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培训新闻稿

2024-10-16

员工培训新闻稿(15篇)

1.员工培训新闻稿 篇一

xxxxx公司xx年第五届新员工培训班于8月1日如期组织,近期共计33名新员工参加此次培训。

培训开始之前,设计了隆重的开课仪式及企业文化宣誓,由全体学员共同对宣誓签下承诺,大家情绪激昂,发自肺腑的放声朗读企业文化。培训班也在这激动人心的氛围下展开,树立了良好的培训开端。

这期培训的目的是让新员工了解荣盛集团发展历程及未来战略规划,以及湛江荣发公司的现状、发展规划,培训还就湛江荣发公司的相关规范、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培训以评比方式发动员工积极性,各位新员工积极提问,踊跃参与,现场活动非常活跃。最终由第四组“四方辐辏”勇夺第一,公司颁发了证书以资鼓励。

通过本次培训大会,进一步增进了广大新员工对公司的了解和认识,为接下来湛江荣发公司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2.员工培训新闻稿 篇二

编者按:

为了适应当前我省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广大广播电视工作者提供一个与同行交流研讨,学习借鉴成功经验的平台,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由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乐山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四川电视艺术家协会民生新闻节目研讨及培训会在乐山举办。

乐山广播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天天报》开播10年来,在乐山市民中树立了较高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成为乐山家喻户晓的品牌节目,“新闻天天报,看完才睡觉”已经成为广大乐山市民的一种生活习惯。省视协把这次的全省民生新闻节目研讨会放在乐山举行,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对该栏目的梳理和探讨,给业内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怎样利用互联网工具,在传播技术、传播理念上转型升级,是大家共同关注的新问题。来自全省广播电视媒体的160多位同行的交流与探讨。

本刊记者应邀参会,组织、采写了一组文章,刊发于此(以发言先后顺序编排),以飨读者。

杨飚(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原所长、高级编辑):

乐山电视台《新闻天天报》在当前电视传播大变局中,至少有五个方面的经验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第一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要体现在他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三个方面。第二是浓厚的地域特色。新闻选题体现了电视媒体以区域为语境和视角,充分运用地方资源,对于激发当地用户的价值认同,增强媒体区域化的现实意义,提升电视宣传优势是非常得体的。第三是新锐的服务观念。《新闻天天报》在很大程度上以平民化视角向用户提供了贴近性强的有效信息,以真心服务的理念和情感去关注群众生活,满足他们的审美期待。第四是宽阔的报道视野。《新闻天天报》的内容可以说是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扫描,从中可以窥见编导立足拓宽报道领域的初衷。第五是生动的表现方式。《新闻天天报》的播出方式一改过去新闻播音的单调沉闷,显得既时宜又时尚,具有亲和力和凝聚力,缩短了传受双方的心理距离,不仅有意思而且有意义。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十多年来,已经成为区域电视媒体的标志性传播内容,增强了区域电视的影响力,使区域电视的公信力得到了回升。但是,必须看到现在的节目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传统的节目思维制约,还徘徊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上。这对于区域电视传播力在激烈竞争中与日俱增是个很大的羁绊。所以,要更新观念,真正把树立互联网思维去观察思考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成为当下要义。尽管要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这五个方面的媒体深度融合尚需时日,但区域电视媒体不能等待观望,无所作为。作为国家战略构想和建构社会全新格局的媒体融合,在市县的窗口期不会太长,它的融合雏形应当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实现的目标同步,进而再向深度发展。因此,民生新闻将是区域电视媒体的最核心产品,也可能是区域电视媒体固守的最后一道屏障,需要从五个方面去思考《区域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方略》。

首先要开掘内涵。虽然对民生新闻的诠释至今意见迥异,但起码要看到其内涵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民生新闻就是围绕人及其需要的一切社会活动的报道。它的全部内涵应当包括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改善,生存状态的更新,生命质量的提高。所以,区域电视媒体应当从当地实际出发,选择那些与群众利益攸关的事实报道,主动搭建与他们最佳的接近点与交流点,引起他们自觉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提高区域电视媒体的公信度和影响力。

第二要放宽外延。时政、经济、科技、社会、各个行业,都与民生相关,都可以与民生新闻相互融合,关键是要找准新闻产品与用户的结合点,关联性。这种关联当然包括直接的,间接的;思想的,功利的;显像的,潜在的;短期的,长远的,等等。民生新闻的视角决不能停留在家长里短、事故纠纷、矛盾纠葛、逸闻趣事等世俗生活全景的报道上,还须考虑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时效性,找到与民生的切入点,形成具有主流新闻意识的民生新闻,去寻求大民生话题。同时,也不要把视线局限于城市和当地群众,还应当关注乡镇农村,关注外来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和他们的子女。

第三要践行“两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这两个规律与电视民生新闻有着必然联系。

新闻传播规律包括选择律、效用律和接近律。说得通俗一点,媒体的传受双方对传播的新闻事实要由心灵的契合,思想的共鸣,精神的接近,进而产生行为上的某种一致,这样就达到了新闻传播的理想目的。因此,电视民生新闻如果始终以用户利益需求和情感倾向转移为准则的服务观念来选择报道,就能掌握舆论主动权。

对新媒体发展规律至今未见到一个完整清晰的理论表述。我想一个原因是由于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还有待去总结研究。但是,新媒体的传播现实却显而易见,比如:高技术含量,开放式系统,多终端平台,分享式传播,大数据定位,深层次服务,安全性脆弱,等等。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段,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弯道超车”,另一方面又要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以期建构一个新的传播生态系统。

第四要把握优势。尽管目前区域电视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马太效应还十分严重,但其固有的比较优势不容忽视,正确运用对开发民生新闻的前景是乐观的。目前,区域电视媒体至少已经具备了三个可利用的优势。

首先是国家宪法的保护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2条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区域电视媒体实行的又是与现行国家政权架构相对应的事业体制。因此,区域电视媒体必将在适应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继续受到重视和扶持。

其次是独有的地缘优势。实践证明,区域电视媒体惟有立足本土,把持独有的地缘优势,以一种文化自觉去开掘本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自然、社情、风俗、生活习惯等文化元素,满足用户多元文化消费心理,民生新闻才有可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创造力,走出一条靠自身资源养护的生存发展之道。区域电视在当地所具备的人脉资源、情感资源、信息资源等优势,是更高层级媒体不能复制的。所以,区域电视民生新闻的前景不可限量。

其三是公共服务的支撑优势。区域电视媒体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双重身份,一方面它要强化自身作为公共服务项目之一的建设;另一方面它又要服务于各项公共事业,参与到政府主导下的公共服务体系中。这就给电视民生新闻提供了循环不竭的信息源。

第五要人本传播。民生新闻应当扭转传统新闻的传播者本位理念,牢固树立以收受主体为核心的服务意识,实现以人为根本的传播,这也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所在。要实现人本传播,首先要牢固树立以用户利益需求和情感倾向转移为准则的服务观念,力避机械空泛的上情下达和居高临下的陈词说教。其次要千方百计建立实实在在的用户数据库,把它作为民生新闻赖以生存的基础,坚持以用户数据为核心按需提供民生新闻信息,彻底摈弃先入为主、闭门造车等不良习气。三是要正确把握民生新闻的定位,把它作为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平台,警惕媒体角色越位。四是要力求新闻事实的真实完整,特别不要忽略必需的背景材料。这也传统媒体针对新媒体碎片化信息而采取的聚众化手法。五是要用心播讲。民生新闻的贴近性、社会性客观要求主持人要自然本真,可亲可信。所以,除了要具备专业的要求,比如吐字发音、语速语调、气息共鸣,内外部技巧,熟练驾驭新闻的能力外,很重要的是要尊重你的被传播者,让他们确信台前幕后的你都是令人信服的。因此,主持人必须摆正位置,与收受者的心理和感情节奏形成同构对应关系。

陈小平(四川广播电视台原编务总监、高级记者):

《新闻天天报》10年来取得这么好的业绩,我认为有这样几点思考:一是管理有方,作风优良。大家都知道做民生新闻很苦很累,有新闻发生,记者都要及时赶到现场,从选看的几期乐山台的节目中发现,记者们都做到了这一点;二是内容选择本土,贴近老百姓。观摩的两期节目中,共有36条新闻,都是本土新闻,关注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生存质量、生活状态等;三是善于抓住新闻的视角,注重讲故事。同样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切入,要让老百姓爱听爱看,让他们感到很亲切,要在合适的时间节点用合适的视角进行讲述;四是善于表达,做到魂与形相统一,且相得益彰。这些好的经验值得推广。

民生新闻的未来怎么走,提几点想法:首先要从民生的视角关注政经大事。我发现很多地方台的新闻有两个极端,要么就做成“民生频道”,根本不去关心党代会、人代会,全市经济工作会等,使得民生新闻没有跟当前的话语相结合,要么就是全盘照搬其它栏目的节目,我认为,关注民生新闻一定要从民生的角度去解读政经新闻;其次要善于抓住事件发生的第二落点。目前,行业内大都能抓好第一落点即抢时效,事实上,很多选题是可以深挖事件背后的故事,但是我们往往在第一时间把事件报道完后,就没有再继续追踪、跟进,这也是彰显媒体人责任水平的一个抓手;再次是负面报道要有正面的内容和思想。揭露社会上的假恶丑是媒体人的职责所在,但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负面报道,要善于把负面的东西向正面引导,媒体对民生新闻的点评也应注重方式方法,要点得精到、点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第四是地市台的民生新闻应主动作为,要高度重视并主动设置议题。当前很多民生新闻的信息主要来源是热线电话和群众举报,这很有必要,但不应是全部,我们应主动服务,主动引导舆论,这样也能解决节目内容时有时无时长时短的尴尬,事实上,从央视到省级卫视,其民生新闻也需要主动设置议题,如央视策划的《时代楷模》《最美乡村医生》《你幸福吗》《家风是什么》《成都曹家巷拆迁记》等,节目做得好看又吸引人,这需要我们去研究去破题,更值得借鉴,尤其是一些大的群体性事件更需要媒体去做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第五是地市台要提高拍摄和编辑的素养水平。现在来看,市县台的民生新闻栏目在荧屏上的呈现大都不是很规范和统一,一些节目内容很好形象也不错,但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档次不高,不够专业,需要加强;第六是地市台要改变人才的培养方式方法,队伍年轻,流动性大,请专家教授来讲授很重要,但更要注重岗位培训,编、拍、写等都需要在平常的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不断学习,也要以老带新,传帮带。

陈革(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总工程师):

《新闻天天报》10年来做得比较成功,我认为保持特色很重要,即本土化,同时也积极介入本地的重大活动。除民生题材的选择外,还注重视角、价值取向、采访报道方式上紧贴民生话题,反映出栏目组在民生新闻的操作理念和操作手法上正日趋成熟和完善;第二从栏目的编辑思想上看,其编辑思想很清晰,把控得当,编排灵活,按照新闻规律采制新闻;第三是新闻的采制水平较高,基本能做到“新闻发生了,记者在现场”,这是新闻采访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在现场通过真实的画面传递信息。此外,还注重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来讲述新闻,多采用现场同期声,现场感很强。《新闻天天报》已经形成了自己较为成熟的播报模式。

几点建议:第一作为民生新闻栏目应注重传播的社会效果。比如今天观摩的《新闻天天报》新闻的前4条都是凶手案,我认为应该在编排上有所侧重,要注意引导,毕竟是意外偶发事件,否则容易引发异议和误会;第二要注重对大民生的挖掘,一般来说民生新闻大都比较琐碎,所以更应参与和深度挖掘大民生,如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的保障,从社会发展的主流找到老百姓关心关注的结合点,提升整档节目的质量和水平,可适当地采取时政新闻民生化的方式;第三在制作方面应统一包装,做好规范,不能随意,此外,还应注重播出时的细节。

朱天(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视民生新闻在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仍然面临着共通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即我们应从什么方面以什么角度思考、采制民生新闻。互联网时代要强调新媒体和互联网思维,但不是简单的程式化的使用新媒体这一概念,要有两个思维和路径,一是要实现电视的互联网化,而不是互联网的电视化,这是两个非常明确的有界限的概念;二是要去发掘电视民生新闻过去靠什么打天下,在现在的语境下还能用么?如果要改变,我们怎样去改变?我的个人认为,过去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在上一段媒体的市场平衡被打破之时,实际只用了两招半的创新,第一招是新闻价值和新闻观念的创新。我们知道,在民生新闻出现之前,媒体的主体新闻样态只有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两种,时政新闻的价值和样态是非常明晰的,而社会新闻则包含了除时政新闻之外的一切新闻,如文化新闻、体育新闻、艺术新闻等,其价值和样态是相对模糊的,但是民生新闻解决了社会新闻的模糊问题,民生新闻的“视点向下、面对百姓”,解决百姓空间里发生的事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这是一个创新。但是,仍需要我们坚持和发掘更大的空间;第二个创新是产品样态的创新。在市场中间形成这样的产品样态,也有大时段的直播,还有一些民生新闻的时长曾达到90分钟一120分钟的连续直播,受众和市场能接受这样的产品样态,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也能接受这样的产品样态,就是所谓的“三老满意”,即老干部满意、老板满意、老百姓满意。因此,民生新闻沿用过去的通道和空间,但是这样的一种产品样态在当下的接收环境显然就会有问题了,这就需要加以彻底改进;另外的半个创新,是指节目形态的创新,以及节目表达形式的创新。比如更多的现场,更大时段的直播,SNG直播车的使用等。这些都是电视媒介原有的特性性元素,只是在原来的电视新闻节目中没有广泛性地使用,在民生新闻出现后中得到了大量使用,但是节目的形态不能替代节目的核心价值,节目形态做得再好,节目的核心价值有问题就绝对不行,而节目形态的创新需要很大的挑战。比如,《新闻天天报》目前仍采用录播的方式,这实际上已经很落后了,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采用直播的方式。

民生电视新闻的第一次转型是南京电视台提出的由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方向的转型,但是无疾而终,因为在中国现有的管理体制下,没有如西方的公共新闻的空间所在,管理方不允许,媒体也没有实践空间;第二次转型是向时政新闻的转型,即民生新闻时政化,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转型也不是很妥当。民生新闻中一定有时政化的内容,但其核心主体和价值主体不能时政化,仍然应该以民生内容为主,否则就成为同质化了,且不利于老百姓的接受,而从媒体的角度来说,有这个能力把专业性很强的时政内容三言两语地通俗化么;第三个方面的转型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向公共服务空间的转型,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转型带来了公共空间的变化,就会对公共服务提出新的要求,也可以解释为“社会经验的再造”,我们以往的社会经验靠体验靠经验靠积累,当下的社会经验更多的依赖于互联网,现在的社会空间更加碎片化多元化社会化。此外,还要解决好信息的最后一公里。这样的借鉴于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陈华(四川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

民生新闻还有未来么?民生新闻经过10几年的发展,现在其外部环境面对来自互联网的挑战,而其自身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质量,突破瓶颈,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做民生新闻。

乐山台《新闻天天报》的栏目宗旨是“忧百姓之忧,急百姓之急,乐百姓之乐”,体现了栏目以人为本,符合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主旨,同时,由于节目接地气,所报道的都是与民众相关系的人和事,从新闻的传播规律来讲,受众最关心的是与之相关联的人和事,民生新闻之所以有存在的价值首先就在于此,相关的收视率数据和收视份额数据,本身就证明了民生新闻的价值。

当前民生新闻应该怎么做,我认为从乐山台的实践以及专家和其它台交流的经验来看,有几点需要把握,首先要做有深度的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毫无疑问是要跟民众相关联的人和事,这是我们直接关注的对象,但往往就会出现琐碎、无意义、无意思等问题,这是相关从业者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媒体自身要有深度,要有价值追求,尽管突发性重大新闻不可能每天都有,但是,新闻却是天天都有,需要从业者有眼光去捕捉,去挖掘,去呈现,从业者自身要有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

第二要重视编排的问题,做好平衡,并从一条新闻线索中挖掘更多的报道内容,尽可能把线索做够做足,比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友善,可以适时做延展报道,让更多的民众参与、讨论,也可通过一些极端新闻事件的报道引发民众的思考,但是,需要媒体做好新闻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引导。

第三是要做有温度的民生新闻,比如突发事件的传播,媒体如何做好安抚民众的工作,以及民生新闻做得较多的公益行动、爱心行动等,可以挖掘其背后更多的内涵。

第四是要做专业性的民生新闻,比如打造专业的气象、交通服务类节目等,但这类节目一定要做到事实准确、逻辑清晰。

民生新闻未来发展的路径:在互联网时代,媒体的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民生新闻应注重集纳整合来自自媒体的新闻源,并做好挖掘和传播,改进传播方式,有条件就尽量改录播为直播,做好与受众的互动和交流,把受众变为用户,用户需要经营,出路在于融合发展,实现路径,盈利模式都还在探索之中,但无论如何,外在的冲击和环境的改变取决于我们自己,困难和挑战无疑将一直存在,我们能做的就是主动的应对这样的冲击和挑战,希望,在民生新闻的发展实践过程中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法和发展路径。

3.员工培训新闻稿 篇三

体育总局宣传司巡视员、副司长温文,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副主任辛沂,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副主席吕实明,内蒙古自治区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主任郝占等领导出席了本次培训班的开班仪式,并与记者们进行了座谈。

座谈会上,媒体记者们围绕建设和发挥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官方网站和微信平台、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官方网站、《健身气功》杂志作用,突出“文化与健康”宣传推广主题,充分调动地方宣传资源等议题进行了研讨。

近年来,我国健身气功稳步发展,不仅站点数量和练习群众人数大幅提升,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和展示活动数量也明显增加。在推广普及过程中,新闻媒体的积极宣传和引导发挥了重要作用。体育总局气功中心不仅在工作中积极配合媒体做好宣传推广,更在记者群体中推广普及健身气功功法,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健身气功的功效、作用,从而进一步做好健身气功的宣传工作。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俱乐部授牌仪式;记者们系统学习了健身气功功法,并深入到满洲里基层社区、街道、健身气功站点,实地采访满洲里健身气功开展情况。

4.员工执行力培训新闻稿 篇四

年龄最小的学员。12岁的小男孩,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四百多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们,

定下了个人YCYA执行目标,承诺初三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监督检查人是妈妈,如果完不成,则罚扫全厂厕所一暑假,如果完成,妈妈随意奖励。

王小姐与陈先生实施法。怎样将课堂所学付诸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讲师现场点名回答,将比较切实可行的实施法进行现场命名,让现场每位学员印象深刻。

晚间片场。《亮剑》中骑兵连连长高喊“骑兵连,冲!”向比骑兵连多出几倍的敌军队伍冲去,一次一次,直到剩下他最后一人,依然高声呐喊冲向敌军,壮烈牺牲。

互换感恩卡。写下你想感谢的人,帮助过你,鼓励过你,启迪过你,甚至批评过你的人。会场回荡着抒情的背景音乐,互换感恩卡的人们在相互拥抱。很多人眼里闪着泪光。在培训将要结束的最后一个下午,飞鹰队每位成员在一张感恩卡上真诚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写下了感恩的话语,在整个训练营结束时献给了由于三天持续讲课嗓音已经沙哑的曹际鹏教授,会场掌声雷动。

5.培训新闻稿 篇五

为了提升班级心理委员的业务素质综合能力,充分了解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11月13日下午,数字经济学院心理发展工作室组织开展了20级各班心理委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工作。

学工办沈主任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并作了动员讲话,负责心理的燕子老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列举大学生常见案例,把心理委员的职责与技能,作用与优势、方法与途径、素质与要求、保密与倾听的重要性、以及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现场气氛活跃,大家积极参与其中,会议最后,老师强调心理委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希望大家用欢心、锦心、知心、放心、爱心这五心,更好的服务他人,最终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6.急救培训新闻稿 篇六

为继承和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会理念,贯彻落实红十字会“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通”的七项基本原则,让学生初步掌握自救互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6月29日学校开展了急救知识培训活动。

校医为学生讲解了心肺复苏、创伤救护、排除气道异物等基本技能,并进行了实践操作方面的培训,同学们互相做创伤救护、止血包扎练习、模拟人心脏复苏操作,大家热情高涨,边听边记,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7.员工培训新闻稿 篇七

一、电视新闻播音创作的语法语态规范

电视媒体是声音和画面相结合的一种媒介,电视新闻是通过电视媒介传播新闻事件的一种常规普遍的节目形态,它在电视节目中收视率高,传播广泛,观众喜闻乐见。播音员在播报新闻,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完成播音创作时,应准确理解新闻稿,依据文稿的语法语态,客观真实准确地把新闻事件传播给受众。

2.重音少而精。重音是词、词组、句子里要重读的音。人在平常生活中,一句相同的话,重音不同产生的意思也会不同。日常语言如此,一篇新闻稿更是如此。在新闻播音中,重音如果不准、过多,势必会造成意义表达错误、拖沓,直接影响语速。例如,邓小平同志说:“现在人们说中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对一些外宾说过,这只是小变化。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可以说是中变化。到下世纪中叶能够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才是大变化。到那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段话中,如果把“明显”“大”“中”“小”“翻两番”“分量”“作用”“较大”等都作为重音强调,会造成播音不流畅、拖沓,势必会影响语速。而如果把“明显”“小”“中”“大”等融在语气里自然说出,把“到那时”作为重音强调,这段话的播音就能达到更尊重原意的效果。

3.把握政策,分寸得当。电视新闻中,时政类新闻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这类新闻的播报也是需要播音员仔细拿捏把握的。不管是陈述类,还是评论类的新闻,都要求播音员熟悉有关方针政策,根据实际内容,分清轻重缓急,分出层次,强调有度,分寸得当。

4.文本内容不同,播音处理方式也不同。电视新闻中除了占有相当比重的时政类新闻外,还有典型人物报道、事件追踪、社会生活等题材的新闻。播音员在播报这些新闻时,应根据不同的新闻内容区别对待,播报出不同的重点。比如,人物类新闻应重点关注人物的主要事迹和精神实质;事件类新闻应把文稿中对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等过程和它们之前的起承转合播报清楚;社会生活类新闻有服务性,也有实用、有趣、好玩、稀奇的生活百态,要求播音员在播报这类稿件时轻松自由,让观众一听了然。平时多关注多分析不同的新闻稿,形成自己的备稿习惯,播音时才能对不同内容不同题材的新闻稿处理胸有成竹。

5.驾驭情感,创造播音特色。播音是二度创作,是在文章作者创作的基础上的声音再创作,一切都必须围绕文章的语意表达来进行。有些播音员片面认为,抑扬顿挫的语调听起来好听,就运用到任何文体的播音上。其实不然,消息是客观的,必须以客观的语调去把握;通讯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就要按照文章感情的起伏进行加工,最大化地还原作者的主观色彩。在情感的把握上,播音员可以依靠重音、断句等手段为文章划清层次,通过语调的轻微变化体现舆论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引导听众思考。而对于文艺作品而言,则需要播音员围绕作者的主观情绪来结构播音作品。例如电视散文《梦里水乡》开头写道:“梦里水乡,生在一泓欲语的荷色上,荷色是上好的丝绸,上面绣一朵睡莲,名字叫周庄……”播音员在播这一段文字时充满了深情,语速随着画面中缓缓流动的水面舒缓而悠长,给人以一种淡雅、清新的感觉。假如这段文字以客观的描述性语调来播,不仅毫无美感,也会破坏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电视新闻稿的写作规律

播音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的理论基础是字词、语句和文章的语法文法规范,播音员在电视新闻播音时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有声语言的创作。播音的基本规律也要求新闻稿在字词、语句和文章的写作中,创作适合播音员的有声语言表达的新闻稿。

1.多用双音词和多音节词。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读起来声音短促,不够响亮,很容易一晃而过,受众听不清楚;单音词表达的意思也没有双音词清楚,也不符合人们日常的口语习惯。所以,应尽量少用单音词,改用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声波留得长一些,给受众留下的印象深一些。如因、能、但,电视新闻稿的写作,一般应将这些单音词改为因为、能够、但是等双音词或多音节词。

2.多选用响亮的字。为了让播音员在播报电视新闻时朗朗上口,尽量将读音不够响亮的字换成读音响亮的字,尽可能使观众听得清楚明白。汉字中有两类字声音响亮:一是开口度大的字,就是以拼音字母a、i、o等为主要元音的字;另一类是平声字,即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平声字说起来能拉长声音送得远,且比较洪亮。譬如,将此次、立即、气候换成这次、马上、天气等,多用开口度大的响亮的字词,增加语言的美感,提高传播的效果。

3.适用口语化语言,少用书面语和文言词。电视新闻讲究真、新、快,具有瞬时易逝的特点,电视新闻稿应尽量用受众一听就懂的口语化生活化语言,避免出现书面化的词句,让受众不容易理解,失去传播效果。例如乃、换言之、曾几何时等等,由于它书面化,半文半白,很容易影响观众对新闻的理解。在撰写电视新闻稿时,应将这些词语改为就是、换句话说、不知什么时候等通俗易懂的词。不过,对于通俗易懂语言的运用还需要把握一个度,新闻播音也不能全照搬家常口语,过于通俗。诸如“盖了帽了”“没治了”“就那么回事”“这家伙”等等,这些口语在广播节目中应尽量少用,使用过度就显得俗了。

8.【新闻稿】 篇八

管理创新人物、全国优秀企业管理成功案例获奖名单揭晓

记者日前获悉,第七届全国十佳企业管理案例单位、全国十大企业管理创新人物、全国30家优秀企业管理成功案例单位获奖名单在北京正式揭晓。中煤大屯煤电集团公司等10家企业进入全国十佳企业管理案例企业名单,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兵等10人进入全国十大企业管理创新人物名单,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等30家企业进入全国优秀企业管理成功案例企业名单。

本次案例评选活动是由国务院国资委主管、中国企业联合会主办的《企业管理》杂志社主办的。自2011年6月起,本次活动面向全国企业征集管理案例。经专家组成的评委会按照评选的原则、标准和程序,对参选企业的案例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全面认真的分析评价,最终这批获奖企业和企业家脱颖而出。

评委会专家一致认为,入选单位和个人始终注重企业管理创新,坚持以管理促发展,在推动企业管理进步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方面成效显著,是我国企业管理发展实践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典型。

附件:

全国十佳企业管理案例企业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1、中煤大屯煤电集团公司

2、宝钢金属有限公司

3、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

4、中国石化贵州石油分公司

5、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6、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

7、兖矿集团东华有限公司

8、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石化分公司

9、银江股份有限公司

10、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全国十大企业管理创新人物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1、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兵

2、长春轨道客车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娄彦君

3、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动力控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育武

4、中航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周新民

5、中煤大屯煤电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建军

6、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院长李守泽

7、河北省国有资产控股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邱建武

8、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协庄煤矿矿长公建祥

9、江汉石油钻头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谷玉洪

10、河北华通线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勇

全国优秀企业管理成功案例企业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1、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2、中航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4、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动力控制有限责任公司

5、长庆油田公司第一采油厂

6、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7、包头北方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8、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

9、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10、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石油分公司

1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12、神东煤炭集团公司

13、一拖(洛阳)福莱格车身有限公司

14、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5、中国石化贵州石油分公司

16、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协庄煤矿

17、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18、浙江万丰企业集团公司

1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化工部

20、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2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22、道有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3、河北钢铁集团宣钢公司

24、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杨村煤矿

25、浙江鹏远新材料有限公司

26、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7、赤峰市中合富华新型环保建材有限公司

28、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邹县发电厂

29、卫华集团有限公司

30、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9.创业培训新闻稿 篇九

--记莲花湖创业培训

11月29日,SIBY创业培训班在莲花湖正式开办,此次的创业培训班较以往开设的培训班而言,加大了培训规模、拓宽了培训项目、扩大了培训范围。为莲花湖的人民搭建了一个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的平台,给辖区居民指引了一条科学、理性、专业的就业道路。

水到渠成创业培训一呼百应

邱家店村民陈中田是一位田娃竹笋鸡农家乐业主,在开办结束后,他自信地讲到:“IYB创业培训,即“创办你的企业”。这套培训课程专门培养潜在的和现有的小企业者,使他们有能力创办切实可行的企业,提高现有企业的生命力和盈利能力。作为现代农家乐的业主,我深切感受到此次的培训对我们农家乐主来说是雪中送炭,农家乐要发展,要提档升级,专业、科学、系统的经营知识是我们本身缺乏与迫切需要的,我非常珍惜此次的培训机会,对以后农家乐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与希望。”,像陈中田这样的学员还有很多。莲花湖地处控件区,村民想要在自己的家乡发展致富,开办农家乐成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创业培训班的成立无疑给了莲花湖农家乐主以及想开创小企业的村民希望,所以在培训班成立初期,广大村民就热烈响应,积极报名,并热切关注培训班的进展情况。

妙趣横生

创业培训人气高升

此次培训我们聘请的教师是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创业知识的专业人员,他们大都来自各个优秀的企业,拥有专业一流的技术功底,他们的教学方法具有高度参与性,教学采用了讲课法、案例法、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练习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等七种互动式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增添了学员学习兴趣,整个教学在生动、活泼、趣味中完成。特别是分组教学法,在教学情境中,七八个学员一组,组成自己的企业团队,在模拟的市场环境中去实现企业的盈利效能,这不仅提高了村民的团队合作意识,更锻炼了村民自身的独立决策能力。创业培训开班才2天,前来听课的村民络绎不绝,管委会二楼的小会议室经常人满为患,没有位置的村民干脆站在教室后面,听得津津有味。

全力保障

创业培训初显成效

10.员工大会新闻稿 篇十

表彰大会上,工会主席罗松彪宣读了公司党委《关于表彰丰乐种业“风采员工”的决定》,对充分展现丰乐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企如家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的22位“风采员工”予以表彰。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分别为“风采员工”颁发了荣誉证书。

表彰大会上,杨林董事长代表公司党委和领导班子首先向全公司广大员工致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节日问候,向受到表彰的“风采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

杨林董事长亲切地说,在过去的几年中,公司先后有一批优秀的员工获得过合肥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金牌员工”等各类表彰。20**年又有两名普通员工荣获合肥市“最美女工”和“美丽女工”光荣称号。就在昨天,公司总农艺师王浩波同志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在北京接受党中央国务院的隆重表彰。“全国劳动模范”每五年评选一次,是党和政府授予全国劳动者的最高荣誉。今年,安徽省共评选出“全国劳动模范”76人,合肥市只有7人,荣誉来之不易。王浩波同志作为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代表,受到“全国劳动模范”的表彰,这既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公司的荣誉,更是全体丰乐人的荣誉。今天,表彰“风采员工”,就是要弘扬爱岗敬业、弘扬劳模精神、弘扬劳动精神的主旋律,大力推介和宣传我们身边的优秀和典型,旗帜鲜明地传播促进公司发展的正能量,狠刹不良风气,让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公司广为传播,成为每位员工自觉的行为和习惯。这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公司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

杨林董事长指出,公司高度重视“风采员工”的评选表彰活动,推荐、评审全过程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评审结果进行了公示。下一步,要做好“风采员工”的宣传工作,宣传要人性化,富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既要体现他们作为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迹,更要注意挖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富有生活情调、浪漫主义的一面,使先进典型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进一步扩大宣传辐射面。

11.美国新闻背后的新闻 篇十一

这个节目虽然一炮打响,但却立即受到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大报以及其他电视台等媒体的批评,认为这样的节目损害美国人的道德观,这不是爱情婚姻,是赤裸裸地和“金钱”结合。连广告公司也不情愿向这个节目提供广告。最终这个节目在舆论压力下被迫停播取消。

美国新闻评论界的专业杂志《容汇》(BrillsContent)今年3月号刊出一份有关媒体的调查,基本反映了美国媒体的现状。

这份在美国民众中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人们对媒体的小报倾向相当不满。有76%的人回答说,全国性媒体没有给予足够的关于联邦预算、教育政策等信息,2/3的人认为媒体过分热中于报道像小肯尼迪飞机失事细节这样的新闻。

而且有76%的人认为,死刑场面不可在电视上播放,而且表示播放他们也拒绝看。

美国的媒体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即强调反常的事情才具有新闻价值。因此,报纸上多是天灾人祸,对爆炸案、飞机失事、洪水、总统丑闻等铺天盖地、挖地三尺地报道。而对赞扬的文章,则轻描淡写。

美国经济今年达到连续增长109个月,出现建国两百年来最繁荣景象,但媒体上却很少有“形势大好”的歌颁,反而多是将有“通货膨胀”的警告。由于媒体上多数是“坏消息”,以致美国最高法院的一位大法官感叹,他只看体育版时“才感到人类的成就”。

但美国的这项调查也显示,电子新闻并没有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迹象。例如,在被问到如果总统被暗杀,你到哪里看新闻时,77%的人回答是电视(其中28%回答说会去看CNN),87%说电台,36%看报纸,而回答会去看电子新闻的只有47%。

虽然美国几乎所有的知名报刊都已上网,但495%的人回答,他们还是从电视上获得新闻;从报纸上看新闻的占255%;电台和杂志占16%;从电脑网络获得新闻的仅占49%。

但当问到“如果股市大跌1000点,你到哪里看新闻”时,说看电视的降到499%,电子网络新闻则上升到114%。而且对股票市场逐时变化,50%表示会从电脑网络上追踪。

因此可见,电子新闻今后有相当大的潜力来垄断消费品购买、股票交易等信息市场。

12.员工培训新闻稿 篇十二

一、内涵区别辨析

假新闻、失实新闻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但假新闻与失实新闻在本质上有无区别, 至今并没有达成共识。一些新闻理论教材对假新闻与失实新闻不进行区分, 笼而统之将它们一并归入“虚假新闻”或“失实新闻”类。也有学者认为假新闻与失实新闻在内涵上有清晰的区别, 假新闻是在性质上相对 (真实) 新闻存在的一个概念, 描述的是在形式上、姿态上完全具备新闻的特征, 但实质上没有新闻本质特性 (真实性) 的“新闻”;相对假新闻而言, 失实新闻在性质上还属于新闻范畴, 它是对一定新闻事实“残缺”、“偏离”、“片面”反映报道而成的新闻。 (1) 也就是说, 假新闻实质不是新闻, 只是一个概念、一种新闻现象;而失实新闻本质上还是新闻, 只是有一定程度的失真。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国记协颁布的相关行政条文来分析, 如《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处理办法》 (1999年) 、《关于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的通知》 (2009年) 中第五条“严格审核转载内容是防止虚假、失实报道扩大传播的重要环节”和第六条“完善问责制度是遏制虚假、失实报道的重要手段”、《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 (2011年) 中第一条“严禁编发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和第三条“完善虚假失实报道责任追究制度”等均对“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进行并列行文, 把假新闻和失实新闻看作两个不同的事物, 从中可看出国家行政主管机构倾向二者是有所区别的。

慎重地把假新闻与失实新闻进行区别, 还“得益”于新闻反转现象的出现。近几年, “反转新闻”层出不穷, 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于是假新闻、新闻失实、新闻职业道德等话题再次被大量提起。纵观目前的相关研究, 大多数研究把“反转新闻”混同于假新闻或新闻失实, 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无不同?有观点认为“反转新闻”与纯粹的假新闻有所区别, 从本质上来说, 反转新闻应属于失实新闻, 因为它依附于真实发生的事件之上, 却由于记者对事件的歪曲解读或不深入调查而造成人们对事件真相的误解 (2) 。那么这样把“反转新闻”直接归属于失实新闻, 是不是说明“反转新闻”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新闻”?从反转新闻的起点来看, 一般源于失实报道;从反转新闻的发展看, 有传统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共同推动。发展到后来吸引舆论眼球的, 不是事件本身, 而是让人瞠目结舌的戏剧性反转以及公众态度的逆转 (3) 。正如学者江汉超指出, 在新闻学上, 并无“反转新闻”一说。所谓的“反转新闻”不过是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现象, 即媒体开始报出新闻事件一方的声音, 隔过一段时间报出了另一方截然不同的说辞与解释, 导致舆论逆转 (4) 。从《新闻记者》杂志盘点的“2015年虚假新闻典型案例” (5) 和人民日报刊登的“2015年舆情反转典型事件” (6) 对同一事件的标题来分析:“2015年虚假新闻典型案例”中的标题为“利辛女子为救女童被狗咬成重伤”, 标题仅告诉了受众主要发生的“事实”;而“2015年舆情反转典型事件”中的标题为“女子被狗咬伤谎称救人骗捐”, 标题不仅反映“女子被狗咬伤”主要事实, 还包括“救人——谎称救人骗捐”的舆情反转内容。可见“反转新闻”的内涵与外延更深广, 它不仅涉及失实报道, 还包括整个事件演变过程, 特别是相关舆论的逆转与平息。确切地说, “反转新闻”应该称为“舆情反转事件”。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清醒地认识到:失实新闻本质上还是新闻, 而“反转新闻”实质同假新闻一样, 只是一种新闻现象, 或一种事件。我们也可以把“反转新闻”视同失实新闻依托新媒体出现的新形态、新变种, 只不过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基因突变。

二、危害比较辨析

按照杨保军教授的区别方法, 主要事实是捏造的新闻归类为假新闻, 主要事实是真实的、只是局部失实的新闻归类为失实新闻 (7) 。一般认为, 假新闻失实严重甚至完全失实, 对受众的误导更明显, 其危害应大于失实新闻。那么“反转新闻”与假新闻之间, 危害孰轻孰重?二者之间的危害无法进行绝对的比较, 仅从传播内容对受众的影响来看, 新闻学上按照新闻与读者的关系, 分为硬新闻与软新闻。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指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8) 。因此, 有学者认为, 软性假新闻很少能使公众集体产生恐慌、质疑、不满, 从而对媒体公信力产生动摇;而硬性假新闻才是对媒体公信力造成损害的主要因素 (9) 。基于此思路, 将“2015年虚假新闻典型案例”与“2015年舆情反转典型事件”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舆情反转典型事件”9条中有7条是社会新闻, 属于软新闻, 另2条也不是纯粹的硬新闻;而“虚假新闻典型案例”12条中仅3条属于软新闻, 9条属于硬新闻, 硬性假新闻比例高达75%。从上述意义看, 目前由于硬性假新闻明显多于由硬性失实新闻引起的舆情反转事件, 假新闻对受众的危害整体上大于“反转新闻”。

但是, 我们不能据此忽视反转新闻的危害, 甚至出现“反转有益说”、“反转宽容说”等论调。尽管目前对新闻反转持“有害说”者占绝大多数, 但舆论场上仍有另类声音:一是认为剧情越反转越接近真相, 反转带来的舆论场对话行为, 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即“反转有益说”。二是在“反转有益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对待新闻的反转应给予足够的宽容” (10) , 即“反转宽容说”。这些说法看似合情合理, 但还有待商榷。如果说真相的接近要靠舆情的反转, 要靠公众的关注与对话辩论, 那么在这个“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 专业媒体和职业记者的存在价值何在?核查事实来源、探寻真相不正是新闻业与其他从事信息传播的机构、个人的标志性区别吗?“反转宽容说”的理由之一是因客观原因造成的新闻反转, 均非记者责任, 也非记者所能控制, 则应给予足够的宽容。诚然, 面对自媒体时代的复杂传播环境, 记者获取事实真相的难度增加, 新闻失实有时情有可原, 记者的责任应减轻甚至免责。但有这样的开脱或挡箭牌,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的底线更令人担忧?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如何保证?对公众情感的伤害、社会价值观的误导如何弥补?面对新媒体日益复杂的传播环境, 新闻媒体工作者更需要提高自身的本领, 迎难而上, 而不是反而有借口降低工作标准。

“反转新闻”相比假新闻, 涉及的层面更复杂, 我们不能一叶障目, 片面夸大其危害也不能随意缩小其危害。从传播内容看, 假新闻对受众的危害暂时大于反转新闻;而从传播的广度与受众参与的深度看, “反转新闻”对受众情感的伤害与行为的误导更大。如此比较有助于深刻地认识其危害, 深刻地认识其危害比绝对地量化二者的危害, 意义更深远。

三、治理对策辨析

新闻界对假新闻、失实新闻的治理历来重视, 相关部门采取自律与他律两手抓来治理。一方面加强马克思新闻观和新闻职业道德专题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行业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治理办法, 加大了处罚力度, 如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开通报15家媒体刊登虚假失实报道的查办情况, 涉事媒体被警告和罚款, 多名涉事人员被警告、通报批评、调离岗位, 甚至列入新闻采编不良从业行为记录, 5年内禁止从事新闻采编工作。但是, 新闻打假年年喊, 虚假新闻却久治不愈。因为“其根源早已超出了新闻界, 至少不是由单一的新闻界内部原因造成的”。因此, 虚假失实新闻和“舆情反转事件”的治理,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进行系统的标本兼治。首先, 应注重源头的“疏”与“堵”。宏观上的“源头”是社会不良情绪。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93.4%的受访者认为如今的人情绪化问题严重。反转新闻的发生一定程度是社会情绪在舆情事件上的集中反映, 社会需要建立让人发泄不满和合理诉求权利的常规机制, 使不良情绪得到一定的疏导。微观上的“源头”是虚假失实信息的首发者, 需要从媒介素养、把关制度、技术控制等方面多管齐下, “堵住”不负责任的信息传播, 其难点是自媒体首发者的控制。其次采取分类治理。比较2015年度虚假新闻和舆情反转典型事件的首发源头可知, 年度虚假新闻大都来自传统媒体或传统媒体下属的新媒体部门, 且大都受到相关部门较明确较严厉的处罚;而“九大舆情反转典型事件”中有5条首发源头是自媒体, 目前未见对自媒体首发者的处理。笔者认为, 不管是假新闻的首发者还是舆情反转事件的首发者, 不管是职业媒体人还是非职业媒体人, 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相关部门可对涉及到的多元主体进行分类考量, 评估其危害程度后进行分类处罚。最后, 行业主管部门继续加大对各类涉事者的处罚力度。不管是职业新闻人还是非职业新闻人, 一旦违规, 记入诚信档案, 使之受到长久性影响, 让“崇真恶假”的价值观深入人心。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 虽然虚假失实新闻是顽疾, 新闻反转现象在自媒体时代也难以绝迹, 但仍希望新闻反转、假新闻、新闻失实能少些, 再少些!

参考文献

[1]杨保军.认清假新闻的真面目[J].新闻记者, 2011 (2)

13.新闻稿写作培训(打印) 篇十三

一、标题 导语 主体 结尾 报道稿常出席的人物 准确地点

1、字体 字号 间距等

标题:黑体 小二 eg:xx活动成功举办、圆满告罄; xx会议顺利召开

副标题-----暨xx 字体:

正文:仿宋 4号

页面:上下15cm 左右:25cm 行间距 固定值23磅

2、常出席的人物

注意活动或会议出席的人物 同等或并列职务的用顿号 其余用逗号

主持人写出来(有职位的老师 或学生干部)

名字后不能出现老师二字

导员:学生工作办公室*** 大四辅导员梁佳煦 大三辅导员刘祥朝

大二辅导员王朝 大一辅导员王军政 助理李志雨

党总支书记 :任来成 党总支副书记:王军政

院长:董良杰 副院长:朱凤武 王景力

分团委书记:刘祥朝 分团委副书记:单庆伟

学生会主席:张程 大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 姜立民

3、准确地点

导办:学生工作办公室 工院二阶 工院三阶 22教 大会议室 小会议室 综合楼:中心教学楼

团委:学工楼

主楼:一号楼

一楼国报:学术报告厅

二楼国报:国际报告厅

4、学院 12个全称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5、落款:社联新闻中心 ***(人名)

第一段:时间、地点(专业术语,要全称)、人物(注意主次)、事件、目的(可省略)

第二段:活动内容(适当形容词描述,可借鉴优秀的新闻稿)

第三段:意义(看下文,不同新闻稿有不同的要求,注意高度)

活动新闻稿怎么写

活动新闻稿,顾名思义,讲述活动的新闻稿,既然是新闻稿,那么就需要符合新闻的特征,在符合新闻的特点的情况下进行活动的描述,这才是真正的活动新闻稿,那么活动新闻稿应该怎么写呢?

活动新闻稿写作步骤

标题:首先自然是标题了,标题又分为了几种类型: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当然很多新闻发言稿都是采用了多行标题(囊括了其中的几种标题种类),像是我们的活动新闻稿一般采取单行标题即可。

导语:所谓的导语,就是新闻稿中的第一段话或者是第一句话,它是由新闻稿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只有好的开头才会吸引读者有继续往下读的欲望。导语的写法一般分为:叙述式,提问式,引用式。

主体:顾名思义,就是新闻稿中主要部分,它作用不容忽视,首先要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者是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然后要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书写主体时候需要注意:主题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背景:所为背景,就是指活动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的意义就是为了说明活动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为了内容的充实而存在,它出现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书写。背景材料一般分为对比材料,说明材料和诠释材料。

结语:看名字就知道,新闻稿中的最后一句或者最后一段话,它就是用来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加深读者对新闻稿的理解、感受加深,从而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新闻稿中的结尾方式分为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当然有的新闻稿并没有特意结尾,因为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新闻特点

内容真实准确:既然是新闻,就必须真实,准确。因为这是它的生命,它力量的所在。事实是它的本源,也是能够让人信服的基础。新闻中的所有内容不得弄虚造假,造假的信息会减低其新闻价值,失信于民。

内容新鲜有价值:新闻新闻贵在新鲜,新闻只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让人有阅读的欲望,每个人都想先睹为快不是。当然不能光图新,还要有意义,给人以启迪,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闻的价值。

时效性强:速度是新闻价值体现的一种方式,新闻报道迟缓会降低新闻的价值,“新闻”也就会变成了“旧闻”。所谓时效,顾名思义就是速度要快,同时内容要新。对于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要敏锐地发现,尽快地了解,迅速及时地反映。

简明扼要:简明扼要也是新闻的一大特点,所谓简短,就是能够运用“三言两语”把记清事实叙述清楚,寥寥数笔便能彰显新闻精华,概括却不抽象,简短却不陷于疏漏,用笔要简洁利落,内容集中精炼。

注意事项

既然是新闻稿就要符合新闻的特点,因此小编列举出了新闻的四大特点,书写新闻稿的时候一定要符合新闻的特点。

几类校园新闻稿的写作

会议类新闻稿写作 会议类新闻通稿在高校各类通稿中结构最严谨,语言逻辑要求最高的一类。这种新闻稿要求作者要将会议精神融入到稿件中。

结构:第一段,写好导语,点明与会人员、主持人;

第二段,理清会议的程序;提炼领导讲话、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

第三段,介绍会议举办的背景或者举办该会议的意义。

写这类新闻稿时,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1、标题要恰当,符合会议的规格

校园内的会议很多,类型也很杂。不同的会议,写的通讯稿不同,首先就体现在标题上,会议的标题要尽量符合会议的规格。

例:有一篇关于EOC学员学习党代会精神的通稿,初稿的标题为“我校召开‘EOC世纪精英学校学习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这个标题表述上并没有错误,但对于校内通讯稿来说,这个标题有点名不副实了。这个座谈会是校团委、校学生会组织召开的学生干部座谈会,虽然很重要,但用“我校召开”似乎还不准确。后来,改成“校学生会举行‘EOC世纪精英学校学习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还是未能体现校团委的作用。最后,应修改成“EOC世纪精英学校举行‘学习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因为EOC是校团委、校学生会举办的活动,以此为主语,就很好地突出了这两者,又使标题不会言过其实。

2、导语中要体现会议的名称、举办的地点等要素的全称

导语是全文中最直接、最集中体现会议情况的话语,导语写得好,通讯稿要表达的内容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了。所以,写导语的时候不能过于省略,而必须正式一点,要把会议全称、举办地点等要素写清楚。

例:“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举行2011级新生入学教育”,这是会议的全称,漏掉一个字都不行,不能简称为“统数院”。会场横幅上的会议名称是如此,新闻中就应该这样体现,这是客观性的一个体现。而举办的地点则要写清楚明白,比如“我校东校区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这要写明、写全,不能为图省事而去掉任何一个字,这是作为在正式的文体中必须交代清楚的。

3、写清出席的领导姓名、职称,注意领导的排序问题

1).会议一般都有领导参加,而且领导是会议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新闻稿中对出席的领导进行简要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介绍出席的领导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清楚领导的职位,而且职位要在姓名之前。

例:“我校副校长xxxx”是常规用法,而不是“我校xxx副校长”。

2).如果有多个领导出席的话,新闻中还存在介绍领导的先后问题,奉行的原则就是“来宾位于最前,综合级别、资历来排序”,像高校的会议,往往会邀请一些校外的领导出席,只要这些领导是各机关的主要负责人,那么,校外领导就必须放在最前面,体现基本的礼仪。例:“省残联理事长陈震、副理事长李继新,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林轩春,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方大川,(校外)我校副校长游小波,学工部(处)、校团委、校办、文学院有关负责人(校内)出席了本次交流会。”

3)有领导的,除非很大的领导,一般用“参加”,不用出席。领导的职称、名字、顺序要在写之前搞清楚。如果没有领导,就可以写一下参加的大部分是那些人就可以了。

4、领导讲话内容的提炼

在会议类新闻稿中,领导的讲话内容最重要的。但我们又不能将领导讲话的所有内容抄进新闻稿中,所以,我们要对这些讲话内容进行提炼。提炼领导的讲话内容要注意措辞,用词简练,要体现出层次感,一些理论方面的提法要准确,要提高理论的高度。领导讲话都是很有逻辑性的,将各层次的内容用一两句话提炼出来,再按顺序组合,就能把领导的讲话的精髓囊括了。

1)领导的致辞,一般分为三大部分的内容,首先是领导对出席会议的嘉宾、师生代表的欢迎;其次是简要介绍会议的背景;最后是对与会的人员,一般是青年学生提出一些希望。2)领导的重要讲话,一般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肯定之前取得的成绩;其次是概括召开本次会议的意义,再次是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的介绍,最后是对与会人员提出几点关于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

5、介绍会议的程序要有主次

领导讲话结束后,要介绍整个会议的流程,会议上进行的活动可能有很多,这就要求作者要注意分清主次,跟会议主题联系紧密的重点介绍,而一些琐碎的程序则少介绍或不介绍,如会议的讨论环节、收看重要的视频资料、表彰环节等都是比较重要的程序,而像分发、收取材料等环节则可略去。

6、描绘会场气氛

会场的气氛能够让读者了解与会人员对召开此次会议的态度,了解会议的反响,奠定会议的基调,是宣传会议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情况下,会场气氛往往是热烈的,主要从与会人员的反应中获得信息,如“xxx的讲话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激烈讨论“、“全场掌声不断”等。

7、简要概括举办会议的意义

新闻通讯稿的最后一段往往要简短评论会议的意义,意义同样要注意层次感。一般分成三个部分来写会议的意义,首先是对培养青年学生的意义,其次是对职能部门自身建设的意义或者是对某项制度建设的意义,最后则是对学校整体建设的意义。有时候,最后一段也可以不写意义,而是例举与会人员对该会议的反映,从他们的口中更能真切地体现会议的意义。例:《青年志愿者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我校举行》中的最后一段写道:“与会大学生表示,将在这些志愿者先进事迹的鼓舞下,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的工作中,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昂首前进。”与会人员的反响比起空谈意义又是来得显得有说服力。

活动类的新闻稿写作

活动类的新闻稿在校园中是最常见的一类新闻稿。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往往是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活动来体现的。所以,活动类的新闻稿就必须将校园的文化气息体现出来,这对作者的写作能力要求更高了。

结构一般是:第一段写导语、主承办单位、参与人员;第二段主要写活动的过程,活动现场以及现场观众、青年学生的反应。第三段则评论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

写此类新闻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必须体现主题,参与人员的介绍要有层次感

每个活动都有自己的主题,主题很重要,它浓缩了整个活动的内同,在开篇介绍下活动主题,有助于读者首先把握住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的形式。

活动的参与人员往往包括学校的主要领导,嘉宾、新闻媒体朋友,青年学生,这么多不同身份的人员同时参加了活动,如果仅仅写一句“校领导xxx、《福建日报》、我校青年学生代表1000余人参加了活动”则显得太随便,给人的感觉是人员很杂,反而看不到活动的覆盖面之广。所以一般的写法如“校党委副书记xxx、副校长xxx出席了活动,《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媒体朋友参加了活动,我校各学院师生代表共1000余人参与了活动。”

2、写作要紧扣活动主题

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整个活动的内容必然要体现出这个活动的主题,但是在有些新闻稿中的主题内容却与主题脱离。

例:上次一篇《校第九届“英文秀”个人风采大赛隆重举行》的新闻,{9月27日晚,由校团委、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举办的第九届“英文秀”个人风采大赛决赛在龙湖东校区艺术报告厅举行。(时间,地点,事件)校团委副书记李超,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党委书记李志强、副院长张明义和刑孝兵观看了决赛并为获奖选手颁奖。(嘉宾,领导)

决赛共分个人才艺展示、猜词、即兴演讲、情景小剧四个环节,经过激烈角逐和精彩展示,高超、徐乐、王熙昊等同学表现突出,分别获得一、二等奖。(事件内容)此次比赛突出专业特色,体现艺术性、娱乐性,是面向全校开展的“一院一品”活动之一。(意义)全校400多名同学踊跃报名参加,经过预赛、复赛,最终有11名同学进入决赛。(反响)}

3、要根据新闻稿投放的媒体,确定新闻事件的主角

我们写的新闻稿往往要投放到不同的媒体上,不同的媒体,不仅仅风格不一样,连新闻稿中体现的活动的主角都有可能不一样。这里说的主要是校园内的通讯稿。校园内的通讯稿在报道校园活动的时候,就应该以校内的单位、个人为主角。(用于有时和其他单位一起举办活动时)

4、活动程序要分清主次

跟会议类的新闻稿一样,在写活动程序的时候要分清这些程序的主次,活动都有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才是报道的重点,就如一场晚会,节目的表演才是写作的重点,而像现场的互动环节则是次要的,一般一句话带过即可。再如,大型的音乐会,往往都分上下半场,有中场休息,如果我们把中场休息的情况也描写进去,肯定会让读者厌烦,在新闻稿中就破坏了对整场音乐会的描写基调。

5、描写活动现场,一般采用总分式的段落写法,重点突出活动的特色

只提活动程序的话,并不能算是新闻稿,因为活动的程序从策划中就可以体现出来,我们的重点是要描写实际活动的现场情况。比如大型歌唱晚会的新闻稿中,不仅仅将各个部分的表演曲目写出来,更重要的是要写出这些曲目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现场的艺术家是如何表演的,现场的观众反应如何。

而且,在描写活动的现场时,我们要注意突出活动的特色,要将活动的整个基调体现出来,比如一场歌颂青春、歌颂祖国的晚会,就要用“青春活动”、“热情洋溢”、“激情满怀”来描写表演者的表现,还要突出台下观众反应的热烈程度,像“博得了在场青年学生的热烈掌声”之类的描写。

6、活动意义要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方向

举办活动一般就为了活跃校园的文化,所以,在谈及活动意义的时候,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有层次地概括活动的意义。一般也分成三个层次。首先是对提高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其次是对活动主题本身的意义,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诗歌朗诵赛”的意义就有一条是“使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更加深入人心”;最后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如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等。

当然,并不是所有会议,所有活动都必须在新闻稿中评论意义的。有些活动的意义过于平常、普通也就没有必要体现,免得给读者审美疲劳。

竞赛类新闻稿

竞赛类新闻稿跟活动类新闻稿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因为是竞赛方面的活动,它又有与一般活动不一样的地方,在新闻稿中,也要有所不同,所以特地分出一个大类出来。结构:第一段写导语,介绍主承办单位、评委、参赛选手;

第二段写比赛的过程;

第三段写参赛者的获奖情况以及举办比赛的意义。

1、介绍评委要有所选择 竞赛类新闻稿的第一段与活动类新闻稿的第一段的写法相似,只不过竞赛类的新闻稿中,有时有必要提下嘉宾评委,像教授之类的权威人士,我们就有必要介绍下,可以体现竞赛的层次与水平,重量级的教授来担任评委便可将一场平常的比赛变得很体面。而像学生评委之类的,则可以不介绍,邀请学生担任评委,本身就不是竞赛活动应该宣传的重点。

2、比赛中,同学们的参与情况有必要体现

一场比赛,同学们的参与情况如何体现了本次比赛举办的质量,所以,如果收到良好效果的比赛,往往要体现下同学的参与积极性,而这一点一般都是从参与人数、参与的作品数体现出来的。比如,《我校第二届书信文化节落下帷幕》这篇新闻稿中,本来没有体现收到参赛作品的数量。后来,我的修改意见是,将收到的参赛作品数体现出来,因为据我了解,本次比赛收到了数量不菲的作品,我们做宣传也就是为了宣传这个活动的影响。当然,体现这些数据的时候,要尽量使用精确的数字,以体现真实性。当然,如果参赛初赛选手或者作品不多的话不不用了。

3、比赛现场描写侧重于简练地概括选手的表现

竞赛类活动的主角是参赛选手,所以现场的描写当然得从他们入手,可以说,他们的表现情况也就是竞赛现场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参赛者至少有十个,这么多的选手是不可能一一描述的,而如果选择其中几个来进行描述的话,又显得不够全面,所以对参赛者比赛情况的描述需要概括。

例:“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系列活动之演讲比赛”,参赛者的比赛情况可以这样概括“比赛中,参赛者围绕‘光荣与梦想’这一主题进行演讲。参赛选手对比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经济状况,在鲜明对比中突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功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从身边具体的变化出发,歌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对三十年来我国的发展成就给予客观评价,号召青年一代珍惜大好时光,为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用三个排比句就将参赛者的演讲内容概括出来,全面简洁。当然,写演讲者的表现,他们一般都是热情洋溢、声情并茂,而观众的反应则是较为强烈,掌声必不可少。这并不是说无凭无据的猜测,而是每场比赛的共性。

再如某次演讲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现场气氛热烈。来自各单位的14名青年学生参加了演讲赛。他们充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畅谈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的深刻体会;提出了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的做法;表达了要坚持科学发展,突出服务海西,强化内涵建设,为建设综合性、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比赛中,参赛选手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声情并茂,充分展示了选手良好的精神风貌。他们富有真情实感的演讲,在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共鸣,赢得了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

4、公布比赛结果

竞赛类新闻稿与一般的活动类新闻稿的不同很明显地体现在,竞赛类新闻稿最后要体现比赛的结果,这是这一类新闻稿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竞赛类活动不可能没有最终的获奖结果,如果我们的稿件中缺少了获奖结果,那就信息不全了,怎么算是新闻稿呢?在写获奖情况的时候,要注意将获奖人的具体姓名、所在单位或学院、所获奖项写清楚。同时,视篇幅情况,公布获奖情况一般公布到三等奖的名单,如果篇幅不够的话,则仅仅公布一等奖即可,如果篇幅有待扩充的话,也可将优秀奖刊登上去。

注意事项

大量的使用了“我们”这个词。这在新闻稿中是绝对不允许的。不能使用带有主观色彩的词语,“我”“我们” “我们协会”“他们学院”,包括“学长学姐”都是不可以的。要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写。可以说,大家,同学们,干事们

切忌四:

新闻稿中不能出现预祝性的语句。还是有很多人这样写,“祝愿我们的班级越来越好” “相信工商潮会再接再厉,将志愿服务做的更好”(志愿者们都表示一定会再接再厉,争取将志愿服务做的更好)之类的,这是错误的。如果一定想这样写,要借助他人来说,可这样说,“同学们纷纷表达了对协会的美好祝愿,期待活动越办越好”。

意思是不能出现你个人的观点,这个还是应该归结到主观色彩那里。凡是你想表达的属于你个人的东西,你要通过别人来表达,就这个意思。

总结

14.生涯规划培训新闻稿 篇十四

随着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培养一批合格的、能够胜任生涯课堂教学、指导学生选科、选考和学业规划等一系列工作的校内专职生涯教师(成长导师),将成为学校能否适应高考改革,科学实施学生发展指导的关键因素。本次培训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老师的生涯课程设计能力与讲授能力以及 1 对 1 指导能力。使参训的老师能够成为学校生涯教育落地实施的助推者。

此次培训有三位指导老师:陈海明博士,马来西亚华人,人类行为科学博士,美国指纹协会专业。李明一博士,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生涯教育首席专家,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师培养系统创始人。金利军,资深教育专家,全脑基因分析专家。

陈海明博士用幽默风趣的表达介绍了多元智能优势测评系统,让很多学员大开眼界。他的教育情怀感动了大家,我们都希望去做那个“捡海星的人”。金利军会长的个案分享,让学员们感慨万千。当我们用一颗纯粹的、温暖的心,有智慧的去引导一个“顽劣”的孩子,或许可以让他的未来很不一样。

李明一博士的生涯规划课程,一直广受好评。体系完整,内容充实,既有理论依据,又有落地的实操。

培训过程中,老师们全心投入,不论是小组讨论还是活动展示、案例分享都表现积极,给指导老师和其他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三天紧张的培训结束后,还留有“课后作业”,大家回去后还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练习、体悟、进步。

15.员工培训新闻稿 篇十五

另一组数据表明, 有34%未成年人收看电视的目的是了解国内外新闻大事, 获取新闻资讯 (见表二 (2) ) 。

两组数据的巨大反差, 一方面说明少儿电视新闻可开发的前景巨大, 另一方面结合目前少儿电视新闻发展的现状, 也可以发现其存在着诸多问题。

1、克隆成人新闻。联播版的新闻主持人、“良好运行态势”之类成人化的解说词, 在少儿电视新闻节目中频频出现, 这种成人式的新闻模式无形中拉大了节目与孩子的距离。

2、缺失儿童声音。节目制作中, 由于缺乏平等交流, 成人编导始终占据主动话语权, 儿童在节目中经常按照大人的意思, 说大人要说的话, 做大人喜欢做的样子, 成了大人的“传声筒”。

3、重教育轻娱乐。由于成人的传统思维, 要么认为儿童啥都不懂, 要么认为学生就要多学一点, 把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变成了孩子的第二课堂, 忽视了儿童对娱乐的需求。

这三个主要问题基本上都是由于“少儿本位”的缺失而造成的。要做出孩子喜欢的少儿新闻节目, 必须坚持一切从少儿的角度出发, 也就是要“说孩子的新闻、让孩子说新闻、为孩子说新闻”。这不仅指少儿电视新闻反映对象主要是少儿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以少儿的视角去表现少儿世界和少儿眼中的成人世界。

一、说孩子的新闻

牢牢把握孩子的注意力, 选择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接近孩子生活的话题, 容易使孩子找到群体归依感和认同感, 也就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球。

1、内容上表现为“孩子的新闻”

“孩子的新闻”, 一是指孩子感兴趣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二是指传播的新闻必须得到孩子的认同。这就要求新闻选题要从孩子的心理诉求从发, 立足于孩子, 报道与他们年龄相适应, 成长经历相关联的新闻, 满足孩子娱乐需求、信息需求、社会实用的需求。凡是来自孩子提供的线索, 经常都会成为福建少儿《大嘴巴喋报》拍摄的首选题材。像《福州动物园搬新家》, 《鸟语林来了一个新客人》, 《QQ上的鬼叫》等这些来自孩子的新闻, 播出后也经常成为孩子之间津津乐道的谈资。

2、必须是孩子看得懂的新闻

根据皮亚杰 (Jean Piqget, 1896~1980) 的心理发展观, 儿童认知发展的起点是感知, 以后逐渐发展表象或形象思维, 12岁的儿童才具初步的逻辑思维, 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3) 。这就是说, 少儿的思维特点是直接的、感性的和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因此少儿电视新闻应该以现场为主, 重视图像与同期声, 解说为辅。

儿童新闻中用图像和同期声能说清楚的就不用解说词, 像离孩子生活较近的课外活动, 只要有主持人在现场, 基本上后期的配音都不需要了, 像校运会、四驱车比赛等事件性新闻, 由于现场感特别强, 孩子很容易被电视的氛围所感染, 能取得不错的传播效果。

对于离孩子实际生活较远而孩子又关注的新闻, 用图像显示, 能更好地反映事物特点。央视曾播过一条关于20世纪中国灭绝动物的新闻。新闻镜头从北京麋鹿苑世界动物灭绝墓碑前的多米诺骨牌切入, 每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上是一种已灭绝的中国特有动物。在新闻的最后画面再次一一展示上述已灭绝的动物, 不加解说, 但叠上灭绝动物的名称、灭绝年代的字幕, 同时配上倾诉的音乐, 就是一首已灭绝动物的挽歌, 画面具有强烈情感冲击力, 直撞儿童的心灵。 (4)

当然, 少儿电视新闻也少不了解说词, 解说词一定要符合少儿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 应采用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的语言, 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 说孩子想听的, 说孩子听得懂的。例如在安理会就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举行辩论期间, 儿童新闻是这样报道的:“今天联合国安理会搞了一次辩论。安理会是由15个国家组成的一个俱乐部。它工作的目的是防止打仗, 争取用和平的办法解决国家之间的问题。美国一直怀疑伊拉克这个国家有一些可怕的武器, 这种武器可以一次杀害很多人。美国说伊拉克必须销毁这些武器, 不然就要对伊拉克不客气了。”这样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背景解释, 使得孩子们也可以听懂本来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新闻。 (5)

二、让孩子说新闻

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是少儿电视新闻必须坚持的方向。除了把握导向外, 少儿电视新闻的采编播全程尽可能由孩子来完成, 以充分展示孩子的视角, 最大限度地接近少儿受众。

1、让孩子参与制作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表明:虽然儿童正处在发展中, 但他们仍具有独立的人格, 所以他们的意见应该得到尊重, 并且儿童在表达自己需要时是最有发言权的。 (6) 让少儿写少儿的故事, 让少儿拍少儿的生活, 让少儿评少儿的表现, 正成为国际少儿电视的新理念, 这也应该是少儿电视新闻努力的方向。福建少儿频道《大嘴巴喋报》中, 小记者们可以收集全省小朋友的话题去北京采访奥运, 可以和国民党中常委洪秀柱阿姨一边游戏一边拉家常, 而编导叔叔阿姨们只能给他们打下手。每月的节目评分, 更是让孩子们把“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口号变成了现实。让孩子参与新闻制作,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 融入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满足孩子独立性和自我表现的强烈欲望, 也容易被同龄的受众所关注。

2、孩子要真正说话

首先, 大人要让孩子说话。大多数的少儿电视新闻栏目都培养了一批小主持、小记者, 但是小主持、小记者说的话、采访的内容很多都是事先被编导定好的, 缺乏童真童趣, 儿童电视新闻节目成了大人与孩子合演的一台双簧戏。因此, 要让孩子真正说话, 大人就要尽可能地减少干预, 除了原则性问题外, 要放手让孩子去说、去做。

其次, 孩子自己要说真话。孩子由于受到成人世界的影响, 很多孩子在电视前说套话、官话、和自己年龄不相符合的话。有的小主持人时常蹦出一两句”你有没有文化”、“有毛病的”的话来, 有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接受采访时, 还会冒出“内涵”、“文化底蕴”、“民族精神”等词语, 这些语言明显与少儿的年龄不符。因此, 要让孩子说真话, 编导要营造宽松的环境, 让孩子回归本性;要让孩子有话可说, 谈论孩子熟悉的事物;要采访多数孩子的代表, 不要放大个例。另外, 也要通过网络、电话等其它途径, 让更多儿童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

第三, 要让孩子发出有力的声音。孩子的声音之所以很微弱,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的声音很少被社会关注。在社会上, 有关儿童的事项, 有时也很少征求儿童的意见。少儿电视新闻要放大孩子的声音、经历来教育社会, 影响社会。《大嘴巴喋报》对患脑瘤的外口学校同学的系列报道, 感动了企业家, 解决了医疗费用;对动物园搬新家接连3个月的报道, 让许多同学的建议被动物园采纳。传播孩子的见解、观点, 放大孩子的呼声, 在影响孩子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社会。

三、为孩子说新闻

由于孩子的生理、心理和智力实际情况, 少儿电视新闻不可能完全交给儿童去完成, 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成人的协助。因此成人记者、编辑的业务素质决定着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成败。

1、树立“少儿本位”观念

所谓“少儿本位”, 就是将少儿看作独立于成人的个体, 尊重他们, 满足他们的需求。成人编导一切工作要“孩子第一”, 服从于“为少儿”, 完全尊重孩子的选择, 做孩子的帮手。从成人制作到孩子参与再到以孩子为主, 《大嘴巴喋报》这几年的节目制作模式一直在变, 而这些变化都是来自孩子的意见。从创办之初就建立儿童评片制度, 把栏目的定位、内容、形式、风格都交给了孩子, 孩子们就是栏目的智囊团、顾问。“要用轻松的幽默的方式为说新闻”、“要用各种方式讲好每个故事”, 编导们在谦虚接受孩子意见的同时, 孩子也在接受栏目, 而栏目对孩子影响也越来越大。

2、加强业务综合素质

目前全国院校还没有开设少儿电视新闻专业, 当前的从业者基本上都属于“自学成才”, 能熟悉与少儿电视新闻实践极为相关的电视新闻、少儿心理、少儿教育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稀缺。人才是做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关键, 对现在的少儿电视新闻工作者要适时进行在岗培训, 不断增强他们的理论基础, 以适应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者队伍专业化的进程。

虽然我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还处在起步阶段, 存在不少问题与困难, 但是做出让孩子们喜爱的少儿电视新闻是电视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少儿电视新闻从业者要保持一颗鲜活的童心, 为少儿撑起一片天空, 让他们发出强有力的声音。这种声音不仅改变着他们自己, 也将改变世界。

参考文献

[1][2]黄会林、杨越明、董宁宁、崔莉、张雨茗、李晓燕:《2008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 《现代传播 (双月刊) 》, 2009年第1期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4]沈晓静:《论儿童电视节目的信息传播手段及语用策略》, 《河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年第9卷第1期

[5]郭景:《荷兰, 晚饭前放儿童新闻联播》, 《环球时报》, 2003年7月16日第22版

上一篇:竞选演讲稿公众演讲下一篇:湖南理工学院第二届五人制足球联赛赞助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