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音乐

2024-12-07

小组合作学习音乐(精选8篇)

1.小组合作学习音乐 篇一

谈谈音乐课小组合作学习的灵活性

南垭小学袁国然

音乐课往往要以分声部演唱,分组演奏,领唱和齐唱,赛唱赛奏,集体创编等形式来教学,如果单一应用语数类课堂的小组合作形式,有碍审美艺术的发挥。如何让学生在艺术美的环境中得到熏陶?我常常用以下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音乐课,学生不仅乐学而且能学有所获。

一、视内容定形式:

根据课堂所规定的内容,学生需要学会什么,需要了解什么,老师就拟定什么样的训练形式。如演唱课,就以听——唱——师生接唱——生生接唱——小组赛唱——分组伴奏或伴舞练唱等形式进行教学。聆听课则以聆听——划拍——想象——互议——争辩——播片段点拨等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对其有所知有所得。

二、视学情定形式:

教师所教对象是几年级学生,这个班的学生音乐基础如何,学生的音乐喜好和特长主要有哪些,教师做到有的放矢,教同一首歌曲,低年级学生喜唱、跳,中年级学生喜唱、奏,高年级学生喜赏、演。我教学时常常根据不同班级,结合自己的音乐特长尽量展现给学生,教给学生怎样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如演唱歌曲时2——5人一起练习如何区分甜美柔和的唱法以及吼叫怯懦的唱法;律动时可将有特长的学生为小组长共同练习;表演时将男生归为伴奏组,练习节奏型伴奏。欣赏时闭目倾听,手划节拍,片段结束后根据教师提示互谈心得。在不确定的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兴趣盎然。

如此,根据大纲要求,不仅达到了审美效果,还锻炼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

2012.12.

2.小组合作学习音乐 篇二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音乐课程中运用的意义

初中音乐课程的开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与情感, 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乐感而展开的一门课程, 同时, 音乐课程也是老师与学生进行音乐思维交流的场所。

在新课改的开展下,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音乐课程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精神, 而且通过合作, 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会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流畅的交流能力,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增强相互之间的了解, 并同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去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

通过合作小组学习模式在音乐的开展, 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为音乐课程的开展建立一种和谐的、轻松的学习氛围, 从而还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 为学生建立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音乐课程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虽然已经获得大部分的老师与学生的广泛接受, 但是, 由于这种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所以, 现在仍然处于一种探索的状态, 那么在运用过程中存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一) 不能够正确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在新型课程教学过程中, 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已然得到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却并没有得到非常正确地应用。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并没有良好地运用该模式, 只是死板的、毫不灵活地将合作方式照抄照搬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能够在音乐课程当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二)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在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是建立在学生的相互合作的基础之上的, 由于老师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并不是非常科学, 可能就会导致某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使得学生的学习水平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正是因为这种现象, 就容易导致分好的小组之间的合作能力分布不均, 使得有的学生难以跟上其他同伴的步伐, 使得这样的教学失去了原本的有效性。

(三) 在教学当中忽视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课堂上, 实施相应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需要学生们能够自主思考、自行学习的, 但是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是“老师说, 学生做”的教学方式, 忽视了“以人为本”的要求与原则, 这样就使得学生没有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自己, 不能够很好地展现出自身的理解性, 使得课堂上缺乏相互合作的时间与机会, 这样就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

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面对以上问题, 我们要如何解决才能够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当中最大的作用呢?本人将在此就该问题进行简单的讨论。

(一) 老师应该提供充分的合作时间

在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该要合理地、有效地安排好课程内容与教学时间, 从而为学生的合作学习给分离出充裕的时间, 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机会去学习怎样合作、怎样沟通, 从而正确地开展音乐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

(二) 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与他人合作

在初中音乐教学当中, 我们一定要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合作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性, 让他们了解到合作是现在社会发展与进步所最需要的, 也是最有用的一项能力, 从而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他们能够学会积极主动都与他人合作, 学会与他人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音乐课程中的开展。

(三) 进行正确的教学评价, 让学生从中获益

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老师们一定要注意如何进行课程的总结和进行正确的教学评价, 通过正确的教学评价, 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优秀的还是较差的,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合作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可以让学生从中进行经验的总结, 让他们从错误、失败中学会正确的合作模式, 学会怎样才能够与他人相互合作而获得最大的成功。

(四)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 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 为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老师们就一定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而不是为了完成学校所交付下来的教学任务, 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拥有更加优秀的人格品质与魅力而展开的教学。所以, 在音乐教学中, 我们一定要将自身作为一个参与者, 而不是课堂的主导者, 在课堂上, 我们只是一个引导者, 而学生才是我们的主体,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

四、总结

通过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是为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优良的品质, 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做到与他人团结、与他人合作, 从而促进学生做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摘要:具有合作精神是现在社会对人才的最为基本的要求,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谁能够完全独立地完成的, 合作是无处不在的。所以, 为了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培养, 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合作, 怎样来合作, 怎样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合作精神的人。现在, 小组合作学习开始逐步走入教育领域, 尤其是在音乐教学当中, 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得到广泛的发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意义,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慧.合作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12)

[2]班会娟.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吉林教育, 2010, (10) .

[3]檀逸安.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J].基础教育研究, 2011, (15) .

3.小组合作学习音乐 篇三

一、合理配置学习小组,有目的地组织小组活动

要合理配置学习小组,保持各小组之间的平衡,应遵循以下原则:1.每个小组都应包括学习成绩低、中、高的学生;2.应使全班各小组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3.原则上不允许组长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出现组内同质的现象;4.应注意各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5.各组设小组长一名,每隔一段时间竞争上岗一次,使每位学生都有成为组长的机会。

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应做到以下几点:1.任务分配,结果整合;2.计算成绩;3.公平竞争,合理比较;4.角色的分配,既有帮助又有协调等。其目的是改变传统小组学习中由几个愿意出头露面的、稳操胜券的组员一手包办的现象,使学习较差、人缘不好、不善言谈的学生也能参与和表现自己,有获得成功的机会,真正实现人人参与。

二、讨论交流、合作探索、解决疑难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教学人音版歌曲《摇篮曲》一课时,在歌曲中出现了附点四分音符,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作曲者为什么在这里用上附点呢?为什么唱《少先队队歌》不能让小宝宝睡着呢?为什么唱《摇篮曲》小宝宝能睡着呢?”这时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终得出:摇篮曲表达的是妈妈无限的爱、温馨的爱、温暖的爱等。同时,学生还回答出:“作曲者舒件特在这里用上附点四分音符更加突出了摇篮‘摇’的特点。”又通过小组讨论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有的说《少先队队歌》太吵了,会吓着摇篮里的宝宝;有的说《少先队队歌》雄壮有力,宝宝安静不下来肯定是睡不着的;有的说《摇篮曲》旋律优美、温馨;还有的说《摇篮曲》节奏平稳、力度轻柔,所以宝宝一下子就睡着了。这样,既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发挥个性和才能的机会,又培养了同伴之间团结合作、互帮互学的精神,使学生们兴趣盎然,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同时也减少了学生等着教师讲解的依赖性,缩短了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形成。

三、才能展示,各显神通

学生理解歌曲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歌曲内容、情绪等自己编排动作,然后进行小组竞赛。在竞赛中,任何一位学生都能够为小组的胜利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竞赛中,合作学习小组的内部就会形成很强的凝聚力和互帮互学的合作风气。一方面,每个小组成员都会努力为本组的荣誉尽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小组中的成员都会为小组的胜利而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甚至连平时自制力差、贪玩爱动、上课不太认真的学生也融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从而推动了整个小组的进步。例如,教学人音版歌曲《拍手拍手》一课时,课前看见学生们拎着大包小包,原以为是送礼物给我,暗自高兴呢,忙迎上前去一看,原来是他们在课堂上小组表演用的道具。当组与组的竞赛开始了,有的组模仿奥运颁奖的情形;有的组用水果和糖果作为道具进行表演;有的组队形变化丰富,动作有趣……一堂课下来,学生们个个兴高采烈、心满意足。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我喜欢和同学们在一起表演,为小组能取得胜利尽自己的能力。”“这是我最开心的一刻,我们小组表演得很精彩,得到了同学们和老师的表扬。”又如教学人音版歌曲《我和提琴》一课时,有的组把自己心爱的小提琴带来作为道具,有的组统一发饰。他们优美的舞姿、多变的造型和队形设计……都凝聚着学生们无尽的智慧、汗水和心血,成为了音乐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小组合作学习音乐 篇四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自主能力、研究性学习

[内容提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和听课交流过程中对这种学习方式总感觉到一些问题,引起我的很多思考。为此,本人在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的同时,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作了简单总结,愿与大家交流、探讨。

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最为凸显的则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强调小组成员必须相互尊重、沟通、信任,互相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小组分工合作中个人的责任,否则小组的成绩就无法得到保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成了小组成员应尽的义务;集体的成就感则成了其学习的动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又有助于因材施教,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但本人在实际教学运用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

1.学生对教师分配的任务,不能及时的合理分配和领悟,对所要完成的共同目标不明确,造成小组合作过程中分工混乱,有些学生因无头绪而不能快速 地找到问题的切入,去加以解决,导致合作学习的成效不高。

2.小组内一些成员由于自主学习能力欠缺,依赖性甚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自觉地结合书本,深入思考,一味地坐享其成,或人云亦云,盲目随从,丧失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

3.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由于“个人主义”,有时会拒绝或排斥学习较薄弱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前者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一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份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后者则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现、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4.老师不能正确把握合作学习时间,达不到应有的讨论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的计划时间成正比。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做得不是很好,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使学生准备不足,来不及形成较完整的答案,就又被老师打住进行其它内容。

5.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集体的成就,每个学生对集体的成就都负有重要责任。但在评价时,有些老师只看小组成绩而忽略个人成绩,容易造成“搭便车”现象,也就是有可能一个合作小组中,有些成员做出的贡献很少,但是却能享受同样奖励待遇,造成某些学生的惰性滋长,坐享其成。

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呢?我认为,老师首先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要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加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驱使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目标达成度努力。

2.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评价。

3.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有疑问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4.要培养乐于陈诉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的习惯。5.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的习惯。

(二)在课的引入阶段,营造小组自主学习的积极氛围

1.创情激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四年级的第一课时,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的作品:漂亮的电脑画图、十分精致的powerpoint作品、有趣的动画,并告诉他们这是学了电脑用电脑做出来的。这使学生对电脑有个具体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接受。

2.设疑激趣,思贵有疑。课堂合作学习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和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更加深刻。又如在四年级第一课时,我也问学生:“你们现在能说说想在电脑课上学些什 么呢?”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由散发思维,激起学习的兴趣。质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自己兴趣的激励下学生们都会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如:我以后想用电脑画画,成为电脑画家;我以后要自己设计个游戏,给大家玩;我以后要在电脑上做作业等。这样培养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在大家蜂涌而上的气氛渲染下,整个班级也活跃起来,从被动变为主动,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很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进入良好的小组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深入开展合作探究

1.独立探索。这是合作交流探讨、深入探究的基础。就一般情况而言,没有独立思考探索做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将受到影响,不同层次学生资源的发挥可能受到阻碍,导致小组合作时优秀生“一手遮天”,中、下生成了无从插手、插口的陪客。学生各个个体通过操作,利用各种信息,探索新知,初步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知道哪里不太明白,哪里是需要进一步理解和深究的。同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习能力。如《画图》第一课时,我给学生们展示一幅简单的图,同时问他们:“你们学了画画,平时该怎么画这幅图?”学生们都开始独立思考: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用什么工具画线,用什么填充颜色。在自由、有趣的氛围中,学生不自觉的进行着独立探究。2.小组探讨。教师根据学生发现的操作方法,提出的疑难,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的方法或疑难,指导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探索,得出初步结论。如《画图》时,我让学生回忆了平时画图的工具,在打开《画图》程序时,我就让学生先自己画一个气球,有些学生马上就有问题了,“老师,我找不到画画的笔!”这时能干的小组成员马上就会告诉他怎样用笔,在小组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每位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表现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操作,形式可以多样,随学 生特长所定,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疑难问题有待于共同讨论。3.组际交流。各学习小组汇报交流合作成果,抓住最可行的方法探究,加以辨析,充分讨论,通过互相补充,促使各种操作方法趋于丰富、全面与完善,归纳概括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在上《画图》这课时,对于碰到的疑难问题,如:不能涂颜色?有些地方的线条多出来了怎么办?颜色太少?不能撤消了怎么办等等,小组再进行讨论方法,如真的无法解决,带着疑难问题,听取别组的意见或老师的启发,在这期间教师应不断给予疏导、点拨,使学生的操作更具有目的性。

(四)发扬民主,引进竞争,激励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我采用了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多用“看看哪一组思考最全面”、“××小组可不能落后”、“××小组同学进步很大”等激励语气,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并把小组合作中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了小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例如我教学生了一个“Delete”可以删除选定的内容,一会儿有个学生马上就提出了剪切也是可以当作删除的,我及时表扬并肯定这位学生的发现,不到五分钟全班每个同学都掌握了这个方法。把问题交给学生,进而去实践,学生具有了获取知识的途径、条件。

(五)实施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小组分配的平衡性;合作是为了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以达到共同提高目的。这就要求组与组之间的实力水平应该是相对平衡的,这是小组活动的前提。要实现分配的平衡,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和性格特征。在 四年级,我是这样去做的:首先通过两个星期的接触,初步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向班主任老师了解,哪些学生特别善于表达,哪些学生特别内敛,不善言辞,哪些学生组织能力比较强,哪些学生思维比较敏捷„„

2、小组活动的适时性;小组只有在恰当的时候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这是小组活动的关键。我坚持三点:一是问题很值得讨论;二是所要解决的问题难度过高或过低时不活动;三是解决结论单一的问题时不活动。教者切忌在自已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小组活动,那样可能造成看似热闹,实为混乱的局面,这就冲谈了小组活动的意义,降低了小组的作用,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时间要留足;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的时间,这一点上教师应有特别强烈的“以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合作学习匆匆而过。特别是当孩子围绕着任务要求正在热烈讨论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知道,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更重要的是将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4、教师的适当指导;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由”。教师在安排学习之前,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在学生学习中,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更有效。

5、评价要突出两个结合;要使得学习合作有效,必须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责任相合。也就是说,当合作小组达到规定的目标时,必须给予小组恰当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小组成员感到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小组的所有成员必须都对小组的成功做出贡献。当一名小组成员对小组的成绩负有责任时,所有成员才会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使所有的成员都有取得进步的机会。

当然,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优势,作为教师本人还要在其他很多方面做好工作,如:关注组队的技巧;课堂提问的技巧;师生关系的处理等多方面还需进行探讨。总之,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总结,就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最终让这种教学法在结合学校情况、学生特点、教师个性化教学中结出课改的硕果。

参考文献:

① 《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 卢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优化小组合作学习 篇五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城关街道小学

张传霞

2014年2月28日

一、问题的提出:

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为我们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努力的方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的平台。

271教学模式要求把70%的时间交给学生,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地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1)个别平时表现好的同学唱独角戏;(2)有的组员只是旁听和随从,不积极主动;(3)一些小组缺乏领导人物,无法组织小组展开讨论;(4)由于班额大,不可能组组发言,这样就不清楚没发言的组的讨论结果等等的问题。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以及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此课题,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它的功效。

二、课题界定 :

以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该课题的探究,使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三、研究依据:

以“271”高效课堂教学思路为指导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

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认识活动的平台。

四、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地体现出老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

2.以“271”高效课堂为指导,通过对课题的实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3.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发挥个人的潜能与集体的合作精神相结合,使每名学生都获得相应发展。

五、研究内容:

在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的引导下,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真正把时间还原给学生。俗话说得好: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教他们学会合作,使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享成果,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六、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4月)

(1)立项课题,申请上报;(2)落实课题研究及班级;(3)制定

研究方案。

实施阶段:(2014年5月——2014年11月)

(1)以四至六高年级学生为对象,先进行班级教学研究,分项落实研究内容;

(2)定期讨论研究总结,每学期做一次阶段总结研究报告。总结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

(1)对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整理总结;

(2)研究成果的鉴定评审,做好结题工作。

七、研究方法及对象:

(1)理性思辨: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途径;

(2)调查问卷:了解我校当前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3)比较鉴别: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与前段时间进行比较,查漏补缺。

研究对象是小学四——六年级的学生

八、预期研究成效:

1.初步构建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高效教学模式

2.教师的观念也随之更新,在学习观上,认识到要突出学生的主题性地位,把主动权教给学生。在教学观上,认识到要善于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标新立异,自觉参与集体学习。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形成了科学的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固定模式。

6.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篇六

——小组合作学习小结及反思

很荣幸作为梁开中学《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策略研究》的实验教师,我在所任教的班级当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通过实验检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先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相关问题进行小结及反思:

一、创设背景,充分准备,确保合作竞争的公平合理

合作竞争可以避免学困生在竞争中丧失信心,让所有学生都能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获得自信和热情,对未来充满希望。

1、组织异质、动态调控小组

开学一、二周后,我在基本摸清学生情况的前提下,便将学生按性别比例、学业成绩、守纪情况等,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为若干小组,这样每个小组的情况大致相当,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而合理。我们根据班级的学生数,按照每组4、5人,将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综合考量。

2、亮出目标,严守考评原则

小组划分后,我向学生提出小组的合作任务以及小组合作成绩的考评方法,并向学生强调,考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在机制运行上既有小组内的合作,又有组际间的竞争,产生合作竞争大于个人竞争的协同效应。

二、实施管理,有效调控,促进合作竞争的良性运行

学生通过合作,做到心中有小组、心中有他人,这为树立学生的组织观念、渗透集体意识奠定了基础。另外,推行小组

值日制,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对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提高合作与竞争的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4人一组的小组中,既有品学兼优的同学,又有态度不认真、学习困难的学困生、后进生,还有成绩列于中游的,常常不能被教师关注到的中间群体。这些学生组合起来,常常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来:优等生俨然一个小老师,能够带动中等生、后进生的学习、活动,从而得到自己各方面的发展;中等生既帮助后进生,又能够向优等生靠拢;后进生在大家的鼓励中,在大家的帮助下,进步更大。

三、小组合作中的具体管理措施

1、制定加分、扣分细则。课堂参照该细则进行常规评分,分数由小组长记录。小组内各成员的分数计入组内团体总分之中。

2、在班级前面黑板一侧长期设立个小组图标栏,根据小组整体常规表现给与全组的加分或扣分。

3、每周对各小组的总分进行评比。评比结果显示在评比栏上。

4、小组长有调换本组成员座位的权利,组长可以视实际情况、在以提高小组总分为目的的基础上调整座位。

5、小组内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设臵小组内第一、二、三、四发言人,小组内帮扶对象,限定课堂中小组成员回答问题次数,保证小组内成员回答问题积极性。

这样的竞争机制的优点在于:

1、形成了小组的凝聚力。小组成员在竞争机制中肯定会齐心协力提高小组整体表现,使自己的小组在班级竞争中保持前列。

2、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监督能力和协调发展能力。

3、以人为本,关注了学生的情商的发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评比,就避免了单独指出某个学生缺点、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一方面,每个成员都知道要积极向上,并且形成了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的氛围。另一方面,即使某位学生出现了差错,也会在组内帮助解决、改正错误。

4、灵活运用了多种评价机制。新课程理念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和其他以人为本的评价机制。每周一次的评分方法,也对稍微落后的小组提供了追赶先进的机会和动力,使评价不停留在一周、一次的结果上。这样促使了班级内部你追我赶、争取进步的风气的形成。

这样的小组竞争机制,能够让学生在组与组的竞争中进步,在组内合作中发展。从而既提高了班级整体的班风班貌,又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协调发展,个人在自我自觉管理和他人帮助中得到进步。这样就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尽管有如此多的优点,在我的初期采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看似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背后,却存在着

许许多多的低效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

最初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包括近期的青优课比赛课堂上,让学生合作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只是坐在一起,并没有按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在埋头写作业,有的在三三两两、津津有味地闲聊题外话,有的因害羞内向而沉默不语、独自发呆。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形式上简单地让学生凑在一起。这种情况已经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2、合作无序

刚开始教学时,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3、学生没有经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开始合作

初期,我经常是不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直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感到措手不及。离开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就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发,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成分,修正、充实自我观点。

4、为赶教学进度,草草收场

有时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赶进度,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言、补充、自查、更正以及小组讨论中辩论的时间,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为走形式而草草收场。

5、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参与不足

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抢占话语霸权,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渐渐地他们对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兴趣,表现得冷淡、麻木,直至自我放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小组内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设臵小组内第一、二、三、四发言人,小组内帮扶对象,限定课堂中小组成员回答问题次数,保证小组内成员回答问题积极性,避免在小组内出现“一言堂”的情况。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看法与体会,在今后的小组合作教学中,针对上述问题,趋利避害,小组合作学习必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7.小组合作学习音乐 篇七

一、合理设置学习小组

笔者采用 了以六人 为一个学 习小组组织合作学习,全班形成有十三个学习小组组成的团队。六人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较多的同学,也有了向同学展示 自己 , 发表自己 观点的机会。 在六人一组的小集体中,同学们积极思考 ,操练所学的 知识技能 ,充分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然后,在小组间讨论,进行活动时 ,每个成员 轮流在班级中展示自己。这样一来,小组合作学习大大弥补了大班上课的缺点,同时使完成《标准》提 出的让每 一个学生 走进课堂有了实现的可能。

首先,组建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时, 可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所教班学生的 学习水平、个 体差异、班 级座位格局等因素,组建5人或7人学习小组。在组建学习小组时,笔者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有时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 也可以组建同质小组)的分组原则,帮助学生进行分组。“组内异质”就是对于每个小组成员来说,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各项能力的发展也有着高低之分,他们都有自身独特的方面 , 学生与学 生之间是 各不相同的;“组间同质”则是指就每个合作小组来说 ,它们之间在 人员数目 、小组综合实力等方面是相等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小组之间不存 在优劣之 分 ,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每组成员均分配角色、分享 领导 ,按照“组内异 质 ,组间同质”的分 组原则构成 的合作小 组 ,能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避免小组在完成任务质量上的明显差异,还有利于教师对小组展开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比如 ,根据学生 的知识基 础、兴趣爱好、学 习能力、心理 素质等进 行综合评定,然后笔者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组员的学习能力及水 平力求使 其具有一 定的层次性,这样就能使小组成员间实现学习的互动。每组均设有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发言员 ,也就是陶 行知先生 所创导的“小先生制”。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组内进行 轮换(开始时担 任同一角 色 ,时间稍长,以后逐渐缩短轮换时间)。建组做到相对平衡 、自愿与调 整结合、保 持动态(可以是组内角色转换、位置轮换、组间位置轮换、个别学生调整等)。

学习合作小组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 相互友爱、坦 诚相见、民 主平等。作为教师,我会适时组织一些游戏,在各个学习小组间进行,如“绿色教室布置评比”“植 物园环保游 ”“小组经典诵 读对抗赛”等 ,使学生在 游戏中时时 体会到小 组合作成 功的喜悦 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自信心。

其次 , 应精心巧 妙地编排 学生座位。根据我班学生的人数情况、教室设计、学生学科特点等排列座位。 学生座位的这种编排,使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交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单向或双向交往, 而是呈现了师生、生生、学生与老师间的双向、多向、立体多层多向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教师成为群体中普通的一员, 师生间平等、广泛的进行信息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同时,力求使每个学习小组的水平(智力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 )保持相对均衡,亦即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待优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这样建组的好处是每个小组都能讨论起来,小组里学生间能相互帮助和深入交往, 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小 组之间在 同等条件 下展开公平竞争和相互帮助。 学生都是在基本自愿的基础上 作适当调 整参加各 自小组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更充分地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学习小组组建后,并非一成不变。通常笔者会在一学期内变动两至三次,及时从人员结构上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

二、培养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学习的合作技巧

学习合作 技巧是顺 利进行合 作的前提保障。一般的合作技巧有:表达感谢—对感谢的应答; 注意听他人讲话;赞扬—对赞扬的应答;耐心等候—尽量不让他人 等候 ; 求助—提供帮 助 ; 道歉—接受歉意;鼓励他人参与—对鼓励参与的应答; 提问—对提问的应答;拒绝—对拒绝的应答;有礼貌地打断别人的讲话—有 礼貌地接 受被打断 ; 提建议—对建议的应答;询问原因—提供原因 ;寻求反馈—提 供反馈 ;批评—对批评的应答;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对不赞同的应答;让小组返 回活动 ;观察和评价小组活动;说服他人;解释、妥协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 习活动相 互调整、 相互改进、互补共效的过程。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提醒和 修正 , 同时每个 组员也要 关注他人,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业已作出的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直言无忌而又从 善如流、主动 配合、和谐 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开展多维评价方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评价是 一盏灯 , 能点亮学 生学习前进的方向。”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教师要采取正面激励性的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笔者在实验 中对学生 采取正面 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笔者既评价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又评价学习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通过实验,我深切地感受到 ,教师适时、多 维的期待与 评价对参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来说,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因此,合理运用多维评价,是提高小组 合作学习 模式有效 运用不可缺少的一环。

笔者在教学时,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从评价方式看 ,有个人评价 与小组评 价、自我评价与 同伴评价 、学生评 价与教师 评价 ,这几组评价以 前者为主 ,但又可多重 结合;从评价内 容看 ,有过程评 价与结果评 价,其中以过 程评价为 主 ,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从评价的功能看,主要有鉴赏 功能(通过评价 鉴别、评定学生的参与行为、效果,给予价值肯定,以促进相互学习)、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探究行为在科学、正确的轨道上进行,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不断"碰撞、对接、融合")、激励功能(通过评价使被评价者得到鼓励与精神支持,使其充分发挥 更大创造 潜能和合 作积极性)。

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关键,同时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 集体荣誉 感 ,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价也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

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⒈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

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只有把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才更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人数较多的班级,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时间分配关系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根据所教的内容,对小组学习和集体教学所需要的 时间进行 科学有效 地合理分配。

2.教师应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

刚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在课堂上常会出现 学生因不 清楚要干 什么而乱作一团的局面, 这会令教师措手不及。因此 ,每次展开小 组合作学 习时 ,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教师所提的要求要有梯度,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时,不要提太高的要求, 要随着学生合作技能的熟练,逐渐增加要求。

3.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性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组内成员来说,是他们之间的合作,但对于组与组之间来说,还必须有竞争。只有建立“组内是合作,组间有竞争”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要及时 给予鼓励 和表扬 ,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每月评出 :最佳小组、学 习达人并 及时给予表彰。

4.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8.小组合作学习音乐 篇八

一、明确目标任务,优化学习小组

首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音乐活动中,所组织的音乐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确立了教学目标任务,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师生共同提出新学习问题,同时商讨一些适宜的学习方法,为个人自学创设条件。当然,教学目标应是学生认为有参与价值的,是对自己提高音乐修养有益的,进而会表现出很强的参与积极性。

其次,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将学生按各种特长分成若干小组,共同思考和学习新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遵照自愿的原则,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把握合作时机,及时调控点拨

合作学习虽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不可滥用。开展合作学习,不能单凭教师的意愿,想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教师应当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尤其是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许多学习内容是合作性很强的。其中,合唱、合奏、音乐剧等内容表现得十分突出。在这些活动中,有时候要求某些学生承担主角、主旋律声部的任务,有时又要求这些学生承担配角、副旋律、甚至是伴奏的任务。这种角色的变化,意味着他们必须要与他人紧密合作。他们在什么时候应该突出,什么时候应该配合,什么时候应该出现,什么时候应该沉默……所有学生都要有一种角色感,为此,教师应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有效发挥合作学习的效能。

同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学生合作过程中,不能袖手旁观,应从讲台走进小组中间去“深入基层”,做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并适时对各种情况进行宏观性调控。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热闹却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出现,能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更有效。

三、加强汇报交流,及时适当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就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成果的汇报、交流、分享,使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小组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实现思维和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如采用发言式、演唱式、表演式等方式来汇报所完成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当小组汇报交流分享结束后, 教师应及时采用奖励式、分析式、等评价方式对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和数量、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评价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各组的优点,多一点奖励,少一点否定。引导学生从侧面间接地感受到自己与他组(人)的距离,认识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提高自我总结能力,从而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收获和乐趣。各小组间有时也会出现小集体主义倾向,不利于各组间的交流,这时教师及时贴切的评价也会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

上一篇:一月考语文试卷答题卷下一篇:廉租住房配建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