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爱国故事(共10篇)(共10篇)
1.刘胡兰爱国故事 篇一
爱国作文:观爱国影片《刘胡兰》有感
爱国作文:观爱国影片《刘胡兰》有感
今年是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学校组织开展观百部爱国影片,勤奋读书、立志成才活动。其中电影《刘胡兰》我一连看了好几遍,哭了好几次,有时握紧拳头、有时凝屏沉思、有时被片中主人公那高大坚强的形象和就义前那“怕死不当共产党员”的豪迈声音给以信念和力量,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一直催我奋进。
年近十五岁的刘胡兰,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真理与正义,为了和平和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无私的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她的英雄壮举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她不愧为是最勇敢、坚强、爱国的人,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永远是我们大家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是呀,心中只有装着祖国的人,她才会对她有一种伟大深沉的爱,每时每刻为她去奉献自己的一切。思绪将自己带入去年暑假中一件不堪回首的往事。
那时,我随我的爸爸去泰山观光旅游,在泰山脚下,有一名和自己相差不大的小男孩,在为一位外国游客躬身擦皮鞋,当小男孩后来向他要工钱时,我发现这位游客竟蛮横地把半瓶矿泉水扔给小男孩,嘴里不住地喊着一串“臭”字扬长而去。当时我觉得很开心,很刺激,竟扮着鬼脸讥笑他,后来发现小男孩为了讨一点吃的,竟连连给过路人磕头乞求。逢后还一直当成每次谈话的笑料,没意识到这件事是有损于我们祖国尊严的事情,回想起来那位外国游客骂的、讥笑的不光仅仅是那位小男孩,而是自己和我们的大家,今天想起来既气愤又懊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勇气敢于站起来与他斗争,为什么没有点同情心拿出一点钱去帮助他哪?与胡兰子比起来可为相差甚远,在她的心目中,祖国的一切利益永远高于一切,而自己作为一名跨世纪的少年在英雄面前却显得如此渺小与无志,应该认认真真去反省自己所做一切的时候了。
通过深刻反思,我渐渐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贫穷就会挨打,不爱国就意味着背叛,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有爱国的志气、有做人的骨气、报效祖国的勇气,而自己今天作为一名小学生首先要做到爱祖国、爱人民、关心同学、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富强美好。
“爱祖国,要为我们的祖国增光添彩/”这就是我观看影片《刘胡兰》最真切、最深刻的感想.
2.刘胡兰的英雄故事 篇二
在那个并不缺少英雄的年代,刘胡兰的英勇就义令无数人震撼不已。此后,她的事迹和体现出的精神被公众进一步诠释为追求真理,有坚定的信念,爱憎分明,敢于和一切邪恶势力斗争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我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第二年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的军队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已连铡几人的铡刀前,怒问匪军:“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1947年2月,山西《晋绥日报》连续两天刊登的消息,使一个女共产党员的名字在华北大地不胫而走。随后,毛泽东主席又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牺牲半年后,1947年8月1日中共晋绥分局决定破格(通常需年满18岁)追认刘胡兰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3.革命烈士刘胡兰的故事 篇三
革命烈士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烈士于1932年出生于山西汶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刘胡兰从小就受到革命教育。她最先学会的几个字是“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她积极参加抗战工作,还组织了妇女参战队,为党,为人民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7月盘踞在汶水的阎匪军狗急跳墙,风狂反扑,袭击了云周西乡村。刘胡兰同志不幸被捕,在敌人面前,她英勇顽强,坚贞不屈。她跨过了战友的遗体,踏着烈士的血迹从容来到轧刀前,振臂高呼,“乡亲们,敌人的末日不远了,新中国就要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万岁。”刘胡兰同志牺牲时,年仅15岁。刘胡兰同志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毛主席为刘胡兰烈士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高度赞扬了刘胡兰同志伟大而光荣的一生,她没有死,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4.英雄故事读后感—刘胡兰 篇四
实验小学
四(1)班 韩洁
读完了《革命英雄刘胡兰》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刘胡兰那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豪迈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我。刘胡兰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她的牺牲却重如泰山,她的英雄事迹世代相传,她的伟大形象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刘胡兰是一位年仅十五岁的共产党员,因为叛徒的出卖,她被敌人抓捕。刘胡兰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下不屈服、不动摇。敌人恼羞成怒,残忍地杀害了她,就这样,刘胡兰成了敌人的刀下英魂。她的视死如归深深感染了每一个人,毛主席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读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像刘胡兰、邱少云、黄继光那样的革命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换回来的。他们为了赶走强盗,为了中华崛起,为了人民幸福安康,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宁死不屈、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可歌可泣。
5.刘胡兰的故事读后感 篇五
刘胡兰是山西省文水县人,小小年纪就参加了革命。刘胡兰为了掩护其余共产党员,在危机时刻,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没有动摇。最后被气急败坏的敌人用铡刀杀死,毛泽东主席为了纪念刘胡兰,专门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读了这个动人的故事,我的眼眶禁不住湿润了,内心充满了感动。看着刘胡兰,再想想自己,真是自愧不如。
6.刘胡兰爱国故事 篇六
这时,一堵大墙从我的心底渐渐竖起来,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只见墙上刻着三个血色的大字刘胡兰!一位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只比我大四岁的姐姐!
我敬佩她,我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踏踏实实地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我也懂得了遇事要多为别人着想,不能太自私。想想过去,有多少人为了祖国的和平抛头颅、洒热血。现在,人民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一间教室里就点八盏电灯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发奋图强,让祖国日益强大起来,不然,怎么对得起这些革命先烈呢?
7.刘胡兰爱国故事 篇七
兰之品相,成者芳华。尤冠以男人之名,这该是怎样一个从古韵风雅中走来的谦谦君子?他一定是着素色长衫,有着清洁的面庞,谈吐都要生香的男人,眉宇间一定凝聚着暖男的气息,不待说话,只一浅笑,山河岁月便温存了。
这世间真有这样的男人吗?
最初知道胡蘭成源于爱玲,爱玲是我心尖尖上的疼,但凡他有负于爱玲的一切,在我这里都生了厌。因此,也从未对他有过任何的品读。
那年,看过《她从海上来》之后,我才对这个政治与感情都背负着骂名的人产生了兴趣。不得不说赵文瑄这个温润如玉的不老男神,他把胡蘭成演得正和我开篇从古韵风雅中走来的那个谦谦君子不谋而合。可是,胡蘭成本人并没有赵文瑄那副好身材,也没有那副好容貌,他本人单眼皮小眼睛,一幅眼镜代表了典型的民国文人形象。
也正是赵文瑄的儒雅气质和他阳光灿烂般的微笑,给剧中胡蘭成这个人物的血脉输送了谦和温婉的气息。看了他的表演,我才渐渐明白了爱玲为什么在见了才情丰沛的胡蘭成后变得很低很低,低到了尘埃里。
后来读他的文字,真有一种古意阑珊,山河浩荡的惊艳之美,很中国,很文艺。无论写什么都充满人情味与浪漫风情,可见他内心深处的温润与柔软,真是民国芸芸才子中翘出的一朵奇葩。
他写桃花的静,看得人怦然心动。他说“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些语句终将流传成千古佳话。他写枯燥的历史都能写出美人来,《山河岁月》里他说“人是要自己亦是美人,陌上拾得旧花钿,才能知昨天是有美人经过的”。还有他写给爱玲的信,也言辞优美,字字扣心“梦醒来,我身在忘川,立在属于我的那块三生石旁,三生石上只有你的名字,可是我看不到爱玲你在哪儿,原是今生今世已惘然,山河岁月空惆怅,而我,终将是要等着你的”太多太多如此这般文采横溢,深切入骨的文字,一下子便走进人的心里。
余光中也说他文笔轻灵圆润,遣词用句别有韵味,形容词下得尤为脱俗,并赞扬他于中国文字锻炼上极具功夫,句法开阖吞吐,转折回旋都游刃有余,轻松自如,是一种清嘉与婉媚。
尽管他被世人束之是非的高阁,不被人称道。但他的才情是不可否认的,正所谓“其人可废,但其文不可废”如果他不是一个汉奸,绝对可以理直气壮地被称为民国时代的才子。
然而,他的一生也是充满动荡波折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不但对于故乡是荡子。对于岁月也是荡子”。他逃亡日本以后所著的《今生今世》这本书,囊括了他这荡子的一生,使我们不仅看见他于家乡于岁月是个荡子,于女人,于政治同样也是个荡子。
《今生今世》中他从家乡嵊县胡村出发,带领读者一路追随至日本。有人说他这本书剥离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看到的就是一个恬不知耻的人在讲自己的艳史,就是一个文化流氓的嘴脸。然,我情愿相信,他未出茅庐之前应该是纯净的。他写家乡的那些文字都透着民间的清宁,可见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他没有进过大学,只在燕山大学做过一年的旁听,无师无门,可以说是自学成才。也许是天赋使然,他对禅学,古诗词都能信手占来。
但是,越往深里读就越能看出他的卖弄来,那种山清水美的文字把他自己凸显得清逸俊朗,一幅正大仙容的模样,但笔下却是干净妥帖。
直读到他记载的与他有过情爱关系的那些民国女子,越读就觉出他的无耻来。
他说“我于女人,与其说是爱毋宁说是知”的确,他最知女人,不然也不会每个与他有过交集的女人都死心追随。但是,就像有人说他的那样“他的知不是远远的知,而是近近的知,边知边亵玩”他却把这种知认为是欣赏。
读他写爱玲那篇,全是一个真,那份真,已然打动读者的心,再往后看,他写小周,写秀美,也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只是他的真是会变迁的,每到一处都会有一个真知的女人,对哪一个也都是一时的真,仿佛女人只是成就他佳话的道具。
可怜的爱玲,还珍存着那一纸婚书,期待着他许下的岁月静好。那样龌龊的人,他哪里懂得岁月静好本是漫漫人生的相随相伴,而他要的只是一时盛开的澄明而已,他其实只是自己一个人活在了岁月静好里。
他负了爱玲也就算了,最可恨的是,还不厌其烦地在爱玲面前夸小周赞秀美,陈述自己对他们的迷恋,他写了《武汉记》要爱玲看,里面写的全是他跟小周的感情描写,爱玲看不下去,他竟有不喜。他又写“一夫一妇原是人伦之正,但也每有好花开出墙外,我不曾想到要避嫌,爱玲这样小气,亦糊涂得不知道妒忌”。他凭什么说爱玲不知道嫉妒?爱玲与他最后在一起的那晚,一个转身悲从中来,叫的那一声“兰成”,他可是听得懂那一声撕裂的叹息里对他所有的失意与绝望?
他是吃定了爱玲的,分开多年后还写信撩拔她,他只是借爱玲的名气博上位,龌龊到拿着只属于他们自己的私秘事到处宣扬。
直到书的最后,老年的他和佘爱珍两个人还在交流着如何撩拔爱玲。真是不要脸,我都恨不能从书中穿越了去扇他们两个耳光。
看完他的书,顺便查了他的简历,知道他乳名叫蕊生,二月生人,想必出生那会儿,他家乡的桃花正是含蕊吐香的时节。再看他一张在花树下的照片,很容易让人想到浮花浪蕊这句词。那满树的鲜花开的招摇,把他覆于其下。想见这样一个喜在花下,含蕊吐香的男人,有一颗花心也不为过了。
倒是很喜欢他老年的一张照片,气定神闲,矍铄,俊逸的样子,依然保有着一种书香的气息。
只是,我不知道当他老时,翻看那张花树下的照片回首往事的时候,心里是怎样一种滋味?那些在他生命里来过又各个被他辜负过的女人,到底哪一个他真正地爱过?
男人本该气吞山河,有血性与正义,以浩壮为血脉,有信有节才是男人应有的品质。而这样一个只在花开水流间徘徊,口吐芝兰又生性无耻的男人,即便腹有诗书文笔绚烂,他的品又在哪?是谁说过,男人没品质,终归是下品。
在我觉得,他是个汉奸也就算了,他见一个爱一个的人品问题也可以不计。只要他别那么不要脸,或许,大多数女人会因了他的才华因了那些文字而对他心生宽容,对他有那么点点喜欢呢!
8.励志,爱国故事 篇八
周恩来12岁那年,一次,老师来给大家上课,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有的说:“为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有的说:“为父母而读书。”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当问到周恩来的时候,他清晰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震惊了,他没料到,一个十几的孩子,竟有这样大的志气。周恩来在青少年时期,为中华之崛起努力读书。以后,也是为了这个目标,他忘我地工作,无私地奉献了毕生精力。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农历一九四二年九月十六,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9.爱国人物故事 篇九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 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 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 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爱国人物的故事:邱少云献身
邱少云(1926~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作战。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
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邱少云牺牲后,被部队党委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
爱国人物的故事: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大米,是中国人的主要食品。可长期以来,水稻产量不高,人口又那么多,农民们成年累月种田栽稻,还是满足不了“吃”的需要。粮食产量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障碍。农业科技工作者袁隆平决心为国攻关,解决这个难题。
袁隆平是湖南一个镇上的农校教员。虽然工作条件差,可他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每天除了教学外,就是在试验田里培育高产品种。在试验中,他发现天然杂交 水稻穗大粒饱,产量高,但是第二年再种,就退化了,失去了优势。他就想进行一种试验,培育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为了这个理想,袁隆平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有时候在试验田里观察,连家也顾不上回。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
这种杂交水稻亩产达到1000多斤,在全国推广后,我国稻谷在几 年中增产了1000多亿公斤,真是一个飞跃!袁隆平获得了国家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美国等国也引进了他的成果。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改变我国粮食生 产的落后状态打了一个翻身仗。
爱国人物的故事:李四光毅然归国
我国地质科学和石油工业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解放前被迫去英国研究地质科学。新中国刚诞生,他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便不顾国民党政府外交人员的胁迫和监视,毅然秘密绕道回国。在归国途中,他写信给国民党政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多少年来我日思夜想的理想的国家。他在货轮上写出的学术论文《受了歪曲的亚洲新大陆》,文中借用地质学语言,抒发了祝福伟大祖国新生的热烈情感:
10.刘胡兰的故事读后感 篇十
刘胡兰牺牲的时候才17岁,17岁是一个女孩如花一般的年龄呀!而且,她是为了共产党才牺牲的。当我看书到刘胡兰和一个日本人对话的时候,把我震住了:日本人说:“你才17岁,你就不怕死?”刘胡兰说:“在活17岁,我还是这样!”
刘胡兰的事情太令人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就应像刘胡兰一样,为祖国做贡献。虽然,我们不能像刘胡兰一样,但是,我们能够随手捡起垃圾,能够不要随地吐痰,能够不要说粗口话……这样,也算是为祖国做了一份自我的贡献。
让我们从自我做起,做一个能够为祖国做贡献的人吧!
刘胡兰的故事读后感二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妈妈讲过刘胡兰的英雄事迹,那时的我就知道刘胡兰是个抗日英雄。今天我读完了这本书,使我感慨万分,刘胡兰那么小,却能做这么勇敢的事情,真的让我感到震撼!
刘胡兰15岁就参加了共产党,刘胡兰被敌人抓捕的时候,敌人绞尽脑汁的想从刘胡兰的口中得知自己有利的信息,沉着脸,恶狠狠的说:“你们的八路区队在什么地方”刘胡兰斩钉截铁的说:“不知道!”“区区一个孩子,嘴挺硬!快说!”“不知道!”
就这样,刘胡兰牺牲在了敌人的军刀下,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刘胡兰——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想一想,现在的15岁的孩子还在妈妈的怀抱中撒娇,现在的我们过着平平安安的生活,还不是刘胡兰等抗日英雄当时的付出吗?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刘胡兰的精神,珍惜革命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好好的学习,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人才。
刘胡兰的故事读后感三今天我读了《刘胡兰》这篇文章,刘胡兰坚强、宁死不屈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刘胡兰是山西省文水县人,小小年纪就参加了革命。刘胡兰为了掩护其余共产党员,在危机时刻,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没有动摇。最后被气急败坏的敌人用铡刀杀死,为了纪念刘胡兰,人们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读了这个动人的故事,我的眼眶禁不住湿润了,内心充满了感动。看着刘胡兰,再想想自己,真是自愧不如。
平时我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想喝什么就什么......不是爷爷奶奶宠着,就是爸爸妈妈呵护着,在这么幸福的环境下,我却在困难面前退缩,生活中缺乏吃苦精神,学习中缺乏动脑精神,遇见作文就退缩不前想偷懒,和刘胡兰比起来,我差得真是太远了。
刘胡兰的故事读后感四刘胡兰是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31年出生在一个憨厚朴实的中农家里。从小就乖巧懂事,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在刘胡兰的童年时期,她亲眼目睹了地主老财横行霸道,国XX军队打家劫舍,以及日本侵略军肆无忌惮的烧、杀、抢、夺,这些都在刘胡兰的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刘胡兰也看到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这支军队纪律严明,不但帮助老百姓盖房、扫街、挑水、磨面,还不怕牺牲,英勇的抗击日本侵略者,这让刘胡兰铁了心的跟着共产党走。
从此,刘胡兰就跟着老师宣传革命道理,慰问八路军伤病员,还给八路军运送给养,这使刘胡兰感到很光荣。到了后来,由于刘胡兰工作非常出色,还当上了区妇联干部,她更加努力的为老百姓和部队服务。但是由于叛徒的出卖,刘胡兰和一些共产党员被捕了,面对死亡,她毫无惧色,英勇就义。当年,她15岁。
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15岁的刘胡兰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想想我们和她年龄差不多,在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轻松快乐的学习,在家里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忧无虑的生活,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稍有成绩就洋洋得意,跟刘胡兰比起来,我真是太渺小了。刘胡兰真是我心中的英雄。
刘胡兰的故事读后感五刘胡兰住在有二百多户人家的云周西村里。
她是一个坚强,勇敢,临危不惧的人。刘胡兰做每件事情都专心致志。当她入党后,心里高兴万分,决心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有一天,外面下着大雪,刘胡兰和她的同事吕梅想去一个地方,但是路上遇到了敌人。敌人进了村子,村子里一片混论。有两个汉奸告诉敌人刘胡兰是共产党员,于是敌人把刘胡兰抓了起来,逼着她说出八路军藏身的地方。
但是刘胡兰坚决不说。敌人杀死了几个人,因为敌人想让刘胡兰看看如果再不说出八路军的藏身之处,她的下场就和他们一样。但是刘胡兰还是一声不吭。
敌人又气又急,把刘胡兰杀死了。
刘胡兰虽然死了,但是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她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刘胡兰爱国故事】推荐阅读:
小英雄刘胡兰的故事07-30
刘胡兰的故事读后感11-09
读红色经典刘胡兰的故事心得演讲稿12-22
抗日英雄刘胡兰12-17
刘胡兰人物及事迹11-03
刘胡兰观后感01-30
二年级语文《刘胡兰》教案及教学反思09-06
胡兰成与张爱玲06-19
爱国敬业故事10-10
爱国故事演讲活动方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