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机遇与风险和挑战(13篇)
1.中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机遇与风险和挑战 篇一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论文.txt我这人从不记仇,一般有仇当场我就报了。没什么事不要找我,有事更不用找我!就算是believe中间也藏了一个lie!我那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人人都喜欢我?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论文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正成为全球关注热点。这对中国是压力,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
挑战之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于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致力于改善13亿人民生活水平的努力不可能停止,“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难以回避,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面对的必答题。
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电力中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会产生4.12吨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国际能源机构估算,2007年至2030年,中国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如何在既定资源条件下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变,是中国面临的一个极大考验。
挑战之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欠发达,又加重了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1993年至2005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量的64.4%。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挑战之四: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正在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中国受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在国际规则制订上又并不拥有更多话语权,面对发达国家的抢先行动,如何以后发优势赶超发达国家,无疑也是考验。
然而,发展低碳经济也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走低碳发展道路,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
2.中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机遇与风险和挑战 篇二
关键词:老年产业,人口老龄化,机遇,挑战,思考
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2013) 》, 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并呈现加速态势, 截止到2013年,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亿大关, 达到2.02亿, 占我国总人口的14.8%, 老年抚养比从2012年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 根据相关老年人口预测, 我国在2050年老年人口总数将突破4亿大关, 占中国人口总数30%。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无疑对中国老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老年产业正在步入朝阳产业的行列, 但我们也必须清晰认识到我国老年产业目前发展存在的“瓶颈”, 党和政府应在市场经济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前提下, 积极引导中国老年产业良性发展。
一、中国老年产业研究回顾
唐仲勋、叶南客 (1999) 从老年产业的市场前景、老年人口消费需求特征、老年市场的多样化角度对中国老年产业发展进行全面系统描述, 并提出促进中国老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邬沧萍 (2000) 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老龄产业研讨会上指出, 老年服务业和护理业是我国老龄产业的重点, 而老年人长期照料护理 (LTC) 是老龄产业的重中之重, 并提出产业化、市场化的老年服务业、护理业可以有效地促进LTC的发展;邓国胜 (2000) 提出针对老年产品的不同性质, 要发挥企业、政府和NPO的不同作用, 不可缺位和越位;李建民 (2000) 则认为中国老年产业研究应关注老年人消费需求、供给以及政府的作用和行为方面, 对中国老年产业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陆杰华 (2000) 认为中国老年产业发展体系应包括卫生、家政、商品消费、保险、金融、房地产、旅游和娱乐、教育、咨询服务及其他特殊行业, 并认为国家产业政策的完善是中国老年产业发展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
对以往中国老年产业回顾可知, 鉴于中国于21世纪元年进入老年型社会, 学者对中国老年产业 (也称之为老龄产业) 的研究集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 针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学者从宏观经济角度、老年产业发展前景、措施政策等角度对老年产业进行研究探讨。
二、中国老年产业发展的机遇
1. 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老年人口众多, 目前拥有2亿人的消费群体, 未来三十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突破4亿。表1列出了近年来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长趋势。从表1可知,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绝对数和比重稳步上升, 至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突破2亿大关, 占中国总人口比重为14.9%, 规模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蕴藏了巨大的商机。
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
2. 国家的政策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1〕28号《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完善老龄产业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老龄产业、引导老年人合理消费, 培育壮大老年用品消费市场、促进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开发、加强老年旅游服务工作、引导老龄产业健康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3〕35号) 也明确提出, “各地要加快建立养老服务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为贯彻落实35号文件, 2014年10月23日财政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办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 (财社〔2014〕113号, 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 切实解决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推动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 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这是继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养老服务 (财社[2014]105号《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 之后, 国家加大公共财政投向养老服务业的又一重要政策。
3. 普遍的社会共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尤其是高龄化的快速发展, 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共识。社会共识是中国老年产业发展的基础, 只有在老年产业存在的必要性达成共识, 才能消除制约老年产业发展的障碍, 才动员全社会投入到老龄事业发展当中去, 为中国老年产业发展提供肥沃土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家庭子女更愿意为老人提供相关服务, 为老人购买保健用品、药品已成为流行趋势, “送健康”已渐渐成为人们礼尚往来的首选。
三、中国老年产业面对的挑战
1. 老人消费观念保守, 消费意愿低
由于受传统消费观念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影响, 相对于欧美及日本等国家, 中国老年人会更多地倾向于个人储蓄, 消费意愿普遍不高。现阶段, 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层次较低, 退休金难以满足晚年生活, 老人为避免未来养老风险, 而不敢消费。另外, 中国有“重小轻老”的传统, 老年人把自己毕生储蓄能够大方的交给儿孙消费, 而自己却舍不得消费, 消费意愿较低。
2. 缺少有力的老年产业政策引导
近年来我国老年产业尽管发展较快, 但仍然处于较低阶段。重要原因是缺乏有力的政策引导, 国务院出台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从宏观角度阐述了对中国老年产业发展的政策倾向, 但是仍缺乏全面、系统的行业规范和明确的市场准入规则, 对老年产业的生产、经营、消费等环节缺乏可操作性的配套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老年事业, 但是民间机构在资金支持、土地政策、税收等方面无法享受到公办机构的优惠, 以至于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老年人对民间机构服务质量满意度不高, 而公办机构资源紧张又无法满足庞大的老年人群体。表2列出了近年来中国社会服务机构床位数。从表2中可以看出, 尽管近年来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床位数持续增多, 但相对于中国规模庞大的老年人口而言, 无异于杯水车薪, 无法满足老年人入住需要。
单位:万张、张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
3. 专业护理人员缺乏, 且素质不高
相对于中国规模庞大的老年人口, 专业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且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万艳 (2014) 针对养老院的一项研究表明, 入住民营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或多或少遭受了一些来自机构及护工的暴力, 这些暴力可以归纳为热暴力和冷暴力, 机构护理人员个人素质不高导致老年人虐待发生的原因之一, 养老机构暴力的存在打击了老年人的入住意愿, 伤害了老年人的感情和自尊。除了护理人员素质不高以外, 中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人数远不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 缺口达千万人。
四、中国老年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思考
1. 开发研究新型老年产品, 丰富产品种类
中国老年产业应立足于老年人特殊需求, 量体裁衣地设计与制造老年产品并提供相关服务。创新产品设计理念, 开发更多的、价格低廉的、保健型的老年产品。由于老年人更看重物品的实用性和低廉性, 因此厂家本着便利性原则, 更多地推出实用性产品, 并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2. 政府加强政策引导, 走产业化道路
首先, 政府要对民营资本的介入进行相关的税收优惠, 并提供政策性贷款。对于社会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应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对针对老年人注册成立的老年产品生产厂家, 鉴于利润率较低, 应在5年内减免相关税收;鼓励交通、金融、银行、保险、旅游资源向养老领域聚集。其次, 对老年产业的性质进行明确规定, 可以将老年产业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对于营利性的老年产品企业, 政府要积极引导, 提供必要的补贴和税收优惠。对于非营利性老年产品企业, 政府要负责买单, 注重社会利益。再次, 提高护理人员工资水平, 对护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最后, 政府积极制定老年产业政策和相关市场准入规则, 对于不合格的生产厂家要坚决予以退出, 对于诚信经营、产品质量较佳的生产厂家给予培植和鼓励。
3. 转变老人消费观念, 着力提高购买力
一方面, 清晰认识社会保障制度与老年产业的内在关系, 只要完善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在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 解除老人后顾之忧, 才能释放出消费需求, 促进中国老年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 鼓励老年人购买服务要加强消费“示范教育”, 子女在消费方面容易接受新的消费理念, 子女亲身实践, 形成示范, 老年人也会慢慢转变消费观念, 这对于老年产业的发展无疑是有推动作用。
4. 积极发展商业保险, 鼓励购买养老服务
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开发针对老年人的资产管理服务。商业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职能对老年人有重要的价值, 是一种互惠双赢模式。老年人工作期间的储蓄要多于大多数年轻人, 我国城市老年人至少拥有一套住房, 根据现在市场行情估计, 如果居住在北京二环以内, 老年人会拥有价值超过200万人民币的房产。这些资产通过合适的处置就能够保障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比如“以房养老”, 就是此类业务的一种, 因此, 要积极引导发展商业保险业务, 鼓励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
参考文献
[1]应斌.中国老年产业发展障碍与出路.商业时代[J], 2003 (20) .
[2]彭雅惠, 王晗.把“养老”做成“朝阳产业”.湖南日报[N], 2014-10-11 (003) .
[3]曹连峰.东营市老年服务产业发展情况调研分析.科技向导[J], 2014 (05) .
[4]郭春慧.关于建设老年产业服务基地的思考.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2013 (03) .
[5]徐京.老年产业, 想说爱你不容易.中国老年报[N], 2001-2-24 (001) .
[6]张启涵.老年产业:一座待挖的产业“金矿”.牡丹江日报[N], 2010-5-5 (002) .
[7]蔡恩泽.老年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中国审计报[N], 2014-1-13 (006) .
3.中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机遇与风险和挑战 篇三
当前,服务外包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协作、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通过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新一轮产业布局。新兴经济体主动把握服务全球化机遇,力争在融入新一轮全球分工体系过程中占据有利地位,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应充分认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采取相应的战略举措,加快推动服务外包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服务外包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一)服务外包产业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亮点
近些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持续高速增长,2007年国际服务外包执行金额不足亿美元,到2012年达到336.4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0%。2013年-6月,我国国际服务外包执行金额为193亿美元,同比增长接近40%,延续了过去几年强力增长的态势。
据我们测算,2012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离岸+在岸)总规模超过1.25万亿元,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4%,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效果显著。2012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0.7个百分点。根据国际服务外包“十二五”规划及国内(在岸)服务外包的发展潜力,2015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其中国际服务外包金额将超过850亿美元,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进一步加强。
(二)服务外包产业成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新的主渠道之一
截至2012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累计吸纳从业人员近430万人,其中,大学毕业生近300万人,间接带动1400多万人就业。2012年服务外包产业新增就业人员110.7万人,占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的8.7%,其中,新增大学生就业67.8万人,约占当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10%。“十二五”期末,服务外包产业当年将吸纳大学生就业200万人左右。
(三)服务外包产业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动力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新的亮点,新技术革命正在孕育,产业升级和生产要素转移步伐加快,服务业越来越成为各国发展和彼此合作的重点,服务外包成为服务业跨国合作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2012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为44.6%,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比重,发展空间广阔。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服务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从服务业增加值看,2012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超过20%。从发展趋势看,服务外包产业增长速度也将远高于服务业整体发展速度,将会大大提高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发展动力看,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加速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服务外包人才,加速了服务业从生产活动中进一步分离,增加了服务业的需求,推动了我国经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的转型,提升了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提高了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服务外包产业正成为带动服务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四)服务外包产业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支点
我国丰富的科研与人力资源优势、潜力巨大的在岸市场为服务外包产业把握国际化发展主动权奠定了重要基础。服务外包产业已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新领域。随着对服务外包产业认识的加深,本土服务外包企业也开始迅速发展,在岸市场潜力逐步释放。服务外包产业成为综合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外贸外资结构,培育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的新途径,构筑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后危机时代,我国货物贸易增速放缓,国际竞争力面临成本上升等诸多挑战。我国服务贸易增速相对较快,但面临贸易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强的不利局面。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外包产业逆势快速发展,成为转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新的重要支点。
二、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明显增多,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产业发展将呈现新的格局。
(一)国际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国际市场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地不断加快,世界范围的专业化分工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以服务业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全球服务业正加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为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国际市场空间。
2.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为服务外包产业创新提供新动力。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孕育新的长期需求。低碳技术、绿色技术、生物技术、数字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创新正在不断进行。特别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社交网络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为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并不断创造新的空间和新的商业模式。
3.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关注重点,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增添新的引擎。伴随全球资源环境承载压力日益凸显,生态环保、节能减排越来越成为全球共识。服务外包业务具有高技术含量、低消耗、低污染等多重节能环保特点,在全球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将为国际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发展资源,营造发展环境,提供基础条件。
4.全球产业结构产生新变化,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多元化选择。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传统发包市场加快复苏与贸易保护主义加重并存,回岸动向值得警惕,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必须提供多元化的竞争策略,要能适合未来市场需求的变化。
(二)国内市场孕育巨大潜力
1.国民经济平衡较快发展,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十二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国内服务外包市场潜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产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2.经济结构转型加快,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驱动力。“十二五”期间,中国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政策着力点转向内需的扩大,服务业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战略地位将随着服务业的整体发展而得到不断提升,内需的释放将成为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3.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搭建了重要的技术和平台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将产生巨大的服务需求,为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提供坚实的国内市场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带来服务外包领域商业模式的创新,提升服务外包的优越性,激发企业发包、接包的积极性,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4.资源要素配置的竞争加剧,促使服务外包产业集聚优化和模式创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源的成本、土地成本和商务成本等不断上升;大学生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仍将并存;服务外包人才结构有待优化,中高端人才缺乏;国际服务外包中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因素存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要素配置竞争进一步加剧,将加速服务外包产业向示范园区及产业带集聚,并将推动服务外包交付模式、服务模式以及合作模式的变革。
(三)市场格局出现新的变化
1.美欧日传统发包地需求复苏,新兴市场国家发包需求显现。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许多放弃或延迟的外包计划将重新启动,传统发包市场将加快复苏。在信息技术影响扩展和全球化进程加速的作用下,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的发包需求在全球发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将迅速增长。
2.接包目的地竞争激烈,新兴接包国家迅速崛起。除印度、中国、菲律宾、爱尔兰、加拿大等传统离岸服务接包地之外,越来越多分布在欧洲、拉美和亚洲的新兴国家正将其国家产业发展定位在服务外包接包领域,服务外包接包目的地竞争将日趋激烈。
3.新技术激发外包新领域,产业价值链不断升级。随着技术进步和知识价值提升,以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服务外包领域不断涌现,发包企业对高端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接包企业追求高附加值的内在要求将促使服务外包面临产业价值链不断升级,作为服务外包价值链高端的KPO市场的增长明显快于ITO和BPO,服务外包进入2.0时代。
三、中国进一步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战略
(一)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提升至国家战略,是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壮大的战略性保障。加快制订《中国服务外包总体发展战略》,并适时启动编制《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离岸在岸并举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的增长极。应进一步提升体制机制保障水平。根据总体发展战略和规划,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握好离岸市场开拓与在岸市场挖掘,做大做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
(二)构建完善的服务外包产业促进政策体系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即33号文。在现行服务外包鼓励政策的基础上,遵循WTO多边贸易体系要求,依据我国外贸法和外资法,以市场为导向,以财税政策为基础,对产业政策、科技政策、投融资政策、贸易便利化等进行系统设计,构建科学、系统、协调的产业促进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服务外包统计分析体系。建立科学、统一、全面的服务外包产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服务包产业统计信息对外共享机制,全面提升统计分析能力,为宏观决策和行业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优化示范城市发展体系。打造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核心竞争力,要立足于构建全球服务外包中心城市,培育服务外包产业可持续服务交付优势。根据示范城市发展实际,结合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重新对示范城市进行战略性定位,强化实施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
(三)全力打造“中国外包”品牌
国务院33号文明确提出,要树立“中国外包”品牌。应加强企业能力建设,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提高技术创新和集成服务水平。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加强支持力度。统筹服务外包产业与“走出去”、援外工作有机结合,推动企业抱团出海,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依托行业组织,加强服务外包产业海外整体营销,加快树立“中国外包”品牌。
(四)构建全产业链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培养和引进中高端人才鼓励政策,着力缓解中高端人才瓶颈制约。科学界定中高端人才标准,对培养和引进符合一定条件的服务外包中高端人加大补助力度。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包括高等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基地等的社会化开放式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重点支持一批办学规范、实力强、效果好的高等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和信用体系建设
坚定不移地加强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建设,应尽快研究出台《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加快研究制定服务外包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营造产业发展的诚信环境。继续加强服务外包产业基础研究,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建设,出台专业人才、培训机构、质量控制等相关行业标准。
(六)强化重点与布局
服务外包发展重点:ITO、BPO、KPO结构提升,优先发展的行业中,主要是金融外包、制造业外包、医药研发外包、通讯外包;巩固提升行业中,主要是创新外包、产业研发和工业设计、物流服务等;积极培育的行业中,主要是医疗服务、政府服务、云计算和互联网服务服务。
服务外包区域布局:一方面要加大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力度,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21个示范城市及11个软件出口(创新)基地的主导作用,二者不可或缺。与此同时,要特别强调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
4.中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机遇与风险和挑战 篇四
一是技术服务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针对某个环保治理项目,提供技术方案,组织规模小。二是项目承接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为环保项目提供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营等一揽子服务,组织成规模化发展。
三是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牌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以产品营销为核心,以企业品牌为依托,以项目融资、项目承接、产品营销、技术服务等为内容。这一阶段将是市场洗礼的结果,也是目前中国环保企业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环保产业 现状分析 未来发展我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
1.1 我国环保产业的定义范围
我国环保产业的概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比如前一两年,环保产业仪指专门从事环保没备生产和其它专门从事环境保护的企业单位。现在,随着国家对利,研院所的企业化改革步伐的加快,环保产业还包括诸如国家各部委直属的研究院所和生态建设的企业单位等。
1.2 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历程
总结中国环保产业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技术服务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针对某个环保治理项目,提供技术方案,组织规模小。二是项目承接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为环保项目提供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营等一揽子服务,组织成规模化发展。三是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牌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以产品营销为核心,以企业品牌为依托,以项目融资、项目承接、产品营销、技术服务等为内容。这一阶段将是市场洗礼的结果,也是目前中国环保企业努力的方向。
1.3 我国环保产业的特点
1.3.1 进入门槛不高
十多年来,中国的环保企业通过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洗礼,现有一万家左右。由于环保产业相对于其他的行业而言,整体利润比较可观,而且进入壁垒并不是很高,因此,就不断有新企业加盟,且呈方兴未艾之势。
1.3.2 企业分布的分散性
因为我国的环保产业广泛分布在各个产业部门,导致了环保产业管理上各自为阵、政出多门,使得国家对环保产业的发展投入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和监督协调,综合管理的力度不大。
1.3.3 企业规模多为中小型大型环保企业只占全国环保企业总数的2.8%,近90%都是小型企业。到2000年底,全国已有1万多家企事业单位专营或兼营环保产业,职工总数180多万人,固定资产总值800亿元。2000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1080亿元,其中,环保设备(产品)产值300亿元,占27.8%:资源综合利用产值约680亿元,占63%;环境服务产值100亿元,占9.2%。环保产业总产值已占同期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77%。
1.3.4 中国的环保产业还很稚弱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环保产业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一方面,中国的设备制造业与国外的差距由来已久,因此,这种差距在环境污染治理设备、在线监测仪器的制造方面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中国环保企业在转化、引进、吸收国外成熟环保技术和设备以及在技术工艺的开发方面远远低于其它行业的转化、引进、吸收程度
和开发程度,当然就无法提供满足中国闩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需要的技术工艺和缺乏解决日益扩大的环境问题的综合实力。
1.4 我国环保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4.1 我国环保产业的主管缺位
我国环保产业没有主管、只有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对环保产业进行规范和约束。由于我国环保产业协会对各地环保产业的指导缺乏行政上的监管,从而导致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缺乏一种强有力的指导和管制。
1.4.2 我国环保产业市场的规范问题
我国的环保产业是伴随着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但目前就国内的环保市场而言,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和约束机制。一方面,市场准入的条件没有限制,另一方面,环保的市场资源比较分散,无法形成竞争优势。
1.4.3 资金短缺的问题在短期内无法解决?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尽管投资多元化趋势已初露端倪,但资金短缺仍将是一段时期内的主要矛盾。
1.4.4 环保产业仍未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独立行业
因为环保产业目前还未列入国民经济的行业之中,致使目前环保产业缺乏一个规范的统计、研究、政策指导。
1.5 制约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因素
谈到制约我国环保企业的因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制约我国环保企业的内部因素主要是:一是新生的公司没有资金、技术及资质优势,老牌的公 司技术、资质占有绝对优势,但又没有市场主动性。二是新老公司都缺乏核心竞争力。三是没有大的综合实力强的公司形成,无法与国际环保公司抗衡。制约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5.1 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显示出来,环保产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还没有引导环保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导致环保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由于产业政策不到位,缺乏吸引人才、技术、资本资源投入的市场氛围。如火电厂烟气脱硫,“七 五”期间国家开始安排重点攻关项目,“八五”开始实施示范项目,“九五”制定了宏大的实施计划,但由于配套的政策不落实,造成实施计划难以落实。例如:目前,安装脱硫装置的火电装机容量只占全国火电装机容量1.2%,很有发展前 景的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难以形成。
1.5.2 环保基础设施投资渠道窄,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不足
据有关研究表明,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的投入应占GDP的1.5%,而我国到“九五”后期虽然达到1%,但还不能满足建设所需。资金缺乏直接限制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如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建设67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后经调整为52个,但截止到2000年底,全流域只建成运行10个,未动工建设的10个。目前,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几乎全部依靠财政 投资进行建设和运行维护,致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发展滞后,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率不足15%,一部分污染处理设施难以运行下去。
1.5.3 市场混乱,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这是我国环保产业和环保企业都长不大的一个原因。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垄断现象严重,采取所谓的市场准入制度,造成市场割据。有的地方片面强调当地环境保护建设项目所需的设备和产品要在当地生产,造成了新一轮低水平重复建设。个别省市制定的环保产业政策中,明确提出承担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单位必须持有《当地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资格
证书》。另一方面,不正当的市场竞争依然存在。有关部门指定产品准入、虚假鉴定等现象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山于环保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缺少必要的标准、技术规范。环保产业市场混乱,严重阻碍了环保产业技术进步,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环保产业与金融资本的结合资金缺乏一直是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尤其是环保企业。由于环境保护是一个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和收益较低的公益性的行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往往与巨额的资金联系在一起。在这方面,国内的环保企业与金融资本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
2.1 我国环保治理现有资金来源分析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己形成了八条环境保护的资金渠道,这八条资金渠道是:基本建设项目“三同时”的环保投资:更新改造投资中环境保护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环保投资:排污收费补助用于污染治理资金部分:综合利用利润留成用于污染治理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用于治理的投资;污染治理专项基金和环境保护部门自身建设投资。
2.2 我国上市环保企业的现状及特点
目前沪、深两市与环保业务有联系的公司有30多家,但有相当多的公司环保业务占总业务比重较小,环保业务比重较大的公司只有7家,它们是:环保股份(0730)、清华紫光(0938)、凯迪电力(0939)、首创股份(600008)、武汉控股(600168)、创业环保(600874)、龙净环保(600388)。这7家公司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环保产业基本上是其唯一主业,它们是:环保股份、凯迪电力、龙净环保,它们的“环保血统”更纯正一些:另一类是环保产业是其主业之一,但不唯一,它们是:清华紫光、首创股份、武汉控股、创业环保。
2.3 风险投资与我国环保企业
环保治理项目的投资主要是政府且属公益性事业,其收益的改善主要来自政府对环境污染的政策和资金配套,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对于其未来发展依赖于政府的政策的行业,风险投资对其介入是很谨慎的。但是,随着国家对环保投资政策的改革和对环保治理力度的加大,这一状况会有所改善。
2.4 我国环保企业的融资探索
纵观国内几家环保公司的探索实践,其投资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八种模式。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BOT模式源于“八五”期间,当时,BOT模式主要在高速公路、电厂等领域应用较多,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严重短缺的资金问题,在环境污染治理项目中引入BOT模式是目前中国政府面临的新课题和中国环保企业面临的新挑战。二是利用强大的融资能力,收购污水处理厂,通过受让和转让股权,变现政府投资资本。政府利用变现的资金再投资建设新的污水处理厂,从而加快地方环境污染的治理。三是利用国家的国债资金进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并承担这部分债务的偿还。四是山工程方贷款,环保公司为其提供担保,并建设污水处理厂,工程方负责还贷。五是基金投资模式。即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集团进入的方式介入。因为以这种方式进行污染治理,将有利于降低一次性投资,有利于统一规划和统一设计,有利于引进先进的工艺,有利于降低环保设施的运行成本。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因为地方政府的观念较为落后,对这种模式的认识有一定的差距,会给这种模式的推进人为地制造障碍,这就需要通过上一级政府来协调,通过市场来引导。六是在一定的工程建设周期内,环保公司以无息借款的方式给工程方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在工程峻工后,工程方将本金还给环保公司。七是环保公司以总承包的形式,投资一定的资金,并占整个工程投资一定的股份,成为工程的股东。八是环保公司与工程方成立项目公司,用项目公司的名义从银行贷款进行环保项目的建设。我国环保产业未来的发展
说到我国环保产业未来的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市场需求,要将中国环保产业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一要靠增加环保投入,二要靠严格的执法监督,三要实施强强联合战略。
3.1 增加环保投入多渠道筹集污染治理资金,增加环保投入,是实现环保产业有效市场需求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是在政府的统一规划、适当支持、依法监督下,靠企业、市场运作来实现的。我国一些地方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己开始探索社会化、企业化、专业化的新机制。
3.2 严格执法监督严格环保要求,进一步加大环保执法监督力度,通过环保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和规范约束,可以拉动环保产业现实市场的需求。“九五”期间,我国政府陆续制定了“三河”、“三湖”防治规划,“两控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控制区)规划,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和“一控双达标”计划等环境保护重点计划,有力地促进了环保产业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去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超标是违法行为,并提出依法建立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零起点收费。这将有助于改变污染物排放收费标准相对于污染治理成本偏低,难以调动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的局面。如新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不能达标的,必须配套建设烟气脱硫装置,推动了烟气脱硫产业的发展。对污染物排放量大而又超标排放的现有企业,要通过执法检查和监督,促使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污染治理,并要限期整治。对到期不能达标的企业,要依法采取关闭、转产、限产和停产治理等措施。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开展严肃查处污染物超标排放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这对环保产业现实市场的形成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5.机遇与挑战材料作文 篇五
机遇如同一粒种子,酝酿着希望,深深植根于每一位智者的心中,当机遇来临,其芬芳便如那散入东风满洛城的笛声,充溢在每一个角落。——题记
赛车运动中的`“弯道超越”正阐明了此点:抓住机遇,勇于挑战。正是有了“弯道”这个机遇,而原来落后车手可以利用弯道超越对手,是他勇于挑战,超越自我,最终取得胜利。
生活亦如此,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弯道”,只是在面对“弯道”抉择不同罢了,智者抓住机遇,勇于挑战,最终超越对手,取得了自己想要的结果,而那些在“弯道”面前退缩的人,记过也不会感受到那种胜利的喜悦。
“弯道”,固然困难大,变数多,极富风险与挑战,但它却是一种给我们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机遇,它也许就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关键点,只要抓住机遇,勇于挑战,或许明天的我们又是另一种风彩。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水平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正是我们抓住了机遇,勇于挑战,才会有今日的辉煌。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远接挑战。所以,我国加入了wto。立足国情,抓住机遇,勇于挑战取得巨大成就,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正是抓住了机遇,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日益提高,赢得了他国的尊重。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机遇不可失,挑战亦要勇。对我们而言即将面临的高考,就是一个机遇,我们亦要调整好心态,勇于挑战,超越这个“弯道:改变我们的命运,创造出属与我们自己的一片蓝天。
6.耐火材料工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篇六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的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将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的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将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
国际形势:从全球局势看,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工业发展有利。但与过去的十年相比,我国工业发展的国际环境将逐渐趋紧。首先是全球经济可能进入低速增长期,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将在一定时段内处于低速增长。其次是全球供需结构会发生明显变化,现在一些主要经济体国家纷纷谋划经济结构深度调整,谋求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希望振兴制造业,扩大出口。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在加速发展具有自身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竟争。再次是国际贸易环境不容乐观,金融危机加剧了贸易保护,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日渐浓厚,贸易摩擦明显增加,世界贸易环境日趋复杂,国际贸易总量将呈下降趋势。“十二五”我国耐火材料工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内形势:随着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施行,我国耐火材料工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显而易见。一是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超常规固定资产投资已转入下行减速通道,国内经济增速将有所降低。总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大幅回落,对钢铁、水泥、玻璃等产业的需求就会下降,进而对耐火材料的市场也必然产生影响。二是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原燃材料价格可能继续上涨,实体经济生产要素成本将呈逐步上升趋势,行业生产经营的利润空间也会受到挤压。三是资源环境约束将进一步趋紧。随着政府对资源、能源和环境管理力度的加强,对耐材工业生产的制约日益明显,全行业节能降耗,治污减排的任务十分繁重。部分耐火原料资源紧张的形势在短期内也难以缓解。
7.中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机遇与风险和挑战 篇七
机器人遇到的重大挑战
机器人现在遇到了一个重大挑战。现在机器人的名气,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未来战略上都到了无以复加的高点,但真正机器人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它在市场上的表现又是什么?机器人是名不副实还是名实相符?
机器人是20世纪最大的技术发明之一,机器人也可以称之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同时,机器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高新技术。机器人未来将改变我们的制造模式,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为止机器人的拥有量不到200万台。而中国一年的汽车产量2000万台。机器人作为一种产业或者产品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与它名气的差距之大令人惊讶。
这是为什么?2009-2014年,世界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机器人逆势增长,全球的增长率接近30%,中国的增长率到50%多,接近60%。近几年进入了机器人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尤为突出,2013年中国成为机器人全球最大市场,2014年中国市场增幅54%,仍然保持全球最大市场。预计未来10年乃至15年,中国一直会保持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的趋势。更关键的一点,中国机器人的保有密度还没达到国际平均密度的一半。
从市场表现数据可以看到,机器人全球平均密度是在0.62%,中国只达到0.3%。实际上在机器人替代率里,我们认为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全球平均99.38%的工作还是人来做,机器人在里面的替代率只有0.6%多一点,在中国99.7%还是人作业。由此可以分析为什么这么大的工作量机器人不能替代,原因在哪儿?关键点就是机器人技术。很多领域因为机器人技术无法支撑,不具备条件。机器人根本不具备替代人工作的条件,而不在于成本和价格,在于产品功能和性能不能满足真正制造业大批量刚性需求。
机器人现在能做什么?现在典型的工业机器人,缺少了感知系统。一般的视觉、力觉还有其他感知,现在的机器人都没有。机器人还缺什么?缺少灵巧性。真正制造业里很大一类工作,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工作,几乎都是靠人的灵巧性,这恰恰是今天机器人所欠缺的。机器人既没有感知系统,又没有灵巧的操作系统,比照人类来讲,机器人应该是一个严重的残疾人,这样的“残疾人”基本排除在人类正常的就业范围之外,这就是今天机器人的现状。
今天的机器人在这种现状下能做什么工作?只能在结构工作环境下做程序化、规定性的工作。真正需要灵巧性的、或者在需要变通的环境,机器人无能为力。这个问题导致了很大一类工作机器人无法做,包括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工作。大家说未来机器人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在于3C(通讯、电子、消费类),而这里需要劳动者从事的工作是什么?是要用真正的双手或者手指,做灵巧性的工作,但是机器人做不了。再有工作性质不一致的,机器人做不了的。还有一大类特种性的工作,没有一定规范,机器人也做不了。真正需要劳动力多的行业机器人全部无能为力,为什么?就是技术问题。
还有一类是机器人的安全问题。机器人和人类现在不能协同工作,机器人工作必须在一个笼子里围着,由于安全性的限制又把很大一类工作排除在外。除了制造业外,现在在生活领域,养老、助残、医疗等领域,对今天的机器人而言又是一个没有解决的大问题。
特种领域机器人的作用。一个是人类的替代、一个是人类能力的拓展,在这个领域现在机器人所做的也是刚刚开始。今天因为众多技术的限制使机器人只是局限在制造业很窄的一部分里,这也回答了为什么今天机器人发展了半个世纪全球只有200万台,作为一个产业来讲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
针对这个情况,下一步机器人技术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机器人的作业能力,从灵巧性入手;二是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能力要增加;三是机器人的交互能力,不像过去靠编程、靠键盘,而是通过其他交互方式,通过这个来解决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作业,解决机器人与人的共融性,还要解决与作业决策相关的自主意识问题,要重点解决机器人的交互能力问题。这几个技术突破以后,机器人才会摆脱现在只是作为一种机械设备在专用领域应用的现状,从而进入广阔的市场。
机器人的智能技术的发展,现在可能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计算智能。现在的机器人主要体现在编程、计算,以轨迹计算为主。第二阶段,进入感知智能,各种传感要进来,提高机器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第三阶段,认知智能,这个比较长远。这三个阶段,当下机器人重点发展的是第二阶段“感知智能”,可以实现机器人在制造领域或者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认知智能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眼前重需要点突破的是感知智能领域。
现在机器人具备两大属性,第一个属性是机器人的机器属性或者机械属性,机器人发展到目前重点发展的是这个属性。第二是人的属性,智能、智慧、灵巧性。今天可以说机器人正处在一个由机器向人的转折点上,也就是智能的提升。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成为机器人最大市场,中国的机器人公司一夜之间从几十家发展到几百家。不完全统计,现在中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机器人公司可能有700~800家,这是短短三五年的爆发式发展。中国机器人的量上去了,发展速度上去了,我们的质在哪儿?中国机器人的内涵是什么?2014年,在中国机器人市场上,国外机器人公司在中国增长47%,中国本土机器人公司增长77%。我找到几个关键数据说明中国机器人存在的巨大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机器人技术层面,机器人的复杂程度,多关节机器人国外公司占了90%。二是机器人作业难度,现在机器人更多体现在焊接,在焊接领域国外占了84%。三是行业应用,真正机器人的高端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在这个领域国外公司占了90%。中国企业在哪儿?或者中国机器人种类,在作业的大多是在搬运、码垛,在应用领域可能在家电领域或者金属制造领域。通过两个90%和一个84%说明中国机器人在技术层面,也就是我们机器人的复杂度;在机器人作业层面,在机器人的应用行业现在都处于比较大的劣势,也就是说国外市场是主导地位。
将来很可能在产业链中中国处在低端,我们是低端应用领域。另外就是市场边缘化,很多主流市场,中国企业可能进不去,这是一个很大问题。所以现在的问题是高端市场产业链低端化,市场的边缘化。
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核心部件设计技术、编程程序技术、控制技术、应用作业技术,这是几大核心技术。关键部件有驱动器、伺服系统、高精度的减速器等。从感知系统,从视觉、力这一类东西来讲都是感知系统。在机器人的集成和应用领域,中国的很多企业或者大部分企业在核心技术、核心部件、感知系统关键的工艺技术都是欠缺的。
中国机器人产业,大的开发区、产业园现在有30多个,有机器人概念的上市企业超过百家,和机器人有关的大小企业已经上千家,主要的七八百家。这说明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模已经起来了,当下真正需要做的是怎么提高和改变我们的技术、我们的产品、我们的市场应用。现在中国的质量提升是摆在我们机器人产业面前最大的问题,由数量、速度转变为真正的质量、内涵,这是中国机器人发展的最大问题。
中国机器人产业到底应该发展到什么程度,我想和各位分享新松公司在这个领域最新的发展。
新松已经成为机器人产品线最全的企业,包括工业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特殊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商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我们完全可以做工业4.0的解决方案。新松作为全球上市公司,市值已经是全球第三大,ABB、法纳克、新松,也是这几年成长最快的企业。新松的产品有了比较好的地位,
新松三分之二的产品在外资外企中使用,现在出口23个国家,完全改变了中国产品低端应用很难走出国门的窘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同时中国也成为了全球机器人竞争最激烈的战场。中国机器人产业存在三个大的潜在风险,一个是技术,很可能要空心化;二是应用的低端化;三是市场边缘化。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中国机器人企业必须重视并解决好这三大潜在风险,当务之急是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企业。中国政府现在要打造机器人相关的大平台,研究开发平台、检验检测平台,还包括其他的标准平台,这都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需要支撑的相关平台。
机器人的重新定义和新一代机器人的发展
工业4.0带来一个新的概念,对产品的重新定义,虽然产品名字没有改变,但是产品内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看工业4.0和机器人。大家都知道工业4.0,但很多人不知道伴生工业4.0的M2.0。工业4.0要伴生第二次机器革命,这当中典型代表是新机器人。传统机器人的使命是支撑前三次工业革命,作为大设备的支撑。第四次工业革命必须有新一代机器人支撑,必须满足物物相连、物物相通,满足数据、网络、云这些新的要求,所以就有一个大的变化,我们称之为新一代机器人。
现在一个智能制造时代已经来临,这个时代来临有几个基本特征。第一,美国的再工业化,美国物联网的革命,包括欧盟的工业4.0以及日本的复兴战略和日本的机器人新革命,以至中国制造2025,这一切都标志着全球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大智能的变革,核心是智能。首先我们在智能制造这个大范畴内需要一个大模式的变革。第二,为支撑智能制造需要有智能设备,它生产的又是智能产品,同时设计手段包括管理手段的数字化、智能化,这是大的系统的变革时代。推动这个时代进步的动力在哪儿?或者新工业革命发展的驱动要素又是什么?
首先,技术驱动。机器人今天的现状是技术不能提供支撑,很多功能、性能满足不了需求。新一代机器人首先在技术上有了新支撑。包括网络技术、传感、大数据、新一代材料等等,在技术上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市场导引。产能过剩,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这一切都需要有新的制造模式来支撑。传统的制造模式,大批量、大规模的制造模式在新市场环境下已经过时了。第三,社会的倒逼因素。无论是环境、劳动力成本,还是其他各个要素倒逼我们必须进入新的制造模式。技术、市场、环境使我们进入了新的制造业革命的时代。
这个阶段需要的机器人是不是大家刚才谈的机器人?不是,完全变化了。传统的机器人怎么定义的?可编程的、多功能的、有自由度和灵活性的高端设备,是机械设备的范畴。新一代机器人的定义摆脱了设备概念,已经成为了人类真正的伙伴,无论在制造业还是日常生活、特殊领域,机器人一直伴随我们,新的机器人和传统机器人在内涵、在功能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今天重点要发展的。按照这个定义,制造业只是机器人的领域之一,另外在医疗、国防安全、服务生活领域,这是机器人未来的大空间,未来的大市场,几万亿美金的市场,是整个机器人市场的新范围。
按照新的机器人的定义和新的范围,世界各国都把新机器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机器人是多种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机器人的发展几乎代表一个国家综合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机器人还有一个很大的功能支撑技术,它对制造业、对国防安全、对日常生活有巨大的支撑作用,这是机器人和其他产品的巨大差别。任何技术和产品都有它的发展阶段和生命周期,但机器人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和持续,几乎看不到它的终点。
按照这样一个新的变化,我们再看中国机器人在近几年或者近阶段有哪些新变化。
以新松为例,新松最新的数字化工厂,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包括生产系统、物流系统、智能制造系统,完全形成了工业4.0制造模式。新松最新的智能化生产机器人的工厂,包括了智能物流系统、信息化管理的仓储系统、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的智能制造过程。离线编程+精确力控制。实时记录机器人的力矩,对打磨轨迹和界面进行实时记录和反馈。机器人通过视觉自动定位实现动态抓取。两个机器人通过传感器进行自动精密装配。
我们最新开发的复合机器人。过去是分离的,现在解决了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完成精密操作的问题,把过去的两种机器人复合在一起,这种机器人推出时间很短,但是市场上已经有大批量的订单过来了。
除了制造业机器人的进展,现在又最新推出了服务机器人,现在服务机器人已经大批量推向市场,今天我们看到的是餐饮服务机器人,代替服务员点餐送菜。现在同步进行地图重建,这样可以使移动机器人具备可行性,过去是要做标识的,这种现在完全实现了实用性。在过去,机器人很难识别前面是人还是障碍物,现在通过人脸识别,就知道这是一个人,对人怎么来进行交互,对障碍物怎么避过去。这实现了在复杂环境中移动机器人的可用性和实用性。
我们最新开发的柔性轻量机器人有轻自由度,可以跟人协同作业,具备感知能力。过去机器人和人必须要独立、分离,现在利用感知系统,机器人完全可以跟人进行交互、协同。
8.电信网络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篇八
一、公用电信网发展状况
近几年是我国通信发展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作为中国第一电信运营商的国家邮电公用电信网,其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基础网络更加完善、网络技术不断提高、移动通信快速发展、信息网络初具规模。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国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到今年4月达到1.16亿门,中国电信网络规模路居世界第二位。全国城乡电话用户总数达到825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恨户,居世界第三位。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8.2%。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26.5%。无线寻呼用户达到3600万户。数据通信终端用户达到36万户。
网络技术层次进一步提高。全国县以上城市全部开通程控电话,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全国长途传输数字化比重达到99%;局用交换机程控化比重达到99.7%。全国建成317个扩大的C3本地网;长途电话网等级结构由四级向两级演变、调整已基本完成,长途二级网络架构已基本形成;模拟有线传输干线设备已全部退网,覆盖所有省会城市的大容量、高速率数字干线传输已基本形成。 2. 5Gb/sSDH传输技术已普遍在干线网上采用; 国产ATM宽带交换机已上网试运行;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国省会城市和主要经济发达地区、直联与准直联相结合的7号信令网,省会以上城市的数字同步网设备和配套的监控系统已投入运行,省内二级同步网的系统建设和联网运行工作全部完成。
移动通信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全国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600万户,其中GSM网容量达到1500万户。GSM数字网覆盖全国304个地市和1731个县市,有24个省(区、市)实现县以上城市全覆盖,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31家运营公司开通自动漫游。完成了800兆CDMA中国电信长城网在4个城市的试验工作。280兆高速寻呼网在26个省会以上城市联网运行。
信息通信网络初具规模。数据通信总容量达到46万个端口,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覆盖全部地市以上城市和90%县市及部分乡镇,*中继宽带业务网已开通并提供服务。与相关部门联合建设了国家金融数据骨干网,合作开通了“中国商品交易中心“、“国中网”、“地震网“等多个数据通信专网,积极向社会提供多媒体通信服务和计算机公众信息服务,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联网省市已达到22个,全国大部分地市以上的“168”已基本实现联网。“160“实现了近100个台的数据库联网。智能网已向社会开放了300、800等业务。
二、网络技术优化促进业务市场增长
近几年,世界电信发展呈现出业务市场全球化、三网融合信息化以及电信网络向综合化、智能化、宽带化、个人化发展的三大趋势,面对电信业务市场的新需求和因特网对传统基础电信网的挑战,国家电信公用网已经敏感地意识到竞争的压力和加快基础电信网建设的必要性。中国电信已提出面向2010年的`前瞻性发展策略和远景目标。
按照新规划,“九五”期间,我国长途交换网将加快本地网建设,取消C4网,较发达城市在充分考虑交换网安全的同时,将严格控制交换机种类,采用两个或多个本地网合用长途交换机的方式保证网络安全。到2010年,我国长途电话交换网将形成整个平面的无线动态网或分高低平面实施的动态选路网;除传统的普通语音业务外,还将在全国范围内便捷优质地提供各种智能业务及窄带ISDN业务,具备优越的网络性能和服务指标,并可按业务类型提供不同业务质量。
长途传输网建设形成以SDH传输系统为基础,结合ATM的双层基础平台结构,SDH传输网除了为语音业务提供传输通道,还将为高速数据业务提供路径,而ATM层则提供高速数据业务的传输和调度。
在局
9.冷战后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篇九
摘要:冷战后,世界全球化速度加快,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依然是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台湾问题尚不明朗;南海问题亟待解决;美国依靠世界霸主的地位依然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造就了新的国际格局;支撑中国经济30多年快速增长的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大国与新兴经济体经济权重此消彼长„„对于中国而言,这些新变化、新格局意味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关键词:和平、发展、合作、勇于面对
正文:
一、当今世界发展形势
为了更好地把握我国政治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首先要分析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在充分把握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前提下再分析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好地发展我们的国家。
政治形式,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金融危机剧烈动荡后的缓慢复苏之中,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的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因为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发生改变和逆转。
1、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使我们更加容易改善我国 的国际形象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1世纪头8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GDP达到 4.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今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增长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
2、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话语权将加强。美在伊战后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民主、自由、法治、人权”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冲击。俄罗斯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欧盟一体化进程放慢,日本经济发展面临新困难印度、巴西等发展中新兴大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增大。然而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左右,使决策倾向富人;即便是照顾弱势群体、穷人的政策,也会被不断侵蚀。
2、国内民族分裂势力的挑战。如今台独、疆独、藏独行情不断看涨往往得益于西方坚挺,挑拨离间若干族群与汉人之间关系,鼓动策划分离势力对抗中央主权管辖这一努力自然从未停止过。普通西方人士对台湾,尤其是新疆、西藏的背景了解极为有限,但多少年来西方政府几乎不约而同地通过各种方式对主流社会持续宣传。
3、中国周边国际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首先,朝鲜半岛风云突变,对东北亚安全形势影响甚大,也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最大的变数。其次,海上安全问题愈益凸现,东海和南海争端同时爆发,中国的海上领土和海洋权益面临重大挑战。今年以来,围绕钓鱼岛和南沙群岛争端以及海上划界问题,中日之间以及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之间,产生了严重纷争。第三,中印关系虽已正常化,但并未建立相互信任,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始终是不确定因素,加之印巴纷争尚未根本消除,中国西南边陲不可掉以轻心。
4、中国在核心科技方面应当加强。中国各个产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惊人的相似,产品的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基本都依靠进口。随着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成为发展中国家寻求突破和跨越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发达国家普遍改变了长期对科技发展的不干预政策,
参考文献:1、2、3、张术环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辽阳:《冷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国家利益》
周美娟,申文杰:《论冷战后中国对欧盟开展文化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0.中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机遇与风险和挑战 篇十
1 认识IPv4和IPv6
1)IP协议。如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一样,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也需要共同遵守一定的规则,称为网络协议。互联网主要采用TCP/IP协议族,其核心协议是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1]。
2)IPv4协议。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的缩写)是IP协议的第四版,也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构成现今互联网技术的基石的协议,也最为人所熟知。IPv4受自身数量不够、性能不足和不够安全等技术局限,正从技术与容量层面不断走向发展的尽头。
3)IPv6协议。为了弥补IPv4的不足,IPv6技术应运而生,于1995年12月正式公布[2]。IPv6在IPv4基础上继承了优点,改进了不足,包括地址空间、端到端IP连接、高性能、服务质量(Qo S)、安全性、多播、移动性、即插即用等,其中最大的改进是根本解决了地址短缺问题。IPv6的地址容量是IPv4的约8x10^28倍,能够满足互联网的长期发展。
2 IPv6:新的机遇
对于我国互联网发展,IPv6将是必选之路,也是一个难得的新机遇。
1)现实需求。2015年,“互联网+”的国家战略带动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4G移动互联网等各种新的应用对于IP地址的需求与日俱增,IPv4地址枯竭问题在我国显得更为严重,发展IPv6成为现实需求。
2)战略意义。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一直牢牢控制互联网,地址枯竭不是大问题,而且仍是现有IPv4体系最大获益者,所以对IPv6发展并不十分重视。因此IPv6是难得的机遇,是赶超美国的绝佳机会。发展好IPv6,争取未来互联网发展主动权,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3)发展前景。IPv6提供网络集成和简单、智能的IP网络,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支持全新的IP设备,使IP系统具备更高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有效提升性能。因此,IPv6将会对现有网络起到明显的“增值”作用,拥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3 IPv6发展现状
IPv6最重要的优势在于解决了最为紧迫的IP地址不够问题,因此近年来在全球主要国家与地区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已充分认识到现阶段部署IPv6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国家发展战略,制定明确的发展路线图和时间表来积极推进IPv6的大规模商用部署。以IPv6技术为代表的网络技术创新已是大势所趋。
1)全球IPv6发展正日益加速。2015年12月,阿卡迈技术公司发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3]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在升级IPv6的进程中,通过IPv6进行内容请求比例最高的前10个国家地区依然以欧洲国家为主,占据了8个席位。其中比利时依然保持第一,IPv6内容请求高达35%。谷歌公司2016年1月发布的数据也显示,在谷歌网站的全部访问中,已有10.09%是通过IPv6连接实现的,这几乎是2015年同期的2倍。从国家发布来看,比利时访问谷歌流量的44.32%通过IPv6连接实现,占比最高;其次是瑞士,30.89%;美国为25.63%,德国为23.05%,英国有2.95%。在亚洲,日本IPv6普及度最高为10.9%,马来西亚8.83%,中国2.07%,韩国2.17%,台湾0.55%。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起初对于IPv6并不热情,2010年9月发布IPv6首部行动计划,2012年5月发布计划第二版,后来加快了步伐,发展迅速。欧盟2008年5月发布“欧洲部署IPv6计划”要求一致部署,进展迅速。日本的IPv6化最为积极,2007年成立“互联网向IPv6过渡调查研究委员会”,提出过渡计划。2011年6月,日本电信NTT就已经提供IPv6商用。目前,日本ISP已基本完成IPv6全覆盖部署,IPv6产业链发展业在日本已成熟,其IPv6的迁移过程、相关研发和应用业务为全球提供了一个模板。
2)国内IPv6积极发展。截至2015年7月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IPv6地址总数达到19349块/32,全球排名第二。但从IPv6普及率来看,中国至少排在世界的第58名之后,下一代互联网仍然相对落后。中国第一代互联网IPv4只能跟踪模仿,但IPv6起步较早。2003年适时启动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CERNET于2004年率先建成了中国第一个IPv6互联网CNGI-CERNET2,并参与了下一代互联网若干标准的制定,在技术创新上也取得了诸多突破。电信运营商中,中国电信IPv6商用的启动最早,为全球试点规模最大的运营商之一,以自营业务为首率先过渡,带动企业家庭客户,加速移动端部署改造;中国联通以培育IPv6产业为主,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等全面开展IPv6特色应用;中国移动网络改造与试点同时开展,进行端到端IPv6完整过渡计划。但总的来说,IPv6在我国的商业化应用和普及并不乐观,需要继续大力发展。
4 IPv6面临新的挑战
目前,我国IPv6网络改造已经开始了商用试点,但IPv6的覆盖率及流量还非常低,发展并不太顺利。因此,如何发展好IPv6也是很大的挑战。
1)驱动力不足。现有IPv4应用和业务十分完善,而IPv6仍然缺乏“杀手级应用”,尚未找到IPv6业务的商业盈利模式,因此缺乏主动向IPv6过渡的核心驱动力,IPv6产业链总体水平亟待提升,需要国家在宏观层面大力引导发展。
2)技术难度大。IPv6过渡尚无完美技术,目前主流技术有三种:双栈、翻译和隧道[4]。双栈技术要求同时支持IPv4、IPv6双协议,部署代价大;翻译技术翻译范围有局限性,无法实现应用跨层;隧道技术可以实现跨协议的网络穿越,但扩大了传输成本。三种技术各有利弊,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过渡技术,也是很大的挑战。
3)平滑过渡难度大。现有IPv4网络庞大,内容丰富,终端多样,向IPv6过渡要进行系统性的技术和架构的升级换代,牵扯到众多的环节和相关行业,不仅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成本,而且需要系统性的协调和规划。因此,平滑过渡难度很大,需要长期演进,将会出现IPv4和IPv6长期共存的局面。
5 发力IPv6——抢占互联网新阵地
IPv4的地址空间已经枯竭,互联网继续发展必须过渡到IPv6,全球IPv6发展正日益加速。因此,我国也必须加快发展IPv6,尽快抢占互联网发展新阵地,在新的互联网格局中争取和保持领先。
1)坚持国家发展战略。世界主要国家都已经将IPv6的发展作为国家级的重要战略。我国应该坚持IPv6技术国家发展战略,继续加大IPv6发展力度,通过政府的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推动IPv6的发展。
2)发挥试验网络作用。我国陆续建立了一定数量的IPv6试验网络,对我国IPv6技术研究开发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应充分利用试验取得的技术和经验,加快IPv6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
3)加快标准制定。要围绕基础协议、体系结构、性能指标、网络评估、网络规范、移动通信、业务应用等方面做好标准化工作,推动IPv6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
4)争取地址分配主动权。我国在IPv4地址申请时非常困难,IPv6地址分配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应积极参与IPv6顶级地址资源分配工作,全力争取地址分配主动权。
5)发挥内容主导力量。应通过调动用户产生需求,促进IPv6“杀手级应用”的诞生,发挥内容在产业链中的推动作用,来营造市场需求,促发IPv6商用的繁荣。
6)利用物联网拉动发展。物联网,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对地址需求日益增强。政府应通过推动IPv6与物联网产业的结合,在智慧农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等各领域加快发展,“以点带面”拉动IPv6产业加快发展。
7)加快移动端IPv6建设。随着4G通信的成熟,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IPv6有专门的移动性设计,对移动端的支持非常好,使得移动互联网IPv6的升级改造更为方便经济。政府应大力扶持移动端IPv6的率先普及,带动整个网络的IPv6过渡。
8)加强国际合作。目前,日本是发展IPv6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发展IPv6速度最快的国家,日本电信运营商NTT也是最成功的商用化典范。我国应该同日本等IPv6发展水平先进的国家加强合作,加快引进和吸收,促进我国IPv6的更好更快发展。
IPv4地址耗尽的现实需求,IPv6发展的良好前景,争取未来互联网主动权的战略意义,各国IPv6发展的竞争格局,都在要求我国必须尽快发展好IPv6。当前,我国互联网发展处在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支撑作用将会很快显现,因此需要政府及相关组织制定政策合理引导,推动IPv6相关的产品创新和应用普及,另外还需要电信运营商、设备商及内容提供商等产业界的积极响应和通力合作,才能共同搭建良好的IPv6发展环境,实现网络强国的国家战略。
参考文献
[1](美)福罗赞.TCP/IP协议族[M].王海,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伍孝金.IPv6技术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4
[3]阿卡迈技术公司.2015年第三季度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R].2015.
11.中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机遇与风险和挑战 篇十一
主题酒店是国内外正在兴起的酒店发展新形态。本文针对主题酒店这一新兴的酒店类型,研究其在中国发展的原因及现状,并尝试探讨中国主题酒店的发展方向。
主题酒店——新兴的酒店类型
“主题酒店”,也称为“特色酒店”,就是利用一些文化元素在建筑风格甚至在经营中体现某一主题的酒店。历史、文化、城市、自然、神话童话故事等都可成为酒店借以发挥的主题。
主题酒店最早出现在美国。1958年,加利福尼亚的Madonna Inn首先推出了12间主题房间,随后发展到 109间,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主题酒店。
现在主题酒店则以美国的“赌城”拉斯维加斯最为集中和著名。主题是拉斯维加斯酒店的灵魂与生命。一座座主题酒店就是一个个景点,它们交相呼应,组成拉斯维加斯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着万千的游客。
拉斯维加斯的主题酒店具有规模大、层次多、变化快的特点,它们充分利用空间和高科技的手段,配以大型的演出,使酒店增色不小。主题酒店之所以在拉斯维加斯能如此红火,是经济高度发达的体现。除此之外,与其博彩业发达也很有关系,以丰富多彩的主题酒店新增旅游的看点,吸引前往游览,从而为博彩业带来客源。目前的主题酒店有如下类型:
自然风光酒店
这种酒店不只是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甚至把某自然景观搬进酒店,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场景。像西双版纳树上旅馆,这个旅馆由科学考察队为了更深入的观察野象的生活习性而发明建造的,位于野象谷热带原始雨林的深处。旅馆中,顾客能够真正感觉到热带雨林的纯净意境,在万赖寂静.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中惟有树上屋灯光闪烁,此惰此景如此浪漫,还可以一睹野象出没和其他夜间动物的风采。
历史文化酒店
设计者在酒店建筑了一个古代世界。顾客一走进酒店,就好像时光倒流。如玛利亚酒店推出的史前山顶洞人房,完全利用天然的岩石做成地板.墙壁和天花板,房间内还挂有瀑布,而且沐浴喷洒由岩石制成,而浴缸也是石制的。
城市特色酒店
这类酒店通常以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文化特点的城市为蓝本,以局部模拟的形式,用微缩仿造的方法再现了城市的风采。中国首家主题酒店深圳威尼斯酒店就属于这一类。酒店以著名水城威尼斯的文化进行包装,利用了众多可反映威尼斯文化的建筑元素,充分展现地中海风情和威尼斯水城文化。
名人文化酒店
这些酒店以人们熟悉的政治或文艺界名人的经历为背景,很多是由名人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改造的。如西子宾馆,由于毛泽东27次下榻于此,陈云从1979年到1990年每年来此休养,巴金也曾在此长期休养,推出了主席楼、陈云套房和巴全套房。房间里保留着他们最爱的物品和摆设。从化温泉宾馆也属于这种类型。周恩来多次经过的翠溪楼前树立着总理的雕像,使人住客和游人仿佛见到了敬爱的周总理。
艺术特色酒店
音乐、电影、美术、建筑等都可成为这类酒店的特色。Madonna Inn就有以电影《美国丽人》为背景的一种美国丽人玫瑰房可供选择。位于八达岭长城脚下的公社酒店则以独特建筑取胜,它是由亚洲12名建筑师设计的11幢别墅和1个俱乐部组成的建筑群,公社每栋房子均配有设计独特的家具,训练有素的管家随时可以为客人提供高度个性化的服务,住客可以在此充分体验亚洲一流建筑师在这里展现的非同寻常的建筑美学和全新的生活方式。
当然还有一些主题酒店介于多种类型之间。传统酒店的概念在这里已发生转变。相比于传统酒店那种单一的服务形式,千篇一律的设施设备和模式化的服务,主题酒店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从自己的主题入手把服务项目融入到主题中去,以个性化的服务代替刻板模式,体现出对客人的信任与尊重。从此酒店不再是单纯的住宿、餐饮设施,而是寻求欢乐和刺激的天堂。
主题酒店——酒店发展的新方向
对于国内的酒店业来说,价格竞争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走出经营困境,除了采取对市场再细分并重新定位或提高服务产品质量打造品牌形象等措施外,开发新产品、改进老项目也不失为良招。
开发什么新产品,如何改进老项目?这就要研究消费需求的新动向了。需求有显性的和潜在的,谁能看到潜在的需求或创造出看似不存在的需求,谁就可能抢占先机。以供给的创新来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应成为饭店经营决策者必须经常思考的问题。
酒店的产品,归根到底就是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来酒店消费的客人已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需要,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会更多追求丰富的精神享受产品。包括在饭店所产生的深刻印象、全新感受、美好回忆和不平凡经历以及其他从未有过的体验,印象、感受、回忆、经历也就是体验的过程和结果。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冲击》一书中断言:服务经济的下一步是走向体验经济。
美国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指出:“所谓体验就是指人们用一种从本质上说很个人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系列可记忆事件。”消费者在饭店中的体验需求,从其心理需求上说,至少包括了娱乐体验需求、审美体验需求、寻求新奇的体验需求、获得学习的体验需求、追求时尚的体验需求和获得自尊心、尊贵感的满足体验需求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体验需求等等。
为了满足客人获得各种体验的需求心理,扩大商机,酒店环境氛围的主题营造成了重要因素。美国《酒店杂志》主编杰夫·威斯廷先生认为:“现在的人们不是只需要一个房间而已,他们希望能够有一些新奇的享受和经历。”客人对自己入住的酒店会有一种“期待”,人们经常在走进一个新空间的一刹那,会产生短时间的兴奋,这是“心理期待”的作用。如果走进酒店时,看见似曾相识平庸无奇的一堆东西,他们会立刻大失所望;而如果发现酒店内很多颜色、形式、陈设品.家具都是未曾见过的、新奇的,而且很美、很高雅,再加上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他们会感到一种极大的满足和愉悦。住酒店的人,无论度假还是公差,还是商务旅行,都渴望“经历”。尽管这种渴望常常只是潜意识的。
主题酒店正是充分利用高科技展现一个独特的酒店环境,提供了这种体验,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也因此成为酒店业发展的新方向。
有些中国酒店经营者也看到了中国酒店市场上的这片空白,积极引进这一新兴的酒店概念。
主题酒店在中国
中国在主题酒店领域上起步比较慢,而且由于建造投资比较大,发展还不是很快。但是;这一形式已初露头角。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主题酒店的现状,我们参观了广州长隆酒店。
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卖点的广州长隆酒店,是中国惟—一家坐落于野生动物旅游景区的生态园林式主题酒店,设计处处洋溢原始的创意与风情,置身其中有如回归大自然,身心顿时松弛。酒店拥有6000余亩翠景,放眼尽是奇花异卉与片片嫩绿,左揽广州番禹长隆夜间动物世界,右传香江野生动物世界,酒店内更拥有全中国惟一放养白虎及火烈鸟的中庭花园,咫尺之隔饱览大自然的奇妙造化,让住客亲身体会非洲草原的自然气息。
起步较早的主题酒店都在激烈的酒店竞争中站稳了脚跟,甚至是异军突起。就长隆酒店来说,平均房价达到了800元/天,平均客房出租率达到了70%以上。在广交会房价最高时期,虽然离会场较远,客房出租率却和市中心多数高级酒店一样是100%。在白热化的酒店竞争中无疑是一个大赢家。
正因为此,很多传统酒店纷纷向主题酒店转型,新酒店也有很多定位为主题酒店。中国的主题酒店群体正在迅速成长。
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目前主题酒店仍为少数,而且大多属于度假型。主题酒店为了体现主题特色,总体投资都很大,像深圳威尼斯酒店的建造就历时4年,投资达4亿多元,但是这么大的投资,只是定在度假市场,很难实现盈利,甚至连成本回收都成为问题。就拿长隆酒店来说,身处于全国旅游主要客源地,但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欠缺深度,高级别、远程吸引力的景点少,所以主要是以商务.会议旅游为主,度假旅游所占的份额并不大,宏观环境并没有太多有利的地方。虽然长隆周边的两个野生动物园能够吸引到相当数量的客源,不过这些游客很多是不会在此停留过夜的,而且只有节假日才会来,这样长隆的客源范围就显得狭小,有很强的季节性;长隆是一个准五星级的豪华酒店,经营费用本来就高,再加上对店内多个动物标本进行维护和店内动物饲养的高额费用,只靠度假收人,经营很难出现乐观的局面。长隆酒店的梁培当经理就指出,如果只做星期六和星期天两天的生意,酒店根本无法生存下去。
很多主题酒店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而目主题酒店的经营运作仍在探索阶段,很多经营者在酒店建成运营成功后往往就忽视了创新,顾客失去了新鲜感,也就失去忠诚,酒店很快就陷入困境。
中国主题酒店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主题酒店应该如何发展?我们结合国外主题酒店发展经验和中国主题酒店发展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虑。
对主题的认识
在前文中已经介绍“主题酒店”的概念,这里讲的认识,是对于“主题”的看法。主题确实能给酒店带来特色,进而带来效益。而这个由“主题”带来的效益,从根本上来说,是由特色形成的投资优势。投资主题酒店,建成后产品投入市场,就创造了天然优势,因为带有这个主题的酒店产品本身在市场中无人或很少人竞争,能给酒店的经营带来一个较好的开端。然而,“主题”的天然优势是可以被模仿的,其投资壁垒并不高。“主题”不能成为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仍然是由品牌运作、市场运作、内部管理等常规方面所组成。在投资和经营的过程中,都要对这一点有清醒的认识,避免对“主题”过分看重和依赖,以致出现决策、管理的失误。
主题酒店的特色
既然是特色主题酒店,就要做出特色来。顾客光顾这个酒店,不但想得到一般酒店所具有的功能,还想得到文化和个性的体验。而要做出特色,必然需要良好的规划和相应的投资。主题酒店从建设开始就应注重其主题文化的营造。从设计、建设、装修到管理经营、服务都注重酒店独特的主题内涵,突出酒店的文化品位,形成酒店的个性,从而在市场上形成独特鲜明的主题形象。在设计规划方面,正如上海虹桥万豪大酒店总经理Mr.Robert J.Lohrman所说,“最好采取中外设计师合作的方式”。这样,既能够让中国的酒店吸收到国际上先进的理念,又能够根据中国文化背景和实际理念,又能够根据中国文化背景和实际情况,充分体现中国的特色,最后在酒店的设计规划方面在室遵循主题的最佳组合。尽管需要符合该主题原汁原味的地方,往往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但一定要舍得投资,尽量不要使用廉价的替代品和模拟物品。在主题酒店日常动作中,主题设施的维护也是代价高昂的。长隆酒店由于大型动物标本维护、活体动物饲养费用高,运作成本在日均20万元人民币以上。虽然为创造和营造维护主题气氛的代价高,主题酒店还是不能吝惜这个投资。否则,在日后顾客在实际消费过程中发现环境、设施、服务并未达到原先的心理期待,那就会降低主题在顾客心目中的地位,造成“主题不突出”的情况。
此外,也要把服务项目融入到主题中去,以个性化的服务代替刻板的规范化服务模式,从而体现对客人的信任与尊重。
主题酒店的数量
虽然国际连锁酒店集团不断进军中国市场,主题酒店仍然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中国现在成形的大型主题酒店——广州长隆酒店,深圳威尼斯酒店,上海太阳岛国际高尔夫温泉俱乐部酒店,分别是建设在酒店林立,特别是高级豪华酒店集中的城市广州、深圳和上海,但它们的经营状况还是非常喜人的。我们认为,在大中型城市,建立一至两个主题酒店不愁没有市场。在中国,最需要注意的还是不要一拥而上,盲目建设。中国的商业投资容易出现“跟风”的情况,看到哪个行业哪个项目眼前形势好,就竞相投资建设。前些年大型商场、主题公园的建设,都出现过这种情况。结果短时间内供应能力超过市场需求,很多商场和主题公园只是开业期间火了一把就悄无声息,还有很多尚未开业就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我们要避免出现看见主题酒店当前形势好就盲目投资的情况。
主题酒店的市场定位
我们认为,市场定位是主题酒店投资经营中最关键的部分,是构建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主题酒店由于所需景观特殊,用地面积大,新近建立等特点,一般会建在地价较为便宜的城市近郊。把自己定位为度假型酒店。这里存在着一个较大的问题:选址在观光休闲度假景点附近,重点做度假市场是否会有足够的市场?
长隆酒店的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还是要从客源实际和自身条件出发。根据收益管理的原理,要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在适当的时间按适当的价格向适当的顾客销售适当数量的产品和服务,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营业收入。主题酒店还是要以提高客房出租率,最终提高酒店收入为目标。死板地把自己定位在某一类的做法,会阻碍自己的发展。长隆酒店最初是定位在度假休闲市场,但经营一段时间后发现,度假休闲市场只在节假日、周末需求才比较旺,造成平时客房出租率不高的现象。后来调整定位,针对酒店内有完善的多功能厅、会议厅的设施市场定位,向商务、会议方向倾斜,现在的经营状况非常好。旺季如7、8、9月份的客房出租率是100%,淡季的客房出租率也是在70%以上,且平均房价在广州地区五星级酒店中位居第一。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不能忽视一个条件,就是长隆酒店的地理位置。长隆酒店虽然地处广州郊区,但是地处广深、广珠高速公路边,非常便利深圳、香港、澳门和其他珠三角城市客人的入住。而进入市区的道路状况也很好,可以在半个小时左右到达市中心(到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琶洲新会场的距离更近)这都是长隆酒店发展商务、会议客源的有利条件。
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主题酒店群,虽然有为巴黎、恺撒等各具特色的名字,并按此创造不同风格,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的定位市场主要是博彩业顾客。在这些酒店的大堂,看到的是成排的老虎机,听到的是叮叮咚咚的硬币掉落声。同时还有享受型度假、奖励旅游型团体的市场。只有从客源特点和自身条件的实际出发,主题酒店才能在经营上获得成功,获得更大的效益。
主题的延伸和更新
12.中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机遇与风险和挑战 篇十二
当今经济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工商1001班
学号:201046900410 姓名:陆鑫
摘要 :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调整中,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特征,世界经济治理也出现了一些新变革;自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基本面良好,主要经济保持增长。近年,美国经济增长4.1%,欧盟经济增长2.1%,增速均有加快。据联合国统计,近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达到3.6%;与此同时,世界经济运行也面临全球经济发展失衡加剧、资源能源价格高位震荡、贸易壁垒增加、货币政策环境趋紧等问题和挑战。地区热点问题持续、恐怖主义活动、地震等自然灾害也增加了世界经济运行的成本和风险。面对世界这样的经济发展形势,我国经济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我国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等一下将为您分析。关键词 : 经济形势;发展;机遇;挑战; 正文:
为了更好地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首先要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在充分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前提下再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好地发展我们的经济。
一、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
当前世界经济正向全球一体化转型,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世界经济发展方向及其重要,了解了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就如同兵家在打仗中了解了敌方,可以主动快速地适应世界、发展自己。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是更好地发展自己国家经济的必要前提。
(一)当前世界经济的基本情况。
2010年,世界经济在经济刺激和宽松货币的支撑下,复苏势头较为强劲,但2011年,虽然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内向好,但各国经济刺激政策基本结束,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难以保持2010年的增长形势,增长速度明显减慢。
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明显分化。发达经济体复苏步调不一,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分化。例如,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好于预期,但工业生产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产能利用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私人消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限,失业率居高不下。
全球货币流动性泛滥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美国央行继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维持低利率政策,全球货币供应量持续超出实体经济的需求,导致货币流动性泛滥,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随着市场不确定性风险的增加,全球股市也出现分化。全球货币流动性向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集聚,增加了这些国家管理通胀的难度,不仅加大本币升值压力,而且增加了资产泡沫,使股市出现分化加大现象。
(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经济发展全球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由于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虽然部分地区存在动荡和不安定因素,但趋向缓和仍是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主流。在这种新的世界历史环境下,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大国都以振兴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争取在世界
上占据有利地位为目标,纷纷调整自己的内外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方便。另外,为更好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也在迅猛发展。这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可忽略的。
公司跨国化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各国各大公司再也不能满足只在自己国家发展,纷纷向国外扩张。成为世界经济体中新兴的主力军。
(三)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今的世界经济是全球性的市场经济,世界市场是世界经济体系的核心。因此,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运行中的竞争和摩擦也将日趋激烈。美国的强权政治、霸权主义行动,必然要遭到包括西方盟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强烈抵制。另外,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意识已比过去大为增强,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日益上升。因此,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必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更广泛的反感和抵制;西方强国在涉及自身利益问题上的摩擦,今后还将不断产生
二、我国面临的机遇
“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和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所得出的重大判断。国外经济正在复苏,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世界经济正向全球一体化转型,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我国面临着很多机遇。
(一)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使得世界经济形势缓和,为中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济每年增长8%--9%,正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就业、国内基础实施建设。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我国槁建设的精力,再加上国外经济高速发展对我国造成的压力,我国搞建设的精力更是分散。但此时,国外经济发展趋势放缓,这可以节省我们很多精力,我们便可以更加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同时,国外经济发展放缓,也给了我们快速融入世界经济并取得有利地位提供了外部条件。也就是,总的来说,我国在经济建设上拥有有利的外部条件。
(二)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为我国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提供机遇。在世界经济调整中,我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融入世界经济市场,把我们的产品推向世界,加大我国对平困国家的帮助力度,尽力帮助在世界金融危机中受影响的国家,以显示我国综合国力,加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三、我国面临的挑战。
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私人需求乏力,美国继续受失业困扰,欧元区面临财政紧缩压力,日本则继续面临通缩压力,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一)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地区或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使我国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当前,各国为了自己国家利益,都会和相邻的国家相互结合,形成区域经济集团,集团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税下降,这对正在扩大出口的中国产生很大的打击。我们应该如何突破这个堡垒,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面临新科技革命的挑战。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各国都在调整国家战略,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各国都把科技开发作为综合国力一个关键因素。如何选择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并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迎接和战胜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是当今时代向中国提出的新课题。
(三)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挑战。历史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按国际经济惯例办事,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任何国家已很难保持封闭的经济模式,所以,中国的唯一选择,是适应这一趋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四)正面临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考验。在两极格局解体以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推行强权政治时减少了前苏联的牵制,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压力也会相应增加。面对以上挑战,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只有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才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迎接各种挑战,尽快地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世界经济正向全球一体化转型,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的形式下,我国面临着许许多多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许许多多挑战,我们能不能在这样的形势下把握住自己,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发展我国经济,这主要看我们自的智慧。
13.中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机遇与风险和挑战 篇十三
本届大会以“激发中国物流装备产业领袖智慧,启迪中国物流装备产业美好未来”为宗旨,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下,与会的物流装备企业家以及来自医药、服装、物流、电商等行业的企业代表,围绕“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物流装备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物流装备技术创新与发展方向”、“物流装备市场需求与发展预测”等话题,展开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探讨,为中国物流装备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路和前进的方向。产业链、生态圈、理性发展、合作共赢、使命感等一个个创新名词与理念的提出,引发企业家深入思考自身定位与行业发展,将引领中国物流装备行业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逢其时的行业盛会
吴清一教授和蔡进副会长在致辞中,认为本次大会的召开非常及时,且定位准确。
蔡进副会长指出,大会主题“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非常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国物流业现在正开始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变,需要的正是不断转型和升级。中国物流行业近年来虽然发展速度快,但存在着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物流效率低,其突出表现是成本高。中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8%,高于发达国家1倍以上。并且,效率低也体现在物流设备的综合利用率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供应链物流管理等方面至少存在着20年以上的差距。要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力就是创新,不仅需要管理技术的创新,也需要装备技术的创新。
吴清一教授则指出,物流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借助现代化的物流技术装备,使整个社会供应链物流系统走向系统化、标准化、智能化。2009年物流行业被定为国家十大振兴经济领域之一后,具有了支柱性产业的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对物流技术装备行业带来影响。在当前经济改革转型过程中,究竟如何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是企业领袖们要探讨的新课题。行业精英聚集在一起,寻找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机遇,聚集力量解决一些共性的问题,将为物流装备行业的各个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正因为恰逢其时,“2013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物流装备企业家年会”,得到了众多物流装备行业领先企业的积极响应。虽然时近年末,但是在共同的目标下,行业领袖们齐聚北京,探讨行业问题,畅谈未来发展,展望市场前景。大家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凝聚智慧,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力量,将推动中国物流装备行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北京宣言》呼唤行业正能量
可以说,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支撑,物流装备是促进物流效率提升和系统优化的重要技术条件。
进入21世纪后,现代物流在中国蓬勃发展。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国家对物流产业重视程度提升,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继出台,促进了物流业加速发展,直接带动了国内物流装备市场需求大幅增长,使物流装备行业发展速度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背景下,“十二五”期间,物流装备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黄金增长期,面临着绝佳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多挑战。
面对良好的市场形势,快速成长的中国物流装备行业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多数企业发展时间较短,企业规模比较小,低水平重复的现象比较多,核心竞争力不突出,创新乏力,导致整个行业在低水平徘徊。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物流装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阻碍了中国物流装备产业更好更快地前进,整个行业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针对行业现存问题,为了更好地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大会主办方决定以宣言的形式汇集企业家的心声,呼唤行业正能量。最终,由《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起草,经大会参与者共同讨论通过,凝聚成《2013年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物流装备企业家年会北京宣言》,作为本届大会的成果之一,由吴清一教授现场宣读。
《北京宣言》从物流装备企业的转型升级、技术创新、标准化建设、绿色环保、合理竞争等五个方面,表达了广大企业共同促进物流装备行业健康发展的决心,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响应,它将对规范物流装备市场环境、引导企业发展方向起到积极作用。
众多活动精彩纷呈
本届大会共有三个主题发言。其中,《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社执行主编江宏女士在《中国物流装备产业现状与前景分析》演讲中认为,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和物流水平决定了物流装备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物流业获得了长足进步,物流装备市场需求旺盛,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带来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展望未来中国物流装备行业的发展方向,一方面企业自身定位应更加清晰,进行差异化竞争;另一方面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竞争优势。
中国物流装备行业要发展,不仅要自己努力创新,还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中国首席代表房殿军博士,对国外物流技术装备行业的发展道路与经验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在《学习发达国家经验,推进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快速发展》的演讲中,对过去几十年欧洲尤其是德国的物流技术发展路径进行了描述,分析了中国应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物流装备行业的经验,并对未来的物流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他认为,中国的物流装备尤其是自动化物流装备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但未来随着不断创新发展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规划师白红星先生在《物流技术装备应用发展趋势》演讲中,分析了九州通在物流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在物流系统建设方面的经验,介绍了中国物流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并为物流技术装备企业如何抓住发展机遇指明了方向。
本届大会除了上述主题演讲与4场互动论坛外,还包括以下精彩活动:
1.中国物流装备企业领袖峰会暨杂志社理事会年度会议:汇集了40多位国内外领先的物流装备企业领袖。与会企业家聚焦物流装备行业发展,总结经验成果,分析难点问题,并提出了“打造合作共赢的物流装备产业生态圈”的概念,呼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赢,共同为广大客户提供先进适用的物流设备与解决方案,推动中国物流装备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年度盛典:作为大会的重头戏之一,大会当天晚上举办的年度盛典在众多专家、企业的见证下,揭晓了2013中国物流现代化进程杰出贡献人物、2013中国物流装备产业优秀品牌、2013中国物流装备产业知名品牌、2013中国物流现代化进程杰出贡献品牌、2013中国物流装备产业技术创新大奖,共5大奖项,并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以表彰为中国物流装备行业发展做出重要成就的企业与个人。
3.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合作展览会: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搭建了展示新技术、新产品的平台,提供了深入合作交流的机会,吸引了多家企业积极参与。
期待来年再相聚
《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长期关注物流装备行业发展,举办本次大会,旨在凝聚中国物流装备产业核心力量,促进物流装备企业更好地发展,以便为广大用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物流装备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技术支持,使中国经济发展能够减轻物流效率低、物流成本高带来的压力,轻松快步向前。这一理念得到与会者的普遍认同。
参会代表普遍认为,“2013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物流装备企业家年会”的成功召开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对大会的内容和影响表示出了高度的认同,并热切期待明年大会能够继续召开
2013年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发展大会暨物流装备企业家年会
北京宣言
(2013年12月6日)
近年来,随着现代物流得到各级政府与广大企业的高度重视,中国物流业取得了蓬勃发展,作为重要技术支撑的物流装备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一大批物流装备企业在服务于用户、服务于各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壮大,显示出勃勃生机和重要力量。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之际,中国物流装备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整个行业孕育着变革。
我们参加“2013年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发展大会暨物流装备企业家年会”的企业,于2013年12月6日相聚在北京,聚焦中国物流装备行业发展,探讨行业热点与难点问题,决心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中国物流装备产业的升级与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认为,中国物流装备企业应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1.紧跟国家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步伐,为用户企业提供满足其需求的物流设备与服务支持,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2.紧贴市场需求,加大创新力度,为用户提供先进适用和质量优良的产品,从系统优化的角度提供物流系统解决方案,以利于各行业提高物流效率。
3.促进物流装备产品标准化建设,系统性地降低整个社会的物流成本。
4.为用户提供节能、环保的绿色物流装备产品,促进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5.维护物流装备行业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自觉维护行业权益,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决心:
中国物流装备行业各企业今后增进交流,加强合作,共谋发展,促进行业进步,为加快中国物流现代化进程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机遇与风险和挑战】推荐阅读:
2024年中国整形美容市场发展契机与投资风险预警报告10-21
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11-21
中国金融40人论坛-新金融发展对金融监管政策的挑战12-25
2023-2028年中国生态宝宝舒行业市场发展机遇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07-28
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08-17
中国PX产业发展的困境和前景09-13
中国学习与发展大会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