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应用写作的应用二字

2024-07-06

如何理解应用写作的应用二字(共6篇)(共6篇)

1.如何理解应用写作的应用二字 篇一

一、理解过渡词在文中起承转合的作用

过渡词把上下文紧密联系起来,承上启下,疏通思路,搭桥补隙。理顺语气,使文章的表达更清晰、更紧凑连贯。通过下面几组句子体会理解过渡词在文中所起的连贯性作用。

1.However, some problems facing me remains to be solved.

I’m sorry, but I have some difficulties here and I need your help. (however&but表示转折, 常用于段中)

2.Finally, I’m glad to have your opinions about the plan.

Therefore, with grim determination I have exerted all my efforts to care about animals, regarding animals as our best friends (finally&therefore表示合, 一般用于段落小结或引出结尾段)

3.For one thing, the newspaper covers new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which opens a window for us to learn what is happening in the world.For another, stories about some famous people are introduced to readers, which tell of how they succeeded in what they did. (此句中for one thing….for another用于开起文章, 常置于主题句前后)

4.In addition, I have taken part in many English competitions and gained many prizes, which not only improve my English but also strengthen my confidence. (表示承接, 一般用于段落中, 可举例, 可用同义词说明, 可进一步解释, 补充内容)

从上面几组英语句子可以总结出过渡词可以用在文章开头,段落中间、段落结尾,发挥过渡词对文章的起承转合的作用。如果把句子中的过渡词去掉,读者就会发现阅读时会感到很突然,表达断续,不连贯,表达意思不完整。

二、写作中关于过渡词的教学建议

基于过渡词对于写作连贯性的重要作用,在英语习作教学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学习理解掌握运用过渡词。第一,掌握过渡词的种类及用法,英语中有过渡词种类繁多,在高中阶段常用的高级英语过渡词按其不同用途可分为;表起始的(to begin with, etc)、表时间的 (at present, etc) 、表空间的 (on the other side of, etc) 、表因果的 (as a result, etc) 、表转折的 (otherwise, etc) 、表例证和列举的 (take…as an example) 、表并列的 (as well as, etc) 、表强调的 (especially, etc) 、表总结的 (in brief, etc) 、表推进 (furthermore, etc) 的用语,它们的正确运用就如同一部机器的润滑剂一样,使所表达的句子及段落更连贯;但在使用时一定要理解其语法功能并会合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使用,才能起到使表达连贯的作用。第二,在具体的语篇教学中体会理解过渡词,在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有丰富的语篇教学的阅读材料,语篇中运用了大量的起不同作用的过渡词,学生通过在语篇阅读体会理解过渡词能更好更合理的灵活使用在写作中增加文章的连贯性。第三,为了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合理运用过渡词,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翻译包含过渡词句子的训练。第四,在完整的写作训练中强化使用过渡词,在实战中让学生理解过渡词在文中起到起承转合的连贯作用并灵活巧妙运用,使学生使用过渡词意识由有意使用到无意使用的层次上。

当然,使用过渡词仅仅是文章连贯性的一个方面,要想做到文章的内容组织、逻辑关系和表述方法有条理,紧凑流畅,浑然一体,还需要在文中注意运用代词、适当反复使用关键词、精心选用同义词等写作技巧。

摘要:尽管学生在写作中对语言知识、语境知识、写作目的都把握很到位, 运用了丰富的词汇、较高级的句型, 但写出的文章因其中没有适当地采用过渡手段、注意语篇衔接, 不能较好体现文章的连贯性, 很难成为一篇好的作品。本文作者就写作的连贯性提出自己的观点:理解运用过渡词力求写作的连贯性, 理解过渡词在文中起承转合的作用;并提出了写作教学中如何学习和运用过渡词的建议, 重视过渡词对于写作连贯性的作用。

2.如何理解应用写作的应用二字 篇二

关键词:学生;数学课堂;探索;理解;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44-0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积极交往和互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共同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首先,明确目标,努力通过活动达到数学化的目的;其次,明确内容,数学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数量关系,空间与图形,数据与可能性等方面展开,即在活动中反思和思考数学问题;最后,明确方式多采用观察、验证、猜测、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思维时间活动,即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体验数学、探索数学。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生活情景数学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进一步促进数学生活化,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来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丰富数学的内涵。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教学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学习简便方法计算“196-99”时,教师可以把问题转化成生活的例子来进行教学,比如:小红身上有196元钱,买了一个书包用了99元。问:小红该怎样付钱?她还剩多少钱?大多数学生会有这样的生活的经验,学生会说小红应该先付100元,营业员找回1元,她还剩“96+1”元,然后教师再将上述生活问题进行数学化,即“196-100+1”,于是,对于“196-99”这类的简便运算,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并掌握得牢固了。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感,生活中的问题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数学,拉近生活和数学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新课程改革赋予小学数学教师新的使命。生活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比如:生活班长去体育用品商店买篮球和排球,篮球55元/个,排球45元/个,问买6个篮球和8个排球一共用多少元?大多数学生采用55*6+45*8=690的解题思路,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出现了(55+45)*6+45*2=690和(55+45)*8-55*2=690两种新的解题思路。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使生活问题走进了数学课堂,并在课堂上得到了解决。通过多种解题思路的分析与比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三、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探索、理解、应用知识

美国著名数学家伦伯格就曾声明指出:“两千多年来,数学一直被认为是与人类的活动和价值观念无关的无可怀疑的真理的集合。这一观念现在遭到越来越多的数学家的挑战,他们认为数学是可错的,变化的,并和其他知识一样都是人类创性的产物。这种动态的数学观具有重要教育涵义。”在这里动态的数学观可以理解为数学的活动化观念,现在已成为体验数学,探索数学,理解数学的主要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充分利用数学活动化的优势,完成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商不变性质”教学中,教师组织课堂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写一道商相同(组内相同)的除法算式,在组内交流除数和被除数的变化,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素材进行探索、推理,并有效的对活动进行调控,启发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展开,最终使学生自己推理出商不变的性质。这样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而愿意学习数学。

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理解生活化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很多抽象的数学问题理解本身就是最大的难题。新课程改革目的在于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教师应该善于捕捉生活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画面中抽离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以具体的生活素材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体验为切入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引领学生感悟数学和生活相辅相承的关系。

总之,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数学内容非常重视与生活情景的联系,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要重新学习,以全新的姿态来对待。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弃形式教学,走向实效教学。让课堂气氛活跃,转变教师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就要实行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

3.PLC的深入理解及应用问题 篇三

近年来, PLC (即编程控制器) 可从其诞生起初到现在应用, 实现了接线逻辑到存储逻辑的进步;它的功能变强了, 而且实现了逻辑控制到数字控制;实现了单体设备简单控制到胜任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及集散控制等各种任务的跨越, 可以说, 它的应用领域在不断地扩大。如今, PLC在模拟量的处理、运算数字、人机接口和网络等许多方面的能力都已大幅提高, 已然成为现代工业制造领域的主流控制设备, 并且在许多其他行业中夜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PLC即可编程控制器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 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 (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 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作了如下定义:“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 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 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 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 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在我国, PLC (可编程控制器) 的进口、实际运用、研发、规模性生产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 起先是大规模进口国外先进的可编程控制器, 随后许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及研发产品时都越来越依赖于PLC可编程控制器。现如今, 我国也已经可以生产PLC可编程控制器, 但只是中小型的, 叫得出名的有:南京罗默斯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的GE系列、上海鲁明电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DKK及D系列、深圳市赛远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的S系列、苏州电子计算机厂生产的YZ系列等多种产品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而且其产品都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此外, 重庆方驰电气有限公司、东莞市森惠工控设备有限公司, 深圳市沃能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粤元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中外合资企业也是我国比较著名的PLC生产厂家。由此可以预言, 伴随着我们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 PLC可编程控制器在我们中国的大力应用将很快的体现出来。同时, PLC可编程控制器可以说是一种结合物, 是在程序研发控制器和电脑控制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从广义上讲, PLC其实就是一种电脑操作系统, 跟普通计算机相比, PLC (可编程控制器) 的与工业过程相连接的输入输出接口要强大一些, 而且它目前已成了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基本设备。

二、PLC的应用

现如今, PLC已经广泛应用许多行业中, 比如汽车、电脑研发、工业设计、大型工业设备制造等。有了PLC可编程控制器, 那些传统的继电器和接触器的逻辑控制我们就可以不需要了, 因为用PLC来控制系统设备, 要比传统设备要可靠得多。比如, 一般的PLC可编程控制器平均安全正常使用时间一般已可达4万小时左右;而其中的西门子的E系列, 据称其平均无故障时间可以达到29万小时。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是由PLC的外围设备决定的, 比如输入器件中的各种开关, 输出器件中的接触器、继电器和电磁阀等。那么, 如何提高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我们在使用和设计PLC可编程控制器时, 首先要了解其特点:PLC具有可靠性高, 抗干扰能力强、配套齐全, 功能完善, 适用性强、易学易用, 深受工程技术人员欢迎、系统的设计、建造工作量小, 维护方便, 容易改造、体积不大, 重量比较轻, 能耗不高等特点。

我们工作人员在设计PLC控制系统时, 有几个原则得注意。

1.要尽量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PLC的功能, 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 是我们设计人员设计PLC控制系统的一个首要条件, 这也是几个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对于我们设计人员, 就要之前收集各种资料, 以及相关的先进的世界各地的有用文献。而且还要注意和其他设计人员工作人员好好配合, 制定出可行性的方案, 对设计时出现的各种麻烦、疑难问题要一起逐一解决。

2.要注意选型系统规模, 应确定出是PLC可编程控制器单机还是用PLC可编程控制器组成的网络集体, 以此计算出PLC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点数。如果有余量 (一般在9%左右) 一定要保留, 确定PLC可编程控制器输出端的类型是哪种, 一般有采用继电器输出, 晶体管输出, 或晶闸管输出, 一定要确定准确, 以保证可编程控制器顺利运行。

3.千万要注意PLC控制系统的安全。能够使PLC可编程控制器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安全地、稳定地运行, 同样也是设计可编程控制器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原则。设计者应在许多方面考虑, 如:可编程控制器的系统设计、设备元件的选择、编写程序上要多加考虑, 才能使得可编程控制器的运行安全可靠。如:PLC可编程控制器程序在正常条件下运行时可以顺畅, 那在其他突发情况下 (如突然停电后又来电、按钮按错了、重启等) , 也能正常工作。

4.应当“与时俱进, 树立好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PLC可编程控制器设计的要求也将会不断得到提高, 我们设计时对今后控制系统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一定要考虑到。同时, PLC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电脑微机控制设备, 如果周围的环境太差, 特别是有很强的电磁干扰时, 或在安装过程中有不恰当的地方, 使用时有没按照正确程序的地方时, 就有可能对运算造成影响, 输出错误的运算结果。正因为如此, 我们在设计使用PLC可编程控制器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周边的环境, 如温度、湿度、灰尘、电源设备、磁场干扰等因素。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PLC可编程控制器也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将会有很多新的科学技术结晶应用于PLC可编程控制器的设计和制造上, 而且有运算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智能更强的品种出现;可编程控制器和其它工业控制计算机组网构成大型的控制系统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发展方向一般的PLC使用的是梯形图语言, 以后逐一出现了步进编程语言、面向过程控制的流程图语言、与计算机兼容的高级语言等。随着科技发展, 多种编程语言的并存、互补与发展将会是PLC进步的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常斗南等.PLC原理、应用、实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2]齐从谦等.PLC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3]三菱公司FX2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使用手册[Z], 2001.

[4]陈启明.PLC的防干扰措施[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01, (5) :44-49.

[5]林小峰.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6]田瑞庭.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7]于庆广.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系统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8]MITSUBISHI ELECTRICCORPORATION.FX-PCS/WIN-C软件手册, 1997.

[9]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FX系列用户手册, 2001.

[10]OMRON.SYSMAC CPM1A可编程序控制器, 2000.

4.商务英语翻译的理解与应用 篇四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问题,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的互通互联,各个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商务英语翻译也越来越变得炙手可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商务英语翻译进行很好的研究,了解其自身的特点与问题,熟悉相关的专业和英语知识,翻译过程中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运用好相关的对策,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特点

商务英语从根本上讲还是英语的一个分支,具有英语学科的基本特征,但是它又是英语与商务知识的一个综合体,还必须以商务知识作为前提。商务英语的这种性质,决定了翻译商务英语的难度要比普通英语的翻译大的多。当今社会,商务活动开展比较频繁,通过商务活动的开展,有经济联系的双方可以很好的进行交流,从交流中获取自己更多的利益。商务活动离不开商务英语的翻译,翻译质量的好坏严重影响到经济合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商务英语的翻译要求准确,这也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1.翻译要对词义表达准确完整。商务英语进行翻译时,一定要对被翻译的语句进行完整表达。只有对译入语翻译的完整无误,才能够让听者明白说者的意思,进而完成双方意愿的表达,对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做好铺垫。

2.语言术语翻译精确。商务活动中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所以在进行英语翻译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其它专业的一些专业术语,所以商务英语的翻译者要对多个行业的专业术语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准确的翻译出对话的内容。进行翻译过程中,还需要翻译者使用标准的专业术语进行翻译,从而是听者能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对方的意愿。

3.翻译的语句要简单、大方、得体。商务活动的开展一般时间都比较紧张,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是每个参加方的意愿,所以进行商务英语的翻译时,所用的语言要尽量简洁高效。在注重简洁的过程中,语言也要考虑礼貌和一些民族禁忌,做到精练而不是优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目的性、客观性,不求华丽的辞藻和装饰。

二、存在的问题

1.词汇。

(1)意义不同。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肯定会遇到一些不常用,或者说是在英文中有而在中文中没有对应词汇的字词。比如“desk cop”,在英语中讲的是“出版社向出书者赠送印刷出来的样书表示感谢”的意思,而在汉语中就没有合适的词汇进行对应。把它翻译成“赠书”,就没有了表示感谢的意思。有时候还会碰到一些英语中和汉语中都有,但是意义不同的词汇。比如,我们中国所说的“龙”意义是圈里高贵、吉祥的一种象征,而在英语中龙的意思是恐怖的怪兽。我们中国一提到西风,就会想动寒冷,而西方一提到西风就会感觉到温暖,因为地理气候的不同,一些词汇也有很大的变化。

(2)专业词汇难翻译。专业词汇的翻译,一直是商务英语翻译的难点所在,很多翻译者不能很好胜任的原因就在与此。专业词汇的量非常广,而且设计的领域又非常多,很多词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它的意思跟普通英语中的意思却相差甚远,如果翻译不准确,就会让别人觉得太通俗不够专业。如果翻译不当,有可能会导致整句话意思的错误。比如,“shipper”“carrier”普通英语中的意思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在商务英语中的意思却完全不同。“shipper”是运货人,而“carrier”是承运人。

2.句式。英语和汉语所代表的思维是不一样的,英语注重逻辑和抽象,而汉语注重形象思维,这种中西方语言所代表的思维和逻辑差异,会导致英汉句子句式的截然不同。

英语句式注重“形式”,它的逻辑性很强,非常注重句子的完整程度。一般对客观的叙述比较关注,很少使用人称。所以,在商务活动或者商务合同中,英语的表现主要是被动句式。在行文上,结构完整、紧凑,意义连贯,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汉语句式注重意会和悟性,对信息是否表达的完整要求严格,主要注重意思的表达,而不很重视语法,一般使用人称进行表达。

3.语用方面。在语用方面,中西方的差异也很大,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习惯和词汇的体系,不同民族之间肯定有很大的不同。同样的,在商务活动中所使用的一些问候语句、称呼等都会有很大不同。比如对回复感谢时,中文一般会用“不客气”或者“不用谢”,如果进行英文的翻译,“Do not thank me”是不合适的。

受到五千年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国人一般比较含蓄,语气一般非常婉转。所以,商务交往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中国人使用“可能”“也许”这些词语,即使非常肯定也会使用这些模棱两可的词语,但是在翻译中是不能直接翻译的,如果这样可能会让对方产生疑惑或者误解,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4.文化负载词。伴随着人类文明发祥地的不同,不同地理环境下造就了不同的人类。受区域、历史以及一些风俗习惯等的影响,商务英语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新词”,汉语中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词汇,即使有也不是很恰当。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进行意思的解释,以使听着了解词汇的深刻含义。

三、翻译的解决对策

1.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同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人类,随着人类的发展,语言、风俗习惯以及各种文化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往往有语言理解的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英语翻译时要了解说者的文化背景,搞清楚一些词汇的真实意义。同样的词语在两个国家的意义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在词语的运用上一定要考虑详细。所以,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一定要理解好交际双方文化上所特有的的语言和一些非语言行为,对他们的价值标准进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翻译工作。

对商务活动进行英语翻译时,还要充分了解相关的商务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的特点,培养翻译人员对商务英语中出现的跨文化意思的敏感性,尽最大能力对交往双方所出现的文化信息能够准确的进行翻译,以免影响双方的理解。比如我们常见的一个品牌,七匹狼,在进行英文翻译时,要考虑的到一些欧美的数字习惯,“7”在欧美等地有着非常好的寓意,是各非常吉利的数字,考虑这一因素后在翻译时翻译成“7-wolves”就比较合适,如果翻译成“Sept-wolves”就少了那么点文化的魅力。

2.遵循商务英语翻译原则。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曾经提出过等值翻译理论,是一个非常好的翻译理论,目前是知道我们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一个最好原则。在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为了使双方的文化信息相等或者等值,应该遵循忠实准确、语体得当、规范一致和灵活转化的原则。

忠实准确讲究的是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要忠实于原文,不能自己添加信息,要非常准确的把说话者所传递的信息用语言翻译过来,从而实现信息在内涵上的对等。语体得当讲究的是在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通过合理的方法使得文化信息能够对等和等值,译文要在格式、措辞和语气等方面尽量能的语原文保持一致。规范一致讲究的是译文无论在行文方式还是语言上都跟商务文书上的语言和行文规范相一致,这些一致包含概念、译名和专业术语的一致,不可以把这些专业术语进行随便变换,否则会影响文件的效用。灵活转化讲究的是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时,能够很快的对原文相类似的文件进行讲解和阐述,使听着能够更好的对原文的相关信息进行理解,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3.专业术语要熟悉并掌握。商务英语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与普通英语翻译有着非常的大的区别,商务英语所包含的专业词汇数量大,而且专业性非常轻,词义也非常的专一,所涉及的层面非常广。在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时,除了要精通两种语言的文化和相关的翻译技巧,还要掌握商务英语所包含的特点以及专业术语的拼读。所以,要想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能力和质量,不但要有雄厚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商务活动中所涉及的语言特点和方法,对经济发展的动态和交往中存在的一些习惯或文化差异增强认识,整体上把握好翻译的真正含义,避免因为语言翻译错误而出现的不必要麻烦。

4.不同文化契合点的寻找。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上存在着不可否认的差异,很大文化信息在对方的文化中不能够对号入座,所以,等值翻译的标准就很难做到。在进行商务英语的翻译时要准确的寻找到两种文化的契合点,这样就能够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最大程度的还原信息的本意,做到等值的标准。如果两种文化的契合点找到了,那是最好。假如没有找到,就要我们翻译人员在翻译的过程中做到灵活多变,寻找一种更好的方式力求寻找到对等的文化信息,让两种不同的文化尽可能的融合。

比如,“Gold lion”这个非常出名的男装,如果用汉语翻译成“金狮”,是比较准确的。但是,我们可以保留“gold”的意思,而“lion”则采用了音译的手法,然后连在一起就成为了“金利来”。这种翻译的方式,满足了人们美好的心理追求,又让这个产品变得“高大上”,包含着大吉大利的寓意,肯定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还有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我们天津的名吃狗不理包子,在进行英文翻译时,难倒了一大片人,如果直接翻译,肯定会让人产生反感。厂家通过谐音的翻译,最终选出“Go believe”这个品牌,在发音时跟狗不理有的相似,而在英文意义上也有很好的寓意,让英文国家感觉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东西,效果也非常不错。

5.顺应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当前“一带一路”的深入开展,将来商务英语的外来词汇肯定会越来越多。在对这些词汇进行翻译时要综合考虑,可以使用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以及三种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只要能够表达对方的意思,并让另外一方听起来顺耳符合当地的文化要求即可。

我们汉语中的很多词语也创建到英语的词汇中,比如“taikongnaut”。当年,中国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且把我们的航天员杨利伟带入到了太空中,这一当时轰动全球的事件在全球中广为传播。为了纪念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功,西方把中文的“太空”的拼音和英文“naut”进行了组合,形成了一个新的因为词汇“taikongnaut”,这一词语的使用很快传播开来。这些词汇的创建和交流,也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特点和共识。

5.如何理解应用写作的应用二字 篇五

2008年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要求“理解物质的量浓度 (mol/L) , 掌握有关溶液浓度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 的计算.”可见, “物质的量浓度”既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又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为帮助同学们准确深刻的理解这一概念, 并能将其很好的应用到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 下面对此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

一、“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及其理解

1.概念: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是mol/L.

2.数学表达式:c (B) =n (B) V

3.概念及表达式的理解

(1) V是溶液的体积, 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其单位是L, 而不是mL.

(2) 溶质B一定要用“物质的量”表示, 如给出的已知条件是溶质B的质量或气体的体积 (标准状况下) 或微粒数, 应根据有关公式换算为“物质的量”.

(3) “溶质”是溶液中的溶质, 可以是化合物, 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特定的组合.分析溶质时要注意有关的化学变化, 如Na、Na2O、Na2O2投入水中, 所得溶质是NaOH, 而不是Na、Na2O、Na2O2.但对于象NH3、Cl2等物质溶于水后成分复杂, 求算浓度时, 仍以溶解前的NH3、Cl2为溶质.对于带有结晶水的物质配成溶液时, 其溶质应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 如胆矾配成溶液时, 其溶质应是CuSO4, 而不是CuSO4·5H2O.

(4) 同一溶液, 无论取出多大体积, 其各种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离子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均不变.但所含溶质的量则因体积不同而不同.

二、“物质的量浓度”有关计算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虽公式简单, 但种类繁多, 题型也比较复杂.但只要准确理解概念, 把握计算关键无论题目如何变化, 均能举一反三, 应用自如.笔者认为计算的关键应是:①仔细分析该溶液的“形成”过程;②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质究竟为何物质;③能够准确计算出溶液的体积.

下面从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常见的三种类型进一步分析.

1.利用“定义式”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的数学表达式为c (B) =n (B) V, 其中n (B) 为溶质B的物质的量 (mol) , V为溶液的体积 (L) , c (B) 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 .因此, 只要知道n (B) 和V, 就能求出c (B) .

利用此公式时, 要特别注意溶液的体积V单位, 一般所给的或求出的溶液的体积单位都是mL或cm3, 而公式中的V单位为L, 故应进行单位的换算.这是很多初学者最容易忽视的, 应多加小心.

例1 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 (g) 溶于1000 g水中, 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g·cm-3, 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 a22.4mol·L-1

(B) ab22400mol·L-1

(C) ab22400+36.5amol·L-1

(D) 1000ab22400+36.5amol·L-1

解析:根据c=nV可知, 要求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必须先求nV.

溶液的体积

V=aL×36.5gmol-122.4Lmol-1+1000gbgcm-31000mLL-1

溶质的物质的量n=aL22.4Lmol-1

所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c=nV=1000ab22400+36.5amol·L-1.故应选 (D) .

2.利用“换算式”计算

(1)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式

设溶液的体积为V mL, 密度为ρg·mL-1,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 溶质的摩尔质量为

M g·mol-1,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

因为n=ρgmL-1×VmL×ωΜgmol-1,

所以

c=nV=ρgmL-1×VmL×ω/Μgmol-1VmL/1000mLL-1=1000ρωΜ

因此, 只要知道ρsM, 就能求出c.

例2 质量分数为a的某物质的溶液m g与质量分数为b的该物质的溶液n g混合后, 蒸发掉水pg.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q g, 物质的量浓度为c, 则溶质的分子量 (相对分子质量) 为 ( )

(A) q (am+bn) c (m+n-p) (B) c (m+n-p) q (am+bn) (C) 1000q (am+bn) c (m+n-p) (D) c (m+n-p) 1000q (am+bn)

解析:设该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混合液蒸发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混合液的质量分数ω=am+bnm+n-p, 混合液的密度ρ= qg·mL-1, 据上述换算式

c=1000ρωΜ=1000qgmL-1× (am+bn) c (m+n-p) Μgmol-1

得, Μ=1000q (am+bn) c (m+n-p) gmol-1, 故应选 (C) .

(2)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的换算式

设溶液的体积为V mL, 密度为ρg·mL-1, 溶解度为s g, 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

因溶液的质量分数ω=sg100g+sg, 根据

c=1000ρωΜ可知, c=1000ρωΜ=1000ρs100+sΜ=1000ρsΜ (100+s) .

因此, 只要知道ρsM, 就能求出c.

注意:该换算式应用的前提必须是饱和溶液.

例3 Ag2SO4的溶解度很小, 25 ℃时为0.836 g.

(1) 25 ℃时, 在烧杯中放入6.24 g Ag2SO4固体, 加200 g水, 充分溶解后, 所得饱和溶液的体积仍为200 mL, 计算溶液中的c (Ag+) .

(2) 若在上述烧杯中加入50 mL 0.0268 mol/L的BaCl2溶液, 充分搅拌后, 则溶液中

c (Ag+) 是多少?

解析: (1) 由于Ag2SO4的溶解度很小, 溶液的质量即为水的质量, 溶液的密度约为水的密度, 根据上述换算式, 得出

c (Ag2SΟ4) =1000ρsΜ (100+s) =1000mLL-1×1gmL-1×0.836g312gmol-1× (100+0.836) g=0.0268mol/L.Ag2SΟ4

是强电解质, 由电离方程式:Ag2SO42Ag++SO42-, 得出c (Ag+) =2c (Ag2SO4) =0.0536 mol/L.

(2) 设与BaCl2反应消耗掉的Ag2SO4为x g, 根据BaCl2与Ag2SO4的反应方程式可得x=0.418 g<6.24 g, 说明Ag2SO4是过量的, 此时仍是Ag2SO4的饱和溶液, 溶质的浓度与 (1) 相同, 即c (Ag+) =0.0536 mol/L.

3.利用“守恒原理”计算

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 有时利用守恒原理可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提高了解题的速度.一般要注意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1) 溶液稀释或混合前后, 溶质的质量或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

即m1ω1=m2ω2 (溶质的质量守恒) , c1V1=c2V2 (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 .

(2) 对于电解质溶液, 溶液中“各微粒间电荷守恒”.

(3) 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溶液中,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等于化学式中原子 (或原子团) 个数之比 (不考虑盐的水解) .

注意:溶液稀释或混合前后, 溶液的体积一般不守恒.

①若两种稀溶液浓度接近时, 体积变化可忽略, 混合后溶液体积可近似认为是两原溶液体积和, 则有c1V1+c2V2= c混 (V1+V2) .

②若两种溶液浓度相差较大时, 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不可忽略, 混合后溶液体积不具有加和性, 则有c1V1+c2V2= cV混.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应根据混合液的总质量和溶液的密度进行求算.

③气体溶于水, 计算溶液体积时, 可利用V=mρ (mL) .但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 一定要把溶液体积单位mL换算成L.

例4 V mL Al2 (SO4) 3溶液中含Al3+a g, 取V4mL溶液稀释到4V mL, 则稀释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 125a9Vmol/L (B) 125a18Vmol/L (C) 125a36Vmol/L (D) 125a54Vmol/L

解析:V4mL Al2 (SO4) 3溶液中含Al3+的物质的量为=ag4×27gmol-1, 依电荷守恒得,

n (SΟ42-) =32× (ag4×27gmol-1) =a72mol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可得, c (SΟ42-) =a72mol4V×10-3L=125a36Vmol/L, 应选 (C) .

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 也是必须学会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技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会用实验仪器及主要仪器注意事项

(1) 主要仪器:

用固体药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 用到的实验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用液体药品配制溶液时, 还要用到量筒或滴定管.

(2) 使用仪器需注意的事项

①托盘天平

ⅰ精确度≥0.1 g, 只能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 如10.2 g.

ⅱ使用前应先调整平衡.

ⅲ左盘放药品, 右盘放砝码.药品的质量为砝码质量+游码读数;若放反, 药品的质量为砝码质量-游码读数.

②量筒

ⅰ量筒无零刻度, 量筒上标有温度、刻度、容积等.属粗量器, 精确度≥0.1 mL.只能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 如7.2 mL.

ⅱ量取7.2 mL溶液应选用容量为10 mL的量筒.

ⅲ不能加热, 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量筒中溶解、稀释.

③容量瓶

ⅰ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量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如配制950 mL某浓度溶液应选用1000 mL的容量瓶.

ⅱ容量瓶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溶解或稀释, 不能作反应容器, 也不能久贮溶液.

ⅲ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方法是:加水→倒立、观察→正立、瓶塞旋转180°→再倒立、观察→不漏水合格.

ⅳ在移动容量瓶时, 手握在瓶颈刻度线以上部分, 以免瓶内溶液受热而发生体积变化, 使溶液的浓度不准确.

ⅴ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 ℃时标定的, 转入到容量瓶中的溶液的温度要冷却至20 ℃左右.

ⅵ加水定容时超过刻度线, 不能将超出的部分吸走;摇匀时不小心洒出几滴, 不能补加水至刻度线, 均需重新配制.

ⅷ盖上瓶塞后振荡, 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 不能再加水至刻度线.

ⅷ定容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相切.

2.熟悉配制步骤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常遵循以下8步:

①计算;②称量或量取;③溶解;④冷却;⑤转移;⑥洗涤;⑦定容、摇匀;⑧装瓶贴签.为帮助同学们记忆, 现将其编为口诀:

先做计算后称量, 溶解加水要适量;液冷注入容量瓶, 洗涤烧杯玻璃棒;

洗液一并入量瓶, 托底扶口轻振荡;小心加水至刻线, 最后摇匀装瓶放.

3.学会误差分析

配制后的溶液误差是偏大还是偏小, 可依据配制原理c=nV=mVΜ进行判断.如果配制过程中, 导致溶质物质的量n或质量m增大的, 则物质的量浓度c偏大, 反之偏小;导致溶液体积V增大的, 则物质的量浓度c偏小, 反之偏大.

现以配制0.1 mol/L的NaOH溶液为例, 将一些操作可能引起配制的误差列于下表, 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例5 用98%的浓硫酸 (密度是1.84 g/cm3) 配制100 mL1 mol/L的稀硫酸, 其操作步骤可分为以下几步:

(A) 用量筒量取5.4 mL的浓硫酸, 缓缓注入有约50 mL蒸馏水的烧杯里, 并用玻璃棒搅拌;

(B) 用约30 mL蒸馏水分三次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 将每次洗涤液都转入容量瓶里

(C) 将稀释后的溶液小心地用玻璃棒引流入容量瓶

(D) 检查100 mL容量瓶是否发生漏液的现象

(E) 将蒸馏水直接加入容量瓶, 至液面接近刻度1~2 cm处

(F) 盖紧瓶塞, 反复倾倒振荡、摇匀溶液

(G) 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里逐滴滴入蒸馏水, 至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平齐.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2) 进行A步操作时, 应选用量筒 (填代号)

(A) 10 mL (B) 50 mL

(C) 100 mL (D) 1000 mL

(3) 如果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 配制的稀硫酸的浓度将___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

(4) 进行A步操作后, 必须___才能接下来进行后面的操作.

(5) 配制过程中, 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 (填代号)

(A) 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未转入容量瓶里

(B) 定容时, 眼睛俯视刻度线

(C) 容量瓶洗涤后未干燥, 内壁残留有少量的水

(D) 定容后振荡容量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 又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试题, 涉及仪器的选用、操作步骤、误差分析等实验方法和技能, 对学生实验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要求高.

(1) 考查实验操作步骤,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D) 、 (A) 、 (C) 、 (B) 、 (E) 、 (G) 、 (F) .

(2) 应选比所量容积大且相近的量筒, 故选 (A) .

(3) 仰视读数, 会使量取的浓硫酸偏大, 这样配制的稀硫酸的浓度将偏高.

(4) 将量好的浓硫酸稀释后并不能直接移液, 必须冷却到室温后转移到容量瓶中.

(5) 根据上表中误差分析可知, (A) 中洗涤液未转入容量瓶里, 会使溶质物质的量减小, 浓度偏低; (B) 中眼睛俯视刻度线, 会使溶液体积减小, 浓度偏高; (C) 中无影响; (D) 中定容振荡后又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会使溶液体积增大, 浓度偏低, 故选 (B) .

答案: (1) (D) 、 (A) 、 (C) 、 (B) 、 (E) 、 (G) 、 (F) (2) (A) (3) 偏高 (4) 冷却到室温后 (5) (B)

6.如何理解应用写作的应用二字 篇六

1939年, 土力学之父Terzahgi首次提出了有效应力原理的表达式

式中, σ为土中的有效应力, σ为土中的总应力, u为土中孔隙水压力.

尽管式 (1) 表达形式非常简单, 但其含义深刻, 重要性在于:它阐明了在三相土体 (水、汽和土颗粒) 中, 有效应力决定着土的抗剪强度和压缩性.然而, 有效应力是不能直接量测的, 总应力和孔隙水压力是可以直接量测的.在人们没有意识到孔隙水压力对土体强度有重要影响之前, 土力学迟迟没有发展成土木工程中一个系统的分支[1].

国外土力学教学中, 始终将有效应力原理作为一条主线[2].以往很多与土的有效应力原理相关的论文[3,4], 大都是围绕其概念和原理公式推导展开的.本文侧重有效应力原理的实例应用, 指导学生明确其概念并深入掌握有效应力原理的实质, 从而据此解决实际问题.

1 砂质边坡自立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常有这种经验, 使完全干燥状态下或者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状态的砂土自立是不能实现的.这可由Rankine主动土压力式 (2) 解释其原因

式中, σa为主动土压力强度, γ为土的重度, 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 Ka为Rankine主动土压力系数, c为土的黏聚力, z为所计算的点离土表面的深度.

对于上述问题, 令σa为0, 即式 (2) 左端等于0;同时, 由于砂土内黏聚力c也等于0, 因此, 求得z值为0.这说明砂土不具有自立性.

但实际工程中, 我们却发现砂质边坡又具有一定的自立高度, 一些情况自立高度甚至可达到1∼2 m.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3方面:

(1) 砂土中孔隙相互连通形成毛细管, 地下水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可在毛细管中上升一定高度, 从而在砂土中形成毛细区, 砂土中毛细区分为毛细饱和区与毛细非饱和区.在毛细饱和区中, 砂土中孔隙水压力为负值.由有效应力表达式 (1) 可知, 孔隙水压力为负值时, 砂土中有效应力增加, 因此, 有效应力摩尔应力圆右移 (图2 (a) ) , 从而土的抗剪强度增加, 这是砂质边坡具有自立高度的主要原因.砂土具有的这种现象也被称之为“假黏性”.

(2) 在砂土毛细非饱和区中, 孔隙水附着于土颗粒接触点周围 (图3 (a) ) , 从而形成弯曲液面.由于水表面张力的作用, 砂土中孔隙水压力 (uw) 小于孔隙中空气的压力 (ua) .因此, 由力的平衡条件 (图3 (b) ) , 可知土颗粒之间产生了一种结合力F[5]

式中, F为表面张力, r为孔隙半径, T为表面张力.

这种由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所产生的土颗粒间结合力称为毛细黏聚力, 正因为砂土毛细非饱和区中存在毛细黏聚力, 砂土的抗剪强度得以提高, 从而使砂土产生一定的自立高度.

(3) 实际中的砂质边坡含有黏性颗粒, 从而具有一定的内黏聚力, 使得抗剪强度包络线向上移 (图2 (b) ) , 使本来认为抗剪强度线与莫尔应力圆相交, 变得相离, 从而形成一定自立的垂直高度.

此外, 当今流行的海滩“沙雕”艺术, 只采用细砂和水就能塑造成形状各异的艺术品, 其成型原理, 也可以用上述原因来解释.

2 饱和黏性土样中负孔隙水压力问题

对于从现场取出的原状饱和土样, 明确其内部孔隙水压力的分布是一个重要问题.土样从原位土体取出后, 由于其周围压力被解除, 土样会发生膨胀 (Expansion) , 此时, 土样中的孔隙水压力为负值[6], 这可以通过有效应力原理和Skempton公式[7]进行证明:

当土样从土层中 (图4) 取出时, 土样周围的作用力被解除, 土样中的应力变化 (图5) 可以用下式表示

式中, σ1n为土样从原状地层取出后的最大主应力, 其值为0;σ3n为土样从原状地层取出后的最小主应力, 其值为0;σ1i为土样在原状地层位置处的最大主应力;σ3i为土样在原状地层位置处的最小主应力;∆σ1为土样从原状地层取出后的最大主应力增量;∆σ3为土样从原状地层取出后的最小主应力增量.因此, 式 (3) 和式 (4) 中表示的应力增量皆为负值.

由图4, 用总应力和有效应力方法表达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分别如下

其中, K0为静止土压力系数, h为地下水位高度, z为土样位置.主应力下标i表示原位状态.γsat为土的饱和重度, γw为水的重度, σ1i为有效最大主应力, σ3i为有效最小主应力.

土样中应力的改变会导致其孔隙水压力的改变, 对于完全饱和黏性土, 采用Skempton的孔隙水压力公式[6]

此时, B=1, A=0.5, 并结合式 (3) 与式 (4) , 代入式 (5) , 得

故当前土样中的孔隙水压力un为

从而, 从原状地基取出后的土样有效应力σ1和σ3为

土样的应力状态在τ-σ图上表示为σ轴正方向上的一点, 说明土样从原状土体中取出后, 虽然原地应力丧失, 但土样仍能保持原有结构, 并且不会发生破坏, 即土样中每一点的应力状态应当处于Mohr-Coulomb强度线之下.

3“楼歪歪”工程事故

近些年, “楼歪歪”工程事故 (图1所示) 时有发生, 引起了诸多法律纠纷, 如何解释“楼歪歪”现象呢?这显然是一个与变形有关的问题, 根据一般力学经验和理论, 有力的作用就会有变形产生.对于土木工程而言, 建筑物一经建成, 在使用多年之后, 变形可以认为已经趋于稳定, 即不再有变形发生.但为何一些楼房突然发生了不均匀沉陷呢?在没有外力增加的情况下, 位移如何发生呢?这种现象同样可以利用有效应力原理进行解释.土体变形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 ∆V为土体体积变化量, 体积减小 (引起沉降) 取负值;V为土体初始体积, Cc为土体骨架压缩系数;∆σ为土体中总应力增量;∆u为土体中孔隙水压力增量;∆σ为土体中有效应力增量.

从式 (6) 看出, 即便土体受到的总应力没有发生变化, 土体也会产生变形, 因为此时孔隙水压力发生了改变, 从而导致土体有效应力发生变化.这可解释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降低, 土中有效应力增大, 进而诱发建筑物“突发”沉降, 而这种沉降往往表现为不均匀沉降, 即“楼歪歪”事故.因此, 我国早已严禁非法开采城市地下水, 然而, 当前“楼歪歪”事故仍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 很多是由其他在建工程的基坑不当降水而诱发的.另外, 对于不得已而进行的工程降水, 必须严格执行监测和预警机制.同时, 采用地下水回灌技术等补救措施, 以防止土体中有效应力的进一步增加, 是一个有效控制建筑物“突发”沉降的措施, 从而避免“楼歪歪”工程事故.

4 结束语

有效应力原理在土力学理论体系中占重要地位, 并在工程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土力学学习与研究的主线.各类工程实践, 如基坑工程、地基承载力问题、边坡稳定性问题、土体的抗剪强度以及地基变形沉降等问题, 也都依赖于土的有效应力原理.因此, 在土力学教学与研究中, 要始终把握“有效应力”原理这条主线, 从而抓住土的力学性质的本质.

参考文献

[1] Bishop AW, Henkle DJ.The Measurement of Soil Proper-ties in the Triaxial Test.2nd Edition.London:EdwardArnold Ltd, 1962

[2]李大勇, 崔煜.国外土力学本科教学探讨.力学与实践, 2010, 32 (5) :99-101

[3]李广信, 吴剑敏.浮力计算与黏土中的有效应力原理.岩土工程技术, 2003, (2) :63-66

[4]介玉新, 温庆博, 李广信.有效应力原理几个问题探讨.煤炭学报, 2005, 30 (2) :202-205

[5]松岗元著.罗汀, 姚仰平编译.土力学.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

[6] Skempton AW, Sowa VA.The behaviour of saturated claysduring sampling and testing.Geotechnique, 1963, 13 (4) :269-289

上一篇: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全文下一篇:水资源实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