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2024-08-07

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11篇)

1.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篇一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总体目标:

建成主干万兆、千兆汇聚的大二层高速校园基础网络,建设覆盖全校区域的校园无线网络,实现有线、无线网络有机整合,建立全院师生“人人皆用、处处能用、时时可用”,与人才培养质量诊改信息化管理相适应的校园网络基础实施。升级移动互联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移动端上课签到系统、课堂在线教学学习系统、实习实训网络管理系统,建成教学过程数据的即时采集、阶段采集、成果采集的数据形成体系,创新课程教学形态,实现教学全过程网络化。对接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建立全院统一的数据中心,整合学校现有的学生、教务、人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构建涵盖“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各层面的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平台,开发智能数据筛选及修正系统等大数据分析与管理平台,深度挖掘平台数据,初步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统计、分析、预警推送过程智能化,为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实现学校各项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为职业院校诊改工作奠定基础。建设步骤:基础网络(无线覆盖)、数据平台、网络教学资源 1.建立科学、规范、基于数据统一的信息资源 2.平台可扩展、易维护、易操作;

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4.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信息服务 5.为学校诊改提供决策依据。

2.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篇二

1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

目前绝大多数院校拥有一流的数字化千兆校园网网络环境, 同时注重资源建设, 推进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数字化校园应用水平, 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为提高数字化校园整体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各院校普遍建有基于数字化校园的一卡通管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不同功能的计算机实训室、语音实验室、电子阅览室且都能配备多媒体设备;为每位教师配置了笔记本电脑;同时还在教学区、实训区、行政区、生活区及校园外围都安装了监控系统。不少院校重视信息化资源建设, 自行设计开发了教学资源网平台、精品课程平台、视频点播平台、教师个人空间、电子作业平台等。还有院校建立了学生日常行为百分考核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网络自助报修系统等应用系统, 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努力使这些信息的可用性得到不断提高。

2 学校“云校园”建设理念

根据实际需求和长远发展, “云校园”可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方针, 有计划、分阶段、科学合理地构建。主要建设理念如下:

首先, “云校园”是服务于院校整体发展战略、服务于教学科研业务、服务于师生用户的无处不在的便捷的网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平台。

其次, “云校园”需要加强权限管理策略, 做到身份可信、地址可信、终端可信和行为可信等, 以便给使用者带来极强的心理安全感。

第三, “云校园”建设离不开培育“云校园”理念下的教师队伍。“云校园”中教师是教学的开发者和设计者, 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倾诉者。

3 学校“云校园”建设目标

1) 建设“云校园”战略的信息化基础平台及支撑平台。重点为:“云校园”学校网络支撑环境建设、“云校园”软件支撑平台建设, “云校园”软件应用平台建设、“云校园”特色校园终端平台建设、“云校园”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云校园”管理制度建设。

2) 建设基于“云”的信息化、虚拟化仿真教学资源。加强相关专业的虚拟仿真教学与实训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并能通过“云空间”访问共享, 探索信息化技能教育、教学、培训及技能鉴定的新模式。

3) 建设基于“云”的网络学习空间。通过远程网络教学系统、“名师课堂”在线学习系统、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实现职业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 探索开展远程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新模式。

4 学校“云校园”建设内容

4.1“云校园”基础平台

在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分阶段分批实施校园网设备的升级及改造。

1) 主干网及主设备升级:主干互联实现万兆互联, 双核心备份。

2) 接入网改造:教学区、实训区、行政区、生活区实现千兆接入, 千兆桌面。

3) 安全与管理:逐步建设防火墙、网络出口流量控制设备及网络认证计费设备。

4) 无线校园网:在学校教学及实训区域、图书馆安装无线AP, 方便教师与学生访问学校教学资源和“云空间”。

4.2“云校园”支撑平台

1)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系统整合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 图书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构建统一的身份认证平台, 集中用户管理、统一权限管理, 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 实现用户单点登录。

2) “云校园”应用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宜采用一台2-3U机架式存储设备, 作为全校数据中心数据存储, 一台存储设备主机箱一般可容纳12-24块磁盘, 且性价比较高的3.5英寸SATA磁盘。

3) “云校园”基础数据库系统:将全校所有业务系统的数据库中基础数据进行整合, 使用统一的数据库作为数据管理的基础, 利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和海量存储技术实现数据存放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教务管理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等平台均从基础数据库中调用数据, 确保各业务平台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与一致性;基础信息库自动读取它系统的数据或者共享自身数据的方式, 进行数据传递, 实现数据共享的目的。

4.3“云校园”应用平台

1) “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试题库平台、网络资源库、工学结合平台、实习管理平台)

利用“世界大学城”建立一个资源共建共享型交互式教育学习网络服务平台, 为全校师生每个人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终身学习空间, 无论是个人空间、还是机构平台, 均具有强大的Web2.0、Web3.0特征和基于云计算的远程软件服务、远程平台服务、远程基础逻辑架构服务、远程在线大数据存储和移动应用服务。

2) 学校协同办公系统

学校协同办公系统支持校级、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的安全、可靠、易用的协同办公, 改进和提升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 促进学校内部信息资源交流, 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 并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借助于各种先进技术, 提高管理和决策的水平。

3) 学生宿舍管理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学校学生寝室分配、宿舍财产、寝室日常考勤情况等管理, 减轻宿舍管理人员及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负担。

4) 教务管理平台:其已有功能为基本设置 (课程设置) 、教学计划、排课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师资管理、实践教学管理、考务管理、教材管理。下一步将进一步整合数据, 扩展功能。

5) 一卡通管理平台:进一步整合数据, 扩展功能。与银行接触, 建设圈存系统。

6) 图书管理平台:建设汇文图书管理系统。汇文系统是一个起点高、功能全、采用client/server的体系结构, 依托大型数据库Or⁃acle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它包含了图书馆所有的业务工作范畴, 更加突出了现代化管理的特色。

4.4“云校园”特色校园终端平台

“云校园”的终端设备包括:教师终端、学生终端。

1) 教师终端

①“云校园”技能录播教室建设

录播教室由主播室和控制室组成。主播室采用最新的布线方法, 选用国内主流的硬件产品, 保证可迅速适应网络视频应用的需求。

②“云校园”空间教学专用教室建设

建设“云校园”空间教学专用教室, 配备电子白板及网络、摄像设备、学生电脑、学生桌, 每张学生桌上设有电源插座及网络接口, 供学生采用笔记本、平板进行自主学习。

2) 学生终端

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笔记本、平板、智能手机自主学习。

4.5“云校园”教育教学资源

1) 虚拟化仿真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虚拟化仿真教学资源, 利用三维立体在线仿真实训, 在强大的云计算能力支持下模拟、再现各种实际操作, 足不出户, 便能完成复杂工作、工种的操作实习实训, 既为本校提供在线仿真学习, 也可以面向国内外开展基于仿真实训的在线远程培训。

2) 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 构建一个较完善的资源“云空间”共享工作流程, 将教育资源数字分为二大块:一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资源数字化, 即包括教师上课的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学生作品、试题集等;二是传统媒体素材和资源的数字化, 如:磁带、录相带、VCD、投影片等;

3) 名师工作室及基于“云空间”的远程培训系统建设

依托“云空间”建设名师工作室。利用名师工作室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 使名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借助强大的云服务平台, 使得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更加便利、更加互动、更加创新。

建设远程培训云平台, 使培训者可以免费学习并可以根据网络提供的资料, 模拟功能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实践, 培训者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创业, 发表自己的专著和科研成果和大家分享讨论。模拟现实的工作状况, 去开拓自己的人际关系。

5 学校“云校园”建设进度

第一阶段:确定建设的子任务和分工:讨论、定稿。

第二阶段:需求调研阶段。

第三阶段:系统设计阶段:设计、讨论 (每二周检查和交流1次) 、内审、修改 (按实际情况) 。

第四阶段:开发建设阶段:开发、检查 (每三周检查和交流1次) 。

第五阶段:完善与初步验收。

第六阶段:整改及最终验收。

6 学校“云校园”建设机制创新与预期成果

1) 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激励机制

将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纳入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中, 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对参与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教师给予激励和支持。

2) 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建设机制

立足“云校园”, 确立以应用为导向的建设机制。围绕“云校园”所提供的功能重点考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频率与质量、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教育管理的真正现代化等因素, 建设名师课堂、学生网上作业空间、学科教学资源库、实习管理系统、专业网上博物馆、网上德育工作平台、远程教育平台、教师个人博客等应用系统。

3) 建立双向教学评价机制

通过“云校园”每位教师每节课都能在平台上进行发布,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学生也可以随时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议, 改变传统教学评价的不足, 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4) 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教学与应用能力

通过培训与使用, 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普遍具备较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能够熟练且自觉地使用各种信息化教学工具或手段从事育人工作, 教学工作, 管理工作, 教师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技术, 逐步实现电子备课和网络教案, 最终实现和云技术的全面对接, 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普遍提升。

5) 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创新

通过项目实施, 推进“名师课堂”和专业教育资源库的再建升级;推进信息化实验实训教学条件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和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工作的深化与改革。

6) 学生学习模式的创新

改变学生学的模式, 变传统的“师带徒”模式为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式、数字式学习, 采用多元方式进行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教育教学。对于学生来说, 便于其从“云”端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也便于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合适的学习进程、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 缩短自己的学习进程, 获取更多的知识, 形成举一反三、推陈出新的能力。

7 结束语

校园网与云计算相结合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 “云校园”所提供的服务可以促进院校朝着科学管理、科学发展的方向不断改革与创新。若能让其真正运用到校园教学生活中, 面向服务、安全可信未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面对, 因此院校在建设“云校园”时, 要有统一和长远的规划, 认真审核方案的可行性, 以保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文, 王国勇.基于校园网的云计算应用初探[J].微计算机信息, 2010 (18) .

[2]王福成.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学资源整合研究[J].福建电脑, 2011 (2) :33-34.

[3]叶夏菁.基于数字化校园的云安全方案[J].现代计算机, 2011 (7) :78-80.

3.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篇三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5-0000-02

1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出于提高管理效率的需要,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校园建设中得到了重要应用。考虑到我国中职学校快速发展的实际,中职学校为了提高校园建设质量和管理效率,对数字化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一现实需求的指导下,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了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为此,我们要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把握数字化校园建设原则,制定具体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保证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积极成果。

2中职学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需求分析及建设思路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方方面面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与个性化为特征的数字化环境,将促使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产生重大改变。数字化校园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我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只是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实现学校由传统教育向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是教育过程全面信息化的重要推力,是衡量一所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以及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基于这样的认识,很多中职学校在数字化校園建设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数字化校园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基础与应用并重、服务教学、效益优先”的建设思路,有计划、分步骤进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学校的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管理、服务等活动移植到一个数字空间环境下,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内外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校园,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

3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

从目前中职学校的发展来看,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主要为:紧紧围绕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服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重点,构建以校园网络基础平台、校园信息应用系统平台、数字化图书馆于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学校师生信息化水平,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扩大学校服务社会职能提供服务。由此可见,在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应最大程度的体现教育教学为中心,使数字化校园成为中职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4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方案分析

为了保证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积极效果,在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应分清主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做好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提高整体建设效果。

(1)建设校园网络基础平台

在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首先应该开展校园网络基础平台的建设。对于数字化校园而言,校园网络基础平台是一切功能系统应用的基础,如果没有网络基础平台,数字化校园的所有应用系统将失去载体,无法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建立。因此,在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应将校园网络基础平台的建立当作第一项工作。目前来看,校园网络基础平台的建立对校园数字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在校园数字化建设中,应重点开展校园网络基础平台建设。

(2)建设校园信息系统应用平台

校园网络基础平台建设完毕之后,需要按照中职学校的具体需要建设校园信息系统应用平台,这一平台主要是多种网络功能的集成。从中职学校的实际需要来看,校园信息系统应用平台应包含教务管理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和数字化服务平台。其中教务管理平台主要是面对中职学校的具体教学行为而设定的,数字化教务管理平台可以提高教务信息管理效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使中职学校能够有效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提高自身教学效果。数字化服务平台主要是为中职学校提供多种网络服务,满足数字化建设需要。

(3)建设校园数字化图书馆

为了提高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质量,并对教学资源进行丰富和完善,就要利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契机,努力构建校园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将重点放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上,通过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实现中职学校图书资源的共享,满足中职学校的现实需要,提高中职学校的图书馆建立质量。在建设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的过程中,我们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我们应将中职学校现有的图书资源实现网络化管理,提高自身图书硬件设施建设。其次,要将中职学校的图书管与网络资源互联,提高资源共享性。

(4)建设校园网络安全系统

在中职学校校园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除了要建设各种基础平台和应用系统之外,还要通过一系列的网络安全建设,保证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能够满足安全性的需求。考虑到目前网络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在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应将网络安全系统的建设作为重要的内容来开展。目前建设校园网络安全系统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硬件建设,采取局域网互联,优化网络结构的方式,提高网络安全性。其次,要安装防火墙等杀毒软件,有效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5)建设完善的人才队伍和规则制度体系

由于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属于新生事物,不但需要中职学校的师生能够接受并利用,还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对整个系统进行维护,保证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能够正常运行,提高网络系统运行效果。除此之外,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还应根据学校实际建立特定的规则制度体系,保证数字化校园的各个网络系统得到正常使用和维护,满足学校实际建设需要,提高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成果。由此可见,在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应建设完善的人才队伍和规则制度体系。

5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我们不但要清楚建设需求和发展思路,还要清楚建设目的,从五个方面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保证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积极成果。

参考文献:

[1]卜忠飞.BPR框架下的数字化校园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2.

[2]高颖.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0.

[3]李金平.数字化校园中教务系统基础数据整理与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7.

[4]孙唯.有效应用信息资源 促进学校持续发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Z1.

[5]刘兴东.合理建设数字化校园,优化学生学习环境[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07.

[6]赫慧.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04.

4.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南京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南京市“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工作目标,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为创造数字化校园环境,实现汤泉小学的跨越式发展,以引领教师发展、培养骨干、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质量为宗旨,添置、整合各种信息化硬件设施,全面提高师生信息技能和素养,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创建汤泉小学数字化校园打好坚实基础。我校现制定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

二、组织领导 组 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副校长)组 员:

三、学校基本设施

我校目前已具备数字校园建设的各项硬件的条件。

1.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学校现有2个信息技术教室分别兴建于2006年和2011年,目前设备完好率达97%以上,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保障。

2.网络硬件设备。校园已接入Internet网络(带宽20M),并已保证信息点公布到每个教室、办公室。另外架设了2台无线路由,为无线网络办公提供便利。专用服务器2台,分别用于外网和内网服务。从基础上保证了数字化校园的运行。另外

3.多媒体教室。学校拥有多媒体专用教室两个,拥有全套的多媒体设备,24个普通教室中12个教室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另有便携式教学多媒体设备一套。

4.校园网和数字化校园平台。学校有设备报修平台、文档管理平台、教师绩效管理平台、学生评教平台、新生登记平台、学籍管理平台、学生学情登记分析平台、信息技术课登记评价平台,心理咨询平台等,符合数字化校园要求的平台,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信息化。

5.教师办公电脑配备。多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教师信息化硬件建设,目前为止我校为班主任每人配备了1台办公电脑。每个普通教师(非班主任)办公室配备了2-3台办公电脑。

四、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我们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以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关键。全面实施数字化校园工程,努力实现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推进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

1、在现有信息化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站改版和校园网建设,加强对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专业信息化人员技能水平的培训,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应用系统及资源的建设与使用,将学校打造成一个教师、学生、家庭及社会都可参与的无边界的“数字化校园”。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加强教师培训。一方面努力培养和充实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广泛开展面向全体教师和各类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市区校已有资源加强教师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努力实现有关设备及课程等资源的融通与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要本着实事求是、经济、适用、高效相统一的原则,精心设计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加强校本资源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开发课程资源的研究,有效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资源,努力形成学校的课程教学资源体系。

4、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手段,并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题组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教学进程中研究,在研究基础上提高。通过积累和实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转变教师的观念,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5、积极推进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结合市级《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管理平台架构与应用的研究》课题,进一步建设完善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平台,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后勤服务的等方面的数字化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提升学校办学层次。

五、实施步骤

(一)、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

1、硬件网络架构

(负责部门:信息处 实施时间:2012年7月)

数字化校园建设从硬件建设上可分为三块:校园网、服务器和电脑设备、数字输出设备。(1)、校园网具备三层交换功能,并通过100M光纤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或因特网,内部100M交换至桌面,全面规划和布置校园信息点;

(2)、校内配置3台以上的服务器,采用虚拟化平台 VMware vSphere,实现企业级应用程序虚拟化。通过服务器整合减少开销,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通过缩减物理基础架构和提高服务器/管理员比率,降低成本;提高硬件和应用程序的可用性;实现了灵活性;提高桌面的可管理性和安全性。架设服务器集群用于校内网站系统、校内资源库和管理及教学平台等服务;

(3)、力争教师每人一台台式机或笔记本;(4)、力争实现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

(5)、改造网络机房,升级部分配置较低的电脑,利用硬软件实现安全高效信息技术教学;(6)、新建校园电视台、录播室;(7)、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

2、软件系统配备:

(负责部门:信息处 实施时间:2012年9-2013年6月)(1)、外网网站平台

报导学校动态及宣传公告资讯等,并为师生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 划分成对外与对内两个逻辑区域  栏目分类合理,实现动态更新  为每位教师分配一个登陆帐号  对所有发布信息实现专人审核(2)、内网管理平台

提供校内各项基于WEB的管理平台,使用自行开发的管理平台等软件。

 办公自动化管理:收发公文管理、发布通知公告,包括每周工作安排、学期计划总结、各种临时性活动安排、外出登记和校内文件传输等(权限分配:校内每位教师和各处室负责人);

 教务管理:教学基本信息和课程表管理,包括课程、学科、年级开设等。(权限分配:教务处);

 教师绩效管理:对教师常规工作及临时布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统计;  学籍管理:利用南京市学生管理平台对学生入学分班、转入转出、休学等进行管理(权限分配:教务处 学籍管理员);

 学生学情分析管理:成绩输入、分析(权限分配:教务处及各任课教师) 学生成长管理:输入及查询(权限分配:班主任 学生、家长、任课教师);  财务管理系统;

 图书、实验和校产网上管理系统。(3)、内网教学平台

提供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具,方便师生以较少的时间投入获取最大的工作和学习效益。电子备课转向网络化,形成全校共享的课程资源;(4)、学校教学资源库 利用校内服务器或其它网络存储设备分类存放和管理各类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教学素材、案例实录、数字图书等,实现信息资源在校内共享,最大程度地提高校内资源的利用率。

(5)、邮件系统建立电子邮件系统,为每位教师分配或在因特网上申请一个电子信箱,方便教师同校内外的交流。

(6)、建立面向Internet的网盘系统,为每位教师分配一个网络磁盘空间,便于个人资料的存储。

(7)、病毒防治与数据安全保障

 学校设立专人负责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信息处)

 在所有服务器和终端安装有效的防病毒软件并定期升级病毒代码和防、杀毒引擎;软件系统要及时安装升级补丁;

 安装网络过滤系统,防止黄色和非法网络信息的入侵;

 保存记录学校6 0天以上学校所有终端上网日志和服务器管理、使用日志;  定期对服务器数据库作策略异地(异机)备份,保存最近一周的数据库。

(二)、建立并充实数字化资源库

(负责部门:教务处、信息处 实施时间:2013年7月-2014年1月)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元素,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外部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科研外部资源。如,教育网站提供的资源库、中小学教育信息网等,通过购买或下载,丰富校园网上的资源。也可以组织发动全校教师将自己平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收集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上传到资源库中,丰富资源库中的教育教学资源。

2、内部资源:以学校原有资源库为主体,将教学光盘、磁带、图片等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放到校园网上,并将教师自己平时上课开发的课件也搜集整理到校园网上,以不断充实数字资源库。

有了充足的数字化资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就有了更多的手段和更广阔的空间,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加强信息培训,完善管理机制(负责部门:教务处、信息处)

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强新课程与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培训,使教师从制作演示型课件的阶段转向以改变传统教和学方式为重点的课程整合阶段,探索基于多媒体环境以及网络资源环境下学与教的问题研究,同时加强对师生网络化的人文教育,最终全方位营造学校教育的数字化环境,把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新方式全面引入各学科教学,建成数字化学校。

(四)、重视教育教学及教科研管理的应用(负责部门:教务处、德育处、信息处)

1、推行电子化备课。指导教师利用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进行电子备课,并有每节课的电子教案、二次备课记录及教后记。

2、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的科学指导下,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利用网络环境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的能力明显提高。

3、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研活动,并积极开展校内外网上研讨交流。4建设内容丰富、构架合理、服务教育教学、展示师生风采的学校网站。有专人负责维护更新。注重学生专题网站的建设。

6、积极实施《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管理平台的架构与应用》课题的研究,7、注重成果的积累。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制定相应的奖励方案,调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8、创建领导小组对各部门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有奖有罚,提高积极性。

创建数字化校园,既是上级部门对我们的要求,是我们每一个师生心中的向往。是提高学校教学与管理质量的有效方式。

对上级部门的几点建议:

1.上级部门多给予指导,以此来加深我们对“数字化校园”的理解,在我们创建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

2.对照“十二五”版的小学基装标准,我校在硬件设备上还有所欠缺。

1、教师办公用电脑的添置;

2、校园电视台、录播系统的建设;

3、服务器及千兆交换机的添置。

4、学校2006年启用的机房的升级或更新。

3.恳请上级部门对学校信息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以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字化校园”建设中。

小学

5.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篇五

随着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步伐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重视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其价值在于创造网络文化氛围,增强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普遍性和共享性,促进教育的终生化、民主化、平等化和个性化,探索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教学、管理和科研的新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通过校园网实现行政管理、后勤管理、教学管理、多媒体教学、数字图书馆,宽带上网、无线上网也在开始普及,校园网的发展正改变或影响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及观念。

H3C公司自02年进入教育行业以来,在国家西部教育计划、全国各高校、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在国家下一代互联网CNGI等重大项目中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不断实现突破。产品覆盖90%的211大学、上万所中小学。成为国内教育行业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

H3C公司将始终坚持以“科教兴国、产业报国”为己任,重视在教育领域的投入。为适应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需要,先后推出的教育行业解决方案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大量的应用,技术方案涵盖基础校园网络、教师机教室、数字图书馆、多媒体教学、考场监控系统、无线、IP电话系统等众多技术解决方案。

2.校园网信息化建设需求

校园网络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校园网在广义上是指校园内计算机及附属设备互联运行的网络,是由网络设备、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和软件等构成的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应用系统,并可通过与广域网的互联实现远距离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校园网的建设应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日常办公、内外交流等各方面提供全面支持;校园网应为学生学习活动服务;应为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服务;应为学校教学管理服务,同时利用现代视频技术、声像技术、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技术先进、高速、稳定可靠、安全和可扩充是对校园网建设的基本要求。无线局域网技术的成熟为学校步署无线网络提供了条件,无线局域网满足了教师和学生对于“随时随地访问”信息的需求――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会议室、宿舍或者校园内。同时无线局域网解决方案还可以为传统的有线连接提供一个更加简便、更加经济的替代方案。对于需要建设网络而没有以前规划布线的教学楼、实验楼和图书馆或对于需要增加信息点的办公楼、实验楼和图书馆来讲,采用无线方案的优势非常明显。

多媒体综合了文、图、声、像等媒体技术,并和计算机应用软件融合在一起形成超文本、超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它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一并显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因此多媒体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是必然的趋势。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学校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纷纷兴建了一批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计算机房,把利用教育技术手段组织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从而极大地推动学校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现代化进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3.基础校园网络解决方案

根据校园网络的规模,H3C把基础校园网络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种组网模式,分别对应小学、普通中学和高级中学三个阶段,分别设计全新的基于纯IP技术的网络平台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变化。

3.1小型校园网

定义规模:信息点在100以下,总投资在10万元以下 推荐设备清单

方案特色: 1)网络中心

小型校园网核心设备要求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能和很好的性价比。H3CS5500-28C-EI支持128G的交换容量,满足大量千兆设备的接入和线速转发;同时支持96G的堆叠带宽,支持万兆接口和IPv6协议的扩展,极大方便了今后设备的升级,同时保护了投资;支持双电源输入,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数据中心的网络出口网关要求高吞吐量、支持多出口路由等功能,H3CSecPathF100-S设备的明文吞吐量高达80Mpps,加密性能高达30Mpps,支持RIP/OSPF/BGP路由策略及策略路由,一台设备同时满足防火墙、VPN、路由功能,节省了投资。

2)办公区、教学区、实验区、图书室等区域,一般要求千兆上行、百兆接入,同时对安全也有要求。E126SI交换机具有12.8G的交换容量,支持端口和MAC的绑定、双向端口镜像、端口限速和广播风暴抑制,保证了教师和学生使用网络的安全。同时E126SI支持上行口光电接口复用,灵活方便,采用无风扇静音设计,符合RoHS绿色环保标准。3)多媒体教室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学校纷纷兴建了一批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计算机房。多媒体课件需要消耗很大的带宽,因此千兆接入成为主流技术。S5024P全千兆交换机具有极高的性价比,支持48G的交换容量,保证所有端口全千兆线速转发,保证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价格只相当于普通百兆交换机的价格。

3.2中型校园网

定义规模:信息点在100~400左右,预计投资在10~30万元。推荐设备清单

方案特色 1)网络中心

中型校园网核心要求比较高的性能、可靠性和扩展性。H3CS7502高达192G的交换容量,支持双主控和双电源设计,保证了校园网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同时具有很高的性价比,是非常理想的中型校园网核心设备。

网络出口要求高转发性能和较强的安全控制策略。AR18-63-1路由器是教育行业唯一一款支持千兆线速转发的路由器,转发率高达600Mpps,带机量高达500~1000人。同时支持丰富的安全特性,支持防攻击和应用过滤等功能。充分保证校园网的安全。

2)办公区、教学区、实验区、图书室等区域,一般要求千兆上行、百兆接入,同时要考虑安全。E126SI交换机具有12.8G的交换容量,支持端口和MAC的绑定、双向端口镜像、端口限速和广播风暴抑制,保证了教师和学生使用网络的安全。同时E126SI支持上行口光电接口复用,灵活方便,采用无风扇静音设计,符合RoHS绿色环保标准。

3)多媒体教室:S5100-24P-SI支持全千兆线速转发,强大的Qos和安全能力,充分保证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

4)校园无线覆盖:考虑到会议室、报告厅、图书馆、操场等公共开放场所的网络覆盖,可通过无线网络实现。WA1208E支持802.11a/b/g标准和802.11i安全机制,支持远程受电,支持和有线网络统一网管和认证,支持快速无缝漫游。

3.3大型校园网

定义规模:信息点在400~1000左右,投资在20~50万人民币。推荐设备清单

方案特色 1)网络中心

网络核心交换设备要求很高的转发性能和可靠性,同时支持万兆技术的扩展,以方便日后的网络升级改造。H3CS7506R支持768G的交换容量,支持双主控和双电源设计,提供6个业务槽位,支持高密度千兆、万兆模块,保证了校园网的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扩展性。同时支持防火墙模块、网络流量分析等模块,方便对校园网进行精细化管理。是一款非常经典和成熟的高端产品。

网络出口要求高转发性能和较强的安全控制策略。H3CSecPathF100-S明文吞吐量高达400Mpps,加密性能高达200Mpps,支持RIP/OSPF/BGP/路由策略及策略路由,一台设备同时满足防火墙、VPN、路由功能,节省了投资。

2)大楼汇聚。对于大型校园网,一般采用三层网络结构,在各大楼配线间采用全千兆交换机来做楼层接入交换机的汇聚。H3CS5500-28C-SI支持128G的交换容量,满足大量千兆设备的接入和线速转发;同时支持96G的堆叠带宽,支持万兆接口和IPv6协议的扩展,极大方便了今后设备的升级,同时保护了投资;支持双电源输入,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3)在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图书馆等区域,一般采用千兆上行,百兆接入。同时由于信息点众多,学生上网等原因,非常容易遭受病毒、黑客等的攻击,造成网络瘫痪,而且众多接入交换机的管理和维护也是网络中心非常头疼的问题。

E126A/E152交换机是专门为教育行业量身定制的产品,在校园网安全性和易用性等方面支持多种创新技术,例如在安全方面,支持专利技术的防ARP欺骗攻击、防DHCP欺骗攻击、防源地址欺骗攻击、防MAC地址欺骗攻击等;在管理维护方面,支持远程端口镜像、端口环回检测、光纤单通检测、网线故障定位等技术,极大方便了校园网用户的使用。

4)多媒体教室:S5100-24P-SI支持全千兆线速转发,强大的Qos和安全能力,充分保证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5)校园无线覆盖

6.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及教育部等部委《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和《关于推进智慧枣庄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榴园镇教委《榴园镇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统一布署,以促进学校的师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为核心,以构建生态型智慧校园为目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我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和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创建数字化校园打好坚实基础。

二、组织领导 组 长:张伟

副组长:刘洋、冯祥云

组 员:韩秀萍、王涛、蔡先强、刘丽丽、裴宝林

三、学校基本设施

我校目前已具备数字校园建设基本条件:

1.广播和多媒体教学系统。学校有比较齐全的常规教学设备,有完善的校园广播网和多媒体教学系统,每班级拥有电视或多媒体展台,学校广播网系统分布到学校每个班级。

2.网络硬件设备。校园已接入internet网络(带宽100M),并已接入到每个教师、办公室和教室。校园内网采取专线接入,使用软件防火墙,服务器1台,从基础上保证了数字化校园的运行。

3.微机教室。微机专职教师1人,专用微机教室1个,电脑64台,为教师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发挥了作用。4.校园网和数字化校园平台。学校有电子备课平台、文档管理平台、校务办公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等,符合数字化校园要求的平台,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信息化。

5.教师笔记本电脑配备。多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教师信息化硬件建设,目前已达到教学一线人员人手一机标准。

四、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我们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以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关键。全面实施数字化校园工程,努力实现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推进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

1、在现有信息化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站改版和校园网建设,加强对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专业信息化人员技能水平的培训,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应用系统及资源的建设与使用,将学校打造成一个教师、学生、家庭及社会都可参与的无边界的“数字化校园”。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加强教师培训。一方面努力培养和充实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广泛开展面向全体教师和各类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提供的特级教师讲学、新课改示范课、“同步课程”等资源加强教师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努力实现有关设备及课程等资源的融通与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要本着实事求是、经济、适用、高效相统一的原则,精心设计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加强校本资源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开发课程资源的研究,有效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资源,努力形成学校的课程教学资源体系。

4、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手段,并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进程中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转变教师的观念,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5、积极推进教育管理的信息化。进一步加强建设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平台,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后勤服务的数字化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提升学校办学层次。

五、实施步骤

(一)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

1、硬件网络架构

负责人:总务处,数字化校园建设从硬件建设上可分为三块:校园网、服务器和电脑设备、数字输出设备。

(1)校园网专线接入,并通过100m光纤宽带接入教育局域网,全面规划和布置校园信息点;

(2)按照网络安全要求校内配置的服务器,用于接入代理、校内网站系统、校内资源库和管理及教学平台等服务;

(3)每个年级配置1台办公用电脑;

(4)基本实现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电脑、视频展示台和液晶投影机或数字电视等大屏幕输出设备;

(5)改造网络机房,升级部分配置较低的电脑,并配备过滤系统,使之兼具学校“绿色网吧”功能;

(6)改建校园广播系统;

(7)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和周界入侵报警系统。

2、软件系统配备:

负责人:教导处、教务处、信息技术组

(1)外网网站平台。报导学校动态及宣传公告资讯等,并为师生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划分成对外与对内两个逻辑区,栏目分类合理,实现动态更新,为每位教师分配一个登陆帐号,所有发布信息实现专人审核。

(2)内网管理平台。提供校内各项基于web的管理平台,使用自行开发的管理平台等软件。办公自动化管理:收发公文管理、发布通知公告,包括每周工作安排、学期计划总结、各种临时性活动安排、外出登记和校内文件传输等;教务管理:教学基本信息和课程表管理,包括课程、学科、年级开设等。教师管理:教师信息维护及查询,包括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情况、获奖情况等;学籍管理(专机):学生入学分班、转入转出、升留降跳、学号等、学生信息维护及学籍查询等。

(3)内网教学平台。提供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具,方便师生以较少的时间投入获取最大的工作和学习效益。能把教案直接生成学案、演示文稿、互动课件;能把备课的普通的电子化转向网络化,形成全校共享的课程资源;

(4)学校教学资源库:利用校内服务器或其它网络存储设备分类存放和管理各类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教学素材、案例实录、数字图书等,实现信息资源在校内共享,最大程度地提高校内资源的利用率。

(5)邮件系统建立电子邮件系统,为每位教师分配或在因特网上申请一个电子信箱,方便教师同校内外的交流。

(6)建立面向internet的网盘系统,为每位教师分配一个网络磁盘空间,便于个人资料的存储。

(7)病毒防治与数据安全保障。学校设立专人负责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在所有服务器和终端安装有效的防病毒软件并定期升级病毒代码和防、杀毒引擎;软件系统要及时安装升级补丁;安装网络过滤系统,防止黄色和非法网络信息的入侵。

(二)建立并充实数字化资源库 负责人:教务处、教科室、信息技术组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元素,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外部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科研外部资源。如,省、市、区教育网提供的资源库等,通过购买或下载,丰富校园网上的资源。也可以组织发动全校教师将自己平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收集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上传到资源库中,丰富资源库中的教育教学资源。

2、内部资源:将教学光盘、磁带、图片等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放到校园网上,并将教师自己平时上课开发的课件也搜集整理到校园网上,以不断充实数字资源库。有了充足的数字化资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就有了更多的手段和更广阔的空间,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加强信息培训,完善管理机制 负责人:教务处、信息技术组

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强新课程与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培训,使教师从制作演示型课件的阶段转向以改变传统教和学方式为重点的课程整合阶段,探索基于多媒体环境以及网络资源环境下学与教的问题研究,同时加强对师生网络化的人文教育,最终全方位营造学校教育的数字化环境,把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新方式全面引入各学科教学,建成数字化学校。

(四)重视教育教学及教科研管理的应用 负责人:教务处、教科室、信息技术组

1、在区教研室、镇教委的统一部署下,继续推行微课制作、一师一优课、电子化备课和教学教研等工作,指导教师利用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进行电子备课,并有每节课的电子教案。

7.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篇七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身份认证,CSocket,DES,数据包

1. 引言

数字校园是一个包括学校教学、科研、生活、休闲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系统, 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安全是数字化校园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前提和保证, 安全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本身系统运行的安全, 其二是用户在使用中的安全。这两个安全的很重要的实现手段是使用者身份的认证。因此其认证系统必须统一, 否则将会出现以下问题:⑴同一用户登录不同系统需要多个账号、密码, 使用不便;⑵不同系统采用自身的一套认证和用户管理机制, 不利于学校统一管理;⑶缺乏统一管理有些用户离开学校以后, 仍然能登录校内一些业务系统。

在数字化校园统一身份认证方案中多数采用是WEB Service, 但是有的服务采用WEB Service不能发挥其最大性能。采用Socket能发挥最大性能, 比如食堂学生刷卡, 刷卡的频率很高, 采用Socket比WEB Service有效得多。

2. 身份认证方案

2.1 建设目标

目前先设想并完成身份认证方案, 为以后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实现奠定基础。将来它的功能可以全部实现, 我们安徽科技学院就会有自己的校园一卡通认证及管理系统, 这样会提高管理效率及质量。

2.2 体系结构

学校的教务系统、财务系统、餐饮系统、机房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以及宿舍系统等都与校园信息网紧密相连。各应用系统以校园网络中心系统为核心成星型分布, 如图1所示。

统一身份认证方案的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由图可知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基本工作机制如下:用户通过用户名及密码认证、卡认证等多种认证方式将用户登录信息传递给各应用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在接收到用户提交的信息后, 向认证前置机发出认证请求, 认证前置机首先确认该应用服务器的应用是否是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所认可的, 如果应用服务器的应用是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所认可的, 则认证前置机与后台的认证服务器进行用户认证信息确认, 在通过对用户身份认证的同时返回一个认证令牌给用户, 否则, 将直接返回失败信息。用户通过认证令牌即可访问应用系统, 并可在其他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所认可的应用系统间自由切换, 无需再次认证。

另外, 需要说明的还有两点, 一是认证方式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例的两种, 在实际的使用中还包括数字签名认证、USB KEY、生物识别认证 (指纹识别认证、虹膜识别认证、人脸识别认证) 等;再者, 所有的认证工作由认证前置机完成, 而与认证相关的用户信息将存储在后台的认证服务器上, 并通过设立于不同的网段与用户、应用系统和认证前置机相隔离, 增强了安全性。

2.3 功能分析

数字化校园管理身份认证方案功能:⑴通过对在校已注册用户身份的认证提高了用户信息的安全系数;⑵通过身份认证可以对已注册用户信息访问、修改、增加和删除;⑶该方案是实现一卡通的基础, 会给高校的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

身份认证主要是凭借注册用户的用户名以及密码进行登录, 所以系统要建立用户信息数据库.该库中包括已注册用户登录所需的用户名、密码以及与用户相对应各种信息。系统在进行数据库连接后用户就可以通过登录请求进行身份认证及相应信息的访问和修改。其中通信过程是:系统的服务器在启动后始终处于监听状态, 之后客户端发送链接请求, 在服务器监听并请求通过后就可建立相应的通信。当然一般情况下这个过程是极短暂的, 之后系统通过获取用户输入用户名、密码等数据与数据库中存放的用户信息进行查询匹配, 如果匹配成功则登录成功, 反之则失败。登录成功后, 用户即可进行相应的操作。

3. 身份认证技术要点

用户进行相应操作前都需要进行身份认证, 相关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 通信采用CSocket串行化通信。采用数据库存储信息方便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操作;采用CSocket串行化通信易于实现数据包等信息的传递;为了提高信息传送的安全系数, 我们采用DES加密算法对信息数据进行加密传送。

3.1 CSocket串行化通信

串行化通信使用MFC的CSocket类实现, CSocket类继承于CAsync Socket类, 是Windows Socket API的高层抽象。在实现串行化通信的过程中还用到了CSocket File类和CArchive类, CSocket类与CSocketFile类和CArchive类一起完成串行化方式的通信, 使数据的发送和接受变得更为清晰。通信流程图如图3所示:

经过上面的步骤后,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就可以用CArchive对象的Read、Write等函数在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传送数据了。通讯完毕后, 销毁CArchive、CSocket File和CSocket对象, 释放内存空间。

3.2 数据包的设计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发送和接收的数据被封装在一个包中, 这个包称为数据包。数据包是计算机网络中交换数据时使用的数据的单位。设计数据包的方法有多种, 为了便于通信, 和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 采用了变长可变的数据包格式, 数据包结构如图4所示:

在图4中, SIZE是对应数据包的总长度, TAG是用于区分数据包是用于什么目的的包, DATA是要发送的数据。

在传输字符串数据时, 字符串长度本身一般是可变的, 因此, 如果使用利用上述定义的数据包格式, 则每次都需要交换最大长度的数据, 为此, 在图4所示的数据包格式中可以添加保存实际字符串长度的字段Length。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

在实际传送过程中, 为了安全, 在客户端把重要数据包以位为单位拆开, 然后加密, 服务器端对数据解密, 合包后就可以读出数据。

3.3 DES加密算法

DES算法加密, 快速高效, DES可临时生成, 密钥用RSA非对称加密传递。DES算法在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 如信用卡持卡人的PIN的加密传输, IC卡与POS间的双向认证、金融交易数据包的MAC校验等, 均用到DES算法。

DES工作的基本原理是, 其主要入口参数有三个key、data、mode。key为加密解密使用的密钥, data为加密解密的数据, mode为其工作模式。当模式为加密模式时, 明文按照64位进行分组, 形成明文组, key用于对数据加密, 当模式为解密模式时, key用于对数据解密。加密、解密函数如下所示:

3.4 连接数据库

数据库的访问采用MFC ODBC技术, 在利用MFC ODBC编程时, 涉及到CData Base类、CRecord Set类、CRecord View类和CDBException类。具体操作过程为:首先, 配置ODBC数据源, 其次, 应用程序建立与ODBC数据源的连接, 这个过程是使用CDatabase类的Open () 函数实现的, 然后, CDatabase类的指针将被传递到CRecord Set类的构造函数中, 使CRecord Set对象与原来的数据源结合起来。完成操作之后, 关闭所有记录集的连接和数据源的连接。

主要代码如下所示:

4. 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网统一身份认证, 是一个集中的用户认证和卡认证的管理系统, 为校园中不同的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服务.该系统将用户信息资源统一保存到认证数据库中, 保证了信息资源的稳定、可靠、安全;完善的接口连接服务, 除此之外还有数字签名认证、USB KEY、指纹识别认证、虹膜识别认证、人脸识别认证等。身份认证是实现一卡通的基础, 在该身份认证方案的基础之上扩展到其他应用。

参考文献

[1]丁展.Visual C++游戏开发技术与实例[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2

[2]沈炜、徐惠.Visual C++数据库编程技术与实例[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2

[3]南京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J]..南京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2004.5

[4]姚毅, 徐斌, 陈俊良.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的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全国高校信息化研究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3.10

[5]李丽君, 李建文.基于校园网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中数据库安全问题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8

8.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篇八

关键词: 一卡通    数字化校园    校园网

引言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现代学校教育信息化中管理信息化的核心项目之一,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以IC卡为媒介,以校园网为载体,采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库和自动识别等技术,在校园内实现商务消费、身份识别、综合查询和社会应用的信息化,为广大师生员工的教学、科研和生活提供方便,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1-2]。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数字化校园基础功能信息即身份信息的采集,采集的身份信息、服务信息涉及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管理和应用的需要,按照管理层次,在全校范围内构建统一的、优良的信息化共享环境,进而促进教学、科研、财务和后勤等各职能部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3-4]。

1.一卡通功能阐述

校园一卡通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统一管理的信息平台,实现统一的电子支付和各类费用收缴[5]。同时为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提供学生各类刷卡数据信息,为学校制定各种决策提供数据信息。

现有校园一卡通基本功能可分为三大类:

(1)消费类应用:包含学生消费方面的所有系统应用,如食堂消费、宿舍控水控电、综合消费、自助洗衣机系统等。

(2)服务类应用:包含校园范围内对一卡通本身所有的信息提供查询、操作等,如圈存转账、综合查询等。

(3)身份认证类应用:包括考勤管理、无障碍门禁、图书馆管理、电子图书管理等。校园一卡通身份认证方面是其他各项功能应用的基础。借助身份认证的相关功能配以学校日常的行为规范准则,对学生引导、督促、监管其规范正常的学习生活。

2.一卡通功能拓展途径的调查方式

由于目前大部分校园一卡通系统设计充分满足目前应用需求的同时,为未来应用提供技术准备,使之为功能的拓展成为可能[6]。同时校园一卡通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校园管理媒介,在實际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在日常使用校园一卡通中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完善一卡通系统,进一步让其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服务,进一步为学校教学管理提供强有力的辅助。

调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印制调查问卷,向本校学生、教师调查

首先,调查对一卡通现有身份验证的功能应用方面是否存在某些局限性。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可以开拓一些新的功能。其次,在现有日常刷卡制度下,即在学生上、下课时刷卡,调查学生对此项制度的意见和改进建议。

第二阶段:以印制调查问卷,向外校学生、教师调查

了解外校一卡通身份验证功能的使用规则及特点,对外校学生、教师调查使用该校一卡通身份验证功能的一些看法和意见,结合各个学校一卡通身份验证功能的差异,总结出各自使用过程中的利弊情况。

第三阶段:根据第一、二阶段的调查结果,分析提炼可以借鉴提高校园一卡通身份验证功能的应用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掌握校园一卡通身份验证功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进校园一卡通的身份验证功能,使之更好地为学生、教师、学校提供服务:学生考勤、图书管理、监考管理、无障碍门禁等功能上进一步满足学校对规范学生学习生活的要求[7-8]。大大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保证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好情况。

结语

调查校园一卡通使用情况和其他院校使用一卡通的情况,要做到调查严谨,确保反馈信息的真实性、可信性、可实用性。完善校园一卡通功能,使同学们在校园一卡通身份验证功能的使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与成绩,提高学校对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苏文胜,马千军.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校园一卡通构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2.

[2]刘学民.校园一卡通系统:架构、功能及成效.中国电化教育,2010.9.

[3]孙小权,邹丽英.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方案设计与管理.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3.

[4]郭佳荣.校园一卡通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9.6.

[5]顾金娣,席琳琳.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应用与思考.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5.9.

[6]杜炤,佟秋利,蒋东兴.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和运行的成本收益分析.2009.7.

[7]张志强.基于一卡通技术的机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掌.微计算机应用,2008.5.

9.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篇九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在数字化校园统一综合管理平台普及前,校园网各个应用系统相互独立存在,登录不同的应用系统都要设置登录密码并进行验证,造成应用系统认证资源的浪费,电子身份信息的重复、造假等弊端。多个应用系统重复认证的弊端日益显露,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的不断完善,单点登录技术应运而生,建设安全有序的数字化校园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得到重视。安全有序的数字化校园统一身份认证系统通过集中身份认证,实现用户只需一次登录认证,就可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实现对所有被授权的应用系统的无缝访问,保证了用户电子身份信息的唯一性、真实性、权威性。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工作机制

用户通过用户名及密码认证等多种认证方式将用户登录信息传递给各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在接收到用户提交的信息后。向认证前置机发出认证请求。认证前置机首先确认该应用服务器的应用是否是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所认可的。如果应用服务器的应用是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所认可的,则认证前置机与后台的认证服务器进行用户认证信息确认。在通过对用户身份认证的同时返回一个认证令牌给用户;否则,将直接返回失败信息,用户通过认证令牌即可访

益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问应用系统,并可在其他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所认可的应用系统间自由切换,无需再次认证。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管理身份认证方案功能:

(1)通过对在校已注册用户身份的认证提高了用户信息的安全系数。

(2)通过身份认证可以对已注册用户信息访问、修改、增加和删除。

(3)该方案是实现一卡通的基础.会给高校的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

以安全有序为目的建设的浙江大学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建设目的在于构建浙江大学统一的数字身份管理与服务中心,保障学校信息资源的有序应用,确保学校信息资源和服务的安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由身份数据库、身份管理与数据服务、资源管理与访问控制、PKI基础设施、电子签章及其应用等组成,能够向全校范围内所有部门、信息系统提供用户身份数据服务,能够为网上审批、网上支付等应用服务提供数字证书认证,能够为学校整合现有的各种应用系统提供支撑,能够满足师生“单点登录、多点漫游”的需求。

目前可用浙江大学数字化校园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登录的网站和系统有29个,包括校级OA、益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10.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篇十

(2014年—2016年)

“数字校园是为了有效支持学生学习,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以面向服务为基本理念,而构建的数字化资源丰富的、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的、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的校园信息化环境;其宗旨是拓展学校的校园时空维度,丰富校园文化,并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数字化校园要做到校园网络化、信息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和操作个性化。为了切实加快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力度,实现教学、管理过程和模式的全面信息化,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这是人们对百年方城的赞誉和美好情感。方城小学始建于1917年,学校位于温岭老城区方城路中段,人口稠密,文化腹地,街区绿树掩映,环境清幽,是一方求学之良所。90余年的办学传统,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员工恪守“勤、诚、朴、严”的校训,学校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为核心办学理念,以“人文见长全面育人”为教育特色,学校始终以敬畏和关怀学生的生命成长为出发点,以关注和实践学生的幸福体验为教育的价值取向,合理调配各种教育资源,努力履行“小学教育要给孩子幸福快乐的童年经历”的教育责任。使得学校跻身“浙江省教科兴校200强”,并被为中国教育学会评定为全国中小学首批特色学校。培养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柯召、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道基等一大批知名学子,桃李满天下。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方城小学名扬四方,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先进学校”、“浙江省文明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上级要求及时代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市教育局数学化校园建设总体部署,以“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核心理念为指导,全面建设数字化的管理、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通过硬件建设和应用培训与研究工作,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育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为广大的师生员工提供健康便捷的生活服务,打造“数字化校园”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

2、坚持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生活和管理服务的原则。

三、总体目标

学校数字化校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设先进的数字化网络环境、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环境、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管理工作环境,实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生活,创建数字化虚拟空间,实现学校的信息化和现代化。2016前建成数字校园合格学校。

四、我校数字校园建设构想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集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等应用于一体的应用系统。为此,我们将结合学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将应用系统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是一种组织网络办公、协同办公,从而提高组织内部协作效率、信息效率的软件。对于学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完成以下功能:信息发布通讯、公文流转、归档处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着重完成办公文档全电子稿,构建网上办公信息发布平台,使所有有关的办公人员可以在桌面计算机上处理日常工作,在网络上完成绝大部分公文的处理和传送工作,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确保学校领导能够方便、及时地获得各种信息和统计数据,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利用知识管理功能,将学校内部的信息积累、保存起来,在学校内部实现知识共享,并推进知识创新。

2.数字化图书馆系统

数字图书馆是面向校园、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拥有海量的知识资源,强大的资源管理和个性化阅读管理的网络图书馆。它将资源管理、阅读管理、海量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图书文献数字化计划,为师生创建一个自主、轻松和高效的学习环境。

3.网络教学系统

网络教学系统定位于为学校创建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网络教学空间,为教师消除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所需面对的技术障碍。着眼于创造一个从传统课堂延伸出来的网络教学环境,实现课堂教学内容、形式上的变革。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并自主进行课程内容学习。不同学习者之间以及教师和学习者之间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讨论交流。

4.综合管理系统

综合管理系统按照管理职能的不同可划分为:

(1)学生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完整的学生管理系统必须收集与维护在校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籍变动信息、奖惩信息等,使全校各管理部门共享学生信息;

(2)人事管理系统:一个完整的人事管理系统必须收集与维护教职工的基本信息,以及职称、行政职务、绩效考核、科研学术、表彰奖励、学习培训、家庭信息等信息,使全校各教职工管理部门统一共享教职工信息,并提供教职工自身信息的查询服务;

(3)教务管理系统:学校教务工作是在教务处等部门的统一协调下进行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教学工作计划,修订并完善教学规章制度,负责学生考试和教学管理,编制课表,落实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监督,教学事故的核实和处理;

(4)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财务业务管理、电算化系统管理、复核、报账审核、出纳、工资管理、收费管理、会计档案及票据管理、行政事务管理;5)资产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以固定资产的卡片管理为基本手段,建立固定资产的计算机管理网络,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帐、卡、物相一致;6)档案管理系统:负责全校各类档案的管理,尤其是对纸质档案的管理并负责档案的信息化处理。主要包括学生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固定资产备案等。

五、具体目标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要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为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数字化环境: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基础。包括:覆盖全校,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高速校园网络;数字化广播系统和电视系统;数字化多媒体制作、演示系统;建立建全满足教学需要的计算机机房、数字化阅览室和多媒体教学系统等。

2.数字化管理:指校务管理系统,包括办公、人事、教务、校产等管理子系统。

3.数字化学习:指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和资源两方面。建立先进实用的应用平台和应用系统。包括:校园信息发布系统、校务管理系统、教育教学系统、学生自学平台、家校联系平台、实验图书管理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

4.依托学校数字化建设,加强现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不断开发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重视现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把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传统媒介的信息资源尽快数字化。加强各类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包括教育教学资源库、科研资源库、管理资源库、学生信息库、数字化图书馆等涉及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信息资源库。积极开发基于WEB、FTP等技术的各类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为学校、社会和家庭提供优质服务。

5.数字化科研:主要规划科研项目管理、科技图书情报查询。加强教科研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加强科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过程的管理、著作成果的管理。

6.打造自己的门户网站。以“方正至诚”理念为中心,围绕“唯美博雅”主题进行网站的建设和制作,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潮流。其次,网站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组织人员构建本校的网站。同时,每隔一段时间对网页进行更新。发动师生积极收集与教学任务有关知识信息充实校园网,使网络成为“知识的海洋”。

7.加强学校数字资源库的建设与维护。做好接收上级的各类信息和校内的信息管理,学校教务、教研、继续教育等方面的资料也要建立资源库,便于教师查找与使用。加强学校数字资源库的建设与维护。不断地完善、充实校内数据库,使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更丰满,充满活力。

8.充分利用FTP、QQ群、微信公众号等软件,根据学校校务公开、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及其它相关规定与需要共享学校的资源,并有专人进行维护、处理。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14年3月——2014年4月)主要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举行启动仪式,筹备相关资料等。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5月——2015年4月)。按照上级数学校园建设相关要求和学校建设规划逐一落实。第三阶段:自查阶段(2015年5月——2015年7月)。

对照上级数学校园建设相关要求对照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四阶段:整改落实阶段(2015年8月——2015年9月)。

对自查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其原因,确定其整改措施进行整改,整改的同时进行再创新,并上报验收材料。

第五阶段:验收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1月)。

对此项工作的各种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装订,迎接上级验收。2015年11月迎接台州市级验收。

七、“数字校园”工作措施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区级信息化建设和学校信息化建设两个层面,涉及基础设施、信息资源、重大应用、标准规范、法律法规、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等各个方面,渗透到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影响和决定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与走向。为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超常规的发展思路予以推进,才能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为保证创建工作的落实,学校决定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1.创建领导小组,组长:莫云华;副组长:邬玲清; 组员:杨文军、蔡晶淼、张建军、方君琴、江利华、林海渊

2.设立教育技术中心,该机构为学校中层管理组织,隶属校长室的领导。教育技术中心的总岗位数为9个,其人员有中心主任:邬玲清(兼)成员:张建军 江利华 陈增国 郭红燕 林海渊 徐慧慧

林洁 莫笑雷

(二)加大投入,保障建设需要

积极争取上级对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支持,并逐步加大“数字校园”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拓展融资渠道。

(三)强化管理,保证建设质量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需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必须加强管理,确保设备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或超标准盲目建设造成浪费。为此,学校逐步建立“重大项目建设决策制度”、“学校信息化项目立项、监理、初验、终验的全过程项目监管制度”、“招投标及纪律制度”、“目标责任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

(四)加强培训,打造人才队伍

“数字校园”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人。学校要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教职工和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同时,重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妥善解决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待遇,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确保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学校聘请了专职信息技术人员,设立了兼职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同时,大力培训各教研组、办公室年轻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使数字化校园建设流畅地推进。

11.“同心”共创数字化和谐校园 篇十一

包强平,广东省深圳市西乡中学任校长。1990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在宝安中学参加工作,至1998年10月,在宝安中学工作8年时间,完成大循环生物教学,历任校团委书记、党总支副书记、工会主席、副校长。曾获深圳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生物教学第一名,深圳市首届职工技术运动会生物教学第一名,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师,特区建设青年突击手,宝安区“三化”建设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在省、市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篇。1998年10月至1999年1月,他担任宝安区教科培中心教科所负责人。1999年1月至2006年7月,他担任深圳市海滨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先后被评为深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深圳市优秀督学,宝安区优秀校长。

包强平校长曾主持研究了“同心教育模式”,主张以人的发展为本,营造“宽容、合作、激励、互动、自主、探究”的同心环境。同时,有效地拓展教育空间,有机地将学校、家庭、社区紧密联系起来。“同心教育”为更新学校教育观念,创新学校发展模式,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目前,深圳市正在大力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数字学校”作为“数字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们展现了数字化教育的魅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以人为本”的“同心教育”也必将与数字化校园有机融合,共创和谐校园。

记者:“同心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在“同心教育”原则的指导下,学校在软硬件建设,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包强平校长:“同心教育模式”是在“同心圆”、“圆锥摆”和“天体运行规律”的启示下,根据行为目标理论、管理系统理论、人本管理理论、认知协调理论等原理基础上提出的,以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为工作轴心,以让师生成功成才为宗旨,以培育健全的现代人为目标,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区等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营造“宽容、激励、合作、发展”的同心环境。在承认、尊重个体自主动作的基础上,重点强调系统有序、轻重有别、主次分明的同心运作,建立不断递升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层级体系,在调试和整合中寻求系统合力的学校教育行为设计。

“同心教育模式”注重“依法治校的刚性管理与以人为本的弹性管理相结合”,发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三类课程优势互补的作用,追求“班子同心,班子与教师同心,师生同心,学校、家庭、社区同心”的境界,构建和完善“宽容、合作、讨论、探究”的学堂模式、“自主、互动、合作、发展”的家、校、社区协作德育模式、“参与、互动、探究、创新”的探究性研究性活动课模式、“兴趣、培训、作风、特长”的学生特长培养模式、“教学、培训、研究、提高”的教师岗位成才模式五个子模式。

在学校软硬件建设方面,装备了多媒体主控室1间、多媒体电教室8间、多媒体电教平台56个、闭路电视监控系统1套等设备设施,建有自动化广播系统、校园网站和网络信息中心,校园网络已覆盖各部门,校园网有信息点500多个。软件方面,购进各种教学资源光盘500多套,K12资源库一套,学校管理系统一套,建有各学科网站,开发了多种管理系统,如网上考试系统、网上备课系统、网上办公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电教课网上登记系统和电教资料查询系统等,为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奠定了基础。在狠抓软硬件建设的同时,确保“三个覆盖率”:一是教师覆盖率,要求全体任课教师人人会使用常规电教设备和多媒体电教平台进行教学,人人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二是课时覆盖率,要求教师每星期使用多媒体电教平台进行教学4次以上;三是学科覆盖率,要求各科都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我们利用大榕树形象,美化校园环境,凭借榕树作为教育文化的重要载体,营造出浓郁的教育文化氛围。我们把大榕树标识,通过大榕树会展中心、餐厅、演播中心、课室、功能室等的建设将大榕树质朴热情蓬勃向上独木成林的精神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场所。

除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之外,我们更注重大榕树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以“同心教育,让师生成功与成才”的理念为指导,构建绿色教育课程体系并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开发以航模为龙头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施体育、音乐、美术等艺术项目教学改革,陶冶学生的艺术情趣。校园活动文化如大榕树文学社、棋艺社、艺术团、合唱队、广播站、生态研究小组等,还有大榕树英语角、诗歌朗诵比赛、校园歌手大赛、绘画摄影比赛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既具有自主性、愉悦性又具有发展性、教育性的校园活动文化。

记者:“同心教育”倡导“教学、培训、研究、提高”的教师岗位成才模式,那么,学校是如何通过教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呢?学校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包强平校长:西乡中学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既不是为了赶时髦,也不是为了创建新的理论,而是为了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优化教师能力素质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办学质量,推动学校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学校积极追踪教育科研最新信息,重视教改科研项目的开发立项和过程管理,巩固教改科研阵地,培养教改科研群体,讲求科研成效,着眼于队伍整体实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重视以科研指导教研、以课题带动教研,提倡在研究状态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教科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调整了学校信息化管理工作,增加办公电脑的配置,加强网络建设,构建技术组、教学组、课题组的相互协作和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落实制度管理,责任到人,使设备设施布局更为合理,基本实现了教学网络化、办公无纸化、管理信息化、交流时空化。网络教学不仅在校内做到资源共享,如初中数学国家级课题,现已承办广东电教馆“教学之友”网站管理与开发,受到全国同行的好评。我们通过培训、考察、交流等形式,加强了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研究,以全新的理念和技术手段武装现代教学,支持11位教师参加硕士研究生进修,搞好教师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增强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的主动性、自觉性。如我校数学科组参加了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应用的有效性研究》,其中赵小明老师主持的《超级画板与发现数学》获得广东省政府颁发的“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科学院张景中院士一直指导我校这一课题,他认为,这一课题把数学的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起到本质的推动作用,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程改革,是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支持教学的一个成功范例。同时,该课题成果又获得教育部“十五”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广东省音像出版社已正式出版这一网络教程,广东省教育厅将该书作为正式教学用书,向全省推荐,辐射全国。中央电教馆王晓芜副馆长高度评价这一课题成果,并将我校这一课题直接提升为中央电教馆的“十一五”重点课题,向全国推广这一成果。由于课题成果突出,2006年,我校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广东省第三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记者:您在阐述“同心教育”内涵的时候多次提到“以人为本”,请您结合我国当前正在大力倡导的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谈谈学校教育该如何“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

包强平校长:学校认真组织和开展新理念、新教材、新课堂、新发展的学习与实践工作,由学校教科室专门负责课程的研发,组织教师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夯实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落实“分层教学、分类发展、多元评价”的办学思想,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初步建立了国家、地方、校本“三位一体”的西乡中学课程体系。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校以“同心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实施《深圳市西乡中学课程管理指南》、《深圳市西乡中学教职工专业发展记录袋》,开发校本课程,强化活动课程,保证身心健康课程,构建绿色教育课程体系并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学校已全面开设了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生活职业技能类和身心健康类等课程,如环境与资源、计算机网络、电脑机器人、记者站、文学社、英语沙龙、心理辅导、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几十门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校际协作学习活动等活动课程有声有色。通过校本课程,实现发展个性;通过环境课程,潜移默化,养成健康意识;通过心理辅导,减轻压力,排除心理障碍,达到身心愉悦。现代的、多元的、开放的学校课程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教育资源。学校全面实行学分制,实施《深圳市西乡中学学生成长记录袋》,构建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上一篇:团区委创先争优工作总结下一篇:探讨流媒体技术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