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学matlab仿真大作业报告

2024-06-14

电机学matlab仿真大作业报告(精选7篇)

1.电机学matlab仿真大作业报告 篇一

电气工程综合实训(matlab)报告

电动机调速系统仿真

一、课程设计目的1、掌握MATLAB环境下传递函数建模和Power

System模块建模的方法;

2、根据控制对象的物理特性,掌握控制系统动态建模的方法和分析方法;

3、了解控制系统校正的一般过程,根据被控对象的性能指标要求进行系统校正。

二、课程设计内容

1、某晶闸管供电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整流装置采用三相桥式电路,基本数据如下:

直流电动机:220V、17A、1460r/min、,允许过载倍数。

晶闸管装置放大系数:;

电枢回路总电阻:;

时间常数:,;

电流反馈系数:;

转速反馈系数:。

设计一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的调速系统,设计指标为电流超调量,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取电流反馈滤波时间常数,转速反馈滤波时间常数。取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饱和值为12V,输出限幅值为10V,额定转速时转速给定。仿真观察系统的转速、电流响应和设定参数变化对系统响应的影响。

要求:

(1)根据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动态结构图,按传递函数构建仿真模型;

(2)按工程方法设计和选择转速和电流调节器参数,ASR和ACR都采用PI调节器。

(3)设定模型仿真参数,仿真时间10s,并在6s时突加1/2额定负载,观察控制系统电流、转速响应。

(4)修改调节器参数,观察在不同参数条件下,双闭环系统电流和转速的响应,(5)使用Power

System模块建立直流电机双闭环系统仿真模型,并与传递函数模型运行结果进行比较。

可能会用到的公式:=

供电电源电压:=.励磁电阻为:

电枢电感估算式:(c=0.4)

反电势常数:

电动机轴上的飞轮惯量:

电动机转动惯量:

额定负载转矩为:

(1)

设计思路:

在直流调速系统中,通过PI调节器实现的转速负反馈控制,可使系统转速稳态无静差,消除负载转矩扰动对稳态转速的影响;为实现在允许条件下电机的最快起动,采用电流负反馈控制,可以获得一段使电流保持为最大值的恒流过程。为了使转速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起作用,可在系统中设置两个调节器,分别引入两种负反馈机制以调节转速和电流,其中,把转速调节器(ASR)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ACR)的输入,再用ACR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

此处作为工程设计方法,可以将调节器的设计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先选择调节器的结构,以确保系统稳定,同时满足所需的稳态精度;第二步,在选择调节器的参数,以满足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为获得良好的静态和动态性能,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一般都采用PI调节器。

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动态结构图

(2)

参数计算过程:

ACR设计过程:

①确定各时间常数

a.由查表可知,三相桥式整流装置的滞后时间常数s;

b.由题已知电流滤波时间常数s;

c.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取电流环小时间常数之和s。

②选择ACR结构

根据设计要求,并保证稳态电流无差,可按典型Ⅰ型系统设计PI型ACR,其传递函数为;由于,由查表可知,各项指标均满足条件。

③计算ACR参数

ACR超前时间常数:s;

ACR开环增益:要求时,取,因此

所以,ACR的比例系数为

④检验近似条件

电流环截止频率:

a.校验晶闸管整流装置传递函数的近似条件,满足近似条件;

b.校验忽略反电动势变化对电流环动态影响的条件,满足近似条件;

c.校验电流环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满足近似条件;综上所述,PI型ACR的传递函数为

ASR设计过程:

①确定各时间常数

a.由可得,电流环等效时间常数为

s;

b.由题已知转速滤波时间常数s;

c.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取转速环小时间常数之和为

s;

②选择ASR结构

根据设计要求,可选用PI型ACR,其传递函数为;由于,由查表可知,各项指标均满足条件。

③计算ASR参数

根据跟随和抗扰性能都较好的原则,取h=5,则ACR超前时间常数为s

由可得,ASR开环增益为

由可得,ASR的比例系数为

④检验近似条件

转速环截止频率:

a.校验电流环简化条件,满足简化条件;

b.校验转速环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满足近似条件;

⑤校核转速超调量

当突加阶跃给定时,ASR饱和,所以此处应按照退饱和的情况重新计算超调量。当h=5时,查得,则超调量为

显然,能满足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PI型ASR的传递函数为

(3)

仿真模型与波形图(注:图要有图标):

仿真模型:

图1-1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仿真模型

仿真时间10s,并在6s时突加1/2额定负载:电流调节器KT=0.5:

图1-2

KT=0.5电流波形

图1-3KT=0.5电流、转速响应波形

电流调节器KT=0.25时:

图1-4KT=0.25

电流波形

图1-5KT=0.25电流、转速响应波形

电流调节器KT=1时:

图1-6KT=1电流波形

图1-7

KT=1电流、转速响应波形

(4)

对结果进行分析:

电流调节器KT=0.5,电压调节器h=5时的电流和转速的响应跟随性能超调小,动态跟随性能适中。电流调节器KT=0.25时,可看出起动时电流响应超调减小,但上升时间变长。电流调节器KT=1时,可看出起动时电流响应超调增大,但上升时间变短。

(5)

使用Power

System模块建立直流电机双闭环系统仿真模型:

图1-8Power

System模块建立直流电机双闭环系统仿真模型

图1-9Power

System模块建立直流电机双闭环系统仿真波形

2、转速开环SPWM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建立和仿真

上图为此系统的总框图,其中spwm模块,inverter模块是经过封装的子系统模块,子系统模块需要自己搭建。

提示:1)、调制波是三相正弦调制波,其中

2)、等腰三角波可用脉冲发生器(幅值设为4,周期设为1

/1980,占空比设为50%)和一个常数2比较,得到新的脉冲,再经过积分环节,得到等腰三角形波,再经过一个增益模块(1980*2)对其进行放大,(也可以不按照我的方法,但是最后得到的仿真时长为0.01s时的三角波形需如图所示:)

3)、正弦调制波模块和三角波模块组合到一起,两个信号比较后经延时(relay模块)进行大于还是小于的判断,从而得到正负半周都有的脉冲波形。正半周用来驱动逆变器的上桥臂,负半轴驱动下桥臂。

4)、逆变器的仿真模块我们用3个switch模块构成等效的逆变桥,又前面生成的spwm波形送入这个逆变环节,然后送入电动机模型,而不必考虑驱动电路,因为仿真过程中没有电压,电流的概念,而是纯粹的数字来体现的电压和电流。Ud是经过整流,滤波后的直流电,在仿真中用一个常数代替。

5)电机参数:

额定功率2200VA,额定电压(线电压)380V,额定频率50Hz,转速1500r/min,定子电阻Ra=0.435欧,转子电阻Rr=0.816欧,定子电感Ls=0.004H,转子电感Lr=0.002H,定、转子互感Lm=0.06931,极对数np=2,转动惯量J=0.089kgm2,摩擦系数F=0,仿真类型选用Continurous,Variable-step,算法采用ode23s(stiff/Mod.Rosenbrock),仿真时长1s,由于电机控制数据量较大,Scope中的记录点数限制取消。

6)要求空载启动后,在0.3s时对系统突加10Nm负载,0.5s时负载突变为20Nm,0.7s时负载又突减为5Nm,记录下整个过程的相关波形图,除了图示示波器,等腰三角形子模块的波形也需要显示,所有波形图中需要标出是那种曲线。

7)给出子系统的仿真图。

(1)

设计思路:

①正弦调制仿真模型的搭建:调制波是三相正弦调制波,其中

图2-1

正弦调制仿真模型结构图

图2-2

正弦调制仿真波形

②等腰三角载波仿真模型:等腰三角波可用脉冲发生器(幅值设为4,周期设为1

/1980,占空比设为50%)和一个常数2比较,得到新的脉冲,再经过积分环节,得到等腰三角形波,再经过一个增益模块(1980*2)得到。

图2-3等腰三角载波仿真模型

图2-4等腰三角载波仿真波形

③SPWM仿真模型的搭建:

将以上两个模块组合到一起,正弦和三角信号比较后经延时(MATLAB/Simulink中的Relay模块)进行大于“0”还是小于“0”的判断,这样得到了所要的正负半周都有的脉冲波形。正半周驱动六相桥的上桥臂,负半周用来驱动下桥臂。

图2-5SPWM仿真模型

图2-6SPWM仿真波形

④逆变器的仿真模型:

逆变器的仿真模块我们用3个switch模块构成等效的逆变桥,又前面生成的spwm波形送入这个逆变环节,然后送入电动机模型,而不必考虑驱动电路,因为仿真过程中没有电压,电流的概念,而是纯粹的数字来体现的电压和电流。Ud是经过整流,滤波后的直流电,在仿真中用一个常数代替。

图2-7逆变器的仿真模型

(2)

参数计算过程:

额定功率2200VA,额定电压(线电压)380V,额定频率50Hz,转速1500r/min,定子电阻Ra=0.435欧,转子电阻Rr=0.816欧,定子电感Ls=0.004H,转子电感Lr=0.002H,定、转子互感Lm=0.06931,极对数np=2,转动惯量J=0.089kgm2,摩擦系数F=0,仿真类型选用Continurous,Variable-step,算法采用ode23s(stiff/Mod.Rosenbrock),仿真时长1s,由于电机控制数据量较大,Scope中的记录点数限制取消。输入逆变器的整流电压取:Ud=V。

电机参数设置:

(3)

仿真模型与波形图(注:图要有图标):

仿真模型:

图2-8转速开环SPWM控制调速系统仿真模型

仿真波形:

图2-9负载变化曲线

图2-10转速n波形

图2-11电磁转矩Te波形

图2-12转子电流Ir波形

图2-13定子电流Is波形

(4)

对结果进行分析:

空载起动,电磁转矩较大但存在一定波动,转速快速上升,大约经过0.15s达到稳定1500r/min,转子电流正负变化趋近于0,定子电流稳定后为三相对称电流;在0.3s时对系统突加10Nm负载,转速下降,电磁转矩上升;0.5s时负载突变为20Nm,转速下降,电磁转矩上升;0.7s时负载又突减为5Nm,转速上升,电磁转矩下降。可见,开环控制转速有静差。

三、课程设计总结

短短的一周matalab课程设计,让我得到最大的心得和体会是:有时候一件挺简单的事,想象起来应该是挺容易办到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因为自身缺乏的知识太多而遭到处处碰壁,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我真真切切感觉到matalab强大的功能,第一次让我感觉到什么叫做学以致用,以及让我体会到理论与实际直接的结合,让我掌握了matalab环境下传递函数建模和Power

System模块建模的方法,我觉得matalab真的是一门很强大的工具,我想在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中将受益无穷。

江SU大学

2.Android大作业报告 篇二

发 大作业报告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院 系: 日 期:

任课教师:

一、程序的运行环境、安装步骤

1、运行环境 游戏运行环境:Android1.5以上版本

2、程序的组成部份:

2.1、JDK安装

1.我的电脑->属性->高级->环境变量->系统变量中添加以下环境变量: 2.JAVA_HOME值为: D:Program FilesJavajdk1.6.0_18(你安装JDK的目录)3.CLASSPATH值为:.;%JAVA_HOME%libtools.jar;%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bin;4.Path: 在开始追加 %JAVA_HOME%bin;5.NOTE:前面四步设置环境变量对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不是必须的,可以跳过。

安装完成之后,可以在检查JDK是否安装成功。打开cmd窗口,输入java –version 查看JDK的版本信息。出现类似下面的画面表示安装成功了:

2.2、Eclipse安装 2.3、Android SDK安装

在Android Developers下载android-sdk_r05-windows.zip,下载完成后解压到任意路径。运行SDK Setup.exe,点击Available Packages。如果没有出现可安装的包,请点击Settings,选中Misc中的“Force https://...”这项,再点击Available Packages。

选择希望安装的SDK及其文档或者其它包,点击Installation Selected、Accept All、Install Accepted,开始下载安装所选包

在用户变量中新建PATH值为:Android SDK中的tools绝对路径(本机为D:AndroidDevelopandroid-sdk-windowstools)。image图

2、设置Android SDK的环境变量

“确定”后,重新启动计算机。重启计算机以后,进入cmd命令窗口,检查SDK是不是安装成功。

运行 android –h 如果有类似以下的输出,表明安装成功:

3、验证Android SDK是否安装成功

2.4、ADT安装

打开 Eclipse IDE,进入菜单中的 “Help”-> “Install New Software” 点击Add...按钮,弹出对话框要求输入Name和Location:Name自己随便取,Location输入http://dl-ssl.google.com/android/eclipse。如下图所示:

确定返回后,在work with后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我们刚才添加的ADT,我们会看到下面出有Developer Tools,展开它会有Android DDMS和Android Development Tool,勾选他们。如下图所示:

然后就是按提示一步一步next。完成之后:

选择Window > Preferences...在左边的面板选择Android,然后在右侧点击Browse...并选中SDK路径,本机为:

D:AndroidDevelopandroid-sdk-windows点击Apply、OK。配置完成。2.5、创建AVD 为使Android应用程序可以在模拟器上运行,必须创建AVD。

1、在Eclipse中。选择Windows > Android SDK and AVD Manager

2、点击左侧面板的Virtual Devices,再右侧点击New

3、填入Name,选择Target的API,SD Card大小任意,Skin随便选,Hardware目前保持默认值

4、点击Create AVD即可完成创建AVD 注意:如果你点击左侧面板的Virtual Devices,再右侧点击New,而target下拉列表没有可选项时,这时候你:

点击左侧面板的Available Packages,在右侧勾选https://dl-ssl.google.com/android/repository/repository.xml,如下图所示:

然后点击Install Selected按钮,接下来就是按提示做就行了

要做这两步,原因是在1.3、Android SDK安装中没有安装一些必要的可用包(Available Packages)。2.5、创建Android工程

三、程序开发平台

(1)代码行数:1000

(2)开发环境:Android Developer Tools Build: v22.6.2-1085508

apache-ant-1.9.3

四、程序功能说明:

单机屏幕按住不放可以拖动魔方转动,魔方上下左右空白处可以转动魔方相对那一面。

五、应用核心源码

class MFtestSurfaceView extends GLSurfaceView {

private MFtestRenderer mRenderer;

private float mPreviousX;

private float mPreviousY;//上一次的点

private float mDownPreviousX;

private float mDownPreviousY;//上一次的Down点

// private int oldDownX;

// private int

private float theta;

private float fai;//球坐标

public MFtestSurfaceView(Context context){

super(context);

theta=(float)3.14159/4;

fai=(float)3.14159/4;

// Set the Renderer for drawing on the GLSurfaceView

mRenderer = new MFtestRenderer();

setRenderer(mRenderer);

setRenderMode(GLSurfaceView.RENDERMODE_WHEN_DIRTY);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onTouchEvent(MotionEvent e){

// MotionEvent reports input details from the touch screen

// and other input controls.In this case, you are only

// interested in events where the touch position changed.float x = e.getX();

float y = e.getY();

switch(e.getAction()){

case MotionEvent.ACTION_MOVE://如果是 移动的话

float dx = xmPreviousY;//x,y的变换值(不是0,就是1)

float te=theta;

theta=theta+dy/100;//角度是弧度值

if(!(theta>0&&theta<3.14159))

{

theta=te;//法线始终向上

}

fai=fai+ dx/100;

//x=rsinθcosφ

mRenderer.eyez=(float)(3*Math.sin(theta)*Math.cos(fai));

//y=rsinθsinφ

mRenderer.eyex=(float)(3*Math.sin(theta)*Math.sin(fai));

////z=rcosθ

利用球坐标使观察点始终维持在半径为3的球上

mRenderer.eyey=(float)(3*Math.cos(theta));

requestRender();

//System.out.println(x+“

”+y);

break;

case MotionEvent.ACTION_DOWN:

mDownPreviousX=x;

mDownPreviousY=y;

break;

case MotionEvent.ACTION_UP:

if((((x-mDownPreviousX)>-5)&&((x-mDownPreviousX)<5))&&(((y-mDownPreviousY)>-5)&&((y-mDownPreviousY)<5)))//(((x-mDownPreviousX)>-3)||((x-mDownPreviousX)>-3))&&(((y-mDownPreviousY)>-3)||((y-mDownPreviousY)>-3))

{

//System.out.println(x-mDownPreviousX);

if(x

<(mRenderer.width*(1-Math.sqrt(18)/6)/2))

{

//左

//System.out.println(x+“

”+y);

mRenderer.action = 1;

DrawAnimation();

}

else if(x

>

mRenderer.width-(mRenderer.width*(1-Math.sqrt(18)/6)/2))

{

//右

//System.out.println(x+“

”+y);

mRenderer.action = 2;

DrawAnimation();

}

else if(y

<

mRenderer.height/2.0-!)

switch(mRenderer.action){

case 1:

if((mRenderer.eyex > 0)&&(mRenderer.eyez > 0)){

mRenderer.move=76;

}

else if((mRenderer.eyex > 0)&&(mRenderer.eyez < 0)){

mRenderer.move=70;

}

else if((mRenderer.eyex < 0)&&(mRenderer.eyez < 0)){

mRenderer.move=82;

}

else if((mRenderer.eyex < 0)&&(mRenderer.eyez > 0)){

mRenderer.move=66;

}

break;

case 2:

if((mRenderer.eyex > 0)&&(mRenderer.eyez > 0)){

mRenderer.move=66;

}

else if((mRenderer.eyex > 0)&&(mRenderer.eyez < 0)){

mRenderer.move=76;

}

else if((mRenderer.eyex < 0)&&(mRenderer.eyez < 0)){

mRenderer.move=70;

}

else if((mRenderer.eyex < 0)&&(mRenderer.eyez > 0)){

mRenderer.move=82;

}

break;

case 3:

mRenderer.move=85;

break;

case 4:

mRenderer.move=68;

break;

}

}

private void memcpy(int one,int two){

mRenderer.face_color[one]=mRenderer.face_color[two];

mRenderer.face_color[one+1]=mRenderer.face_color[two+1];

mRenderer.face_color[one+2]=mRenderer.face_color[two+2];

}

private void LeftShift(int a,int b,int c,int d){

// a

float temp1=mRenderer.face_color[a];

float temp2=mRenderer.face_color[a+1];

float temp3=mRenderer.face_color[a+2];

memcpy(a,b);

memcpy(b,c);

memcpy(c,d);

mRenderer.face_color[d]= temp1;

mRenderer.face_color[d+1]=temp2;

mRenderer.face_color[d+2]=temp3;

} }

private void DrawRotation(GL10 gl){

// 绘制小立方体

switch(move){ case 70: DrawCube19(gl);DrawCube11(gl);DrawCube2(gl);DrawCube22(gl);DrawCube13(gl);DrawCube5(gl);DrawCube25(gl);DrawCube16(gl);DrawCube8(gl);DrawCube18(gl);DrawCube10(gl);DrawCube1(gl);DrawCube21(gl);DrawCube4(gl);DrawCube24(gl);DrawCube15(gl);

gl.glPushMatrix();gl.glRotatef(-angle,0.0f,0.0f,1.0f);DrawCube0(gl);DrawCube9(gl);DrawCube17(gl);DrawCube3(gl);DrawCube12(gl);DrawCube20(gl);DrawCube6(gl);DrawCube14(gl);

DrawCube7(gl);

DrawCube23(gl);

gl.glPopMatrix();break;case 66: DrawCube0(gl);DrawCube9(gl);DrawCube17(gl);DrawCube3(gl);DrawCube12(gl);DrawCube20(gl);DrawCube6(gl);DrawCube14(gl);

DrawCube23(gl);DrawCube18(gl);DrawCube10(gl);DrawCube1(gl);

DrawCube21(gl);DrawCube4(gl);DrawCube24(gl);DrawCube15(gl);DrawCube7(gl);

gl.glPushMatrix();

gl.glRotatef(angle,0.0f,0.0f,1.0f);

DrawCube19(gl);DrawCube11(gl);DrawCube2(gl);DrawCube22(gl);

DrawCube13(gl);DrawCube5(gl);DrawCube25(gl);DrawCube16(gl);DrawCube8(gl);

gl.glPopMatrix();

break;

case 85:

DrawCube3(gl);DrawCube23(gl);DrawCube24(gl);DrawCube25(gl);

DrawCube4(gl);DrawCube5(gl);DrawCube6(gl);DrawCube7(gl);

DrawCube8(gl);DrawCube12(gl);DrawCube13(gl);DrawCube14(gl);

DrawCube15(gl);DrawCube16(gl);DrawCube20(gl);DrawCube21(gl);DrawCube22(gl);

gl.glPushMatrix();

gl.glRotatef(-angle,0.0f,1.0f,0.0f);

DrawCube0(gl);DrawCube1(gl);DrawCube2(gl);DrawCube9(gl);

DrawCube10(gl);DrawCube11(gl);DrawCube17(gl);DrawCube18(gl);DrawCube19(gl);

gl.glPopMatrix();

break;

case 68:

DrawCube0(gl);DrawCube1(gl);DrawCube2(gl);DrawCube3(gl);

DrawCube4(gl);DrawCube5(gl);DrawCube9(gl);DrawCube10(gl);

DrawCube11(gl);DrawCube12(gl);DrawCube13(gl);DrawCube17(gl);

DrawCube18(gl);DrawCube19(gl);DrawCube20(gl);DrawCube21(gl);DrawCube22(gl);

gl.glPushMatrix();

gl.glRotatef(angle,0.0f,-1.0f,0.0f);

DrawCube6(gl);DrawCube7(gl);DrawCube8(gl);DrawCube14(gl);

DrawCube15(gl);DrawCube16(gl);DrawCube23(gl);DrawCube24(gl);DrawCube25(gl);

gl.glPopMatrix();

break;

case 82:

DrawCube9(gl);DrawCube10(gl);DrawCube11(gl);DrawCube25(gl);

DrawCube12(gl);DrawCube13(gl);DrawCube14(gl);DrawCube15(gl);

DrawCube16(gl);DrawCube17(gl);DrawCube18(gl);DrawCube19(gl);

DrawCube20(gl);DrawCube21(gl);DrawCube22(gl);DrawCube23(gl);DrawCube24(gl);

gl.glPushMatrix();

gl.glRotatef(-angle,1.0f,0.0f,0.0f);

DrawCube0(gl);DrawCube1(gl);DrawCube2(gl);DrawCube3(gl);

DrawCube4(gl);DrawCube5(gl);DrawCube6(gl);DrawCube7(gl);DrawCube8(gl);

gl.glPopMatrix();

break;

case 76:

DrawCube0(gl);DrawCube1(gl);DrawCube2(gl);DrawCube3(gl);

DrawCube4(gl);DrawCube5(gl);DrawCube6(gl);DrawCube7(gl);

DrawCube8(gl);DrawCube9(gl);DrawCube10(gl);DrawCube11(gl);

DrawCube12(gl);DrawCube13(gl);DrawCube14(gl);DrawCube15(gl);DrawCube16(gl);

gl.glPushMatrix();

gl.glRotatef(-angle,-1.0f,0.0f,0.0f);

DrawCube17(gl);DrawCube18(gl);DrawCube19(gl);DrawCube20(gl);

DrawCube21(gl);DrawCube22(gl);DrawCube23(gl);DrawCube24(gl);DrawCube25(gl);

gl.glPopMatrix();

break;

default:

break;

}

六、工程运行效果截图

10月20日 查找Android开发的配置及流程 10月22日 查找资料确定要使用的算法与数据结构 10月23日 系统设计 10月24日 开始编码

10月28日 游戏基本功能完成,进入测试阶段 11月2日 程序开发完成,编写文档

八、总结

3.计算概论A大作业实验报告 篇三

--选课系统

设计思路:主要是依靠链表和文件操作相关知识,借助c++面向对象的特性进行设计。将主要功能携程“类”。一共有五个类:账号密码类,界面类,课程类,学生类,教务类。账号密码类用于储存学生注册的学号和密码。界面类顾名思义,有,主要实现界面的一些功能,如选择和跳转,不过我也将注册放到了这个类里。学生类里包括查看个人信息,选课退课等。教务类里包括添加课程 ,删除课程,查看课程等。课程类里有查看,添加,删除,修改等。教务的功能是调用了这个类里的功能。最后main函数只是短短几行启动类。

功能:设计思路里已经提及,包括了选课系统的基本功能,额外增加了一些贴合实际情况,便于操作的功能。

程序亮点:与别的一些同学的程序不同,我的程序使用的是链表,有些同学是结构体数组,链表在某些情况下更便于操作且节省空间。而且利用链表,可以大大减少txt文档的创建,最终我的程序只需要4个txt文档保存数据即可。此外我在设计程序时利用了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将程序分为多个cpp和头文件,使得程序更简明易懂,更加符合c++的本质。

关于实验过程:实验中还是遇到了不少坎坷,比如考虑输入是否合法时要频繁引入getline函数,但换行符会有很大的干扰,给编写程序造成了一些麻烦,还有便是面对如何利用最少txt文档实现学生模块功能的实现的问题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借鉴了网络上的一些方法,即链表嵌套,我在此方案上进一步优化,结合文件指针的运用,最终克服了这个困难。

4.电机学matlab仿真大作业报告 篇四

大作业总结报告

(第3组)

小组成员:曾志鑫

3131101242

3131101216

3131101243

曾海达

3131101241

潘宝坤

3131101237

一、小组作业题目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二、功能(业务)描述及设计思想(建议UML图示辅助介绍更好)

本系统是用JAVA编写的,运行环境也是在JAVA下,所用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8,本系统有教师和学生两个版本,即有学生和教师两种权限。在运行了本系统后,可能通过注销来切换用户。现在登陆的为教师权限的教师版,在有这个权限时,可以添加任意想添加的学生信息。当需要删除某个学生的信息时,也可以做出想应的操作。当要为学生录入成绩时,点击相应的按钮根据界面做出相应的操作就可以完成了,删除某个学生的成绩时,也是一样的。另外还有添加选修课程名的功能,这个功能是为了实现现在学生有选修课的,当有不同的选修课时就可以自己加入即可。当某门选修课不再开时,删除对应的选修课就行了。当鼠标放在每一个按键上,界面右边就会提示并介绍这个按键的功能。

如果现在登陆的为学生权限的学生版,在有这个权限时,可以查看自己"的个人信息和成绩,学生进入的用户名为自己的学号,默认的密码为学号。学生自己可以在登陆了本系统后自行修改自己的密码。切记要修改自己的个人进入密码,并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密码。在登陆本系统后,学生就可以选课了,所有可选的课程名都可以选择,但每个人限选一门,当在有选修课后再去选课就会出现相应的提示,如需重选,则点击相应的按钮,就会出现重选界面。但要注意重选选修课是先删除已选的选修课之后再选,所以重选和删除选修课要慎重.查看个人信息,就可以看到自己的信息和成绩。

系统总体结构图如下:

三、运行结果截图

系统登入界面

系统首界面

添加信息界面

添加成功界面

删除信息界面

查询信息界面

修改信息界面

添加选课界面

删除选课界面

四、程序中存在的缺陷及解决思路

1、系统没有设计注册,账号密码是通过管理员分配的。

2、对数据库的操作是对于单表操作的,没有在多表实现同步。表与表之间没有建立起连接。

五、程序调试情况说明

1、开始的时候,数据库连接不上,上网搜索找资料后才知道是数据库在安装的时候是默认使用windows方式验证的,需要设置为window 与sql 的混合方式验证,并且启用sa账户并设置密码与应用程序匹配。

2、在数据库解决时候还是连接不上,在阅读书籍之后忽略了eclipse里需要导入相应的数据库包,比如sql的sqljdbc.jar

3、界面设计时需要根据数据的大小显示出想要的大小,以及位置。开始数据的方式不是那么的好用,上网搜索了一下电脑分辨率的获取,然后利用电脑的分辨率来进行控制。

4、在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时,一开始没有考虑到数据的同步,所以表与表之间需要建立主键与外键的连接,那样的话设计到视图的操作,感觉时间上没那么多,就没有解决。

六、开发心得

一个好的团队的总体力量超过一个个体力量的总共和。

开发我们提倡团队开发,主要原因有

三、第一,软件开发过程复杂,而团队可以使问题简单许多,遇到问题可以大家一起解决。第二,团队操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优势的互补。第三,团队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理解能力。

一直以来期望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的我,对软件开发有者及大的兴趣,可由说种种原因使我从事工作以来走了好几年弯路,心中的梦想迟迟不能得以实现,可程序员的梦想从来没有从我的心中抹去,但这扇大门好像并没有向我敞开,今天,贵公司给了我敲开这扇大门的机会,让我真实体验了程序员的诞生过程。早就听说,程序员的前几个月是最苦的,可从来没有感受到,海马实习基地让我提前感受到了刚刚进入软件行业的压力和困惑,再也没有在自己家里随便写段小程序后的那种“自豪”感了。要面对每天必须面对的问题,再也不可能以“逃避”而了之了。也让我感觉到做为一个程序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这不到一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合格的程序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是程序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最近的工作中让我深深休会到了这一点,由于小组成员配合不好,使本来很方便的cvs给自己的工作带来的及大的麻烦,一不小心自己写的的东西就会被小组别的成员在上传文件的时候给覆盖掉,一整天的工作可能就这样被反工,我们小组这次就是因为协作不好,导致各模块之间不法连接,给工作带来了及大的麻烦,消耗了大量的劳动力还没有提高工作效率。这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一个成功商业性软件的开发必须有一个有强大凝聚力的团队,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协作会使我们做出优秀的软件。

良好的文档是正规研发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代码程序员,30%的工作时间写技术文档是很正常的,缺乏文档,一个软件系统就缺乏生命力,在未来的查错,升级以及模块的复用时就都会遇到极大的麻烦。这次的这个小小的项目,就因为文档上的一点点理解错误让我们花了很大的工夫去改代码,改页面。很庆幸的是,这是一个小项目,要是大项目,这种问题可能就会导致大量的代码修改,可见文档在一个项目中起者巨大的做用。

此外,良好的代码编写习惯,不但有助于代码的移植和纠错,也有助于不同技术人员之间的协作。作为一个程序员,对需求的理解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只有真正理解了一个模块的作用,才会写出高效率的代码,才能使整个软件项目作出来更加优秀,具备更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我在写代码的过程中就遇到了需求理解上的问题,使得写出来的代码功能不全,幸好不是给客户发现在,要不,这个软件的商业价值可能就会打折扣了。单元测试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说是不可不做的一项工作,不做好测试就会给后期的集成工作带来麻烦,往往为了一个小问题会让我们查找好多模块,给后期工作带来很大麻烦。

这一段时间的工作也让我明白了一点: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必须不断的学习,随时总结,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逐步提高,才能让自己很快的成长起来。

七、小组成员的工作分配,及完成情况(作为评个人成绩的依据): 曾志鑫:部分代码撰写及文档撰写

洋:主要负责代码的撰写

超:部分代码撰写及部分文档撰写

曾海达:负责代码调试及部分文档撰写 潘宝坤:负责代码调试及部分文档撰写

八、源代码清单(注:只需列出文件名,具体的项目代码和该报告一起打包上传到服务器本课程目录下的“课程大作业”子目录)

1)数据库操作函数

public boolean Method_InsertInto(String query,String number)//添加学生信息到数据库中的方法 public String Method_query(String query,String number)//查询学生信息的数据库

public boolean Method_alter(String query_message,String query_score)//修改学生信息的数据库方法 public String Method_print_all_name()//得到数据库中所有的学生姓名

public int Method_delete(String number,boolean category_delete)//删除学生信息的数据库方法 public void Method_add_curriculum(String query)//将新的选修课名添加到数据库中的方法 public void Method_del_curriculum(String query)//删除数据库中选修课名的数据库方法

public String Method_query_curriculum(String number)//查询数据中学生选修课这项是否有了选修课名 public String Method_teacher_query_all_curriculum()//得到教师所有可删除的选修课程名 public String Method_student_query_all_curriculum()//得到学生所有可以选择的选修课程名 public boolean Method_student_add_curriculum(String curriculum)//将学生的选课加入到数据库中的学生信息中

public boolean Method_student_del_curriculum()//将数据库中学生已选的选修课删除 public boolean Method_change_password(String password)//修改数据库中学生的密码

2)登录及操作函数

public void Method_Login()//用户登陆操作 public void Method_Inquire()//查询的处理

public void Method_Add_Student_Information()//添加学生信息操作

public void Method_Print_All_Name()//将得到的所有学生姓名加入到下拉菜单中 public void Method_Del_Information()//删除学生信息操作 public void Method_Add_Curriculum()//教师添加选修课程名操作 public void Method_Del_Curriculum()//教师删除选修课程名操作

3)学生操作函数

public void Method_Student_Add_Curriculum()//学生选课操作 public void Method_Student_Del_Curriculum()//学生删除选修课操作 public void Method_Change_Password()//学生修改密码操作 public void Method_Explain()//显示系统说明的操作

4)界面显示操作的部分函数

public static Point getMidDimesion(Dimension d)//获得屏幕中间的坐标 public Image getImage(String url)private JFrame getJFrame_addinformation()private JFrame getJFrame_addinformation()5)对学生信息按钮的操作的部分函数

private JButton getJButton_query()private JButton getJButton_delscore()private JButton getJButton_alterscore()private JButton getJButton_addscore()private JButton getJButton_delinformation()private JButton getJButton_addinformation()6)对菜单子项的操作的部分函数

private JMenuItem getJMenuItem_explain()private JMenuItem getJMenuItem_last()private JMenuItem getJMenuItem_query()private JMenuItem getJMenuItem_delscore()private JMenuItem getJMenuItem_alterscore()private JMenuItem getJMenuItem_addscore()private JMenuItem getJMenuItem_delinformation()private JMenuItem getJMenuItem_addinformation()private JMenuItem getJMenuItem_change()7)对菜单主目录操作的部分函数

private JMenu getJMenu_help()private JMenu getJMenu_inquiry()private JMenu getJMenu_result()private JMenu getJMenu_information()private JMenu getJMenu_file()8)对学生信息的操作,如:性别、选修课、成绩等部分函数

private JTextField getJTextField_student_result_sex()private JTextField getJTextField_student_result_curriculum()private JTextField getJTextField_student_result_NativePlace()private JTextField getJTextField_student_result_department()private JTextField getJTextField_student_result_specialty()private JTextField getJTextField_student_result_class()private JTextField getJTextField_student_result_java()private JTextField getJTextField_student_result_english()private JTextField getJTextField_student_result_math()private JTextField getJTextField_student_result_sports()9)对选修课的操作的部分函数

5.电机学matlab仿真大作业报告 篇五

基于MATLAB的ABS控制仿真研究

ABS是一种变工况、非线性的系统,且建模难度大.分别采用PID控制、模糊PID控制两种方法对单轮汽车模型进行了模拟仿真.其中模糊PID控制可以利用模糊控制规则对PID参数进行在线修改,因而具有较好的自适应能力,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控制效果.

作 者:樊继东 FAN Ji-dong  作者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十堰,44 刊 名:汽车科技 英文刊名:AUTOMOBILE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3) 分类号:U463.5 关键词:ABS   模糊PID控制   仿真  

6.电机学matlab仿真大作业报告 篇六

Matlab2009a , amesimR8a , VC6.0 企业版(英文版 步骤: 1 将 VC++中 的 “vcvar32.bat” 文 件 从 Microsoft Visual C++目录(通常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Bin 中拷 贝至 AMESim 目录下。设置环境变量:我的电脑〉环境变 量。设置 AMESim 环境变量:变量名 AME ,值为其安装路 径如安装在 C 盘中则值为 C:+amesim 安装路径。设置 Matlab 环境变量:变量名 MATLAB 值为 D:MATLAB,此 处我安装的 matlab 在 D 盘根目录下。确认在系统环境变量 PATH 中包含系统安装目录 C:WINDOWSsystem32 3 在 Matlab 的目录列表里加上 AMESim 与 Matlab 接口文 件所在的目录 %AME%matlabamesim。File-〉 Set Path-〉 Add Folder 加 上 需 要 联 合 仿 真 的 amesim 文 件 目 录 和 C:AMEsimmatlabamesim(注 意 R8A 版 本 是

将 %AME%scriptingmatlabamesim 设置到 MATLAB 路径中 加入 matlab 默认路径中 将联合仿真的许可证文件 licnese.dat 拷贝到 AMESim 安 装目录下的 licnesing 文件夹中 确认是否在 AMESim 中选择 VC 作为编译器。具体操作 在 AMESim-〉 Opions-> AMESim Preferences->Compilation/Parameters中。.在 MATLAB 命令窗口中输入命令 Mex-setup ,选择 VC 作为编译器

注意点: 1, Vc 建议安装企业版而且是英文的,其第一次打开安装 文件安装并不完全,重启动以后再次点安装文件,会出现于 第一次安装文件不同的界面,就说明没有安装完全

2, Matlab 的安装目录和 amesim 的安装目录都不能在中文 路径下,而去文件夹的名称不能有空格

3, 联合仿真设置成功的标志 : 可以运行 amesim-〉 HELP-〉 GET AMESIM DEMO-〉 interface-〉 amesimsimulink 下的范例

4, 如果运行的现实找不到 matlab bin 则说明系统环境变 量中没有设置 matlab 路径,设置方法见上面,再重启电脑, 再次用 amesim 打开范例并到参数模式下, 运行 TOOLS-〉 Start matlab ,系统会调用 matlab 程序,再在打开的 matlab 中找 到与 amesim 中打开的文件同目录且同名的.mdl 文件,在 matlab 中运行仿真, 如果没有错误则在 amesim 中进入仿真 模式打开相应的元件就可

以看到曲线(注意在 amesim 中不用运行仿真 如果上面设置成功下面不用看 下面给出 amesim4.0 版本设置方法

为了实现二者的联合仿真,需要在 Windows2000 或更高级 操作系统下安装 Visual C++ 6.0,AMESim4.2以上版本与 MATLAB6.1上版本(含 Simulink 1.将 VC++中 的 “vcvar32.bat” 文 件 从 Microsoft Visual C++目录(通常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Bin 中拷 贝至 AMESim 目录下。

2.环境变量确认: 1, 选择“ 控制面板-系统” 或者在“ 我的电脑” 图标上 点右键,选择“ 属性”;

2, 在弹出的“ 系统属性” 窗口中选择“ 高级” 页,选择 “ 环境变量”;

3, 在弹出的“ 环境变量” 窗口中找到环境变量“ AME ” , 它的值就是你所安装 AMESim 的路径,选中改环境变量;4, 点击“ 确认” 按键,该变量就会加到系统中;5, 如上 法确认环境变量 “ MATLAB", 该 值 为你所安装 的 MATLAB 的路径 3.确认是否在 AMESim 中选择 VC 作为编译器。具体操作 在 AMESim-〉 Opions-> AMESim Preferences->Compilation/Parameters中。

4.在 MATLAB 命令窗口中使用 Mex – setup , 选择 VC 作为 编译器。5.在 Matlab 的目录列表里加上 AMESim 与 Matlab 接口文 件所在的

目录 %AME%matlabamesim,其中 %AME% 是 AMESim 的 安 装 目 录 , 如 果 安 装 在 C:AMEsim , 则 就 加 上 C:AMEsimmatlabamesim。

6.The name of the S-Function is the name of the system with an ‘_’ added.7.The input of the interface block in AMESim has its ports in reverse order compared with Simulink.(注意 : 这里的模块的输入口是指在 matlab 中显示 的输入口,而且在 matlab 中的输出口和 simulink 中的接口 是对应的.可以参考帮助文件,里面有详细的提示 8.Remember to change from Parameters to Run mode in AMESim before running the simulation in Simulink or to use File->Write aux.files.注意 : 如果上面的设置还是不成功 , 甚至运行 Amesim 中自带的范例

7.电机维修作业标准 篇七

KKS

编码

设备名称

高压交流电动机

作业

名称

解体大修

使

1.2500V、500V兆欧表、双臂电桥、钳形万用表

2.螺旋千斤顶、专用靠背轮拉马、拉杆

3.塞尺、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及细保险丝

4.枕木、帆布、检修用橡皮垫

5.电动葫芦、手拉葫芦、钢丝绳、尼龙吊带、卸扣、假轴等

6.电动清洗枪、空气压缩机、电源架

7.重型套筒扳手、烘烤灯具、常用电工用具、内六角、手电钻等电动工具

1.办理工作票。

2.将设备退出运行,安全措施已做好。

3.起吊、运输工器具已准备好

4.参加检修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达到上岗条件。

5.准备好整套检修记录卡。

6.检修工器具、备品备件及使用材料已准备齐全

7.试验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且空气湿度一般不大于80%,试验时应同时测量环境温度和湿

1.维修前必须办理工作票

2.检修现场必须装设安全围栏

3.检修作业须佩戴防护用品

4.需两人以上在一起工作

5.工作前进行安全教育和交代安全措施

6.进行高压试验时,要用围栏将试验区域隔离,并指派专人进行现场监护;

7.施工现场要保证有足够的照明;

8.检修工作场地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准备工作(备品配件、材料)—→解体—→抽转子—→清理检查测量—→预防性试验—→组装—→试转—→结束工作

设备维修作业标准

KKS

编码

设备名称

高压压交流电动机

作业名称

解体大修

序号

作业步骤

质检点

工作内容

准备工作

1.办理工作票,确认工作票所载安全措施已正确执行

2.确认作业条件已满足

3.进入工作现场穿工作服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

4.开工前,工作负责人要向工作班成员详细交待现场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5.明确工作范围,并装设围栏

电机拆运至检修现场

1.核对电机编号并抄录铭牌,将待拆动的部件做好相应的标记

2.拆开电机电源接线,并将电缆头三相短路接地并做好电缆防护措施

3.拆开电动机加热器电源引线

4.拆开电动机测温元件引线并作好对应标记

5.拆开电动机本体外壳接地线

6.拆开中心点盒内CT二次引线。(拆前做好引线标记)

7.通知相关机械班组拆开靠背轮及地脚螺丝、垫片并做好回装记号

8.仔细检查,确认电动机与外部无任何机械及电气连接

9.联系起重人员起吊电机,搬运至检修现场,放平稳垫好枕木

10.建立工作区,设置围栏并挂告示牌

电机解体

W-1

1.向工作人员交待现场安措及特殊注意事项

2.解体前用2500V兆欧表测量电机修前三相定子绕组对邻相和对地的绝缘电阻要大于0.5兆欧,吸收比应不小于1.3

3.拆卸前必须作好各部件的位置记号,以便各部件的组装

4.拆卸电机侧靠背轮,用火焊加热迅速而均匀,温度达到200℃左右时,用专用工具趁热拉出。注意:在拆靠背轮过程中,严防烫伤或砸伤工作人员

5.拆卸电机冷却器,吊冷却器至合适场所清洗干净

6.拆卸电机轴承外油盖上的测温探头、油管,并清洗干净

7.分别放干净电机两侧的轴承油室的油

8.分别拆卸电机前后的上半端盖,按定置图放置好

9.测量定转子的气隙误差不大于10%

10.联系机械测量轴瓦游隙及转子轴向位置,并拆卸电机两侧轴瓦

11.分别拆卸电机前后的下半端盖,按定置图放置好

抽转子

W-2

1.套合适假轴于电机轴伸端轴上,注意套轴部位用橡皮或棉布保护好电机轴颈

2.使用合格的起重工具,用电动葫芦并采用手拉葫芦配合调整平衡,吊转子钢丝夹角不大于60度

3.轻轻起吊转子,用透光法检查定转子间隙,使其不与铁芯接触,保持转子水平,慢慢将转子平移出

4.转子移出后放在合适枕木上,两边插入锲子确保转子不会滚动

5.注意:抽转子过程中,不能碰伤轴颈、铁芯和端部线圈绝缘

定子的检修

1.用吸尘器或压缩空气和擦布,清洁定子铁芯,定子端部绕组和通风回路,必要时可用白布醮以酒精进行清揩定子绕组

2.检查铁芯应无锈蚀,松散,碰伤,过热或局部过热等现象

3.检查定子端部绕组应无过热.变色.变形.磨损和覆盖漆剥落现象,端部绕组和引出线均应有良好的机械和电气的结构,接线鼻子无过热,脱焊现象

4.检查定子槽楔应固定良好,无松动,脱空现象通风回路应清洁畅通,无尘埃

5.铁芯与机壳固定良好,端盖无裂纹,止口处平整光滑无毛刺.变形等不良现象

6.电机加热器检查:连接线应牢固,引线无过热炭化、绝缘良好无损伤,绝缘支撑完好无损

转子的检修

1.用非金属工具捣通通风槽后,再用吹灰器或压缩空气及抹布将转子各处吹扫清理干净

2.检查转子铁芯应紧固,无锈斑,磨损,变色等不良现象

3.平衡块应紧固不松动

4.鼠笼条与铁芯成一实体,不应有松脱,裂纹,断伤,脱焊现象

5.转子风扇焊接牢固,铆焊紧固完好,叶片无变形,裂纹

6.轴颈光滑,无毛刺、损伤,转轴不弯曲

冷却器的检修

H-1

1.拆开冷却器前后水室盖板,用水及毛刷冲洗干净冷却器铜管

2.更换水室盖板密封垫,盖好前后水室盖板,做水路的水压试验0.5MPa维持30分钟无渗漏

附件检修

1.检查电机接线盒内的瓷瓶绝缘子稳固、完好、无裂纹,并清理干净瓷瓶表面。接线柱螺纹螺母完好、无锈

2.联系热控进行电机测温元件测量、校验

3.电机中性点盒内CT精度校验

穿转子

H-2

1.电机内部无清理干净,无任何遗留物,各部件的检修已达质量标准,验收合格,记录齐全无缺,试验通过合格,具备组装条件

2.使用抽转子时相同的工具.工艺,相反工序将转子插入定子膛内(抽转子前的位置),穿转子时行走要平稳,严禁碰撞和猛烈晃动

3.注意观察转定子间隙,防止碰伤铁芯和线圈绝缘

电机各部件回装

W-3

1.按修前相同的工具、工艺,相反的工序及标记装复各侧端盖

2.测量定转子的气隙误差不大于10%,检查轴与两轴瓦之间单边游动间隙不小于3mm

3.测量轴承的绝缘大于1

4.在轴承室内加入约1/2~2/3体积的润滑油

5.用拆时的工具、工艺,相反的工序装复冷却器

6.回装轴承测温元件

7.用拆卸时的工具、工艺,相反的工序装复靠背轮

8.盘动转子应转动灵活,无摩擦等异常

修后电气试验

H-3

1.直流电阻的测量

1.1定子绕组直流电阻的测量:用双臂电桥分别测量定子绕组的各相电阻,要求:各相绕组直流电阻的相互差别不应超过最小值的2%,中性点未引出者,可测量线间电阻,其相互差别不超过1%,且与历年比较无明显变化

1.2加热器直流电阻测量:用万用表测量电机本体加热器直流电阻

1.3加热器对地绝缘电阻测量:用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最小值不小于0.5MΩ

1.4测量电机的测温元件电阻100欧(0℃)及250v摇表摇绝缘大于0.5MΩ

定子绕组耐压前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测量

2.1用2500V摇表测量定子三相绕组对地的绝缘电阻及吸收比,要求:

绝缘电阻R60“不小于10MΩ,吸收比应不小于1.3,(吸收比K=R60”/R15")

2.2测试完毕,绕组对地充分放电

定子绕组泄漏电流和直流耐压试验

3.1进行定子三相绕组对地的泄漏电流和直流耐压试验,加压线接绕组,并对外壳及地保持足够绝缘距离,试验变可靠接地,送试验电源,调节调压器均匀升压至试验电压,最高试验电压为2.5UN(直流15000V),按每级0.5U

N,分阶段升高,每段停留1min,读取每阶段的泄漏电流值,记入检修报告。视现场情况,转子就位后进行有条件分相进行,泄漏电流间差别小于最小值的100%。将试验结果记录在检修报告中

3.2降压至地零位,断开试验电源。绕组对地充分放电

定子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

4.1应在绝缘电阻和直流泄漏及直流耐压试验合格进行,试验电压交流1.5UN(9000V)

有条件分相进行,加压线接定子绕组。送试验电源,均匀升压至试验电压,停留1分钟,读取电容电流值,记入检修报告,降压至零位,断开试验电源。在耐压后进行绕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测量,测量值与耐压前比较应无明显降低

4.2试验结束,拆除绕组短接线,拆除试验接线,拆除电机转子及外壳接地线

电机就位、安装接线

1.电动机整体就位、找正

1.1使用吊离时相同的工艺.工具.相反工序将电动机搬运吊放到机座上

1.2带上地脚螺丝,待机械对电机进行找正工作,并紧地脚螺丝

2.接线(按拆时的标记对接)

2.1接好外壳接地线及加热器电源引线

2.2接好电机测温元件引线

2.3接好电缆接地线

2.4接好电机定子三相电源线,并包好绝缘

2.5接好电动机中心点盒内CT二次引线

电机空载试转

H-4

1.检查现场工作完毕后,工作人员撤离现场,交工作票至运行,申请送电试转

2.空载运行时间30~120分钟以上,测量空载电流在额定电流20%-40%以内,三相电流正常(小于105%额定电流)相互差不大于平均值的10%

3.检查电机转向正确、各部分无过热和异常

4.检查电动机振动情况良好(双振幅)

3000转/分不大于0.05mm

1500转/分不大于0.085mm

1000转/分不大于0.10mm

750转/分不大于0.12mm

5.振速小于2.8毫米/秒

6.转子轴向位移不大于2—4mm

7.轴承温度不大于80℃、温升小于30℃/小时

8.试转合格,清理现场

电机带负载试转

W-4

1.空载试转合格,从运行取回工作票,并恢复原安全措施

2.拆开电机侧电缆接线,并将电缆头三相短路接地并做好电缆的防护措施

3.联系机械找中心、连靠背轮

4.按标记接好电机电源线、接地线、测温线、加热器线、中心点盒内CT二次引线

5.检查现场工作完毕后,工作人员撤离现场,交工作票至运行,申请送电带负载试转电机

6.负载试转时间60分钟以上,可根据机械要求适当延长,三相电流正常(小于105%额定电流),相互差不大于平均值的10%

7.电机各部分温升、振动、振速无异常,电机轴承声音正常

8.检查电机各部分无过热和异常

现场清理及结束工作票

1.电机一切正常后,做好现场清洁,结束工作票

2.做好电机检修台帐

备注

1.本标准适用于:6KV电动给水泵、引风机电机

2.见证点--

W

停工待检点--

上一篇:批发市场管理办法下一篇:2023年南岸区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