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格式(共15篇)
1.语文说课稿格式 篇一
关于 的说课稿
篇二:《 表格格式的编排》说课稿
《 表格格式的编排》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一说教学指导思想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从最初将计算机当作学习的对象,现在已经转化为将计算
机当作收集、整理、辨析信息的工具,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不单是让学生仅仅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还应该努力让学生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养成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促进他们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
二、说教材分析
由于六年级没有信息技术教材,结合我校计算机目前的配置情况,本学期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我选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实用教程》中的中文处理和电子表格的学习作为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介绍了如何在word文档中《表格格式的编排》,表格格式的编排在word中是比较重要的一节,它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表格的方法;能熟练编辑制作的表格。
(2)过程与方法: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了解绘制表格的方法,以及采用理论学习与直观操作相结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表格的修饰,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成果展示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表格绘制;
教学难点:表格的绘制及修饰。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1、为了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继续
使用“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驱动”法的使用,能逐渐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们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注意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知识的渗透,注重学 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学法: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观察、比较、创新、合作交流、评价”模型
进行学习,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4、教学辅助工具:计算机,表格。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展示两幅不同的学生成绩表:
并布置为“任务”。
教师:这两张表格有什么不同?生:
师:你更喜欢哪一张?生:
师: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幅呢?
学生:(想??)教师由此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表格格式的编排》。2创建一张简单表格
①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一张4行5列的表格。②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表格并说出制作方法。
(二)新授内容 1美化表格
①加斜线
②画表内的两根粗线(学生独立完成)
③画边框线
2输入内容(加强对文字的输入与修饰)3公式的计算
三知识拓展
师:结合我们刚才学习到的知识自己设计一个表格。学生:自由设计和制作??。
四作品成果展示
教师:让学生欣赏并作简评。
学生:欣赏作品,观看成果,与自己作品进行比较。
五总结
板书设计篇三:编辑表格说课稿
编辑表格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固镇县濠城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仲莉莉,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编
辑表格》,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我说课的内容。说教材, 说学生,说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法,说学法,课时安排,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安徽省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零起点)第一册第四
章第4单元第2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本课是在学生学会了如何创建表格的前提下进行教学,主要再深入讲解一些word中对于表格修饰学会对表格进行一定的编辑,使表格更加美观、大方。这一课的内容循序渐进,内容慢慢深层,从表格的建立到表格的编辑,十分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在学习了新内
容的同时,更加加深了对于word的“所见即所得”的特点的认识。
由于表格在生活中的使用机会比较多,它是文字处理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也是
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应用。由此可见,本节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
二、说学生:
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本课教学,重在对表格的一些更深入的操作。基于以上认识和教材前后联
系和意图,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二个方面。
1、知识目标
(1)学会对表格进行编辑,如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等。
(2)学会对表格进行完善,如设置行高和列宽、对单元格进行合并或拆分等。
2、能力目标: 学生已熟练掌握了windows的相关操作,基本掌握了word文字处理、图片处理
等操作,也初步学习了简单word表格的创建,在这基础上,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表格的设计水平,做出自己满意的表格。
3、情感目标
(1)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间团结协作精神;(2)通过从易到难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
教学重点:设置表格文字格式,合并单元格并调整、修饰。
教学难点:单元格合并调整、修饰。
四、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恰当,才会有效。学生已经熟悉了word的基本操作。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会用纸和笔绘制表格,故采用“任务驱动法、启发式、课件演示与理性思考相结合,自主学习与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学习生活中入手来寻找用计算机这样的媒介来制作表格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培养学生
对于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及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说学法 信息技术学法指导显得格外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更新快、分之繁杂,如果学生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就很难适应这门学科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信息技术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即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合作式地、研究性的学习。因此,我确定以下几种学法:
1、自主学习法。提出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要求学生自学设置表格文字格式,合并单元格并调整、修饰。有时间的同学完成本组的任务基础上还尝试去做参考资料的内容。
2、自主探究法。通过自学表格制作与处理的方法后,尝试运用于案例中表格制作的任务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再进行自学或摸索。
3、知识迁移法。在许多软件中,操作都是大同小异,学习表格编辑方法上要学会举一反三。
六、说教学环境与课时安排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软件word、课件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5分钟)。指定学生进行操作演示,了解学生对于上一节课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在操作中,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把机会尽量让给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学生,鼓励他们一开始就尽可能的参与课堂教学,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第二步 提出问题,揭示课题(5分钟)
老师通过投影展示了一份课程表样例给学生看。让学生和刚刚那位同学建立好的课程表对比一下,两个表格什么地方不一样?哪一个设计更合理一些?同学们会发现刚刚那位同学建立好的课程表的行高和列宽不适合文字的大小而且表格中的文字也不对齐。那么我们可以调整吗?怎样调整?在教师的启发下,在一个个疑问中,引出本课课题---编辑表格,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制作欲
望
第三步 自学尝试(20分钟)
要求学生自学设置表格文字格式,合并单元格并调整、修饰。让学生在操作中,训练操作能力,巩固新知识,及时发现知识上的漏洞,并及时加以补充。所以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并在大屏幕上展示:
(1)如何设置表格文字格式?(完成任务1)
(2)如何调整行高列宽?(完成任务2)
(3)如何设置文字对齐方式,对单元格进行合并或拆分等?(完成任务3)
要求学生相互研究,共同尝试操作。
教师行间查视,及时给予指导。
第四步:反馈(5分钟)
学生在实践中遇到什么问题,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做到用详细,带有鼓励的话语去讲解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轻松的对话中,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同时教师归结操作注意点:
①设置表格文字格式,要先选中单元格。
②调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还可以在表格属性中设置表格的行高和列宽。
第五步、作品展示,经验交流与总结。(5分钟)1.鼓励学生大胆利用教师机展示一下总结的作品与具体操作技能和方
法。2.八、布置作业
课本123页,实践创新1,2两题是本节课的课后作业,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了本节课的内容。
八、教学反思 1.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提出学习向导,由学生来完成操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补充做学生的引路人。2.加强探究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生在学习过程中交流思想方法与经验。教师点评,互评、学生自评,提出优点与不足之处,并做出评价。篇四:青山不老说课稿(表格式)《青山不老》说课稿
黄市乡中心小学 李红群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叫***,来自**中心小学。
今天我来说《青山不老》一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
学目标和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六个方面来说说
我对《青山不老》一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该单元围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展开。文章语言生动优
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
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 造了一片绿洲,造福于后代。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语文根基较深。他们已经
初步具备了通过阅读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也有搜集资料、处理资料 的能力,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他们可以发挥主体作用,在平时的课
堂中已养成:敢想、敢说、敢写、敢评、敢合作、乐探究的习惯。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和基本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
心。
3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以及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来表达 3.联系实际生活,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2.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
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关键语句的涵义。
学法与教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
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的确,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循循善诱,把
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
《青山不老》一文情节感人,语言精练,适合学生朗读品味,读
中感悟。因此,我以朗读法、重点句子品味法,并辅助采用引导法、点拨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通过自读来质疑;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来解疑,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最后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深入理解文本。
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设计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巩固应用——总结全文,情感升华”五个环节,达到实现三维整合,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篇五:电子表格说课稿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基本操作》说课稿(excel模块)
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基本操作》。我将分四个阶段完成说课: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三、教法和学法设定;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
我所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该教材侧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内容难易适中,是目前流行的计算机基础教材。2、在教材中、在会考中所处的地位 excel是办公自动化教程中的一个重要组件,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本节内容主要讲解的是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基本操作。这个知识点是为以后学习表格数据的处理打基础,所以是学习excel的一个重点。因此,无论是从教材编排来看,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本节的内容都非常重要。3、教材处理
课时安排:
第1节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基本操作 3个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现状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excel2007的功能;
掌握excel2007的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单元格地址等概念;
学生会在单元格中输入各种数据,修改、删除数据。掌握行、列、单元格的选定等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
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设计出不同形式的工作表。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欣赏他人作品以及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学有所用”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让他们在分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excel2007中输入数据,获取数据。
难点:数据的填充。
三、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的是职高一年级六个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这节课学习的是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基本操作,相对于其他课时的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所以在准备这节课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一是要分层设计教学任务:对于一个整体水平不高的班级,在设计教学任务应适应大部分学生的情况,设计一些难度不是很大的任务来让其完成。针对较高操作水平的学生可单独提出操作难度较大的任务让其完成。
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互助:充分利用操作水平较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其掌握、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发挥其互帮互助的友好精神,充当老师的角色来帮助水平较弱的学生学习和操作。
三是要多关注多辅导:教师对于水平较弱的学生要多一些关注,多一些鼓励。很多学生由于基础差,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在有条件的前提下还可以为有需要的学生做课后辅导,提高其计算机操作水平。
四、教法和学法设定
先说学法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指导他们更好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具体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复习与预习相结合2、发现探索法 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当他们碰到问题时,可以自行分析问题、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的方法。
3、模仿学习法
当然,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他们碰到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模仿老师的操作方法,从而达到学会新知识的目的。
再说教法
根据我对教材的研究,结合学法进行综合考虑,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自学指导法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因此采用自学法是很实用的,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实例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几个能够和本节课内容相匹配,并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例子。通过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完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操作演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
3、提问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完成实例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提出疑问”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4、任务驱动法
在学习完新课后提出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任务,驱动他们去完成,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分析
1、教学准备
网络教室、辅助教学课件、音响等。
2、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
引入小丫在教务处实习的故事,先通过小丫与陈老师的对话,然后播放office2007的告宣传片,激发学生学习excel2007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望。新课内容:
任务一:认识excel2007操作界面;
(1)学生已经对学习excel2007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打开做好课件,让学生先说出每一个窗口的组成部分,然后点操作界面的相应区域,认识了各部分的名称。了解excel2007窗口由名称框、编辑栏、工作表选项按钮、工作区、工作表标签、视图切换区等组成。
(2)我再强调上一张课件播放的内容,在我讲解时就会放慢节奏,讲解和演示在必要时做一些重复,让学生能牢记。
教学目的说明:
由于“电子处理软件基本操作”内容比较明确,因此我采用让学生自学和教师强调的方法来教学。目的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使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任务二:了解excel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的概念及关系。
(1)学生已经知道了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然后让学生先总结一下它们之的关系,根据学生的理解,教师加以更正补充。
(2)让学生了解单元格构成工作表,工作表构成工作簿。课堂练习:
1、播放事先做好的一份学生成绩表。
2、给出要求学生做的表格内容,做班上十个同学生成绩表。要求有学号、姓名、性别、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本、职道(五科成绩);
3、提交作业。将学生建立的“学生成绩表”通过网络教师演示给大家,师生共同评判打分。
五、课后反思
本节讲授的是一个知识性比较强的内容,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我注重了导入时的激情引导、讲解时的浅显易懂、操作时的悉心指导。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任务。最后进行成果评价,让他们每组推荐出完成任务较好的学生全班展示其完成过程。引导他们形成肯定他人劳动成果的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效果不错,完成了预期的教学任务,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1、个别学生的思考和操作能力差,未能跟上教学节奏。在有条件的前提下要为有需要的学生做课后辅导,提高其计算机操作水平。
2、更深入的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
3、平时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多培养。今后,我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经验与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语文说课稿格式 篇二
橡皮泥是现代泥塑材料, 可塑性强, 色彩鲜艳, 塑成的作品效果好, 适合小学教学用。本课要求学生以橡泥作材料, 以小刺猬为例, 塑造出可爱的小动物。
《小刺猬》要求学生能抓住刺的剪法, 探讨剪的技巧, 并用此方法, 学做其他小动物。同时注意先整体后局部的制作方法。学生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塑造各种小动物,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也抒发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一颗爱心。
从教10年来, 笔者一直在《劳动与技术》这块土地中耕耘, 十分喜欢这门课程, 几年来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纵观平日的教学, 学生仍然是“跟我学, 跟我做”, 并没有完全摆脱“你教我学”的学习方式, 与新一轮课改中强调的“使学生从学会技术变为会学技术”, 显然是有差距的。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作如下安排:
1.知识目标:学习剪的技法塑造小刺猬, 并能用此方法做其他动物。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 激发学生对彩泥作品的兴趣。在小组的分工、讨论、评价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环境的创设, 抒发对大自然、对小动物的热爱。
4.本课的重点:通过探究, 学会用剪的技法来塑造小动物。要始终牢记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二) 说教法
劳动与技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培养能力, 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动手创造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可采用“引导发现法、个体探究、全班讨论、实践交流、展示评价”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欢乐、紧张、和谐的气氛中, 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技术素养的形成, 也从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和合作成功的愉悦。
(三) 说学法
新课程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 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 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 所以在“小刺猬”这一课中, 可创设一个学生乐于实践、乐于体验的环境 (小刺猬邀请动物朋友们到大森林里分享丰收的快乐) 。本节课, 学生学习的技术术养是“剪的技巧”, 所以“剪”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1) 运用联想的学习方法; (2) 动手尝试的学习方法; (3) 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教法和学法, 采用如下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 (展示用“剪“的技巧塑造的其他动物) 、橡皮泥、森林的情境。学生动手、动脑, 尝试、探索, 由学会技术到会学技术, 并在过程中体验劳动的美丽与创造的快乐, 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 说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 发散技巧。“动物是我们人类最好的好朋友,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把你喜欢的动物介绍给大家。今天这节课, 我们要用橡皮泥来塑造动物, 要让橡皮泥听话, 就得用基本操作方法。大家回忆一下, 我们在接触橡皮泥时用到过哪能些技法?每个同学拿一小团橡皮泥, 耳朵听老师的指令, 完成相应的动作:捏、揉、搓 (听清要求, 搓成一个象老师一样的近似圆稚的形体)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你觉得这个圆稚体有点像什么?预设 (老鼠) :如果请你把他制作成一只老鼠, 尾巴要掉下来怎么办?胡须可用什么代替?) ; (刺猬) , 刺猬身上的刺你想到了哪些表现方法 (剪刀、针、火柴、牙签来表现) 。”讨论得出:为了使形象更加生动、逼真, 除了用手捏制以外, 可以使用技巧, 巧妙地运用到橡皮泥的制作中, 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本设计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 结合教材特点, 学生直接用手来回忆橡皮泥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通过制作想象, 让学生发现身边的一些工具与辅助性材料在橡皮泥中造型中的作用。同时老师用语言渲染情境, 激起了学生对制作的兴趣与冲动。创设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具有较大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2.突破难点, 探究技巧。用剪刀剪小刺猬的刺是本堂课的重点。针对这一重点, 做如下设计:
(1) 自学课本内容。学生对刺猬的刺的表现方法有自己的想法, 顺着学生的思路, 让他们自学书上的内容:小刺猬的制作分成几步;课本中小刺猬的刺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2) 师生互动交流。以小刺猬的制作举一反三, 明白橡皮泥造型的方法:先整体后局部。
(3) 自主探究“剪”的技巧。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尝试着在刚才搓好的圆椎体上剪刺。老师巡视, 把较好的作品与存在问题的作品收集起来。
(4) 全班交流、讨论。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半成品, 比一比, 谁的刺剪得更形象?得出剪的技巧 (翘;深度;角度) (要突破难点, 此步骤是关键, 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探究, 表达, 学生暂时表达不清, 别急, 耐心地引导, 不要急于求成, 轻易灌输。)
(5) 再次实践“剪的技巧”。通过交流, 学生对如何剪刺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趁热打铁, 让学生再次尝试, 用不同的深浅、不同的角度剪刺, 感受刺的效果。 (这一步的实施, 让讨论的结果得到实际意义上的体现。)
(6) 完成作品。小刺猬的其他几个步骤比较简单,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 通过自学完全能够掌握, 所以老师没有一一加以示范, 而是放手让学生实践。
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就是要求教师通过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
3.发散思维, 紧扣技巧。如何剪刺是难点, 也是本节课学习的一项技术。相信通过难点的突破, 全班同学都能做一只刺猬, 如果到此为止, 那是远远不够的。对于那些平时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 要积极引导他们发散思维, 在动手操作中养成善于争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可做如下设计:
(1) 看到刺猬身上的果子, 最先跃入你脑海的是个什么情景? (这是秋天的森林, 树叶已落了, 果子都成熟了, 你们看, 小刺猥正忙着运果子呢。) 这么美的森林, 小刺猬很孤单, 你有什么好办法?
(2) 除了小刺猬的家人外, 森林里还有小刺猬朋友, 他的这些朋友, 同样也用到了剪的技巧?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CAI出示橡皮泥作品 (强调用剪刀“剪”的技巧) 。
(3) 这节课, 我们要用刚刚学的“剪”的技巧来塑造小动物, 然后把他送到这个美丽的森林中。
4.在动手前, 老师应给予提示:
(1) 小组分工合作, 一部分同学做小刺猬主人, 一部分同学做小刺猬朋友; (如果塑造小刺猬朋友时, 碰到困难, 大家可以讨论、合作)
(2) 制作时间15分钟, 用上剪的技法;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实践为主,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 除了看到老师的组织与相关的引导外, 基本都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实践, 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
(3) 小组内评出最佳小主人和最佳好朋友。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制作小刺猬, 老师提醒他们, 制作的小刺猬能与众不同, 可以在形态上、姿势上进行设计。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尝试制作其他动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 老师边巡视边帮助解决一些问题, 同时牵线搭桥, 让制作同一种动物的同学互相交流。
本设计, 既承上又启下, 在书本制作小刺猬的基础上进行了发散与拓展。设计具有一定的梯度, 使各类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所收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与其实际水平相适应的方法, 既照顾了动手能力差的学生, 又激励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以整体把握班级群体和个体的实际水平, 解决“合格+特长”的问题。学生在与情境的交互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目标, 即“生成性目标。”学生有权利决定自己最想学做的, 并且越来越深入地进行探究。
(四) 创设情境, 欣赏技巧
每一小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 评出了最佳小主人与最佳好朋友, 老师从不同角度把作品一一拍摄下来。
1.欣赏最佳作品。
2.学生介绍作品的亮点, 介绍自己的感受。同学互评 (评优点、说建议) 。课堂上不但有学生的自我评价, 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有教师最后的总结评价。互动评价, 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教学评价, 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树立信心, 促进学生的发展。
3.每个同学的作品都有亮点, 当音乐响起的时候, 小刺猬主人想把可爱的小动物们邀请到美丽的森林中。“同学们, 在送别小动物的时候, 轻轻地送上你真诚的祝福。我想采访几个同学, 你送上了什么祝福?”这节课并不只是单纯地进行劳动技术的学习, 而是把思想教育和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有机地渗透在劳动实践中。
4.是呀!小刺猬主人和他的朋友在这美丽的森林里快乐地生活着。这都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爱:朋友的爱、大自然的爱, 大家的爱。同学们, 爱动物, 爱自然吧, 在爱的怀抱中, 会更加幸福, 更加快乐!
新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在实践中运用, 在运用中提高。
3.初中历史说课稿格式 篇三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2、教材重难点 重点: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难点: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永和中学的校情和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
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能力培养:
(1)
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
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体验:
(1)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2)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方法:
1、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激发学生的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在课堂上要提供平台给学生展示和讨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地图、声音、影像、动画、文字资料,同时,让学生参与多媒体操作,丰富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力图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构思:
1、本课教材共分为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和瓜分中国的狂潮三个子目。为使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做了变动,教学线索安排如下:战争起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启示
2、根据以上线索,重新组织教材并适当加工,利用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感性材料加以佐证,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多角度探讨问题。
六、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展示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进入新课。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下联是:“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提出问题:“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设问:为什么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残败,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
2、战争起因。提问:对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你有什么认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战争的性质。接着用简短的语言讲清中日两国政府对战争的态度,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3、战争的经过。战争经过包括: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利用多媒体演示,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动态形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每个战役的特点。再现战争场面,让学生明确概念,掌握要点,启动思维,深化知识。讲完经过后,提出问题:清军为什么战败?让学生去思考探讨,得出教全面的结论,然后展示一副对联:“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战败,割地求和”。
4、战争结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可浓缩为八个字:割地、赔款、开埠、设厂。这是本课的重点。可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阐述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5、战争影响。教师引导: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以外,这场战争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还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思考,开拓思路,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信息技术说课稿书写格式 篇四
------------------曾劲松(jszeng_134t)阅读(557)| 评论(0)
信息技术说课稿书写格式
汪细强 发表于 2005-9-24 15:07:54
信息技术是属于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之一,其课程注重的是知识、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如常规课程不同,更注重社会实践和体验,或者说是运用型学习方式。因此此类课程的说课多以主题活动、任务驱动、操作实践运用等途径和方法。而且要注意小学和初中的不同教学内容和知识思想体系,小学注重学习兴趣和爱好的培养,旨在理解,或初步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基本技能,重在体会信息技术的作用,及与生活、学习之间的联系。初中从兴趣、爱好逐步过渡到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以及综合技能、能力运用的培养,为创造型学习和思维奠定基础。
因此总结一下信息技术说课的一般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知识体系的分析和保握,如本册书,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分析,同时还要结合整个初中阶段的目标进行分析和定位。其次是本课时教材内容的定位和分析,分析是结合前面内容进行准确定位,为后面的三维目标铺垫基础。
2、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是教材中学生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力目标是学习中学生在知识迁移、构建中所需要培养的技能和能力。情感目标,是学生在学习、活动、探究中的情绪、行为、感情及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准确定位,切不可泛泛而谈。
3、重难点:预设、感觉、估计学生在学习、活动、运用中较为棘手,或难以自行解决的问题。
二、说教法
1、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理念解释,如:信息技术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其特点、其知识结构、其培养目标等。又如: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2、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分析。根据教材特点,预定选用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操作尝试法等,并对整个教学设计采用何种体系和模式进行,如:任务驱动模式。
三、说学法
1、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生理特征,以及对本学科已有的技能和能力等。
2、学习方法和途径:概述性的讲述自己设定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如何开展学习。如:模仿尝试,问题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等。例: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本人利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4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电脑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更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设想,因为别人还不完全知道你的设计意图,在这里需要简单的说明开展教学的一些思想和理念。
2、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实施和进行状况描述。注意环节中设计意图、要求、活动方式要要明确,同时个环节的设计要紧密围绕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展开和和进行。
以任务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例:
创设情景:激情导趣,为教学展开服务,让学生的 思想和注意力集中到本科题,并以此产生思考,达到要学的目的。
明确任务:在情景中产生问题,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筛选,明确自己江要解决的、研究的内容。
尝试操作(活动):带着自己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实践操作。
合作交流:将尝试中的收获,包括问题解决的途径、方法、技巧和同伴交流,将自己尝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与同伴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展示和评价:展示作品其实就是通过最作品欣赏分析的过程中,学会他人的成功经验。而评价则是对他人学习途径、操作技能、思维模式、成果质量进行借鉴和点评,以此促进大家的共同提高。
五、总结反思
1、如果是没有上过的课,可以从假设的前提对估计会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的办法。
5.小学三年级书法说课稿格式 篇五
1、了解书法中的文房四宝
2、激发学习毛笔书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书法中的文房四宝
【教学难点】:激发学习毛笔书法的兴趣
【教学准备】: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毛笔书法的教学
你知道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写字的吗?
用利器刻在甲骨上,
用树枝写在沙上,
用毛笔写在布帛上。
二、介绍文房四宝的基本常识
1、书写用具主要有:笔、墨、纸、砚,即“文房四宝”。
教学:班班通展示图片,分别指出笔、墨、纸、砚的位置,了解文房四宝的样子。师简单介绍除文房四宝外的常用书写工用具。
2、如何挑选毛笔:
(1)、好的毛笔具备四个优点:圆、尖、齐、健。
圆:指笔头周围丰满;
尖:指笔毫聚拢后尖锐不秃;
齐:指笔毫捏扁后顶端整齐;
健:指笔毫富有弹性,铺开后容易恢复原状。
提示:选择毛笔的大小要根据所写字的大小而定,我们学习时可以选择一支羊毫或兼毫的中楷或大楷来练习。
3、墨的选择与使用:
(1)、墨主要油烟、松烟和漆烟三种。漆烟最黑,油烟次之。
(2)、墨锭(dìng):须在砚台中加水研磨。研磨时要重按缓推,保持墨锭平正。所磨墨汁的浓淡根据需要而定。
(3)提示:平时练习时用瓶装墨汁,少倒多添,用完再添,比较方便。
4、纸的选择与使用:
(1)、宣纸:常用的有“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
生宣:吸水性强,适宜写行草。
熟宣:经矾水处理后水墨不易渗开,适宜写小楷。
半生半熟宣:吸墨在生宣与熟宣之间,适宜写楷书。
(2)、提示:平时练习可选用手边纸、元书纸、废旧报纸。
5、砚的选择与使用:
(1)砚的选择:选用有盖的,以免染尘。
(2)提示:如果用瓶装墨汁,可以用小碟子来代替砚台。
四、布置作业
1、准备笔、墨、纸、砚
2、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文房四宝”
五、收拾整理
第二课 执笔与姿势
【教学目的】:执笔姿势教案培养孩子的静、定。
【教学重点】:执笔和姿势执笔的目的是书写,因此要从是否便于灵活书写来看执笔姿势。
基本功的练习:(横、竖线条)
知识与技能:掌握横线条和竖线条的画法,就可以找到中锋用笔的技巧。
【学具预备】:毛笔、墨盒、练习纸
【教学课时】:(1课时)
过程与方法:看视频、示范法、纠正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回复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是必不可少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全方位综合素质。
2、认识写字学习是一项长期坚持
【教学过程】:
一、热身准备:
1、静坐5-8分钟;搓热双手捂眼睛,再撮热双手干洗脸,拍拍脑袋和肩膀放松。
2、复习导入:
(1)、上节课内容:为什么要学习书法,培养综合素质的“五力”伏羲教育理念。
(2)、今天我们学习,吴教授视频,如何执笔(5分钟)。
二、如何执笔
(1)、执笔的各种方法
如何执笔,有很多说法,如双苞(即双钩)、单苞(即单钩)、回腕、撮管、握管、搦管等。还有据说传自锺繇、王羲之、虞世南,陆彦远等综合而成的“五字执笔法”(即擫、押、钩、格、抵)。
学习执笔首先要记住苏东坡说的“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无定法”就是没有固定的方法,字的大小不同,书写的姿式不同,纸的位置不同,执笔的方法也不同。“虚”是指手掌要“虚”,如果“实”(握死了)就无法运笔了。“宽”是指运笔的范围要。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因此,要根据字的大小来看运笔的范围是不是够“宽”。
学习执笔最重要的是看怎样执笔才能够做到灵活运用毛笔。毛笔是个圆锥体,顶端尖,逐渐粗,我们用毛笔写字时不仅要用笔尖,还要充分运用毛笔的各个侧面。只要能够灵活运用毛笔,能够充分发挥毛笔的性能,怎么执笔都可以,只要你自己觉得自然、舒服、能够达到书写的目的(效果)就行了。
注意笔杆与纸面的角度。不同的字体,笔杆与纸面角度不同。一般来说,静止时笔杆与纸面垂直成九十度角,写静态的书体,如楷书、篆书、隶书时基本保持这个角度,而动态的书体,如行书、草书,在运笔时笔杆与纸面的角度变化多端,没有定则。
(2)、执笔位置要低。
(3)、注意指实掌虚。有的孩子握笔很紧,无名指、小指握进了手掌里。这个时候要注意,先解决掌虚的问题。让孩子轻轻捏笔,不用力,手掌自然就虚了。
三、姿势
1、坐姿
两脚与肩同宽,腰、背、颈椎成直线,微微前倾。
两腋打开,不要夹着。
有条件的,可以盘腿坐着写、跪着写。
坐着书写的时候,纸要摆正。
2、站姿
两脚与肩同宽,腰、背、颈椎成直线,微微前倾。
特别要注意时时提醒、纠正书写姿势。
四、练习:画线条。
五、课堂作业
1、画出来的线条要有质感。
2、粗细大小一致。
3、(轻音乐伴写,教师巡视,给坐姿端正、执笔正确、画的有好的学生奖励)
4、画线条好的人临摹字帖,(曰、)临摹就向比着靶心打靶,临摹好的人可以写少字的作品。
六、课堂小结;
1、教师设问: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练习的是基本功,你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感受吗?
6.《军神》说课稿 篇六
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坚强意志、高尚品质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学习本单元课文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而且还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军神》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的事情, 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之情。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通过人物对话、神态的描写, 表现人物的品质。
二、教学实际
小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对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 活泼好动, 愿意交流和表达, 有助于本课的教学。我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 选择了“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 结合教材的内容特点、章节设置以及教学要求, 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知识和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让学生走近人物, 研究人物, 领悟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学生自读后, 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有关资料, 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2.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 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使学生体会到伟人的那种精神, 进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军神》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 但重点描写的是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变化。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沃克医生的描写来衬托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学生对这一点体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读懂重点段落, 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教学难点确定为:读懂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 感受人物内心。
五、主要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本课时主要采用: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六、主要学习方法
1.以读为主, 读中感悟。2.情境体验。3.比较法。4.课外延伸。
七、教学过程
我把整个课堂教学分为五个大环节:
(一) 讲述故事, 激发兴趣
三国时期, 蜀国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 全无痛苦之色, 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
(二) 锁定重点, 品军神内涵
引导学生找出沃克医生夸奖刘伯承是军神的句子读一读, 理解“钢板”的意思, 以及沃克医生为什么这样说。教师可让学生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三个片段来探究刘伯承的坚强品质。
(三) 合作探究, 突破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 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具体课堂上, 我是这样安排的:
1. 教师补充材料。
由于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时空距离, 因此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些相关的背景, 使学生从中获得启迪, 打开思路。例如, 我在教学中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述了刘伯承负伤的经过:“1916年, 在一次战斗中, 刘伯承为了救一位战士, 猛扑过去, 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的太阳穴, 又从右眼飞出, 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 血流如注……”这样可以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刘伯承伤势之重, 然后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与刘伯承作比较, 会更容易走进文中, 理解刘伯承的镇定, 从而产生敬佩之情。
2. 尊重个体差异, 出示自学要求。
(1) 画一画。自由读文, 画出有关描写刘伯承和沃克神态、语言的语句。 (2) 想一想。读一读画出的句子, 想一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3) 说一说。把自己的体会和小伙伴说一说。
3. 集体交流反馈。
教师可让学生仔细阅读“刘伯承伤势虽重, 但十分镇定;手术之前, 不用麻醉药的坚定意志;手术中, 承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虽忍受折磨, 但清楚地数下了72刀手术”等内容, 然后让学生抓住“一声不吭”“紧紧”“居然”等词语, 充分感受刘伯承所承受的痛楚和惊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此外, 通过仔细理解“孤傲——冷冷地问——惊疑——目光柔和——怔住了、口吃——双手颤抖——擦着汗——失声嚷道—关上门, 注视……”等表现沃克医生态度变化的词语, 更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军神刘伯承的高大形象。
(四) 扩展延伸, 深化情感
1. 口语训练:我们也来夸夸刘伯承, 好吗?
在学生夸完后, 教师可接着出示小诗《赞军神》, 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从而进一步深化情感。
赞军神
英雄壮举泣鬼神, 铁骨钢筋铸军魂。
七十二刀生死痛, 胜似昔日刮骨人。
2.“军神”这个称号不仅表现于此, 刘伯承一生中一直是“军神”的表现。 (教师可利用远教资源向学生介绍一些刘伯承的事迹。)
(五) 课后延伸, 强化主题
教师还应注重知识的迁移,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训练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里, 我遵循学生的特点, 设计了两个环节, 深化主题。
1. 坚强大本营。入营条件:做一个坚强的孩子, 写一件能证明自己坚强的事。
2. 辛勤的小蜜蜂。搜集有关刘伯承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或摘抄和意志力有关的名言。
八、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课的精华, 本课我把沃克医生对得伯承的称赞作为板书, 体现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军神
7.小学二年级科学说课稿格式 篇七
上课铃响后,同学们手里拿着记录表,有序地走进不一样的实验室里。当同学们发现桌上栩栩如生的猫的标本、鱼缸里活泼可爱的金鱼和乌龟、鸟笼中上窜下跳的鹦鹉、青蛙和蜻蜓生动形象的图片后都禁不住地叫起来,由衷地喜欢上了它们,对它们的观察、了解更为迫切。
为了保证观察的时间,同学们按照个人喜好自主的结合为六个研究小组,以获得充分的对一种动物的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经过二十多分钟的观察,同学们发现了很多秘密。
“说说你们发现了小动物的什么秘密?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作补充。”
观察猫的人数最多,虽然给他们提供的是猫的标本,但同学们平时对猫的了解颇多,发言很踊跃。
“我们看到的是只黄猫,它身上有厚厚的毛,很浓密,手摸上去很光,很柔顺,很舒服,还掉毛呢。”
“是啊,这标签上写的是做成的标本,时间好长啦。”
“这个猫标本的皮毛是真的吧?”
老师点点头,说:“大家说的是猫身体上的一些特点,关于猫的身体构造特点还有补充的吗?”(引导学生由平时凌乱、无序的观察到科学探索中的“有序观察”)
“猫的眼睛白天眯成一条线到了晚上会很亮,是为了能抓住老鼠,。”
“猫的胡须还比较长。”
“猫的尾巴总喜欢向上卷起来,卷成一个圈。”
“猫的鼻子总是湿湿的。
“其他方面有什么补充吗?”
“猫还会上树,爬得可快了。”
“猫上房子也很快的。”
“我知道猫爱吃鱼和老鼠。它每次发现老鼠后很快地抓住,不是立刻就吃,而是故意让它跑了再抓,和老鼠玩玩,然后再躲起来吃。”
“猫也有脾气,高兴时就跳到你的身上让你抱;不高兴时,就躲起来。
“猫吃饱了,喜欢玩线团,在筐子里玩。”
……
“我们小组观察的是乌龟。我想问一下,这只乌龟是老师您养的吗?”
“不是,是四(2)班陈泰宇同学养的。继续说说你们的发现吧。”
8.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说课稿格式 篇八
1.知识目标
学会根据需要,对声音、图像和视频素材进行简单处理。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学会声音素材的加工、图片素材的加工、视频素材的加工等方法,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协作探讨,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知识的再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通过小组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声音素材的加工;图片素材的加工;视频素材的加工。
教学难点:声音素材的加工;图片素材的加工;视频素材的加工。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
所用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声音的编辑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建立了多媒体宝库,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采集到的多媒体素材就像一个未经加工的原材料,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加工。下面我们学习一些简单的多媒体素材加工方法。首先请大家听听上节课我们用“录音机”制作的“静夜思”声音素材。
广播声音:播放自己录制的“静夜思”。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在我们录制的声音素材中,前后都有一段不必要的杂音,我们首先来看看如何去掉这些杂音。
投影广播任务:运用我们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四人为一小组摸索去掉“静夜思”前后的杂音。看哪一组最先找到声音素材加工的办法。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时加以指导。
大部分同学完成后,教师总结操作方法并演示操作过程:
步骤1:运行“录音机”程序,打开我们已经录制好的声音文件,播放该文件,找到需要删除的多余部分的位置(第23秒)。
步骤2:将定位游标移到第23秒要删除的位置上,单击“编辑”→“删除当前位置以后的内容”菜单命令。
步骤3:然后将定位游标移到第3秒要删除的位置上,单击“编辑”→“删除当前位置以前的内容”菜单命令。这样我们就把“静夜思”前后的杂音去掉,完成了对“静夜思”声音素材的加工。我们再来听听。
师:同学们对处理后的声音还满意吧。我们有没有办法把它加工得更好?
学生:还可以在“静夜思”中加入古筝音乐。……
师:对,我们还可利用“录音机”中的“插入文件”功能将录入好的两段声音文件合并为一个文件。
教师演示操作:
步骤1:打开第一个声音文件,移动游标到要插入位置。
步骤2:单击“编辑”→“插入文件”菜单命令,将会弹出 “插入文件”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选中要插入的声音文件,并按“确定”按钮,该声音文件就被插入到指定的位置。
小结课堂,学生操作,老师个别指导,播放学生的作品,展示成果。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图片的编辑及视频格式转换
二、图片素材的加工
对图片素材的加工,常常涉及亮度色彩调整、裁剪、复制、翻转等基本操作。在以前学习使用计算机画图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图片的裁剪和复制。现在请同学们启动“画图”软件,将素材库中图片进行裁剪。
投影广播任务:使用画图软件,对图片进行裁剪。
教师巡视课堂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除了裁剪和复制外,我们还需要对图片本身的效果(亮度、色彩等)进行调整,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利用ACDSee对图片的亮度、色彩等进行调整。
教师演示操作:利用ACDsee完成对图片的大小、旋转、色彩、饱和、滤镜等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利用老师下发的样本,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展示学生修改后的作品,让学生体会成就感。
三、视频素材的加工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图像处理方法。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视频素材的加工。
不同格式的视频图像文件往往大小不同,有不同的用途。通过对视频影像文件格式的转换,可以压缩文件大小。转换影像文件的格式一般是将非压缩的AVI格式转换成压缩的MPEG格式,以减小文件的存储容量。这些格式的转换,我们也可以通过“超级解霸”来实现。
教师演示操作;
步骤1:单击“开始”→“程序”→“豪杰超级解霸”→“实用工具集”→“常用工具”→“AVI转MPEG”,启动该程序。
步骤2:单击“文件”→“打开”菜单命令,找到目标影像文件,然后单击“开始转换”按钮即可。
四、授课完毕,课程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以下两个知识点:
1.图片素材的加工;
2.视频素材的加工。
9.“仿用句式”说课稿 篇九
(一) 教材与考情分析
仿用句式是指按照要求, 仿照列举的句子形式, 以规定的内容造句, 能力层级为E级。这是一道综合能力考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近年的高考情况来看, 仿用句式采用主观题形式考查。要求仿写的句子涉及内容、形式、修辞和字数四个方面, 综合考察多方面的能力。所选材料可能会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也考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应变的能力, 估计命题形式每年都会有变化, 如访谈、社区宣传语、大型活动宣传片解说词等。仿写句子大都围绕比喻、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格命题。
(二)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仿句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能根据要求正确仿写句子
教学重点:
1、注意仿写四忌
2、掌握仿写的类型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仿写句式的能力
二.教法与学法
为了使学生掌握上述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我在教学中将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 充分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优势,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内分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来完成教学目标。选择此教学方法是源于“自主、互助、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程序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 复习导入 (2分钟)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我先在多媒体上出示这样的内容:
落花与芝盖齐飞, 杨柳共春旗一色。———庾信《马射赋》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同学们请看这组句子, 形式酷似, 但是内容稍微有些差别, 不管怎么说, 句法相同。应该说这是比较早的仿用句式了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仿用句式。 (板书复习课题)
(二) 课堂讨论
同学们, 通过做我们的学案, 你还有哪些疑问?你又有哪些得意的作品?下面请同学们讨论, 时间七分钟。学生讨论时, 我在教室内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三) 课堂答疑与展示 (10分钟)
好, 停!大家有哪些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此阶段我要解决同学们尚存的疑问, 并且引导学生理解仿句的特点和规律。
根据批阅学案以及我参与课堂讨论所掌握的情况, 发现学生对例3和例6存在的疑问较大, 因此, 我要重点给学生分析、讲解。
[例3]仿照例句的格式, 任写一种景物。
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 不, 那不是粉笔屑, 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误例]父亲额头上淌着汗水, 啊, 那是辛勤的汗水, 那难道不是父亲辛苦劳作的见证吗?
首先分析给定的结构形式, 然后确定内容。例句的结构格式是“事物+否定+想象”, 并且最后一个分句用了比喻的形式, 且有其象征意义, 而误例中首先没有用否定形式, 而且后一分句没有用比喻形式;再次, 后一分句用一反问句, 也不符合例句中的陈述语气, 因而仿写也不符合要求。
[例6]仿照下面比喻形式, 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 意思完整。 (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误例]森林是大自然的一个小饭馆:绿色植物是工人, 各种动物是食客, 各种细菌是服务员。
“绿色植物”是被“食客”吃掉的对象, 怎么可以比喻为“工人”呢?浪花、涛声、鱼虾、海鸥是海的一部分, 而部首、音序、文字是字典的一部分, 同时, 这个句子也是一组暗喻。
分析题目的要求和答题的思路, 再给学生在投影仪上展示参考答案:
例3:教室前方有一块黑板, 不, 那不是黑板, 那是播种知识的沃土。
例6:人生是时间的一部书籍:少年是童话, 青年是散文, 中年、老年是人生的哲学著作。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佳作。这一课堂环节利用多媒体的投影仪, 把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全班的学生, 按照高考的要求, 当场打分, 好的及时鼓励, 欠佳的组织大家帮助修正。
(四) 归纳总结 (5分钟)
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了仿句这一考点, 需要注意仿写四忌, 记住仿写的类型。
究竟什么是仿句呢?
仿句贵在仿, 话题句式修辞讲究形神兼备;练习重在习, 套用续写嵌入务必推陈出新。
(五) 布置作业
10.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格式 篇十
一、科学知识能简单描述蒲公英的外部主要特征。
二、科学探究
1、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观察蒲公英的特征。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认真观察蒲公英,且表现出深厚的探究兴趣。
2、能实事求是,客观描述对蒲公英的观察和发现。
3、交流过程中愿意倾听他人的见解,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在认识植物、利用植物的时候,一定要爱护植物,保护植物资源的繁盛。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放大镜、蒲公英。(本校可以观察月季花)
二、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同学们,上课前咱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学生猜出是蒲公英,那蒲公英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吧。
二、探究与发现。
1、交流你见过蒲公英,蒲公英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说这么多到底对不对,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2、制订计划。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如何进行观察?观察时要注意什么?小组如何分工。
3、搜集证据。从花、叶、种子等特征明显的方面去观察。
4、处理信息。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8页表格中。
5、表达交流。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老师引导。
6、得出结论:蒲公英的花是黄色的,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它有绿色的叶,它一般生长在田野里,草地上。
7、反思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反思,今天我的表现怎么样。
11.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说课稿格式 篇十一
在奇妙的光这一单元充分体现了本教材设计意图:引导儿童寻找与生活与自然有关的知识,并且让他们愉快积极,智慧有创意的生活。影子的探索,是希望学生联系自然现象寻找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影子,以及他的特点与光的联系,甚至与我们生活相关的联系都是本课教材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如何让学生在活动当中自主探究这一自然现象,又如何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受到品德教育,感受到影子的有趣,是本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
行为习惯方面:会自己想办法探究影子的特点,主动完成活动。
情感态度方面:对影子的特点与光的联系产生浓厚兴趣,并且激发他们探究的_。
能力与方法方面:老师通过活动体验,教育学生课前能够主动观察影子,并且在别人的帮助下测量影子,发现他的一些特点。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寻找影子的兴趣并且想办法找出他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发现探究影子与光的联系。
说教法
设疑激趣
情境创设
问题探究
活动体验
说学法
课前通过收集与影子有关的资料、填写影子早上、中午、傍晚变化的调查表;
课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汇报、讨论、交流、体验、设计等活动,
课后通过行为实践,全方位地关注学生情感的生发,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良好行为和习惯在动态的体验过程中生成和发展。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发现影子
第二环节:体验活动,找出影子
活动一(找影子)形状
活动二(做实验)长短、大小变化
第三环节:利用影子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12.语文说课稿格式 篇十二
1.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型为英语对话课, 主要内容是关于个人的爱好和特长。经过小学三年的学习, 六年级的学生已对英语有了较浓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多数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一级水平左右, 具备了初步的英语操作运用能力。因此, 在本课的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新学期伊始学生注意力集中、好表现的特点, 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活动目标
依据以上认识, 我将本课的知识教学点定为:在复习已学过动词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动词ing形式, 能掌握like doing和be good at doing的结构及其用法。能力培养点设置为:让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谈论个人爱好和特长。情感渗透点设置为: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良好意识, 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根据以上三维目标和学情,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掌握like doing和be good at doing的结构及其用法。教学难点为帮助学生在实际会话中正确、灵活地运用like doing和be good at doing句型。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情景, 更离不开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但是在许多开口说英语的机会面前, 很多高年级学生却选择了退缩。那如何抓住重点, 攻破难点, 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下去谈论爱好和特长呢?我认为关键在消除孩子们害羞、胆怯的心理, 并将小学英语活动课模式与任务型教学模式有机结合, 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因此, 我利用吟唱、玩溜溜球比赛、模仿动物、小组内调查采访等活动, 运用了“直接法、情景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等教法, 引导学生运用了“游戏法、小组合作法”等, 让他们在视、听、说、读、唱、玩、演等活动中, 获得了大量的语言锻炼机会,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变得乐于开口, 敢于开口。
同时, 为了改进学生学习方式, 提高教学效果, 我有效地借助了多媒体课件和若干动物头饰来辅助教学, 力求做到“开课能激趣, 讲课蕴情趣, 结束藏意趣”。
三、说课堂教学程序
“将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 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 我设计了“激趣———呈现———操练———巩固——拓展”这五个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
上课铃响了, 我唱出一首英语歌曲“The more we get together.”用歌曲去问候学生, 这种方式新颖而亲切, 孩子们一下子就被我吸引住了。我趁热打铁, 再通过Let’s chant活动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 我让孩子们边拍手边吟唱“I like reading books…”。欢快的节奏, 优美的画面, 很轻松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 同时“I like doing sth.”句型在这个活动中得以呈现。
接下来常见动词的复习则是利用Magic eyes游戏来完成的。屏幕上的动作图片如swimming, flying, running, jumping…不停地滚动, 我请一个学生在台前只要说stop并按键, 屏幕上会立刻出示一幅图, 台下全班学生看图后用肢体语言去提示他, 台上学生根据他们的动作提示, 答对者老师给予溜溜球奖励, 这样我与学生在吟唱、游戏活动中自然地开始了新的教学。
2.活动呈现
《课标》指出英语教学不可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教学, 而应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在上一个magic eyes活动中, 有些学生已获得了溜溜球作为奖励, 现在我请他们上台来进行玩溜溜球比赛, 有的孩子玩球技术高, 有的技术则有待于提高, 由此, 我适时地引出句型Sb is good at playing yo-yo, but sb is not good at playing yo-yo.这样学生就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活动中抽象地理解了本课的语言目标, 为开展后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Warming up与Presentation就这样完美结合, 自然过渡了。
3.自由操练
在本节课的操练体验环节上, 为了抓住孩子们的心, 突出重点, 我采用了模仿小动物的游戏方式。我拿了小兔的手偶玩具, 用滑稽的语言模仿兔子声音, 边配音边做动作, 接着老师戴头饰、做动作, 全班齐声说“I’m good at doing sth.”再由几个学生分别模仿, 各小组分别齐声说, 来一次组与组之间的比赛, 增强了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意识, 以及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这种设计较我先前只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动物画面, 而不用头饰的方法真实得多。教师创设仿真童话情景, 师生互动, 启发动机, 激发了学生们开口说英语的愿望, 以便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
此时学生的兴致已经高涨, 接着, 我设计了画笑脸和哭脸的活动来培养学生语言技能,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首先, 我由体坛明星邓亚萍引出新词组play table tennis, 再给学生每人一张表格, 让学生根据表中内容, 通过画笑脸和哭脸来完成任务, 说明自己的特长和弱项。最后让他们在小组内汇报和上台汇报进一步巩固知识。在活动过程中, 孩子们表现得相当踊跃, 他们能在台上大胆自如地运用本节课所学句型来进行口语表达。
4.听说训练
为了检查学生们对本课语言知识的熟练程度, 我设计五分钟左右的听、说训练,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A部分。再回答What is Anne good at?What does Peter like doing?随即进行朗读训练, 模仿语音、语调, 分角色朗读。为下一课时训练重点读、写做好准备。
5.综合运用
最后我设计了对话采访活动, 让学生扮演小记者调查他人的爱好和特长, What do you likedoing?What are you good at?What is he/she good at?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实践, 发展其创新、求异思维。检查评价时, 我以“赏识教育法”为基础, 鼓励他们上台表演, 开口说英语, 让每个学生获得一种成功感。
在课堂的尾声部分, 我自编一个chant与课堂导入chant“I like”呼应, 深化语言目标, 为第二课埋下伏笔,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说反思
13.幼儿园大班有趣的科学说课稿格式 篇十三
1、通过实验,感知物体间的空隙。
2、感受科学探索活动的快乐。
3、迁移生活,探索利用空隙合理有序的摆放大小不同的物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幼儿每人一份 大记录表 小卡片 演示文稿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活动
“今天,杨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先来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哪些东西?(在一个透明的杯子里装满核桃、花生豆、小米)这三样东西大小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幼儿观察后说一说。
二、自由猜想 操作验证
请小朋友把自己面前的东西到在盘子里。
1、“刚才小朋友把杯子里的东西全倒出来了,小朋友能不能再把他们都装进去呢?先来猜想一下先放什么?再放什么?最后放什么?(幼儿自由猜想,个别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做记录。
2、“到底哪种方法呢?现在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先来试一试,好吗?”(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提醒幼儿一种东西放完后再放另一种东西;操作时要轻拿轻放)
3、说一说自己是按哪种顺序放的?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把全部放进去,有的已经放不进去了?
4、“__x、__x、__x……把东西都放进去了,他们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放的呢?我们都来试一试吧!”
(教师引导幼儿分步边操作边观察,得出结论:几个物体放在同一个容器中,物体越大,空隙越大,物体越小,空隙越小。先放大的物体后放小的物体,就会节省空间,放的东西会更多。)
5、“小朋友一起往这看!”(引导幼儿观看演示文稿,强化认识)
三、迁移生活 解决问题
“刚才小朋友发现放东西时先放大的后放小的,就能放更多的东西。那我们就把这种好方法带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解决一些小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玩具、厨房里的盆)
四、巩固认识 结束活动
“小朋友快来看!这有这么多的玩具,想玩吗?”(引导幼儿观察篮子里的物品是整齐摆放的,然后进行分组活动。)
“时间不早了,我们把东西收拾一下吧!”(引导幼儿将打乱物品利用空隙整理摆放。)
14.三年级信息技术说课稿格式 篇十四
1、掌握文件名的组成以及能够保存文件和打开文件;2、能熟练掌握画图程序的基本操作;3、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操作的能力;4、激发孩子们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教学难点:保存作品的操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播放课件:引入课题.。
师:用计算机来进行绘图,对屏幕上显示的作品,如果不加以保存,关机后可能就再也找不到了。那么如何保存这些作品?怎样给这些作品取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明,保存自己画图作品。板书:保存画图作品二、【文件名的组成】
师:把在计算机上制作的各种作品保存在磁盘上,就形成了“文件”。磁盘上可以保存许多文件,这些文件分别取了不同的名字,这些文件的名字我们统称为“文件名”。(打开“我的文档”展示预先存放的各种类型的文件)
师:同学们,我们的名字由姓和名组成,磁盘文件名由“主文件名”和“扩展名”组成,中间用一个点号隔开。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主文件名可以是字母或数字,也可以是汉字。不同类型的文件有不同的扩展名,用画图软件制作的作品,存盘时通常都用bmp或jpg做扩展名。
三、【保存画图作品】
(一)、操作示范
1、启动画图软件:开始按钮——程序——附件——画图
2、用简笔画的形式创作一幅风景画。
3、保存创作的图画
1)、单击菜单中的“文件”菜单,选择“另存为…(A)”或“保存(S)”;
2)、注意观察弹出的对话框:保存的位置——我的文档;
3)、给文件取名——输入文件名“taohua”;
4)、点击“保存”。
(二)、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打开已存作品和保存修改后作品】
师:如果我们想对刚才创作的作品进行修改,首要的任务是打开创作的作品,怎样打开已存在的作品和怎样保存修改后的作品呢?
(一)、分组操作(要求边演示边说操作步骤)
(二)、教师总结归纳
1、启动“画图”程序;2、点击“文件”菜单中的“打开(O)”;
3、在“打开”对话框中,选中文件;4、点击“打开(O)”按钮;
5、修改作品;6、点击“文件”菜单中的“保存(S)”。
15.《小石潭记》说课稿 篇十五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下第六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 如表达先忧后乐旷达情怀的《岳阳楼记》, 流露出与民同乐的自得之情的《醉翁亭记》, 抒发初春郊游闲适之情的《满井游记》。所见景色不同, 写作心境不同, 却都是感事抒怀, 借景言情的名篇。《小石潭记》亦是如此, 当时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集团, 革新失败, 被贬邵州刺史, 永贞元年十一月, 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永州是一个非常荒凉的地方, 但是自然风貌优美, 柳宗元为排遣心中郁闷, 常去城郊寻胜探幽, 搜奇揽胜, 将秀美的山水作为自己描绘的对象, 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怀。
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 着意渲染出一种幽深、冷寂的氛围, 借此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时悲凉、凄怆的情感。对于本文流露出的这种消极情感, 应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予以正确引导, 使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定
小石潭记篇幅不长, 内容却不少, 为了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我按常规课的思路, 将之分为2课时来学习, 第一课时作为起始课重在训练朗诵, 夯实语基, 理清思路, 第二课时则重在品悟作者“先忧后乐”的情感。下面的具体分析都是针对第一课时而言。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 以及中考文言文命题所体现出的侧重基础生字词及重点句意理解这一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能正确流畅的朗诵课文, 疏通文意,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2.基本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考虑到本文有不少词语晦涩难懂 (如“悄怆幽邃”, “凄神寒骨”) , 且词语活用现象比较多 (如“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 , 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 因此积累字词疏通文意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 由于这是《小石潭记》的第一课时, 在课堂容量有限的前提下, 本着一课一得的原则, 我将训练朗诵与理清作者思路作为教学的难点, 以此为学生顺畅地背诵全文及第二课时品悟感情打下基础。
三.教法设想
所谓“学无定法, 贵在得法”, 一节课要想有效率, 就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 才会成为课堂的主人, 主动地获取信息。对于文言文来讲, 教学千法, 朗读为本, 朗读是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 也是最基本的任务, 所以对重难点的突破, 我打算采用不同形式的诵读法来调动学生, 同时辅以质疑法和讨论法使学生深入研讨课文。
四.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 学习本文的方法主要是阅读法和质疑探究法。在疏通文意时,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及借助工具书学习, 采用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在探究写作思路时, 则采取小组合作讨论法,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背诵《江雪》导入, 抓住“孤”“独”二字所体现出的怀才不遇之感与诗人高洁孤傲的情操, 将之与课文情感联系起来, 告诉学生古人往往“远在江湖磨砺心志, 古来贬官对妙文”, 由此简单介绍本文乃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 提醒学生注意体会贬官的心情。
利用学生学过的柳诗导入, 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 从情感上拉近与作者的距离, 引起共鸣;简单交代背景则为第二课时中学生品味本文的感情蓄势。
(二) 简介作者, 解题
柳宗元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作家, 所以在指导学生结合课本注释了解柳宗元的基本文学常识的基础上, 补充介绍了“唐宋八大家”, 以扩大学生知识面。
解题则从“记”入手, 回顾《桃花源记》与《核舟记》的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记”可记人、记事、记游, 本文即为记录在小石潭游玩经历的游记。
这样设计意在丰富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 扩大知识面, 收到“温故而知新”之效。
(三) 通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师示范读——生自由读——师指名读。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与基本任务, 指导学生正确流畅地诵读课文是学好文言文的前提条件, 这也是本课要突破的难点之一。首先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仔细听, 标注生僻字词的读音, 在老师读完后, 由学生指出易错读误读的字, 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基本扫清字词障碍, 以达到正音的目的。在正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由朗诵课文两到三次, 加深对刚认会的生字词的印象, 要求做到发音准确, 诵读流畅。学生自由诵读声毕时, 师即指名学生朗诵课文, 并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此举是为了检查学生自由朗诵的效果。
2.诵读课文, 疏通文意。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要求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译读全文, 圈点勾画疑难词句, 先通过小组内质疑的方式解决, 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记录下来, 全班讨论解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样设计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养成看课下注释的习惯, 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疏通文意时采用小组合作方式, 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齐读课文, 把握内容。
要求学生在齐读课文后用四字词填空:这是一个_____-的小石潭, 并引用原文, 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在初步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设计此问题, 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本文描写了小石潭的那些景物, 有何特征, 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这一环节是为突破本文难点——理清思路而作的重要准备。
4.跳读课文, 探究思路。
这一环节是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本文的写作思路, 要求学生通过找每节关键词的形式, 概括每节的主要内容 (如抓住第一节中的“隔”、“闻”、“伐”、“取”、“下”等词, 便能知道此节写的是发现小潭) , 如此便能轻松发现本文写作顺序为游览的先后顺序, 从而明确写作思路为: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同游者。
本文是文言文游记的佳作, 移步换景的写法以及条理清晰的思路是值得学生学习的, 这也是本文的难点, 在完成上一环节——梳理内容的前提下, 此环节还是能顺利完成的。
(四) 课堂小结
提出这样的问题作引导: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掌握了哪些知识?
此环节重在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总结, 以此反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在学生自行总结完之后, 教师再次总结,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 布置作业
从文言文学习的记诵积累要求出发, 布置如下作业:
1.根据写作思路尝试流畅地背诵课文
2.总结本节课中出现的生字词, 归纳一词多义与词语活用现象
(六) 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回顾整节课, 我觉得亮点有三:
第一, 夯实文言字词, 积累字词是学习语文的基本, 中考文言文中对字词句的考查也占到了40%的比例, 所以我将积累文言词语, 疏通文意作为本文的重点, 在导入新课之后, 首先通过示范读的方式为学生正音, 又将学生提出的易错字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提示, 并且除在疏通文意环节中集中处理字词外, 还以多种形式将对字词句的关注贯穿到整个课堂。如随时纠正学生错误读音, 在感知课文内容环节中也穿插了对字词句的翻译, 这样就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第二, 朗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设计, 无论是导入新课还是整体感知, 每个环节都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示范读正字音, 自由读明字义, 指名读验效果, 齐声读品内容……总之, 整堂课力图通过诵读使学生感知文意, 品悟感情, 培养语感。
第三, 教学思路清晰, 目标明确, 本着一课一得的原则, 围绕流畅地诵读课文与理清作者思路这两个教学目标, 逐步展开, 重难点突出。
【语文说课稿格式】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说课稿格式示例01-07
初中历史说课稿格式12-12
八年级品德品德说课稿格式10-09
七年级信息技术说课稿格式示例01-23
教师资格小学语文说课稿:我不能失信说课稿10-26
语文S版小学语文说课稿部分整理08-24
《长城》小学语文说课稿11-09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10-20
《从现在开始》小学语文说课稿06-18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