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管理中价值链的运用论文

2024-09-03

企业成本管理中价值链的运用论文(共14篇)

1.企业成本管理中价值链的运用论文 篇一

探讨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管理中的运用价值论文

关键词:BIM;施工管理;应用方案;目标控制。

Abstract:Popularizing BIM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trend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BIM and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scheme of BIM in construction stage. Based onBIM model of a project,explores the value of BIM application in object control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suchas schedule,quality and cost by virtual construction and planling,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in-depthapplication of BIM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Keywords:BIM;construction management;application scheme;object control.

1 引 言。

近年来,BIM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从业人员的广泛关注。BIM包含一个建筑物从概念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信息,在项目各个阶段,不同参与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各参与方的协同工作,充分利用模型中的信息进行设计优化、施工管理、运营维护等。3D参数化设计被引进中国,经历十几年发展,BIM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住建部规定(建质函〔〕159号),到末,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等新立项项目的BIM集成应用比率应达到90%.在当前的国内建筑市场中,设计阶段的BIM应用较为成熟,而施工阶段BIM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亟待提升。

2 BIM概述。

2.1 BIM软件。

在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从项目决策、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到运维管理,BIM涉及不同专业、多参与方在项目不同阶段的应用,仅靠一个或一类软件很难实现BIM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集成应用。了解不同BIM软件的功能与特点,是BIM在项目中成功应用的前提。

2.2 BIM应用价值。

通过在统一的BIM模型中实时准确地共享信息,实现不同阶段、多参与方的协同工作,BIM可以提高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水平,保证项目的质量和收益。设计方创建相应精度的BIM模型,综合碰撞检测并调整后,施工方参照模型施工,可以减少返工与变更,控制进度,降低合同履行的风险。工程交付后,BIM模型还能为设备维护、能源监管等提供支持,有效控制项目的运维成本。

BIM的集成化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具备针对各阶段、各环节的BIM应用软件以及必要的BIM应用标准。目前这样的条件尚未完备,但BIM可以大幅提升项目的整体效益,在建筑业普及BIM势在必行,BIM应用价值的发挥与建筑企业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

3 施工阶段BIM应用方案。

3.1 应用目标。

当前,设计方的BIM应用已相对成熟,推广BIM的重点是发挥BIM在施工阶段的应用价值。通过BIM技术的应用,改进建设流程,减少浪费,实现项目的精益建造,促进建筑业的转型与升级。在施工阶段,可以应用施工BIM模型实现以下目标:

(1)可视化施工指导,如三维交底、虚拟施工。施工交底时,通过BIM模型可查看工程的细部构造,场地布置、脚手架布置、管网管道布设、复杂节点钢筋等情况。

不同时间节点的虚拟建造情况也可指导现场人员的管理工作,使施工人员在动工前直观了解施工内容,减少返工情况的发生。

(2)精细化施工管理,包括信息、进度、质量、资源、资金等管理。将各种工程资料即时汇总至BIM模型后,可便捷查询各类工程信息,结合虚拟施工的情况,进行工程的进度控制和质量管理。根据具体需求对施工BIM模型进行资源分析后,管理者可按消耗量制定采购计划,实行限额领料,调整资金计划,以精细化的管理来控制项目的施工成本。

不同的项目因工程特点、软件平台、企业期望等不同,应用BIM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尽相同。一个项目BIM应用的具体目标应该依工程实际情况而定,既要让BIM落地,又要有所倚重,不宜求全求大,使BIM流于形式,而影响其价值的发挥。

3.2 施工模型。

可准确计量的3D模型只是一个基础,施工阶段更多应用的是附加了时间、价格信息的4D、5D模型,创建方式有两种:一是对设计方的3D模型补充施工信息得到所需模型;二是依据设计图重新创建施工所用BIM模型。

第一种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应用BIM的理想方式。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维,使用统一的BIM模型,在不同阶段分别向模型录入对应信息,随着项目的进行,模型所含信息逐渐丰富,应用价值越来越大。而目前设计所用BIM软件多是由国外开发,创建的.模型不符合国内计量规范和图集,不能直接进行施工应用。通过一些插件,可将设计模型导入国内软件继续进行BIM应用,但当前的插件没有完全解决软件之间的接口问题,依然存在数据丢失的风险。

第二种方式也称翻模,是目前推广BIM的过程中施工企业普遍采用的方式。施工方大多采用国内软件,因其建模思路、软件操作易于掌握,较少出现有悖相关规范的情况,便于应用BIM模型开展施工管理工作。然而对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BIM应用而言,二次建模是一种耗时的重复工作,阻碍了模型价值的充分发挥,降低了基于BIM的施工管理效率,是BIM集成化应用的缺口。

3.3 应用流程。

在3D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定额、信息价、市场价等可得成本模型,考虑施工组织方案与进度安排,可得进度模型。将成本与进度结合,利用5D BIM模型,模拟工程建造的过程,制定按区域、时间等划分的资源及资金需求计划,基于BIM进行施工管理。图1为施工阶段的BIM应用流程。

4 施工管理BIM应用实践。

BIM应用的案例工程位于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为框架结构实验楼,建筑面积5295.03m2,高度20.45m.结合工程资料、软件等情况,确定了下述应用目标,探索BIM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4.1 信息管理。

扫描构件二维码可查看信息,既有名称、规格、材质、工程量等基本信息,也包含班组、质量报告、验收单等施工信息。基于这些信息进行管理,施工出现问题时,能够究责到人。除构件信息以外,在BIM浏览器上还可查询图纸、清单表、现场图片、会审记录、签证单等资料,依据各种相关信息管理施工过程。基于BIM信息的管理功能,将管理人员从项目繁杂资料的查找中解放出来,通过标签可快速找到所需资料,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分析、解决问题,更为有效地进行项目管理。

4.2 进度管理。

将模型与进度计划、造价信息挂接,得到5D BIM模型,利用驾驶舱,通过虚拟施工管控项目进度。随着时间推移,模型逐渐建造起来,施工任务和造价曲线也不断变化。图2、3分别表示施工任务提前或滞后完成,还可按实际需要查看任意指定时间节点的建造情况。依据模型虚拟施工的情况,管理人员可掌握项目整体进度和资金趋势,确定相应的工期计划及资金计划。

4.3 质量管理。

现场人员利用移动端查看工程模型,对比实际施工情况,将工地的项目进展、签证表单、验收记录等照片及时上传到BIM系统,便于管理人员随时核查现场的施工情况。当现场施工与BIM模型有偏差时,除了上传偏差点图片,现场人员还可将自己的意见录音反馈至系统,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4.4 资源管理。

按照不同需求,基于区域、时间或构件等统计施工材料的用量进行资源管理。得到相应需求的材料用量,考虑市场价格等因素后,管理者就可以制定采购计划,适时购入材料。既规避了材料不足造成工期延误的风险,又避免了材料过剩导致的施工成本增加。此外,BIM软件也可以生成派工单,进行施工班组管理,实现安全文明施工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4.5 资金管理。

对不同区域进行资金管理时,可以按造价形式查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造价及所占比例,也可以进一步查看该区域的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组成。管理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费用分析后,可以确定成本控制关键点,调整资金分配方案,保障项目顺利竣工。工程结算后,管理者可以对本项目的预算价、合同价、结算价等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整个工程的资金使用情况,为企业后续项目的资金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5 结 语。

BIM在大型复杂工程中的应用价值显着,该类项目是BIM推广的重要领域。目前,从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重复建模阻碍了BIM模型的有效应用。突破软件方面的技术壁垒,发布行业统一的BIM应用标准,弥补集成化应用的缺口,是推动BIM 2.0时代发展的必行之路;适应BIM给工程项目带来的管理流程变化是施工企业成功应用BIM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清华,钱丽丽,段运峰,等。BIM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障碍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1):12-16.

[2] 刘波,刘薇。BIM在国内建筑业领域的应用现状与障碍研究[J].建筑经济,2015(9):20-23.

[3] 谢晓晨。论我国建筑业BIM应用现状和发展[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6):90-101.

[4] 何晨琛,王晓鸣,吴晶霞,等。基于BIM的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研究[J].建筑经济,2015(2):33-35.

[5] 林庆。BIM技术在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6] 马智亮。追根溯源看BIM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发展趋势[J].施工技术,2015(6):1-3.

2.企业成本管理中价值链的运用论文 篇二

价值链成本控制与传统成本控制的比较

1.价值链成本控制理论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 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 由产品价值链企业全员参与, 各个作业中心全面负责, 通过作业流程的重组和优化, 在确保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的同时, 增加产品成本竞争优势, 多元化、复合型的成本控制过程。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出发点。因为顾客购买商品, 其所得到的价值不仅限于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性能, 还表现在产品所附带的服务上。企业能将产品及时地送到顾客手中是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对顾客意见及时采取措施, 使顾客价值最大化。这样既可以获得市场, 又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

(2) 立足价值链全程控制。企业成本控制的范围立足于企业价值流, 是由价值链所耗费的资源所决定的, 是贯穿于整个价值链上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成本发生, 其不仅包括传统产品制造成本的控制, 而且包括期间成本的控制。

(3) 以价值链作业中心为责任中心。价值链的每一个作业中心都是一个战略实施的基本责任单位, 强调为顾客服务和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原则。以作业中心为成本控制的基本责任单位, 避免了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中, 由于沟通障碍和缺乏整体观念而造成许多成本的发生不可控这一弊端。

2.价值链成本控制与传统成本控制的比较

(1) 传统成本控制着重于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 忽视产品设计、采购、销售等过程的成本控制。它没有涉及企业成本发生的全过程, 仅以产品生产成本本身控制为主, 较少从整个企业系统的角度, 探讨引发成本形成的动因及降低成本的途径。而价值链成本控制的范围, 既涉及到企业内部, 也涉及到企业外部;既涉及到物质资源的耗费, 也涉及到非物质资源的耗费;既涉及到直接成本, 也涉及到间接成本。

(2) 传统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有, 成本项目的成本控制、责任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控制、定额成本控制、预算成本控制、变动成本控制和成本的优化控制等。传统成本控制基本遵守“制定标准—核算成本—计算差异—控制差异这一成本控制程序”。而价值链成本控制的方法则非常灵活, 既包括会计的方法, 也包括非会计的方法;既包括经济的方法, 也包括工程技术的方法;既包括管理的方法, 也包括非管理的方法;既有战略控制的方法, 也有战术改进的方法。所以, 价值链成本控制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成本控制业务模式。

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控制企业成本

1.原材料采购成本控制

影响采购成本的因素, 主要是选择企业合适的供应商所需要的时间。因为企业采购工作是靠采购人员运用各种工具和手段寻找、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与之签订采购合同, 这期间所花费的时间越长, 采购费用 (例如, 差旅费、车费、电话费等) 越多, 采购成本也就越高。

(1) 在不损害供应商利益的前提下, 全面降低产品的目标成本。因为供应商是供货的生产者, 而企业是整个产品的总设计师, 所以, 供应商与企业共同参与的供货产品设计, 既可以从产品整体角度, 又可以从供应商的生产可行性角度出发, 达到共同降低成本的目的。要想使这种因为降低产品目标成本而增加的利润具有持续性, 企业应将因供应商提出的降低产品成本建议所获利润让出一部分给供应商。只有这样, 供应商才能与企业同舟共济, 共同取得市场竞争优势。

(2) 建立与供应商结盟的采购控制体系。企业通过多方面调查或者招标方式, 选择一家或两三家供应商并与他们建立相互信任的联盟。而要长期保持这种合作关系, 应该将供应商纳入本企业的采购系统, 并采用相应的激励措施, 使企业从外部价值链对采购成本进行控制。在与供应商建立了相互信任、稳固关系的前提下, 企业可以让供应商参与供应产品的设计。当然, 此时企业不是依据供应商的报价支付货款, 而是按目标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先确定市场或最终消费者的支付价格, 然后, 依据产品不同零部件的成本及对产品功能实现的重要性, 运用逆推计算, 一层一层分摊, 在保证供应商应得利益的基础上, 确定付给供应商的供货价格, 以使原材料采购的价格达到尽量低的水平。

2.生产成本控制

企业可采用适时制生产方式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适时制生产方式又称准时生产技术 (JIT) ,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它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数量、质量、交货时间等要求为起点, 由后向前逐步推移来安排生产任务。在制品生产时间由生产准备时间、加工时间和等候时间所构成。采用适时制生产方式, 可以通过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加工时间、搬运时间或等候时间, 来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

(1) 通过使用数控设备和合理安排不同品种产品的生产时间, 缩短生产准备时间, 可以从两方面降低产品成本:一是, 在生产准备时间, 非生产用动力依然存在。所以这一时间的减少, 可通过降低非生产用动力费用来降低产品成本;二是, 通过减少生产准备时间可以提高产品生产率。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固定成本降低了, 从而降低了单位产品成本, 提高企业竞争力。另外, 通过严格按照适时制生产方式的要求, 缩短在制品生产等候时间, 可以减少在制品暂时储存费用 (这里主要是指为保证在制品储存条件而产生的动力费用) 。

(2) 通过采用制造单元适当的生产布局, 减少产品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传递距离, 来降低人工和动力费用。例如, 在制造单元中, 可将生产线呈U形排列, 使各机床布置高度紧密 (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看出, 适时制生产方式强调生产车间工作面的设计, 以使各机器设备生产出来的零部件能直接在相邻的设备之间进行传递, 这样可以减少加工产品在制造单元内各个工序之间的移动时间。由于在制品主要是靠人工 (有时还需要运输设备) 使其在各工序间移动, 所以减少在制品的移动时间, 可降低人工费用和动力费用。

3.销售与售后服务的成本控制

建立分销渠道和客户关系管理是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关键。这里主要采用一体化分销系统, 对建立销售渠道和客户关系管理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运用一体化分销系统, 体现了基于价值链分析的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原则, 即企业不但从企业成本价值链中的某一环节降低企业成本, 还从其他环节及企业外部价值链降低企业成本。

(1) 一体化分销系统, 即企业选择独立的经销商进行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 但要把他们当作战略伙伴, 并对他们实施动态管理, 使销售信息在企业与经销商之间及时传递, 有助于企业产品的顺利销售, 并保证企业与经销商的长期利益。企业最好选用独立的经销商进行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 因为经销商对当地市场十分了解, 而且与客户有密切的关系, 有利于企业客户关系的管理, 以及提高企业分销渠道建立的效率。为保证经销商顺利销售产品, 企业应将经销商纳入企业的销售系统中, 即与其保持相互信任的关系。当然, 经销商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关系, 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喜欢企业的产品, 而是由于投资对于双方都是有利的。双方基于互惠互利的原则投入大量资金, 这样企业就可以从企业外部价值链, 来降低企业销售及售后服务成本。

3.公允价值在企业中的运用 篇三

【关键词】公允价值 投资性房地产 ABC公司

一、公允价值相关理论

在《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根据该定义,衡量公允价值的关键在于以市场为基础的计量,而不是特定主体的计量。因此,在计量公允价值时,企业应当采用当前市场条件下,市场参与者在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定价时可能采用的最优假设

二、ABC公司简介以及公允价值应用现状

ABC公司是一家典型的房地产企业,公司目前投资性房地产项目位于深圳的核心区域,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具有可操作性。公司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一)关于ABC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转换分析

2009年1月1日,其投资性房地产原值约为3.14亿元,计提的累计折旧约为0.79亿元,未对其计提减值准备,其账面净值约为2.35亿元,公允价值约为5.72亿元,增值约3.37亿元。

1.ABC公司于2009年1月1日起对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5.72亿元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0.79亿元

贷:投资性房地产 3.14亿元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37亿元

2.由于ABC公司于2009年1月1日起对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其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调整为5.72亿元,计税基础为2.35亿元,将其差额确认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并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为(5.72-2.35)×20%=0.674亿元。

借:所得税费用 0.674亿元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0.674亿元

3.由于2009年1月1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导致所得税费用增加,从而减少期初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0.674亿元

贷:所得税费用 0.674亿元

(二)关于ABC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分析

2010年到2014年ABC公司的公允价值分别为(单位:万元)65826,89147.127427,130161,公允价值变动分别为5426,23321, 38280,2734,净利润分别26928,51733,41443,46706,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率分别为20.15%,45.08%,92.37%,5.85%。

(三)ABC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其产生的影响

1.增加企业的资产价值,能反映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值。根据以上分析,从2010年到2013年,ABC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都呈现上升趋势,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很好地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值,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和利益相关者更好地做出决策

2.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ABC的所有者权益无形中增加了3.37亿元(依据前面的会计分录),由于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导致所得税费用的增加從而减少了0.674亿元的未分配利润(依据前面的会计分录),由于公司未分配利润的增加在此基础上计提的盈余公积是0.23亿元(财报数据),应分配的少数股东权益是0.2亿元(财报数据),最终2009年1月1日ABC的会计政策的变更引起未分配利润增加3.37-0.674-0.23-0.2=2.266亿元,即使得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增加了2.266亿元。

3.加重企业的税务负担,分红压力增大,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量。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时,期末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最终却会增加企业的账面利润,从而增加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加大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量。

三、ABC公司公允价值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不易直接获取

虽然市场经济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很多情况下公允价值仍然是难以取得的。有许多会计要素如资产和负债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在的现金价值的现值计量,往往就成为估计相关价格即公允价值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但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难度很大,因而现值计量的复杂性也成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推行应用的难点。

(二)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计量会虚增其利润

ABC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从2010到2013年一直是处于上升状态,其中在2012年公允价值变动最大,达到3828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最后要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成为企业净利润的组成部分。这样就使得ABC公司假如在没有创造任何现金流的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其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就为企业创造了报表利润。

(三)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波动性较大,引起投资者的质疑

从2010年到2003年其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其净利润的影响比率总体上是较高的。这种波动会引起投资者的质疑,影响其决策。

四、针对ABC公司公允价值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一)加强中航地产的结构治理,避免其利润操纵

为了避免企业的经营者利用其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虚增其净利润,ABC公司应改善其内部控制环境。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公允价值在企业中的运用;建立对公允价值变动专人负责,定时按照既定途径收集数据的制度,以保证数据收集的及时性与稳定性;建立董事会在财务报表日对公允价值变动进行审核的制度,以落实与公允价值相关的程序及其责任;建立能真正代表所有股东利益、独立于大股东和经理层并对其实行有效制衡的董事会,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从而减小投资者的风险。

(二)加强投资者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方面的知识了解度

投资者也需要熟悉公允价值的内涵以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看企业年报的时候除了看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外,还应注意现金流量、扣除非经营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等指标,以识别公司利用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有目的地调控其业绩的情况,更加关注公司的成长性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郝菊玲.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J].财经研究,2008(10).

[3]王丽文.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影响.财会研究, 2008.

[4]汤再扬.浅谈公允价值对企业利润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3(15).

4.企业成本管理中价值链的运用论文 篇四

资金具有时间积累的效应,资金时间价值是评估企业透视合理性的关键。资金时间价值管理影响着企业的收益和发展方向,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在投入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会获得报酬,扣除资金风险报酬外,余下的报酬就是资金作为生产要素的报酬,也就是资金时间价值。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提高资金的操作能力,强化资金时间价值管理。

一、资金时间价值管理应用的意义

(一)资金时间价值是企业筹资、投资的主要依据

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资本。筹资是企业资本运作的开始,资金时间价值是指导企业筹资决策的依据,其可以作为评价企业筹资、投资效益的标准。企业在筹资时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在综合考虑资本市场和企业自身情况下,选择筹资的合理时间。企业的筹资和投资是密切相关的,筹资的资本要及时投资运用,才能有效避免资金的闲置。但是企业往往无法保持筹资和投资时间的一致,这时就要充分利用资金时间价值管理,将筹资和投资时间尽量靠拢。企业筹资过程中势必要进行贷款和融资,企业要充分利用资金时间价值管理分析资本需求和债务的条件,确定举债期限。资金时间价值是企业确定资本成本,构建合理资本决策的关键,企业资本成本是时间价值以及风险价值的统一。

(二)资金时间价值是评估企业投资决策的依据

企业投资是企业效益增加的主要途径,但是投资往往存在一定的风险,时间价值对企业的投资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利用资金时间价值理论可以评估企业投资方案的合理性,确定投资和回报收益之间的关系。其是动态的投资决策管理过程,可以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的合理性。资金时间价值管理可以强化企业的投资管理,降低投资的风险,增加资金的时间价值。时间价值管理可以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在时间上实现企业的收益最大化。企业投资风险的预测是保证投资成功的关键,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投资风险意识,对投资活动进行有效的把握,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三)资金时间价值是指导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依据

企业进行相应的投资就是要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和长久发展,资金时间价值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投资的风险,确保企业的投资可以进行正常生产和运营,实现投资利润最大化。资金时间价值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同样重要,其是企业产品价格决策、产品结算政策决策、产品促销价格决策和流动资金周转决策的指导依据,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决策正确性的保障。

二、资金时间价值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创新措施

(一)降低资金时间价值的影响因素

企业正确的投资决策和生产经营决策是资金时间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体现。企业投资的收益在企业资本中的比例是由企业的投资者决定的,而时间价值所关注的是企业在投资周期内如何实现资金收益和资金价值的最大化。同样,资金的时间价值也存在各种风险,这些风险包括资金保值的无法预期性、银行利率和汇率的变动、外部无法预测的自然因素等。尤其是在金融产品的投资过程中更要充分关注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这样才能准确预测投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相应的规避,实现资本收益的最大化。

(二)企业投资要实现多元化

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要对资本和使用具有掌控能力,以保证企业投资的最佳效果。企业可以选择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从不同渠道进行投资,避免单一渠道投资对企业造成的绝对影响。企业可考察不同的投资渠道和类型,将现有的资金分成几个部分,将每一部分投资到不同的渠道中,发挥资金在时间周期内的最大价值,多元化投资是企业避免一次性单一渠道投资风险的有效策略。企业决策者和财务人员要充分做好投资项目的风险预案,对可能给企业投资带来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规避,确保企业投资的成功性。

(三)强化资金时间价值对企业持久发展的作用

企业进行一切投资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盈利和持久发展。企业正确的投资决策可以实现企业资本的增加,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资金时间价值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是企业资本投资收益最大化的保证。资本因为其自身价值积累的时间效应,因此投资资本的最大收益要有一定的时间分析,投资者和决策者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耐性,分析企业投资的各种风险。企业资本的投资决策是企业实现利润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资金时间价值管理可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提高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能力,保持竞争优势。

三、结束语

5.企业成本管理中价值链的运用论文 篇五

班组作为企业最小的部门,决定了各项工作需要通过它去落实,特别是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安全措施的执行,都得靠班组完成。在现场,班组成员直接决定着职工的安全,决定着企业的安全,从而影响着整个企业的效益和人心稳定。提高班组管理质量对安全、文明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班组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班组是完成运营任务的基本单位。班组作为构成运营工作的基本单位,承担着收费运营工作任务。班组管理水平高低、班组人员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收费服务质量,影响着年、月征收计划和各项指标的完成。若每个班组都能做到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精神风貌面对客户,都能够严格的执行政策、执行制度和工作程序,就为公司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下了基础。

2、班组是运营管理的基础。班组是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具体工作落实的最终实施单位。要实现运营管理规范化,首先要实现班组管理单元的规范化,并通过班组管理抓落实,提高业务技能,降低成本、提高收费服务质量。每个班组的管理达到了制度化、规范化,也就为运营管理上层面,跨台阶提供了先决条件。

3、班组是进行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素质的基本场所。班组人员朝夕相处、同苦同乐,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便于开展思想政治、业务技能、文化知识的培训工作。通过学习政治理论、业务和文化知识,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热情,消除歪风邪气等不良倾向。抓实班组教育,也就把握了员工素质提高的途径。

下面我想谈一谈我对班组建设的几点看法:

1、建立“激励”机制

在国有企业很难听到“激励”二字,但是在激励方面所做的事情是不少的,比如每年的标兵、先进。我能意识到来自班组长个人激励的作用在很多时候还是有用的。尤其是在我厂能提供给广大员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激励一定的情况下。这就要求班组长具备一定激励员工的能力。要使我们的班组长或多或少具备这样的一个执行力并不是那么的难。

2、强化目标管理

对班组的每一位员工,要有明确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多少时间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技术状态,要具体量化,并严格考核,加快人才成步伐。

3、工资岗位设置合理

班组岗位等级的设置拉开档次、拉开差距,以形成一种良好的钻研业务的竞争氛围。对于技术骨干和各专业的技术带头人,他们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要能真正让他们安心本职,岗位最高等级的设置争取达到中干的水平,使他们工作有激情、有盼头,也使专业技术人员有努力的方向。当然,必须严格考核、具体量化,真正起到一个促进竞争和调动积极性的作用。

4、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切实加强业务培训,勿走过场、流于形式。应制定系统而具体的培训计划和目标,培训必须注重实效,要实际和实用,建议以集中理论学习和现场讲解为主。集中学习以外聘专家和厂家人员为主,一改以前被动的局面;现场讲解主要依靠班组技术骨干和技术带头人传、帮、带。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主动去学,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和钻研业务的氛围。这就需要一个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动力,现在缺乏的就是这些。

5、建立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

保证合理有序的人员流动。合理的人员流动,有利于促进大家的积极性,但班组良好的传统和技术的传承必须有序,使之能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这点很重要。

6、树立主人翁意识

班组要能留得住人,要真正变成锻炼人、造就人的一个大舞台。现在班上,责任、风险与地位并不并重。工作压力大、收入低,人心思变,不安心本职。而且在班组,不管是收入还是地位,总感觉低人一等。需要彻底改变目前的现状,使大家以班组为荣,乐于在班组干,有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不是讲条件要待遇,奉献要讲,但不能只讲奉献,一时半会可以,久了必然打击工作积极性。

7、深化企业理念。

在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要充分体现企业的人性化管理,体现领导对一线员工的关怀,这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很有帮助。

6.企业成本管理中价值链的运用论文 篇六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采取完善企业管理,降低产品成本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成本会计作为一种重要的财务管理手段,可以使企业全面掌握产品从研发、生产、销售到服务的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这对于控制成本、制定企业战略目标都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文章通过阐述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成本会计队企业管理的影响,探讨了会计成本在企业管理中的主要功能与价值。关键字:企业管理,成本会计,应用,功能。

一、成本会计的含义及其特点

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是成本会计人员协助管理计划及控制企业的经营,并制定长期性或策略性的决策,并且建立有利的成本控制方法、降低成本与改良品质。成本会计是一个估算,跟踪和控制产品和服务成本的流程。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成本会计逐渐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最主要的就是成本会计呈现信息一体化,成本管理方法现代化以及成本管理的主体发生了改变等特点。在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不断发展的新时代,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易来往更加密切,这就需要对企业产品的成本做出更加精细的核算,成本会计信息一体化的发展势在必行。而在成本会计信息一体化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要使用一些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理论思想,以适应成本信息一体化的发展需求,这就有必要对企业实行成本会计现代化信息管理。另外,在改革开放进程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转变,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我国企业现有的最大特点,这就使得成本管理的服务主体发生了改变。

二、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由于电子技术运用于产业形成了高度电脑化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形成了新的制造环境。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成本会计技术。现代成本会计发展适应了企业管理的需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2.1 在企业高层决策管理的应用

现代成本会计为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实践管理,及时提供以外向型为主体的多样化信息和相应的分析研究资料,为企业高层领导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战略思考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使他们能据此高瞻远瞩地对企业内外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综合透视,从中了解竞争对手的长处和短处及今后的战备趋向;并了解现有和潜在顾客目前的需求及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而洞察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可能捕捉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2.2 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成本水平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体现,表明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部分,如何将战略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正确引进和运用于战略成本会计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的一步。成本会计认为采购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采购成本,而且包括与低质量、低可靠性和不理想的运输条件相联系的成本。因此在对成本的管理中不应仅仅要考虑采购价格,同时还应考虑到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可靠性和送货的及时性等多种因素,这样确定的成本涵盖的内容更全面,提供的数据更实际可靠。在进行了对采购成本的归集处理工作后,还应分析价值链中采购环节每一作业与成本的关系,以作业为基础,按照因果关系把采购成本分配到其应承担的产品成本中,这样使得产品成本相关性大为增强。2.3 在企业市场定位管理中的应用 在成本会计系统中,首先考虑产品在市场的定位问题,一是考虑产品类型的定位;二是考虑产品在同行业中的定位。在生产阶段,成功实施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需要以高质量的经济信息为基础,并且注意收集一些信息:如产品的数量、质量、消耗、成本和生产组织等信息,财务信息,销售信息。取得信息后,根据企业内部有限资源及外部市场环境,对几不同条件下的决策目标求出备选方案。再结合具有丰富知识经验的管理者的定性分析,从各种备选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选择,从而确定最佳方案。同时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实施也推动了企业信息化进程。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通过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使整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

2.4 在企业售后服务管理中的应用

实施现代成本会计的目的即是降低总成本,对成本实行优化管理。主要应从适宜质量控制、网点布局控制、完善售后服务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产品质量的适宜水平控制,主要是正确处理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力求实现适宜质量与较低成本的最佳结合。为此,应当注重对质量成本的控制;其次,要注重从战略成本会计角度强化质量经济分析。定期向用户进行调查,然后将信息反馈给成本会计部门,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使成本质量得到优化配置,有效的削减隐没成本。销售阶段的的成本会计系统可以通过网点配置与布局的合理化进一步得以实现;最后,完善售后服务产品的售后服务对于企业稳定和吸引顾客源、树立良好形象、促进销售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由此可见,现代成本会计是顺应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它是传统成本会计的发展,它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成本会计技术。现代成本会计突破了传统成本会计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而把重点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领域,从而有利于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正确地选择经营战略,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减少环境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使得企业的成本会计管理也在不断发展,现代成本会计的工作任务也相应发生了改变。综合上述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总结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成本会计的应用能够优化结构,降低成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在谋求良好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加强成本管理控制,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是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一个企业要想在庞大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让企业低投入、高产出。企业作为市场的竞争主体,应始终把降低成本作为企业核心战略。尽量采用高科技的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高科技设备包括采用机器人技术。但是有个前提条件是,企业方要培训出专业的设备维修与维护人员。这有这样才能达到优化企业结构,降低成本的目的。

2.成本会计的应用能够提高运营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效益的作用。管理也是生产力。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好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是企业持续进步的不竭生命力。一切经营管理的行为、手段、方式和要求,无不围绕着追求经营效果而开展,并总是从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能两个方面入手去实施。成本费用控制工作是涉及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需持续进行,不断改进的艰苦工作,要以发展的观念研究和创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公能否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应从设计、生产、销售、管理等各环节全面、系统地查找成本费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还应制定具体的降成本费用的目标,责任到人。

3.成本会计能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必要的依据。管理之首要在于提高效率与效果,而提高效率与效果的目的,无非是增加市场竞争能力。如果对各种经营业务进行获利能力和投资回报能力的比较,就可以作为经营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和资产经营及资本经营的依据,这就属于战略管理的范畴,降低成本与节约成本,就是实行低成本战略,让企业有绝对的比较价格优势。因此,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实践管理,及时的提供以外向型为主体的多样化的信息和相应的资料研究分析,更好的为企业高层领导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战略思考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使他们能够据此高瞻远瞩地对企业内外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综合透视,从中了解竞争对手的长短处及今后的战备趋向;并了解现有和潜在顾客目前的需求及其今 后的发展前景,进而洞察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可能捕捉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四、结束语

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大的作用与应用价值,它能够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效信息。成本会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企业的产品进行成本核算,以利于企业根据成本会计提供的相关信息制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以及营销策略等经营管理方法;加强成本预测,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会计人员利用成本会计的相关手段和方法对企业产品进行有效的成本预测,以优化成本决策,使企业管理者明确制定利于企业发展的目标成本;编制成本计划,实施成本控制。对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进行审核和控制,防止和避免各种浪费和损失。分析、考核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挖掘潜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费用。

总之,现代成本会计的可以使企业能动地适应和处理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促使企业统筹兼顾,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长远利益,并努力改变企业自身状况,来减少环境企业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7.企业成本管理中价值链的运用论文 篇七

1 资金时间价值在企业筹资活动中的运用分析

1.1 确定长期债券筹资的资本成本率

企业的筹资活动是因为企业的资金筹集而产生的资金收支, 债务资本的筹集是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方式之一, 债务资本的筹集又有多种渠道, 其中发行债券就是常见的一种渠道。而在确定长期债券筹资的资本成本率时, 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案例1]A公司准备以溢价50元发行面额1000元, 票面利率10%, 期限为5年的债券一批。每年结息一次, 平均每张债券的发行费用为11元。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

(1) 若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则该债券的税后资本成本率的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

得出税前资本成本率Rb=9%, 税后资本成本率Kb=9%× (1-25%) =6.75%

(2) 若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则该债券的税后资本成本率为:

undefined

那么, 企业在进行实际的筹资方案选择时, 应以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资本成本率为标准。

1.2 选择融资租赁设备的付款方式

融资租赁是现代租赁的主要类型, 是由租赁公司按照承租企业的要求融资购买设备, 并在契约或合同规定期限内提供给承租企业使用的信用性业务。

[案例2]B公司于2010年1月1日从租赁公司租入一套设备, 价值50万元, 租期为5年, 预计租赁期满时的残值为1.5万元, 假设残值归承租企业, 年利率9%, 租赁手续费率为设备价值的2%, 若资本成本率为10%, 租金每年支付一次。

试确定每次支付租金的数额。

(1) 若采用等额年金法, 在每年年末支付租金, 其每期支付的租金为:

undefined (万元)

(2) 若采用等额年金法, 在每年年初支付租金, 其每期支付的租金为:

undefined (万元)

从上述的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 选择年初付款和年末付款两种方式下, 所支付的租金数额相差1.2万元/年。那么, 企业在选择融资租赁设备的付款方式时, 可按照资金时间价值原理,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租金支付时间。

2 资金时间价值在企业投资活动中的运用分析

2.1 项目投资决策中付款方式的确定

[案例3]C公司拟购进一台设备, 有两种付款方式可供选择:

方案一:从现在起每年年初付款50万元, 连续支付5年, 共计250万元。

方案二:从第3年起, 每年年初付款60万元, 连续支付5年, 共计300元。

假定年利息率为10%, 试选择最佳的付款方式。分析过程如下:

(1) 计算方案一中即付年金的现值为:

v0=50× (PVIFA10%, 4+1) =208.50 (万元)

(2) 计算方案二中递延年金的现值为:

v0=60×PVIFA10%, 5×PVIF10%, 1=206.76 (万元)

通过以上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 C公司应选择方案二, 虽然方案二中的总额较方案一中多了50万元, 但从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角度出发, 方案二的现值却比方案一少了1.74万。

2.2 进行股票投资的估价

[案例4]D公司股利预计从现在起到第三年末按10%稳定增长, 第四年开始按5%稳定增长, 过去年度每股支付股利1.00元, 投资者对于类似公司所期望的报酬率为10%, 试确定该公司现在的股票价值。分析过程如下:

(1) 该公司前3年的股票现值之和为:

1.1×PVIF10%, 1+1.21×PVIF10%, 2+1.331×PVIF10%, 3=3 (元)

(2) 第三年年底普通股的内在价值为:

undefined

(3) 第三年年底股票内在价值的现值P0=27.951×PVIF10%, 3=20.99 (元)

那么, 该公司现在的股票总价值为20.99+3=23.99 (元) ,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 应以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股票股价为标准, 将股票的售价与股票的内在价值进行比较, 才能提高投资的收益率。

3 资金时间价值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运用分析

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 会发生一系列的资金收支。第一步, 企业需要采购原材料或商品, 同时, 还要支付工资和其他费用;第二步, 企业将产品或商品售出后, 便可取得收入, 收回资金。

3.1 选择采购原材料的付款时间

[案例5]E公司拟采购一批零件, 供应商的报价如下:

(1) 立即付款, 价格为9600元,

(2) 30天内付款, 价格为9725元,

(3) 31-60天内付款, 价格为9850元,

(4) 61-90天内付款, 价格为10000元。

假设银行短期贷款的利率为15%, 每年按360天计算。试确定该公司最有利的付款时间和付款价格。分析过程如下:

(1) 选择立即付款, 其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率为

undefined

(2) 选择30天内付款, 其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率为

undefined

(3) 选择60天内付款, 其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率为

undefined

由于公司选择在60天内付款, 其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率最高, 也就是说, 其利用现金折扣的收益率最高, 且大于贷款利率15%, 所以应选择在60天内付款, 付款金额为9850元。

3.2 选择产品的销售方式

[案例6]G公司现有500台空调, 可以采取两种销售方式, 且都能达成交易。一是按每台售价1800元委托某家电商场销售, 待6个月售完后结算货款;二是以每台售价1700元, 直接批发给外地经销商, 当时结清货款。若月利息率为1%, 试确定该公司的产品销售方式。分析过程如下:

(1) 若采取现款销售方式,

现值PV=1700×500=850000 (元)

(2) 若采取委托代销方式,

现值PV=1800×500×PVIF1%, 6=847800 (元)

尽管现款交易方式较委托代销方式下, 每台空调少收入100元, 但从现值比较可以看出, 采取现款交易方式下所取得的销售收入的现值却比委托代销方式下多收入2200元。所以, 针对目前的情况, G公司应采取现款销售的方式。

从上述的分析内容我们可以看出, 对方案要做出准确评价, 就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否则会导致决策上的错误。以上只讨论了资金时间价值应用的几个方面, 相信随着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资金时间价值应用的领域会越来越广。因此, 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要性, 掌握资金时间价值原理, 以便更好地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服务。

摘要: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是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内容, 而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是保障企业进行正确决策的基本要素。通过具体的案例说明了资金时间价值在财务活动中的运用, 目的在于强调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要性, 旨在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决策活动的正确性。

关键词:资金时间价值,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

参考文献

[1]许仁青.资金时间价值在公司理财中的运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1, (12) .

[2]将康宁.时间价值在企业融资决策中的分析运用[J].现代经济, 2008, (7) .

8.企业成本管理中价值链的运用论文 篇八

关键词:班级小组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运用

青年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日趋多向性,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更多地体现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使学生得到尊重和重视。在学分制体制下,高校“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方式,使同学们处于“宿舍圈”现象,从而在班级管理方面带来新的挑战。笔者认为,采取班级小组管理模式,本着“先疏后导”的原则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以后的学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1.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小组活动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载体。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在班级范围内让学生自行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使同学们在活动中打破宿舍界限,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彰显个性,施展才华,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在与同学的交流和互动中收获友谊和自信,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使班里的每一位同学认识到自己是这个班级的主人翁,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提高其知识水平和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竞争、团结、协作的班级气氛,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增强其集体荣誉感、责任感,进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在班集体形成的适应阶段,可以让大家彼此了解,尽快适应生活方式,对班级有归属感。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国外经验来看,小组学习是美国大学教学中重要的学习形式,其概念内涵、组织形式、任务使命及功能和作用已发展得比较完善,在高校教学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小组学习的最大优点就是教和学的结合,尤其是把课堂和课后有机统一起来,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其民主与平等、竞争与合作、自我教育与自主管理的理念和各具特色的小组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3.创造共同发展空间。在学习和实践上,学生有特别想加强的方面却找不到合适的时间和方法,所以渴望和别人交流经验,想找个有相同奋斗目标的人一起前进。这就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小组大胆地说出来并付诸行动,让同学们敢想、敢做,并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学习、探讨,一起放飞梦想。

二、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价值与运用

1.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小组内的组员根据各自的特点自行开展,因此,主要的组织工作就依靠小组长的能动性。在这里,不仅要增强大家的了解和学习能力,还有一个附加的思想,就是放手促好带头,保持“龙头”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这里的龙头当然就是指班级干部队伍。“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龙头”不是摆出一副空架子,而是需要具有先锋作用,应时时为表率,锻炼广泛征求意见和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能力,是加强班干部理论学习和工作方法训练的一个好机会。

2.促进班级学风建设。学风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教育气息,是衡量这个班级优劣的重要标准。在一个富有极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真诚地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友好地进行合作,促进并加快学生的社会化。同时,学生的道德情操也得到了陶冶。

3.创建和谐文明班集体。和谐文明班集体包括班级风格和班级风气,是班级对外的社会形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班级风气的形成,是一股巨大的力量。首先,是合作与竞争的协调。在班级的活动中,尤其是在班级的学习当中,合作和竞争是影响班级风气的两个重要的变量。合作,就是为完成同一目标而协同活动,从而产生对双方都有益的结果。在班级中,它能增进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它能够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思考彼此间的差异,从而积极地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竞争,就是为同一目标而与他人竞争,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它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使集体生活富有生气,避免学生对学习的单调感,增加他们的学习乐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标准和报负,增强学习的效率。当然,激烈的竞争可能导致一部分学生过分紧张和焦虑,因而抑制学习,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抵制、对解决问题的挫败感,同时,过分地强调竞争,会使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最后的胜利成为他们主要的目标,而对学习的内在价值和创造活动视而不见,对学生的内部团结也造成了伤害。所以说,协调好这两者的关系,对班风的建设显得非常重要。其次,是同辈文化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是身心急遽发展的时期,身心机能的迅速变化使学生产生许多新的、尚不十分清楚的体验。所以,他们迫切希望从对同辈集体和伙伴的了解中来揭开心头的疑团和困惑。于是,逐渐把注意力转到同辈同伴和集体的身上来。随着对同辈集体力量的依赖以及与同辈集体的厉害关系的发展,学生遵从集体压力的倾向日益明显。所以小组模式对于班集体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

三、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将一个班的同学随机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在8~10人,并互相交换电话号码和QQ号进行交流和学习,选出同学们信任的组长,同组成员之间进行不同的活动。

1.活动周期: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每两周至少开展一次活动并在本周的班会上进行活动总结。

2.活动内容:学习上可以是英语语法、口语、写作、演讲、朗诵、听力、翻译等等,也可以是数学、历史、VB等其他科目,还可以围绕科技立项、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研、考证为目的进行学习研究,具体由小组自行决定;交流上可以以公关礼仪、营销知识和技巧、外贸实践等能力培养为主题,也可以开展丰富的团体活动。

3.活动地点:可以是图书馆、任何教室、寝室、户外等场所,由小组自行决定。

4.成果展示:一般要求每月进行一次小组活动成果展示,在班会上进行交流。期末时每个小组的组长需另外上交一份该小组本学期在学习小组中学习的总结,总结的内容应该包括个人的进步、共同整理出来的学习资料等。

四、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启示

对“90后”的大一学生来说,他们已不再满足于传统思想教育的理论教条,思想工作往往难以取得好的效果,需要借助易被学生接受的具有时代感的文化思想打动学生。只有打破束缚,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才能为创新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强大的推动力,而创新教育的实施又会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互相促进,互相联系。小组管理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与互助,营造一个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提高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建设新型班级[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6).

9.企业成本管理中价值链的运用论文 篇九

论儒家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市场经济要求伦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协调作用。儒家伦理突出了对人自身的.关注及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更强调人本主义、义利观、普遍和谐、责任意识。这些观念内化为企业的伦理意识,影响到企业家精神、企业伦理和企业文化的培育。这是儒家伦理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理由。现代企业可把儒家伦理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共赢。

作 者:李时敏 李建军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辽宁 大连 116025刊 名: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ZHOU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年,卷(期):2002“”(6)分类号:B222 F270.7关键词:市场经济 儒家伦理 现代企业管理

10.企业成本管理中价值链的运用论文 篇十

规章制度的建设是企业基础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要把企业里的人、财、物、信息等因素,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的需要,实现最优、最佳组合,形成科学运行机制,发挥整体效益,就必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不仅是企业核心价值观、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具体反映,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企业规章制度的涵义及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企业规章制度通常是指企业对生产、技术、经济等项活动制订的各种规则、章程、程序和办法的总称,是企业全体职工在生产、技术、经济等项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企业规章制度是现代企业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它既反映合理组织生产的需要,又反映生产关系的要求。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有助于实现科学管理,消除工作中的混乱现象,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4 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和履行劳动义务。”《劳动法》之所以要求用人单位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是由于国家制定的劳动法律、法规带有一定的原则性和普遍指导性,不可能具体到每个地区、行业、岗位,而最具体、最切合实际、最容易被企业和职工了解掌握、付诸实施的是企业规章制度。企业规章制度是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延伸和具体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依据,是企业职工行为的准则。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岗位管理、工作流程规范的实施基础,是完成企业生产任务的基本保证,是企业平稳、流畅、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维护企业日常管理及生产正常秩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企业文化内涵,创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2 企业规章制度运用中的几个问题分析

2.1 运用规章制度的有效性问题

运用各项规章制度来进行企业管理,是现代管理的要求。能否正确的运用规章制度,决定企业各项活动是否具有有效性。任何一个集体,要实现其既定目标,离不开规章制度的有效约束力和强制力。它能凭借自己的强制性力量促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标准状态和要求,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进行有效的活动。

在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中,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多采用“人治”的领导方式,常常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君主一道令”。由于缺乏制度,1

没有处理事情的统一规范和标准,只唯领导的指示而动,这样就迫使领导事必躬亲,而造成领导效能低的局面。此外,“人治”往往容易使领导者将个人的意志强加于人,奖亲罚疏,任人唯亲之类的事情很难避免,再且会造成下级对上级形成事事请示的依附关系。

如果企业有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由于各项规章制度是约束企业内部所有人员,包括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行为规范,因而具有平等性; 再且各项规章制度都有着标准化、合理化、程序化的具体内容,并且这些内容是已经经过本单位职工认可的,那么,运用制度管理具有权威性; 在执行过程中具有强制性; 同时它又具有例行性和自动性。

2.2 运用规章制度的灵活性问题

企业在强调不折不扣坚持执行规章制度的同时,又要十分注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规章制度。要克服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的倾向。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环境的不同,规章制度就要因地制宜。现实中的事情是纷繁复杂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作为规范性的制度都是刚性的,生硬、僵化的作法很难奏效,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和组织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但同时也应防止有一些人专门寻找制度的薄弱环节,钻制度不完善的空子,从而使某些错误的东西得不到及时纠正,反而得到制度的保护。

2.3 运用规章制度的规范性问题

制订出制度后,最重要也最艰难的工作是落实。一个符合实际的制度也是要花大力气才能落实,才能规范有效运行。

首先,在执行规章制度过程中,领导者要严于律己。一项制度出台,在其适用范围内必须是人人遵守,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以身作则。如果领导干部带头不执行制度,就等于用实际行动向职工宣布,该制度失效了。因此,一个领导者能否做到严于律己,不分亲疏,既是对自己是否具备领导者素质的检验,又是维护制度权威性的关键。

其次,制订和执行规章制度过程中,必须按一定的程序。① 调查研究,弄清情况。即对实际情况要认真了解,找出主要症结,这是制订切实可行制度的前提; ② 发扬民主,充分讨论。要尽最大可能地让职工参加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这样既可以避免制度脱离实际,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又有利于统一认识,沟通感情,从而为制度的贯彻执行奠定基础,减少执行制度的阻力。否则,会使职工认为是“管、卡、压”,认为领导是有意在“整人”,从而产生对抗心理。因此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全体职工的认可,这样就会增强规章制度的权威性。

2.4 运用规章制度的整体性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的整体。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运用规章制度也要考虑其整体性问题。为确保规章制度的整体性,必须十分注意规章制度的纵向或横向联系与协调,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纵向关系的协调关键在下级部门和单位。下级部门和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横向关系也必须协调,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面对同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规范的对象,几个部门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需要出发,都制定了规章制度,但由于互不通气,结果出现矛盾,发生规定“撞车”、制度“打架”现象,使执行者无所适从,这样的规章制度是不会有什么执行性的。企业规章制度运用要抓好“三个结合”

3.1 执行规章制度与思想工作相结合规章制度所能约束的,大多是人的行为。而人的外在的行为表现,是受其内在的思想意识支配的。有了约束其行为表现的规章制度,并不能完全解决其思想认识问题。领导者应视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为宣传教育的过程,不仅执行之前要有动员,说明所订规章制度的意义和执行要求,而且在执行过程中也要反复进行说理性宣传,使规章制度在职工内心普遍认同。

3.2 规章制度的静态管理与执行过程的动态管理相结合企业规章制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实行动态管理。随着生产的发展、客观情况的变化,对那些已经不能正确反映客观规律要求、有碍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要及时修订或废除。发现原制度有不合理地方及时纠正,新情况、新问题出现及时补充新条款。

11.企业成本管理中价值链的运用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 作业成本 物流作业成本 物流系统 作业成本库

物流管理引入作业成本法是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必由之路,因为用于管理决策的的两种主要的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均缺乏相关性,难以适应物流成本管理的需要,而作业成本法在这方面正好符合需要。

一、作业成本管理的内涵

作业成本系统大致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作业成本法,二是作业管理。作业成本法能够克服传统成本计算法的许多缺点,它的运用能为企业提供许多战略管理所需要的成本信息。作业管理是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运用。作业成本法源于一种新的企业观,就是把企业看作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企业的最终产出,作为企业内部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凝聚了在各个作业上形成而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作业成本法就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作业成本法下,许多组织资源的使用并非用于构成产品的实物形态,而是用于为各种辅助作业活动提供一个宽泛合理的安排,以便能够为各类顾客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作业成法的目的不是将共同成本分配到产品,而是对用于各种作业的资源进行计量和评价,这些作业业务主要是指辅助生产、交货及顾客服务。作业成本法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依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置作业成本库,再分别以各成本计算对象所耗费的作业量分摊其在该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然后分别汇总各成本计算对象的作业总成本。作业成本法首先将企业所消耗的资源通过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形成作业成本,然后再将作业的成本通过作业成本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形成成本对象的成本。这样,作业成本法改进了传统成本分配方法采用单一成本分配基础的弱点,力图找到资源消耗与成本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产品成本。

二、作业成本管理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1.确认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各项作业。

作业是企业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进行的资源耗费活动,是企业划分控制和管理的单元,是连接资源和成本对象的桥梁。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或每道工序都可以视为一项作业,企业的经营过程就是由若干项作业构成的。物流作业是一个组织活动对物质资料实体的物理性移动,包括场所位置的转移和时间的占有的世纪操作过程。物流作业包括运输作业、储存作业、包装作业、装卸搬运作业、流通加工作业、信息处理等。这些作业构成物流整体作业,从而实现物流功能。

2.界定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资源,分配资源耗费至作业成本库

资源指支持作业的成本、费用来源。它是一定期间内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而发生的各类成本、费用项目,或者是作业执行过程中所需要花费的代价。一般来说,资源可以分为货币资源、材料资源、人力资源、动力资源、厂房设备资源等。资源的界定是在作业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每项作业必涉及相关的资源,与作业无关的资源应从物流核算中剔除。企业各项资源被确认后,要为每类资源设立资源库,并将一定会计期间的资源耗费归集到各相应的资源库中。作业确认后,要为每一项作业设立一个作业成本库,然后以资源动因为标准将各项资源耗费分配至各作业成本库。所谓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被各项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

3.明确成本动因,分配作业成本至成本对象

成本动因是指作业被各种产品或劳务消耗的方式和原因。是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中去的标准。由于物流服务过程中所需作业的数量很多,因此,从经济上看,为每一项作业确定一个成本动因是不可行的,反之,将许多作业综合起来,并用一个成本动因又会造成成本计算的误差。所以,物流作业成本计算中的成本动因的确定即确定成本动因的数目和选择哪些成本动因需要特别注意。成本动因的选择主要应考虑四个原则:选定的成本动因与实际作业消耗之间的相关性;计量成本动因的成本;成本动因采用所诱致的行为;上述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对于成本动因数量的确定。由于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物流成本系统所需要的最少的成本动因数目取决于其要达到的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程度及物流的复杂性。所以要达到的成本结果的准确程度起着非常明显的作用,物流成本动因数量越多,所能达到的准确度越高。

4.计算物流作业成本

即将作业成本库归集的作业成本按成本动因分配到个成本计算对象上。从上述可以看出,作业成本法相较传统的成本法而言在物流成本管理中更具优势。第一,作业成本法对物流间接成本的分配更为合理。作业成本法采用了多元分配基准,集财务变量与非财务变量于一体,尤其强调非财务变量。因此,物流作业成本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具有相關性而且准确。第二,使作业成为物流成本计算的基本成本对象。由于是以作业而非物品实体或物流过程和功能为成本计算对象,所以能够提供各项作业耗费的成本信息,便于管理人员进行作业管理。第三,物流作业成本计算法是更广泛的完全成本法。在作业成本法下,以往可能作为“一次性扣除”的营销、仓储、回收等领域发生的成本,只要与特定产品相关,都可以通过有关作业分配至有关的产品或其他的成本计算对象中,这样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更有利于企业进行决策。

参考文献:

[1]杨海荣:《现代物流系统与管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2]傅桂林:《物流成本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年1月

12.企业成本管理中价值链的运用论文 篇十二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产业与一般产业相比有着许多显著的特点。从价值评估角度看,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2)发展的阶段性和决策的动态序列性。(3)无形资产和技术创新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重要作用。(4)企业增长速度快,但未来的不确定性大。(5)企业经营历史短,缺乏历史数据。

正因为这些特点,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方式和生产经营特点与传统企业存在较大的差别,从而导致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构成与传统企业存在较大差异。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企业现有的获利能力所决定的未来市场价值,即企业正在经营的并且其不确定性较低的项目为企业带来的价值体现,等同于传统企业价值;二是高新技术企业特有的潜在获利机会价值,即企业由一系列不确定性投资产生的收益,这部分价值基于未来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巨大增长潜力,与不确定性呈正比,不确定性程度越高,投资机会的价值越高。在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这部分价值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现有获利能力价值。高新技术企业价值构成的不同也导致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产生了不适应性。

二、传统企业价值评估方法(DCF方法)及其缺陷

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包括DCF(贴现现金流量)方法、相对价值方法和经济利润方法,其中DCF方法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理论发展最为成熟全面的评估方法。本文主要对这种方法进行概述和评价。

1. DCF方法概述

现金流量法(Discounted Cash Flow Method),指的是将评估对象未来各年预期现金流是行折现求和来确定其评估值的方法。其具体评价公式为:

式中V为企业的价值,n为企业的寿命,CFt为企业在t时可产生的现金流;r反映预期现金流风险的折现率。公式中的现金流因为被评估资产的不同而不同,对股票而言,现金流是股票所分红利;对债券而言,现金流失债券的利息和本金。总之,这个现金流应该是被评估资产在未来能够产生的现金流。公式中的折现率取决于所预测的现金流的风险程度,资产风险越高,折现率也就越高,反之,资产风险越低,折现率也就低。在对企业进行整体价值评估时使用该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对企业预期现金流进行折现。

2. DCF方法在评估高新技术企业价值时存在的缺陷

DCF方法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现有的获利能力价值能够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但是对于其潜在获利能力价值则无能为力,因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DCF方法假设投资是可逆的,如果市场条件没有预料的好,可以很容易地撤出,收回初始投资,但事实上,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中,当企业放弃某项目时,其投入的初期本均成为沉没成本无法收回。投资的不可逆性是实物期权存在的一个关键特征,也是被传统的D C F方法一直所忽略的一个性质。

(2)DCF方法从静止的角度考虑问题,忽视了投资项目中的经营柔性。DCF方法假设企业未来的变化总是按决策时点的既定环境发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不能根据未来的变化做出适时的调整。而事实上,在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中,管理者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投资,在投资实施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条件决定扩张或收缩或停止项目。管理者所拥有的这种选择权利在投资不可逆的情况下具有很大的价值。

(3)在面对不确定性较大的项目时,对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投资风险,DCF方法通常通过调整折现率来反映,但是折现率的选择具有很大的主观色彩,影响了评估的科学性,使得D C F方法对于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评估不太适用。

(4)大部分高新技术没有盈利历史或是现在仍然亏损,使得利用DCF方法时无法根据现在的盈利来计算盈利增长率,另外高新技术企业经营历史短,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和推断缺乏说服力。

针对DCF方法的不足之处,国外学者将期权定价的思想和分析方法应用到企业价值评估,实物期权分析方法应运而生。

三、实物期权方法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

1.实物期权(real options)概述

实物期权的兴起源于实务界和理论界对传统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置疑。该概念最早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Stewart Myers(1977)提出的,它是指企业持有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进行某项经济活动的权利(而非义务),包括延迟、放弃、扩展、转换、紧缩、改变等权利,是存在于实物资产投资中具有期权性质的选择权。实物期权方法是金融期权思想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与DCF方法相比,实物期权方法着眼于投资中的实际情况,从动态的角度考虑考虑问题,认为投资是可延缓的,从而有利于决策者更有效地利用获利机会,同时决策者不但决定项目是否执行,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其能动性,根据环境的变化对经营作出相应调整。实物期权方法充分体现了管理灵活性的价值,能够比较完整地体现高新技术企业中的潜在获利机会价值。另外,实物期权方法尽量用较少的主观性参数对标的物进行评估,能够较为合理地对该部分价值进行评估。因而,当面临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实物期权方法能够较好地弥补D C F方法的不足。

2.实物期权方法下的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模型

如前所述,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由两部分构成:现有获利能力价值和潜在获利能力价值。由此,高新技术企业的整体价值可以表示为:V=V1+V2

其中V是企业的整体价值,V1是现有获利能力价值,V2是潜在获利能力价值。V1是现有的正在经营的比较成熟的项目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其不确定性较低,因而直接用DCF方法对其进行估价较为准确。而V2则由于其不确定性很大,需用实物期权法进行定价。实物期权法的基本思路就是将企业视为若干项实物期权的组合,因此这部分价值就是企业各种实物期权的价值。下面对各部分价值的计算分别予以说明:

(1)现有获利能力价值的计算

其中CFt是高新技术企业现有资产预期t时刻产生的较为确定的税后现金流,为贴现率。DCF方法中最为关键的是贴现率的确定,可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求得:

Ri=Rf+βi(Rm-Rf)

其中Ri为企业要求的报酬率,在这里等于贴现率i;Rf为无风险利率,一般用短期国债利率代替;Rm为市场报酬率;βi为企业的β系数。

(2)潜在获得能力价值的计算

潜在获利能力价值即企业所拥有的一系列实物期权的价值。实物期权的定价方法根据实物期权之间的关联程度不同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单个实物期权的单独定价方法,这种方法忽略实物期权之间的相互影响,只考虑某个特定实物期权本身的价值;第二类是多个实物期权的组合定价方法,它考虑到实物期权之间的复合性,对多个实物期权同时进行综合定价;第三类是实物期权组合的战略定价方法,它不仅要考虑到实物期权之间的复合性,还要考虑其所有权的共享性,从战略的角度来评估多个实物期权所创造竞争优势的价值。但是由于后两种方法十分复杂,在现实企业价值评估中可操作性不强,所以本文仅采取单个实物期权的定价方法对实物期权分别进行定价。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是实物期权定价运用最广泛的模型,可运用此模型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实物期权价值进行评估。不支付红利情况下的欧式看涨期权价值的Black-Scholes公式为:

其中S为企业隐含实物期权的资产在未来所能产生的净现金流的总现值,它是实物期权标的资产的市场价值;r为无风险利率;X为企业隐含实物期权的资产的全部投资成本,即实物期权的执行价值;δ为企业隐含实物期权资产价格的方差,可用公司股票报酬率的方差表示;(T-t)为期权有效期,即距离到期日前的剩余时间;N(d)为标准正态分布中离差小于d的概率。

对应于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专利权及专有技术中含有的实物期权,期权标的资产的市场价值即为正式开工生产后该专利权和专有技术在未来能带来的净现金流的总现值,期权的执行价格为付诸实施所支付的开发、生产、销售、管理方面的初始投资总额。对应于R&D项目中的实物期权,期权标的资产的市场价值则为使用这项技术所获收益的净现金流的总现值,而执行价格则为科研成果投入使用所发生的全部投资成本。各部分实物期权价值加总便得到企业的潜在获利能力价值(V 2)。

五、小结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创造方式与传统企业具有很大差别,传统的以DCF方法为主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在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它们忽略了企业的经营柔性和潜在获利机会,而这部分价值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尤为重要。通过将实物期权引入企业价值评估,可以充分认识到这部分潜在获利机会的价值,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D C F方法的不足。但是本文运用实物期权方法时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还存在很多局限之处:本文仅仅是为评估人员提供了一个思维框架和大致量化了企业所具有的经营柔性和潜在获利机会的价值,对高新技术企业所包含的实物期权的估价进行了简化处理,即本文在计算潜在获利机会价值时假设企业所隐含的实物期权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影响,而事实上,高新技术企业的实物期权非常复杂,很多期权不是单独出现而是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期权的产生会引起或消除另外的期权,因此造成估价的不准确。因此,要准确地进行估价,需要真正探讨企业实物期权的来源,挖掘其所隐含的实物期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马莎.阿姆拉姆纳林.库拉蒂拉卡:实物期权——不确定性环境下的战略投资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王少豪: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M].中信出版社,2002

[3]曾勇邓光军夏晖李强:不确定条件下的技术创新投资决策——实物期权模型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7

[4]管云松戴大双:高技术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实物期权方法研究[J].科学进步与对策,2004年10月号

[5]Merton R.C.Application of Option-Pricing Theory:Twenty-five Years Later.American Economic Reviews.June1998:78~81

13.企业成本管理中价值链的运用论文 篇十三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1-02-10 15:22:00 ]作者:任光禄

摘要: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一国的经济实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仅仅取决于物质资本的多少,而是更多地依赖于人力资本的存量和发展潜力。人力资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可靠的动力,也是保持一国或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早在19世纪初,工厂制度的管理先驱罗伯特·欧文就告诫管理者要像注意“无生命的机器”那样,对重要的、构造更为奇特的机器(人力资源)给予相同注意。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就曾说过,企业或事业惟一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人力资源是一切组织中的最重要的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它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对策建议

1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人力资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做好激励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现代企业进行有效管理。激励研究的核心是行为规范和分配制度。依据组织行为学的理论,行为规范是将员工的能力、情感、气质等个性特质与组织目标联系起来。分配制度是将员工的需求动机与组织目标连接起来,把个人的努力与个人的新酬联系起来,体现个人劳动价值。激励的研究是指组织为实现其目标,根据其成员的个人需要,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和分配制度,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激励贯穿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项企业管理职能之中,激励是企业人力资源的最终目的。

2激励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激励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或状态虽不具有可以直接观察的外部形态但可以行为的表现及效果对激励的程度加以推断和测定。激励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如下作用:2.1激励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激励的功能应以个人利益和需要的满足为前提,诱导职工把个人目标统一于组织的整体目标,激发和推动员工为完成工作任务作出贡献,从而促使个人目标与组织整体目标的共同实现。

2.2激励有助于员工充分发挥潜力和智慧管理学家的研究指出,员工的工作绩效是员工的能力和受激励程度的函数,即绩效=F(能力*激励)。美国哈佛大学的詹姆士教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实行计时计酬的分配制度的员工仅发挥20%~30%的能力就可以保证不被开除,而如果受到充分激励的话,员工的能力可发挥出80%~90%。有效的激励制度能够进一步促进员工发挥创新精神,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增强工作能力而增大工作绩效。

2.3激励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是由众多正式工作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组成的,员工之间除了工作关系之外,他们还需要情感方面的交流沟通,通过激励措施的开展能加深员工之间的了解,也能增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而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时,企业的存亡、发展与员工个人的事业、前途有机结合,形成奋发图强的合力,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2.4激励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把激励机制应用于企业管理,研究

企业激励机制原理应用、组织构建,效果回馈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形成多元的管理机制,有利于企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和提升,同时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生产经营效率,有助于最大值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生产、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激励机制的研究对建立健全和管理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3建立和完善企业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3.1人的需求不断变化,要切实了解人的需求从心理学讲,人的行为表现和需求的内外诱导关系是按照“需求——动机——激励——行为”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进行的。

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变化性、差异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客观地看待和正确地了解员工的需求,彻底抛弃对员工的一些错误理解,尊重员工正当而合理的需求。激励不但要适应人性,而且还要着眼于完善人性,创造并发展人的需求。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和需求,设置激励的目标。根据员工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激励方法,把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使企业和员工都获得需求的满足,实现有效激励。

3.2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并用

物质激励是最基本的激励措施,物质影响甚至决定着员工的生活质量和自由度,也决定着员工其他更高层次需求的实现。因此,员工很关注自己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多少,合适的数量能达到激励的作用。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的需求会向更高精神层次发展,即社交、自尊、自我实现需要的精神激励层面上去。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3正激与负激相结合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把强化(即激励)划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激(正强化)就是对员工的符合企业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以使得这种行为更多的出现;负激(负强化)就是对员工的违背企业目标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以使得这种行为不再发生。

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应该把二者恰当的结合使用,更重视正激励的积极作用。

4激励管理的新举措

4.1绩效考核和薪酬挂钩的原则企业员工的绩效考评就是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员工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工作职责、工作贡献等进行的考核和评价,这种考核的目的也是为了通过结果反馈激发员工努力工作改进工作企业的绩效考评,需要在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下,结合岗位职责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项考核指标,分层次、有差别地进行分类考核。考核定位要准确、绩效指标要科学、考核周期要合理。另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鼓励集体评议和员工自评,通过员工业绩总结报告、部门讨论互评等方式,广泛征求考评意见,以对员工进行全方位更客观的评价。薪酬设计与绩效考核挂钩,制定合理的薪酬系统。制定激励性的薪酬政策时,要对薪酬体系进行科学的设计,保证公平的前提下提高薪酬水平。股权激励是当前兴起的一种现代激励手段。常用的股权激励方法有两种:一是股票期权激励;二是期股激励。股权激励有较强的激励作用,资料表明,美国500强企业当中,有90%

以上都采用了股权激励,生产率明显提高,利润也增加一半以上。

4.2创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企业文化,即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多年培育和追求的理想目标,是企业和员工行为规范的标准和指南。企业文化的塑造是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企业发展的系统工程。虽然它是无形的,但具有整合、导向、发展和持续等功能。企业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实现人的价值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和前提。先进的企业文化能激发、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4.3设置合理的激励目标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具有激励作用,目标把人的需求转化为动机,使人的行为朝着既定的目标而努力。人们有了目标,经常调整和修正自己的行为,从而有利于个人和组织目标的实现。目标管理体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目标管理体系把员工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以及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使员工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个人和组织的发展方向,达到激励效果,所以,目标管理能够发挥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是一种全方位的管理。

在管理激励中,激励目标的设定和激励措施的应用应注意:目标的设置要与被激励者的能力相适应,让他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要考虑组织目标和被激励者的需要,被激励者对自己看重的目标会努力奋斗;激励目标和措施要因人而异

;因此,要经常注意员工需求和能力的变化;目标实现后要予以一定的强化,如应有的奖励等,让其对出自上级的目标保持较高的效价。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从物质资源的竞争转向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的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于激励,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激励的作用以及克服当前激励机制的不足。企业要充分考虑员工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和技巧,建立和完善激励体系,使激励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4.企业成本管理中价值链的运用论文 篇十四

摘要:“以人为本”理论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趋势,在知识、技术和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的今天,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管理是人的管理,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是企业发展和壮大的不竭动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强化以员工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双赢。

关键词:以人为本;员工管理;激励;情感管理;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风靡全球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它综合了行为科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学科成就,提出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为企业创造财富。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是影响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只有重视人的作用,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企业才会持续发展,在市场竞争中才能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因而对“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人为本”――现代企业管理新理论

“以人为本”的管理即人本管理,它把人视作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尊重个人价值,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全体员工去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与“以物为本”的管理是相对立的,它改变了传统管理中把人与资金、设备同等看待的思想,强调员工不仅可以享有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满足感,而且应该享有参与管理、施展才干、得到尊重并获得荣誉的自我实现感。目前,人本管理的思想已在企业界受到了重视,理论界普遍认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人本管理的基本要素,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精神支柱,管理环境对“以人为本”具有重要影响,而情感管理则是“以人为本”管理的具体体现和进一步延伸与拓展。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其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从外部来看,能够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的形象

(1)提高顾客满意度

众多企业一直强调要为顾客提供最满意的服务,要实现顾客满意,员工满意才是关键,对消费者的服务、对消费者的关心最终还得依靠企业中的人去实现。员工是企业对外的代言人,因此有人曾经把员工比喻为企业的第二个上帝,只有企业实施一些措施和制度让员工满意以后,员工才可能向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员工满意是实现顾客满意的基础和支撑,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员工,能提高顾客满意度,为企业赢得市场。

(2)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与消费者对企业整体的一个印象与评价,企业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企业形象的直接塑造者,公众是通过与这些员工的接触来感受企业的文化精神,并对企业作出良好的评价。一个员工的形象,如精神风貌、言谈举止、工作态度,甚至仪表服饰都是企业形象人格化的最为直接的表现,员工的形象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因此,关爱员工,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2.从内部来看,能够提高凝聚力,实现组织目标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1)提高员工忠诚度

企业的优势在于人才,人才作用的发挥首先在于人的忠诚,员工忠诚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是推动企业经济的重要指标,实施“以人为本”,为员工提供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员工能得到企业的充分信任,把员工看成是企业的主体,可以让员工产生安全感,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同时,让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树立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同甘共苦,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2)实现组织的目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目标,每个组织也都有自己的组织目标,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是不可能完全一一对应,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可以建立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人际和谐,达成组织成员之间的目标一致性,以实现组织成员之间的目标兼容性,形成目标期望的兼容从而建立和维持和谐关系,使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统一,促使员工更加主动地关心企业的发展和生产,为企业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3)提高企业竞争力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说:“21世纪企业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增加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有了人才,资本才得以向企业集中,企业在竞争中才能取得优胜,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而员工知识与能力不断的提升,就是企业持续拥有竞争力的来源,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源于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和关注,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员工水平的提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

二、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理论的现状分析

尽管“以人为本”的理论已被企业各界所接受,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出现了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情况,许多企业并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管理中仍然存在许多的缺陷和不足:

1.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环境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知识型人才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物质需求了,他们希望得到晋升的机会,希望实现自我的价值,甚至超越自我,但是企业并没有给他们提供这样的环境,在一些企业当中,仍然存在提拔和升迁制度不合理,管理者只提拔自己的亲信或是能力比自己低下的员工,而对那些有才华的人视而不见,担心提拔他们后会“功高盖主”,或是根据自己的好恶来选拔人才,严重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同时,一味地只用物质满足员工的需求,而忽略其自我实现的要求,没有为他们提供晋升、培训的机会,或是员工的工作没有挑战性,不能最佳地发挥人的才智,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2.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管理员工的过程中,激励是最主要的手段,然而在建立激励机制方面,部分企业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激励手段过于单一和僵化,员工正常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企业管理者没有很好地从满足人们需要的角度来考虑调动员工积极性,忽视了“需要是积极性的本源”这一关键问题。

3.缺乏“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影响着企业中成员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构建将个人追求和企业的组织目标形成一体,体现出企业的发展历史、行业特点、人文环境、队伍素质、价值追求等,但一些企业在创建企业文化时,没有结合自身的特色,将一些大众化的文字组合在一起,就简单地构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目标不一致,没有能够深化到员工的脑海力,没有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成为员工规范自己言行的自觉行动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很好地融入企业人本管理中去,使员工缺乏活力和动力。

三、现代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思考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竞争的第一要素,拥有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留人贵在留心,只有员工心向企业,才能使企业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以人为本”管理正是凭借着对员工的宽容和信任赢得员工的尊重和支持。因此,现代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激励是企业管理的助推器,通过激励能使员工充分发挥才能和才华,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率。

(1)尊重激励

每个人都有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员工之所以努力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金钱,是想通过工作业绩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管理者不重视员工的感受,不尊重员工,员工就会工作不愉快,影响工作效率,管理者如果每能平等地看待员工,那么就会让员工产生一种由衷的自豪感,有助于企业之间的和谐,更加激发他们为企业工作的热情;

(2)目标激励

目标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管理者要不断鼓励员工追求高目标,帮助他们实现目标,使其具有奋发向上的动力,当个人的目标迫切地需要实现时,员工就会关注企业的发展,产生强大的责任感。

(3)授权激励

授权是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最佳方式,让员工做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让其承担一定的责任,并授予相应的权力,能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是给员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使员工的人性得到了尊重,获得了管理者的信任,也获得了更多的自主管理的权利。

2.运用情感管理

留人先留心,留心要用情,情感管理是人本管理的主要手段,它能够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亲密度,能够提高员工的情感调适能力,形成和谐、奋进、具有凝聚力的组织。进行情感管理要做到:

(1)沟通是纽带

沟通是进行情感管理必要手段,良好的沟通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尊重和信任,产生极大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促使员工以强烈的事业心报效企业。更重要的是,通过真挚的沟通,管理者能够关心员工的心理以及员工的发展,并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避其所短,扬其所长;同时还能更加让员工轻松地参与企业的管理,直接向公司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让员工意识到管理层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关注的,从而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增进情感交流,达到增强企业凝聚力的目的。

(2)关心员工,从细微处入手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对员工进行细微的关怀,在企业中营造一种关心人、爱护人、体贴人的人性化的环境,更能激励员工在工作中积极、努力。作为管理者要关心员工的生活,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体贴员工,为员工的安危冷暖着想;关心员工的心理健康,帮助员工摆脱不良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态;关注员工的发展,适时地给员工提供提升和培训的机会,让员工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使员工产生归属感,使企业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3.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实现员工的成长,关键在于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以塑造共同的价值观为目标的,用一种无形的价值观念,凝聚员工的归宿、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企业文化可以帮助员工树立理想和人生目标,影响员工的价值观,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效力。

综上,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是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乃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管理中,员工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实施“以人为本”时,应以员工为企业的根本,一切从员工的切身利益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帮助员工实现自我的价值,结合员工的发展和企业发展,考虑员工的具体需求,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让员工产生归宿感,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主动地为企业效力。“以物为本”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认识到了人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认识到人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人为本”的理论,已逐渐被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当中,尽管理论和实际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在今后的实践中,将会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何国栋:以人为本与现代企业管理[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2]石兴国 安文:以人为本的管理[M].北京:电子出版社.2005.[3]谭英华:人性化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出版社.2006.[4]陈柯张磊.浅析“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上一篇:财务部口号八个字霸气下一篇:小学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