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师的教育心得(精选16篇)
1.幼儿园小班教师的教育心得 篇一
一、思想方面:
作为青年教师,我清醒地认识到:指导老师不仅仅是自己的同事,同时还是自己在教学路上的引路人。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并且还要在日常工作中多观察。比如我的数学师傅吴老师,教学经验丰富,积累深厚,经常能够在很多很有难度的问题上给我解答。比如我们教研组的韩老师、高老师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平易近人,教学经验丰富,乐于帮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我不仅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书本上所没有的教学方法,也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二、教学方面
1、备课
半年来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
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课中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随时用家校通保持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辅导。我常常缩短午休时间,利用午自习时间给他们开小灶。
4、作业
我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方便掌握的习题。关键是做到当堂达标,我经常出一些小卷,课上给学生做,下课就交,然后给他们批改,做到当堂达标,减少课上内容,精讲精练。
5、教研
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我都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为了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工作之余还经常通过互联网,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学习新课程标准,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努力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得,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学习的引导者。
总之,在这半年的教学工作中收获了很多,提高了很多,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成长环境,学校领导都非常关心和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的发展,为我们创造了很多很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许多提高和学习的机会。因此,做为青年教师中的一员,我更应该珍惜这样的好机会,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充实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提高自己在学生管理方面的能力、注重细节工作,一如既往的兢兢业业,勤奋钻研,尽量使自己的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完善、更有效、更实在
2.幼儿园小班教师的教育心得 篇二
当今的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人们越来越需要具备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分享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互利。合作与分享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光有合作没有分享,会导致孩子养成独享的不良习惯;光有分享没有合作,会使孩子养成坐享其成的不良品行,不利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不利于孩子建立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因此,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需要,幼儿教师应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分享”,消除自我中心心态,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
一、利用良好的环境促使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的形成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因此,创设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合作、分享品质的形成的基础。其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一)物质环境的创设
小班幼儿喜欢具体生动、色彩鲜明的形象,每次我们在布置教室的时候,孩子们都喜欢围着看,有的甚至好奇地用小手摸摸,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于是我们在环境布置中结合分享与合作的主题内容,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师生合作共同布置。例如:主题墙面布置“美丽的秋天”中,师生通过画画、贴贴、印手印等共同创作完成了一片美丽的“秋天的树林”,而孩子们也经常带一些自己喜欢的有关秋天的物品来,如:秋天的树叶、种子、水果、照片等,用它们来装扮秋天,使秋天更美丽,并兴奋地与老师、同伴一起说说、看看,一起分享合作的成果。又如:在集体活动《大苹果》中由于我准备的苹果图形太少了,一下子就被几个孩子摘完了,董钰洲急得直哭说:“我没苹果了。”这时,赵书铭听见了说:“别哭了,我有,我给你吧,明天我带苹果给你吃。”其他的小朋友听了也说:“明天我也带。”“我带梨。”“还有我呢,我也带好吃的,我们一起吃。”……最后大家都开心地笑了。这时“美丽的秋天”由此变成了“分享的秋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合作和分享的快乐。
(二)心理环境的创设
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的环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气氛,一种感觉。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各个活动中,我总是以理解、分析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事,引导孩子倾听同伴的叙述。教师应经常说这样的话:“老师有件高兴的事,真想告诉你们,让你们和我一起开心!”“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就说出来吧!让大家一起替你想个好办法!”“你们商量着,合作着搭积木,真好!”“我这里有一本好书,我们一起讲故事吧!”
教师引导的话语、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点头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与分享的动作,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与分享的行为。
二、通过一日生活中的有效渗透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的形成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合作分享的机会是很多的。如:在桌面游戏、自主性游戏中常发生因喜爱同一种玩具或为某一角色而发生的争执现象,分析原因后我引导孩子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这样便使游戏顺利开展了下去,幼儿分享了共同游戏的快乐。又如:带孩子到户外散步时,看见蚂蚁运粮食,孩子们会蹲在一边饶有趣味地看着。抓住这一机会,我组织了社会活动《蚂蚁搬豆》,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蚂蚁来搬豆呢?在活动中我也通过对比和孩子们的操作来验证合作的有效性,让孩子们体验合作的快乐。同时在活动中我进一步深入,让孩子们学会分享,我提问:“蚂蚁把食物搬进洞后,它们又会做什么事呢?”通过此次活动,不少孩子都学会了分享。为了更好地巩固,我组织孩子们参与玩运球、抬水桶、网鱼等游戏,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知道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在教育教学这一环节中,我把分享目标划分成物质分享和精神分享,如:在物质分享方面,我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好吃的糖果”、“做元宵”、“水果品尝会”、“我最喜欢的图书、玩具”等,让孩子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喜欢的零食及图书玩具来园,通过合作制作、共同分享,孩子们懂得了“我把好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快乐”的道理,在精神分享方面,则通过故事“开心帽”、“苹果树”等意在让孩子们知道分担别人忧愁,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原来也是件快乐的事这样的实践活动,既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更让幼儿真正体验到了合作与分享的愉悦。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这些活生生的实例中,孩子们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
三、通过外部激励强化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
孩子总喜欢老师的表扬。因此,不论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他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及时采用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使幼儿产生愉快、自尊、满足的体验,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意识。所以,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确实离不开外部激励。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这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促使幼儿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3.幼儿园小班教师的教育心得 篇三
一、待遇与环境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其原因是因为小班幼儿教师要担负小班幼儿的教育与保育的双重任务,不仅要教授幼儿知识,而且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小,自理生活能力差,还要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这无形中增加了带班老师的压力。另外在刚入园的第一个月,很多幼儿有明显的分离焦虑症状,总是哭闹不停,吵的带班老师束手无策。因此,相对于大班幼儿教师而言,小班幼儿教师多数认为自己在幼儿园的工作比较繁琐,而相应的待遇却与自己付出的劳动不相符合。所以小班幼儿教师在待遇与环境这个维度的压力感要大于大班幼儿教师。
二、角色任务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为大班的教学任务重,备课量大,检查多,各种竞赛、表演、运动会等活动多以大班唱主角。同时,大班小孩的自我意识觉醒早,又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思想困惑多,心理冲突多,学习时不听从指挥,不遵守纪律,大班教师在文化课教授过程中还要不停的维持纪律。所以大班教师在角色任务这个纬度的压力感要大于小班教师。
三、工作职责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表3工作职责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教育领域的矛盾日渐明显。教材更新的力度加大,速度加快,新的先进教育学和深层理念得到广泛传播。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期望与挑战。无论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考虑,还是为了符合国家对教师的要求,幼儿教师必须为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展开各种课题研究。而且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一入园就受到良好教育。因此,家长对对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也有较高期望。这种高期望在教师身上的投射就成了一种较大的工作压力,尤其在大班更为明显,所以在这个纬度上大班教师的压力感要大于小班教师。
四、学生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表4学生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基本为3岁左右,年龄过小,大都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经验不足,不听指挥,行动盲目,没有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把孩子交给了老师,老师就担负起了教育和保育的责任。孩子一旦在幼儿园发生意外,不管是否是老师的责任,有些家长总会迁怒于老师,认为是老师不负责任,同时由于幼儿的年龄小,语言、思维、行动处于发展初期,很多事情难以沟通,小班幼儿教师在教授幼儿知识时也困难重重,这些都使小班幼儿教师的压力不断增加。所以小班幼儿教师在学生因素这个维度的压力感要大于大班幼儿教师。
五、结论
從上述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大班幼儿教师与小班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在“待遇与环境”和“学生因素”这2个维度这个维度中,小班幼儿教师的压力大于大班幼儿教师,在“角色任务”和“工作职责”这2个维度中,大班教师压力明显高于小班幼儿教师。因此在今后对幼儿教师进行压力疏导的同时,要考虑不同班级幼儿教师的压力来源,为不同班级的幼儿教师提供符合实际的压力疏导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才能切实的缓解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刘力全.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源、工作控制体验、工作倦怠关系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7.
[2]曹亚萍.上海市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饶淑园,王红椿.珠三角地区幼儿教师职业压力调查报告[J].教学与管理,2009(2):26-29.
4.幼儿园小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四
小班化教育可以满足广大市民接受良好基础教育的需要,有助于深化小学教育环节,构建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小班化教育符合当代发达教育的进步趋势,可以充分保护、利用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小班化教学是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个体个性发展的教学。
什么是个性?个性是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非随心所欲。把任性,耍脾气,和老师对着干,跟同学争争抢抢都误认为是个性,这是对个性的曲解。独立性不排除团队精神。在学习中善于和别人合作,尊重他人的建议,这样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和谐互动,使学生由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取长补短,拓宽思路,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学目的。而小组学习活动,是合作教学的基本形式。可变式课桌,活动式教学,使小班化的合作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
首先,要注意科学的安排好小组成员。
每个小组的人员人数要基本上均等,优秀的学生和中等的学生,以及稍差一点儿的学生的比例也要基本上均等。这样才有利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合作学习中的每个组均为一个小集体。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小集体发挥作用,完成探究任务。
其次,要科学地选好每个小组的领头人。
这个领头人要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自己完成好任务的前提下,组内不会的他应负责讲解。同时他还应该检查组内成员的完成情况。在小组学习中,他们一起朗读、背诵、预习、复习、互相提问、会话、复述课文、讲故事、研究并讨论疑难问题,还相互评改作业、举行小测验或自我测试等等。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好同学带动本组所有的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第三,要科学地合理安排好合作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要求适时使用,而不可滥用。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合作交流,有的教学内容不需要合作交流,只适合教师讲解、演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是否该进行合作交流。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千万不要过于简单。否则,在没有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重复的劳动。
第四,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要科学地给学生明确好。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第五,要科学地评价每个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的情况。
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每个小组的同学合作学习的热情,使每个小组的同学知道今后应该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5.小班幼儿优秀教师心得体会 篇五
后来,在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在领导和其她同事的帮助下,我认识到:从事幼儿工作的老师们真的是我们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位老师,是像天使样的老师。她们给了孩子快乐的幼儿时期,给他们真善美最初的认识。在幼儿园老师每天用汗水和爱心浇灌着孩子们稚嫩的心田,一直以孩子们为伴,以孩子们为友。老师们在这份充满欢乐与温暖的乐园播撒爱,她们在这里充当了不同角色,有时候老师是宇宙超级无敌孩子王,陪他们玩耍;有时候是主持人,因为整天为上课想游戏和花招;有时候是演员,经常扮演各种故事中的角色;有时是清洁工,为我们生活的环境清扫;有时又是工人,搬东西、上梯架、搞修理??只因为幼儿园没有男教师;有时候是孩子的保姆,因为孩子的吃喝拉撒都由教师掌管;有时候是艺术家,因为整天写黑板、布置教室、环境创设;有时候是教育家,因为整天研究怎样把幼儿不懂的告诉他、做错的事情怎样教育他;有时候是设计师,因为整天要做手工,不停的折剪,贴。所以说幼儿老师是一个让自己身心疲惫却又快乐的天使。
作为幼儿园教师并且是小班的教师,我觉得自己最需要的是调整好心态,对待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小班的孩子还小,孩子的吃喝、拉、撒都需要教师的帮助,这些琐碎的事,作为老师是绝对不能视而不见的,这并且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这阶段小班孩子的理解能力较差,好奇心又特别强,什么东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时候孩子之间为了抢玩具要动手打人、闹矛盾,遇上这种情况的时候,老师要热心的帮助他们,并妥善的解决好问题,不能冷落了某个孩子,要把温暖送给每一位孩子。对于刚入园爱哭爱闹的孩子,老师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新生对陌生环境需要适应,老师要耐心安慰他,多和他们交流,多带他们熟悉环境和周围的小朋友。还要很快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先和他们交上朋友,让孩子喜欢和老师一起玩,让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而且能玩得开心,这样,他们会很快适应的。哭闹孩子的情绪很快就会安定下来,再慢慢地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我们应该多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还要及时的拥抱,亲吻孩子,或送给孩子小礼物,要让孩子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妈妈的温暖与和蔼可亲。同时还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现。小班老师不但要多和孩子沟通,还要常常与家长交流,将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表现情况等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交流,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老师是值得信任的。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更好的理解、支持并配合教师进行孩子的教育工作。
6.幼儿园小班教育心得 篇六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是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的开拓者,他首先喊出了儿童创造教育的宣言,创立了儿童创造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他指出:创造是祖先历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的才能的精华,人一降生下来就秉承了人类的创造潜能,在适合创造才能发展的环境里,他们的创造性就能萌芽、开花、结果。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呢?儿童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创造,包括对父母、老师、同伴及周围的亲朋好友的交往,对家庭、校园、社会的认识和熟悉掌握各种日常工具的使用等,儿童的创造潜能从出生就开始萌芽,他的成长已不完全依赖本能。如:三个月大的婴儿会看懂大人因逗他笑,和他说话,虽然还不会讲话,但能发出信号让大人理解,并且帮他做一些事情。周岁以后,孩子就学会使用语言简单的交流。在游戏中孩子都能表现出他的创造性。比如:一块泥巴、一堆沙、一盆水等就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材料,他们会尽情的玩耍、尽情的摆弄,不一会儿功夫,在孩子们的手里会变成有有样的飞机、大炮、大山、丘陵……幼儿的创造性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如:他们根据儿歌进行续编;根据图卡编出各种不同的新奇的故事;根据歌曲内容编出优美的舞蹈动作……幼儿的创造性稚嫩的,却有着无限的发展价值。
7.幼儿园小班教师的教育心得 篇七
幼儿园常规是指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各个环节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研究者将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常规划分为:个体性规则、群体性规和社会交往规则。幼儿园小班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常规教育, 就是通过有效的教育, 让幼儿熟知一些必须掌握的素质, 并学会将素质在自身年龄段的生活活动中加以体现, 使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内容更加契合教育规划及教育目标。同时, 幼儿在幼儿园内部受到的常规教育同样会在幼儿园之外的幼儿生活中发挥教育作用, 使幼儿园的教育成效自然的延伸到幼儿的园外生活活动中, 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可见, 幼儿园小班日常生活的常规教育是以提升幼儿的受教育水平为目标, 是幼儿实现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最终, 幼儿才能在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过程中实现茁壮的成长。
二、小班日常生活活动中常规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小班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常规教育可以从个体性规则、群体性规则、社会交往规三个方面加以划分。因此, 其常规教育内容不能偏离这个教育范畴, 反而会紧贴这个范畴要求, 做出相应的努力。
1. 个体性规则
个体性规则是幼儿在生活中以个人成长为核心内容的一种常规教育, 其要求幼儿园对个体幼儿进行良好的常规教育, 确保常规教育能够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 使他们拥有完善的性格, 健康的心理及正确的思想意识。个体性规则以教育对象的个体化作为基本特征, 使之能够认识到自身的潜在能力, 并以完善自己为教育目标。同时, 个体性规则也可以兼顾他们自身的个性化元素, 例如年龄、心理、爱好及性格等等。通过对个体性规则的掌握, 能更好的了解幼儿的行为习惯, 更好的针对性的进行幼儿教育与管理。
2. 群体性规则
很多时候, 个体性规则要求幼儿个体受到基本的常规教育, 从而使个体实现健康成长。同时, 每个健康的幼儿个体更是向幼儿园灌输群体性规则的必要载体。否则, 作为群体组成部分的个体失去了基本常规教育, 那么, 他们的思想便会与群体性规则的教育内容相去甚远。因此, 群体性规则要求每个人都要响应相应的规则, 并在与其他人的协助合作下真正体验群体性规则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此, 幼儿的团结意识团队精神就能够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发挥。从幼儿时期, 就对其进行群体性教育, 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 从小养成的习惯将会直接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 甚至影响其性格与品格。群体性规则的实现与教育, 就是为了能够让幼儿从小就有团结的态度, 从而为未来打下基础。
3. 社会交往规则
社会交往规则将幼儿交往的范畴提升到了更为广阔的社会领域。可见, 社会交往规则也是在为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基础。因此, 每个人都会在社会之中与他人进行沟通交际, 与他人形成各种同学、同事、上下级等等关系。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培养幼儿的常规教育过程中, 注重培养社会交往规则, 并且学会以前瞻性的发展眼光看待问题。最终, 幼儿才能学到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则。
三、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的实现措施
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极具现实价值的选择。因此, 针对幼儿常规教育的内容, 可以利用不同的措施进行, 并保障幼儿常规教育的现实效果。
1. 个体性规则的常规教育
作为独立的个体, 幼儿的个体性常规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因此, 我们必须在个体性常规教育过程中充分注重幼儿的个体化因素, 其中包括年龄、心理、性格、爱好等等因素。比如, 幼儿园可以为幼儿构建一个农家乐乐园, 自建一个茅草屋, 让里面放置很多幼儿耳熟能详的物品, 蔬菜水果;还可以构建一个喜洋洋医院, 有打吊针的瓶子, 药品。这样, 老师就要借助这些物品对幼儿进行个体化常规教育。当孩子面对蔬菜水果时, 老师要教育幼儿辨别蔬菜水果, 并告知哪些蔬菜水果容易成为反季蔬菜水果, 并讲述反季蔬菜水果的危害, 让幼儿懂得个人生命安全健康的重要性;当幼儿面对吊瓶、药品时, 老师可以教育幼儿进行药品安全教育, 并让幼儿知晓生病时应当及时就医治疗, 而不应当迷信。如此, 幼儿就能够掌握一些符合自身年龄特点及心理要求的基本常识。
2. 群体性规则的常规教育
群体性规则的常规教育需要建立在幼儿所处环境的前提下, 毕竟, 幼儿园是一个集体生活的地方。幼儿离开这个集体是无法进行学习的, 只有借助这个群体, 在群体学习氛围下, 才能学到更多的常规教育内容。可见, 幼儿园从小就要注重幼儿园的集体意识及团队精神的培养。比如, 幼儿园旁边有一个公园, 老师在带来幼儿去公园玩耍时, 就要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 让幼儿知晓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及团结意识的现实价值。如此, 幼儿才能学会互相帮助, 并会在活动中互相提醒, 防止一些不文明不安全的动作的出现。又如, 大型幼儿园内可能还有大型的室内游乐场, 有森林木屋, 水床, 旋转椰子树, 有球池, 蹦蹦床, 一旦众多孩子进行游乐场, 集体安全事故就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 很多孩子都会受到不应有的伤害。老师可以在带来幼儿玩耍时, 体现幼儿的集体安全的重要性, 并让学生实现友好相处, 完善他们的性格。当然, 在玩耍的过程中, 老师也会发现幼儿的爱好, 从而结合幼儿的爱好, 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3. 社会交往规则的常规教育
随着幼儿逐渐长大, 经历很多学校阶段, 从而进入社会加入社会效益的整合分配, 社会交往便会频繁发生和出现, 可见, 社会交往规则的常规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就应当得到体现。社会交往往往需要借助丰富的知识和才能。因此, 幼儿园可以适当脱离教育局指定的新华书店的教材, 变通增加一些符合自身发展的教育内容。例如, 可以适当增加国学、牛津英语、蒙氏数学等教育内容, 这样, 幼儿能够感受到国学的乐趣, 从而在学习中教会幼儿很多基本道德素养, 如诚实信用、孝顺父母等等道德素养;牛津英语也会培养幼儿的英语兴趣, 为他们后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四、结语
幼儿园小班的常规教育对于幼儿的自身成长非常重要, 幼儿园及老师必须格外加以重视。同时, 我们也要针对幼儿园的特点, 分析好常规教育的具体内容, 并对具体内容加以详细研究, 结合幼儿园小班学生的特点进行良好的教育, 使他们在常规教育的感染下, 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 并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素琴.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J].快乐阅读, 2013 (07) :86.
[2]翁琴英.谈小班幼儿的校园常规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06) :274-275.
[3]陈婷.幼儿隔代教育对幼儿园发展的新要求[J].生活教育, 2012 (18) :83-85.
[4]尹丽珊.幼儿园常规教育之我见[J].时代教育, 2012 (24) :222.
8.幼儿园教师小班教育笔记 篇八
教育笔记也可以称为教育随笔,教育随笔不受写作形式、字数的限制,随时随地得把自己在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教训、经验以及学习内容写下来,可以加入自己的观点,意见评论。写法可以夹述夹议。只要你勤动笔,善于积累,你的教育笔记会录下你的教育生涯。 回答1:记好孩子父母是干什么的就行 回答2:细心观察,或许一件小小的事情也是一篇比较精彩的教育随笔。 一般教育随笔在几百字到千把个字之间,所以应该要有精炼的一两句点。
9.幼儿园小班教育心得体会 篇九
我和孩子们一起来到迷宫的场地,请孩子们先仔细观察,但单凭记忆并不能说明问题,为了帮孩子们更好的发现“迷宫的秘密”,我先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探究。“要不你们先自己找找看?”“我这里有一些材料,你需要什么自己来拿!”孩子们看到了材料,表现出了兴奋与激动,大家都来拿材料,有的是三三两两一起去测量的,有的是自己一个人琢磨的。大家都想波不急待的找出发生在迷宫身上的秘密。
这时,一个男孩子大声告诉我,“闫老师,我发现了!以前我玩迷宫的时候,迷宫比我高,现在我比迷宫高了,而且还能看到外面的小朋友了。”这个时候,我请大家都围坐在迷宫的旁边,拿出事先已经准备好的迷宫未变化前的照片和相关数据,正是了这个男孩子的发现。“那么迷宫现在的长、宽、高是多少呢?”孩子们凭借着对测量的已有经验,已经跃跃欲试想要测测迷宫现在的尺寸。
10.幼儿园小班教师的教育心得 篇十
我园拥有15首礼仪儿歌, 涉及来、离园礼仪、进餐洗手礼仪、学习运动礼仪等一日生活礼仪的各方面。三个字的儿歌, 幼儿已经能朗朗上口, 所以对于小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 来、离园时已经能主动说“早上好”、“再见”。但在实际生活中, 我发现利用固有的礼仪儿歌培养幼儿多元的礼仪习惯, 能够更深地内化幼儿的礼仪行为, 让礼仪教育达到1+1≥2的效果。
一、喝水礼仪中的谦让教育
在幼儿园, 生活活动包含孩子的喝水、进餐、洗手、入睡等。就喝水方面, 每天幼儿的喝水次数不少于5次。“取一取、接一接、拿一拿、喝一喝、放放好”, 简单的儿歌就让孩子学会了拿杯子接水喝的习惯。而针对简单的幼儿喝水礼仪, 我挖掘出更多的礼仪内涵。
1.喝水之前的谦让教育
每当一个活动结束后, 就开始了幼儿的盥洗时间, 可喝水空间有限, 只能分组去喝, 可让哪组幼儿先去呢? 我把选择权利交给了孩子。于是, 我问孩子们:“如果把你们分为男孩、女孩两组, 你们让谁先去喝水? ”中间有几个带头的孩子争抢着说:“男孩先去”, “女孩先去。”于是我便答道:“这样到最后还是所有的幼儿都去, 挤不下啊! ”这时豆豆来了一句:“还是女孩子先去吧。”柯柯说:“还是男孩子先去, 我们不渴。”听到孩子的话语, 我很开心, 他们已经有了谦让的苗头了。于是, 我给孩子们讲了西方国家的礼节:“男士 (男孩子) 对妇女 (女孩子) 要主动谦让, 电梯门开了, 都是女士先进去, 男士跟在后面进去;入座时, 都是男士为女士拉开椅子, 一切都遵循女士优先。我们的男孩子将来可都要成为绅士, 那现在让谁先去喝水呢? ”男孩们异口同声地说:“女孩先去, LadyFirst! ”现在每次喝水时, 女孩总是先去, 有时也会引导她们让男孩先去。突然发现谦让之花已经在孩子心田悄然发芽。
2.接水过程中的规则教育
接水的水龙头只有一个, 虽然已经分组接水了, 可七八个孩子一起接水, 还是显得很拥挤, 不时就有小朋友打报告说: “她不让我, ”“她把水弄到我手上了, ”“她插队。”于是, 接水过程中的排队规则教育就很重要, 小脚印告诉孩子们要一个一个排好队。当效果不够明显时, 我便询问他们有没有到肯德基里用过餐, 当看到长长的队伍时, 如果你插队了, 其他人会怎么样, 孩子们都会大声说:“别人很生气, 会笑你不懂礼貌。”于是我趁势说:“我们排队接水喝也是同样的道理, 以后你们能够做到一个一个排队接水喝吗? ”孩子满口答应:“能。”
二、进餐礼仪中的服务教育
“洗洗手、选餐具 、慢慢吃、理干净 、放放好”, 这首礼仪儿歌让幼儿对进餐前的准备、进餐过程中、进餐结束后的流程有了明确的认识。但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4+1”家教模式下的独生子女容易有自私、任性 、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 缺少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于是, 在实践活动中, 我抓住进餐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进行幼儿服务意识的培养。
1.餐桌的摆放体验合作精神
幼儿进餐的桌子是长方桌, 直接拉出来, 会将桌脚拉断, 必须两个小朋友相互抬。于是, 我便安排力气比较大的两个孩子一起抬桌子, 当孩子们排好餐桌, 我便请所有幼儿一起说谢谢。渐渐地我发现, 每当吃饭前, 总有几个熟悉的身影忙着摆放桌子, 有时还看到那些力气比较小的孩子主动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之中。
2.餐具发放中的主人翁意识
独生子女的家庭, 父母将所有事情都帮孩子安排得周到细致, 以至于很多孩子已经形成了习惯性接受, 忘记了付出和回报。于是, 每组推荐一个小组长, 每天为本组孩子分发勺子, 采用轮流制, 让每一个幼儿都有为他人服务的机会, 渐渐地孩子们都争着当小组长, 进餐时能够主动提醒本桌小朋友吃饭要吃干净, 不要浪费。在这样的活动中, 孩子收获了为他人服务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人翁精神。
三、入睡礼仪中的交往教育
“找小床, 脱衣裤, 钻小被, 睡觉喽! ”入睡礼仪儿歌告诉幼儿整个睡觉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可对于孩子们来说, 入睡前脱衣裤是一件繁琐的事情, 尤其冬天不会脱外裤, 有的孩子脱了半天, 裤子还是在屁股处动也不动, 急的有些孩子在那里抹眼泪。我想一个一个帮他们脱的话, 老师的任务肯定相当多, 何不让孩子相互帮忙。于是, 我给孩子提出了一个好办法, 就是将裤子脱到屁股底下, 然后坐在床上, 请你旁边的小朋友帮忙拉你的裤脚, 于是就能将裤子脱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锻炼了主动交往的礼仪, 我要求孩子用“请你帮我拉一下裤子”的礼貌用语请别人帮忙。刚开始瀚文小朋友羞于表达, 一个人在床上花了5分钟都没有脱下裤子, 急得掉眼泪。他比较内向, 不善于与其他幼儿交流, 于是我着急了, 可又不能违背我说过的话, 我走到他身边, 诱导他说: “冯老师, 请你帮我拉一下裤子。”在啜啜的声音中, 我帮助他完成了。在他躺进被窝后, 我轻轻地对他说:“希望你下次能和旁边的小朋友相互帮忙脱下衣裤。”不知何时起, 我发现瀚文已经能够和旁边的小伙伴开心地相互帮忙脱拉裤子了。
11.幼儿园小班教师教育反思 篇十一
我班有个孩子叫亮亮,他特别爱哭,不愿意与人交往,还特别娇气。有一次一个小朋友拿了他带来的小汽车看看,他看见了,就跑过去,非抢自己的汽车,还大哭起来,这时候我发现了,连忙跑过去,给他擦赶眼泪,轻轻地对他说,你带来的汽车不就是要给我们大家玩儿的吗!我们都是好朋友,要一起分享一起玩呀!这时,他好象懂得了我说的话,一会功夫他不哭了,还和小朋友一起玩汽车。以后我总是有意无意地观察他,发现缺点时,每次都及时地帮他纠正,告诉了他为什么不能那么做的道理。孩子是纯真的,我一讲道理,他每次都会很认真地倾听,而且懂得了以后也会改正很快。看着他一天天地变化,我由衷地欣慰,欣慰自己的教育在奇奇身上看到了结果,而且奇奇真的变得大方起来了,还经常把自己家带来的糖果分给小朋友们一起吃。
是啊!每位教师只要有心,留意观察一定能发现很多的问题。只要有心,也一定能创造出许多的奇迹。的确,我们幼儿教师就是要改变孩子不良的习惯,纠正孩子不良的性格。爱孩子,就要勇敢地说出孩子缺点;爱孩子就要大胆地纠正他,让孩子们都能在我们的教育下健康成长。
12.幼儿园小班教师教育随笔 篇十二
煊煊是我们班有名的“小淘气”,每次上课不光自己不好好听讲,还会去打扰别的小朋友,不管上课、入厕、喝水……都在告煊煊的状,我也曾多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但是效果都不太好,也一直没有好的办法令他改变。
这天,我正在上课,嗓子忽然哑了,我让班级老师看着,我去卫生间咳了咳,从卫生间出来时我看见煊煊正拿着我的水杯等着我,看到我出来,立马把水杯递给我说:“老师,你嗓子哑了,要多喝水,注意保护嗓子。”听到煊煊的话我一时竟不知如何说,我没想到这些话竟然会是从“小淘气”的嘴里说出来的,原来煊煊也会这么暖心,我放下水杯,蹲下来抱着煊煊说:“煊煊,你真的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心疼老师,你要是在平时和小朋友能友好相处会更好,老师相信,不管是小朋友还是老师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和你一起玩”。煊煊听完我的话,我能从煊煊的眼神里看到高兴、自信。从这件事也让我明白,只要我们对孩子从多方面观察,就能发现孩子身上不一样的闪光点。
评语:在孩子的身上有闪光的一面,我们就去发现和感受。当幼儿出现问题时,要拉进彼此的距离,耐心教育,使其感受到老师既严厉又和蔼,既宽松又坚持,在角色转换中引导玩儿成长。
13.幼儿园小班教师的教育心得 篇十三
一、查阅内容
只要有心, 问题就无处不在。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好奇的世界里, 当他们对事物产生好奇, 感到困惑时, 常常会运动智慧, 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 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因此, 如何充分发挥幼儿好奇的天性, 如何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成为我们首要关注的焦点。我们通过以下途径加以尝试, 效果不错。
(一) 利用主题活动, 预成、生成相关问题, 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素质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幼儿能记住多少知识, 而在于培养幼儿的求知欲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主题活动中, 我们非常注意这一点, 如在主题活动《好吃的橘子》中, 我们让孩子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的各种感官感知橘子的特征, 并激发他们想象“橘子一瓣一瓣像什么”。在阿姨收集橘子皮的时候, 幼儿还生成了问题:“橘子皮有什么用?”在《香香的食物》中, 我们让孩子通过看看、摸摸、闻闻等多种方法感知大蒜、芹菜、香菜等多种具有特殊香味的蔬菜的特征, 并引导他们说说还有哪些蔬菜也有特殊香味, 激发他们探索更多特殊香味蔬菜的兴趣, 并鼓励他们与父母一起寻找答案。
(二) 利用自然角、科学区、科发室等设施, 鼓励幼儿细心观察, 提出问题。
自然角、科学区、科发室中, 材料丰富, 幼儿可以在看看、玩玩中学到很多知识, 尤其是一些蕴涵科学原理的自然现象、小制作等, 幼儿在观察、游戏的过程中会生成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如孩子在玩科学小游戏“翻跟斗的小人”的时候, 会提出问题:“为什么圆柱会滚到下面去呢?”“为什么两个圆柱上的小人翻跟斗的速度不一样呢?”在孩子产生这样的疑问的时候, 教师可抓住机会引导幼儿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自己尝试着解答。
(三) 结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 进行有主题的专项探究。
幼儿园每年都会有一些传统的、特殊的活动, 我们可以结合这些活动, 让幼儿在浓厚的活动氛围中进行有主题的专项探究。如在幼儿园第三届科技节“奔驰”开展过程中, 幼儿对“车”的兴趣日益骤增, 我们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车进行观察比较, 同时利用日常生活加以引导, 鼓励他们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如在观察特殊车辆时, 幼儿在了解了警车、救护车、洒水车都有笛音后, 提出问题:“这些笛音有什么用?”“为什么这些车有笛音, 而其他车没有呢?”提出问题的过程其实正是思考的过程;在幼儿园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 学校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 如进行垃圾分类、废旧电池回收等, 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机会, 让孩子通过自己思考、和家人一起寻找答案等了解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种类及其原因, 明白废旧电池的危害等, 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增强查阅资料的兴趣。
(四)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偶发事件, 鼓励幼儿提出“为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 只要有心, 你就会发现问题无处不在。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方面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如在吃饭的时候, 很多幼儿挑食, 不喜欢吃胡萝卜, 我就对他们说:“胡萝卜很有营养, 小兔子最喜欢吃?”孩子就问:“胡萝卜有什么营养?”“小兔子为什么最喜欢吃胡萝卜?”春天来了, 很多孩子在散步的时候发现光秃秃的树上长出了好多新芽, 而且这些新芽慢慢变成树叶, 他们就问:“为什么春天树叶发芽, 冬天不会发芽呢?”当孩子提出类似问题的时候, 我都会先请孩子们讨论, 但不会当场对他们的答案进行判断, 而是鼓励他们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求证, 在第二天再次进行交流。
(五) 开展“我是小博士”活动, 增强幼儿探究兴趣。
每个星期, 我们都会给幼儿出几道他们比较感兴趣的问题, 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找到答案, 然后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交流, 我们会给认真思考、认真准备的幼儿以小小的奖励。这样的活动不仅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 增强了他们探究的兴趣, 更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 幼儿的探索范围逐渐扩大, 思维越来越活跃, 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二、查阅方式
只要给予指导, 查阅资料, 小班孩子也能行。由于思维发展、社会经验、阅读操作技巧等方面的局限, 小班幼儿很难 (或者说不可能) 独立查阅资料找到所需的问题答案, 但是, 在孩子周围有很多资源 (如老师、家长、同伴、幼儿园、社区等) 可以利用, 如何挖掘可利用的资源, 如何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为幼儿的求知提供帮助, 从而不断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我们关注的又一个焦点。本阶段我们把研究重点集中在教师、家长等成人对幼儿查阅活动的帮助上。
(一) 教师、家长等直接参与、指导幼儿的查阅活动。
案例一:有一天, 自主游戏时间到了, 雯雯来到了自然角, 突然惊奇地大叫:“老师, 老师, 我的芦荟怎么变黄了啊?”“呀, 这只小乌龟死了!”“这花瓣也快掉下来了。”她看着看着脸上露出难过的表情, “怎么会这样啊?”我问她, 她摇了摇头, 我鼓励她自己去书上找找有没有她想要的答案。一会她拿了一本书跑来告诉我:“老师, 这本书里也有乌龟的, 但是这字我不认识。”我一看, 果然书上有介绍乌龟的, 说乌龟是要冬眠的, 于是我念给她听, 她又问:“老师, 什么是冬眠啊?”我回答:“你很聪明, 回家想想办法找到答案。明天你来告诉我好吗?”于是她就不再问了。
第二天, 她高兴地告诉我, 原来乌龟不是死了, 而是在睡觉。
分析:小班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 他们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寻求大人的帮助, 而没有自己查阅资料寻求问题的意识。在她向我询问的时候, 我就直接告诉她可以通过查阅书籍的方法找答案, 让她在脑海里初步形成查阅的意识。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 幼儿才会对此产生兴趣, 并通过不断练习提高技巧。小班幼儿由于不认识文字, 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势必会遇到困难, 因此, 为幼儿提供画面内容形象、生动的书籍比较好, 而且在查阅时需要教师或家长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当孩子遇到一些比较深奥的问题时, 成人还需要用一些儿童话的语言, 采取一些策略 (如打比方、做实验等) 来帮助孩子理解, 满足他们的求知、求真欲望。
在解释“冬眠”这一问题上, 我还利用家长资源, 请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查阅, 激励幼儿的积极性, 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帮助幼儿提高查阅技能与探究能力。
(二) 教师、家长等通过提供材料、创设环境为幼儿的查阅活动提供帮助。
案例二:自主游戏时间, 科学区里来了好几位小朋友, 他们有的玩“吸纸屑”游戏, 有的玩“火箭上天”, 还有的玩磁铁……
忽然, 靓靓拿着手中的“火箭”问筱筱:“你知道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吗?”筱筱摇了摇头。靓靓很自豪地说:“因为我们一拍下面瓶里的气的力气就变大了, 把火箭推上去了。”筱筱很佩服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啊?”靓靓说:“我家的VCD带子上有的。”旁边的小祯听到他们的对话也开始问靓靓:“那你知道这些小纸为什么会被吸上去吗?”靓靓被难住了, 这下小祯得意了, 他说:“那是因为有静电。哈哈, 《十万个为什么》上面说的。”筱筱也很佩服小祯, 问:“那这两块吸铁石怎么一会吸住, 一会又弹开的啊?”靓靓不说话, 小祯说:“那我回家再看看, 《十万个为什么》上面不知道有没有。”靓靓马上接着说:“我叫我妈妈上网查查。”
分析:经过一段时间有意识地指导, 很多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发现问题、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意识, 并且在查阅途径上形式不一, 有的是通过音像资料, 有的是通过图书, 还有的是通过网络, 这些都是教师、家长为孩子提供的现成资料和信息, 是教师、家长有意识为孩子创设的良好查阅环境。在实践活动中, 我们除了为幼儿提供现成的书籍、录像、图片等多样资料外, 还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自制分门别类的书籍 (如动物、植物、蔬果、各国国旗等) 供幼儿查阅, 师幼、亲子共同参与制作的图书更能激发、维持幼儿的查阅兴趣。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 我们希望找到更多适合小班幼儿查阅的途径。
从本活动中孩子们的反应来看, 他们对查阅资料寻找问题答案的兴趣是浓厚的, 并且为自己能够找到答案而感到非常自豪, 为同伴们的赞赏而感到骄傲, 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将支持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更加积极地探究。这样的良性循环必将不断提高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上发掘他们的潜力, 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不仅促进了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 更为他们营造了一种“我要学”的学习氛围, 为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 通过同伴间的互动、师生间的互动、家园间的互动, 使得教师、家长、幼儿达到三维互动的效果, 从而带动幼儿沉浸在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兴趣之中, 使得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自主、自发的查阅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4.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心得体会 篇十四
渐渐地她来我班已经两个星期了,她给我的印象正如她自己的特点:她是一个比较安静、干净的小女孩,而且很少和小朋友说话,别人活动时,她就静静地站在一边,但是学习的时候很认真,老师的话句听得进,但从不举手回答问题。班里有这样一位孩子,就好像没有她一样,虽然省心、省事,却不容易接近。
有一次,在户外做游戏,因为这个游戏我请小朋友们自己找一个朋友一起玩。其他小朋友们都各自找到朋友玩去了,只有她一个静静地站在一边看别人玩。于是,我走到她旁边,问她想玩游戏吗?她用蚊子般的声音告诉我,我几乎没听见。我问她:“老师当你的朋友,和你一起做游戏好吗?”她望着我,我看出她眼中的喜悦了。她把她的手递给了我,我故意说我忘记怎样玩这个游戏,问她是怎么玩的,她很熟练地教我玩法。原来,她很会说话,而且普通话还很标准呢。
做完游戏,我夸奖她很能干。她听了,两眼望着我,很乖的样子。我凑到她耳边,轻声地问她:“你知道老师是喜欢哪个小朋友吗?”她摇摇头,我让她猜,她说媛媛。
我吃了一惊,孩子原来也是那么心知肚明,也许是平时老师喊媛媛的名字多一些,表扬媛媛的话多一些,所以她会这么认为。我又问她,你觉得老师喜不喜欢你,她好半天才小声说不知道。我悄悄告诉她,老师其实最喜欢你,因为你听话、懂礼貌,而且学习认真,孩子的笑容堆在了脸上。
15.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心得 篇十五
贝贝班新建了一个“小小动物园”,那里有“小河”,几只青蛙蹦跳在绿色的荷叶上; 有“草地”,上面摆放着孩子喜欢的毛绒小兔,小恐龙等食草动物;有“树林和山洞”,其中隐藏着“老虎”、“豹子”等猛兽,这可是孩子最喜欢参与布置的区域。这天,可可、小羿、乐乐三个幼儿正围坐在圆桌前,他们看着老师用雪花片精心搭建的小黄鸭,乐滋滋地尝试着搭建小鸭子,试图搭建成功后就可以放进“小河”,让“小鸭子”能快活地游泳。也许搭建小鸭子对小班孩子来说有点难度。小羿插了一会儿就离开了,乐乐改变了玩法把雪花片一片一片连接起来,可可抬起头对着老师嚷嚷:我不会搭小鸭子……
事件:
我快步走过去摸摸可可的头坐在他身边,轻轻说:看小鸭子的头是什么形状的?边说边拿起雪花片示范嵌插的动作,嘴里讲解着要领,可可眼睛紧盯着,小手也试着把雪花片插进另外一片中,总算能够插进几片了,可是他的眉头却皱起来了:“太紧了,好难插啊!”
(此时我发现对小班幼儿来说,由于手部肌肉发育并不完善,力气又小,要做到把雪花片完整地嵌插成一个圆形有难度,怪不得幼儿尝试了几下就放弃,看来可可要独立完成搭建小鸭子的任务是相当有难度的,我是否协助他完成……)
正当我举棋不定的时候,我看到乐乐还是在一个劲地把雪花片接长,他把雪花片边上突起的圆点按插在另一块雪花片的小圆洞中,大拇指灵活地按动着,我问道:“你用雪花片搭了什么呀?”乐乐得意地说:“我搭得是蛇,妈妈说春天到了,小蛇也会出来游泳的!”一旁的可可也乐了:“可是小蛇怎么没有眼睛的!”
(两个孩子的对话,促发了我的灵感,何不改变预设的内容变搭建小鸭为小蛇,降低孩子搭建的技能要求,又能满足孩子操作摆弄自主创作的乐趣。)
我接着可可的话,用惊喜地声音说:“乐乐的想法太棒了,可可你的提议也不错,我们赶快到美工区取一些动动眼给小蛇装上怎么样?”可可拿来了动动眼,我用双面胶把它们安装在“小蛇”的头部,乐乐开心地说:“眼镜蛇,真好玩!”可可连忙拿起雪花片嚷着:“我也要做一条小蛇!”这时小羿被我们的谈话吸引住了,他也开始拼搭起小蛇。我又取来了一些洞洞眼用一个盒子装着,作为孩子搭建小蛇的辅助材料,看着孩子们投入的样子,便悄悄地退出了。
(孩子投入喜爱的样子,让我深信此刻自己没有按照预设的内容来指导幼儿,而是通过关注来自幼儿与众不同的做法,及时添加辅助材料变成幼儿易接受又有兴趣的内容是正确的,因为这让孩子体验到操作摆弄自主创作的乐趣。)
当我再次走近三个孩子的时候,发现桌子上多了好几条花花绿绿的小蛇,可可得意地说:“这是我做的小蛇哦!你看,好看吗?”的确这些小蛇转动着圆溜溜的眼睛,有长有短,有笔直有弯曲的造型,真是漂亮又有趣!我欣喜地笑了。不过,我很快发现孩子们制作的小蛇都是用雪花片无序联接而成的,如果放在一起的话可能就无法分辩到底是谁制作的?是否就此让孩子们把小蛇送到动物园的小河中,满足他们的成功感呢?
(二期课改中特别强调教师要有整合的意识,我如果能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与幼儿互动,让他们用各种方法去发现比较小花蛇的异同,从无目的向有意识地探索联接的方法,就可以在发展建构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想到这儿,我就坐了下来对孩子们说:“我也想做一条小花蛇。”说着,我用雪花片按照一片红,一片黄这样的规律联接起来并将完成的小花蛇和孩子们制作的小花蛇放在一起问:“这么多小花蛇啊!你们还能够找到自己做的小蛇吗?”三个孩子睁大了眼睛,目光聚集到小花蛇上。过了一会儿,可可指着其中一条蛇说:“这是我的小蛇,它的头是红的。”“可是这里还有几条头是红色的小蛇呀!我疑惑地问。可可又看了看,伸出手指点数着雪花片说:“我的蛇尾巴还有三块紫色的雪花片。”乐乐拿起一条笔直的蛇说:“我的蛇是很长很长的。”小羿连忙指着盘旋弯曲的蛇说:“这是我的蛇,它卷起来了,它也很长很长的。”可可说话了:“到底谁的长呀,你们比一比。”小羿忙把小蛇拉拉直和乐乐的小蛇头靠头,这下可分辨出来了。小羿高兴地指着多出来的地方说:“看,我比你多了四片雪花片。”“原来卷起来的蛇看起来短,拉直了就能发现它真正的长度了,那你们知道我的小蛇是哪一条吗?”我接着孩子的话问道。乐乐马上说:“我知道这条是你做的,你的是一块红的一块黄的红黄小蛇。”小羿接口说到:“你的小蛇是有规律的。”“原来我们每个人制作的小蛇都是与众不同的,你们记住自己的小蛇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了吗?”我笑着问。孩子们欣喜地点着头,“现在我们就挑一条最棒的小花蛇把它们送到小小动物园去吧!”
(此时此刻,我真正感受到与幼儿共同活动的乐趣。在小组互动的过程中,我如愿地渗透了教育内容,扩展了幼儿的思维方式,促进幼儿更加有效的学习。)
再看“小小动物园”那边热闹的情景:几个孩子围在一起,有的兴奋地向同伴介绍着自己的小蛇、有的让同伴猜测自己的小蛇躲在那里?有的模拟着小蛇游动的姿态……当然,这就吸引了更多想制作小蛇的孩子。
反思:
在对区域活动搭建小鸭子的指导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重视有效的师幼互动。由于教师本身水平有限,预先设计的活动内容不一定考虑周全,再加上预设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性,需要教育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幼儿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互动,也可以说区域活动中要形成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活动内容的过程,才能促进小班幼儿更加有效的学习。
第一,教师应遵循“观察在先”这一理念,才能有效地面对不同的活动对象、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实施有效指导。活动中,我敏锐地捕捉到制作小鸭子时幼儿的不同表现(有放弃、有求助、有变异)。在深入观察并指导后,我还发现幼儿主要存在操作技能跟不上的共性问题,帮助我作出价值判断,改变预设内容,增添新的辅助材料,调动了幼儿继续参与活动的兴趣,使更多的幼儿尝试不同的联接小花蛇的方法,引发幼儿关注小花蛇的不同之处(颜色、数量、形状等),促进了幼儿认知的发展,这也是运用先观察后指导的一个重要收获。
第二,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如能以共同游戏的方式与之互动,以伙伴的身份和幼儿对话,以激趣的方式鼓励幼儿说发现,能有效地推动活动的开展。当我发现幼儿制作的小花蛇存在好多差异,而正是这些差异让我发现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于是我以游戏玩伴的身份加入幼儿的活动,故意制作了一条有规律的小花蛇,并把它混入幼儿制作的小花蛇中,适时地抛出疑问,引发幼儿关注小花蛇的不同之处。这种基于幼儿发展水平的引导,也是我在游戏情景中,发现、了解、判断幼儿的游戏状况与心理后,开展适时的小组分享交流活动。
16.浅谈幼儿园教师的心灵教育 篇十六
爱心是幼教教师心灵教育的内核。对孩子而言, 教师好不好可能有很多评价标准, 但是是否具有爱心总是排在第一位。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心, 这不仅仅是他们的心理需要, 也是他们的成长需要。曾经有个调皮的孩子, 面对教师的数次教导, 反而变本加厉地犯错误, 故意欺负小朋友, 睡觉时大声歌唱。面对这样的孩子如何能让他回归正轨呢?在一次午睡时, 我陪着他小声聊天, 最后当他困的时候对他说:“困了就睡吧, 老师陪着你, 老师爱你。”小家伙一会儿就睡着了, 下午妈妈接他的时候, 他特别得意地和妈妈说:“老师是爱我的。”之后, 他也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并且不再像以前那样难以管教了。从这个案例, 我意识到爱心对小朋友是多么的重要, 他们是多么渴望别人的关心, 尤其是幼儿园老师的关注和疼爱。作为教师, 要学会体会到幼儿对爱的需要, 要善于利用爱心在教育中的作用。这种爱是没有任何杂质的, 不带有选择性的, 广泛的、温暖的爱心。对于喜欢的孩子要有爱心, 对于淘气的孩子要有爱心, 对于反应迟钝的孩子更要有爱心。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爱心要一视同仁, 绝对不能受到孩子家庭的影响。如果教师的爱心因人而异, 幼小的孩子是敏感的, 他们会察觉到, 那么他们就会对教师的公信力产生质疑, 进而影响孩子对事物的判断和信任。
童心是幼教教师心灵教育的外在形式。幼教教师拥有了爱心, 还应该有能让幼儿感受到关切的童心。作为成年人, 如何能获得孩子的信任和孩子的期望呢?最好的方式就是拥有一颗童心, 这是幼教教师通往每一个孩子心灵世界的桥梁。有的幼教教师由于教龄较长往往失去了童心, 只是疲于应付每天的工作, 那么他们是不会得到孩子的信任的, 因此也就无法完成教育目标。因为一个失去童心的幼教教师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 无法和幼儿很好地沟通和合作。曾经有教师将自己比作孩子的“忘年交”, 这个比喻很恰当。成功的幼教教师应能够随时和幼儿打成一片, 和他们玩他们感兴趣的游戏, 带领他们一起参与各种活动, 和他们一起说悄悄话, 和他们一起快乐、悲伤。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幼教教师拥有童心不是只看她是否和孩子们一起玩耍, 更重要的是在游戏过程中是否能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有的教师会强迫自己和孩子打成一片, 但是会在内心抱怨:“这有什么好玩的。真没劲!”甚至有的教师还挖苦孩子:“别玩这个了, 多白痴啊……”这样的幼教教师肯定不是成功的幼教教师, 他们只是知道幼教教师该做什么事情, 怎么完成这个职业, 但是没有投入感情, 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个职业的使命感。比如小班的孩子还不太会吃饭, 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童心换位思考去鼓励孩子, 去和孩子一起学习吃饭。
尊重幼儿之心是幼教教师心灵教育的出发点。将尊重幼儿之心放在最后阐释, 只是想强调尊重二字的不易。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尊严, 现在的孩子更加敏感, 更加容易体会到尊重和爱心是否真诚。年龄尚小的幼儿更需要尊重, 但是生活中幼儿很容易被人忽视, 尤其是他们正常的需求被忽略时, 内心会产生焦虑和失望, 进而反抗别人的照顾。作为幼教教师尊重幼儿体现在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尊重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尊重幼儿的特殊需求。比如, 小班的幼儿还没有足够的自我意识把控小便, 经常会出现小便失控的现象。研究证明, 每次幼儿小便失控时内心会有些沮丧和失望, 此时如果大声训斥只会加剧他们内心的恐惧, 这种不尊重的感觉持续时间长的话, 有可能会成为幼儿一生的阴影。所以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该立刻给孩子换上干净的裤子, 给予孩子关心和引导, 不要直接训斥孩子。当家长接孩子时, 不要直接当着孩子的面告诉家长孩子尿裤子了。有的老师习惯在家长接孩子时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 这个可以, 但是如果是涉及孩子缺点的问题, 最好避开孩子, 并且用委婉的话语点出, 不能过于直接, 这样不仅可以让家长接受, 更重要的是维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幼儿园小班教师的教育心得】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09-09
幼儿园小班的教育心得09-04
幼儿园小班教师工作心得11-05
幼儿教师暑期继续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08-12
幼儿园教师荣辱观教育心得体会10-21
幼儿园教师教育法律法规心得体会08-17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礼仪教育培训心得10-07
幼儿家庭教育教师心得体会10-01
教育随笔幼儿园小班12-16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有趣的静电(小班)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