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项目管理制度

2024-10-23

社区项目管理制度(共11篇)

1.社区项目管理制度 篇一

社会管理创新重点项目工作

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利民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最大限度激发党员活力、增加和谐因素。根据县委、县政府相关文件要求及社区党工委的安排部署,结合利民社区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县委文件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社区社会管理新模式、新机制和新举措,全面提升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进而推动通化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社区管理创新工作,以开展“双型三网十化”活动为载体,全面巩固党建综合示范社区创建成果,切实加强社区党总支和支部班子建设;以服务民生、服务发展为重点,继续深化“五民”工程,探索实施“网格化管理、团队式服务”工作模式,打造“五大家园”,不断提高为民服务质量和水平。按照打基础、上层次,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工作原则,1

紧紧围绕体系建设、制度建设,进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努力实现幸福社区、幸福家的远景目标。

四、主要内容

以当前的中心工作为目标,从社区维稳、计生、矛盾纠纷调解、困难救助、下岗失业人员服务、小区物业管理等为民办实事工作着手,将创先争优工作逐步推向深入,以社区服务为主线的争创特色,继续深化“五民工程”,实施“网格化管理、团队式服务”,打造“五大家园”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一)创建“生活家园”、营造最佳居民环境

围绕创建“生活家园”的理念,推行“一站式”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一批居民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在社区服务上有新突破。以硬件亮化、净化、美化的要求,协助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卫生整治工作。主动搞好小区环境卫生,每月检查一次。落实好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做好宣传、教育和督促工作,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二)创建“关爱家园”、完善社会救助

以创建“关爱家园”为主题,在社会保障工作上有新突破。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工作,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实现低保动态化管理,做到应保尽保;配合相关部门落实好低收入居民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优惠政策;做好全民医疗保险服

务工作和城镇居民社区养老保险工作;关爱弱势群体,做好扶贫济困和慰问。为创建和谐社区而打基础。

(三)创建“创业家园”、抓好劳动保障、培训工作

以创建“创业家园”工作为核心,进一步抓好劳动保障工作,使得劳动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搞好免费技能培训工作,为使下岗职工能有一技之长,今年拟定培训两期共130人次。

(四)创建“康乐家园”、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以创建“康乐家园”为目标,在社会事业上有新突破。以“居家养老”为平台,以固定服务和流动服务、集中服务与分散服务相结合,完善社区老年人服务。组织好社区志愿者队伍。特别是文体志愿者队伍,重点抓好广场文化周社区专场演出、建党庆祝活动、社区消防演练等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不断提升社区品位,全面提升居民素质。

(五)创建“平安家园”、维护社会稳定

以创建“平安家园”为宗旨,在维稳综治工作上有新突破。继续推行“N+1”工作模式,扎实开展平安社区、无邪教社区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做好“两劳”释解人员的帮教和重点稳控对象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社区法制宣传栏和居民法制学校,开展好群众性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六)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

今年我社区范围内棚户区改造工程仍在继续,我们要配合和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居民的拆迁工作。协调开发商做好社区的选址、回迁工作。

五、具体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3月份开展一次“春暖行动”为务工人员提供一些法律上的咨询。

4月份联合社区内所属个单位搞一次大型卫生整治,清理越冬垃圾。

5月份由社区党总支牵头,开展街路两侧绿化美化活动和集中清理打击整顿辖区内非法用工,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和法权益。

6月份由社区党工委组织,联合其他个兄弟社区及单位共同进行一次消防演练活动。

6月份拟定在社区开展疫苗接种活动

6月末社区党总支联合其他社会团体搞一次庆“

七、一”喜迎党员表彰庆祝活动。

7月份开展一次健康教育讲座,使社区居民拥有更加良好的生活方式。

8月份配合社区党工委做好第五届团结杯三人制篮球赛的准备工作。

9月份开展一次面点培训,为失业人员拓宽就业渠道。10月份开展一次育龄妇女健康体检。

10月份做好社区的回迁工作。

11月份开展一次社区居民“民法”等法律常识普及活动。12月份上旬开展一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知识讲座。春秋两季各开展一次专项灭鼠行动,消灭四害。

长年向下岗失业人员公布就业信息及提供就业信息咨询。

随时对残疾人就业情况和就业需求进行调查。

2.社区项目管理制度 篇二

镇卫生院和街道地段医院是公共卫生体系的基层网络, 是公共卫生“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模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职能, 承担社区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工作, 包括传染病管理、结核病防治、免疫预防、性病艾滋病防治、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精神卫生管理、健康教育、消毒、病媒杀灭、慢性病防治 (高血压、糖尿病和肿瘤防治等) 、眼病防治、口腔病防治、环境与营养疾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学校卫生、生命统计以及农村卫生等具体工作。但在20世纪末的十几年里, 镇卫生院和街道地段医院受市场经济冲击, 运转失灵, 为了生存, 营运行为偏离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方向, 更淡化了公共卫生服务。“重医疗轻防保、重有偿服务轻无偿服务、重高收益服务轻低收益服务”现象普遍存在[2]。近几年, 一级医院在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化中已纷纷完成翻牌, 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但其“六位一体”的功能尚未真正体现。闵行区预防保健经费已由2000年的人均8元上升到2005年的人均20元 (不包括外来人口) , 2008年的人均45元 (包括外来人口) 。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是卫生行政部门必须研究的课题, 我们认为机制创新是出路。

1 预防保健工作现状

1.1 预防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

1.1.1 人员结构不合理:

基层预防保健人员学历职称等结构不合理, 缺少中高级专业人员, 一直处于低学历、低职称和低能力状态, 专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整体业务能力较差, 甚至一些无学历无职称的人员长期从事预防保健工作, 制约着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 (表1、表2) 。

%

%

1.1.2 基础设施落后:

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传染病门诊设施简陋, 布局不合理。2003年年底统计全区13家医疗单位设置的20个肠道门诊, 做到“三区分离, 五不出门”的只有4家, 合格率仅为20.00%;10个肝炎门诊硬件完全达标的只有2个, 占20.00%。此外, 缺少必备的设施和设备, 如缺少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用品以及汽车等交通工具。

1.1.3 预防保健工作水平低:

预防保健工作开展层次低, 以简单的重复劳动来应对工作指标的任务要求, 缺少系统的工作机制和手段, 对传染病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缺乏完善的应对机制和应急预案, 在工作中缺少对社区的服务意识, 群众的满意度较低;许多工作浮在表面, 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做到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足。

1.2 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1.2.1 对预防保健工作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 政府和卫生部门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足, 没有把疾病预防控制作为卫生工作最基本的职能和最重要的任务, 没有很好地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 没有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上, 重医轻防。同时, 医院以经济效益为第一位, 忽略了医院的公益性和社会性, 未完全承担公共卫生社会服务职能, “六位一体”功能没有充分体现, 疾病防治工作发展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能适应疾病发展的形势, 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 离社会要求距离较大。

1.2.2 财政投入不足:

近年来, 卫生事业费用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 从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3.10%, 下降到2002年的1.70%, 预防保健经费远远不能满足疾病防治工作的需要。预防保健工作作为社会和政府不可缺少的政府职能, 只有长期的社会效应, 不能产生经济效益, 镇卫生院 (街道地段医院) 均采用“以医养防”的措施, 势必造成重医轻防、设施设备投入和人员调配的不足, 这是公共卫生安全的最大隐患。

1.2.3 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卫生经费总体不足, 又缺乏必要的调控手段和考核措施, 在投入方式上采取按人头下拨, 使经费使用与实际工作情况和工作效率相脱节, 有限的经费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 不能提高供方的积极性。

2 闵行区预防保健经费项目化管理改革

通过非典事件, 政府充分认识到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公共卫生事件不仅是卫生事件, 还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闵行区政府从政策上、保障上考虑, 着力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完善疾病防治系统。一方面加大经费投入, 闵行区预防保健经费投入逐年增加, 2003年人均10元, 2004年人均15元, 2005年达到人均20元 (按户籍人口计算) , 2008年上升为45元, 并按常住人口计算 (本区外来人口数超过户籍人口) ;另一方面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完善防病网络和工作机制,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规范开展社区综合防治, 健全卫生监督体制, 把卫生监督职能从一级医院剥离, 由区卫生监督所统一管理, 理顺全区卫生监督和预防保健工作体制, 将一级医院工作重心放在预防保健工作上。

预防保健经费是用于各镇卫生院 (街道地段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预防保健、疾病控制工作的专项经费, 如何使有限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用, 为辖区百姓的健康谋福。卫生行政部门如何进行调控, 增强基层单位对卫生防病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加大对预防保健工作优势资源的投入, 提高人员素质, 改善基础硬件设施, 提高综合防病能力。2004年, 闵行区卫生局实行按项目下拨预防保健经费的公共卫生管理新模式, 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 有效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转变领导者的观念和固有的工作模式, 最大限度地调动供方积极性, 提高工作效率, 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 预防保健经费项目化管理实施方法

3.1 经费来源

将一级医院药品收入的5.00%上缴, 会同防保经费一起作为工作经费下拨, 1/3作为人员配置经费, 2/3作为项目经费。

3.2 考核方法

按照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定量基础上, 结合定性考核, 设立考核达标系数K, 每项指标分达标、基本达标和不达标三类, 达标K值为1, 基本达标K值为0.8, 不达标K值为0.6。K平均值与全区K平均值相差5.00%以上的单位, 将被黄牌警示;K平均值与全区K平均值相差10%以上的单位, 将被红牌警示, 医院院长和分管院长将视为年终考核不合格。

3.3 具体方案

分人员配置和项目指标两部分, 项目指标包括预防免疫、结核病防治、传染病门诊、传染病管理、健康教育和妇幼保健等19项, 每个项目均设置具体经费、任务指标和考核标准。

3.3.1 人员配置:

人员配置经费根据辖区内户籍人口、公共卫生人员配置要求、数量、职称、学历和项目上岗证等情况下拨。为提高预防保健人数的数量和质量, 具体包括:人员总量按照户籍人口2.4/万人配置;中级职称达到20.00%, 不得有非卫技人员上岗;大专以上学历达到50.00%;各类专业人员每年必须参加区级专业站 (所) 组织的培训考试, 合格后方可上岗。

3.3.2 项目指标:

分为重点项目和社区工作。根据我区疾病防治工作的特点和薄弱环节, 重点解决预防免疫、结核病防治、传染病门诊、传染病管理、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 特此将这些项目作为重点项目, 每项均有具体经费, 确保这些工作的完成, 引导各单位加大对这些工作开展的力度。

(1) 预防接种:按照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接种针次数基础上, 结合硬件、接种覆盖率、质量、满意度和资料管理等方面定性考核后下拨。 (2) 结核病防治:针对我区结核病归口治疗率低的情况, 在提高结核病治愈率和归口管理率的同时, 又要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我们选择了包括结核病房住院补偿费、结核病人住院补贴经费、结核病门诊点经费、社区结核病防治经费等4项指标: (1) 结核病房住院补偿费是给予区结核病防治院一定的补偿, 根据配置、诊疗管理、传染病报告率、医疗质量和痰检合格率等考核情况予以下拨。 (2) 结核病人住院补贴经费是为了降低结核病的住院费用, 减轻结核病病人的负担而设立的, 每收治一个病人将给医院一定的补贴, 同时要求病人均次住院费用低于核定的标准住院费用。 (3) 结核病门诊点经费为方便结核病病人就诊, 提高就诊率, 给予龙柏医院、区中心医院和市五医院新设的3个结核病门诊点一定的补贴。 (4) 社区结核病防治经费用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防治网络, 提高结核病的早发现率和DOTS管理率。⑶传染病门诊:给予设立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等规范的传染病门诊的医院一定的经费补贴。⑷其他重点项目:传染病管理重点解决网络直报和报告的规范化问题, 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避免瞒报、漏报;妇幼保健重点项目是针对外来孕产妇入院分娩率低和死亡率高的现况, 通过提高管理覆盖率, 鼓励到外来孕产妇定点医院和其他正规医院进行分娩, 减少孕产妇死亡率, 确保母子平安;健康教育项目是通过提高宣传覆盖面, 加强对社区居民的教育普及, 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 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减少和控制各种疾病的发生。⑸社区卫生服务:包括慢性病防治、性病防治、牙病防治和综合条线 (眼病防治、消毒病媒、环境卫生、生命统计、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寄生虫防治和精神病防治) 。考虑到各个社区人口不同, 药品收入不同, 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基本经费×P×Q×K。

基本经费:以户籍人口5万含5万人以下的单位基数为20万元, 户籍人口每增加1万人, 基数增加1万元。

矫正系数P:由于各医院药品收入不同, 特设定矫正系数P, 费用≤50万元, 矫正系数P为1, 每增加10万元, 矫正系数P上浮0.5~0.8。

药品比例系数Q:根据医院收入中药品所占比例确定Q值, 药品比例≤60.00%, 药品比例系数Q为1, 每上升1.00%, 药品比例系数Q下降0.03。同时借此对医院药品收入比例进行一定的调控。

4 闵行区预防保健经费项目管理体会

4.1 引起各单位领导对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视

各医院领导提高了对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视程度, 转变了观念, 增加了对预防保健工作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加快了硬件设施改造的进度, 完善了工作制度, 将任务指标分解到人, 细化考核方案, 开展人员培训, 建立了奖惩制度, 全面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 使各项工作能深入开展, 不流于形式, 确保各项工作指标全面完成。通过创新工作机制, 如团队服务模式、使用病人联系卡以及直入式管理等方法, 探索新型社区预防保健工作新模式。

4.2 人员配置趋于合理

各单位对预防保健人员结构进行了调整, 引进高职称、高学历和能力强的医务人员进入防保队伍, 同时将无学历、无能力的人员调整出防保队伍, 本科学历提高了125.00%, 中级以上职称提高了18.75%, 无学历减少了66.67%, 无职称减少了37.50%, 总体提高了预防保健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 各专业站 (所) 开展对预防保健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共培训639人次, 培训合格率为99.37%, 培训不合格人员不得从事防保工作, 提高了防保人员业务水平。

4.3 加快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各单位全面开展传染病门诊规范化建设, 使发热门诊、计免门诊、肝炎门诊、肠道门诊以及结核病门诊等传染病门诊达到规范化要求, 解决了原来一直难以解决的传染病门诊规范化建设问题, 为我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有效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奠定了硬件基础。

4.4 工作完成质量和数量全面提高

从2008年上半年考核情况来看, 平均K值为0.806 7, 最高为0.846 3, 最低为0.754 9。消毒、病媒杀灭条线最高为1, 其次为传染病管理0.96、妇幼保健0.93, 最低为性病防治为0.75。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为112.19/10万, 控制在较低水平, 传染病报告工作更趋规范, 无漏报, 报告质量有明显提高。肠道传染病监测工作得到加强, 2008年1—9月菌痢检测阳性率同比增加121.25%。结核病新发现病人共计304例 (本区125例, 外来179例) , 同比增加33.33%;菌阳病人总计减免治疗费41人次 (本区14人、外来27人) , 同比增加141.17%;区结防院计确诊150例结核病病人, 同比增加92.31%。预防免疫共计接种174 566人次, 同比增加9.53%;常住户接种58 471人次, 占总人次的33.50%, 同比增加9.57%;流动人口接种116 095人次, 占总人次的66.50%, 同比增加9.50%;有价疫苗接种共计33 177针次, 同比增加48.90%。接种操作流程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未发生接种差错或严重的接种副反应。预防免疫门诊服务方法和观念有了转变,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按照高血压管理覆盖率要求, 全部达到15.00%的管理覆盖率, 首诊测压率除1家卫生院外, 全部达标。健康教育:健康知识知晓率, 共抽查了社区居民210名, 平均知晓率为75.80%, 健教资料入户率平均达到70.51%。健康教育突出创新工作方式, 如龙柏医院与街道联合在社区开展了“健康社区行”活动, 七宝镇在“七宝通讯”报、龙柏街道在“龙柏社区报”上开辟了健康教育专栏。牙病防治工作得到重视。如虹桥卫生院倡导以“以防促治”的工作理念, 与徐汇区牙防所合作, 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5 讨论和建议

本方案是一种机制创新, 利用经济杠杆作用, 发挥有限经费的最大化效益, 全面调控预防保健工作。

通过调控项目经费比例, 引导各单位预防保健工作方向, 解决预防保健工作中重点和难点工作, 有序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和进行结构调整。本方案通过设立传染病门诊专项费用, 引导各单位开展传染病门诊规范化建设, 不设立传染病门诊将拿不到此项费用。制订项目指标要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如通过设立人员配置标准, 加强人员结构调整, 各单位通过引进、调配高学历、高职称医务人员进入防保队伍, 提高预防保健人员配置结构;同时, 设立专业人员上岗培训要求, 每年定期由区级专业站 (所) 开展专业培训, 提高业务人员业务水平, 并通过考试, 将培训工作做实, 避免培训走过场。通过设立重点项目, 提高重点项目经费水平, 将工作重点放在这些重点项目上。2008年, 将预防免疫、结核病防治、传染病门诊、传染病管理、健康教育和妇幼保健作为重点项目, 先将这些重点工作做好做实, 每年将根据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和我区工作实际, 调整重点项目, 逐步将整个预防保健工作做好做实。在考核上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重结果, 轻过程, 以定量为基础, 体现多劳多得, 同时用定性指标进行调控, 确保工作质量。

按项目拨款的方案, 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进一步修订。但本方案对预防保健工作的促进作用已全面体现, 为卫生部门实施对基层预防保健工作的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思路, 通过探索和实践, 希望使预防保健工作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虽然项目管理在闵行区公共卫生系统的应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比如说项目的确定标准/可行性论证、人员的激励机制、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评估指标体系、风险管理、执行管理、质量管理和管理的规范性等方面仍有所欠缺, 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总结、改进和完善。我们有理由期待, 项目管理的引入将为闵行区的公共卫生服务带来飞跃式发展, 使闵行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居于全市, 乃至全国首列。

参考文献

[1]骆珣, 马红霞.项目管理发展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 2005, 5:28-29.

3.社区项目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高职课程 工作任务分析 项目设计

【基金项目】该文是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之二级项目“社区法律服务与调解项目课程建设”成果之一。主持人:唐素林,成员有:王玲、张书颖、程鸿勤等。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25-02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高职院校据此推进了高职课程模式的改革,探索什么样的课程模式适合培养学生既具有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和技能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项目课程,因其鲜明的职业特色,受到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因此我们在对“社区法律服务与调解”课程模式的开发与设计中引入项目课程的理念与开发方法,从职业出发进行课程改革,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新的课程模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能力。

一、明确“社区法律服务与调解”的课程定位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面向基层社区和社会服务机构,培养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具有社会工作价值观和基本理念知识,掌握较扎实的社区管理知识和社区法律服务知识,掌握现代社区服务技能,适应我国法治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服务、敬业精神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该专业毕业生要求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社区管理能力,社区服务有关事务的运作能力,民事调解能力和社会调查能力等。“社区法律服务与调解”课程正是为了培养该专业学生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以及社区纠纷调解能力而设,它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目标是培养学生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以及调解社区的民事纠纷的职业能力。该课程解决的是社区工作人员在向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和调解纠纷的过程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这三个问题,直接对接社区工作人员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在课程教学中,我们通过再现工作情境和进行工作分析,让学生知道社区法律服务与调解工作应该“做什么”;通过讲解工作程序和工作步骤,让学生知道社区工作人员在提供法律服务与调解工作应该“怎么做”;通过讲解工作原理和进行单项实战训练、综合实战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社区工作人员的法律服务与调解工作“做得更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可以较好地掌握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调解民事纠纷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社区法律服务与民事纠纷调解技能,能解决社区居民的有关实际问题,提供所需的法律服务,维护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形成职业化的思维习惯,养成职业化的工作方式,到社区工作后能够较好地胜任社区民调员及相应岗位的工作,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 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社区法律服务与调解”项目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该设计课程要在各个环节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具备为社区具体提供法律服务与调解民事纠纷的职业能力”这一目标来进行。

(一)专业教师与社区管理专家合作开发课程,体现专业性

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多年律师实践与调解工作经验的教师作为负责人,聘请具有丰富社会工作经验的社区管理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共同研究社区法律服务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根据社区法律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研究开发课程。

(二)依据社区法律服务人员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设计开发课程,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1.工作任务分析与职业能力确定。以社区管理专家为主对社区民事纠纷调解及法律服务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内容进行陈述、整理和分类,并对其职业能力进行确定,写出了“社区法律服务与调解工作任务分析表和职业能力表”,为后面的课程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课程结构开发,以前述的工作任务分析表为基础,将工作任务模块转换成课程体系。该课程有两大模块:模块一社区居民纠纷调解原理與实务、模块二社区法律服务实务,同时对他们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构建。

3.课程内容开发。明确该项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阶段性教学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构建行动化学习项目,最终形成本阶段的成果是“社区法律服务与调解”课程标准,为课程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4.教材开发。依据该项目课程标准,制订教材体例,编写讲义或教材文本以及开展教材辅助资源建设。

5.教学实施分析。按照项目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和评价办法,明确教学条件,如师资、教学设备和教学场所等。

综上通过对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的调查和分析,获得了工作化的“学习任务”,然后将他们转化成学习项目构建课程内容,这就是社区法律服务与调解相关民事纠纷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学生以完成工作化的学习任务为基础,在有目标的行动化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积累实践知识、获取理论知识,以培养学生能够提供社区法律服务及解决或调解社区民事纠纷的能力,体现了该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三)根据社区实际需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充分实现课程的开放性

1.实行“订单式”培养。我们与北京朝阳管庄地区十多家社区建立了长期共建合作关系, 根据社区的实际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定期与共建单位沟通交流,及时了解社区对工作人员的新标准和新要求,为社区“量身定制”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社区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培养与社区的实际要求一致。

2.开展顶岗实习。在学生入校后每学期有两周时间及毕业前的六个月,我们安排学生到社区顶岗实习,跟随社区工作人员参与社区管理实践,在实际工作中检验教学效果。同时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和社区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优化课程内容,确保课程内容始终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

三、“社区法律服务与调解”项目课程建设成效

经过上述步骤及大量艰苦工作,并在教学实践在不断修正与完善,“社区法律服务与调解”项目课程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教学内容更加优化,更符合职业教育的特色与内涵

课程内容的编排与组织是以社区居民的法律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年的教学积累为依据确定的。立足于对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教学项目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而教学项目又是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是以项目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逻辑构建教学内容,因此,呈现给学生的是跨专业的综合知识,培养学习的能力是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与社区行业专家合作,细致、深入、系统的分析,本课程最终确定以下学习项目:导论:让学生初步认识社区法律服务与调解;模一 社区纠纷调解原理与实务,内容包括:项目一社区纠纷调解基本原理、项目二婚姻家庭纠纷调处、项目三相邻关系纠纷调处、项目四侵权纠纷调处、项目五物业纠纷调处等,主要训练学生掌握调处有关社区居民婚姻家庭、邻里、物业、侵权等纠纷的方法与技巧;模块二社区法律服务,内容包括:项目一法律咨询服务、项目二法律文书的代书服务、项目三法律援助服务、项目四特殊群体维权服务、项目五社区制度建设服务等服务。这些学习项目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的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设计的,同时这些学习项目对应社区工作者的社区法律服务与调解工作。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运用相关法律知识与技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调解处理民事纠纷、化解矛盾的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教学做一体化,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实践机会,锻炼了岗位技能。

(二)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项目教学中贯穿始终的“教学做一体”,使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练习探究等,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热情空前提高,自信心增强,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1.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该项目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是以小组教学为主要形式来组织实施,以便于建立弹性化的活动教学方式。分组时坚持平衡划分原则,即将不同能力、不同优势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应该形成相对固定的小组, 既能保证学生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又要保证学生合作关系的广泛性。

2.教学方法的变革。(1)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项目课程的实施,促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教师将由过去的“讲授者” 转变为“指导者”,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开展自主探究、操作、讨论等活动, 而教师的职责更多是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2)以任务为中心进行教学。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的教学内容,理论知识的选取是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3)结合工作任务讲授理论知识,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因此讲授法也是需要的,只是需要教师仔细把握好讲授的时间,要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进行实操训练。

3.教学情境设计。在项目课程实施中注重体现工作情境, 教学情境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否则将影响项目教学的实施效果。(1)项目教学教室的设计。为了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将教室按照社区调解室的标准进行一定改造,悬挂调解标识,张贴调解要求等标志,首先给学生一个直观感觉,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在一定仿真情境中完成相应职业能力的训练。(2)设计问题情境。我们根据学习任务设计问题情境。一般情况下,利用真实的社区居民案例及实际问题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项目活动的积极性。同时, 这些实践性问题作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激发起理论思考、理论学习的动机,培养解决问题能力。(3)营造学习氛围。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从而促进学生探究活动、讨论活动的开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课程评价方式的改变。(1)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参与课程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兴趣,培养其热爱专业、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在每一个项目的学习与实训中,将教学做训评结合起来,根据学生参与学习、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评价。这类评价占到学期考核的百分之五十。(2)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的结合。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该项目课程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因此要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同时,对学生个体也要进行评价,将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作为其个人评价的重要组成。将学生的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联系起来,既关注小组活动的开展, 又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3)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该课程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而在期末的考核评价中将应知和应会结合起来,在考核过程中十分注重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合理比重,除了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侧重于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国教育新闻网,2006年3月21日,http://live.jyb.cn/info/jyzck/200603/t20060321_13388.html,2012年8月20日查閱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马树超,郭杨:《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 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第22期.

4.社区服务项目 篇四

噪音污染的措施,做到无粉尘污染。

1、治理粉尘、噪音污染:施工现场针对施工工艺制定防粉尘、防

2、夜间施工:当现场施工程序无法安排,必须在夜间施工工场地时,应在当地环保部门办理批准手续,方可进行夜间施工。施工中应做好防噪、防振动、防施工照明影响的工作,避免干扰周边群众的正常生活。

3、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现场内严禁焚烧有害有毒物质,以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5.社区项目管理制度 篇五

第一站

秦淮区双塘街道弓箭坊社区“议治共融”项目周年会议,会议展示了项目实施一年来的成效,各界人士对项目进行了深入讨论。“议治共融”项目是双塘街道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罗伯特议事规则”指导社区居民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开展社区居民自治试点的工作,俗称“萝卜进社区”。

(一)了解自己

自2014年5月13日项目启动以来,弓箭坊社区和居民自治项目组全体成员,利用近40天时间,完成了社区内200份问卷和100份访谈的调研,共有300位弓箭坊社区居民参与了前期调研工作,共收集整理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建议80多条。

(二)有事大家一起议

弓箭坊社区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对居民自治项目进行了全面宣传动员活动,累计发放《双塘人家》社区报3500份,悬挂宣传横幅25条,6月中旬至7月下旬,在居民议事代表的选举工作中,弓箭坊社区和项目组全体人员在全社区范围内完成了两轮入户宣传动员工作,前后累计入户3116户,入户率达到82%。有119位居民自愿报名参选弓箭坊社区首届居民议事代表。居民大家一起议~一起决定社区的发展。

(三)议事规则让交流变得科学民主

为尽快让居民议事代表了解居民自治项目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弓箭坊社区于8月3日和9月2日召开了居民议事代表大会,对选举产生的居民议事代表和社区积极分子进行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培训。培训邀请了罗伯特议事规则专家袁天鹏老师前来授课。罗伯特议事规则是一个实用型的工具,多位居民与议事专家袁天鹏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还表示了学习罗伯特议事规则后跃跃欲试的心情。罗伯特议事规则将会在弓箭坊社区居民议事代表大会上发挥实效,期待居民议事代表运用罗伯特议事规则实现居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

(四)启动公益,关爱社区

社区主办了居民自治项目工作的首届义集活动。这是双塘街道引入萝卜规则,推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后开展的首次活动,居民参与的热情远远超出了预期。200多名社区居民将家中闲置物品拿来,摆出将近80个摊位进行义卖。义卖结束后,居民所得收入购买成米、面、油、洗化用品等生活必需品自愿捐赠到社区义仓,用于资助社区弱势群体。义集”激发出了社区内生的活力,搭建了公众能参与的公益平台,让社区里充满互帮互助的温暖。

第二站

成都“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刘飞,大家都爱称她“飞哥”。她带来关于社会组织成长和社区居民参与共融等议题的分享。爱有戏自2009年注册成立以来,通过义集、义仓、义坊合作社,来尝试促进社区融合、构建社区邻里互助体系。通过不同类型的文化艺术活动,如“一个观众的剧场”、“百姓故事会”,“社区艺术节”等,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社区文化、凝聚社区精神,也使爱有戏具有了“以文化活动推进社区参与、培育社区本土文化”的独特工作手法和实际运作能力。

飞哥首先谈到了发起成立爱有戏至今,成为一个拥有130多名正式员工的社会组织的一些心得:公益草根组织,项目就是我们的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是重中之重,然而提升的关键是人,需要重视和聚焦人才。培育机构学术文化,提供员工晋升发展机制,创新机构发展模式,要求专业人员来自多个领域能博采众家之长是飞哥引以为傲的发展秘诀。

在讲到社区融合时,飞哥认为,要弄明白社区居民自治的目标在哪?最优状况是什么?现在爱有戏定位于培育社区自治组织,改善社区组织体系,培训社区领袖等几个维度。社区生态系统的重建,就如同自然生态的重修一样,有时这种社会系统的重构更加困难。要始终坚持,社区建设5年为一小步,10年才一大步,不是短期能看到突出成效的。有台湾机构在社区扎根近十年,进行社区共融服务。所以,发掘工作的意义感并不断保持热情成为社区社会工作的动力源泉,正因为坚持才能看见长效,我们也应该向那些孜孜不倦的社区工作者们致敬!~ 第三站

仁恒翠竹园社区,社区居民来自24国,3000户居民温馨如一家。这里共有居民约3036户,8000余人,却来自全球24个国家。在业主互助会发起人阿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翠竹园社区中心的各项陈设:社区公益超市、各类健身活动场地、图书吧、书画社、茶室、创意设计室、青少年涂鸦活动天台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社区的生活竟然还可以这么丰富和好玩儿!

最让阿甘自豪的还不仅仅是这些优厚的硬件设施,翠竹园的居民自治互助模式才是整合提升社区资源,提升竹园幸福生活的重要推手。现在翠竹社区居委、业主委员会、仁恒物业、社区互助中心四方联动,形成四方会谈平台,四方针对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定期召开会议。

由于社区居民来自不同国家,有几千户,为拧成一股绳,他们成立注册了南京最大的社区公益NGO组织“翠竹园社区互助会”,下辖43个社区俱乐部。让上至退休老人,下到学龄前儿童都能找到自己的组织和乐趣呢。

从2010年创办至今翠竹园互助会累计举办各类公益活动100余次,累计参加18500人次,成立:网球、羽毛球壁球、golf、足球、篮球、乒乓球、少儿体育、太极、舞蹈、瑜伽、跑步、读书、童书、少儿英语、无敌少儿团、成人英语、心灵成长、快乐成长、亲子、摄影旅游、自驾游、创业及人生规划、非诚勿扰、家政、美食、绘画、老人等30多个俱乐部。

互助会提供的帮助就是一个平台,一个信息互通的平台,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有效挖掘和激发社区居民的需求,倡导健康生活,招募各俱乐部核心成员,给予全方位的扶持,在此平台下衍生若干个俱乐部。

(一)实施策略

业主、互助会、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五位一体,互为依托。互助会形成社区活动标准化流程;业主自发组织活动和俱乐部;物业支持提供软硬件支持;开发商通过采购方式支持互助会的建设;居委会从政府层面与互助会打造社区和谐氛围;业委会从程序上解决互助会的后顾之忧.(二)财务制度

在相对固定的格式框架内,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披露互助会会运营管理的核心信息及监管要点。事前备案,事后汇报,公开透明,专业高效。从收入来源和支出项目中,公众一目了然、一清二楚地知晓互助会的财务状况。我们承诺所有针对互助会的捐助我们不从中抽取一分钱的管理费,所有人力费用均从经营费用中列支。

(三)公益制度商业化运作

借鉴企业ISO管理体系,把公益组织规范化运,希望能够通过有效的运营,形成有造血功能又具有可复制性的公益组织。公益不是免费是我们一直想传递给每个受众的信号,希望通过有效的经营创造更多的财富回馈公益事业。

(四)立体化信息传播

社区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群,单一的媒体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传播的要求。互助会发现在网络BBS和QQ群的受众还比较狭窄,于是推出了社区刊物—BambooLifestyle竹园幸福生活

(五)积分制度

6.社区窗口服务项目明细 篇六

一、民政窗口代办项目及流程

1、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报:

流程:户主向社区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 → 居委会入户调查核实→ 居民代表会议评议或低保评议小组评议 → 填写低保审批表并张榜公示 → 居委会提出初审意见上报街道民政办审核 → 区民政局审核、审批并委托居委会张榜公布 → 发放《城镇居民低保金领取证》。

2、兵役登记办理:

流程:设立兵役登记站,对适龄青年进行目测登记,区征兵办发放兵役登记证,确定预征对象后通知本人→对预征对象进行体检,合格后进行政治、文化审查,区征兵办发放征兵体检通知书→对初审、复审双合格人员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监督,街道征兵办和军地组织走访双合格人员家庭并确定征兵对象→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预定新兵名单后张榜公布,接受监督→向区政审组移交政治审查材料,区征兵办组织审定新兵。

3、老年证办理:

流程:提出办证要求,将近期一寸照片和身份证交居委会→ 由居委会初审后,送交街道有关部门 →街道负责用钢笔或签字笔按本人身份证提供的信息资料填写优待证卡片(粘贴照片)→统一编号后上交区县老龄办核准办理。

4、残疾证办理:

流程:提出办证要求,将近期一寸照片和身份证交居委会→ 由

居委会初审后,送交街道有关部门 →街道负责按本人身份证提供的信息资料填写残疾证信息→统一编号后上交区残联核准办理。

二、劳动保障窗口代办项目及流程

1、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申报:

流程:城镇居民以个人形式在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申报参保 → 在校生以学校为单位,由学校组织在学校所在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参保 → 非在校生、学龄前儿童以个人形式在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申报参保。

2、《再就业优惠证》申报:

流程:社区居委会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申请表→社区居委会审查、公示、盖章并出具就业(失业)状况证明→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审核、报批→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批、发证。

4、“4050”人员再就业援助申报:

流程:社区居委会领取《南平市再就业重点援助对象登记表》填写→社区居会审查并盖章→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审核并盖章→市区劳动就业中心审批。

5、辖区门店等经营性商户的监督检查,例如是否与劳动对象签订劳动协议、是否拖欠工资等。

三、综合治理窗口代办项目及流程

1、暂住证办理:

流程:社区居委会核实本人信息,领取《外来来京人员暂住通知》→社区居委会审核盖章→所辖派出所办理。

2、养犬证办理:

流程:提出养犬申请,在社区居委会填写《个人养犬申请登记表》→社区居委会审核留底备份→街道综治科办理。

四、计划生育窗口代办项目及流程

1、《第一孩生育证》申报:

流程:社区居委会开具《安排生育人员婚育状况证明书》→男方户口在其他街道应到女方所在街道计生办开具《核实反馈通知书》→《核实反馈通知书》收到后由街道计生办办理。

2、新生儿入户申报:

流程:30日内到社区居委会登记→所在街道派出所办理。

3、《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申报:

流程:社区居委会领取《申请表》→双方所在单位审核盖章→女方所在社区居委会审核盖章→街道计生办办理。

4、《流动人口婚育证》申报:

流程:社区居委会领取《申请表》填写→社区居委会审核盖章→街道计生办审核盖章办理。

五、民调窗口代办项目及流程

1、调委会调解办理:

流程:当事人口头或者书面申请→调委会受理(有申请事项和事实根据,如发现纠纷性质或严重程度已超出调解委员会的职责范围,应动员纠纷当事人去人民法院(庭)或有关部门解决,也可移送有关部门处理)→调查(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辩论,事实调查)→调解(要查明事实,分清是非,达成和解),调解记录经当事人确认后双方签字→达成和解协议制作调解协议书(双方当事

人、调解员签字,调解委员会盖章)→调解终结(调解文书整理归档)。调解不成的或一方不愿调解的,应引导当事人自己向法院起诉解决。

2、法律援助申请:

流程:法律援助咨询→领取申请表→提交身份证明,经济状况证明及案情材料→审查申请人提供的材料→法律援助中心审查批准→发给援助通知书→指派律师(法律工作者)承办→提供法律援助。

六、民事服务

1、户籍迁移办理:

流程:社区居委会证明→社区管片民警签字→光明派出所户籍窗口办理。七:统计工作

由顺义区统计局抽取参与记账工作的社区→北京市统计局抽取社区内的记账户→组织记账户到顺义区统计局进行培训→记账户按月填写收支情况→由社区居委会对记录内容进行编码并录入系统→上传给顺义区统计局

八:城建窗口服务(协调物业开展工作)

1.环境卫生:清运生活垃圾,装修垃圾。清扫社区居民楼内外环境。绿地种植与维护。

2.社区除四害:灭蟑螂、灭鼠、灭蚊蝇。

3.社区内公共设施维护与维修,居民户管道维修维护。4.社区老旧设施改造。

八:信访工作

一、接待。社区“两委”成员轮流担任信访接待工作,及时处理信访问题。

二、代诉。对信访人提出的诉求,须由上级有关部门解决的,接访人应代信访人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并办理书面委托手续,明确代诉时限和双方责任。

三、登记。认真填写群众来信来访登记,做到字迹工整清晰,内容言简意赅、准确无误、条理明晰。接访记录应与上访人核实清楚,上访人应签字认可。

四、答复。对上访人反映的问题,能当场答复的应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要向上访人说明情况。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问题,应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五、阅批。对重要信访事项,社区主要领导要亲自阅批,提出处理意见;社区其他领导要认真阅批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

六、回访。对已经接待受理的信访问题,要及时进行回访,督促解决到位。

七、归档。所有信访材料应立卷归档,做到归档材料齐全、排列顺序规范和装订整齐,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7.社区项目管理制度 篇七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新医改方案提出的核心目标。全体城乡居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和收入,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也是项目形成的初衷,其目的是建立“以人为本,以全面发展为宗旨,以社区为依托,以服务为根本,分类管理、分段运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学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1]。

基于贴近健康问题、掌握公共卫生实情的优势,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流动人口卫生管理服务的最有效方式。我中心自2007年6月起探索启动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制订出台“舟山市临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动人口规范管理实施方案”。

该项目填补了国内行业领域在此方面的研究空白。在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持续推进中,项目的实施有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及远期效益,并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2 概况

2.1 部署

2.1.1 技术培训,贯彻项目思路。

2009年1月,开展建档技术培训,内容主要针对建档注意事项及健康档案的完整填写。2009年4月,开展网络化管理技术培训,就健康信息电子化管理技术进行学习。2009年7月,举行“流动人口社区卫生管理与服务项目内部研讨会”,从流动人口项目实施的意义、运行方式及工作内容等方面着手,着重对信息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和重点疾病的管理与服务模式,项目绩效考核办法等进行探讨,旨在推动项目理论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工作规范和运行机制。

2.1.2 调查摸底,掌握基础信息。

2009年7月,依靠辖区健全的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在社区公共卫生联络员及外来人口管理员的配合下,结合流动人口生活规律特点,利用夜晚时间,发动责任医生团队拉网式调查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并为居住6个月以上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行为习惯和既往史等。根据2009年10月新城公安分局登记数据显示,辖区暂住证登记人数为19 098人,首次调查中共建立健康档案12 665份,有效管理率为66.32%。

2.2 实施

2.2.1 建立信息库,实行网络化管理。

以“网络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模式,以社区网格划分、人群居住地及人群数量为依据,做好流动人口信息归档工作。流动人口基本情况汇总表录入Excel,实行定期动态更新;明确各网络责任医生,实行地域管理,按月上报流动人口管理汇总表;建立流动人口公共卫生信息登记册,实行插片式分块登记,包括以人为单位的基础登记插片(常态人群、散居人群)、以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为单位的个案登记插片(流动孕产妇、流动儿童、高血压、糖尿病及胃肠病患者)和以工作场所为单位的集居人群登记插片;实行“以房管人”模式,公共卫生信息登记册按各网络住房序号排列,将基础登记插片和个案登记插片统一纳入每户家庭;加强上门服务时的信息采集,社区责任医生与社区公共卫生联络员、外来人口协管员等密切联系,定期收集整理流动人口资料变动信息,确保基础信息动态有效。

2.2.2 属地化管理,强化分类管理与服务。

常态人群参照户籍人口,以三大类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内容,开展一年4次的上门随访,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散居人群做好资料登记,掌握情况,向其提供公共卫生应急服务,并及时进行人群类别调整(转为常态人群或迁出);通过固定的卫生联络员,责任医生定期上门为工作场所集居人群提供卫生防病宣传,开展卫生指导和职业健康教育。

2.2.3 规范环节,把好发现关和分析关。

做到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人群发现一例、登记一例和管理一例。做好流动孕产妇孕产期保健管理的动员、通知工作,宣传分娩救助和保健减免政策,提高住院安全分娩率;做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按时接种工作,动员0~3岁儿童参加系统保健管理,宣传保健减免政策;开展流动人口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做好辖区内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转诊,对密切接触者的线索调查,以及病人的追踪和随访管理,做好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为寻求艾滋病咨询和检测人员提供转介服务;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人群,实行分层评估、分级管理,提供规范的管理与服务,并面向高危人群开展生活行为方式干预。针对我市流动人口中普遍高发的胃肠疾病,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时发现致病危险因素,采取积极干预措施。

3 成效

对于未纳入财政全额拨款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来说,成本效益原则是确保工作可持续开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在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优势、寻求最适宜的服务内容和管理方式的同时,须着重加强内部节流,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实现控制和降低成本的目的,体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

舟山市政府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出发,进一步加大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力度,部分行政区域已考虑将流动人口卫生管理与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支出范围。按新城区15元/(人·年)的补助标准,预计2009年流动人口卫生管理与服务补助费用为79 156.25元,基本上能够保证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2008年、2009年新城社区流动人口孕产妇、儿童保健及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情况见表1、表2。

2009年9月,在上级领导、专家的帮助指导下,中心作为舟山市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联合市社区卫生协会,经过几个月的专题研究,中心负责人张明君、市卫生局副局长胡本祥担任主编的《流动人口社区卫生管理与服务》一书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为国内流动人口社区卫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推进实施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与此同时,中心作为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全国培训基地,将于2010年初就该课题举办一期国家级层面的培训班。

4 总结

4.1 问题和难点

4.1.1 社区责任医生人数配备不足导致的工作压力剧增问题。

中心在成立时按服务人口数1∶1 500配备社区责任医生,不包含流动人口。目前新城正处于开发高峰期,流动人口数量已占到户籍人口的1/2左右,有的社区其流动人口数甚至超过了户籍人口数,加之舟山市大桥开通在即,届时来新城居住、打工的人数必将有所增长,给中心未来人力状况带来了巨大隐忧。

4.1.2 流动人口“流动性大”的特点成为工作实施中的最大难点。

(1)直接导致工作量的加大。为加强对流动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有效掌握人口底数,社区责任医生必须对迁入、迁出的人口数据进行至少每月1次的统计核对。如人口迁入迁出过多,核对、录入信息的前期工作过于繁重,势必直接影响到社区责任医生后续提供健康管理和服务的时间。(2)不利于成本控制。流动人口因其工作特征,大多早出晚归。社区责任医生一般须在晚上用饭时间上门服务,才能保证管理“到人”。这就牵涉到两个问题:一是社区责任医生的安全隐忧。二是加班引起的工资成本提高问题。综上所述,劳务消耗是项目实施的主要成本,虽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是成本控制的关键,但囿于流动人口的特殊性,目前,还没有太好的办法来提升效率,节约成本。

4.1.3 信息化技术落后影响到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由于健康档案软件技术的局限性,当前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对流动人口进行有效管理。我中心现在采用Excel表对流动人口基础数据进行管理,也只是一时的权宜之策。因为Excel表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例如它不能对重复输入的信息进行自动提示,而且它只是一个数据库,无法完整体现社区卫生责任网格化管理的模式,在管理上远远达不到系统、科学的要求。

4.1.4 卫生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矛盾。

首先,中心向计划外流动孕产妇宣传分娩救助政策与计生部门执行的政策相悖,计生部门一般对计划外生育孕产妇采取驱赶手段,而卫生部门却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为防止非法接生、保护母婴生命安全而开展救助,具体工作中这一矛盾如何调节,值得商榷。其次,目前,社区公共卫生联络员和外来人口协管员的工作侧重点放在育龄妇女、孕产妇的管理和人口暂住证的办理,对于卫生部门管理的重点人群之一的流动儿童的重视程度则相对不足,部分数据无法共享,直接影响到社区责任医生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4.2 对策和措施

4.2.1 要把流动人口纳入辖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统筹考虑,将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纳入当地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进一步理顺机制,明确职责,全力调动各系统、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和资源共享的良好运作机制。

4.2.2 要加大对卫生部门开展流动人口社区卫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支持力度,按当前实际管理人口数核定或增加社区责任医生人员编制,落实经费预算,保证充足的人力、物力供应。社区(村委)等村民基层组织要加强宣传、管理和引导,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的综合素质。

4.2.3 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考核机制,将流动人口卫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纳入当地卫生工作综合考核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估中,通过建立科学务实的考核评估制度,发挥考核评估对工作的引导、规范、保障和监督作用。考核原则应“重结果”、“轻过程”,考核结果与项目经费下拨挂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强化内部督查考核机制。

4.2.4 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区域内一体化流动人口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步伐,强化基础工作,突出工作重点,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8.社区项目管理制度 篇八

1 立项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日常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再加上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日益突出,通过统计数据显示,近些年国内疾病谱及死亡谱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在逐渐增长,已经成为了极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糖尿病就是最为典型疾病之一,该病除了自身危害之外,还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病、视网膜疾病等,严重者可导致残废,甚至危及生命。据统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一般发生在患糖尿病5~10年后,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我国现有9200多万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人的检出率、知晓率和控制率均不高,另外,由于大部分糖尿病症状轻微,不会马上夺走患者的生命,其严重性往往被人们忽略,我国糖尿病人中没有及时就医者高达60%,在接受治疗的糖尿病人中,有2/3的人没有达到治疗目标。因此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成为我国政府和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糖尿病的社区综合防治与管理迫在眉睫。

2 项目科学技术方案的设计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建立健康档案时已经确诊的富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社区的糖尿病病人。

2.2研究人员

参与科研的医护人员和社区医生均为富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并做到全员培训和多次复训,确保研究全过程的全部观察病例的质量都得到有效管理。

3 项目实施过程

我院下属的富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于2002年,是梧州市首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2004年开始在所辖社区开始了居民建档工作。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进行了空腹血糖的检测。2004年1月至2012年经过健康体检已发现糖尿病病人612人。中心为所有的糖尿病病人均建立了慢病档案。

本项目从2006年开始,通过在2004年—2006年进行居民建档工作,经过社区健康体检发现的糖尿病病人中随机选取尚无糖尿病并发症的、愿意接受社区综合防治的患者30人和不接受社区综合防治患者30人(盲目就医、无效花消,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实验组男14例,女16 例。平均年龄60.2岁。病程1个月—24个月,平均( 11.2± 0.6)个月。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0.8岁。病程1.2个月—22.6个月,平均( 11.9 ±0.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纳入常规管理。将所有患者的信息存储到计算机中。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信息的主要登记内容包括: (1)患者的基本信息; (2)健康体检表(含登记时患者症状、一般状况、生活方式、脏器功能、查体、辅助检查、中医体质辨识、现存主要健康问题、住院治疗情况、主要用药情况、健康评价和健康指导)。

实验组通过以下措施进行社区综合防治:

3.1开展系统全面的健康知识教育,并组织参加糖尿病防治健康知识培训以及心理指导等活动,每个月大课时授课1次,每三个月面对面随访指导1次。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主要是调整患者的心理健康。指导其合理的安排饮食,适度运动以及科学用药,并教会患者如何自我监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和勇气,激发居民自发防治糖尿病的主观能动性。另外,进行中医宣教,如推广糖尿病按摩保健操:固气转晴、横推胰区、揉腹部、按揉腰背、推擦腰骶、通调脾肾、拳扣胃经、擦涌涌泉等。

3.2量化饮食治疗:糖尿病饮食控制十分重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要有一个合适的比例。采用钱永立教授“糖尿病临床指南”及刘尊永教授“糖尿病平衡膳食指南”饮食治疗原则,制定个体化饮食处方,制定每人每天进餐次数以及每餐食物摄入量,使每餐热量保持科学分配(碳水化合物60%、脂肪25%、蛋白质15%)。

3.3量化运动治疗: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轻中度高血压,改善心肺功能,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糖耐量,改善脂代谢。依据患者健康状况遵守质量、规律、个别指导的科学运动原则,制定每人每日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持之以恒地锻炼,每天至少三十分钟,要量力而行,不需激烈运动,适可而止。进行有氧运动,就是强度不是很大,时间比较长,全身都能得到锻炼的运动,什么方式都可以,走路、慢跑、打球、跳舞都可以,但是要坚持。

3.4

3.4.1用药指导:使患者掌握正确的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治疗方法,拥有战胜糖尿病的有利武器。

3.4.2中医干预治疗:

阴虚燥热型:患者证见烦渴多饮,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属消渴病的阴虚燥热型,应以养阴消渴饮为基础。治法以清热降火、生津止渴为主,用消渴方加减。方药如下:天花粉15、葛根12、麦冬12、生地10、黄连10、黄芩10、知母10、甘草6 三剂,日一剂,水煎服,之后依据随访情况加减。

气阴两虚型:患者有口渴多饮、多食易饥症状,属中医消渴病范畴,证见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症状。舌淡或暗红、边有齿痕,舌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治法以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为主,方用七味白术散和生脉散加减,方药如下:黄芪15、党参15、白术15、茯苓10、怀山药12、木香12、藿香9、葛根10、天冬10、麦冬10、甘草6 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之后依据随访情况加减。

阴阳两虚型:患者素有多尿多饮,多食易饥,属中医消渴病范畴。证见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多饮多尿,浑浊如膏,或浮肿少尿,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治法以滋阴温阳,补肾固摄,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方药如下:熟地黄15、山萸肉12、枸杞子15、五味子9、懷山药12、茯苓12、附子6、肉桂9、黄芪12、黄精12、益智仁10、金樱子10、葛根10、甘草6 先服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之后依据随访情况加减。

(四)平和质型。无不适症状。坚持每周晨运2-3次,每次60分钟以上,以行走山路为主。体态适中、面色红润、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饮食保健:山药扁豆粥-——山药30g,白扁豆10g,粳米50g,白糖少许。

研究发现,糖尿病发病后临床上尚无典型症状出现时,机体就已经产生了许多微观的病理变化。实验室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临床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如有毛细血管畸形、血流缓慢、红细胞聚集、血管周围渗出等变化,同时还有血管内皮损伤、增生、炎性物质增多,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血栓素释放、血液高凝状态、微小血栓形成、氧化代谢活跃、自由基增多等病理变化。这些与血糖升高,机体长期存在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过程有关。这种慢性疾病过程和病理变化与中医“久病多瘀”的理论一致,均符合中医“血瘀证候”。“从瘀论治糖尿病”,在常规药物控制血糖以及生活干预之外,中药治疗中适当加用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进行辨证治疗,对于早期防治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十分有意义。故中医药干预时在以上分型治疗中酌情予以加用丹参、三七、当归、川芎、红花、鸡血藤等中药及提取物,应用后均可以明显改善实验室异常指标和病人症状。

运动保健:每日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有氧运动,可散步,打太极拳,剑,八段锦。

穴位保健:选择足三里,气海按压。

经络保健: 横推胰区、揉腹部、推擦腰骶、通调脾胃、拳扣胃经、推擦涌泉。

3.5定期检查:使患者随时掌握自己的病情。初用降糖药物者,血糖监测应不少于1/周;血糖控制不良正在调整降糖药物用量者,宜一周2次;换用降糖药品种时,宜一周1~2次;使用胰岛素治疗调整剂量者宜一周1~2次;血糖控制稳定的门诊患者宜一月2~3次,还应对患者的血压、体重等指标进行测量,每隔3个月,应对糖化血红蛋白等进行检测。糖尿病症状加重时应立即监测并转诊。

4 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

4.1随访管理的目的

4.1.1 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规范治疗,提高患者规范治疗的依从性,促进血糖稳定维持目标水平。

4.1.2 有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相关指标水平,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

4.1.3 监测血糖、血压、血脂、并发症和相关伴发疾病的变化。

4.2随访管理的方式

采用每三个月一次的慢病访视的方法,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

5 项目实施取得的效果

实验组所有患者各项指标干预前后比较显示(平均指数):体重降低1.79kg,体重指数降低0.79,收缩压降低12.1mmHg,舒张压降低5.82 mmHg,空腹血糖降低3.415 mmol/ L,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3.4257mmol/ L。血糖控制率由原来的12.14%提高到44.67%(判定标准:空腹血糖为4.2~6.1 mmol/L),控制不良率由原來的74.56%降低到33.42%(判定标准:餐前血糖在6.1mmol/L以上,餐后两小时血糖在11.1mmol/L以上);血压控制率由原来的4.15%提高到60.68%(判定标准:≤130/ 80 mmHg),未控制率由96.63%降低到37.89%(判定标准:≥140/ 90mmHg)。

实验组30例糖尿病病人中只有1人出现了并发症(脑血管病变),并发症发生率为3.3%。其它29例发病时间均超过5年,有的已近10年,未发现并发症。而对照组30例糖尿病病人10人出现了并发症(3例为糖尿病心脏病、3例为眼底病变、2例为脑血管病变,2例为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发生率为33.3%。

6 应用和推广

糖尿病最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是合理运动、控制饮食、血糖监测、药物、心理指导及健康教育等,医院治疗的重点通常为药物治疗,虽然一些医院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加强了护理干预,但当患者出院后,病情的控制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社区综合防治注重加强干预,是慢性疾病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在社区综合防治过程中,通过对患者采取心理指导及健康教育,可促进加强患者的健康意识,同时掌握有关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促使患者建立起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认真做好定期检查,从而可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而对糖尿病进行中医药干预,通过对不同症型联合中药和食疗以及中医非药物疗法综合治疗方案,改善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失明风险、降低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等,创新了糖尿病防控形式,形成社区科研体系建立的模式,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

9.中国联通“智慧社区”项目方案 篇九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步伐日益加速,养老问题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中国联通“智慧社区”项目以实践政府对加快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科学化、技术化、信息化的探索为切入点,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的新模式,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幸福和谐社会形态,让在外工作的子女放心、省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中国联通西安研究院凭借在陕西省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中的丰富经验,以及联通先进的3G/4G通信技术和优质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资源,以政府当前最急迫的社区养老、精细化管理两大功能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切入点,与政府共同构建一个全新的社区管理形态,进一步落实《陕西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中关于积极推进社会信息化,促进和谐便民陕西建设的要求,实现政府管理更有效、居民生活更幸福、商家服务更到位的智慧社区。

研究院通过智慧社区的实践旨在探索一条智慧城市建设落地的新模式,即自上而下进行顶层设计、自下而上进行平台部署的实施路径。产品设计 2.1 产品架构

中国联通智慧社区整体框架是以联通云平台为基础,采用分布式接入,集中式处理,功能设计模块化,能够根据不同社区需求进行快速复制部署。产品按照社区、街办、上级政府的三级管理模式,通过在平台中设置不同的管理权限,实现不同层级部门的监督管理,社区主要负责具体受理,街办主要负责数据分析、监控和管理,上级政府主要负责监督。应用对象涵盖政府管理、社区服务站、物业、居民和周边商业用户。

图1:中国联通智慧社区架构图

2.2 功能架构

基本功能:

主要围绕社区精细化管理和慰老服务部署应用,重点落实省委书记赵正永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要求。

拓展功能:

主要围绕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城市应急、智能家居部署应用。

研究院会结合政府工作要求、社区发展特色和行业特定应用不断开发出新的应用服务。

2.3 社会效益分析

 政府:

1.依托智慧社区平台,整合通信运营商、区域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周边商家、小区物业及保安等各类社会资源实现居家养老、流动人口管理、公共安全、应急指挥、诚信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等职能在社区的落地;

2.通过智慧社区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提升政府形象;

3.通过智慧社区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降低成本; 4.通过积极推广智慧社区的覆盖面,吸引商户加盟,通过1KM商圈为居民的衣、食、住、行提供便捷服务。 居民:

享受智慧社区平台所提供的安全、便捷、舒适的生活。 物业:

1.通过加入智慧社区项目,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2.利用一卡通支付水、电、煤及物业费,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3.通过智慧社区平台开展快递代收、物流配送等服务,方便居民。 商业用户:

10.社区 关爱儿童志愿服务项目方案 篇十

-------项目方案

陪伴大家度过一个“健康、有益、愉快、安全”的暑假。为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高青少年道德文化素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服务和关爱青少年,社区将开展一系列关心关爱青少年健康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的志愿服务,现将项目方案部署如下:

一、以暑期活动为主要方式,开展青少年志愿服务工作 为了全面提高我社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充实青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加强社区青少年的友好学习与交流,玉林东路社区现根据街道的要求、结合我社区的实际情况将在暑假期间开展各色活动。活动内容共有三部分:品牌活动、日常特色活动、主题活动

1、)品牌活动:

1.玉林东路社区“美好明天、儿童关爱中心”活动室面向所有

小朋友开放:

人员安排:每个活动室由大学生志愿者陪同,并分不同时间

邀请“五老”参加,把武侯区教育局要求的全区中、小学生和基层“五老”深入开展暑期“双十个一”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2.暑期安全教育,——利用“五老”与孩子一起的机会向小

朋友灌输夏季防溺水;触电知识;教育未成年人

在假期做到遵纪守法;注意交通安全,注意饮食

卫生,不吃被污染的食物;注意自身安全,防火

防盗;注意用电安全,不要随便接触电源、电线,不乱摆弄电器。

2、)日常特色活动:

1.成立一支未成年人组成的“环保小卫士”队伍:人员安排:把小朋友分成小组,由志愿者带队。

职责:对辖区院落的绿化带、垃圾堆放点、消防通道等公共

场所进行维护和督察。

时间:每周四上午10:00—11:30

2.成立一支有文艺特长的未成年人“慰问小分队”。服务对象:对辖区的空巢、孤寡、残疾老人进行慰问。服务类容:上门为老人做家务、陪他们聊天、表演特长,要

让爷爷、奶奶们健康、快乐

时间:每周五上午10:00—11:30

3.水果拼盘比赛:把小朋友分成小组,社区提供同等数量的水

果,最后根据摆放的颜色、形状、等评出优胜小组。

3、)主题活动:

1、义务募捐: 到辖区居民住户那里收集废品,用所得款项资助

辖区平困、残疾儿童。

3、书画赏评: 由xxxx社区五老成员的曹爷爷、周爷爷、彭爷爷

现场书写、作画,小朋友可边看、提问和临摹。

4、小脚丫走成都: 去“生态园”参观,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并

感受新形势下的农村如何依靠科学的力量种

出不一样的瓜果、蔬菜。

5、变废为宝,手工展示: 把平时我们扔弃的、用不上的物品,通过小朋友的巧手,变成漂亮的饰

品。

暑假期间,是青少年意外伤害事故的高发期,社区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安全意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在今年暑期活动安排上,加大了日常活动的内容,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普及青少年的安全防范知识,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质,将健康有益的知识以趣味性的形式讲授给孩子们,使青少年从小养成良使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了青少年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生活技能、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开展社区常态关爱青少年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在平时工作中,对社区青少年开展常态即时的关爱和服务,包括青少年之家的建设,教师进社区,心理辅导等等,加强与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等机构单位的联系,做好青少年心理辅导工作,关心青少年的家庭情况,保护好未成年人。

Xxxx社区居委会

11.虚拟社区管理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虚拟社区;虚拟社区管理;虚拟身份;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6-30977-02

The Review of the Virtual Community Management

FAN You-Guo1, DING Hong-ming2

(1.TACH technology C0. ltd., Nanjing 210016,China;2.Nanjing City Subway Industrial Group Co., Ltd.,Nanjing 210028, China)

Abstract:The main content of the virtual community management was proposed briefly after the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The potential problem and manage difficulty of the virtual community management was discussed detailed with systematic scheme, which deploy the data mining as the dominant tool. The future of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virtual community management was given.

Key words:Virtual Community; Virtual Community Management; Virtual Identity; Data Mining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现实生活中的社区逐步网络化,网络中的各种活动自发聚集在一起,这两者作为直接诱因,导致了互联网虚拟社区的出现。而随着互联网的规模日益庞大,各种用户的知识结构要求和资费门槛的普遍降低,各种社会行为网络化,导致在赛博空间里的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互联网里,你不知道与你聊天的对象的真实身份,其是一条狗也不奇怪。但是当个体面对这个浩瀚的虚拟社会的时候,由于缺少监管,导致个人的私欲极度膨胀。于是,互联网里各种违法事件频发,对个人的人身攻击和隐私的侵犯导致了虚拟网络社会里的群体违规对现实生活中个体的巨大负面影响;对社会财富的侵袭导致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对互联网的管理和引导,是立法机关、新闻、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信息网络安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虚拟社区管理的需求出发,探讨了虚拟社区关联所面临的问题、对策及未来的方向。

1 背景

由于网络用户的广泛分布和用户行为的日益成熟,各种具有相同兴趣的用户会在门户网站或者即时交流工具的群里停留,形成了所谓的虚拟社区[1]。

实际生活中的社区是指地理位置上紧邻的各种生活设施以及其中人与人的互动的复合体。虚拟社区借鉴了实际生活中社区的概念,同一社区中的各种小群体分别对各自关注的话题进行讨论,尽管其地理位置可能遍及全球,但是其兴趣、爱好或者某一特征相近,其相互互动,形成虚拟社区的各种活动,各种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讨论的话题都在这里有反映,而更多的是现实生活中无法讨论的话题也可以充分讨论。

最早的社区出现在互联网刚起步发展的时期,由于技术交流的需要,各种用户通过用户新闻组和电子公告板BBS聚集在一起,交换软件,分享心得,交流体会。虚拟社区的出现符合人们物以类聚的习惯,而当时网络上的用户都是大学的学生和教授之类的具有较高知识结构和修养的人,因此虚拟社区的管理问题并不突出,基本上没有什么欺骗的事情发生。

但是在互联网普及之后,接入互联网的门槛降低,伙夫走卒均可以上网冲浪,清洁工都有自己的Email地址。此时,各色人等良莠不齐,互联网上的虚拟社区开始分化,各种不同利益得纷争使得互联网变成了虚拟罪恶产生的根源,现实生活中的

各种罪恶也开始在虚拟社区里出现。

2 虚拟社区管理的主要内容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吧的出现,互联网这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企业员工工作效率降低,学生沉迷不良网站等不良影响;最早黑客开始入侵系统以获得黑客界的名声,到后来互联网商业化浪潮后黑客为利益铤而走险;由于交流的便利,起初人们相互交流是为了分享快乐分担哀愁,现在各种形形色色的猎手以各种伪装的伪善面具与猎物沟通,以达到猎财猎色的目的。截至2005年4月全国共有各类在册网吧11.3万家,平均每天全国网吧人流量约在4000万人次,为了管理好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规范互联网秩序,互联网管理软件应运而生,为虚拟社区的监管带来了审计管理和访问控制。

互联网安全管理软件已经从最初的实现网吧管理和过滤不健康网站的单一功能转变到现在精确控制网络内访问互联网的机器或人员的行为,能够全面详实地记录各种网络行为,包括上网日志、邮件、聊天等。特别地,由于网络行为人的聚合方式从Telnet BBS已经发展到了各种形式的应用,如文字和视频聊天,Web,门户,博客,邮件等等,如此丰富的应用形式以不同的方式聚合带有不同目的的人。虚拟社区已经从简单的讨论组发展的聊天群、论坛、博客等多种形式,不同形式的虚拟社区中的角色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何在各种纷繁复杂的角色中寻找其与现实生活中角色的对应关系,以及这些角色间的联系,通过对虚拟身份和现实身份的规范管理带动虚拟社区活动的规范化,是虚拟社区中虚拟角色管理的主要内容。

而且随着我国上网人数的急剧增加,对虚拟社区的管理逐渐提上日程。而网络上的人是虚拟的,如何利用上网人员的网上行为来刻划上网人员的性格,及掌握上网人员网上的活动规律成为最新的需求,对于互联网管理软件的功能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

针对现在的局面,现在的单纯网站过滤,记录上网人员身份和机器的行为的互联网管理软件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迫切需要构建统一的综合局域网数据获取和数据处理系统,且该系统要求良好的扩展性,以应对互联网飞速的发展,来实现虚拟社区管理。

3 虚拟社区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虚拟社区中存在一些问题是我们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影响到现实社会,对虚拟社会的规范与改造是信息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者和法律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1)信息的真实性

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因为虚拟社区参与者的原因,虚拟社区中的信息的真实性的考据只能有虚拟社区的游人和观众自己负责。由于这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很多过去不能实现的目标现在已经非常容易实现。比如个人发布新闻,web 2.0的博客就能够轻松实现;与内容的受众直接交流,过去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入,现在只要在醒目的地方留下你的电子邮箱或者即时通讯工具或者语音/视频工具的号码,有兴趣的参与者自然会通过这些新兴的交流工具来与你沟通。信息的发布非常容易,大量的伪造信息充斥各个社区,浪费社会资源的同时也误导着广大受众。

2)信息的对称性

由于信息的发布非常容易,各种所谓的内幕消息横流,信息的源头由各种心怀鬼胎的虚拟角色所控制,来谋取其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信息的受众则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成为被蒙蔽的信息奴隶。这种信息施受间的不对称在涉及到违法犯罪的时候尤为明显。

3)信息制造者的身份不明确

由于门槛太低,任何一个经过概念熏陶的会用鼠标会打几个汉字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源头。而网络的无国界特性也使得国外的各种势力和利用团体利用虚拟社区的监管缺位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过去由于交流成本太高(主要是人员流动成本和信息交换成本)而难以完成的事情,现在已经可以非常经济实惠地完成。换一句话说,由于滥用的成本太低,各种参与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或者目标,在虚拟社区里横行霸道扰乱虚拟社区的秩序。比如在各种论坛里利用虚假ID侮辱他人,相互漫骂,传播色情和违法信息等。这些都是缺乏监管造成的后果。其中对虚拟身份的管理的薄弱使得监管的短板尤为引人注目。

4)信息影响面和追踪的成本

由于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种信息基础设施,使用者广泛,信息的传播途径已经从以前的传统媒介和口口相传发展到了键盘、鼠标的箭头和受众的眼球上,受众获得资讯的途径的增多和低成本,使得信息的传播比过去更加广泛和迅速。如果是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也特别难以消除,因为没有经济而有效的追踪工具,使得追踪的成本太大。

5)信息的法律界定还不明确

由于现阶段国家的法律和法规建设的落后,各种法律法规已经难以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使得受害者难以找到合适的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管理者也没有合适的法律框架和准绳来为监管和规范指定准则,结果往往是信息施暴者逍遥法外,受害者忍气吞声或者有苦难言,管理者无法可依,一种尴尬的局面在所难免。

学术界应该能够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来打破信息施受中的不对称,维护信息的公平性,其中虚拟身份的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6)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

互联网已经由以前的比较单纯的Cybe空间发展到现在的商业化信息非常浓的虚拟世界。以前的个人网站做主页纯粹是个人兴趣,对流量的追求也仅仅限于知名度,而在互联网商业大潮的洗礼下,特别是在互联网冬天的冰雪消融,商业化的春天来临,各种知名度和流量都可以兑换成商业利益的情况下,互联网已经被各种利益完全控制。不同利益集团在虚拟网络空间里的博弈是当今互联网的一大特色。

对利益的角逐使得虚拟的身份更加复杂,信息背后的推手日益潜藏以获取信息的不对称优势;信息的商业化洗礼使得信息褪去了原来鲜艳的光泽,成为一枚枚商业化的印章。如何规范商业化的信息角色,需要对虚拟身份进行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4 虚拟社区管理的难点

虚拟社区管理还存在诸多难点,与其自身的特性息息相关,同时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1)数据的海量特性

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在爆炸式地产生,如何容纳这些海量数据并从这些无定形的信息中提取有效的身份信息是一个技术难点。即使对于能够提取的虚拟身份,由于社会人的社会属性的复杂性,导致了虚拟社区中虚拟身份与社会人的属性间是多对多的关系,如何充分保存和挖掘这些信息来为我所用,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另外,海量意味着高的硬件和软件投入,高的人力物理投入,以及试图发现目标时的海底捞针。

2)数据获取困难

利用网络蜘蛛得到的数据只是公开的信息,也称为前台信息,而后台信息能为我们提供虚拟身份更多的信息。但是如何获取后台信息的难度,不亚于做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的难度。因此有时候会退而求其次,利用有限的公开的信息来作为数据源。

对于后台信息,抛开隐私不谈,由于各种虚拟社区的信息分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尽管各个利益集团有着不同的利益追求,但是如何从各种不同利用集团那里获得真实的虚拟身份的数据是一个难题。

3)可信度低

虚拟身份的可信度低,某个人在某个网站某个版面拥有多个ID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曾经某个二手电脑论坛的一个推销页面中,某个虚拟ID为了为自己做托,更换马甲吹捧而露了马脚,被各路人马涌入,变成了该网站的不沉帖,成为虚拟社区的马甲史上的一大笑料,也是虚拟身份可信度低的一大佐证。而即使有了上网实名,上网卡的遗失、主机被黑等都会导致这种实名联系的可信度降低。

4)行为模式变化多端

用户的行为是多元的,虚拟身份的行为模式也是多样的,如何从这复杂多变的行为模式中,发现虚拟身份的持续和变化规律,需要从网络的行为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建模。

5)法规不健全

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规范各种虚拟社区的虚拟身份管理办法,但是政策的执行力度上还要因为网络服务提供商出于对隐私保护和眼球关注度的追求而大打折扣。而互联网中各种稀奇古怪的事件层出不穷,即使获得了虚拟身份的真实社会属性也往往因为没有有效的法律根据而使法律面临难堪的境地。

5 虚拟社区管理的解决方案

为了应对虚拟社区的蓬勃发展,更好地引导和规范虚拟社区的各种虚拟角色的的网上行为,分析虚拟身份的网上性格,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虚拟社区,建设一个综合的虚拟身份管理系统势在必行,也切实可行。

(1)打造稳定的虚拟社区的信息和虚拟身份的来源。

与各种信息提供者进行广泛地合作,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使其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高度来为虚拟社区管理者提供信息来源。

(2)利用已有一些政策法规,为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基础,也为提高虚拟身份的可信度提供质量保证[2,3]。比如现在网吧的管理形式已经有过去的开放经营模式转换到现在的封闭经营模式,不是随便的什么人支几台机器拉几根网线架个拨号服务器就可以成为网吧。网吧的经营许可证和实名上网制度的执行提高了网络使用的门槛的同时为虚拟社区的监管提供了机遇。这个基础使得各种虚拟身份的可信度大为提高。

(3)建立虚拟身份管理系统。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存储大量信息的介质如硬盘非常廉价,计算能力也比过去大幅提高。而搜索引擎技术为信息检索提供了有力手段,数据挖掘技术为虚拟身份的关联和模式挖掘提供了技术支持[1,4]。建立虚拟身份管理系统以后,可以追踪信息发布者的踪迹,规范各虚拟身份的言行举止,有助于打造和谐社会。

6 虚拟社区管理的未来

建立完善的虚拟社区管理信息系统是虚拟社区管理的必由之路。如果建立了完善的虚拟社区管理系统,对历史数据的关联挖掘得到一些结论,这些结论便于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使得虚拟社区管理人性化。在虚拟身份管理系统上进行虚拟身份的高级行为分析,解读虚拟身份的性格特征和行为特征,也有利于针对不同的个人行为进行特别的管理,或者对特殊行为进行监控。最后,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各方力量齐心协力,携手共进,为建立和谐的虚拟社区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毛波, 尤雯雯.虚拟社区成员分类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z1).

[2]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S].国务院令第292号.

[3]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S].信息产业部令第33号.

上一篇:大班有趣的反义词教案下一篇:一年级读书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