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原则(精选8篇)
1.低碳经济原则 篇一
低碳经济和低碳文明
刘宗超
低碳的含义
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英国能源白皮书中。现在无论是经济形势还是全球的气候形势都在迫使我们改变过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我们要进入一个全新的改革时期,归根到底是进入一个能源变革的新时代。
低碳经济既是能源结构的问题,也是能源利用的效率问题,利用效率低就会造成污染,浪费了本来能利用的东西。什么是浪费呢?一是所费多于当所费,而不是说花费少就不是浪费,花费多就是浪费;二是所得少于当所得。做一件事情之后本来可以得到这么多,最后却没有得到,这也是浪费。人们应该反思对于能源的利用是不是恰到好处,真实地说,即使像美国这样的管理程度,它的能源浪费也是超过50%的,而我国浪费得更多。所以在能源的问题上,很重要的一点是从节约的角度去考虑。像水资源、土地资源等都要从节约的角度去考虑。英国一个生态学家舒马赫说小的就是美好的。就是不要贪大求洋。低碳就是把往往是大的东西,变成小一点的,耗费少一点,恰到好处。
在能源结构方面,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的能源30%是生产型的消费,70%是生活型的消费,就是供应城市的照明、公共设施等。而对于中国来说,70%是生产型的消费,30%是用于居民生活的消费。这中间就有一个问题了,从工业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是通过低碳来完成工业化向后工业时代转变的,这个过程都是通过煤炭、电力、天然气来实现其工业发展的,当传统工业转移到一些落后地区、国家的时候,他们已经进入后工业时代了,主要发展服务业、旅游业、信息产业等耗能比较少的产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了,能源方式也发生变化了,现在欧洲已经进入了一个灰色可持续发展时期。
什么叫灰色可持续发展时期?就是把原来弄得灰蒙蒙的东西洗刷翻新后能用的接着用。到欧洲去以后,感觉他们的好多建筑、公路都比较破旧,不像到中国到哪儿都能眼前一亮,到处都是新的。我们去欧洲考察,接待方经常要提醒我们,这个房子非常老,电梯一次只能容纳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就站不下了,而且还“咯吱咯吱”地响。一进房间,地板也在响。最后人家开玩笑说,你们住的是十七世纪的房子,享受的是历史。有时候感觉欧洲的生活质量不是很高,但他们还都在克勤克俭地使用那些老东西,这就是一种低碳生活,把历史上的东西用起来,而不是一下子把它们毁掉。
目前我国消费的资源中有一半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房屋建设,国外建造一座房子的使用寿命是多久呢?一般要用250年左右,而我国的房子使用周期是50年,最多到70年。50年的房子就被认为是旧房子,该拆掉了。不见得有高楼大厦就是城市,不见得房子低矮破旧就是农村。城市和农村的一个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有没有一套统一的下水系统,对这一点很多人并不理解。现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周边仿佛一夜之间就建起一个镇子,但是一下雨就是污水遍地,垃圾随意堆放,因为垃圾、污水的处理是家家各自为战,这样搞得一个城镇臭不堪闻。实际上,只要是大一点的农村,或者楼盖得高一点,一个随随便便建的镇子都住几十万人,如果放在欧洲一定是一个中等城市了,但我们这里却并没有按照城市规划来,经常是昨天建的今天就开始拆,造成重复性建设,这都是一种最大的浪费。
同样是能源,我国消耗的能源70%是煤,法国77%用的是核电,如果他们非要跟中国拼能源、拼低碳的话,来一个刚性的调整,那我们的经济就完了,很多重化工业都不能生产,但我们又不能轻易关闭工厂,因为那会带来就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这就是中国要搞低碳经济所遇到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中国化工产业的发展,未来在能源方面,中国特色的能源路线就是城市要节省能源保证中国重化工的发展。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制定了《京都协议书》,它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地球是唯一的,全球要协调气侯变化,但是怎么样控制、调整是一个问题。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之间为了减排的问题而不断较劲,欧洲国家进入灰色经济阶段,发展力比较低,再者欧洲国家比较分散,缺乏一个统一的立场或者声音。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就说,中国可以减排,但要以2005年的水平为标准下降40%—45%,德国提出以1990年的水平为标准下降40%,日本下降25%,俄罗斯也是以1990年为标准,美国提出以2005年的水平为标准下降17%。如果用1990年的数据来比较,我国只下降了4%。无论中国怎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一直坚持以自己的发展为主,减排不能影响中国的正常发展。在坚持发展的前提下,我们能节省一定会节省。
中国提出减排不仅仅是迫于国际压力,更重要的是中国资源出现紧缺,这个紧缺本身逼着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大家一般认为核电比较危险,俄罗斯核电站泄露事件发生后,那个地区封闭了大概二十多年。其实核泄漏属于小概率事件,随着核能技术的提高,这种危险会越来越少,所以到2020年中国准备把核电的比例提高到4%,美国准备提高到27%,日本准备提高到45%。中国目前要进行能源结构的调整,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要发展核能,其次才是太阳能等其他能源。
我通过对全球气候的研究发现,其实碳仅仅是全球气侯升温的一个方面,在低碳的同时,还要做到低氮,这是个比较新的理念。十八世纪末,一个科学家就发明了氮素。最初有一个科学家发现人们种作物的时候,产量会慢慢下降,他加了一些矿石到土壤里,产量就增加了。后来大家在寻找矿石的过程中找到一些鸟粪,把鸟粪放到土壤里也能使作物增产,其实鸟粪在山里头比较多,已经没什么肥效了。人们化验以后发现其中有磷,于是就把磷放到土地里,结果产量也在增加。这个时候很多人就开始琢磨肥料这个概念,一开始是农业肥料,后来发现豆科植物可以固氮,非豆科植物不能固氮,一个化学家就发明了氮肥的生产工艺,人们能够生产氮肥了。氮施入田里以后,增产比较快,可以这么说,从最近人类100多年中,人类之所以能够持续增长得益于氮肥,如果没有氮肥的施入,世界上养活不了这么多的人口。
肥料也有一个木桶原理,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硅等13种的物质,研究发现这13种物质只要一个没了或是少了,粮食产量就是随之变化,所以它就像个水桶似的,里面每一个板都很长,盛的水才能多。一开始我们没有认识到这样一个木桶原理,只知道氮肥,也就是尿素,一施就增产,但是慢慢地再施这种肥增产效果就不明显了,于是就多施肥,比如本来一亩地有10公斤尿素就够了,现在一亩地上大概40公斤甚至50公斤。实际上氮素的利用率只有20%,不会超过30%,那70%进入大气,加剧了温室效应。还有煤气中含有甲烷这一类物质也对大气污染很严重,一个甲烷分子增温作用相当于二氧化碳的200倍。现在碳和氮基本上都被作为温室气体了,不仅仅污染大气,它们还污染水源。比如最近频频出现的湖泊的富营养化现象,一般的湖区周围都是农田,农田里施过氮肥以后这个湖就被污染了。像福建、上海等地的水面出现了一种水葫芦,就是土壤里用不完的氮和磷跑到水里,水生植物一层一层繁茂生长。有些人提出,为了应对能源危机,我们可以利用生物能源。其实问题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需要玉米作为能源,那么生产玉米的过程中是不是要施肥以增产?如果把肥料所生产的温室效应和生物能源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拿来比较一下,使用生物能源很可能比不用生物能源还要污染大气。所以以玉米等粮食作为生物能源的项目,实际不仅在科学上是不可行的,而且在经济上也属于伪项目,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在搞这些所谓的生物能源开发。比如美国的一个州在用玉米做生物能源,这个州老是向国家要补贴,用生产出来的大量玉米制造酒精。中国在2007年、2008年也学过个项目,也用玉米来搞酒精。结果这个项目刚开始没多久就导致连锁反应了。玉米是制作饲料的一种主要原料,玉米拿去制造酒精之后就变得紧缺,饲料价格升高,这样以来大家就开始不养猪了,于是猪肉开始涨价。生物能源跟人们的饮食紧密相关。
我认为现在大力提倡的低碳经济要引发一场能源革命、一场农业革命。但是现在大家要注意一个情况,那就是有些发达国家在挖陷阱,一个典型的陷阱就是他们宣传有机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甚至我国也有很多专家对这个概念也不理解,也在那里跟着说。其实在氮素发明之前,所有的农业都是有机农业。40年前中国的农业都是有机农业,用不起肥料,天天搞高温堆肥。但是化肥确实带来了粮食产量的增加,在使用化肥的过程中,农药也增加了,这样种出来的东西就不那么健康了。对此穷人觉得无所谓,能吃饱就不错啦,但富人觉得这样不行,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英国女王,她不说有机也不说无机,就说我只想吃我从小吃的那些东西,不吃其他东西。这就给英国政府带来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因为社会进步了,农业生产要用化肥,女王却要按照几十年前的方法去种植。可以说有机是贵族生活的一种要求。
所以我认为生态安全就行了,食物达到国家制定的那些指标,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就行了。实际上,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否则不仅没有产量,养分也是不全的。如果真的要做到有机的标准,是很不划算的,生产有机食品的成本是非有机食品的14、15倍,这样的费用在中国有多少人能承受?所以,真正有机的东西在中国从农业、经济上是不可实现的,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陷阱,最先跳进这个陷阱的是台湾投资商,他们在南方很多地方投资农业,搞了很多有机庄园、有机农场,但是四、五年后大多都亏了。所谓有机农业其实是贵族的农业,是有钱人的农业,它只是一种安全的观念,却未必就是营养全面的。
在低碳成为经济行为乃至基本的政策导向之后,每一个企业或者每一个地区甚至国家都应该有一个考量和把握,但是也不能调整过度,抑制了生产,那会带来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
哥本哈根会议以后将创造出一种低碳式生活,但也给有些人提供了一种借口,我为什么不买你东西啊?因为你高碳,这将成为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所以这将是中国马上就要解决的问题,现在的国际贸易以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几乎是跨过了兵器时代,以更隐蔽、更堂而皇之的理由在调整贸易的顺差和逆差。我国跟别国之间的贸易战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发展,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发展也影响到我国每一个人的生活,它不是离我们很远,而是离我们很近。
从绿色壁垒出现以后,中国茶叶出口一跌千丈,原来世界各国都买中国的茶叶,中国茶叶占世界茶叶总出口的70%左右,现在可能只是百分之十几、百分之几。有了低碳以后,从绿色壁垒又增加到碳壁垒,又增加了碳关税,将来还可能增加氮关税,国际贸易会更加复杂。
全球生态与气候现状
现在全球的气候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为什么世界上这么多国家的首脑去开会解决气候问题呢?由于全球气温升高,使得大气层被污染,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全球气候变得很不稳定。1950年到2000年全世界规模化灾害发生得越来越频繁,1950年的时候大概是每年100次多一点,到1979年已经涨到了400多次,出现干旱灾害的次数比之前增加了十几倍。温度升高以后,细菌、病毒各种东西都出现了,各地出现的极端天气也多了。现在全世界大概有10亿人生活质量还得不到保障,饥荒的人还在数亿之间,挨饿的人有几个亿。
是什么引发了这些自然灾害呢?除了冰川融化以外,冻土层的破坏也可以引发很多自然灾害。大家知道,地球冷的地方既有冰川也有地下有冻土,比如北极、俄罗斯的很多地方以及我国的青藏高原都有冻土分布。冻土是以亿年为单位的,有很多山的年龄都不会超过一亿年,冻土的年龄往往是比很多岩石的年龄还长。大家知道,地球历史上的植物种类是很丰富的,植物的高度和生殖量比现在要大得多。平均起来说,树一般是在200米到400米之间,一种南方的植物叫蕨菜,高度曾经是20米到40米。今天的蕨菜只有一米多到两米。历史上的水稻是多高呢?去年在江西找到的野生水稻是3.7米。
冻土地带埋了大量的沼气,这就叫固体冰,它们被埋了几亿年、几百万年,现在溶解以后就开始冒气了,这些气体可以燃烧,是比二氧化碳厉害200倍,比氮厉害300倍的气体,要是整个地球冻土地带的气体都释放出来,那全球升温的速度就不是今天可以想象的了。
低碳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的一个焦点,你可以不理它,但它很快就要来管你,尤其是哥本哈根会议以后,最终还是要拿出一个约束性的东西来。本来哥本哈根会议就准备给各国戴上一个碳排放的紧箍,结果只签了一个没有约束力的协议,但要不了多长时间这个紧箍就会戴到各国的头上。一旦带上这个紧箍,就会使各国的生产发生变化,各国都要思考如何既在客观上节省能源、改变能源结构,保证自身发展,又能防止别人给自己挖陷阱。
世界上压力最大的是中国,美国说现在中国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第一个需要减排的国家就是中国,中国就说,美国已经发展过了,而且现在的碳排放也很多,那么美国就应该不仅是多减排,还要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一些相关的技术。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就形成了一个商业模式,即碳税、碳排放权的买卖,围绕这个碳税、碳排放权的买卖已经形成了一个金融行为,可以挂牌交易。
我研究全球生态文明已经20年了,以我的研究来看,全球的问题有很多很多,它实际上是一个文明延续的问题。现在全球意义上的公共管理才能解决全球遇到的问题,而目前还没有全球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只靠一些国际组织协调。人类进化到今天,关于整个全球性的文明还没有建立,比如没有统一货币,大家完全可以通过货币中间差额的调控攫取利润,这基本上就是不劳而获。在20世纪初的一次金融危机中,英国人有三分之一的人是靠吃利息生活的,他们向全世界发放高利贷,全世界的人给它挣钱。
全世界文明的程度不够高,现在人们正在努力尝试性地进行全球性的公共管理,但还在努力之中,还很遥远,谁也不能打保票说,再过一千年全球的公共管理就能建立起来。全球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有全球意义上的公共管理。
历史上每一次大的气候变化都会影响到人类文明的进程。历史学家的研究表明,中国每一个王朝的覆灭基本上都与大规模的干旱有关系。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冰川融化以后,水域面积扩大,湖区生态欣欣向荣,与此同时还会有很多灾难性的事情发生,比如春天要抗洪,春天新疆就总是在抗洪,因为那里雪山的融化在加速。雪在融化过程中还有个正反馈的机制,越湿的雪吸收的太阳能越多,融化得越快,可能头十天、半个月只能化1毫米的雪,一旦进入融化、潮湿状态以后,一天可以化1米。干雪对太阳能的反射率99.99%,几乎把太阳能都反射了,而湿雪的反射率不到60%,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一个事情。当时我就跟那些生物学家说,积雪一旦融化,就会渗下去,而底下是冻土,如果冻土从下往上融解,这样一来雪水就不往下渗流,而是形成地表径流进入河道,马上就形成洪水了,必然会深刻影响到我国的绿洲经济,稍有不慎在绿洲居住的人们就会成为生态难民。
全球实际上是三个冰坛,南极、北极和中国喜马拉雅山为主的青藏高原。这三大冰坛融化以后所形成的淡水将占世界所有淡水的95%。而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淡水只占5%。这三个冰坛融化以后,地球海水就可增加60米高,而它的融化速度并不是原来想象的要经过多少年慢慢地融化。如果100年或者200年海平面上升60米,人类还可以慢慢迁移,如果在很短的时间内上升60米,那整个地球沿海的工业经济区、生活区都会被淹没。中国承受不了这个60米,那样的话广州没了,上海没有了,南京没有了。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而造成的海水上涨是真实的,像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随着海平面的升高,现在海水一涨,海浪一大,海边的房子被水淹的频率越来越高了。所以,全球气侯变化是真真实实地在影响我们的生活,而且这个速度还会很快,对人类来说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主动地调整,能调整多少调整多少。但是,如果海平面真的上升60米,我们肯定保不住上海,只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能保多少保多少,最起码让这灾难来得更慢一点。
低碳经济引发产业结构调整
未来的能源主要来自风力、海浪、太阳能、地热、藻类、核能。关于核能现在是核裂变,还可以搞核聚变,核聚变没有放射性,是比较安全的能源,核裂变在目前是有放射性的,这些都是我们调整能源结构的方向。
关于水电的开发和利用,美国的开发超过70%,甚至到80%,北欧一些国家的开发程度到90%多。中国的开发程度是很低的,大概还不到30%。这样的水平不要说赶上欧洲了,离美国的开发程度还差得太远,因为我国太热衷于大型水电站了,应该搞更多中型水电站,这样可以把水能利用得更充分,不要寄希望建一个大的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现在世界上大型的水坝、水电站有很多都要炸掉,还原成比较小的。大型水电站三峡已经做到极致了,慢慢还要建一些小的,整个世界趋势是这样的。
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第一是核电,然后是水电,再是太阳能,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可再生资源,比如用秸秆制造酒精的技术在逐渐成熟,秸秆这些东西可以变成沼气,沼气可以发电。未来的能源利用形式和现在也不太一样,现在是大型的网络供电,以后很可能是分开供电。氢燃烧电池是一个供电的好形式,煤气或者天然气进去就能发电,只要有氢就能发电,这种燃烧电池的效率是很高的,可以给一个小区供电。比如一个小区3000户人家,一个十几立方大的氢燃料电池就可以给这个小区供电了。甚至一些大型的公共设施比如影剧院都可以用燃烧电池来供电,以后的汽车也会用到氢燃料电池。
未来经济结构转型的一个很重要的出路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比如发展低碳经济产业,诸如仓储、旅游、设计、创意等。
刚才我们批判了作为未来农业主导方向的有机农业,那么我们坚持的是什么?是现代生态农业,即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路子。
此外还要建立低碳的生活方式,当然低碳生活很难定义,无非是节省能源、节省资源,这涉及到很多建筑上的浪费,比如窗子能不能都用双层防止气漏的,这样就能少开空调。海淀区一个科技馆就用地热来进行采暖,冬暖夏凉。只要想到了就能实现,成本也没有高太多。再比如在房顶上装太阳能板,安一个小风车,这两样东西都可以产生电力,有了电力以后如果专门在楼道布线,成本就太高了,那么如何简单高效地利用好这些电还有待我们认真研究。
另外在整个城市设计中,可以根据物联网和互感网的办法把整个城市建设起来,那将体现出城市建设的最大智慧。其次,要建设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要想办法供应氢能源,这个效率是很高的。上海世博会带来先进的新能源理念,我们要把这些新能源理念抓紧应用到城市建设中。
说起来生态文明、低碳等概念好象是从2007年一下子蹦出来的,其实对于专业研究人员来说,1988年就开始提出了生态文明,然后很多专家都在研究。现在有专家提出建设低碳社区,北京丰台准备建一个五平方公里的低碳社区,相当于一个小的低碳城市。在全世界最成功的一个建设低碳社区的案例是在丹麦的萨姆伊索岛。这个岛上有好几千人在生活,一开始电力等能源要供应过来需要跨海,后来有一个教授就以这个岛做实验,他给岛上的居民描绘图景,说我们准备搞风力、太阳能的电力供应、热量供应。那么,钱从哪里来?他说不能要政府的钱,现在我们大家都入股,每个人拿一部分钱来,根据他的计算,15年就能回收成本。因为产生的电除了够岛上居民自己用外,还可以卖出去,结果建好以后没到15年,就已经开始盈利了,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岛上的能源股东,通过这种股份的形式把一个岛的能源全都解决了。现在上海的崇明岛把这个模式完全引进过来,正在试验和摸索。
2.低碳经济原则 篇二
1 区位的选择和场地的选址
低碳原则下的生态友好型社区的规划需要根据本地的各种自然、地理、景观、生物、水文和微气候等基本条件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 这样既可以强化社区的自律性和稳定性, 也可以获得独特的社区个性。
在区位选择上, 我们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麦克哈教授的用地生态适宜度评价分析法进行确定, 首先, 我们要确定社区规划的目标及规划中涉及到的各个因子;其次, 我们要进行生态目标的建设, 同时根据其各种目标进行适宜性的分级, 用不同颜色绘制单要素的地图;再次, 我们要复合成单图, 这样一张多要素复合图就得到了;最后我们对复合图进行分析, 规划土地利用。在这个过程之中, 我们还要兼顾城市生态社区和其他各个城市功能区的空间关系, 对大气、废水、废气和噪音等基本的污染进行考虑, 其指标控制要按照国际的最高标准执行。
2 用地的规划和空间的布局
“多样化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我们应该创造一种综合的和多样的功能空间来形成功能网络, 这个网络基本代表了完整的社区生态系统。在建设社区生态网络的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控制适度的人口规模和建筑密集度, 同时要把适度的人口规模和混合使用的功能让工作和家庭的路程变得轻松, 让污染和能耗减少。其具体的措施如下。
首先, 社区建设坚持混合使用土地, 避免建设大面积单一功能区域;其次, 增强居住与就业岗位的均衡分布, 减少钟摆式交通带来的能耗与污染;再次, 避免在社区建设中贪大求全, 减低建设效率;建立详尽的分期开发计划, 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开发目标, 减少上一阶段的延误和问题对下一阶段开发的经济和物质影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反对“巨型居住区”无序蔓延, 鼓励对现有社区的填充式发展, 即所谓垂直加厚法, 增加基础设施利用效率;提倡社区空间立体化建设, 减少对新区环境的大气、噪音、景观的影响程度。
同时, 我们在社区空间上要把社区打造成一个居住功能强烈的地域;同时让邻里是具有一个平衡活动的微观城市地区;廊道是分割和连接分区和邻里的线性交通地区和绿地。在香港, 建设高密度的社区主要按照的也是把社区空间高度利用的原则, 他们把住区发成进行密度分级架构, 同时配合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环境容量和环境吸纳负荷水平的建设, 并合理规划交通和市民的出行, 塑造更加有趣的城市外部景观, 避免了自然环境的破坏, 湿地、公园等地域进行低密度住宅的开发。
3 绿色建设的规划和设计
我们要进行充分的自然地形和当地气候条件的建设, 选择向阳地争取日照, 同时避免形成风影效应。通过对基地的人工整理节约资源的投入, 实现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为了强化“低碳”的概念, 我们要把建设本体固碳水平的屋顶绿化作为首要的目标和策略, 由于屋顶四季温差较大, 同时风速比较快, 保湿能力差, 夏季气温比较高, 我们在植物的选择上要选取耐寒和耐旱的植物, 考虑到屋顶的承重, 我们选取比较低矮的草本植物, 便于植物的管理。屋顶的太阳光照大、风速快和土壤蓄水能力差等特点, 要求我们选取耐旱且短时积水的常绿植物为好, 以保证观瞻性和实用性。目前, 我国主要选取的是佛甲草、黄花万年草、垂盆草、卧茎佛甲草、阔叶磐竹、凤尾兰等。
于此同时我们要在水资源的利用上加大生活污水的处理力度, 提高二次使用率, 并利用太阳能和建筑朝向等资源来提高建筑采光和通风隔热的性能, 节约资源的使用效率。如图1所示。
采光的设计要采用明厅、明卧和明卫、明厨的设计, 节约光电资源, 利用各种新的材料和新的技术来处理目前面临的各种问题。如利用保温盒隔热的材料与外墙体气柱材料等进行室内环境温度的保护, 同时利用LOW-E玻璃灯低能耗材料来减少对社会资源的使用等。
4“量体裁衣”的社区配套设施的建设
目前我国的社区规划的规范采用的是94版GB5018-93的标准规范, 即使是在2002年进行了修订, 但在对配套设施的灵活性和地域差异性方面的指导意义存在一定的欠缺。我们强调在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的过程中从控规单元的层面入手进行公益性的公共设施布局, 根据不同的社区需要审视服务设施的配套情况, 比如对老龄化社区建设更多的老年人服务设施, 中青年多的社区要对幼儿园和学校进行配套建设, 社区的服务设施应该打破以前的指标做法, 进行量体裁衣的建设, 在公平和效率中寻找一个平衡点。
5“碳氧平衡”的立体绿化
低碳社区和自然生境斑块的距离应该规划在0.5到1公里, 以保证居民和自然环境的多方面接触, 利用自然生态环境来调节生活环境, 利用太阳能和地形等生态资源来控制社区内部小环境。
根据相关研究, 成年人每人每天呼出0.9kg二氧化碳, 吸入0.75kg氧气, 所以灭个城市居民要有10m2的树林面积或者2m2~5m2的草坪面积, 乔灌草型绿地的释氧固碳能力是草坪型绿地的138%, 可以推算出:要维持社区内部人口呼吸耗氧的平衡, 每人需要18.12m2乔灌草型绿地。我们要进行首层、中层、屋顶和墙面的绿化, 在墙上设计构架和喷灌系统完全可以达到要求。根据“碳氧平衡”理念配置相关的绿化指标, 这样, 生态友好型社区的建设才能够达到城市的低碳标准。如图2所示。
摘要:从生态的角度进行节能减排, 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成为解决全球变暖的关键性措施, 也是对科学发展观进行解读和实施的重要手段。低碳原则下的生态友好型社区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此进行解读。
关键词:低碳,生态友好,社区
参考文献
3.低碳经济下的低碳人生 篇三
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低碳”正在成为社会的焦点词汇,体现在个人生活中,则表明了一种特有的生活态度,那就是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我们生存的环境负责的精神,它已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值得体验和提倡的生活态度。
商旅匆匆,我也曾阅尽繁华,遍尝佳肴,但我始终觉得最香最甜的还是伴着妈妈唠叨的老火汤家常菜。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我都尽可能地维持简单的生活,于一事一物中身体力行节约能源、关注环境:我有离开时随手关灯的习惯,平时会适当调高空调温度,去饭店吃饭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当我出差住宾馆的时候从不使用一次性洗漱用品,同时在我的食谱中减少肉类摄入等,这些行动也许并不难做到,但贵在坚持。我相信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将会对环保做出很大的贡献,因此,我也一直鼓励身边的人都来做“森女”、“森男”。
也正是秉承着低碳经济的宗旨,在5月17日,青岛啤酒联合世博上海馆、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上海市烹饪行业协会、青岛啤酒以及上海星尚频道《新食尚》节目在世博园内的零碳馆共同启动了“青岛啤酒 世博盛宴”特色餐厅评选活动。
这次活动地点之所以选择在世博园内,主要是因为世博会对于我们每一个国人来说,都是值得非常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它不仅仅显示了我们国家强大的国力,而且也让我们有了一个近距离了解世界的难得机会。我们不仅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门口饱览各国风情,享受视觉盛宴,同时也可以从味觉上展开一场世界环游之旅—这也是青啤此次举办这个活动的初衷之一。
无论是对于青啤还是我来说,这次迎世博“文明餐厅评选活动”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赞助活动,而是一个与世博精神紧密契合,有着非常高的关联度的活动。上海,是一座文化底蕴丰厚的、有着悠久历史的商业城市,同时也是一座充满激情、活力、动感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青岛啤酒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啤酒生产企业,同时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享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啤酒生产企业,作为一个年轻、活力、激情、时尚的啤酒品牌代表,我们将用青啤的激情点燃上海这座城市的激情,让消费者在参观世博、感受世博、体验国际化、现代化的视觉胜宴的同时获得快乐的释放,使得青啤绿色、健康、优质的品质掀起一股引领“世博”餐饮消费新风尚的潮流。
不仅如此,我们将活动地点选在世博园的零碳馆内,也是为了提倡绿色的生活、低碳的习惯。5月17日,在参观世博园零碳馆时,我就看到了许多非常有意思的创意作品,充分地表达了“低碳”的主题,其中有青岛啤酒回收瓶烧制的果盘,休息厅里也满眼都是利用青岛啤酒瓶所做的装饰,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这些作品不仅仅造型优美、创意奇特,更重要的在于其“低碳”和“绿色环保”的本质。
在活动现场“零碳餐厅”里,到处都是青岛啤酒酒瓶做的灯具、冰做的酒杯、轮胎做的桌子、水管做的椅子,甚至餐具都是用饼干做成的,那些没被客人吃掉的餐具将会和厨房的生物垃圾一起,被收集到生物能炉内,用于发电、发热。客人喝剩下的饮料瓶也被店家收集起来,做成店内吊顶、地灯、烛台等小装饰。就连喝的青岛啤酒也是采用低碳技术生产的“低碳”啤酒。作为零碳馆的成员,青啤还将在零碳馆引进一条迷你生产线,参观人员可以直观地参与到青啤的低碳生产流程中。
事实上,作为一个深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青啤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关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因为啤酒生产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在过滤和包装过程中又要大量使用二氧化碳,因此,青啤实施碳的闭环管理,进行回收利用,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而且在未来,碳管理的足迹要覆盖到啤酒生产的上游和下游,从啤酒原料的生产、采购一直贯穿到啤酒销售的物流环节、终端消费方式等。
这次体验式的活动也带给我很多触动和启发。通过体验低碳生活,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青啤为低碳经济所做的努力。事实上,低碳经济、低碳生活,需要每个行业、每个人,在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去共同推动,身体力行地去养成低碳、节能、环保的习惯。无论是我还是青啤,都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为推动中国低碳生活的到来不断努力,为生活的美好负上一份责任,贡献一点力量。
4.低碳经济原则 篇四
行
[日期:2009-12-10] 2009年11月27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在社科院学术报告厅举办了“低碳经济方法学及低碳经济区发展案例研究”成果报告会。该项目由英国战略项目基金(Strategic Programmer Fund)资助,以吉林市为试点进行低碳城市研究,成果为吉林市低碳发展路线图。报告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教授主持,来自国家发改委、英国驻重庆领馆、吉林省发改委、吉林市政府的领导先后在报告会上致辞。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蒋兆里处长指出,中美两国政府分别于近日做出了2020年的减排承诺。在此背景下,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发展中国家走一条切实可行的低碳发展之路提供了参考。英国驻重庆领馆领事Bryn James先生祝贺该项目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并对各参与方积极合作的态度表示赞许。吉林省发改委环资处郜春伟副处长介绍了吉林省在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吉林市朱天舒副市长指出,低碳发展即将被纳入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此时完成本项目的研究对吉林市“十二五”计划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李永怡女士、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姜克隽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潘家华教授做了题为“吉林市低碳发展路线图”的项目总结报告。李永怡女士回顾了项目进程,指出本次报告会是一个汇报项目产出、发现其实际应用价值及对其他地区的借鉴意义的机会。姜克隽研究员比较分析了BAU情景、政策情景以及低碳情景下吉林市的排放趋势图,得出吉林市有很大节能减排潜力的结论。潘家华教授介绍了低碳经济的衡量指标体系,涵盖了碳生产力、消费方式、能源结构、低碳政策四个层面。该体系落实了低碳概念,并能切实地衡量低碳进程,是本项目的一大突破。
李永怡女士在总结项目成果时指出,“吉林市低碳发展路线图”将低碳发展与吉林市未来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探索了吉林市支柱产业的低碳增长策略,确定了“十二五”规划中投资的优先领域和各部门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将吉林市的投资、技术和制度需求与国内国际的合作相匹配,制定了一个经济上可行且能尽快被执行的吉林市低碳发展计划。
在报告会的讨论阶段,吉林市的代表对本项目取得的成果做出了评论,对下一步将要开展的实践工作提出了期待和建议。吉林大学校长助理、环境与资源学院董德明教授表示,选取吉林市这一老工业城市作为低碳经济的案例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意义。建议国家发改委在本项目结束后继续跟踪吉林市的发展情况。吉林市未来的发展面临两个必然选择。一是主导的传统产业不会持续增量发展,需要引入新的低碳产业,促使单位碳排放下降。二是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也应当遵循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朱天舒副市长指出,发展低碳经济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居民生活方式。本课题贯穿了这一理念,对吉林市未来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期待本项目能促进国际合作,通过引进低碳技术和资金改造老工业基地的高碳产业。二是希望在吉林市建立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平台,从而带动其他城市的低碳发展。吉林市对知识产权保护非常重视,是东北省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试点城市。第三,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公共政策支持,期待国家和省发改委支持吉林市的低碳建设。朱市长还强调,吉林未来除了关注碳排放问题外,还会关注水资源和土壤问题。与会各方积极发表意见和参与了讨论。法国发展署Damien NAVIZET先生赞赏了报告中具体的技术分析和完备的指标体系,希望能将该指标体系运用于法方在中国开展的城市规划方面的项目中。广元市科技局郭俊局长介绍了广元市在建设低碳城市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广元市政府出台了“实现低碳发展的意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积极推动县区及行业的示范工作。企业界正在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在民众参与方面还准备设立广元低碳假日,达成全民低碳共识。黄石黄金山工业园副主任欧明灿表达了黄石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意愿。黄石市是一个排放压力很大的原材料型工业城市,是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也是武汉城市群综合改革的重点。欧主任希望该市的低碳发展能得到国家发改委、社科院等研究机构以及国际友人的支持。欧盟驻华使团贸易与投资部一秘Laurent Javaudin先生表示,在即将进行的温家宝总理与欧盟主席的会面中,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将是重要议题。本项目在此背景下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和经验。
5.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试题判断题答案 篇五
第1题:2010年4月,UNDP人类发展报告提出中国走向低碳之路的一揽子政策选择,建议渐进实施碳税制度.是
第2题:自从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政府的财政收人占GDP的比重开始减低.是 第3题:碳税政策能抑制碳排放增长,对经济没有负面影响.否
第39题:基于项目的碳市场主要是基于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约机制(JI)的市场.是
第4题:发生赤潮时,大量浮游生物浮在水面,减少或隔绝水中溶解氧的来源,使大量鱼类等水生生物缺氧而死。是
第5题:城市交通工具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者,发展低碳交通是未来的方向.是 第6题: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成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两大类。是
第7题:成年人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95%,如果人体减少水分10%便会引起疾病,减少20%-22%就要死亡。否
第8题:社会循环是循环经济的最高级形式.否
第9题:1999年后,意大利通过立法的形式开始实行“绿色证书”制度。每张证书有效期为18年。否
第10题:日本称无害化处置产业体系为“动脉”产业.是
第47题:生态补偿是指对生态损失进行弥补,以恢复和保护生态服务功能的理论与方法.是 第48题:低碳消费指标包括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能耗两个核心指标。否
第11题:能源利用指标中能耗强度高耗能产品单位能耗越小,能源利用效率越低。否 第12题:农业灌溉水平有效利用系数越高,说明水资源利用效率越低下。是
第13题:环境法的利益平衡中,首先应明确基本的环境公益和基本的经济公益应当满足的原则,建立基本环境公益的保障机制。否
第14题: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是
第15题:大气环境污染仍然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是 第16题: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追求目标和基本内容,不只是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是内在要求和不可或缺的内容。是
第17题:“恒温消费”,即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是
第18题:日本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国,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否 第19题: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中央政府主导建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市场、法律以及政策,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否
第20题:根据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明确,外部性问题均可通过协商后的补偿得到解决从而实现外部性问题内部化.是
第21题: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气象要素和天气过程的平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否
第22题: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80%.否
第23题:1999年后,意大利通过立法的形式…….有效期为18年。否
第24题:瑞典已成为风能占发电量比例最高的国家,2006年达到23%,到2030年将达到75%,铸就名副其实的“风电王国” 否。
第25题: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低碳经济无论从制度安排还是在实际经济实践中都没有出现。否
第26题: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不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创新。否 第27题: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居世界第三位。否
第28题: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是
第29题: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全建立起来,政府、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弱化,企业、公众和中介组织成为最广泛的参与主体,各自主动履行其基本职能,彼此之间协调统一,良险发展。是
第30题: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哲学,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最高目标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是
第31题: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有利于改善能源、环境状况,而且其较大的产值对于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
第32题:积极拓展国内光伏产品应用市场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也是应对国际光伏市场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是
第33题:消费的物质保证上看,消费决定于以增值价值为核心的经济运行,即消费决定生产.否
第34题:“经济消费”,即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是
第35题:低碳消费首先需要一种态度,然后形成一种习惯,最后定型为一种价值观.是 第36题: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是
第37题:从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
第38题: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
第39题:综合能耗强度这个指标的优点是计算简便、数据需求量不大且易于被决策者和公众理解;其缺点是过于笼统。是
第40题:范式涵盖了模式,具有整体性的意义.是 第41题:“产品营销模式”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是 第42题: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属于零碳技术.否
第43题: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改造,可以破坏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相互补偿和调节功能、遵循生态平衡规律为原则。否
第44题:光伏产业属高科技型新能源产业,受企业及各地政府的强力追捧。否 第45题:人类可以采用征服者统治异民族的方法来对待自然界,而应当在改造的同时,积极地加以保护,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促进双方的协调发展。是
第46题:我国低碳经济在整体上还处于“要素驱动型”发展阶段,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贡献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是
第47题:低碳经济是消耗化能源小、向生物圈排放温室气体少的经济,是一种以能源效率高、碳排放强度低为特征的新的发展模式.是
第48题:CO2虽然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但其增温潜力(GWP)是最低的。是 第49题: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一次能源生产的2/3仍然是煤炭,燃煤发电占电力结构的80%.是
第50题:循环经济倡导一种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发展理念,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创新,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重要的途径。是
第51题:新材料技术被誉为“高技术的基础”,是介于基础科技与应用科技之间的应用性基础技术。是
第52题:我国能源结构“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决定了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大,清洁能源比例较低,CO2排放强度高,导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异常突出。是
第53题:保护和改善环境仅指保护好现有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严衡。否
第54题:碳排放权交易是指根据各国政府实现对《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的前提下,对本国企业实行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控制的同时允许其进行交易。是
第55题:环保是鱼和熊掌的关系。否
第56题:低碳经济的发展仅靠单一市场规则也是可以实现的.否
第57题:“新领域消费”,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否 第58题:“低碳经济”这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我国而言,是一个顺应经济结构调整的转型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与放弃的过程.是
第59题:“低碳”概念由低碳经济、碳生产率和碳关税等三个核心术语组成.是 第60题:我国水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仅为世界人均占水量的1/4。是
第61题:臭氧(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它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很容易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是
第62题:中国又是一个煤炭消费大国,2007年煤炭消费占全球的30%左右,国内一次性能源需要中,煤炭占70%,电力部门90%的燃料是煤炭.是
第63题: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是
第64题: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否
第65题:减量技术能够延长原材料或产品的使用周期,通过多次反复使用,减少资源消耗及废弃物产生的技术.否
第66题:低碳模式以自然生态系统系统为背景,以社会经济系统为核心,通过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发展节能减排技术、优化消费习惯达到减少碳源的目的。否
6.低碳经济考试答案 篇六
1.(2分)“碳锁定”是指
A.整个社会对化石能源高度依赖的状态 B.政治改革对化石能源高度依赖的状态 C.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高度依赖的状态 D.科技发展对化石能源高度依赖的状态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2.(2分)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是
A.农业-基础产业-轻工业-重化工业-高附加值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知识经济 B.农业-轻工业-基础产业-重化工业-高附加值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知识经济 C.农业-基础产业-轻工业-高附加值加工业-重化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知识经济 D.农业-轻工业-重化工业-基础产业-高附加值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知识经济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3.(2分)碳生产力是指
A.一个国家生产化石能源的能力 B.单位碳当量的排放所产出的GDP总量 C.产生单位GDP所排放的碳当量的总量 D.单位碳当量排放所产生的热量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4.(2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是
A.建设科技开发型、能源创新型社会 B.建设资源节约型、能源创新型社会 C.建设科技开发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D.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5.(2分)碳金融的兴起,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展到()阶段的结果
A.法律化温室气体减排 B.清洁能源经济 C.低碳经济
D.量化温室气体减排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6.(2分)不同温室气体对地球的温室效应不同,为统一度量温室效应,规定()为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
A.千克
B.二氧化碳当量 C.二氧化硫当量 D.吨/立方米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7.(2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缔约国在减排任务上的规定是
A.共同没有区别
B.发达国家因为已经实现碳的低排放而不具有责任 C.共同但有区别
D.发展中国家因发展需要可以不承担责任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8.(2分)低碳发展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源体系低碳化,能源体系低碳化是指
A.保持能源体系中碳的含量不变而开发利用产生的碳排放 B.升高能源体系中碳的含量及降低开发利用产生的碳排放 C.降低能源体系中碳的含量及开发利用产生的碳排放 D.保持能源体系中碳的含量不变而降低碳的排放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9.(2分)低碳经济首次出现的官方文件是
A.2007年英国出台的《气候变化框架战略》 B.2006年英国发表的《斯特恩报告》 C.2003年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
D.西班牙学者乌恩鲁2000年发表的《能源政策》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10.(2分)低碳经济的实质是
A.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和限制能源使用数量 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 C.创造清洁能源结构和改变能源使用属性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限制能源使用数量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11.(2分)的低碳发展模式主要致力于发展生物质能以及相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A.韩国 B.日本 C.南非 D.巴西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12.(2分)从以下哪一角度讨论一国国民实际消费导致的碳排放,更有助于采取公平视角从源头上推动低碳发展
A.消费角度 B.交易角度 C.流通角度 D.生产角度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13.(2分)低碳经济理念产生的背景是 A.经济危机 B.气候变化 C.政治改革 D.经济全球化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14.(2分)各种运输方式中,完成等量的换算周转量所要消耗的能源最多的是
A.铁路 B.公路 C.海运 D.民航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15.(2分)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这被称之为
A.拉尼娜现象 B.海滨气候现象 C.热带海洋气候现象 D.厄尔尼诺现象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16.(2分)先行工业化国家在人均GDP处于3000~10000美元的阶段,均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A.此时产业结构呈现“轻化工业”特征 B.此时产业结构呈现“高碳排放”特征 C.此时产业结构呈现“重化工业”特征 D.此时产业结构呈现“低碳排放”特征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17.(2分)欧盟的低碳转型重点落脚于
A.强化低碳社会政策 B.以低碳技术创新为导向
C.产业升级和转移,以及调整能源结构 D.发展新能源产业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18.(2分)美国第一个提出法律约束性减排目标的州是
A.加利福尼亚州 B.亚利桑那州 C.新墨西哥州 D.康涅狄格州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19.(2分)实现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是 A.资源禀赋 B.消费水平C.价格波动水平D.人均收入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20.(2分)从全球来看,未来碳排放增强主要来自于
A.工业发达国家 B.农业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21.(2分)促进工业节能和提高能效所面临的障碍有
A.制度障碍 B.经济障碍 C.技术障碍 D.意识障碍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22.(2分)低碳经济的要素中属于“经济发展阶段”的是
A.技术发展水平B.产业结构 C.城镇化水平D.人均收入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0分
23.(2分)《京都议定书》确立的落实京都目标的灵活机制有
A.清洁发展机制 B.政府责任机制 C.排放贸易机制 D.联合履行机制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24.(2分)技术开发与转让问题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很少提及,这是因为
A.技术转让可以使发达国家获取丰厚利润而受到发展中国家抵制 B.技术问题谈判本身专业性很强且极其复杂
C.技术转让可以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受到发达国家阻碍 D.技术问题谈判本身具有不确定性,谈判结果没有强制力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0分
25.(2分)联合国框架内的气候谈判从1990-2009年,共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A.里约热内卢谈判阶段
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文本谈判阶段 C.《京都议定书》谈判阶段 D.哥本哈根谈判阶段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26.(2分)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表现为
A.执掌制定温室气体排放规则 B.技术市场的角逐
C.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的争夺 D.经济实力的竞争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27.(2分)我国为争取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实施的主要政策有
A.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 B.实施税收扶持政策 C.完善相关会计制度 D.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28.(2分)《京都议定书》控制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源于
A.城市集中供暖 B.农业部门 C.工业部门 D.城市废弃物处理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29.(2分)按照碳金融原生产品的来源划分,碳金融市场可以分为
A.基于产品的市场 B.基于指标的市场 C.基于项目的市场 D.基于配额的市场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30.(2分)针对城市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地位和作用,城市应承担温室气体排放重要责任的原因有
A.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 B.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C.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D.提高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的迫切要求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31.(2分)巴西得以发展以生物质能源为重点的低碳经济转型,主要原因是
A.政府通过各种手段鼓励使用乙醇燃料 B.幅员辽阔,农业发达 C.化石能源匮乏 D.政府积极推进生物质能源相关产业发展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32.(2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有多个小组组成,他们的职责有
A.评估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以及天然生态的损害程度 B.评估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和缓和气候变化的可能性 C.总结对气候变化的现有知识
D.评估气候变化的负面及正面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影响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33.(2分)以下选项能反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是
A.《京都议定书》谈判阶段 B.哥本哈根谈判阶段
C.《马拉喀什协定》谈判阶段
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文本谈判阶段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34.(2分)低碳产品包括
A.太阳能热水器 B.越野车 C.新能源汽车 D.白炽灯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35.(2分)低碳经济的实现途径有
A.提高能效 B.观念创新 C.技术创新 D.能源结构清洁化 你的答案:AB
C
D得分:2分
36.(2分)在城市快速化的发展进程中,工业产品大部分都要进入最终消费领域,从增量看,最终消费的增长将占主导地位。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37.(2分)由于气候变化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应该等技术成本降低后再进行减排。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38.(2分)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态度和习惯。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39.(2分)发展低碳经济根本上是一种市场行为,因此发挥市场的作用降低低碳转型的成本日益成为一种趋势。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40.(2分)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没有历史责任,因此不需要减少碳排放。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41.(2分)低碳经济不意味着高投入。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42.(2分)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才需要考虑的事情。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43.(2分)碳生产力是单位GDP产出的碳排放,可以用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效率水平。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44.(2分)《京都议定书》中确定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45.(2分)从中长期来看,气候变化问题有可能成为促成能源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个契机。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46.(2分)1979年,MWO第一届世界气象会议提出全球变暖问题。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47.(2分)发展低碳经济必定会限制特定产业的引进和发展。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48.(2分)低碳经济发展必须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49.(2分)产品的节能和提高能效指的是同样的产品,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可以达到碳排放减少的目的。
你的答案:正确错误得分:2分
50.(2分)我国能源消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
7.低碳经济原则 篇七
一、曲靖市环境质量现状
2008年, 曲靖市排放废水8490.97万吨, 化学需氧量33304.94吨, 氨氮3435.97吨;工业废气19495239万标立方米, 二氧化硫8.1981万吨, 氮氧化物9.1076万吨, 烟尘7.3813万吨;工业固体废物1305.49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3.39%, 重复利用率为92.39%, 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粉尘去除率分别为35.51%、98.7%、89.03%,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44.49%。工业“三废”的排放与往年相比得到有效控制。在曲靖市南盘江、黄泥河、北盘江、牛栏江等主要河流的九个监测断面中, 水质符合Ⅰ类标准的有2个, 水质符合Ⅱ类标准的有2个, 水质符合Ⅳ类标准的有1个, 水质符合Ⅴ类标准的有4个, 水质达到功能要求的断面为4个, 占44.4%, 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曲靖城区的2个饮用水源地潇湘水库、西河水库和1个备用水源地独木水库与上年相比水质基本稳定, 除总氮为Ⅲ类外, 其余指标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标准。曲靖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有362天, 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0.052毫克/立方米, 与上年相比年平均值有所降低;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0.086毫克/立方米, 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0.028毫克/立方米, 优于上年年平均值。与上年相比, 曲靖市由上年的5次酸雨变为无一次酸雨。综上所述, 曲靖市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经过多年的努力, 真正做到了“增产不增污”, “增产减污”, 低碳经济成效逐步显现。但是, 由于我市人口多, 资源少, 工业门类多、分布广, 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脆弱, 肩负着保障珠江、长江域上游生态环境安全的重大责任, 环境保护工作仍然很艰巨, “低碳曲靖”的建设面临种种困难, 有很多工作等待落实和完善。
二、当前曲靖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低碳城市”的重点和建议
低碳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各个领域。建设低碳城市, 需要加快以集群经济为核心, 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 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 推进内涵发展创新。当前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制定总体规划, 明确任务
第一, 成立以市长为组长, 各政府部门为成员的低碳城市, 建设协调机构和专门的管理部门, 统筹低碳城市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第二, 加快制定《曲靖市低碳经济实施意见》及《曲靖市低碳城市发展规划》, 细化建设低碳城市的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一是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二是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市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三是制定专项规划, 提出低碳经济的远、中、近期发展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 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 并作为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四是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 向低碳转型。第三, 加大对低碳产业的扶持力度, 优先保证低碳产业项目建设用地。积极争取国家资金、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支持低碳重点工程、低碳产品和低碳新技术推广应用。在财政预算内安排低碳城市建设专项资金, 用于支持低碳示范工程建设和低碳城市研究相关工作。
2、加强合作, 建立低碳城市发展合作机制和低碳城市联盟
以我市现有高校为基础, 通过与省内外低碳领域先进单位合作, 培养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低碳研究队伍。成立曲靖市“低碳城市研究会”, 推广低碳理念, 开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城市建设等相关领域研究。以此为依托, 加强与国内先进地区和研究机构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合作, 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引进资金、低碳技术和人才, 对我市重点行业能效与碳强度的标准进行强制性标杆管理, 使我市重点行业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通过体制的创新, 共同促进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3、加紧相关政策的制定, 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1) 建立健全我市低碳经济法规保障体系。当前, 应该结合曲靖的实际情况, 加紧制定出与国家《低碳经济法》《循环经济法》等法律配套相关的地方法规, 建立健全我市低碳经济法规保障体系, 为我市企业走发展低碳经济、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加强低碳经济模式下的财政、税收、产业政策体系的研究, 加强财政和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 引导企业发展低碳产业、低碳产品。积极探索碳交易、排污权交易以及环境交易市场, 给中小企业参与低碳经济提供更大的融资平台。引入“碳税”、“碳排放权交易”等环境经济手段, 对区域内的碳排放水平进行经济调节。
(2) 激励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与经营。应对气候变化所推动的低碳技术和产业的新兴与发展, 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政府应该帮助企业充分认识到未来的经济必定是低碳经济, 未来的竞争必定是基于低碳产品与技术的竞争以及认真抓住这一全球趋势带来的重大变革与契机的重要性。企业应该考虑以下几点:其一, 对低碳技术进行战略投资, 发展低碳技术, 尽早实现技术升级;其二, 紧密研究和跟踪国际、国内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情势所制定的低碳产业与产品的技术标准, 超前作出企业的低碳战略部署;其三, 在企业中推行低碳标识, 规模化应用低碳技术, 将企业社会低碳责任与产品质量、信誉结合起来。
(3) 强调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群。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 政府要鼓励企业积极投入低碳技术的开发、设备制造和低碳能源的生产。目前可选择我市某一县 (市) 开展低碳经济试点, 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加快低碳技术的转化, 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 尤其是要调整高耗能产业结构, 推进能源节约, 重点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 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 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等完善的低碳经济体系。
4、全面实施低碳化管理, 强化节能减排, 加强科学管理
(1) 抓好农村节能。做好秸秆综合利用, 鼓励秸秆还田, 支持开发秸秆固化、气化技术, 稳步推进秸秆发电试点工作, 并建设一批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推广省柴煤灶、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畜禽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 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能耗落后生产农业机械, 积极推广先进的机械化农业技术, 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农村生产、生活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实施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鼓励农村垃圾通过堆肥等方式进行资源利用, 深入开展农业清洁生产, 改善小城镇和村庄人居环境。
(2) 强化重点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监管, 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工业节能仍然是当前我市节能减排的重点。在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同时, 要大力推动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 提高技能管理水平, 认真做好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重点节能工程的建设, 加强和完善企业能源消耗统计制度建设和能源消耗定额管理, 着力培养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低碳企业。加大关停“六小企业”工作力度, 对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一律实行限制治理、整改, 逐步淘汰不符合低碳发展理念、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技术和产能。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平台建设,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题, 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 应用高效降耗节能和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
(3) 推进建筑技能, 严格建筑节能管理。采取有力措施, 对非节能居住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党政机关办公楼, 进行环保节能改造。把建筑节能监管工作纳入工程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对达不到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新建建筑, 不得办理开工和竣工备案手续, 不准销售使用。强化节能设计, 鼓励新建居住建筑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并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积极推进“双百工程” (一百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与一百项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 的建设, 形成一批以科技为先导、节能减排为重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和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
(4) 强化城市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加速推进城市综合交通节能体系建设, 采用先进技术装备, 调整优化运输结构, 提高运输业效率, 降低燃料消耗。加强汽车尾气排放监督和治理, 加速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老旧汽车, 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的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电动汽车, 推广使用压缩天然气汽车, 最大限度降低城市交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在城市主干道开辟城市公共交通专用或优先行驶通道, 大力提高公交服务质量, 努力使公共交通成为群众出行的主要方式。
(5) 推进商贸流通业节能减排。加快物流园区建设, 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在餐饮住宿行业逐步减少、最终取消使用一次性用品, 积极开展争创“绿色饭店”活动。在家电销售场所推行节能标识制度。在流通领域抑制商品过度包装。在经营性服务场所广泛推广采用节能、节水、节材型产品和技术, 严格执行室内空调温度设置等相关规定, 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降低排放。
(6) 加强节能科学管理和节能服务体系和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加快曲靖市地方节能法规、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强化节能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定期开展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认定、公告。建立健全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制度, 完善计量检测体系, 提高能源计量管理水平。积极支持和鼓励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参与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 加强人员培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服务新机制。增强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的能力。充实节能管理人员, 落实节能工作资金, 完善节能监督体系, 强化节能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和监察 (监测) 工作。
5、优化产业结构, 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 推行清洁生产机制, 发展壮大循环经济
(1) 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高碳”产业的我市准入门槛。调整产业结构, 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 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 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 提高核心竞争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 降低GDP的碳强度。
(2)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 应该研究提出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政策措施, 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积极推进环境服务产业发展, 培育、扶持一批实力雄厚, 具有核心节能技术的节能服务公司, 全面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服务新机制。发展壮大低碳科技服务业、低碳旅游业等优势服务业。规划建设低碳教育展示场所。加快发展生态农业, 加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基地的建设。
(3) 实现低碳生产, 就必须实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第一, 我市应该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 实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示范工程。重点在电力、冶金、化工、医药、水泥、煤炭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创建清洁生产企业。第二, 大力发展我市循环经济,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 节约优先,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 从减少工业生产环节入手, 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 变废为宝, 化害为利。第三, 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减少“废渣、废水、废气”的排放, 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努力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建立起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体系。第四, 结合农业结构调整,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 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 减轻农林剩余物焚烧对城市和机场周边的环境污染。第五, 加快太阳能和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 增加农村能源供应, 改善农民的卫生状况。
6、加强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低碳意识, 树立低碳理念
将节能减排和建设低碳城市宣传作为重大主题, 制定宣传方案, 开展宣传活动。一是主要新闻媒体要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进行系列报道, 刊登和播出低碳城市建设公益性广告, 形成政府引导, 重点工程示范, 企业与居民广泛参与的“低碳曲靖”建设格局。二是企事业单位、社区等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低碳宣传, 广泛宣传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性、紧迫性。选择一批先进机关、企业、商厦、社区, 建设低碳宣传教育基地, 面向社会开放。三是通过产业发展、技术交流等途径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树立“低碳曲靖”形象。四是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及低碳城市建设等内容渗透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从小培养儿童、青少年的节约、环保和低碳意识。通过宣传和教育, 可以很好的提高公众低碳意识, 把“低碳城市”的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 全方位渗透到生产生活各领域。
7、倡导居民低碳生活方式, 用低碳理念统筹城乡建设规划, 推进城市建设低碳化
(1) 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发挥导向作用的同时, 政府机关要率先垂范, 开展低碳 (绿色) 机关、社区、学校、医院、饭店、家庭等创建活动。选择有条件的社区为曲靖市低碳生活示范区进行试点工作, 倡导生活简单化、简约化, 推进生活方式低碳化, 让公众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从传统的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的转变, 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绿色消费, 戒除浪费资源、增加污染的不良嗜好, 戒除以增加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陋习、减少日常“便利消费”, 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或以步代车, 住房实施节能装修和节能的家庭照明方式, 节省含碳产品的使用, 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2) 坚持用低碳理念编制城市规划。加强土地的节约集约化利用, 推行“紧凑型”城市规划和建设模式,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坚持用低碳理念指导建筑设计, 推广使用太阳能。规划城乡发展的过程中, 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生态立市和环境优先的理念, 创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发展模式, 全面植树造林, 建设园林化城市, 减少城市建设、生活消费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增加城市炭汇。保护好我市区域内的珠江、长江流域及各水库库区的水体生态环境, 建设珠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
参考文献
[1]郑丹、王青、顾晓薇: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今日财富, 2008 (9) .
[2]张玉台、刘世锦、周宏春: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 2009 (8) .
[3]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 2009 (2) .
[4]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 2009 (7) .
[5]胡淙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8 (1) .
[6]王利飞:建设低碳城市统筹城乡发展[DB/OL].中国当红网, 2009-04-22.
[7]幸学俊、王贺礼、熊继海:江西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科技广场, 2009 (6) .
8.低碳经济真伪 篇八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低碳”一夜风行,“低碳经济”光芒万丈。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升在世界经济体系和格局中地位的战略选择,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但与此同时,近年来,“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相继兴起,概念丛生,口号泛滥。
在关注碳排量的人群中,有的是担当社会责任,有的附庸风雅,有的别有用心,有的是人云亦云,可谓泥沙俱下。而“低碳”理念也在喧嚣之中面目模糊。
真伪低碳,到底如何?
西南大旱背后的碳困境
让我们先从当下的特大干旱说起。此时,又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袭击西南五省市,又一次震惊中国。
为什么要说“又”呢?——实在是我们已经震惊很多次了。
一直以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而导致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土壤沙化等新闻报道,不断充斥各大媒体。在中科院院士马宗晋看来,干旱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最长远最关键的环境问题之一,它正在像慢性病一样蔓延,如果不及时拿出解决方案,必将危及整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但是,又有谁在吸取教训,想一想这场大旱之后,接下来的会是什么?
单就旱情来说,最近十年可罗列出的中国特大干旱就有:2000年北方多省市连续干旱,2003江南华南夏秋冬连旱,2004内蒙古和东北太早,2005湖南12州市干旱,2006重庆四川特大干旱,2007湖南罕见大旱宁夏连续干旱,2008昆明持续干旱,以及,从2009年持续至2010年的西南五省市特大干旱。
所谓的“50年一遇”或“百年一遇”似乎成了讽刺之语,这几年全遇上了。
从更大范围说,这些年来,这个脆弱的中国所频频遭遇的干旱、洪水、地震、冰灾、台风等自然灾害,哪一次没有震惊中国?“特大洪水”与“特大干旱”两个词语,也总是在中国交替出现。细心观察即可发现,南旱北涝、北早南涝、先早后涝、先涝后早、旱涝急转的事例,近年来在中国比比皆是,甚至存在一夜之间旱灾突变为洪灾的现象。
如果将这些自然现象放在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上来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的台风、洪涝、干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往往彼此关联。
关于高温干旱的原因,已有多方解释、分析,甚至争吵。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曾给出相关原因,中国洪水与干旱灾害和降雨的关系非常密切,主要由雨多或雨少引起,中国大陆大部受季风气候影响,降雨时空分布非常不均,正是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导致了中国洪水与干旱灾害并存,而且往往交替发生。
但事实恐怕没这么简单。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非常严重的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仅仅是天灾。北京大学教授钱维宏最近就直白地指出,这次西南大早与海洋升温有关,而海洋升温的背景则是全球气候变暖。
从定义说来,全球变暖指的是在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这里的温室气体,具体说来主要就是碳排放。
最近几年,全球极端天气不断增多,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人类将越发陷入碳排放困境。
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低碳”是不为人所瞩目的名词,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低碳概念盛行,但是,“高碳”现实并非能一日得以改变。直面“公益”与“效益”平衡
有多少人还记得,五年前,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就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GOP核算报告2004》。这份《报告》说,该年全国环境退化成本(即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GDP3.05%。其中,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862.8亿元,占总成本的55.9%: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198.0亿元,占总成本的42.9%: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0.9亿元,占总成本的1.1%。
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官员潘岳坦言,“中国的GDP增长中,至少有18%是靠资源和环境的透支实现的。”
在中国,GDP被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当成“政绩”的计量器而加以供奉,水旱不均、旱涝失衡的现状,本来需要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战略思想,但目前的一些生态工程、引水工程和低碳政策,更多的不过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
尽管,中国地方政府一直受着“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的告诫,但现实尴尬正在于,这种告诫往往沦为一种空洞的口号。在经济建设中,为了GDP总量的高低,一些地方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并不比中国乐观许多。不含糊地讲,这是整个工业文明面临的一场前所未有的“碳抉择”。
最近几年,诸如“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相继流行,可谓概念丛生,口号也层出不穷。然而,在社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口号多于具体行动。
不管“2012世界末日”是否到来,生态环境问题都是一张单程船票。“治”,还是“善治”,这是一个问题。
如果说“治”仅仅是一种姿态,“善治”则是带有诚意的实际行动。宣扬低碳,投身碳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是目前人类取得的共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则在于有没有实际措施体现在社会行动之中。
再言之,如果说投身“碳减排”活动属于社会公益范畴,那么,“低碳经济”则指向了国家或企业的经济效益层面,同时指向由“低碳行动”所带给企业家们的商业机会。
我们不必讳言“经济基础决定人类行动”这一直白的现实。事实上,只有全社会公正看待“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这些概念背后的经济逻辑,才能真正达成“公益”与“效益”之间的平衡。
由此,只有基于生态环境问题所衍生出的各类产业机会和商业活动所产生的结果进行检验,也才能去伪存真,正本清源。
理念真伪一念间
去年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低碳理念成为炙手可热的流行词汇,虽在大国利益博弈层面有各方争吵,但这一极具社会价值的观念,还是成为了全球主流意识形态。
同样,发展低碳经济,也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升在世界经济体系和格局中地位的战略选择,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然而,在关注碳排量的人群中,有的人担当社会责任,有的人附庸风雅,有的人别有用心,有的是人云亦云,可谓泥沙俱下。
基于周围热闹的低碳气氛,有人调侃:几乎不可避免地,资本市场和物性贪婪的混搭也不会放过“低碳”,于是市场也像茶几,瞬间摆满了“洗具”。
今年“两会”初期,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进行小组讨论,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把握机遇,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成为“一号提案”,备受热议。这份“一号提案”提出以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为核心,以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机制为关键,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低碳发展,应该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号提案”之后,
些人言谈之间动辄“低碳”。但是此提案中“建议对化石能源课以重税,将国家能源局升格为能源部”等具体建议,并没有在接下来的参政议政上得到进一步细致的讨论,颇为遗憾。倒是很多企业,开始在低碳概念上下功夫琢磨起来。“低碳住宅”、“低碳社区”、“低碳汽车”一时间蜂拥而起。
“伪低碳”正有抬头之势。一位媒体观察人士感叹说:“建筑、游戏、食品、旅游、能源、服装、零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蕾万花皆‘低’开,低碳立马成了俏女子,满大街都是追她的人,以至于如果有一天出现‘房内低碳’和‘临终低碳’,我等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国人就是这样的脾性,玩玩就不上路了,自古皆然,于今为烈而已。”
低碳经济不应该是一个筐,什么都能装进去;低碳概念也不应该是顺风车,不需任何成本就能搭上来。在“公益”与“效益”的平衡木上,“伪低碳”应无藏身之所。
两千多年前,思想家荀子逆孔孟之言而提出“性恶论”;在西方,马克思先生也指出资本的逐利本性。以今天的普世价值看来,人性和资本本身并没有对错,关键是如何让企业家身上流出“道德的血液”。
事实上,低碳意识只在一念之间。在深圳,碳足迹咨询公司推出“碳足迹计算器”,从个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分别进行碳排放计算,有心者只需一测,就可知道自己的碳足迹,并随之制定个人碳减排计划。
【低碳经济原则】推荐阅读:
发展经济的原则09-18
浅谈经济法基本原则论文09-26
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08-03
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06-26
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是什么11-14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论文08-04
低碳经济的实质11-12
低碳经济文献综述01-03
低碳经济有答案01-18
低碳经济心得体会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