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学习法

2024-08-24

深层学习法(精选11篇)

1.深层学习法 篇一

《魏书生学习法》

—读书心得

姓名:赵文梅

二○一三年三月二日

《魏书生学习法》读书心得

四月二十三日我有幸参加了县局举办的“走进阅读,与书为伴”读书总结表彰大会,在大会上聆听了各位爱读书人士的发言,可谓是对心灵的一次真正的洗礼,会上刘局长说了这样一句话“只教书不思考,那么你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教书匠!”听了这句话后我陷入了沉思!好书点亮教育世界,阅读陪伴专业成长!是啊!身为教师队伍中年轻的一员,我们必须成长,必须充实自己,要想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就离不开学习,离不开读书!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随时随地学习读书的好习惯,让读书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让自己不再只是一个教书匠。

去年寒假,我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全校老师进行读一本书活动。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我所读书之后的一些心得体会!在寒假里,我读的是魏书生老师的《魏书生学习法》,对于魏老师,相信在座的各位定是不陌生。当然我也看过他的教育视频讲座,也听过他的教育事迹。魏老师是没有上过高中的,但是他能有现在那样的成绩是不得不让人折服的。他被称为中国教育上的苏霍姆林斯基!

一名没有上过高中却能做到现在这样的成就,他是如何做到的?带着这样一个大大的问号,我打开了这本书!打开书的第一页,就是书的序言,序言精炼简洁的阐明了教育的责任就是要教给学生真理,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真理的能力;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从而总结出了广义的和狭义的学习方法。广义的学习方法:引发动力、发展智力,掌握技术。其中技术技巧属于狭义的学习方法,动力属于德育范畴,智力属于智力范畴。这三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要想提高学习效率,三者必须兼顾。

打开书的第一篇就是引发动力、明确目的、激发兴趣、磨炼意志。人不管干什么都必须有一个目标,有一个理想。有人说“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塔”。不错只有有了理想,你才有学习的动力。在有了目的,有了动力的基础上,激发兴趣,魏老师试着让学生在一个学期中用近百种角度去谈学习是一种享受,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如果能坚持每天写一篇谈学习是享受,也在某种程度上锻炼了人的意志品质。人贵在坚持!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也会对你笑,你对她哭,她也会对你哭!与其难过的过一天,为何不快快乐乐的过呢!学习也一样,既然学习是人的必经之路,那我们为何不快快乐乐、积极乐观地去学习呢?

持之以恒、水滴石穿!培养良好的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

有了动力,那就必须去发展智力,这就是本书的第二篇内容。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固然是不同的,但是不是说不需要我们后天去努力。相反正是因为先天的不同,才更需要我们后天去改变。那如何去改变呢?首先要培养注意力,努力培养自己“执着追求”的精神。其次呢是要写苦工练就“闹中求精”的本领,守住心灵的一片宁静,掌握学习、生活、工作的主动板,成为学习的主人。训练记忆力,发展思维力,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变知识为自己的终身财富。要想对所学知识深刻理解、记忆,并变成自己的东西,那就离不开预习和复习。也就是本书中谈到的第三篇内容—掌握技术。计划能激发人的雄心,开发人的潜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必须要有计划的学习,那就要提前进行预习。制定适合自己的学年、学期、学时计划。有了计划学习了知识,这远远是不够的,要对知识深刻理解并记忆,必须进行复习。根据自身的记忆能力以及所学知识的结构特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将所学知识回收再利用,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快乐轻松地享受学习!

现在回顾这本书,我觉得书中有一句话是特别经典也是我们作为老师需要铭记的。那就是“教学生不仅要教真理,更要交给学生发现真理的能力”。这让我联想到中国的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教育,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好的称职的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谈到:今后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和学了知识不会应用的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固有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学生发现固有知识的能力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起来。回想自己的教学之路,回味此书的点点滴滴!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做的远远不够,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能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寻求更好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真理的能力,也希望自己能通过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学习成长为一名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而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

读书点燃智慧,知识照耀人生。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同学们,朋友们!行动起来,拿起手中的书,养成好读书的好习惯,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2.深层学习法 篇二

软土指在静水或缓流水环境中以细颗粒为主的近代黏性沉积土,是一种呈软塑到流塑状态的饱和粘性土,在我国沿海、内陆都有广泛分布。由于沉积环境的不同及成因的区别,软土的性质、成层情况各有特点,但它们共同的物理性质是天然含水量大、饱和度高、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差等特征。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建构筑物,必须重视地基的变形和稳定问题。目前常用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分类见表1。

深层搅拌法是水泥土搅拌法的一种,最早由美国在工程实践中采用,简称MIP法,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应用。水泥土搅拌法是用于加固饱和软黏土、黏性土、粉土等地基的一种方法,即利用水泥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所谓“深层”搅拌法是相对于“浅层”搅拌法而言,浅层搅拌法的加固深度一般不超过3 m,深层搅拌法的加固深度通常超过5 m。下面以实例来说明深层搅拌法的设计和施工过程。

2 项目概况

某省某公路项目全长80km,沿线需加固的结构物(桥台引道、涵洞、通道等)软基路段长度达13 km。软基主要是第四纪沉积层的淤泥及淤泥质黏土,流塑-软塑状,最深厚度达30m。淤泥最大含水量超过80%,最大孔隙比>2.9,最大饱和度为完全饱和最小承载力为36kPa。大部分软基上是鱼塘或河涌。

3 具体工程设计

下面详细说明K4+880小桥段桥台背过渡段复合地基的设计过程。K4+880小桥桥长26.0m(两跨13.0 m),桥面宽26.0 m,该桥台基础采用Φ1200 mm钻孔灌注桩,路基采用砂桩或插塑板加超载预压方法进行地基处理。由于这两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加固机理不同,施工技术迥异,势必会引起桥台背一定范围内产生过大的沉降差,产生严重的“桥头跳车”现象。为了协调桥台与路基间的沉降变形,需要在该桥两端台背一定范围内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形成复合地基进行处理,使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上部结构及填土的荷载要求,沉降及沉降差满足使路面平稳过渡的要求,同时进行路基的深层及浅层滑移稳定性校核。

3.1 处理范围

确定深层搅拌桩处理范围的原则是:(1)缓冲段长度(L):即搅拌桩处理范围沿线路方向的长度。在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上部结构设计荷载要求的前提下,满足沿线路方向总沉降差不大于50mm且纵坡率不大于1%的要求,以此确定缓冲段长度。(2)缓冲段宽度(B):由于线路横向无严格的沉降差要求,因此,设置缓冲段宽度时以满足设计荷载的要求为主,同时考虑路基护坡或反压护道并防止产生深层滑移的要求。根据上述原则,确定该小桥桥台背缓冲段(即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范围)为:L×B=15.1m×34.0m。

3.2 复合地基设计

1)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在过渡段应变化搅拌桩的桩长和置换率(桩距),以使过渡段(缓冲段)的沉降差满足纵坡率的要求。

本例中确定过渡段搅拌桩的桩长为L=6.0m~8.5 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87.9kN~104.5 kN;搅拌桩的置换率m=0.15~0.20,平均置换率m=0.18;桩中心距d=1.0m~1.35m。此时复合地基承载力为Rsp=98.8 kPa~117.5 k Pa(取β=0.6)。

2)沉降校核采用“双层地基”模式,按“修正手册法”计算复合地基的沉降量。首先,根据桩群体顶端及底端的荷载大小,确定复合地基范围内桩群体的压缩变形量为S1=11.0mm~20.3 mm。其次,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桩端下卧层土体的沉降变形。将过渡段(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区域)划分为8个矩形单元,计入相邻基础荷载的影响后,算得桩端下卧层(主要为软塑状黏土及中密状亚砂土)的沉降为S2=24.7mm~46.1 mm。

由此可知,过渡段复合地基的总沉降量S为:最大沉降量Smax=20.3+46.1=66.4 mm最小沉降量Smin=11.0+24.7=35.7 mm,沉降差△S=30.7 mm。沉降及沉降差均满足设计要求。

对于与搅拌桩复合地基相邻的砂桩(或插塑板)处理区域或桥台侧,为了减少这两处的沉降差,保证沉降变形平稳过渡,可在桥台侧加密搅拌桩(即缩小桩距),在复合地基与砂桩交界处增大搅拌桩桩距、加密砂桩或插塑板,并将堆载土伸入至搅拌桩加固区。

3)深层滑移校核。对于软土地区的填方工程,当填方高度较大时,应进行路基的深层滑移校核。经过分析,本例中,因搅拌桩桩长均穿过软土而达到持力层,路基底部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范围内不会产生深层滑移。复合地基上部填土部分,尽管填方高达5 m多,但因护坡角θ=arc tan0.5=26.6°,远远小于填砂的自然休止角(一般在35°左右),加之路基常有反压护道护坡,因此路基也不会产生填方的浅层滑移。

3.3 搅拌桩桩位布置

按照上述设计思路,经适当调整后确定该桥台背搅拌桩桩位平面布置。

4 工程测试与后期观测

为了检验设计理论的正确性及施工质量,在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及通车前后,均对有关的设计参数或指标进行了现场测试。

现场测试的指标主要有:

1)单桩承载力:检验设计时所选用的侧摩阻力f、桩长L、桩体强度qu等参数的正确性。

2)复合地基承载力:采用现场静载试验测试,验证桩体置换率、桩间土参与相互作用的程度等指标的正确性。

3)路基沉降及侧向位移:采用在土中埋设分层沉降仪及侧向位移计的方法测定,检验过渡段的沉降差、路面纵坡率、横坡率、反压护道的作用等。

4)孔隙水压:采用埋设孔隙水压计测定,用以观测填方过程中及通车前后路基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

对前两项测试指标,在搅拌桩施工完成后,均按规范要求进行了相应的现场静荷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搅拌桩的单桩承载力及复合地基承载力普遍高于设计要求的10%~20%(龄期28d~37d);对复合地基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截止全线通车22个月,沉降速率为0.38 mm/d,沉降差<50mm,纵坡率<1%,侧向位移在9.2mm~37.8mm之间,路基未产生浅层滑移,满足设计要求;地基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及地基的固结情况良好。

摘要:采用深层搅拌法处理软基,一是能缩短工期,可免去排水固结处理所需要的超载预压时间,能在短期内达到结构物所需的基底承载力,使软基段结构物施工早日开始;二是通过设计优化和精心组织施工,使桥台与台背路基之间的沉降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克服"桥头跳车"现象;三是探索一种解决软基段通车初期设置过渡性路面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深层搅拌,软弱地基,工程设计

参考文献

[1]黄上进,王伟立.深层搅拌桩在软弱地基中应用的若干问题[J].岩土工程界,2006,5(12):43-45.

3.孔内深层强夯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孔内深层强夯 地基处理 湿陷性

前言

孔内深层强夯法是一种深层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先成孔至预定深度,然后自下而上分层填料强夯或边填料边强夯,形成高承载力的密实桩体和强力挤密的桩间土(简称DDC法)[1]。DDC法可以处理各种软弱地基,可用无机无毒的固体土、砂、石料、碎砖瓦、工业废料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作为填料,达到了节约钢材、水泥,降低成本,节约耕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该方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在消除地基湿陷性的同时可以极大的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变形,并且费用低、污染公害小,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DDC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处理效果进行了验证。

工程概况

西安某大学学生食堂,地上两层,地下一层,框架结构,柱下条形基础。基础埋深-7.25m,场地地貌单元属黄土梁区。场地地层在25.0m,勘探深度范围内主要有八层。其中①素填土:黄褐色,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砖瓦块及植物根等,层厚0.30-1.50m。②黄土:黄褐、黄褐色,硬塑,具大孔、虫孔,含少量钙质薄膜及蜗牛壳,土质均匀,层厚4.50-6.90m。③黄土:黄褐、黄褐色,以硬塑为主,个别可塑,具大孔、虫孔,含少量钙质薄膜及蜗牛壳,土质均匀,层厚2.00-3.80m。④古土壤:棕红色,硬塑,具孔隙,含钙质结核和多量钙质薄膜,团粒结构,层厚2.70-3.80m。

本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场地土对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经勘察该场地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等级为Ⅲ(严重)-Ⅳ(很严重)。

地基处理方案

依据规范[2]该建筑为丙类建筑,根据规定应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因此,该建筑物不能采用天然地基,必须对湿陷性进行处理。实际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因考虑到地质情况、施工条件、经济性等因素,最终选择了素土挤密桩(DDC工法)复合地基处理方案。该方法既可以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又能够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60kPa,桩身素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5,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不小于0.90,且处理土层范围内的自重湿陷性必须全部消除。

设计桩距850mm,排距740mm,正三角布桩,有效桩长7.450m,施工桩长7.950m,成桩直径不小于600mm,桩身填料为素土。

复合地基质量检测

1.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该试验用来确定处理后素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静载荷试验点共14处,各实验点在试验最终压力320kPa内,p-s曲线均呈缓变状或直线状,未出现明显陡降现象,故按规范[3]规定按相对变形法s/d=0.008即s=7.16确定各试验点的承载力(见表1)。

从表1中得到,各点承载力均不小于160kPa,因为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3],所以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60kPa,满足设计要求。

2.桩身素土密度试验

该试验用来测定桩身素土试样干密度,计算素土试样压实系数,评价桩身素土的密实程度。本次开挖探井14口,每井剖3桩,对42桩取桩身素土试样共294件进行了密实度试验,经过计算可得到各探井桩身素土压实系数 c平均值(见表2)。

从表2可见,各桩桩身素土压实系数在0.95-0.96之间,经计算全部294根桩桩身素土的压实系数平均值为0.954,符合设计要求。

3.桩间土一般常规试验和湿陷性试验

本次试验用以测定桩间土密度、孔隙比、压实系数、湿陷系数等,评价桩间土经处理后的挤密效果和湿陷性消除情况。本次开挖探井14口,每井取桩间土试样14件,共取196件进行试验,经计算可得到各探井所取桩间土的平均挤密系数 、湿陷系数 a和自重湿陷系数 zs(见表3)

由表3可算得,场地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 为0.901,满足不小于0.90的设计要求。另外,湿陷性系数 a和自重湿陷性系数 zs均小于0.015,按规范[2]规定,可定为非湿陷性黄土,即在处理范围内的自重湿陷性和湿陷性均已消除。

结束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孔内深层强夯法能够有效的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提高桩间土的密实度,使建筑的承载力要求得到满足,是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方式。同时该方法使用建筑垃圾作为填料能大量消纳建筑及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CECS197:2006

[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作者单位:

关宏洁西安欧亚学院

4.六步学习法 篇四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龙王庙初级中学张利

所谓六步学习法是遵从人们对事物认知的心理过程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即:六步学法是按着初步感知——理解——贮存——补遗——完善——应用这样的一种心理过程进行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六步学习法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运用,注意什么?

六步学习法的第一步是初步感知。即:初读课本,也就是预习。初读课本是学生学习的自主行为,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这种行为习惯应从小养成,习惯的养成初期教师、家长要时常提醒学生,帮助其养成习惯。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精读、默读、粗读等)读出所有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将自己能读懂的地方一定要读懂,并且记熟。读不懂的地方要做到心中有数,已备下一步学习有个主攻方向。在读书的过程当中还要注意将已有知识、能力点读出来,注意品味已有知识、能力点与新知识能力点的关联。如:联系(因果、承接、递进、相同、相近、相反等),区别(差别、不同)。

六步学习法的第二步是理解。这一步是要求学生带着预习过程当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之上,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集中精力的探求自己没有弄懂的问题(听老师的精辟讲述,同学的独到理解的交流,师生的共同探索)。

六步学习法的第三步是贮存。是在师生互动解决了本节课学习内容之后,不要急于完成老师留的书面作业,闭上双睛,回忆一下本节课学习的学习内容,此过程也称做过电影。此过程非常重要,它是按照人们的识记遗忘规律设定的。能完全回忆出来,你对这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了初步贮存(暂时记忆);如果在回忆的过程当中卡壳儿了,说明你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没有完全弄明白(卡壳儿这个点)。

六步学习法的第四步是补遗。此步的做法是自己再次研读课本,重点研读卡壳儿的地方,分析卡壳儿的原因(新知识、能力点本身的问题还是新旧知识、能力点衔接的问题)。不要有丝毫的应付心理,做到点点落实。自己是在解决不了了,在去“不耻下问”,可不能为了自己省事“不懂就问”。通过以上方法将“遗漏”补全。

六步学习法的第五步是完善。再次回忆本节学习内容,将其概括浓缩打包贮存。

六步学习法的第六步是运用。完成了第五步学习之后,可以一门心事的去完成老师的作业了,将所学的知识、能力点加以熟练,形成终身的技巧。

5.文字法学习心得 篇五

富源中心学校 高照鑫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 个民族,共有 70 多种语言,50多种文字。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定了使用范围。有利于社会适应,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为纠正社会用语用字混乱的现象,推进语言文字的依法管理提供了基础。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 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数量很多,总数约 6 万个,常用字约 6000 个。汉字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的最 古老的汉字,是距今3400多年前的甲骨文,它们已是很成熟、很发达的文字。据科学家推算,汉字的历史有 5000 年左右。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是我 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中华文化 的瑰宝。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方言复杂,分歧很大,而汉字是超方言的,它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为不同地域间的交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汉字适应汉语的特点,记录和传播了汉民族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今天,汉字在信息处理方面 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人们可以在电脑、网络上直接使用汉字处理和传输各种信息,从而显示出它的强大的生命力。汉字不同于英语、俄语等拼音文字,它是一种形、音、义相结合的独特的文字体系。也就是说,一个汉字不仅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还往往能直接体现一定的意义。因此,我们说汉字是一种意表文字,也有人称意音文字。从字形上说,汉字是一种方块文字,是通过横、竖、撇、点、折等各种不同 的笔画构成的。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但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人们对中国文字传统的写法有所改造,产生了所谓的“现代字”,也就是错别字,这种轻易的 “改写”,使得中国文字失去了她原本的韵味。平时,有很多人为了一时的方便,而把很多字简写;或是不会写的,就用另一个同音的字代替原本的字,这样就可能使原来的句意改变了。

如果细心观察,你将会发现身边的环境中,有很多的错别字。平时,为了简便、节省时间,把“点”字下面的四点水写成提横线,或是把四点水写成 “大”,这是一个什么字呢?在字典上找不到的字,算是一个字吗?这么一简化,变成了一个最新型的现代人发明的字。如果这个简化了的字继续写下去,那么以后中 国文字会变成什么样呢?文字的发展历史是否会被扭曲呢?

走在大街小巷中,你同样可以发现错别字比比皆是。有的是为了广告效益,有的是明显的低级错误。如:舞与伦比,这是一项街舞比赛的标题,有意将 “无”改成“舞”,取之近音,为的是吸引过路人的眼球。又如在同一个地方的两个不同的招牌,居然会有两种不同的写法,虽是同音,但给消费者两种不同的概念。

表面上看,汉字不过是一个符号,指称着对应的事物,但就在这对应背后,还潜伏着中国人的情感、习惯甚至本能。这些情感、习惯、本能,我们可以随意更改吗?汉字它是产生汉字以前,我们远古人对社会的认识结晶,对自然的认识结晶,科学的认识结晶,还有哲学的认识结晶。难道,我们要否定这一切认识结晶吗?

语言文明、文字使用的规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规范、优美的单位名称、招牌、标语、广告牌等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能否正确书写、使用汉字,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以至发展经济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与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政令的畅通、法制的进步、人际交流的增多、市场经济秩序的统一,需要更加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让我们继续努力,深入贯彻《通用语言文字法》,为祖国语言文字的健康 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深层学习法 篇六

1 问题的提出

某变电站站址地形、地貌上属黄土丘陵及南川河一、二级阶地,地形起伏较大,地势较陡,场地内地形破碎,黄土陡坎及冲沟发育。站址15 m深度内地基土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坡洪积(Q4pl+dl)黄土状粉土、砾砂和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风积层(Q3eol)黄土(粉土)、第四系中更新统风积层(Q2eol)、冲洪积(Q2al+pl)黄土(粉土)、砂卵石。站址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南高北低,陡坎及冲沟发育。在变电站南北向宽约300 m~400 m的范围内,高差约30.0 m。场地内发育有南北走向的四条冲沟,最大冲沟位于场地的西部,纵穿整个场地,深8 m~10 m,宽50 m~70 m,冲沟底部为第四系坡洪积物。鉴于场地复杂的地形条件,如果按设计提供的挖填平衡考虑,0 m地面为1 437 m左右,站址北侧为填方区,南侧为挖方区。场地北侧填方区的最大填方厚约10 m,为保证场地填方区的稳定,建议在站址北侧及东西两侧高差较大的地段设置挡土墙。填土放坡应保证稳定,填方后的地基土层应分层碾压夯实(垫层法),平整场地后再进行地基处理(DDC桩),所以本工程地基处理采用换土垫层法和DDC桩复合地基组合地基进行处理。

2 组合地基处理设计

该工程地基处理设计采用压实高填土地基与孔内深层强夯法DDC复合地基组合地基,压实高填土地基标高1 433.4 m,填土用挖方土,0 m~5 m压实系数不小于0.97;大于5 m压实系数不小于0.95,压实高填土地基完成后进行DDC桩施工,DDC桩复合地基成孔直径400 mm,成桩设备采用专用机械,隔行、跳孔施工。要求桩底进入2层~3层土1 m, 有效桩长不小于16.8 m,有效桩顶标高1 433.40 m,等边三角形布桩,桩间距1.2 m,成孔直径400 mm,成桩直径大于650 mm。桩体材料为3∶7(体积比)灰土,分层夯实,压实系数大于0.97,桩间土的挤密系数大于0.95。处理后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300 kPa,压缩模量Esp>20 MPa,单桩承载力fpk>500 kPa;桩间土地基承载力fsk≥200 kPa,压缩模量Es>15 MPa,地基整体刚度均匀,全部消除湿陷性。

3 压实高填土与孔内深层强夯法(DDC桩)组合地基施工工艺

3.1 压实填土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测量放线→土方开挖→基槽原土夯实→挡墙砌筑。

1)施工测量。

测量前要认真审核施工图纸,确定标高、轴线尺寸,无误后开始测量。控制网应根据设计院给定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参考标高,对工程进行精确的放线。放线后,应对所放线进行全面复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工程任何部分的位置、标高、尺寸及基准点不出现偏差。仔细保护和保存在放线中应使用的基准点。不定期对现场内所有的基准点进行复查,以保证闭合。各单位工程的定位与标高控制,严格按控制网进行复查。根据设计院交桩控制点,引测围墙中心线,并在距8个角点10 m处引出轴线控制点,用以开挖后准确控制挡墙轴线。从控制点引测标高桩在基坑边,然后用白灰洒出开挖边线,基槽底宽1 m。

2)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开挖,挖掘机工作方法为骑槽开挖。开挖土方就近堆放到站内位置距基槽3.0 m位置,留出砌毛石工作面,堆土区每隔10 m左右留出4 m宽进出口,以便挡土墙施工运料。开挖时基底预留100 mm~150 mm,人工配合机械清底及整修边坡,以免扰动原土。

3)素土回填压实。

土料采用就地挖出的黏性土,耕植土在开挖前进行清除,土体内的其他杂质过筛处理,其颗粒不得大于15 mm。石灰在使用前1 d~2 d消解并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5 mm,且不应夹杂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及其他杂质和过多的水分。回填前应先验槽,确认标高。铺设素土时,每层铺设300 mm厚,用压路机压3遍,压实后达到220 mm~250 mm厚,压实系数达到0.97(5 m以下),0.95(5 m以内)。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接缝距离不得小于500 mm,接缝处应密实并作成直槎。每层素土回填结束后应逐层逐段用核磁密度仪检验,以达到控制压实系数及含水量等各技术指标为合格。

4)挡墙、护坡砌筑。

在砌筑部位放出石砌体的中心线及边线,按石砌体的每皮高度及灰缝厚度等制作皮树杆并立于砌体的交接处和转角处。砌筑前应清除石块表面的泥垢、水锈等杂质。毛石墙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如需留槎应留成斜槎,斜槎长度应不小于斜槎高度,斜槎面上毛石不应找平,继续砌筑时应将斜槎面清理干净,洒水湿润。沉降缝按每20 m留设。变形缝宽20 mm内填沥青麻丝。

3.2 DDC桩复合地基施工

施工工序总体安排:施工准备→放线布点→第一遍成桩→第二遍成桩→第三遍成桩→第四遍成桩→检测。

1)施工准备。

施工前需要调试施工机械的各种性能,待一切调试正常后准备施工。

2)放线布点。

根据施工区域布设桩位点中心线控制木桩或钢筋,并用混凝土固定。控制桩布设完毕后进行布点工作,布点一次性进行。用钢钎在桩位点打孔灌入白灰,孔深要大于500 mm,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

3)成桩。

DDC桩采用隔行隔点的形式四遍进行施工。成桩前,先进行3∶7灰土或水泥与土拌和,要求拌和均匀,灰土颜色一致,有机物含量不大于3%,灰土最佳含水率为16.8%。当灰土含水率小于12%时,采用洒水方式进行增湿。施工前,先利用成孔机进行成孔工作,成孔后随即测量孔深、孔径及垂直度,保证误差控制在规范范围之内。成孔后,经过质量检查人员检查合格后,进行成桩工作。填料前,先进行孔底夯实,保证孔底无虚土,消除孔洞、墓穴、渗井等不良隐患。空夯3击~6击后,进行实测,保证孔深达到设计深度,检查无异常情况后方可填料夯实。锤形为柱状,高3 m,直径0.29 m,锤重1.5 t;虚填厚度1 m、落锤高度4 m~6 m、每层的夯击次数8击~9击,个别桩底进入砾砂层。填料每次一小平车,大约0.07 m3,每次填料数量要准确,要有专人负责,做好每根桩填料数量的计量工作。夯实施工时,应将夯锤对准孔中心,机身停放牢固,并保证夯锤落距和锤击数。做到逐桩施工,逐桩验收,确保桩体的均匀性和密实性,使处理后的地基满足设计要求。

4 压实高填土与孔内深层强夯法(DDC桩)组合地基处理效果检验

填土(灰土)厚度10.5 m~11.8 m,实际桩长20.3 m;桩体直径:填土深度部分0.4 m,天然土深度部分0.55 m。桩长范围内填料压实系数平均值λ¯c=0.980.97,桩体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处理深度范围内桩间土湿陷性基本消除;桩间土在桩长范围内最小挤密系数η¯cmin:填土部分为0.98,天然土部分为0.91,均大于0.88,满足规范要求。桩间土压缩模量:填土部分18.90 MPa,天然土部分13.47 MPa。复合地基承载力及复合地基压缩模量如下:

以上参数均满足设计与使用要求,并且达到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综上所述,压实高填土与孔内深层强夯法(DDC桩)组合地基在山区地基有其较大的应用空间,而且处理效果明显。本文提出了压实高填土与孔内深层强夯法(DDC桩)组合地基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检测方法,压实高填土与孔内深层强夯法(DDC桩)组合地基处理山区地基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对于山区地基的优化设计和节约投资,促进新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摘要:通过介绍压实高填土与孔内深层强夯法(DDC桩)组合地基的应用背景,提出了压实高填土与孔内深层强夯法(DDC桩)组合地基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检测方法,最后得出了压实高填土与孔内深层强夯法(DDC桩)组合地基处理山区地基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关键词:组合地基,孔内深层强夯法,填土,山区地基

参考文献

[1]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CECS 197∶2006,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S].

[3]GB 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S].

[4]JGJ 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5]DL/T 5024-2005,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S].

7.深层学习法 篇七

关键词:学习论;学习;体育学习;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6-0818-03

1学习、体育学习概念的回顾与界定

1.1我国学者对学习概念的认识我国学者施良方认为“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地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为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1]。而心理学家李洪玉则认为“凡是个体为实现其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的活动都可称为学习。”[2]台湾师范大学张春兴教授认为:学习是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改变行为的历程[3]。在人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是在特定的学校教育情境中进行的,而学校教育是一个按照既定的教育目标,有系统、有组织地改造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一方面具有人的学习的共性,另一方面,也具有自己的一些个性。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将其归纳为5个方面:1) 学生的认知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阶段,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2)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活动,具有一定的被动性;3)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体现着一定的主动性;4)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5)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和能力,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的过程,是在遵循人类认知过程总规律的基础上实现的。

1.2国外学者对学习概念的认识在国外,鲍尔和希尔加德曾提出的学习概念就非常有代表性,他们认为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反复的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2]。美国Woolfolk教授认为学习是指由经验产生的知识或行为方面永久的变化的历程[4]。大多数西方心理学家也将学习看作是行为的变化,但这种行为变化要变成真正的学习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1) 行为变化迫使个体采用新的方式对环境进行感知、思维和反应。行为变化可能是外显的或者内隐的。2) 行为变化是反复经验的结果,不是遗传、成熟、药物、疲劳及生理损伤造成的。3) 行为变化要相对持久。可见,对于学习概念的理解我国学者更多是效法西洋,并将西方对学习概念的界定引入中国。

1.3从学习论的角度来认识体育学习的概念体育学习作为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我国学者也作过一些论述,如王文生认为:体育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通过对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获得、内化而产生的身心变化过程。包括体育知识学习、体育技能学习、体育能力学习和体育情感、态度和习惯等学习[5]。刘清黎认为,体育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形成、智力和体能的培养与发展、以及情感态度、道德意志品质和习惯的培养与提高三方面[6]。苏霍姆斯基所说:“建立学习跟知识之间的和谐,是学校面临的最重要的实际和理论问题之一”。根据学习主体:奠基、累计、更新、重组,四阶段的学习动态变化与分化、组织、内容的不断加深,适时进行教学结构的重组是学习的关键,这也恰恰是体育学习的本质所在。ジ据体育的特性,并结合国内外对于学习和体育学习的定义,我们认为体育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指导下,由体育活动经验而引起的体育知识获得或者体育行为相对持久的变化。其学习结果主要表现为动作技能、情感与认知方面的发展。

2体育学习中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与动作技能领域

お2.1认知领域与体育学习中的认知的作用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所提出的三个学习领域之间是平行的关系,各个领域的内部又存在着不同的等级关系,即知识是最低一级,而评价是认知领域发展的最高一级。目标是动态发展的,低级目标的实现是为高级目标的取得打基础的。就体育课程认知领域的学习而言,关于人体知识、运动知识、疾病和健康知识的传授仅仅是低层次目标的实现。接下来还要领会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行动以增进健康和减少疾病。另外,通过体育学习可以使学生成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时下体育健身业发展,它提供的产品与服务门类繁多,而且通过各大媒体的广告使人们得到健身产品的信息量剧增。因此,学生可以通过认知领域的体育学习能够学会如何评估这些产品与服务,那种通过药物快速减肥、利用器械健身达到肌肉发达以及促进身体发展的营养品都需要学生做出理智的判断,以免上当受骗损害了自身的健康。

2.2情感领域与体育学习中情感的作用情感领域包括促进价值观的形成、培养社会技能、增进情感发展等。情感领域从最低级的接受到经过反应、价值评价、组织最终达到最高级的价值或价值复合体所形成了性格化这一目标。到了最高级别,学生内化了的体育价值观直接影响了他们行为的选择。布鲁姆在其分类学里对“内化”做出了界定:“个体觉察到某种现象,到影响到他所有行动及对人生的整个看法[7]。”学校体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了十二年的教育,应该说学生形成了对体育的稳定的价值观,进入大学后或者步入社会后仍然会影响着他们的体育行为。但残酷的现实让我们看到,学生仍然停留在情感领域的低级层面,即要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产生学趣。从情感领域的层级判断,只达到了反应阶段。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十几年的体育学习看似丰富多彩,而实际上对深层次学习却帮助不大。美国著名教育家西登拓普之所以在中小学创立并开展竞技运动教育,背后的深层意思是对美国中小学五花八门的教育内容表现出极为不满,洞察出体育学习的真谛——太多的学习内容,彼此之间缺乏组织与联系,学完后也就忘了,学习也就很难深入,许多更深层次的情感目标(如自尊、社会责任、价值判断以及态度和审美)也就无法达到了。体育学习中的情感领域在我国体育教育中一直处于缺位状态,因此强化体育学习中的情感领域的教育对于形成长期持久的教育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3动作技能领域与体育学习中动作技能的作用动作技能领域主要表现为动作技能的发展与促进体能的改善。像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一样,动作技能领域的要素也可以组成一个层级,即复杂的身体技能是由最底层的基本身体技能发展而来。由此也就可以解释,我国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后动作技能依然很差的原因。在小学阶段,对于运动基本技能的不重视致使学生进入初中和高中后,在学习相对复杂的竞技运动时显得力不从心。卡罗尔(Carroll)辨别出许多基本动作技能,其中包括:1) 静态力量;2) 身体总体平衡性;3) 肢体运动速度;4) 手腕——手指速度;5) 手指的灵活性;6) 用手的灵活性;7) 手臂的力量;8) 控制精确度[8]。美国学校体育专家乔治·格尔汉姆等人编制的《儿童运动》一书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小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发展。在美国对于儿童基本运动技能的研究可以说已经比较成熟,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者也可以借鉴,弥补儿童基本运动技能学习方面的不足。因此,我们认为,对于中小学体育课程而言,动作技能的学习是它对整个学校教育课程的独一无二的贡献。这也是体育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区别所在。但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在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实施中凸现出学习。现在中小学的状况是,其它课程的教师甚至学校的上层管理人员在观念上总是将体育课程视为“玩”的课,直接贬低了体育课程的价值,由此,认真对待体育学习也就无从谈起。对体育学习的尊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实质并没有将它与其它课程的学习等量齐观。

3学习理论中练习与学校对学生体育学习作用

お3.1学习理论中练习对学生体育学习的作用美国的戴尔·H·申克认为各种学习理论存在着几点共识,其中之一就是学习者需要练习、反馈和复习[9]。桑代克及其他行为主义者相信练习非常重要,其理由是练习有助于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认知学习理论则把练习当作建立概念与记忆中的命题之间联系的手段。相比较而言,体育运动技能的发展需要个体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需要接触各种教学材料、教师和设备等。研究表明,有目的地对一种技能进行练习,不仅能提高操作水平,而且还可以减少由记忆和认知加工的局限性所带来的限制[10]。能力及天生的才能虽然重要,但是,一个人在某一领域没有经过持久、高强度的训练,他能达到熟练的操作水平?过去我们总是有一种错误的概念,那就是有些儿童天生适合从事体育运动,而另外一些则没有这方面的天分。而实际上只要他不断地练习并与家人、同伴活动中经常运用这种运动技能,那么他也能熟练掌握该项运动技能。3.2学习理论中学校在学生体育学习中的角色与作用对于体育学习还有一点须要说明,即学校、社会、家庭三者都是学生体育学习的来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当然,学校体育应该是居于三者的核心地位,是体育学习的主要发源地,因为我们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的,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所传授的体育知识、技能是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片面的。甚至在社会与家庭传递出错误的体育信息时,在学校可以及时地给予纠正,做到正本清源。也就是说,学习的意涵用于学校教育时,则具目的性和计划性,希望学生在刻意设计的教育情境中,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和良好的习惯。同时,学校体育也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给学生所提供的学习机会是有限的,那种将一切有关体育的知识技能都交给学生的想法是不切实际也是没有必要的。无论体育技能如何的变化,其核心的部分是不变的,例如,足球、篮球、排球等都离不开跑、跳、投,都离不开发展运动技能所需要的灵敏、柔韧、协调、速度和力量,没有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所需体能的发展,学习较为复杂的运动技能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即使社会上出现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学校体育也不能随风而动,要踏踏实实地完成每一个学习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也只有这样才能将体育学习引向深入。随着认知、情感以及动作技能不同层级学习目标的实现,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体育学习的真意,进而改变对体育学习的看法。

4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体育学习的深层次认识

お4.1体育学习中,“学”与“习”之间关系的认识把人类学习描述地过于简单、机械,以为只需要把课程内容分解成小单元,然后按逻辑排列,通过指定的步骤,便能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忽视了人的学习发展既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个体的知识建构过程和社会共享的理解过程是不可分离的。但随之教育科学知识的扩展,体育学习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并创造出相应的间接学习方式—借助各种符号体系的经验背景进行学习,从而进入一种高效率的学习。纵观一百多年学习心理学的演变和发展,也可以明显得出各派行为主义学习理念在这一要点的变迁;学习是在有效的强化程序中不断巩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中塑造完成的;人在学习活动中不是单纯地积累知识,这是一种学习中的“领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有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不同类型;人的学习既是个体化的活动又是社会性的活动,更主要的是与社会经验相互转化.联系这些进程可发现学习理论是与时俱进沿着社会—人的走向发展的,指出了学习的目的和结果是个体领悟与社会自塑的过程.这不仅是人类学习活动最本质的特征,而且也是人类创造力最根本的源泉。我国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光辉命题。这些观点告诉我们,学习是情景与反应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结.体育学习与培养要取得进步与发展,其主体价值应及时把握由接受学习的技能价值转移到发现学习“自悟、娱乐”的培养体验方面,使人获得娱乐健智的整体知识和谐取向的价值层面上来。

早期的体育学习包含“学”的环节,缺少“习”的环节,只强调人的认识活动,割裂了知与行的学习关系。4.1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深层次认识能力的意义要重视对体育学习深层次的培养和发展。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来掌握各种知识的同时充实学生的各种体验,发展学生深层次的认识能力及认识态度。不深化学习者的世界观,不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自信心,就不能称其为真正的学习。布蓝纳在《教育的适切性》一书中认为,学习分为表层过程和深层过程。掌握知识的过程是表层过程。通过掌握知识学习思考方式、形成学习态度和学习一般原理是学习的深层过程。他甚至断言:“如果该学习者不去发展其三种技能(行为、图像、符号),陶冶其审美鉴赏力,深化其世界观,那么,他所习得的知识是毫无价值可言的。[11]”同样,真正的体育学习也不仅仅是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来从另外一种独特的身体角度感知、认识世界、陶冶情操、发展身体的审美能力才是体育学习发展的深化。4.2阻碍学生体育学习认识向深层次发展的原因美国著名的学校体育学者Corbin列出了体育教学中三种最常见的错误:1) 忽视学习高级技能所需要基本技能这一前提条件;2) 过于重视低层次的学习目标;3) 在较低层次目标取得的过程中牺牲较高层次目标[12]。与以认知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学习相比,体育课程的学习更偏重于运动技能的熟练掌握,而对体育知识的积累、大脑智能深层次的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等显得不足。这也是体育学习不能向纵深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对体育学习复杂性认识不足及对体育学习系统结构认识不清晰。它将动作技能作为体育学习系统的唯一构成因素,忽视其它方面的进步对于学习系统所作的贡献。

4.3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深层次认识意义而如何才能达到对学习深层次认识呢?我们认为必须要使体育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成为学生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毫无疑问,任何学习都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为主,只不过形式上有所不同。因为,知识和技能是人们“精神成长和提升生命质量不可缺少的营养素”[13]。离开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就不可能会有生命的延续与发展。然而,学习的目的又不止于知识技能的获得,如果不具备生命的意义,学生体验不到所学之物与其生命有着紧密地联系,无法评判出其重要价值,思想上便会视这样的学习为生命的负担,个人在此整个学习过程变得苦不堪言、压仰甚至浪费自身的生命。可以说,体育学习与学生的生命息息相关,但仅从健康层面认识体育学习的价值显然比较浅薄。道理很简单,譬如吃饭睡觉对人而言非常重要,然而如果人生存仅仅为了吃饭睡觉,这只能是那种“猪栏的理想”。很显然,人不是为了健康而健康的,健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人类最终要寻求诗意化的生活,或者说最终要达到审美的生活。另外,肉体的健康代替不了精神世界的健康,用健康的身体去满足卑污的灵魂需求也是体育学习所不齿的。

4.4强化学生体育学习,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深层次认识学习本身就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体育学习也不例外。在体育学习初级阶段可以强调兴趣来引导儿童进入体育课程的门槛,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本身就成了一种修炼,必须要持之以恒,同时要用心灵去感悟。那种在上了中学以后还一味地强调兴趣的思想是有问题的,实质上也是对体育学习认识的浅薄表现。从历史来看,许多伟大人物在学习过程中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经过不懈的奋斗才获得成功的。体育学习作为学习的一种形式也是如此。目前中考加试体育中只测验几项素质本身就是对体育学习的践踏,因为它将有深刻内涵的体育学习简化为几种身体素质,会使学生更加贬低体育,粗浅的认为体育就是身体素质的训练,而从目标分类学来看,身体素质(体能)也只是运动技能领域中的一个目标而已,虽然学生的身体素质很重要,连年来体质下降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体质的问题不能单纯靠素质来解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的问题是如何深化学生的体育学习,认识到体育与生活密切相关,才能真正的加以重视,否则,考试过后还是轻视体育学习,那么,这种考试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2] 李洪玉,何一粟.学习能力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6.

[3]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69-170.

[4] Anita E.woolfold.Educational Psychology.Seventh Edition.Allyn & Bacon A Viacom company,1998:205.

[5] 王文生,王钦若,等.体育教学论、体育方法学、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142-145.

[6] 刘清黎.体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216.

[7] 单中惠,杨汉麟.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517.

[8] 盛群力,马兰主,译.现代教育原理、策略与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250.

[9] [美]戴尔·H·申克著,韦小满等译.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4.

[10] [美]戴尔·H·申克著,韦小满等译.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5.[11]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40.

[12] Joyce M.Harrison Connie L.Blake more .Instractional strategies For Secondary Physical Education.Second Edition Dubupue,Iowa:Wm.C.Brown Publisber,1989:74.

8.学习旅游法心得 篇八

各位同志,大家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于2013年4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为做好《旅游法》的宣传贯彻工作,我镇早于今年X月份就开始小规模在内部组织班子领导成员进行了学习,同时旅游区有关部门和各涉旅游的住岛酒店员工、农(渔)家乐经营者分别进行《旅游法》的自学活动。在对《旅游法》的自学活动期间,通过对《旅游法》的通读,并对其中的条款以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了分类,使我对《旅游法》的各项条款有了更深的印象。下面谈谈自己的四点体会:

第一,《旅游法》系统全面

一、涉及的法律主体全面。本法对旅游中所涉及的政府部门、涉游企业、旅游者等有所提及,明确规定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本法第二章从旅游者开始,就对旅游中涉及的对象进行了精确地描述,第三章对在规划和促进中政府部门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说明,第四、第五章又对旅游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二、保护对象全面。本法不仅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对涉及旅游的正当经营行为和合法权益予以保护,做到不偏袒任何一方、公平公正。按照《关于加快XX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主要任务之一,即提高XX旅游行业监管水平,《旅游法》系统全面,合理兼顾各方利益,使各方都有法可依,对我镇旅游业综合服务水平具有不可估

量的指导意义。

第二,《旅游法》针对性强。本法中多条款项清理解答了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比如第四十一条中对导游从业素质进行了针对性规范、第四十三、四十四条明确规范了景区门票价格问题、第四十九条要求经营者应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相应享有的服务,这促使我镇从事“农(渔)家乐”经营者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旅游法》最突出的就是一个字“实”,可操作性非常强。在《旅游法》第七章中,特别强调了旅游监督管理;在第八章中,指明了旅游纠纷处理的相关途经。对我镇管理人员而言,可以借鉴本法对旅游主管部门的权利和操作思路,依法规范旅游区各涉旅企业、旅行社经营行为,进一步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对于参与旅游从业人员而言,《旅游法》可以鼓励其规范有序地参与“农(渔)家乐”经营、旅游纪念品经营、农贸市场经营,遇到纠纷之际可以通过恰当的途径进行调节,共建和谐涠洲岛旅游开发新环境。

第四,不足之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旅游法》的内容,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本法尚预留立法的空间,有关部门亟需健全配套我镇旅游的法规。虽然《旅游法》的内容系统全面,但面对我镇开发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仍是捉襟见肘,希望有关部门能抓紧研究出台相关法规,以统一协调我镇各涉旅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准确进行旅游定位;同时,应尽快修改、清理不合时宜的法律和法规,避免出现相关法规“打乱架”。另一方面,立法机构应当抓紧进行旅游法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构建完备的旅游法规体系,比如《涠洲

岛旅游区农(渔)家乐管理暂行办法》等,通过旅游法律法规的配套,营造和谐的法治环境。

9.语言自然学习法 篇九

在新东方的应聘现场,一名20来岁的小伙子王晖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而面试者中不乏手持教师资格证、讲师证的“资深”教师,更有怀揣各种资格证书、荣誉证书毕业于“名牌”本科院校的高材生。在应聘授课中,他又凭着一口纯正的美式发音被学生们误认为是留学回国的奇才子。

在唐山东润报关报检有限公司,从事英语服务的王艳平脱口而出的地道日语口语让正在洽谈业务的日方代表田中先生大吃一惊。

„„

他们都来自同一所院校——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一所把外语听说作为治学品牌的普通外语专科院校,一所把语言自然学习法作为外语学习秘籍宝典的院校。

到底何为语言自然学习法,语言自然学习法与普通的外语学习方法有何区别?带着这个疑问,笔者走进了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

一踏进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的校园,你就会被她浓浓的外语氛围所吸引。外语宿舍、外语班级、外语系、外语楼、外语角、外语广播„„耳目所及,使你恍然进入了一个“外语村”!你听!教学区,教师授课用的是外语;课余时,师生交谈用的是外语;办公区、生活区师生们日常交流用的也是外语,就连餐饮中心的大师傅也能和外教聊上几句外语„„

为什么要创建这样一个外语的世界?这样的外语环境对学生的外语学习究竟有什么作用?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语言自然学习法,看看这一方法是如何在这所充满传奇色彩的外语院校发挥作用的。

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的教师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了一种新的语言学习方法,即语言自然学习法。什么是语言自然学习法?说白了,就是运用幼儿学习母语的方法来学习外语。人为地创设这样一个“外语小环境”:你不用外语思维和交流,就无法生活和学习!正如孙建中院长所说:学习外语,要像幼儿学习母语一样,没有语法、没有句式的约束。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其最重要的功能是社会功能,是人们之间交流的工具。因此,学习外语就要突出语言的交流功能,还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本来面目。

这一方法,让学生灵活应用母语学习的方法去学习第二语言,通过为学生营造全外语语境,使学生在外语语境中自然地学习语言,逐步形成外语思维,自由进行外语表达,达到有效学习外语的目的。语言自然学习法引导学生改革传统的外语学习方式,培养新的语言学习习惯,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的环境下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自然地形成外语思维模式。然后,再系统地学习语法知识和行文规则。最终,学生将会在一种全外语环境的熏陶下自然形成语言习得习惯,而学校和教师则致力于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外语环境,营造自然的学习氛围。

人的第一语言也就是母语,是其在成长中自然形成并掌握的。我们不妨想一下幼儿最初学说话的情景。当一个幼儿看到别人喝水,而自己也想喝水的时候,就下意识地聆听并模仿别人说“水”字,不知不觉地就学会了说“水”。人类这种学习语言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并没有人强迫我们去说话,当我们本身有了需求、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听、去说,这就是自然的语言学习方法。

一、语言自然学习法的起源——对语言学习一般规律的研究

作为语言类专门院校,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自建校以来就十分注重对语言学习规律的研究,经过几年的探索,取得以下几点认识:

(一)幼儿母语习得规律研究

我们知道,婴儿天生就有一种学习语言的欲望与能力。对于刚出生至9个月之前的婴儿来说,他能够分辨语音刺激与其他刺激;对于9至12个月的幼儿来说,能够简单地说出第一个指示词;对于18至24个月的孩子来说,能简单地用叠音词说话;对于3岁或4岁以上的孩子来说,就能够说出完全符合语法的完整句子;7岁以前就能够获得完全符合语法的口头语言。

刚满1岁时,孩子多以动作代替语言,如伸出双手表示要人抱,用手指物表示想要那个物体,摇头表示不要等。1至1岁半的孩子仅能用一个词代表一句话,语言处在简单的单词时期,这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反复教导其发音。此阶段幼儿语言的特点是:1.以词代句,一词多义:以一个词代表一个句子或代表不同的意思,如“妈妈”这个词,可代表“妈妈抱抱”这句话,也可能是“要妈妈带我去玩”或“妈妈,我饿”等多种不同的意义。2.重叠发音,以音代词:以单词重复发音,如“车”这个词说成“车车”。“猫”这个词说成“喵喵”,“汽车”这个词说成“嘀嘀”,是以猫和汽车发出的声音来代替词意。3.伴以动作,补语不足:当语言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时,常用动作来表达。如孩子想要出去玩时,就会用手指着窗外,并蹒跚着向门口走去,示意大人带他出去玩。

1岁半到2岁的孩子语言进入到简单句时期。掌握最初的简单句与人交往,在交往中模仿成人的语言习惯及语法结构,这时期语言的特点是:1.句型简单:一般在3~5个词,句短而不完整,常常前后颠倒,如“宝宝球球玩”(宝宝要玩球),“洗手手妈妈”(妈妈给我洗手),“饭饭没有了”(我吃完饭了),“姨姨走”(姨姨走了)。2.词类增加:主要运用的词类仍以名词和动词为主,逐渐增加了形容词(大、小、红、白),副词(不、没有)和代词(我、你)等。3.词量增多:掌握的词数约250~270个。

孩子学语言只能通过视觉(看说话的口型)、听觉(注意发音)和言语动觉(利用自己的声带、嘴唇、舌头等发音器官)的协调活动来进行。语言的发展程序都是从听到说,从说得少到说得多,从说得含糊到说得清楚。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孩子在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这时期称为“最佳期”。从1岁半到4岁是学习口语的最佳时期,这时期孩子学语积极性很高,语言发展极快。因此家长应重视和加强这时期孩子的语言锻炼,给孩子一些直观的且配以语言文字说明的图片或者一些适应这个阶段孩子学习的影音资料,孩子会边看边模仿,而且家长要学会启发和引导孩子去学、去说。等孩子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后,大人说一个新词或一个句子的时候,他会感到新奇,就会试着发出与大人相类似的话,经过不断重复或纠正,这个新词或句子就会在他脑海里形成意识并经过加工形成语言。通过对幼儿语言习得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儿童学习语言是从“听”到“说”,从“无”到“有”的一种习惯,一种自然获得,最初是由单个词或不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开始,到逐渐规范并形成有意识的表达的过程。

(二)青少年外语学习特点研究

对于已经过了外语口语学习最佳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语言自然学习法是如何适应并应用于此阶段的学生的呢?经研究分析,此阶段学生的语言学习与儿童的语言学习相比较有以下突出特点:1.青年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已发展到较高水平,他们的语言意识较为敏感,模仿力和记忆力较强,比儿童更善于利用语言交际策略,理解语言和文化的能力强。2.青年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强,善于综合运用外语语言知识进行思维,使外语作为思维的功能更容易实现。3.青年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强,能够对自己的语言错误进行分析并尝试解决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于自己欠缺的方面会有意识地加大投入,并且自制力一般比较强。4.文化对于语言学习和运用的作用不言而喻。青年大学生生活经验及阅历较为丰富,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对文化的驾驭和理解力更强,善于分析两种文化间的差异,这对外语语感的形成有促进作用。5.青年大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外语程度和自身的学习特点来主动采取合适的学习策略,能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有意识的学习行为是儿童不具备的。这些因素构成了青少年学生学习外语的优势。然而,相对于儿童第一语言的学习来说,青少年的外语学习缺失自然的语言环境。因此,语言自然学习法在充分认识青少年外语学习方法的基础上,主张利用和发挥他们学习外语的优势,同时克服语境缺失的弊端,达到高效学习外语的目的。

根据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理论,语言是说话人心理活动的结果,其关键是一个内在化的过程,即把语言的语法和语言规则内在化,成为大脑机制的一部分。而这种内化与环境有着及其密切的关系。同时,语言的一大功能是思维,建立外语思维对语言的学习至关重要,而外语思维的建立也需要语境的保证。总而言之,语言的学习,语言环境非常重要。这里的环境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学习环境,学生通过与语言接触自然吸收,这种学习是潜意识的;二是学习目的明确的课堂学习环境,在正规的课堂中去学习和训练语言,这种学习是有意识的。而潜意识的学习效果是优于有意识学习的。语言自然学习法把语言环境建设,特别是自然学习环境的建设作为重点,让学生在充足的自然语境中感受语言,建立外语思维,有效地进行外语学习。

传统外语学习和教学方法存在一些弊端,“哑巴外语”、“应试外语”早已不能适应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要。而语言自然学习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次改革,是对传统教学的教师进行的一次观念创新。

更多精彩文章请访问【北资官网】——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帮您做好职业准备!

2013北大资源研修学院招生,火热进行中!

10.深层学习法 篇十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桩基础的应用量随之增大,不管采用哪一种桩基础,规范规定必须做一定数量的桩基载荷试验,以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众所周知,传统的桩基载荷试验方法有两种,一是堆载法,二是锚桩法。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前者必须解决几百吨甚至上千吨的荷载堆放及运输问题,后者必须设置多根锚桩及反力大梁,所需费用高,测试时间长,还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当工程桩或试桩处于水上、坡地、导洞内和其它狭窄场地时,桩承载力的测试可能无法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试桩方法——自平衡试桩法,被引入我国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美国于80年代中期开展了桩承载力自平衡试验方法的研究[1],近几年欧洲及日本[2,3]、加拿大等国也广泛使用该方法。在我国,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与江苏省建设厅、南京市建筑质监站于1996年开始实用性应用,并于1999年制定了相应规程[4],并获两项国家专利。目前该法在江苏省广泛应用,在河南、浙江、云南、安徽、上海、福建、辽宁、贵州等省也已开始使用。该测试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装置较简单,不占用场地,不需运入数百吨或数千吨物料,不需构筑笨重的反力架,试桩准备工作省时、省力、安全;

(2)试验费用省,尽管荷载箱为一次性投入器件,但与传统方法相比可节省试验总费用的30%~70%;

(3)试验后试桩仍可作为工程桩使用,必要时可利用预埋管对荷载箱进行压力灌浆;

(4)在下列情况下或当设置传统的堆载平台或锚桩反力架特别困难或费用特别高时,该法更显示出优势,例如水上试桩、坡场试桩、基坑底试桩、狭窄场地试桩、斜桩、嵌岩桩、抗拔桩等,这些都是传统试桩法无法相比的。

1 自平衡试桩法的基本原理

自平衡试桩法的主要装置是一种经特别设计的可用于加载的荷载箱。它主要由活塞、顶盖、底盖及箱壁四部分组成。顶、底盖的外径略小于桩的外径,在顶、底盖上布设位移杆。将荷载箱与钢筋笼焊接成一体放入钻孔内指定位置,即可浇注混凝土成桩。试验时,在地面上通过油泵加压,随着压力的增加,荷载箱的顶底盖将同时向上、向下发生变位,促使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发挥,图1为试验示意图。荷载箱中的压力可用压力传感器测得,荷载箱向上、向下的位移可由位移传感器记录。因此,可根据实测数据绘出相应的“向上的力与位移曲线”及“向下的力与位移曲线”,根据两条Q-s曲线及相应的s-logt、s-logQ曲线,可分别求得荷载箱上段桩及下段桩的极限承载力,将上段桩极限承载力经一定处理后与下段桩极限承载力相加即为试验桩的极限承载力,图2为自平衡试桩法承载力计算图。

2 试验综述

2.1 工程概况

北京地铁十号线光华路站中洞采用洞桩法施工,洞中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原设计桩长22.50m,桩径φ800mm,桩间距1200mm,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3000kN。由于工程桩的桩端持力层为砂卵石层,考虑到工程桩施工过程中成孔困难,将工程桩的设计桩长改为16m (桩端进入卵石层1.6m),要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不变。工程桩的施工在地下导洞中进行,桩顶设计标高为23.67m,地面标高38.50m,桩顶距地面约14.83m。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结束后,在结构施工时工程桩将被开挖至标高15.00m,实际上工程桩的承载力只靠下部长度为7.33m桩段的侧阻力和端阻力提供,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根据《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勘察第三标段岩土工程勘察(详勘)报告》提供的地层物理力学指标,经计算工程桩下部长度7.33m桩段所能提供的承载力特征值为1525kN,远不能满足3000kN的设计要求。另外,由于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勘察所提供的砂卵石层的极限端阻力特征值是从勘察规范查取的,取值范围较大,并且砂卵石层的极限侧阻力特征值只能参考砂层取值,从而给桩基设计计算的准确性带来一定难度,为此应进行桩承载力现场试验。

2.2 测试方法的确定

目前大吨位单桩竖向承载力测试通常采用以下3种方法:锚桩法、堆载法、桩承载力自平衡试桩法。

锚桩法是通过锚桩提供反力的静载试验,根据试桩极限承载力的不同可选用2~6根锚桩,试验时需要运输、吊装反力钢梁,打设锚桩,要求场地大,费用高;堆载法静载试验是通过在载荷平台上放置重物,如铅块、砂袋等提供反力,也需要运输、吊装,费用高,占用场地大。由于本次测试试验场地狭窄,又是深埋桩,而自平衡试桩法又具有占用场地小、测试方法灵活、方便、需要材料设备少等优点,所以,本次测试采用自平衡试桩法。

2.3 试桩设计参数的确定

2.3.1 荷载箱埋设位置

由于工程桩试桩是从地面打设,设计要求桩端进入砂卵石层不小于1.6m,依据勘察资料试桩桩长大约为30.8m。由于工程桩的承载力是靠桩身下部长为7.33m的桩段提供,这就要求准确测定出下部7.33m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因此,应将荷载箱埋设在距桩端7.33m的位置,如图3所示。

2.3.2 试桩数量及技术要求

为了给桩基设计提供充分可靠的设计参数,同时又能节约测试费用,最终确定共布设4根试桩,其中,将对3根试桩在桩底、桩侧采用后压浆技术,另外1根试桩不进行压浆,以便对其承载力性能进行对比分析。

各试桩在成孔过程中要根据桩位的具体地层条件,以桩端进入砂卵层1.6m控制桩长,各试桩的实际试验参数如表1所示。

2.4 试验成果分析

2.4.1 各试桩荷载箱上下桩段Q-s曲线

4根试桩单桩承载力测试试验自2004年11月15日开始,11月26日结束,历时12d,圆满完成了现场测试任务,这也充分证明了自平衡试桩法在深层混凝土灌注桩单桩承载力测试中的应用是完全可行的。图4为各试桩荷载箱上、下桩段在分级加载过程中的Q-s曲线。

2.4.2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分析

从图4中的Q-s曲线及试验过程可以发现后压浆桩与无后压浆桩的承载力性状有很大不同。无后压浆桩S1当荷载加到5400kN时,本级沉降量突然增大为20.57mm,几乎是前一级的20倍,此时下沉曲线出现了陡降段。与其它试桩相比,其它试桩在同样荷载的作用下下沉量均较小,除试桩S2外均不大于13mm。依据相关规范,经综合分析,后压浆试桩S2、S3、S4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均不小于6000kN,试桩S1的极限承载力为4800kN。由于受条件限制,后压浆试桩S2、S3、S4均未能加载至试桩破坏,因此,没能确定出3根后压浆试桩的极限承载力。

2.4.3 荷载箱上部桩段侧摩阻力分析

在试验加载过程中为了预防荷载箱上部桩段提供的反力不足,在试桩桩顶安置了一台千斤顶和堆载了足量的配重,在某级荷载作用下当上部桩体发生向上的位移时,桩顶千斤顶相应的分级进行反力加载。

根据图4中各试桩荷载箱上部桩段在不同加载阶段的上升量和试桩桩顶的千斤顶在试验过程中提供的反力大小可以发现,无后压浆桩S1第3级加载过程中当加载至2200kN时,上段桩向上位移量增大,同时荷载箱也加不上压,压力维持在2200kN左右,此时通过千斤顶顶升配重进行提供反力来维持平衡。这一情况说明,无后压浆试桩S1上部桩段的侧摩阻约为2200kN。

其它后压浆桩从试验开始至试验结束,位于试桩桩顶的千斤顶均没有提供反力,并且上段桩向上位移量也较小,这充分说明桩侧通过压浆后摩阻力与无压浆桩相比有了极大的提高。

2.4.4 试桩承载力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

将试桩单桩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列入表2中。

从表2可以看出,无后压浆桩S1上部桩段摩阻力的理论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而下部桩段承载力的理论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大,实测值是理论值的1.6倍。采用后压浆技术,试桩的侧摩阻是未注浆时的1.4倍,单桩竖向承载力至少是未注浆时的1.3倍,是理论计算值的2.0倍。

2.4.5 后压浆时间对压浆桩承载力性能的影响

从图4中的Q-s曲线和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后压浆桩S2、S3和S4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均不小于6000kN,但试桩S2的最终沉降量要比试桩S3、S4的较大,主要原因是试桩S2的后压浆时间与成桩时间的间隔较短,只有2d,而试桩S3、S4的后压浆时间与成桩时间的间隔为7d。因此,为提高后压浆桩的承载力和控制桩顶下沉量,注浆时间与成桩时间之间的间隔应根据混凝土试块强度确定,且至少在7d以上。

2.4.6 注浆工艺对试桩沉降量的影响

本次静载试验各试桩最终沉降量都在20mm以上,且沉降量较大部分均出现在试验中期加载值不很大的阶段。分析原因,可能与桩端注浆工艺、桩底沉渣清除不彻底有关。因此,工程桩施工时,应改变桩端注浆工艺;严格控制沉渣厚度,确保桩底密实,必要时对桩端采取二次注浆。

3 结论

(1)本工程采用自平衡测试技术成功又灵活地检测深层混凝土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桩身上、下段的极限侧阻力以及极限端阻力,既节省了费用,又节约了时间,这是传统静载试验方法无法做到的。

(2)如何恰当地计算试桩的侧阻力和端阻力以准确确定荷载箱的埋设位置是自平衡试桩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桩侧摩阻力的估算要综合考虑桩土相对位移量、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及桩侧注浆情况等因素。桩底沉渣直接影响端阻力的发挥,因此,端阻力的估算要充分考虑持力层的性质、施工工艺、施工质量和注浆情况等。

(3)自平衡试桩法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测试方法,由于它具有测试工期短、所需材料省、占用场地小、测试方法灵活方便等优点,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它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摘要:本文采用自平衡试桩法对北京地铁十号线光华路站深层混凝土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进行了静载试验,试桩数量为4根,其中有3根试桩桩侧、桩底采用了后压浆技术,并对有无后压浆试桩的承载力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也是北京地区首次对这类深层混凝土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进行自平衡试桩法静载试验,本次试验的成功为本地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为今后砂卵石层桩的极限承载力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自平衡试桩法,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性状

参考文献

[1]Jori Osterberg.New device for load testing driven piles and drilled shaft separates friction and end bearing[J].Piling and Deep Foundations,1989,5(2):421-427.

[2]前田良刀.第二东名东海大府高架桥工区における壁基础原位置载[J].基础の工,1996,(5):60-66.

[3]Ulrich Vollenweder.Prufung nach dem pfahfusspresserfahren [J].Zurich:Journey of ETH,1997.

11.学习法 篇十一

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作家雅各布出版了一本震惊世界的小册子。他将--军队的各种情况公布于众,--为此大发其火,将雅各布绑了起来,审问他是如何窃得情报的。雅各布回答:“全部来自德国报纸。”原来,雅各布一直精心阅读德国报纸,凡是有关德军情况的消息,哪怕几个字也不放过。他对这些零散的信息加以摘录、分类,就把德军的“斑”拼了出来,终于“合成”了“豹”的全貌,获得了德国军事部署的系统情报。

雅各布的成就就是使用归纳读书法的一个典型实例。当我们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都想要把所要研究的问题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到一起,获得自己有用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掌握。这时,就不妨运用“归纳读书法”。

比如说学习历史这个学科吧。学习历史要掌握历史线索,讲究学习方法。历史学科的特点是:历史人物众多,历史事件繁杂,年代背景纷纭繁复,极易混为一团。如果不讲究方法,一味地死记硬背,就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学习历史要根据时间上的纵向序列和同年代发生的历史事件的纵向序列--空间关系,进行列表归纳和分析。这样便于记忆基本史实,也便于把握众多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还能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不是把知识学死,而是把知识学活。

“归纳学习法”中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形式--列表归纳。

列表归纳法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归纳。

纵向列表。这是从时间顺序上,对历史事件做纵的梳理、归纳,然后逐一比较其异同。比如,“中国土地制度”,可按时序,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地逐一清理。理出一条线后,就能看清我国土地制度的来龙去脉,掌握其沿革情况。这样也十分便于比较,在比较中,每个朝代土地制度的特点就看得很清楚。其异,其同,泾渭分明。就拿“中央集权制”这一专题来说吧,梳理过后再对历代情况加以比较,就可以看清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的强化过程。

这种纵向列表,适于一个专题一个专题,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进行梳理和比较。如果将主要专题都比较过了,那么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也就可以清楚地掌握了。

横向列表。这不是以时间为序,而是以空间为序。在相同或不同的时间里,将不同空间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排列在一起。这样梳理过后再比较其异同效果颇佳。比如拿日本资产阶级革命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两相比较,不列表,不梳理时,鱼龙混杂,眉目不清。经过梳理之后,具相同点与不同点,分外鲜明。各自特点水落石出,便于记忆。不仅如此,通过归纳,还可以深入一步,掌握历史事件的共性和个性,这是一箭双雕的做法。

归纳法不只是一种,还要旁注归纳。所谓的旁注归纳读书法,就是把书中某一章节、某一情景等等,经过思考、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把其重点、基本精神归纳一下,了解其段落大意、内容提要、主题思想、写作方法,而后以旁注的形式把所归纳的记下来。这是一种最常用的读书方法。

人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往往把文章分成许多段落,每个段落说明一个主要意思。读书的人读完一段就理解一段,一段一段的意思了解了,全篇文章的大意也就明白了。所以读书时,注意分析段落,学会归纳段落大意,是学懂弄通一篇文章的前提。

如何归纳段落大意?主要是紧扣中心,因为一段文字,要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只有将表示局部的段意放入全文中去归纳,段意才能正确。

要准确理解一个段落的意思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要善于归纳和分析,通过段落所叙述的表面意思抓住实质;其次,要弄清每段之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了解每个段落表达的层次;再次是要了解段落在全文重点地位和作用,加深对每个段落含义的理解。

在阅读中我们采取旁注归纳法,把对每个段落内容的理解归纳成段落大意、写出段落提要,可以加深对整个文章的理解,增强和巩固记忆。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写的回忆性散文。它通过童年时两种生活的对比,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这是文章的中心。所以无论概括百草园的生活还是三味书屋的生活,都围绕着这个中心。这样写出段落提要才有助于加深对整个文章的理解。一篇文章抓住主题思想,就是抓住文章的灵魂,就可以把文章读懂弄通。

作家高尔基曾说过:“每一本书都是全人类精神劳动的结晶,因为书就是人类通过集思广益,再由个人写下最精炼的语言。”使用归纳读书法,对读书者系统地掌握书本中的智慧结晶,是大有裨益的。

上一篇:银行小微企业工作总结下一篇:用心工作成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