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共11篇)(共11篇)
1.历史事件 篇一
武昌建城于公元223年(吴黄武二年),初名夏口,其军事地位一直受到重视。南朝刘宋时,为了削弱荆州的地方势力置郢州,治所夏口,因此当时的夏口又称为郢州。隋炀帝依照秦朝郡县两级制办法,规划地方行政,夏口为江夏郡和江夏县的治所。唐朝将郡改为州,江夏郡更名为鄂州,至此夏口就有了鄂州的称谓。此时的鄂州与荆州、襄州合为荆楚大地的三重镇,有“三郡之于楚,如鼎足然”的说法。“安史之乱”后,随着江汉运路的兴起鄂州地位更加突出,唐政府随于代宗(763-779)时置鄂岳观察使驻节鄂州,不久又升鄂岳观察使为武昌军节度使,鄂州成为唐朝后期的48个藩镇之一。南宋初年鄂州成为中部抗金战场的大本营。抗金名将岳飞坐镇鄂州7年之久,从这里出兵4次北伐,3次驰援两淮战场,都取得了重大胜利。《满江红》这首著名词作就是岳飞在第一次北伐后回师鄂州写成的。南宋末年(1259年),蒙古军队统帅忽必烈率军围攻鄂州。鄂州军民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鄂州保卫战,赢得了守城的胜利。
元朝初年鄂州被提升为鄂州路,不久又更名为武昌路,并取代江陵,成为湖广行中书省省会地,为省会名城。武昌这一名称也正式确定了下来。
明朝将武昌路更名为武昌府,夏口既是省城和武昌府治的所在地,还是楚王朱桢的就藩地。清朝分湖广行省为湖北、湖南两省,武昌府作为省城不仅为湖北巡抚驻地,还是湖广总督驻地。公元1911年10月10日夜,爆发了震今中外的“武昌起义”,革命党人正是一举攻占湖广总督署,从而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1926年9月,北伐军到达武汉。12月,设武昌市。1927年1月,武昌市与汉口市合组为京兆区,称“武汉”,为国民政府所在地。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三镇合为一市,定名武汉市,为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辖市。1954年6月,武汉市改为省辖市,为湖北省省会。经过50多年发展,武汉市成为辖地8400多平方公里,人口800多万,市区人口400多万的华中地区特大中心城市。
【武丁南征】
商朝在迁殷前后国势衰微,南方荆楚诸部呈现出强烈的离心倾向。武丁(殷高宗)时国力复兴,遂于公元前13世纪末出兵南征。兵锋及于汉水、氵员水、滠水之间,今武汉市江北辖境包括黄陂、新洲,均为武丁大军用兵之地,使荆楚各部重新归附。【楚灵王镇夏】
公元前540年,楚灵王联合12位诸侯,发动吴楚之战。为就近指挥楚军作战,楚灵王从郢都移镇夏?。夏?指汉水入江处,即后来所称夏口。公元前537年,?射率繁扬之师,在夏?与楚灵王会合,后在安徽的鹊岸击败吴军,结束了这场持续3年的战争。
【吴军破酭月城】
东汉末年,武汉成为孙权和刘表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为防御吴军进犯荆州,刘表令其江夏太守黄祖将郡治移至石阳(在今汉口北郊),以重兵驻龟山北侧的酭月城,扼守长降馈:航ò彩?208)春,吴军前部大都督周瑜以水军击败黄祖,攻破酭月城,将其夷为废墟。然后乘胜追击,斩黄祖,俘虏数万人。
【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曹*初步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208)深秋率兵20万,号称80万南下。刘备被迫从樊城逃至夏口(汉水入江处),继而渡江至沙羡县(治所在今金口)东北今青山一带,派诸葛亮劝说孙权出兵。双方组成联军5万,迎击曹军。曹军顺汉水而下,渡江至赤壁(今武汉市江夏区赤矶山,一说今蒲圻县西北赤壁山),因将士不服水土,疫病流行,又不习水战,初战即被联军打败,大火延及岸上营帐,曹军纷乱,联军遂乘势大败曹军。此战后孙权取得荆州大部,刘备则占据武陵、长沙等四郡,后又取得益州,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孙权筑夏口城】
赤壁之战后,孙权自建业(今南京市)移治于鄂(今鄂州市),改鄂县名武昌,设武昌郡。沙羡县(治金口)境内的江夏山(一名黄鹄山,今蛇山)为拱卫其上游的形胜之地,因此,孙权便于黄武二年(223)派人在山上近江处筑城。此城周围二三里,因隔江面对夏水(汉水)入江口而取名夏口城。城依山负险,居高临下,孙权多以宗室率军镇守,军事地位十分显要。此城为武汉市区内第一座有明确纪年的古城。
【张昌起义】
西晋惠帝时期,税役繁重,民不聊生,流民四起。太安二年(303)义阳“蛮”张昌发动就食于江夏的流民起义,立国号“汉”,建元神凤。江汉一带人民纷起响应,旬月间众至3万,攻州夺郡,势如破竹。先后攻克江夏、武陵、零陵、豫章、武昌、长沙等郡。晋平南将军、镇南大将军和南阳、武昌等五郡太守相继被斩。占据了荆、江、扬、徐、豫五州大部分地区。同年秋,义军与晋将陶侃作战失利,起义失败。
【牛僧孺治鄂】
唐中叶,鄂州(州治江夏县,在今武汉市武昌区)成为东南贡赋转运中心,地位日显重要。宝历元年(825),唐敬宗命宰相牛僧孺出任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领鄂、岳、蕲、安、申、光等6州。牛僧孺在鄂6年,裁撤冗员,整肃吏治,减轻民赋,颇有政声。其间,他奏请废沔州,并汉阳、汉川于鄂州,开始将汉阳、江夏纳入同一行政区。江夏县原为土城,牛僧孺分期将其建为砖城,使之北临沙湖,南抵紫阳湖,规模空前宏大,为唐宋时期鄂州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岳飞驻节鄂州抗金】
宋于绍兴三年(1133)收复襄、邓等失地后,高宗加授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开国侯,屯兵鄂州(州治江夏县,在今武汉市武昌区)。绍兴十年(1140),金兵再次大举南下。岳飞自鄂率宋军主力北上迎敌,连克洛阳、郑州等地,逼近开封,但此时高宗、秦桧一心求和,一天发十二道金牌勒令岳飞退兵。岳飞被迫回师,次年即被冤杀。在鄂州期间,他写成千古名词《满江红》,表达了他誓死抗金,收复失地的决心。现武昌蛇山建有岳飞亭。
【徐寿辉汉阳建都】
徐寿辉率众在蕲水(今浠水县)起义,被拥立为帝,建国号“天完”。次年正月义军攻克汉阳和江夏(今武昌),至正十六年(1356)正月,义军将领倪文俊迎徐寿辉至汉阳,在凤凰山下修建宫殿,定为“天完国”都城,在此指挥红巾军与元军作战,达5年之久。至正十九年(1359)陈友谅迎徐寿辉到江州(今九江),次年将徐杀害,天完国遂被“大汉”取代。
【汉水入江口改道】
汉水在古代又名夏水、沔水,其中、下游河道屡屡变迁,下端则与湖泽相连,入江口便不止一处。遇洪汛更是蔓分多口入江。先秦时期其下游与氵员水、酳水联为一体,主河道自夏?入江,其地在今汉口北郊谌家矶至沙口之间。后主河道南移,入江口亦移至大别山(又名翼际山、鲁山,即今龟山)以南。故鲁山城后得名“汉阳”。明中叶长江进入丰水期,汉江来水大增。尤其成化初年,汉水下游连年大水,终在今汉阳以西排沙口、郭师口之间溃决,径直向东形成一新河道。汉水主流遂改由大别山以北入江。后在汉水、长江和与汉水相连的湖泽之间,渐渐兴起汉口镇,形成“三镇鼎立”格局。【汉口设置巡检司】
汉水改从龟山北入江后,汉口便成为长江、汉水航道的交汇点。其北侧沿岸成为避风良港,不久就发展为繁华的港埠。岸上货栈商铺与日俱增,渐渐形成商贾云集的市镇。正德元年(1506),明廷定汉口为漕粮交兑口岸,使之商市更盛,人口日增。至嘉靖二十四年(1545)汉口已有居民1400户,其商税成为汉阳府的重要财政来源。汉阳县遂在此设巡检司,管理居民、商税等事务。汉口开始有了行政管理机构,并成为一个与农业分离的特别行政区域,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地之一。
【张献忠火烧楚王府】
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次年开始在江夏高观山(今蛇山)南侧建王府,历时9年竣工。先后建成宫殿楼阁、亭台水榭等建筑800余间,其城高近10米,壮丽不亚皇城。崇祯十六年(1643)春,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攻破江夏城,缚楚王朱华奎沉入江中,并放火烧毁楚王府。改江夏为天授府,建立“大西”政权,自称“大西王”。
【林则徐武汉禁烟】
清道光十七年(1837)四月,林则徐到武昌接任湖广总督。时鸦片流毒全国,林则徐痛感烟毒危害,决心试行禁烟。经一年调查、谋划,他制定了收缴烟具、劝令自新、禁止开馆兴贩、设立禁烟公所等六项措施,率先在武汉三镇及湖北、湖南各地实行禁烟。先后在武汉查缴烟土约15000两,在两湖地区收缴烟土、烟膏4万多两,烟枪上万支。他两度亲率属下全体官员查验收缴的烟土、烟具,尽数予以焚毁,并将其灰烬抛入江中,以示禁烟决心。由于两湖禁烟成效卓著,林则徐被道光皇帝连续召见8次,为他嗣后赴广州禁烟打下了基础,是广州禁烟的先声。
【太平军攻克武汉】
清咸丰二年(1852)十二月,太平军水陆并进,于二十二日和二十九日相继占领汉阳和汉口。杨秀清在汉口江西会馆设东王府,指挥围攻武昌。太平军在武昌和汉阳之间架起两座浮桥,从江上发起进攻,与陆上部队配合,于次年一月十二日攻克了武昌城。这是太平军攻占的第一座省城。在进据武昌期间,太平天国在蛇山上建造望楼,创造了“守险不守陴”的城市守御战术,并完善了男馆、女馆、圣库制度,为管理大城市积累了经验。同时,大规模地扩军,使太平天国的人口增至50余万。【汉口开埠】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规定增开汉口等11座城市为通商口岸。1858年12月,英国侵略军头目额尔金率4艘军舰闯入武汉江面,为强开商埠收集资料。1861年春,英国派参赞巴夏礼和侵华舰队司令何伯再次率舰队到武汉,实施开埠。巴夏礼据《北京条约》与湖广总督官文签订了《汉口租界条约》,在汉口濒临长江地带(今江汉路至合作路)圈划了30.53公顷土地作为英租界,确定英国即行在租界内建立领事馆。至此,汉口便正式辟为对外开放的商埠。
【张之洞督鄂】
清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自粤调任湖广总督,到1906年共督鄂17年。其间他系统阐发“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论,大兴洋务,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湖北枪炮厂,设纺纱、织布、制麻、缫丝等四局,促进武汉近代工业兴起;倡导改革教育,先后兴办了两湖书院、文普通学堂、武普通学堂、方言学堂、两湖总师范等数十所新式教育机构,并选派大批学生出国留学,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编练新军,在鄂形成一镇一协近代新型军队。为武汉的近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庚子自立军起义】
戊戌变法失败后,唐才常等维新派决心以武力推行新政。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农历庚子年)唐才常与林圭在武汉组织自立会。继而以“勤王”相号召,在长江沿岸联络会党和清军,组成自立军七军。其前军由秦力山、吴禄贞统领,驻安徽大通;后军由田邦璇统领,驻安徽安庆;左军由陈犹龙统领,驻湖南常德;右军由沈荩统领,驻湖北新堤(今洪湖市城区)。自立军总机关设在汉口,由林圭、傅慈祥统中军集结于武汉。另设总会亲军和先锋营,由唐才常直接指挥。总兵力2万人,联络共同举义的会党达10余万。同年8月9日,秦力山率先在大通发难,奋战7日而败。8月12日,张之洞在英国领事馆协助下捣毁了设在英租界的自立军机关。唐才常、林圭、傅慈祥等被捕,旋遭杀害。随后清政府在各地大肆搜捕自立军,千余人被杀,起义归于失败。
【武昌起义】
清宣统三年(1911)10月10日,武昌爆发反清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前,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满清王朝在武汉进行了深入的宣传发动工作,建立了多种革命团体。1911年9月初,清政府调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人民起义,使武汉出现了发动起义的良好时机。9月14日,湖北两个最大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武昌联合成立起义总指挥部,决定举行起义。10月9日早晨,不幸发生了政治筹备处机关炸弹失慎爆炸事故,起义的文告、名册、印信等被湖广总督瑞澄获得。瑞澄即于当日捣毁了武昌的起义指挥机关,并拟按名册搜捕革命党人。在此危急时刻,革命团体的基层骨干暗中联络,决定立即举义。10日夜,革命党人在新军工程营鸣枪发难后率各营新军相继起义。起义军在吴兆麟、蔡济民等人指挥下攻占了总督府及湖北藩、臬各衙署。瑞澄仓皇逃上停泊在江边的楚豫舰,清军统制张彪亦弃城而去。11日晨,起义军占领武昌全城。其时蒋翊武、孙武等领导人不知去向,群龙无首的起义军于是推清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告废除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通电号召各省起义。武昌起义作为辛亥革命的开端,为掀起这次民主革命高潮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故又称“辛亥首义”。
【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和社会主义青年团】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武汉传播,不久形成了一批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1920年秋,刘伯垂、包惠僧、董必武、陈潭秋、张国恩、郑凯卿、赵子健等7人,在武昌抚院街(今民主路)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武汉共产主义小组,选举包惠僧为负责人,机关设在武昌多公祠5号。不久,包惠僧、董必武、陈潭秋、李书渠又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在武昌各学校发展进步学生加入团组织。1920年11月7日,在武汉中学举行了第一次团员大会,共有18名团员参加会议。会议正式宣布成立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由包惠僧担任第一任团的书记。1922年4月,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改称武汉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派代表赴广州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工人运动蓬勃高涨,各行业工人纷纷成立革命团体。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沿线16个工人俱乐部的代表在郑州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军阀吴佩孚的武力阻挠和破坏。为抗议军阀的暴行,总工会秘密迁到汉口江岸,组织总同盟罢工。2月4日罢工开始,京汉铁路2万名工人全体加入罢工行列,使这条交通大动脉立即陷于瘫痪,给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月7日,曹锟、吴佩孚调动大批军警,分别在汉口、长辛店和郑州对罢工工人实行血腥镇压,仅江岸就有40余人死难,数百人受伤,造成二七惨案。罢工坚持到9日结束。武汉现保留着多处罢工遗迹。
【武汉会战】
1938年5月19日日寇侵占徐州后,又调集13个半主力师团和其他兵力共30余万,在空军和海军配合下,沿大别山脉和长江两岸,分别从正面和侧翼向武汉进犯。为了阻滞日军继续西进,国民党也调动了第一、三、五、九战区和武汉卫戍部队的上百万兵力,组织保卫大武汉战役(称“武汉会战”)。
6、7月间,武汉东部重镇安庆、九江相继失守,10月下旬,邻近武汉的鄂城(今鄂州市)、黄冈、黄陂诸城又被日军占领。中国军队在战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尤其是中苏空军以少胜多,取得击落敌机数十架、击沉敌舰船数十艘的战绩。10月25~27日,武汉三镇沦陷。
【中山舰金口遇难】
1938年10月下旬,日寇分别从东、北两面进逼武汉近郊,国民党党政机关、大批工厂企业和人员纷纷撤离武汉,向鄂西和四川转移。国民党海军担负长江巡防及掩护撤退的任务。10月24日,国民党海军名舰中山舰在武昌(今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镇附近长江水面巡防时,与6架日机遭遇。日机轮番俯冲,向中山舰疯狂地扫射和轰炸。舰长萨师俊率全体将士英勇抗击,击落敌机两架,但终因受创过重而沉没,战舰上有25名官兵壮烈殉国。中山舰初名永丰舰,系1910年由清政府向日本三菱造船厂定购的炮舰。舰长62.1米,宽8.9米,排水量836吨,航速每小时13.5海里。于1913年编入中国海军第一舰队服役,满员编制138人。1917年7月在海军总长程璧光率领下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孙中山登上永丰舰指挥平定叛乱,居留舰上50余日。1925年4月13日,为纪念孙中山,永丰舰改名中山舰。1926年蒋介石曾利用中山舰制造了排斥共产党人的三二O事件。鉴于中山舰的重大历史价值,湖北省文物部门经过多年努力,于1996年将其打捞出水,经过修理后在金口建立中山舰陈列馆。
【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
1949年5月,白崇禧的华中防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全线动摇,开始溃退。15日,国民党十九兵团司令张轸在金口起义;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武汉。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首任市长吴德峰。
【1954年特大洪水】
1954年5~7月,武汉地区连降暴雨,降雨量达到1394.2毫米,比常年同期多一倍半。武汉关水位7月18日超过1931年28.28米的最高水位,8月18日15时,达到29.73米。在此紧急关头,中共中央紧急指示:“竭尽全力,抢救危关”,并指定政务院副总理邓子恢专门负责领导武汉防汛工作,王任重任防汛总指挥,张平化等任副总指挥,动员全市人民投入防汛抢险。从6月30日至9月3日,全市为加固堤防共组织了28.9万多人,挖填土方327万余立方米,片石28万立方米,终于战胜此次特大洪水,确保了武汉市的安全。1969年武汉市在汉口滨江公园内修建了防洪纪念碑。武汉历史典故与民间传说 【叶调元诗戏铁公鸡】
叶调元,又名苕园,字鼎三,浙江余姚人。清道光年间,他曾长期寓居汉口,写了一本反映 汉口风俗民情、脍炙人口的《汉口竹枝词》,因而在当时的汉口颇有名气。一日,花楼街有 一个靠做投机生意和放高利贷发家的田姓财主做50大寿,为附庸风雅,锦上添花,乃特请叶 调元赴宴。叶调元久闻田财主家财丰厚,但为人却非常刻薄吝啬,人称“铁公鸡”。便决定 就此机会捉弄他一下,出出他的丑,乃欣然赴宴。这天,田财主家宾客如云,热闹非凡,但 宴席上的每道荤菜都只是在盘子上面薄薄地铺上一层,底下则全是垫的白菜、萝卜。酒过三 巡,田财主高声道:“敝人小寿,各位大驾光临,不胜荣幸。为让后人分享今日之盛会喜情,烦请叶先生赋诗助兴……”话没说完,早已准备好的文房四宝已摆到叶调元面前。叶见此 也不推辞,提笔便写:
题田大财主五十寿辰喜筵
薄薄切来浅浅铺,厨房娘子费功夫;
客人不敢开窗看,惟恐风吹入东湖。
众人一看,无不捧腹叫绝。
【蝴蝶面趣闻】
清光绪年间,洪山附近一家小面馆,招牌本来叫“悦来店”。因为当垆的是一位漂亮姑娘,人们又称其为“美人店”。到后来,人们只知道美人店,悦来店的招牌倒给淡忘了。美人 店出售一种蝴蝶面,远近闻名,供不应求。其经营方式也与众不同,一年只做五个月的生意,红菜薹上市开业,红菜薹罢园就歇业。开业期间,也只限清晨营业,一位顾客只供应一碗。营业时间以一炷香为度,香点完了立即挂牌“明日请早”。
有一年,住在司门口的一位富家公子慕名而来,但接连两次都因为去晚了而吃了闭门羹。第三次他天不亮就去了,总算如愿以偿,觉得这蝴蝶面果然名不虚传,味道鲜美。从此他每日 必到,成为美人店的常客。几个月下来,公子渐渐爱上美人店当垆的姑娘,遂请人说合,愿娶其为妻。姑娘看他为区区一碗面,不辞辛苦,每日必到,的确是情真意挚,便答应了这门 亲事。结婚后不久,即到了红菜薹上市之时,正月初四,循例该开业了,但他们不但没有开 业,反而在门上贴出一张启事:“自即日起,永远歇业。”过了几天,有好事者在启事旁贴 了一张花笺,上面仿唐人崔护“人面桃花”诗意并和其韵写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羹汤相映红,玉人不知何处去,空令食客怅春风。”公子看后知其意,乃和新婚妻子商 量,办了几桌酒席,招待往日之老顾客,表示歉意,并当场公布了蝴蝶面的制作方法。
原来这蝴蝶面的制法是:以鸡汁调精粉,擀成如纸薄片,用铜制模型按压成蝴蝶状,蝴蝶翅 膀上还缀有星星点点的山楂片碎末,再加上细如发丝的青梅丝,红、绿、白三色相映,简直 就像是一种精美的工艺品。面汤也有讲究:选用宝通寺一带出产的红菜薹,掐去其尖,以余 下部分榨汁;配以火腿、银鱼、香菇等;佐以甘洌清澈的白龙泉水,放在以糠壳为燃料的文火上煨,三沸后滤去其配料,留汤备用。顾客登门时,先热汤,再下面片,起锅前投入少许 菜薹尖。这样做成的蝴蝶面,色、香、味俱佳。
这些诀窍公布后,虽有人如法炮制,并在原址营业,但生意总不及以前美人店的好。考其原因,除了技术火候不到家以外,还因为后来的执业者都是些五短三粗的黑汉子,哪有那秀色 可餐的漂亮姑娘吸引人呢?
【龟山蛇山的民间传说】
很久以前,大禹承父遗志,为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率领百姓挑土筑堤,疏江导河,劳动号子 声震云霄,惊动了玉皇大帝。玉帝深为感动,派龟、蛇二将下凡帮助治水。大禹非常高兴,便叫蛇做开路先锋。蛇领命后努力向前,所过之处立刻出现一条大江。由于蛇走起路来弯弯 曲曲,故蛇拖出的大江也曲折而行,龟则紧跟在蛇后面,背上驮着神土,让大禹及时将神土撒下筑成长堤。当长江开到汉水口时,龟蛇因出力过度,累得不能动了,龟就趴在汉阳,蛇就躺在武昌,龟蛇隔江相望,化成龟、蛇二山,护佑着两岸百姓不受水害。(完)
【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汉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旧时的舞场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2.历史事件 篇二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
卓越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兴盛强大的关键, 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有关创造发明的历史事件, 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且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 创新不是偶然的, 它是在艰苦的努力和反复的实践中诞生的。如詹天佑在出任京汉铁路总工程师时, 他带领铁路施工队经过反复实验, 克服重重困难, 终于创造了中国铁路建筑史上的奇迹, 打破了“路基需要风干一年才能钉道”的外国筑路经验, 为我国的铁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名人创新事件的学习, 不但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创新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而且还使学生认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付出艰辛劳动, 要在实践中不断养成。
二、坚强意志的培养
坚强的意志是干好事业的前提, 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爱迪生说过:“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 就是他坚强的意志。”当代的中学生由于受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 缺乏必要的意志力, 也缺少坚强意志力培养和训练的条件, 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意志力不坚强, 缺乏自信心。中学历史教材中培养、训练学生意志力的内容非常丰富, 并都是一些栩栩如生的事件, 教师可以用这些历史事件来感化学生, 培养他们的意志。如在讲民国时期文化时,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 在探索地质现象、地壳结构及构造规律时, 先后多次实验都失败了, 但他并不气馁, 也不放弃, 并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在失败中磨炼自己的意志,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最终建立了独创的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又如著名的建筑工程师茅以升, 在建造钱塘江大桥时, 在做桥墩受力分析时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反复实验而未得理想结果, 但他屡败屡试, 硬是忍着失败的折磨完成了实验, 创造了我国桥梁史之最。正如他在后来回忆录中所写, 钱塘江大桥建成, 不但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而且对我的意志能力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这为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铺就了良好的基石。他的这种处乱不惊, 忍苦负重的精神, 都是坚强意志的具体体现。学生学了这些内容, 是对他们精神上的一次砥励, 意志上的一次洗礼, 更是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之路的一笔财富。
三、良好情感的培养
良好的情感是人类努力工作、健康生活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大力提倡要建立和谐社会, 而和谐社会与人们的良好情感息息相关。情感和谐, 是社会有机组成部分协调发展的具体表现, 也是社会机制健康完善的重要标志。思想健康、举止有度、心灵美好、心态平衡、谦让恭敬等, 这些和谐情感的方方面面, 学生都可以从历史教材中寻找到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教师努力挖掘历史教材中相关情感教育的素材, 着力培养学生健康和谐的情感, 对于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正处在情感变化时期, 良好的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并帮助他们抵御消极陈腐思想的影响。
总之,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而卓越的创新能力, 坚强的意志品质, 良好的情感, 都是他们更好地服务社会, 实现自身价值不可或缺的。
3.历史事件比较浅析 篇三
[关键词]历史事件比较方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88
在历史学习中,学生常常会遇到比较类题目,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悉知识并对知识有比较系统而全面的理解。这类题目概括性、综合性强,解答起来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多做练习、多思考,然后在此基础上注意总结答题规律,形成解答这类问题的一般思维,同时也提高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而作为教师,我们主要是从宏观方面给学生提供一般的答题思路和注意事项,以启发学生思考。这里试以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为例进行简单说明。
既然是比较,必须首先明确问题的可比性,也就是它们之间的相类性。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都是在本国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由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领导和发动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而且都是以保留君主、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为前提。抓住这一点,就找到了这两个问题的可比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关注的是它们之间的不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这两者很好地区别开来。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两次变法的条件不同
日本在国门刚刚被打开不久即兴起大规模的倒幕运动,并最终推翻了幕府的反动统治,重新确立起天皇的统治权威。而且反抗幕府的斗争主要由幕府统治的基础——武士来完成。由于武士本身“恨主如仇”和外来侵略对这一矛盾的加剧,使得这场斗争有明显的彻底性,这就为即将开展的明治维新运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再加上列强此时的关注重点在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的中国,从而使日本的外部环境相对宽松。而中国戊戌变法的背景则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后已大大加深,出现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而且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完全控制了光绪帝,掌握了实际统治大权,一部分资产阶级上层知识分子依托没有实权的皇帝而开展了一场纯粹的社会变革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帝国主义决不愿看到中国变强大而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更不愿因中国的强大而丢掉刚刚到手的肥肉,尤其是顽固派决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他们必定设置重重障碍,并最终通过戊戌政变而扼杀了这次变法,使得变法仅仅进行了103天就悲剧性地结束了,维新派在顽固派的进攻面前束手无策、无力还击。
二、两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不同
日本的明治维新在政治上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较好地消灭了封建制度、封建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从而有效地动摇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促进新的生产方式的推广;文化上推行“文明开化”制度,提倡新的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的封建文化,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壮大军事实力。天皇为了巩固刚刚还政的实权,对这些除旧布新措施进行了有效推行,从而加速了日本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步伐。相反,中国的戊戌变法虽然也采取了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军事上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等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措施。但资产阶级的核心主张如设议院、开国会却只字未提,更未对土地制度等封建制度基础造成冲击,实际的改革行为比它的主张倒退了很多,这必然造成这次改革既不能成功更不能真正推动社会进步。
三、两次变法的结果不同
日本的明治维新在推翻幕府统治后,在天皇权威的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并很快成为亚洲强国,挤入了西方列强的行列。但由于保留了天皇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特别是领导这场运动的武士阶层本身就来源于好战的旧势力,这场改革有很大的局限性。日本由此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帝国主义道路,使世界特别是亚洲深受其害。而中国的戊戌变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变法前没有对旧势力进行一定程度的打击,且维新派本身(包括光绪帝)完全受顽固派控制,这就决定了这场运动必然失败。此后,由于顽固派的妥协和卖国,中国在八国联军侵华并被强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国家。
当然,这两次变法在改革者的成长,向西方学习的深度、广度以及与本身的融合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区别,正是这些区别影响着它们后来不同的走向。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在回答比较类题目时既要注意比较对象的相类性,这决定了进行比较的可能性,更要阐述清楚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通过比较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并获得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4.历史事件 篇四
古代篇
一:名相管仲P9
1.安徽颖上县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为齐国相。
2..改革措施:在国内改革内政、发展生产、革新军事;在外交上采取“尊王攘夷”的策略。
3.结果:齐国因此日益强大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4.后人将朋友间真诚的情谊称之为“管鲍之交”。
二:.老子和老庄。P10
春秋战国时期,安徽境内诞生了两位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和庄子。后人把他们合称为“老庄”
老子:1.春秋末年楚国人,出生在涡阳县附近,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2.相传,《道德经)一书是他所著。
3.(1)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例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合,前后相随,恒也”。此外,他认为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例如,“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2)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1)战国蒙城人(今蒙城县人)。(2)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观点。他鄙视功名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他有悲观消极的思想,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有用”不如“无用”。(3)所著《庄子》一书是先秦杰出的哲学著作,也是散文的典范。
三:刘安与《淮南子》P15
1.刘安系汉高祖刘邦之孙,封淮南王,西汉哲学家
2.主要著作有《淮南子》,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等多门学科,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同时崇尚道教思想和吸取儒学精神,在先秦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名医华佗P17
1.东汉末年著名的民间医生,安徽亳州人。
2.成就:a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b他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并在给患者服用麻沸散后,成功施行了开腹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c他还创制了”五禽戏”。
3.华佗医术高明,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被人们誉为“神医”。
五:淝水之战P19: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87万大军攻打东晋,东晋以少胜多。相关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六:曹魏屯田和皖南开发。P20
1.魏吴双方常年争夺江淮地区,为解决粮食问题,魏吴都重视农业生产。曹魏在淮北和江淮地区大兴屯田,屯田分军屯和民屯两种。(如刘馥民屯,邓艾军屯)
2皖南开发----吴开发江南:
(1)原因:吴国重视农业生产;北方战乱致北人南迁,带来技术和劳动力;吴国又迫山越人外迁,以共同开发。(2)表现:a:皖南的农作物种植以水稻为主,后来小麦的种植也得到推广。b.梅根冶(今池州贵池)是当时最大的冶铸中心之一。最主要是铸造铜钱。孟浩然的“火识梅根冶,烟迷扬叶州”和李白的“铜井炎炉敲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都是对当时冶炼盛况的真实写照。
七:“文房四宝”P25
1.宣纸(宣州泾县)、徽墨(歙县)、宣笔(宣州)、歙砚(歙县)。
2宣纸因产于宣州泾县而得名。号称“千年寿纸”。歙州的“澄心堂”纸是宣纸中的珍品。
3徽墨是歙州的特产。宋徽宗时,改歙州为徽州,“徽墨”的名字便从此流传下来。
4.歙砚因产自唐朝的歙州而得名。它的材料取自今江西婺源龙尾山,故又名龙尾砚。
八:宋代书院的兴盛:P32
欧阳修在颍州建“西湖书院”,李公麟建“龙眠书院”,贵池的“八桂书院”,歙县的”紫阳书院”,当涂的“天门书院”
九:“宋画第一”P34:
北宋安徽(桐城)人李公麟,号龙眠居士,代表作有《五马图》、《放牧图》。李公麟多才多艺,擅长文学、考古、书法和绘画,尤以绘画最为世人称道。他博采众家之长,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白描”画法,即只用深浅墨色线条勾画出绘画对象。被后人誉为“宋画第一”和“天下绝艺”,十:宋元农林学成就:P34
1.孟祺参与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著作《农桑辑要》的编写。2.元朝时,王祯写成了著名的农学著作《农书》。3.北宋铜陵人陈翥撰成我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详细叙述泡桐的学术专著《桐谱》,在林学方面留下一份宝贵遗产。
十一:朱元璋。P36
朱元璋,即明太祖,濠州人。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改应天为南京,并定为都城。
十二:安徽建省。P39
1.康熙六年(1667),改左布政司为安徽布政司,安徽省正式建立。
2..安徽省名是当时全省政治中心安庆和经济、商业比较发达的徽州两地首字的合称。省会安庆
十三:徽商的兴衰P40
1.徽商即徽州商帮,萌芽于东晋,成长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清朝道光年间逐渐衰落。
2.徽商特点:
资本雄厚、活动范围广(许多集镇因徽州商帮而起,故江南流行“无徽不成镇”之说)、经营项目多(初以文房四宝为为商品,明清时以盐,典当,茶叶,木材为四大行业,并垄断盐业)、兴盛时间长(徽商延续1000多年,兴盛300多年)、崇尚文化(热心在家乡办学)。
4.徽商代表:铁矿主郑天锁,朱云沾,浆染业主阮弼,剪刀张小泉。休宁商人张传颂、绩溪“红顶商人”胡光墉(胡雪岩)与西方列强进行了商战。
5.兴衰的原因:
(1)崇尚诚实守信,讲究商业道德。
(2)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倾销中国市场,徽商开始衰落。随着国内买办阶级的出现,徽商的生意再遭重创。至此,延续1000多年的徽商,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6.徽商精神:诚实,守信,勤劳,合作,进取。
十四:明清科技名流。P42
1.朱元璋之子朱橚撰写的《救荒本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救灾类本草专著;
2.明代新安注明漆工黄成所著《髹饰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漆器工艺专著。
3.程大位徽州休宁人明末杰出的数学家。他所著《算法统宗)一书,集我国古代珠算之大成,后传到朝鲜、日本,中国珠算开始走向世界。
4.梅文鼎宣城人清代著名数学家。他学贯中西,所著《中西数学通》一书,在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学方面均有创见。此外,他还是个天文学家,著有《梅氏历算全书》一书。该书对中国古代历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还介绍了西方历法,绘制了较为完整的星图。
5.方以智桐城浮山人(今枞阳县人)明末清初的科学家、思想家。主要著作有《通雅》、《物理小识》等。其中,《物理小识》是一部自然百科全书式著作。
6.王贞仪天长县人清初女科学家。著有《星象图解》、《月食说》、《地圆说》等书。她批判了当时的“天圆地方”说,并正确解释了月食的形成原因。
7.新安医派明清时期的徽州涌现一批名医,其代表人物有明代的王机、吴昆和清代的汪昂等。
十五:明清文学艺术P43
1.文学:
a清初诗人施闰章,擅长五言诗,辞清句丽。主张言之有物,著有《施愚山诗集》。
b桐城派:清朝散文流派,强调写文章讲究义法。奠基人方苞《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承上启下者刘大魁《海峰文集》;集大成者姚鼐《登泰山记》。
c吴敬梓,全椒人。清朝著名的小说家,讽刺小说的开山鼻祖。代表作《儒林外史》,抨击了科举制,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范进,严监生是其笔下典型的文学形象)
2.艺术:
a绘画:“新安画派”代表有明代休宁人释弘仁,查士标,孙逸,汪之端等;清代休宁人汪士慎,歙县人罗聘被列为“扬州八怪”。
b芜湖铁画:汤鹏(汤天池)创立
十六:徽派建筑。P45
古民居黟县西递、宏村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就是徽州古民居的精品
石牌坊歙县明代大学士许国八角牌坊呈四方形,是古牌坊中的瑰宝。
近代篇(1840~1949年)
一.正视现实的进步思想家。P51
姚莹桐城人认识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必然性;写有《康輏纪行》一书,最先呼吁重视西藏问题。
包世臣泾县人他力主抗英,“以夷制夷”。著《齐民四术》提出了农业是立国之本的主张。
王茂荫歙县人经济学家,其经济观点是以实运虚。王茂荫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二:李鸿章与淮军。P57
1.李鸿章(1823~1901年),合肥人,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2.淮军:a我国第一支较为系统地接受西方先进武器装备的军队。它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b主要将领有张树声、刘铭传、潘鼎新、丁汝昌、周盛波、聂土成等。C.19世纪70年代后,淮军充任国防军,到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淮军先后驻防的地区达10余个省,在反侵略斗争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3.刘铭传,肥西人。1884年,法国海军侵人我国领海,台湾危急。刘铭传奉命督办台湾军务,筹划抗法斗争。1885年台湾设省,刘铭传被任命为台湾首任巡抚。他开发台湾颇有建树,被誉为“台湾近代化之父”。
三:安徽近代经济的缓慢发展P61:
1.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最早设立的一个综合性军事工业,为我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2.安徽近代工矿业以1877年杨德创办的池州煤矿为开端,到1908年,安徽共建立工厂近40家,主要经营织布、榨油、面粉等。初期分布在以芜湖为中心的长江沿岸,后逐步向淮河流域发展。安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但规模小、发展慢。
3.安徽近代商业也缓慢发展起来。“万货之会”的芜湖1882年被辟为米市。屯溪是皖南茶叶、土特产集中地,19世纪70年代,茶叶贸易空前繁荣。四:岳王会P63
成立:1905年,岳王会在芜湖安徽公学成立。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会长;历史地位:安徽省第一个反清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影响:标志着安徽的革命活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五:献身革命的皖籍志士P65:
1.1905年9月24日,吴樾化装成仆从混进清政府五大臣乘坐火车,怀中炸弹爆炸,当初牺牲。
2.1910年2月12日广州宣布起义,新军响应,公推倪映典为总司令。但在清军进攻下失败,倪映典也在起义中牺牲。
3.广州黄花岗起义殉难的安徽烈士有宋玉琳(怀远人,同盟会会员,岳王会骨干)、石德宽(寿县人)、程良(怀远人,同盟会会员)。六:安徽的光复和柏文蔚督皖P67
1.安徽光复a背景:在武昌起义浪潮的冲击下;b时间:1912年11月8日;c经过:安徽咨议局在安庆宣布安徽独立;d都督:巡抚朱家宝任安徽军政府都督。
2.柏文蔚督皖
a背景1912年7月1日,柏文蔚(寿县人)任安徽都督;b措施进行议会选举,成立省议会;将教育经费纳入省财政,拔给专款;在省内发行公债和纸币,向邻省借款;取消烟照,封闭鸦片烟店,严禁种烟。c性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色彩。d评价领导安徽人民取得禁烟斗争胜利,受孙中山高度评价。
七:抗日烽火燃遍江淮大地。P80
1.揭开安徽抗战序幕1937年11月日军进攻广德,饶国华率川军赴广德,从而揭开安徽境内抗战序幕,这就是广德战役。
2.安徽抗战主力安徽战场对日作战的主要力量:新四军。1938年4月进驻皖南,主要将领:彭雪枫(第四师师长,开辟淮北抗日根据地)、罗炳辉(副军长,“从奴隶到将军”,开辟淮南抗日根据地)。
八:光耀神州的皖籍抗日英雄。P84
1.冯玉祥(1882~1948年),巢湖人,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开展“长城抗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寇。七七事变后,他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了淞沪会战。
2.方振武(1885~1941年),寿县人,变卖家产抗日。
3.戴安澜(1904~1942年)率部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在朗科突围战中身负重伤、殉职。周恩来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九:“和平将军”张治中。P85
巢湖人,“三到延安”。作为国民党代表参加重庆谈判、三人军事小组成员之一,参加北平和平谈判后留在北平参加新中国筹建工作。十: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P86
1.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强渡黄河,越过陇海线,涉过黄泛区,跨过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经过艰苦行军和浴血奋战,于8月底到达大别山。至11月下旬建立了33个县的民主政府。
2.1947年10月,在六安张家店战役中,刘邓大军全歼国民党军88师及62旅,共4800余人。这是刘邓大军进人大别山以来,首次取得消灭国民党一个正规旅以上兵力的大胜利,从而开创了皖西斗争的新局面。
3.1948年2月24日,邓小平率领的前方指挥所与刘伯承率领的后方指挥所在安徽临泉县韦寨胜利会师。至此,挺进中原的任务胜利完成。十一:江淮儿女支援淮海战役与渡江战役。P88
淮海战役:总前委驻地设在濉溪县临涣集小李庄。在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主要战场在安徽境内。
渡江战役:总前委指挥部就设在肥东县撮镇瑶岗村。
十二:安徽全境解放。P90
1949年1月21日,合肥和平解放。
1949年4月30日,屯溪和平解放。至此,安徽全境解放。
十三:17.近代教育的兴起P95
(1)1898年,安徽巡抚邓华熙在安庆创办求是学堂,开了安徽近代教育之先河。(2)1902年吴汝纶在家乡首创桐城中学堂。比较完备的高等学府是创办于1928年的安徽大学,刘文典为首任校长。
(3)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陶行知(安徽歙县人)赴美留学回国后先后创办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10余学校,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三现代篇
一: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P101
1.l952年1月2日,经中央批准,中共安徽省委员会成立,曾希圣任书记。8月1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曾希圣任政府主席,省会设在合肥。二:走向社会主义之路。P106
1.安徽队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分为两步:1953—1954年味第一步,以巩固和提高互助组味重点,第二步1955—1957年,在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全面实现互助合作化。
2.1954年我省将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作为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种形式,经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全省第一家公私合营企业:1954年1月,安庆胡玉美酱园厂。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安徽基本建立起来。
三:十年建设的主要成就。P112(1956年到1966年)
a:工业企业:马鞍山钢铁公司、合肥重型机械厂、淮北煤矿和淮南化肥厂等。
b大型水利工程:淠史杭沟通综合利用工程、花凉亭水库、陈村水库、淮河蚌埠闸工程等。
四:农村改革的全面展开。P115
1.1978年,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生产队首创了“大包干”制(包干到户)。到1982年,全省基本实现了以“大包干”为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二大召开后,安徽农村改革全面推进。1984年安徽队小城镇建设提出明确要求。90年代初,又将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2.当涂新博乡成为全省第一个亿元乡;宁国液压密封件厂成为全省第一个全国二级企业。
五: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P118
1.1984年安徽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在合肥成立。拉开了全省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序幕。
2.2010年,安徽省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得国家批准。是第一个国家级示范区。
六:科学技术谱新篇。P126
1.合肥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
2.1977年安徽召开了“向科学进军”大会,1985年安徽实施“星火计划”和科技扶贫计划,20世纪90年代又提出“科教兴皖”。
3.进入21世纪,安徽科技创新进入可喜局面,奇瑞汽车、科大讯飞等高新技术企业被确定为国家创新试点企业。
4.科学家:邓稼先(“两弹元勋”);任新民(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开创人之
一、“两弹一星”元勋之
5.宋朝重大历史事件 篇五
公元960年2月3日(正月初三日),赵匡胤统率大军出了东京城(今河南开封),行军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当时,大军刚离开不久,东京城内起了一阵谣传说,“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这个谣言不知是何人所传,但多数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已慌作一团。赵匡胤此时虽不在朝中,但东京城内所发生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周世宗在位时,他正是用此计使驸马张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点检的职务而由他接任。赵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夺走,所以他们的疑心很重。这次故计重施,是为了造成朝廷的慌乱,并使他的军队除了绝对听命于他外别无他路。
赵匡胤统军夜宿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兵变计划就开始了。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宋太宗)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刚醒来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万岁,遂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却显示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6.初中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学习方法 篇六
对于杰出历史人物应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把握:
第一,要知道他们的社会身份和属于哪一历史时代。
第二,要掌握他们的主要活动和业绩。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和业绩在教科书中往往是分散的,高考可以选择特定角度;要求应试者对此进行连贯的阐述。如孙中山“致力于革命四十年”,其历史活动贯穿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分别记述于不同章节,可以选择特定角度将这些相对分散的记述连贯阐述。
7.历史教学宜关注历史细节 篇七
一、历史细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其思考学习内容
历史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课文内容的选择及其呈现和表述方式, 会对学校和教师的历史教学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直接以“点—线”结合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点—线”结合方式的关键是“点”。“点”是历史发展过程中最为基本的历史事实, 代表了某一历史时期某一类历史现象的基本特征。同时, “点”也是一个又一个历史故事,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其思考的学习内容。而历史的细节有很多, 不可能在课文中一一载明。这就需要教师围绕教学主题, 简明生动地补充教学细节。例如,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一课, 对农村改革的背景情况, 教材仅“1978年, 安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 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一句带过。人民生活究竟困难到何种严重程度, 学生肯定浑然不知。笔者补充了这么一个历史细节:1977年11月上旬, 主政安徽的万里到金寨县调查。在燕子河山区, 他走进一户低矮残破的茅屋, 在阴暗的房间里, 见锅灶旁边草堆里, 坐着一位老人和两个姑娘, 便亲热地上前和他们打招呼。老人麻木地看着他, 一动不动。万里伸出手想和他握手, 老人仍麻木地看着他, 不肯起身。万里很纳闷, 以为老人的听觉有问题。陪同的地方干部告诉老人, 新上任的省委第一书记来看你, 老人这才弯着腰颤抖地缓缓地站起。这时万里惊呆了, 原来老人竟光着下身, 未穿裤子。万里又招呼旁边的两个姑娘, 姑娘只是用羞涩好奇的眼光打量他, 也不肯移动半步。村里人插话说:“她们也没有裤子穿, 天太冷, 他们冻得耐不住, 就蹲在锅边暖和些。”补充的这一历史细节, 生动地道出了人民生活严重困难的窘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其思考学习内容。
二、历史细节能“活化”历史情境、提升学生历史认识
生动的细节描述和分析, 能使学生走进历史情境, 使历史具有立体感,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真正地活起来。教师通过历史细节巧设疑问, 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活”起来, 通过活动引导, 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活”起来。在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分析中, 笔者展示清军在鸦片战争中的四大困难, 即“打不着、打不准、打不死、兵力少”。“打不着”是因为清军枪炮的射程有限:清军兵丁使用的鸟枪用铁制成, 射程约100米, 射速为每分钟1~2发;英军使用布伦威克式枪, 枪身长1.42米, 射程300米, 射速为每分钟3~4发。“打不准”是因为清军的许多火炮没有炮架, 是固定的, 一些炮架的调整夹角也不能左右活转, 更没有瞄准器具。“打不死”是因为枪长2.01米, 铅弹丸重1钱, 装填火药3钱, 杀伤力比较小;而英军使用布伦威克式枪, 弹丸重53克, 杀伤力比较大。鸦片战争中的绝大多数战斗, 都是清军的岸炮与英军的舰炮之间的炮战, 当战场上的硝烟散尽之后, 不得不惊愕地面对悲惨的事实:清军在战争的全过程中未能击沉英军的一艘战舰或轮船, 而自己的阵地却被打得千疮百孔。“兵力少”是虽然在本土作战, 但清军兵力分散, 临时拼凑。鸦片战争中较大规模的战役有12次, 绝大多数战役中清军的兵力与英军相距不远, 但因为清军调兵的速度太慢, 邻省30~40天, 隔两省约50天, 隔三省约70天, 隔四省约90天, 而当时英军从英国本土调集军队所花时间不过30多天。因此, 每次战役总是英军占了兵力上的优势。笔者“活化”历史情景, 引导学生分析清军在战场上的全面落后, 进而层层深入推进:“军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经济落后的原因是什么?”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导致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就这样, 通过历史细节, 分析历史现象, 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历史认识。
三、历史细节能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一般来说是某个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或环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突破教学难点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教学难点处理不当, 不但会使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或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历史的情绪。那么, 初中历史教学难点怎样有效突破呢?利用历史细节来突破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一课, “人文主义”是一个相对抽象难懂的概念。笔者先引用《十日谈》“第四天序”的一个历史细节:一位父亲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 以杜绝尘世生活的诱惑。儿子到了18岁, 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 碰上一群美丽的少女。头一次见到女性的小伙子问父亲这是些什么东西, 父亲说这是些名叫“绿鹅”的“祸水”。岂料一路上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儿子却偏偏爱上“绿鹅”, 恳求父亲让他带一只回去喂养。之后, 笔者又引导学生观察《蒙娜丽莎》画像, 发现蒙娜丽莎是“一位市民妇女”, 她“处于画面中心位置”, 她的“表情在微笑”, 她“温柔典雅”, 她的笑是“甜蜜的”, 等等。然后层层引导:从题材上看, 蒙娜丽莎是现实中的人, 不是神, 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因为在以往中世纪的画中, 都是以神为中心, 人是神的奴仆, 甚至根本不出现, 如《牧羊者基督》, 人被异化为基督脚下的一群温驯的绵羊。蒙娜丽莎是个妇女, 是第一个人间的女性形象。按照教会的观点, 女性是邪恶的, 所以中世纪绘画中的女性要么扭曲恐怖得好像女巫一样, 要么神秘、刻板、高高在上, 不食人间烟火。教会说人们的幸福在天堂, 反对人追求现实的幸福。而蒙娜丽莎却如此甜美和典雅, 特别是她的微笑, 恰恰表现了对现实幸福的憧憬, 人活着就是要追求美好的现实生活, 这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么一来, “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肯定现世生活;肯定人的自然欲望, 反对禁欲主义;批判封建等级, 提倡人类平等;揭露教会虚伪, 批判教会神权统治等这些内容, 学生不仅了解了它, 还大致能明确文艺复兴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为什么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 同时为下一子目“新航路的开辟”做了铺垫。
四、历史细节能培养学科素养
由教育部新近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历史课程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人文性, 即“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 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 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提高人文素养”。当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无中心、史学无神韵、观念无灵魂”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教师要进一步认识历史教学的价值, “为素养而教”的教学目标应该更加清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应本着“少而精”的素养原则, 寻找“最有价值的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细节能很好地担当这一职责。教授“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单元时, 笔者把“最有价值的知识”放在理解“民心是一个执政党的生存之本”上。国共双方军事较量的背后, 实则是政治较量、经济较量, 归根到底是民心的较量。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 赢得了民心。土地改革中“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更是赢得了民心。为佐证中共深得民心, 笔者提供了这么一个历史细节:解放战争时期战争条件最艰苦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野兵力少, 粮食不足, 大军常常是“数着粮食打仗”。一野在陕北和晋北交界处攻打佳县时, 彭德怀对毛泽东说没有粮食。毛泽东问彭德怀打佳县需要几天, 彭德怀说要三天。毛泽东算了一下, 打三天仗, 大概需要十二万斤粮食。于是, 毛泽东找来佳县县长, 对他说:“大军要打三天仗, 请县长筹三天的粮食。”佳县县长说:“可以。第一天让老百姓把坚壁清野的存粮拿出来, 够大军吃一天;第二天把全县的青苗都割了, 够大军第二天;第三天把全县的驴都杀了, 够大军第三天。”佳县战役打响后, 佳县的老百姓支前队伍扛着和拉着从各家各户凑来的粮食、驴和羊, 解放军官兵打到哪里, 他们就一步不离地跟到哪里。而在佳县的后方, 佳县的百姓吃的是树叶和树皮, 这些都吃光了, 实在没有东西吃了, 就吃观音土。攻下佳县后, 据《佳县县志》记载:“佳县三年没有驴叫声。”为此, 毛泽东十分感动, 他给佳县县委书记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面前。这一历史细节, 完美地诠释了“得民心者昌, 失民心者亡”这一硬道理。
8.如何从历史事件中掘金 篇八
而随着历史热度持续上升,如何从历史中“掘金”,成为众多“眼热上火”急于从偌大一块历史出版当中“分一杯羹”的出版社策划编辑们的主攻难题之一,尤其是出版如何从重大历史事件中“掘金”,成为大家争先恐后的一大课题。因为重大历史事件的周年,如辛亥百年,意味着将会有铺天盖地的纪念活动,会有平面的纸媒体跟进,会有电视、电影、网络等等一系列的多媒体跟进,立体的、无所不在的宣传攻势,等于给重大历史事件主题类的图书做了一个“超级”的预热。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无论什么东西都需要到处叫卖的年代,“搭上这趟‘免费’的车”这无疑是最为经济的出版行为,无怪乎每个出版商都要挤破脑袋做“辛亥百年”的书,无论是专著,还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的出版选题。据报道,在今年4月份前后的统计中,已经备案新闻出版总署的辛亥百年出版选题就达375种之多!令人咋舌!而从已经上市的一些辛亥百年的图书与数据,我们已然可以大致洞悉当下重大历史事件图书的选题策划的N种可能的“掘金”方式:
直截了当地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内容核心建构选题,直接标榜,直指核心主题,看似没有什么策划新意,是此类策划之中最为常见,但却也是最为有效的选题策划方式。比如《辛亥,摇晃的中国》《辛亥就是这么生猛》《影像辛亥》,等等,即如“辛亥的前十年”“辛亥后十年的中国政治”之类,所有的策划,似乎都非得扯上“辛亥”二字不可,虽然有时候着实有点“俗”,但来得实在有效就是硬道理。但许多时候,有些书,却一样可以曲径通幽,比如《纸年轮》,不一定以辛亥命名,但从辛亥讲起,因书之内容颇为有趣,以独特视角讲述,在此轮辛亥百年出版中,却也是小有口碑。
若是就内容细分开来,就颇费周章,但策划越往细处走,不是显得越走越窄,相反是天地越来越阔。即如辛亥百年,以事件而言,可还原历史真相(此类策划即不少,“解密”,“真相”,等等,多如牛毛),可因历史事件而生发诸多议论母题(如“辛亥革命与现代中国”);再深入,武昌首义,又可生发真相与其中诸多议论母题。以人物而言,深入也是开阔至极,以辛亥百年而论,当年之核心人物如孙中山、袁世凯、蔡锷、黄兴等等,即如末代皇帝,无一不是可供策划之主题。且不论如何与当下阅读兴趣之关联,但就“还原历史”“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即或可有无数选题出炉,创意之缘起,因历史事件之重大,实是极为浅易之事。若是就历史事件往前往后再深入挖掘,并根据当时以及气候不断回顾之文章,累积式之资源,努力开掘,则不只是真相,还有后续覆盖其上的各种解释,细细梳理了来,不难发现如许之多的“关键词”。
比如辛亥百年,关键词一想便有“辛亥”“共和”“革命”“改良”“民主”“帝制”“临时约法”“武昌首义”“晚清立宪”“孙中山”“袁世凯”“黄兴”“宋教仁”“蔡锷”“小站练兵”“北洋军阀”“晚清”“民国”……可以一直不断地列下去,每一个关键词,都可以衍生出无数的选题创意来。宏观者言,可以做“辛亥革命史”“晚清史”“民国史”,可以做宏观点,也可以做细节点,“1911,辛亥年”“晚清的最后十年”“民国的最初十年”等等,只需要有意思的故事情节,有可生发的历史节点,即可演化成书。而就一点深入下去,即如孙中山,可以做“辛亥革命中的孙中山”“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甚至可以做原典重现,如《三民主义》《革命逸史》。
只是这些创意与关键词之引申,是否能真正实现“掘金”之目的,却有待选题策划之细细深化。无疑,我们又不得不回到“专业的不好卖,好卖的不专业”的尴尬上来。既专业又好卖的图书,如果哪个策划编辑或者出版社有幸撞上了此类选题,只能说是万分之幸运,而且需在出版商平日努力积累之上,方能有此收获。但各种策划,无论何种层次,只要有价值的出版,而非粗制滥造之书,实则皆有“掘金”之可能,实际上,出版商们在很长的实践中俨然已经有一套别样的套路,在此不妨简单梳理,不见得全,但或可供参考。
每个重大历史事件,都不乏真正的历史研究者,越是重大的历史事件,研究的人越多,而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者。历史学者有以考证见长,还原历史见长;有以理论见长,思想见长,二者或皆致力于专业学术专著,而不能为“迎合大众口味”而创作,虽然可惜,但可贵。而重大历史事件类图书的学术专著,从来也不缺乏出版商,但真正做得极好的,却不多。《天朝的崩溃》算是昔日出版中的一个卓然的案例。《辛亥,摇晃的中国》则得益于张鸣先生的历史研究,但销量巨大确实得益于其随笔式的历史写作,而杂以史代论,读来有味。因此,世人都会盯着这样的作者,然则这样的作者却也不可多得,需数年方能发现一个。但为众人所忽略,尤其对于许多新手编辑而言,最容易忽视的便是学术著作类图书的出版了。其实重大历史事件出版掘金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便是学术类专著的出版!
正因为是重大历史事件,尤其重大的纪念年、日的到来,真正的可以当作重要成果展示的,永远是那些真正下了工夫的厚重的学术类专著!因此,出版此类著作,不只是所谓出版商品牌积累的问题,而也可以当作重大的“掘金”行动!一来,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官方都需要大批采购;二来官方都有大量的资金支持,只要学术成果足够好,完全可以申请到足够庞大的资金支持;三来因为著作厚重,所以研究者,或者想深入了解者,皆迈步过去,必买无疑,若是通晓经营与定价技巧的出版商,还可获得相当丰厚之利润,何况这类书籍一旦占有学术之高度,数年之内可能都很难撼动,就是观点有所超越,作为阶段性“名著”,它也将是持续长销之出版物。
学术之外,通俗类重大历史事件出版物就显得灵活得多,不只 “真相”“解密”就足够吸引人,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在没有掌握实质性新史料的情况下,如何就当下公众的理解,而“反常识”般把历史事实道来,给公众一种“哦,原来历史是这样子的”的感叹,则此策划便即成功。当然,娱乐化,是当下的“舆情”,适度选择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历史逸趣,以吸引读者,也是一大策划方向,比如做“蔡锷”,则免不了“小凤仙”之逸闻。此类皆无不可。
同时,适度的创新对于希望从重大历史事件出版中“掘金”的出版商而言,尤为重要。反其道而行之,是一种创新的技巧,比如辛亥百年,人人关注袁世凯,关注孙中山,关注武昌首义,关注大问题、大人物,若是有人策划一本《辛亥革命中的小人物与大故事》,定然能惹得读者喜不自禁,因为它让人亲近。因为历史本不只是大人物的历史,而历史之诸多偶然,很多时候与小人物小事件息息相关,于史实可读好看,于史论关注草根,此策划皆可立足,而市场便足可观。
而有些策划,来得妙极,而轻巧至极。比如原典重现,有友人于去年底即出版《三民主义》《建国方略》,此类选题,一是信手拈来,轻巧得很;二来是公版,经济得很;三来,在辛亥百年之际,理论繁多,而傲人者无几。人心思返,凡想重温辛亥百年前的语境,又想与当下有些许关联的,莫不选择一二当时著作读之,而《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对于了解当日共和革命前后之理念,帮助甚大。
9.傅说历史事件记载 篇九
傅说[yuè](生卒年不详),古虞国(今山西平陆)人,殷商时期著名贤臣,傅氏始祖。先秦史传为商王武丁(约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丞相,为“三公”之一。
典籍记载傅说本为胥靡(囚犯),本无姓,名说,在傅岩(一作傅险)筑城。武丁求贤臣良佐,梦得圣人,醒来后将梦中的圣人画影图形,派人寻找,最终在傅岩找到傅说,举以为相,国乃大治,遂以傅为姓。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广韵》等书认为傅说是傅氏的始祖。
傅说历史记载
在武丁的伯父小辛和父亲小乙的时候,殷商已经很是衰弱,武丁即位后,想重振殷商,但是没有贤臣辅佐,所以他三年都不说话,国事都交给冢宰来管理,自己则观察国风。一日,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贤人,说:“我是一个囚徒,姓傅,名说。天下如果有能找到我的,就会知道我不仅仅是个囚徒了。”武丁醒来后分析:“傅”是辅佐的意思,“说”是欢悦的意思,天下是不是有一个人,既能辅佐我又能让百姓欢悦呢?于是就让画工根据梦中的印象画了图形,派人到处寻找,结果在北海附近的虞、虢之间的傅岩找到了一个叫说的囚徒,和图画很像。说本来是个很有才能的贤人,隐居在傅岩,因生活穷厄,就自卖自身,住在北海之州的圜土(监狱)里,穿着粗麻布衣服,带着索链,在傅岩筑城以求衣食,《韩非子·难言》说“傅说转鬻,舂于深岩以自给”就是这个意思。《尚书·说命》的《孔传》认为是虞、虢之间的傅岩本是交通要道,因为涧水经常泛滥冲坏道路,所以需要发动囚犯刑徒修筑,傅说是当地的隐士,也自愿和刑徒一起筑路,目的就是能吃饱肚子。说被带到商,武丁见了他,和他交谈了一番,认定他就是梦中的那个贤人,就起用为相,结果殷商因此重新振兴起来。《史记·殷本纪》认为傅说原无姓氏,唯名“说”,因为他是在傅岩这里被找到的,所以就以“傅”为他的姓氏,称为“傅说”。
傅说主要成就
官拜丞相
武丁非常喜欢傅说,他们一起劳动,还从傅说那里学会了不少本领。临行时,武丁与之结成了好友。
武丁即位后,设法找到了他并拜傅说为宰相。傅说从整饬朝纲开始,规劝武丁祭祀时减少贡品,以为榜样。
国家大治
武丁言听计从,从王室开刀,整治腐败,大力推行新政。傅说不负众望,极尽文韬武略之才华,
朝廷内外秩序井然。在国内恢复生机的同时,他还积极与周边方国修好关系,
严惩那些敢于进犯的小方国。终于,国家富强起来,国势再度复兴,一时间成为世界东方的第一强国。
思想文化
傅说是我国殷商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辅佐高宗武丁安邦治国,
缔造了历史上有名“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
《尚书·说命》三篇有关于傅说的记载。
本次文化高峰论坛就“父乙就是傅说”“傅和父”“说和兑”“父兑和父乙”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与会专家认为,与傅说有关的古迹都在在山西省平陆县境内,
10.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事件 篇十
2014年07月22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拉共体论坛成立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和平发展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一连串看得见、摸得着的建设项目,是惠及双方和多方民生的合作成果,符合五洲四海老百姓过安稳日子、过幸福日子的共同梦想
习近平主席在巴西访问期间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举行了会晤,共同宣布成立中国—拉共体论坛,受到国际社会高度重视。毫无疑问,中拉领导人相聚一堂,共商中拉关系发展大计,这是富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事件。中国梦与拉美梦对接,也是世界大国崛起历史上非同寻常的一页。
回顾历史,西方大国的崛起给拉丁美洲留下刻骨铭心的惨痛经历,伟大的拉美文明成为欧洲列强的牺牲品。殖民者依靠武力掠走了黄金、白银、铜锡、石油、蔗糖、橡胶、棉花、咖啡,这片原本多姿多彩、充满希望的大陆曾因此饱受蹂躏、伤痕累累。
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曾这样写道:“拉丁美洲是一个血管被切开的地区。自从发现美洲大陆至今,这个地区的一切先是被转化为欧洲资本,而后又转化为美国资本,并在遥远的权力中心积累。”
今天,当中国走近拉美,一个不同于以往大国崛起故事的传奇正在上演。中国给拉美带去了什么?英国汤姆森路透基金会的评论认为,拉丁美洲主要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三个方面受益于中国。与此同时,中拉携手同样支撑着本世纪初以来全球经济最突出的变化之一——南南国家的相互驱动正逐步取代以往后发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完全依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拉美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中拉人民都经历过西方殖民压榨的屈辱历史,对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着迫切的期望。心灵的契合让合作之路走得更稳。中国满怀合作诚意走向拉美,带去的订单和合同没有任何政治附加条件,也没有夹带任何针对第三方的“战略考虑”。
中方此番倡议的“1+3+6”合作新框架,将让中拉双方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同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应运而生的合作项目,像一条条坚实的纽带,会将拉美国家相互之间,将拉美与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拉美经济水平的提升输送正能量。中国—拉共体论坛成立,中拉合作由此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另一个侧面来看,这也无异于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和平发展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一连串看得见、摸得着的建设项目,是惠及双方和多方民生的合作成果,符合五洲四海老百姓过安稳日子、过幸福日子的共同梦想。
那些仍然受西方大国崛起陈旧历史逻辑影响的人,那些对中国和平发展暂时还缺乏理解的人,如果能以客观、公允之心看待中国与拉美、与世界的广泛合作,就会发现以下这个结论何等明晰:中国走的是一条史无前例的大国崛起之路,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其天然属性。
11.历史事件 篇十一
译者:杨小洪等
出 版:民族出版社
定价:29.8元
【紫音插话】
这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
准确地说,这本书是一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著名人物对世界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的真实记录。它的别开生面之处在于,那些烙在人类记忆深处的灾难和罪恶、恐惧和狂喜等等,都是作者零距离接触的历史真实。他们用亲切、简约、机警的文字,书写了一个个撼人心魄的瞬间,使我们看到人类昔日的表情、另一副生活的面容。让我们通过阅读,开始一段惊喜的旅程、一次直接的访问,并借此获得宝贵的人生经验和生存智慧吧。
本书第二篇《苏格拉底之死》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得意弟子柏拉图所写。后者(前427-前347)是前者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集大成者,他所创立的柏拉图学说在欧洲影响极大。苏格拉底生前经常与人讨论伦理学问题,追随者中有不少是贵族青年,他因此被奴隶主控制的教会指控犯有传播异说、毒害青年罪。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在狱中饮鸩(一种毒酒)赴死,柏拉图用充满情感的语言,记述了这一历史瞬间。苏格拉底,这个智慧、正直、视死如归的伟大哲学家的形象在柏拉图的笔下,也在我们面前定格成一尊感人至深的雕像。
《老笔记--名人眼里的历史事件》还记录了雅典的瘟疫、罗马城大火、维苏威火山喷发、拿破仑的葬礼、林肯被刺、偷袭珍珠港、水门事件、南京大屠杀、中国红军长征等有名的历史事件,对此有兴趣的同学,不妨一读。
【历史事件】推荐阅读:
历史上重要事件与人物07-19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重要事件启示10-02
高中历史时间表及重大事件11-17
历史上愚人节发生的愚人事件10-14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表07-23
革命烈士事件06-09
环境事件06-14
造假事件案例07-29
突发事件08-08
危险事件作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