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精选17篇)
1.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篇一
开展课外阅读,奠定小学生的文化基础
摘要:自古以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书在人们学习中的重要性,它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成为生活中的指路明灯。然而农村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少的学生课外阅读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和环境,培养孩子终生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关键词:课外阅读 提升素养 健康成长
在近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希望全民阅读形成一种氛围。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一种财富。我们地区出台了《小学生阅读工程实施意见》,扎实推进了“书香校园”建设,强化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管理,并初步形成课外阅读评价体系,不仅顺应时代的需要,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文化基础。
课外阅读是“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纵观语文教学,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其源泉是课外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课外活动教学时应把课外阅读列为主要内容之一,作为语文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从课堂上得到的课外知识少,从课外阅读中获取得多,而要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外知识的积累,就必须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一、课外阅读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扩大孩子的课外阅读面可以使孩子的个性健康发展,阅读好的书刊、作品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一个人的修养,开阔一个人的视野,塑造一个人的个性,使人的心理品质比较健全。而整天埋于题海,不关心世事的孩子其个性往往比较忧郁、孤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学会因材施教,扩充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独特的个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一部英国儿童小说《哈利.波特》,征服了全世界,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被哈利的人格魅力折服,正直、正义、勇敢、坚韧不跋,向我们阐述一个人性永恒不变的主题,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大多数学生都会在自己心中树立一个英雄形象或学习的榜样,而老师、科学家、军人、医生、工程师等这些崇高的职业人士往往会成为他们学习和模仿或崇拜喜欢的对象,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通过阅读各类书籍认识的,学生在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并积极地履行到自身的思想及行为方式上。
二、课外阅读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课内阅读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获取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相当明显,但如果没有课外阅读的辅助,不管课内阅读的效率有多高,都不会收到明显的成效,甚至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要训练和培养学生阅读的熟练技巧,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只有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更好、学得快。
提高写作能力真正的“捷径”是阅读,表面上看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它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省心的办法。但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最难做到。急功近利的心态让许多家长想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学会写作文——这是不可能的了。写作需要优美的文辞、细腻的情感、深刻的体验。孩子的年龄那么小,他从哪里获得优美的文辞,从哪里寻找细腻,从哪里体会深刻。好的作品中本身就蕴含含着丰富的人生体验,阅读过程就是学习写作技巧过程。书读得多了,写作技能自然会形成——古人早就总结出来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各科的学习和智力的开发。
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多正面影响。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学生会将自己从课外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们从课内书籍中所获得的知识中去,融会贯通,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使知识更加牢固。这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起到了极好的互助作用。
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们的智力背景,书读的越多,知识面就会更开阔。同时会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头脑,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更具有灵活性。在遇到问题思考时不会特别费力,他们会从自己以往积累的知识财富中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比其他孩子多样。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这条途径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思维也相对灵活起来,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智力来源。
四、课外阅读使学生终身受益。
小学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能够领悟祖国文化魅力,提升人文素养。只有一定的阅读量作保证,使阅读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才能顺利完成。小学阶段是人的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让孩子们阅读一定量的经典名著,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汇集大量的语言和思想资源,这些对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大量的阅读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深化,使学生成为儒雅之士。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作为一个国家,倡导全民阅读是弘扬中华文化的明智之举。作为教育职能部门,构建课外阅读体系能有效推动阅读工作的开展。我们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先成为一个热情的读者,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这样才有能力指导学生,为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的拓展保驾护航。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是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它需要大家共同关注。大力开展课外阅读,与书为友,和孩子共读,让我们在书的海洋中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2.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篇二
书能给人无穷无尽的力量, 使人智慧, 让人开心。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 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课外书籍呢?
一、绝不能错过孩子的阅读饥饿期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正如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所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其阅读史。”对于孩子而言, 即使成绩平平, 但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将来仍潜力巨大。而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在其14 岁以前是关键。孩子对阅读的“精神饥饿感”形成于14 岁之前, “人在14岁以前的阅读体验, 对孩子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以后的历程, 只不过是前面14 年所阅读的东西的展开。”
美国著名生理学家玛莉安·伍尔夫通过研究儿童阅读时的大脑变化发现, 儿童阅读是左右大脑两个区域都一起运行的, 而过了这个时期, 学习语言的能力开始退化, 我们成年人在阅读时, 往往是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在工作。
事实上, 孩子长大以后, 是用14 岁以前所阅读的东西、所体验的东西、所经历的东西、从书本当中获得的基本价值观, 用感恩、慈善、友爱等这些最伟大的观念和知识指导自己的所作所为。
但随着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 孩子们的阅读时间越来越少。有一项调查表明, 59.2%的学生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 甚至有6.2%的学生阅读时间为零, 只有12.3%的学生花在阅读方面的时间比较多。
国外大量研究证明, 家庭作业越多, 孩子可能会越笨。重复的练习是孩子最讨厌的事情, 这只能提升孩子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 但是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并无作用。
有人依据孩子读教科书和课外书的情况, 把孩子分成了4 种类型:
第一种孩子既不爱读教科书, 也不爱读课外书, “这样的孩子肯定是愚昧无知的”;
第二种孩子既爱读教科书又爱读课外书, “这样的孩子必然发展潜力巨大”;
第三种孩子只读教科书不读课外书, 这样的孩子可能成绩不错, 但是却没有什么发展潜力;
最后一种孩子是不爱教科书只爱课外书, “这种孩子也许成绩不理想, 但还是有希望的。”
事实证明, 大量的课外阅读并没有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四川成都有一个案例。成都某校的陈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入了大量阅读, 像《波丽安娜》、《山居岁月》、《希腊神话》等。结果, 陈老师班里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因为大量的阅读而下降, 反而比年级平均成绩高出了5 分。
二、学校应该给学生创造宽松的阅读环境
我本人非常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我们学校的学生人数较少, 大部分学生来自乡下, 学生刚入校时, 总是零食不离口, 可几乎没有人用钱来买书, 更别说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了。后来, 我召开家长会, 跟家长就“课外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谈了很多观点, 让家长明白了每个孩子喂进胃里的食物几乎都是一样的, 只有喂进脑袋里的食物才是孩子心灵成长的金钥匙。我们不但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 更要重视孩子的精神食粮。后来, 学校发了倡导书, 建议每位家长给孩子买3~5 本课外书, 先由孩子自己阅读, 读完后再捐给班级的读书角。
承蒙家长的支持, 在老师的引导下, 现在各班都建起了一个读书角, 学校已经掀起了读书热潮, 孩子们每天中午都要阅读一小时左右的课外书。一学期下来, 很多孩子的读书量都在十本以上, 有的还突破了二十多本。学生通过阅读, 知识面拓展了, 语言表达流畅了, 作文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本人就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 每天工作再忙, 我也要抽出时间来读书, 日积月累, 觉得很充实、很受用。如今, 我又建起了一个书香校园, 让更多的学生传承了这种有空就阅读的好习惯, 真是倍感欣慰。
三、要给学生读什么
我觉得阅读最重要的是给孩子读什么。我个人的做法是以兴趣为主导, 兼顾认知能力, 分年龄段选择适合孩子且孩子爱读的书籍。比如一、二年级学生识字不多, 认知理解能力不够, 但想象力很丰富, 所以我建议老师、家长主要选择一些绘本读物和注音版的童话、寓言等故事书给孩子阅读, 有时老师讲他们听, 有时他们读老师听, 并让老师适时地称赞孩子们的普通话标准, 读得很有感情, 好听!这样孩子们的兴趣就来了, 朗读能力提高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语感和感知、识记能力。
上了三年级以后则基本上是以孩子们的自主阅读为主, 内容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最初我面向全校推荐的是以杨红樱的淘气包系列和笑猫系列来调动他们的阅读欲望, 因为书中的很多东西会使他们感同身受, 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们的共鸣, 所以看了一本又想看下一本。但每次我建议班主任只给他们借一本, 以免这本翻翻那本翻翻, 没有连贯性和延续性。胃口吊起来以后, 我就又开始诱惑他们涉猎其他类别的书籍, 像经典名著类 《小王子》、《绿野仙踪》、《鲁滨孙漂流记》, 历史类的《封神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 还有自然科学类的, 等等。下一步, 我准备继续给学生推荐以中外经典名著和儿童文学类为主线, 辅以自然科学类的读物, 并让他们尝试阅读长篇小说和现当代一些名家的代表作。
四、阅读让学生得到了什么
我始终坚信人在6~12 岁也就是整个小学阶段, 是阅读能力长足发展的最黄金时期。这点通过大量的实践已经得到了证明, 而我本人也是一名小学校长, 10 年的教学管理经验使我见证了很多学生的成长;最后发现, 真正赢得考试, 赢取美好未来的, 大多是那些之前并不冒尖, 但爱读书、阅读量大、知识面广、思维活跃的中等偏上的学生, 而且年级越高越有爆发力, 越是进入社会越有能力。我很庆幸我校的孩子一进入校园, 就能慢慢地接受书香的熏陶, 逐步进入阅读阶段。因为我校的全体教师始终以打造“书香校园”为目标, 平时也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 营造良好的氛围,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中学老师都说我们学校的孩子后劲大!
五、阅读的方法
我认为不带任何目的的阅读才是孩子觉得有趣的事。具体说来, 我们得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求慢慢读, 可以快快读, 以有利于感知内容的完整性;
2.不要让孩子低低地读出声来, 不利于理解意思;
3.不要一遇到生字就要求学生查字典, 容易破坏阅读兴趣, 能看懂就行;
4.尽可能多的借书看, 可激发他阅读的欲望;
5.别在乎记住多少华丽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关键在于读了多少优秀读物。因为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 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 但只要读得足够多, 丰厚底蕴迟早会显现。
6.一定要买正版, 坚决拒绝盗版以及缩写本、缩印本, 这些非正版书籍纸张差、字小看着累, 弄不好还有很多错别字。
3.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篇三
1 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关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许多语文教育的老前辈都有过重要论述。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里说:“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和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和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和文章;这种阅读就是所谓的应用”。他认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了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工夫便于工作只做了得一半。其弊害是想象得到的。”尤其是在当今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更不应该是游离于语文教育体系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得重要组成部分。 张志公教授也说过:“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
目前,牧区许多学生无论口语交际能力,还是文字表达,贫乏肤浅,语文素养不足。学生语文能力弱,怎能经受社会实践运用的洗礼?怎能成为高素质人才?加强课外阅读,语文教师任重道远。
2 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任务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有三大作用,即指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标准作用。 目标的指向作用是通过影响人的注意而实现的。有了明确的目标,人在活动中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与目标有关的事情上,在完成这些事的过程中会去排除各种无关刺激的干扰。 实践也证明了教学活动的效果与教学目标的指向作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使学生课外阅读全面启动,教师应在学生入初中后及时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阅读总量和有关书目抄印给每位学生。学生明确了目标任务后,不仅会引起关注和付诸行动,还会在阅读过程中随阅读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强对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快乐感,从而大大激发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有了指向作用未必有激励作用,教学目标要起激励作用,目标必须与学生切身需求相一致,才能使他们感兴趣,进而转化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
3 转变观念,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明:“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然而,有些家长、教师迫于中考压力,不正确对待学生课外阅读,视课外阅读为“不务正业”,对“以身试法”者,轻则“批评教育”,重则没收、撕毁其书。在学生方面,课业负担重,课外 阅读耗时多、不能立竿见影,觉得课外“远书”救不了中考“近火”,便对之不屑一顾。殊不知,近年来牧区中考语文卷开放性题有所增多,作文趋向于散文写作,对阅读理解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读有所味,读有所感,读有所言,是我们的阅读追求。文章的思想内容、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往往成为我们“感言”的落点,对此,我们既可以作整体赏析,也可以作局部的品味。
4 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当新生入学后,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阅读总量和有关书目抄印给学生的同时,附上有关意向,供学生参照。例如:阅读时间:每天40分钟;读数量:每天至少2000 字;每学期不少于20 万字。
4.1 合理安排和布置。想让学生顺利地进入阅读的成功之门,教师要进得方法指导,教会学会开启阅读之门的技能。读书之法,因人而异。但就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仍要把握一些基本东西。切实帮助学生在一学年开端就要制定完善的读书计划,一学期、一个月、一星期读多少书,有个合理的安排。读书须思考。要求学生每天坚持看不少于一定数量的字、摘录好词佳句精段,读完一书写一则不少于一定数量的笔记、对古诗词能做到默写无误等,既可以扫清识字障碍,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觉读书的积极性。
4.2 加强引导和指导。一是保证让每个学生既能有可读之书,又能读得方便除向学校图书馆借以外,可发动学生提出“少花零钱,多买书籍”的倡议,自主量力购买,低限额每人买一本。同时建立班级图书管理制度,选定管理员,给每本书统一贴上标号和书主姓名,登记造册后互相借阅。对购书多的,表扬鼓励,确保人手一本(册)。这样,学生借阅方便了,又可排除因无书或买到不易而阅读量难完成的忧虑。学生的热情很高。学生毕业时,这些书归还原主,或由原主自愿捐给学校。二是建立学生课外阅读“档案”,把每个学生所读书名,阅读量、摘录、读书笔记等完成情况记载下来,在总结交流时通报。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一个人如果只有“吸收”,没有“倾吐”,那他的生理肯定不健全,学习也同样。所以,一定要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一点不能松,与“改作”环节配合落实。 三是灵活安排教学课程教师预先提醒学生:在校上学期间,不宜阅读长篇,多读短篇,最好读些文情并茂的散文之类;长篇放到寒暑假中读。把教材中与名家名作尤其与长篇相关联的课文,尽量挪到作业相对轻松的时段中教学,做好课内外调控,力求双赢。否则,学生会被书的趣味性战胜而影响课业,本来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的课外书又会被判作成绩下降的“罪魁祸首”。如布置假期中读“四大名著”等长篇小说,也可鉴读教材中节选内容。四是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系统地对学生阅读方法进行点拔,有效结合精读法、略读法、快读法,让学生明白“精读是准备,略读、快读是应用,是人生阅读活动的主体”,课外阅读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着重培养略读和快读能力,着力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捕捉能力。五是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阅读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和再生产活动,要展现阅读主体的本质力量。课外阅读极富个人特点的学习结果,使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应呈现多元化趋势,事实上,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的语文教学效果,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性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个人的选择、感知、理解和深悟,得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结论。作为教师,要特别珍视牧区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深层次、有创意的阅读”。如果对学生的独特见解不假思索地加以否定,就可能泯灭了牧区学生智慧的火花,后果将不堪设想。教师要做一个充满激情的导游,引导我们的学生走进他们富有个性的阅读世界中去。
(三) 善于总结和交流。平时教师要坚持查看学生的“摘抄”、“读书笔记”情况的良好习惯。针对做得好的,在班上表扬、传阅,以点带面;做得不足的,加强疏导,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及时查找不足和差距,督促其改进,下次抽查以这些同学为主。另外,每学期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分别在期中后和期末前,并有总结交流和表彰。务必让全体学生有读、有得、有乐。
5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的意义
一是广泛阅读能促进学习主体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增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体系里去。学生的知识面越广,对学习的兴趣也就越浓厚。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学生面对各种新问题、新现象越敢探索并甘愿为之不惜付出,从而使自己的各种技能越强。
二是知识越丰富,对事物的认识越敏锐和深刻,判断和推理越准确。学习主体致力于广泛阅读,他面对的知识世界永远新奇,他会去不断认识、探究、获得解释;旧的去了,新的又来,他会永不知满足,会有新的思路与追求;他面临可研究的领域会越来越多,创造性奇迹也一定属于他的。广泛的阅读,丰富的知识,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越丰富。
三是广泛的阅读,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的提高。在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和方法的指导下,学生读了,且多:吸取的智慧、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也多,阅读的方法把握了,速度也提高了,语感和鉴赏能力增强了。学生还写了,且不拘一格:摘写了妙词佳句和精彩片段,积累了丰富语言材料;写了心得或评论等等,训练了各种文体的写作和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有了丰厚的语文素养,相信牧区学生就有了全面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教材教法》99年第1期,人民教育出版社
[2] 陈凯、王士吉《浅谈指导课外阅读的途径和方法》,《教与学》98年第10期
[3] 赵晓芸《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四个转变》,语文中考资源网
4.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篇四
【摘要】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倾吐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准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拓展课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对学生日后各学科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中低段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知识浅薄,对学习的自主性认识不够,导致其课外阅读量严重缺乏。如何正确培养该阶段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成为时代之需,这篇文章结合本校开展的“打造书香校园”活动,开展了“推进中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从而较大程度地改变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字】小学中低段 课外阅读 重要性 方法
【基金项目】 课题名称 小学中低段课外阅读的策略设计和研究 课题编号FZYW2016-002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97-02
阅读对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影响非常深刻,丰富的阅读经验不仅可以充实我们的日常生活,更能为我们的学习、事业带来有利作用。小学中低级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学校教师、家庭、社会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日后发展造成影响。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加大对小学中低阶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然而,从目前各学校对于该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如何进一步改进课外阅读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小学中低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具有很大的帮助,对其日后在其他学科的学习非常有利。综合多方面情况,小学中低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包括:第一,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善,从过去传统的课内阅读转变为课外阅读,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眼界,使其所学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小学中低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培养个人爱好和特长的关键时期,多鼓励其进行课外阅读能够让孩子对课堂以外的知识产生兴趣,从而培养个人爱好,提升个人素质和气质。第三,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课外阅读较课内阅读而言涉及内容更广、更活、更贴近生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将书本与身边的实际情况结合,促使其多思考,这样能够在无形中培养其综合性思维,并发掘其潜能。
二、目前我国小学中低阶段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育部门和各个学校均加大了对小学阅读教学的改革,从过去课内阅读方式逐步向课外阅读过渡。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该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语文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改善。但是,中低年级小朋友目前阅读的状况并不乐观。我们对本校中低年级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中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并从中发现了一些发人深省的现象:目前,小学中低阶段课外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一)学生年龄较小,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中低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学习的自主力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小学生虽然对外界事物好奇心较强,但是对书本纸质类的东西却充满排斥感。课外阅读大部分均以书本类呈现,该阶段的小学生对这些书籍不感兴趣,书本上单调的内容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另外,学生家长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该年龄段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好课内知识就万事大吉,忽视了课外知识的学习,影响了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
(二)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缺乏,阅读量不够
课外阅读不仅对其素材具有严格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必须拥有充足的阅读时间,这样才能确保课外阅读的质量。目前,大部分学校虽然购买了大批量的课外读物,但是真正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非常少,课外阅读教学仅仅停留于表面,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有关提高小学中低阶段课外阅读的具体措施探讨
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求,加大对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首先,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教学规章制度,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其次,要加大对教师的管理和培训力度,提升其自身专业素质,让教师从根本上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最重要的是,学生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对自己负责,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了解除课本外的知识,为自己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除了以上几点,更要注重本课题的顺利开展,扎实开展活动研究。课题组研究人员以活动为载体,及时总结经验,形成研究成果,大面积进行实践验证,增强成果的先进性和普适性,总结推广科研成果。
四、小结
综上所述,小学中低阶段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许多缺陷,对整体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制约。为了实现现代化教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和宣传力度,让学生和老师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等。另外,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提升其自身专业素质,将小学生中低阶段课外阅读教学工作提到日程上来,为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加旖旋.近三年北京地区低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D].北京印刷学院,2018
[2]冉敬源.重庆市小学高段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3]侯瑷珲.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教师指导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6
[4]顾颖.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4(41):48
5.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 篇五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目标。针对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部分,如何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提出六点看法仅供大家参考。作为学生基本语文能力之一 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无庸讳言,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其阅读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的问题,我认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听说读写的各项语文基本能力之间发展不平衡,“写”的地位过于偏重,迫使听说读的能力成为其附庸,失去了本身的独立性。阅读能力的训练未能落到实处,还其本来面目;②过重的学习负担,使挣扎于茫茫题海的学生失去了原本可以用来阅读的宝贵时问和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的机会,久而久之,冷落了阅读训练,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③现行教材这个“例子”,就入选的课文来看,思想内容、艺术形式诸方面存在着数量太少、视野太窄、单调划一 的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渴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④阅读教学研究方面,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出现真正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有着较大的模糊性、盲目性,教学的目的不甚明了,特别是未能认识到现阶段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的重要性,使许多学生对缺乏活力和趣味的阅读教学敬而远之。信息竞争这一 浪潮,折射到语文教学之中,促使我们更清楚地认
种相对独立的语文识到,为获取信息而进行的阅读,必然作为一
能力,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广泛而有序的课外阅读获取、筛选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应该引起人们的不断重视。
课外延伸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开展课外延伸阅读,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电子图书,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二、要注意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
一 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黑格尔曾形象地表述这种情况:“正像一
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表达这句格言所饮食的内容和全部力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为充分了解,掌握第一 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三、明确目的,提出要求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量急剧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布鲁姆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层级的,可测量的,较高一 力,涵盖着它以下的一
个层级的能
个或几个层级的能力。对于课外延伸阅读和理解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由浅入深,大致可分为复述性理解(只着眼于读物的表层信息、把握读物提提供的内容)、解释性理解(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评价性理解(对所读材料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创造性理解(超越材料本身,产生另一 产生对正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
种见解或思想,问题的新途径)等四个层级(2)。在课外延伸阅读中,必须明确阅读目的,提出相应要求,才能循序渐进,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叶圣陶先生早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 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进行课外
种行为,贯穿于延伸阅读,要努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
整个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达到南朝齐、梁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
五、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
新课标同时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
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这样使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
定篇数的读后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巨大作用,更不言而喻。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于祖国语文的感情与日俱增,为学好语文创造了先决条件。
6.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篇六
【摘要】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平时要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现象更为严重。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让学生有书读;让学生有兴趣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教师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关键词】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能力;策略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小学生的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段话明示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养成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仅靠四十分钟的阅读教学课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在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但我们应该现实地看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现象更为严重。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
不会读、不想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其他的媒体几乎夺去了学生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从而使本来就不足的课外书也往往积满了灰土。
没有时间读;这是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过多所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没有书读;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究其原因,一是因市场上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少则十元左右,多则上百元。许多家长也都表示,虽然每次进城都要到书店转一转,可孩子喜欢的书往往因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购买,使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二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绝大多数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面对这些现象学校、教师又该做些什么呢?让学生有书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挑选图书室较好的图书,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每月更换一次,供学生借阅。同时,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让学生有兴趣读;小学生年幼无知,头脑简单,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 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课堂中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学生能从中体会到读书之乐、之趣,之令人陶醉,点燃起阅读的情感之火。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阅读的爱。
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讲授《草船借箭》这课时,讲述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一两个有关这本书上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选》逐步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抓住学生兴趣点,及时推荐读物。小学生对小动物、植物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会问老师许多问题如: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水仙为什么只喝水也能开花?„„每当这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课外书,如《植物王国》、《动物之谜》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从而体会到读课外书的乐趣。
给予机会,展示阅读成果。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摘录名人名言,举办名人名言展,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自己的童话、故事;举行童话故事讲、续写比赛;给童话添上插图。
每学期期末举行“我喜爱的一本课外书”介绍会。通过领略成功的喜悦以巩固学生的兴趣。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教给恰当的读书方法,还要注重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结合平时课内阅读教学传授学习方法。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介绍行之有效的课外读书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7.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篇七
一、课堂激趣, 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语文课堂教学, 应是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主阵地。如一上年级《小松鼠找花生》中有“鼹鼠”这种动物, 学习时, 便让学生交流自己对鼹鼠的了解, 学生有的说是从电视上看来的, 有的说是从《十万个为什么》及《有趣的动物》里看来的。此时教师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并要求他们认真地读给同学们听。教师通过这种刺激使学生产生一种动力, 产生一种成功的欢乐, 从而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又如五上年级《猫》的作者老舍先生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 倾听猫的叫声, 把猫的古怪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述得栩栩如生, 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对作者老舍先生更是敬佩。于是, 教师紧紧抓住这有利时机, 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收集有关老舍先生有关资料, 阅读老舍先生的作品, 并让学生把读后的体会发表在校刊上。当然, 我们还可以结合教材, 设置一个又一个悬念, 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 让学生自觉走向课外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适当拓展阅读的深度, 如在教学五下年级《猴王出世》一文中“探水帘洞”一段时, 可将原著引入课内, 进行对比阅读, 不仅利于学生更形象地感受花果山水帘洞的奇异、壮观, 感悟石猴的机灵、勇敢, 而且还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
二、读物激趣, 畅读自己爱读的书籍
读“有用”之书之累, 想必每位教师都深有体会的,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学习专业理论书籍头痛, 而对一本有趣的小说却手不释卷的原因。一个有意志力的成年读者尚且如此, 何况小孩子呢!所以为了呵护孩子们阅读的热情, 给学生推荐读物时, 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 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年龄的兴趣, 把读物的趣味性摆在首位。提倡“无为”而读, 读快乐的书。为学生营造一种读书的轻松氛围, 发挥读物天然的吸引力, 激发学生的“无意”兴趣, 让他们一见生趣, 乐不释手。像一些情节性强的故事书、趣味性强的科技书、文笔优美的精品书、中外著名童话、儿歌等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活动激趣, 展示他们阅读的成果
在实践的过程中, 我们意识到:只有尽量为孩子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 才能更好地鼓励孩子多读书。因此, 我们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也是一种可行的激趣方法。
四、评价激趣, 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 要善于巧妙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评价手段, 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 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和上进心。我们可授予学生“读书积极分子”、“课外阅读奖章”、“全能小博士”、“阅读之星”、“小高尔基”等称号;给予国旗下讲话的殊荣、掌管图书柜钥匙的兴奋、以及书市贵宾卡的奖励。当然还可以通过组建课外阅读小组, 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 并定时展开评比。
五、结语
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的、伴有反复的、艰巨的过程。它需要坚定的意志力, 需要适当的点拨引导, 需要不懈的努力, 才能养成习惯。在课外阅读实施的全过程中, 教师应始终成为学生们的引领者、服务者、配合者, 为学生们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实践提供更为宽裕的氛围。这样, 通过兴趣的激发, 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让他们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汲取更多的知识养分。
参考文献
[1]刘小天.小学优差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对比研究[J].教育探索, 2011 (11) :71-73.
8.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篇八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重要性
引言
课外阅读的涉猎范围较为宽泛,具有形式多、内容丰、主题明的重要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对课外阅读的内容、主旨、用词等进行由浅入深的了解。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课外阅读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的语文作文学习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创新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全新探索。这种具有自主探究性特征的阅读学习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作文教学中僵硬死板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并且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朝着科学化、人性化和自主化的方向发展。
一、课外阅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思想意识上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小学作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进一步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自主化发展。兴趣是学生进行日常学习,并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引导者,因此,将课外阅读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之中,一般来说,课外读物的内容和结构相对简单,在易于理解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教育深度,应用在小学写作之中可以提升文章的意蕴,使其更富有深度[1]。
(二)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生在理解和阅读过程中,根据作文的主旨对自身所阅读到的内容应用提升,能够进一步优化作文结构,并且使得作文有理有据,更加具有说服力。课外阅读书籍中的文章一般以现实生活的实例为基础,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生活性,将书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通过小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实现对其精神内涵的深远影响,将小学语文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素材积累面积,高效组织写作语言,提高学生的小学语文写作质量。
(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重要基础,进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教育目标。作文作为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学生需要对作文的框架进行构思,准确把握作文用词的精准,课外阅读则可以为学生写作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一种重要的方式与途径,在短时间之内对文章的主旨内涵进行有效理解,进而实现语言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框架构想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动学生写作技巧的升华发展[2]。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制订阅读写作教学计划。教师要科学制订阅读写作教学计划,进一步提升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将新课程的思想原则深入贯彻和落实到实际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之中,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实现课外阅读与语文作文教学的紧密结合。一方面,教师要在当前减负理念的引导之下,对学生的课后任务量有整体了解,以此安排相应的课外阅读教学计划。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选择课外阅读书籍的难度,形成系统化和科学化并行的教学计划,以便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提供更良好的发展框架。
(二)构建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要构建阅读写作一体系化教学模式,通过课外阅读广度和深度的提升,实现学生语文作文写作水平的科学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成作文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就当前小学语文课文的内容进行有效延伸和逐一扩展,以便在学生掌握基本语文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文本内涵的深层次理解。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能够在作文教学活动或课后谈心之中进行有效交流,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补充[3]。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定期撰写阅读心得,开展一系列的交流探讨活动,以此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双向发展。
(三)合理配置各项阅读教学资源。教师要合理配置各项教学资源,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广阔的素材积累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进步,课外读物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具有广泛应用,教师要针对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需要情况,合理配置各项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对课外阅读的内容进行科学把关,通过课外阅读内容含义的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课外读物类型的选择上,教师要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与原则,引导学生对天文、科技、政治、人文等不同层面的读物进行广泛涉猎,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结语
课外阅读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还艳.试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意义[J].新课程(上),2016,01:131.
[2]由剑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课外阅读的意义与方法思考[J].中华少年,2016,17:66.
9.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篇九
一、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读物,使学生内心世界产生震荡
我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相机引领学生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学生从中不仅仅感受到了作者个性化的语言特色外,还体会到了文中渗透着的人文关怀,感受到法布尔的人性关照虫性,对渺小的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多读中国文学、优秀中华人物事迹更有必要:李白“安能摧眉弯腰事权贵”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文天祥“留取心照汗青”的豪情到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学生在自我阅读课外书时,读懂其生动趣味的情节,心中再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自我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的构成,离不开课外阅读。
欲望,到达“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促进小学生独立、自然地成长,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
二、不善于阅读,就不善于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在《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一文中说:“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课外阅读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知识体系是经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发展智能,提高语文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发散思维,使感知的资料立体化,思考本事和创新质疑本事都得到提高。应因而阅读是一种智能活动。阅读面广的人对世间的间接体验丰富,情感出更细腻敏感,其思维水平会日益提高。作为教师遵守语文教学的规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要课内课外相得益彰,让学生“课内精耕细作,课外跃马平川”。反之,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学生用课外学到的知识来弥补课内的不足与空白。既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又使学生增强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还吸引学生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记得我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上课初始,当我问谁对蟋蟀有哪些了解时,学生除了介绍蟋蟀的生活习性,讲有关它的故事外,还有的学生拿出《昆虫记》为我们读了一首描述蟋蟀的小诗,当时就获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想此时,孩子们的情绪是高涨的,课外阅读犹如春雨般润物无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所以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是活跃的,敏捷的。他们除了从课文中体会到了蟋蟀的聪明,勤劳,专注,还融合了课外阅读的理解,认为蟋蟀还不悲观,有一种乐观的进取向上的人生态度。学生的认识之所以这么深刻,正如教育专家尹建莉
在《好妈妈胜过好教师》一书中所说:“一个从阅读中经历了古今中外各种社会生活,经历了漫长历史发展,倾听了众多智慧的语言,分享了无数思考成果的孩子,他不仅仅在思想上更成熟,在价值观上也更完善。”
其次,写作需要阅读,阅读能发展人的心智,丰富人的情感,阅读的情景会激活人的不一样体验,让人生成个性化的感悟。恰好现今我们倡导作文的个性化表述。什么是个性化表述?个性化表述是一个资料和形式统一下的概念,它的内核,一个是“真”: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一个是“特色”:是自我的感情和体验,是自我的观察和认识,是自我眼中的外部世界,是能承载这些资料的独特的言语传递。而这个“真”、“特色”依靠于作者本身的丰富——情感的丰富,认识的丰富,体验的积累和扩展。作文本该去陈述什么,显示什么,传递什么,但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识中,作文仅是像数理化一样的作业,期望有一个套路,然后找一些东西填充。因为应试,更有空的假的充斥其中。选择阅读,就是选择感悟和体验。文字构成的空间远不止文学,它的世界很大,很丰富。在目前学生生活接触面普遍较窄,缺乏更丰富多彩的第一性的生活感受的情景下,阅读是写作个性化的最好的策动,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此刻学生写作的真实性和多样性。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就在于向文学艺术求援,力图从那里借取创新的激发点,激发起匪夷所思的想象力,摧枯拉朽的突破本事和灵感勃发的构思本事。”这段话道出了阅读
对于写作异常是构思上的巨大援助力。
三、智育“学困生”,阅读是关键
目前,小学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家长的重视。叶圣陶先生以往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显而易见,广泛的课外阅读能够帮忙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读写本事,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另外,课外阅读促进个性健康的发展。把“学困生”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让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趣更严重,很多的课外阅读能够为学困生供给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进取思维,以读促思,以读促写,提高语文成绩。苏霍姆利斯基指出:学生学习越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不需要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所以,教师有目的,有组织地,有预见地引导学困生阅读课外书籍,能够丰富知识积累,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语文素养。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指导学生读一些励志书籍或文章,谈感受,增强他们战胜学习上困难的信心;引导学生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仿写想象类的小练笔,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本事;推荐阅读古典名著、科普类小品文,选喜欢的情节或段落写在笔记本上,背诵
优美句段;找学生座谈,谈谈阅读的收获和感受。
从以上具体操作中,能够明显感觉到个别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因为你会发现只要一有时间,他便会拿起课外书读。并且一些家长也说孩子在做阅读题时理解本事有所提高,并且也比以前会写作了。我想随着这些学生课外阅读量地不断增大,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会由浅入深,从而深入课堂,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10.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篇十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多么的重要。
目前,课外阅读是不是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呢?由于长年来推行应试教育的浓重阴影,阅读教学所瞄准的是考试的得分点,两眼盯住的是死读课本,即使是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也被视为不务正业。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课堂教学被作为教育的中心,课外阅读被视为业余的“课外活动”,甚至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正课的学习。其实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1、课外阅读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时期没有受到这些英雄人物的生活与战斗的珍贵书籍的鼓舞,如果他们不为书中描写的英雄人物的行为所感染进一步考虑自己,那么就还不曾受到真正的教育。所以,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使他振奋并终身难忘的书。
2、课外阅读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发现对于读书多的学生来说,课堂上学到的任何一个概念都能够被他纳入从各种书籍中吸取来的知识体系中,课堂所教的科学知识就对他产生特殊的吸引力,因而它成了帮助学生把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弄明白的不可缺少的东西。课外书读得越多,掌握知识就容易,用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就越少。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搞好课外阅读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手段。
3、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有力手段,特别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通常所说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对教材的领会、理解和记忆都有困难而言。他们往往对一项学习还没有理解,而把另一项内容忘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老师就采取减轻他们脑力劳动的程度,不许他们读课外书的方法,让他们重读教科书。苏霍姆林斯基在大量的实验经验的基础上,否定了这种做法。他认为这样做完全是错误的,是不利于开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智力。他认为,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就越需要多阅读各种书籍。他还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他说,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成绩差的学生的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的照耀。当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决不能放任自流,而必须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
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而是意识性的知识,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学生可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
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学生更应“多读书、读好书”。几乎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哪怕是身边的同学或者自己的父母等。这些令他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相当一部分是学生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时所认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
课外阅读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我们不要将课外阅读片面地理解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从各门学科的学习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新内容都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补充和配合,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因此,教育机构和教育者不仅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更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据科学研究表明通过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这个可以点击免费下载,用DEMO帐号即有帮助)可以使人在短时间内学会同时阅读和思考。通过学会阅读再去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和理解以提高阅读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一、端正阅读动机和态度,明确阅读目的,可以使阅读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阅读前:我的阅读目的是什么?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阅读策略?我能对阅读的过程和结果做出计划和预测吗?
(2)阅读中:我是否理解了材料?是否分清了材料中的主要和次要内容?我是否已达到了阅读的目标?如果尚未达到,还差多远,应该如何达到?
(3)阅读后:我是如何达到阅读目标的,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障碍,我是如何排除的?
虽然刚开始每一个人对阅读的好奇心和兴趣会各不相同,但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习目标的确立,注意力会更集中,阅读能力和效率会大幅度提高,阅读目标也会更明确。另外还要精心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课外读物,这样阅读效率和效果会更加明显。
二、不同的材料,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对文科类教材或充满感情色彩的教材,要采用感情朗读的方法,从朗读的感情上去体会文章逻辑上的东西。至于理科类教材需要归纳概念或总结规律的地方,则需要反复默读,找出所列教材或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直到能够流畅的通过阅读找出的因果联系表述出来为止。
另外要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兴趣也是个决定性的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
1、借名家效应激发兴趣。
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不可胜数,它们就像撒落在文学百花园中的颗颗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它们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催进器,是指导阅读方法的导航灯。
2、借活动效应激发兴趣。
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总之,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而言,兴趣是基础,是前提,是动力。
11.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篇十一
摘 要: 小学语文课程是学校的主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当前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注重读,忽略写。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增加其阅读量,尤其是课外阅读,这样不仅能提高写作水平,而且能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培养其写作能力。本文将重点探讨课外阅读对提高写作能力的优势。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课外阅读 重要性
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水平的基础,这其中,写作水平是重中之重。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课程,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基本知识素养。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是关键,课外阅读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教学方法。
一、课外阅读对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作为一种校园范围外的教学手段,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实现很好衔接的体现。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都是教科书中的内容,相对缺少趣味性及实用性。相反,课外阅读则是一种充满自主性和趣味性的学习方式。第一,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外读物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看,以兴趣为前提,增强学生的语感,并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爱上阅读。第二,阅读课外读物可以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通过阅读了解学校以外的事物,同时为其储备大量的阅读材料,在写作过程中将读到的材料运用到其中,使作文内容充实丰富,也提高作文水平。因此,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在愉快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往往发现学生对教科书中的课文内容不感兴趣,由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往往具有教育意义,趣味性相对较少,教师会采用分段解读的方式讲解课文,这就导致语文课文失去内容整体性,为了配合课程的时间安排,教师讲解较快,导致学生失去原有的对课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为学生提供名家阅读,让学生从故事中探索道理,并且将其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素材,同时要注意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其提供适当的名家阅读。
(二)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
语文是一门与社会紧密联系的教学课程,它不仅仅是对语文理论、读写生字的教学,更教学生如何应用,如何与他人沟通,因此它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在对学生的写作教学中,更应该让学生注重对生活的关注。因为生活中的每一天发生的事都是写作的素材,只有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才能写出不空洞、不乏味的作文。同时,课外阅读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并很好地将这种社会意识表达在作文中,增强作文的思想性与现实性,但是教师要有选择性地给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例如本校的某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本班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一组学生阅读老师推荐的《鲁滨孙漂流记》、《爱的教育》、《伊索寓言》和《童年》等名家作品,另一组学生则选择报纸类的读物进行阅读。一个月后,发现阅读名家作品的小组学生写作内容更丰富,形象更生动,而另一组学生的写作内容相对现实枯燥。因此得出结论,报纸类课外阅读并不适合小学生,而名家作品则更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在语文的学习中,知识储备量是最重要的保证,相应的,课外阅读能够增加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知识储备量,不论是在汉字的学习、语言的凝练还是写作基础的运用上,都可以为其提供很大的知识量。多读课外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书本以外的生字,使学生阅读到书本以外的语言运用,提供很好的作文素材。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在写作时描写不同的场景、情节、心理状态、人物表情等,使其将课外阅读到的东西慢慢地积累成自己的小素材库,保留在学生的脑海中。在阅读课外书籍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书中描写情节、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充实自身的写作技能。教师可以在这方面作为一个协助者,让学生将看到的描写人物或环境的语言记录下来,积累成写作素材。
三、如何具体实施
在班级举办图书角活动,既能增加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又能节省买课外读物的资金。笔者让学生每个人把自己喜欢的、自己认为好的或者想推荐给大家的两本书带到学校,放到教室的图书角里。并且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坏,选出一名学生做图书管理员,将从图书角借来的书在图书管理员那登记,并且规定每个人的借书时间为七天,七天后要将图书返还,如七天后没有阅读完,则在图书管理员那重新登记,并规定每名同学每次只可以借最多两本书。同时两个月后,对图书角中全部同学都看过的书进行更新,并评选出班级中谁的书最好看,学生看了哪几本书最有收获。对于这样有益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活动,教师要持续进行下去,并且要推广到学校的各个班级,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图书角举办一段时间后,笔者进行全班的作文大比拼,学生自选题材,自拟题目,最后评选出最好的十篇作品粘在墙上,以便学生阅读赏析。
四、结语
在语文课程的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因此学校应大力提倡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与家长交流,使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同时,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是现代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需要,能有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徐艳.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5(01).
12.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篇十二
笔者所在的安居苑小学是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主城区的一所窗口小学, 近年来, 结合学校开展的“自育自学”实验与阅读文化建设, 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围绕学生的课外阅读“读什么”“怎么读”“如何促读”以及“如何让阅读形成习惯”等问题展开深入的思考、讨论和尝试, 旨在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使他们获得适合的阅读方法, 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读什么”——精心推荐
针对“读什么”这一问题, 我进行了具体的调研。调查显示, 不少学生在课外阅读时, 会选择魔幻题材的图书。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类图书, 我亲自买来阅读。是的, 魔幻题材的图书确有引人入胜之处。不过, 我还是决定针对“读什么”这一问题, 采取具体措施, 旨在引导学生阅读适合的图书。具体有三点。其一, 组织各年级的语文教师结合本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和阅读能力, 亲自定位图书的题材, 并到书店精心挑选。这样, 许多适合的图书便被学生认识和了解。其二, 教师要为推荐给学生的图书提供精彩的“图书推荐理由”, 以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欲望。其三,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的阅读, 学校不仅在图书阅览室开辟了“新书、好书推荐”窗口, 更定期从书店采购最新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图书。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 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总之, 解决“读什么”这一问题的措施就是:精心推荐适合学生的图书。
二、“怎么读”——悉心指导
当学生获得了适合的图书之后, “怎么读”这一问题随之出现。著名教育专家何炳章先生曾不止一次地强调:“笔墨为凭, 互相检查”, 即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在所读的书籍上“批点圈画”, 同时“标”上完成当天阅读任务时的具体时间。这就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指明了方向。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我们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 于是, 学校组织低、中、高等三个年级段的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专题研讨活动。在活动中, 无论是低年级的绘本图文相结合的阅读指导, 中年级的儿童故事阅读指导, 还是高年级的优秀图书阅读指导, 教师都进行了阅读指导方法的陈述、交流与讨论。这一专题研讨活动的意义在于:不仅提高了教师指导阅读的能力, 更为那些缺乏阅读方法的学生指点迷津。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何炳章先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理念, 学校专门在每个年级开设阅读课。在阅读课上, 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 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并评价学生的阅读记录。经过教师的悉心指导, 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极大的提升。如今, 学生已学会带着疑问阅读, 紧扣重点句、段阅读;同时, 养成了在阅读过程中“圈、点、钩、画”的习惯。
三、“如何促读”——弃繁从简
在解决了“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之后, “如何促读”的问题显现出来。起初, 我们采用这样的方法: 给每个学生配发课外阅读记录本, 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课外阅读记录。但一个学期下来, 我们开始反思:这种做法的意义究竟有多大?确实, 这种方法能为学校留下宝贵的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资料, 但学生每天课外阅读后, 既要摘录好词佳句, 又要抒写读后感, 还要让家长和教师写评语。长此以往, 会不会消磨掉学生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阅读兴趣呢?可是, 如果不做阅读记录, 没有适当的监管, 恐怕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又成为空谈。经过反复研究, 我们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具体有三点。其一, 学生的阅读任务由教师和家长分段布置, 也就是说, 在某个时间段, 教师或家长选定书籍的某一篇章进行阅读。其二, 给学生布置个性化的阅读作业, 也就是说, 可以写读后感, 也可以进行课本剧展演, 还可开设读书博客, 等等。总之, 个性化阅读作业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和学生的喜闻乐见。其三, 为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我们组织开展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比赛。例如, “班级就是一本书”校园DV大赛。在大赛中, 各班将开展读书活动的点滴, 用影像的形式记录下来, 这使班级的阅读氛围更加浓郁。又如, “小书虫争章”活动。学生通过努力 (比如, 同学推荐、家长鉴定以及教师肯定等) , 都能得到属于自己的“小书虫奖章”。这样, “读书乐、乐读书”的理念成为学生的自然需求。如今, 我们酝酿已久的旨在展示学生阅读成果的“炫书节”也即将拉开帷幕。
四、形成习惯——家校合力
为了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 学校采取了诸多措施。具体有两点。其一, 校内阅读措施。例如, “晨读十分钟”“书香驿站”等活动的开展, 给学生的校内阅读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广阔的空间, 并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其二, 家庭阅读措施。各班的语文教师每天都会给学生布置“亲子阅读”作业, 由家长和学生共同阅读图书, 并一起完成阅读记录 (阅读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 好词佳句、阅读感受等) 。
13.论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论文 篇十三
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一味的强调应试教育,努力的肯课本,记住字音字形。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课堂教学被作为教育的中心,课外阅读被视为业余的“课外活动”,甚至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正课的学习。其实这些认识都是极其片面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大量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尤其是8―16岁正是一个人大量阅读的最佳阅读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而且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重视的是基础和运用,不少名家名篇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动,和原文相差甚远,原有的美感荡然无存。学生们完全无法体会真正原汁原味的名篇。像人教版四年级课本中的巴金的《鸟的天堂》中就有大量的词句被修改,原文所描写的榕树的量词也由原文中的“棵”改为“株”等等。因此,课外读书“充电”十分有必要
本人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教师,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出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如下几个方面,供各位同行借鉴和参考。
一、培养审美能力
小学课本所注重的更多是教育性,即熟练的朗读、运用和书写汉字。其中缺少了语文的一种美的韵味。而课外阅读正好就弥补了这一缺陷。课外阅读包括杂志、小说、名家名篇等等,其中不乏一些优美的语句和一些华丽的辞藻。如矛盾的《白杨礼赞》中形容白杨的一段“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阅读这些名篇之后会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这对他们的审美的构建和提升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积累词汇,提升写作水平
写作能力的水平的高低和平时的词汇积累是密切相关的,没有词汇积累是无法写出优秀、引人入胜的文章的。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代学生的写作问题日益凸显,作文分数偏低,语言枯燥,词汇匮乏,为了凑字数“车轱辘”话一遍又一遍的写。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平时缺少阅读。“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大量的课外阅读会添补平时学生们的词汇匮乏,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对于提升写作水平有着极高的促进作用。
三、减轻平时课堂压力
由于当今的升学压力越来越大,老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和课下留的作业也越来越多,学生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于读书多的学生来说,课堂上学到的任何一个概念都能够被他纳入从各种书籍中吸取来的知识体系中,课堂所教的科学知识就对他产生特殊的吸引力,因而它成了帮助学生把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弄明白的不可缺少的东西。这样一来,课外阅读就帮助了学生们理解和吸收了课堂上的知识,减轻了学生们的压力,缩短了他们平时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形成良性循环,读的书越多,对课堂知识理解的`越好,课业压力就越小。
四、是开发智力的有效手段
爱因斯坦说过,“我这一生只用了我30%的智力。”可见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智力的开发尤为重要。不少的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原因,是他们对课本的理解比较慢,往往这个还没学会,又把那个忘了。对于这样的学生,要要求他们多去阅读一些书籍。课外书籍会让学生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的情绪会跟着书本中的内容跌宕起伏,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对于开发智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时期没有受到书籍中正面人物的鼓舞,如果他们不为书中描写的英雄人物的行为所感染,进一步考虑自己,那么就还不曾受到真正的教育。
小学生年龄尚小,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形成,他们极容易受一些糟粕思想的侵蚀,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课外阅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们提升道德素质,形成正确的、向上的价值观。“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这个时期多读一些积极向上的名著名篇,会使学生们了解书中的一些主人公,在读书的过程中,他们会下意识的把自己的行为和主人公做对比,无形中就树立了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外阅读是一种学习的必要,而非是一种娱乐,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今课外阅读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家长认为孩子的本分就是好好学习,努力学习课本,读课外书都是不务正业的表现,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从某种程度来说,课外阅读比课本上的知识更为重要。
14.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发言稿 篇十四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站在这里,郑重其事的讲一讲“读书”的重要性。我演讲的题目是:养成阅读习惯,品味多彩人生。 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生活有时候真的像是茫茫大海,高深莫测,浩瀚无际。我们每一个人都像是漂流的船只,慢慢驶向大海的深处,每一艘船要想远航,就必须要有风帆,而同样的,每一个人要想从容生活,也需要有心灵的风帆,这就是书籍。我们大家都知道,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有的人活的坦然充实,最后直抵成功。而有的人碌碌无为,庸碌一生。我不知道大家思考过没有,是他们努力不够吗?是他们起点太低?其实,细想过后就会明白,是他们的价值观不同,是他们的人生高度不一样。可是作为平凡人的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追求呢?我觉得读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很多关于人生的道理,看过很多的风景,读过很多人的人生,自然而然的我们可以获得更高的人生体会。所以,养成阅读习惯吧,品味多彩人生。
当我们沉迷在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我们被物质与欲望迷惑,总想得到那些不可能属于自己的东西,膨胀的欲望,虚伪的攀比心理,把自己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我们越来越感觉不到幸福。然而,慢慢品读完《平凡的世界》,我知道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毅力、恒心、善良、孝顺、恩情感动着我。读完这本书,再浮躁的情绪也平静下来。
《海底两万里》,不仅让我认识了那些勇敢、执着、真诚的人,同时也让我游览了太平洋、印度洋等七大洋,欣赏到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让自己要像书中的尼摩船长一样,遇到困难不退缩,笑对生活,探索发现。 读过《鲁滨逊漂流记》我深深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成功是一天天积累的,是不断发现和创造得到的,不能因为贪婪而失去所有的东西,我们一定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辉煌。这样的你才会在成功面前无比幸福与踏实。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没有太多的时间看长篇大论一类的书籍,所以,我最喜欢看杂志一类的书,如:《小故事大道理》,《青年文摘》,我很喜欢读完一个小故事后,与同学们共同分享书中的大道理,我也很喜欢众多明星的心酸历程,从而鞭策自己,告诉我儿子,勇敢的人离幸福最近。 其实我一直都很喜欢这样的一个场景,闲暇的下午,午后的阳光洒满窗台,就这样捧一本书,以最舒服的姿势躺卧在长椅上或者小沙发上,静静地读,读各种各样的`故事, 读各种各样的心情,读各种各样的际遇。然后恍然一抬头,时光正无限温柔地慢慢离开。这样的日子,再多的烦恼,大概也会知足了吧。
15.浅谈小学高段学生的课外阅读 篇十五
一、阅读期待与学生实际水平
当每个学生捧起一本课外书时, 心里都是有所期待的, 这种期待就是他们的阅读目标, 但是当学生真正进入阅读之后, 这种目标却不是人人都能完成的。在读的过程中, 由于诸多原因而导致半途而废。鉴于此种情况, 作为教师, 就要寻找原因, 摸清学生实际的阅读水平, 根据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 推荐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
(一) 着眼实际, 产生期待
从阅读心理看, 当阅读期待一旦产生, 便是学生阅读兴趣最浓的时候, 此时进入阅读, 效果一定事半功倍。首先, 选文是相当重要的, 老师推荐书目时, 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阅读兴趣以及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选书。
比如, 在引导五年级学生读《森林报》系列书籍时, 发现很多学生并不是特别喜欢, 经过交流方知, 原来有的觉得内容太长, 四本书读不完, 甚至有的学生全无兴趣。基于此种情况, 我给出这样的要求:能读原著的就读原著, 读不了原著的就读简缩本, 对以上都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选一段内容或者一个季节来读, 或者选读其他类似的读物, 但最后必须都进行阅读成果展示。
(二) 启迪思维, 实现期待
当学生真正进入阅读状态中, 阅读思维也随之启动了。他们要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询问, 作出猜测, 产生新的期待, 正是在这种不断询问、猜测、期待的过程中, 学生的阅读期待不断被实现, 阅读信息不断丰富。教师要把握好时机, 用书中的内容进一步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 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从而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 以此推动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内驱力。
二、阅读方法与学生自我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换言之, 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 独立地进行课外阅读。而任何一个阅读过程, 我认为, 都离不开手、脑、口的合力作用, 同时更离不开读后的自我反思。
(一) 不动笔墨不读书
借用徐特立老先生的一句话: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 适当的圈点勾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书中的重难点, 帮助学生储存资料, 积累写作素材。有的书仅仅勾画是不行的, 还得动笔写一写批注或者读后感, 遇上好的文段还可以抄一抄, 只有经过这样精读细品后, 学生才能深入文本, 与作者对话, 与文本对话。
(二) 书到用时方恨少
小学高段学生已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 但也正是阅读水平分化严重的时期, 此时, 教师一定要点面兼顾, 既要照顾阅读能力薄弱的学生, 又要引领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那么, 分层阅读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我将本班学生分成AB组, 自愿选择组别, 每月分发不同的课外阅读作业, 在圈点勾画的基础上, A组学生则要求以写详细的批注和读后感等为主;B组学生则以摘抄、朗读、简单批注为主。每月评比一次, B组学生完成相当出色者可晋升A组。这个活动开始几个月, 效果很好, 学生兴趣浓, 热情高。但过了一段时间后, 有的学生慢慢懒散下来, 于是, 我加强了平时的无意检查, 利用课间或午休与个别学生闲聊他们读的课外书, 让学生有“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感, 于是, 大部分学生又逐渐回归到原来的书中。
(三) 尽信书不如无书
课外阅读是学生个体独立完成的行为, 教师除了正确引导学生选好书, 还要时时引导学生, 对不同类别的书籍采用不同的方法阅读,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学贵知疑, 疑则进也,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在大量的阅读中, 学生一定会产生许多疑问,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疑难之处标注出来, 并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实践探索, 寻求答案, 尤其鼓励学生寻求多元答案。
2.阅读反思, 提炼运用
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走马观花、随心所欲地阅读, 应该大量地阅读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写的读物, 不少学生喜读畏写, 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有深度地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 运用不同方法反复品读优秀的课外读物, 学习读物中的表达方法, 并融会贯通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这样的阅读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三、阅读评价与可持续阅读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通过多种方式展示阅读成果, 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 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阅读是一项长期性活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 只有制订长期可行的评价机制, 才能促进学生不断阅读。
课外阅读虽然是学生独立完成的活动, 但要开展多元化评价活动, 离不开教师、家长的全方位参与, 共同搭建学生展示自己读书成果的舞台, 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展示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也就持久不衰了。
总之, 课外阅读就是让学生充满期待地、有滋有味地、潜心实意地去感受、去品味那些人类文明的经典, 去传承古今中外最璀璨的人类文化。
参考文献
16.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篇十六
【关键词】作文教学;课外阅读;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是语言教学中有关于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是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有效方式。多年的语文作文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之基础在于阅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广泛的阅读提高写作能力,是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许多教学研究都指向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以及小学语文教师的作文课堂改变方面,但是实际上语文写作教学还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结果。首先,语文写作教学仍旧是死板的,“按照文体的标准格式写作”是教师常用的一种写作学习指导方式,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快地、不出错地完成作文,然而这种教学模式本身并不完全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导致各种文体的作文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不是通过学习想要达到的目的;其次,目前的写作教学强调学生对语言中词汇的运用和句子的建构,认为学生情感和价值观表达能力有限,因此造成了小学生写作质量提高困难的现象。小学作文教学中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写生对“写作”本身的理解不够丰富,没有把写作当作意识表达的一种方法,也难以体会文字运用的乐趣。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使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从阅读中体验中华语言的精致和美好,只有这样,写作对于学生的意义才更丰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够进一步提升。
二、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使作文由“学习任务”转为“学习兴趣”
课外阅读是阅读的重要分支,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促使小学生理解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重要性,能够帮助学生将单纯的“写作任务”转化为“写作兴趣”。很多小学生认为写作是枯燥乏味的,在写作的过程中会出现无从下手的局面。在课外阅读中丰富的情节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将这种能力转化为精彩的故事,巧妙地应用到作文写作之中,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还能提高小学生作文的可读性。
(二)帮助学生形成写作思维的建构
心理学研究认为,想象来源于表现,而表象是对事物的复现。学生要在写作过程中发挥想象能力,先要在日常学习中具备表象能力,即对所学进行复现。在阅读之后的对比写作,是培养学生表象能力的有效方式,也是想象能力发展的必经过程。要使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形成:分析作文题目——进行表象——产生想象——付诸笔端,这种写作思维,就必须从大量的阅读入手,不断进行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表象到想象的交互训练。语文课堂上能够给学生提供的阅读资料是有限的,学生的表象能力和想象能力会被局限在书本和课堂之中,因此导致写作思维建构范围狭窄,基础不牢。充分的课外阅读是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事物的最好方式,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就有更多的材料去进行想象思维,能够形成更多的创造性表达,作文的内容会更丰富,语言运用也会更有价值。
(三)提升学生写作的立题价值
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而语文能力的检测则是小升初和中考、高考。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写作能力将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甚至决定了他们的学业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学生语文写作最主要的不仅仅是好词佳句的堆叠,更是一种思维、思想深度的体现与考验。当学生阅读的书籍增多,知识面变得广阔,其思维模式必定异于一般学生。正是新颖的思维与独特的视角,成为检测和评价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当知识积累到位、构建起适合自身的知识体系、思维模式时,对课本上知识的理解运用也会带有自己的特点与看法,做到真正的吸收消化、化为己用,在作文立题方面能够更有创意、更深刻,长此以往,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得到更高的评价,这对他们的学业考核也非常重要。
三、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建议
(一)联合社会和家庭共同提供课外阅读环境
课外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外实现的阅读。在课堂之外,能够为小学生提供阅读环境和阅读资料的是家庭以及社会相关教育机构和文化组织,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课外阅读,建议小学生家长积极为孩子购置书籍,多带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等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各种社会文化组织也应该与学校联合起来,举办读书会等活动,给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对课堂阅读教学进行延展
将教学材料中的内容放置到真实的环境中,使学生边学边用,体会阅读能力实践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课外阅读的目标。因此,建议小学教师和学校开发课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阅读的延伸。例如,在教学《荷花》时,在课堂上进行关于荷花之美的阅读学习和感悟体会之后,请学生将其做成课堂笔记,在周末放假的时候,由教师组织学生去植物园观赏荷花,拿出自己的阅读学习笔记,对照笔记的内容观察荷花,进行思考,然后对植物园中其他的植物进行欣赏并将欣赏感悟整理成小随笔,进行课堂交流。这样一来,既对阅读学习进行了复习,同时又实现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同时也是检查学习结果的一种有效措施。
四、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拥有对文字字段的正确理解能力,能够对所阅读的内容形成客观的认知,能够通过阅读获得相关的情绪情感感受,并将其运用到作文当中,只有这样,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才能够更有成效。开展课外阅读,对语文作文教学的价值不可替代,希望本文能够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郝坤.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J].作文教学研究,2016(3).
[2]马建成.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6).
作者简介:李耀成,1968年生,大专,宁夏西吉县人,现任教于西吉县新营乡中心小学。
17.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篇十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重要性
摘要:本文用简单的道理阐明了课外阅读的作用、类型、方法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
惯。
提纲:
1、课外阅读的作用;
2、课外阅读的类型;
3、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善于阅读;
4、课外阅读中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5、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以学生为兴趣,自主获取信息的一种学习途径,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为需要而阅读,他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但,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刚破土而出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采集。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教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吕老师的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的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的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课外阅读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培养美德,提高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这是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一样,是有感知、思考、推理、想象等一系列心智活动和行为构成的,同时还有阅读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等各种意向因素的渗透。所以,这不但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而且有益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而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课外阅读的作用是诸多方面的。
一、课外阅读作用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培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人人皆知。吕叔 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得益于课外看书。”这是总结了无数的成功经验之后得出的朴素的真理。因此,提倡并引导学生多度,多思,多写,绝不是什么不合适宜的老生常谈,而是应该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 可以提高人的作文能力和想象力。很多的老师和家长片面的理解课外阅读的作用。认为只有对提高人的作为能力和考试成绩有直接的作用的书才值得一读,除此之外,全是闲书。家长给孩子买的课外书多是“作文大全”、“试题库”、“好词佳句”之类的。希望能立竿见影地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而有的家长则认为,课外书读不读无所谓,只要考试考得好就行。其实不然,考试只是对课内知识的测试情况。如果考不好,就不允许看课外书,对此,学生没有看课外书,这对作文水平不能提高,也是有很大的影响。对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我们都理解,但,我们很多家长都忽略了一点,课外阅读很重要,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巨大的作用。而课外阅读是帮助学生完成感受生活发现身边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素材,提高写能力。
3、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在教学中,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发现,凡是读书多的学生
知识面就较广,思维就较敏捷,遣词造句等写作能力就较强。对于读书多的学生来说,课堂上学到的任何一个概念都能够被纳入从各种书籍中吸取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成了帮助他们把头脑中已有的概念,明白的、不可缺少的联系起来。因而课外书读得越多,掌握知识就越容易。反之,则家庭作业负担过重,课外越多时间被占用,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搞好课外阅读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手段。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迁移。迁移就是举一反三,就是应用。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特尔福特提出了一个口号叫:“为迁移而较”,孔子两千多年前提出了“学而时习之”和“举一隅以三隅反”的理论,强调的也是一个“用”字。读的迁移就是由课内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用在语文课上用到的读书方法和形成的感悟能力,去读课外书。这样做,一、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二、能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语言,丰富自己的感受,从而更好的提高语文素养。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除了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培养美德,提高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这是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一样,是有感知、推理、想象等一系列心智活动和行为构成的,同时还有阅读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等,各种意向因素的渗透。所以,他不但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而且有益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而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课外阅读的类型。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和训练,我国古代学习论认为“积渐成学”是读书之规律,孔子就主张“博学于文;近现代的学习理论研究揭示,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尽可能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常言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阅读课本以外的各种文本,达到“积跬步,以至千里;积细流,以成江海”之目的。
1、累性阅读。我们不但要善于获取知识,而且要善于积累材料。古人极其看重“积学 以储室,“积累”,对于每一个读书人来说,都十分重要。阅读是积累材料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学生多多一点利于积累的书,是一种比较切合实际的意识取向:如多读一些经典性著作,工具性典籍,再者,带者课内的某些疑惑,去查找一些辞书及参考之类。唯有有如此,才利于巩固课内知识,充实知识仓库,丰富应用材料。为了更好地达到“积累”之旨,阅读时要辅之于列提纲,做卡片等手段。
2、理解性阅读。主要把握思想内容,扩大知识面。要求教师应在课外阅读中指导学生
阅读知识和科学性较强的书籍,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种纵横探掘的阅读取向,极利于认知水平的提高。
3、赏析性阅读。学校图书室里均有小说、散文等书籍。这些作品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抒情,都有值得鉴赏的地方,为着某一既定的目的而下意识阅读,就是赏析性阅读。学生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吸取前人的经验,获取丰富的营养。因此“赏析性阅读”的意向,对于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裨益颇丰。另外,一些小学生报刊登载的佳作,很适合学生阅读,学生在阅读时,教师要加以指导,使其受到启迪。
4、评价性阅读。重点是判断是非优劣,锻炼学生的鉴别能力。
5、消遣性阅读。这种阅读主要是作为一种休息方式,调节精神生活。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多作积累性阅读和理解性阅读。
三、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善于阅读。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但是学生光有阅读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地去茫茫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读了好文章,却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1、指导泛读。既浏览式阅读,对文章内容只求大体了解,不须深入分析,它的特点是阅读
速度快,容量大,以默读为主。
2、指导精读。既边读边想,就是说在阅读每句时,做到元程端礼说的:“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少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逐渐养成习惯。
3、背诵。既采用反复诵读的方法,牢记文章全文。它的特点是防止遗忘,终身受用。以上几种阅读方法,不是孤立的,可以配合,如读一篇文章,先泛读,后精读,再选择
其中精彩语句背诵。如能持之以恒,你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四、课外阅读中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作为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人类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拓展学生的知识,怎样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呢?让他们充分品味各种各样的书籍精品,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完善学生的人格。那怎样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呢?
1、指导学生有选择的读书。书籍浩如烟海,一辈子也读不完,所以读书一定要有
选择,能读到几本好书选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指导学生选择读物。
(1)、主题要鲜明,思想要健康。受年龄、阅历、水平的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2)、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过深、过古、过洋的读物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精力,收效甚微,而且会把学生引进死胡同。
(3)、要有趣味性。枯燥、乏味、缺乏艺术力量的读物难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4)、要考虑儿童的个性。儿童的个性千差万别,对读物的喜好各自差异,有的喜欢诗,有的喜欢童话。所以要尊重儿童的个性,鼓励自由发挥。
(5)、要注意阅读的广度。我们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同。
在小学阶段,适合孩子们看的书籍有很多,例如:《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儿童版)、《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只要教师指导恰当,孩子们会在书中找到精神寄托,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把读书当成一种享受。
2、指导学生把阅读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阅读必须贯彻
语文思想,以课内阅读为核心,开辟课外,校外阅读阵地,深入社会生活,走“大阅读教学”之路,将阅读融入生活,让生活丰富阅读,让阅读描绘生活,亲近自然,多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活动,能够有效增进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从中体验到自然美。
3、有效指导策略,激发兴趣,促进阅读。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要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快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大力宣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使他们明白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
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查尔斯·里德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你将收获一个动作;播下一个动作,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应该站在较高的视点上为学生播下一种阅读的思想,并督促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唯有如此,才可能收到理想的阅读效果。我觉得应着重引导学生培养一下几方面的阅读习惯:
1、培养阅读习惯(1)、快乐阅读的习惯。阅读时一定要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书籍,并把书籍当做是产 生快乐的源泉。这样阅读的效果自然十分宣要。相反带着一种不悦的情绪读书,把书籍视作一种负担,其收效之微也就自不待言,因此,在阅读时,要带着快乐的心情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有意阅读的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面对一件事情,有意与无意去做,其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意阅读由于精神较为集中,注意度较高,信息刺激也相应较深,其效果也就显著优于无意阅读。
(3)、专注阅读的习惯。著名教育家蔡云培曾说过:“唯有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才能事半功倍。”读书要尽力排除杂念,尽量少受外界干扰,也要抵制诱惑纯净大脑,专注于“别问我是谁,请让我面对的书香世界。”
(4)、联想拓展的习惯。由一个信息联想到另一个或多个信息,由此及彼,一通百通。随着学生阅读经验的不断积累,思考的问题应该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综合。
2、培养坚强的阅读意志。培养坚强的阅读意志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阅读习惯不是短时间读有限的篇章就能形成的,他需要长期脚踏实地的努力,需要以明确的目的为基础,有计划,有步骤地克服阅读中存在的困难,从而逐步形成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等意志品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了成功的快乐,品尝到了读书的乐趣。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课外阅读这一活动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的开展不仅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使学生养成了善于抓住事物本质从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也将成为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推荐阅读:
浅析素质教育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08-11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06-09
小学三年级课外阅读07-05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随笔08-27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06-19
三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及简介09-28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06-13
小学生五年级上学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10-03
小学第三学段推荐课外阅读书目06-24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