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足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5-01-14

幼儿园足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9篇)

1.幼儿园足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篇一

一、指导思想:

学前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启蒙阶段,幼儿园的教育有着其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回顾“十五”的成败得失,思索未来金山卫镇中心幼儿园如何适应当今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建设充满智慧的金山教育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更有后继发展势头,全面提高教职工的素质与保教质量,力求做到不说大话、空话、假话,本着实事求是态度,按“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目标,制定~三年行动计划。

二、存在的问题:

1、事业状况:

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金卫幼儿园现有教学班13个,只接纳本镇3~6岁幼儿共有480多名,各班幼儿数严重超额,且还有部分要求入园的2~4岁幼儿无法解决,幼儿入园率仅为70℅左右(其中有部分幼儿就读石化其他幼儿园),根本无法达到托幼一体化的目标,更无法满足外来人员的子女入园的要求。

2、师资队伍状况:

在编教师32人(教育局核定编额为40人),按1:8.3师生比要求,所需教师60人,不足部分聘用临时工补充,由于流动性大,目前担任保育员、营养员、门卫工作的12人中间,只有一人持有中级营养员证,其余均未取得相关证书。

3、园舍环境状况:

金山卫镇中心幼儿园于1992年建造,当时只有一幢教学楼,每学期开设四个班,而各村也设有村办幼儿园1~2个班,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农民动迁进镇,到6月,撤并了所有的村办幼儿园,如今,中心幼儿园各班幼儿数严重超额,幼儿上课、吃饭、睡觉就一间教室,十分拥挤(人均占有建筑面积仅

2.5平方米,而按“九五”标准人均占有建筑面积应为12.5平方米),大午睡室内每天安置160多个孩子睡觉,空气质量、卫生要求等无法达标。

4、经费:

我幼儿园1/3的临时聘用人员的工资福利全部是幼儿园管理费中开支,一年约20万左右。在编教师的年终目标管理奖、高温费等也是从管理费中开支,一年约35万。由于同工不同酬,临时工的报酬低,待遇差,流动性较大,教师也逐渐向收入偏高的地区流动,幼儿园每年的管理费收入近90℅用于人头费,因而改造设施、设备的投入就较少,园舍设施陈旧落后,厨房狭小,不达标,幼儿活动场地有限,学习、生活配备设施资源不足,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家长满意率较低。

总而言之,办园条件的滞后严重地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也阻碍了幼儿园的发展,目前的条件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三、三年行动计划:

(一)、事业发展具体目标:

1、规模目标:

自起,我镇预计每年有200名左右幼儿入园就读,总人数近700名,预计教学班将超过20个,我们将在镇政府、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06年内将规划筹建新园舍,完成金卫幼儿园新园舍的迁建工作,达到《上海市幼儿园装备标准》,接纳全镇2~6岁适龄儿童入园,达到托幼一体化,满足社会需求。

2、保教队伍建设目标:

(1)、领导班子目标:有德有识,有情有度,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科学管理,开拓创新。

A、实行园长负责制,完善管理网络,加强内部改革,“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团结、进取、创新、求实的园风园貌。

B、依法办学,以德立园,转变观念,提高综合能力,赶超同类幼儿园的先进水平。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师德良好,积极进取,教研结合,敬业爱岗,务实创新。

A、进一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到上岗教师在100%达到大专学历的基础上,60 %的教师学历达本科,100%的教师计算机达标,100%带班教师普通话达国家标准。

B、至20,中心幼儿园至少有4位教师成为区级骨干教师,更多的教师成为幼儿园的骨干教师。

C、至2008年,凡在岗的带班教师100%持教师资格证(包括外聘人员)。

D、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保育员、营养员参加业务培训,到2008年,做到90%持证上岗。

3、保教工作目标:

以幼儿为本,培养兴趣,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全面发展。

(1)、创设良好的教育和保育环境,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温馨、亲切和睦的气氛中。

(2)、树立一日活动即课程的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二期课改的精神,做到面向全体,让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

(3)、以教研促教学,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提高教科研能力,争取达到优秀教研组标准。

(4)、加强横向联系,与本区内同级幼儿园结对子,取长补短,提高本园的保教质量。

(5)、建立德育为首的工作方略。实现育人工作的全程化、全纳化和全方位。

(6)、实施以园为本的课程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和评价奖惩制度。

4、家长工作:

(1)、继续办好家长学校,主动与幼儿家长配合,利用多种形式指导家长

开展各种有益活动,交流育儿经验。

(2)、每学期一次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每月一次家园联系活动,完善幼儿园网页,建立班级主页、幼儿个人信息档案,让家长更多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情况,促进家园同步教育。

(3)、依托社区、街道,成立早教中心,完善面向0~3岁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员普及科学育儿指导的管理网络,满足0~3岁婴幼儿家长多样化的早期教养服务需求,提高早期教育的科学性,加强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早期教育与康复的研究与实践。

5、其他工作:

(1)、加强党建工作,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加强各层面干部培养考核选拔工作。考察发展新党员,吸收优秀青年教师加入党组织。

(2)、继续发挥共青团、工会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定期召开教代会,凝聚干群力量,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协调、监督作用。

(3)、引入竞争机制,改革人事制度,评聘分离,岗薪挂钩,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逐步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推进教育现代技术信息化工程,每个教室配置电化教育设备。

(5)、继续做好财务管理、校产管理电算化工作。

(6)、档案管理更科学化,规范化,达到区级优秀档案室标准。

(二)、实现目标和任务的主要措施:

1、争取上级主管部门、镇政府领导的支持,依靠社会力量,新建园舍,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办园条件。

2、统一规划,作好安排,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及各类培训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及业务能力。

3、利用一切宣传空间,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依法办学,以德立园,以实绩取信于民,提高学前幼儿入园入托率。

4、严格管理,实行岗位聘任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明确岗位职责,建立

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及考核条例,采取必要的奖罚措施,激励教职工奋发向上,努力完成各自的任务,提高保教质量。

5、稳定现有的师资队伍,向社会招聘各类人才,做好保育员培训持证上岗工作,创造条件,让营养员有深造机会,力争人人持证上岗。

以上是我园今后三年发展的设想和规划,很不完善,在实施过程中视情况予以适当调整。要实现规划中的目标,必须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尽心尽责,做好工作。同时,还必须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重视,给予支持和指导。

2.幼儿园足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篇二

根据行动计划,“互联网+”的三年行动目标是:到2018年,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进一步深化,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

为此,行动计划提出七大行动,包括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和标准建设推广行动、智能制造培育推广行动、新型生产模式培育行动、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行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培育行动、网络基础设施升级行动、信息技术产业支撑能力提升行动。

其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和标准建设推广行动确定的发展目标是:到2018年,形成一套完整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10000余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1500余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60000余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形成以管理标准促创新、促转型、促发展的新格局。

智能制造培育推广行动确定的目标是:到2018年,高端智能装备国产化率明显提升,建成一批重点行业智能工厂,培育20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初步实现工业互联网在重点行业的示范应用。

行动计划还从强化组织保障、改革体制机制、创新财税支持、创新人才培养、加强国际合作五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3.喜洋洋幼儿园三年行动计划 篇三

一、现状分析:

我园办于2005年8月,原在凉水镇平岗村,在2011年3月迁到凉水镇东街。我园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绿化面积47平方米。目前拥有三个班级(小、中、大),全园幼儿总人数65名,教职员工3名,中专毕业2人,高中1人。

幼儿园于创办之初便提出了“我们用爱心细心耐心,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的办园宗旨。这几年来,我园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坚持依法办园,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依并严格执行,办园质量不断提高。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生源大多来自农村,家长忙于工作,很难对孩子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很难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2、我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自身提高速度较慢。

二、指导思想:

以柳河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为指导,坚持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完善机构,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三、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

(一)、2011年1月-2011年12月

1、教师培训:加强师德修养学习,提高全体教师思想素质;开展外出取经、课堂教学交流及研讨等活动;通过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订两份教育报刊书籍,开展优秀书籍的园内推荐、交流、阅读活动,营造“爱读书,读好书” 的氛围,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

2、条件改善:(1)创设拥有现代化设备又具有与幼儿产生互动的教育教学环境,添置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电视、一套音响;(2)充分利用外墙、室内、等地方,安全、美化、处处蕴涵文化气息的良好的活动环境;(3)加强资金投入,对园舍门窗进行维修,修建幼儿盥洗池,改善办园环境;(4)更换一部分学生桌椅,改变过去一人一桌椅的传统模式。(5)粉刷墙面,并画上卡通趣味图案。

3、教育教学:我们将注重幼儿的启蒙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形成开放、温暖、宽松的活动氛围。传授知识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知识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的过程。

(二)2012年1月-2012年12月

1、教师培训:继续加强师德修养学习,提高全体教师思想素质;组织教师外出取经、并坚持我园课堂教学交流及研讨等活动;通过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引导教师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某一显现优势,提出明确的、适合自身发展的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和学年目标,并按目标努力,形成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教学风格,争当有特色的教师;这一年,又有一名教师退休,将再招聘一位年轻教师,通过牵手、聘请领导专家和来园指导、新教师公开汇报活动等,为青年教师创设学习、提高和实践锻炼的机会,鼓励新教师迅速成长、不断超越自我。

2、条件改善:(1)添置两台电视、添置一部分幼儿图书;(2)更新绿化带、外墙、室内、等处的活动环境;(3)为各班级购置一个档案橱,以存放玩具,图书等;(4)在室外摆放大型玩具。

3、教育教学:定期开放幼儿园,欢迎家长、孩子来园活动;开展园内示范课,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借助特殊节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讲故事、歌唱、绘画、舞蹈比赛等活动,教育幼儿做一个有爱心、孝心、懂礼貌,有创意的好孩子。建设好家长学校。

(三)2013年1月-2013年12月

1、教师培训:引导教师学习先进教师、师德标兵典型事迹、优秀论文和科研成果集、教学活动实例和分析、各种好教材、教育杂志,包括向网络学习等,鼓励教师学会按需学习,撰写学习心得。

2、条件改善:(1)大班、中班将再开设一个班级,根据需要为班级添置电视、档案橱、桌椅等;(2)加强资金投入,对厕所进行维修改建;(3)逐步添置、更新幼儿教玩具;

(4)利用暑期对校园的生活、游戏、学习环境进行改造。

3、教育教学:开发农村教育资源,开展特色教育。组织教师自创教具、学具、玩具,好的作品进行展示、评比。

总之,因为我园新教师存在教育教学经验和对家长工作经验的缺乏,对幼儿年龄特点不够了解,对班级纪律掌控不稳定的情况。老教师对新的理念接受速度教师在学习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教材的认识和运用有困难,主动学习研讨的氛围不够。

另外,目前我园制度不够齐全,平时做的不少具体工作没有留下应有的轨迹。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对家园联系栏的内容不太关注,对幼儿园的各项宣传、通知等不重视。应该加大向家长宣传的力度,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发展规划,根据家长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4.幼儿园足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篇四

殷一璀在推进会讲话,张江获授首批国家级示范基地

发布时间:2012-08-2

3解放日报讯(记者 章迪思):上海市文化和科技融合推进大会昨天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会上发布了《上海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出席会议并讲话。

殷一璀指出,文化与科技融合是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给文化的发展样式、传播方式、表现形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上海要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争取在若干个领域实现关键性突破。要重视网络文化和数字出版领域的发展,探索建立适应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发展的网络文化和数字出版内容生产供给体系;要重视传统文化业态技术的提升,利用技术进步加快转型升级,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要重视文化装备制造与系统集成,提升文化行业关键装备和系统软件的国产化水平,努力在全国形成示范和引领;要重视建设有利于促进文化消费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培育特色文化消费项目,拓展文化消费市场空间;要重视公共文化领域的科技创新,突破文化资源保护关键技术,让人民群众获得丰富多样、灵活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殷一璀强调,要形成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有效机制,把基地建设和文化创意园区作为文化科技融合的重要载体,把文化科技企业作为融合发展的推进主体,把培养和集聚各类文化科技人才作为关键,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就推进本市文化和科技融合工作作了部署。副市长沈晓明主持会议。科技部高新司司长赵玉海为获得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上海张江授牌。

此次大会是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以及全国和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也是为了贯彻科技部、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增强文化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

张江高新区管委会、上海百视通有限公司、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分别作了交流发言,介绍各自在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方面的经验做法。各区县政府、市政府相关单位、相关行业协会、产业园区、企事业单位、高校等约400人参加。

5.幼儿园足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篇五

沪教委基„2010‟33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提升中小学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

(2010—2012年)》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本市中小学(幼儿园)二期课改,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推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我委制定了《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指导所辖教育机构按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与我委基础教育处联系(联系人:李如海,联系电话:23116838)。附件: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

划(2010—2012年)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二○一○年四月八日

主题词:教育课程计划印发通知

抄送: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4月8日印发(共印60份)— 1 —

附件: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

(2010—2012年)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进《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沪教委基„2007‟46号)的落实,深化本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特制定本计划。

一、意义

课程领导力是以校(园)长为核心的课程团队为提升学校课程品质,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规划、执行、建设和评价的能力。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教育科研等部门以及本市中小学(幼儿园)要充分认识提升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1.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本市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学校创造性地落实课程改革的系列要求,把握好课程计划的要求与课程校本化实施之间的关系,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科学评价课程及其实施成效等。因此,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推进者,中小学(幼儿园)必须提升课程领导力。

2.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客观需要。课程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领域。学校要通过课程建设与特色培育、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等的有机融合,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3.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促进教师及管理者专业发展 — 2 —的现实需求。校(园)长、教师和教研员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力量。在加强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深化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提升校(园)长驾驭课程改革的能力、教师把握教学实践的能力和教研员指导课程实施的能力,优化课程与教学专业人员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是持续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

二、主要任务

1.准确理解课程方案,提升学校课程规划的能力。学校要透彻理解课程方案,严格执行课程政策,有效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要根据本校的办学实际和培养目标,加强课程整体规划,正确处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探究型)课程的关系,优化课程结构,增强学校课程的适应性,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2.统筹利用课程资源,提升创造性落实课程方案的能力。学校要根据课程方案的要求,广泛利用本校、家长、社区以及课外教育基地、高校和教科研机构等相关资源,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构建校本课程,创造性地落实课程方案;要加强教学管理,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灵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效进行课程评价,提升课程更新与评估的能力。学校要制定综合性的课程评价方案,科学、及时、有效地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状况、校本课程建设等。要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学校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课外活动安排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主要目标

以“实践导向、互动生成、关注特色、促进提升”为工作目标,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

1.在市、区(县)、校等多个层面,采取多种形式,对本市所有中小 — 3 —

学(幼儿园)校(园)长、教导主任进行提升课程领导力专题培训,推动本市中小学(幼儿园)进一步加强课程领导,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2.建立一批“课程领导力试点学校(幼儿园)”,通过对试点学校课程领导力的诊断评估和专业支持,通过试点学校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升课程领导力的有效做法,培育一批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

3.优化工作运行机制,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整合教研、科研、培训、督导等专业机构和校长、教师的力量,在指导和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重点工作

1.学校课程计划的研制与校本化实施。学校要按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任何学校不得随意提高课程难度,杜绝随意增减课程或周课时总量、随意提前上学时间和延后放学时间的现象。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以内涵发展为目的,制定学校课程计划,优化学校课程结构,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增强学校课程的适应性和创造性。在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形成学校特色,提升内涵发展水平。市和区县督导部门,要研究学校课程领导力和课程实施状况的评估指标,进行专项督导评估。

2.大力推进特色学科建设与特色活动开展。学校要在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以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为主线,以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为核心,以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为突破口,抓好学科队伍建设,抓实学科教研活动,严格学科教学常规管理,从研究学生开始,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努力通过特色学科建设和特色活动的开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科组的教研合力和学校的综合实力。

3.完善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学校要充分发挥本市资源优势,建立社会教育资源与学校课程资源的整合机制,开发、建设、利用和共享 — 4 —

动态、开放、易用的网络学习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注重学习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互动性和社会责任感。

4.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团队建设。课程实施是团队行为,校(园)长是学校课程团队的核心,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做法,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团队的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以校为本教学研修”,围绕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引领教师落实教学基本规范,把握教学基本要求,改革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式。校长和教师要敏锐地捕捉课程实施中的问题,通过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和活动,引导教师共同反思和研究,寻找对策,破解难题。通过制订和实施学校、部门和教师个人的发展规划,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长,不断提升教师课程研究和实施能力。

5.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新的生长点,是教育行政部门专业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提高教学成效的内在要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树立全面、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在学业质量评价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内在需求、学习兴趣、身心健康状况、社会责任感以及师生关系和社会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价。区县、学校、教师要研究和掌握科学的评价手段,从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上进行改革,使教育评价回归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利用评价结果改进课程设计、建设和实施,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6.建立健全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专业支持体系。建立健全以科研为引领、以教研为主力、以督导为保障的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的专业支持体系。当前特别要加强教研室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在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的作用,要将教研室建设成为探索课程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机构,提供课程与教学专业指导的服务机构,评价和改进基础教育质量 — 5 —的指导机构。

五、实施策略和保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与中小学(幼儿园)要充分认识提升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把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作为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重点。各区县教育局要成立提升课程领导力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做好相关资源保障。中小学(幼儿园)要按照本行动计划的要求,因校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工作有序推进。

2.加强宣传,正确引导。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的工作,需要教育行政、教研、科研、督导等多个部门和广大校长、教师形成合力,共同研究和推进。因此,要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树立积极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本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措施,并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理解和认识本项工作的意义和措施,为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6.幼儿园足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篇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4年9月 目录

一、总体要求(1(一指导思想(1(二基本原则(1(三主要目标(3

二、主要任务与举措(4(一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助推计划(4 1.加快标准体系建设(4 2.提升专业建设水平(4 3.推进优势学校建设(5 4.推动区域协调发展(5 5.提高经费保障水平(6(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计划(7 1.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7

2.推进分类考试招生(7 3.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8(三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提升计划(9 1.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9 2.更好服务产业转型升级(10 3.培养面向现代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10 4.促进文化传承创新与传播(11(四产教融合发展创新计划(12 1.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12 2.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12 3.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13(五社会力量兴办高等职业教育支持计划(14 1.促进民办高职教育发展(14 2.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14 3.鼓励行业参与职业教育(15 4.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高等职业院校(15(六“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计划(17 1.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17 2.提升专业教师素质能力(17

3.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18(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计划(19 1.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19 2.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20 3.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八高等职业院校治理能力提升计划(21 1.完善高等职业院校现代治理结构(21 2.推动院校管理关键领域改革(22 3.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理论研究(22(九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证制度建设计划(23 1.健全高职督导评估制度(23 2.建立人才培养工作诊断改进制度(24 3.完善质量报告制度(24(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促进计划(25 1.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25 2.提升服务企业“走出去”发展能力(26 3.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26(十一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推进计划(27 1.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27

2.积极开展社区教育(28 3.加强终身学习服务(28(十二德育工作质量提升计划(29 1.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29 2.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30

三、保障措施(31(一加强组织领导(31(二强化管理督查(32(三营造良好环境(32 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任务细化一览表(3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适应需求、面向人人,坚持有机衔接、多元立交,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推动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强化地方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落实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高等职业院校。

——坚持服务产业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创新发展与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引导高等职业院校主动面向区域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有机融合、协同发展。

——坚持顶层设计与支持地方先行先试相结合。加强现代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建设,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开展试点,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现路径和制度创新,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的国家标准、国家机制和国家政策。

——坚持示范引领与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相结合。支持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优势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职业院校骨干专业特色发展,在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建立健全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教学改革与提升院校治理能力相结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专业内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开展与人才培养和教师能力提升相结合的应用技术研发;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创新;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依法制定章程,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

(三主要目标

通过三年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技术技能人才红利持续释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成效更加明显,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

——高等职业教育结构更加合理。人才培养层次和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匹配。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42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达到100万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阶段成果。发展一批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

——服务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布局结构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结合更加紧密;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高;与行业企业共同推进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的机制基本形成;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能力显著增强。

——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更加完善。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全面建立;院校治理能力明显改善;职普沟通更加便捷,升学渠道进一步畅通;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更加健全;产教融合发展成效更加明显;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更加完善;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高职教育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以专业为载体的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与覆盖区域不断扩大,支持优势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争创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制基本形成;多方参与、多元评价的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优势互补的东中西部合作机制

更加成型;融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育人文化初步形成;高等职业教育对周边国家经济社会的影响持续扩大、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

二、主要任务与举措

(一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助推计划

以提高质量为主线,加强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保障水平、促进协调发展,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水平。

1.加快标准体系建设

加快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标准制定工作,提升学校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研究制订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应用技术类型本科

高校建设标准,健全专业教学标准,制订核心课程标准,完善实验实训装备技术标准体系,制订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标准等,推进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建设。

2.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加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打造骨干专业,改善实训条件、凝练专业特色,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支持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骨干专业建设。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规模以上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面向企业创新需求,依托重点专业(群,校企共建研发机构,推

进服务企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面向国家重点发展产业,提高特色专业技术研发协同创新能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

3.推进优势学校建设

坚持以示范建设引领发展,围绕国家和区域重点发展产业,支持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水平领先的优势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培养杰出技术技能人才、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对行业发展的贡献度,增强专业教师和毕业生在行业企业的影响力,争创国际先进水平。

4.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科学规划高等职业院校区域布局与发展。引导学校集中力量办好当地经济社会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群。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主要任务;中西部地区以提高服务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为主要任务。探索建立优势互补的东中西部合作机制,支持东中西部学校联合招生,鼓励和支持东中部地区高等职业院校(或职教集团,通过托管、集团化办学等形式,对口支援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支援革命老区、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基础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深入推进地市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5.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落实生均拨款制度,提高经费保障水平。督促激励各地建立完善以促进改革和提高绩效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确保学校正常运转、保障基本教学条件、提升内涵建设水平、支撑中央目标引导。生均拨款制度应当覆盖本地区所有独立设置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举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参照院校所在地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均拨款标准,建立完善所属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探索“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支持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办法。2017年,各地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应当不低于12000元。学校学费收入必须优先保证基本教学经费支出。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部门(单位

l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教育部、相关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l骨干专业奖励计划 l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l特色专业技术研发协同创新能力提升项目 l高等职业院校服务企业创新基地建设 l优势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省级人民政府

l东中部地区职业院校(职教集团对口支援西部地区职业院校教育部、财政部和相关省级人民政府

l继续推进地市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试点省份人民政府

l落实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政策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省级人民政府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计划

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搭建职业人才成长“立交桥”,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1.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

推进高等学校分类管理,系统构建专科、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加快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改革步伐,继续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升技术创新、技术服务和应用科研能力,积极拓展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创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现形式,积极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合理引导一批独立学院转设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加大力度培养适应行业和岗位需求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鼓励探索基于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实现途径。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突出职业需求导向,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加快建设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

2.推进分类考试招生

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全面实施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以高考为基础的考试招生、单独考试招生、综合评价招生、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技能考试招生、中高职贯通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制定本科高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考试招生办法,改革面向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的招生

考试内容,增加技能考核权重,拓宽和完善职业教育学生继续学习通道。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和本科高等学校特别是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招收

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3.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遵循职业人才成长规律,健全职业教育接续培养制度。完善分段培养方式,协调各级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管理,明确中职、专科、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接续关系,统筹设计,分段制定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实施。规范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办学,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目录中明确适办专业,系统设计培养方案,强化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的主导作用。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本科职业教育毕业生比例。探索以学分互认和学力补充为基础的职普互通机制。完善“双证书”制度,推进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部门(单 位

l修订《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目录》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l研制《中高职衔接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和《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

教育部

l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探索基于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实现途径教育部、发展改革委、省级人民政府

l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动本 科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教育部、省级人民政府l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有关高等学校

l推进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行业、高等职业院校

(三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提升计划

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功能,提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传承创新民族工艺文化。

1.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根据区域发展规划,聚焦区域产业建设、行业提升、企业发展,优化院校结构和专业布局,着力培养当地亟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将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成为区域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资源集聚地,提升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服务地域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当地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鼓励校企共建特色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共建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团队、技术工艺与产品开发中心、高水平实训基地,探索建立重点产业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对于师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发明创造等成果,选择自主创业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给予启动资金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与企业合作转化的,可按照法律规定在企业作价入股。支持学校与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能攻关、技艺传承等活动。

2.更好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的人力

资源保障水平,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增强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活力。优先发展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能源产业、海洋产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需要的新兴专业。重点加强面向金融、物流、商务、医疗卫生、人口健康和高技术

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培养现代服务业亟需的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积极支持举办城镇管理、乡村建设、社会保障、社区工作、文化体育、环境卫生、老龄服务等相关专业,满足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人才需求。鼓励有条件的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积极与军队合作,为现役士兵开展培训,为技术兵种定向培养直招士官。

3.培养面向现代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

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扶持涉农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和专业建设。以培养适应农业产业化和科技进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创新招生就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机制,推进农科教统筹、产学研合作;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与涉农企业合作共建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构建覆盖全国、服务完善的现代职业农民教育网络。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各地应在项目、资金、设备、人才等方面向涉农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倾斜,动员相关行业、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参与专业建设,特别加大对水利、林业和粮食等行业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4.促进文化传承创新与传播

深化文化艺术类职业教育改革,重点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基层文化人才,传承创新民族文化和民族工艺。加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等重点文化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依托职业教育体系保护、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各民族文艺人才。支持高等职业院校加强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相关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民族地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服务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能力。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部门(单位 l校企共建特色学院 l校企合作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团队建设,技术

工艺与产品开发中心建设,组建重点产业技 术积累创新联合体

l以企业为主建设高水平校外实训基地、技能 大师工作室

l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 省级人民政府、高等职业院校

l政策扶持自主创业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省级人民政府

l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军队合作定向培养直招士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教育部、有关高等职业院校

l支持建立农业职业教育集团

l新设若干省部共建的国家涉农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教育部、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和有关省级人民政府

l深化文化艺术类职业教育改革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省级人民政府

(四产教融合发展创新计划

优化产教融合政策环境,创新产教融合实现形式,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1.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

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形成与行业联合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常态机制,联合制定行业职业教育发展指导意见。围绕专业建设,与大型企业和跨

国公司合作开发起点高、影响大、方向性的国家级教产合作项目。引导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应用科研能力,提高在校企合作中的话语权。持续提高新增从业人员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在产业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布局时,同步规划与之配套的职业人才培养工作。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2.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鼓励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地方政府、行业组织、高等职业院校等,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以资产融合、人员互聘、平台共建等为纽带,探索建立基于产权制度和利益共享机制的集团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建立基于学分互认的集团内部教学管理模式,建设符合集团发展需要的专业、课程、教材体系。支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以输出品牌、资源和管理的方式成立连锁型职业教育集团。积极吸收科研院所及其他社会组织参与。鼓

励职业教育集团与跨国企业、境外教育机构等开展合作。3.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

支持地方和行业政策引导、扶持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根据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需要,逐步取消现代学徒制考生户籍跨省限制;允许符合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采用分类考试录取的办法从企业员工中招收学生,使学生同时具有员工身份;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试点学校主要负责理论课程教学、学生日常管理等工作,合作企业主要负责选派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组织实习实训;保障学生权益,保证合理报酬,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学生责任保险、工伤保险。完善技术兵种与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联合招收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支持政策,鼓励技术兵种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支持建设一批校企一体化创新联盟。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部门(单位

l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 法》

l制订《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 化办学的意见》和“示范性职业教 育集团建设方案与管理办法” 教育部

l制订行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导 意见

教育部、相关行业部委及行业组织

l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育部、财政部,相关部委、行业协会、企业 l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和规模以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l开展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教育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行业、企业、高等职业院校

l推进连锁型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省级人民政府、高等职业院校 l支持行业影响突出的高等职业院校牵头组建全国性行业职业教育 集团有关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学校 l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教育部、省级人民政府、相关行业(五社会力量兴办高等职业教育支持计划

推动各级政府落实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职业院校与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同等法律地位,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多种实现形式,提高行业企业办学积极性,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1.促进民办高职教育发展

创新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各地应重新梳理民办学校准入条件和程序,健全退出机制。社会声誉好、教学质量高、就业有保障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可在核定的办学规模内自主确定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落实教育、财税、土地、金融等支持政策,鼓励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稳步扩大优质民办教育规模。以政府规划、社会贡献和办学质量为依据,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激励和促进民办高职教育发展。

2.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

支持企业发挥资源、技术优势举办高等职业院校,按照职业教育规律管理,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企业将职工教育培训交由高等职业院校承担,鼓励企业与学校共建共管职工培训中心。支持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

训基地。规模以上企业设立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职工教育培训、对接高等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各级政府在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制定支持政策、确定实施范围、购买社会服务时,将企业举办的公办性质高等职业院校与其他公办院校同等对待。对企业因接受学生实习产生的支出,以及高等职业院校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经营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将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3.鼓励行业参与职业教育

支持行业根据发展需要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切实履行举办方责任。鼓励行业加强对本系统、本行业高等职业院校的规划与指导;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以购买服务方式支持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自主开展工作,在指导专业和课程改革、协调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发挥作用。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就业形势分析、专业预警定期发布制度。

4.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高等职业院校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激发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活力。鼓励社会力量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开展混合所有制试点。允许社会力量通过购买、承租、委托管理等方式改革办学活力不足的公办高职院校;探索在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实行职工持股。鼓励民间资本与公办优质教育资源嫁接合作,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扩大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鼓励企业和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合作举办混合

所有制性质的二级学院。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股份合作制工作室。成立混合所有制高等职业院校联盟。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部门(单位 l制订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政策教育部

l支持各类办学主体举办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教育部等,省级人民政府

l落实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持民办高等职业院 校的渠道和方式

l协调解决行业企业办职业院校享受相关政 策待遇的问题 省级人民政府

l加强对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行为的规范

与管理

教育部、省级人民政府l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面向行业 企业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

l推动大中型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 规模以上企业设立职业教育专门机构(或人员

l将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省级人民政府

l加强行业指导

l发布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和专业设置指导报告教育部、相关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l根据需要制定和发布行业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有关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l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高等职业院校省级人民政府、相关高等职业院校

(六“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计划

以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和建设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为重点,完善建设机制,创新培养模式,打造高水平专兼结合教师队伍。

1.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将师德表现、教学水平、应用技术研发成果与社会服务成效等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绩效

考核的重要内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单独评审。鼓励高等职业院校制定和执行反映自身发展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标准(不低于国家规定标准。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比照本科高等学校,核定公办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破除企业高技能人才向高等职业院校流动的政策障碍,新增教师编制主要用于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鼓励探索建立行业企业办和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年金制度。

2.提升专业教师素质能力

围绕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健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培养、培训、继续教育制度。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立五年一周期的教师轮训制度;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事业单位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三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探索政府向企业购买教师实践服务的办法,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培训教师。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健全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制度和政策。

3.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以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为主,主要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按照有关规定自主聘请兼职教师,学校可以拿出不低于核定编制内人员经费的20%用于兼职教师聘用;完善行业企业人才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将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任教情况作为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培训;把企业中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技术人员纳入兼职教师管理范围;建立学生实习企业技术指导人员补贴制度;鼓励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聘请优秀民族技艺传承人、民间文化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支持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申报教学研究项目、组织实施教学改革。核算教师总数时,兼职教师数按每学年授课160学时为1名教师计算。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部门(单位

l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 聘办法》 教育部

l实行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单独评审 l核定公办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

l探索建立行业企业办和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年金 制度

省级人民政府

l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制订校级“双师型”教师标准 l提升专业教师素质能力

l探索政府向企业购买教师实践服务的办法,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培训教师 l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省级人民政府、高等职业院校 l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教育部、省级人民政府 l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立教师轮训 制度;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定期实践制度 高等职业院校

l五年一轮的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全员培训计划教育部、财政部、省级人民政府

(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计划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最新成果,遵循知识积累和技能养成规律,开发适应需求的数字教育资源,推进教学改革,完善资源建设与应用机制,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

1.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构建国家、省、学校三级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国家级资源主要面向专业布点多、学生数量大、行业企业需求迫切的职业教育专业领域;省级资源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职业教育发展特点,与国家级资源错位规划建设;校级资源根据院校自身条件补充建设,突出校本特色。逐步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所有专业。研制资源建设应用指南和评价体系,实现资源多系统兼容、多平台共享,确保资源的无障碍交换。制订资源使用与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探索建立有利于优质资源可持续开发、应用、共享、交易的服务模式和运作机制,提高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

2.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

创新信息化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支持虚拟仿真系统开发应用,在现场实习安排困难或危险性高的专业领域,开发替代性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针对教学中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复杂运动等,开发相应的仿真教学软件,提高实际教学效果。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建设职业教育远程互动学习的平台,实现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和现场教学情境的远程即时传送,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农村和边远地区更多分享优质教育资源。

3.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研究制订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相关标准,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构建全覆盖的校园网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更高效率、更大范围共享。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统一技术规范,消除信息孤岛,形成面向师

生、面向社会的管理服务云模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并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部门(单 位

l国家级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教育部、发展改革委l研制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应用指南和评价

体系

l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教育部、财政部

l省级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l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 l职业教育远程互动学习的平台建设 l校园网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 省级人民政府

l制订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相关标准 l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教育部

l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并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省级人民政府

(八高等职业院校治理能力提升计划

推进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章程建设,完善现代学校治理结构,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理论研究。

1.完善高等职业院校现代治理结构

落实《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建立健全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高等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全面启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章程制定、修订工作。坚持和完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升学校科学决策、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能力,开展校长公开选拔聘任试点。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设立有办学相关方代表参加的理事会或董事会机构,发挥咨询、协商、议事与监督作用。设立校级学术委员会,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发挥在专业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的重要作用。设立校级

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和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2.推动院校管理关键领域改革

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推动根据教师岗位性质和要求,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竞聘上岗、按岗聘用;落实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聘和引进教师的自主权。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制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双师型”教师适当倾斜。原则上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每学期至少讲授一门课程。

3.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理论研究

加强国家级、省级、市(地级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建设。筹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政策研究,开展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和相关标准建设的理论研究;各地应加大投入,统筹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工作,加强研究机构和队伍建设;支持行业组织和劳动就业研究机构开展相关研究。鼓励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建立专门教育研究机构,发挥学校人才、信息、资源聚集优势,引导广大教师围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终身学习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部门(单 位

l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章程制定、修订、核准 工作

l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设立学术委员会,设立理事会或董事会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职业院校

l筹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 l各地应加大投入,统筹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工作,加强研究机构和队伍建设

省级人民政府l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建立专门教育研究 机构

高等职业院校

l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理论研究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l高等职业院校领导境外培训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财政部

(九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证制度建设计划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推进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质量保证工作,完善多元评价机制,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院校自觉保证、社会广泛参与,教育内部保证与教育外部评价协调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制度。

1.健全高职督导评估制度

制定高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健全定期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完善督导报告制度、公报制度、约谈制度和奖惩制度。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落实情况纳入督导范围,将履行管办职责、推进重大改

革、健全办学标准等作为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督导评估结果作为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职业院校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加强与人大、政协工作协调,通过代表建议、委员提案、执法检查、调研视察等方式,推动解决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

2.建立人才培养工作诊断改进制度

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为基础,开展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抽样诊断和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工作。加强分类指导,保证新建高等职业院校基本办学质量,促使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推动优势高等职业院校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国家牵头制定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抽样诊改方案,针对不同发展阶段院校特点,确定诊改重点、明确任务进度,委托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实施。

依托对用人单位有较大影响力的行业和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专业层面的人才培养工作抽样诊改试点。专业诊改工作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通过结果评价、结论排名、建议反馈的形式,倒逼职业院校相应专业的改革与建设。专业诊改方案由相关行业制订、经教育部认可后实施。职业院校自愿参加。

3.完善质量报告制度

继续实施学校、省和国家三级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制度。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发布质量报告,支持第三方撰写、发布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报告。注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使用,逐步提高质量报告的量化程度、可比性和可读性。强化报告撰写质量和发布情况监督与管理。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部门(单位

l制定高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健全定期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完善督导报告制

度、公报制度、约谈制度和奖惩制度

l督导《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落实情况

l加强对履行管办职责、推进重大改革、健全办学标准等方面的督导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省级人民政府

l加强与人大、政协工作协调,及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教育部、省级人民政府

l加强分类指导,开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抽样诊改工作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l开展职业教育专业诊改工作试点教育部、相关行业

l继续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制度高等职业院校、省级人民政府、教育部、有关第三方机构

(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促进计划

制定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规划,围绕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和多元发展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国家外交和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1.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

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与知名国际组织、著名跨国企业以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交流与合

作,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途径、新模式。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支持高等职业院校申办聘请外国专家(文教类许可;支持和鼓励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选择类型相同、专业相近的国(境外高水平院校,联合开发课程,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鼓励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2.提升服务企业“走出去”发展能力

服务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化人才。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将国际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等引入教学内容,与积极拓展国际业务的大型企业联合办学,共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发挥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优势,配合“走出去”企业开展当地员工的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职业教育。

3.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广泛参与国际职业教育合作与发展。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政策对话,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周边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探索对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援助。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与规则的研究制定,开发与之对应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话语权,增强我国软实力。鼓励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利用学校品牌和专业优势,积极吸引境外学生来华学习;探索和鼓励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境外办学,为周边国家培养

熟悉中华传统文化、当地经济发展亟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我国教育对周边国家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推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化。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部门(单位

l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

l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l制订《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规划(2015-2020年》 教育部、省级人民政府

l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与国(境外高水平院校的办学与教学合作

l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境外访问学习l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优秀在校生赴境外交流学习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省级人民政府、高等职业院校

l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l校企共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省级人民政府、高等职业院校

l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政策对话

l扩大与“一带一水”沿线国家和我周边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

l探索对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援助教育部、外交部、省级人民政府、高等职业院校

l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与规则的研究制定l吸引境外学生来华学习l探索和鼓励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境外办学高等职业院校、省级人民政府(十一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推进计划

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区教育服务,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环境,推动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1.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促进各级各类学校(机构学习成果互认。推动专科高

等职业院校逐步实行完全学分制,推进与学分制相配合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以学分为基本单位的学习成果积累制度;开展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积累、认证,建立全国统一的学习者终身学习成果档案(包含各类学历和非学历教育,设立学分银行,试行普通高校、高等职业院校、成人高校、社区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转换;加强学习成果管理网络平台建设,开展学习成果转换服务。

2.积极开展社区教育

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发挥场地设施、师资、教学实训设备及网络优势,向社区开放服务设施和数字化教育资源,面向社区所有成员开展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及民主法制、文明礼仪、保健养生、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教育活动。与社区教育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等社区教育机构共同开发适合居民学习、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教育课程。有条件的地方,可将社区教育学院或社区教育中心等机构、设施建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立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和社区教育机构联席会议制度,为社区居民代表参与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和社区教育服务计划提供平台,协调社区企事业单位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3.加强终身学习服务

积极发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的多样化职业继续教育,为所有劳动者终身学习提供多种机会。积极开展以职业道德、职业发展、就业准备、创业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创业教育,为普通教育在校生提

供职业发展辅导,为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提高就业质量服务。鼓励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主动承接政府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职业培训,积极承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以及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市民”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培训。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部门(单 位

l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l制订《关于推进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l向社区开放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设施和数字化教育资源

l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社区教育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共同开发社区教育课程 l建立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和社区教育机构联席会议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职业院校

l制订《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改革发展的 意见》

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十二德育工作质量提升计划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以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德育工作,培养既掌握熟练技术、又坚守职业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1.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在广大师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关心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

结合起来。规范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健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扶持学生优秀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建设,全面推进《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测评体系(试行》。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2.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统一,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文化艺术类课程建设,完善人格修养,培育学生诚实守信、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提升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影响力,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将生态环保、绿色节能、循环经济等理念融入教育过程;利用学校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档案馆等,发挥学校历史沿革、专业发展历程、杰出人物事迹的文化育人作用。围绕传播职业精神组织第二课堂,弘扬以德为先、追求技艺、重视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学生党支部、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传递正能量的实践育人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注重用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在校学生。

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部门(单位 l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

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

l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 准(暂行》

省级人民政府、高等职业院校

l健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教育部、省级人民政府、高等职 业院校

l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育部、省级人民政府、高等职业院校

l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 合

高等职业院校

三、保障措施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是贯彻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指导和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下一阶段改革发展的路线图,各地必须高度重视,保证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部负责协调国务院相关部门牵头制定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度和标准,省级政府是实施行动计划的责任主体。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规划、宏观管

理作用,主动协调配合发展改革、财政、人社、农业、扶贫等有关部门,保证任务落实。各地要发挥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作用,根据本行动计划内容,结合实际制定好落实方案;按照国家财政体制改革要求,统筹各类教育培训经费,保证落实方案 的顺利实施;推动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体制改革试点先行先试,出台政策、配套条件,有效解决瓶颈问题。

(二强化管理督查

各地要逐级按照职能分工量化落实方案,逐级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定时间表和任务书,实行项目管理;将落实方案执行情况列入省政府督查室的立项督查范围,将目标责任完成情况作为督查对象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业务指导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相关工作的日常指导、检查与跟踪,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根据实际需要不断修正完善工作要求。行业部门要引导和督促相关行业企业制定和执行实施方案。鼓励社会各界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我部将把各地任务落实情况纳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相关督查工作;督查结果将作为中央财政改革绩效奖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布局和验收的重要依据。

(三营造良好环境

鼓励各地根据需要出台职业教育条例、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地方法规,努力优化区域政策环境。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按

照国家有关规定完善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制度定期开展职业教育周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主流媒体和各种新兴媒体,广泛宣传高等职业教育方针政策、高等职业院校先进经验和技术技能人才成果贡献,引导全社会树立重视职业教育的理念,促进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

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任务细化一览表

序号工作任务负责、协调及配合 部门(单位 时间进度

一、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助推计划 出台《专科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教育部(发展规划 司

2015年底前完成 2017年,发布300个专业教学标准和30 个专业的实验实训装备技术标准 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司、相关行业职业教 育教学指导委员 会

2017年底前完成 制订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标准教育部(教师工作 司

2015年底前完成 实施骨干专业奖励计划,支持建设6000

个左右骨干专业 省级人民政府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各地实施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建设 1200个实训基地 省级人民政府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实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企业创新基地” 项目,遴选建设300个高等职业院校服 务企业创新示范基地 省级人民政府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启动特色专业技术研发协同创新能力提 升项目,遴选建设600个高等职业院校 牵头的技术研发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人民政府

2016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以优质专业建设为载体,重点支持100 所优势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省级人民政府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探索建支持东中部地区500所(次学 校(职教集团对口支援西部职业院校 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司、财 务司、财政部和 相关省级人民政 府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继续推进地市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 试点

试点省份人民政

府 持续推进 督查各地建立完善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 款政策,到2017年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生 均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 财政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 人教育司、国务院 教育督导委员会 办公室 持续推进

部门(单位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计划 12 2015年,出台《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目录》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到2017年,专科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 1420万人 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司、发 展规划司、省级

人民政府

2015年6月底前出 台具体措施 2015年,出台《关于推动地方本科高校 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17年,引 导100所独立学院转设为应用技术类型 高等学校,鼓励探索基于专科高等职业 院校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实现途径;本 科职业教育规模达到100万人 教育部(发展规划 司、高等教育司、发展改革委、省级 人民政府

2015年6月底前出 台具体措施 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教育部(学位管理 与研究生教育 司、有关高等学 校

2015年6月底前出 台具体措施 推进分类考试招生,落实《教育部关于 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 革的指导意见》,制定本科高校招收职 业院校毕业生的考试招生办法;2015年 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 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 道;逐步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 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和本科高等学 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教育部(高校学生 司、发展规划司、省级人民政府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推进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司、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部、相关行 业、高等职业院校 持续推进 出台《中高职衔接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 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司 2015年6月底前出 台具体措施

三、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提升计划 18 鼓励校企共建特色学院;到2017年,重 点建设50个校企合作应用技术研究开 发团队,100个技术工艺与产品开发中 心,150个以企业为主的高水平校外实 训基地,2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00个 重点产业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 省级人民政府、高 等职业院校

2017年底前完成 部门(单位 对于师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 发、产品设计、发明创造等成果,选择 自主创业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给予启动资金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政 策扶持

教育部(高校学生 司、财务司、财 政部牵头,国家税 务总局、人力资源 与社会保障部等 单位参与 持续推进 加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 健康发展,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专业 建设;到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适应产 业转型升级的专业数占总数的80% 省级人民政府2017年底前完成 到2017年,根据军队建设需要扩大专科 高等职业院校与军队合作开展定向培养 直招士官规模 中国人民解放军 总参谋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 人教育司、高校学 生司、有关高等 职业院校 2017年底前完成 到2017年,建立100个农业职业教育集 团;新设若干省部共建的国家涉农职业 教育改革试验区 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司、发展改革委、科学 技术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 局、国家粮食局和 有关省级人民政 府

2017年底前完成 深化文化艺术类职业教育改革,重点培 养文化创意人才、基层文化人才,传承 创新民族文化和民族工艺;到2017年, 建设100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 与创新示范专业点 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司、文化部、国家民族 事务委员会、省级 人民政府 2017年底前完成

四、产教融合发展创新计划 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育部(政策法规 司、职业教育与成

人教育司 2015年底前出台 到2017年,与5个以上的行业联合召开 行业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联合下发行业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导意见 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司、相关行业部委及 行业组织 2017年底前出台 到2017年,国家级教产合作项目新增协 议总金额超过1.5亿元 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司 持续推进 部门(单位 每年举办一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司、财政部,相关部

委、行业协会、企 业 持续推进 2015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 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和“示范性职业教 育集团建设方案与管理办法”;2017年, 高等职业院校参与集团化办学的比例达 到90%以上,初步建成150个骨干职业 教育集团;建成一批校企一体化创新联 盟;遴选10个省份开展多元投资主体依 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 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司、国有资产监督管 理委员会,省级人 民政府,有关行 业、企业、高等职 业院校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到2017年,形成20个连锁型职业教育 集团

省级人民政府、高 等职业院校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支持行业影响突出的高等职业院校牵头 组建全国性行业职业教育集团 有关行业职业教 育教学指导委员 会、高等职业学校 持续推进

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根据国 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需要,逐步取消现 代学徒制考生户籍跨省限制;到2017 年,全国20%的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实行 现代学徒制,年培养(培训学生(学 徒超过10万人,合作企业超过1000

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司、高 校学生司、省级 人民政府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五、社会力量兴办高等职业教育支持计划 32 重新梳理民办学校准入条件和程序,健 全退出机制

省级人民政府2015年底前完成

出台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政 策

教育部(发展规划 司、财政部、发 展改革委、人力资 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等 2015年底前完成

落实教育、财税、土地、金融等政策, 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 作等形式举办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到 2017年,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 达300万人 教育部(发展规划 司、财政部、国 家税务总局、国土 资源部、中国人民 银行、省级人民政 府 持续推进 部门(单位

以政府规划、社会贡献和办学质量为依 据,探索“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支 持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办法 省级人民政府 2016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加强对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行为的规 范与管理,逐步实行在核定办学规模内 学校自主确定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 的制度;2017年底前,在招生规范的民 办高等职业院校试点核定办学规模内学 校自主确定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 教育部(发展规划 司、省级人民政 府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协调解决行业企业办职业院校享受相关 政策待遇的问题 省级人民政府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2015年,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院 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 的意见》

国有资产监督管 理委员会、国家税 务总局、财政部、教育部(财务司、职业教育与成人 教育司、省级人 民政府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到2017年,大中型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 育办学的比例持续提高;超过一半规模 以上企业设立职业教育专门机构(或人 员

国有资产监督管 理委员会、省级人 民政府

2015年底前出台具 体措施

7.幼儿园足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篇七

(2012-2014)

为进一步加快湾里旅游业发展,明确今后三年旅游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根据《梅岭国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梅岭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建设“南昌都市花园”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梅岭国家风景名胜区、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优势,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以完善南昌城市功能为导向,以培育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全面提升梅岭国家风景名胜区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功能,以打造梅岭国家风景名胜区为国家4A级景区为抓手,大力发展观光度假、运动休闲、文化娱乐、宗教文化、乡村旅游五大系列旅游品牌,加快城乡旅游一体化建设,唱响“都市森林、休闲梅岭”旅游品牌,进一步明确休闲旅游产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主导产业、主攻方向,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梅岭风景区成为南昌市民休闲娱乐的集中区,省内度假会议的重点区。力争到2014年,全区接待游客2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全区旅游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创5个国家级4A景点,进入全国旅游百强县(区)。

二、工作重点

(一)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1、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扩建从一小到团山和45公里旅游环山公路工程,提高景点可进入性;完成主要交通干线、城

市主干道、车站及主要人口聚集场所旅游标识、标牌的设立安装工作;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规划建设八个人文雕塑(张氲骑白驴(中国驴友标志)、肖史弄玉(龙凤呈祥)、乐祖伶伦、梅福、铜源古韵、七相临街、岳飞、李时珍),突出城市文化特色;推进城市亮化、美化、绿化建设,规划建设八条特色街(樟树街、柚子街、银杏街、红枫街、竹子街、水杉街、樱花街、柿子街),突出都市森林特色。

2、服务设施建设。筹建湾里游客服务中心,强化旅游集散中心的集散功能;完善旅游景区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普及旅游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加快保利五星级(国际)度假酒店建设以及洗药湖山庄二期(温泉会所150个床位)建设,同时多引进100个床位以上的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制定措施,优先审批景区52宗土地房地产用地;大力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旅游信息网,为旅游业发展构建网上交易和服务平台。

3、社会环境营造。进一步组织动员全区上下形成发展梅岭旅游的共识,明确今后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举全区之力,城市围绕旅游建,交通围绕旅游转,产业围绕旅游配套,形成全区上下一盘棋的良好工作氛围。加强宣传教育,着力整治旅游区各个区域的卫生环境,培养市民的文明素质、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培育“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发动电视、广播、报纸等组织主题为“湾里文化旅游大家谈”的大讨论,充分向市民传播建设湾里旅游城的城市发展目标和产业蓝图,让市民了解到发展旅游对湾里带来的综合效应,营造旅游发展的浓厚氛围,为湾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1、加快落实建设一批。一是加快旅游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樱花谷项目一期建设并如期对外营业;大力推进梅岭大佛一期(梅岭大佛500罗汉雕塑群)建设;帮助和引导罗亭草茵花卉苗木基地往植物园方向建设,使之成集观光、休闲、花卉苗木展示、青少年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休闲基地。二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抓紧完成招贤镇红星段旧镇改造工程、旅游环山公路两旁集镇、村庄的清洁工程全面达到城市化标准。基本完成休闲重镇太平镇各项工程。完成洪崖文化公园二期建设。全面建设完成省级示范镇各项工程。全面完成抬贤中路旧城改造,建设行政中心、艺术中心、游客服务中心、规划展示馆、干部、职工、农民安置房,使湾里城区的旅游形象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2、加紧创建提升一批。按照“功能完善、要素配套”的原则,加速文化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引进演艺、购物、酒吧、网络等现代文化,建设大宇酒吧演艺风情一条街。发挥传统地方饮食文化优势,建设太平特色小吃一条街。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建设梅岭镇历史民俗文化一条街。着力培植微雕、竹工艺、木雕、刻瓷、书面等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建设招贤特色文化休闲旅游商品步行街。着力推进高端文化、体育、娱乐项目,重点引进文化主题公园、高尔夫、滑道、索道、演唱会、赛事等文化、体育、娱乐项目。大力发展宗教旅游事业,全面提升翠岩寺、天宁寺、梅福庵等五个现已开放的宗教场所旅游经济经营水平。

3、大力招商引进一批。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更加灵活机动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大力开展银企合作,组织“文化旅游项目资本对接会”,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注入旅游业,将景区建设与经营城市结合起来,多项措施并举,“亲商”、“便商”、“安商”,推进更多项目更快签约落地;争取???等项目在招商引资工作有突破;尽快完成这些项目的规划编制、项目可研、立项环评工作。

4、加强策划储存一批。完成神龙潭、狮子峰等重点景区的旅游开发规划或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按照投资额大、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原则,储备旅游景区项目;加强旅游项目库建设,建立全区旅游项目库,对重点大项目做好前期策划、可行性分析、投入产出预测和环境评价,为投资商提供科学翔实的基础材料,搞好项目前期论证工作。

(三)加快旅游创建工作。

1、旅游强区创建。探索旅游与农业、水利、林业、文化、文物等部门的深度结合之路,整合部门职能、破除条块分割,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各类要素,扶持重点区域,振兴区域旅游;根据区、镇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创建力度,争取2014年底前,创建全省旅游强区。

2、旅游企业创建。充分发挥梅岭旅游公司的整合功能,做实、做活、做大、做强梅岭旅游公司,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营运能力;引导、培育、整合一批重点旅行社,提升旅行社地接能力;培育一批星级饭店、星级餐馆,形成以品牌饭店为龙头、星级饭店为主体、其他特色饭店为补充的饭店业发展格局,到2014年底全区新增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4家,三星级饭店2家,星级饭店床位数达到???张;培育一批旅游商品企业,引导和开发梅岭旅游名牌商品。

3、旅游品牌创建。完成洪崖丹井、长春湖、樱花谷、神龙潭、狮子峰五个景点创国家4A级景点工作;申报4项吉尼斯纪录。铜源峡—世界最长最大的水碓瀑布群、天脊龙庭—世界最长的山地凉亭、游西山长歌—中国最长的古典导游诗歌、曹家关公灯—延续百年的中国感恩故事。

4、旅游景观创建。规划建设八个花园(樱花园(谷)、梅花园、桃花园、桂花园、银杏园、红枫园、玫瑰园、杜鹃园);打造梅岭新八景(洪崖丹井、梅岭积翠、梅岭大佛、铜源古韵、西山夕照、洪城灯火、太平盛世(柿)、狮峰望财(彩));规划建设八座特色桥(洪崖桥、丹井桥、妙济桥、情人桥、合水桥、紫阳桥、百岁桥、聚义桥)。

5、乡村旅游创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旅游镇创建工作,不断推进各镇旅游环境改善和服务提升;挖掘乡村餐饮文化,完成梅岭地方特色名菜的评选推广工作;加快完成客家风情园、梅堡酒店精品农家乐项目建设;全面提升西昌、立新、南源、桂林、火盘、泮溪、榇木坑村农家乐经营品质和经济效益;完成热心山庄、罗亭草茵花卉植物园精品农家乐项目建设。到2014年底全区新增“江西省优秀旅游乡镇”3个,创建省级农家乐3家,市级农家乐2家,区级农家乐5家;鼓励发展“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引导有条件的“农家乐”旅游实现多元化、品牌化、差异化发展。

(四)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水平。

1、提升行业管理水平。转变管理方式,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主动服务和前置服务,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管理的新途径、新形式;加大旅游执法力度,坚决打击旅游行业违法违规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

2、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制定旅游人才培训计划,采取选送学习、外派挂职、实践锻炼、校企合作、专题培训等手段,加强对分管旅游领导、旅游局长、涉旅部门领导以及旅游管理部门各岗位人员的培训力度,分专题开展对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营销人员、服务人员、导游人员的培训,组织旅游企业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级各类培训及交流活动;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引进和培养一批旅游策划、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五)深入开展旅游市场宣传营销。

1、强化旅游主题形象。进一步明确“都市森林,休闲梅岭”的旅游形象定位;制作梅岭旅游风光宣传片,编制《梅岭旅游指南》,设计出版梅岭旅游交通图、摄影作品集、音像制品、明信片,创作一首好歌、编制一本好的导游词。在交通干线、城市主干道、车站、重点景区、饭店设立梅岭旅游形象宣传电子大屏幕或电子触摸屏;加强与国内及省内主流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合作,提升梅岭旅游在全省、全国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2、加强旅游市场推广。按照重点突出、逐步推进的原则,采取“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的方针,加快“内循环”,提升梅岭旅游在南昌旅游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推进“外扩张”,加强梅岭旅游省内的形象宣传和市场推广;根据梅岭旅游产品的特点,逐步完善南昌四个城市功能,即南昌市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心、南昌市青少年户外拓展中心、南昌市民登山运动中心、南昌市民自行车运动中心。在市场定位上重点抓“一老一少”,即老年人市场和青少年市场,策划养生、度假、避暑、登山、自驾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组建汽车服务公司,开通南昌-梅岭旅游直通车,探索其持续发展的办法,积累经验,在其他主要客源地进行复制。

3、培育经典节庆活动。着力办好春天梅岭赏花节、夏天 梅岭纳凉节、秋天梅岭登山节、冬天梅岭赏雪节,举行“梅岭旅游形象大使选拔”,提升城市旅游形象。

4、打造2条精品旅游线路。①省际旅游线:洪崖丹井(中国古典音乐发源地)—>玉琴湖—>乌井湖—>樱花谷(中国最大樱花观赏基地)—>中日友谊林—>洗药湖(中国十三大避暑胜地)②乡村旅游线:狮子峰—>泮溪村(南昌市乡村旅游示范点)—>太平旅游商贸街—>客家风情园—>梅堡(国际)葡萄酒庄—>南源风情(南昌乡村旅游示范点)—>神龙潭—>梓木坑(南昌乡村旅游示范点)

5、整合各方宣传力量。整合旅游、文化、宣传、商务等部门以及江中等知名企业的宣传资源,形成合力,在南昌和主要客源地市场联手举办形式新颖的推广活动;充分挖掘“梅岭文化”资源,促进文化和旅游的真正融合,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同步发展。

三、任务(见附表)

区直各部门任务按照相关职责,进行细化、量化分解,共设置:重点项目、旅游创建、市场营销、旅游基础设施、服

务设施等表格。为确保行动计划落到实处,各相关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成立领导组织,细化工作任务,明确专人负责,狠抓工作落实。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措施。成立以区长为组长,景区指挥长为常务副组长,副指挥长为副组长的湾里区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景区指挥部办公室。从城、镇、村建设、风景区的保护、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统一指挥、协调旅游开发的各项事宜。

(二)规划实施措施。一是编制湾里区立体艺术景观规划,以确保梅岭景观效果的完美性、连续性、艺术性;二是成立湾里区规划艺术审查委员会(与区规划委员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增加建筑风格审查职能),确保湾里区所有建设项目按全区景观规划统一实施;三是出台政策规定,对公路两旁建筑、重要建筑、重要景点旁、重要节点旁建筑的外立面实行强制性建设要求。

(三)生态保护措施。一是对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继续实施三年全山封山育林,加大乱挖、乱砍、乱伐打击力度;二是实施三年内规模养猪场全部迁出景区;三是加大乌源港、吴源港等梅岭水系的清扫、保洁力度;四是实施全区农村殡葬制度改造,禁止新建坟墓;五是出台政策措施,规定全区重要公路、水系两旁200米范围内禁止农民建房,只拆不建;五是依据《梅岭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组建梅岭旅游综合执法大队,对梅岭风景区保护、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统一管理。

(三)政策奖励措施。一是区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以

上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公共旅游设施建设、品牌激励、旅游宣传、扶持旅游商品开发等方面;二是凡在我区投资生态休闲旅游业开发卓有成效、符合南昌市旅游奖励条件的企业,除获得南昌市标准规定的奖励以外,我区另外加奖如下:对评为国家AAA级旅游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新评定为四星级宾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评定为五星级宾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评定国家工业、农业旅游示范区(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评定为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评定为省级优秀旅游乡镇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三是积极扶持企业来我区开发旅游商品、工艺品。凡开发商品达到一定规模和市场效益的,区政府一次性奖励10万元。

(四)开发市场措施。一是大力加强旅游宣传,区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用于旅游宣传促销;二是加紧完善建设区内、区外道路交通旅游指示牌;三是积极鼓励各大旅行社组织客源来梅岭旅游。凡是旅行社一年组织游客1万人以上的,按每人1元实施奖励,一年组织2万人以上的,按每人2元奖励,一年组织5万人以上的,按每人3元奖励。

(五)人才培养措施。一是强化对政府行政领导的旅游业务知识培训,提高行政领导的旅游意识和抓旅游工作的能力,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行政领导到旅游发达地区、知名旅游企业、旅游院校考察、轮训、挂职锻炼;二是加快高、中级旅游管理人才和实用人才的培养,建立规范的人才选拔、培养、任用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三是在湾里职业高中开办旅游实用(茶

艺、导游、厨师)专业,市政公用旅游公司、梅岭旅游公司、各旅游企业每年拿出一定名额招收职高毕业学生;四是加强对公民,尤其是出租车司机、导游等窗口服务人员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培训教育,提高文明服务素质。

8.三年行动计划措施 篇八

针对《安徽省三年行动计划》的相关规定,我园特此制定详细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成立董事会,选出我园的法人代表为董事长,董事理会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董事会确定相关的决策权,也制定了决策机构的相关职责。

《安徽省三年行动计划》相关规定了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各级政府职责,将发展学前教育纳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下,全省学前教育事业逐步发展,学前毛进园率逐年进步。

针对《安徽省三年行动计划》,我园明确的规定,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老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我园的教职工在教育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都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安徽省三年行动计划》具体制定以下措施:1、2、3、4、5、6、7、统筹兼顾,制定规划,分步分地区组织实施。多措并举,城乡同步,努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优化结构,完烧瑰制,多形式发展学前教育。落实职责,拓宽渠道,多方面张罗发展经费。改革创新,完善机制,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明确职责,协作分工,建立与完善治理体制。加强治理,规范办园,进一步进步保教质量。

9.三年扶贫攻坚行动计划 篇九

三十七团三年扶贫攻坚行动计划

第二师三十七团

二○一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三年扶贫攻坚行动计划

一、现状及发展条件

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37团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南缘,昆仑山、阿尔金山北麓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境内,是目前第二师最偏远的团场之一,东与若羌县交界,相距280公里,西与和田地区的民丰县毗邻,相距315公里,南屏阿尔金山与西藏接壤,北部伸入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尉犁县和阿克苏地区的沙雅县相望,距第二师师部公路里程为750公里,有两条通往第二师师部所在地库尔勒市的公路交通线和一条航空交通线。

37团团部驻且末县城内部,新团部距离县城中心仅1公里,可以弥补团场职工在生活、办公、子女就学、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缺陷问题,给职工群众的生活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气候:37团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南缘。属典型的大陆荒漠性气候,年八级以上大风平均为15.9天,最多达37天。年平均沙尘暴天气20.5天,浮沉天气193.7天。年降水量18.6毫米,蒸发量2507毫米。年平均无霜天气为165天,日较差最大可达24℃,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19.2千卡每立方米。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有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

2、经济状况:37团产业发展以农业为主,工业非常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较慢。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2818万元,同比增长4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33万元,同比增长57.6%;第二产业增加值30万元,同比增长11.11%;第三产业增加值755万元,同比增长12.02%。三个产业比为72: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53.08万元,实现综合利润13.3万元。

1、农业经济规模小,现状种植业加林果业总

3、社会:○面积不足5万亩。

2、第二产业规模小,刚刚起步,全团只有农产品加工成○3个,第二师昆山棉业有限公司、沙漠玉枣有限公司、且末康农有机肥厂。工业以初级加工业为主,产品层次低、附加值低,产业链短。

3、工业企业布局分撒,主要分布在红旗区和跃进区,难○以形成聚焦效应。

4、三产发育滞后,市场规模小、档次低、辐射面窄。金○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低下,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足,影响团场整体功能的提升。

5、团场一、二、三产业比重失调,团场发展主要依托的○是第一产业,这种建立在农业开发基础上的城镇的凝聚力和扩张力极其有限,严重影响团部辐射功能和带动功能的发挥。

二、指导思想

三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紧密结合《兵团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实施办法》,围绕增加贫困人口经济收入,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以贫困户为对象,加快团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促进37团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原则

1、协调与突出重点相协调

加强扶贫开发机制的建设,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把扶贫资金与团场总体规划发展结合起来。加强设施投入,把农田水利、节约灌溉、中低产田改造结合起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品品质和产量。打造本地区特色红枣的品牌力度。

2、团场增效与职工致富相结合

近几年来,通过大力投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职工已得到了实惠。收入较往年有较大的增加。用好资金,使整体发挥出效益,切实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用好项目,使职工收入每年上一个台阶。

3、自力更生与多方支援相结合

团场在用好项目资金的同时,团场拿出资金扶持,争取职工入股。成立合作社建畜牧养殖场。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冬季反季节蔬菜等,解决职工冬闲时间的劳动力,鼓励职工进行多种经营。

四、发展目标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37团主要有红枣和棉花两大经济作物。其中红枣特色林果业种植已初具规模,加快产业化发展潜力大。现已种植红枣面积3.7万亩,挂果1.14万亩,预计产量8000吨。棉花种植面积3500亩,籽棉总产1260吨,可实现籽棉单产360公斤。

2、职工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通过城镇化建设,小康连队建设,使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帮扶贫困户的思想认识。经过前期帮扶,团场帮扶干部挂钩帮扶的贫困户生产生活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国家、兵团、师对扶贫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提高帮扶干部和贫困户对扶贫开发的认识,统一思想,首先,召开团场全体帮扶干部会议进行再动员,深入学习扶贫开发工作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各帮扶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37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做到有针对性、有方向性地帮扶。

3、扶贫攻坚取得成果 今后三年扶贫开发工作要强化扶贫开发机制建设,坚持 “片为重点、协调到团、工作到连、瞄准到户”的工作机制。将扶贫开发与评先争优、绩效考核、干部使用相挂钩,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扶贫宣传和统计监测工作。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出发点,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改善贫困连队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贫困连队、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连队、贫困户收入,帮助贫困连队、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着力改善贫困连队、贫困户的精神面貌,提高贫困连队、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贫困连队、贫困户自身层面建立一支扶贫开发工作带不走的工作队伍,确保不返贫。力争到2015年完成兵团《实施办法》提出的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要达到1.45万元,在2012年0.6万元基础上增长0.85万元。

4、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收

在发展农业、林果业的基础上,加快投入,力争高产、稳产。同时通过团场扶持,职工入股发展畜牧养殖业。建设温室大棚,鼓励职工经商,进城进行多种形式的经营。使团场经济,职工收入可持续发展。

五、重点任务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13—2015年计划加大扶持开发建设重点工程,主要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14968.14万元。申请扶贫资金10700万元,自筹4268.14万元。

2、调整现代化农业结构

近年来在—棉—枣上下大力气。红枣种植已初具规模,长势较好,重在加大投入和提高产量品质上下工夫,进一步加大林果业、养殖业、特色农业上的投资力度。

3、结构特色与城镇化格局

在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城乡一体化,使连队职工享受城镇同等待遇。

4、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扩大林果业、红枣种植面积的同时,加大管理力度,使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职工提供最大的便利。建红枣晒场2座,保障产品的高品质和销售,同时成立2个专业化畜牧业合作社建养殖场、温室大棚等使职工多方面增效。

5、促进社会工业发展

团部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在红旗地区,跃进地区连队进行人饮改造。按市政用水,改善生活条件改造管网14.5公里。道路建设新增油路5.7公里,同时在医疗卫生、文化活动、社区服务、环境卫生标准化建设上加大投入,改善生活、生存条件。

六、重点项目投资估算

1、城镇配套完善工程:37团康都小区、玉城花苑小区供热、给排水建设项目,新建两个小区基础设施配套,铺设供热、给水、排水管道39公里及配套小区绿化。建设年限2013—2015年;投资1965万元,其中扶贫专项资金1900万元,自筹65万元。2、37团集中规模化养殖基地项目:新建占地800亩规模化养殖基地一座,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年限2013年;投资2000万元,其中扶贫专项资金1000万元,自筹1000万元。3、37团设施农业基地建设项目:新建占地400亩、200座日光大棚设施农业,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年限2013年;投资3000万元,其中扶贫专项资金2000万元,自筹1000万元。4、37团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改建、扩建跃进干渠防渗8.5km,渠道设计流量5.6m³/s,加大流量6.72m³/s配套渠系建筑物22座,建设年限2013—2014年;投资1500.34万元,其中扶贫专项资金1000万元,自筹500.34万元。5、37团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跃进区三支六、七、八九斗滴管4573亩,红旗区一、二、三、四斗斗渠防渗7.8公里,建设年限2013—2014年;投资479万元,其中扶贫专项资金450万元,自筹29万元。

6、三十七团高新节水项目:跃进二支渠一、二、七、八斗、红旗区三、四斗滴灌3960亩,建设年限2013—2015年;投资613.8万元,其中扶贫专项资金550万元,自筹63.8万元。7、37团小学教学点项目:建设一座面积为4000㎡的小学及其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年限2014年;投资600万元,全部申请扶贫专项资金。8、37团初级中学塑胶运动场项目:新建学校300m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一座,建设年限2014年;投资300万元,全部申请扶贫专项资金。9、37团新建幼儿园工程:新建幼儿园1座,建筑面积1500m²及教学配套设施,建设年限2014年;投资450万元,全部申请扶贫专项资金。10、37团社区服务中心项目:新建社区服务中心1000㎡,建设年限2013年;投资300万元,其中扶贫专项资金250万元,自筹50万元。11、37团日间照料中心项目:新建社区服务中心1000㎡,建设年限2013年;投资300万元,全部申请扶贫专项资金。12、37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项目: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00㎡,建设年限2014年;投资360万元,其中扶贫专项资金300万元,自筹60万元。13、37团医院附属设施建设项目:医疗污水处理、配套设备及绿化,建设年限2015年;投资100万元,全部申请扶贫专项资金。14、37团气调保鲜储藏库建设项目:新建占地300亩气调储藏库一处,设计年吞吐量3万吨,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年限2013年;投资3000万元,其中扶贫专项资金1500万元,自筹1500万元。

七、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

在上级扶贫资金的支持下,团场配套资金积极筹措到位,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入使用,发挥其应有的效益,37团定位是以农业和石棉矿开采为主的城镇。镇区人口规模在0.5万人以上,承担团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农产品交易中心职能。

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及工作机构

成立扶贫开发“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团长陈志杰任组长、副团长梁洁任副组长,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具体由副团长梁洁负责落实。

设立扶贫开发“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副团长梁洁担任,成员由发改、工交建商、计财、宣传、土管、生产等科室同志组成。设立督促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团长陈志杰任组长,纪委书记曲新泓任副组长。成员由纪检监察科、政工科、办公室同志组成。

2、加强监管,规范运行

加强项目管理。全面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公示公告制、廉政承诺制等制度,创新和落实项目管理制度,确保建设项目长期发挥作用。按照建管并重的要求,以连队为主体,落实管护人员,建立管护责任,制定管护措施,加强项目建后管理和使用工作,确保项目长期发挥作用。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执行专项资金专户管理规定,强化绩效考评和信息监控,把好专项扶贫资金投向,筑牢上级监督、部门监督、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五道防线”,确保资金安全使用和效益最大化。

上一篇:分析多校区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发展教育论文下一篇:学校类企业文化策划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