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2024-09-04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11篇)

1.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篇一

生产过程控制制度

1.定期对厂区内环境、生产场所和设施清洁卫生状况自查,并保存自查记录;

定期对必备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并保存记录,同时应建立和保存停产复产记录及复产时生产设备、设施等安全控制记录;

2.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

3.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包括必要的半成品检验记录、温度控制、车间洁净度控制等;

4.生产现场,应避免人流、物流交叉污染,避免原料、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保证设备、设施正常运行,现场人员应进行卫生防护,不应使用回收食品。

加工现场卫生管理制度

1.各生产车间要由专(或兼职)负责人监督落实规范的卫生管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2.落实规范的卫生管理包括:工作现场严格遵守“四不准”即:不准未着工作装未洗手消毒入车间、不准随地吐痰、不准用工作服擦汗或擦鼻涕、不要对着食品咳嗽或打喷嚏。

3.现场使用器具要求每日清洗、消毒,并指定器具专用容器和放置区,容器应采用无毒、耐腐蚀、易清洗的材料制作。

4.现场加工人员如遇下述情况之一时必须洗手、消毒:开始工作之前;上厕所之后;处理被污染的原材料之后;从事与生产无关的其他活动之后。分割肉制品加工人员离开加工场所再次返回前应洗手、消毒。

5.现场地面、墙壁、案台、桶具等每班工作结束后,必须彻底清洗、及时进行消毒,生产车间和其他工作场地的废弃物必须随时清除,厂房通道及周围场地不得堆放杂物。

6.车间内外应定期、随时灭鼠。车间内使用杀虫剂时,应按卫生部门的规定采取妥善措施,不得污染生产产品。使用杀虫剂后应将受污染的设备、工器具和容器彻底清洗,除去残留药物。对肉制品车间应设有热水消毒或其他有效的消毒设施。

7.车间内部光线充足、确保生产人员和检验人员正常开展生产和检验工作,吊挂在产品上方的灯具,必须装有安全防护罩,以防灯具破碎而污染成品,并定期除尘清理

8.车间内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装置,及时排除污染的空气和水蒸气,保持恒温生产状态(操作现场温度控制在12℃以下)。

9.盛装废弃物的容器不得与盛装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容器混用,不同的容器应有明显的标志,并分区存放专人负责检查监督。按生产工艺的先后次序和产品特点,应将原料处理、半成品处理和加工、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清洗、消毒、成品包装和检验、成品贮存等工序分开设置,防止前后工序相互交叉污染。

2.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篇二

我国建筑企业的通病是: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不合理, 只有几个部门重视工程造价及其运行, 这也是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偏高的原因之一。这给工程造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带来不良影响, 也造成了较大的工程资源浪费。我国预算人员及建筑行业人员在工程量的计算、施工图的编制、工程变更设计、项目竣工图绘制上都存在片面性。在工程建设的整个环节中, 不重视造价控制, 最后造成实际工程造价与预算造价的相差很大, 造成了巨大的资金浪费, 影响建筑企业的实际收益。

1 工程造价的过程控制要点的重要性分析

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存在于建筑工程的所有环节中, 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决策环节有重要的影响。就决策环节而言, 需要适应建筑工程基本要求, 从不同角度制定实施方案, 明确不同方案的建设技术、工程造价、工程效率等, 并根据这些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从中选择最合适的工程方案, 以最低的建设成本完成质量最佳的工程项目。就建筑项目投标而言, 企业需要按照自身的实力进行投标, 不可偏离自身能力范围随意降低工程造价, 否则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就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而言, 因为建筑工程在施工环节、施工技术上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因此制定好的设计方案也会因为现场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其中也会关系到工程造价及其管理问题。就工程竣工阶段而言, 此阶段需要结算工程的总成本, 涉及到整个建设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 建筑工程的所有环节中都包含了工程造价管控问题, 对建筑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建筑工程的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 工程造价管理控制过程中的管理控制要点分析

2.1 工程决策与规划阶段的造价管理

在项目投资阶段中, 会涉及到工程文件与资料, 其中项目投资估算是工程建设的重要资料之一, 它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同时也是工程建议书的组成部分, 反映了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合理性。一般情况下, 建筑工程投资估算中, 企业可以采用委托方式将投资估算交给专业工程造价服务企业, 编制出工程投资估算表。为确保投资估算的全面性、可靠性与整体性, 需要充分掌握工程投资估算的影响因素, 如工程建设区域具体要求、工程建设标准要求、工程项目经济规模等。同时, 也应做好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估算, 因为流动与固定资产是工程投资估算工作的核心要点。在进行造价估算编制时, 需要全面考虑工程的具体情况, 分析项目建议书内的内容和条约, 才能保证项目造价估算的误差在合理范围内, 提升项目决策的经济有效性。

2.2 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此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建立在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基础之上的, 如结构建材建设场地、结构设计方案等, 通过反复核查对比现有资料, 才能理顺经济和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 设计方案的选择应该将眼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既要保证建筑工程所有环节的经济性, 更要控制好工程投入使用后的效果。设计人员与工作单位需要高度重视项目的所有环节, 特别是建筑质量的监管, 不能因为工作量大而运用最为保守的设计方案, 将此作为规避应当责任的工具。所以, 为了避免出现此种情况, 建筑企业和设计单位与部门签署责任协议, 进行定额设计或者限额设计, 从而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 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节约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

设计中利用价值工程法或者限额设计法, 可以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限额设计方法通常是将已经批准的投资预算控制方法作为实施前提, 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设计和概算, 通过总概算来控制施工技术方法的运用与施工图的设计。完成设计方案之后, 按照专业性的差异将确定好的投资金额以合理的比例分解到企业与部门中, 管理好投资额的流向, 控制其落实情况。限额设计中需要设计人员与造价人员的紧密配合, 利用收集的资料数据, 对人力资源价格、机械设备价格和原材料价格进行调研分析, 实现机械设备、材质的最优化。

价值工程方法属于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也叫价值分析, 重视功能分析与改进, 研究的重点是以最低的人力物力财力获得建筑的必要功能。企业可以整合价值工程, 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增强建筑空间与平面的设计科学性。此外, 在投资总成本中, 机械设备的购置与维护费用的比例较大, 高达45%, 因此技术方案制定过程中, 需要综合分析部门的经济实力, 选择比较成熟的建设技术, 编制使用范围广、技术先进的方案, 使用科技含量高的机械设备。

2.3 工程招标环节的造价管理

招标企业可以通过工程招投标环节获得高质量的建设单位, 投标企业获得优质项目的建造权。建筑项目工程招投标流程为:制定合理的招投标方案和评标方法及投标标准, 确定科学的承包方法, 明确合同价格与计价模式, 最后细化合同条款内容。为了保证招投标工作的完善性、系统性, 需要事先制定好评标措施。在展开评标工作时, 要将项目的具体要求以及工程特征作为评标的重点内容, 应用正确的评标模式, 降低造价控制的难度。同时, 需要严格审核影响后续工程技术施工质量的设计图, 明确工程技术的条件要求与工程量的清单, 完整、正确的设计图纸才能确保清单的准确性与合理性。还应严格审查招标文件, 制定条约以及合同都需要以招标文件为主。

2.4 工程施工中的造价管理

项目工程总造价中, 施工环节的费用支出的占比较大, 高达45%, 因此对施工环节造价进行管理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为加强施工成本费用的管理力度, 首先要核对设计图与实际工程施工中的计划进度, 若出现了预算不匹配、成本概算的问题, 需要及时查找原因, 修正和调整目标。同时, 不能随意变更工程, 控制好现场签证问题。工程变更或者现场签证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工程的成本, 还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的安全。造价管理人员应该进入施工的现场, 收集更多的施工资料, 检查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 为竣工结算做好数据资料准备。

3 结束语

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有较高的专业要求, 系统性很强, 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能够让企业确定科学的建设目标, 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摘要:工程造价是反映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指标之一, 因此在整个建筑工程建设中都应该贯彻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控制好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 还可以提升工程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 提升建筑企业的形象。建筑工程从设计到竣工验收会经历多个环节, 不同环节之间的控制要点也不同, 上下环节之间会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简单分析了工程造价管理控制过程中的管理控制要点, 并对要点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李海波.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控制过程中的管理控制要点[J].居业, 2016 (04) :151+153.

[2]唐小军, 叶华.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控制要点探析[J].江西建材, 2015 (02) :239+244.

[3]刘冰.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控制要点探析[J].时代农机, 2015 (02) :163-164.

[4]王成, 潘瑞立, 王珍珍, 等.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控制要点分析[J].城市地理, 2015 (06) :125.

3.论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管理 篇三

[关键词]生产计划管理;物料采购控制;制造销售链接

一、营销计划、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协调接口管理

(一)生产制造企业的各行各业都会有一定的季节性销售规律,因此,企业的营业销售预测极其重要,如果根据企业销售传统旺季和淡季的规律,合理改进公司各种产品规格、型号的系列结构,实施更有效的营销策略和制造方式,以消除或减轻因季节性旺季销售和淡季销售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更好地发挥淡季营销的主动性(适当降低产品价格,提供多样性服务等)和旺季营销的选择性(适当提高产品价格,适当回避小批量非标产品订单等),根据公司不同系列产品的市场销售规律,合理生产一定量的标准计划成品备货,作为生产旺季繁忙或因关键设备故障减产等原因的缓冲性存货,使顾客能够及时获得所需的产品供给,同时也可以使公司的产品制造劳动量得到有效平衡。

(二)重视中期生产计划管理可以带来企业均衡生产的良好效果。生产均衡化的概念是使生产制造量和产品系列组合都达到相对平均化的效果,它可以把顾客的长期需求,平均化成一个可以预期的顺序,使企业制造的产品总量在某一单位时间内相对均衡化,通过达到这样的平衡状态,使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制造的工作日程均衡化,可以平衡员工数量和机器设备的使用频率,同时也带来提升产品品质与提高工作效率的实际效果,还可以使企业的上游供应商面临平稳的订货需求,因此,生产均衡化对于企业产业链的价值流程具有重大益处。

二、物料采购制度与物料控制能力

(一)企业必须建立合理、规范的物料采购制度

1.合理、规范的物料采购制度可以使企业在日常采购活动中得到相对价廉物美的各种物料,可以直接起到降低企业生产制造成本的良好效果。

(1)常规性日常采购通用材料实行招标制度,(如各种金属材料采购)在完全同等的条件下,以应标者中的最低价中标,常年的积累必定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2)大宗物料采购(常年有一定采购量)可选择二家或三家企业同时作为采购供应商轮流供货,既可有效控制采购价格,也能保证供货质量、采购交货期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从而形成有利于采购方的良性竞争氛围。

(3)采购长期供应商的物品价格,(因产品本身特殊原因由该供应商独家供货)可以建立以产品中主要材料价格指数为基础的价格波动公式实行周期性定价,如:每月初定价一次,这样可使所采购的物品价格更趋合理,供需双方的协作关系也会更加稳定。

(4)在双方长期合作的采购合同中制定合理的付款周期,可产生对供方形成供货质量、售后服务的自然约束(待付款 = 质保金)。并能起到约束供方突然退出供货协作的作用。

(二 )企业必须保持良好的物料控制能力

1.良好的物料控制能力是企业实行“开源节流”,降低生产成本的必要基础,通过制定、宣传、实施各项有关奖惩制度,使勤勉节约、崇尚环保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2.通用材料采购要建立合理的最低库存量制度,必须约定供应商收到订单后的供货周期,应该要求供应商根据物品的特性保持一定量的存货,以保证收到需方订单后可以及时供货。

3.特殊材料应根据项目要求和技术资料及时了解营业技术需求和生产计划的安排,尤其要充分考虑到该物料的特殊性,一般也不宜供货太早(预防客户变化和设计变化)能够确保生产计划的正常使用就行。

4.必须建立材料入库检验制度,“一般材料抽检,贵重材料全检”(检查质量、重量、数量等所有采购物料都必须要求供应商提供规范有效的质量保证书。

5.呆滞库存物品的预防、消化和利用,(建立呆滞物品备忘录制度、对照订单及时利用消化)采购人员与仓保人员应保持密切联系,采购人员经常主动与营业、技术人员保持沟通,往往可以达到良好效果。

6.各种废料处理实行招标制度,还可根据不同形状、尺寸实行分级处理、按对方所需出售,分级后的废品一般可以达到原废品价格的1.3倍,因此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较多销售收入。

三、生产计划落实与销售业务链接

(一)市场营业销售计划与准时生产制造计划的有机结合

1.营业业务根据本公司各标准系列产品的库存信息,定期下单生产一定量的标准系列产品。

2.营业业务根据各区域营业担当的销售订单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项目评审信息反馈表。

3.营业业务根据有关设备、技术、采购、目前生产周期等方面的评审信息下达生产制造任务。

4.通过市场调查、客户沟通等方法,控制非计划性插单、急单、补单、加单等不利现象出现。

5.营业销售人员保持与客户的及时沟通,以工程现场信息的准确性保证生产制造的准确交货节点。

6.上述5个方面的良好工作效果,可以使企业减少成品积压、加速资金流动、加快场地周转、降低仓储费用、提高生产制造效率和及时满足客户的实际交货需求。

(二)生产制造部根据当前实际生产负荷量及设备、人员的能力,制定周期性准时生产计划。

1.锁定一周生产计划表不可改变的流程控制制度,平衡各生产工段、生产班组的人员配置。

2.与技术部门、材料部门有效沟通、协调各项目具体型号的生产顺序,确保生产流程顺畅。

3.及时协调、沟通、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正确分析产能损失原因,落实持续改进措施。

4.重视各种原材料的控制管理,合理剪裁下料、坚持废物利用、合理控制在线半成品。

(三)材料供应部反馈准确的采购评审信息,保持良好的提前预判意识和能力。

1.根据营业计划首先保证常规材料的基本供应,保持常用特殊材料和配件的合理在库量。

2.根据生产制造部的一周生产计划表采购约二周的必需之物料,同时保证准确的供货节点。

3.采购部在保证物料采购性价比的前提下,要考虑预期采购计划和控制采购计划的平衡性。

四、结论

企业的经营战略决定:营业销售计划、物料控制管理、生产制造计划。合理制定计划、有效控制计划、准确执行计划,规范物料采购、加强物料控制、完善物料管理需要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企业相关人员素质的全方位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李广泰,生产现场管控 海天出版社 2005.

[2]丹尼斯P.霍布斯, 精益生产实践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

4.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 篇四

钱皮曾经说过,管理学早已经走入末路,没有什么创新的了。万变不离其宗,古老的管理学思想一直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案头或书架上总是少不了《易经》、《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这些古籍,常读常新。常读的没有变化,常新的只是皮毛。

近期,一些管理学界的人士又开始向企业界推介他们的“最新”管理思想,那就是所谓的“强调结果”。最近在书店里看到几本关于管理的书,如《请给我结果》、《不要任何借口》等等。粗粗翻看一下,都是强调结果的重要性的,但又不是目标管理的套路,实际上可以说是没有“路数”,因为它只要结果,不管过程(而过程中存在的影响达成结果的问题往往被视为“借口”)。从中也可以再次看出管理学似已真的到了江郎才尽的地步,再也变不出什么新的名堂了。看作者头衔和业绩介绍来头不小,销售员说书卖得不错。书中表达的管理思想和要传达的理念来看,不仅偏离了管理学的一些基本共识,还扰乱混淆了许多基本概念。

“目标管理”并不是一种新的东西。按照一种定义,“目标管理”是指企业针对目标展开的一系列管理行为。它强调目标的重要性,提醒管理人员不要把过程和结果分离。

类似的管理思想还有价值工程(VE),也是为了提醒设计人员不要偏离了目标,不要为技术而改进技术,不要搞过剩质量。

一个正常的人,又称为“理性人”,之所以谓之理性,就是在其行为与动机之间具有逻辑一致性,也就是说,理性人所有的行为都是有目标动机的,也就是说其行为都是冲着目标而去的。

管理,是一种理性人的行为,即有目标动机的行为,换句话说,原本所有的管理行为都可以冠之以“目标管理”,即理性人的行为属于“结果(目标)导向”的。

但是,因为有些人错误地将过程与结果相分离,变成了为管理而管理,所以才会有“目标管理”这种看起来很多余很滑稽的“管理思想”应运而生。

然而,矫枉过正,有人将目标管理、VE这些管理思路错误地解读成为只要求结果,不必拘泥于手段和过程。这样一来,只强调结果,就变成了听天由命坐视结果的发生,放弃了对形成目标结果的过程的控制与操作,是一种不作为的、非理性的表现。

实际上,片面地强调结果,往往强调的是一个不完整的结果。例如,“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只强调成功的结果,而完全无视尸横遍野的绝大战争成本。例如,质管人员可能会只顾产品质量,而忽略了产品质量所服务的目标——利润。例如,经营者只注意眼前的利润,可能放弃企业的长远目标。

管理本就是一个过程,是通过过程的积累达到目标的,如果目标庞大,就不是一个人在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这就需要对目标进行分解,分到不同的时段或分配给不同的人去完成。因此,目标管理的基础是细致有效的目标分解。如果分解得不恰当不完善,承担子目标的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就很有可能会做出背离管理者原来所设想的总目标的事情来。

例如,为了完成一个目标,首先要求有人来做事,要有人出勤,连人都没有一个当然工作无法开展了。但出勤并不是完整的目标,偏偏就有人将这个子目标变成了“出勤不出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例如,城市里人口密集需要一个良好的公共环境,因此设立了清洁工,专门扫马路。但是,把马路扫干净并不是原本的完整目标。偏偏有些清洁工就只管扫马路,把尘土扫得漫天飞扬,全然不顾路上路边的行人和临街饭馆的食客,把清洁工作变成了另一种污染,还有些清洁工干脆把飞扬不起来的垃圾直接扫进路边的窨井里,还有把扫到的树叶等可燃物在路边直接焚烧了事。

这种事情同样发生在企业里。清理清扫本来是为了获得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但是很多

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

时候这个目标被异化了,变成了应付检查的行为,检查过后一切照旧。

例如,公交车的原本目标是将旅客安全运送到目的地。但是,经常有公交车“甩客”的现象,因为公交公司考核司机的准点和耗油量,而载不载客难以考核,所以,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司机就只管开车不管载客了。

例如“滥竽充数”,由于听者把吹者有没有鼓腮摇头等当做判定是否好乐师的标准,才给滥竽充数者留下了充数的可乘之机。

例如,求量不求质。生产者只管数量,不管质量。植树节原本是为了推动绿化活动而设立的,但不少地方植树节年年搞,只管每年种下了几棵树,却不管成活率高低。

例如,环保设施是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污染而设立的,但一些企业的环保设施形同虚设,是设给上级看的,有检查的时候就开动起来,检查人员走了就关掉。有些管理部门也只抓“同时设计同时上马”,却对“同时运转”网开一面。

例如我之前帖子讲到的那个庸医治驼背的故事。驼背者的家属将目标简单化为“只要把驼背弄直就行”,庸医就不顾死活地弄出个直挺挺的尸体来。

……

因为有如此这般种种的“走过场”行为,“目标管理”就“被推出”了,目标管理概念的提出其实也可以看做是管理学界用近乎多余的手段来对付“走过场”现象的无奈之举。

管理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一个路径,管理工作的对象,尤其是对于生产性企业而言,都是针对过程进行管理。当然,毫无疑问,这个过程和路径是针对目标的,不存在手段和结果的背离。手段一定是为目标服务的,因此,不需要撇开过程控制而片面强调结果。以往有这种偏差,即把手段和过程当作目标,为管理而管理,为改革而改革,这是需要纠正的,但不能矫枉过正,转而忽略过程。

如果大家还承认管理者面对的是趋利避害的理性人的话,那么我们就应该知道,理性的厂商其实从来都没有偏离过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利润最大化。因此,管理学家在厂商面前谈论目标管理,其实是多此一举,实属班门弄斧,关公面前耍大刀之举。

过程与结果,这对基本哲学范畴的关系本来是十分清楚的。就人的行为来说(管理、生产),过程就是行为,是手段;而目标就是结果,是动机所在,因此,过程与结果之于人的行为来说就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问题,是动机与行为的关系问题。

管理,本身是一种人的行为,而且是理性人的操作行为,即有目的的主动行为。理性人之所以谓之理性,就是因为其行为的目的性,是行为与动机之间具有逻辑一致性,即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如果现实当中出现了过程与目标背离的现象,一定是目标不明确或表达不完整。有时,来自上级的目标要求由于表达不清而导致对下级执行行为产生错误的指引。有时上级将一个目标默认为“众所周知”“理所当然”,但下级很可能并不“周知”,或者下级所默认的理解实际与上级心目中的要求并不一样。

“结果”,这是“过程”的终点所站立的那个检验员所要的东西,是最高管理者所要的东西,是客户写在采购合同条款里的内容。而最高管理者之下的管理人是处在“过程”之中,而不是集聚在“过程”的终点上,他们所面对的是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他们的职责恰恰就是过程控制,而非结果诉求。

如果把“结果”分解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上,那就是目标管理当中所说的目标的“分解”了。而片面地强调结果的做法,早已经是过时的、初期的管理思路了。而如今,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已经是“一切以预防为主”、“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工作质量决定了产品质量“等等,因此,质量管理工作早已经从过去的结果控制变成了过程控制,而

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

且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演化成为一个非常成熟完善的针对全程控制的体系,即大家所熟知的ISO质量管理体系。

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不是到企业里去抽样检测产品的质量,而是对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到销售及售后服务全过程进行考察,评估这个过程的程序是否可以保证达到所设计的质量目标。影响产品质量的五大因素(人、机、料、法、环),无一不是过程当中的问题。

现在的采购经理,也早已不是坐在家中写采购计划给供应商下采购单这么简单了,而是要派采购员或者亲自出马到供应商的生产现场去,去落实供应商的质保体系是否可靠,去干预供应商的制造过程,甚至要求生产者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文件、检测方法标准等等。即便是能有效控制市场的大型厂商的采购都已经是这种模式了。对于过程当中有明显问题的供应商,要么按照要求进行整改,要么另寻供应商。而作为供应商的厂商,也逐步适应了这种市场形势,并将这种状态总结成为一个信条,叫做“随客户一起成长”。“我只要按时交货就行了”这种回答已经无法应对采购经理们看似过分的要求了。

5.项目管理过程之风险控制 篇五

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首先,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在项目早期就应该进行必要的风险分析,并通过规避风险降低失败概率,避免返工造成成本上升。另外,提前对风险制定对策,就可以在风险发生时迅速作出反应,避免忙中出错造成更大损失。

其次,风险管理可以增加团队的健壮性。与团队成员一起做风险分析可以让大家对困难有充分估计,对各种意外有心理准备,不至受挫后士气低落;而项目经理如果心中有数就可以在发生意外时从容应对,大大提高组员的信心从而稳定队伍。

第三,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帮助项目经理抓住工作重点,将主要精力集中于重大风险,将工作方式从被动救火转变为主动防范。

风险管理可以简单分成四个步骤: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制定对策和风险监控。

风险识别

其目的是确定对项目有影响的风险。一般而言,风险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技术风险。如果项目采用了复杂或高新技术,或采取了非常规方法,就有潜在问题。另外,如技术目标过高、技术标准发生变化等也可造成技术风险。

●管理风险。比如进度和资源配置不合理、计划草率且质量差、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使用不当等就可能造成管理风险。

●组织风险。常见的是组织内部对目标未达成一致、高层对项目不重视、资金不足或与其他项目有资源冲突等都是潜在的组织风险。

●外部风险。比如法律法规变化、项目相关接口方的情况发生变化,这些事件往往是不可控制的。但注意,一般将不可控制的“不可抗力”不作为风险,这些事件往往作灾难防御。

从经验角度看,IT项目的外部接口(例如采购方、分包商、客户)等方面情况的变化是项目的重大风险;另外,项目的一些前提条件(例如尚未发行的软件、尚未下线的设备、目前仍被占用的资源)如果不能满足也会成为项目的风险。除此之外,风险识别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头脑风暴。项目成员、外聘专家、客户等各方人员组成小组,根据经验列出所有可能的风险;

●专家访谈。向该领域专家或有经验人员了解项目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历史资料。通过查阅类似项目的历史资料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

●检查表。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列出清单,可以对照检查潜在的风险。

●评估表。根据历史经验进行总结,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判别项目的整体风险和风险的类型,

从上面几点看,都涉及到了公司或组织内的资料收集和积累,这其实就是知识管理的部分工作内容。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的目的是估计风险发生的发生概率和对项目的影响力,识别项目的重大风险并进行重点管理。风险发生概率可以用数学模型、统计方法和人工估计进行分析,从实际工作看人工估计是比较实际的方法。风险的影响力是指风险发生后对项目的工作范围、时间、成本、质量的影响。风险管理的重点目标就是那些发生概率大并且影响力大的事件。工作中比较实用的两种方法介绍如下:

●定性评估。将发生概率和影响力分成3~5级,如VL、L、M、H、VH,通过相互比较确定每个事件的等级,然后通过分布图识别风险。

●评分矩阵。将发生概率和影响力用0~1之间的一个数字描述,然后找出那些“概率×影响力”乘积大的事件。

制定对策

制定应对风险的程序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规避。通过变更项目计划消除风险或风险的触发条件,使目标免受影响。这是一种事前的风险应对策略。例如,采用更熟悉的工作方法、澄清不明确的需求、增加资源和时间、减少项目工作范围、避免不熟悉的分包商等。

●转移。不消除风险,而是将项目风险的结果连同应对的权力转移给第三方(第三方应该知道这是风险并有承受能力)。这也是一种事前的应对策略,例如,签定不同种类的合同,或签定补偿性合同。

●弱化。将风险事件的概率或结果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当然降低概率更为有效。例如,选择更简单的流程、进行更多的实验、建造原型系统、增加备份设计等。

●接受。不改变项目计划(或没有合适的策略应付风险),而考虑发生后如何应对。例如制定应急计划或退却计划、甚至仅仅进行应急储备和监控,待发生时随机应变。

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的目的有三个:一是监视风险的状况,例如风险是已经发生、仍然存在还是已经消失;二是检查风险的对策是否有效,监控机制是否在运行;三是不断识别新的风险并制定对策。风险监控常用的方法有:

●风险审计:专人检查监控机制是否得到执行。并定期作风险审核,例如在大的阶段点重新识别风险并进行分析,对没有预计到的风险制定新的应对计划。

●偏差分析:与基准计划比较,分析成本和时间上的偏差。例如,未能按期完工、超出预算等都是潜在的问题。

●技术指标:比较原定技术指标和实际技术指标差异。例如,测试未能达到性能要求,缺陷数大大超过预期等。

最后,谈谈风险控制的个人体验。

第一,要正视恐惧。恐惧是对风险的直觉,如果积极采取行动和进行准备就可能一定程度上减弱恐惧感;如果不敢正视或存在侥幸心理,则可能会在发生时惊慌失措。

第二,始终保持镇静。风险分析虽然可以使你有心理准备,但真的出现意外时还是会慌张,这时要想到别人正看着你,不能自乱分寸,当然这也需要锤炼心理承受能力。

6.设计院过程控制管理办法 篇六

为加强生产计划过程控制管理,规范过程管理流程和措施,确保生产关键节点按时完成,特制定本办法。

一、分工与职责

(一)市场运行部

市场运行部负责公司生产过程控制的监督,对各工程院过程节点控制进行抽查(见附件1)和考核工作。

(二)工程院生产负责人

工程院生产副院长为部门生产负责人,负责工程院所有生产计划节点检查、监控和考核工作。

(三)项目总设计师

项目总设计师为所负责项目整体进度控制的直接负责人,确保计划按照生产计划节点按期完成,对专业负责人进行评价和考核。

(四)专业负责人

专业负责人为本专业直接负责人,负责本专业的项目进度,并对设计人员进行评价和考核。

二、生产计划过程控制管理的主要内容

过程控制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生产计划的关键节点进行控制,确保每个关键节点如期完成,关键节点主要包括下发开工报告、建筑(工艺)提平行作业图、会做、公用互提资料、设计验证(校对、审核)、归档等。

三、生产计划过程关键节点管理办法 1:下发开工报告(研究纲要或设计要则)

通常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阶段应编制研究纲要,初步设计阶段应编制设计要则,施工图阶段应编制开工报告。以上均有总设计师负责执笔编制,计划下达后生产负责人告知各专业负责人配合主师提出本专业主要设计原则和技术决定。设计输入评审通常采用会签方式进行,由总设计师负责,参加项目设计的各专业负责人和院总工程师在设计输入记录上会签,之后发给有关设计人员遵照执行,生产负责人对总设计师会做节点完成时间与质量进行考评。

2:工艺提资料(住宅类项目建筑即为工艺)

工艺专业无论所提资料为图纸、表格还是数据都应内容完成、要求明确、数据可靠,提资料前应由专业负责人检查、签署后提出,应同时提交总设计师一份作为质量记录;以电子文件形式在二维平台上提出的资料,应打印输出一份供审核、签署完后提交总设计师留存。接收资料的专业应由专业负责人对接收的资料进行检查验证并签收。生产负责人对工艺专业提资料完成时间与质量进行考评。

3:会做

项目总设计师应按照项目生产计划通知专业负责人做好会做的准备工作,对部门重点项目应协助组织并参与会做。会做会议纪要由总设计师或其指定人员整理,经参加会做的各有关专业负责人会签和总设计师签署后,上传至二维平台供各专业设计人下载查看,作为指导继续设计的重要依据。后续设计中是否需要再次召开会做由总设计师决定。生产负责人对会做完成情况考评。

4:设计评审

通常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一阶段施工图均应进行设计评审。可行性研究在可研报告草稿完成后进行,初步设计阶段,通常在工艺(建筑)方案已确定,并提出工艺设计资料(建筑平行作业图)后进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通常在建筑方案完成后进行。设计评审会议前,项目总设计师应提前告知各有关专业评审时间,并要求做好充分准备。设计评审有部门总工程师主持,对重大和有争议的问题提请参加会议人员进行充分讨论后,做出明确的设计评审结论和决定。5:设计验证

6、成品归档

按时完成归档是过程控制的主要目的,各专业设计人员必须按照计划时间要求按时完成归档。

四、计划节点执行检查记录表

通过《设计项目计划过程控制检查表》,将本部门新发布项目生产计划基本信息和关键节点完成的时间填入该检查表,如“项目名称”、“主师姓名”、“计划开始与完成时间”、“建筑提资料完成时间”、“互提资料时间”、“会做时间”等,同时在每个关键节点完成时间后列出可能的执行结果:如“提前□ 按时□ 拖期□”。每天早上上班前1小时作为生产管理检查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的固定时间,检查对象为检查表中所列的部门每位主师的每一个在手执行项目,具体内容是检查前一天的计划落实情况,提醒和督促今天、明天计划节点应完成的工作,并对每个节点的完成结果打“√”留作记录,如计划出现偏差及时查找原因,协助主师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已发布计划的按期完成。

五、市场运行部计划执行抽查表

为促进各工程院项目生产计划节点的按期完成,避免项目计划前松后紧,市场运行部制定《生产计划执行情况检查表》,每月对各工程院在手执行项目计划进行关键节点检查,如建筑平行作业图、工艺提资料、会做、公用互提以及归档等节点,检查内容有是否按时完成、是否进行会签以及计划编排的合理性。此项检查工作将作为对各工程院生产负责人的一项重要考核依据。

六、计划变更控制管理

项目计划设计更改应慎重,首先应弄清更改的原因,更改的内容和性质,确认更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涉及改变设计原则或重大设计决定的更改应与业主磋商,并报告院总工和生产负责人。但无论何种程度的设计更改内容,均应及时报告总设计师,并提出可能对其他专业造成的影响。设计更改若影响到其他部位或相关专业进度时,在有业主出具证明情况下,总设计师可提交变更申请,经部门生产负责人确认及市场运行部批准后,及时通知有关专业做出相应的设计更改。

7.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篇七

它是一项应用学知识, 其最先开始于国外, 然后不断的应用到我们国家的生产和社会活动之中。在工程建设项目中项目管理的应用更多, 本科学的运用为工程质量的提高, 有效的利用资源发挥了巨大作用。

2 关于三控制的具体阐述

2.1 进度控制

之所以开展进度管控活动, 其意义是结合合约要求的进度以及时间等规定开展好项目的建设工作, 确保规划的目的得以落实。

确保项目结合规定开展好进度管控活动。该项控制活动具体的涵盖如下的一些要素。建设前期的进度规划的设置, 建设时期的速率规划的落实等。该项规划活动是在对总体的项目的建设工艺和品质规定以及别的层次的要素开展全面分析而设置的规划目的。在建设速率的控制时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 和进度规划的落实有非常紧密的关联。在建设场地之中, 一般使用比对措施对具体的时间和规划的时间来比较。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是利用横道图计划检查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形式主要有横道计划和网络计划两种。进度计划的实施。将施工进度计划报业主审批后, 工程项目实施单位应严格按照进度计划执行项目, 把进度计划细化, 编制出月 (旬) 作业计划和施工任务书, 安排落实到班组, 布置到位, 调配好人力、物资和资金。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检查、记录和发现影响进度的问题, 掌握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并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组织措施, 做好协调工作, 排除施工中出现的矛盾, 实现动态平衡, 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工作严格按照进度。

二是网络图计划检查。进度计划的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和其他管理活动一样, 也是一种周期性的循环, 人们称之为四阶段循环:即编制进度计划、执行进度计划、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 最后是采取措施纠正和调整偏差, 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循环, 即“PDCA”循环。在进度控制中, 一般是利用网络计划的方法对进度计划的执行进行纠偏调整, 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是采用“工期成本”优化原理, 也就是当发现施工进度滞后于计划时, 要充分考虑赶工成本和工期压缩可能性后, 有计划地逐次压缩工费最低的重要工作和工序, 最终达到既赶上工期又控制费用的目的, 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2.2 质量控制

如今, 不论是何种项目在建设的时候, 工作者都会形成一种品质至上的思想。在建设时期, 其牵扯区域非常广, 是一个非常繁琐的活动。要想确保品质至上, 开展好品质的管控活动, 就要切实的分析品质管控工作的具体定义和体系中的实际内容。根据“人员、设备、物料、工艺、环境”五大要素的管理理论和对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一般性的分析, 根据项目的不同特征, 建立起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及标准。同时配备专业的质量控制人员对工程质量按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的要求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控制。同时要实行竞争机制, 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 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质量, 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项目质量控制在实施过程中要从下面几个环节重点掌控:

2.2.1 掌控好原料的品质。

要积极的检测原料的品质。即材料供应人员把关, 技术质量检验人员把关, 操作使用人员把关;检验规格, 检验品种, 检验质量, 检验数量。

2.2.2 使用技术能力较高的工作者。

此类项目的一个关键的特点是手工活动的比例在总的项目之中占据非常高的分量。因为我国还没有设置综合化的培训体系, 如今的工作者的能力有很大的偏差, 进而干扰到总的行业的品质。那些能力高的工作者, 他们不但效率非常高, 而且还可以自觉的结合技术规定来开展工作, 降低失误现象的发生几率, 确保项目在规定的时间之中开展好。

2.2.3 掌控好工艺品质。

所谓的工艺即是建设的技术规定。因为当前时期我们国家的项目的一大特征是手工的活动量在总的项目中占据非常高的比例。因此, 强化工作者的技术能力很是关键。因为工艺的落实能力会干扰到项目的总的品质, 所以切实的结合规定的工艺开展工作, 强化检验力度在当前时期很是关键。

2.2.4 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 并消除制约因素, 使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对于施工工序的控制有时并不太受重视。特别是在抢工期时, 多种专业同在一个工作面的施工时要有一个底限, 不能因为工期而破坏应该有的合理的工作程序。另外良好的工序控制对于成品保护至关重要。

2.2.5 使用优秀的机械装置。

优秀的机械装置, 可以切实的提升活动的品质以及效益。优秀的机械, 能够确保使用时期的稳定性好, 降低设备的受损率, 降低了维修的几率。而且, 优秀的机械还能够显著的提升项目的品质。

2.3 成本控制

施工项目成本是施工企业为完成施工项目的工程任务所耗费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是说项目在开展的时候, 经由合理的技术以及管控方法对建设时期使用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活劳动消耗创造的价值以及其他费用开支和其他管理工作等进行计划、实施、监督、调节和控制。

2.3.1 动态控制原则:

动态控制原则就是要在工程项发生的费用支出进行检查、复核。实施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 进而确保工程成本得以落实的一个步骤。要想开展好该项管控活动, 就要强化建设时期的过程检测和管控力度。以此来确保项目的成本管控方法得到有效的落实。

2.3.2 成本控制的措施:

工程项目的成本从形式上看主要有:即时协调、落实成本计划的实施, 确保成本规划在建设时期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技术方法优先, 建设规划的差异会使得项目出现不一样的时间规定, 而且使所使用的建设设备也不一样, 此时出现的费用就存在差异, 所以在设置规划的时候要全方位的分析项目的几个要素。比如面积和特征以及难易性等, 单独的设置几类建设规划, 进而对其比对分析, 最终明确一个建设规划, 而且可以尽快的使用最优秀而且最先进的建设技术, 认真的分析组织设计和规划内容, 尽量的降低物质的使用量, 进而节省费用。除此之外, 要使用经济方法, 切实的开展责任体系, 把规划目的细分, 将其落实到各个组织之中, 设置综合化的规章体系, 掌控好各项费用。进而确保项目的成本等目的得以落实。要从干扰成本的要素分析, 设置综合化的组织以及技术方法, 将自身的利益和成本联系到一起, 避免相关的组织和工作者出现推卸责任的问题。

2.3.3 全过程控制原则:

8.探讨全过程控制工程造价管理 篇八

【关键词】水利工程;造价控制;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竣工结算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利建设项目在整个工程建设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水利工程的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效之关键,而工程造价则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

1.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加强水利设计工程造价控制,节约投资,从而使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更加合理,价值系数达到最大。设计阶段是控制投资的关键环节,但长期以来建设单位普遍不重视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很少过问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其次出于成本考虑,很多设计单位没有配备非常有经验的专业设计师,不了解市场新材料、新产品情况,控制造价根本无从谈起。鉴于现状可采取以下措施:

1.1实行设计方案招投标制度,建设单位在委托设计时应大力引进竞争机制,通过设计招投标来选择优秀的设计单位,进而保证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准确性,选择优秀的设计方案,设计出性价比高的产品,控制造价。

1.2对设计单位要有严格的奖罚措施,不管是按单方收费,还是按造价比例 收费,都要严格体现优质优价的原则;设计要细化,很多设计图纸都是没有细部结构的设计图,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变更签证,甚至返工,增加造价,对不完善的图纸应严格把关,不予使用,不能因各种借口敷衍了事;可考虑在原设计计费的基础上,对因优化设计而节约投资的,按节约部分给予提成奖励;对因设计单位原因导致工程投资增加的,扣减一定比例的设计费,按设计费的一定比例预留“保质金”,待工程竣工后再结清,以促使设计单位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与配合。加强对设计单位的考核和制约,减少由于过多的、不必要的变更带来的额外投资。

1.3要制定严格的设计任务书和相关标准。在设计时要采用合理的工艺技术,材料设备和合理的结构形式,尽可能地降低工程成本。

1.4严格进行图纸审查:由多部门进行,施工管理人员、成本控制人员、设计人员、监理单位相关人员均应参与审核图纸的技术合理性、造价的经济性,在满足使用功能、外观等要求下审查其经济性,估算主要材料用量指标以及各种构造做法的合理性,对于不合理、错漏的部分,必须及时更改。

2.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编制完善合理的招投标文件、合同

2.1招标文件要严谨,前后一致,尽量减少工程分包,尽可能采取施工总承包的方式,发包方只和总承包方签合同,合同结构简单,有利于发包方工程造价的管理,合同数量少,也有利于发包方施工现场的管理,同时发挥总承包方的积极性,交叉作业引起的一些返工等问题总承包也容易协调。合同的计价方式要明确,计价方式需明确约定采用何种定额、清单,材料价格;变更签证、洽商需约定格式、内容,材料的调价方式,并对重大变更做出尽可能明确的约定,可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采取签订补充协议的方式。对结算资料需要约定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完善性,少报、漏报的惩罚措施等等,同时还有政府的政策性文件,比方说合同执行期间人工费上涨、材料价上涨,在合同中也要明确约定如何执行。

尽量减少甲方供材,确实有必要的,尽量选择容易控制成本同时便于管理的材料作为甲方供材,同时合同中明确约定甲方供材的计算、审核、检验费、仓储保管义务等的责任方,同时还要考虑是否有定额损耗量不足的甲方供材,如有在结算时如何处理,同时对甲方供材用量低于损耗量与超出损耗量的奖惩措施要明确。

2.2在工程量清单报价模式下,业主承担了大量工程量的计算误差和变动风险,招标人计算的工程量要尽量准确,工程量清单尽可能不要漏项,以避免在日后施工中的扯皮和不平衡报价,对于措施费用及相关费用尽量包死。合理编制标底,主要材料要掌握市场信息,对有些确实难以确定价格的,可采取暂定价,结算调整的办法,合同中要尽量考虑到材料的大幅上涨、下浮等风险。严格避免低于成本价的投标单位中标。招标文件要尽可能对图纸进行优化,尽可能减少施工期间的变更签证。

3.施工期间中的造价控制:严格遵照合同约定,各部门各负其责

3.1在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方面,尽量做到早发现、早变更,如确需变更设计,必须组织设计、业主、监理人员签字认可,变更单签证单上将工程变更、洽商内容描述清楚,如:工程名称、变更原因、部位、时间、材料材质、施工现场情况等,确保变更有可计算性。施工现场签证要严肃认真,签证内容必须与实际相吻合。

3.2办理工程签证必须要及时,如果签证工程被隐蔽了,客观数据资料就难以甚至无法证实;其次,对签证的描述必须要客观、准确,写明时间、地点、事由、几何尺寸或原始数据,必要时还要附上简图、照片。

3.3施工过程也是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协调作业的过程,规划设计人员要对需要变更的内容及时出具资料,成本控制人员要及时对所发生的变更洽商进行审核、计算、统计、归档、整理,计算预估费用,给相关部门提供预算方面的支持,明确变更洽商是否具有可行性,特别是对于变更中综合基价中没有的科目,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工地,实地考察施工工艺,材料设备使用和人、材、机的消耗,科学合理地编制一次性补充定额,为甲、乙双方在工程实施阶段提供准确的计价依据。现场的工程师主要负责工程技术和工程质量,要及时将变更洽商的执行情况出具相关的回执,要养成良好的写工程日志的习惯,作为日后竣工交付后的资料依据之一,资料人员及时把相关资料整理、归档并请相关部门留存,如果人员变动,只要资料是齐全的,认真交接,就会大量避免资料缺失、后补现象。

4.加强工程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4.1对竣工结算资料的要求:首先检查竣工资料的情况,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要求上报资料:原设计图纸、竣工图纸、变更图纸、招标文件、合同、施工日志、变更洽商记录、图纸会审记录、详细的计算单,甲方供材的相关资料,甲方暂定价认价的相关资料、竣工资料里对造价有影响的如隐蔽验收记录、经建设方与监理方审核批准的正式施工用的施工组织设计等等,要求资料尽可能完整、完善、齐全,有相关人员的签字、盖章。双方均应对资料做全面的了解、掌握,充分理解招标文件、合同,同时对哪些项目有可能存在争议做到心中有数,检查是否有少报漏报的项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2索赔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承包方自身的利益,减少损失,索赔又需要技术、经济、法律、财会、公共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不是承包方递交的每一份索赔报告都是有效的、合理的,承包方必须注意索赔技巧或策略的运用,才能使自己的索赔合理、客观,被业主接受。结算工作由造价师统一管理和复核,造价人员要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认真核减工程量,计算各项指标,多去现场核对。以公平、公正的原则顺利推进竣工结算,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同时总结经验,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5.结束语

9.安全生产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管理 篇九

新疆昊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2010年4月20日 安全生产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管理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三不”措施:无安全措施不施工,隐患不排除不施工,无安全条件不施工。

一、安全的事前控制

1、检查和审核各项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施工措施

任何施工项目施工前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经过公司领导及项目经理批准或同意实施。施工方案应对可能涉及的安全问题提出预防措施并召开交底会,科学有效的做好事故的预测、预防、预控工作。

对重要施工作业,危险性较大的高空作业等,项目部要事前制定安全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召开安全技术交底会并监督实施。交底会应做好签字、记录工作。

2、检查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三级教育,身体健康、无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或高度近视,严禁酒后上班。

特殊专业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有专业合格证。电工、机械操作工、机动车驾驶员,严禁无证操作。

3、检查施工设备和材料

所有施工机械设备应工况良好,、运转正常,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各零部件和安全保险装置完好无损。施工原材料报验合格、准予使用。

4、检查施工现场(1)现场布置和环境健康

施工现场规划布置是否完整、规范、实用。施工场地是否平整、排 水畅通、无坑洼、积水或废置物品、垃圾等。施工现场坑井、土石方开挖区、陡坡、高压带电设备等危险场所应有防护围栏、盖板及明显标志。

现场施工用电应布置合理、防护可靠、安全使用。

现场设备材料的堆放应整齐、规范、防雨、防风、防晒的设备材料应有安全的保护措施。工棚及有关工作场所应整洁、干净,使用的电气设施应统一规范、符合安全要求。(2)安全用电

施工用电设备的安装、接线、维修等,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施工电源必须设施配套,配电盘、柜内插座、电压等级、开关负荷名称应标示清楚,所有部件完好无损。

所有电动工具应绝缘良好,有良好的接地或漏电保安器,潮湿的地方必须使用安全电压,并有专人监护。(3)危险区域标示和防护

高空作业区域及设备带电,应有明显标识。

易燃易爆场所(油库、化工库、氧气、乙炔站等)要有明显的“严禁烟火”标志或防范隔离设施,同时应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

二、安全的事中控制

1、深入施工现场,实施旁站、巡视和监督检查(1)安全防护

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正确佩戴符合自己工种的专业工作服和工作鞋及工作手套。

从事尘毒及特殊作业人员,应穿专用特殊防护服,配戴防护面罩和 手套。

女同志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长发披肩,长发应塞在安全帽或工作帽内。

使用砂轮机、火焊、切割机和接触化学危险品时应配戴防护眼镜,穿防护服。(2)安全施工

所有施工人员必须贯彻执行电力建设安全规程和安全施工规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安全意识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

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有高度组织纪律性,施工班组每天进行班前会,布置施工任务时讲明安全文明措施,做好重点预防保护工作。

施工人员必须先检查作业环境,确认具备安全施工条件后再开始施工。

工作点比较集中的地方,施工人员应互相照应,互相提供便利,做到互不防碍,互不影响。

施工中产生的废料、建筑垃圾或剩余的设备材料等要及时清理运走,发现隐患要及时消除,为自已、为他人提供安全文明施工条件。

施工人员必须合理使用工具,作业工具必须专业化,不准替代,不准带病作业。特别是高空作业时使用榔头、板手、撬棍等要绝对安全可靠,必要时应系安全带,防止掉落。

重要施工工序或大件吊装工作,施工前应学习和掌握经过项目经理和有关领导批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任何施工人员不得随意更 改或变动,发现问题可及时报告。施工中要分工明确,听众统一指挥,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起重作业指挥方式应清晰明确、果断、无误,起重钢丝绳、起重机械不得超负荷起吊、超铭牌使用,六级以上大风或雨雾天气禁止起吊大件或较重物品。

起重物品时,吊物下方及回转半径内禁止站人,禁止人员走动。较重物品吊起需要调整时,下方必须加放垫物。

作业现场要控制领用设备材料,做到当天领,当天用完,一般情况现场存放不得超过三天。暂不使用的设备材料要摆放整齐、稳妥,做到不防碍施工、不防碍交通、不会造成安全隐患。(3)文明施工

施工人员必须精力充沛,进入现场要衣帽整齐,穿戴要符合自己的施工要求。

施工人员在现场不准抽烟、不准在施工现场流动吸烟。

施工人员在现场不准嘻戏、打闹、追逐、开玩笑,不准带小孩进入现场。

严禁在施工现场随处大小便,高空作业时不准随意吐痰、甩鼻涕。严禁在施工周围的墙壁、设备或其它构件上随意刻画、张贴、写字、涂抹、污染等,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施工中末经批准不得在楼板、墙壁或其它构件上打洞、钻孔、开缺口。高空作业时,不得随意抛掷物件,临时工作台,架拆除时应放到指定位置堆放整齐。施工现场的临时工作台、承重平台、施工通道、临时作业支架应加以爱护,不经同意,不得任意拆除毁坏或削弱强度。

各种施工机械(吊车、机车等)和电气设备(工器具等)应专人使用和管理,要经常擦洗和养护、保持外貌美观。

下班前要打扫清理作业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爱护现场安全设施和消防设施,末经批准不得随意移动、挪动或破坏。

零米层水泥地坪完成后,脚上不得带泥踏上已完地面或高处。电焊地工作业时焊头不得随意丢放,要集中堆放回收。

焊工使用的焊机、氧气瓶和乙炔放置要规范,符合安全要求,焊线不宜拉的过长,电焊线和皮管下班前要回收,放好。

施工和照明用电不得乱拉乱扯、各行其是,要统一合理布置,使用和管理要落实到班组和个人。

高处打扫时,不得尘土飞扬、垃圾乱堆乱放,要按规定把垃圾运往垃圾通道或指定的地点。

现场堆放和各种用水要控制漏淌、漫延,要合理排水,不得造成场地面积水。

现场堆放的各种物资、设备、应按要求放垫好,堆放整齐,标识清楚。

2、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项目经理、有关领导安全工作人员按安全管理的分工,严格按计划的监控地点进行见证、旁站和巡视,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和进行不定期 的例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一般性问题口头警告,责令整改;对重复出现和问题严重的下发书面通知单,并跟踪整改结果;对严重影响人身、设备安全的下发停工令,并及时向业主报告。

3、定期进行安全文明检查评比考核

根据目前检查情况,对安全检查明细表进行汇总,编制检查汇总统计表,对土建施工阶段与安装施工阶段的班组进行综合评定。

检查考核,按合格和不合格进行评定,每月评定一次。评定结果在安全总结会上公布。

对安全文明施工优良的班组或个人表扬;对管理差的给予批评,并根据处罚规定给予处罚。

三、安全的事后控制

对于施工中发生的事故,按照“三不过原则”,参与调查、分析和处理,吸取教训。得出整改意见。

工地上发生安全事故后,应采取以下程序进行:

1、抢救事故受害者,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发展和扩大,把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2、保护好事故现场,在不会继续造成损失和危害的情况下,尽可能维持事故发生时的原状,为分析和研究事故的发生提供依据,为下一步预防打下基础。重要设备和大型机械事故也如此,必要时进行拍照摄影,作为分析的资料。

3、按照分管系统逐级向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汇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类别、伤害程度、损失情况和事故处理情况,并向业主、监理部门和有关兄弟单位进行事故通报。

4、搞好群众情绪的稳定工作和善后事宜,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如发生重大事故后,应按上级领导的安排有组织的停工整顿)。

5、严格按照“三不放过原则”及时、召开事故分析会。有关领导、有关安监人员。责任班、当事人、知情者、目击者等有关人员代表参加会议。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有关陈述以及可靠的旁证、例证,彻底查清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找出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分清事故的责任的属向(主要责任、直接责任、领导责任等)。

6、以事故为例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安全学习或安全专题会议),要求所有施工人员从中认识到不安全的危害和事故造成严重后果,认真吸取教训,使当事人和所有施工人员都受到现实的深刻教育,自觉的提高安全意识和预防事故的能力。

7、举一反三,组织安全大检查:(1)查找安全管理上的漏洞。

(2)查找安全事故中的薄弱环节或落实不到之处。(3)查找施工中的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

根据检查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和有效的防范措施,把事故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坚决杜绝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10.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篇十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我公司生产基础管理,细化生产过程控制,降低LNG生产过程风险,明确关键流程、节点,规范控制操作,实现装置长周期运行及效益最大化,根据《炼化公司生产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推进施方案》,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一)组织机构

为贯彻落实《炼化公司生产过程控制精细化推进方案》,扎实推进公司生产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确保公司生产、计划、统计、节能工作的有效推进,成立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实施领导小组。

长:王志刚

副组长:赵运涛

曹强强

所属各液化站站长

成员: 生产技术部全体人员 所属各液化站主管生产副站长

(二)工作职责

1.按照炼化公司生产计划部下发的《炼化公司生产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推进方案》及我公司企业管理部下发的《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方案》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我公

—1— 司生产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专业实施方案,明确具体目标、完成时间及考评标准。

2.负责生产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的落实以及协调服务工作。

3.负责指导、督促各站生产过程控制精细化工作。4.负责总结评比生产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实施成果。5.配合公司考核验收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实施工作。

二、主要目标

主要目标:“创建标准液化站,杜绝非计划停工,确保装置长周期运行,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相关要求

1.以“增收节支”为中心,参照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实现管理职责清晰明确、管理流程简洁高效、目标任务具体量化、绩效考核全面细化的目标。

2.结合“四定”,建立专业化、精细化、高效化的部室业务第一处置权,对部门人员科学管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细化生产管理流程,对核心业务进行精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健全生产计划编制、生产组织实施、生产动态控制、调度指挥协调、计量统计节能管理、非计划停工管理的核心过程控制体系,明确内容要求、职责范围,形成全程有效的精细化管理机制。

4.以过程控制为核心,从工作流程入手,制定每个过程、—2— 环节的业务指导书,规范人、事、物标准,实现过程控制优化。

5.结合生产实际,开展成本管理,进行生产效益核算,优化生产组织,实现天然气到LNG全过程精细控制。

四、重点内容及实施措施

(一)业务管理精细化

各站生产管理组要对生产业务、组内职责进行梳理与明确,结合“四定”工作开展情况及员工个人情况,对组内核心业务进行优化,并进一步明确、细化岗位职责,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做到每项业务、每件事情的完成都要有序进行,实现岗位、程序间的相互制约与明确。

(二)制度管理精细化

1.生产技术部及所属各站结合生产管理部门权限和职责,制定综合计划、调度手册、统计及节能相关制度;对近年来颁布实施的制度的适宜性、有效性、易操作性进行全面评估,定期进行修订;对废止的制度要及时清理,达到生产制度精细化管理。

2.各站生产管理组要对生产技术部下发的生产相关制度进行宣贯、学习,对制度重要条款要进行详细解读,生产技术部会不定期进行检查及考核;检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检查制度学习笔记,二是随机抽查相关人员对制度的解读程度。

(三)计划、统计管理精细化

1.提高计划管理的准确性。合理安排、季度、月度生产计划,在每月末将下月计划下达至各站,有效指导生产。同时,—3— 根据月度生产任务,结合各站组织检维修安排,确定各装置运行天数,根据各站装置运行水平,确定各站收率及损失指标,根据产品销售及经济效益,制定产品产量计划,月度计划各项指标编制做到密切结合生产实际,依据充分,科学合理,逐步提高计划管理的准确性。

2.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精确性和时效性。督促各站从生产日报、生产月报、能耗月报等方面入手,用事实、用数据说话,提高生产数据的真实性、精确性和时效性。严格各站生产日报、月报上报时间,每日9:10前上报生产日报,每月30日或31日12时前上报月报,16时前上报能耗月报及能耗分析,要求统一生产数据统计手段,细化统计口径,精确数据计量。

(四)调度管理精细化

1.树立调度管理权威,完善调度协调管理机制。按照“生产汇报工作流程”严格上下级生产信息沟通协调,实时掌控生产动态,提高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快速、准确地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生产安全平稳运行。各站运行班汇报由班长负责,每班需要至少一次电话汇报生产动态,及时准确汇报生产信息,快速有效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对无法立即处理的问题向相关领导汇报,并做好相应记录。

2.规范生产业务汇报单、非计划停工汇报单、开停工申请单、生产业务通知单、调度令等格式、编号及处理、审批程序,做好文书档案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及保密工作。

—4— 3.加强与勘探公司的联系,组织好LNG的生产、销售,及时了解各站生产污水库存情况,组织好生产污水的调运工作,掌握装卸车情况,及时协调解决生产污水调运过程存在问题,确保装置生产稳定。

4.加强与相关职能部室联系,及时反馈生产运行中出现的各类情况;通过内部工作联系单提高信息传递和指令下达的实效性。通过“一事一议”,统筹协调机关专业部门解决生产组织中遇到的问题,确保生产组织有序进行。

5.公司办公楼建成后,完善调度系统硬件配备,如调度监控管理系统等。

(五)生产管理精细化

1.搞好物料平衡,为装置平稳生产提供保障。

(1)梳理各站生产装置运行情况及化工原材料使用情况,详细掌握各站生产装置最大、最小及最佳加工负荷,并修订所属各站最新库容表。

(2)积极与勘探公司采气一厂建立快速沟通机制,努力改善原料气供应不均衡现状,降低因原料气压力波动等可控因素对装置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要求,安排的加工量要有利于长周期运行。

(3)加强与公司销售部的联系,使产于销之间保持平衡,避免库存的上涨和跌落,造成积压或不足,减少装置处理量的调整频次,从而减少装置因产品销售引起的波动。

—5— 2.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调整生产方案

(1)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优化运行方案。依托技术支撑,努力提高液化率将“增收节支”落到实处。

(2)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装置运行质量。根据生产的计划和特点,制定详细完善的生产方案。通过每日生产调度视频会、每月安全生产月结会,做到生产有安排、有落实、有反馈。所属各站每周五12时前上报生产周报,根据生产周报对本周各站生产装置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整,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下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3.开展生产运行分析,强化生产组织管理

(1)加强过程监督。调度对每日生产任务执行情况进行过程监督,对是否按照生产计划执行任务要求进行跟踪纠正;生产技术部不定期组织生产检查,从生产指令执行、交接班巡检管理、操作指标执行、设备运行维护、跑冒滴漏处理、应急生产处置等各个过程环节,按专业、分层级做好过程控制和任务管理,明确管理目标和控制结果,有效控制监督生产全过程。

(2)加强装置运行管理。对于目前三个液化站装置出现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如目前三个液化站夏季循环水温度过高,给生产带来很大压力,虽然进行了加药处理,但因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降温效果不明显,因此制定三个液化站循环水加药操作指导书显得极为重要;对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根据装置运行实际情况、原料产品库存情况,适当安排短期停工或局部停 —6— 工集中消缺解决,消除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的隐患和瓶颈,防止和减少装置非计划停工的发生。对于各站发生的紧急停工、非计划停工除按公司非计划停工管理制度进行汇报、考核、追责外,各液化站要认真分析发生的原因,并分类整理典型案例,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传阅,使其它液化站汲取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六)节能管理精细化

以节约能源为出发点,完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各站根据目前计量统计业务实际需求,充分核实并完善计量统计器具配备工作,精确计量统计数据。对于缺少或者损坏的并且有条件安装的计量器具,各站要安排技术人员进行型号与数量核实并及时将计划报至公司机动设备部,生产技术部将督促计划顺利完成,以便各站适时利用以后的装置消缺时间进行安装,2016年12月底前必须完成。

(七)非计划停工管理精细化

通过统计梳理分析2013年至2016年非计划停工、紧急停工的原因以及基础管理工作暴露出的许多问题,生产技术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管理专项整改”活动,通过把握过程精细化,从问题查找细化到落实措施细化再到检查以及考评细化,将非计划停工管理做细做实,真正的杜绝非计划停工事故的频频发生。

五、实施步骤及要求

第一步:宣传贯彻(2016年6月5日--6月10日)

—7— 通过宣传树立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意识,营造精细化管理氛围,结合实施方案,让参与人员能够明确目标、责任与分工。

第二步:检查修正(2016年6月10日--11月10日)全面开展生产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认真执行,不断总结,严格检查,讲求效果。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并落实责任人进行整改。检查量化,每月检查不低于两次,检查时要将现场情况量化考核,以确保检查的实效性和准确性。

第三步:总结并持续应用(2016年11月10日--12月31日)对精细化管理活动的开展情况结合考核结果与具体效果进行总结,以总结的经验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基本标准及下阶段保持并持续开展的基本要求,以实现“精益救精”。

第四步:深化阶段(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2017年,在2016年推进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按照职责业务分工,全面完成核心体系建设及专业精细化控制,核心体系及专业管理基本达到精细化。

第五步:固化阶段(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2018年,对核心体系建设及专业精细化控制内容不断改进、优化提升,核心体系及专业管理达到精细化。

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

—8—

2016年6月5日

11.浅谈桥梁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管理 篇十一

摘 要:高速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出行安全,加强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当前高速公路施工的重中之重。本文以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为阐述点,分析了完善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桥梁施工;质量控制;安全体系

基于高速公路桥梁在人们出行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施工人员一定要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管理,采取完善的施工方案、应用先进的管理制度等措施,提高桥梁施工质量。

1 桥梁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桥梁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其具有影响因素多、质量波动大、检验手段存在局限以及项目完成无法拆解的特点,因此需要加强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通过对桥梁施工过程质量的控制一方面可以降低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因素。桥梁施工一般都属于野外工程,其大部分在山区工作,因此桥梁施工的环境比较恶劣,恶劣的自然环境不仅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而且自然环境比如风、雨等自然灾害也会影响桥梁施工的质量,导致发生工程事故。另一方面通过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能够为施工企业节省更多的成本。桥梁施工涉及的因素比较多,其不仅需要更多的人员,而且还需要大型的机械设备,因此一座桥梁的施工花费的经济费用非地高,通过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可以降低施工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进而为企业节省一定的费用,实现了建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另外,桥梁施工的环节比较多,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桥梁的整体质量,如果不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就会导致一些隐蔽的工程存在,进而不利于桥梁的质量,给人们的出行埋下质量隐患。

2 桥梁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结合实践工作经验,认为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以下质量问题:一是桥梁裂缝问题。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不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结果导致桥梁出现裂缝问题,可以说桥梁裂缝问题是当前桥梁的通病,但是因为桥梁裂缝问题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也是非常多的。造成桥梁出现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混凝土受到温度的影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会产生水化热,而一旦出现水化热之后,由于存在混凝土内部的热气不能及时地挥发出来,这样就会导致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过高,而基于热胀冷缩原理,混凝土受到了膨胀应力,进而导致混凝土出现了裂缝。其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存在振捣不足的问题。由于振捣不足而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孔洞,而这些孔洞的存在造成混凝土的硬度下降,进而使得桥梁的整体承重能力下降。二是桥梁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桥梁与连接处的质量关系到整座桥梁的质量与稳定,如果该处存在质量问题不仅会给人们的出行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给桥梁的质量造成巨大的威胁,比如在桥梁与路面的连接处,如果没有处理好它们的连接,一旦路基出现下沉,就会导致桥梁的一侧出现下沉,从而造成桥梁的某一部位出现断裂等质量问题。造成桥梁与路面出现连接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没有对与路面连接处的地基进行压实作业或者没有做好相应的防水措施,结果导致路面地基出现下沉,路基的下沉就会导致桥梁的连接处出现裂缝问题。

3 加强桥梁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管理的对策

3.1 采取科学的施工工艺,预防裂缝产生。针对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工艺不科学而导致桥梁出现裂缝的问题,作为施工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工艺要求,科学施工:首先,要选择并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在具体的桥梁施工中一方面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采取正确的施工工艺,比如在冬季施工时一定要做好混凝土的保温措施。另一方面也要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降低混凝土施工中因为水化热而导致的裂缝。其次,加强混凝土振捣力度。在浇筑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振捣工艺,保证混凝土内部的振捣充实。当然除了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之外,还要加强其他材料的质量,例如,加强对钢筋、配件等质量的监督,桥梁施工监督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对质量的监管,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杜绝应用质量不合格的原料。

3.2 科学管理和监督。提高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需要强化施工单位的管理与监督职能:首先,施工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桥梁施工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清楚的认识到桥梁质量管理的原则与本质,将桥梁的承重力与耐用性作为质量控制的核心,同时明确施工人员的具体责任,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要按照职能划分制度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其次,建立安全施工制度。提高桥梁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手段需要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让他们严格按照建筑施工规范要求进行,避免因为安全意识不高,而导致桥梁的施工不规范,进而导致桥梁出现质量问题。例如,在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中,可能由于张力过大、千斤顶回油过猛、锚垫板偏移等技术问题引起预应力张拉异常,这就需要相关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协调,组织技术人员做出补救方案,并督促施工人员使用质量合格的锚具和夹具,检查锚垫板的位置是否与孔道中心保持垂直等,以确保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承受力。

3.3 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是经常应用的,也是桥梁建设中不可缺失的因素,因此机械设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桥梁的施工质量,所以要加强桥梁机械设备的控制。一是,选择适合桥梁建设的机械设备。基于桥梁施工环境以及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对机械设备的应用要求不同,因此施工单位在购买设备时一定要经过认真的论证与分析。二是,规范设备使用。在具体的施工中要根据要求选择适合的机械设备,当然机械设备在施工时一定要按照说明要求进行。三是,施工单位要定期培训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

3.4 重视桥梁施工的细节问题。以桥梁路面不平整为例,需要施工人员在桥梁施工中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桥梁施工企业应建立现代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点数据库,将企业所施工的所有工程按照工程特点进行分类,在新工程开工前根据数据库以及对工程的实地考察科学设置质量控制点。二是选择优质的防水材料。恰当的防水材料可以有效避免鋼筋的腐蚀和桥面积水的现象,可以更好地提高桥梁的质量,因此,要选择质量过硬的防水材料。三是,加强桥梁施工的几何控制。为了全面确保桥梁施工技术的准确性和质量的合格,就需要加强对桥梁施工技术的几何控制,例如,垂直偏差和轴线位置等数据都需要精准的测量和计算。在施工中要有技术人员的监督,施工人员要根据施工规范要求反复测量计算,从而保证技术的标准化。

总之基于桥梁建设的特殊性要求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转变传统的思想,重视高速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选择质量合格的材料,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提高桥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06).

上一篇:连锁协会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历史人民版必修ⅱ专题六:一“自由放任”的美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