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思想如何培养

2024-07-05

高中数学思想如何培养(精选18篇)

1.高中数学思想如何培养 篇一

高中数学划归思想的培养的论文

一、如何培养划归思想

1.开门见山

首先,教师应该向学生详细的讲解划归思想的内容及应用,使学生的内心有划归思想的意识,掌握划归思想的应用方法,了解各个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例如,对三角函数的学习,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述三角函数的定义,使学生大概了解一下三角思想的涵义,然后进一步讲解三角函数的应用方法,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帮助学生推倒一下三角函数的演变公式,就是将任意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函数进行计算,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应用,然后通过一定的实例讲解,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这种方法的应用,然后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实例来讲解,这样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三角函数.学生在求系数之和时,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利用化归思想来分析问题,在划归思想中还可以使用归纳和总结的方法,这样解题就容易很多了.如果学生们在遇见一个复杂的问题时,一时间无法入手,那么就可以考虑一下特殊情况,从特殊到一般,把特殊的`情况解决了,一般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解题方法十分适用于特殊的情况.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回顾和发掘以前所学的知识,归纳一下各种题型,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2.循序渐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考虑逐步深入的原则,有意识的将划归思想慢慢的渗入到教学中,仔细的分析划归思想的涵义,使用的范围,这样无论是在讲解中还是学生们在平时的练习中,都能应用划归思想.

3.步步为营

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自己起着引导的作用,使学生们在遇到难题时能够主动地应用划归思想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的应用,能够自主的分析难题.例如,在几何题的解题中,尤其是比较复杂的立体几何中,学生应该将复杂的空间几何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平面图形,进而才可以很好的研究解题思路.教师可以在课堂是引入3D打印技术,这也是一项十分常用的划归思想,它能够帮助学生将复杂的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的图形,这样,可以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几何图形,使用打印材料进行平面打印,也能够实现3D的打印效果.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划归思想,这就使学生们在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就能够主动地想起来划归思想,然后再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探析.

二、结语

高中数学的划归思想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思路,它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数学中的难题,它就是一种将未知的问题利用自己的解题手段转化为已知的一种数学能力的培养,并在这个过程中归纳和总结各种解题方法.由此看来,教师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们的解题能力和数学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和进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并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中给予优化和创新,以期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高中数学思想如何培养 篇二

通常情况下, 学生的学习包含三个过程:一个是归纳新知识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将新的知识信息替换已有信息或者是提炼已有信息;另一个是转换知识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是处理知识, 把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储存, 用来适应解决新任务, 超越所获取的知识信息;最后就是评价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是检测验证知识信息是否适用于当前的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三个过程时不应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这也是传统教学中主要存在的一个弊病,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工信息, 独立自主地完成三个学习的过程。

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提供各方面的知识信息、理论依据、解题方法, 但是教师的教学目的不应建立在仅仅使学生掌握这些教学内容、理论依据、解题方法等知识, 而应建立在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结构, 自主建立知识体系结构。而化归思想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纽带, 其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地通过所获取的信息, 提炼、转化到已知的知识体系架构中, 同时在面临新的解题任务时, 可以灵活地将问题同已知的知识体系建立关联, 并寻找最终的解题方案。

一、开明见山, 明确化归思想

首先, 教师应向学生详细介绍化归思想的方法内容及应用, 引导学生树立化归思想意识, 了解化归思想方法。比如说三角函数的学习,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三角函数的定义, 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成单位圆中x, y, r的比值公式来表示,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化归思想, 然后, 教师指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正是通过此类转化来推导完成的, 引导学生树立化归思想意识, 了解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而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则是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再进行求解, 引导学生理解化归思想的应用, 再通过实际的例题进行详细的演算, 如何将转化后的问题解答以后, 归纳到未知的问题解答过程中, 指导学生理解化归的策略。如:求 (3x-1) 5 (4x4-x+1) 3的各项系数之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化归思想进行分析, 把多项式的系数之和, 化归为x=1时的值, 这样也就是将问题转化为f (1) , 解答起来自然就容易得多了。当一个繁难问题一时无法下手时, 可先考虑一个特殊情况, 由解决特殊问题入手来达到解决一般问题的目的, 这就是化归策略中特殊化策略的应用。同时,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回顾和发掘曾经所学知识中, 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化归思想来解决, 如解方程问题, 不等式的处理以及立体几何中定义、定理及问题的解决基本都应用了化归思想, 进而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应用化归解题方法, 提高学生对化归思想的认识。

二、循序渐进, 渗透化归思想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处处有意识地使用化归思想进行教学, 彻底详细地分析整个化归思想的概念、应用范围、使用过程等, 无论是在讲解数学定理、推论, 或者是复习课程、练习课程, 都应时刻渗透化归教学思想。而不等式的学习中, 有很多概念、演算、知识的应用都是培养化归思想最好的教学材料, 比如:已知x, y都是正数, 求证: (1) 如果积xy是定值P, 那么当x=y时, 和x+y有最小值2槡P; (2) 如果和x+y是定值S, 那么当x=y时, 积xy有最大值41S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题目, 了解不等式重要的结构特征, 积与和的不等关系, 积与和的不等本质就是和、积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学生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进行最终的求证。

证明:因为x, y都是正数, 所以2x+y≥x槡y,

(1) 积xy为定值P时, 有2x+y≥槡P。

所以x+y≥2槡P, 当x=y时, 取“=”号, 因此, 当x=y时, 和x+y有最小值2槡P。

(2) 和x+y为定值S时, 有x槡y≤2S, 所以, xy≤41S2, 当x=y时, 取“=”号, 因此, 当x=y时, 积xy有最大值41S2。

三、步步为营, 应用化归思想

3.高中数学思想如何培养 篇三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37-02

前言:作为行为的动力,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思想的引导,可以实现对知识的分析与提炼等,同时也可以形成知识上的积累。且对于数学思想来说,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一种认识,通过数学思想的引导,可以对数学规律产生出正确的认识。而对于数学方法来说,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程序,同时也是思想上的一种实际体现。

一、数学教学中的层次

就高中数学教学来说,从内容上进行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层次,第一,是表层知识。第二,是深层知识。在表层知识中主要包括了行之以及公式等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而在深层知识中则主要是针对数学思想与方法来说的。所以也可以说深层知识的基础是表层知识,表层知识就是在教材中明确指出的,并具有实际操作性的一系列知识。学生在教材的引导下可以掌握一定的表层知识。从而感悟到其中的深层知识。而对于深层知识来说,是存在表层知识中的,同时也是表层知识中的精髓,可以支撑起表层知识。降低学生的知识水平。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当要认识到的一点就是如果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深层知识的讲述而轻视表层知识的话,就会造成教学形式化严重,学生也难以掌握好所学习的内容[1]。

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的数学思想主要可以范分为集合、化归以及对应思想。如此进行划分主要是因为首先,对于这三种思想来说,可以涵盖高中数学中的大部分内容。其次,这种思维是可以满足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生活经验的,所以也很容易被学生所掌握。最后,在教学中利用这些思想来处理与分析数学问题的机会相对较多。此外,学生掌握好这些思想以后还可以为实现更好的学习奠定基础。

此外,符号化、公里化以及极限的思想在数学中也有着一定的体现。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就要针对不同的情况来做好相关的渗透工作。而对于数学方法来说,是帮助学生分析、处理以及解决问题的关键,且这些方法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等方面有着直接的联系,这样也就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要认识到数学方法的重要性,运用好数学方法[2]。

三、运用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模式

通过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引导,可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成为能力。第一,在数学思想以及方法的影响下,要求教师要掌握好一定的深层知识,这样才能教学工作的目的性。第二,对操作来说,主要是针对表层知识来说的,也就是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且对于操作来说,是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基础。第三,对于掌握来说,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好一定的表层知识,而这也成为了让学生掌握深层知识的基础。第四,领悟。主要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所学习到的表层知识实现深化,其中也就包含了对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的领悟。第五,对于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来说,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就是将几种思想与方法结合在一起,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3]。

四、优化高中数学教学

对于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来说,主要是通过观察与实验、类比、归纳等,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研究与分析,可以有效教学的效果。而这也就是实现了对数学教学的优化。第一,数是形的一种抽象概括,而形则是数的一种几何表现,通过进行数形结合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实现更深层次的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做好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工作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第二,对于函数来说,主要是对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于制约规律来进行研究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以针对实际问题来让学生明确其变化,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好这一知识。

结语:总的来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说有着促进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从实际出发,认识到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从而积极运用好数学思想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光洁.如何在数学复习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对高中数学复习教学的几点思考[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18):70-71

[2]陈志海.如何渗透数学思想——对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理导航(中旬),2012,(05):11-12

4.高中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篇四

函数与方程思想是中学数学函数的基本思想, 在中考、高考中,常常以大题的方式呈现。函数是对于客观事物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各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函数的形式将这种数量关系表示出来并加以解释,从而解决问题。函数思想是指采用运动和变化的观念来建立函数关系式或构造模型,将抽象的问题运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规律去分析、转化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方程思想是指分析数学问题中的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者构造方程组,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数学教学运用非常广泛, 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是数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它将抽象的数量关系用直观的方式在平面或空间上呈现出来,也是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地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解题方法。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

有时仅从“数量关系”中观察很难入手,但如果把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并利用其图形的规律性质来确定,借助形的明了直观性来描述数量之间的联系,可使问题由难转易,化繁为简。故在面临一些抽象的函数题型时,老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使解题思路峰回路转。例如,求y=(cosθ-cosα+3)2+(sinθ-sinα-2)2的最值(θ, α∈R) 可利用距离函数模型来解决。

化归、类比思想

所谓化归、类比思想是把一个抽象、陌生、复杂的数学问题化比成熟知的、简单的、具体直观的数学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化归与类比的数学思想。 函数中一切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化归与类比思想,常见的转化方法如:①类比法:运用类比推理,猜测问题的结论,易于确定转化的途径;②换元法,运用“换元”把非标准形式的方程、不等式、函数转化为容易解决的基本问题;

③等价转化法:把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易于解决的等价命题,达到转化目的;④坐标法:以坐标系为工具,用代数方法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是转化方法的一种重要途径。高中数学老师要熟悉数学化归思想,有意识地运用化归的思想方法去灵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在教学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里,将有利于强化在解决数学问题巾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方法。在研究和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当所给对象无法进行统一研究时,就需要我们根据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异同特点,将问题对象分为不同类别,然后逐类进行讨论和研究,从而达到解决整个问题的目的。

5.高中数学思想方法题型总结 篇五

1.函数或方程或不等式的题目,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是函数图象。

2.面对含有参数的初等函数来说,在研究的时候应该抓住参数有没有影响到函数的不变的性质。如所过的定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或是„„; 如果产生了影响,应考虑分类讨论。

3.填空中出现不等式的题目(求最值、范围、比较大小等),优选特殊值法;

4.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该建立关于参数的等式或是不等式,用函数的定义域或是值域或是解不等式完成,在对式子变形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分离参数的方法;

5.恒成立问题或是它的反面,可以转化为最值问题,注意二次函数的应用,灵活使用闭区间上的最值,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应该不重复不遗漏;

6.圆锥曲线的题目优先选择它们的定义完成,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若与弦的中点有关,选择设而不求点差法,与弦的中点无关,选择韦达定理公式法;使用韦达定理必须先考虑是否为二次及根的判别式问题;

7.求曲线方程的题目,如果知道曲线的形状,则可选择待定系数法,如果不知道曲线的形状,则所用的步骤为建系、设点、列式、化简(注意去掉不符合条件的特殊点);

8.求椭圆或是双曲线的离心率,建立关于a、b、c之间的关系等式即可(多观察图形,注意图形中的垂直、中点等隐含条件);个别题目考虑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

9.三角函数求周期、单调区间或是最值,优先考虑化为一次同角弦函数,然后使用辅助角公式解答;解三角形的题目,重视内角和定理的使用;与向量联系的题目,注意向量角的范围;

10、向量问题两条主线:转化为基底和建系,当题目中有明显的对称、垂直关系时,优先选择建系。

11.数列的题目与和有关,优选和通公式,优选作差的方法;注意归纳、猜想之后证明;猜想的方向是两种特殊数列;解答的时候注意使用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体会方程的思想;

12.导数的题目常规的一般不难,但要注意解题的层次与步骤,如果要用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可从已知或是前问中找到突破口,必要时应该放弃;重视几何意义的应用,注意点是否在曲线上;

12.遇到复杂的式子可以用换元法,使用换元法必须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有勾股定理型的已知(即有平方关系),可使用三角换元来完成;

13.绝对值问题优先选择去绝对值,去绝对值优先选择使用定义;

14.与图象平移有关的,注意口诀“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只用于函数

6.高中数学思想如何培养 篇六

1、从公式定理开始掌握

公式定理是数学最核心的内容,所以不仅要掌握公式还要理解好相关的概念,并且背诵下来,避免考试的时候要用到公式而忘记了。而且从公式定理开始掌握后再辐射出来,继续复习其他的基础知识这样复习会快一些。

2、不懂要问

其实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就是你很好的资源,你要利用好这一资源,这样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有时候同学老师的一个点拨,胜过你复习一天甚至几天。而且不要让问题堆积,把自身不会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样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大了很多。

3、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7.高中数学思想如何培养 篇七

一、数形结合方法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分类

作为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 一般而言,数形结合方法主要用于解决以下几类数学问题,如表1所示.

二、以形助数,用形来解决数学中数的问题

在高中数学中,经常运用图形的方法来解题. 而图形解题方法的关键是图形的构造,在对图形分析的时候就要抓住图形中一些关键的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巧妙的运用数学中的概念、式子规律去刻画它们内在的关系. 图形解题方法一般有三种途径: 应用平面几何知识,应用立体几何知识,应用解析几何知识将数量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 例如通过图形可以很好地刻画相反数、函数的零点、函数的单调性等. 在学习人教A版《必修一》1. 1. 3: 《集合的基本运算》时,可以引导学生用韦恩图法解决集合的关系问题. 一般,集合都是用圆来表示,有公交元素时则用两圆相交来表示,没有公共元素用两圆相离来表示. 用韦恩图法就能够让学生很容易理解集合与求解之间的关系,以及集合与求解关系之间的问题. 例: 一个班共有48名学生,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要参加一个活动小组,参加化学、物理、数学小组的人数分别是15、25、28同时参加化学、数学的是6人,同时参加物理、化学的是7人,那么同时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的小组人数是多少? 在解答这个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用圆A、B、C分别来代表参加数学、物理、化学小组的学生人数,然后用这三个圆共同的部分来表示同时参加数理化小组的学生人数. 假设用N来表示集合的元素,那么就有N( A) + N( B) + N( C) - N( A∩B) - N( A∩C) N( B∩C) + N( A∩B∩C) = 48即28 + 25 + 15 - 8 - 6 - 7 + N( A∩B∩C) = 48所以N( A∩B∩C) = 1,即同时参加数理化的同学只有一人. 这样进行数形结合,通过图形来思考数,就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了,学生更容易理解题目,教师的教学也更加生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无形中提高着.

三、以数解形,用数来解决数学中形的问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将几何问题转换成代数问题来讨论,教师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的来讨论,这样便于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比如在引入三角函数的时候,就是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在几何中也常用数量关系去研究图形位置. 特别在立体几何的证明与求值上,通过引入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空间向量的运算, 可将抽象的几何问题转化纯粹的代数运算. 例如在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时,用传统的几何法找它们的平面角难度就比较大. 而运用空间向量的法向量去求值就大大降低了难度. 几何与代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可以更直观,更形象,更快速的学习高中数学.

四、把握题目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通过数量与图形的结合,对问题所提出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分析,更好掌握数形结合的应用. 比如在学习必修五3. 3. 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二元一次不等式转换成平面区域,这样就可以将不等式的关系式转换成了平面的关系,把代数不等式问题转成了平面区域问题,导出我们的结论,从而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在平常教学的点滴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使得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看到数就能联想到形,看到形就联想到数的学习模式,自然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

五、引导学生在直观中去理解数学概念,建构数学模型

在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就所给图形或者随机绘制图形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研究,分析出图形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教师通过图形的形象描绘,使得学生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进行有机的结合. 教师这种形助数的教学, 让学生学习化繁为简,由难变易. 也便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想象和分析,最终形成数学概念,用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记住和理解数学概念,在解答问题的时候更好的运用数学概念. 这样潜在数形之间的关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去解决问题,学会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将一些难点、重点的学习知识,通过图形的结合方式来理解和记忆. 这样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构造数学模型, 便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实施数形的结合

目前我国普遍的数学教学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的生动和形象,也为了将高中数学中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和形象化,教师可以将多媒体引进到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计算机的计算, 图形,图像等一些功能,为一些数学上的抽象思维模式提供直观的模型,使得数学概念更加的简单,明了. 从而使学生更直接的去探索数学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在高中数学中数形结合方法是高常用教学方法,这是因为数形结合方法可以将数学问题更加的简单化和直观化,使得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动生动了. 这样的教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数学模型,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另一方面,这样数形结合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在高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的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

摘要:在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数与形是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数形结合的思想既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行数学解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8.高中数学思想如何培养 篇八

关键词:建模意识;创新意识;高中物理

实行素质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提高卷面成绩,而是为了通过教育制度改革,培养出全方面优秀的人才,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但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是从思想方面让学生得到改善和发展。对于学习高中物理来说,思想的开阔是极为重要的,对于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需要的是联系生活、自然、身边的各种事物。

对于当下的高中生而言,惯有的模式是他们发展的阻碍,是突破现有思维局限性的一堵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突破这堵墙,跨越他们的障碍。那么,教师该如何引导呢?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论述一下。

一、明确对象,建立模型

仔细读题,清楚研究对象是什么。例如,小球从高空下落至沙坑中,下落点距坑沿高度、坑深、小球质量均已知,求小球在沙坑受到的阻力。这道题,研究对象为小球,而小球在此过程中可以看作质点,根据动能定理可得。这里就用到了质点模型。

二、分析过程,建立模型

有的运动过程复杂,难以看懂,这时就应该根据题意,仔细分析整个运动过程,明确运动过程的主线,建立过程模型。例如,运动员的举重过程,找到运动员的重心位置,将运动员看成重心位置的质点,观察并描画出运动的过程。

三、化繁为简,建立模型

有的物理题目给了一大堆信息,或者研究对象有多个等,这时,学生就会不知所措,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我们就应该化繁为简,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例如,在教学宇宙运行问题的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一类题,叫做“双星问题”。一般给出两颗行星的角速度线速度等信息,我们可以把两颗恒星看作质点,并画出它们的运动图,这种题,根据图可知,周期相同,角速度也相同,根据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物理建模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力等,最主要的是它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建模意识,也是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对未来中国的教育事业拓宽了道路,并推进人才培养的进行。

参考文献:

范利成.例析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重要性[J].技术物理教学,2012(04).

(作者单位 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

9.高中数学思想如何培养 篇九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近年来数学思想方法在中考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学生如果不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单靠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就无法通过高层次的数学思想联结成一个“活的统一体”,也就缺少了数学素质,缺乏应对那些复杂数学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学会创造性题解。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很重要的。具体做法如下: 1认真钻研教材,明晰数学思想方法

2搞好“单元小结”和“专题讲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0.高中数学思想如何培养 篇十

摘要:二次函数是我们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主要运用于几何和代数问题的解答中,在对高中数学学习中,对二次函数解题的数学思想的运用,对解决数学中难点和重点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下文对数学思想在二次函数解题中的运用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二次函数;数学思想;运用

1换元思想在二次函数最值问题中的运用分析

换元思想是高中数学学习中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在对二次函数最值解答时,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通过这种数学思想的运用可以对算式进行简化,提高答题的效率。换元思想在数学中又被称之为变量代换法,简单来说就是将数学中较为复杂的等式通过换元思想简化之后,就会变成我们日常学习中遇到的简单函数,最后运用方程式,更加快速和有效的得出函数的范围,求解出函数的最值。如:题目中已知时,对中最小值进行求解这一题目是高中数学二次函数中较为典型的最值求解,在进行解题时可以将换元思想运用到其中,找出解题的思路。首先设,根据,就可以得出,再将看做一个整体,将它的值设置为a,在将a值带入到等式中得出x=,最后在x带入到y=2x—3+中,经过整理之后得到3)1(212a++=y,这一公式中当a≥—1时,难么就表现为函数y值对着a值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函数存在最小值,即a=2时,将之带入到公式y=3)1(212a++中,得到最小值,从而完成对该题目的`解答[1]。

2对称思想在二次函数求解析式中的运用分析

对高中数学二次函数的学习中,函数图像也是其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对函数图像的分析,对二次函数中函数图像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以及特点进行掌握,同时还能够加深对二次函数的理解。除此之外,将函数图像运用到二次函数的求解中对开阔解题思路,提高解答效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将抽象化的数学问题运用直观的图像进行转化,促使我们可以透过图像对其中的变化情况准确的了解。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对称思想的本质就是一种数行结合的解题思想,这一数学思想的运用主要是针对二次函数解析式问题,可以将题目中有限的条件,转化成为具有重要价值的解题思想,并且将之运用到解题当中,得出正确的答案。如:题目中已知两条抛物线21yy分别位于函数y=3822xx+图像中,并且与x轴和y轴相互对称,求解21yy抛物线相对应的解析式。通过题目我们了解到其中没有给出与求解函数相关的信息,因此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需要从图形关系中提到的对函数图像对称关系的函数解析式出发,解题的第一步就需要将其中提到的已知条件进行转化,并在求解函数解析式中加以运用,而求解函数解析式就需要确定函数的定点,将函数进行变形,通过整理得出y=3822xx+=21)2(22x,通过顶点式可以得出函数的顶点坐标为(2,—1)。在根据题意进行分析,题目中提到的函数1y与函数y是关于x轴呈对称关系,在借由二次函数的图像可以知道,关于x轴相互对称的函数开口方向、抛物线和定点对称是相同的,因此得出1y、2y的表达式为1y=21)2(22x+=—22xx+38,2y=21)2(22x+=—22xx++38。

3联想思想在二次函数不等式求解中的运用分析

联想思想在二次函数解题中的运用与换元思想和对称思想相比较对运用的要求更高,在实际学习和解题中的运用也更加的广泛。联想思想的运用主要是指在解题相关二次函数问题时,对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在结合相关二次函数知识,对已知条件与题目求解进行联想。这一方法在实际解题中的运用,需要我们对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进行灵活运用,得出题目中隐含的信息。这一思想方法在二次函数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在不等式求解,通过对等式或者是不等式展开联想,实现两者之间的自由转换,提高解题效率。如:题目中已知函数f(x)=a2x+bx+c,其中a≠0,f(x)—x=0,有且只有两个解,即1x和2x,并且这两个值需要满足0<1x<2x<1。证明当x∈(0,1x)时,有x

4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在高中数学二次函数学习中可以将换元思想、对称思想和联想思想进行运用,这三种思想也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本思想,在二次函数学习中都有不同的效用,可以针对二次函数问题的不同特性,运用与特性相适应的数学思想,可以提高解题的效率和保障解题的正确率,同时还能够培养数学思维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纪智斌.“换元、对称、联想”思想方法在高中二次函数解题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4(43):80~81.

11.高中数学思想如何培养 篇十一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

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情绪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求知欲望以最佳的状态流露出来,教师要尊重、关心、赏识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放活课堂、放活每一位学生,教师要把创新的机会留给每一位学生,鼓励、唤醒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特别要允许学生“无中生有”、“有中生异”、“异中求新”,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

二、创设情境,探究问题,启迪创新思维

孔子曰:“疑思之始,学之端” ,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心理学告诉我们,“疑”是学生兴趣的思维源泉,思维是创新能力形成的核心,设疑设得好,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在讲高一《经济常识》“公民个人储蓄存款的作用”时,我创设了下面的情境:(1)2008年底,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又一次降低存贷款利率,那么降低利息是有利于增加储蓄,还是为了减少储蓄?(2)前面我们讲储蓄存款利国利民,那么为什么还要采取措施减少储蓄呢?(3)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存款利息减少,对公民个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4)降息对企业产生什么影响?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老师引导学生去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当学生看到自己的答案有新的见解时,会感到成功的喜悦。这一过程遵循的思路是: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设下悬念、适时布疑→灵活释疑、巧妙答疑。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一是要尽可能多一些创新机遇,二是创设的情境,能使学生认识结构上产生矛盾,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在创设新环境中去碰撞,开拓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提高创造力。

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对时政热点的学习和探究,围绕“提出建议”、“举例说明”、“提出对策”等方面引领学生分析、论证问题,增强探究活动的时代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合理推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对珠三角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有何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出口商品的质量摩擦”导致珠三角一些传统加工贸易企业转移或关闭,假如你是企业的管理者,请你为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对策等等。

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教学手段引入了课堂,比如:录音、录像、DV、投影仪、互联网等,这些现代教学手段,图文并茂、音形展现,直观生动,身临其境,化枯燥为趣味,化抽象为形象。特别是互联网,能弥补传统教学中信息来源于教师、教材的局限,为学习构建知识平台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并且实现了教学“数字化生存”的革命,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新的途径。因此经常要安排学生上网查阅时事政策信息,组织学生讨论。比如:查阅央视国际网(http://www.cctv.com)等网站,让学生详细了解“2008两会”、“冰灾”、“藏独”、“汶川地震”、“08奥运”、“嫦娥奔月”、“台湾大选”、“中东问题”、“美国金融海啸”、“美国总统竞选”等国内外重大事件。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结合课本思考讨论,让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同时,网络教学的自主性,交互性,个性化的特点必将促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创新教育模式的转变,形成全新的教学思想。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课的建议有:社会调查研究、参观活动、课外讲座、社会服务活动、撰写小论文等。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创新的课程,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提倡的是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学科学,重实践。因此我们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大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下面我就围绕“组织参观访问和组织社会调查”谈谈认识。

1.组织参观访问。

通过参观访问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增长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结合高一《经济常识》关于我国农业这一问题时,组织学生到农村参观访问:①实地了解传统种植、特色养殖,现代农业等方面的情况。②请镇农业干部介绍党的“三农政策”和目前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等。③学生整理材料写观察报告,通过开展参观访问活动,激发了全体学生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思考。

2.组织社会调查。

通过社会调查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用事实材料验证所学理论的正确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了加深“商品、货币、价格、价值规律、所有制、市场经济”等内容的理解,不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比如:①从1元店的经营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②从“农贸市场”“家电产品”价格的变动说明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③分析国有企业的破产说明市场竞争是优胜劣汰等。通过自选题目、制订计划,实地调查等环节的开展,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宽了知识的范围,有利于提升学生观察问题、创新实践的能力。

12.高中数学思想如何培养 篇十二

一、高中生数学建模意识的构建

1. 让阅读材料成为构建学生建模意识的“载体”

“阅读材料”是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这些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知识, 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 是帮助高中生构建建模意识的有效载体. 例如“自由落体运动”一课中, 就从伽利略如何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进行研究并建立起“h (t) =1/2gt2”数学模型的过程中 , 将数学模型是2如何应用于现实问题的步骤进行了概括. 阅读材料中还有很多类似内容都可以为学生感悟建模思想提供闪光 素材 , 因此, 教师应积极利用起阅读材料这个有效载体, 为学生提供更多“知识营养”.

2. 让现实问题成为提高学生建模能力的“支点”

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建模意识时, 应如何让他们将这种意识转化为一种能力成为关键所在. 由于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及社会经验为基础, 因此他们对与现实联系密切的数学更为感兴趣, 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 以现实问题为支点, 让学生们通过具体问题的具体解决对建模思想进行切身体验, 从而提高他们的建模能力.如面对“已知a, b, c均为正数, 且a < b, 求证:a + c/b+c>a/b”这类较为纯粹的数学问题 , 就可以转换背景来赋予其现实意义.“一年级二班有b名学生, a个苹果, 苹果数量比学生少, 当b名学生想将a个苹果分吃时, 来了c名同学, 而且每名同学各带来1个苹果与大家分享, 问在这种情况下b名学生平均每人分到的苹果比之前相比是多还是少? ”这种“分吃苹果”的情景转换, 就是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进行分析:b名同学之前每人会吃到a/b个苹果, 而c名同学之前每人吃1个, 与b名同学分享后数量减少, 但减少的那部分到哪里了?对, 是被b名同学多吃了, 这就证明了a + c/b+c>a/b.

二、实现建模思想与创新能力的两者统一

1. 让转换能力成为建模意识的直接体现

恩格斯曾经指出, 数学的杠杆就是让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而数学就是依托这根杠杆才会走得很远.数学建模的过程就是现实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相互转化的 过程 , 因此, 在学生建模意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转换能力, 就是利用形式转换这个杠杆, 来激活高中生的数学思维, 让他们的思维更具创造力、灵活性, 从而使其解题速度日益提高. 例如给出学生一个生活场景:“一件衣服用一桶水来洗, 是将衣服直接放入桶中清洗还是先将水分为相等两份, 一份首先进行漂洗, 另一份进行清洗, 两个方案哪个效果更好? ”这种生活化问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如何将其转换为数学问题, 让学生们学会从数学角度去看待和分析事物呢? 可以借助溶液浓度概念, 其中溶质为需要清洗的脏物, 设一桶水体积x, 衣服体积y, 脏物体积z, 其中z < x, z < y且可以忽略.用直接清洗法, 那么脏物残留为xy/x+y; 分开清洗法则漂洗后脏物残留为yz/x/2+y, 清洗后脏物残留为zy2/ (x/2+y) 2这证明分开清洗的方法比直接清洗的方法效果更好. 而如果将此问题再进行进一步引申, 将洗衣过程给定一个“k”步, 那哪种分洗方案最好? 建模意识只有成为一种具备数学与现实之间进行有效转化的能力, 才能真正体现其数学价值.

2. 让直觉思维成为学生创新的“助推器”

直觉思维是很多数学发现的“灵感”来 源 , 如同欧拉 定理、哥德巴赫猜想, 都无法用逻辑思维来解释, 它们是数学家在历经观察比较之后“顿悟”而来的, 也可以说, 直觉思维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 让学生在建模思想的支撑下, 学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与分析方法, 拥有善于发现问题的一双“慧眼”, 学会自然地将各种知识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行沟通, 可以说是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如在进行“证明sin5° +sin77° + sin149° + sin221° + sin293° =0”时 , 将其列入“三角” 数学问题进行分析, 固然可以, 但从题目中反映的数量特征入手, 就会发现每个角之间都有72°的相差, 这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边形正角关系”进行联想, 学生们很快就构建出了一个如图中所示的正五边形.

由于AB + BC + CD + DE + EA = 0, 因此在y轴上各个向量的分 向量之和 即为0, 所以sin5° + sin77° + sin149° +sin221° + sin293° = 0成立.

建模思想的培养与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以及数学的应用能力提高有着密切关联, 具备建模思想, 可以说高中生就具备了一种将知识与现实进行有效转化和连接的智慧.因此, 数学教师应把握住高中数学这一“黄金时期”, 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建模意识, 让他们在建模思想的指引下将数学之运用发挥到极致.

摘要:建模意识是高中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前提, 建模思想也是帮助高中生深入探索数学应用领域、形成数学创新能力的有力工具.本文对高中生数学建模意识的构建以及建模思想与数学创新能力的有机融合进行了全面探析.

13.如何在数学中渗透思想方法 篇十三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呢?我觉得应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在数学学科中渗透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也就是说,转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将待解决的问题甲,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乙,然后通过问题乙还原解决复杂的问题甲。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在已有知识的范围内可解决的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途径之一,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小学数学解题中,遇到一些数量关系复杂、隐蔽而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通过转化,使生疏的问题熟悉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顺利解决问题。如在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尝试计算“6.75÷5.4”,不少学生一时想不出办法,此时我提示:如果除数是整数能算吗?学生顿时恍然大悟,发现可以利用“商不变性质”,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解决,于是我即刻板书“转化”,这样开门见山让学生知道运用“转化”思想可以将有待解决的问题归结到已经解决的问题。

二、在方法思考中加强深究

处理数学内容要有一定的方法,但数学方法又受数学思想的制约。离开了数学思想指导的数学方法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数学方法的思考过程中,应深究数学的基本思想。

如我在教学四年级“看谁算得巧”一课时,学生计算“2200÷25”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竖式计算2、2200÷25=(2200×4)÷(25×4)3、2200÷25=2200÷5÷54、2200÷25=22×(100÷25)5、2200÷25=2200÷100×46、2200÷25=2000÷25+200÷25。在学生陈述了各自的运算依据后,引导学生比较上述方法的异同,结果发现方法1是通法,方法2——6是巧法。方法2——6虽各有千秋,方法3、4、6运用了数的分拆,方法2属等值变换,方法5类似于估算中的“补偿”策略,但殊途同归,都是抓住数据特点,运用学过的运算定律、性质转化为容易计算的问题。学生对各种方法的评价与反思,就是去深究方法背后的数学思想,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把握。

新课程所倡导的“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就是让学生在经历算法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算法的归纳与优化,深究背后的数学思想,最终能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让数学思想方法逐步深入人心,内化为学生的数学素养。

14.高中数学思想如何培养 篇十四

摘 要:化学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受到广泛的重视,在化学教学中融入环保理念也显得十分重要。绿色化学主要是建立在环境保护基础上所实施的化学教学方法,当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对学生化学思想的建立和环保意识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对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进行了分析,希望为高中化学教学的开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绿色化学思想逐渐被提上了日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是当前阶段社会发展的一种主要趋势,也是高中化学开展的关键所在,对于促进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将对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一、高中绿色化学思想渗透的重要意义

1.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对于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且对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达成了重要共识,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有些人认为绿色是一种思想生动并且具体的描述。绿色对于生命世界来说本身是一种原色,它是一种对自然和社会的尊重,当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发展的关系,对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不断地渗透绿色化学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够促使化学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将有效地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2.改善化学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绿色化学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当前阶段绿色化学仍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需要及时地传播新的观念和思想,促进人们对绿色化学的进一步认识。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高中生对绿色化学是缺少认识的,只有少数的学生对绿色化学有认识。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在化学教学当中缺少科学敏锐性,教师方面本身就没有形成对绿色化学的重视,再加上教材当中的绿色化学内容缺失,从而导致绿色化学的教育实施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积极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思想,能够改变这种教育现状,让学生能够更好了解绿色化学思想,促使高中化学教育发展迈向新的台阶。

二、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1.将绿色化学思想渗透到教学课堂中

首先,要想将化学理念全面地贯穿到高中的化学教学中,应当做到对教材绝对的重视和尊重,要将教材当中所涉及的例如环境污染、温室效应以及食品污染等问题全部都进行详细的剖析,从而融入知识点当中。然后要将这些内容积极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是促使学生认识到绿色化学的关键方式,也是让学生走向绿色化学道路的重要途径。要实施绿色化学教育,首先,化学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绿色意识,同时也要将这种理念全面贯穿到教学当中去,学生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绿色环保意识。例如在讲解氯气的性质以及用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双氧水作为对比,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到未来的造纸工业当中一定会发生漂白技术的变化,将无污染、绿色环保的双氧水应用到其中代替氯气,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这样的简单对比对于学生来说更加容易接受,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绿色理念的重要途径。

2.?e极利用多媒体

想要让学生对环境教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深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并对当前的社会局面有更加深入的认识。环境危机意识是教育当中的主要突破点,通过化学教学本身的优势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化学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让学生逐渐建立起环保意识。同时,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多媒体教育方式实施教学。多媒体有着直观性和全面性的特点,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正确的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环境发展现状等视频及图像,那么学生就会对环保方面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促使学生的化学环保意识得到提升,建立起绿色化学的思想。例如在一些危险性比较高的化学实验当中,通过实际操作方式可能会触及很多的有毒有害物质,会给学生和教师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也可能会对环境方面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适宜采取传统方式进行实验操作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模拟操作练习,事先准备好相应的教学课件,设置好实验的数据,然后通过模拟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对实验的设备以及实验过程进行了解。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实现绿色化学的教学目标,减少“三废”所造成的污染问题。

3.合理设计化学实验

化学教学当中实验是一种主要的方式,化学本身是一门需要用实验数据证明科学结论的课程,在教学当中融入绿色化学的理念同样也离不开化学实验的支持和帮助。对此,在高中的化学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尽量地设计一些“迷你型”的化学实验,从而减少化学制剂的使用。所谓的“迷你型”化学实验,主要指的是在满足实验结果和结论基础上,对原本的实验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和安排,从而尽量使用小的装置和化学仪器,使实验当中的化学制剂能够使用最少量,减少实验当中排出污染气体现象,为化学实验的绿色开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例如在进行氯气的性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少量的漂白液和浓硫酸在培养皿当中制得,同时,产生的氯气也会扩散到培养皿的其他液滴当中去,从而产生反应。这样的化学实验方式能够在一步当中产生多个实验性质,同时也能减少氯气对于大气的污染,对于化学实验的绿色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未来实现绿色化学的重要途径。

4.严格规范操作步骤

在化学实验当中,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将直接影响到化学实验的结果,严格遵守化学实验操作步骤对于化学的绿色环保性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化学实验当中的操作主要包括步骤的规定、试剂称量标准和实验当中所产生的“三废”处理等方面,要保证化学制剂不会给周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保证化学实验的开展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严格规范的操作将全面体现绿色化学意识,是促使高中化学绿色开展的重要内容。

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和环境保护议程的不断推进,高中化学的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绿色化学的实施对学生来说能够有效地强化他们的个人意识,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理念,为未来社会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奠定稳定的基础。因此,在当前阶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落实绿色化学教育,要从根本上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促使学生能得到真正的认识。

参考文献:

15.高中数学思想如何培养 篇十五

一、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创新思维是指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的思维成果,而不是简单再现书本知识和教师讲过的解题技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加强数学创新思维的训练: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助跳板”,加强观察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根据问题的具体特征寻找独特的解题方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过程”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再也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一种主动参与,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同化新知识,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在获得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解题方法等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获得了参与创新性思考的机会,能力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如,在讲解“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财主,为人刻薄吝啬,常常扣克在他家打工的人的工钱,因此,附近村民都不愿到他那里打工。有一天,这个财主家来了一位年轻人,要求打工一个月,同时讲了打工的报酬是:第一天的工钱只要一分钱,第二天是二分钱,第三天是四分钱......以后每天的工钱数是前一天的2倍,直到30天期满。这个财主听了,心想这工钱也真便宜,就马上与这个年轻人签订了合同。可是一个月后,这个财主却破产了,因为他付不了那么多的工钱。那么这工钱到底有多少呢?由于问题富有趣味性,学生们顿时活跃起来,纷纷猜测结论。这时,教师及时点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同时,告诉学生,通过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算出,这个财主应付给打工者的工钱应为1073741824分钱≈1073(万元),学生听到这个数字,都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非常惊讶。这样巧设悬念,使学生开始就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这个例子说明,在课堂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想要了解所学内容,也为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了理想的环境。

据教育学、心理学表明:“人的思维是在实际中遇到疑难、解决疑难是不断发展其智慧的”。质疑是创造的起点,没有质疑的思维是肤浅、被动的思维。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是创新的突破口。根据所教课程的特点,教师课前可精心地设计疑问,课堂上巧妙地提出疑问。先让学生处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再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排列组合》时,解决相邻和不相邻问题时可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再给出解决的方法。观察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常言说:“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回”。如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和大发明家爱迪生,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一题多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及思维的流畅性;采用多题归一,训练求同思维能力;用分析法、反证法等训练逆向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也不可忽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去发现真理。

二、巧妙提问,培养创新思维

16.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兴趣 篇十六

一、创设民主教学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以便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和体现。在数学教学中,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就必须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渲染数学教学气氛

使用现代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让学生根据投影仪投出的问题看书,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别人的问题中启迪他们的思维,又培养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精神,较好地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

三、融合数学于生活中,体现数学学习意义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数学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课改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四、挖掘教材兴趣因素,鼓励学生动手体验

高中数学新教材中有许多兴趣因素可以挖掘,尤其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既适合高中学生心理特征,又具可操作性的动手实践内容,增强了教材的人文性。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易于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五、引导学生积极质疑,维持学生的兴奋状态

17.如何学习高中数学 篇十七

认真听课适当做笔记,不放过任何联想小结的机会是读好书的关键。上课的内容有难有易,不能因为容易而轻视它,也不能因为困难而害怕它。容易的问题思维强度小,但所提供的思维空间却很大,可以把自己的方法与老师的方法进行整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小结,对问题的发展进行预测,为后面更难的问题积累充足的思维惯性。这好比是骑自行车上坡,在平路上达到了一定的速度上坡也就容易了。很多同学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结果到了更难的问题就听不懂了。因此,简单的问题不爱听就必然导致复杂的问题听不懂,一段时间这样就要退步,长期这样就变成了差生。

2、弄清概念、性质与基本方法

弄清概念、性质和基本方法是每个学科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概念没有弄清就去解题是没有不碰壁的。正确理解概念再做习题就比较容易了,通过习题的演算反过来还可以进一步理解概念与性质。要弄清概念、性质和基本方法,就要先复习老师上课所讲的东西,要看一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课堂弄不懂的问题课后一定要想办法弄懂,已经听得懂的东西也要想一想自己是否能够操作,若仍有问题最好动手做一遍,自己走过的路才可能成为熟路。有了准备再做作业效率会更高,解题在很多情况下就是检验你对概念、性质和基本方法掌握得如何。对学习的困难要有足够的准备,不要贪眼前的快,学的太粗,长期下去会造成以后的慢,甚至一生的慢。因此一定要注意强化自己的基本功。在系统思考还没有建立之时,千万别放弃对简单问题的思考。

3、经常复习原来学过的知识

在小学初中时复习靠老师,到了高中复习要靠自己。因为在高中的课程多,内容广,所以在课堂上不可能经常反复。一节课内容一个星期之内不复习就有可能变得陌生,最好是三天内复习一次。要把问题真正弄懂,可能要“读”或“做”五、六遍甚至十几遍,每次“读”或“做”总会有比原来更多的体会,我不相信人的头脑学一遍做很少的习题就能够把问题理解透彻。求学问从不知到知,从没有印象到有印象,而且还要“印”的正确,“印”的清晰,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一定要通过多次的反复钻研和练习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复习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疏理和总结,使之形成系统,为解决以后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常常要象过电影一样把各科的常规问题过一遍,把各科的课本与笔记过一遍。

4、形成合理的操作习惯

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比别人更聪明、更加能说会道、他们是常常是在最恰当的时侯用自已毅力与勤奋把该要学会操作,操作到熟练,操作到形成习惯为止。你要习惯于看课本,课前要看、课内要看、课后还要看,直到真正弄懂为止。你要习惯于及时演练,时机把握的好不好对你来说至关重要,特别要珍惜课堂练习机会,珍惜例题重做时机。

5、勤于发现问题,好于解决问

中学的课程大都是被研究得比较彻底的问题。可以这样说,一个聪明勤奋的学生能够发现多少问题,就能够学会多少知识。听课、看书、做作业,听课是发现问题的最重要的时机,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以为“听懂”就行,实际上,懂有真懂和假懂之分,懂有懂得深与懂得浅之分,不能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的学生,往往在碰到新的题目和题型时就束手无策了。解题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许多学生今天发现了三个问题,明天发现了三个问题,问题并没有解决,到了第三天老师问他你有什么问题,结果他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发现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达到真懂的境界。因此建议同学们要准备一本问题簿,把你发现的问题记在本子上,把你解错的题目记在本子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自己独立思考刻苦钻研解决它,也可以通过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来解决它。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因此你要珍惜所发现问题,所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尽量加以解决,并且经常复习。发现问题虽然困难,但天天都有许多的机会,如果你养成了勤于发现问题、好于解决问题的习惯,对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学习都有很大的益处。

6、把握解决问题的时机

学习新的知识点,碰到问题和困难是非常正常与自然的,碰不到问题和困难才是不自然的。每个人都有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困难的时机,不同的人可能时机是不同的,我相信不管是谁,这种时机一定存在。可惜的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并不能把握住解决问题的时机。为什么呢?大多数的人总是急功近利,心理承受力差,对一些问题在时机不成熟时做了一些努力收效不大时,就放弃了努力,同时也放弃了寻找突破这些困难的时机,最终让自己失去了解决问题机会,事实上每天你都可以解决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新的问题也可能是刚刚才发现的老问题。不管你学习的速度是快还是慢,你只要努力去把握,总是可以把事情做好的。人的潜能象海底里的冰山、能露出的只是很少的部分,象电脑、虽然硬盘中贮存着无数的信息,但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只你肯挖掘,就能在显示屏上有更非富更生动的展示。

7、善于分门别类,善于抽出本质

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概念、定理公式、典型方法,对他们进行概括小结使之系统化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老师在课堂上常常做的事情。其实每个学生也要经常做这件事情。开始时你可能做不好甚至不会做,这没有关系,只要多做几次就越来越会做,越做越好。你先去感觉老师给你的笔记,体会老师是如何对知识进行概括小结的,以后,可以在老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对知识进行有个性的分门别类,每做一次这样的事情你的认识就会提高一次,多做几次你的思想就有可能升华。平常我们要研究许多题型,做大量的习题,一但抓住了一类习题的本质就要及时归纳总结,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这一本质的理解。分门别类可以使学过的知识有条理,便于记忆,便于应用。抽出本质,可以极大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8、积极主动、善于变通

失败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要遇到有不会做的就不做,遇到不会解的题就不解。当一个人不做事的时侯,这个人就无从发展,无法进步了,能力就越来越差。事实上,任何一件事都有很多的做法。说个“好”字可以有一百种说法,声音的高低可以有一百种,语气的变化也可以有一百种。跑不了5000米,先跑1000米,跑不了1000米,先跑100米,跑不了100米,先走100米,走不了,爬也行。任何一件事你无法直接做可以退一步或退几步去做,总之要去做。不会做这道题,就做与这题相关的课本的例题,千万不能什么也不做。无论如何,你要动起来,不动不行,不做不行。从简单开始,量力做事,每天坚持,你总会越来越好的。变法子做你不能直接做的事情,培养自己积极主动、善于变通的习惯,可以终身受用。形成这一种好习惯的重要原则是:起点要低,起动要慢,日积一日,终达目地。

9、要虚心、要自信、有主见、有理智

认真可以使你能够发现更细腻的东西,专心才有更高的效率,勤快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毅力能够让你克服困难,志向是你学习的动力是精神的支柱。

18.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的思想教育 篇十八

1.体现数学教学的文化性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起到巨大的作用,如非欧几何的产生导致绝对真理的丧失;统计学的产生导致人们世界观的重大变化;以数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不仅引起人们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还将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起到巨大的作用。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降水概率、空气质量指数、经济运行景气指数等数学名词成为日常用语。由此可见,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文化是重要的。

数学教学首先是文化的教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浓厚的数学文化氛围,如极限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若用学生熟知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永世不竭”来引入,再借助于多媒体演示其变化趋势,则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极限的定义;若在极限概念给出后,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来描述,不仅能使学生用更开阔的眼光、更高的观点来理解极限,而且还能达到的美学欣赏的目的。这样适度营造文化氛围的教学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应是我们孜孜以求的。

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引申运用

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把一些解题规律和程式化的做法归纳提炼成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数学题,还要善于把数学思想类比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能数学地思考问题,从而体现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比如在小学学习面积时,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矩形,把三角形补成平行四边形,这一思想又延伸到求不规则图形面积时,把它补成规则图形面积,直到立体几何中的割补法。不仅如此,代数中进行恒等变形时的加一项减一项、乘一项除一项都可看作是割补法的运用。而“化零为整”和“化整为零”便可看作是割补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更进一步地说,社会上各企业间的合并、重组也可看成是割补思想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延伸,或者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地运用数学中的割补思想来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再如整体思想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从加减法中的加减数合并到一起到合并同类项、解方程(不等式)的换元法、各种代(变)换等,这种思想折射到电子技术中便有集成电路,折射到管理学中便有1+1>2,通俗地说,“团结就是力量”。这些可看作是数学中整体思想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的要*教师恰当的点拨与引导。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出现频率高、实用性强,教师在分析数学问题时,应做到鞭辟入里,让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并不失时机地将数学思想加以延伸,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成为会归纳、能抽象和善于类比的人。

3.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数学科内容丰富,能有机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比比皆是。如联系勾股定理、祖冲之的圆周率、杨辉三角等我国古代的杰出数学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联系我国当代数学领先成就,如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贡献等进行理想教育;联系常量与变量,近似与精确,定点与动点,有限与无限的教学进行辨证法的教育;联系数学科知识点多、难度较大、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坚强意志,败而不馁的心理素质,一丝不苟、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刻苦勤奋的良好作风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编撰、选用、讲评各种练习和检测中,也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心理素质。让他们逐步学会全面正确地观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周密严谨地思考,准确细致地操作,逐步形成敢想敢干敢拼搏,善思善学善总结,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勤奋自信,勇于创新,胜不骄、败不馁,沉着冷静、敏锐果断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素质。

在教学中要留出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时间,倾听学生的各种想法并给予鼓励。当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想退却时,教师要及时加以点拨并给予鞭策;当学生有创新的解法或想法时,教师要给予褒扬;当学生解题常犯低级错误时,教师要给予耐心的指导……。这些做法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是至关重要的。

4.发掘美学因素,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美需要去发现,审美意识的培养是数学落实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内容之一。有人不相信数学能与美学联系,那是他不了解数学。谁说数学只是枯燥的数字和符号?每一个遨游在数学海洋中的人都会惊叹她所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宝藏。数学定义的精确美,公式的简洁美,逻辑的严谨美,内涵的丰富美,变化的灵活美,更有函数图象、方程曲线,数形结合,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数学之美不仅仅是对称美、简洁美、奇异美与和谐美等外在表现,更有数学的内在美,如圆锥曲线,当学生知道这几种曲线可以通过平面截圆锥而得,觉得不可思议,联系到它们的方程都是对称的二次式,这其中既有圆锥曲线的优美,又有数形结合的风采;既有二次型的数学底蕴,更有描摹天体运动的功能。数学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达到美妙的程度。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揭示数学之美,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提高数学审美活动能力和评判能力。

5.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

中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必须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脑力劳动也是劳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有十三章,章章都有重难点,要学好它们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同时,教师要在课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勤动脑,勤动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课外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还可引导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些教具,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验操作等,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有些学生怕学数学,除学习目的不明确和基础较差等原因外,主要就是怕苦怕累惰性大,遇上难题就抄袭或考试作弊,这也是劳动观念不强的表现。我们必须教育学生,使他们懂得抄袭作弊、弄虚作假就是不劳而获,是可耻的。另一方面,又要深入了解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确定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差生对教学目标也看得见,跳起来摸得到,进而激励他们动脑动手,用自己的劳动获得进步,获得好成绩。总之,数学教学应该在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习惯,为掌握好现代劳动技能,增强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一道难题的满分作文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案《汽车城》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