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营运资金管理

2024-07-02

第9章营运资金管理(精选4篇)

1.第9章营运资金管理 篇一

第9章 森林经营方案

第1节 森林经营方案概述

一、森林经营方案的意义及其作用

由于林业生产的长期性和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对象的复杂性,经营单位要合理组织生产,只能通过长期的规划逐步去实现。因此,需要有一个规划设计性质的方案,即森林经营方案作为依据和法定文件,按照既定的目标组织生产。

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理工作的主要成果。50年代时,在我国曾称为森林施业案,60年代初称为森林经营利用设计方案,70年代称为森林经营方案,一直沿用至今。森林经营方案主要是指林业局、林场和股份制公司等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企事业单位的规范设计而言,它是在一定的林业生产条件和对森林资源等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林业方针政策,为一个林业局或林场拟定经营方针、经营目标和具体经营措施,森林经营既有长期的打算,也有短期的安排,如森林作业法、林种规划及树种选择、轮伐期、林区基建等的确定都是从长远来考虑的;对短期安排如年伐量、造林等,森林经营方案每10年(一个经理期)编制一次,而后,每10年进行一次森林经理复查,根据需要亦可提前进行森林经理复查,修订森林经营方案。

根据国家林业局制订的《国营林业局、国营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规定》,“森林经营方案是指导国营林业局、国营林场保护、发展、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科学经营、永续利用、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的总体现划设计文件;是编制中长期计划,组织森林经营,确定采伐限额,安排营林生产和投资的依据;是制定考核各级领导干部任期森林资源消长目标,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的依据”。森林经营方案是科技兴林的基础工作,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森林经营方案是林业生产单位编制各种林业计划和作业设计的主要依据。

2、通过森林经营方案的合理年伐量计算,核定采伐限额,使森林经营逐步纳入永续利用轨道。

3、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是依法治林的重要方面,《森林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林业长期计划,国营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和自然保护区,应当根据长远规划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4、由于森林经营方案是分别林种及经营类型进行设计的,生产单位可根据森林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经营和管理,这为合理组织经营提供了方便。

5、森林经营方案是检查和评定生产成果的标准。

二、规划设计的程序及依据

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是一种规划设计,有其相应的程序和依据。

(一)规划设计程序

没有勘察设计就不能施工,已成为基本建设必须遵循的程序,在勘察设计工作中要遵循一定的设计程序,从计划开始,到完成设计和审批为止,否则就会造成浪费或出现问题。森林调查、规划设计工作也是如此。首先主管上级下达计划任务书,列入国家计划,然后编制人员根据计划任务书要求,充分准备,收集资料及做好必要的补充调查,经过充分论证分析,提出初步原则方案,在局、场编案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审议通过后,遵照有关规程编制 1 森林经营方案,正式完成规划设计后,应履行审批手续,最后交付施工单位执行,甚至在执行过程中还要不断总结回访,定期修改规划设计,才能不断指导实践,尽管规划设计工作可能采取不同形式:例如专业队伍承担;由本单位组织;专业队与本单位有关人员相结合等形式。不管哪种形式,都应走群众路线,按照一定的设计程序办事,从计划任务书、原则性设计方案、正式设计方案等都应遵循一定的审批手续,经过有关领导部门和职工群众的反复研究,以便逐步改善和提高设计质量,这是多年来实践的总结,是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各项经济建设、特别是基本建设顺利进行的保证。计划任务书的编制,要按有关规定执行,其深度应能满足开展设计的要求”。关于设计文件的审批“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审批的原则”。例如大型建设顷目,由国务院主管部门或省、直辖市、自治区组织审批,报建设部批准。特大、特殊项目,由建设部报请国务院批准,中型项目由国务院主管部门或省、直辖市、自治区组织自行审批。小型项目由主管部门或省、直辖市、自治区组织自行规定。森林经营方案应根据这个编制。

规划设计工作要保证设计质量,设计单位应积极参加计划任务书的编制以及其他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实践证明,准备工作做得越好,对规划设计越有利。同时,没有批准的计划任务书,不应轻易开展规划设计工作,否则,会造成不应有的浪费。

(二)、规划设计的依据

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时应根据林业局、场和股份制公司等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企事业单位的森林资源状况和生产实际,并结合上级有关指示进行,主要依据有如下几方面。

1、按《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进行的编制方案前1-2年完成的二类调查成果;

2、按《关于建立和管好森林档案的规定》进行验收批准的当年森林资源档案材料;

3、按《林业专业调查主要技术规定》进行的专业调查成果;

4、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下达的设计计划、任务;

5、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计划(设计)任务书;

6、当地的林业区划和林业长远规划;

7、有关林业方针、政策、法规,如《森林法》、《采伐更新规程》、《森林经理规程》、《总体设计规范》等;

8、有关大中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9、过去经营活动分析资料;

10、林业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和生产方面的先进经验。

三、规划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规划设计的深度

林业局(场)森林经营方案或总体设计编制到什么样的详细程度亦即深度问题,要根据对象的复杂程度、设计种类和施工要求而定。这可以从设计的阶段性去理解。根据国内外经验,有以下3种方式。1、三阶段设计

是指到达施工时的设计,共分3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初步设计,对主要设计项目进行初测,提出远景规划,设备及投资只是概算性质,其深度应满足设计方案的比较和选定;主要设备材料的定货和土地征用;基建投资的控制;施工图及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准备和生产准备等。

第二阶段:技术设计,对设计项目进行定测,它比初步设计要求高,这是在经上级批准的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定测的结果而编制的。这样,设计质量会显著改善,技术设计的深度应满足确定设计方案中重大技术问题和有关试验、设备制造等方面的要求,无论技术设计或初步设计,都属总体的、规划性质的设计。第三阶段:施工图设计,一般为单项设计,它是根据已批准的技术设计为基础,再进行更细致的施工设计(或称作业设计)。施工图的深度,应能满足设备材料的安装和非标准设备的制作;施工预算(投资不是概算而是预算)的编制;施工要求等。

三阶段设计,在设计对象技术复杂而又缺乏设计经验、技术力量跟不上,或设计对象资料缺少下才适用。由于设计过程长(要经过2-3年以上时间)、费用大,一般只在个别复杂的工程项目,经主管部门同意方可采用。2、两阶段设计

共分两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 这里所指扩大初步设计,比初步设计要求更高,对设计项目在勘测上要用仪器实测,在概算上分别各单项计算;而简化初步设计可以用扩大指标。扩大初步设计的任务,以林业局为例,要对企业位置(局场址)和境界范围,从技术上及经济上进行论证;对运输类型及衔接点的确定;开展顺序及动力、水源、基建等问题的论证,在投资概算上,应能准确反映设计内容。设计深度应能满足控制投资,安排年度计划及其基建拨款的要求等,新的规定已不提扩大初步设计。

第二阶段;施工图或称施工设计在林业上称之为作业设计,如造林作业设计、抚育采伐作业设计、伐区工艺设计等。初步设计批准后,即可进行施工图设计,在设计深度上,应满足施工的要求,提出施工的技术方法,所需的原材料、机械设备、工具的种类、型号和数量、劳动力和经费预算、施工图纸等。

两阶段设计,适于比较复杂的设计对象,要有较高的技术条件,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全部设计任务。3、一阶段设计

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合并在一起进行。时间短,但需要技术条件高,一般适用于情况简单的小型企业或大型企业的个别车间或林场,短期内完成全部设计任务时采用。

究竟采取几阶段设计好,这要视设计对象的复杂程度及技术条件而定。我国目前规定,一般建设项目按两阶段进行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只有个别项目可采取三阶段设计。根据《国营林业局、国营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规定》的规定,我国现行林业局(场)森林经营方案的设计深度,一般要求森林经营、森林采伐设计达到初步设计,基本上属于两阶段的第一阶段设计要求,而不是施工图设计,以作为单项设计、施工设计或作业设计的依据;而林产工业、多种经营、林区基本建设和附属工程做到规划深度。

实践证明,森林经营方案设计深度应根据林业局、场的生产现状和生产特点及需要确定,也就是说,当前急需的,可以搞得深一些、细一些;一般项目可以粗一些;可有可无或根本不需要的项目,可以不搞或只说明情况。总之,编制深度要结合林业局(场)当前生产与经济的实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以确保方案的实施。特别要指出的是营林生产当前是各林业局、场生产的薄弱环节,设计时应突出这个重点,做得细一些,以适应集约经营工作的需要。

森林经营方案中,除经营水平特别高的一些生产单位外,一般不包括作业设计。如要求经营方案中包括今后各年度的施工设计,往往难以预估今后长期的一些具体细节问题,容易发生脱离实际的弊病,所以,在编制方案时,必须坚持设计程序,分别轻重缓急,不要混淆设计的阶段性。

(二)、规划设计的广度

规划设计的广度和结构因规划设计的种类及任务而异,以林业局(场)森林经营方案为例,林业局及林场是目前我国林业的基层单位,也是实现永续利用的基本单位。因此,林业局(场)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是森林经理核心内容之一,它所涉及的内容(即广度)因林业局(场)是采伐利用为主,还是营林为主,是新建还是改扩建,或修订等不同类型、不同 3 情况而异。

一般而言,它应解决下列几方面问题。

1、经营方针 经营方针或经营方向、经营目标,是林业局(场)规划设计中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它具有战略性或总体性,影响全局。不仅新建局(场)要首先解决,既便是老局(场)改造或复查修订,仍然要放在首要地位,实践证明,经营多年的老局(场),经营方针仍需研究。一方面因为人们认识事物要有一个过程,另一面,情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新开发林区的规划设计更需要下工夫明确这个问题。当然,一个林业局或林场的经营方针,在上一级的规划设计中也会涉及,但反复几次并无害处,而且还有一个具体化的问题。林业局(场)的经营方针,应根据全国性的方针,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出发,如何具体化,如何贯彻经营方针,它主要指经营范围内森林在国民经济中的主要作用。例如主要是用材林,再是防护林,或经济林等林种规划,甚至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确定。用材中还应明确发展什么材种,以明确经营目标,以便实行专业化生产。此外,针对森林特点,在长期经营和实现永续利用过程中需要突出抓的问题也应提出,以便从开始就作为今后经营目标,通过规划设计逐步去组织实现。这个问题往往和森林区划、经营单位、林种规划、作业法、轮伐期等结合考虑。

2、经营规模 这与企业类型密切相关。在以生产木材为主的局(场)里,按其原木年产量或其他林产品产量,经营规模有大、中、小型,所以在各类型的局(场)里,规划设计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如何确定最合理的采用量,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又能逐步永续利用,同时又要确定其他方面相适应的经营规模,例如:木材综合利用及多种经营的规模,造林、种苗、抚育、保护的规模以及林道或基建规模等。

3、生产布局 合理布局是林业局(场)或更大范围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能否合理,充分而又永续利用现有资源、挖掘生产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一系列全局性问题,因此,应当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生产力的关系,以及林业生产的内部比例关系,建立起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空间秩序和时间秩序。为此,要通盘考虑森林采伐与森林更新及防护效益如何协调,木材生产与综合加工及多种经营如何协调等以及与这些相适应的局场址衔接点、采伐点、加工网点、机修网点、森林保护网点和联结这些生产、生活、山上、山下各网点的运输路线等,都有一个合理的布局问题,尤其是加工点的设立与原料提供相适应。从系统工程的观点来看,林业局及林场都是一个系统,它又包括许多子系统,每一个系统都是由大大小小许多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内部都是互相制约着,从局部来看是合理的,最优的,但从整体来看不一定是合理和最优的。因此,编制林业局(场)森林经营方案,要有全局观点,做好了布局就是控制了全局,等于搭好了架子。它与经营区划、局场址选择、伐区配置,加工网点等有密切关系。

4、生产顺序 生产顺序实际上就是生产的时间秩序。方案编制的间隔期限一般为10年,但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规划设计要从林业生产全过程出发考虑各项问题,特别是新建项目。为了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建设,根据轻重缓急分远期、近期,甚至在有条件地区对近期再按年度次序列出,对将来执行是有利的。生产顺序如开发顺序、伐区配置、林分改造顺序、造林顺序等也应加以论证,确定合理的轮伐期是安排生产顺序的基础。

5、经营措施 再理想的经营方针、目标和经营规模及其他规划设计内容,如没有措施保证,也是一句空话,制定合理而必要的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经营措施)、组织机构及人员、资金和设备、林道、房屋及附属工程规划等,本身也是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同时它又与其他规划设计内容互相协调、密切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构成整个森林经营方案。

上述主要内容规划设计之后,再分析投资效益及展望实现规划设计方案之后可能达到的远景。例如,可能达到的森林覆盖率,可能达到的永续利用的程度以及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等。不仅可以进一步分析论证规划设计的合理程度,还为贯彻规划设计方案创造有利条件。4 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定量预测,例如,按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类型利用数学模型预估生产力等。

以上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简单介绍了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无论在分法上、内容上都是相对的。编制方案的章节内容可根据对象情况及有关规定加以适当伸缩,而且也应有所侧重。

规划设计方案的成果或文件组成,一般由设计说明书、图纸、概算及附件四部分组成。说明书如果是以林业局为对象时还应分别林场编写,如有单项设计也应单独编制;图纸包括林相图、森林分布图、有关设计图纸;概算包括总概算及分项概算;附件包括计划任务书,协议、纪要、森林资源统计材料,采用的定额及技术经济指标、专业调查报告及方案比较或论证资料等。

四、森林经营方案与总体设计、作业设计的关系

(一)、林业局(场)总体设计与森林经营方案

林业局(场)的总体设计与林业局(场)的森林经营方案大同小异,它主要偏重森工基建部分。除国营林业企业外,南方集体林区具备开发或一定木材生产能力的重点林区县(全县森林蓄积量在300万m3以上,年产量在10万m3 以上)还应以县为单位进行总体设计。县内如包括国营林场,但近期不进行开发时,只进行规划而不进行设计。以县为单位进行总体设计时应遵照流域规划,否则木材流向,外部运输等布局问题不易解决。

林业局(场)的总体设计和林业局(场)的森林经营方案的关系是对象一致、目标一致、内容大同小异,只是总体设计偏重林区开发利用、基本建设,多半是一次性的设计,而森林经营设计基本相同。因此,在新开发林区、新建局、场往往要通过总体设计进行林区建设。总体设计也可以说是森林经理的特殊形式。从长远来看,林业局(场)都应定期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以指导林业生产实践。

(二)、作业设计与森林经营方案

作业设计是在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基础上再进行更细致的施工设计,也称单项设计,如伐区设计、抚育改造设计、造林设计等。而林业局(场)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的执行(实施)通常还要经过作业设计(施工设计)列人年度计划后执行。例如,林业局(场)在执行批准了的森林经营方案或总体设计时,在主伐开始前的一年应进行伐区调查及伐区工艺设计。根据森林经营方案或总体设计规定的年伐量布置并划定伐区、现地做好标志,铺设通往伐区的集材道路。设置临时装车场、确定生产工艺流程及机械设备造型等。这些具体设汁要符合森林经营方案或总体设计中所确定的主伐方式、集材方式、开发顺序及主量等设计要求。这种作业设计用图表表示并加以简短说明呈报上级审批后即可来年动工。其他如抚育伐设计、更新造林设计、道路设计等等,都属于单项作业(工程)设计性质。这样,会使资金的运用更加保险。

第2节 林业局(场)森林经营方案的要点

编制林业局(场)经营方案或总体设计的具体内容,在有关规程和规定中均有规定,在此不一一介绍,下面仅就几个重点内容的一般情况,介绍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要点。

一、自然经济社会条件

因经营单位的类型不同,森林经营方案的内容和要求不会千篇一律,应当根据林业局(场)森林经营现状、自然经济条件、森林资源特点、发展要求等情况,因地制宜地加以安 排。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的质量好坏,是否合理可行,关系至林业局(场)的全面生产建设,直接影响森林未来经营的成败。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大,收效慢,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在经济上一旦造成损失就难以弥补,这就要求经营方案应立足于区位地理优势,克服劣势,分析人口、劳动力、区域经济特征,掌握气象、水文等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及资源现状、目前经营利用水平等。为编案的成功奠定基础。

二、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林业局(场)的经营方针应符合《森林法》及有关林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以营林为基础、永续利用的要求。因此,林业局(场)的经营方针应是林业有关方针、政策的具体化,应结合林业局(场)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及森林资源特点和发展要求加以落实。经营方针是定性的,它规定了方向和道路,是各方面都要贯彻的红线。经营目标是林业局(场)在本经理期内应达到的目的要求,是领导任期责任制的考核依据。经营目标是定量的,是要体现贯彻经营方针后的数量化指标体系。它包括森林资源增长、林业经济增长指标以及生产任务指标等。经营目标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容易记住,便于贯彻落实。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除了反映在林业局(场)范围内的林种之外,还应对森林覆盖率以及生产发展方向、经营、建设重点提出要求。同时对各种经营类型的更新方针、保护方针、产品方向及调整重点等提出意见。

三、木材生产(森林采伐)

在木材生产设计时,应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的要求和森林的具体情况,从当前需要和长期利用、培育森林与采伐利用及森林各种有益特性等相结合出发,全面综合考虑,分析论证,编出切合实际的木材生产设计方案。

木材生产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年伐量及伐区配置、主伐年龄或轮伐期、采伐方式及更新方式等问题。

1. 计算和确定合理年伐量

木材产量是由用材林的成熟林采伐(还可分为基本主伐、补充主伐)、间伐(抚育伐及卫生伐)、更新采伐和低产林改造等数条渠道组成。在少林地区甚至还可以包括更新采伐防护林、四旁树木的林木蓄积,以经营类型为单位,根据森林资源的现实情况,选择适合的公式进行计算,最后进行分析论证,确定合理的森林采伐量、消耗量,作为确定采伐限额的依据。

2. 确定主伐年龄或轮伐期

根据《森林采伐更新条例》结合森林生长及其他资源的经营利用情况,论证并确定各经营类型的主伐年龄、轮伐期和择伐周期。3. 确定采伐方式

采伐方式常与更新方式相关联。采伐方式一般分为皆伐、渐伐、择伐3大类,实际上是皆伐和择伐两大类及其变形。采伐量的计算也基本上按这2类分别计算。各种采伐方式的适用条件在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等有关规程中都有具体规定,只要准确调查现有林木状况(年龄结构、径级结构、卫生状况、更新能力等)、自然环境条件(生态条件、水土流失、采集作业机械化要求、更新特点)及林种等,是不难达到因地、因林制宜确定采伐方式的原则的。为了与计算采伐量相一致,并与更新方式、更新面积相协调,采伐方法的选择和确定应与计算采伐量的经营单位一致,通常与经营类型即作业级相一 致。

四、更新造林

更新造林设计的主要内容有:①更新方式及其比重;②树种选择;③更新造林主要技术措施;④速生丰产林设计;⑤种苗问题;⑥更新期及顺序。

最后提出包括更新造林年限、平均年度工作量、母树林或种子园及苗圃。速生丰产林设计,这些要涉及和运用种苗、造林及遗传育种等专业知识,单靠森林经理学本身知识是不够的。

(-)森林更新方式

一般区分为3种:即人工更新、天然更新及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是完全依靠林木本身的天然下种或萌芽、根蘖等来完成更新过程。它是最经济的方式,但是只有在林木的生物学特性及自然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人工更新或称人工造林,通常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造林时则称为人工更新,在宜林荒山荒地上植树,则称为人工造林。人工更新可以按照既定要求,选择目的树种,合理密度或或合理混交等以加速更新过程。

促进天然更新是利用森林自行再生产特性,再加上人工促进措施,为天然更新过程创 造有利条件,以便顺利完成更新的一种方式。所谓人工促进措施就是用人工办法消除天然更新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为林木的下种及种子的发芽,幼苗、幼树的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

3种更新方式各有它的特点及其相应条件,应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经营水平等加以确定。

(二)主要树种的选择

主要树种就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下最符合经营目的的树种,因此又叫目的树种,它和优势树种往往不完全一致,优势树种是树种组成中蓄积量最大的树种,而目的树种蓄积量不一定最大,但符合经营目的。有时当地甚至没有的树种,但如引种成功,有可能成为主要树种。

选择造林树种时要坚持适地适树、速生优质的原则.优先发展当地的优良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避免有什么苗木栽什么树。并通过试验引进外来优良树种,要人力营造混交林。

(三)更新造林的主要技术措施

更新造林的主要技术措施,按不同更新方式,设计的内容如下:

当采取人工造林方式时,要解决:

1.造林树种及其比重或混交方式;

2.整地方式;

3.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

4.造林方法;

5.幼林抚育、管理措施;

6.计算经理期内更新造林总任务量、用工量和所需种苗量、安排年度更新造林任务量,对经理期的前5年更新造林任务量分别年度进行安排,并落实到小班。

当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方式时:

1.确定人工促进措施的方法,如清理伐区、松土、除草、割灌、补植或补播等;

2.抚育管理措施;

3.种苗量和工作量。

当采取天然更新方式时:考虑如何保证天然下种或萌芽措施,如结合采伐方式选留母树,清理伐区以及幼林抚育管理措施等。

(四)速生丰产林设计

速生丰产林是实行定向培育、集约经营的重点,林业局(场)应因地制宜地选I、II类立地条件的宜林地和适宜的速生丰产树种,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

速生丰产林的设计内容和要求,按部颁的《速生丰产用树林基地造林总体设计工作方法》执行。

(五)种苗问题

更新造林的工作量确定以后,要进一步进行种苗设计。根据更新造林的年度工作量,计算出每年种苗的需要是和提出质量标准,为苗圃、母树林、种子园设计提供依据。

(六)关于更新期及顺序

在确定轮伐期时就应该考虑更新期的问题,更新期根据确定的更新方式和选定的主要树种来确定。本来更新期适用于渐伐作业,从预备伐开始到后伐终了为止所需的天然更新期间,后来扩大到所有伐区式作业。更新期即从采伐开始到完成更新的期间。更新期长短与树种特性、作业法和经营水平有关。一般实行天然更新情况下,耐荫树种由于劝树生长缓慢,更新过程逐渐进行,因此耐荫树种比喜光树种长,采取渐伐作业时,在日本喜2光树种要10-15年,而耐荫树种多采取20一30年,在德国有40-60年更新的渐伐作业法。当采取荫芽更新时更新期等于零。在我国南方杉木林区经营水平高的地方,采伐后当年整地,第二年即可造林,更新期也等于零。所以采伐后及时更新,不但有利于采伐迹地顺利完成造林任务和提高成活率,而且还可以缩短轮伐期。

因此,安排更新造林顺序时,首先把新采伐迹地放在前面,以便及时更新,否则困难会增大。另外,根据先易后难的精神,首先在交通方便处优先安排.为了按计划造林,种苗应先行安排.要因地制宜,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和适宜的树种,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

五、抚育间伐

抚育间伐是对未成熟林分或林木进行的采伐,指幼林形成起到森林成熟进行主伐前,每隔一定时期对一部分林木进行系统的以采伐为主的森林抚育。其目的是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木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改善林内卫生状况,增强和发挥森林的多种有益功能。抚育间伐须贯彻“以抚育为主,抚育和采伐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不得片面追求产材量和短期效益,在选择砍伐木时应坚持“砍小留大、砍劣留优、砍密留稀”的原则,严禁“拔大毛”或为取得木材而过伐,防止单纯取材的思想。在我国用材林区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情况下,进行合理间伐,提高间伐木材的比重具有重要意义。

六、林分改造

林分改造和抚育采伐一样,也是提高生产力的一种手段,凡是经营对象中慢生低产、经济价值不大、疏密度小、生长率很低、没有培养前途的林分,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造,代之以适合立地条件的更好树种,以提高林地生产率。

七、森林保护

森林保护设计主要包括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内容分述如下。

(一)护林防火设计的主要内容

1.根据合理布局,在控制范围大的适宜地点设置瞭望台,并安装仪器设备; 2.架设通讯线路,联络瞭望台及防火指挥系统;

3.在森林和草原毗邻地带,居民点周围、铁路两侧和省、县交界地区以及国境线内则等火灾危险地段开设防火线或隔离带;

4.建立护林防火机构,配置护林人员,划分地段建立巡逻制度;

5.配置必要的防火灭火工具、器械、灭火剂和交通工具;

6.建立火险预报制度和措施;

7.建立必要的宣传设施等等。

为了合理地设计防火措施,应根据各林班的树种、土壤温度、火源的距离等划分火险等级,并分别大险区设计防火措施,编制护林防火计划.最后应绘制火险等级和防火设施图。

(二)森林病虫害防治设计的主要内容

1对现有的森林病虫害,提出防治方法和防治措施;

2确定防治任务和期限,编制防治病虫害的种类、地点和主要措施表;

3建立和健全预测预报制度,提出预报、预防病虫害的措施和改进木材生产、造林、育苗等项生产工艺、改善林内卫生状况、提高林木抗病虫害能力的措施;

调查主要害虫的天敌种类,保护和繁殖措施,提出生物防治方法;

5建立防治病虫害的机构、人员配备,提出必要的药械设备和设施,以便经常从事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此外,提出用飞机撒药防治的可能,并估算经费。

设计时,首先研究过去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和为害程度;现有的主要病虫害发源地和病虫害繁殖周期工将来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然后根据森林资源的清查材料,拟定出具体的预防措施和扑灭措施。在病虫害防治措施中,除化学防治外,应尽量设计生物防治、遗传防治或综合防治措施。

如果调查地区未曾进行过病虫害的调查研究,而目前森林病虫害危害比较严重,在森林经理外业调查时,应组织专业调查小组,调查病虫害的发源地及其种类,并提出防治措施。在拟定防治措施时,要提出所需工作量、劳动力、设备和资金等技术经济指标。

八、多种经营、林产工业

林区开展多种经营和林产工业,务必贯彻“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立体开发,全面发展”的方针,把发展多种经营、林产工业作为搞活林区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力求实现以林养林,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目的。同时,对于各种副产品资源,也应按照长期经营、永续利用的要求,妥善地组织生产。要防止盲目经营和竭泽而渔的现象出现。

林区多种经营项目很多。例如,可以种植粮、油、菜、果树、养蜂、放牧、饲养家畜、养殖、采松脂、种采药材、发展紫胶和白蜡等;此外还可发展加工、建材、采矿、狩猎、旅游、服务业等。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有利于林、副产品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在林区内组织有害鸟兽的猎取、药材和泥炭、矿产、岩石的利用,有利于林况的改善和促进森林以及林木的生长发育。合理利用林区资源,广开生产门路,因地制宜地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种植、养植、采集、采矿、建材、旅游、加工、服务等行业,并使自给性生产逐步转化为商品生产,变林区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九、伐区基本建设与附属工程

林区基本建设规划是森林经营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满足森林经营、木材生产、多种经营、林产工业和林区生产、生活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林区基本建设与附属工程规划内容包括:林区运输(陆运、水运);贮木场、转运场的新建或扩建;林业局、林场址的新建或改扩建;机修、供电、给水、排水、通讯、广播等工程项目。

(一)林道规划

林道是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现代化,提高经营水平以及实现永续利用的重要条件,在木材生产过程中,木材运输作业量占很大比重,运输投资约占林业局(场)全部投资的30%-40%,运输成本也占木材生产成本的30%-50%以上。林道不仅与木材生产,而且与营林、护林、多种经营、林产工业及当地农村副业生产、居民交通,甚至还与旅游有密切关系,因此,林道建设对林业生产及繁荣整个林区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林道的规划始终是森林经营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林道及其他基本建设上不去,永续利用及其他规划设计也将落空。

(二)贮木场规划

贮木场是林业企业内部运输网与外部运输干线相联结的地点,贮木场选择是否合理,影响到运输成本、木材吸引范围的大小和基建工程的造价,所以必须认真地分析论证。贮木场的新建和改扩建应全面考虑木材生产、杯产工业及附属工程、生产设施的总体布局,统一考虑生产工艺、设备选型、场地区划及总平面布置,通过多方案全面比较确定,并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安全适用,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追加经济效益。

(三)局、场址规划

局、场址建设必须认真贯彻“城乡结合、工农结合、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的方针及原则,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地址。对已建局、场址一般不予变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若有设施不能满足要求,本着缺啥补啥精神,填平补齐。如确需另选场址,应做出详细的技术经济方案比较,经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规划没计。

(四)附属工程规划

附属工程包括机修、供电、供水、排水、通讯、广播、科技教育等工程项目,这些项目也应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加以规划.在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的基础上,提出建设项目、规模、主要设备型号、数量以及投资概算。这些都有专业规程可供参考。

十、组织机构、人员及投资概算

为了完成规划设计各项任务,必须有相应的组织保证和人力、财力的保证,由于政策性强,机构设置应从生产和管理需要出发,本着精兵简政,提高效能,服务生产的原则,合理确定管理层次和职能机构。

人员编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主管部门的编制标准执行,尽量压缩人员数量,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生产人员。

规划内容:确定管理层次和局、场各部门职能机构。确定管理部门、直接生产、辅助生产、后勤服务人员的定员,季节性临时工使用量。编制和汇总局、场职工人数。

十一、本经理期综合效益评价

根据国民经济建设中对于各种工程建设项目都要进行综合评价的要求,林业局(场)应按设计要求,在经理期末对全部经营措施实施以后进行经济评价、自然资源与环境生态评价、社会评价和技术评价。各项评价内容如下:

(-)经济评价

林业局(场)全面建成后按产品或生产阶段分析计算提出下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产 值、年均总产值、总成本与产品单位成本;利润与税收;劳动生产率(实物、货币)。

(二)自然资源与环境生态评价

林业局(场)在一个经理期内,分别对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及环境生态变化进行预测。

1.有林地面积、蓄积的增长量与增长率;

2.森林覆盖率;

3.森林资源消耗量;

4.用材林面积按龄级(组)结构变化;

5.木材综合利用率;

6.林区生态环境和森林防护效益的变化,以及对农牧业等方面影响的评价。

(三)社会评价

林业局(场)在一个经理期内林区社会建设的展望评述,主要内容:人口密度、林区交通通讯事业、居住条件、文教卫生与社会福利、就业率、人均收入水平及其他社会受益等。

(四)技术评价

在一个经理期内,对森林经营、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以及各附属企(事)业采用或引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情况进行评价。

以上预期效果的预测,必须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来进行,要实事求是,反对不切合实际的空想。

上述林业局(场)森林经营方案或总体设计的基本内容,因林业局(场)的特点、类型不同,其内容和重点也不会完全一致,例如,新建局(场)可能基本建设内容要多一些,而改建、扩建或经营历史较久的一些局(场),则主要是调整生产布局、全面铺开,必要时进行技术改造(如运输类型改变、生产工艺或设备有重大改革等)以适应永续利用的要求,以营林、造林为主的局(场),规划设计主要是造林、抚育及林道建设。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内容及侧重,应与资源特点及生产任务而有适当伸缩,不应有一成不变的规定。

第3节

集体林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特点

我国除国有林外,还有大面积的集体所有林。在我国南方主要林区,集体所有的森林占很大比重,南方集体林区不仅是我国的重要用材林基地,而且也是我国林化及副产品的生产基地,如松香产是占全国的97%,栲胶占全国的49%,油茶籽产量占98.4%,油桐籽占全国的50.3%,乌柏籽占全国的78.6%。

集体林区具有与其他林区不同的特点,因此,如何经营管理好现有集体林,从集体林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对整个林区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编制经营方案的指导方针与原则

集体林森林经营的指导思想,就是依据集体林区的特点,在运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对现实森林进行永续不断作业,挖掘林地、林木的生产潜力,逐步提高现有林地的生产力,加快林木生长,调整并改善现有森林结构,在扩大森林面积和堤高现有林单位面积产量基础上,保证木材再生产不断扩大及森林特殊效益的充分发挥,实现多效益的永续利用。

在编制经营方案时,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既搞“千家万户”,又要注意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引导到联合采伐,联合造林,走联合经营的道路,要注意到今后林业生产将向专业化、协作化的规模经济发展。此外,方案的编制一定要简单、明了、易行,-切从实际出发,要以能实用作为检验方案编制好坏的标准。

在经营方针上,乡、村林场要贯彻“以林为主,多种经营,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针。要坚持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以育为主,综合开发,多种经营,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开放搞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要推广以林为主,林牧、林农、林茶、林果、林药等结合的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打破传统的单一砍伐式或单一造林式的林业体制,因地制宜,选择发展一些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的林副产品和多种经营产品,以提高林业的自养功能和经营活动的能力。

二、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单位

编制经营方案的单位也就是森林经理的对象,这是任何地方在编案时必须首先遇到的问题。根据森林经理的理论,经理对象应该是独立的林业企事业单位,也就是直接组织森林经营和管理活动的经营实体,有经营的具体对象、资金和人力、技术和管理,像国营林场那样在国有林区,编案单位已经明确,但是,集体林区特别复杂,县、乡(镇)、集体林扬、林业重点户、林业专业户、联合体等形式多种多样,经营对象又很多,集体林的编案以什么单位为好?至今认识不一,做法各异。在确定各地编案单位时,要分别对待,不要搞一刀切,应考虑以下条件:①经营单位是一个经济实体,是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②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森林资源,经营方向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③对编案及其方案的实施具有行政管理能力;⑤有一定的编案、进行实施的技术力量。据了解,目前我国集体林区编案单位,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以县为单位编制

县虽非经营实体,不应当是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单位,但是在我国条件下,集体林区的县林业局具有全权管理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全过程的职能,虽不能直接组织森林经营活动,然而能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对经营方案的实施发挥调控作用。同时,许多地方二类调查是以县为单位进行的,森林资源消长目标责任制和年采伐限额等都是以县为单位确定的,集休林区大部分县又搞过县级林业区划与县级林业发展规划,一个县的技术力量也较强。这样,以县为单位编制经营方案,可以充分利用林业区划和林业发展规划资料,直接使用二类调查的成果,最后根据方案确定采伐限额也比较方便。此外,县级行政区别比较稳定,不会因为境界变动而影响方案的实施,以县为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可以实现永续利用。因此,集体林区编案单位目前大部分倾向以县(或乡)为单位编制.考虑到编案技术力量有限,在县级编案中应以林区重点县为主编案,其他县则搞森林经营简明方案,以适应当的林业形势发展的需要。但是,-个县的区域范围有时很大,各方面情况差异悬殊,所以、以县为单位编制方案有时实施起来可能不大方便。

(二)以县为单位编制,分乡加以落实

一个县内各林区乡除采伐、造林、抚育任务量不同外,也大同小异。所以有的地区采取以县为单位,全县编制一个完整的经营方案,然后把主要林业活动等规划设计指标按年度分解或落实到乡(镇),如采伐限额、造林更新、抚育等。一般项目县方案中提出,乡参考,经营技术在县方案中规定,乡村加以实施,前提是要有各乡详细的情况,并且各项措施落实到立地类型,提出典型设计供全县各乡、村实施时选用。河北兴隆、广西融水等县。

经营方案就是这样做的,在控制和指导全县各乡集体林的经营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很受生产单位的欢迎。

这种做法与上述以县为总体做法有质的区别,不能等同看待。这样编出的方案,其内容落实到乡时显得粗略一些,却能做到各乡的林业生产活动都得到具体的指导与控制,实际上是全县统筹安排下,同时为各乡编制出的简明经营方案。

(三)以乡为单位编制

在集体林区,不论重点林业县还是一般林业县都有一部分以林为主的重点林区乡,这些 乡是县的主要林业生产基地,在乡级林业机构(林业工作站)健全、森林资源和经营档案齐备,其他森林经营条件也具备时,可以乡为单位编案,以实现永续利用。乡作为基层的行政区划单位,区域范围不算很大,林业生产活动内容也还不算过分繁杂,对组织实施也没有太多的困难。乡政府是最基层的政权机构,虽不是经营实体,但对全乡林业生产具有直接控制的权力,对方案的执行,既有指导监督的作用,也有行政指令的职能。同时,一个山区乡往往是一个小水系,在自然和经济条件方面具有统一性,如以乡为单位编案,便于小流域治理和山区林业建设的统一规划;森林采伐限额一般由县分配到乡,由乡再分解到村。乡政府虽非森林经营实体,但在我国实际条件下,它的作用是很大的。因此,集体林区编案单位许多地区是以乡为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例如湖南双牌县是以乡为单位编制的。当然,以乡为单位编案,也存在基层力量不足等问题。

(四)以村为单位编案

有的乡森林资源较多,经营管理水平也较高,如福建省南平市五台乡溪后村,可以村为单位编制经营方案。这种方式能够对最基层的林业生产活动进行具体的指导,而且因为村处在最基层,范围小、共同点多、内聚力较大、有利于保证经营方案的实施。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唯一难办的是由于每个县都有成百上千个村,基层没有这么多技术力量,-般难以做到。此外,由于乡范围小,难以做到永续利用。

(五)有条件的村办、乡办集体林场或其它形式的联合体(股份公司等)可以单独编案

我国现有集体林场作为我国后备资源基地,是最基层的集体经营实体,也是实行永续作业的轮伐单位。要不要编制乡(村)办林场经营方案?从理论上讲都应编案,但从实际情况看,要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从一些省的经验来看,要编案的林场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一定经营规模,面积3000苗以上;②有一定活动资金,起码能维持当年再生产;③有较强的场组织领导;④有一定经营管理经验的场干部和人员;⑤有上级主管部门、特别是林业部门的支持功扶助。这样的编案有可能执行。对于不够编案条件的乡村林场可以通过典型设计指导,搞好年度作业设计来解决科学经营管理问题。这种做法的优点是,除所有制不同外,这些集体林场和国营林场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点,编制与实施方案也部比较容易。而且能直接具体指导基层林业生产。问题是目前基层技术力量普遍缺乏,而这类林场数量很大,无法为它们一一单独编案。

三、集体林经营方案的深度和广度

由于集体林区的情况特殊,类型复杂,层次较多,编案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应该有各自的差异,应分别不同类型的编案单位的客观实际和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而定。

对于森林资源较多、经济条件较好、技术力量也较强的集体林区,例如以县为单位,编案深度可达到初步设计的要求,县级经营方案应满足制定年度计划和作业设计的需要,以作为单项设计、施工设计和作业的依据。经营目标和各项生产任务应分解到乡一级。应投用定向培育的要求设计森林经营类型,并为每个经营类型确定经营目标、经营周期和作业法体系。作业法体系中的造林、抚育、改造、主伐等营林技术措施规划设计应作为重点,深度应达到典型设计,以满足年度生产计划编制要求,其他方面的内容,可根据经济状况、生产需要做出规划,以满足集约经营、科学管理、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等方面的需要,乡级经营方案的指标成分解到村及集体林场,近5年内的采伐、更新、造林任务应落实到山头地块(小班).集体林场的经营方案是在县级经营方案的基础上,把典型设计落实到山头地块,重点是合理采伐和造林更新。经营方案的成果可简化为一卡(小班档案卡)、一图(林业现状图)、三表(各类土地面积表、森林面积蓄积统计表、大龄级表)、一份简要说明书(附规划设计表)。对于森林资源少,其他条件也较差的地区,可采取河南省西峡县提出的调查-区划-规划-施工一条龙的经验。

经营方案的深度,应有粗有细,粗细结合,县级方案宜粗不宜细,全县指标分解落实到乡;乡级方案指标到村,有条件的到林班、小班更好。乡村林场方案宜细不宜粗,规划设计落实到山头地块。各县制定的年度计划,各乡要做作业设计调查,具体落实到山头地块。时间深度,经理期的年度安排,主要内容前5年细,可分年度落实到地块,后5年可一笔帐。一般内容则可在总工作量下,计算年均工作量。这样,方案的总深度就是有规划、有设计、规划和设计相结合的体系。

所谓广度是指经营方案所涉及的范围,考虑到全国统计汇总的要求,应该对编案有一个共同的规模要求。一些林区生产任务不大,技术力量不足的地方可以先编简易经营方案,但必须满足造林、采伐、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森林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各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内容,要根据经济条件、资源情况和经营水平等,因地因林制宜地加以确定,切忌小而全、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地发展反映各地特点,体现各地特色,既要发扬传统资源优势——名、优、特产,又要在商品经济促进下,开发新资源,寻找新门路。但是,作为森林经营方案,要立足以营林、经营为主,至于木材加工、综合利用、森工基建、厂(场)、站建设和伐区设计等项则视各单位具体条件和可能而定。需要什么补什么,不要面面俱到,强求一律。

四、集体林经营方案内容及其要点

正如以上所指出的,集体林经营方案编制单位从理论上讲应以经营实体为单位,但是,在我国目前不仅大部分集体林经营实体(如乡、村林场)还不完善,没有单独编制和实施经营方案的条件,不少乡、镇还没有专业机构(如林业站)来保证方案的实施。因此,除少部分县以乡(镇)为单位编制外,大部分县拟以县为单位编制。不论以县或乡为单位编制时,都要注意下列问题。

1.经营方案不论什么内容都只是中、长期规划,它不能代替作业设计;

2.经营方案内容虽因需而定,但主要内容必须有更新造林、抚育间伐、采伐利用、多种经营等;

3.从理论上讲,经营方案以经营实体为单位时,设计内容应落实到年度和小班,而以县为单位时,自然做不到这一点,但一些重要内容可以分解到乡,还能落实到小班;

4.一个县方案由于可变因素较多,为增加方案应变能力和可选性,一些内容可设计2一3个方案和可供选择的内容。

(一)森林资源分析和评价

1.森林资源现状 全县土地资源,如林业用地及各种地类资源面积、林地利用率、森林覆盖率、无林地结构等。评价林地生产力高低。

2.森林面积蓄积 各类森林面积,各种活立木蓄积,各林种面积蓄积及比重,各树种各龄级(组)面积蓄积及比重,竹林、经济林面积、产量,分析和评价各乡的资源特点。

3.森林资源历史比较 为了解县、乡森林资源历史变化,分析原因,提供经验,还可把本县历次可比的调查资料列表,分析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用材林面积蓄积、单位面积蓄积、主要树种变化及其规律性。

4.森林资源消耗全县和重点乡的森林资源消耗量及其结构的比重,并和生长量对比,得出消耗与生长的关系,提出结果。

(二)编制方案的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

方针是经营管理单位在相当长期间内,对比较稳定的生产发展方向做出定性的高度概括,是根据各自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制订的。它规定了森林经营的方向和道路,是一条各 方面都要贯彻的红线,确定经营方针一定要根据本地森林资源历史、现状和发展,从本县集体林特点出发,考虑社会、经济、生态条件和需要,贯彻有关方针政策综合确定,这也是编制方案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依据。

经营目标与方针不同,方针是定性、目标是定量的,它要体现出贯彻方针的数量比指标,经营目标的指标很多:如土地利用状况指标、森林资源消长指标、森林资源结构指标、森林生产量指标,以及最能说明森林经营效果的森林资源增长指标(包括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和林业经济增长指标(包括总产值、纯收入、多种经营收入率、经费自给率)等。确定经营目标时,要在评价过去经营成效基础上,实事求是的、力所能及的经过计算和综合平衡的目标增长水平,切忌高指标,追求速度脱离社会总体控制和实际水平。

(三)集体林区划体系与组织经营类型

我国由于森林所有制不同,森林经理对象范围内的森林区划体系亦不同。

南方集体林区进行森林调查区划时实行4级区划:即县一乡(林场)-村(林场)一小班。如森林经理工作在以县为对象时,则在县内应再逐级区划为乡(林场)、村(林班和小班)。各级区划界线应与原有森林调查区划相一致。只有当森林调查区划中部分区别线与定权发证的林权界线不符时,才需要作补充修正区划.林班和小班的面积大小则依据当地资源、经营水平、所有制的体制层次而定,目的是便于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便于分别进行各种技术经济计算、组织实施各项经营措施和开展经营利用活动,并保持相对稳定性。

合理组织森林经营类型,科学地按经营类型进行设计经营:要合理地开展森林经营工作,在森林资源调查前应当根据县、乡(林场)现有的经营条件、资源结构、当地国民经济对当地林业生产的要求,对现有林应组织经营类型,按经营类型建立经营技术体系。

(四)森林采伐

森林采伐设计在集体林区主要包括:用材林的主伐,疏林地、散生木的补充采伐和薪炭林采伐,防护林的更新采伐,成林抚育间伐、林分改造等。

(五)造林更新

1.造林更新设计之前必须编制全县林地(包括宜林地)立地类型表,并根据立地质量好坏划分林地生产力等级及各立地类型的面积及其比重。林地生产力等级应根据当地主要树种生产力水平划分,划分指标可用年平均树高生长,蓄积生长双因子控制。

2.在立地类型基础上,选定乡土速生丰产、经济效益高、生态作用大、群众有经营经验的树种为主,编制造林类型表。

3.根据全县地貌类型,森林分布,生态需要确定林种、树种比例。并编制全县各乡(场)各林种、树种规划的面积表,为各乡造林更新提供依据。

4.根据各类宜林地的分布和面积发展林种,确定造林更新方式,还应列出全县各乡(场)不同更新方式的工作量(面积)表,重点地区还应落实到年度、小班和树种。

5.造林更新设计时要单独把丰产林基地建设进行设计,根据一类生产力的立地类型面积,确定本期内可能营造的速生丰产林总面积小班、树种等,并尽可能分乡(场)落实到年度和小班。其他基地设计,如竹林、经济林基地建设和设计也应同时进行。

(六)抚育间伐

抚育间伐是一种经营措施,要根据现实林分状况,经济效益和林区交通运输条件等,确定抚育间伐的技术指标和规模,根据不同小班确定间伐次数、每次强度、最后保留株数和间伐技术要求。还要编制全县各乡需要抚育间伐的面积、强度和各次出材量表,必要时主要的乡还可落实到年度和小班。并编制抚育间伐的分年度投资概算表。

最后,集体林经营方案同样还包括多种经营、林分改造、森林保护、综合利用、投资概算和经济效益评估等内容,它们与国有林区的经营方案中相关部分类同,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于政中主编.森林经理学(第2版),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林业部.林业局总体设计规范,1986 林业部.国有林经理规程,1958 井上由扶著,陆兆苏等译.森林经理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Davis.K.P.Forest Management regulation and valuation, 2nd edition on McGraw--Hill Book co

1966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情报研究所.国外林业概况.科学出版社,1974.林业部建设局规划处.迅速发展中的林业规划工作.林业建设,1959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情报研究所.国内外林业现代水平及赶超设想,1978 T H洛根诺夫.关于林区规划的几个问题.编制林业发展总方案.中国林业出版社,1958 于政中.对我国森林经营方案的改进意见.北京林学院学报,4期,1984 林业部林业区划办公室.中国林业区划.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 张华龄.谈谈编制集体林经营方案中的一些问题.林业资源管理,l988 林杰.华东地区森林经理工作的现状与展望.华东森林经理,l982 翁宜民.试论我国集体林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林业资源管理,1989 陆兆苏.编制集体林经营方案有关问题的探讨.林业资源管理,1990 徐国祯.不失时机地抓好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林业资源管理,l989 宁军.对新形势下编制林业局(场)经营方案值得注意的问题的意见。林业资源管理,6,1986 任锡如.国营林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若干问题探讨,林业调查规划,1984 常昆.我国森林经营方案设计的现状及对有关问题的争议.林业资源管理,1985 寇文正.关于编制森林经营方案若干问题的浅见.林业资源管理,1985 王华羽.略谈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与实施.林业资源管理,1986 刘增和.谈林局(场)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林业资源管理,1986 孙奇.关于编制国营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的意见.林业资源管理,1987 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经营方案学习研讨班.南方案体林区森林经营方案学习研讨论班小结,林业资源管理,1989 李茂深.关于如何编制集体林区森林经营方案的探讨.林业资源管理,1989 肖乐善.对国营林业局、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几点看法.林业资源管理,1989 艾刚新.运用决策科学编制国营林场森林经营方案.林业资源管理,1989 刘世荣.从客观实际需要和特点出发编制集体林经营方案.林业资源管理,1990 王永安.集体林经营方案编制的原则意见.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2,3,1990 刘世荣.编制县级森林经营方案要处理好几个关系.林业资源管理,1990 铃木太七著.于政中译,森林经理学,北京林学院,1983 16

2.第9章营运资金管理 篇二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B)

A、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居于主体地位

C、与非公有制经济处于相同地位 D、同非公有制经济是完全对立的2、我国现阶段的个体经济是(D)

A、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B、属于主导地位的经济

C、同社会主义经济完全对立的经济 D、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经济

3、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A)

A、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 B、同个体经济没有区别的经济

C、国家要消灭的经济 D、起主导作用的经济

4、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B)

A、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资本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D、同社会主义经济水火不相容的经济

5、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C)

A、不应当多样化 B、只能是单一的C、可以也应当多样化 D、完全是自由的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经济成分有(ABCDE)

A、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B、集体所有制

C、个体所有制

D、私营经济

E、混合所有制经济

2、我国的私营经济是(ABCDE)

A、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的经济

B、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

C、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D、存在剥削关系的经济

E、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三资”企业包括(BCD)

A、私营企业

B、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C、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D、外商独资企业

E、企业集团

4、社会主义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在于(ABD)

A、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B、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C、为了纠正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D、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E、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5、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特点是(ABC)A按劳分配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企业 B按劳分配是按照劳动者实现的价值进行的 C按劳分配是通过商品和货币的形式实现的 D按劳分配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 E按劳分配是按需分配的补充

A、按劳分配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企业

B、按劳分配是按照劳动者实现的价值进行的C、按劳分配是通过商品和货币的形式实现的D、按劳分配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

E、按劳分配是按需分配的补充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旧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不充分,因此,我国革命胜利后,应首先走资本主义道路,然后才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错误

2、我国现阶段的多种所有制形式与我国解放初期(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分没有原则的区别。

错误

3、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此,公有制的规模越大越好,公有化的程度越高越好。

错误

4、国有制就是全民所有制。

错误

5、按劳分配消除了劳动者个人收人分配的差别。

错误

《政治经济学(社)》第03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市场机制的核心是(A)

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D、风险机制

2、市场竞争是(D)

A、私有制的必然产物 B、公有制的必然产物

C、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D、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

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B)

A、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产品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4、日本生产的电子计算机,其电子芯片来自美国,外壳来自印度,在新加坡或印尼组装,然后在日本的神户或横滨印上“日本制造”的牌子,远销全球。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了市场经济的(B)特点

A、竞争性 B、开放性

C、平等性 D、法制性

5、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在努力追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争取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这里讲的“资源优化配置”指的是资源必须配给(C)

A、具有较大生产规模的生产者 B、能带来较多利润的商品生产者

C、社会经济效益较高的生产经营者 D、个体和私营企业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按照资源的配置方式的不同可以将人类社会分为三种经济形式包括(ADE)

A、自然经济

B、封建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产品经济

E、商品经济

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ABCDE)

A、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

B、市场经济是自组织经济

C、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D、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E、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

3、市场调节的功能弱点包括(ABD)

A、市场调节目标偏差

B、市场调节程度有限

C、市场调节速度缓慢

D、市场调节成本昂贵

E、市场调节有失公平

4、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是(ABCDE)此题题库答案错误应为ABDE A、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

B、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C、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商品经济

D、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E、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

5、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是(ABC)

A、二者的含义不同

B、二者产生的时间不同

C、市场经济不能离开市场

D、市场不能离开市场经济

E、两者含义相同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我国现阶段存在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主要是指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出现的商品生产。

错误

2、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

错误

3、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市场的商品经济,离开市场商品化就不能运行,因此商品经济社会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错误

4、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正确

5、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

正确

《政治经济学(社)》第04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在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厂家把自已的产品名号等输入电脑信息网络,用户如果需要某种商品,可根据网络上的信息,通过电话或传真联系,就可以进行异地交易,这种商品交换的市场属于(B)A、商品交换的固定场所 B、没有固定交易场所的无形市场

C、广义市场和狭义市场都有 D、供求双方交易难以实现的无形市场

2、整个市场体系的枢纽是(D)

A、服务市场 B、信息市场

C、技术市场 D、金融市场

3、市场主体是(A)

A、市场交换的当事人或交换对象的占有者 B、交换对象

C、交换商品 D、交换的生产资料

4、下列选项中,即是市场活动的“当事人”,又是市场活动的协调和管理者的是(D)

A、企业 B、个人

C、家庭 D、政府

5、市场体系的开放性,是由(A)决定的。

A、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商品交换的内在要求和商品流通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B、市场经济

C、政府政策 D、长官意志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按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范围和规模的不同来划分,市场主体可以分为(ABC)

A、消费者

B、生产者

C、政府

D、经纪人

E、代理人

2、从空间来看,市场分为(ABC)

A、地区性市场

B、全国市场

C、国际市场

D、现货市场

E、商品市场

3、生产资料市场的特点(ABC)

A、市场比较集中

B、供求变动影响的范围比较广

C、产品的专用性强,技术服务要求高

D、交易周期长

E、间接性

4、信息市场的特点(ABC)

A、同一产品可以同时为多个部门,企业服务

B、交易范围是同物质商品生产紧密相连的C、具有多层次和间接性

D、交易集中

E、交易次数少

5、房地产市场的特点(ABCDE)

A、是商品的所有权、使用权的变更和买卖

B、交易商品价值大、使用周期长

C、价格一般呈现上升趋势

D、具有多元经济功能 E、具有区域性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生产要素市场就是生产资料市场。

错误

2、消费品市场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

正确

3、从融资期限来分,金融市场可以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错误

4、劳动力市场中,不可避免出现劳动者由于原来的劳动技能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结构性失业的现象。

正确

5、供给的有限性是房地产市场价格呈现上升趋势的原因之一。

正确

《政治经济学(社)》第05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公司制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是(D)

A、无限责任公司和股份责任公司 B、独资公司和混合联合公司

C、股份有限公司和无限责任公司 D、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合伙制企业适用于(D)

A、投资大规模大的企业 B、周期长的企业

C、资本密集型企业 D、规模较小、个人信誉具有明显重要性的企业

3、企业经营的目标(C)

A、市场占有率最大化 B、销售额最大化

C、长期利润最大化 D、利润最大化

4、放权让利的国企改革给当时社会带来了(C)的现象

A、工资下降 B、企业效益上升

C、通货膨胀 D、供过于求

5、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实施规范破产,对经营难以为继的国有企业进行联合,兼并,这些改革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B)

A、规范国企经营方式,避免资产流失 B、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企经济效益

C、加强和改善对国有企业的宏观调控 D、加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企业的发展变化过程包括(ABC)

A、简单协作

B、工场手工业

C、机器大工业

D、业主制企业

E、合伙制企业

2、以下哪些特征属于有限责任公司(BCE)

A、公司的全部资产分为等额责任股份

B、公司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不发行股票

C、公司股份的转让有严格限制

D、股东人数没有上限

E、股东按其出资比例,享受权力,承担义务

3、个人业主制企业的缺点包括(ABC)

A、资本来源有限

B、企业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C、企业存续期限短D D、直接管理

E、双重征税

4、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ABCD)

A、股东人数不同

B、设立方式和程序不同

C、筹集资本和转让资本的难易程度不同

D、组织机构及决策不同

E、都是有限责任

5、国有企业的作用包括(ABCDE)

A、经济导向功能

B、基础服务功能

C、支柱构筑功能

D、技术示范功能

E、社会创利功能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承包经营责任制。

错误

2、业主制企业是一种古典企业形式,代表一种落后的企业形式。

错误

3、合伙制适合于规模较小、个人信誉具有明显重要性的企业。

正确

4、有限公司不对外发行股票,股东的出资额由股东协商确定。

正确

5、产权就是财产权利,包括财产的所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正确

《政治经济学(社)》第06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消费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A):

A、总体上循着有由生存需要到享受需要,在到发展需要这样的顺序发展的。B、从消费低级商品到高级商品

C、从低价商品到高价商品 D、纷繁复杂没有规律

2、在目前我国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性办法在于(C)

A、修建基础设施 B、科技进步

C、减少农民 D、提高农产品价格

3、粮食是我国人民的主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不可替代的物资。“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对此正确理解的是(A)

A、我们要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在农业首位 B、发展农业要以粮为纲

C、粮食生产搞好了,整个国民经济也就会搞好 D、有了粮食,国民经济各部门就能顺利发展

4、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C)A、国有企业亏损面大 B、农村人口多,素质低

C、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D、科技兴农的力度不够

5、对农业和工业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是(B)

A、农业是基础,工业是基础中的基础 B、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相互促进

C、农业是第一位的,工业是第二位的 D、农业与工业相比较,农业更重要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从纵向看广义农业包括(ABC)

A、产前部门

B、产中部门

C、产后部门

D、种植业

E、渔业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ABD)

A、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B、农业是其他部门形成、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农业能够带来更过收益

D、我国人口众多,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解决粮食问题。

E、可以利用农业发展对外贸易

3、粮食消费包括(ABCDE)

A、城镇居民口粮

B、农村居民口粮

C、饲料用粮

D、工业用粮

E、种子粮

4、我国土地资源状况的特点(ABCD)

A、总量丰富

B、人均占有量少

C、耕地后备资源缺乏

D、大部分土地资源质量差

E、人均资源丰富

5、土地的特征包括(ABCDE)

A、土地面积的一定性

B、土地使用得当,土壤肥力或生产能力可以不断提高,农业用地已经破坏,地力很难恢复。

C、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D、土地严格的地域性和差异性

E、土地用途的多样性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国家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会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

错误

2、保证消费者权益的实现首先要创造生产者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

正确

3、其它因素不变,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与对它们的消费成正比。

错误

4、广义的居民储蓄主要有两种形式:银行存款和购买证券。正确

5、利率水平越高,居民储蓄倾向也越高

正确

《政治经济学(社)》第07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是(C)

A、全社会劳动寺共同创造的 B、非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创造的

C、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 D、物质生产部门的体力劳动者创造的2、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如果用公式来说明可以表示为(C)

A、c+v+m B、c+v C、v+m D、c+m

3、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归根到底是由(C)

A、生产决定的 B、交换决定的C、消费决定的 D、国家性质决定的4、“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用这名话说明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表明(A)

A、积累和消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B、要先积累后消费

C、国家必须增加消费,才能发展生产,增加积累 D、积累和消费是一对互为消长的矛盾,国家不要干涉,让其自我调节

5、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D)

A、收入和预算 B、支出和决算

C、税收和支出 D、收入和支出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增加国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有(ACD)

A、增加生产中的劳动量

B、增加国库券的发行量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节约使甩生午资料

E、延长劳动时间

2、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包括(AD)ACE A、扩大再生产基金

B、杜会保障基金

C、社会后备基金

D、国家行政管理基金

E、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

3、决定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有(AC)

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B、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

C、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D、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安排

E、国家强制能力

4、GDP这一指标的缺陷在于(ABC)

A、存在遗漏

B、只计算经济活动而不计算经济福利

C、很难把各国的GDP进行比较 D、存在重复计算

E、不能反映第三产业发展

5、社会主义财政来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目标的渠道包括(ABC)题库答案错ABCDE A、国家预算

B、企业财务

C、预算外资金

D、劳务收费

E、银行信贷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是全社会劳动者创造的。

错误

2、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国民收入的价值总量,但却与国民收入的实物数量成正比例变化。

正确

3、降低固定资产消耗、原材料消耗及能源消耗等,是增加国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

正确

4、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对国外的要素支付

正确

5、信贷分为两大类即商业信贷和货币信贷。

正确

《政治经济学(社)》第08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工作中十分重视优化产业结构,这是因为(B)

A、优化产业结构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B、产业结构转变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

C、产业结构反映了有用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对比关系

D、优化产业结构对促进出口

2、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的根本区别在于(D)

A、后者指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前者为生活服务的部门

B、后者为社会创造财富,前者不为社会创造财富

C、后者是物质生产部门,前者是非物质生产部门

D、后者的劳动是创造有形的物质产品的劳动,前者是为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劳动

3、“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马克思的这一论断主要表明了(C)

A、要优先发展农业,再发展其它产业 B、农业是第一产业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D、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4、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B)

A、需求结构 B、供给结构

C、国际贸易 D、经济全球化

5、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指(A)

A、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B、由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

C、由集约型转变为粗放型 D、由内涵型转变为外延型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经济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条件(AB)A、生产要素和生产效率

B、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C、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

D、消费资金的增长程度

E、竞争和垄断的程度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要求达到(ABCDE)

A、经济更加发达

B、民主更加健全

C、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D、社会更加和谐

E、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BCDE)

A、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B、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也可能创造很高的生产率并享受富裕生活水平。

C、除了很少几个例外,被陆地包围、没有海岸线的国家一般比较贫穷

D、被陆地包围地区运输成本很高,发展国内市场和参加国际贸易比较困难

E、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可以极大地推动经济增长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在于(ABCDE)

A、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迈进的阶段的需要

B、从近期看,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的需要

C、从长远来看,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D、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E、是以人为本的需要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近期途径(ABCDE)

A、坚持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B、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率

C、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

D、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E、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经济增长未必能够带来经济发展。

正确

2、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不可能创造很高的生产率并享受富裕生活水平。

错误

3、被陆地包围、没有海岸线的国家都比较贫穷。

错误

4、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是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

正确

5、供给结构是决定产业结构的根本性因素。

正确

《政治经济学(社)》第09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是(A)。

A、对外贸易 B、引进技术

C、劳务合作 D、友好往来

2、根据比较成本说,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D)

A、创造大量贸易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在国内生产

C、本国比贸易伙伴国强大 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3、对外贸易包括(A)两种形式

A、进口和出口 B、输出和引进

C、产品和劳务 D、掠夺和反掠夺

4、我国利用外资在地域上主要集中在(A)

A、沿海地区 B、西部地区

C、中部地区 D、珠江三角洲

5、对补偿贸易描述正确的是(D)

A、是对外贸易方式 B、是利用外资方式

C、既不是对外贸易方式也不是利用外资方式

D、既是一种贸易方式,也是一种利用外资的形式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形式包括(ABCDE)

A、对外贸易

B、利用外资

C、经济合作

D、对外经济技术援助

E、承包国外工程和劳务合作

2、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在于(ABCD)

A、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B、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

C、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D、是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需要

E、在世界范围内制定经济计划

3、“入世”对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包括(ABCD)

A、有利于中国继续和扩大开放成果,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

B、有利于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

C、在对外经济贸易中,同可以通过世贸组织的有关机构解决摩擦和纠纷。

D、我国的企业将面临国际市场,直接参与国际竞争。

E、有利于我国老百姓购买国外商品

4、非歧视性贸易原则具体体现在(AB)

A、最惠国待遇原则

B、国民待遇原则

C、公平竞争原则

D、透明度原则

E、贸易自由化原则

5、入世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ABCD)

A、利用外资进入新阶段

B、对外贸易飞速发展 C、企业“走出去”方兴未艾

D、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E、进口商品价格降低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就是“全盘西化”。

错误

2、我国经济特区的经济以“三资”企业为主,因此,我国经济特区的社会性质主要是资本主义。

错误

3、没有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可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取利益。

错误

4、WTO的成员国不能够保护国内的任何产业进行保护。

错误

5、外商直接投资不仅给我国带来了资金,而且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经验。

正确

《政治经济学(社)》第10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B)为主。

A、直接调控 B、间接调控

C、行政手段 D、高度集权

2、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应该是(C)。A、总量平衡 B、结构优化

C、经济增长 D、分配合理

3、宏观经济总量的平衡是指(D)正确答案是C 题库答案错误 A、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平衡 B、一个地区范围内的市场供需平衡

C、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D、全国工业部门的生产和需要的平衡

4、国家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因为(C)

A、失业率增加 B、物价上涨

C、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D、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5、实行产业政策的目的是(C)

A、通过调整供给的总量和结构来达到供求的基本平衡 B、通过调整需求的总量和结构来达到供求的基本平衡

C、组织起合理分配资源的产业关系 D、迅速壮大某产业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宏观调节的经济政策主要有:(ABCDE)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收入分配政策

D、国际收支政策

E、产业政策

2、我国政府所具有的经济职能包括(BCE)

A、政府作为国家保卫者具有的职能

B、政府作为基础设施建设者具有的职能

C、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具有的职能 D、政府作为社会监督者具有的职能

E、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具有的职能

3、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节的目标包括(ABCD)

A、经济稳定增长

B、增加就业

C、物价稳定

D、国际收支平衡

E、增加消费

4、当经济过热,社会总需求过旺,总支出过多时,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所应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BE)

A、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C、均衡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D、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E、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5、当出现经济萧条,社会商品总供给过剩,失业过多时,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所应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AD)

A、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C、均衡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D、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E、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经济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

正确

2、市场在实现总量平衡上有较大的局限性。

正确

3、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的特点。

正确

4、财政补偿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无偿性的补助。

正确

5、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经济增长。

3.第9章考试题 篇三

一、填空题 保温隔热材料,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应保证其经常处于__状态。2 隔声主要是指隔绝__声和隔绝__声。3 安全玻璃主要有__和__等。

二、选择题 中空玻璃属于其中的一种。

A 饰面玻璃

B 安全玻璃

C 功能玻璃

D 玻璃砖

土木工程材料的防火性能包括__。

①燃烧性能 ②耐火性能 ③燃烧时的毒性 ④发烟性 ⑤临界屈服温度。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3 建筑结构中,主要起吸声作用且吸声系数不小于__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

A 0.1

B 0.2

C 0.3

D 0.4

三、是非判断题 防火涂料一般由粘结剂、防火剂、防火隔热填充料及其它添加剂组成。2 多孔吸声的主要特性是轻质、多孔,且以较细小的闭口孔隙为主。3 釉面砖常用于室外装饰。4 大理石宜用于室外装饰。三元乙丙橡胶不适合用于严寒地区的防水工程。

四、问答题 色彩绚丽的大理石特别是红色的大理石用作室外墙柱装饰,为何过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变色、褪色?某绝热材料受潮后,其绝热性能明显下降。请分析原因。广东某高档高层建筑需建玻璃幕墙,有吸热玻璃及热反射玻璃两种材料可选用。请选用并简述理由。请分析用于室外和室内的建筑装饰材料主要功能的差异。北方某住宅工地因抢工期,在12月涂外墙乳胶。后来发现有较多的裂纹,请分析原因。某住宅水池需选用防水材料,有两种防水涂料可供选择: A、沥青基防水材料 B、水泥基防水涂料传统建筑防水材料与新型建筑防水材料有何区别? 广州地铁坑口站二层站厅拱顶采用阻燃轻质吸声材料喷粘,该材料为碎纸、废棉絮等经防火和防虫处理制成。使用该材料后声环境大为改善,且经热工测试,当屋顶外壁温度较高时,室内温度较喷粘前降低。请分析原因。吸声材料与绝热材料的气孔特征有何差别?干燥 2 空气

固体 3 钢化玻璃 夹层玻璃 1 C 2 B 3 B 对错错错错

答:大理石主要成份是CaCO3,当与大气中的SO2接触会生成硫酸钙,使大理石变色,特别是红色大理石最不稳定,更易于反应从而更快变色。答:当绝热材料受潮后,材料的孔中有水分。除孔隙中剩余的空气分子传热、对流及部分孔壁的辐射作用外,孔隙中的蒸汽扩散和分子的热传导起了主要作用,因水的导热能力远大于孔隙中空气的导热能力。故材料的绝热性能下降。

答:高档高层建筑一般设空调。广东气温较高,尤其是夏天炎热,热反射玻璃主要靠反射太阳能达到隔热目的。而吸热玻璃对太阳能的吸收系数大于反射系数,气温较高的地区使用热反射玻璃更有利于减轻冷负荷、节能。答:①装饰性方面。室内主要是近距离观赏,多数情况下要求色泽淡雅、条纹纤细、表面光平(大面积墙体除外);室外主要是远距离观赏,尤其对高层建筑,常要求材料表面粗糙、线条粗(板缝宽)、块形大、质感丰富。②保护建筑物功能方面。室内除地面、裕厕、卫生间、厨房要求防水防蒸汽渗漏外,大多数属于一般保护作用;室外则不同,饰面材料应具有防水、抗渗、抗冻、抗老化、保色性强、抗大气作用等功能,从而保护墙体。③兼具功能方面。室内根据房间功能不同,对装饰材料还常要求具有保温、隔热,或吸声、隔声、透气、采光、易擦洗、抗污染、抗撞击、地面耐磨、防滑、有弹性等功能;而外墙则要求隔声、隔热、保温、防火等功能。答:每种乳液都有相应的最低成膜温度。若达不到乳液的成膜温度,乳液不能形成连续涂膜,导致外墙乳液涂料出现裂纹。一般宜避免于10℃以下施工,若必须于较低温度下施工,应提高乳液成膜助剂的用量。此外,若涂料或第一道涂层施涂过厚,又未完全干燥即施涂面层,由于内外干燥速度不同,造成涂膜开裂。

答:对于水池外防水,A、B均可;对于水池内防水,宜选用B。因水泥基防水涂料,如“确保时”等,无味无毒,耐久性、耐腐蚀性好,比混凝土及砖石等材料粘结力强,更为有利。

答:传统建筑防水材料指传统的石油沥青纸胎油毡、沥青涂料等防水材料。这类材料有对温度敏感、拉伸强度和延伸率低、耐老化性能差的缺点。尤其是用于外露防水工程,高温、低温特性都不好,易老化、开裂等。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新”字包括材料新及施工方法新。如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涂料,以及新型的刚性防水材料,堵漏材料等。

答:因该阻燃轻质吸声材料是轻质、疏松的纤维状材料,具有绝热材料的结构特点。经检测,其保温隔热性能与玻璃棉相近,故喷粘后可有一定的隔热效果。

4.第9章货物的检验(本站推荐) 篇四

第9章货物的检验

9.1货物检验的重要性

9.2货物检验条款的主要内容

9.3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

9.4合同中的检验条款

9.1货物检验的重要性

9.1.1货物交接的依据

9.1.2进出口国的法定检验

9.1.3把好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关

9.1.1货物交接的依据

1.有关货物交接的法律规定

(1)《UN公约》的规定

第36条(1)款:卖方应按照合同和本公约的规定,对风险转移到买方时所存在的任何不符合同情形负有责任,即使这种不符合同情形在该时间后方始明显;第39条(1)款:买方必须在实际可行的最短时间内检验货物或由他人 检验货物;第58条(3)款:买方在未有机会检验货物以前无义 务支付货款,除非这种机会与双方当事人议定的交货或支付程序相抵触。

(2)《英国1979年货物销售法》的规定

第31条:当货物交付到买方时,除非他检验了货物,否则不能认为他已接受了货物。第35条:在买方要求时,卖方应允许买方一个合理时间检验货物,以确定货物是否符合合同规定。

(3)美国《统一商法典》及我国《合同法》都有类似规定。

2.接收货物和接受货物的区别

(1)接收货物(Receive)是指买方或其代理人在启运地收到货物并安排装运

或在目的地收取运到的货物。

(2)接受货物是指买方经过检验确认货物符合合同规定而同意接受。

3.货物交接的依据

(1)出口检验

① 质量和数量检验证书是签发运输单据的依据。

② 各种检验证书通常是收取货款的必要条件。

(2)进口检验

① 是接受货物的依据。

② 确定货物损坏责任的依据。

4.是处理争议的依据。

9.1.2进出口国的法定检验

1.法定检验的概念

指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对重要的进出口商品实施的强制性检验。

2.法定检验的范围

(1)为管理、限制重要商品的进出口实施的检验。

(2)为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防止动植物的危险性病、虫及其它有

害生物输出入实施的检验。

(3)为人类健康对食品类商品的检验。

(4)为人身及财产安全对危险品的检验。

(5)为政治、外交目的进行的检验。

9.1.3把好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关

1.维护出口商品的信誉,促进出口商品质量的提高

(1)商品质量是占领国际市场的根本。

(2)质量不仅涉及企业利益,而且涉及国家利益。

(3)维护诚信商业道德,树立良好商业信誉。

2.保好进口关,维护国家及人民利益

(1)发现问题,出具检验证书,提供索赔依据。

(2)对农畜产品、食品进行检验,保证人民身体健康,防治病虫害流行。

3.做好公证检验,维护当事人正当权益

9.2货物检验条款主要内容

9.2.1检验时间与地点

9.2.2检验机构

9.2.3检验证书

9.2.4检验标准及方法

9.2.1检验时间及地点

1.在出口国检验

(1)在出口国产地或工厂检验:即规定由出口当地检验机构检验,或会同买方检验人员联合检验并出具的品质和数量/重量证书,作为交货品质和重量/数量的最终依据的做法。

(2)在装运港检验

指规定在装船前或装船时,由双方约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并出具证书,作为交货品质和数量/重量的最终依据的做法。也被称为“以离岸品质和重量/数量为准”(Shipping Quality and shipping Weight)。此规定方法对买方不利。

2.在进口国检验

即规定在货物抵达目的港或目的地时由双方同意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并出具证书,作为交货品质和重量或数量的最终依据。也被称为“以到岸品质和重量/数量为准”。

此规定方法让卖方承担了运输途中的品质和数量/重量变化风险。

3.装运地检验,目的地复验

1)含义:即以装运地的质量和重量/数量检验证书作为议付的依据,以目的港或目的地的质量和重量/数量检验证书作为交货的依据。

2)注意事项

① 明确规定复验机构及复验期限。期限长短视货物及港口情况而定。

② 复验期限起算日规定方法有:从货到日开始;从卸货日开始;从卸

货完毕日开始。进口商如不能在规定的复验期内完成检验,应及时要求延长复验期 及索赔期限并声明保留索赔权。

③可规定检验差距在一定范围内,以出口检验为准,超过规定范围的,协商解决,或对半分摊。

④ 非卖方责任不得向卖方索赔。

9.2.2检验机构

1.检验机构的类型

(1)官方机构:由国家设立的检验机构。

(2)民间机构:由私人、行业公会、协会等设立的以盈利为目的检验机构。

(3)由制造厂商或用货单位设立的以控制质量为目的的检验机构。

2.检验机构的选用

(1)法定检验商品需由国家规定的检验机构检验。

(2)非法定检验商品应争取由独立的公证检验机构检验。

3.SGS 简介

瑞士通用鉴定公司(Societe General de Sueveillance, S.A., SGS)

是全球性的著名民间公证检验机构,以其公证、准确、高效及广泛的业

务网络而深受商界欢迎。其出具的检验证书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9.2.3检验证书

1.应根据商品种类、特性、政策及贸易习惯规定采用何种检验证书。

2.常见的检验证书

(1)品质检验证书(Inspection Certificate of Quality):检验品质、规格、等

级出具的证书。

(2)重量/数量检验证书(Inspection Certificate of Quantity/weight):证明商

品重量/数量的证书。

(3)兽医检验证书(Veterinary Inspection Certificate):根据检疫要求对肉品、皮张、毛类、绒类、肠衣等检验后出具的符合证书。

(4)卫生检验证书(Inspection Certificate of Health):对食用动物产品、食

品检验后出具的证书。

(5)消毒检验证书(Disinfection Inspection Certificate):证明动物产品,如

猪鬃、马尾、羽毛等已作消毒处理的证书

(6)产地检验证书(Certificate of Origin):证明商品原产地的证书。

(7)验残检验证书(Inspection Certificate of Damage Cargo):确定进口商品

残损程度、残损原因、残值等的证书。

3.检验证书的作用

(1)是进出口报关、验放的必备文件。

(2)是议付货款的重要单据。

(3)是判定货物品质、数量/重量、卫生条件等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依据。

(4)是索赔、理赔的重要依据。

4.出口检验证书的有效期

(1)各检验机构有不同规定

(2)CIQ的规定:一般商品自签发日起两个月内有效;鲜果、蛋类为两个

星期内有效;未能在有效期内出口的,需重新申请检验。

9.2.4检验标准及方法

1.规定检验标准的重要性

它是确定商品品质和重量/数量的依据,不同的标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2.国际上常见的质量标准

(1)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2)JIS:日本工业标准;

(3)BS:英国(工业)标准;(4)DIN:德国工业品标准(Deutsche Industric Norman);(5)ASTM: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Materials);(6)GB:中国国家标准。

3.标准适用一般原则

合同规定的→产地国标准→进口国标准。

4.检验方法适用一般原则

合同规定的→适用标准规定的。

9.3我国的进出口商品检验

9.3.1我国的商品检验法

9.3.2我国商检机构的职能

9.3.3 申请检验程序

9.3.1我国商品检验法

1.《商品检验法》

1989年8月1日开始实施。规定了国家进出口检验管理机构、进出口商品的法定检验、对出口产品生产者及检验工作的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内

容。

2.《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1991年10月30日颁布。规定了动植物检疫管理机构、检疫制度、检疫措

施、法律责任等内容。

3.《食品卫生法》

1995年颁布实施。主要规定了食品卫生、食品添加剂卫生、食品容器、包装材料、食品设备等卫生标准及管理办法和法律责任。

9.3.2我国商检机构的职能

1.对进出口商品实施强制性或称法定检验的范围包括:

(1)《商检机构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种类表》规定的商品;

(2)《食品卫生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规定的商品;

(3)危险货物包装容器的检验;

(4)运输工具的适载检验。

2.对进出口商品及生产实行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

(1)对出口商品及企业按 ISO9000 系列标准进行质量认证;

(2)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考核发证;

(3)对合格的进出口商品加封商检标志等。

3.进出口商品的公证鉴定的内容包括:质量、重量/数量、包装、海损、残损、集装箱检验、产地证等。

9.3.3申请检验的程序

1.报验

(1)出口报验

① 报验文件:出境货物报验单、贸易合同、信用证、样品等。

② 报验时间:发运前10天左右,鲜货在发运前3-7天。

③ 检验证的更换:在产地检验需在出口口岸检验包装后换证。

(2)进口检验

① 报验文件:入境货物报验单、贸易合同、发票、运输单据品质证书、装箱单等。

② 报验时间:应在货物到达前报验。整箱集装箱货物可申请放行至

目的地检验。

2.抽样及检验:检验人员根据有关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抽样及检验。

3.签发证书

9.4合同中的检验条款

9.4.1 进出口合同的检验条款

9.4.2 规定检验条款应注意事项

9.4.1进出口合同检验条款

1.出口合同的检验条款基本要求

(1)对一般商品可规定以出口检验作为议付的依据,允许买方有复验权。

(2)对品质易变动的商品,争取买方派人在出口地作联合检验,作为交货最

终依据。

(3)规定买方的复验时间。

2.进口合同的检验条款基本要求

(1)争取买方的复验权。

(2)规定如商品不符,买方有权索赔或退货,由此导致的任何损失及费用由

卖方承担。

9.4.2规定检验条款的注意事项

1.检验条款内容应齐全。

2.两地的检验标准及方法应一致。

3.应与合同其它条款协调一致。

(1)象征性交货时,应允许凭卖方检验证书议付货款。

(2)目的港交货时不应以出口地检验为最终依据。

(3)索赔期限应与买方复验期限协调。

4.检验方法应合理可行。

5.应选择信誉良好的检验机构。

上一篇:有关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下一篇:精选韩寒经典语录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