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2024-11-23

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负数》教学设计(共13篇)

1.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一

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

1、例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 米,冬季水位下降 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写完后,交流、检查。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4.进一步认识“0”。(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哈尔滨:

-15 ℃~-3 ℃

北京:

-5 ℃~5 ℃

深圳:℃~23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7.负数的历史。(1)介绍。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配音播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2)交流。

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三、练习应用

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件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储藏室在地下一楼。如果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

4.表示时间。(练习一第3题。)

5.“净含量:10±0.1kg”表示什么意思?

四、总结延伸

1.学生交流收获。

2.总结。

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2.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二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时, 很多老师、家长, 包括学生自己都会认为是由于“粗心”。而事实上, 在很多情况下这些错误是学生的认知、思维的缺陷以及技能的不熟练造成的。

一、课程标准以及教学目标中对分数学习提出的要求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2011年版) 中, 对第一学段 ( 1 ~ 3年级) 学生提出的要求是: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 能读写分数。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能通过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认识它的几分之一或者是几分之几。本单元是通过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 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通过操作, 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通过经历这些内容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对分数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从具体实例分析学生出现的错误

例 1.

①一堆小棒有12跟。分别拿出这堆小棒的1/2和1/3。

②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它上面的分数。

③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上面的分数。

其中①②为课堂练习中的两个小例子, ③为课后作业 ( 提高题) 。

学生解决情况: ①②基本都能够解决。③有很多学生答错或是没答。

分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初期, 思维水平还不够成熟。①的正确表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具体运算能力, 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平均分”。②的正确表明学生可以通过对图像进行直观的“平均分”成5份。而③的错误表明学生对“平均分”概念还没有完全“内化”, 虽然已经知道平均分的概念, 但是又受到“直观”平均分图像的思维定势, 在此题中未能够找到直接平均分的方法, 从而也没有通过具体的运算进行平均分来表示相应的分数, 致使错误的出现。

思考: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注重“平均分”思维表象的建立, 帮助学生对“分数”知识的内化。对于第②题这种类型,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直接分成5列, 涂色部分取其中的一列。有了一些这样的类型之后, 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引入课后的提高题③, 让学生思考该如何进行平均分, 并且引导学生如果不能直观的平均分, 应先做一些简单运算, 促进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

例2. 先分一分、涂一涂, 再在横线上列出相应的计算式子。

分析: 在第一课时,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时候, 学生在涂色部分能够正确完成, 而到了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时, 却出现了错误。问题在哪里? 还是在学生思维的认知结构上。前面认识几分之几, 分数的表象就是平均分后取份数, 因此不易产生错误。现在, 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要知道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在学生的思维中, 分数的表象转为某个数, 因此当他平均分6份之后看到一份就是2颗星星的时候, 已经有2这个数了, 把取2份中的2和这个2混为一谈了, 也就是把“份数”与“个数”混成一体了, 致使错误的出现。

思考: 布鲁纳认为, 数学对象的表征有三类, 即活动性表征、图像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当学生在解决该问题时, 数学对象分数将以图像性表和符号性表征的形式出现, 由于这种表象的不深刻性, 学生往往在没有完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出现混淆错乱。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分数本质认识, 理解分数的意义。在处理此类问题上还需要帮助学生理解“份数”与“数”的区别, 强化其认知结构。

例3. 比较大小错误

①a.1/2____1 3b.3/7_____4/7

②一堆大米的1/3与一堆面粉的1/2哪个多?

学生解决情况: ①题时错时对, 特别是间隔一段时间来做两小题

②因为1/3<1/2, 所以一堆面粉的1/2多

错误分析: 有关分数的比较, 在教学时教师会采用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大小关系。为了不引起混淆, 教师往往会选择整体时往往只会选择某一个。然后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巩固。理解是一个信息或要素组织的过程, 需要认知结构的再组织,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认知结构尚不成熟, 信息处理能力还在逐步发展中, 对于分数意义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部分学生甚至仅凭记忆来进行比较大小: 老师强调某一个整体, 分得越多, 每一份就会越小。于是在他心中有了这样一个“多———小”的“相反”心理表象。时间一长, 看到3/7_____4/7这样的题目时, 只关注3 < 4, 完全忽视分子分母, 忽视“分”和“取”的对象, 实质上忽视了分数的意义, 便直接有了3/7>4/7这样的错误答案。而第②题的错误, 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没有理解“整体”的概念, 从而没有正确认识整体的几分之几究竟是什么。思考: 综合这两个问题, 学生犯错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对“整体”和“部分”缺乏认知的能力。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从学生的思维出发, 倾听其思考过程, 强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在比较分数大小时, 不应该给学生相关的暗示: 分子相同, 分母越大, 分数值越小, 而是应充分引导学生每一次比较大小, 我们都必须回到分数的意义上去。而对于“整体”的把握。在课堂上, 教师应举一反三, 并且明确分数与某一个具体整体的几分之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三、对教学的再思考

1.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 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会倾听学生的思考, 把握学生的思维, 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分数”的问题。教师自身应明确分数的内涵,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在需要的时候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

2. 教师要对学生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错误, 从学生错误的根源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辅导, 体现新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同时也能够促进有效教学。

摘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是学生的认知、思维的缺陷以及技能的不熟练造成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原因, 才能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3.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三

1.初步感知相反意义的量,了解负数的意义。知道负数的写法、读法,初步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

2.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感悟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感悟负数的意义以及0的涵义。

教学准备:温度计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看图、观察。充分体验5℃与-5℃的含义

①师:从这副图上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女孩、房屋、还有一个温度计。

师:你知道温度计是干什么用的吗?

生:测量温度。

师:关于温度计你知道哪些?

生说。

师:你把老师要讲的都作了一一解释,而且讲得非常好,很不错,可以当小老师了。

②师:我们再来看,从这副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与第一幅图比有什么不同?

生:这副图温度是0℃了,小男孩穿得厚些了,屋檐上结了冰。

师:0℃了,0℃有什么感觉?

生:很冷了,结冰了。

师:我们科学上规定,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时的温度规定为0℃,这是有点冷了。

③师:我们再来看下一幅图,从这副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与前两幅图比,又有什么不一样?

生:下雪了,这时是零下5℃了。

师:零下5℃什么意思?

生:就是比0℃还要低。

师:你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吗?

生表示。

师:为什么要这样表示?

生说。

师:真不错,你表示得和数学家表示的一模一样,大家也来说说,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

生:简单、方便、容易写。

④好,我们继续来看,这副图与前几幅图比,又有什么变化?

生:更冷了,都零下10℃了。

师:零下10℃怎么表示?

生表示。

师:与前面的-5℃比哪个温度低?

生:-10℃低。

师:为什么?

生说。

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什么?——负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负数”。(板书)

二、展开

1.师:用负数来表示温度,大家在哪里看到过?

生:天气预报上。

生其他地方。

师:我从电视上收集来一组气温,我们来看看。

说说各个城市那天的温度分别是几度?

课件

师:武汉5℃,你能在气温计上找到它的位置吗?

师:北京-5℃,你能在气温计上找到它的位置吗?

生:标不出来,必须先找到0℃的位置。

师:为什么?

生说。

学生标出温度。

2.现在老师把这个温度计倒过来,在黑板上画了条线段表示温度计0刻度左边表示低,右边表示高,可以用箭头来表示。你能指指各城市的温度在什么地方吗?

生指。

师:仔细观察这些温度,把这些温度分分类,你准备怎么分?

生分类。

师:像这一类数,比0小的叫——负数,前面像减号的叫“负号”。

比如:-8℃-5℃-1℃跟它相对的,比0大的这一类就叫正数,为了清晰地表示出来,有些时候数字前面写上“+”,读作正号。比如:+1+4+5+8。这些数都比0大,为了方便我们可以把“+”省略不写,负数都比0小,负号能省略吗?这里和0一样大的0是什么?

生:是正数。

师:我们刚才数比0大的数是正数,它比0大了吗?

生;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师:我们再来看哪个城市最热?哪个城市最冷?

生说。

师:如果从低到高把这些温度排列起来,你会怎么排?

生排列温度。

师:0℃是上海。哪个城市比上海低,低几度?

生:-1℃比0℃低,低1℃。-3℃比0℃低,低3℃。-10℃比0℃低,低10℃。

师:北京是-5℃,哪个城市比它低,低几度?哪个城市比它高,高几度?

师:刚才在比温度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说。

三.进一步深入

1.师:除了在温度上可以用负数来表示以外,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负数?

生举例。

师:我也收集了一些,看

股市图

师:这是电视上看来的信息,是当天的股市信息,这里有负数吗?表示什么意思?

生说。

如果你爸妈想去买里面的股票投资,你会建议你爸妈买什么股票呢?

1.我们再来看看,这是从上下载来的“之最”——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海拔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生:海平面到山顶的高度。

师:为了比较高度,国际上统一以海平面为基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

师:最低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海拔-155米,什么意思?

生说。

3.除了以上有负数外,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负数。

用0表示迪迪的位置,迪迪左边4.5米的位置用+4.5米表示,那么-4.5米就可以表示。

如果迪迪上面4.5米的位置用+4.5米表示,那么-4.5米就可以表示。

如果迪迪右边4.5米的位置用+4.5米表示,那么-4.5米就可以表示。

如果迪迪下面4.5米的位置用+4.5米表示,那么-4.5米就可以表示。

师:同样是-4.5米,怎么一会儿表示左,一会儿表示右,一会儿表示上,一会儿又表示下了呢?为什么表示的意思会不同呢?

生说。

师:你的意思师说前面正数表示的意思变了。所以与它相反的负数表示意思也变了。只要与前面的意思相反就可以了。

四.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负数,同学们认真想一想,负数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数?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生说。

师:大家自己发现了很多,说起负数,是值得我们人骄傲自豪的,因为是最早发现、使用负数的国家,我们来看:(课件出示史料)

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学生说一说。

五.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量要用正数与负数来表示。

六.应用负数练习

1.请你当个“小管家”

下图是我家收支情况,请你在表格内用正负数记录我家的收支情况。

课件展示

2.最后出一道思考题请同学们思考。

上次开运动会,我们班王璐杰以秒的成绩,获得了60米冠军,当时的风速是-0.04秒,这里风速-0.04秒是怎么回事?

学生说一说

4.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感悟0的内涵。

2、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结合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之以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感悟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2、教学目标:

①.收集生活素材来渗透负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②、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正数、0、负数之间的大小有个直观的认识。

④、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及实际应用能力。

3、教学重点:体会负数在生活实际应用。理解负数的含义。

4、教学难点: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5、教学方法:引导自主探求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39人,大部分属于中上水平,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好奇心强,具有创新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教学方法手段:

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认为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景,帮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学本节课应注意为孩子们提供众多丰富的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既让学生引起探究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价值。

(2)借助直观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点与“0”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不容易理解负数、正数与0的关系。如何突破难点,直观教学手段是关键。这其中温度计的观察和海拔图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半直观再过渡到比较抽象地认识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开展有层次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建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节课是节概念教学,对概念的建构应体现在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的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努力为学生的主体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注意适时的引领。因此,本节课预设从生活情景引入后,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的冲突(怎样用合适的数来表示北京与上海的温度),调动生活经验,主动接纳负数概念;然后借助海拔高度来尝试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进一步体验负数的意义;进而引导比较反思归纳等理性辨析活动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升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最后再通过适当的生活应用练习,丰富学生对负数概念的理解和建构。

四、教学准备:导学提纲、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印存折明细记录贴入,观察支出(—),存入(+),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表示()

“_” 表示()他们表示的意思是(){填相同还是相反}

2、上网收索今天的天气预报,记录哈尔滨,和福州的气温数据。哈尔滨()表示—-------------福州()表示—-------------它们是以()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16°表示--------------

—16°与—16°表示两个()意义的量。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 比较:+16°()—16°{填>,<或=}

3、带有“+”的数有-------------叫----数 带有“-”的数有-------------叫----数

+16读作--------------------—16读作-------------------

4、思考:0是正数还是负数?

5、收集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负数,并说说表示什么?

(二)讲授新课:

1、检查

学生汇报(1)+500表示存入500,—500表示支出500,它们表示的意思是(相 反){填相同还是相反}

(2)打开天气预报图

哈尔滨(—9°~~~—19°)表示—----今天气温零下9度到零下19度之间,气侯寒冷,下雪,结冰。------

福州(11°~~~~~6°)表示—----今天气温零上11度到零上6度之间,气侯较温暖,看不见下雪,结冰的现象。------

它们是以(0)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零上16度-----—16°表示----零下16度----

+16°与—16°表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

比较:+16°(>)—16°{填>,<或=}

补充:认识数轴表示 —16 0 +16(3)生汇报:

带有“+”的数有-------------叫正数 注:也可省略“+”号 带有“-”的数有-------------叫负数 注:不可省略“—”号 +16读作-正十六-------—16读作—负十六--------

(4)0是正数还是负数?把你的思考与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小组汇报。总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5)、展示学生收集的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负数,并说说表示什么? 例如:盈利与亏选,上车人数与下车人数,地上成数与地下层数,水位升高与下降,相反方向的距离等。

学完这节学生还有疑难问题吗?,提出,由同学,小组解决,最后困难由老师及时解答。

(三)运用与提高

1、用正负数表示下面各题中的数量。(1)出门向东走300米,向西走300米。

(2)某单位今年盈利50000元,去年亏选50000元。(3)收入300元,支出200元。

2、下列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5 8 8.4 —1/8 0

3、写出比0小3的数,比0大5的数,比—3小1的数,比—3大2的数。

4、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优生,优生批改其他学生,教师批改指导后进生)

教材第90-91页练习一第1、2、3题

六、板书设计: 认识正、负数

“-”负号

“+”正号

4-500

0

+500-16

分界点

+16

-155

+49 „„

不是正数

„„ 负数

也不是负数

正数 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七、教学反思

一、认真分析教材,精心备课。成功教学的关键。

负数的教学,它是小学阶段新增的内容, 是小学生学习的又一种新的数。它把小学阶段数的教学从自然数、小数、分数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范围。学习的面就广了,学生考虑问题就要全面、周到。负数的教学是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让学生借助数轴,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我在教学时紧密联系生活,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亲切。

二、提供的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消除抽象的教学与学生的距离感 在教学新课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引导学生从例1中的主题图入手,从学生熟悉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拉开教学的序幕,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认识,消除抽象的教学与学生的距离感,三、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盈亏、收支、增减及朝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明白用正负数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让学生体验负数产生的原因,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如:飞机上升500米用+500米来表示,下降500米则用-500米来表示;小红向东走了20米用+20米来表示,向西走20米则用-20米来表示。再次让学生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认为0是正数,我采用引导学生紧密结合情境观察的教学策略。“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分界点,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负数表示。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在此问题基础上,提出更明确的问题:“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继而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接着为了让学生在丰富的显示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以大树为起点,一个人往东走,一个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引出数轴,使学生在数轴上清楚地看到从左到右的循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一个分界点;然后又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坐电梯到地下的楼层应按哪个数字键?冰箱里的鱼、水中的鱼、刚烧熟的鱼该与哪个温度相连?这样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与0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5.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知识点整理 篇五

一、负数的定义

1、以前所学的所有数(0除外)都是正数,也就是说正数前面的“+”是可以省略不写的!

2、负数的定义:在正数前面加上“-”就是负数。

3、负数前面必定有“-”如果前面不是“-”(可能没有符号或者是“+”)都是正数(0除外)。4、0既不属于正数,也不属于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二、负数的作用

1、负数是在人为规定正方向的前提下出现的。

2、负数常用来表示和正数意义相反的量。

3、在选择用正数还是负数表示时,首先看是否规定了正方向。

4、一般含有褒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含有贬义的量则用负数表示。

例:零上5°用+5℃表示;零下5°用-5℃表示。收入2000元用+2000元表示;支出500元用-500元表示。

三、常见负数的意义(1)地图上的负数:

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到我国有一座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图上标着8848,在西北部有一吐鲁番盆地,地图上标着-155米,你能说说8848米,-155米各表示什么吗?这两个高低是以谁为标准的?(2)收入与支出

收入:2600元,()教育支出:300元()娱乐支出:500元()。(3)电梯间的负数

-3层是什么意思?是以谁为标准的?

以学校为起点,往东走为正,往西走位负,小明从学校走了+50m,又走了-100m,这时小明离学校的距离是()。

食品包装上常注明:“净重500±5g,”表示食品的标准质量是(),实际没袋最多不多于(),最少不少于()。

四、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1、读法:在所读数的前面加上“负”

2、写法:在所写数的前面加上“-”

五、认识数轴

1、数轴的要素:正方向(箭头表示)、原点(0刻度)、单位长度(刻度)。正方向:根据题意要求确定正方向,一般以向上或向右为正方向。

原点:也就是数字0所在的位置,一般根据表示数字的分布情况来确定,如果需要表示的正负数差不多相等时原点在数轴中间;如果正数比负数多得多原点偏左;如果负数比正数多得多原点偏右。单位长度:由所要表示多的大小来决定刻度之间距离的大小,如果数字偏大刻度距离可以适当小一些,如果数字偏小刻度距离可以适当大一些。单位长度不一定每个刻度只能表示1。

2、用数轴表示数

在已给数轴上表示数:根据数字在对应的刻度上描点表示。

对于非整数的表示:将刻度进一步细分如,需要将0—1之间线段分为3等分则2等分处为该数。

对于负数的表示:负数都在0的左面,正数都在0的右面。例:+3.5在3和4中间,而-3.5在-3和-4中间。

3、根据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6.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六

我校一直着力于打造简约、高效、自主的数学课堂, 鼓励数学老师们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 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思想的形成.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背景下, 我尝试“放手”, 将课堂还给学生, 真正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执教了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一课, 通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引导组织学生学习百分数时, 跳出了教材、课堂这个狭小的空间, 发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 (如商标中、新闻联播中介绍的百分数) , 关注在课堂学习中新生成的百分数, 使“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变为“密切联系生活做数学”.

这节课中, 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生成中研究探索数学知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我尝试用心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生成“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有什么用处”“在什么情况下用到百分数”“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这样一系列问题, 为学生的探索发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从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到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通过让学生调查寻找的丰富教材, 组织学生之间有效的交流讨论, 提升了对百分数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描述及评析】

一、我的课堂我做主, 学习内容我来定

在上这节课之前, 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前准备: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 可以摘抄, 也可以拍照或将实物带来.

于是, 课堂伊始, 我就提问:“你在生活中找到百分数了吗? ”

生:“我在餐巾纸的包装袋上找到了百分数, 100%纯木浆. ”

生:“我在牛奶盒上找到了百分数, 100%纯牛奶. ”

生:“我在衣服的标签上找到了百分数, 85%山羊绒. ”

……

师:“百分数好找吗? 为什么那么好找? ”

生:“因为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见到百分数. ”

师:“这就说明大家都非常喜欢使用百分数. 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话题值得我们研究吗? 除了这个问题, 你还能想到哪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

小组讨论中列举出本节课学生期望研究的问题: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的用处、优势,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案例评析:课堂伊始, 我就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关于百分数, 你想知道什么? 想研究哪些问题? 学生在小组中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 畅所欲言, 学习积极性相当浓厚. 在全班汇报的过程中, 我根据学生的汇报, 着重引导出几个重要的问题:如百分数的意义、用途、好处、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等板书在黑板上, 极大力度地发散学生的思维, 这样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 感觉在老师和大家讨论我提出的问题. 一节灵动的课, 如果光有老师不停地讲学, 那绝对是不完美的, 因为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剥夺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的权利. 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生成的资源, 围绕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 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课堂以最真实的本色,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我的问题我分析, 学习方法由我选

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 我征求孩子们的意见, 自己制定学习方法, 逐一解决.

师:“我们通过激烈的讨论列举这几个颇为关键的、继续解决的问题, 那么你们是想我来逐一告诉你们, 还是想自己研究呢? ”

生:“当然想自己研究! ”

师:“好, 那我们就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百分数的意义, 自己看书, 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 结合刚才我们找到的百分数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出来. ”

生:“85%山羊绒中的百分数表示山羊绒占整件毛衣的85%. ”

生:“100%纯木浆, 如果把整袋餐巾纸看作100份, 那么里面的木浆就占100份, 说明全是木浆, 没有其他物质. ”

生:“蛋白质28%, 牛奶盒上的这个百分数指的是蛋白质占整盒牛奶的28%. ”……

出示豆奶的营养成分:蛋白质34.5%, 糖20.5%, 脂肪10.67%, 矿物质28.5%, 维生素5.83%, 提问:“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很自然地利用表中的百分数去比较各种营养物质的多少.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豆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 为什么这么容易发现? ”

通过我的追问, 自然就过渡到第二个问题的研究———百分数的好处和用途.

结合刚才学生的比较结果, 我进行了小结:正是因为都把一个整体看成100份, 所以百分数非常便于比较, 人们在统计、调查、分析、比较的时候往往选择使用百分数来呈现研究结果.

师:“我这里有三袋纯度不同的牛奶:100%, 75%, 90%, 如果是你, 会选择哪种牛奶? ”

生:“我会选择纯度是100%的, 这样比较营养, 毫无添加. ”

生:“我要选纯度是90%的, 添加一点食用香料味道会更佳, 我就比较喜欢麦香味的. ”

案例评析: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我通过让学生在课前找百分数、课中交流、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文化特点.同时, 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 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生活中的百分数, 恰恰说明了他们对于百分数意义的真正内化. 接下来的练习中, 通过一个开放式的提问“你有什么想说的”, 很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的仔细观察, 同时应用刚掌握的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这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得出了各种物质间的大小关系. 我恰到好处地引导:“为什么这么容易发现? ”立刻过渡到学生对于百分数优点的研究上.最后的三袋纯度不同的牛奶, 正是考验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灵活应用, 学生在牛奶纯度问题上的表达, 引来了全班学生的一阵笑声, 但恰恰是这有趣的谈话, 足以证明他们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是透彻的.

三、我的疑问我解决, 学习效果你来测

此时还剩最后一个问题: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我开展了小组竞赛, 比一比哪组找到的最多, 借此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各种不同点:读写方式不同;表示的意义不同;百分数的分母看成100, 分数分母不唯一;分数可以表示分率或带单位表示具体数量, 百分数只能表示分率, 又叫作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数便于比较, 分数则要通分;分数单位不同……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 我们找到了百分数和分数间的区别与联系, 下面就请你们读一读这两句话, 判断这些分母是100的分数都能改写成百分数吗? ”

生:“一根绳子93/100米, 用去了它的37/100. 第一个分数不能改写成百分数形式, 因为93/100有单位, 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第二个分数可以写成37%, 把一根绳子看成100份, 用去了37份. ”

生:“23/100千克相当于46/100千克的50/100. 前两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 不能改写成百分数形式, 而最后一个分数可以, 改写成50%, 表示百分率, 是数量之间的关系. ”

师:“我这里还有一些百分数:1%, 18%, 50%, 89%, 100%, 125%, 7.5%, 0.03%, 300%. 选择你喜欢的读一读, 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

生:“我最喜欢100%, 因为100%就表示全部, 非常圆满. ”

生:“我喜欢50%, 这个数和0.5, 1/2一样, 也能表示一半. ”

生:“我喜欢300%, 这个数是100%的3倍, 比1还要大, 说明超额完成任务. ”

生:“125%也比100%多, 比1要大. ”

生:“我喜欢0.03%, 因为这个百分数中还有小数, 很有意思.”

师追问:“那你们觉得0.03%这个数大还是小? ”

生:“很小, 因为如果把总数看成100份的话, 才占0.03份, 太少了. ”

案例评析:数学练习的价值, 不仅在于巩固知识, 反馈信息, 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 形成技能, 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 拥有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能够自主探索和创新, 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此, 通过最后的几道练习, 能够很好测试出学生对于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 特别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百分数这个设计, 在测量对百分数意义理解的同时, 也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激发他们自主联系实际, 思考这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和使用场景, 为后续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案例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不但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 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 更需要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 实现自我, 完善自我. 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把催生数学思想看成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把学生的自我发展当作教学的至尊追求.

“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 特别是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实际应用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这节概念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对于百分数,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并不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一点, 给学生创造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机会、空间和余地, 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 从学会到会学, 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自我调控, 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 享受自主的权利和快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其实教师只需要在关键时给予点拨、评价, 在课堂中, 教师扮演的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的角色.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如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可使学生学会多种思考方法;通过解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耐心细致、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特别是那些需要经过周密思考, 反复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摘要:“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 特别是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实际应用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这节概念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对于百分数,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并不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一点,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生成“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有什么用处”“在什么情况下用到百分数”“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这样一系列问题, 为学生的探索发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放手”, 给学生创造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机会、空间和余地, 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 从学会到会学, 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自我调控, 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 享受自主的权利和快乐.

关键词:放手,自主探究,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史宁中.教育与数学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7.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七

负数

检测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2分)在-4,-9,-,-0.1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

A

.-4

B

.-9

C

.-

D

.-0.1

2.(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体重减少2千克记作-2千克,体重增加2千克记作+2千克。

B

.上升一定用正数表示,下降一定用负数表示。

C

.+6°C和-6°C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

D

.商店运来大米10吨,记作+10吨,卖出大米8吨,记作-8吨。

3.(2分)如果顺时针旋转60°记作-60°,那么逆时针旋转45°记作()。

A

.45°

B

.-45°

C

.无法表示

4.(2分)如果本月收入3200元记作+3200元,那么支出1500元就记作().

A

.+1500

B

.-1500元

5.(2分)如果存入3000元在存折上记作+3000元,那么取出500元应在存折上记作()元.

A

.500

B

.﹣500

C

.﹣3000

6.(2分)规定10吨记为0吨,11吨记为+1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8吨记为-8吨

B

.15吨记为+5吨

C

.6吨记为-4吨

D

.+3吨表示重量为13吨

二、填空题

(共7题;共14分)

7.(3分)某天淮南的气温是-2℃~4℃,这表明白天的最高气温是_______℃,夜间的最低气温是_______℃;昼夜温差是_______℃。

8.(2分)六(1)班的平均身高是150厘米,把平均身高记为0,小宁的身高是154厘米,记作_______,小敏的身高是145厘米,记作_______厘米。

9.(3分)如果-2表示比70小2的数,那么0表示的数是_______,-9表示的数是_______,+6表示的数是_______。

10.(1分)以小明身高152厘米为标准,把小强身高记为+2厘米;小丽身高记为﹣5厘米,则三个小朋友的平均身高是_______厘米.

11.(1分)﹣2℃比2℃低_______℃.

12.(2分)想一想,填一填

商店运进120袋面粉可以记作_______;商店卖出30袋面粉可以记作_______。

13.(2分)把下面的数填入相应的圈里。

正数:_______

负数:_______

三、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14.(2分)水位上升3cm记作+3cm,则-3cm表示水位下降3cm。

15.(2分)判断对错.

在数轴上,O点右边的A点用“+4”表示,O点左边的B点就一定可以用“-4”表示

16.(2分)如果+3表示比10大3的数,那么0表示的数就是13。

17.(2分)自然数都是正数。()

18.(2分)1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操作题。

(共4题;共16分)

19.(1分)_______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0.(5分)如果此刻水面记为0厘米,先上涨7厘米,再下降5厘米后,水面的位置可以记作多少厘米?

21.(5分)小东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800米,沿南北方向走了1500米,如果向东走用正数表示,向北走用负数表示。那么小东走“-2800米”到了什么地方?走“+1500米”又到了什么地方?并在图中填出相应的正负数。

22.(5分)早上的气温是零下5℃,记作-5摄氏度,下午的气温升高了15摄氏度,应该记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1、2-1、3-1、4-1、5-1、6-1、二、填空题

(共7题;共14分)

7-1、8-1、9-1、10-1、11-1、12-1、13-1、三、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14-1、15-1、16-1、17-1、18-1、四、操作题。

(共4题;共16分)

8.五年级数学认识正负数教学反思 篇八

这节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这两点:

一、游戏导入,深深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过程中,我特别设计了学生比较熟知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充分体验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例如:方位上和下,前和后,电梯的上升和下降,存钱和取钱,得分和扣分,盈利和亏损等。特别是温度计中零上和零下的引用既让学生很好的感知相反意义的量,又为下一环节利用温度计探索正、负数的有关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情景教学,大大提高学生的思考质量。面对熟知的教学情境,学生是充满自信的,始终以一种积极地心态面对问题,从而思考问题的质量也是相当高的。创设学生的熟知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同时反思自己的不足。在举完例子以后,体现相反意义时,引导性不够好,应多举几组例子后,在进行板书(板书太早),目标达成度不够高。

很多时候,因为教师的急于求成导致整个课程的教学不够完美。这是年轻教师教学的弊端,对一些关键性的东西往往“火候“不够。所以,要戒骄戒躁,踏踏实实的把一节课上好。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典型的概念教学课。本节课有单位“1”、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几个抽象的概念需要学生熟知。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其中,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本节最难突破的.一个难点。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单位“1”是一个物体,这节课的单位“1”指的是一个活若干个物体。学生在单位“1”的把握上有一定的困难。课中我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引导学生领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逐步渗透单位“1”的具体含义。从第一组例题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分析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引导学生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第二足例题也是特别注意这个整体指什么?怎样得到分数的?学生只有在找到单位“1”的前提下,才能知道把谁平均分,才能知道分数是怎样来的。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我能够根据知识的产生过程逐步的展现在学生的思维中,这对孩子理解分数的意义是非常有益的。

(二)注重在练习题的挑选上侧重分数意义的理解。本节课选择的每一道练习题都有精彩的现实情景,有利于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理解。在做每一道题以前,先让学生自己说单位“1”在题中指的是什么?在让学生充分的分析分数的意义。

(三)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总结结论。这节课,我设计了很多“抛砖引玉”的问题,让学生充分的说,教师适时总结引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9.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九

一、首次尝试:热闹顺畅,自鸣得意

笔者参加市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首次执教《认识负数》。解读教材,发现课本提供的两道例题,分别呈现了“温度计中的负数”和“银行存折中的负数”两个生活情景,属于并列关系,编排意图是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加深学生对负数的感性认识。基于这样的理解,教学流程为:

(一)温度计中的负数

(1)多媒体呈现某日几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图1)。根据温度计认出杭州、西安、乌鲁木齐的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你是怎么看的?

(2)乌鲁木齐与杭州的最低气温一样吗?为什么?

(3)小结:零上8℃与零下8℃是两个相反的量。数学上是怎样区别零上8℃与零下8℃的?(认读“正8℃”“负8℃”)

(4)多媒体呈现城市气温(温度计),学生举学具卡片表示银川:-6℃;拉萨:-4℃; 桂林:6℃, 其中桂林+6℃与6℃哪个对?

(5)多媒体播放城市天气预报,学生边听,边用正负数记录(一生在小黑板上记录,全班校对)。北京:零下2℃;大兴安岭:零下13℃;武汉:7℃;吐鲁番:零下3℃;上海:12℃;上虞:6℃。

(二)银行卡上的负数

(1)多媒体出示存折图(图2)。从银行卡上,你能看懂这些数各表示什么吗?先让同桌互相商量着,再指定学生回答(板书):2000元表示存入2000元,-500元表示支出500元……

(2)小结:像2000、500这样的数可以表示存入的钱,-500、-132元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支出的钱。而500元与 -500元则是一对相反意义的数。

(三)数学中的负数

(1)根据板书分类。学生交流讨论,汇报、板书。

(2)小结:温度计上,以0℃为界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而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

我们把像8、2000、500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 -8、-500、-132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数轴上的正负数(图3)。在一条直线上,取一点为“0”,向右数8格后的这个点,表示 +8或8,向左数8格后的这个点表示 -8。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把( )数放在数轴的右边,把( )数放在数轴的左边。

(4)练习。读一读,说一说。从图中可以看出,不仅有负的整数,还有负的小数等。

(5)揭题:认识负数。欣赏《负数的历史》。

(四)练习应用(略)

课后,有同仁认为本课准确把握了教材的编排意图,例题教学到位,“让学生用学具卡片表示城市气温”“听气象预报记录城市气温”等环节,学生参与率高,课堂气氛活跃热闹,练习形式丰富,有利于巩固负数知识,全课流程实施顺畅。因此,笔者自我感觉良好,自鸣得意。

二、专家诊课:遮遮掩掩,忽视学情

又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安排笔者在一次大型活动中再上此课。由于是省级活动,开课前,省教研室专家和本市特级教师来学校听课把关。笔者带着上次活动后的“自信”,唱响“同一首歌”,上了试教课。听后,专家们竟直截了当地指出了不足之处:

(1)揭示负数的意义滞后,重视学生经验不足。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有关负数的生活经验,但教师视而不见、遮遮掩掩,到新知教学完成后才揭示负数的意义,扼制学生的经验及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

(2)发挥例题作用有余,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不够。“用学具卡片表示城市气温”“听气象预报记录城市气温”等环节,带来的课堂热闹是表面的,停留在机械重复的层面上,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无多大益处。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他们提出了富有操作性的改进建议,特别强调: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直奔主题,教学重点定位在数轴上认识负数。

三、再次执教:顺应起点,提升思维

面对专家的点拨,我深刻反思,觉得原来的喜悦为时过早,于是重新设计教学路径。

(一)读、写负数,揭题

(1)(课件出示 -1)你看到过这样的数吗?在哪里看到过?你会读这个数吗?

(2)再写3个这样的数,把你写的数读一读。

(3)揭题:认识负数。

(二)感知生活中的正负数

1. 负数在生活中很常见

课件出示“食物的保存零下18℃”等三组信息(图4)。

读一读上面的负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2. 银行卡上的负数

出示银行存折(见图2),你能看懂这些数都表示什么意思吗?

同桌之间先商量互说,再抽查学生说四个数据(板书,略)。

小结(同第一次施教,略)。

你知道存入的钱还可以怎样表示吗?(引出正数,介绍正号和正数的读法,正号可以省略)负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3. 温度计中的负数

出示:哈尔滨 -9~ -3℃,北京 -2~2℃,合肥0~9℃。

(1)请学生读一读。每个城市怎么都会有两个温度呢?

(2)找一找:

1 -9℃是在温度计上的哪个地方呢?出示空白温度计,根据学生回答显示。2在温度计上找出另外的5个温度(图5),和同桌说一说。根据回答,依次显示。3哪两个温度刚好相反?

(3)小结:像2、9这样的数表示零以上的温度;-9、-3、-2这样的数表示零以下的温度。零以上的温度我们还可以用正几℃来表示。

(三)研究数学中的负数

1. 分类

(1) 仔细观察 黑板上的 +2000元、-500元、-132元、+500元、-9℃、-3℃、-2℃、2℃、0℃、9℃,把它们的单位去掉,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抽学生在黑板上移动卡片,展示分类结果。

(3)小结:(同上,略)

2. 数轴上的负数

(1)简介数轴(同上,略)。

(2)这里的8与 -8刚好相反。你还能在数轴上找到像这样表示相反意思的一对数吗?例如:-2与2分别在哪里?

(3)假如这个数轴足够长的话,还可以找到哪些相反的数?

(4)你还能从数轴上知道哪些知识?

(5)0到 -1之间有负数吗?

(四)练习拓展

(略)

四、课后反思:学生经验,不应忽视

1. 重文本,更要重学情

课本与学情,是教师设计教学路径的两大依据。两者孰重孰轻?笔者以为:学情重于课本。一方面,因为教材从编写、审定、出版到使用,需要一段时间,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与教材的相对滞后性存在一定的矛盾,再好的教材也有其局限性。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他们或多或少积累了相关经验,这就是教师设计教学路径的起点所在。正如专家指点,首次尝试时,揭示负数的概念太迟。可喜的是,再次施教时,课上出现令人欣慰的一幕。

【片断1】

师:(课件出示 -1)你会读这个数吗?在哪里看到过?

生(齐):这是负1。

生1:试卷上老师的扣分。

生2:电子计算器上。

生3:电视里的天气预报上。

生4:“1”前面的是负号,这是负数。

师:请你写几个这样的负数。

生 1:-2.5,-3.4。

生 2:-3,-78,-90。

生 3:-7/10

……

教学效果显示,对于负数,六年级学生已经知道得不少了:会认读负数,知道负号,会写负的整数、小数、分数。“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倡导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所以,教师珍视课堂教学的“东土大唐”——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直接入题,不失为提高课堂效率的良策。

2. 重热度,更要重深度

学习知识与发展思维是数学教学肩负的两项任务。当学生学习浅显的知识没有困难时,教师不应该与学生一起“虚度光阴”——一味追求课堂内热闹的场景,应该帮助学生“取回真经”——深度挖掘知识的内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提升数学活动经验。回望再次施教历程,由于课始进程较快,为在数轴上深入研究负数提供了时间保障。

【片断2】

师:(出示数轴,已标明0、8、-8)8和 -8表示什么?正数与负数分别在哪里?

生1:8和 -8正好相反。

生2:正数在0的右边,负数在0的左边。

师:请你再写出几组这样的正负数。

生 1:1 和 -1。

生 2:-4 和 4。

生 3:-7 和 7。

……

师:如果数轴足够长,还能写多少组?

生:无数组。

师:从数轴上你还有哪些发现?

生1:越往右,数越大;越往左,数越小。

生2:正数有无数个,负数也有无数个。

生3:正数比负数大。

师:0到-1之间有负数吗?如果有,有多少个?举例说明。

生:有,无数个,-0.1,-0.2,-0.125等。

师:那么 -1到 -2之间呢?

生:也有无数个。

师:今天认识了负数,你有哪些收获?

生1:既有负的整数,又有负的分数,还有负的小数。

生2: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生3:每个负数都有与它相反的正数。

瞧!多么有深度的发现。与首次尝试时相比,学生对负数的认识程度高出了好几个层次,这不失为磨课带来的成功喜悦。正是相信专家名师的力量,才有冷静反思的再设计;正是相信学生经验的力量,才有思维深度的又一课。

教材,在一定时期内一成不变,学生,每届都在变。学生经验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出发点,理应引起高度关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教师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经历认识负数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经验和要达成的目标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活动中积累经验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解读其承载的知识点,更要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经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更上一个台阶。这样的课堂,才是以学定教的课堂,才能彰显“学为中心”。

10.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十

教材分析:

圆柱和圆锥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体。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今后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材的编排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对图形特征的探索,加强了在操作中对空间和图形问题的再思考,让学生在经历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教材中信息窗列举出了大量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形的冰淇淋盒子,请学生观察思考后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会很自然的按照其形状分为两类,并对其外形产生探究的欲望,这样就产生了学习的内需,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就能较好的展开下一步的学习活动。

本节课设置了两个红点问题:分别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形状以及其特征,使学生能从实物抽象出分别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结合 生活经验给出图形的名称,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然后通过学生观察和研究以及触摸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突破: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有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经验。本课的教学是基于学生对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有了些许了解和认识,但又没有完全深入地进行研究,对于自己的朦胧感受缺乏数学上严谨的分析和验证的基础。因此教师解决本课重点时就要考虑利用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立体图形的经验,在研究圆柱圆锥的特征时利用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并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从而突破本课重难点。教学目标:1、2、3、4、5、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和侧面及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经历探索圆柱和圆锥认识和特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圆柱和圆锥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和侧面。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1、2、3、回忆一下长方体的特征。回忆一下正方体的特征。

比较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教学新知

1、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吃冰淇淋吗?你注意过装冰淇淋的盒子吗?(课件出示情境图)请看屏幕,这是老师搜集到的一些冰淇淋的盒子,看到这些盒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预设: A、B、2、左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他们有哪些特点? 右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他们有哪些特点? 认识圆柱以及圆柱的特征,学习红点问题一。

(1)课件出示左面的图形,在下面出示问题:左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课件动态演示实物抽象出几何体圆柱,隐去实物圆柱各个面上的图案、颜色、只留下轮廓线,再显示该图形的名称:圆柱。、问:同学样再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 学生自由发言。

(2)合作探究圆柱的特征

刚才我们看到圆柱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大、有的小,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大家可以用数一数、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剪一剪、画一画等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边操作边讨论,同时对发现的结论作好记录。(3)各小组汇报圆柱的特征。情况预设: A、我们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圆形的,并且大小一样。

(其余组同意他们的看法吗?怎样证明他们的结论是正确的?)量圆的直径或周长或画下来再比较 B、上下两个面是平的,旁边的面是弯的。(曲的)

课件出示一个大圆柱,随着老师的介绍,表示出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说明:圆柱两底间的距离叫作高。课件展示圆柱的高是有无数条的,并且所有高的长度都相等。

3、学习红点问题二

(1)课件出示右面的图形,在图的下面出示问题:右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课件动态演示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圆锥。

(2)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的? 学生自由发言。

(3)合作探究圆锥的特征

学生借助实物根据上面探究圆柱特征的方法来研究圆锥的特征。小组合作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老师归纳:一个顶点,一个侧面(是曲面),一个底面(是圆面)。重点让学生说说:圆锥的侧面是什么形状?什么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有几条? 课件展示:画圆锥高的过程。

三、巩固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小鼓和台灯罩为什么不是圆柱也不是圆锥。

2、“自主练习”第2题。

第4个图为什么不是圆柱,进一步明确圆柱的特征。

3、“自主练习”第3题

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纸卷一卷,再在小组内交流。由学生体表发言。

4、完成“自主练习”第四题和第五题。

11.六年级负数数学教学反思 篇十一

不足:

1、没有让学生体会到富庶的产生是为了表示更方便。

2、没有为以后学习数轴进行有效的渗透。

改进:

1、在让学生体会负数的产生及温度计中的负数时,还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负数的产生是为了更方便于表示,人为产生的一种数。

12.正负数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十二

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教师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展示了一组洪灾肆掠的图片,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发现有警戒水位线,然后教师再呈现某市8月1日至7日的水位记录表,让学生说说表中的信息,学生通过观察发现8月2日至5日的水位都达到或者超过了警戒水位线,其余几日的水位都低于警戒水位线;细心的学生还发现只有8月2日的水位高于历史最高水位。此时教师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警戒水位和历史最高水位的理解,学生的体会和感受已经比较深刻,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再鼓励学生以0米为0点,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水位变化情况并标出警戒水位就不是什么难事。

然后教师出示8月1日至7日的水位统计表,让学生用正负数来记录每天的水位变化情况,并以8月1日和2日的水位作范例尝试填一填,学生很快得出8月1日的水位是41.80米,记作高出警戒水位-0.20米, 8月2日的水位是42.60m米,记作高出警戒水位+0.60米,再让学生说说每个正负数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结合表中的数据理解:把警戒水位看作0米,-0.20米表示比警戒水位低0.20米;+0.60米表示比警戒水位高0.60米,然后再填其他值,学生通过填和说,体会到了“0”的相对性。接着教师鼓励学生以警戒水位为0米,画出折现统计图,学生在制图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两幅图的形状是一样的。

有了以上的铺垫,再让学生以历史最高水位为0米记录每天的水位变化,画出折现统计图,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再次体会到“0”的相对性,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将三幅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谈谈有什么想法或者发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三幅折线统计图的形状(即水位变化趋势)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点是每幅图的参照标准不一样,第一幅折线统计图是以0米为标准,第二幅是把警戒水位看作0米画的折现统计图,第三幅是把历史最高水位看作0米作的统计图。学生通过数据的比较还发现,虽然每次的0点不同,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变,因此折现统计图的形状是不变的。

整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掌握如何用正负数表示不同参照标准下的水位变化情况,能说说每个数实际表示的意义,体会“0”的相对性,感受到在研究问题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人为规定0点。难点在于比较三幅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画了三幅折线统计图,学生会感到困惑,为什么每次都要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它的意义在哪里?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学生的困惑终于解开了,明白了画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就是要体会不同参照标准下画出的图变化趋势一样,是因为每个数的相对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只是0点不同而已,从而深化学生对“0”的相对性的理解。

整堂课的设计比较清晰有条理,每个环节的过渡比较自然流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0”的相对性,会用正负数记录生活中的一些数据,能说出实际表示的意义;课堂氛围融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感受深刻。可是整堂课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只知道了三幅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一样,却没有深入细致讨论不一样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虽然教参建议这个讨论不作为基本要求,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会遇到类似问题,由于在课堂上没有将此部分深入处理,学生在练习时就说不出深层原因,回答比较浅显,有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此外在课堂时间的把握上也要多注意,课堂节奏的掌握还要教师多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训练提高,本节课也正是因为时间上处理得不是很准,才使得最后环节的讨论没有时间深入渗透。

13.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篇十三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六年级

(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

难点名称

重点:学会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

难点:用有正、负数的直线表示距离和方向。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会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用有正数和负数的直线表示距离和方向。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难点教学方法

课件讲授法、小组合作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也学过在直线上表示数的方法。大家还能想起以前学的直线上能表示哪些数吗?

生1:整数。

生2:小数。

生3:还有分数。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的负数能不能在直线上表示呢?

生此时不知如何回答。(师顺势引出新课)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板书课题)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教学例3

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及题目。

师: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四个同学运动后的情况吗?

生1:首先要确定好起点。大家都是以大树为起点。

生2:然后要确定方向,有两位同学向东走,有两位同学向西走。

生3:还有就是他们走的距离。

师:怎样用数来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呢?

让学生结合学过的正、负数表示生活中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和经验,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师:大家能说一说直线上的其他点代表的数吗?

生1:大树为起点,对应点是0。

生2:1表示以大树为起点向东1

m。-1表示以大树为起点向西1

m。

生3:2表示以大树为起点向东2

m。-2表示以大树为起点向西2

m。

……

师: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

课件出示直线图。

师: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负数时应注意哪几点?

生:正方向、原点、单位长度。

师:大家再考虑一下,如何在直线上表示小数和分数呢?在直线上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

生:先找到1.5的点,再用相同的方法在反方向上找到-1.5。

2.归纳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负数的方法:

用0表示起点,0右边的数是正数,0左边的数是负数。用有正数和负数的直线可以表示距离和相反的方向。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指定一名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在课本上完成。

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4、7题。

小结

上一篇:社团会员大会主持词下一篇:优秀项目经理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