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就是效益 质量就是生命

2024-06-09

质量就是效益 质量就是生命(精选17篇)

1.质量就是效益 质量就是生命 篇一

质量就是生命

质量就是生命

你工作的公司运行正常,工资和奖金按时发到你手中。客户不断前来要求增加订货。没有人退货或撤消订单。顾客投诉部工作愉快而轻松。管理层和工人友好相处。利润不会比上一年少,今年的市场份额预计会提高5%。尽管如此,这家公司仍到了调整时期,有必要实施质量革命。

或者你可能在另一家公司。这里,凡是可能出问题的地方都出了问题。工资拖欠,加薪遭拒绝。工会威胁要罢工。顾客对公司次品提起诉讼。生产效率在行业中最低。管理人员忙于救火并相互指责。同样,公司也需要有质量革命。

以上两种情况,要使质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十分困难而艰辛的。在第一个案例中,你必须唤醒那些不愿承认自己已沉睡的人们;在第二个例子中,你则需要摆脱梦魇的困扰。

4个C 在着眼于质量之前,让我们先问一下,为什么要把事情做得更好?即使看来什么问题也没有,也得这样做。威胁企业存在的有四种力量,我们称之为4个C:顾客(customers)、竞争对手(competition)、成本(costs)和危机(crisis)。企业必须时刻准备应付各种逆境。仅仅保持现状无异于自取灭亡。

顾客至上 企业需时时瞄准的首要目标就是顾客和他们不断变化的需求。购买力的提高使他们能自由选择买主。随着品味的日益成熟,他们经常地感到不满意。

原先对你忠实的顾客可能随时一声不吭、毫无愧意地离你而去。他们与你的竞争者一道,可以让你精心设计、最畅销的产品一夜之间被淘汰。不对产品和流程进行持续创新的公司将被顾客所抛弃。

应付竞争 竞争对手不仅数量和规模在扩大,技术上也在不断改进。竞争有多种形式。商品可以通过进口、走私和倾销手段进入你的国家。只要顾客买得到,这些商品就会对你的业务构成威胁。

控制成本 原料、资金、机械、人力和能源成本大幅上升。如果你的公司不消化掉这些成本,它们将会抹杀利润。进行质量管理的公司并不采用过分简单化的解决办法,例如通过提高价格把成本转嫁给顾客,或降低工资让员工来承担成本的上涨。成本的增加只能靠不断提高生产率来抵消。

在危机中求生存 一家公司没有强有力的质量管理文化背景,不足以抵挡任何短期或长期的危机。进行质量管理的公司时刻进行危机管理。它不是靠预测危机来应付危机,而是用各种方式不断完善自己承受和安度危机的能力。

2.质量就是效益 质量就是生命 篇二

教育第一问:人是什么?

著名教育家蒙田说过:“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 即认识人。”如果我们不清楚人是什么, 就不大可能理解教育是什么。

哲学家说:人是具有反身性的动物, 人是可以获得新的生命的生命。人通过自己的意识作用于自己, 人通过自己的意识作用于他人, 并且在作用中构建了自己新的生命。

通俗地说, 人是有三重生命的。首先是作为自然生命的存在, 必然要去追求自然生命生长的需要, 满足人的自然本能;其次, 人是一种社会生命的存在, 学会感恩, 强调与社会的和谐;第三, 人更是一种精神生命的存在, 应该追求生命存在的价值, 提升生命存在的意义。

教育第二问:教育是什么?

有人说, 教育是经济基础;有人说, 教育是上层建筑;有人说, 教育是生产力;还有人说, 教育就是教育。

哲学观点认为: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互动过程。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或变革, 无论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怎样的要求, 无论哪个时代如何去对待教育, 无论什么人从什么目的出发想左右教育, 教育都不会丢掉自己的第一使命:教育使人更像人、教育让人更高尚!

简言之, 教育就是培养人、塑造人的活动。

教育第三问:教育为了什么?

案例:著名学府办学理念——

耶鲁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坚持个体独立”, 它贯穿耶鲁大学300多年的风雨历程;

“尊重个性, 鼓励学生自学、独立思考、触类旁通、全面发展”是牛津大学办学最基本的理念, 于是牛津大学成为拔尖人才的摇篮;

哈佛大学始终坚持“求是崇真、坚持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学术中立”的理念, 成为了“学府中的学府”……

从中, 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 他们对教育的理解是一致的:尊重人, 把人作为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 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使他们自由地生成, 并启动他们自由的天性。”

结论:我们完全可以说, 教育就是为了追求人的幸福, 教育要尊重生命的存在!

一句话:教育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而奠基!这也正是课改所要追求的。

对课程改革的追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在一个波及全球1/4 人口、经济并不发达、社会正在快速转型、贫富差异悬殊的国度, 如何进行既具有前瞻性、又符合本国现状的课程变革, 世界上没有现成答案。审视我们的课改历程, 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无助的困惑:义无反顾、积极反思的主流声音;风雨兼程、疲于奔命的沉重喘息;满怀憧憬、充满期待的呼唤, 再加上基于各自价值或利益追求的不同声音;组成了课改这个阶段特有的交响曲。出现不同的声音是一件好事:没有困惑、苦恼、甚至彷徨, 说明改革还未真正起航;没有问题和挑战, 说明改革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争论甚至反对声, 说明改革还没有触及问题的要害。

课改因不同声音而艰难, 也因不同声音而精彩。无论怎样争论, 毋庸讳言, 课程改革的理念还是很超前、很科学的。

课改的核心理念应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里的“一切”, 指的是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方略的制订、方式方法的使用, 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上;这里的“学生”, 显然是指学校里的每一位学生;这里的“发展”, 指的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及一切课外活动, 都要把目标锁定在能够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上, 有利于学生在学校获得今后走向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生存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与人合作的能力, 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学会办事的能力, 独立生存的能力, 从而保证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生存与发展。因此, 有人干脆把这句话说成: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一切。

可以说, 本次课改是教育本质规律的回归。这场课程改革, 实际上是要改变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方式或者说要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老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教育质量。

所以我们说, 课改的初衷和理念都是好的, 关键是我们如何去运作、去落实。由此, 我想到了20世纪中叶美国的课程改革。

案例:美国课改的启示——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美国举国震惊。反思以后得到的结论是, 美国的科学教育落后。因此, 美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课改。大量的资金投入, 大批的科学家参与课改, 设计的方案和教材看起来也不错, 应该说非常有新意。但未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最终失败。失败的原因是一线的校长和教师不理解。美国的专家进行反思与总结, 最后有这样一句话:“改革很多时候被视为失败, 其实不然, 因为它们从来就未得到实施。”

结论:再好的思想, 再好的愿望, 如果得不到执行, 注定失败。

3.学风就是质量 篇三

“学风建设”这个词近几年来听得少了,文章文件上也出现得少了,领导的讲话中也提得少了,这是不是就能说现在学风没问题、学风很好了呢?不然,绝对不然。到学校去走一走,听一听教师的言谈,就会发现,校园里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太多,影响了学风建设。目前学风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学风教育软弱无力到了要大声疾呼的时候。

现在在一些学校流传“大一放松、大二打工、大三租房、大四求职”,甚至把刻苦努力学习的人称为“傻瓜”。有的学校对弄虚作假、抄袭作弊等不良现象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据2014年1月3日《现代教育报》报道:研究者对36所重点大学调查统计发现,大学四年级在读学生有46.7%的人逃课,逃的课时超过课时量的一半。67.5%的学生认为大四的课程没有必要。有人形容大学四年级的课堂:教室空了,学生没影了,老师叹息了。我自己没有亲自做过调查,我只是提出这些存在的问题。学风是学校长期形成的传统,学风又受各方向的影响,特别是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因而,学风建设必须顺乎潮流长期不懈地抓紧抓好。今天要重新来认识学风、学风教育和学风建设。

首先,学风是一种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品位,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品位。一所好学校肯定会有优秀的传统,肯定会继承一个国家、民族的优秀传统,特别是文化传统。同时,还应通过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学子继承和创新一个国家的优秀传统,特别是优秀的文化传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校自己也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氛围、一种环境,最后形成一种学风。学生在这样一种优良的学风中受感染、受熏陶、受到无形的教育,从而得到成长。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学风是一种文化。

第二,学风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实事、要事。中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为学校的办学、为学校的教育指明了方向,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指明了道路,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当然,立德树人不可能一蹴而就,立德树人也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应该为之做出艰苦努力的大事情。我认为,树立良好的学风、形成优良的学风传统是立德树人的大事、实事。它使教育者树立良好道德风范、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也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学风,终身受益。学风涉及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关涉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为人规范,道德修养。所以学风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是实实在在的教育内容。

第三,学风就是质量。学风是使一个人终生受益的东西,它比多学一门课更为重要。它带给一个人做学问的规范、处事的规范。所以它对培养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我们讲大提高,就是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就要坚持不懈地保持和提升学校的优良学风传统,使学校有更好的学风形象和学风传统,使学生受到更好的学风教育和熏陶。使学校有更好的学风形象和学风传统,是因为我们培养的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正是我们国家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风影响着这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整体素质、整体质量。因而,学风就是质量。

这三点就是我这个老教育工作者的一点新的体会。供同行们参考。

最后,特别要提到的是,一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在全国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正在净化、正在好转。这个好转,为学校学风教育、教风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要抓住机会整顿学风,建设更好的学风。这,也是我写此短文的目的。

4.质量就是生命大讨论1 篇四

为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提升企业竞争力,在全队形成人人关心质量、重视质量、参与质量管理的良好氛围,经研究决定,在全队范围内开展主题为“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大讨论活动。现将有关内容通知如下:

一、开展“质量就是企业生命”大讨论活动

(一)、组织开展专题学习

以公司(或事业部)为单位认真组织好此次学习,各公司根据本单位工作性质要制定出全年的学习计划,通过学习,能够使员工的质量意识和专业水平确实得到提高。学习内容包括:

1、《队长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大纲》

2、所从事专业的规范、规定

3、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4、与本公司从事工作所需的其他专业文本

(二)、组织开展质量提升大讨论

各单位、项目组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通过组织座谈会、交流会、研讨会形式,强化质量意识,增强提升工作质量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大讨论可从以下五方面展开:

1、立足岗位,怎样做到工作成果零缺陷。

2、怎样树立优秀的施工成果是企业的竞争力。

3、加强内部各环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4、成果质量与市场经营的辩证关系。

5、质量是准则、质量是生命。

6、员工发展靠企业、企业发展靠质量。

(三)、开展加强质量管理合理化建议活动 在查找本单位、本部门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加强质量管理的合理化建议,于4月20日前提交政工部,政工部汇总后按照管理权限分转各主管职能部门进行整改。

(四)、开展征文活动

在《九华通讯》开辟专栏,选登部分研讨文章,并对各单位提交文章评奖。相关要求:

1、体裁篇幅不限,论文、消息、通讯、图片均可。

2、起止日期:自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11年12月30日止。

3、投稿方式:电子版发至政工部邮箱。519zgb@bd519.com,qq:112775463,63682540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网站、《九华通讯》、橱窗等载体刊登各单位、部门关于提升工作质量的体会、认识、意见、建议和各部门开展大讨论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全员质量管理创新的新经验、新做法等。

三、相关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大讨论是贯彻局、队工作目标和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具体要求,是实现企业实力整体提升的重要举措。要引导广大职工进一步增强市场危机意识和心系企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踊跃参与到活动中来。

2、联系实际,精心组织。要把开展大讨论活动与做好本部门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来促进各项工作上水平。

5.保质量安全就是保民生 篇五

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生存发展,关系国家声誉和政府形象。日前,国务院决定依法依纪对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严厉问责,进一步强化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确保质量安全,相关责任人、责任部门受到严肃惩处。这一处理决定,回应了全社会对涉及群众生命安全产品质量问题的关切,彰显了党和政府严肃法纪、维护公共利益的决心,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安全生产,质量为本。产品哪怕只有0.001%的不合格,落到消费者头上就是百分之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近几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制造业每年因质量问题直接损失超过1000亿元,假冒伪劣商品造成的直接损失达2000亿元以上,质量违法呈现规模化、网络化、技术化的特点,不法分子制假售假手段更加隐蔽。这挫伤了群众的消费信心,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安全环境。实践证明,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变“要我生产安全”为“我要生产安全”,产品质量才能有明显提升。反之,就有可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总书记曾指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发展理念有多牢固,最终要看行动有多坚定,容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在质量安全监管上搞花架子,风险只会在“体内循环”。从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看,无论是招投标管理和关键设备材料采购制度的不完善,还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责任落实不到位,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引发整体上、系统性的安全问题。让老百姓对质量安全少忧无忧,必须从各条战线、各个环节加强对质量的全方位监管,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政府部门监管作用、社会组织和消费者的监督作用,才能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

6.质量就是效益 质量就是生命 篇六

最近支行在全行范围内开展以“注重细节、提高执行力,为全行在合规中实现高效发展做贡献”为主题的合规文化学习教育活动。在活动期间,我认真学习了《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及其他规章制度,认真做笔记,积极参加集体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教育活动,端正自己的经营思想,树立“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的风险理念,使我进一步提高了对信贷、风险、会计出纳、重要空白凭证、计算机、印证、安保等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使我对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意识得到加强,形成了以“合规为荣、违规为耻”的价值观,让合规操作、依法经营成为自觉行动。下面是我对这次教育活动学习的体会:

支行开展的此次学习活动后,非常具有意义,是进一步增强合规经营意识,培育良好的内控合规文化,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推动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确保我行在合规中实现高效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我能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积极参加本次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有关规定,并做好笔记。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是我们**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的保证,也是防止各类案件和违规问题发生的基本前提。加强《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是贯彻执行上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工作任务,也是我们每位员工的责任。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平凡中奉献,爱岗敬业是各行各业中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从小的方面讲,比如我们**,每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岗位都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也是**存在和发展的必需。**要发展,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金融业中不断强大,立于不败之地,没有我们每一位同志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不行的。作为**人,为了**的前途,为了**的荣誉,做一名爱岗敬业的人,是职业道德对我们最引为用以规范行为品质,评价善恶的行为规则。

作为一个金融单位的职工更应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上讲求道与德,如果路走得不对就会犯错误,就会迷失方向;如果没有德,就难于为人民服务,就谈不上自己的事业,也就没有单位事业的兴旺,就没有个人事业的发展,也就失去了人身存在的社会价值。我现在正在从事**工作,这是我的职业,也是我唯一的职业,自我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这项职业,也一直热爱这个职业,对**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所以我一直是爱岗敬业的。只有爱岗敬业才是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具体体现。

讲求职业道德还必须诚实守信,所谓诚实就是忠心耿耿,忠诚老实。所谓守信就是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所以通过对这次的学习,使我更深地了解到作为一个**职工的根本、为人、言行和责任,就是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地加强学习,时刻按照职业规范去要求自己,努力工作,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二、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升合规操作意识。“没有规矩何成方圆”,身为网点一线员工,切实提高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全面加强柜面营销和柜台服务,是我们临柜人员最为实际的工作任务。作为临柜人员,我深知临柜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它是顾客直接了解我行窗口,起着沟通顾客与银行的桥梁作用。因此,在临柜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要做一个“有心人”。虚心学习业务,用心锻炼技能,耐心办理业务,热心对待客户。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都很清楚地意识到:只有更耐心、周到、快捷的优质服务才能为我行争取更多的客户,赢得更好的社会形象。我们每天面对形形色色不同层次的客户和形形色色事物,更加要求我们一线员工有高度的思想觉悟。

加强合规操作意识,并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空话。有时,总是觉得有的规章制度在束缚着我们业务的办理,在制约着我们的业务发展,细细想来,其实不然,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产物,而是在经历过许许多多实际工作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只有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我们才有保护自己的权益和维护广大客户的权益能力。我们的各项规章制度正如一架庞大的机器,每一项制度都是一个机器零件,如果我们不按程序去操作维护它,哪怕是少了一颗螺丝钉,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各项制度的维护和贯彻是要靠我们广大的员工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执行,不是靠某一人来执行的,而是要靠一个集体相互制约、监督来实施的。

三、增强规章制度的执行与监督防范案件意识。银行号称“三铁 :“铁制度、铁算盘、铁账本”。正因为有了银行的“三铁”,银行在百姓心中才是可以信赖的。规章制度的执行与否,取决于广大员工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清醒认识与熟练掌握程度,有规不遵,有章不徇是各行业之大忌,车行千里始有道,对于规章制度的执行,就一线柜员而言,从内部讲要做到从我做起,正确办理每一笔业务,认真审核每张票据,监督授权业务的合法合规,严格执行业务操作系统安全防范,抵制各种违规作业等等,做好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能碍于同事情面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背离规章制度而不顾。坚持至始至终地按规章办事。如此以来,我们的制度才得于实施,我们的资金安全防范才有保障。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得到好的执行,那也将走向它的反面。

近年来,金融系统发生的经济案件,不仅干扰破坏了经济金融秩序,而且严重地损害了银行的社会信誉。采取相应措施,从源头上加强预防,是新时期防范金融犯罪的一道重要防线。这几年银行职业犯罪之所以呈上升趋势,其中重要一条是忽视了思想方面的教育,平时只强调业务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了干部职工的思想建设,没有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限于既要进行正面教育,又要坚持经常性的案例警示教育,使干部职工加固思想防线,经常警示自己“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从而为消除金融犯罪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自觉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内部管理,是预防经济案件的保证。为此要认真抓好制度建设,一方面要根据我们一线柜员工作的特点,组织学习,通过学习,使各岗位人员真正做到明职责、细制度、严操作。有效的事前防范与监督是预防经济案件的重要环节,本岗位的自我检查与自我免疫是第一位的;其次可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自检自查、上级检查、交*互查等方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偏差。对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内控与制约。

通过此次合规教育活动,找到了自我正确的价值取向与是非标准,找准了工作立足点,增强了合规办理和合规经营意识,通过对相关制度的深入学习,对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为识别和控制业务上的各种风险增强能力,积极规范操作行为和消除风险隐患,树立对**改革的信心,增强维护**利益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及建立良好的合规文化都起到了极大

7.质量就是效益 质量就是生命 篇七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散文,题目是《和时间赛跑》(板书,引导学生注意“赛”字的写法),作者:林清玄(板书),林中小溪的“林”,清清浅浅的“清”,有点玄的“玄”。有人说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林中小溪一样“清清浅浅”,表面上一读就懂,但是细细品读,却又有点儿玄妙。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品一品林清玄的散文《和时间赛跑》。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预习,将难读的句子或重要段落多读几遍;在特别有感悟或者想不明白的地方做个记号。之后,教师检查预习,通读课文,书写难写的生字。紧接着,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师:好,谁来提问?时间有限,我们只限提8个问题,大家要提有价值、有质量的真问题哦。

生:我想问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说不出的滋味”是什么意思?

师:请同学们拿起笔,在这句话边上打个问号。这位同学在班级里的学号是——?

生:34号。

师:好,请大家就在问号边上注上“34”,表示34号同学提出的问题。还有谁想提问?

(以下环节,学生先后提出了如下问题)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会成功”?

我想问,“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我赢过了太阳“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为什么“或许明天飞过这段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呢?

为什么说“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我”受到了什么益?

“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为什么“永远不是今天了”?

师:刚才大家提了很多很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回过头来,按照课文的顺序梳理一下。(教师按课文顺序再次梳理问题,并确认是哪个同学提的,请大家在边上注上该同学的号次)

第二板块释疑解“谜”细品课文

师:同学们提的好多问题啊,就集中在一个字上,什么字?(生答:“谜”。师板书:谜)如果把这个“谜”解开了,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你认为文章哪一段读懂了,这个“谜”就解开了?

生:第四自然段。

师:好,请你读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话,“爸爸”说了几句?你认为哪一句话就是“我”所指的那个“谜”。(生读,师课件出示课文第八自然段)

师:”爸爸”一共说了几句话?

生(齐答):4句。

师:认真地再想一想,哪句话是你认为“爸爸”对“我”说的那个“谜”?不要忙着举手。

(学生说第一、二、三、四句的都有)

师(把四位同学请上台):现在台上站着四位同学,分别代表四句话。如果让你从这四位同学中选出一个领导,你认为应该选谁?认真研究课文,你就知道了。

生:我选第一位同学为领导。

师:为什么?

生:因为“爸爸”说的第一句话是总起句,其他几句都是“爸爸”对这句话所作出的说明。

师:谁有补充或者反对?

生:我也认为是第一句。这是一个总起句,后面的话都是“爸爸”对第一句话的阐述以及说明。

师:你的用词非常贴切,“阐述、说明”,哪一句话是“爸爸”说的“谜”,现在懂了吗?

生(齐答):第一句。

(教师请其他三位学生回座位,说第一句的学生暂留在台上)

师:请你把这个“谜”再读一遍。(生读)

师:既然是“谜”,我们就来猜猜看,“爸爸”这句话到底想要告诉林清玄什么?

生(依次回答):告诉林清玄不要浪费时间;我觉得“爸爸”要告诉林清玄,时间过去了就永远不能再回来了;只要是过去了的时间,就永远成为了过去,就不会再重复一遍,这是谁都改变不了的规律。

师:好!带着这样的初步理解,读这一段话。

(生齐读)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再去猜的话,也许大家理解得会更深入。回到屏幕上来,“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也就是说时间把很多事物都带走了。(板书:带走)

师:时间分别带走了什么呢?请大家一起来研究“爸爸”说的话,可以轻轻地读出来。(生轻声读)

生(依次回答):时间带走了昨天;带走了爸爸的童年;带走了外祖母的生命。(教师依次板书:昨天、童年、生命)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手指向板书,用手势画圈演示)

生:我发现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昨天”比“童年”更小,“童年”比“生命”更小。

师:那么,“爸爸”为什么先说带走了昨天,再说带走了童年,最后说带走了生命?我能否把“爸爸”说话的顺序给调一调,先说带走了外祖母的生命,再说带走了爸爸的童年,最后说带走了昨天。这样说行不行?

生:我认为不行,因为昨天比童年的时间还要短,一个人的童年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生:我觉得昨天是所有时间里的事物稍微短暂一点的,童年是比昨天稍长一点的时间里的事物,而生命是比童年更漫长的,所以“爸爸”要这样说。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昨天的时间很短,童年的时间也许会稍长一些,一生比童年的时间更长。

师:是啊,你们的理解真深刻!童年、生命都是由一个又一个昨天组成的。时间带走了很多个昨天(教师在“昨天”两字外画圈);很多个昨天过去了,一个童年也过去了(板画圈,圈住“昨天、童年”);长长的生命也就过去了(板画圈,圈住“昨天、童年、生命”)。时间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把人的一天带走,把人的童年带走,把人的生命带走了。相信再读这段话的时候,你一定会有别样的感触。

(指名读,语速缓慢,有点深沉)

师:你已经通过朗读走进了“爸爸”的心。我们一起读这一部分话,读出“爸爸”想要表达的意思。

(教师深情地引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学生接读)

师:读得真好!老师也很想把这一番话说给你们听,好吗?

(师配乐深情范读第四自然段“爸爸”说的话,读毕师生鼓掌)

师:我在读这一番话的时候,你听出我把哪些词语读得特别慢、特别轻?

生:我听到老师把“永远”读得很慢。

师:这里的“永远”出现了几次?

生:3次。

师:我还把哪一个词语读得特别轻、特别慢?

生:“再也”。

师:“再也”出现了几次?

生:两次。

师:两次。同学们,不要小看这看起来平平常常的“永远、再也”,它能表达很微妙的感情。另外,这段话里还有一个字,反反复复地出现了六次,你找到了吗?

生:“了”字。

师:对!“了”,不要小看它啊!同学们,林清玄散文的玄妙就藏在这“永远、再也、了”看起来很平凡的词语中。不信,我们来对比着读读,试试。

师:找一个同学和张老师合作朗读,我读左边的,你读相应句子的右边部分,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觉?听了同学的朗读,你又有什么感觉?

师:谁来说一说,我的朗读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同学的朗读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我觉得把“永远、再也”去掉之后,老师的朗读显得很冷静,一点也不惋惜时间的流逝。

生:我觉得同学的朗读,带给我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无助。

生:我感觉把“永远、再也、了”去掉,没有父亲对孩子说话的深情了。

生:老师的朗读,没有了句子中蕴含着的那种悲伤。

师:“爸爸”的话里蕴含着的仅仅是悲伤吗?

生:我觉得父亲语重心长地想安慰林清玄,让孩子懂得时间流逝的无情后,才能忘记哀伤。

师:说得真好,安慰在里边了,伤感在里边了,语重心长也在里边了,无奈无助也在里边了。用上“了””再也”“永远”这些词语,传递的情感不同了。这就是林清玄散文的魅力——清清浅浅,有点玄。这么好的文字,我们应该把它读好、记住。

(教师利用总分结构的段式特点,帮助学生记忆。五分钟后,全部学生会背了)

师:不到5分钟时间,整段话全部背下来了,真能干!所以背书是有窍门的,为什么?因为我们理解了这段话,把握了这段话的结构,品味了它们的妙处,背诵就水到渠成了。

师:同学们,时间带走了每个人的昨天,时间也带走了每一个人的童年,时间也必将带走所有人的生命。时间把一切都带走了。

(教师依次擦掉板书中的“昨天、童年、生命”,在大圆圈中板书:一切。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34号同学,现在请你起立,你说一说,为什么听了“爸爸”的话,小林清玄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滋味里边到底包含着什么?

生:我认为这滋味里边包含了他对外祖母的思念和心里的忧伤。

师:嗯,这种种滋味,他说不出。其他同学认为“说不出的滋味”还有哪些?这滋味是——

生:我觉得这里面还有对时间的畏惧。

师:对时间的畏惧,敬畏。说得真好!你说。

生:他当时也明白了“爸爸”说的道理,要珍惜时间。

师:他已经默默地在心里想,一定要珍惜时间,这种种感觉确实“说不出”。但是他朦朦胧胧地明白了,在他眼里,以前平平常常的事物发生了变化。请大家继续往下读。(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师:他看到鸟儿,又感悟到鸟儿也不再是昨天的鸟儿了,读——(生齐读第七自然段)

(教师先后请6号同学和9号同学自己解答第七段中所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的那些很平凡的事物中,今天是这样的,明天却不再是这样的,你能发现吗?请仿照课文第六、七段的写法写几句。

(学生在淡淡的音乐背景中先齐读:“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接着动笔开始写,教师巡视指导。不一会儿,全班交流)

生:我看见老鹰飞上蓝天。它们飞得很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许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鹰,而是小鹰了。

生: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看着皱纹渐渐地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就知道时间把母亲的青春带走了。母亲,永远不再年轻了。(掌声)

师:是啊!时间,把母亲的青春带走了。

生:我看到蜘蛛在织网,它们可真是不屈不挠啊。可是到了明天,这一蜘蛛和这一张网也永远不是今天的了。或许明天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只新的蜘蛛和一张新的网了。(掌声)

生:我看到叶子从枝头冒出,闪耀着翠绿的颜色,也许明天也会有许多新叶冒出,但永远不是今天的了。或许有一天,冒出这个枝头的是另一批新叶,而上一批已经默默地掉落了。

师:真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啊!

生:今天,张老师给我们上课,明天可能也会有其他老师上,但这次是这一个老师,下次可能不会是同样的老师了。(台下老师掌声、笑声一片)

师(沉吟一会儿):我希望,我还能够给大家上课。(掌声热烈)我明白了这位同学这句话中包含的意思:即便你站在同样的舞台上,上同样的课,也永远不会是今天的课了。今天的课是永远不会回来了。

师:同学们,时间,就这样带走了一切一切,所以小小的林清玄当时心里要——要怎么样啊?回到课文中,思考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为什么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现在说说看,这是为什么呢?

生:我认为,“我的小心眼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因为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时间将带走生命。生命是严肃的,在我的生命日历里,也许时间会是永远永远地消失。(掌声)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无论是昨天、童年还是生命,无论是落下去升起来的太阳,无论是在天空飞来飞去的小鸟,都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

生齐读: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师:所以,林清玄要和时间——

师生齐:赛跑。

第三板块深究拓展升华认识

师:快速默读文章最后三段,想一想,你从什么地方读懂了林清玄“一直和时间赛跑”?注意“一直”这个词语。快速浏览,找重点句,圈关键词,一会儿用最简洁的语言来回答。

(生浏览,跳读,师生对话,理解作者用“和太阳赛跑、和西北风赛跑、和作业赛跑”的事例,写出“一直和时间赛跑”。教学过程从略)

师:上面我们所说的,都是具体用事例来说明“和时间赛跑”。其实还有一些语句暗含在文章里面,谁读出来了吗?

生:我觉得“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也说明了林清玄一直在和时间赛跑。

师:记得这个问题是3号同学提出来的。3号同学,你能从这句话中读出他一直和时间赛跑了吗?

生:他因此“受益无穷”,我从这个“无穷”看出他经常和时间赛跑。

师:说得好,你现在已经明白了一点点,待会儿,你看了老师提供的资料后,一定会感悟更深。你先站一会儿吧。

师:还有吗?你从哪里也读出了林清玄确实一直和时间赛跑?

生: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生:我从“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读懂了林清玄一直在和时间赛跑。

师:好,让我们一起去见证林清玄是怎么和时间赛跑的,请同学们看屏幕。

屏幕出示:一直和时间赛跑的林清玄。林清玄,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师配乐介绍)

10岁,立志做一名作家;

17岁,发表第一篇作品;

30岁,获遍台湾重要文学奖;

57岁,写出了100多本著作。生命在继续,写作在继续。

紧接着,屏幕上依次呈现林清玄的作品封面:(在云上》……《林泉》《清欢》《玄想》,画面最后定格在这三部作品的封面上,封面上方依次出现“林、清、玄“三个字……

师:现在你来回答(指刚才还站着的学生),为什么说”此后,一直让我受益无穷”?

生:因为林清玄和时间赛跑,经常赢过时间,所以他——

师:写出了——

生:100多本书。

师:写出了那么多的书,取得了那么大的成绩,所以说“受益无穷”,是吧!(生点头)

师:刚才那位同学,你说,为什么“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就能成功”?你能结合林清玄的生平告诉大家吗?

生:我觉得在每走一步的时候,稍微提前干以后需要干的事情的话,到后来,你会发现,一直这样下去,很多事情会快好几步的。

师:是啊,就在不知不觉之间,做出了不起的成就。就像林清玄一样,虽然时间带走了一切,包括带走了他脑袋上原本茂盛的头发(笑),但是,他一直和时间赛跑,通过写作留住了美好的一切。(板书:写作,留住)所以,林清玄要和时间赛跑,他深有感触地说——

生齐读: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师:如果将来,我有什么可以告诉我的孩子,我一定会说——

生齐读: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师:时间在不断地流逝着,这篇文章,林清玄写于30岁。到了40岁,林清玄对时间的认识又变了。40岁的时候,他写了一篇散文,题目是《和太阳赛跑》。老师把有关的精彩句子摘录到屏幕上了,老师读黑色的字,你们读蓝色的字,我们合作来朗读。

(师生合作读林清玄《和太阳赛跑》中的精彩片段)

师:这是林清玄在40岁时候对时间的感悟,你们感悟到了吗?(很多学生点头)

师:恭喜你们,你们已经提前成熟了!(台下老师笑)同学们,老师今年40岁了,但在时间面前,我依然困惑。因为困惑,我去读了一本关于时间的小说。当我读完了这本小说,我更困惑了。(台下笑)

8.知识就是效益 篇八

1.抓住学习机会,转变种植观念

通过培训,常福海深刻的认识到,农民要想脱贫致富,在市場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转换脑筋,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走科技兴农发展之路。

2.以科技为先导,大胆引进新品种

经过培训,常福海初步掌握了花生种植技术,在科技人员的耐心指导下,他认识到种田不能麻痹大意。以前,在种植品种选择上多采取自留的方式,种子精选也不细,导致品种退化,严重影响产量。参加学习以后,他改变了种植观念,尝试异地购种与更换新品种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种子精选工作,由于措施得力,花生从出苗到收获,整个生育期的表现都好于往年。

3.加强田间管理,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

6月初,花生出苗后及时进行查苗、补苗,清棵除草,按照花生生长规律做好水肥管理,及时中耕除草,使用无公害、低毒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收到了很好效果。

4.以点带面,帮助其他农户增收致富

通过培训学习,常福海2011年的花生亩均收入突破了1600元。他不但自己应用新技术,而且还鼓励和帮助周边的人应用新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群众也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常福海带头学科技、用科技、普及科技知识,成为本村的知名人物。在他的引导帮助下,周边群众的花生产量明显提高。现在他正在把科技种田的“阳光”洒向周边的群众,谱写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新篇章。(省阳光办 供稿)

9.安全就是生命 篇九

安全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保障,是建筑施工企业永恒不变的主题,更是一线员工的头等大事。

目前,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问题是国家生产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我们要始终把提高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作为班组管理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贯彻落实各项安全方针,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控制的三大重点是人的不安全性、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据统计建筑行业伤亡率80%都受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造成的。强大的安全防护意识,是杜绝这些违章现象的有力保障。对于个人,我们不能轻视一顶安全帽,一条安全带,它们不仅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联系在一起,而且和我们的家庭幸福紧密相连。每一件血淋淋的事故背后,几乎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违章问题。

10.时间就是生命作文 篇十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这是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鲁迅先生在与别人约会时,从来不会迟到,他认为让别人等他的时间就是图财害命。鲁迅先生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读书上,他从不会把时间用在无意义的事情上。鲁迅先生白天工作,晚上看书,他把看书当作是对自己大脑的休息方式。所以,他在短短的一生中,为党、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评他为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革命家。鲁迅永远是我们珍惜时间的楷模。

还有一位名人和鲁迅先生一样,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周总理一生都在和时间赛跑,他一天睡觉的时间还不超过两个小时,用别人在休息的时间来为人民服务。还有一位叔叔也在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帮助别人,他就是人人皆知的雷锋。雷锋叔叔一直在和时间比赛,看时间过得快还是他的好事做得多。有一句俗话说得好,“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鲁迅、周恩来、雷锋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们都在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著名诗人、散文家朱自清曾在《匆匆》一文中这样写道“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是朱自清在24岁时写下的一篇著名散文。朱自清深刻的认识到时间如流水似的从手中流去,他虽然在珍惜时间,可是时间还是从他的眼皮底下飞快地溜走了。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把握时光、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11.效率就是生命 篇十一

这一切都发生在李景湖身边,十几年来他一直和这样一群同他一样来自农村的工人们在城市里生活着,好运的是李景湖考入华南师范,成为了一名美术教师,他每天依然随着窗外的扫地声起床出门工作,竹扫帚和水泥地摩擦出来的沙沙声惊醒了城市人的美梦,但是竹子也会发出其他声音。在李景湖的家乡,竹叶和风摩擦的声音会让人入眠,而竹子也能制成笛子吹奏家乡的音乐。于是李景湖用不去枝叶的竹子做出扫帚,手握的部分做成笛子让人吹奏,他把自己平日在城里生活最为常用的东西磨成粉末,一个日光灯管,一碗米饭,一瓶啤酒,一块天花板,一个浴池的瓷块。2002年他要告别十几年的城市深圳生活重新返回东莞老家,为此他要放弃工作、放弃户口、放弃多年的朋友。对于他来说所有城市生活记忆要从此中断,时间要从一个变为灰烬的节点跳向原点。李景湖说:“我是农村的,我们家庭就在农村,我12岁来到城市,然后在城市里面受的教育,我发现包括我老辈的兄弟们都是当医生,在香港当老板什么的,他们视野都很开阔,但骨子里面还有一些很本质的东西,我觉得这是在农村里成长出来并藏在根里面的东西,那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好像都在讲要现代化,可能我觉得现代化了很多传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是人与这片土地之间的感情,没有以前的那种深厚的人情味。”农村人看日头过日子,依靠着自然生存。在不同节气里让李景湖最感兴趣的就是各种食物,端午节很热大家就要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凉了,开始做月饼之类的。大家在一起劳作,插秧的时候谁家插得慢总会有相邻的人帮你,其他事情也会互相帮忙。但是在城市里面不行,彼此都有不同的工作,要交房租,要挣车费,要还房贷,都是很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求人有很高的挣钱效率,人们忙忙碌碌生活在城市里面,“生命就是效率”也就是说你没有效率你将失去生命,这是30年前那块大广告牌的准确预言。

2002年李景湖在家乡东莞一边作文秘一边做装置作品,直到2006年才做出自己在广州的第一个个展。当时的展览除了几个朋友没有什么人来,展览开幕后拍了几张照片就关闭了,李景湖也会给朋友和艺术机构发电子邮件,但是还是没有什么反应。2008年好友刘强东从北京回到深圳,他带着作品图片和朋友一起讨论,刚好策展人付晓东过去做展览,看到了他的作品,于是让他参加了几个非盈利机构的个展,“效率就是生命”也是李景湖在北京的第一个个展。作品《彩虹》和《囚徒》是展览中两个主要作品,《彩虹》是李景湖收集身边的日用废品按照彩虹的颜色摆放好的装置作品。而《囚徒》是艺术家用炭笔将展览空间的四面墙画成铁丝网。聊到今天对广州工人的感受时,李景湖说: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用夸张的造型标榜自己的特别,他们中很多人都不愿意加班,以前工资低很多工人都住到工厂宿舍。现在工资高了。周边的房租却没有太大变化,很多人都搬到厂外出租房,周末的时候他们喜欢去看电影,甚至夜店,或者麦当劳之类的,很多人休息的时候都会上网。我离开这里六七年了,发现其实大家的生活跟以前还是差不多很难跳出来。工厂的工人,他们的状况是每天去工作上班,然后很劳累地下班,他们能忍受那样的生活,因为他们有很好的愿望,赚钱了以后回到家就怎么样怎么样,有很多想法。这个就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彩虹,生活现实是这样的,彩虹是用青春时光换来的。

12.生命就是勇气作文 篇十二

生命,对于我来说是什么?是新生的翠竹,是富有生机的森林,也是一个人活下来对世界作出贡献的`意义,但在一件小事当中,我明白了生命的真谛。

那是一个阳光充足的早晨,我在小区里漫不经心地散着步。走到一栋楼旁边时,我发现墙角边有一朵不起眼的小花。至于它为什么长也来,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因为有人不经意间将种子掉进去的,也有可能是风把它刮进去的,总之,它在这没有阳光和水分的土壤里,是很难活下去的。

正在我思考之时,有一个调皮的小孩冲上去,只用一脚就把花踩倒了,那朵花立刻倒在了地上。

我摇摇头,为这朵花的不幸而长叹一声,就是没有这一脚,大自然也是残酷的,这花也不会有多大的生还机会。

几周后,刚下过一场大雨,我又来到那栋楼旁,朝墙角看了一眼,瞬间被惊呆了,那朵花,不,应该说是那簇花,在残酷的环境下,靠着一点儿雨水,活了过来,又在人类的脚下挺了过来,花儿虽小,但却有着异于常人的气魄与勇气!在众多劫难下生存,绽放出了生命那独有的色彩!

13.时间就是生命作文 篇十三

记得昨天,那位红十字会的叔叔为我们上的一堂生动形象的一堂课,让我记忆犹新。

走进会议室,找到位置,那位叔叔就开始上课了。他先跟我们说红十字会的起源:瑞士人亨利先生是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在6月25日,亨利先生路过此地时,由于看到6月24日时奥地利和英法联军打的一仗时,约有4万多名受伤之人被遗弃在战场上,当即决定将个人事业放置一边,投入战地救护。他回到日内瓦后立即撰写了《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一书,这一书中提出两项重要建议,并得到了4位知名公民的赞赏和支持,1863年2月9日他们五人在日内瓦成立了“日内瓦5人委员会”,这就是红十字会的起源。

接下来他又给我们讲了心肺复苏的过程:1.观察环境;2.判断意识; 3.如无反应,立即呼救; 4.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5.判断有无呼吸;6.胸外按压;7.人工呼吸;8.电除颤。还让我们实践操作胸外按压,到假人上做,我做了260秒,做了325个,只有150个是对的,其他都是错的,我这才感觉到是多么不容易啊!

14.善待生命就是善待自己 篇十四

时间过去了一年多,猎人逐渐忘记了这件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雨下得非常大,猎人一家人蜷缩在床上,心中一阵阵不安,心想大雨什么时候能停下。猎人正在思索,门口便响起了声音,好像有人在敲门,猎人心中一凛。这样的风雨之夜,什么人在敲门,难道是土匪!猎人不敢开门,可敲门声越来越响,猎人无奈,打开了房门。原来是他救的那只梅花鹿在用腦袋撞击着房门。猎人有点迷茫,只见梅花鹿用嘴衔住猎人的衣襟,使劲往外拽。多年的狩猎经验告诉猎人,肯定有大事情发生,在这个自然界中,动物的预感,很多时候高于人类。于是,猎人叫起妻子孩子,带好雨具。在梅花鹿的带领下,猎人一家登上了对面的山坡,这一家人刚刚登上山坡,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猎人所居住草房后面的山坡,发生了泥石流!刹那间,泥浆混杂着山石,像脱缰的野马,滚滚而下,顿时淹没了猎人住的草房、院落。猎人惊呆了,也明白了,是梅花鹿先有了要发生泥石流的预感,冒着风雨,冒着被泥石流吞没的危险,到他的门前报答他的饶命之恩。

从那次事件过后,猎人折断了弓箭,不再狩猎,开垦了荒田,务农为生。猎人经常告诉自己的亲友,畜生尚且知道珍惜自己的生命,知道报恩,何况是人呢!什么穷富贵贱都是过眼烟云,活着就好。

15.安全就是生命线 篇十五

安全对于我们来说都不陌生,而对于一个重工业来说,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我们天天都在生产一线,时时处处说道的是什么,就是“安全”安全带给我们企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同时又凝聚了大多人的牵挂和责任,每一个企业的建设者都能感受到这份责任的重大。

当我看到身边发生的安全事故、带来的痛苦时,我深深感受到安全的深刻含义,安全意味着责任,一个人的安全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多的是对关心你的家人负责,企业的安全不仅仅体现在不发生事故,更多的是给企业带来勃勃生机,对企业来说安全就等同于效益,而效益就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

16.质量就是效益 质量就是生命 篇十六

----安全生产心得体会 高青管理区7#站

有人说,安全是一种确保人员和财产不受损害的状态;也有人讲,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且尽善尽美。事实上,这种绝对化的安全是不存在的。我们说的“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或者说是一种伴随着生产而来的状态,它与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安全生产工作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就是大事。安全生活的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对待安全生产,决不能轻言三句话,即在形势的判断上,不能轻易说明显好转;在工作评价上,不能轻易说成绩很大;在责任落实上,不能轻易说普遍到位。越是在形势好的情况下,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是在取得成绩的情况下,越要做到谦虚谨慎。实践证明,胜利油田发展到今天,所取的一切成绩和效益,应该是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三个念”:一是明确安全概念。解析安全两个字,“安”是没有危险即安,“全”是没有缺陷即全。只有认真理解了安全的概念,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二是提升安全理念,安全无小事,要深刻牢记任何安全工作都是大事,安全是硬环境,安全就是效益,只有把安全工作抓上去,才能为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三是树立安全观念。安全是有代价、有付出、有成本的形态。只有使安全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我们的投入才能受到回报。总之,凡事都要讲安全、保安全,想安全。

17.“粤曲就是我的生命!” 篇十七

她出生于1976年,在一个精神荒芜的年月,一位刚懂事的孩童,她那寂寞苍白的心湖,被一声粤韵,掀起了阵阵滔天巨澜。

坐在笔者面前的,是一位尽自矜持、言笑不苟的少妇。

“听说你无师自通?”笔者好奇地问。

“不,父亲是我的师傅。”那坚毅的眼神,似乎在回眸着昨天对音乐的追求。

“有其父,就有其女!”朱顺娣显得自信。

朱顺娣对粤曲的喜爱与执着,完全是受到父亲朱炳渠的影响。

朱顺娣告诉笔者,父亲虽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却是父亲唯一的喜好造就了她和粤曲的缘份。她的童年是在倾听父亲怀里那部爱不释手的二胡传出的旋律中度过的,那时候,每天的中午或傍晚父亲从田里耕作回来,最爱做的事就是坐在门前拉二胡,而这时候的她,拿着小板凳坐在父亲旁边静静地听着……后来,家里有了收音机,她经常打开收音机,听电台播放粤曲,跟着学唱。父亲见她唱粤曲极有天份,便在VCD机刚兴起的时候,咬咬牙买了一部回家供她学唱歌。朱顺娣说,那段日子,是她们家最快乐的时光,一家人围在一起,父亲泡一壶茶,一面欣赏女儿的演唱,一面指点修正。在这种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中,丰富了她的音乐细胞,练成一副好嗓子。

朱顺娣十五岁那年,镇里举行卡拉OK比赛,父亲给她报了名,带着试一试的心态,朱顺娣以一曲《分飞燕》,获得了铜奖。比赛结束后,观众纷纷议论:“这是谁家的孩子,演得这么到家啊!”观众的好评,父母的支持,使朱顺娣小小的年纪便坚定了学好戏、唱好戏的信心。

“粤曲是我的‘初恋情人!”朱顺娣有点腼腆。

初中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她放弃了学业,但她带着一份坚持与执著,在“粤韵”中畅游。

听粤曲,成为她唯一嗜好。粤剧团在周边村演出,她逢演必看;工余时间,在收音机旁听粤曲,在电视机前看粤剧;晚上,拿起话筒“唱K”……

厚积薄发。2003年,28岁的朱顺娣加入曲艺社。一展歌喉,就赢得了大家的认同。前辈的指点,同事的帮助,家人的支持,她进步很快,不久成为曲艺社的主唱。

朱顺娣说,演唱中最基本的要求是达到“字清腔纯、叮板准确、以情带声、问字取音,以字生腔”。为此,就得唱开口、多练习。上下班途中她戴着耳机,边听边唱。同时,她将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反复听,反复琢磨,不断打磨唱功。下班回到家,家就是她的训练场。对着镜子练,自己就是观众;转过身,丈夫孩子就是观众和评委。2013年,在排练小粤剧《穆桂英》期间,为了演活剧中穆桂英这个角色,她放下了家中的活,连续一个月,每天都到曲艺社排练,丈夫也不辞劳苦来回接送她。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磨炼与执著的追求,使得朱顺娣的演唱艺术突飞猛进,实现了两个飞跃:一是从单人唱曲到演折子戏的飞跃,各种角色都能演绎得惟妙惟肖,恰到好处;二是从单一的唱曲表演到使用乐器的飞跃,扬琴、电阮、击乐得心应手,声情并茂。

上一篇:幼儿钢琴启蒙趣味下一篇:开心的春节六年级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