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论文(精选8篇)
1.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论文 篇一
摘要:建筑设计企业因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其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财务难题,建筑设计企业能否应对财务危机取决于其能否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与防范。
本文具体谈论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
一、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建筑企业设计财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
1.建筑设计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
面前建筑设计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财务控制力不强、缺乏健全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内部经济关系复杂以及部门之间的分配管理不科学。
这些方面的问题导致管理人员财务风险意识低下,对市场的把握不够,盲目承接业务,造成诸多账款难以收回,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流动性,给企业财务造成一定的影响。
2.项目的复杂性易产生财务风险
目前,部分建筑设计企业没有建立相对完整版的项目核算体系,在承接业务时采用原有的预算成本的方法,为企业的财务安全埋下隐患。
除此之外,建筑设计企业技术性较高,细微的差错容易是得整个工程全部返工,不仅严重拖慢企业完成建筑项目的进度以及质量,而且使得企业难以在合同期内完工,造成企业的巨额经济赔偿,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风险。
3.人才引进成本
建筑设计企业属于技术型、知识密集型以及劳务型企业,主要还是技术型为主,人才的引进是建筑设计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随着当今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竞争同样也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但是人才引进成本占据整个企业的成本较高,因而人才引进风险的降低取决于企业管理人员的眼光。
建筑设计企业为了留住人才,企业往往采用高额聘请的手段,这就面临资金投入与未来收益之间不可预估的风险,当项目的收益低于人才引进的成本必然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4.缺乏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筑设计企业经营的业务涉及到众多的环节,一套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必要条件。
虽然众多企业意识到这一点,也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并没有将内部控制制度合理的贯彻到企业的管理中去,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建筑企业设计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
1.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
目前我国的法律正处于不断完备的状态,政策完善以及稳定程度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较大的影响。
政策的变化通常是难以预料的,当政策和业务相矛盾时必然导致企业的成本支出增加,从而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
2.市场竞争的复杂性
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体制处于未成熟阶段,市场竞争混乱以及市场信息不透明性使得企业难以把握,使得决策出现偏差。
此外,信息成本过高使得部分企业望而却步,在决策上产生财务风险。
二、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措施
(一)制定合理信用评定标准,降低账款风险
建筑设计企业项目的投资巨大,对于资金的流动有极大的需求,财务风险中的其中一条就是客户拖欠资金产生坏账,甚至部分企业因不具有偿债能力使得企业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这是众多建筑设计企业经常需要面临的难题。
因此,建筑设计企业应该根据合作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评定标准,根据历年来的经济业务合作的记录,对客户的借贷以及偿还能力进行评估,确立其合作信誉,具体调查客户的资本、财务能力、信誉之后,再考虑是否建立合作关系。
这一举措具体分析投资可能产生的风险,通过信誉评估机制的建立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建立风险防控机制
建筑设计企业涉及面较广,具有很大的技术性以及较低的容错度,因此建筑设计企业的财务管理层需要从意识进行强化,坚持科学性、时效性、谨慎性的原则,形成风险防范意识,逐步建立风险防控机制。
建筑设计企业应该建立风险责任制度,从上到下,将风险责任落实到企业的每一部门或者是某一个重要岗位,形成一套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建筑设计企业的管理者承担财务风险总负责的责任,对于财务活动进行严加管控;财务负责人主要负责财务管理,及时把握市场的动态,针对财务活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之间互相监督,强化对企业财务部门的监控力度,规范财务管理的系统流程,在流程环节上降低财务风险。
(三)提升财务管理决策实效,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预警系统是基于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在经营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全方面实时地监控。
系统的财务预警系统具体包括:对建筑设计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深入分析、较为全面的财务管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于企业之后可能遇到的损失进行科学预判。
2.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论文 篇二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目标,风险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
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 也就是企业财务风险专指企业筹资风险;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及收益分配等企业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 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具有的不确定性。由于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 企业财务风险也以不同的形式危及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为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绝不单纯是一个筹资风险的控制问题, 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 既包括企业筹资风险, 也应包括投资风险、资金收支风险、日常财务管理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多方面风险。因此, 我们所指的财务风险是指广义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1、客观性。
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 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 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 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 从而避免费用、损失的发生。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结果, 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普遍性。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 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 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3、潜在性。
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即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 也有可能不发生。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 从而使企业时时都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
企业的财务控制必须是目标导向的。从企业财务风险本质出发, 可以看出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是可以分层的, 各层在逻辑上紧密联系。
1、最终目标。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现代企业理论认为, 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 股东、债权人、经理阶层、一般员工等缺一不可。各方都有各自的利益, 共同参与构成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企业财务目标应与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 是这些利益集团相互作用、相互妥协的结果, 但在一定时期一定环境下, 某一集团利益可能会占主导作用, 但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 不能只强调某一集团的利益, 而置其他集团利益于不顾。而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具有与相关利益者利益相一致, 保证企业战略发展的长期性、考虑风险及货币时间价值的风险性和时间性等特征。因此,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理财目标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它是企业财务目标的最优选择。
2、基本目标。
保持企业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进行财务风险控制必须能够保证企业所需生产资料的输入、转换和输出功能都处于正常状态, 这种状态能满足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最低限度的要求。企业能否生存的衡量标准, 可通过利益相关者的这种最低需求的满足程度来反映。
3、间接目标。
增强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提高企业资金的流动性是提高企业风险应对能力的必然要求, 只有保证企业资金的流动性, 才能使企业的整个运作过程有充足的资金保证。提高资金的收益性是与企业的最终目标和基本目标相一致的具体要求, 只有满足企业最低的投资报酬率, 企业才能够保证不断的进行资本的投入和转化, 在高于最低资本报酬率的情况下, 才会产生企业价值增值。
4、直接目标。
目标之一:强化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控制财务风险的产生和扩散。制定合理的财务预警制度, 抑制财务风险产生和扩散是避免企状况恶化, 从而使企业免遭损失或将已经发生的风控制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内, 尽量减少损失。目标之二:完善企业内部财务体系, 改变企业财务风险状态。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提高企业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可以有效降低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导致的财务风险的发生。
5、风险防范和控制方法。
企业生产活动的筹资、投资、受益分配及或有事项都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并且不同的活动过程, 其所产生的财务风险也不相同。因此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
四、财务风险控制的基本策略和具体措施
(一) 财务风险控制的基本策略
1、风险决策
风险决策, 不同于一般的确定性决策。确定性决策, 是对未来可能的结局有明确把握后所作出的决策, 风险决策意味着从未来多种可能中作出选择, 由于未来真正的结局只有一个, 因此, 这种决策无论选择何种方案, 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有风险并非是坏事, 风险的存在, 客观上给企业以机遇和挑战。风险决策是风险控制的重要一环, 决策者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 选择相适应的风险方案, 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风险决策方法, 就是对风险条件下的可行性方案进行比较与选择的方法。
2、风险防范
(1) 回避风险法。回避风险有两种策略:一种是在风险决策时, 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少的方案。例如, 企业投资时, 甲方案风险大, 乙方案风险小, 而购买国库券基本上无风险, 当企业选择风险小或无风险的投资方案时。实际上就减少了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及损失的程度。二是在实施风险方案过程中。发现不利的情况时, 及时中止或调整方案, 以减少损失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
(2) 降低风险法。降低风险的一种策略是:通过支付一定的代价来减少风险损失出现的可能性, 降低损失程度。比如利用金融工具进行的套期保值行为;另一种策略是采取措施增强风险主体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例如, 提高产品质量, 改进产品设计, 增加花色品种等, 这样有利于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降低销售风险。
(3) 分散风险法。分散风险,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通常的做法, 一是企业之间联营, 通过企业之间的联营, 一方面可以取的规模经济的效应, 减少单体经营在人力、物力及各种隐形资源上的限制, 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二是多种经营, 三是多项投资。无论多种经营还是多项投资都可以减小市场波动对企业带来的影响, 换句话说就是避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3、风险转移
(1) 购买保险法。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 可将应由本企业承担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2) 签订远期合同法。远期合同的作用, 在于明确购销双方在一定期限内的权利和义务。企业通过签订远期合同, 可将风险转嫁给客户。
(3) 转包法。企业将自己不擅长的某项业务转包给他人完成, 可以降低成本, 也可以降低操作风险。
(二)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1、筹资风险的防范。
对于筹资风险, 最重要的是要牢记风险收益相对应的基本原则, 量力而行, 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程度。正确选择筹资方式, 力求筹资成本最低、筹资组合最佳、资金结构和还款期限合理。
2、投资风险的防范。
防范投资风险, 必须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投资原则, 重视投资的可行性论证;要掌握适当原则, 统一运用资金, 使资金投向合理的配置, 投资规模适度;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强资金的回收管理, 保证企业资金的流动性;投资多元化应保持项目的相关性。
3、收益分配风险的防范。
收益分配是指由于收益分配政策可能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避免收益分配风险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在制定筹资方案、投资方案时, 要充分考虑投资风险与筹资分析的耦合作用;二是在投资项目的有效期间内进行会计核算和利润分配时, 要依据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按照预期财务收益的要求, 合理制定会计核算办法和利润分配办法;三是要采取有效措施, 坚决制止企业的短期行为, 防止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4.或有风险的防范
或有风险是指由于或有事项的存在导致的财务风险。以外汇管理为例, 外汇损益受到市场汇率变动, 交易和折算的影响。企业可以通过选择高水平的外汇投资机构代理外汇的交易, 可以减少由于市场汇率变动预测失误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 比如远期外汇市场套期保值、互换协议等防范交易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解辉,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年4月
[2]、吴少平、李小燕, 谈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的确定标准, 金融科学, 2000, (1)
3.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篇三
关键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控制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实施内部管理的主要环节,通过卓有成效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就可以为企业各部门实施生产经营活动或是管理者做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从而促进企业较有成效地实施各项经济规划与经营活动。
一、我国的中小企业基本情况概述
(一)企业的管理者与经营者相统一
我国中小企业从数量上来说,具有规模比较小,人力资源不够丰富的特点,如果再实施管理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的模式,则是不切合实际的,基于此而言,管理者与经营者相统一就成为了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常态,这一模式具有高度灵活性的特点。灵活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企业借助于高度集中的经营与管理体制,运用所具有的资源实施重点项目突破,从而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强大合力,有利于实现既定规划目标;另一方面能够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企业的最高领导者可以突破管理与经营两方面的局限,采取有效措施灵敏应对市场不利情况,最大限度优化企业的成本管理。
(二)家族式经营的主要方式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的体制是家族式经营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家族与公司制的融合,在家族为主的公司治理中,由血缘、亲缘与姻缘为基础所构成的家族体系据此而在公司治理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统治地位。
一是内部关键部门人员构成的血缘性。在家族式企业中,控制关键部门的人员具有直接血缘关系,例如管理与经营者的子女、配偶与父母等都成为可以选择的对象;
二是管理层人员组成的亲缘性。在家族式企业中,为进一步强化管理与经营者对企业的实际控制力,往往会启用一些具有亲缘性关系的亲属,并将之放置到不同的部门担任管理性的工作,以此构建起遍布企业的控制网络;
三是执行层人员构成的姻缘性。为保障企业各项政策措施都得到不折不扣地履行,企业管理与经营者往往会安排与自己具有一定姻缘关系的人员到执行岗位,从而使得各项措施都得到及时落实。
(三)自有资本占有率低下
相对于大型的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的积累、资金的储备、企业的规模等方面都不具有自己的优势,这也就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市场占有率低下的最为主要原因之一,但是这并不妨碍其发展,这是因为,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清楚的知道自己自有资本占有率低下这一现实,于是在实施经营管理实践中,就将有限的人力与物力集中到市场的精细化生产经营中去,从而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生产效率与核心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
(四)生产经营模式较为灵活
我国中小企业基于生产经营品种的单一、科技研发能力薄弱等诸多缺点而不得不及时转变自己的生产经营的模式,将自己有限的资金与人力资源转向了市场营销、重点项目的突破等方面,当然,这一灵活性的生产经营的模式的出现是具有一定基础的,家族式经营管理的体制可以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从而有助于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及时有效适应市场发展变化基础上采取实效性的对策措施。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问题
相对于大型的企业,我国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经营品种的单一、科技研发能力薄弱,诸多缺点存在使之不得不及时转变自己的生产经营的模式,从而构建起极具灵活性的管理与经营模式,将自己有限的资金与人力资源转向了市场的细化、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但是强度与可持续并不大,效果不明显,下文就是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独立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程度、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理念的落实、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人力资源的建设等方面所出现问题予以论述。
(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独立性不强
1.财务管理人员不具有独立的监督与管理权利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是为了防止金融业务与预算相背离的一个主动预警的体系,在其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可以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及时预测、主动纠错,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实效,但是在具体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财务管理人员不具有独立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权利,这就使之只能是处于形式化的发展状态中。
2.机构设置处于从属地位
一些企业低估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所发挥的作用,在机构的设置上并未将其作为独立机构予以设置,即使有的企业设置了相关的机构,但是却存在职责不明、权力不够的问题,从而导致其处于“名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却无实权”的尴尬境地。
(二)存在财务管理造假现象,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薄弱
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财务管理造假现象,显示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薄弱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家族式企业中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主观化倾向会使得财务管理信息透明化问题存在,以此举例,企业的内部管理与经营者会基于私利而仪仗自己权威私下授意财务人员做假账,虚列成本,毋庸置疑,造假账、虚列成本的做法在一时有利于我国的中小企业短期目标的实现,但是从长期来说,则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于阻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理念滞后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技术应用不足问题在我国企业中表现十分凸出。我国中小企业,依然采取的是集权式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方式,主观化与人为化管理模式大行其道,这就使得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人员不再注重预测、计划、控制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手段的应用,导致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处于无序的发展状态,无法起到为企业发展规划提供有效参考的作用。
(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人员综合素质低下
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属于家族式的管理体制,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姻缘关系成为管理与经营者用人的主要依据。这一用人机制使得许多不具有相应技术水平的人员处于关键的技术岗位是管理岗位。据调查,我国企业参与财务管理人员的地位存在不均衡发展的态势,指的就是并不具备专业性技术水平的外调财务人员往往还居于管理的地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具备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化外聘人员则仍然居于被领导的地位,这就有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嫌疑,在具体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中,外行的管理人员只会听命于企业的主管领导,并不重视风险控制制度的执行,并会对自己的岗位职责产生误判,这就直接导致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岗位职责执行力差的结果。
三、原因分析
(一)金融市场的无序发展
就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而言,完善金融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构建适合于我国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机制的“重头戏”。
一方面是国家金融管制的模式,原有的金融管制的模式忽视市场的调节的作用,从而导致金融资源予不合理的配置,计划配置的盲目性大行其道,不利于金融市场竞争主体所要求的市场发展健康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则是金融市场主体的选择与引进,目前金融市场的进入门槛较高,地下钱庄尚未成为合法的金融市场竞争主体,政府的监管缺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我国企业所处的金融市场无序发展。
(二)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亟待完善
金融监管所依据的法规是实施有效监管的必要工具,其法规应该涉及到竞争主体准入条件、业务活动的规范、风险的防范、市场退出机制的构建等诸多的方面,从而使得监管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法可依;从短期来看,实施有效金融监管的作用是保障了我国企业相关利益群体的合法权益,这也成为金融监管最为直接的目标,但是从长期来看,则是维护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尤其是竞争主体退出机制的确定,则有利于净化金融市场,使之处于健康发展的环境中。从我国的中小企业所处市场发展的视角出发,则是达到了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与正义、促进金融市场安全运作的目的。
四、解决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问题对策
(一)提升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运作的独立性
提升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独立性作用发挥分为整合优化业务流程,有效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与加强监督核查,完善专业监督检查制度这两个方面。
1.整合优化业务流程,有效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正如前文所言,制度建设是强化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基础,为达此目的,就要从市场化的角度出发,根据市场变化的实际情况与自己企业的主要具体的实际发展水平相结合,对现在的业务实况作出全面的梳理,从而使得制度的制定更具有实践性,具体来说,则是要建立长效化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制度体系,同时要明确各岗位的主要的职责,并以此作为考核奖惩的主要依据。
2.加强稽核审计,完善专业监督检查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运行的状况如何、运行质量怎样,需要进行独立性的稽核和不断修正,监督核查是最后一道防线,据此而言,就要着力于做好以下两点。第一要建立起具有独立的性质,能够垂直管理下属具有企业财务监督核查权力部门。所谓的垂直管理,指的就是在企业一级管理层人员负责制下所实施的企业财务监督与管理制度,财务风险控制人事任免权与行政管理权统属于企业一级法人;第二则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构建起具有实效性的量化财务管理监督与管理指标体系,这一指标量化监控体系具有“反映迅疾、判断准确、处理果断”的特点,从而使得企业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二)企业管理层转变观念,及时升级技术水平
实施高效化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不能够脱离人的因素,基于此而言,转变企业风险控制的理念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就是要转变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对于管理者来说,就需要将财务风险控制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发展放在首位,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的因素,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积极落实人员的配置、内控制度的落实等各项财务管理的制度,自己身先垂范,从而带动企业员工财务风险控制意识的不断提升。
在财务风险控制中,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就起到了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差错等诸多的作用。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行业业已受到网络技术的深远影响,理应相应的软件进行财务管理核算成为企业必备条件,据此而言,根据工作性质与计算机技术现状,及时升级软件,拓展其使用范围就成为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一步。
(三)建立健全企业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实施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我国的中小企业就必须加强资金管理,从而提高财务风险控制力。
一是规范资金管理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在实施经营决策的时候往往会依赖于有效的资金管理,这就要求必须确保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只有如此,才能够为我国企业市场开拓行为提供资金支持;
二是明确财务管理监督重点。财务管理监督重点的确定必须要以强化资金的管理为依据,在实施内审的时候,就应该关注企业资金流转的全过程,严把前监督和事中监督关。
三是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构建起适合于企业发展的内审体系十分重要,这就要从人力资源的培养、制度的建立、部门的协作等方面着手,以此促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运作的规范化发展。
(四)强化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使得手工财务管理,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财务管理所依赖的技术工具发生了较大的进步,在这一大的形势之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就应该顺应形势需要,加大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主体的生物、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从而提升财务风险控制的水平。
五、结语
企业融资难是一个现实问题,金融风险基于此处于高发状态,因此就应该从提升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运作的独立性;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控制力、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提高技术应用程度;强化财务人员培训,提升岗位职责执行力等方面着手,以此健全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 曹祥.论企业集团存在的财务风险与控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36) .
[2] 吴立萍.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2(24).
4.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篇四
1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
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从资金活动的内容来看,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理论界对财务风险的涵义持两种观点:第一,财务风险是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房地产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房地产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加剧;第二,财务风险是房地产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也称融资风险或筹资风险。财务风险,从狭义上看,是指由于利用财务杠杆给房地产企业带来的破产风险或普通股收益发生大幅度变动的风险。从广义上看,是指房地产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及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对房地产企业的存在、盈利及发展等方面的重大影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2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1)客观存在性。即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
(2)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性。即财务风险虽然可以事前加以估计和控制,但由于影响财务活动结果的各种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事前不能准确地确定财务风险的大小。
(3)分散转移性。财务风险的这一特征使风险组合、远期外汇交易、货币和利率互换等多种财务工具在财务风险管理中进行运用,使财务风险管理成为可能。虽然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防范和控制来分散转移财务风险。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或发生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技术,采取专门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分散和转移财务风险,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
(4)预测决策性:房地产企业经营是持续进行的,财务管理者可以通过财务技术,基于历史平台对未来不确定的环境因素进行估计,在事前对损失进行预测,从而做出投资经营决策,将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5)收益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并存且成正比关系,一般来说,财务活动的风险越大,房地产企业要求的收益也就越高。
(6)激励性。即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房地产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房地产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房地产企业自身的原因。房地产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般原因有以下几点:
3.1 外部性财务风险
外部性财务风险是房地产企业外部环境给房地产企业财务带来的风险,这类风险一般是房地产企业较难预料和控制的,并往往通过影响房地产企业内部性风险因素而发生作用,是一种间接性财务风险,具体包括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等。
3.2 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特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许多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
一。对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决策都存在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一言堂的工作作风在房地产企业的管理中仍然普遍存在。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3.3 房地产企业内部关系没有理顺
房地产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房地产企业与上级房地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这主要存在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中,很多集团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关系十分混乱,资金使用没有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3.4 资本结构有待改善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主体由流动负债筹集,辅以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还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4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4.1 培养全员风险管理意识
领导要具有风险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采用科学的财务决策方法。为防范财务风险,房地产企业应理顺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明确各部门在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具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强化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使其认识到房地产企业财务活动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调动其参与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为控制财务风险,房地产企业应把化解风险当作首要责任和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从工作环节上,把重心放在事前防范。房地产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越强,赢利能力就越强,因此,控制财务风险是房地产企业永远的主题。
4.2 建规立章
房地产企业通过规范内部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设计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风险机制引入房地产企业内部,使管理者、职工、房地产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实行岗位风险责任管理,做到责、权、利三位一体,提高房地产企业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促使财务管理人员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以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
4.3 分析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完善财务预警系统
为控制财务风险,房地产企业应认真分析研究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逐渐掌握其变化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根据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变化的预测,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提高房地产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尽量减少外部因素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还可以进一步完善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有:信息收集、预知危机、控制危机。
4.4 以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为指导,建立长效的财务预警系统
建立长效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最具有代表性。适当搭配房地产企业的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例,控制财务风险。引发财务风险的另一原因是房地产企业的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搭配比例不当,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是根据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并结合房地产企业的行业特点、经营规模,利率结构等因素
来制定合适的长短期负债比率。
4.5 引进科学的风险管理程序
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有机过程,通常包括:一是识别和评估风险。对房地产企业财务可能遭受的风险进行事前预测和全面估计,认清房地产企业所处的环境,剖析财务系统中的不利因素,划分出财务风险的强度和可能的损失程度。二是预防和控制风险。在风险识别、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应付风险的方案和措施,制定房地产企业财务战略和计划,优化财务决策和控制方法,健全财务信息的控制系统等。三是风险的损失处理。通过事先防护性安排,对发生的风险损失迅速作出积极有效的反应,以最少的损失和最快的途径排除风险,确保财务机制的正常运行。财务风险管理是现代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房地产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房地产企业全员、全方位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才能使财务管理有序、有效进行,保证房地产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有利于房地产企业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4.6 利用信息手段支持有效的财务管理
用信息化进行采购管理,利用合同控制降低产品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防范经营风险。用信息化进行生产管理,以销定产,按市场供应,按订单生产,克服传统方式的缺点,变房地产企业推动为市场用户的拉动。用信息化进行库存管理,可以加快房地产企业流动资金自转,减少库存积存,防范库存管理不善而带来的财务风险,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动态地掌握分析房地产企业和市场的平衡点,减少库存积压。
4.7 大胆而谨慎地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风险
以期货、期权、互换为风险管理手段的衍生金融工具本身就有规避功能,利用外汇、利率、股票期货能达到套期保值的作用,回避市场的价格风险。但由于期权、期货具有高杠杆率会使其本身风险程度加大,因此房地产企业在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风险时应特别谨慎。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是对风险进行动态的控制,风险与收益同在,敢于冒风险的房地产企业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往往从高风险中获取高收益。房地产企业高管人员应充分识别和控制财务风险,把风险管理定位到房地产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把握多变的市场机遇,发挥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避免财务危机,保证房地产企业获得稳定、长期的经济效益。参考文献
1 李晓丽.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J].山西财税,2008(8)
2 邱启泉.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会计之友,2008(10)3 卢玉花.浅谈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金融经济,2008(18)
4 张新海.新形势下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研究[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5 樊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刍议[J].山东商业会计,2005(1)
6 闫俊华.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J].现代商业,2008(27)
7 卢玉花.浅谈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金融经济,2008(18)
8 周瑞珍,陈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分析[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9 张新海.新形势下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研究[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10 李婕.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预警[J].铜业工程,2004(2)
11 杨升军.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J].会计之友,2008(12)12 汤旭.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探析[J].金融经济,2006(16)
13 韦正元.在价值最大化目标下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财经界,2008(3)14 冯红霞,杜立成,王海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
5.浅谈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控制 篇五
[论文摘要]企业并购是高风险经营活动,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其中财务风险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企业并购中的价值评估、融资活动和整合中的财务风险的系统分析,表明企业并购是一项高风险的产权交易活动(其中又以财务风险最为突出)。因此,要用事前和事后控制进行财务风险防范,应用事后控制以减轻财务风险,从而提高企业并购的成活率。
一、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并购融资或因兼并背负债务,而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从风险结果看,这的确概括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最核心部分,即“由融资决策引起的偿债风险”。但从风险来源来看,融资决策并不是引起财务风险的惟一原因,因为在企业并购活动中,与财务结果有关的决策行为还包括定价决策和支付决策。
首先,企业并购是一种投资行为,然后才是一种融资行为,投资和融资决策共同影响着并购后的企业财务状况。其次,企业并购是一种特殊的投资行为,从策划设计到交易完成,各种价值因素并不能马上在短期财务指标上得到体现,而必须经过一定的整合和运营期,才能实现价值目标。再次,企业并购的价值目标下限也决不仅仅是保证没有债务上的风险,而是要获取一种远远超过债务范畴的价值预期目标,实现价值增值。
因此,如果仅用融资风险作为衡量财务风险的标准,在一定意义上降低了并购的价值动机。从公司理财的角度看,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还应该包括“由于并购而涉及的各项财务活动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即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应该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使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二、并购财务风险的界定及其成因分析
一项完整的并购活动通常包括目标企业的选择、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并购的可行性分析、并购资金的筹措、出价方式的确定以及并购后的整合等。而这些环节中都可能产生风险。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并购方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产生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基础是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即通过对并购标的(股权或资产)所作的价值判断,为并购双方的讨价还价提供基点和依据。目前我国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遵循资产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程序作出的估算,其合理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1.评估指标体系不健全。我国企业并购缺乏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相关的规定多为原则性的,操作性不强。并购过程中人的主观性对并购影响大,不能按市场的价值规律来实施,难免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或者出现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而高估目标企业价值所导致的并购无法进行。
2.缺乏服务于并购的中介组织。由于缺乏独立的为并购提供准确信息和咨询服务的中介组织,所以无法降低并购双方的信息成本,也无法对并购行为提供指导和监督,增加并购的交易成本和风险。
3.并购中政府干预太多。有的地方政府“拉郎配”,甚至出现以不合理的交易价格强行将劣势企业并入优势企业最终将优势企业拖跨的现象。政府的干预不仅使交易价格严重偏离价值,还给并购方造成巨大的经营负担。
(二)并购方融资活动带来的财务风险。
1.不同融资方式的影响。并购融资通常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资金企业可以自由支配,筹资压力小,且无须偿还,无筹资成本费用,可以降低财务风险。但是仅依赖内部融资,又会产生新的财务风险。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普遍规模小,盈利水平低,依靠自身积累很难按计划迅速筹足所需资金;另一方面,如果大量采用内部融资,占用企业宝贵的流动资金,将降低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映和调适能力,一旦企业自有资金用于并购,重新融资又出现困难,就会危及企业的正常营运,增加财务风险。外部融资包括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权益融资有其局限性:首先,我国对股票融资要求比较苛刻,所耗时问长,不利于抢占并购先机。其次,股票融资不可避免地会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稀释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甚至可能出现并购方大股东丧失控股权的风险。债务融资相对于权益融资而言,成本要低一些,但是就我国目前而言,一是企业本身负债率已经很高,再借款能力有限,或即使举债成功,并购后企业由于负债过多,资本结构恶化,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二是债务到期要还本付息,企业财务负担较重,如果安排不当,企业就会陷入财务危机。
2.融资方式是否与并购动机相适应。这里的“并购动机”仪指并购企业打算暂时持有还是长期持有目标企业。如果企业进行并购只是暂时持有,待适当改造后重新出售,以赚取其中的差价,这就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短期资金才能达到目的。这时可以选择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企业若届时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为了长期持有目标公司,就要根据日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持续经营的需要,来确定收购资金的具体筹集方式。因此并购企业应针对日标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维持正常的营运资金,使投资回收期与借款种类相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三)并购整合中的财务风险。
在企业的并购活动中,由于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经营理念、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财务运作方式的不同,在整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摩擦,如果未能妥当处理将不仅抵销并购所带来的利益甚至会侵蚀原有企业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购买方缺乏经验和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卖方叮能有意或无意地隐瞒一些对买方非常重要的信息,而买方如果没有对此进行充分洞察的能力,则可能在并购后的整合中尝到“苦果”。
(四)其他来源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中存在制度性风险、固有风险和操作性风险。制定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与决策相关的预期的不确定性进而降低风险。然而,正是由于制度相对稳定,影响期长,一旦制度制订与客观规律相违背则会对风险产生较大影响。我们把由制度而引发的财务风险称为制度性财务风险。
企业固有的财务风险来自财务管理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和财务管理依据的信息的局限性两个方面。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经济学科和管理手段,其本身具有很大的不成熟性,一些重要的财务理论都是建立在一些假设基础之上的,这些假设与现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是对不确定的客观经济环境所作的一种估计,可以说这些理论本身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同时,会计信息作为财务管理依据的主要信息来源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其依据的一些假设同样不总是能够成立的。
操作性风险是指财务管理的相关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或是对具体的财务方法把握不准确而造成工作上的失误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事前控制:谨慎选择并购目标企业。
1.明确自己的实力和立场。企业除了要重视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外,还应当对自身实力,特别是资金实力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减少不现实的盲目乐观和对自身实力的夸大。另外,应该意识到业并购活动是一种战略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企业应遵循市场化原则,不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或为了获得政治资本,兼并一些债务负担重、冗员多或历史包袱尚未解决的企业。领导者应站在促进企业发展的立场,从理性角度来进行决策。
2.合理评估目标企业价值。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并购企业应尽量避免恶意收购,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地审查和评价。并购方可以聘请投资银行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捕捉目标企业并且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能力作出合理的预期。在此基础上作出的目标企业估价较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有利于降低估值风险。另外,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并购公司可根据并购动机、收购后目标公司是否继续存在,以及掌握资料信息的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并购公司也可综合运用定价模型,如将运用清算价值法得到的目标企业价值作为并购价格的下限,将现金流量法确立的目标企业价值作为并购价格的上限,然后再根据双方的讨价还价在该区问内确定协商价格作为并购价格。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事中控制。
1.采取多种融资手段。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应视野开阔,积极开拓不同的融资渠道,做到内外兼顾,以确保目标企业一经评估确定,即可实施并购行为,顺利推进重组和整合。同时注意将资本结构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既包括企业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合理,也包括债务资本中的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的比例关系合理等,在这个前提下,再对债务资本组成及其期限结构进行分析,将企业未来的现金流人和偿付债务等流出按期限组合匹配,找出企业未来资金的流动性薄弱点,然后对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的期限、数额结构进行调整,力求资本成本最小化。
2.采取混合支付。企业应在支付方式上采用现金、债务和股权等方式的不同组合。如果并购方预期并购后通过有效地整合可以获得较大的赢利空间,则可以采用以债务支付为主的混合支付方式,利用债务的抵税作用,还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如果并购方自有资金充足,资金流人量稳定,且发行股票代价较大或市场上企业的股票价值被低估,则可选择以自有资金为主的混合支付方式;如果主并方财务状况不佳,资产负债率高,企业资产流动性差,则可采取换股方式,以优化资本结构。
3.采用灵活的并购方式,以减少现金支出。主要方式包括:(1)抵押式并购。将被并购方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相当数量的可用于并购的贷款。(2)承债控股并购。当被并购方的债务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并且其无力偿还的条件下,通过与银行商定,由并购方独立承担偿还的义务,银行还允许把债务作为资本金划转到被并购方的股本之中,从而达到控股地位。(3)折股分红式并购。当被并购方的资产大于债务时,并购方不需要购买被并购方的剩余资产,而是通过与被并购方的所有者或资产管理机构进行协商,以人股形式把被并购方的剩余资产加入到并购方中去,并根据所占份额分取相应的利润。
(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事后控制。
1.建立财务预警管理系统。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财务波动和财务风险发生的频率较大,极易造成并购企业的财务危机。因此,并购企业应该适时地建立科学的财务预警管理系统,做到未雨绸缪。财务预警管理系统是把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的财务管理失误和财务过程波动以及由此引发的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监测,管理失误行为,确保企业管理状态的良性发展。应识别、评价、预测、预控,不断矫正不良财务发展趋势。
2.企业分拆——剥离和分立。剥离是指公司将其现有的某些子公司、部门、产品生产线、固定资产等出借给其他公司,并取得现金或有价证券的回报。分立是指公司通过将母公司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分离出去。在分立过程中,不发生现金交易,不存在股权和控制权向第三者转移的情况,现有股东对母公司和分立出来的子公司同样保持着他们的权利。不明智的并购会给企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而剥离和分立可以帮助企业纠正一项错误的兼并,减轻并购的财务风险。当企业在整合的过程中,发现情况与预期有很大出入,被并购方业绩不佳或正在亏损、并购方不堪利息重负、公司股价下跌等财务状况不稳定时可以考虑将此类子公司或部门剥离、分立出。
6.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论文 篇六
摘 要:财务风险是指因各种原因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复杂。经营管理者如何通过分析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增强企业抵御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并提高企业的市场的竞争力,对现代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难免存在财务风险,关键是如何找出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样企业才可能处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国有企业 财务风险 控制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a)-0213-02
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当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情况时,都有可能造成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总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债务在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占据比例过高。如果债务在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占比过高的话,一旦有到期债务,企业就可能因难以偿还而陷入财务困境之中。高负债比率不但使企业有利息负担而且需要偿还高额债务本金,当经济状况较差时,企业可能会面临资不抵债、破产清算的危险。
(2)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弱。企业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果资金流动状况较差,且变现能力不强、没有充足的现金保证,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由潜在的变成现实的,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导致经济失败。
(3)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没有系统周密地分析和研究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不足等,投资决策失误等现象出现得较为频繁。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势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4)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对外投资通常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其中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又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如果投资决策者在对投资风险没有足够认识的情况作出失误决策或盲目投资,那么企业就会因该投资而产生巨额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低。在资产的流动中,存货库存较为严重,库存积压情况严重。大的库存量会直接占用企业的资金,且其保管费用也相当可观,这部分费用占用企业的大量资金,使企业的流动资金减少。另一方面,库存长期存放不能流动,其市价下跌所造成的损失,或者由于库管管理不善,造成的库存浪费,导致资金白白流失。从而最终产生了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企业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其造成风险的原因有很多,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也有来自企业自身的。下面对两方面原因做具体分析。
2.1 内部原因
企业产生的财务风险,其内部原因主要是包括管理者的决策失误、管理不善以及会计的失真等,这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最根本原因,它最终会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
(1)财务风险的发生往往伴随在企业进行的正常经济活动中。在财务的实际工作中,有的财务人员对待财务风险的意识薄弱,这也是导致财务风险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企业扩大销量,采用赊销的营销方式,使得大量款项收不回来,直接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发生。与此同时,在赊销的过程中,对客户的信息不能很好的把握,客户的信用等级和客户的偿还能力低下,导致了款项迟迟不能收回,甚至成为坏账。客户长期未缴款项,企业的资金被无偿的占有,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流动,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重。
(2)缺乏科学的财务决策,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财务决策包括财务的主观决策和财务的经验决策两个方面,由于在企业具体的经济业务活动中,管理者的主观臆断和凭经验妄下结论的比比皆是,所以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2.2 外部原因
由于国家的调控,金融经济的变化,法律法规的重定等一些外部的原因,造成企业财务风险,这是企业所不能控制的。所以,一旦这些外部因素发生变化,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以下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指的是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法律环境等。宏观环境的变化,企业是无法预测和改变的,它的变化必然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使企业的经济发生一定的变化。由于宏观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创造某种机会,所以财务管理要能够适应这种变化莫测的外部环境,才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现如今,我国的企业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不尽合理,具体内容包括,机构设置不够合理,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规章制度模糊不清,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所以,当企业遇到财务管理的风险问题,不能很好的防范和应对,当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没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归根结底,不能很好地预测和防范原本可以预见的财务风险,所以造成了财务风险的发生。
(2)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混乱,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混乱,企业与企业的供销商等外部机构财务关系混乱,在资金的来往、使用、利益上权责不明确,导致了财务管理的混乱,最终造成了财务风险的发生。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财务风险无处不在,它已经渗透到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不同环节出现的财务风险都不尽相同。目前,许多企业都已经将防范和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总目标看作发展的重中之重。
(1)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要分析市场的宏观环境和变化,提高企业应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市场经济不断竞争中,要不断的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根据财务管理环境不时的对财务管理系统进行更新和完善。在此过程中,要配置高素质的市场分析专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在财务管理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不断的调整,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无论各行各业,风险无处不在。如何防范财务管理风险,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将风险意识带入工作的始末。同时企业也应该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防范企业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避免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无处不在,为了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在具体的经济业务中,要采用科学的决策方式方法。在决策中,应对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对每一种决策,应进行彻底的分析,不能凭主观来判断。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筑防范财务风险的屏障。首先,要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体系。第一,完善和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以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务风险;第二,要明确财务风险的监督职责,对企业的各层各部门要责任到人,职责划分明确;第三,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要定期的进行风险的分析,以将风险的程度降到最低,同时也完善风险的预警机制。第四,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中,要有效的发挥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其次,企业要对经营活动中的各项业务进行风险预测,并实施监管制度。财务风险预警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中,以企业的财务报表为例,利用会计理论,管理理论,市场形势等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一旦发现企业的风险,立即向相关部门汇报,将风险程度控制到最低。该系统不仅应包括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还应包括企业经营中诸如产品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等一系列指标,实现财务管理的全过程监控,一旦出现异常征兆时,可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从而达到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的目的。
随着经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财务风险的发生也不可避免。企业的管理层要针对不同的业务活动,财务具体的防范措施和解决对策,将财务风险程度降到最低,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7.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篇七
1 财务风险的概念及控制的重要性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 客观存在的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作用, 使企业实际的财务收益和预计的财务收益背离, 因而有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
财务的失控将导致经营失败。没有控制, 任何周密的预测、精心的决策、用心的预算, 都会变成一纸空文, 所以, 控制是管理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财务控制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 其控制重要性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
在财务活动中, 为了回避各种风险, 获得最大收益, 我们必须对各种风险, 尤其是筹资与投资的风险与收益有充分的认识, 以便综合权衡利弊得失, 最合理的筹资与投资, 达到风险小、收益高的目标。
2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财务风险的存在, 无疑会对企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对财务风险成因的研究, 对企业降低风险, 提高效益,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风险, 究其原因, 有客观因素, 也有主观因素;有企业外部影响因素, 也有企业内部影响因素。主观因素、企业内部影响因素大致可归结为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差, 职能管理和控制弱,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 决策程序和方法不科学等。而企业能够真正积极有效防范和控制的风险正是主要由这两类因素所造成的风险。总体看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 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 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 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 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 减少了利润, 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目前, 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 导致企业对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 反应滞后, 措施不力, 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2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只要有财务活动, 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 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 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 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 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 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 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2.4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 企业与内部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 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 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资金流失严重, 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例如, 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猴王股份有限公司, 由于其与上级企业猴王集团之间存在着混乱的财务关系, 致使上市公司因猴王集团破产而出现严重财务危机。
3 财务风险的预警
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 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 因此,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3.1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 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 就短期而言, 企业能否维持下去, 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 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 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 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 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
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 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一环, 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 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 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 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 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 建立企业全面预算, 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 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 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3.2 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 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 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 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3.2.1 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
企业财务评价的两大部分, 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1) 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总资产报酬率是利润总额和利息支出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该指标用于衡量公司运用全部资产获利的能力。一般情况下, 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 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 成本控制的越好, 盈利能力越强。
(2) 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
如果流动比率过高, 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 一般认为2是比较适宜的, 速动比率1较为合适, 表明企业每一元的负债, 都有一元易于变现的资产作为抵偿, 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 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 借款越多, 利息越多, 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3.2.2 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 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率 (周转次数)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
产销平衡率是产品销售产值与同期工业总产值之比。其计算公式为: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100%, 是反映产品生产已实现销售的程度, 分析产销衔接情况, 研究工业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程度的重要分析。
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 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 一个是满意值, 一个是不允许值, 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 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 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 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3.2.3 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
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 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 这就是财务弹性。
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
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 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 应收账款及存货周转率, 其中:
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 (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计算如下: (资产-负债-待处理资产损失-未弥补亏损-潜亏) / (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长期投资) 。
3.2.4 从长远观点看, 一个企业能够远离
财务危机, 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 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
总资产净现率= (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 /平均总资产
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
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虽然, 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 但从根本上讲, 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 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 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 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 只有前者大于后者, 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 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 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 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其中:债务股权比率=平均总负债/ (平均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无形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 。
4 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企业必须深入调查、分析和判断风险程度, 采取各种措施, 有效防范、控制、化解和回避由企业内部影响因素和主观因素造成的风险, 减少风险损失, 提高经营的有效性。
4.1 树立风险意识, 强化职能管理和监控
4.1.1 建立风险责任制
企业主管领导对单位经营风险要负总责, 注重风险管理, 重点把握重大财务收支决策。
4.1.2 发挥总会计师的监控作用, 防范财务风险
总会计师作为第一管理者的参谋和助手, 财务管理是总会计师的重要职责, 要严格履行《总会计师条例》, 注重调查研究, 参与重大经营决策, 完善财务制度, 防范财务风险。
4.1.3 发挥财务部门的监控作用
规范企业财务管理, 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完善资金管理, 控制贷款和担保规模。成立资金结算中心, 集中开户, 统一管理, 完善管理办法, 规范结算纪律, 增强防范风险意识。
4.1.4 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察约束机制, 认真履行职责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如建立合同审查签证制度, 经济合同须经合同管理部门和法律咨询单位审查签证后, 才能加盖合同章。要严格签约资格, 严格法人委托制, 严禁无授权、无资格签约。
4.2 决策程序和方法科学化
在财务活动过程中, 要严格领导决策程序, 规范财务行为, 防止企业因违背经营原则导致决策失误, 使企业遭受损失。同时, 要采取科学的决策方法, 如差量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净现值法、回收期法、销售无差别点等, 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
4.3 筹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企业筹资风险是企业在负债筹资方式下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债务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可能性。
筹资风险是企业筹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控制企业投资风险的第一部。企业无论是创业初期, 还是日常生产经营期间都需要筹资, 每个企业在筹资时首先必须考虑到企业的筹资风险。
企业在财务活动中追求利润与面对风险是分不开的。不关心风险并试图回避风险的想法, 是不现实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筹资风险与筹资收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如果怕冒风险, 安于现状, 不思进取, 就会潜伏更大的风险。因此, 对筹资风险企业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4.3.1 建立健全企业筹资风险机制
建立健全企业筹资风险机制, 让企业和财务管理者在激烈的竞争中承担风险责任, 是加强筹资风险管理的前提。首先必须明确承担风险者的责任。其次, 要使风险承担者享受风险报酬。第三, 给予风险承担者足够的权力。
4.3.2 合理安排筹资时间和资金投放时间及投向
为了减少筹资风险, 企业应采取分散借款, 分散归还的方法合理安排收支, 尽量利用长期性负债和股本, 满足固定资产与恒定性流动资产投资的需要, 利用短期借款满足临时波动资产投资的需要, 避免“不肯负债”和“负债过度”的情况发生。
4.3.3 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 从总体上减少收支风险
理论上讲, 能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金结构为合理结构或称最佳资金结构。
4.3.4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筹资的目的在于资金的使用, 如何合理地使用资金, 使其在投资中发挥出最大使用效益, 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企业无论是在债务的总量或是期限上, 只要企业不断加强经营管理, 提高盈利能力, 企业的收支性筹资风险就能降低。
4.3.5 对筹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
(1) 是制定企业财务发展战略, 为企业发展提出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为预防风险提出总的战略思想;
(2) 是建立相应财务信息网络, 保证及时获取数量多、质量高、适用性强的财务信息, 为确定正确合理的筹资方式提供依据;
(3) 是开展多角化经营, 即多投资一些不相关项目, 多生产、经营一些收益率独立或不完全相关的商品, 利用分散投资的方法, 分散投资风险降低整体投资风险;
(4) 是采用投保的形式, 由保险公司承担风险损失;
(5) 是提取坏账损失准备金, 作为筹资风险保证金, 用以应付意外事件, 争取以最小的风险处理费用排除风险损失对企业财务正常活动的干扰。
4.4 投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 投资风险是指不确定因素导致的收益变动。企业内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投资预期收益率的变动, 即引起的投资预期收益率对期望收益率的偏离。投资预期收益率偏离期望收益率的程度越大, 投资的风险越大;反之, 投资风险越小。
投资风险的未来不确定因素通常包括:
(1) 政治经济形式的变化
这种变化对企业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影响, 它一方面引起市场波动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 另一方面引起投资者投资心理、投资动机的改变, 从而使企业原有投资决策方案发生偏离。
(2) 产品销路和市场的变化
技术进步和消费观念的改变, 对原来预测的市场占有率、产品结构、产品种类和供给、需求数量发生重大冲击, 原先预定的投入品价格上涨, 供给量不足, 产品销路不畅, 价格下跌, 新的替代品出现等等, 导致原投资决策方案失误。
(3) 财政、信贷、投资政策的变化
若国家放权让利, 放松银根、降低利率, 鼓励投资, 则投资处于有利地位, 风险相对较小。反之, 国家紧缩财政、紧缩银根, 控制拨贷款, 抑制投资规模, 限定某方面投资, 就会使某些方面的投资处于不利地位, 投资风险相对加大。
(4) 经营状况的变化
若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不佳, 引起营业风险、财务风险, 投资实力不足, 从而使原定的投资目标不能实现或发生偏离。
因此, 企业在投资决策中应加强可行性研究, 首先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评价, 其评价指标分为两类, 一类是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贴现指标, 主要包括净现值、现值指数和内含报酬率;另一类是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非贴现指标, 主要包括回收期、会计收益率等。其次, 对项目投资风险进行认真分析, 投资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是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和肯定当量法。
4.5 现金使用中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企业在流动资金运作中往往会出现现金流量缺口。为了防范现金流量缺口的出现给企业带来的临时财务风险, 企业应做出现金流量预测, 正确编制现金预算, 并且将现金预算与现金流量表进行对比分析, 分析企业的现金运作特点。同时, 还要注意某一期间内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匹配。
2002年美国和欧洲经济深深陷入衰退, 特别在“9·11”事件以后。美国柯达公司的利润大幅下滑, 柯达公司的管理层对于这种不利的经济形势采取了有力的回应措施。柯达公司首席财务官毕盛先生坚持认为现金是最重要的, 如果一个公司没有现金的话, 公司的流动性就不存在, 结果就是破产, 公司利润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或是会计方式操纵, 而现金却是没人可改变的。因此柯达采取各种措施来增强公司现金流动性, 因为现金是衡量一个公司实力的重要标准, 足够的现金储备能为公司的投资进行现金支持。一旦经济恢复过来, 就可用手中的现金进行投资、实现新的增长。
4.6 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应收账款主要是指企业在销售商 (产) 品、提供劳务等业务时应向客户收取的期限在一个营业周期内的货款及代垫款项。应收账款的管理是现代营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好应收账款, 有利于加快企业资金周转,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也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 维护投资者利益, 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应收账款管理首先应从源头控制, 防患于未然, 因而防范机制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
4.6.1 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 对赊销进行管理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 须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目前我国约有2%的国有企业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 而外资企业的这一比率在10%以上。
4.6.2 建立客户动态资源管理系统, 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必须对客户进行风险管理, 其目的是防患于未然。
4.6.3 建立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 应收账
款的监控体系应包括赊销的发生、收账、逾期风险预警等各个环节。
4.6.4 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不断完善监控体系, 改善内控制度;
(2) 检查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 检查有无异常应收账款现象, 有无重大差错、玩忽职守、内部舞弊、故意不收回账款等情况, 确保应收账款的回收。
4.7 存货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为了控制由存货产生的风险, 企业可进行存货的决策。存货的决策目标是既要保证生产或销售顺利进行, 又能使存货所耗费的总成本达到最低水平。在实际工作中, 可以调查、总结已有的经验, 并且运用存货管理中的最佳订货批量模型来确定安全存货量, 以减少损失。
确定安全存货量运用的先进存货管理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4.7.1 ABC管理法。
就是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 把存货分成A、B、C三类分别不同情况加以控制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基于这样一个原理:只占存货种类一小部分 (比如20%) 的存货, 通常代表全部存货价值的很大比重 (比如80%) 。ABC管理法是一种很有用的存货管理办法, 它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创造的, 由于能够节省营运资金和减少缺货率, 目前在国际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4.7.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企业在ABC管理法的基础上, 普遍采用的MRP存货管理办法。
MRP是物料需求计划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的英文简称, MRP首先根据主生产计划规定的最终产品需求量和产品结构信息, 对产品的需求进行分解, 制定出对部件、零件以及材料的毛需求量计划。然后, 根据库存状态信息计算出各个部件、零件以及材料的净需求量及期限, 并发出订单。
4.7.3“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存货概念。
其含义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种物品的储存数量为“零”, 即不保持存货。不以库存形式存在就可以免去仓库存货的一系列问题, 如仓库建设、管理费用, 存货维护、保管、装卸、搬运等费用、存货占用流动资金及库存物的老化、损失、变质等问题。下面介绍一下戴尔公司的零库存管理。
戴尔是世界领先的直销计算机系统公司, 在全球34个国家中拥有大约34400员工。一个大胆的理念——直接与客户联系, 使戴尔成为当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
戴尔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为亚太地区的商业、政府、大型机构和个人提供服务。目前戴尔公司在亚太区13个市场开展直线订购业务:澳大利亚、文莱、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印度、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中国台湾和泰国。另外, 还有34家分销商向另外20个市场提供服务。
戴尔同一部分供应商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后者随时都可以知道订货模式和零件需求的变化情况, 他们通过即时的方式为戴尔提供零件, 这样就节省了戴尔在仓库上的投资。
互联网逐渐普及之后, 戴尔根据客户在网上的订单来组织生产, 提供完全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戴尔提出了“摒弃库存、不断聆听客户意见、绝不进行间接销售”三项黄金律。戴尔公司完全消灭了产成品库存, 其零件库存量是以小时计算的, 当它的销售额达到123亿美元时库存额仅2.33亿美元, 现金周转则是负8天。
戴尔目前的存货平均不到6天, 因为戴尔的信息是畅通的———通过各种渠道, 特别是互联网, 当某种芯片、主板和显示器的需求突然发生变化时, 供应商能够立即转向。戴尔称其为“用存货交换信息”。
戴尔公司实施企业数字化后, 基本实现了零库存管理在财务上也取得巨大的成果, 其销售利润率从7%增加到11%, 利润增长由5%增加到33%, 市值与销售额的比例由1:1增加到7:1。
4.8 收益分配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收益分配风险控制的主观随意性较强, 没有一个客观的控制标准。既要使投资者满意, 又要控制资金成本, 考虑扩大再生产, 是收益分配风险控制的矛盾, 其核心体现为利润分配率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4.8.1 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 有计划地建
立价格变动补偿基金, 保证收益分配不影响企业的简单再生产, 坚决制止短期行为。
4.8.2 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 争取使投资者每年的收益率呈递增趋势。
4.8.3 考虑企业下一年生产情况和资金使用来源, 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需要, 尽力降低资金成本。
4.8.4 结合企业偿债能力强弱, 确定收益分配率的大小。
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需要建立和完善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控制机制。对于超过企业承受力的风险最好加以逃避。多元化经营也是企业分散风险的好方法, 企业应发挥优势和决策的科学化, 减少财务风险。另外, 企业要学会自我保护。目前,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提取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等八项减值准备, 正是要求企业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重要措施。
摘要:财务风险作为一种信号, 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要求企业经营者进行经常性财务分析, 防范财务危机, 建立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进行适当的财务风险控制。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分析,防范,控制
参考文献
[1]李剑锋.公司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
[2]荆新, 刘兴云.财务分析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3]李冀, 张伟.一位财务经理眼中的企业兴衰 (投资决策篇)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4]杨成贤.新编企业财务管理百问百答[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2.
[5]李敏.小企业财务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8.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篇八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控制
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因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产生的影响,使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预期的财务收益与实际的财务收益发生偏离,使企业可能承受一定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条件下产生的。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市场竞争环境日异激烈,煤炭企业更是面临着诸多的经营风险,其中的财务风险在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中都存在。这是因风财务活动的运行安全是企业发展与生存的基础性条件,为此,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对新矛盾的积极应对,有效控制,是当前煤炭企业刻不容缓和必须重视的问题。对于企业的财务人员来说,需要时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研究,全面增强对财务风险的理解和认识,把准财务风险活动的主线,对财务风险的管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其中的本质原因,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规避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对财务风险的特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客观存在的实在性,是事物的客观存事实。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众多的不确定因素,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其风险的发生也是客观存在的。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财务风险同时还具有偶然性,但这种偶然性的发生在其背后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二)具有一定的不规则性
财务风险的发生,存在着不定时、不定向、程度不同等特点,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特别是随着财务活动不断的变化,其内容和方式不断的多元化多样化,这些对于财务人员来说都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的掌控,所以说具有不规则性。
(三)具有可预测性
虽然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但并不是不可预测的。根据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任何事物的变化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所以财务风险也不例外,它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可以找出一定的规律。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管理手段和条件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得到完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为此,以这些条件为基础,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是切实可行的。这样,也可以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有效的控制住发展程度。
(四)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煤炭企业的发展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其中的变是绝对的,其中的不变确是相对的,财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在此条件下,财务风险基于这些变化也会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为此,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二、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因素分析
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在筹资风险。煤炭企业的筹资活动是经常发生的,无论是生产经营还是再生产的规模扩大,都存在着筹资活动。在筹资的过程中由于会受到资金市场变化的影响,所以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如果筹资过高就会使企业承担过度的债务风险,从而也就会引发出新的财务风险。
二是投资风险。这主要是指在资本投和后,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变化,使投资成本无法预期收回,其预定的利润也会受到影响。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政策风险、购买力风险和汇统风险等。
三是资金回收风险。流动资金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保障,其需要不断的向经营活动中注入,不断的按计划回收,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但由于时间和金额的不断变化,致使资金回收产生了一定的风险,从而会引发应收账款风险,如果程度严重就会使企业的流动资金被过多的占用,致使资金周转困难甚至是断链,使企业无法正常进行经营活动。
四是信用风险。通常情况下,企业的信用风险也就是指合同风险。也就是说在企业间签订的合同后,其履行合同内容的依据发生的客观性的变化,致使无法履行合同内容,这时就会引发经济纠纷,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可预测的,并是可以控制的,只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那么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控制在萌芽之中,为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保障,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分析研究,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提高,是控制财务风险的首要条件和前提基础。马克思主义曾提出,人的意识本身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和其作用,在一定程度是改造世界的作用,意识可以决定人的行为。要想更好的控制财务风险,就要把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并且要尊重事实,使其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统一起来,使财务风险的控制意识在脑官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的所有环节之中,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财务风险的发生。为此,财务人员必须要加强对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的意识,并让这种意识在所有的财务管理中存在。
针对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的情况,企业需要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有目的性的培训,或者是组织专家进行知识讲座,对财务风险方面的知识进行统统的学习,增强其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和预测的能力。在学习中要善于组织正反两方面的学习,总结经验教育训,增强领导干部和职员的警觉性,从理论方面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不规律性、可变性和可预测性等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这践中得到体验。
(二)准确进行财务预警分析
财务预警分析通常是指通过对企业相关的财务报表和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对风险进行发现和解决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从产生到形成危机,最后使企业蒙受损失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动态过程。由于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可预测的,为此,财务人员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财务风险进行准确的预警分析,充分化解财务风险。主要分为五个阶段:一是组织专业的分析例会。例会要由领导牵头,主要成员要以财务人员为主,同时要求企业的其它部门负责人参加,定期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要客观全面,实事求是;二是适当引入财务中介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认真听取专业的意义和建议,使其对个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更加具体、客观、科学,充分指导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活动;三是全面搜集相关信息。不仅要包括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收集,同时还要注意对企业外部与财务有关的信息收集,如政策、法规等,并做好信息的反馈工作;五是建立责任机制。要把预警风险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具体的岗位,从而使人人身上都有担子,克服人浮于事,责任不强的现象。
nlc202309010134
(三)优化资本结构,使负债额更加合理科学
作为煤炭企业的负债额度,一定要确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否则就会加大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日异变化的情况下,煤炭企业的负债经营一定要做到科学适度,使其与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相适应,从而满足企业的价值的最大化和资本成本的最低化要求。对于煤炭企业中生产经营状况好、偿债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负债率可以适当放高;相反其负债比率就要相对放低,从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强化资本控制,科学管理应收账款
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是避免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和措施。但由于应收账款的不确定性,当流动资金比率发生不合理的现象,就会造成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要求经营部门与财务部门都要参与营销策略的制定,对结算与营销方式要进行科学全面的、合理的选择,从而更好的加强对应收款项的控制。特别是在赊销的方式中,一定要掌握其信用度和具体的额度,并采用合理的应收方式。同时要加大清欠力度,对于信用不好的单位可以采取法律的形式进行合理清欠。这也是资金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在预测、规划时,对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都要加强控制。
同时,要对资金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这样会更加的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对于好的资金管理模式要进行挖掘,对于不良的资金管理模式要敢于摒弃。要善于解放思想、促进改革,在创新、发扬和摒弃的过程中,要采用客观分析的态度,要有批判的继承才能使资金管理模式更加科学,使财务风险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
(五)强化监督、科学规避
财务风险的控制是离不开企业内部的审计与监督。在大量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拥有强有力的审计监督企业,其财务活动的运营相对是良好的。对于财务管理混乱的企业来说,其内部的监督审计一定是失败的。为此,我们可以看出,审计监督是对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有力工具,在审计监督的过程中,要做到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形成监督管理的常态化。同时,要与年度审计、专项审计和任期审计相结合,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的鉴别,达到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对监督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大胆改进,充份利用好发达的电子信息技术,对监督机制和方法手段进行完善。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在审计与监督的过程中,要加强岗位责任制的建立与完善,以为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在岗位责任进行划分时,要本着不相容岗位分离,做到权责统一,相互作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关岗位在设置时要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有利,与内部审计相适应,便于审计与监督。
(六)强化制度建设,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制度建设是重要的保障。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制度的建立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策略。煤炭企业在这方面要做好筹资管理、担保管理、投资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等相应的制度,使在地财务风险进行控制了预测的过程中相关的财务人员可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完善的制度建设可以促进正确的核算、控制职能和监督的具体落实,一个科学的制度体率,可以有效的规范企业的活动和行为,堵塞管理漏洞,达到资金成本降低,积极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建立经办、决策分离的制约制度,可以使决策人员与具体的执行人员间能够更好的相互监督、互相制约。完善资产的清查盘点制度,从而让制度更加全面,让制度来控制财务风险。同时要加强执行力,也就是说要加强对制度的执行力建设,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强大的执行力也只能是形同虚设,也只有这样才能为确保制度的落实提供保障。
在加强各项制度建设的同时,要全面加强查处力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兵不轨则不齐。一些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其很大的原因就是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一个有力的查处办法,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不能进行很好的规制,使制度失去了强制性保障。没有一个良好严肃的查处办法,就会使不合法、不合规的行为履履发生,为财务风险的引发埋下风险。为此,对企业中有禁止、有令不行的行为,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在查处的过程中也要做到有章可循、公平公正。否则,再好的制度也就等同于虚设,没有权威性和可执行性。
(七)增强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煤炭企业的决策是否科学、规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在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中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不完整性和片面性,对决策的正确与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规避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管理层来说,特别是财务部门的主管来说,都需要对相关的知识和内容进行认真的掌握,尽可能的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运用科学先进的技术和决策模型进行决策。要善于发扬民主、广泛征集企业内广大职工和企业外部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注意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总结,并要经过反复的科学论证,杜绝主观臆断,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结论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不仅存在主观因素,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从中我们也看出,企业财务风险是有规律的,可预测的,并能够进行科学控制的。为此,煤炭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过程中,就要以科学发展为基础,树立牢固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对财务风险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要科学的掌握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和管理方式,及时的进行预警分析,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制定应对策略,实现财务风险防范的制度化,从而为企业最大利益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涛.内控制度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贵州社会科学,2006(6).
[2]张卉.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和控制[J].河南化工,2006(11).
[3]房英.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探讨[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5).
[4]陈健.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J].云南科技管理,2007(5).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论文】推荐阅读: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探讨:第二章,概论07-28
浅谈加强企业财务控制管理的几点建议07-18
企业财务审计论文06-17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论文07-30
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的研究论文09-24
会计业务能力和企业财务管理的联系论文09-07
企业财务分析中固定资产质量分析方法论文08-24
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论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