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和谐走进心灵(精选20篇)
1.让和谐走进心灵 篇一
让心灵走进心灵
他是这样一个志愿者,在他还没有做父亲的时候,他就用像父亲一样的眼神看着那178个孩子,他曾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燃希望。他的歌声或许早已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他的名字让我们联想到:两个人站在大地上,需要互相支持,互相温暖。
他们走进了他的心灵
一次偶然,他们与他相遇了,一大群孩子友好而亲切地向他问好,清澈明亮的眼神中充满了活力与希冀,淳朴的笑脸让他十分愉悦,他想让他们上学成才,想让他们可以将他们的笑脸迎向世界。他用他高昂的声音为他们唱歌,孩子们亦快乐地和着,山间响彻着一圈圈的回音。那个女孩有着清亮的眉目,那个男孩有着坚毅的轮廓……他都一一记得,他的心扉洞开着,盛满了孩子们欢声笑语。
他的开始心灵饱满起来,绽开温暖的花。他们成为他心灵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值得他不惜向生命借贷。
当心灵走进心灵,是爱吧,如此温馨。
他走进他们的心灵
一束束鲜艳欲滴的鲜花,一封封感人肺腑的长信,一个个表示鼓励的笑语,一张张饱含希望的笑脸……这些都能够让他在与病魔做斗争时充满了勇气和坚定,一个长长的拥抱,皮肤磨擦间传来的温暖,后颈上感觉到温润,一句在耳边轻轻想起的“爸爸,我爱你。”足以让他——一位从不因病痛掉泪的真汉子热泪盈眶,他们彼此相拥,温暖传递着,他低头看到了自己早已没有了光泽的肌肤,有的只有回味,没有悔恨,他一直很坚定,没有后悔也没有放弃过,他的生命之路很短,却有着无比耀眼的光芒。
他们心灵中有他,他无比欣慰。
他的心灵中有他们,他无比幸福。
当心灵走进心灵,是奉献吧,如此坚定。
让心灵走进心灵
“我是你过河的桥,我是你乘凉的树,我是你风尘仆仆那间歇脚的屋,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回头一笑,我就很知足。” 当心灵走进心灵,幸福传递着,痛苦分担着。心灵与心灵,交织出幸福的路。
生活教会我感恩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这是一首多么熟悉的歌,每当听到它,我的心都感到一丝温暖。感恩,多么普通的字眼,可是平生中值得你感恩的人又有多少呢?老师、父母、朋友……最值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人,我不仅要说,是生活教会我感恩。生活就像沙漏,透过时间,滤去一些人和事,却始终有一些温暖的记忆让我感动、让我幸福。这就是生活,是生活教会我感恩。
感恩父母
从我们呱呱落地时起,父母对我们的爱从来没有减少过。他们总是无时无刻地关爱着我们,对我们总是有“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的心态。爸爸妈妈每天在外工作也要顾着家里的事情,我知道爸爸妈妈的辛苦,所以自己学着独立生活。从生活中的大小事务中,我更能体会爸爸妈妈的辛苦。我也慢慢理解了爸爸妈妈,包容爸爸妈妈。是生活教会了我感恩父母。
感恩老师
当我们背起书包踏入校门时,我们就应该感恩老师。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那天,眼看着天空下起小雨,爸爸妈妈却还没有来接我,我等得有些心急。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进入我耳朵,“爸爸妈妈还没有来接你吗?不如先到我家去吧!”我抬头看见了老师。看着外面的雨,我只好点了点头。来到老师家,老师不光教我读书、识字,还给我拿来好多好吃的,我很开心有这样一个好老师。后来,老师给爸爸打了电话,让爸爸接我回了家。从那时起,我都非常尊重每一个老师。是生活教会我感恩老师。
感恩朋友
人生路上有许多磨难,考验接踵而至,无论你是伤心、懊恼、开心还是愤怒,只要有朋友,什么样的开心和痛苦都可以一起分担。如果朋友是天空,而自己就是星星,天空包容了星星的一切,而星星也点缀了天空,如此才使得星空这样美丽。记得那次上体育课时,自己不小心踩到了石头,脚扭伤了,同学们集体筹钱把我送到医务室接受了治疗,我真的非常感动,也很开心有这样一群好友。是生活教会我感恩朋友。
感恩吧!即使是那些跟你闹过矛盾的人。感恩吧!即使是那些嘲讽过你的人。感恩吧!感恩那些关心你的人。是生活教会我感恩。
明月山让我陶醉
循着潺潺的流水声,我们走进了明月山,游览了我日思夜想的云谷。
青山。白雾。翠竹。
我们仿佛踏入了梦境的天地:山在雾中屹立,薄雾在山中萦绕。雾围着山,山依着雾,依稀朦胧,若明若暗,使我们飘飘欲仙,随着风四处飘荡,好像自己也变成了雾,在山间与伙伴们嬉戏,围在游人周围,跟游人们玩捉迷藏。一阵凉风吹过,我心头一震,灵魂也返回了我的躯壳。看不见山的顶峰,也找不到雾的边缘,只有移动的人群和飘动的彩旗向前蜿蜒伸展着。我们每个人都有跃跃欲试的神气与要征服所有山峰的勇气。
裸石。流水。人群。
稀落的人群,跨过裸露着的河床,跨过滑溜的卵石,随着流水潺潺、摇曳的小树,给这寂寞的山林带来了无限生机;在山谷中回荡的欢笑声,也给这幽谷带来了一番城市的喧闹。丛林。红旗。小道。
五彩缤纷的大旗,隐约闪现于郁郁葱葱的树林中,穿梭在苍翠的竹林里,高声的呼唤,欢快的笑语,从队伍的前头,一直溜到队伍的后头,带着满怀的豪情,满腔的希望与满腹的寄托。近了,更近了……
细雨。凉风。飞瀑.终于,我们看见一条白链,素白晶莹,镶嵌在一片浓绿中,披挂于山涧树丛上。白雾缭绕着……终于,看见了刻在石板上的“云谷”二字,深深的。
走下去,来到谷底,思维似乎已停滞了,这梦中的仙境,这欲飘欲飞欲沉的奇妙感觉。当阵阵凉风使人觉察到一丝凉意,才意识到自己竟沐浴在雨雾中--是溅碎了的飞瀑。它亲吻着我的脸,头发和蒙尘已久的心。
我举起了相机,把这永恒的一瞬,定格;把这份难得的陶醉,定格。
2.让和谐走进心灵 篇二
荡舟河边,我时常想,我是那河里的一棵小小的芦苇。我虽然没有杨柳舞动飞絮时的柔美与缠绵,没有雪白的云彩飘动时的洒脱与纯情,也没有艳丽的鲜花所散发的迷人香味,但是,我很快乐,看着太阳羞怯地将脸庞悄悄藏入地平线,听着快乐的黄莺喃喃私语,我仿佛感受到了春暖花开的幸福,我会庆幸自己拥有美丽的小河,庆幸自己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快乐地享受。
漫步田野时,我时常想,我是大树下的那一朵小小的野菊花。我虽然没有牡丹的华贵与多姿,没有玫瑰的娇美与典雅,但我很快乐,看着调皮的小星星围着月亮眨眼睛,听着涓涓细流奏起的动听乐章,享受到了大自然给予的无私,我庆幸自己成长在落叶飘零的秋天。
放眼天空,我时常想,我是那天空中一只自由翱翔的小鸟。我虽然没有雄鹰的翅膀,没有大雁的豪情,但我很快乐,我在阳光里嬉戏,在白云间掠过,黄昏来临时还有属于自己温馨的小窝,我为我能自由地活着而快乐。
手捧清泉时,我时常想,我就是山间小溪里的一条小鱼。我不羡慕鲸鱼的大气,不羡慕大河的源远,因为我可以与山林为伴,可以与细浪为友,可以在清澈的溪水里看蓝天,可以在卵石间自由地游跃。
我很渺小,但我有我存在的价值。我很普通,但我的心灵却满载着生活的温情与人生的快乐。朋友,敞开你的胸怀吧,你会发现,你也会像我一样,拥有无边的快乐与幸福。
【简评】
奇思妙想之中既有情感的飞扬,又有哲理的沉淀。内容充实,叙述、描写、抒情水乳交融,语言有文采,诗意洋溢。
3.让快乐走进心灵 篇三
每个人都有把快乐的钥匙。把钥匙用绳子穿起来,挂在胸口,用温暖的体温感受那凉凉的触感,提醒自己,这把快乐的钥匙一直与我同在。
我是一个喜欢幻想的女孩,因为拥有美丽的幻想,我的生活便充满了快乐。用我的心感受大海的浩淼,用我的心感受高山的巍峨,用我的心探索天空的深邃。我虽微小,但充满活力的世界却让我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
漫步山野,我时常想象我是大树下那一朵小小的野菊花。虽然没有牡丹的华贵与多姿,没有玫瑰的娇美与典雅,但我看着调皮的小星星围着月儿眨眼,听着涓涓细流奏起的动听乐章,享受着大自然无私的给予,就觉得很快乐。
放眼天空,我时常想象,我就是那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虽然没有雄鹰的劲翅,没有大雁的豪情,但我很快乐。我在阳光里嬉戏,在白云间穿梭,黄昏来临时徜徉于自己的温馨小窝前。我为我能自由飞翔而快乐。
手捧清泉,我时常想象,我就是那山涧里的一条小鱼,我不羡慕鲸鱼的力大无比,不羡慕大河的源远流长,因为我很快乐。我可以与山林为伴,可以与细浪为友,可以在清澈的溪水里看蓝天,可以在鹅卵石间自由地游跃。
我很渺小,但我有我存在的价值。我很普通,但我的心灵却满载生活的温情与人生的快乐。朋友,敞开你的胸怀吧,你会发现,你也会像我一样,拥有无穷的快乐与幸福。
来吧,让快乐走进心灵。
江西省峡江县巴邱小学 廖小青
星亮点:
在小青眼中,幻想是寻找快乐的翅膀,因为拥有了幻想,快乐无处不在。小青的文字是梦幻而空灵的,每一个想象都那么清新脱俗,菊花、小鸟、小鱼,在作者的描绘下,它们的快乐满得溢了出来,感染了每一个读者。
4.让阅读走进心灵 篇四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寇店三中谢永春
前段时间,读了李希贵老师的著作《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感受颇深.李老师的体会是:读书,使他顿悟了教育;教育,使他顿悟了人生,通过读书,李老师认为在老师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应该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读书的重要性。
总书记对读书有精辟的论述: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没有阅读过名著的心灵是粗糙的,没有被感动过的情怀是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名著洗礼过的人,也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可以说,一个人的阅读史,成就了他的生命发展史。
读经典教育书,为我提供登高远望的平台。这方面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和《好父母好宗教》,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等等。从中,改变了观念,提高了认识,丰富了自己的思想方法,班级管理工作如鱼得水,轻松自如。
读文化经典,又让我拥有宽广的文化氛围,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这方面我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余秋雨散文选,莫言散文选,陈忠实的《白鹿原》等等。《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孙少平不畏困难,永远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时刻给我以激励,余秋雨散文选中的一篇文章《苏东坡突围》印象也很深刻。大家知道苏东坡是豪放派流词人,名作有高中课本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20多年过去了仍记忆犹新,看后才知道,这篇文章是苏东坡因受诬陷,差点被判死刑才从监狱出来,流放到黄州时写的。受了那么多苦难,文章中却没有丝毫的愤世嫉俗,抱怨社会不公的情绪。可见,其内心有多么强大!陈忠实的《白鹿原》中鹿
三、黑娃,白嘉轩等一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命运各不相同,引起人对命运的思考……
读报刊杂志,能够开启我们的视野之窗。《读者》中就有很多优秀的文章,启迪人的思想,升华人的情操,开阔人的眼界。《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洛阳日报》中也有很多优秀的文章。
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以书为友,学会在阅读中经营生活。迟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
5.让自信走进心灵作文 篇五
有一个人,他是一位小儿麻痹的患者;有一个人,他是连任几届的美国总统;有一个人,他是一位拄着拐杖到各地去演说的演说家;有一个人,他早已逝世,但他仍然“活”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他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他从一位平常人一直晋升到了美国总统。让自信走进心灵,你就可以像他一样。
让自信走进心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故事吧!罗斯福出生在一个王公贵族的家庭里。所以,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他学业还未完成时,他的舅舅富兰克林。西奥多竞选为美国总统。在他毕业后,在富兰克林。西奥多为他举行的一次生日晚宴上,他曾自信的对富兰克林。西奥多总统说过一句话:“我将来也要当美国总统,并且我还要超越你。”或许,正是这一话,才使他竞选为美国总统。他结婚后,便开始竞选美国州长。但是,他也竞选了几次都没选上,这是他的自信心告诉他:坚持下去,否则就会前功尽弃,白忙活一场。他这次到各个地方进行了演说。终于,他竞选成功了。但在这种紧要关头他又患上了小儿麻痹,使他不得不拄着拐杖。即使他拄着拐杖,他却并没有放弃竞选总统。他仍旧到各地进行演说。可是,命运并没有青睐他,竞选了几次也没有被选上。自信又告诉他:继续竞选下去,即使没有成功,但毕竟你尝试了。最终,他成功竞选为美国总统。这就是自信力量的魅力所在。
6.让感恩走进心灵作文 篇六
唯独那一束束和柔的光芒,照亮悠悠几千年的历史,温暖了世世代代人的心房。那颗永流传、恒久远的是——感恩。
特别不理解感恩节的由来,不理解现代人的思维。感恩不是一首平凡的诗,不需要词藻的华丽和平仄的要求;感恩不是一纸了无生气的画卷,不需要冷暖的规划和构图的死板;感恩不是一支扭曲的舞蹈,不需要动作齐整和步子的定格;感恩不是严格的竞赛,不需要令行禁止和红牌。感恩不是世俗的物品,更不在乎节日的筐架。感恩只是爱的小调,可以边走边哼,并在每天每夜中聆听,感恩只是爱的花蕾,可以春去秋来,并无时无刻中发出沁人心脾的馨香。
鸟儿总会归巢,小羊初生三脆而起,树木落叶化作土,那是爱的回报。刘备三顾,而诸葛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矣”,他的情“常使英雄泪满襟”。那悲凉易水边,是荆轲报太子留下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感动。那春和景明中,是故乡游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情呼唤。感恩属于那个古老的时代,属于这个时代,在心中深处亮堂堂。
让感恩走进心灵,那样轻轻,悄悄。
让感恩在深处驻扎,那样永久流传。
简简单单,像小学书里那样“倒杯水,捏捏背”;明明白白,像歌里唱“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啊……刷刷筷子,洗洗碗”;单单纯纯,一个甜甜微笑,一个深邃眼眸,一次温暖握手,一回亲切拥抱,一声内心的“谢谢”……
对父母谢谢吧,给你生命美丽。
7.让历史走进学生的心灵 篇七
曾经的我, 因为几张荣誉证书而沾沾自喜, 也总是因为所教班级的平均分一直较高而认为自己是一个不错的历史教师, 但随着教学阅历的丰富, 教学中的危机也不断出现, 特别是课堂内外的几件事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历史教学工作。
镜头一:课堂上, 当教师讲到《戊戌变法》“六君子喋血菜市口”时, 很多学生很漠然, 甚至有的学生对谭嗣同能走而未走表示出不理解, 笑其太不成熟, 笑其不会爱惜生命。
镜头二:网络上, 面对日本3月11日大地震的报道, 某些网友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不是地震!是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亡灵愤怒的呐喊……”更有网友跟帖道:“我们该庆祝!”
镜头三:教室外的走廊里, 学生、学生母亲、班主任正在谈论着什么, 可能是谈到了什么伤心之处, 学生母亲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学生却显得非常生气:“哭哭哭, 你就知道哭。除了哭, 你还会做什么?”
面对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 作为一名教师, 我不禁要问:“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老师怎么了?”“我们的社会怎么了?”作为一名历史教师, 我不禁要问:“我们的历史课堂怎么了?”“我们历史教学的精髓在哪里?”“我们历史教师的使命是什么?”
北宋张载曰:“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作为教师虽然不能为万世开太平, 我的职业也非常平凡, 但我绝不允许自己逐渐沦为平庸, 碌碌无为。我要把我的课堂变成真善美的课堂, 而不是为了简单追求平均分、达标率, 而转变这一切的关键就是必须把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为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如何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 手捧一颗爱心投身教学
教师的职业说到底是一种爱的教育, 这是教师动力的源泉。教师既要爱自己的职业, 也要爱自己的专业, 更要爱自己的学生。俄国教育家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就是说, 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情操, 要从骨子里爱上自己的职业和自己的每一名学生, 如此, 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以积极的态度感染每一名学生, 教化每一名学生。
(二) 历史教师必须有雄厚的“内功”
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历史教师必须从专业素质、理论修养、心理疏导、语言表达等方面不断地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驾驭课堂, 将历史教育的价值发挥至极致。反之, 一切都变成浮云。
(三) 历史教师必须注意教学策略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式教学,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创造一切条件尽量让学生置身其中, 获得感悟。
1. 注重开放、生成
所谓开放主要是指师生心态的自由开放;所谓生成, 是指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 更关注课堂上所蕴涵的教学资源。通过敏锐地捕捉, 发现这些资源并加以利用来促成教学的动态生成。开放是生成的必要前提, 只有开放, 师生才能情绪高涨、思维活跃, 课堂才会处处有智慧火花的碰撞。为达此目标, 教师就要以发展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处理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只有生成, 才会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完全开放的情况下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得以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有益资源, 善于根据有利时机灵活地生成课堂教学, 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进一步升华, 积极的情感得到强化, 价值观得到导引。例如, 在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时, 就可以首先设计一个开放的问题:你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还是暴君?这个问题很容易使学生充分表现其情感与态度。接着教师就可适时创造“生成”的条件, 继续问问题:如果你是一位皇帝, 你打算如何有效管理辽阔疆土和众多子民?在这些大事中, 你认为首先要办的是哪一件?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分组分析、讨论。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很容易产生一些思维的火花、创造性的想法, 经过教师的巧妙点拨、恰当引导, 就会“生成”很多精彩的解答。
2. 注重合作、互动
合作是互动的前提, 只有师生、生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一种合作的关系, 才会实现有质量的互动。互动的核心是整合教学过程的各要素, 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共鸣。只有这样, 教学才能生动起来。例如, 在讲授《走向多极化》这节内容时, 我将学生分成五组, 分别为美国、欧共体、中国、日本、俄罗斯,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186-189页, 并结合历史图册和学案, 进行合作交流。在小组合作时, 教师可适时地呈现如下问题以开展互动:用文字和图片 (1-2张) 概括说明, 面对急剧变化的国际局势, 你所在国的战略目标、应对措施及结果分别是什么, 要求准确、简练、有条理。这样的问题会有效引领学生的合作互动方向。当学生由于认知失衡出现片面理解时, 教师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如针对美国出兵伊拉克, 以及朝核问题, 教师可提问:美国为什么能“想打就打”?为何却“想打而没有打”?以此引导学生分析, 美国在实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同时, 不得不考虑那些逐步壮大的国家的利益, 可见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提出扩展性问题:综合所学知识, 你认为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合作互动向更深层次发展。
3. 注重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这一方法就是让学生模拟历史情境, 让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去感受、体验和表现。比如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美国内战的。教师说:“上周考试有很多同学不及格, 但你们不要担心, 只要谁愿意给我五美元, 我就可以让谁及格。”不及格的学生面露喜色。但教师接着摆着头说:“只有白人学生可以, 黑人学生不行。”课堂开始一片哗然, 黑人学生开始不满, 有的找教师论理, 有的用课本砸教师, 有的干脆脱了臭鞋向教师扔了过去, 还有的学生用水枪射教师。教师也拿出自制的水枪与学生对射。———课堂乱作一团。最后总算安静下来了。教师说道:“孩子们, 今天的课上完了。我想你们已经明白了南北战争为什么会打起来, 那是因为不公平。”看到这个教学故事后, 我感到美国的历史教学更重视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情感、心灵上去理解历史。在我们的教材中这样的机会随处可见, 比如讲五四运动时, 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发背景资料, 课堂上让高中的学生扮演演讲角色, 把历史的感觉充分营造出来,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 不但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 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和演讲能力, 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当学生自然产生情感倾向和进行价值观的取舍的时候, 我们的历史教学就达到“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的境界了。
总之, 在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这既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更是社会的需要。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 我们很大程度上是政治至上, 一切服务于阶级斗争;改革开放以后, 我们很大程度上是经济至上, 一切惟利润是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物质文明的发展, 今天的中国更应强调的是道德至上。而道德观念的重建, 必须从教育抓起, 从孩子抓起, 纯洁其心灵, 荡涤其灵魂, 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公民。这正是我们历史教师使命之所在, 价值之所在!
历史教师, 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辛红灿.中美历史课堂教学的差异[J].中学历史教学, 2011 (3) .
[2]罗士祷, 杨红霞.高中历史课堂技巧教学摭谈[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1 (1-2) .
[3]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姚锦祥.高中新课程实践引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让音乐走进心灵 篇八
听高山巍峨,流水潺潺,古琴的韵律使伯牙与子期成为人生的知音,随着琴弦的拨动,一曲曲动人的旋律道出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阿炳的一生因为有了《二泉映月》而不再落寞,《二泉映月》也因有了阿炳的执着不再平凡。在苍穹之下、在太湖边上,一位盲人用悲戚的琴声诉说自己坎坷的人生,控诉社会的黑暗。《二泉映月》让阿炳怆然神伤的眼睛迸发出坚毅与力量。
驻足民族音乐的殿堂,音乐换了一曲又一曲,时而如阳春白雪般高雅,时而如黄钟大吕般雄浑。
感受《紫色中国》,不但是舒缓心灵的音乐,而且是一系列极精致的东方丝弦作品,采用现代编曲手法,技巧性的运用二胡、古筝、排箫、洞萧、琵琶、扬琴、中音笙等乐器,将各自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搭配得恰到好处,旋律清幽抒情,能将你带入清新宁静的心境,让心灵在音乐里享受浪漫,感觉温馨,感受自然。
在夜的最深处,带上耳机,去聆听二胡的倾诉,古筝的悲啼,竹笛的吟诵,玉箫的低泣,葫芦丝的私语,感受这深深浅浅、高高低低的萦回,让我们如此深切的领略到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驱散的是城市里的疲惫,换来的是久违的温馨、浪漫与自然。
感受《解开思念的乱绳》,有着一种穿透心灵的伤感和凄美,思念的边缘中,依然是那么迷人和温馨。解开思念的乱绳,如这个季节般清晰明澈。更好像是一首南来北往的爱恋。思念的记忆永恒成今生的约定,守候在多情的色彩中……
《解开思念的乱绳》——系紫色家园系列第四集之曲,紫色家园系列是心灵慰藉音乐,首首金曲,欣赏起来令人思绪万千,情不自禁地打开尘封记忆的大门……
一杯茶、一首曲子、一个紫色的夜晚,让我们走进冥想的世界, 《解开思念的乱绳》旋律清幽抒情,能将您带入清新宁静的心境,让心灵在音乐里享受浪漫,感觉温馨,感受自然......
感受卡洛儿的《秘密》——娇美纯净,韵味盎然。那轻柔吟唱的声音再一次向你诉说了那深埋于心底的秘密。那轻柔吟唱一声声像在天空的鸟儿一样低低地盘旋,震撼,身边的繁杂顷刻远去,整个世界只有音符飞舞。吟唱的声音,浅浅的音符,好像诉说着心里的一些秘密。在这样一个闲暇的日子,倾听,没有城市的喧嚣,也没有尘嚣的嘈杂,一杯清香的茶,一本喜欢的书,为伴,思绪,却陷进自己深深的回忆里体味着音乐的魅力,让人安静、安静、安静……
感受肖邦用心灵谱曲,倾诉一腔爱国热情;感受贝多芬那双神奇的双手谱写的田园之曲,撞击命运之门;感受柴可夫斯基驾着俄罗斯马车,在静谧的湖畔驻足观赏天鹅起舞;感受舒伯特在流浪途中的菩提树下,留下的一个孤独的身影……
感受巴赫的赋格曲,浪漫优雅,折射出遥远的巴洛克时代风貌,迸发出远古的文明底蕴;感受柏辽兹的幻想曲,奔放洒脱,在古典中引入时尚,在秩序中植入不羁,在传统中融入个性;感受舒曼的小夜曲,恬静悠然,轻吻你的脸颊,让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完整的生命;聆听帕瓦罗蒂的高亢,莎拉布莱曼的轻柔。啊,那是天籁。
徜徉异国音乐的圣地,我感受的是一种文化与精神,透着一股对音乐的至爱。
音乐,让心灵获得了洗礼,让人生得到启迪。
窗外,清风还在游戈,茶中馨香还在飘溢……朋友,感受这美妙的音乐,让它为你的心灵着色,让它为你平凡的人生添彩,让它的美永远留在你的心间。
(作者单位: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堰乡中心学校)
9.让宽容走进心灵作文 篇九
宽容是一鸿清泉,在饥渴难耐时的惊喜;宽容是一缕清风,吹散笼罩在心头的阴霾,宽容是一滴晨露,再点缀他人的同时,也让自己快乐;宽容是东方鱼肚白击碎黑暗的第一缕阳光;宽容是滋润心田的淙淙细流。
在人生的漫漫的长路上,有成功的点缀,有挫折的教训,有旅途的艰辛,也有意志的顽强,但最不可缺少的是心灵属于宽容的一片土地。在这片不大却温暖的土地上,飘落着一粒粒失落的种子,这片土地给予他们温暖,给予他们阳光,他们的开放绚丽的花朵,有的已长成参天大树,有的虽是小草,但也因为自己的平凡而快乐,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片土地,无数受伤的心、失落的心有了栖息之处;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片土地,让他人幸福同时也让自己变得快乐。大地宽容了幼苗,因而它破土而出;天空宽容了飞鸟,因而它展翅飞翔。宽容是一种给予,给予人们改正的机会,抚慰一颗颗心灵,让人们在绝境时,豁然开朗,因此多了一份感动,在给予他人同时,也给予自己一份友谊、一份快乐,它的价值不可言喻,宽容是一种回报,回报他人的的宽容,让人们也体会到回报的快乐,因此多了一份幸福,多了一份成熟。宽容,在抚慰他人的同时理解他人,在理解他人同时使自己成熟,稳重,如果我们失去了宽容,变得自私,狭隘,那么些原本属于我们的将会失去,失去的他人的宽容,也失去了他人的宽容,也失去了我们自己的理解。这又是多么的苍白。
宽容,要用我们的心灵去诠释;宽容,也让心灵走进心灵走进心灵宽容就近在咫尺,宽容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是用美妙的音符谱写和谐的乐曲,我们要让宽容走进宽容。
10.让快乐走进心灵作文 篇十
有时快乐很简单,不过就是让我们在生活中面对事情的时候,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这样我们收获快乐会更简单。让快乐走进心灵,首先就请让我们来寻找快乐,收获快乐。当我们感受到快乐之时,请记住快乐带给我们的愉悦心情。然后,让快乐走进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每天都快乐的面向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快乐是由内至外散发而出的,只有让快乐走进我们的心灵,生活中的我才会更加感到快乐。
当我们在生活中悲伤失落的时候,我们不该让自身的这种负面情绪继续发展,而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寻找快乐。让快乐走进我们的心灵,也让快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彩虹。生活中一个快乐的人是受人欢迎的,也是最吸引人的。
一个笑得灿烂的人,他身上会带来一种情绪感染,让所有听到这种快乐的笑声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被这种笑声所吸引。让快乐走进心灵,也是让自己更加的充满魅力。并且心灵里的快乐才是最吸引人的,也是最自然纯粹的。
现在的你快乐吗?如果并不快乐,那么就请打开心扉,让快乐走进心灵。走进心灵的快乐在我们生活中是最美的,如此,快乐的你也是最美的。当我们烦恼的时候,就请去感受我们身边的快乐,或者去寻找我们身边的快乐,亦或去创造快乐,让快乐走进我们的心灵,也让快乐丰富我们的生活。
11.让“爱”走进学生心灵 篇十一
关健词:爱;心灵;挚友
我曾经听别人说“对孩子,要有好心,但不能有好脸”,因而我常以严师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虽然课堂纪律不错,但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声音也很小,对我似乎是敬而远之。使我意识到,对学生只有好心,没有好脸是不行的。儿童初涉人世,如同刚刚出土的一棵幼小嫩弱的幼芽,他们需要的是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这种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存在于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和传递之中,用“爱”来教育学生,就是要让爱产生力量,让爱震撼心灵。教师应通过自己爱的行为,将爱注入学生的心田,触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有些留守学生缺少父母的呵护,缺少与父母的感情交流,导致他们性格孤僻,感情缺失,心理失衡。作为教师,就应该给他们送去温暖,带领他们,冲过急流险滩,指明他们前进的方向。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 , 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不仅是直接接受德育影响的心理基础,也是少年儿童成为良好公民所不可缺少的素质。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个性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智力才能正常发挥,情绪才能表现为稳定愉快,思想明晰,行为协调,才能表现出很强的社会适应性。因此,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良好的品质,就是要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效地进行心理上的自我调节。热爱生活,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养成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
“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她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
班主任工作就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通过与学生谈话,沟通情感,灌输正确的政治观点和高尚的道德思想,通过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3)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4)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一定的学习制度,教育学生自觉遵守课堂常规等学习生活制度。
作为班主任,既要对那些优秀的学生进行培养,又要对那些调皮的学生进行教育,如果没有高度的责任感,不能用一颗爱心去关爱他们,那么很难说是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光阴荏苒,春华秋实,当我们在收获与喜悦的同时,也定然有汗水相伴。
记得我班王龙同学,在读三年级时经常旷课、迟到。学校特意把他安排在我班,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我做了一些心理上的准备,开学第一天,我主动找他谈话,他满不在乎的样子,真让我有些心灰意冷。但我想既然校长把这个特殊的学生交给我,我就要把他教育好。我耐心地跟他说:“听说你很有个性,虽然学习不太好,但是你乐于助人,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我很欣赏你的性格。”他听了心里很感动,我接着说:“我今年打算安排你当我们班的纪律委员,行吗?”他不好意思地望了望我,眼里流露出不自信的神色。“你能行,相信自己,希望我们能愉快地合作。”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他表现不错,我们班很顺利地被评为文明班。但好景不长,第二个月他坚持不住了,开始旷课、迟到。出现这些情况后,立刻找到他,想方设法,加强对他的监管。这样,又坚持了两个月,事隔不久,他的毛病又犯了,我知道再找他谈心,已经无济于事,于是找到他的监护人,王龙的家长,和他一起进行教育,早送晚接,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从此以后,我针对这种特殊情况,注意发觉他的闪光点,鼓励他。后来,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经常得到各科老师的夸奖。
当我们带着一份爱心和责任走进留守生时,就会发现这块土地上也会硕果累累。虽然他们未必是学生中最优秀的,却是我们心目中最优秀的;虽然我们未必是教师中最出色的,但我们是最爱和最理解他们的。我一定尽我所能,为这些留守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让爱扣开学生一扇扇的心扉。”
真心热爱。这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是做好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沟通师生的感情桥梁。热爱学生要求教师对学生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做学生的知心人。这种爱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是对学生未来的深切关注。
现在学生压力很大,竞争激烈,我主动申请担任学校的心理医生,接受任务以来,定期给这些学生排忧解难,我班学生王华跟我说,她最近心情不好,因为在班上同学总欺侮她,给她取绰号,在家里也得不到温暖,为此我在班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地为王华开了一个生日晚会。她激动得流着泪对同学们说:“谢谢你们,这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过生日。”同学们还送给她学习用具,也改变了对她的态度。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在教育中,教师要努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因某些原因歧视甚至放弃对某些学生的教育。不论对什么样的学生,教师都要立足教育,尊重学生。
参考文献:
1.郎艳.《别让爱变味》.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浙江教育报刊总社,07年2月.
2.李宝祥.《爱心所至 金石为开》.《绍兴教育》编辑部,07年5月.
12.让思想品德教育走进学生心灵 篇十二
1. 开展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形成稳定道德品质的基础。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 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方面, 重点加强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让学生在自我教育和管理中得到体验, 从而能够自觉地改掉一些不良习惯, 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为此, 必须遵循学生的道德内化规律。第一, 从学生原有的思想认识水平出发, 了解学生的需要, 激发情感, 引起共鸣;第二, 要激发学生个体内部的思想矛盾和斗争, 这是让德育真正走进学生心灵的动力;第三, 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作用;第四, 要重视知、情、意、行等诸要素的培养;第五, 要开展实践交往活动, 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
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要真正把主动权交还给德育的主体———学生。做到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发现, 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 答案让他们自己去寻求。对此, 我们提出了“六个给”:给学生一点时间, 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点空间, 让他们自己去展示;给学生一个问题, 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机会, 让他们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个权力, 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岗位, 让他们自己去锻炼。与此同时, 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引导学生内省、感悟, 对学生的犹豫要耐心, 对学生的反复要等待, 对学生的冲动要冷静, 对学生的“无知”要开导。总之, 教育者要有一颗平常心, 不要操之过急。当学生经历了内心的价值冲突后, 必将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这种精神升华的快乐体验将深深地烙在学生的心灵中。
2. 心灵沟通———走向学生心灵的桥梁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 思想的碰撞。心灵沟通是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 因为德育关注的是学生的精神成长, 重视心灵的沟通, 才能建立起师生之间心灵的桥梁与纽带。沟通意味着师生双方心灵之间的大门是敞开的, 是双向的, 意味着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趋向为零;通过沟通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相互理解, 相互谅解, 相互关爱;通过沟通可以使学生的成长获得一个宽松、安全、健康的心理环境。要真正实现心灵沟通, 师生之间的地位必须是平等的。为此, 教师应该改变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姿态, 走到学生中去, 蹲下身子, 与学生双眸对视, 并且要做到三个“学会”:
一要学会倾听。
长期以来, 倾听似乎是学生的专利。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做接受者, 不断地灌输做人的道理。其根本原因, 在于教师以权威自居, 沉醉于以自我为中心, 使教师不会倾听;缺乏耐心, 使教师不愿倾听;无视学生声音的价值, 使教师不屑于倾听。其后果不仅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疏远, 也使得教育效果令人失望。当前德育之所以低效, 与教师不重视倾听不无关系。教师的倾听有重要的价值, 它能有效地纠正学生的扭曲心理。教师的主动倾听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疾病, 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还可以在倾听中获得大量的信息:学生的欲望和需求、情感、个性、与他人的关系, 等等。因此, 教师不仅要重视倾听, 而且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要做到:尊重学生声音的价值, 信赖学生的能力, 接受学生的情感, 帮助学生化解情感, 要有爱心、耐心和专心, 为学生的隐私保密。
二要学会理解。
德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良好的德育环境, 包括教师的理解。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喜悦需要有人分享, 成功需要有人欣赏, 烦恼需要有人共担, 失败需要有人慰藉, 这就是理解。学生常常把理解他们的老师当做“知音”, 你理解了他们, 他们就会与你相依相伴, 无话不谈。人的成长需要太多的理解。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并接受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 我们就会以极大的耐心与宽容接纳一切成长中的不成熟, 以极大的热忱肯定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
三要学会欣赏。
学会欣赏就是要欣赏每一个学生, 欣赏学生的每一点成功, 欣赏学生成功的每一个细节。欣赏优等生, 对于教师来说似乎是顺乎自然的事, 而欣赏学困生就不那么容易了。其实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欣赏。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欣赏, 只有得到教师的欣赏, 他们的生命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因此, 欣赏对于学生, 特别是学困生来说是多么重要。作为教师, 我们要努力挖掘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欣赏他们的成功和进步, 使我们的欣赏成为促进学生走向成功的外在动因。
3. 发展个性———走向学生心灵的基础
长期以来, 我们的德育大多采用集中统一和单调划一的管理及育人模式, 在统一的层面上进行教育。过分强调共性制约, 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也使得学校德育难以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其实人是千差万别的, 每个人的个性都反映了自身独特的心理状态。个性中既包含了人类共性的、民族的心理特征, 更包含了个人与他人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试想, 在德育管理上, 采用单一的形式、统一的标准, 每个人的个性将如何发展呢?寻找不到学生真实的个性体现, 又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呢?因此, 德育从社会本位走向学生心灵, 应在发展学生个性上做出有益的探索。
要发展学生个性, 首先要做到尊重、理解和爱护学生的个性, 决不能轻易地加以否定。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 学生的个性就像是幼苗, 它需要精心呵护, 细心培养。发展学生个性还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教师既要对学生提出共同的教育要求, 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此外, 一个良好的个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它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磨炼, 需要经过学生个体的主观努力, 更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 因为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教师去把握, 个性发展的环境需要教师去创设。比如教师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眼光, 从多元的角度, 学会对各种信息的鉴别, 对各种知识的质疑, 对形形色色不健康的社会现象的批判等, 就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4. 情感体验———走向学生心灵的关键
情感强调内心的感受;情感, 更能促进学生的内省潜能的开发, 产生自我激励、自我促进、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动力。而体验是一种情绪、情感现象。融入了情感体验的德育将使学生感同身受, 产生信服和震撼的效果。学生由情感体验得到的感受, 将受益终身。在这方面, 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两项工作:
(1) 关注学生生活。
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多姿多彩的, 学习中的合作、探究, 课堂中的质疑、讨论, 课间的游戏活动, 活动中的竞赛, 等等, 德育弥散于学生生活的各个空间。德育的课堂不仅在教室, 在学校, 还在一切学生有可能涉足的地方。关注学生的生活就要充分认识学生多姿多彩的世界, 了解学生的各种兴趣, 了解学生的欢乐与哀愁, 所取得的成功与进步, 所面临的失败与挫折。通过他们在各种活动中的心理感受, 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从而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富有理性的活动, 以利于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3.让环保走进心灵征文 篇十三
人们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的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罗布泊的消逝,全球气候变暖,地质灾害的发生时刻提醒人保护环境。雨果说过: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如果人类善待大自然,自然必定会像慈母般对待人类;反之,如果人类破坏大自然,自然必会冷酷无情的报复。美国的灾难大片的上映,使世界末日这个话题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根据玛雅预言的说法,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这个说法虽然早已被科学家们推翻了。但是为了使世界末日这一天不会到来,人们就应该让环保走进心灵,用自己的诚意与行动来挽救地球,推翻世界末日。
环境的破坏带给人类的恶果是后患无穷的,例如动植物种类的疯狂灭绝。两千多年前活跃在地球上的110种哺乳动物,139种鸟类,今天已经消失,而其中的三分之一是最近50年内灭绝的。科学家估计,目前全世界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有406种,鸟类539种,爬行动物209种,鱼类242种,其他低等动物不计其数。
再说大气层的收缩,英国南极考察科学家指出,在南极上空,大气层的散逸层顶在过去40年中下降了大约8公里。在欧洲上空,也得出了类似的观察结论。科学家认为,由于温室效应,大气层可能里继续收缩。在21世纪,预计二氧化碳浓度会增加1倍,这会使太空边界缩小20公里,散逸层以上区域——热电离层——会变得密度减小。正在收缩的大气层至少对卫星会有不可预料的影响。诸如此类的环境污染还有很多很多,一次性筷子的危害,工业污染严重,发菜引发沙尘暴等等,让人类不得不深思检举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也是正当这时候,人类才刚刚醒悟到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14.让音乐走进心灵作文 篇十四
春天,你徘徊在春雨里。春雨不厌其烦地下了起来,这是,我总会坐在窗边,像在做梦似地闭上双眼,聆听雨地“声音”。雨,你是一个不小心坠落于凡间的精灵,调皮的你总是在不经易间创造出跳动的乐章,悠扬,婉转;我感受着,并且也感悟着,一切都是那般的静,好像世间万物都在听你的演唱会。是多么舒服,一切只有在你的酝酿中才会变的如此的诗情画意,这是唯有音乐才能给予我的。
夏天,你游戏在“知了”声中。人们总是把知了的叫声当作是无所谓的小事,可是仔细倾听的话,就认为那时一个多么伟大的乐曲。知了是昆虫界的音乐家,不觉劳累地为人们演奏。就在家里小院的一角,我发现了一只知了,鞭蹲下来,出神地听着它的演奏。周围的小草是那仅有的听众,它们摇着头,伴着知了的节奏,到挺像观众的样儿。这是又有几只小蚂蚁凑热闹来了,它们抬起手中的食物,反而当起了舞伴。知了见了其场面如此宏大,总不能对不起大家的捧场吧!于是唱得更响了。
秋天,你浸染在农民伯伯收割得喜悦中。远处的那片田野里,已经铸上了一层金黄,阵阵的秋风过后,带来了稻子们的欢笑声……几个农民伯伯满头大汗地用镰刀割着正在说悄悄话地稻子,“真辛苦,换作是谁都会觉得力不从心吧!”我感叹到。可是,就在此事,我却听到了他们爽朗的笑声,在此之中,一点都感觉不到他们的抱怨,这笑声,一浪盖过一浪,终于涌到我的心中……
冬天,你漫步在飞雪中。天际边,几片鹅毛般的雪花已经在跳舞了,看着它们蹦着跳着,好似音乐正在它们之中响起。每一片雪都是艺术家,在空中掠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它们翻飞在云层中,直到落在地上,直到音乐停止。
音乐,你是守护灵魂的一片净土,人类生命的一泓清泉!生命是什么?是心灵深处的音乐。
15.让和谐走进心灵 篇十五
记得那是六月份下午的一节课, 天阴沉沉的, 教室里六盏灯全部打开, 依然无法把阴暗天气带给学生们的低沉情绪驱赶掉。突然一道闪电划破长空, 随后听到一声撕裂天空般的炸雷, 许多学生本能地发出“啊”的声音, 之后就下起了瓢泼大雨。课堂气氛沉重极了, 学生们的情绪明显地不安起来, 眼睛不时瞟向窗外。这时候, 我想告诉学生不要理会窗外的一切, 静下心来学习, 可转念一想, 这样做只会让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于是我放下手中的书本, 笑着问学生:“你们愿意跟老师一起去看雨中校园的景象吗?”学生听了, 先是一愣, 用疑惑的眼神望着我, 好像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微笑着, 肯定地点点头, 随后, 传来一阵欢呼还伴随着一点掌声。我带着学生走出教室, 站在楼道里, 看着正在被大雨笼罩的校园。学生们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 兴奋地交流着自己看到的景象。我也不闲着, 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着学校里的一景一物。一会儿雨停了, 孩子们也逐渐安静下来。一刻钟后回到教室, 重新坐到自己的位子上, 同学们七嘴八舌又开始交流了。“同学们, 我知道你们已经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了, 来, 那就让我们畅所欲言, 把心中的话也像刚才的大雨一样倾泻出来吧!”话音刚落, 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拿出纸和笔开始了心灵的宣泄。听着笔尖沙沙作响的声音, 我的心里荡漾着一种成功的幸福, 我为一刻钟前的决定感动庆幸。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 在学生们的认真写作中下课铃响了, 我布置了今天的作业《雨中的校园》。第二天, 一篇篇习作交上来, 我是在微笑中读完这36篇文章的。可说, 这是他们最成功的一次习作。这时, 我想起了那句话“机智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痕迹”……我想若干年后, 他们不一定能记起我给他们上过的语文课, 但他们一定会记起, 下雨的语文课上, 我和他们一起看雨的情景……
教育机智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可缺少的内在品质, 谁将成为好的教师或是坏的教师, 关键在于他有没有形成健全的教育机智。教育教学情境瞬息万变, 随时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处理得果断机智, 就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还可能把坏事变成好事。如果不能及时处理, 很可能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教学机智这一基本能力素质, 否则, 纵有高超的学识, 也难以驾于课堂, 出色完成任务。这节课上, 如果我按照课前设计的流程按部就班地实施教学, 无视窗外的电闪雷鸣, 风雨交加, 要求学生精力集中, 在喧闹中寻求宁静, 课堂教学也能貌似平静地顺利进行下去, 但教学效果如何, 不言而喻。因此, 我大胆地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暂时搁置到一边, 巧妙利用现实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上, 而不是强硬地把学生拉到我设计好的内容中去, 恰到好处地迎合了学生的需要, 满足了他们的愿望, 从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单纯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说, 我无疑没有做到, 因为这节课上我的教学内容临时做了改变, 选择了与本课内容毫无关系的大雨做了本节课的主题。然而, 在得与失之间, 我得到了一种更为珍贵的东西———心灵的欢愉。那是一种生命好奇的需求;一种生命活力的张扬;是一种生命力量的释放, 这得益于一个教师在变化了的情境中选择了改变, 得益一个教师瞬间机智的取舍。
这次的事件, 让我更深地体会到了教育机智的重要性, 面对教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我们要敢于改变, 善于取舍, 这样才能从山穷水尽走向柳暗花明。
16.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 篇十六
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负有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地感受美、表现美的重要使命。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幼儿音乐教育必须强调兴趣第一,把音乐同幼儿的生活玩耍融为一体,让幼儿在唱唱、跳跳、动动、玩玩的游戏活动中直接地、亲身地体验音乐,感知音乐,由此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能唱、会跳、能欣赏、会演奏、会创造,才能在音乐艺术活动中表现音乐,接受美的熏陶,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一、首先要善于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6岁以前的孩子还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也不能很好地主动设计、支配和调整自己的行动。所以,具有游戏性质的音乐活动能够更好地吸引孩子自觉自愿、快乐而不知疲倦地在音乐中畅游。
在新课程理念的带动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大纲更加明确,教育实践的大量经验告诉我们,只要目的明确、方法得当,生动活泼的游戏性音乐教育过程,就可以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及条件限制情况,选取了一些在内容、形式上具有游戏性的歌曲,在编写教案中,尽量让教学方法游戏化。如在《拔萝卜》这首歌曲中,它本身就是一首非常具有游戏性的传统儿歌,而且教育意义也很深刻,那我们如何让孩子们感兴趣呢?根据歌曲的角色特点,我先让孩子们模仿各角色的声音,这时,孩子们的兴趣已经被调动,特别是那几个较调皮的男孩子更是高兴,模仿得有声有色,而且对各角色孩子们都很熟悉,有的小朋友还真的和爷爷奶奶们拔过萝卜,因此对本歌曲的兴趣非常浓。接下来,我让他们分角色表演,不用太多的指导,小朋友们就掌握了,很快就把歌曲学会了,也知道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直到下课后,有的小朋友还意味尤尽,嘴里还哼着歌儿。
在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中,在他们充满激情的歌声里,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快乐,我想孩子们一定和我一样沉浸在歌曲给我们带来的愉悦之中。伴着快乐的歌声,他们一定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一)让幼儿多接触音乐
在一日生活中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使幼儿的音乐天赋得以很好地发挥,主动参与活动。
1.为幼儿创设音乐环境:如班级可创设“音乐角”、“娃娃电视台”、“娃娃广播电台”……在其中放置不同的头饰、彩带,适合年龄特点的节奏乐器,把幼儿会唱的歌曲录制成“卡啦OK”带,让幼儿自由选择,创设更多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机会。
2.将音乐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幼儿来园,教室里播放轻声悦耳的音乐,使幼儿一入园就进入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艺术环境中。早操、进餐、午睡等活动配上合适的音乐,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为幼儿提供多看、多听、多实践的机会,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
1.初上音乐课时,不要求幼儿唱歌、跳舞,而是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听老师弹琴、唱歌,看老师跳舞,观看哥哥姐姐表演,激发幼儿想唱、跳的兴趣。
2.一切音乐活动从感受入手,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如小班新授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这个教育活动我是这样安排的:
观看大班哥哥姐姐表演,引起兴趣:①老师敲锣打鼓,大班幼儿身扎绸带在秧歌舞的音乐伴奏下,扭起秧歌进教室。一开始就把小班幼儿的积极情绪调动起来了,幼儿拍着小手说:“还要看!还要看!”②大班幼儿边唱边跳表演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两遍。③大班幼儿手拿节奏乐器边敲打边演唱《我爱我的小动物》。④小班幼儿在《我爱我的小动物》的音乐声中舞动起来。
三、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我也骑马巡逻去》一课教学时,幼儿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启发他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你们骑过马吗?谁说说骑马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骑过马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导游,小朋友扮游客、当小骑兵,在教室里扬起马鞭骑着“大马”,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小朋友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17.让感恩走进心灵作文 篇十七
我们应该让感恩走进心灵,应该学会感恩,要学会感恩父母、老师、亲人、朋友、同学从及整个社会。
感恩父母
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是父母给予了我们一切,而有些人却认为父母很烦,认为如果她们不管自己该多好,可是你错了,因为父母是为了我们好,因为我们是父母的孩子,我们应该感谢养育我们长大的父母。
感谢老师
老师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种可怕的名称,因为老师会很严肃、如果你犯错时会骂你,但其实老师也是为了你好,当老师批评你时,不是因为恨你,而是因为爱你,不想让你犯错。想让你做一个好孩子。其实,天下对我们最好的第一是父母,第二是老师,她教给我们知识却不要回报。老师是一种默默奉献却不要回报的一种职务,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感恩老师。
感谢朋友、同学
朋友是一个人一生不可缺的,因为在你遇到困难时,朋友会帮你,而在你有高兴的事时,可以与她分享,当你不高兴时她会来安慰你。其实,朋友和同学可以理解为同一种,
但两者有很大的差别,同学可能不会全心全意的对你,但朋友一定会全心全意的对你,但我还是要感谢我的朋友和同学,因为朋友和同学都是你一件必需有的,但如果不懂得珍惜那就会没有朋友,所以要学会感恩。
18.让宽容走进心灵作文 篇十八
我们的心灵里需要爱的支,但要支配爱却要靠我们自己。
晚上挑起夜灯写作业时,父母给你倒来一杯水这就是亲情;考试成绩不如意时,朋友给你一些安慰话时这就是友谊。
有一种叫爱是宽容,宽容代表什么?孔子的学生子贡曾向老师发问,说能否有一个字可以永久实践,终身受益?孔子答曰:其恕乎!恕,乃宽容也!是的,宽容可以得来许多人的尊重。
宽容是一种深厚的涵养,它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它更是生命养分的添加剂,滋生出做人的成熟表现。宽容是天边的一抹笑靥,远远地望着你,生活因此而美好;宽容是心与心链接的桥梁,走过去,道路无限宽广;宽容是冬日的一缕暖阳,让我们沐浴在融融的和煦中。
诸葛亮和周瑜的重要区别不是在于智慧方面,而是在懂的宽容方面。三国时的周瑜,虽是一位多谋善战的名将,然而气度狭小,直至今日,只要人们一提到他,人们就会说,这位英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话语之间无不透露着鄙夷的意味。可见,这一致命的弱点给他的英名带来了多么大影响。大人物讲究度,普通人也讲究气度。
宽容,在至今社会上还是属于重要地位的。我认识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鹤发童颜,精神抖擞,当客人向他请教长寿之道时,他总是笑着说:得宽且宽。老人宽宏大量,开朗豁达,当然也就受到晚辈们的尊敬。他的家里也就一直充满着活波和睦的气分。
19.让多姿多彩的民歌走进儿童心灵 篇十九
关键词:民歌,生活,语言,欣赏
众所周知, 音乐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 而民歌这种音乐表现形式更是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历史悠久,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独特的风俗人情、地域风光, 因而民歌的种类繁多, 且均带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 也编入了相当数量的各地民歌。那么, 如何让学生更自然直接地走进民歌, 了解民歌, 从而热爱民歌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在民歌教学中的一些感悟:
一、联系生活, 找到生活的痕迹
生活造就了艺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是如此, 音乐作品亦是如此。将音乐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 是音乐学科人文属性的集中体现, 是直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两者的巧妙相融有助于扩大学生文化视野, 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民歌是人们生活最直接的反映。要想让孩子们真正理解民歌, 走进民歌, 我们就要带领他们去了解民歌所在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情景, 找到生活的痕迹。现在的孩子, 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很多的, 互联网的便捷更是让孩子们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电视等途径, 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民歌所在地的风土人情、地域风光,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找到一些生活的痕迹, 才能理解民歌创作的环境和氛围, 才能更好地走进民歌。
笔者在教江苏靖江民歌《大麦号子》时, 就播放了很多农民打麦子的图片、视频, 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看到过的农民伯伯打麦的情景。我们的家乡在江苏南通, 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麦子是我们家乡常见的粮食作物。但是现在的孩子很多不参与田间劳动, 并不了解打麦时的辛劳和打麦的动作。而图片和视频的播放, 使得孩子更直观形象地了解了打麦的动作, 对打麦的劳动场面有了更直接地了解。有的孩子们看着看着竟情不自禁地学着视频里的打麦动作做了起来, 那一起一落的动作做得有板有眼, 俨然一个“小农夫”。这样一来, 孩子们对劳动时的号子有了了解, 对打麦的那一起一落有节奏的动作有了更深的体会, 对整首民歌理解起来就得心应手多了。因而, 联系生活实际, 找到民歌所在地的劳动人民生活的痕迹是引领孩子理解民歌, 走进民歌的关键。
二、读懂语言, 听懂民歌的心声
言为心声, 而音乐也是语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音乐的节奏、音调、乐句、音色等同于语言的语调、语句等, 表达的是曲作者的心声。我们中国是个泱泱大国, 共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方言也有很大差异。而民歌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 因而就必然会掺有一部分的方言在里面, 有些民歌甚至是全部用方言来演唱的。因为各个地区不同的方言、声调也是各不相同的, 因而民歌的节奏节拍也各有特点。因而, 只有从根本上去体会民歌中的语言, 感知其音调的特点, 才能更好地理解民歌, 才能更好地将民歌中最朴实、最生活的一面表现出来, 才能表现出民歌所独有的韵味来。
笔者在教学江苏扬州的民歌《杨柳青》时, 首先从扬州的方言入手, 带领孩子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劳动习惯、语言风格等。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江苏素来被称为“鱼米之乡”, 江苏人民生活富裕、幸福甜美, 就连方言也是特别温柔甜美。民间常有一种说法“宁和江苏人吵架, 不和宁波人说话”, 就充分说明了江苏方言的语言魅力。在教学中, 我特别强调的是歌词中“杨柳叶子青啊‘口虐’ (nia) ”中的那个“口虐”字的发音, 它等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语气词, 有“很”的意思, 它的发音亲切、俏皮。比如说“很好吃”就叫“好吃口虐”。当学生了解了扬州民歌《杨柳青》的语言特点后, 那种新鲜感、探知欲就显得无比强烈。此时此刻, 教师再略加指点, 孩子们对《杨柳青》这首民歌情绪的把握和音调的表现都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 对歌曲意境的感悟也提升了一个层次, 教师也就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所以说, 读懂民歌的语言, 就能读懂民歌的心声, 就能更好地把握歌曲, 走进民歌所营造的那种意境之中, 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无限意蕴。
三、学会欣赏, 读懂民歌的多元性
音乐是一门艺术, 是艺术就要学会欣赏。廖乃雄也说过:“一切音乐归根结底在于审美教育。离开了音乐审美的准则和原则, 音乐教学就可能沦为机械、僵化和纯技的境地。”的确如此, 音乐这门学科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各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歌, 那些民歌因为历史和民族的发源地等各种原因, 都形成了自己不同的风格。作为教师, 我们就有责任去引领孩子接受各种风格迥异的民歌, 并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接触、了解, 从而热爱这些民歌。
20.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篇二十
一、先从听觉训练入手,加强学生的听觉能力
听觉训练活动不仅能启发学生,对于老师来讲也是如此。在训练时,我要求队员唱乐曲中的一些具体的段落,或是用手打拍子,这样提供了一个更具结构性的方式来评估是什么提高了学生的听觉,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了各自声部里的一些细节。同时,这种方式也能将合奏中的弱点凸现出来。运用这些信息,可以更好地抓住时机集中指导并有效地运用排练时间。
听觉训练是最有效的。它能扩展学生对一首作品的理解,并把积累的知识运用于其他作品中。
1.听优质的乐曲范奏及优秀的各声部乐器独奏
本学期初二年级的第一次训练课上,我将我们即将排练的乐曲《走向复兴》的高质量的乐曲范奏播放给学生。在聆听时,除了要求学生注意音准、节奏的准确性,还要注意乐曲演奏的力度变化、各声部的融合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聆听合奏的音色以及音乐的张弛、互动等涉及表现的因素。
让学生进行分声部的讨论:以声部为单位,在声部长的带领下制定聆听评价表。表中要包含音准、节奏的准确性,力度、速度、表现的变化,音色、平衡、融合度等的项目,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做出相应的评价。通过这种训练可以使学生学会音乐化的思考,并且使他们熟悉各种音乐术语,以便在欣赏作品时运用专业词汇进行准确的评判。还可以使他们更清楚地理解好的合奏概念,同时在以后演奏这首乐曲时能以此作比较,为理解和演奏好乐曲打下基础。
2.加强发展学生听觉训练的技能
在学生视奏熟练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合奏。首先,让乐队将整个乐曲听几遍,然后将主题旋律完整唱几遍;其次,由学生根据音乐将乐曲分成乐句并进行轮唱,直至熟练地将整个曲子连贯起来演唱,接下来就可以按照这个程序进行器乐演奏。在整个合奏中,乐队必须用他们的耳朵来学习乐曲的旋律、和声以及各声部的配合、音色的和谐。
有些学生可能不会或不习惯用耳朵来学习音乐,尤其是用这种方法来演奏的第一首乐曲,学生可能会感到有些困难,我们指导教师一定要把以上步骤的开始几步做好并一定要坚持下来,随后学生会觉得容易一些,并会慢慢地学会节奏、音准、音乐的控制,会用音乐的思维来演奏和表现音乐。
长期进行这种模式的听力训练,学生能够对音乐的各个方面有很好的理解,能够独立地对音乐进行思考,使其创造性地、艺术性地表现音乐,对提高乐队的合奏水平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生在演奏时,可以自己独立地、批判性地进行思考,不再只依靠指导教师来纠正错误,能够节约大量的训练时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其他音乐方面的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融入体验式演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音乐情感
学生在吹奏旋律的同时就接触到了音乐表達的情感。吹奏旋律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体验让学生直接面对音乐,直接与音乐作品释放的情感碰撞。例如,在学习《中国军魂》的演奏时,乐曲是进行曲风格,速度要求每分钟144拍,情绪是雄壮有力、激动地,这些音乐表情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情感体验融入其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演奏乐曲,让他们从中体验感受不同的演奏方式使音乐表情发生的变化。
从音色变化上:先每个声部演奏一遍乐曲的第一部分,学生分析各声部音色的特点。如,长笛声部音色婉转悦耳,比较柔和;小号声部音色嘹亮,听起来刚劲有力;中音号声部音色浑厚,给人一种坚定的、厚实的依靠感……接下来木管组与铜管组分别演奏第一部分,学生比较音色上的变化,各自的特点是什么能否缺一不可等等。
从力度变化上:每个声部选一个人,由这些人合奏第一部分,再全体合奏第一部分,学生分析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从音乐的气势上哪一种更能表现雄壮有力。在达成共识后,全体队员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每个人都用很弱的力度来演奏,一种是用较强的力度来演奏,再一次体验力度上的变化。
从速度变化上:全体演奏两遍一部分,两遍速度不同,请学生注意看指挥的手势。第一遍速度很慢,在第一遍结束的长音上指挥突然加速,使第二遍演奏速度一下子加快了很多,在两遍演奏完后,学生基本上都能说出两遍的不同感受,哪一种能够更好地表达乐曲所要求的表情。
通过以上的体验演奏和学生讨论,学生能够理解音乐要素对于音乐的重要性,能够将抽象的音乐表情准确地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演奏,增强学习兴趣,提高了训练的有效性,培养了学生的音乐体验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目的在于学生能够在音响的流动中,在主客体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吸收、融合、升华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使音乐释放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发生共振,“用音乐培养音乐的耳朵。”使音乐诠释的乐思在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奔涌,让起伏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小鸟般地飞进孩子的内心深处。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市第四中学)
【让和谐走进心灵】推荐阅读:
作文 让感恩走进心灵08-08
让感恩走进心灵演讲稿07-05
让快乐走进心灵优秀作文08-20
走进教师心灵11-13
走进孩子的心灵09-15
走进心灵师德无痕06-17
架起走进学生心灵之桥06-28
关爱和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06-14
让爱走进人的心灵作文11-20
让理论走进群众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