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目录

2024-10-28

依法治校目录(精选11篇)

1.依法治校目录 篇一

1 依法治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依法治校, 是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实践, 是深化高等教育事业改革、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 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政法罍2003) 3号) ,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再次提出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 表明了教育部推进依法治校的态度和决心。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 (教政治[2012]9号) ,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行动指南和实践纲领。如何贯彻好、落实好《纲要》, 对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推动学校行政管理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依法治校、依法促教, 是高等教育领域中“民生法治”的具体体现, 是教育发达国家的一项成功经验, 是现代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标志, 也是我国教育管理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教育法制的不断深化, 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的民生法治问题日益突出。高等教育管理中所涉及的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与社会之间方方面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实质上是一个典型的权利问题, 从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看, 基本手段就是依法治校。

历史表明:任何国家步入法治状态都必须创设以下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条件, 首先是要有一整套尽可能详尽的、忠实反映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法律法规制度, 这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其次是全体公民和法人, 对法律秩序所包含的社会伦理价值的自觉和坚定的信仰与选择, 这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关键和核心。由此可见, 依法治校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和管理实践, 参与性强、受众面广, 有利于调动师生员工的办学积极性, 是大学历史传承与现代大学制度的有机契合点, 彰显着独特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 是大学办学特色的有力保障, 是现代高校突出办学特色、谋求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是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

2 依法治校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需要

近年来, 随着高校结构布局的调整, 各类大、中专学校合并升格后层次提升, 为了促进学校的建设健康发展, 只有高度重视依法治校工作, 依法实行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明确学校党委、校长、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各种机构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规则, 才能做到相互配合, 权责统一, 依法办事。只有依法建立健全学校领导、各处室、院 (系) 部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 依法规范办学活动, 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 才能有力地保障依法治校的顺利推进。

要搞好依法治校工作, 学校领导首先应坚持依法管理, 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凡是关系到学校的重大问题, 如干部任免、人事调动、重大经费开支、学校基本建设、职工福利分配等事项要及时向教职工公布, 一律依法按章办事。二是学校要坚持教代会制度, 充分依靠教职工代表大会, 扩大全校教师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范围, 要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三是要加强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学校要做到规范化管理, 就得根据自身的办学层次、类型与特点, 依法制定、完善和修订学校章程及其他规章制度, 使学校在办学性质、发展目标、学校的组织机构与决策程序、管理体制等方面, 形成一整套依法管理校务的规章制度。如在招生和财务管理上要全面贯彻教育部和重庆市教委的招生政策和国家教育收费政策, 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 依法制订学生收费公示制度, 实行“阳光收费”和“阳光招生”, 接受社会各方监督和检查, 彻底杜绝“乱收费”现象。如对教师任职资格要严格依照《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认定, 依法聘任具有相应资格的教师, 依法与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尊重教师权利, 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

3 依法治校是培育和增强学生法制意识的需要

邓小平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青少年是法制教育的重点对象, 具有战略意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他们的法律意识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能否早日实现。因此,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特别是加强对各类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 不仅是全民普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依法治校的需要。

依法治校的关健在于转变观念, 要以良好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指导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 按照教育部和全国教育系统关于普法工作的要求, 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 要按规定设置法制教育课, 把法律知识作为高等学校的必修课内容, 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和师资“四落实”, 在法制课教育中渗透法律法规意识教育, 按照要求开展一系列法制教育活动, 提高学生自觉践行法律法规的能力, 提高法律素质。

要搞好依法治校, 还得通过教师的学法、用法、懂法、知法, 依法规范教师行为。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法律知识, 要把法律知识作为干部晋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 增强法制观念, 依法履行管理职责;为把学生培养成才, 要求教师在传授业务知识的同时, 向学生讲授与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 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并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注重自身形象, 为人师表, 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办事效率, 不断规范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行为, 抓好学校教风、考风、学风、作风建设, 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

4 依法治校是保护青年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近年来,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眼里的第二个“家”,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起着重要作用。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是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青少年犯罪不但给自已及家庭带来不幸, 而且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青少年违法乱纪犯罪问题是社会多种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 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抓教育, 重点是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学校要“管好自已的人, 看好自已的门, 办好自已的事”。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由于社会经验欠缺, 法制观念淡薄, 常以独立主体的身份参与社会生活, 他们的生理、心理、思想尚不成熟, 是非善恶观念尚未确立, 在外界刺激和诱惑下, 往往会因一时冲动而不考虑任何后果, 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 学校要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依据, 加强预防青少年犯罪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结合普法宣传, 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有针对性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 如在新生入学教育进行校规校纪专题讲座, 以培养新生的法纪观念;在3月的法制宣传月和9月新生入学教育周, 召开学生大会, 组织学生学习有关依法治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文件和法规。通过一系列法制宣传、教育, 使学生增强法制观念, 做到自觉遵纪守法。

总之,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今天, 搞好学校管理, 重在依法治校, 即依法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 让法律为教育保驾护航。这是各类学校现代管理方式的必然选择, 也是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摘要: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要求, 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推进依法治校是重视与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管理水平的有效抓手。深入推进依法治校,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需要;是培育和增强学生法制意识的需要;是保护青年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2.依法治校目录 篇二

基础教育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造就人才、为国民素质奠基的角色,提高基础教育学校治理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未成年人法治意识、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学校治理中,将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是落实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

2006年建校的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二学校是九年制公办学校,学校积极践行“三育并举,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落实“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自信生活,成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坚持价值观统领、制度化管理、人文化关怀的管理理念。八年多的办学过程,学校探索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先后取得了“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教学实验学校”“中国硬笔书法示范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百佳教学研究单位”“陕西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陕西省素质教育优秀学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等殊荣。

依法治校,让法治成为学校治理的基本方式

学校将依法治校摆在学校治理的重要位置,成立了学校党支部领导下的学校法治教育工作小组,将教师每季度政治学习活动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及时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精神,认真研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规范,做到每一次学习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提高广大教师员工的法治思想和信念,建设一支熟知诸法、模范守法的教师队伍。

着力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以制度的力量为依法治校保驾护航。经过建校以来多次修订,现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主要有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学校人事分配制度、部室责任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师德评价制度等规章制度。学校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监督,重大改革措施必须经过学校中层以上领导集体研究、全体教职工大会集体讨论表决,集思广益,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如在制定学校《2014-2019年五年发展规划》过程中,学校专门抽调优秀教师集体参与规划起草,经中层以上会议讨论修改完善后,在全校公开征求意见,报请全体教职工大会集体讨论,再次修改、完善后形成试行稿。

重视学生法治教育,为依法治校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动员多方面力量,在全校范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确保普法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政教处统筹活动全局,思想品德教研组积极配合;各年级组长主抓本年级的活动开展,动员各班主任集思广益,有序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每一次活动都精心布置,严密组织,力求创新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每学期邀请学校法制副校长为师生做普法教育报告会;每个班级上好一节生动的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依托学校“知行学堂”平台,邀请公安干警深入校园,为师生做讲座;组织学生开展法制演讲、自编法制小品;每学期设立法制教育宣传月,制作法制教育专栏等活动。

以德治校,让德治成为学校治理的价值引领

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本。学校治理需要“法”与“德”刚柔并济、相得益彰。

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以德治校的核心,始终坚持“师德为先、引领成长”的思想,致力于师德师风建设,营造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以德修身的良好校园氛围,崇尚、追求“厚德积学、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师德师风建设经验。坚持“思想先行,让信念的光芒照亮方向”,开展思想政治、法律法规学习,做有思想觉悟、有梦想的教师;“规章铺路,让制度的力量保驾护航”,建立《教师手册》《师德自查单》《师德处理单》和“师德标兵”制度;“榜样垂范,让最美的身影感动你我”,发挥党员和师德标兵的榜样作用,引领学校师德风尚,学校涌现出以全国“寻找身边张莉莉”获奖教师、陕西省师德标兵曹凤超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师德先进人物。

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是以德治校的重要路径。学校把立德树人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位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指导,“感恩教育、养成教育、书香教育”为主要维度,精心制定德育规划、年度德育计划,夯实德育常规管理,着力完善工作机制。在学校领导下,建立了以全面育人十五条基本要求为指标的德育常规管理,形成了“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团队部—团支部(中队辅导员)—学生会(团队干部)”为两条德育主线。深入实施学科德育,建设好德育主渠道,打造德育课程,发挥全体教职工在学生德育中的中间力量,以“知行学堂”德育平台为依托,建成了以感恩教育课程、养成教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知行学堂”论讲为内容的课程体系。学校倡导“国学经典进课堂”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与圣贤为友,砥砺品学;同经典同行,奠基人生”的总体目标,根据各学段学生特点制定了具体目标——小学低段,学国学,司礼仪;小学中段,读经典,长智慧;小学高段,品论语,学做人;初中阶段,亲先贤,养志趣。编写了古诗词、硬笔书法等校本教材,每周定时授课,学期举办吟诵、国学知识竞赛、经典阅读征文比赛、古诗文诵读竞赛等,传承优秀中华文化,浸润师生心灵。

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并举

学校治理中,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建校以来,学校在法治和德育方面始终常抓不懈,业已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园氛围,教师队伍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过硬、师德高尚;学生学风浓、品德正,未出现重大不安全事故、无违法乱纪现象,学校发展蒸蒸日上,得到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学校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站在新的起点上,唯有继续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并重的方略,兢兢业业,格物鼎新,不断提高治理水平,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二学校)

3.依法治校目录 篇三

一、依法治校是现代学校管理的理性追求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并写进了宪法。200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深切地感受到,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依法治校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依法治校是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教育领域的社会关系和管理范畴发生了重大变化。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权力高度集中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正在向分级管理、共同负责的体制转变,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正在由单纯的隶属关系转变成自主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学校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学校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领域日益广泛。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已经不是单纯地依靠行政手段就可以解决了的,只能在法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才能加以调节和解决。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沿袭以行政为主导的管理体制,以人管人、以权治事,忽视法律法规规范作用的现象还相当普遍。这种高度集权、自成一体的管理模式导致高校涉讼案件不断增多。因此,在依法治国的大气候下,需要依靠法律、依靠制度来理顺关系,规范行为,妥善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保持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有序进行。因此,确立依法治校的理念,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2004年,教育部公布2003年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我校获得优秀等级。同年,我校大学城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具备了在新的更高的平台上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为此,学校审时度势,提出“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

2006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立了“三个五年,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到2010年,向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迈出坚实步伐;第二步,到2015年,初步建成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第三步,到2020年,实现建成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

通过制定战略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和办学思路,我们解决了学校应该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的问题,明确了管理的重点和管理的思路。几年来,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围绕战略规划和发展定位展开,保证了教育教学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体制创新,既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规范管理、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两轮体制改革。

2001年开始,我校全面实施教学科研架构调整、非学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分配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等五项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比如,非学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改变了校内各单位自主办班,“诸侯割据、独立分配”的状况,使各院(系)领导和广大教师、科研人员从繁重的办班创收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上。同时,学校通过统一办班,集中管理的方式增强了学校的财力,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了学校的经济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了二级单位各自为政、相互攀比、创收资金账外运作及私设“小金库”现象的发生。五项改革为我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校内部资源配置、利益分配、学科发展的壁垒被打破,唤起了教职工的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人、财、物等资源得以优化组合和充分利用,教职工把提高学科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中心工作,自觉落实到各自的实际工作中去。

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增强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后劲,2005年我们启动了以深化校院领导体制改革、教学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新五项改革。其中,校院领导体制改革是这次改革的重点。长期以来,学校管理权主要集中在学校一级,虽然二级学院负责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事务,但没有自主权。二级学院是学校的办学实体,是一所大学的生产力所在。如果不调动其积极性,不解放生产力,大学要发展,要上水平是不可能的。学校只有把主要的教育教学管理权下放到学院,使学院享有人、财、物的自主权,才能把学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我校实施校院领导体制改革,有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一所大学要科学、有序、可持续地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有一个规范的运作机制,必须建立起“有权必有责、有权必尽责、用权受监督、立功受褒扬、失责要追究”的责、权、利相一致的管理制度。

第二,“管理产生效益,细节决定成败”是现代企业制度总结的一条普遍规律,而“实效性”和“高效性”作为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条件,已经成为检验企业行为目标的重要指标。假如我们借鉴这一理念,把这一理念也应用到高等学校的管理上来,那么,如何改进和革新高校内部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用科学管理提高效率,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第三,随着学校管理重心的下移,过程管理必然成为二级教学单位首选的管理方式,因此,科学制定行政管理和教学科研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加强学院各项工作的规范建设,使行政与教学科研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是规范过程管理的必然选择。

第四,为有效管理教育、教学过程,还必须在各学院推行行政、教学与科研等各方面工作的目标管理。也就是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通过大学与各学院上下互动的方式,教学单位与职能部门横向互动的方式,合理制定各项工作目标并尽可能量化,由学院在既定的目标和管理规范框架内、管理制度框架内,实行自主管理,以便大学依据各单位的基础、条件和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作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

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具体划分了校、院两级管理权限,合理界定学院的职责权限,实施学校以宏观管理为主,学院以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校院管理模式。为此制定了《某学校学院目标管理大纲》、《某学校学院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某学校学院目标管理考核试行办法》和《某学校切块经费划拨使用管理办法》4个文件,规范有序地向学院下放相应的管理权,较好地促进了二级学院治事与用人的有机结合,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增强学院的办学活力。这项改革目前正在进行,效果如何还有待在实践中加以检验。

三、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能促使高校管理从无序走向有序,从随意性走向规范性,从经验性走向科学民主性。我校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提高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维护学校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等基本原则,把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体系作为依法治校的基础,为构建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基础的全面发展的和谐校园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一)育人为本,保护学生受教育权

4.依法治校目录 篇四

今年是实施“六五”普法工作的开始之年,为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更好地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提升全体教职工素质、推动建设法治化校园、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有效服务和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为营造教书育人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我校根据上级下达的有关“五五”普法工作的规定,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五年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地位,充分发挥法律在调整和整合社会各种利益和关系中的基础性和主导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教职工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营造人人尊法、守法、护法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推进社会各项事务依法规范、依法管理,不断提高学校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主要内容

(一)深入开展有关宪法和国家基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学习和宣传教育。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增强职工的宪法意识和法律权威观念;进一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路线和政策,学习宣传国家的基本政治法律制度,培育现代教职工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加强对教职工基本权利的学习宣传,强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开展以“一学三讲”即“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教职工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

(二)深入开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围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结合整治关系民生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经济违法现象,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倡导契约自由、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法律原则;学习宣传有关科技、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提高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促进经济主体依法生产经营和管理,提

高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促进形成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深入开展与平安建设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教职工守法、护法的观念,引导教职工依法解决各种矛盾纠纷,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结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防控体系建设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开展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犯罪;加强对保护教职工生命、财产、健康、劳动、受教育等权利以及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四)深入开展有关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教育。加强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资源与循环经济、环境与生态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树立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努力提高全社会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三、基本途径

(一)围绕重要节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继续做好第十个“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利用“3.8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26”国际禁毒日等主题宣传,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学法用法的氛围。努力拓展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鼓励、支持、引导群众性法制文化活动;积极探索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的新途径。

(二)建立健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成立普法领导小组,积极探索建立法制宣传教育激励机制。

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姚绍廷

副组长:刘孝波

成员:徐文坤朱东徐鉴唐涛

甘红斌冯美德张成飞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学习培训活动,增强专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政治、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调整充实法制宣传讲师团的成员,充分发挥其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法制宣传教育人才资源库,积极鼓励法律职业者、教师和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推进志愿者活动向规范化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5.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篇五

要求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就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管理学校事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实现依法管理。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高等学校依法治校问题被提上重要日程,成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略在高校管理中的具体体现,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内在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以及现代高等教育的急速扩张,对高校的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许多学校并未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法人身份,还没能意识到必须用法律为武器去约束和保护自己,对其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及被管理者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有所忽视。

当前我国高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都要求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依法治校,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法制建设,使现代大学在法治层面上得到不断完善,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实行依法治校,就是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这也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新时期教育工作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逐步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教育文化的发展必然也要向国际标准看齐,这在客观上要求学校在发展建设上,要走出传统封闭式管理体制,建立起法制管理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依法治校的意义是重大的。

第一、依法治校是高校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只有将高校的发展纳入法制的轨道,高校内部的各种资源才能有序的运行,才能达到优化配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高校才能更好地承担起了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才能不断地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效益。

第二、依法治校是实现高校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保障。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过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过宽、干涉过多,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学校在内部管理上无法可依,单靠行政指令开展工作,决策缺乏民主性,监督机制不够健全,这不仅影响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依法治校势必推进学校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即从封闭的集权式管理向开放式的民主化管理转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任务,要求我们加强学校的管理,特别是要充分的运用法律手段,为我们的高校管理提供保障。所以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高校必须依法治校,通过依法治校规范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第三、依法治校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起推动作用。学校教育是整体教育事业的核心部分。目前,我国受现实国情所限,继续教育尚不发达,终身教育理念才刚刚引入,国民教育主要靠学校教育来完成,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是我国社会发展走向新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依法治校的实施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起重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依法治校有利于规范高校的办学行为,进而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高等教育事业改革要求进一步维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在这方面当前各高校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的文件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是也确实看到一些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规的情况,尤其在招生、收费以及学术方面,有的还是比较严重的,这严重违背了高校改革的目标。按照依法治校的要求,目前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从总体上已经覆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各项工作已经置于统一规范之下,认真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将有利于规范高校办学行为。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离不开学校教育。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强化学校的法制化管理,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这是依法治校的价值定位,是我国迈入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抉择。

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具体工作:

现代大学制度的概念是 “现代企业制度”这个经济领域概念延伸而来的。根据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精神,学术界普遍把“学校自主、教授治学、校长治校、科学管理”看作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

现代大学制度主要是一种处理大学与外部(确切地说是大学与政府与社会)同时也包括学校内部各种关系的一种规范体系。“现代大学制度”成为了中国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是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政府依法治教”和“大学自主办学”的鲜明特色,我们也要切实理顺各种关系,致力于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大学自主办学、校长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学术、社会评估监督”的现代大学制度,要实现此目标还有很多具体工作需要做。

第一、改革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变政府的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进一步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其核心就是下放依法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第二、大力推进依法治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大力推进依法治校。高等教育,从99年开始实施扩招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化的教育阶段。我们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非常迅速,高校改革和管理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任务,我们的学校管理面临着学生极特殊的而且非常庞大的群体,在这样的环境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没有法律保障是难以实现的。无论现代大学制度具备哪些特征,法制是个基本的要素,依法治校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标志。

第三、改革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特别是明确党委、行政各自职责范围及其相互关系。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处于不和谐状态以及思想文化多样化是当前和谐校园建设所面临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下,结合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要求,高校党组织应在均衡协调校内外各方利益的前提下,通过组织构建行政权力和学术合理结构,以及吸收多元文化营造自由的文化发展氛围等方面发挥作用。

第四、加强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和监督。我国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非常奇特的关系。一方面,大学很容易受社会影响,抵御社会不良影响的能力非常弱。社会一有风吹草动,大学马上就有反应。政府一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全国各地即刻响应。另一方面,大学极端地缺乏束缚。如随意招收一些体育明星、歌手上学甚至聘为兼职教授。

第五、逐步实现校务公开。近年来,我国高校依法治校,特别是校务公开的工作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教职工对学校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都有了制度上的保证。学校的管理部门对校务公开的认识和自觉性有了新的提高,校务公开的内容更加全面,范围在逐步扩大,校务公开的形式也有了不少创新。推进校务公开,实施民主治校、民主办学是现代大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依法治校的重要方面。但就总体而言,我国大学校务公开发展还很不平衡、很不完善,也很不彻底,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规范程序,完善机制,以促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高校校务公开的制度化建设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1.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现阶段教代会在校务公开中的作用。2.建立听证制度。把听证制度引入学校管理,是现行高校管理中的有益尝试。高校作为基层单位,由于工作直接面向群众,因此应该尽可能的扩大听证的范围。3.建立申诉和复议机制。申诉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防止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的官僚主义作风造成的损失,是对校务公开中涉及到当事人利益的保证。4.建立校务公开内容的预审制度。这个制度是对拟公开内容进行的预先审查,是决定是否公开和如何公开的一项制度。

第六、明确教师地位,提高教师素质。目前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在大学内部,如果教师群体的利益不能保证,那这个大学很难得到发展。大学是一个学术机构,需要以自己的学术成就来赢得社会的承认。这实际上是两个产品:一是学生;二是教师成果,它们共同构成了大学对社会的贡献。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抓住学校工作的根本。在师资建设方面,学校应坚持尊重老年,重用中年,培养青年等原则。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前者影响着办学的方向,后者左右着办学的水准。

第七、建立制度,保障学生权利。建立以高校学生申诉制度为核心的学生权益保护机制,依法的保障学生民主管理权利这也是依法治校的具体要求,也是对学校管理部门一个民主办学、依法办学的要求。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主要要完善相关的工作机制,特别是涉及到学生自身权益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应该充分的听取学生代表的意见。

第八、完善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我们知道过去在计划体制下,我们还是公办高校或者政府办学占有绝对的地位,现在随着多元化办学体制的逐步形成,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基本形成了。

6.做好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 篇六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并把它作为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和谐社会的构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校园, 作为社会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 是和谐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充分认识到保持校内和谐的重要性, 才能更好地遵循办学规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1、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已经成为国家长治久安,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学校, 特别是高等院校, 作为整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国家各类高中级人才的园地和摇篮,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前途。

2、依法治校在学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 依法治校是学校科学管理的核心

依法治校是对学校最根本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忽视法规和校规制度管理, 主要强调政治教育、思想灌输, 忽视法规和校规制度管理的教育作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育, 依法管理也要围绕着教育的目标来进行。学校的依法管理是必要的, 科学、严明、易于操作的管理, 尊重、关切、爱护以人为本的原则, 耐心、细致、深入的思想教育, 是科学的教育管理, 是校规制度管理与思想教育的良好结合。贯彻依法治校方略, 坚持从严治校是必要的, “严”是严明而不是严厉, 是严格而不是严惩, 是严肃而不是严酷, 要严而得法, 严而有格, 严而不死。只有恰当地甚至巧妙地运用法规和校规制度教育与管理并充分发挥两者的协调效应才能真正严的科学合理, 产生良好的效应。

(二) 依法治校在学校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1、依法治校与学校科学管理的关系。

所谓科学管理, 一般要求有一套符合教育规律的管理原则, 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依法治校, 从严治校, 要严在科学的基础上, 而管理的科学性应尽量体现在法规和校规制度建设和管理之中, 法规和校规制度本身又应尽量体现科学的精神, 不可能离开法规和校规制度管理去谈实现学校的科学管理。管理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法规和校规制度的制订与完善、执行与落实两个方面。

2、依法治校与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

学校民主政治建设最直接的方面是教学民主、学术民主, 最重要的环节是决策民主, 但与民主管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校规制度管理。一方面, 民主原则必须贯穿到校规制度建设过程之中, 在现代学校, 校规制度的合法性民主性是并存的, 缺乏民主基础的校规制度最容易变为一纸空文。反之, 在民主充分的条件下, 校规制度最容易得到维护、产生效力, 权威也越大;另一方面, 当校规制度的威力不大, 法制观念普遍缺乏的时候, 校内民主最容易遭到破坏。校内民主要有一定的程序加以保障, 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加以巩固, 通过监督加以强化, 而程序、制度、监督体制等都需要以一定的校规制度形式表现出来。

3、依法治校的力量是相对持久起作用的。

学校领导班子的更替, 民主精神的变化, 科学精神的变化很快就可看出来, 但是法规和校规制度改变是不容易的, 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特别是当法规和校规校纪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都建立得比较牢固的时候, 要想改变它就更不容易。从这个意义上讲, 校规制度建设是保证一所学校持续稳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如何, 从动态来衡量, 主要看它发展、进步的快慢, 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从静态来衡量, 则要看法规和校规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在学校的严肃性、权威性如何。

三、构建保持校内和谐的长效机制

依法治校, 可以保证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和科学化, 使学校的发展有一个稳定的治理结构和法制环境, 也是实现学校管理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手段。贯彻依法治校方略, 坚持对学校的依法管理, 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依法管理学校的能力和水平, 对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 我们要努力构建保持校内和谐的长效机制。第一, 加强法制教育, 建立健全制度。第二, 加强法制建设, 规范学校管理。第三, 提高依法治校的水平和能力。第四, 坚持校务公开, 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 高等院校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和谐发展成为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加强法制建设, 规范学校管理, 提高依法治校的水平和能力, 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建设工程和发展目标, 需要构建保持校内和谐的长效机制。

7.依法治校,和谐兴校 篇七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是振兴学校的首要任务。我们以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通过每星期不少于2小时的政治学习时间,组织老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惠州市教职员“八条禁令”》等来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养》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要求教师做到:一要讲正气、树形象,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做到行为示范,学为人师;二要讲学习,提高素养。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新课程标准》,学习先进教师的典型事迹,激发斗志,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在要求老师认真学法、自觉守法、严格执法的同时以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做保障。

通过教代会,制订了切合本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条例》,使学校的工作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新时期对教育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工作要求,我们以创新促发展,管理促成效为动力,全面加强教学工作的管理。认真落实常规工作的细节,深入开展常规工作的自查和检查活动。结合县局《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与管理办法》制订了本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管理办法》,以此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能力水平;针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制订了《专任教师管理量化办法》和《班主任量化管理办法》来纠正教师的行为,提高教师的工作责任心。

二、以人为本,和谐兴校

1.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

严明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是规范教师行为的手段,而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愿教、乐教才是最终目的。我和班子成员经常同教师一块开诚布公地探讨对社会、对人生和教学工作的看法与认识,努力创设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发挥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对重大事务和涉及教职工、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由教代会决定。增加校务公开的透明度,学校设立“校长信箱”、“工会信箱”,学生和教师可以对学校和个人提意见和建议。建立和实行教师、学生申诉制度,切实维护师生权益。

2.以生为本,创良好校风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促进学生健康向上人格的形成,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我们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大力拓展德育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德育发展纲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一是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成立以学校校长为组长的德育领导小组,下设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德育处、少先队、科级组长、班主任的管理机制,制订德育计划,建章立制,落实工作责任制,把学校德育工作做实、做细、做强,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推上新的台阶。二是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学校坚持组织学生学习新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坚持开展“百师访千家”教育活动。建立健全的家访制度,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表现,做到一普访、四多访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网络,共同教育好学生。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活动。各校各班充分利用少先队活动课、思想品德课、班会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开展品德养成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远离网吧,远离游戏机场室”、“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感恩教育”等专题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三是启动校园文化阵地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张贴德育标语,宣传好人好事。出版德育教育专刊,利用先进事迹和适合时宜的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对“问题生”和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开启他们的心智,激发他们向上的勇气,树立他们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8.依法治校自查报告 篇八

一、机构健全:

1、学校高度重视教职工、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每年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依法治校”领导小组,董学双校长任组长,侯金宝、李昊任副组长,成员有学校中层干部和政治教师。分管领导亲自抓法制教育。

2、学校制定了法制教育宣传与依法治校工作规划,做到年年有计划、有总结、检查落实到位。

3、机构完善,有明确的议事,办事制度。

二、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师生法制素质。

1、按照“依法治校”的规划要求,学校每两周利用周前会进行法制教育,重点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计生管理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教师利益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学校还配给每个教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法律法规文件选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教育法律法规,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结合的方法,实行师德与考核,评优评先及职称评聘挂钩。教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自由散漫的没有了,积极向上的多了。

2、利用升旗、晨会等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先后做了题为“打架违法又违纪”、“做一个学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法在我心中”等多种主题的法制教育,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环境保护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逐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利用班会、校会、“校园之声”广播进行学生安全知识的教育。聘请花院乡派出所所长担任我校法制副校长,经常利用法制讲座,校会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活生生的少年犯罪案例,教育学生遵纪守法。

各种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师生的法制观念,为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供了保障,学校校风好、学风好,无重大事故及违法犯罪现象。

3、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教活动,在深入学习的前提下,学校党支部开展了党性分析,民主评议落实整改等一系列活动,大家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写了总结反思材料,使全体党员真正受到了一次触动灵魂的教育。

三、坚持“依法治校”,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

学校始终坚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法制”,结合各业务部门工作实际,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教育教学质量要求,行政管理及其它岗位制度,坚持按照法律法规,按各项制度办事,规范工作程序,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

1、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学校党支部大会定期召开,支委会每月召开一次、每年召开不少于两次民主生活会、充分听取党员干部们的建议。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突出内部管理、逐级管理、逐级

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2、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重大决策的制定,如干部任用、资金使用等都经学校行政集体研究决定,并得到教师的认同。

3、依法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层层签定包括日常管理,师德目标管理,规范收费在内的各项责任书,用制度约束人,激励人,成就人。

4、依法管理教师。在保证教师合法权益的同时,我们重点教育、督促教师履行义务。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讽刺、挖苦学生,坚持做到发生一起、处理一起。

5、依法保障学生合法权益。我校全面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上足课。校长和各行政人员随机检查教师的上课情况。认真落实教师岗位目标,制定“教师常规要求”,从各个环节对教师工作职责做了明确规定,让教师有章可循。

6、依法执行财务制度。学校建立了健全的财务管理与监督制度。严格按照上级财务、物价部门规定范围、项目、标准收费,并张榜公布,填发收费单据,接受上级部门监督,无乱收费现象。对有限的学校资金进行合理的、有计划的收支,并向教师公布,增加透明度。没有私设“小金库”现象,做到了民主理财,自清自洁。

7、加强治安防范,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学初,学校就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措施和安全责任。突出安全教育和防范这一重点。首先要求各班利用晨会、班会向学生传授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环境安全、自救自护等常识。其次,在学校门卫管理、值日管理、禁

止学生骑摩托车上学,严禁携带刀器,上下楼梯的注意事项等细节方面作了相关规定和落实。第三,经常检修学生桌椅、学校电器设备、体育器材,以消除、不安全因素。第四,与食堂、小卖部签订安全责任书,并责令其与供菜商农签订责任书,保证学生用餐安全,保证菜源的质量和安全。

四、推进校务公布,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学校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监督与保证作用,使广大教职工有效参与学校管理。一是坚持每学年一次教代会制度,我校的重大决策,改革方案,学校财务等都在教代会上公开、讨论。二是校务公开规范化,经常化,扩大化。利用周前会,公示栏对学校近期工作安排,教职工关心的热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重大决策的落实及结果,进行公开或说明。本学期还尝试在学校主页进行网络公示,确保教师迅速全面了解情况。三是做到管理民主化,如教师的考核,都经过个人申报,公开述职,民主测评,考核小组测评而产生。另外,学校基建项目,校园美化等都是在全体教师的主动参与下进行。四是多方收集教职工意见和建议,激发大家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学校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和谐的氛围中走向持续发展道路的。

在依法治校的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少的困难与问题:如办学经费的不足影响办学水平的提高,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细化,管理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今后,我们将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不断总结,探索,切实抓好每一项工作,不断开创“依法治校”工作的新局面,争创依法治校先进

9.校长如何依法治校 篇九

校长是学校最高行政负责人,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工作,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校长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校长是学校的“校魂”,一所学校办得如何,是否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形象,在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校长的正确领导。常言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校长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要实现学校工作的正确领导,校长必须有高素质,要使自己有高素质就必须学习。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增强依法治教的意识,增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及时掌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动向,才能实现学校工作领导的预见性、前瞻性和主导性,实现学校工作领导决策的正确性;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实现管理工作的高效率。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要实施有效的管理,首先还要学会做人,不断要树立自己职务的权威,而且还要增强非权力的影响力,领导的权力影响力是靠权力取得的,其特点是强制性,非权力影响力是由自身素质决定的,其特点是自然性。在学校工作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勤于思考,增强决策的正确性和果断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坚持原则,为人师表、清政廉洁、不谋私利、作风正派、热情大度、求是诚恳、办事公平、公正、公道;三是尊重教师,对同志注意情感的投入,注意加强和教师情感的交流,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通过自身的作用,努力使教师产生崇敬感、归属感、钦佩感和亲近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校长还应该成为成熟的社会活动者。在工作中,我深深感到,现阶段要办好一所学校非常不易,特别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初级中学更难,来自各方面的制约很多,最大的问题是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如果校长坐井观天,和别人不相往来,事情就更难办,为此,在做好学校工作的同时,我还力求做到:一是加强和上级领导的联系,及时汇报学校的工作,让领导了解学校、理解学校、支持学校;二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接触,向他们宣传学校,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困难和要求,通过联系和接触,及时了解收集有关信息,增加感情,以便多渠道争取政策和经费;三是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向他们宣传、通报学校的工作,明确学校的工作目标,明确学校对家长的希望和要求,成立了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会,宣传学校的工作,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学校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学校的有关困难。

二、明确办学目标,确定奋斗方向

目标是一切活动所指向的终点,是计划工作和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目标管理是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制定目标,必须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更应该是上级的要求和学校实际的有机结合,既反映上级的要求,又反映了全校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愿望,只有这样的目标,才能统一全体师生的思想意志,并化为全校师生的实际行动。在学校总的目标下,还应该有各个部门的目标,以及个人目标,构成一个目标层级。

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和教师、家长的交谈,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感觉到学校生源差的原因是教学质量不高,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不好,家长对学校缺乏信任感,教师情绪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体制上存在一些问题,教师没有危机感和竞争意识,缺乏自信心,学校工作没上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领导在管理上的指导思想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缺乏激励机制,长此以往,造成了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工作没有热情。基于对学校情况的分析,学校首先明确了“创一流学校、做一流教师、育一流学生”的办学目标。其次在这个大目标下,找到学校工作的切入点,进一步明确短期工作目标,解决突出问题,转变学校工作的被动局面,努力树立学校的良好社会形象。

三、明确管理原则,确定工作目标

学校管理原则和方法是实现学校管理目标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原则是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准则,它是人们客观规律的主观认识的反映,是人们根据客观规律制定。基于对学校工作的再认识,以及对学校现实的判断和对学校前景的预测,在学校总目标下,我又及时地提出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原则,或者说工作方针,即:“德育放首位,教学为中心,卫生树形象,安全作保证,管理出效益,改革促发展”,使全体师生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德育放首位,是要通过加强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地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做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教学为中心,就是通过全体师生共同奋斗,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校的教学质量搞上去,扭转学校教学质量低劣的局面,转变社会对大坝中学的看法,树立大坝中学的新形象;卫生树形象,卫生是学校的面子工程,也是学校形象的基础工程,为此必须把卫生环境整顿和治理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来抓,以促进师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创造清洁,文明的校园环境;安全作保证,就是要加强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确保学校不出现各种安全事故,创设良好的安全环境,使师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学习,让社会放心、家长放心;管理出效益,就是加强学校各项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益;改革促发展,就是要通过改革,促进教职工思想、观念、作风的转变,促进管理水平,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团结、协作精神的形成,促进教师竞争意识的形成,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

四、健全领导班子,提高管理水平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充分说明了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作为学校也是如此,学校的目标确定之后,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键在领导班子。因为学校的管理目标,要靠领导班子去实现,校长管理思想和管理意图要靠领导班子去贯彻,为此,建立一个团结、务实、廉洁、高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领导班子,是校长实现学校管理目标重要目标。我校在九九至二000学,因部分领导班子成员调出,学校领导班子配备空缺较多,如:无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政教主任、办公室主任等,经过一年的考查,二000年秋季,学校配齐了领导班子,将一批青年骨干充实到学校各级领导岗位。领导班子充实后,我就迅速将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对全体领导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善于运用管理策略和管理艺术;二是,加强团结,搞好协作,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效益,要求学校各级领导必须加强团结,用学校大目标统 一大家的思想,促使每一个成员自觉坚持工作上分、思想上合,任务上分、目标上合,务好本职,管好一线,相互支持不争权,互相监督不护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搞好协调和配合,互相补台不拆台,使学校各项工作成为一个整体;三是要务实,这是学校领导必备的素质,这是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学校管理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要把教师和学生管理好,就必须以身作则,做出表率,要做到说与做的统一,只凭嘴上说,自己不去做,做不出样子,就不能得到老师们的认可,更不会心悦诚服地服从你的管理;四是廉洁,这是由党和国家的要求,以及学校的经济状况决定的,也是人的基本的品格,学校本来就是一个清水衙门,学校教师们的生活很清苦,工作很辛苦,付出的多,得到的少,若再出现领导不廉洁,必然会引起老师们的反感,严惩影响教师们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导致学校工作上不去,甚至出现混乱局面;五是高效,这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不能想象一个拖拖拉拉的管理者,能把一个单位或者一个部门管理好;要求各级领导还必须做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保时保量保质完成工作任务。

五、加强教师管理,提高队伍素质。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办好学校的决定因素,建立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兴旺发达的根本大计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就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为此,我在工作中十分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党的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注意培养全体教师竞争意识、整体意识和献身精神,经常用身边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教育和引导教师,树立榜样;其次是注重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学习、进修、观摩、培训等,强化教学教研教改,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再次,就是建立激励机制,在奖金发入方面大胆改革,拉大距离,奖优惩劣,彻底改变“麻风雨”大家撒的局面,在教师的使用、职务晋升、评聘,以及评优表模等方面,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以贡献大小论英雄,以成绩大小论优劣,形成敢闯的竞争态势。此外还要注意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对于教师们的工作给予积极支持,多鼓励,少埋怨,对于教师存在的困难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于教师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给予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积极采纳。

六、依法治校,推动学校工作全面发展

校长依法治校包括两方面含义:第一,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现有的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规章和地方的教育法律文件;第二,根据教育相关法律及本校具体情况制定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实行之。

实行依法治校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客观需要,是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保证,也是现代学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实现依法治校,首先要认真学习教育政策、教育法规,增强执法、守法的自觉性,提高依法办学的自觉性。《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规定》:“中小学校的首要职责是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自觉抵制各种违反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倾向。”校长学习法律知识,不仅是实施依法治校的需要,也是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在法 制逐步完备的现代社会里,不掌握法律知识,不懂得、不善于运用法制手段来发展和管理教育事业的校长,是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其次要学习一些与教育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学习《宪法》、《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经费法》等法律文件,多了解一些法律的基础知识,更好地把办学纳入法律控制的轨道。第三,依法制定学校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学校工作。一是依法制定一个全面规范学校工作的基本制度。例如,《学校工作管理条例》,它是对该校工作的原则规定,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二是根据学校的某一些工作的需要制定的单项条例,如,《常规教学管理条例》、《关于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等等。三是抓好学校管理制度的实施。学校的管理制度一旦被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就应立即贯彻实施,否则再好的制度也只能是一纸空文。校长不仅要带头遵循和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而且要引导教师自觉按制度办事。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要按章办事,坚决制止和纠正,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惩罚。四是坚持在动态中完善、强化管理制度。学校工作不是固定不变的,学校的管理制度也不是永恒的。要根据学校工作的实际和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修改完善规章制度,否则,规章制度就会落后于学校的发展。五是在实施过程中不得违法,诸如管理和教育学生、教师管理、收费等均不得违法。要不断强化依法办学观念,发挥它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校长依法治校,还需要处理如下两个方面的关系。首先,是权与法的关系。校长的“权”是教师通过法赋予的,校长权力要受法的约束,不能头脑发昏而在学校管理中以权代法,甚至以权废法。其次,就是依法治校与发挥个人作用的关系。依法治校是指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学校工作。有人认为,这样做会妨碍个人在学校作用上的发挥。这是一种误解。法要由人来制定,也要由人来遵守和执行。在合法的范围内,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尽可以充分发挥,是应该而且能够统一起来的。

10.坚持依法治校 倾注人文关怀 篇十

【关键词】依法治校 校园管理 和谐 制度

一、健全制度,力争人和制度的和谐,体现依法治校的理念

1、成立领导机构。学校成立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担任组长,主要成员有副校长、工会主席、教代会成员代表、妇委成员代表和教师代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活动方案,引领并实施开展依法治校工作。

2、完善相关制度。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既要体现共性,又要兼顾个性;既要维护统一意志,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因此,学校每学年都召开教代会,依章依规制定并完善了《广东省东莞市万江第三中学管理章程》内容涉及到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使学校所有工作的开展都有相关的章程去严格遵照。除此之外,学校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倾注了人文关怀。

二、发扬民主,力求人与人的和谐,真正做到管理的创新

1、严格制度管理。在制度管理中努力做到“五有”:凡事有章——学校常规性的工作都有规章制度,要求师生按章办事;每周有会——每周坚持召开一次学校行政会议和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大会,确保所有工作开展的透明性和阳光性。大事有商——学校重大事宜、重大决策都通过教代会严格按照程序来决定;如学校的后勤服务社会化,由党支部、行政会议和教代会作决策,为我区的后勤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因此,学校充分发扬民主,从选举教代会代表到预备会议到正式会议到最终做出决定,过程的一切都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从而依法保障全体师生的合法权益。做事有议——分工以后有职有权有责但碰到困难和矛盾,通过沟通合作商议解决,做到分工不分家;行事有果——所做工作不能议而不决,决而不行,都应该是有目标、有计划、有检查、有结果。

2、诚邀家长管理。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制定家长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并定时召开会议,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学校的管理,从而促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3、创新管理过程。为实现教育局提出的“管理创新年”的目标,我校努力提高依法治校的水平,努力创新管理过程——在管理过程中倾注人文关怀。工作中关注、关心、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生活与发展、成长。力争创造一个平台,让教师尽显才华;搭建一个阶梯,让教师登高望远;激活一个机制,让教师自我完善。使学校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将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相连。

4、公开校务管理。学校设立了内部、外部校务公开专栏,认真做到对教师、对家长、对社会的公开,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并过设立校长信箱、设领导接待日和家长开放日等多种方式,广开言路,倾听教师和家长的意见。例如我校的政府采购招标、依法纳税等后勤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赢得了社会的良好声誉。

三、以人为本,力创人与环境的和谐,打造安全文明校园

1、校园环境的和谐。开展和谐校园的“热爱学生”教育活动。要求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爱生格言(学校已装订成册),像关爱亲生子女一样爱护着每一位学生,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例如我校精心打造的A级饭堂以及后勤服务社会化,为全体师生的后勤服务提高了更专业的管理、更安全的保障和更贴心的服务。近年来,学校更新了校园中一些显性的文化标识,让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着学校文化的魅力。学校注重对师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彰显“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特色。同时,我校还是蓬江区应急管理工作示范点。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健全,人员和责任落实,制定突发地震、火灾及下雨天放学等内容的应急预案,多次组织演练,真正呵护师生宝贵的生命。

2、周边环境的和谐。针对我校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的特殊情况,学校主动联系派出所、交警、城管队和居委会,共同排查学校周边的安全隐患,召开相关会议,查找存在问题,寻求多方力量支助,确保周边环境的和谐。

3、社会环境的和谐。学校经常组织开展“家长、学生评教师”活动,从课堂教学、批改作业等教学常规到仪表举止、廉政守法等多角度接受家长、学生的公开监督,从而对老师的工作责任心、教学能力以及与家长的沟通等方面内容做出评价,让教师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规范教师依法治教行为。例如,上学期末,我校将蓬江区开展的“十大最受欢迎教师”的评选活动深入实施,评选出了“江门市实验小学十大最受欢迎教师”并进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正是因为我校将每一项工作落到了实处,因此几年来,学校没有学生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在有关部门组织的行风评议中有较高满意度。

四、学习教育,力葆心灵和谐,享受工作、学习的快乐

1、学习法律知识。学校十分重视对领导班子和教师的法制教育工作,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及有关廉洁自律、依法治教等文件,组织党员、教师参加每年的普法学习考试,使全体教师严于律己,依法治教,树立自身良好的师德风范。几年来,全体教师知法、懂法和守法,无违法犯罪行为,无体罚学生或没收学生物品现象。

2、开展法制教育。学生法制教育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学校有制度、有计划聘请法制副校长、交通安全辅导员及心理医生到校开展法治、安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辅导讲座、观看图片展览,组织知识竞赛和参加社区实践活动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多年来,我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3、加强师德建设。以“零失误,零投诉,零上访”为师德目标,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主要抓好“一、二、三、四、五”工程。

一个忠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二个服从:服从大局、服从领导;三个热爱: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生;四个自觉:自觉学习、自觉守纪、自觉清廉、自觉维稳;五个加强:加强管理、加强培训、加强宣传、加强沟通、加强反思。

11.依法治校的思考与实践 篇十一

一、依法治校的含义、目标与原则

依法治校就是依据法律法规治理学校。我校把“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质量名校”作为基本的治校方略, 其中“依法治校”就是重要的治校方略之一。依法治校的“法”包含三个层面, 一是国家层面的教育法律, 具有强制作用, 是依法治校的法律依据;二是部门层面的教育规章, 具有指导意义, 是依法治校的政策依据;三是学校层面的管理制度, 具有指导、规范、约束作用, 是依法治校的实施依据, 也是依法治校的工作核心和重点。依法治校就是依据国家法律、部门规章和学校制度治理学校。

形成完备的制度规范体系、高效的制度实施和严密的制度监督机制, 深入推进依法办学, 加快建设法治学校, 努力形成领导依法管理、教师依法施教、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育人环境, 使依法治校成为一种高度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进一步提高学校各项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目标任务。

依法治校必须坚持师生的主体地位, 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维护广大师生的最直接、最现实、最根本的合法权益, 反映师生意志、得到师生拥护。坚持德治和法治相结合, 要深刻认识法治和德治的辩证关系, 一手抓法治, 一手抓德治;既要加强法制教育, 努力提高师生法制意识, 又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为依法治校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坚持学术优先、民主公开、公平公正,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尊重科学, 尊重人才, 落实和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营造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坚持内涵发展, 注重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立德树人, 注重学生素质, 让人民满意。

二、建立科学规范、自主管理的学校制度体系

学校的制度体系包括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 是依法治校的基础。学校章程是学校改革发展、实现依法治校的依据, 一般包括学校名称、办学宗旨、主要任务、教育教学形式、内部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举办者及其权利义务等。规章制度是一所学校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的规范、程序、准则, 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强制力。把“规章制度作用于学校内部的领域、方面的不同”作为标准, 学校制度可划分为行政、德育、教学、后勤、学生、教师管理等制度, 这种分类一般是传统的学校管理制度分类;把“学校制度所规范的关系”作为标准, 学校制度可分为岗位职责、规范性制度、程序性制度、评价性制度、激励性制度, 这种分类更接近学校管理体系ISO9000标准。学校章程是制定学校一般规章制度的基础, 是一切规章制度之“母”;一般规章制度是学校章程的具体化和实施的保证。

制定学校章程要依据教育法规和学校实际, 遵循法制统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原则, 以促进发展、增强学校自主权为导向, 着力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 充分反映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意愿, 凝练共同的理念与价值认同, 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 突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制定学校章程首先要广泛征求校内外各方面意见, 其次要校委会讨论修改, 再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 最后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生效。制定学校规章制度, 要遵循民主、公开的程序, 广泛征求校内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 要依据教育法规和学校章程, 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 经教代会讨论通过生效。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 应当汇编成册, 人手一本, 便于了解、查阅, 做到人人熟知。

学校规章制度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不能朝令夕改, 让师生无所适从;也要建立审查与清理机制, 按照法制统一的原则, 对与上位法或者上级有关规定相抵触, 不符合学校改革发展实际, 或者相互之间不协调的管理制度, 及时修改或者废止, 保证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系内容科学、层次合理、简洁明确、协调一致。修改规章制度必须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 不能随意修改。

三、健全科学决策、高效执行、民主监督的学校管理机制

学校管理机制是指学校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 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 主要表现为决策、执行和约束三大机制, 是依法治校的关键。推进依法治校, 就是要在学校内形成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内部治理结构, 保证各项工作的规范、廉洁、高效。

健全科学决策机制。要依法明确、合理界定学校内部各项工作的决策权, 健全决策机构的职权和议事规则, 完善校内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规则, 大力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昌江思源学校建立了“教师建议———校长提议———校委会讨论———教代会决定”的决策系统, 形成了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凡是涉及学校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基本建设、重大项目、重要资产处置以及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等决策事项, 都按照决策程序决定。另外, 要建立以教学、科研为中心, 学术优先的管理体制, 克服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 保障学术权力按照学术规律相对独立行使。

建立高效执行机制。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和为教师、学生提供便利服务的要求, 根据学校实际, 设置职能部门、机构和层级管理网络, 明确职责范围和工作目标。昌江思源学校管理网络分为4个层级, 校长室是第一层级, 直接管理德育部、教学部、行政部、中学部、小学部5个第二层级职能部门, 第二层级的5个职能部门又分别管理相关的第三层级职能部门, 例如德育部直接管理德育室、团队部和综治办3个第三层级职能部门, 德育部第三层级的3个职能部门又分别管理相关的第四层级职能部门, 例如德育部第三层级的综治办分别管理第四层级治安室、传达室、学生宿舍、医务室。思源学校机构设置和层级网络图, 让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清楚, 从而保证了工作落实到位, 决策执行到位。

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健全重要部门、岗位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 完善预防以权谋私和违规违纪的制度措施。昌江思源学校设立了“党支部、工会监督五大职能部门”的监督系统, 具体由党支部纪检委员和工会审计委员负责, 每学期对学校的财务账目进行检查, 并在教代会上做财务审计报告。学校制定了《校务公开制度》, 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三个工作小组, 对财务、招生、评职、评优等涉及师生利益的事项全面公开。学校制定了《教代会制度》, 每年定期召开一次, 平时涉及重大事项, 也临时召开教代会, 决定学校重大事项。学校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社区教育委员会”, 聘任法制副校长, 定期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接受社会监督。

四、形成依法办学的行为文化, 营造依法治校的育人环境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同样, 依法治校的关键也是落实学校管理制度, 形成依法办学的行为文化。6年来, 昌江思源学校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形成了“校长负责制, 教师聘任制, 目标责任制, 量化考核制, 奖惩激励制, 民主决策制”管理体系, 并逐步成为学校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有效地保证了教育法规的落实, 取得了卓越的办学业绩。

依法办学的关键, 一是学校领导。首先要树立“权于法定”、“奖罚法定”、“制度至上”、“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其次是勤奋敬业, 事业心强。再次是执行力, 依法办事的工作能力。最后是清正廉洁、公平公正, 敢作敢为, 敢于担当, 不怕得罪人。二是教职工。首先是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如果教职工心中无法, 不学法、不知法、不懂得、不守法, 依法办学就无法推进。其次是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这是规章制度得到落实的重要条件。再次是对规章制度的理解、知晓程度。

依法办学的重点, 一是依法组织和实施办学活动。坚持立德树人, 贯彻教育方针, 规范办学行为, 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加强教学质量的评估和反馈。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明确教师行为规则。二是依法建设平等校园环境。弘扬平等意识, 落实师生、性别、民族、管理者与师生一律平等的理念。三是尊重和保护师生权利。以学生为中心, 体现公平公正和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保护学生基本权利。依法聘任教师, 明确学校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和待遇, 尊重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专业权力。保障师生的研究自由、学习自由和学术自由。四是做好校务公开。按照校务公开制度, 对财务支出、岗位聘任、职务评聘、评优评先等事项, 实现过程和结果的公开透明。五是健全学校纠纷解决和权利救济、安全管理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建设平安、健康、规范、文明、和谐校园。

五、培养依法办学的法制文化, 形成的依法治校价值观念

树立法制意识、法制观念, 形成崇尚法制、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自觉守法、抵制违法的良好法治文化是依法治校的价值追求。

提高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依法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学校领导要认真学习教育政策法规, 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增强依法治校意识, 牢固树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尊重师生合法权益的理念, 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准确把握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治、实体与程序、教育与惩戒的平衡, 实现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

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与能力。落实教育系统普法规划, 做好教师的普法工作, 组织教师学习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法规、学校规章制度, 增强依法执教的意识。明确教师的权利、义务与职责, 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保障教师民主管理权, 提高教师依法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建立健全考核制度, 将教育法规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纳入教师的师德考核。

加强学生法制教育。搞好“法律进课堂”, 组织“法制报告会”, 开展“法制德育主题教育月”系列活动, 召开“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 掌握法律知识, 增强法治意识, 培养法治理念, 提高法律素养。把法治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平等自由意识、权利义务观念、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等理念, 渗透到学生行为规则、日常教学活动当中, 凝练到学校校训、办学传统、教育理念当中, 营造体现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上一篇:无家可归的小鸟状物作文下一篇:酒店2012店庆周年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