引言

高中政治是较抽象的、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对于大部分高中生来说,怎样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汲取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成为较为关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犹如一缕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广大政治教师都在思索的问题,本文简单谈谈笔者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1、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对于思想政治课而言,要做到真正有效的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注重对课本知识的教学,而且需要注意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进行培养。根据以上分析,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思想政治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尽可能多的获取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能够把这些知识内化成学生的一种品质,升华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在课堂上学习政治思想、政治意识,并且将这些知识手段运用于实际生活,去解决其他问题。

2、目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层面

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可能受到社会上的评论或者是家长教育的影响,心里面存在着对于政治学的误解,认为政治学是假大空的东西。这样的认识让他们对于政治学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不强。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心里把政治学科做为副科看待,平时对于政治学科不愿花费太大的精力,仅仅在考试前一段时间突击背诵一下政治理论。这样的想法对于学习政治都是很不利的。

政治学对于学生三观的形成至关重要,通过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可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观念的形成对于一个人的未来人生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政治学科的学习重在积累,在于平时点点滴滴的思考,仅靠考试前夕突击背诵来学习政治是远远不够的。

2.2 教师层面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建议提出了如下的要求:“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并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能力;倡导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

精神”。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情境创设、案例分析、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然而就目前思想品德课的现状来看: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有些教师照本宣科,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看出“满堂灌”这种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式仍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教学方式,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完全相悖。这就致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思想政治课变得枯燥、乏味、死板,出现了教师在讲台上口惹悬河地讲着,学生却无精打采目光呆滞的听着。

3、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3.1 分清主次,以学生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

在整个政治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整个教学环节的主体,教师起着辅助作用,政治教学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进行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学生展开,分清主次,才不至于偏离主要方向。

在以学生为主展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视角来思考,设计能够赢得他们认可的教学内容及讲课方式。否则,一堂课老师讲得再好,学生不接受,也是做无用功。这就要求老师要转换思维,不以自己的喜好来安排教学活动,而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由此展开课堂教学。这样,政治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乐见的讲课形式,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由于年龄、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和老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鸿沟,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并且拥有广博的胸怀,不以自己的个人喜恶来对待学生。笔者认为作为人师,最基本的是能够放下自己的情感偏见,公正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认清自己作为教师的最基本职责——传道、授业、解惑。曾听过一个刚迈入教师行业的人讲,学生如果惹到他,让他不顺心,他会不管那位学生,潜在意思是毁了那个学生的将来。对于这种思想,笔者完全不能苟同,如果对学生没有一个包容之心,锱铢必较,这样的人可以说并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教学,这就不仅仅要求教师要把握教学大纲,还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学生作为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然而,他们也存在共性,有个共同的特点以及价值观念。这样,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同时还要注意研究当前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念。从他们共同认可、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2 互相应和,互相尊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活动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就是教师高高在上,学生低低在下。虽说这能够保持教师的权威,让学生产生敬畏之情,但是往往也让学生“敬而远之”。这也是为什么很少有学生喜欢和老师呆在一起的主要原因,其实,塑造这种高高在上的形象,不仅学生畏惧,教师本身也感到累。既然如此,教师为何不拿出自己的“真面目”来面对学生呢?向学生坦诚自己,或许更能赢得学生的理解支持和发自内心的喜爱跟敬重。

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很多问题的认识并没有统一的答案,这样老师应该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如果他们的观点新颖并且不乏道理,老师也可以转而为学生喝彩,为他们鼓掌。学生看到老师真心听取自己的意见,相应地他们也就会悉心听从老师的话语,这就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应和、互相听取对方言论的良性循环。

在中国这个社会环境下,老师这个职业可谓是非常神圣的职业,很多人都愿意相信老师的意见。学生作为与教师接触最密切的人员,教师对他们的影响非常

深刻,而学生最想赢得的也是老师的认可和尊重。因此,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他们思考以及讲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促成和谐课堂环境的形成,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3.3 设置新鲜有趣的课堂内容,展望政治发展新未来

中学时代的学生,思想处于一个比较开放的阶段,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固的价值观,对新鲜事物有极强的接受能力和浓厚的兴趣。因此,如果在政治教学活动中穿插新近发生的事情或者有趣的故事,一定能吸引他们的目光。很多政治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都会发现,只要一讲故事,学生都是全神贯注。那么,为何不让政治课成为一门生动的故事课呢?其实,与其他科目相比,政治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非常容易将课堂内容与日常趣闻以及小说故事相联系,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学到知识,何乐而不为?当然,这就需要政治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不过相信在这付出的过程中,老师们也能收获自己的人生。

4、结语

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几乎都有赖于无数莘莘学子,教育者作为培养下一代的主要工作者,可谓责任重大。如何提高政治课堂的有效性,使政治成为一门受欢迎的学科,这是所有政治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马克思唯物辩证法里讲到,在解决矛盾时,需要分清主次。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只要把握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政治教学活动中,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无疑也有助于学生喜爱上政治这门学科。同时,老师注意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谐相处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让他们在接受政治老师的基础上接受政治。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试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5-56 [2]刘良华.什么是有效教学[J].广东教育.2004,(07):11-13

14.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之我见 篇十四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之我见

体育课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从备课和上课两个重要环节入手,研究和探讨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内客、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组合和利用.

作 者:王磊 作者单位:运城市财经学校,山西・运城,044000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7)分类号:G8017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 备课 上课

15.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之我见 篇十五

一、独立审题, 自主创作

先让学生独立审题, 自主创作, 形成第一次习作初稿, 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全面、真实的展现自我, 以不约束学生的思维活动为目的, 以不限制学生的自主探究、个性发挥为宗旨。让学生全方位的暴露出自己在写作技巧、思维、情感等方面的优点及不足。教师在课堂上来回巡视, 只密切关注学生创作的实际情况。“优势”就是今后的培养点, “不足”就是将来的训练点。为其下一步完美习作的生成提供契机和突破口。

当堂课未能完成初稿的学生, 就让回家后继续独立完成;初稿完成的, 回家后继续完善。习作完成后, 要求学生自由的小声朗读六、七遍, 甚至更多。在朗读中一边体会一边修改, 体会字词使用的是否恰如其分, 体会标点符号使用的是否规范或隐含深意, 体会开头与结尾的照应以及它们和中心的关系……使文章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做到惜墨如金, 使文章既简洁明了又酣畅自然。从小使学生养成自觉修改习作、朗读修改习作和用心锤炼语言的好习惯。

二、组内交流, 相互借鉴

把学生按照优劣搭配划分为若干小组, 每组四至五名学生。 (组员人数太多, 上课空耗时间太多;组员人数太少, 则不利于学生间相互学习。每组既有优等生, 也有差生, 而且不能固定不变。每两次习作训练, 组员搭配变化一次, 以利于全班同学之间的全面交流、充分借鉴。) 组内先互相传阅, 每组选出一篇优秀习作, 然后由全体组员共同修改, 使之趋于完善, 最后由初创者上台朗读, 展示给全班同学, 供大家学习、借鉴。教师边听边讲评边指导优缺点。

同龄人之间的情感经历大体相同或相近, 思维模式和思想水平也相仿, 因此学生最容易模仿自己同龄人习作中的闪光点;再者他们之间习作中所包涵的思想性和情感素养也容易达成共识, 容易相互吸收, 从而使彼此思想走向深刻, 使彼此情感变得丰富和完善。

三、教师指导, 完成初创

教师在吃透教材, 全面了解学生创作实际的基础上, 剖析“习作要求”的内涵、进行习作指导。指导要有的放矢, 具有针对性;指导不但要使学生深刻理解“习作要求”, 更要使其学会分析和提炼“习作要求”的思想和内涵, 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以不超过十五分钟为宜。指导的重点有三: (1)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习作要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拔高其思想境界。﹝挖掘中心﹞ (2) 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条理化发展。﹝合理分层﹞ (3) 不但不能约束学生的个性发挥, 而且应大力鼓励和提倡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对于学生中的不同观点、新颖思想应予以肯定, 但要慎重引导, 不能为了“求异”而“求异”。“求异”应是其思维自然发展的结果, 应遵循习作要求所揭示的主题这一大原则, 不能不问青红皂白的一味“求异”, 而不顾大的是非标准。因为, 习作能力的培养其实也是为培养人这一宗旨服务的。

在教师精心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完善其初稿并按时上交, 应强调“按时上交”。作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需要挤压的, 有了一定的压力才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快地进入创作状态, 也有利于其养成不拖拉、不逃避的写作习惯。学生可以在初稿上进行删减或增添, 不必重新撰写。教师来回巡视, 边督促边纠错。

四、教师讲评, 二次创作

讲评习作时, 教师既要范读和评析优秀习作, 还应该范读和简单讲评学生习作中的每一个闪光点:一个优秀的段落, 一个优美的开头或结尾, 一次简洁明了的分层……哪怕是一个优美的词或句, 都应该予以充分肯定。尽量扩大激励面, 尽量发现每一位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或进步之处。这样容易建立起广大学生写作的自信, 利于学生养成乐于写作的好习惯。学生在教师“密批细改”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 这一点很重要, 也很关键。教师批阅了, 讲评了, 并不意味着学生就掌握了, 更不意味着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提高了;只有让学生在教师批阅、讲评的指导下, 改正不足、完善欠缺、发扬优势, 进行二次创作, 这样学生的这次习作才算真正“生成”了, 学生才算真正得到了锻炼, 得到真正有力的提高;教师辛辛苦苦的批阅和讲评才会有价值, 才会真正起到指导作用。二次创作要重新誊写。教师对学生的二次创作进行“草阅”, 只打分, 不批注, 只圈点优秀之处。 (只对重大失误或特别的闪光点进行专门批注) 然后, 评选出优秀习作, 进行全校性展评;展评结束后, 收集、整理装订成册, 予以保存, 以激励先进、引导后进、带动一般。

五、丰富情感、完善思想

1. 让学生每周写1~2篇周记, 记录本周内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无所顾忌, 自由畅写;抒发其真感情, 养成其真性情;抒发其真见解, 养成其“真思想” (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照搬或模仿别人的观点和思想) 。真人真事的记叙, 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 善于从生活中的细微、琐碎之处发现问题, 挖掘人间的真、善、美、假、丑、恶;更重要的是通过记叙可以激发学生对一些人或事进行反思, 从而在反思中巩固和强化其优秀、健康的思想和情感, 淡化和纠正其错误或不健康的思想和情感, 以利于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素养和良好心态, 有利于其今后的成长。

2. 引导学生养成热爱阅读、边读书边摘抄的好习惯, 并熟读能记摘抄的好词好句。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其借鉴和吸收优秀习作的过程, 就是其与优秀者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背诵好词好句的过程不但是积累词汇量的过程, 更是体会和吸收作者优秀思想和高雅情愫的过程。

3.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 应把情感朗读作为一个重点来抓、来指导。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最佳的教育阵地、都是一个个文化大师、语言大师、思想大师、情感大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进行交流沟通, 理解、领悟大师们文章中的闪光点, 融会和吸收大师们的思想和情感, 是学生成长和完善的一个最重要的契机, 也理所当然的会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作文教学是一个极为漫长且缓慢的过程, 它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收到明显的效果。但是, 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去做, 就一定会有效果, 就一定会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情感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古人云“厚积而薄发”, 只要我们不断“厚积”, 只要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就一定会发生质的飞跃, 就一定会有如日之初升的“薄发”之时。到那时, 学生的写作将不再是举步维艰、味同嚼蜡, 而是滔滔不绝、有声有色。

摘要: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 首先让学生独立审题, 自主创作, 全面、真实的暴露学生在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其次, 小组内先互相传阅, 每组选出一篇优秀习作, 然后全体组员共同修改。再次, 教师指导, 完成初创。最后, 教师讲评, 二次创作, 通过评析和范读优秀习作, 建立起广大学生写作的自信, 养成学生乐于写作的好习惯。

16.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篇十六

关键词:英语课;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英语能力都处在不同的层面,所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上好一堂有效的英语课是非常必要的。

要想学生真正学好英语,关键是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英语感兴趣了,他们便会爱学,成绩也会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会更加有效,学生会有成就感。如此良性循环会大大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让他们学中求乐,学得有趣味儿,他们才会更爱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还要注意那些课上不爱发言的学生,设置一些适合他们的问题,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这样就会兼顾整体,全面提高。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这样有助于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课下,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及时排解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鼓励他们进步,让他们主动而愉快地学习。

注重教学效果的反馈。打造高效课堂,教师需要通过测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效果不太明显的学生我们要用足够的耐心来对待,认真批改好每一次作业,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无论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要一同对待。同时,教师要与家长多沟通,学生的培养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家长及时反馈信息,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我们的课堂才会更有效。

在英语教学中,我把小组合作运用到课堂当中,如果学生有较好的表现或者是进步的表现,他们就会有更多的为其小组加分的机会,组内的各位成员也会积极努力、团结合作、互相帮助。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帮助学生把被动学习的思想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观念,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还需不断努力,研究新的、奏效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7.提高计算机操作课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篇十七

江宁区谷里初级中学

张富和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由此可见,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引路人,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实践者、合作者。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进行劳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进行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鉴于这些,本人结合这次培训及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启示。

一、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让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人。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自我探究,合作交流,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是一个装知识的容器。但新课标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独立性。学生不再只是充当知识的接受者。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操作、探索、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其他同学,甚至老师合作交流、讨论,共同发现新知识。这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老师与学生感情交流的过程。整个过程就是教师的知识经验智慧与学生灿烂的生命活力的有机融合的过程。

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时 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

上,在教法和学法指导上加以研究,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如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或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或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变换图形、变更条件、结论等形式,如我在九年级(上)四边形一章复习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2,四边形ABCD中,E、F、G、H

EAHGD分别为各边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

FC在学生完成此题后,做如下拓展:(1)如果四边形ABCD分别为平行 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 梯形,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

B图 2(2)如果四边形EFGH是矩形或菱形,那么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3)你能从中得出四边形EFGH的形状与四边形ABCD的什么有 关吗?

通过这样的设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以及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有充分思考、想象和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同时能较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去学习,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三、重视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通过组织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能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前提,充分挖掘教材中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内容,如教材中的做一做、数学实验室或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设置适应不同层次性发展的活动目标,将知识、操作、应用等综合性知识结合起来,让他们积极参与实践

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我在频率与概率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摸牌、掷硬币、投针、摸球等数学试验,使他们在试验中进一步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又如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一章的学习中,我安排了一节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测量学校旗杆高度,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把数学知识融会贯通,进一步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同时突破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封闭性,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真正领悟到数学是事实在在的、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

与传统教育不同,新课标非常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每个人的思考问题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方法。传统教育的整齐划一,齐步走,只重学科,目中无人,忽视个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新形势下显得非常落后。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师要关注学生,要教书育人,关注人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就是要尊重、关心、牵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时候,大力鼓励学生用与别人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向教材质疑,向权威挑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尊重和理解学生,发挥情感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密切相关,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方法得到老师的肯定时,他们往往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对学习充满信心。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和表扬,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得以满足,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理解、信任、和谐的关系,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培养他们学习的毅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变无用的数学为实用的数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绝大部分数学教师对数学教材绝对服从,并不管它们的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照本宣科,最终使数学变得枯燥乏味。而新课程既贴近生活,又联系实际,同时少了“掌握”、“理解”、“灵活运用”等指标性教学目标,让教师少了许多束缚,多了创新教材的空间。如根据本地域的实际创新教材,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其结果把教材教活了不说,还让学生也乐于学数学了。教师常把寻找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作为备课的重中之重。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一节内容时,我引用柯受良飞越黄河这一生活实例提问学生:是否只要勇敢就可以去飞越黄河?学生多数答“不是”。我又问:那还需要什么?这一问题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极大地激起他们的兴趣,他们热烈地讨论起来了,有的说需要黄河的宽度,汽车飞出的初始速度等。随后我又提问他们如何求黄河的宽度,这样很自然地导入到本节课的内容。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只有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七、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 过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发挥计算机对文字、语言、动画等多媒体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以及灵活的人机对话等特点,能充分体现教学的直观性,满足学生的感官要求。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从实际出发,挖掘和发挥各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把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充实到数学教学内容之中,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如我在九年级(上)讲授《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利用动画效果展示两圆在变化过程中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从变化过程中总结出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而且利用这些手段,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和密度,传递更多的信息,从而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上一篇:初一教师备课组工作计划下一篇:作文 生活处处有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