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复习模拟试卷语文试卷

2024-10-22

2024年中考复习模拟试卷语文试卷(共10篇)

1.2024年中考复习模拟试卷语文试卷 篇一

2012海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中考复习(九年级)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刘凤华

2012年我省的中考语文试卷,遵循新课标理念及考纲要求,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立求推陈出新,在对新课程的理念与一线实际教学的双向呼应上彰显出智慧与用心,在对一些关键问题的配套改革措施上,又向前迈了一步,整套试题实用性与灵活性并举, 难度适中,实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紧密融合。现将中考情况总结如下:

一、试题总体评价

1.“稳”字当头,重在“基础”。

2012年试卷满分110分,平均分为67.38分(为66.59分)难度值为0.61(与去年相同),最高分110分(20为109分),0分人数为604人(年为652人),优秀率21.6(2011年为22.05);及格率66.57(2011年为65.52) ;低分率18.23(2011年为17.67)。从表中呈现来看,今年的命题体现了“稳”为主的格局,题的难度适中,符合命题的预期效果。

结构稳定,本套试卷依然保持去年的结构:积累课本巩固,探究阅读鉴赏,创造表达分享三大板块,一共19道题,题量和分值基本一致;题型稳定,今年这套试题也依然延续往年的各板块的填空题、选择题、分析简答、写作等题型;重在“基础”:本套试题依然基于课本,侧重基本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科基础的强化。

积累部分都是以课本内容为主,多数试题直接取材于教材或者从教材中演化而成,从字音到字形,从病句到语序的排列,从文学作品到课文内容与表达,从古诗词再到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都是课本中学生所熟悉的名篇名段中的字词识记和理解能力,默写及翻译语句也是常见的名篇名句,诗词赏析重在考查文意的理解能力综合性学习的组织、策划能力。

现代文阅读虽选自课外,但考查的知识点及能力点也是由课本而生成,注重查考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内容的理解、归纳及语段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时也注重了文体特点的考查。如记叙文中的语句的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证方法及作用等。

作文的命题也和以往一样要求写想象作文,续写、看图作文二选一,文体不限,考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所给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易于表达真情实感。

2. “教”“学”“用”结合,推陈出新。

此次命题的设计与日常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知识的运用紧密结合,从积累板块到阅读再到写作的考查都呼应平时的教学,名段的字词积累、名篇佳句的默写、综合性学习进行活动设计、阅读的理解、运用、审美及探究能力的考查,彰显出了教与考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的特点,新课标中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运用情况以新的形式而呈现,促进新课标(2011版)中的“学建议”在实践中的落实。

如第一题《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捕鸟一段,体现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课上教师会将此作为重点分析,结合海南地域特点,本地学生对此段的内容也会非常感兴趣,且会在实践中效仿,考虑到此,对此段进行了字音、字形及选词填空的命题。

再如第8题“古诗词阅读”第(1)小题“诗人睹物生情,把自己比作    和     慨叹身世浮沉,抒写思乡之情。”(用诗中的原词回答)看似简单的填空题,但考查点却很宽,题更“活”,既有对诗内容的理解的考查,也是对作者思想情感的考查。

作文命题也是延续去年的“给材料进行想像”作文,为让学生的发挥有更广阔的空间,不再限制文体,所给材料也是学生的生活范围:续写为放学后发生的事情;看图则围绕“家”而命题,完全属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范畴,利于学生正常水平的发挥,关照到了所有的考生。这样,学生背范文上考场的少了,讲真话的多了;套作缩构的少了,语言流畅的文章多了;干巴无味、说大话的少了,文质兼美的文章多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想象能力在此得到了展现,真正体现了“我手写我心”。

3. 注重“人文”,加强“导向”作用。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要通过优秀作品的熏陶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整套试题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命题。

两篇课外阅读“隐形的翅膀”“笑对困难与挫折”文质兼美,立意积极向上,学生在阅读答题的过程中,也会汲取作品的精华,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塑造其健全的人格,使其乐观面对生活对于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新课标中强调“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本套题中的综合性学习,考查的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读书生活,(1)“通过阅读,写出探究结果”(2)再设计一个专题活动,并说明理由,一是让学生了解到今年全民的阅读情况,另外一题的设计也考查了学生创造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且题开放度较大,各层次学生只要用心均可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考生各部分答题情况分析如下:

● 积累课本巩固

(一)基础不扎实,名篇不熟悉。

1  字音、字形,选词填空。

文段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老师会重点讲解分析的名篇,但考生对于字词掌握却非常不理想,此题考生出现失误如下:重点字词依然不能引起重视而写错字别字。如:①写成“觉、或将觉上加一撇、或将见写为贝”②“把禾写成木或写成比”③“系”是多音字,在这里很多考生没有根据语境注意,而将其注成xì   jī  ④写成zháo  zhào zaò    。

2-4 选择题(病句选项,排列顺序,文学作品表述)

对于病句及句子排列顺序这两道是,考生答的较好,综合来看比去年有所提升,可见日常教学中教师对此板块的训练有所增强。但有不少考生胡乱蒙题的现象也很普遍,不作思考而随意选择,出现三个选项都是A或者C。对于第4题,丢分现象很严重,造成失分原因,一是因为对作品《朝花夕拾》及《三国演义》不熟悉,但更多原因是因为审题不够细心,未将题读完就匆忙作答。

5  课文内容与表达(任选角色,说出符合人物身份的话)

本题所选篇目《海燕》是要求背诵的名篇,但应是精讲的文章,对于文章的内容及主题,应该是考生熟知的,但从考生的答题来看,很多考生不太理解课文内容,此题失分现象最严重,总结为以下几点:

身份不明:如有考生写成:“会对海燕说:‘以后我也像你一样有一对翅膀,在天空中飞翔” ; 海燕说:“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只要我们勇敢去面对,一定会战胜暴风雨的,所以,我们有信心。”

立场不对:海鸥对海燕说:“海燕,你太勇敢了,你既然不怕暴风雨的猛烈打击,我太佩服你了。”

题意不清:海燕嘲讽企鹅说:“你看你那肥胖的身躯,暴风雨马上就把你吹跑了,哈哈哈……渐渐没了声音”;海燕,你太勇敢了,如果我能像你一样,该多好啊!

不知所云:如果我们是一对情侣,正在仰望天空,突然看见一只海燕在天空中飞翔,我会对它说:“多谢你来为我们填添气氛”;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去大海玩的时候看见小鸟飞起来了;海燕姐姐你好漂亮啊!

(二)“实践”不到位,热点不关注。

6.  综合性学习

此题多数学生答的较好,能在原材料中发现问题,设计出新颖独特的活动,如:千人读书活动;读书知识问答活动;名著伴我成长演讲比赛等,都能围绕读书来设计,且设计理由也能从促进人们读书、走近文学等方面作答。但也有部分考生答题出现失误而丢分,如下:

探究结果:直接抄原材料中语句;因审题不清而胡乱作答,如“人数增加,我们要控制生育,少生对国家有帮助”,“社会发展,人口越来越多”。

活动名称: “好读书,好读书”“我读书,我快乐”“保护环境”,“我爱国际旅游岛”,“篮球比赛”“开展禁毒宣传”“感恩父母演讲比赛”“计划生育专题报告”“读书从娃娃抓起”。

设计理由:“开展禁毒宣传,了解毒品的危害”“跑步比赛,增强学生体质”“小手拉大手,文明我先行”“因为现在国家改成了国际旅游岛了,所以……”。

还有的考生答题中错字连篇,“朗诵---朗颂、郎送、浪诵、郎诵”“演讲-言讲、寅讲” “议论-义论”“名著-名署”。

此题中,不少考生的答案表述不清,且出现语不达意,不理解题目的要求,或不明白题目的意思,于是胡乱答题,造成其答题状况不理想。这需要引起老师的重视,平时的教学中要切实提高综合实践的课的有效性,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只死记硬背,不理解文意。

7   古诗文默写

对于古诗文默写,错别字现象严重是历年来考生的“通病”,这与平时学生习惯有关,只一味地死记硬背,只“动口”不动手。出现主要问题是错别字现象极其严重。如(1)往(网)来无白(百)丁(仃)。(2)海日生(升、深)残(右半部分只写一横)夜(月)(3)后天下之(知)乐而乐(4)无可(夸、夺)何(可)花落去(5)落红(花、江)不是无情物,化(话、画)作(做)春泥更护花。(6)人有旦夕祝福,月有阴晴(青、清)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蝉)娟。第(6)题因开放题,空间较广,很多考生将苏轼与其他诗人的诗混淆,造成丢分,或者因不了解苏轼的诗词而胡乱作答。

8  古诗词阅读《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是一篇名篇,而对于(1)小题,题干中虽提示出诗人的感情倾向---“慨叹身世浮沉,抒写思乡之情”,且提示要求用诗中原词回答,但很多考生因不理解文意及主题造成此题“无从下手”于是答案也是五花八门,随便抓来两个词如“单车、属国、孤烟、落日”等进行填空,完全脱离文意。而另外一道题“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景象。也是因为不理解诗句含义而丢分。如“沙漠如烟一般升起,黄昏时,长河就变成了落日一般圆”“在茫茫沙漠中,天边挂着一轮圆月”“沙漠没有一个人在那里边走动,流的河像一个月亮”“沙漠上有雾,有大雁飞过,河上有太阳的影子”“在沙漠里一个人孤独地抽烟,直到太阳落山”“大漠像烟一样直,长河像落日一样圆”。

9  文言文阅读《与朱元思书》

相对于2011年来讲,今年考生对于此题的掌握整体来看有所提升,但从考生所做的`题来分析,考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更多的方法依然是“死记硬背”缺乏对文本内容真正的理解,因此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能够正确引导。

考生失误情况如下:

审题不清。历届中考都会有的现象今年依然存在,考生没有读题就按自己意愿匆匆答题,将第(2)题解释词语误作为注音,白白失分,非常可惜。

胡编乱造。因不理解文章内容,于是解释单个词语就无从下手,翻译句子也是五花八门,词不达意,空白卷也很多。如第(2)题解释词语错误答案极多如①共:一样、同样(一共、相连、溶合、混为、合起来、共享)②奔:奔马、奔驰的骏马(冲、急、快、骑、奔跑、奔驰、奔流、跑得快、快乐)③穷:尽、停止(不停止、亭止、不断、不绝、不断、琼海、穷困、没有钱、穷人、没有、累、富贵)④反:同返,返回(反悔、反正、反复、反对、回忆、回想、怀念)(3)题有的考生根本不理解关键词“从流”和“东西”在此语境的含义,于是答案也是漏洞百出。如①译为:“从小就在外面游泳,东看西看,身无分文”“从前一个人飘走,就丢东西了。”“从哪里来流到哪里去,随便。”“乱流乱飘,随便拿人家东西”“随便流到哪里,都可以拿东西”“水流四溅,任意向四处”“四处流浪,身不由己”②译为:“”“这里有鱼和细石,没有障碍物”“水里的小鱼找小石头吃,吃了也没什么事。”“石头看鱼儿时,直视它不需要害怕。”还有考生将此题与《小石潭记》中的“皆若空游无所依”混为一谈,将其作为此题的翻译。第(4)题从考生的来看,考生对此文内容不理解是造成此题丢分的主要原因,也有审题不清就盲目答题造成丢分。如“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风光的热爱之情;表达对祖国美好江山的热爱。”也有考生态度不端正,胡乱答题,如“你问我啊,我问谁啊”“我对你的印象还行,评价嘛那就是老实巴交。”“作者对富春江说你做得好。”

● 探究阅读鉴赏

(一)审题不清,文未读明,表达不准。

10-14题  记叙文阅读

从考生的试卷来看,造成此板块丢分的原因主要是考生在未读明白文章内容、未读清题目要求的情况下就急于答题,这对于阅读来讲是很“致命”的失误。

第10题要求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如果细心读完此文,此题答案也十分明确“心灵与梦想,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隐形翅膀”,基本上是给分题,但不在少数的考生不看题目,用自己的语文表述,如“双手”“双臂”等。

第11题要求说说加点词语表达效果,但却有大多考生只对加点词语进行解释,却未对其进行具体语境中的分析,造成丢分。如①“不由自主”“皮笑肉不笑”“装作,表现母亲对孩子的欺骗,说明母亲的虚伪”。②“体现对现实的不满”。也有考生嗦嗦一大堆话,可细看答案,要么是不具体,要么离题千里。如①“孩子好好学习做一个好孩子,母亲看到你过上好生活,我就开心了,孩子好好学习。”②“她叹息是说,家里的生活不怎么好,希望我的孩子能好好学习,不要像爸妈一样,你要做一个有知识的孩子。”“表达出她叹息不只一两次,所以才会情不自禁地叹息。”还有考生根本不理解题干的意思,而将其答为“承上启下的表达效果”“总领全文的表达效果”

第12题部分考生答题不知如何进行文段或句子的赏析,抓不住关键词,如“这些句子表明主人翁的童年过得很糟糕。”“反映出她当时孤独,自卑”“生动形象地用了‘冰冷’一词,表示了很残酷”,有的考生要么语言表述不清,要么缺乏情感。如“太可怜了,都没手,要是换作我都想去跳楼了。”“她没有双臂,感到很高兴,于是她喜欢荡秋千”等等。

由考生答此题的情况可见平时教学时缺乏相应题型的训练,对于文章语言的赏析、品味等落实还不到位,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很差强人意,需要引起老师们的重视。

第14题考查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这种形式是平日涉及较多的,此题考生答的也较理想,但也有个别考生对于此种形式的题还不清楚,如“为上文作铺垫,承上启下,总领全文”等,可见其对于老师所教的知识并未消化,只停留于简单的死记硬背,缺乏实际的应用能力。

由此板块的答题来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亟待提高,需要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加强此方面的训练,不仅是教,重要的是教方法,且让学生多阅读,且做题时变“说”为“写”。

(二)文体知识不明,态度不端正。

15-18  议论文阅读

针对此板块答题,有些考生要么无“专业”术语,要么表述不完整,要么答非所问。可见对于文体知识及答题方法还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强调,并进行适当的训练。

第15题不理解“中心论点”概念。有的以问句形式出现,如13题答成“怎样看待挫折”“怎样正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是否笑对困难与挫折?”“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有的考生在此用书名号。如《挫折》《困难与挫折》。有的考生将概括内容作为中心论点,如“本文写一个身体有缺残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战胜与挫折。”“是围绕着挫折写人生”。有的考生将小说的结构与议论文的三要素相混淆。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还有考生将中心论点写成文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如“本文的论点心中是前呼后应”。还有错字别字的,如“如合面对困难与挫折” 。

第16题是选择题,有考生不看题就将“A、B、C”三个字母全填进答案;还有考生用数字代替字母,还有的将字母写反“D”;另外还有答错位置的。

第17题要求是写论证方法及作用。答为:“运用了举例子的论证方法”“运用了描写论证”“运用了议论”“对比说明,写出社会的关系,让我们珍惜生命,保护生态平衡。”“以人物论证,引出下文,表现主人公的伟大精神。”“比喻论证,让我们笑对困难”“比喻论证,为上文作铺垫。”“论证方法:拟人,成上启下”“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有的考生干脆把所有知道的都罗列出来,“比喻论证、排比论证、拟人论证、启到了承上启下作用。”

第18题要求理解句子含义。考生答案很不乐观。答成“把生命当成流水,生命之水才会源源不断”“生命像流水,只有不断前行,才可以流得更远。”“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才是最重要的。”“生命中的水就像读书一样,自己要好好读书,把握时间是宝贵的,一但失去了就不能换用。”“时间就像流水,对生态平衡有很大的破坏,我们要节约用水。”“生命是珍贵的,而在个生命中都 有不同的故事。”有考生胡乱作答“人一生下来就吃奶粉,只有一天天的长大,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丢了那就没有了。”

● 创造表达分享

本套试卷考生作文得分:0分卷3221人,满分卷26人。延续去年的题型,一篇续写,所给材料为课外内容,一篇为看图作文,且今年作文未限制文体,可利于考生发挥。

两篇文章所反映的都是学生时代的生活,续写内容确定时间为放学后,初步设定为两个人物,我和张华,关键词为“心领神会”“伟大计划”“快看”。考生可抓住这三个关键词展开想象,找准切入点进行合理想象,续写故事。

看图作文,极易理解,一间房子,中间一个“家”字,图像简单明白,所涉及的生活内容可以是考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行文要大胆地想象,但要合理,抓住一个关键词即“家”进行创作。考生可根据自己对画面的理解进行立意,确定恰当的主题,并进行合理的想象,写成一篇文章。此题容易立意,发散点很多,想象空间较广,考生更容易驾驭。

文章发散点虽多,且是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但要想得高分,并不容易。两篇文章需要通过记叙或者议论来表达主题,表达观点,因此,考生的写作功底好坏在此可得到验证。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想象能力通过文章即可彰显出来。记叙文章要做到情节完整,还需要通过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或事物,还可进行适当的议论、抒情,描写要形象,议论应有度,感情需真挚,且不可喧宾夺主、虚情假意;议论文章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且不可套作宿构,抄袭范文。

本次作文全省考生平均分为27.96分,多数学生都能将文章写通写顺,但得高分的作文却不多。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

多数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语言粗糙、缺乏文采和表现力,只些空话和大段的套话。续写的文章,考生所选材料沉旧,立意几近相同,主要呈现出救小孩,扶老人,过父亲节、母亲节,穿越为主,所写事件仅简单地叙述过程,无细节描写或刻画人物等,显得空洞无味; 第二篇文章,主要呈现两个极端DD温暖和破裂。所举事例也是大同小异,虽也能猜想到是考生的真实生活,但考生文章中所叙述事情也是只有简单的过程,字里行间却体味不到小作者内心的真情。“《我和我的家人》,一文中:放学回家后我爸爸就来接我回家,我回家也没工作干,回去了就看书或看电视剧啊,要是做饭好了就吃……”

(二)追求“创新”,缺乏写作技能。

有部分考生想要文章创新,所以就利用自己所认为的新形式进行“加工”,结果却因缺乏写作技巧而造成丢分。小标题达到形式上的“创新”,也有“后记”,但却随意使用,仅把作文中的一句话作为题记,而随意加上的“后记”却使文章“画蛇添足”。所出现的标题“《学校的翅膀》《想象是家》《路上见闻和家的一些事》《送老师一个难忘》”有的考生文章一味追求美文,可文中的语言表述要么不完整,要么繁琐冗杂,且错字连篇。如“,,,,,,家,永远都是最温馨,没有任何东西都能比一个家,家是我的巷湾,在我们学习上或者工作上,受到了一点困难,我们家都 会有一个可葛可亲的父母在等着我们加来,……就会打电话给我的班佳任……”。还有考生中英文结合《我want 有个home》。有考生利用戏剧形式写作,但却又“四不像”仅形式似,却未写出内容。有的考生随便引用诗句,却不理解诗句内容与所写文章毫无关联。

(三)态度不端正,缺乏责任感。

考生对待考试态度不端正,敷衍了事,为了完成任务,有的考生写文章想到哪写到哪,语不成句,词不达意,通篇文章没一句完整的话;续写作文需要展开想象,续写一个故事,有些考生胡编乱造,想象天马行空,毫无根据,有的竟“穿越到清代末期,一会遇到孔乙己,一会遇到落进,没有头绪”;有的考生将试卷阅读部分大段抄袭来凑字数,或者将阅读部分两篇文章进行拼凑;还有考生背范文上考场,“一碗阳春面”……;有的考生写几段字后,进行“涂鸦”直接写“想看全文,请回帖,谢谢!”视考试为儿戏; 还有考生字迹太潦草,龙飞凤舞,乱涂乱改;有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引起老师们的注意,文章中 “小三”“官二代”所崇拜依然不少。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对生学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对改进教学的建议

(一)紧扣教材,注重基础。教学中坚持以课本为“根”,以课本为“本”,让学生扎扎实实掌握基础知识,学过的字音、字形词语经过细嚼慢咽后才“好消化”,学过的知识要做到常“温故”才能“知新”。

(二)加强文言诗文教学。古诗、文言文教学切莫死记硬背,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背诵,学过的文言文要让学生达到提起文章就会讲故事,重点字词加强记忆,也一定要先理解,再记忆。

(三)侧重能力,加强技法指导。今年中考作文命题方向明确,要求考生们平时要关注社会生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多体验人生。正所谓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先喜欢上写作课,然后再到喜欢写作;再到写作技法的指导,要让学生有文体规范的意识。平时练习要改变那种应试作文的模式,要指导学生自由表达,注重真情实感。

(四)加强阅读,注重思想教育。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是是潜移默化的,不阅读,或阅读量少,阅读理解能力也不会提高;没有素材的积累,作文时也无话可说,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之外,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只有大量的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习语文的能力才会有所提高,语文成绩才会提高。同时,优秀作品的熏陶,也会在无形中感染学生,使他们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困难等。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乐观面对人生。

杨琳

2.2024年中考复习模拟试卷语文试卷 篇二

201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化学试卷命题以《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手册”为依据,着重考查了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难度稳定,知识覆盖全面,有利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引导教师研读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实验教学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1. 回归教材,引导“减负”

本次试卷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于源自教材挖掘命题素材,从教材中挖掘素材,将教材中的图片、文字内容、实验等作为命题素材,重点考查了初中化学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自然渗透了基本的方法和价值观考查,以及对化学、社会和技术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例如,化学用语、水的净化、一氧化碳性质的探究等试题,有利于引导教与学遵循课程标准,回归教材,研究教材,用好教材,跳出题海,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2. 重视学习过程,体现学科思想与方法

本次试卷的命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研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炼并转化为命题素材。例如,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滤液成分的探究等都来源于教学中的问题。试卷注重发挥引导功能,重视对实验的考核,如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检验、分离等试题。试题关注实验原理与过程,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实验教学。

试卷中还有不少试题从多角度、多层次体现了学科内涵和本质,很好地凸显了微粒观、元素观、守恒观、转化观等学科观念。试卷注重学科方法的考查,体现了基于实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科方法,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完整性和缜密性。此外,试卷对于化学概念的考查不是只注重识记,更加侧重对概念建构过程有效性的考查,学科思想方法体现鲜明,如中和反应中各个量的分析,综合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多个因素,以及硫酸铜的溶解等。

3. 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本次试卷的试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化学使生活更美好的主旨。试题的背景材料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与考核要求联系紧密,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联系紧密。试题的内容则关注化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和绿色化学的思想,体现了化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和化学教学的人文价值。如水的净化、节能减排等试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与价值观。

4. 试题科学规范

试题的考核目标明确,起点适当,难易有层次,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试题语言准确,表达题意清晰,适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试卷题量适中,结构简约,图表精美,指导用语规范,便于学生阅读理解和书写解答。

二、复习教学建议

本次试卷对初三化学教师今后的复习教学有一定的启发。从考题的角度而言,由于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分值比例比较高,由此,在复习“教学基本要求”时,教师应该注意对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复习,然后再引导学生对照知识点做一些对应的练习,注重理解和运用,以保证学习的融会贯通。从教学的角度讲,要取得好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研究教法和学法,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

1. 把握知识系统,理解重点知识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是分散在各章节里学习的。在总复习时要从各章节中,我们要按知识结构和系统关系对其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形成小的系统,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本部分的知识可分为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溶液五个知识系统来复习。由于绝大多数中考试题主要是对理解能力的考查,因此夯实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化学教学中的规范化要求需要强化练习。例如,化学术语、仪器、药品、名称不能出现错别字,元素符号的字母大小写要规范,元素符号和化合价的标法要规范,计算题的解题过程要规范。

2. 把握知识网络,突破难点知识

物质的知识部分的特点是面广量多。教师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把分散繁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使其系统化,并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网络,同时要通过知识的反复运用,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师在开展复习教学时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实质性理解,利用图表法梳理各知识点,形成网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使其克服紧张情绪,不乱做、滥做各种难题和超纲题。如:对化学方程式做深层次的练习,需按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其他类型实验现象、化学性质、色态变化、物质的制法、反应原理、用途等进行总结归纳。

3. 计算题不贪多,解剖好典型题

由于化学计算题涉及面广,在复习时不要贪多求难,应把各种典型题解剖好、理解透,做到一题一解或一题多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解题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认真审题,仔细分析,弄清有哪些已知数和未知数,应用化学知识沟通已知数和未知数,弄清已知数、未知数的关系。在分析时既可从已知数推导到未知数,也可从未知数追溯到已知数,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探寻解题的突破口,以确定解题的思路、方案和途径。因此,分析是解题中最关键的一步。二是要注意解题格式规范,即步骤清晰,过程简捷,答案准确。三是要坚持做解后总结。解后总结就是教师在解完一道计算题后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总结出同一类型习题的解答步骤和方法,得出解题规律,起到由例及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4. 认清特点,强化学科的实验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今的中考试卷对化学实验的考查力度在逐年加大,而且实验题是“以方案设计和过程分析为主”,其中包括对实验设计的评价。因此,我们特别要注意化学实验的可靠性与简捷性、安全性与环保性、合理性与经济性,要有进行实验设计和评价的自信心。中考化学试卷对学生所具备的化学学科语言表达能力亦给予了高度关注。一方面试题重视对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考查,另一方面试题加强了对解释社会、生活、生产等现实问题和描述实验方法、步骤、现象等实验内容的考查。在开展复习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创设情境,将化学用语置于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练习,引导学生多理解含义,不死搬硬套。教师在教学时还要多开展动手实验,让学生积累直接经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特性、区别与联系。总之,教师要培养学生勤奋进取的精神,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做好学生的复习指导工作

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来说,初三开设仅为一年,既要帮助学生入门,打好基础,又要培养和提高能力,从而迎接中考,跨度较大。由于初三学生才学习了一年化学就参加中考,内容不会很多,保质保量地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是很重要的。教师在复习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课程标准,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外,还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复习指导工作。

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学生一般认为错题是由于粗心所致,然而,粗心的后面隐藏着基础知识不扎实和审题能力不到位。学生要具备对题目所给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或迁移的能力,就应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即看到习题,要认真读完题,再动手解答。教师要建议学生对自己以前做过的题进行筛选,不明白的要查漏补缺。对错题进行纠正并分析出错的原因,这比做题本身更有价值。

二是引导学生调整好心态,一般学生在做历届的中考试卷时,普遍反映题目并不难,这是因为他们是在无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练习。而在中考时,考生面临的是环境不熟、教师不熟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各种无声的期望,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压力。要克服不利因素,调整、减轻心理压力,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断调适自己。

三是对概念和知识的融会贯通。每年中考化学试题中都有一些原创性题目,此类题目不可能在哪一本习题集上偶然遇到,所以对一些基本概念、物质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果学生只热衷于做大量的题目,而缺乏深刻的思考理解,就不会解决新问题。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对基本概念、物质知识的融会贯通。在答题时,学生更应仔细分析题目,从中挖掘出现象背后的化学本质,这样正确答案才会自然显现。

3.2024年中考复习模拟试卷语文试卷 篇三

一、命题的背景

哈尔滨市2015年初中升学考试说明(语文)中,在“考试内容”“基础与运用”第17条明确指出学生应“能准确地背诵、默写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在此原则的基础上设置第7题“按课文原文填空”。本题一直是中考必考题型,从哈尔滨市近10年中考来看,虽然由2005年的9分减至2015年的7分,但仍然是考查的重点:

◎(2005年哈尔滨市)按课文原文填空。(9分)

(1)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样《过零丁洋》)

(2)                ,君子好逑。(《诗经》)

(3)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6)《望岳》中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7)《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想靠祭祀神灵来取得战争胜利,曹刿对此事的评价是                。

◎(2015年哈尔滨市)按课文原文填空。(7分)

(1)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3)有约不来过夜半,         。 (赵师秀《约客》)

(4)    ,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样《过零丁洋》)

(5)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6)《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虽然此类型题在中考语文考查中的分值上减少了,但并没有降低对学生古典诗文、传统文化背诵记忆的考查要求,近年来中考篇目均为名家名篇、经典诗文,且不断增加:2005年22篇、2007年30篇、2011年35篇、2015年40篇。如2015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基本篇目:

古诗文背诵:(40首)

1.《论语十则》; 2.《陋室铭》; 3.《爱莲说》;4.《桃花源记》;5.《醉翁亭记》; 6.《岳阳楼记》; 7.《三峡》;8.《小石潭记》;9.《送东阳马生序》; 10.《孟子二章》(《得道多助》《生于忧患》);11.《木兰诗》;12.《观沧海》;13.《次北固山下》;14.《钱塘湖春行》;15.《天净沙·秋思》;16.《渡荆门送别》;17.《春望》;18.《使至塞上》;19.《赤壁》;20.《过零丁洋》; 2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3.《山坡羊·潼关怀古》;24.《饮酒(其五)》;2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6.《关雎》;27.《己亥杂诗》;28.《江城子·密州出猎》;2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1.《夜雨寄北》;32.《江南逢李龟年》;33.《黄鹤楼》;34.《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35.《约客》;36.《秋词》;37.《卜算子·咏梅》;38.《月夜》;39.《商山早行》;40.《长歌行》。

2015年中考古诗词默写部分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的掌握情况,但每道小题的考查角度,对学生能力层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1)至(5)小题要求学生记熟、记牢,体现了对学生古诗文积累的基本要求。第(6)小题除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之外,还要求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此外对书写工整、规范,避免写错别字同样有相应的要求与标准。

二、出现的问题和建议

◎记忆不够准确,书写出现别字

在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学生对古诗文记忆不够准确,出现了许多错误,如:断桥(正确为“肠”)人在天崖(正确为“涯”);野花(正确为“芳”)发而幽香;闲敲旗(正确为“棋”)子落灯花;皇(正确为“惶”,下同)恐滩头说皇恐;烟波江上始(正确为“使”)人愁,等等。

造成以上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相关古诗词记忆不够准确,但究其实质还是学生对汉字的实义和诗句的内容理解得不到位,比如“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第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此处我们就必须了解诗文的背景:宋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恐不安的事情。而军队溃败后,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吗?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如果学生能够对本诗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就不会出现上述的错误。endprint

建议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将诗词分析透彻,让学生对诗词的学习由纯粹的机械记忆转为理解记忆,如果不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那么考生在答题时一定会出现因自身理解偏差而造成书写差错等错误。另外,教师不妨在教学中渗透一些汉字的基本造字法和组成要素,如与“贝”组成的汉字大都与钱物相关,与“页”组成的汉字大都与头有关,与“月”组成的汉字大都与人的身体有关,等等,这样会让学生在理解书写时事半功倍。

◎写字不够规范,书写出现错字

一些学生对诗句的具体内容记忆准确,书写的文字也不是别字,但由于自己的书写习惯,却写出很多不规范的字,出现错字情况,如“断肠人在天涯”的“涯”,三点水旁写成言字旁;“野芳发而幽香”中的“幽”,里面没有点;“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敲”,右半部分写成“支”;“谈笑有鸿儒”的“鸿”,写成两点水旁,“儒”写成“懦”等。

本来能够完全答对的题目,却因书写不够规范而失分,实在可惜。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细致指导,让学生工工整整写好汉字。

◎理解不够深入,理解性默写中出现错句

本次理解性默写考查的是《陋室铭》中的两句,一些学生不能准确地判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一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4~7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完全是作者对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生活的总结。其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交往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正反两方面写情趣之雅。如果平时学生对课文有如此理解,那么在作答本题时就不会出错。

三、关于考查本题的思考

对于古诗文篇目的增加和命题者考查的原则我都十分赞同,每个中国人都应将这种经典诗文作为自身文化修养的一种底蕴,并从中获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但在考查形式上笔者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增加理解性赏析,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文。诗词赏析类题型早在哈尔滨市2005年中考中就出现过,但很遗憾后来此题型被取消了,笔者认为很有必要保留。2005年中考原题如下:

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 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改记忆性默写为运用性默写,学习不仅是记忆,更重要的是运用,设置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古诗词,这种能力的考查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才更有价值和意义。如:

4.2024年中考复习模拟试卷语文试卷 篇四

一(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啜泣(chuò)姊妹(zǐ)面面相觑(xù)... B.猝然(cù)拮据(jié)惟妙惟肖(qiào)... C.地窖(jiào)侥幸(rǎo)头晕目眩(xuàn)... D.发髻(jì)褶皱(zhě)颔首低眉(hàn)...2.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伦理 满腹经纶 膨胀 水涨船高 B.功勋 异曲同工 诧异 标新立议 C.俸禄 庸庸碌碌 擦拭 试目以待 D.犹如 记忆尤新 纠察 既往不咎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已经物是人非,但二十年前在此离别的情景总是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缠绕).. B.他们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逐渐).. C.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并不是对立的、相互排斥的,而是互补的、相得益彰的。(相辅相成).... D.刚刚参观了城市远景规划展览的政协委员们在座谈会上侃侃而谈,表现出参政议政的极 .... 大热情。(高谈阔论)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东方水天相接处已露出一线橘子红,,,一轮比火球更红艳的朝阳,瞬间跃出水面。

①不一会,随着天空红遍

②霞光正由一线变一片,越扩越大,越扩越散

③大海也仿佛被点燃,海水被染成了瑰丽的金波

④就在这天边赤红色里

⑤天色也由淡青变成淡黄,由淡黄变成绯红

A.⑤④②③① B.②③①④⑤ C.②⑤①③④ D.④⑤①②③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一串红、万寿菊、孔雀草„„天目山路沿线绿化隔离带里,数万盆春令鲜花正姹紫嫣红

地绽放着。

B.这些确实都是小事。可生活不就是由这一件件小事构成?每一件小事都做好了,“人”

就能立起来了。

C.朝鲜外务省14日发表声明:朝鲜“绝不再参加六方会谈”,并且“不再受六方会谈达成的协议的约束”。

D.《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分为,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保障;

人权教育和国际人权义务的履行;国际人权领域交流与合作等六部分。6.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三小题)(3分)

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论语•泰伯》)

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③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州西涧》)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文学常识填空。(3分)

① 课文《狼》选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_》。

②《繁星》《春水》是作家________将自己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而成的小诗集。

③《变色龙》是___________(国籍)作家契诃夫的作品。

8.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的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语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删

去和调换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3分)

①大多数编导的个人艺术修养与文学名著的复杂性、精纯性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②文学名著,总是吸引影视改编者的注意力。

③文学名著改编的成功率历来偏低。

9.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自经济危机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观察电子商务。②阿里巴巴所建立的三个网上交易市场,使得中小企业能够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更廉价、更快捷的方式打开商务一条渠道。③目前,这三个网络市场已汇聚了来自2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600万中小企业注册。10.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曾经开放过的花草,并非一定要姹紫嫣红才算实现价值。因为生命的绝大部分风景是在路上,就像不停迁徙的候鸟,是为了经历季节和风雨。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8题。

(一)最美的景色是心情

那日和友人一块去庐山游玩。庐山有一景点名曰三迭泉,那是庐山胜景之一。当地人有言:不到三迭泉,枉为庐山客。可见是极有看头了。

几个人结伴由导游领着从五老峰下来。那导游先生坐在一凉亭处便不肯走了,说:去三迭泉来回14华里,只有一条山道可走。想看三迭泉,要再登四千级台阶。然后挥挥手:你们去吧。

当时就傻眼了:四千级台阶!刚才爬一趟五老峰力气已快消耗尽了,再爬四千级台阶?

我仰天长叹,脸上显出无力回天的神情。友人却不管,径自往前赶了。

我一个人孤零零落在了后头。

独自歇歇停停地走着。却发现去往三迭泉的路上景色十分的秀美。极目远眺,茫茫云海疏淡出山的轮廓,宛若瑶池仙境。近处青山如黛,绿树成荫。人在山谷里走着,早把一个溽暑夏天抛在了脑后,只当是走进了一个清凉幽静的世界。特别是山涧里哗哗作响的流泉,迂回曲折地从一块块突兀迭起形态各异的山石间流过,时而安详,时而暴戾,时而如暖流涌动,时而如决堤狂潮,让你不得不为大自然的奇美造化惊叹不已,驻足流连。

我真是沉醉其间,乐而忘返了。心里哪还有什么三迭泉。

安坐在山石上,我可以悠闲成山;涉水于清涧中,我可以明丽如水;牵一片白云走动,我便是天上的仙人,这才是旅游的心情呵!这旅游的兴致,哪里用得着刻意去装出来?!

突然觉得,游山戏水者若是你的心沉醉其中,那真是应了那句“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的。明明置身山水之中,怎可只有三迭泉才让你陶醉?

一片云在飘。有人说是风动,有人说是云动,其实那是你的心在动。

最美的景色是人的心情呵!

坐在一块状如卧龟的石头上小憩。头上是触手可及的天,前方是聚聚散散的云。两边兀立的是青山,拂面而过的是清风,耳边轰然作响的是流泉。这等景致你说应该叫什么呢?如果愿意,可不可以把它叫做“戏水崖”?

这样想着,我的心就如三月里翩跹的彩蝶了。再看那些行色匆匆赶着去看三迭泉的游客,心里就不免生出几分感慨:身边这么好的景色顾不得欣赏,却疲于奔命般的认定一个三迭泉——旅游难道是在履行一种职责吗?

接近黄昏的时分,我的那些朋友满脸倦容回来了,一个个累得东倒西歪,连说话的气力也没有了,哪里还找得出旅游的那份浪漫和闲适?

这时我便知道了:与我的朋友相比,我少看了一个三迭泉,但留在我心里的那个秀美的庐山,却是完整的了。

1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内容。(2分)

①我仰天长叹,脸上显出无力回天的神情。.... ②我真是沉醉其间,乐而忘返了。..12.作者在结尾说:“与我的朋友相比,我少看了一个三迭泉,但留在我心里的那个秀美的庐

山,却是完整的了。”你怎么理解这种感觉?简要回答。(4分)13.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6分)

①安坐在山石上,我可以悠闲成山;涉水于清涧中,我可以明丽如水„„

②这等景致你说应该叫什么呢?如果愿意,可不可以把它叫做“戏水崖”?

14.文中感叹“最美的景色是人的心情呵!”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请根据文意和你的生活体验,简述理由。(4分)

(二)太空“清洁工”

浩瀚的太空,有许多人造航天器绕着地球运行。有的卫星帮助飞机和轮船确定方位,有的卫星观测着气象变化,有的卫星维持着四面八方的通讯联络。另外,太空望远镜、空间轨道站日夜探索着宇宙的奥秘,进行着科学实验。

这些航天器从设计、制造到发射上天,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运行中哪怕出一点小问题也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可是偏有一些“捣蛋鬼”不时地威胁着它们的运行安全。这些“捣蛋鬼”就是讨厌的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已经到了预期寿命的报废卫星;有的是发射失败,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还有的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正常运行的航天器一旦碰上它们,立刻就得遭殃。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很快,破坏力极大;而且因为外太空空气稀薄,阻力很小,它们可能绕地球飞行好多年也不会坠入大气层烧毁。

现在,清除“太空垃圾”,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研究这个问题。德国科学家沙尔曾提出用激光的办法来清理“太空垃圾”,但这个设想只是在理论上成立,在现实中,是无法承担它所需要消耗的大量能量的。

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专门用来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空 “清洁工”,它可以帮助解决太空垃圾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别看它个儿不大,本领可不小。它装有四台摄像机,能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一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

“捣蛋鬼,接着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减慢飞行速度,在重力的作用下降低高度。一旦进入稠密的大气层,与空气剧烈摩擦,温度骤然升高,它们将一同被烧掉。从地面上看,就像天空坠落的流星一样。假如垃圾的体积太大,来不及在大气层中完全烧毁,“清洁工”还能控制坠落时间,让它的残骸落到沙漠或海洋中,既不再威胁太空中的航天器,也不会给地上的人们带来麻烦。

有了太空“清洁工“,外太空会干净许多,航天器的运行也安全多了。但现在的做法还是让“清洁工”和太空垃圾“同归于尽”,虽然造价不算太高,但是清除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还是不划算。科学家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研制更高级的太空“清洁工”,使它们能够在消灭掉一个太空垃圾以后再去寻找别的太空垃圾,多完成一些清理工作。

15.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所指的具体内容。(2分)

①可是偏有一些“捣蛋鬼”不时地威胁着它们的运行安全。..②有了太空“清洁工”,外太空会干净许多,航天器的运行也安全多了。.....16.根据文意,简述太空“清洁工”清除太空“垃圾”的过程。(4分)17.人类研究太空“清洁工”的目的、难题各是什么?简要回答。(4分)

18.本文说明的语言很有特色,如,“清洁工”、“捣蛋鬼”、“横冲直撞”、“牺牲”等。简析其

说明效果。(4分)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一)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②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二)晏子没③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④,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⑤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

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⑥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谄⑦人之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

【注释】①弋(yì):用系着绳子的箭射 ②主:负责看管 ③没:死 ④质:箭靶 ⑤播:舍弃 ⑥尺蠖(huò):一种昆虫 ⑦谄 :献媚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使烛邹主鸟而亡之(死亡)B.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数落).. C.景公饮诸大夫酒(请„„喝)D.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智慧)..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C.此诸臣之不肖也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D.君嗜之,则臣食之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②君其犹有谄人之言乎?

22.文中的景公与晏子、弦章作为君子与大臣两类人物,各有什么主要特点?根据文中

材料简要评析。(4分)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5分)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平:指水涨与地面平。②淡磨:轻磨拂拭。古代用铜做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

(1)诗中一、二句所写的雨后池水有什么特点?(2分)

②(2)

三、四两句是常被人传诵和引用的名句。简要赏析。(3分)四(4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要经历无数选择,小至朋友、学业、生活方式,大到尊严与生死。正确的选择造就无悔的人生——当逃避还是直面,停驻还是超越,自私还是高尚,虚伪还是正直摆在我们面前时。有选择是幸事,但选择又是折磨。选择时既是品性的亮相,也是智慧的厮杀,有时选择放弃与选择坚守一样美丽„„

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到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0分,各3分)

1.D 2.A 3.C 4.C 5.D 6.①任重而道远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野渡无人舟自横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

(每句1分,有差错不给分)

7.①聊斋志异 ②冰心 ③俄国(各1分,有差错不给分)

8.示例:文学名著,总是吸引影视改编者的注意力,然而(但是)大多数编导的个人艺术修

养与文学名著的复杂性、精纯性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改编的成功率历来偏低。(每处

1分,语意贯通即可)

9.示例:①“观察”改为“关注” ②“一条”移至“商务”前 ③在“注册”后加“用

户”或删去“注册”(每处1分,有其他合理改法也可)

10.示例:就像曾经闪烁过的星辰,并非一定要璀璨夺目才算达到目的。就像不停流动的江

河,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写出一句得2分,写出两句得3分;要求符合语境,句式 基本相同,修辞恰当,表述合理。有欠缺酌扣。)

二(30分)(以下各题意思符合即可)..........11.①指作者再也没有力气爬四千级台阶去看三迭泉的无奈。②指去往三迭泉的路上的秀美

景色。(2分,各1分)

12.作者虽然没有游成三迭泉,但沉醉于一路的美景之中,并从中领略到了秀美庐山的神韵,就犹如观赏到了完整的庐山。(4分)

13.①用两两相对的句子和比喻,写出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时的愉快心情。

②先设问,再用征询语气自答,在戏谑的口吻中,表现出作者一路观赏美景的闲适和自

得。(6分,各3分)

14.赞同。作者带着闲适和陶醉的心情观赏庐山,所以一路远山近树,白云流水都成了最美 的景色。如果心情不佳,任何美景都无法引发欣赏的兴趣,也就无所谓“美”了。(心沉

醉其中,不管哪里都会有美的景色,生活也如此,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去往目的地 过程的美丽心情。)

不赞同。美的景色客观存在,不因人的心情而改变。作者一路观赏到的优美景色,并不 随其心情的变化而改变。所以,美景对心情不佳的人而言,只是被忽略了,并非不存在。更况,历经艰辛而终达目的地谁说不是最美最永恒的风景?

(4分,只要理由陈述合理,同意与否都可得分。有欠缺酌扣。)

15.①各种人造航天器

②专用于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2分,各1分)

16.先通过摄像机搜索,发现目标后就紧紧抓住,并使之减速和降低高度,待进入大气层后,一同烧毁。(不及完全烧毁的控制降落时间,使其残骸掉到沙漠或海洋中。)(4分)17.目的:提高航天器运行安全,降低航天器意外损失,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

难题:让每个太空“清洁工”可以多次使用。(4分)

18.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太空垃圾对人类的危害及人类在清除太空垃圾方面的

研究现状,能产生易懂、有趣味的阅读效果。(4分)

三(20分)(以下各题意思符合即可)..........19.A(3分)20.A D(4分,各2分)

21.①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主重视鸟而轻视有才能的人,这是第三条罪状。

②君主大概还喜欢听献媚人的话吧?(4分,各2分)

22.君主从善(谏)如流。对大臣的劝说能“寡人闻命”“章为君,我为臣”。

大臣敢谏善谏。晏子借指责烛邹来劝谏景公;弦章借生活事例作推测来委婉劝说。

(4分:结合材料2分,人物特点概括2分)。

23.(1)平静、明净、(水面高)。(2分)

(2)由静到动,侧重雨后池上的动态之美:风舞池边垂杨,杨上雨珠滴落到荷叶上,发出细密清脆的响声。流动的韵致,盎然的生意,表达了作者怡然的心态。(3分)

四(40分)

5.2000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 篇五

班级:

姓名:

计分: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15分,每小题1分)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雪》)2.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3.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绝句》)4.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5.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论语〉六则》)7.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空白处。

到大沽口去参观,最吸引我的是那历经沧桑的古炮台。那____________的炮身,依稀还染着殷红的鲜血,那__________的炮口,好像正____________愤怒的火光。沿着炮台的遗址_____________,似乎还能找到当年抗英志士的脚印;面对汹涌的大海倾听,仿佛仍回荡着先人奋勇杀敌的吼声。

(斑驳、破旧、古老;乌黑、锃亮、明亮;闪着、映着、喷着;寻觅、寻找、搜寻)8.参照句中黑体的部分,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不破不立,不塞不______,不止不_________,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9.与下面的这段文字连接得最为顺畅的一个句子是()

对中学生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是否可以放松思想品德的教育呢?还要不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师守纪、热爱劳动的教育呢?________。A.从全面发展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B.为了让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C.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做出错误的解答 D.只要认真地考虑一下培养目标,我们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10.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二.文言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句中黑体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1分)()A.池非不深也

园林池沼宽畅 B.兵革非不坚利也

可汗大点兵 C.然而不胜者

不以木为之者 D.攻亲戚之所畔

辍耕之垄上

2.用“/”标出下边句子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1分)()夫 环 而 攻 之,必 有 得 天 时 者 矣 3.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1分)()

①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②文章接着以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③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

④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论证了“人和”对夺取一切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目的在于启发君主们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

⑤文章在论证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侍中侍郎郭攸之„„,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指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1分)()

A.以遗陛下(遗:yí,给予。)

B.悉以咨之(悉:xī,尽,全。)

C.裨补阕漏(阕:quē,楼房。)

D.行阵和睦(行:xíng,行列。)

2.指出翻译有误的一项。(1分)()

A.志虑忠纯:志向和心思都忠贞纯正。

B.有所广益:得到更多的成效。

C.性情淑均:性情善良,做事公正。

D.优劣得所:好人坏人都有住所。

3.诸葛亮认为“营中之事”询问向宠的理由是哪些?指出不正确的一项。(1分)(A.(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B.先帝称之曰能,众议举宠为督。

C.(向宠)志虑忠纯,能裨补阙漏。

D.咨之能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4.诸葛亮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作对比,想说明什么?

选择分析确切的一项。(1分)()

A.以此说明“亲贤臣,远小人”关系到国家的兴亡。

B.以此说明“先帝”痛恨东汉的桓帝和灵帝。

C.以此说明有德有才,就有用武之地。

D.以此表明自己为汉室的兴隆而鞠躬尽粹。

判断正误

5.本文段表达的中心意思不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振兴汉室。(1分)()

三、现代文阅读。)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______,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②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______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根据文意依次填入下面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 分)①当一切恢复______,她又悄悄地进来。②她憔悴的脸上现出______的神色。

A.安静 恳求 B.平静 哀求 C.宁静请求 D.沉寂 央求

2.“我”的腿瘫痪之后,母亲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了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 联想到什么?(2 分)

答:___________

5.第①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⑦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利春晓舍身救人的一幕堪称壮烈!

1994年4月9日下午,就读于阳江市一中初三(2)班的利春晓与10多位同学到市郊田螺山照相留念。突然,附近的连环水库传来一阵阵呼救声。他们循声望去,只见水面有一个人时浮时沉。①利春晓即向出事地点跑过去。同学紧紧拉住他的手,想跟他商量救人的办法。“没时间了,救人要紧!”②利春晓一把甩开同伴的手,沿着水库边飞快地跑了700多米,连衣服都来不及脱就扑入水中。③一米,二米,三米„„他奋力游向溺水者。此刻,同伴们下至齐腰深的水中,将一棵六七米长的小树伸出去,大叫“抓住树,抓住树!”④春晓只要回头就可以拉着树安然脱险,但他没有回头,依然奋力向出事地点游去。到了!他一手拖着溺水者,一手划水,艰难地往回游。不幸,溺水者在本能的挣扎中猛然紧紧地抱住了利春晓,春晓气力不支,他再也划不动了,随后便慢慢下沉了。

利春晓的花季年轮,永远定格在青春亮丽的17岁。

利春晓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家庭。他的父亲经过艰苦创业,现拥有建筑公司、家具厂和鳗鱼养殖场等企业,拥有自己的小洋楼和小汽车。利春晓从八九岁起就在富裕的环境中长大。但是,他的父亲从农村到城市,勤劳检朴、助人为乐的美德一直没有丢。家里人的衣食住行与常人并无多大差别,家里购物花钱,也从不大手大脚。但为公益事业,却从不吝啬。这些年,他家先后为家乡建设和扶贫捐款超过100万元。每次做善举时,他的父母都与孩子们一起商量,告诉孩子们:一个人要有爱心,多为他人、多为公众做事,自己的生活才会充实和有价值。

置身于这样的家庭,长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春晓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品格。他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一为助人为乐的好少年。读小学时,他经常帮助家乡的孤寡老人做家务,挑水劈柴,买菜买米。他曾经有过三次舍己救人的历史:一次冒着被撞伤的危险,拉住一头奔向小孩子们的受惊牛牯;两次跳入水中救起在水中挣扎的一名小孩和一位女同学。

1.用简短的文字说明第2自然段记叙的要素。(2分)

〔答〕(1)时间:()

(2)地点:()

2.判断题(1分)

(1)第2自然段记叙的人物是利春晓、利春晓的10多位同学、溺水者

事件是利春晓勇救溺水者不幸牺牲。()

“(2)利春晓的花季年轮,永远定格在青春亮丽的17岁”这一句集中表达了

作者痛惜少年英雄牺牲的情感。()

3.指出对加点句子的内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1分)()

A.①句;利春晓有帮助他人的自觉性。

B.②句;利春晓救人果断勇敢。

C.③句;利春晓游水动作缓慢。

D.④句;利春晓救人义无反顾。

4.第4自然段为何要写利春晓家庭的“不寻常”?选择分析确切的一项。(1分)()

A.表现利春晓的父母勤劳俭朴、助人为乐的美德。

B.说明利春晓做出英雄状举是因为他有富裕的生活环境。

C.说明富裕人家很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

D.说明英雄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5.文中追述利春晓以前助人、救人的事迹,这与文段开头写利春晓最后的英雄

壮举有什么关系?指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1分)()

A.前后对比,突出利春晓最后英雄行为的壮烈。

B.前后联系,说明英雄的行为不是来自偶然的感情冲动。

C.说明利春晓最后的英雄壮举是他以前助人、救人行动的继续和发展。

D.说明利春晓最后的英雄壮举是有深厚的思想基础的。

6.两处这样写对于结构文章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垒土成山,汇水成河,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有人偏不相信。他们总爱走捷径,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梦想在倾刻之间轰然成就大业。

财富是依靠积累的。有人善于储蓄而致富。有人却轻视每月几十块钱储蓄,以为如此细数不如花光痛快。他们不切实际地幻想天上掉下来一袋钻石,地上拾到金元宝,或是中彩票获奖数千万元,一夜暴富。当然,这种人只能是空想而已。

对于学问,其理亦然。积累一分学问,便是充实一分生命。积累时看似无用,到用时却是珍宝,受用一生。然而不少人却轻视每天读一页书、写一页笔记,而相信吃了什么药便能智力陡增,然后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一夜成了才子。殊不知天下的学者并不是吃药吃出来的。

积累不足而过早成名得志并非好事。正像有些人银行存款不多却喜欢摆排场、讲阔气,打肿脸充胖子,结果弄得手头拮据,捉襟见肘,被人笑话。有的人因为写了一篇文章、一支曲子或一首小诗,反映不错,受到舆论称赞,出名获奖。可是,由于作者的积累并不厚实,到手的荣誉又摧毁了他们继续进取的决心,于是再

无新作超越已有的成就。

“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这句话看似矛盾,却深含哲理。漫长和迂回即是不断刻苦积累的过程,而走捷径达到的目的,往往昙花一现,甚至“欲速则不达”。

为了人生成功的大厦,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不懈地搬沙砌石。

1.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选择确切的一项。(1分)()

A.发财致富必须重视每月几十块钱的储蓄。

B.学问积累不厚实就决不能去出名获奖。

C.做任何事情如果不走捷径就一定达不到预定的目的。

D.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应该不断积累。

判断正误

2.本文段第2、4自然段都摆出现实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情况进行对比论述。(1分)(3.下边各组短语哪一项在文段中全都是写“积累”的?把它挑出来。(2分)()A.每月几十块钱储蓄 天上掉下来一袋钻石 拾到金元宝 中彩票获

奖数千万元

B.每天读一页书、写一页笔记

C.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一夜成了才子

D.写了一篇文章、一支曲子或一首小诗

4.指出下边的语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2分)()

A.垒土成山,汇水成流,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B.殊不知天下的学者并不是吃药吃出来的。

C.而走捷径达到的目的,往往昙花一现。

D.为了人生成功的大厦,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不懈地搬沙砌石。

6.2024年中考复习模拟试卷语文试卷 篇六

立足核心素养 坚持守正出新

2018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坚持守正出新的命题原则,彰显语文试卷的育人功能,突出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注重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选拔性与导向性兼顾,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彰显语文试卷的育人功能

学生考试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接受教育的过程,因而我省语文试卷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试题的设置,都非常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益影响,彰显了语文试卷的育人功能。

语文试卷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如第3题,图片中的“精忠报国,誓死如归”“勤检节约,敬业奉献”考查的是错别字修改,渗透的是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图片中的“道路施工带来不便,望大家敬请谅解!”考查的是语病修改,渗透的是用语的“文明”;名著阅读试题:“请简述在洛伍德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简·爱与好友海伦·彭斯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考查的是外国文学名著,其落脚点意在体现“友善”这一价值观。以上这些,足能看出试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语文试卷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如说明文阅读,选取的是社科类文章《漫话石鼓文》。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它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的同时,不仅了解了石鼓文的有关知识,还会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之情,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同时,文中体现的求真、严谨、探索的科学精神也会对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如记叙文阅读《回忆齐白石先生》,作者对艺术的认识与理解,做人做事上的真诚与坚守,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综观整张试卷,语言材料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文质兼美,于无声处融入育人功能,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突出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文试卷突出了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

(一)注重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今年语文试卷持续重视识字写字能力的考查。如第2题,考查了“吹拂”“澄莹”“镇静”“谦虚”四个词语的读音或书写,第3题第⑴小题考查对图片中错别字的辨识与修改。试题不偏不怪,意在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写字的要求。

文言文阅读试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理解能力。第7题,所考查的“谓”“何”“旦”“是”四个词语,在课文《鱼我所欲也》《岳阳楼记》《三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湖心亭看雪》中都能找到。第8题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虚词“于”字的意义和用法,选项中含“于”字的句子来自《醉翁亭记》《马说》《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第9题考查翻译句子,关键词语“惊”“对”“觉”的解释在《桃花源记》《曹刿论战》《口技》中都能找到对应的词语。“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意在引导学生学好、用好教材这个“例子”,体现了注重理解、积累与迁移的命题思想。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二)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

思维能力是重要的语文能力,语文试卷加大了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如第4题,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试题要求考生阅读“中国天气网发布的2018年5月1日河北省部分城市天气情况的预报”,完成“概括从图表中获取的主要信息”的图文转换任务。这道题的思维含量是比较高的。因为这个图表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需要学生在观察图表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整合后,再进行概括。

《回忆齐白石先生》是一篇饱含真情的叙事散文,作者选取了齐白石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来展现齐老的个性与气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齐老的敬意。设计的几道试题也都有思维含量。如:第17题“从选文来看,向齐老学习画画对我唱戏有哪些启示?”如第18题“从选文④⑤⑥段看,齐白石先生有怎样的精神品质?”这类试题需要学生在阅读、感受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梳理整合、提炼概括。另外,第20题“选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学生需要联想学过的相关课文的选材特点,再归纳和概括答题。这道题的思维含量也是很高的。

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三)加大了鉴赏能力的考查力度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语文试卷加大了对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力度,体现出重视审美鉴赏能力的鲜明导向。

古代诗歌阅读选取的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5题,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赏析能力,四个选项分别从题目理解、内容理解、表达方式、诗人情感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了简要赏析。第6题,用简答题的形式考查对加线句子的赏析能力。“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用“飞”“渡”“洒”“挂罥”“飘转”“沉”等一系列动词,细致描写狂风中茅草乱飞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的痛惜之情。

记叙文阅读的第19题,包含两道赏析题,考查了对选文中富有表现力语言的赏析能力。试题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从多角度赏析,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

语文试卷中,直接考查赏析能力的试题有四道(含小题),分值为12分,这在我省中考语文试卷中是不多见的。

(四)持续关注优秀文化的考查

今年语文试卷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如第1题,考查对古代诗文名句名篇的考查,涉及龚自珍《己亥杂诗》、陆游《游山西村》、陶渊明《桃花源记》和柳宗元《小石潭记》四篇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传统名篇。如第3题的第(2)小题要求根据给出的上联“品读国学精粹”,补写出下联。对联是一种实用性非常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表达形式,它讲究句式一致、内容相关、字数相同。这道小题体现了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中华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民族记忆,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文言文阅读第一篇短文是:“屈原以五日死,楚人以舟楫拯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第10题,要求说出这篇短文中所包含的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这道题意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名著考查持续得到关注。今年考查《红岩》和《简·爱》两部名著的阅读情况,这体现了对优秀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第15题、第16题通过对人物重要故事情节的考查,意在引导学生真实阅读、深入阅读,以落实“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培养为素养提升而读的健康阅读方式。阅读优秀的外国小说,还可以让学生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优秀文化,拓展文化视野。

试题注重语文 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语文与生活密切相连,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语文实践的机会。今年的语文试卷注重从生活中选取材料,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

如第3题,选取了四张图片,图片中的内容都是来自生活中真实出现的标语或提示语。针对四张图片,设置了三道小题。第(1)题,考查错别字的辨识与修改。第(2)题,考查对联的补写。第(3)题,考查语病的辨识与修改。三道小题,递进式地呈现了三项语文活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这道题语境真实、设题巧妙,是语文试卷的亮点试题。图片的运用,为整张试卷增添了灵动感。这道题还可以使考生认识到学好语文是生活的切实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再如第4题,命题材料源自中国天气网发布的2018年5月1日河北省部分城市天气预报,试题的情境完全是真实的。利用表格的形式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这在我省中考中尚属首次。这道题意在引导日常教学,紧密关注现实生活,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作文试题为学生提供 广阔的写作空间 今年的作文试题仍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要求根据“爽”这个字的四个义项,任选角度,以“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试题立意开阔,思考角度广泛。学生可以写景,秋高气爽,环境宜人;可以写人,为人率真、个性豪爽;可以写事,做事清清爽爽,人逢喜事精神爽;还可以反向立意,不要爽约,毫厘不爽……选材非常自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

作文试题贴近学生生活。“爽”字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生活舒服说“爽”,学习高兴说“爽”,受到表扬说“爽”……这样的“话题”人人有话可说,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便于抒发真情实感。

作文试题开放灵活。不限文体,题目自拟,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可以写成记叙文,可以写成议论文,可以写成微型小说,还可以写成诗歌,学生可任意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自由表达。

7.2013年无锡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篇七

2013年无锡中考数学试卷整体呈现出“老问题新考法”的特点,与近几年中考试题以及今年一模、二模试题有比较大的差异.总体难度与去年持平,但是最难的题目难度并没有去年高,中等难度的题目比去年高,考生做起来会感觉不太顺手,此份试卷对于优秀学生的区分度比去年大,而对于中等学生的区分度将不会有太大变化.此份试卷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题目的背景和题型都比较熟悉

例如选择题的第9题、填空题的第18题,解答题第27题,尤其是第27题的题型与2012年中考中的第26题非常相似,中等偏上的学生解答起来较容易;第9、18题的数学模型学生虽熟悉,但难度又有提高,第9题的背景是面积,但要求学生会在平行四边形中四次构建三角形,建立底与对应边上的高之间的关系;第18题首先要解决直角坐标系中特殊点坐标的几何意义,才能解决最值问题.

2.强化了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

选择题第10题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图能力,要求学生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要心细.第28题并不复杂,其实是在学生比较熟悉的无盖纸盒的展开图的基础上加上了盖子,就是要求学生有很强大的学习迁移能力.

3.弱化了对于圆的考查

2012年的无锡中考试卷的第10题与第28题这两题都强调了对圆的知识的应用.但2013的中考题就只有第7题,对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关系的应用,难度大大降低.

4.实际问题难度有一定的降低

第25题的难度有一定的降低,但学生对单位的转换还是容易疏忽,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加强.

5.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深入理解能力

第26题第二小问,重点考查分类讨论等腰三角形,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在与二次函数相结合的时候,学生对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偏差.

6.对平时的知识漏点的强化考查

解答题的第24题,特别强调了举反例,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对这个知识点比较忽略,认为比较简单,一般只可能出现在填空或选择题中,对解答题的解题规范性缺乏一定的训练与强调.

二、试题重点题目分析

【例1】(2013,9)如图1,平行四边形ABCD中,AB∶BC=3∶2,∠DAB=60°,E在AB上,且AE∶EB=1∶2,F是BC的中点,过点D分别作DP⊥AF于点P,DQ⊥CE于点Q,则DP∶DQ等于().

解析:连接DF,过点D作DE′⊥AB于点E′,∴,∴点E′与点E重合,

∴∠EDC=90°,∵∠DAB=60°,∴∠B=120°,∵AE∶EB=1∶2,∴AB∶EB=3∶2.

∵AB∶BC=3∶2,∴BC=BE,∴∠BCE=∠BEC=∠DCE=30°.

过点F作FH⊥AB于点H,设BH=a,

评价:此题将高之比转成三角形对应底边之比,而这两底边又要求在其中构建两个直角三角形,最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这两底边之比.

【例2】(2013,18)已知点D与点A(8,0),B(0,6),C(a,-a)是一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则CD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

解析:∵OA=8,OB=6,∴AB=10.

(1)当CD是平行四边形的边时,CD=AB=10.(2)当CD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CD过AB的中点P(4,3),过点P作PH⊥直线y=-x于点H,则PC=PH时最短,此时CD=2PH最小,过B、A分别作直线y=-x的垂线,可求得.

评价:此题首先解决点C的位置关系,点C只能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利用图象进行分类讨论.第一种情况还是较简单的,但第二种情况就需与最值相联系,也是较常规的一题.

【例3】(2013,26)如图2,直线x=-4与x轴交于点E,一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过原点O交线段OE于点A,交直线x=-4于点B.过B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C,直线OC交直线AB于D,且AD∶BD=1∶3.

(1)求点A的坐标;

(2)若△OBC是等腰三角形,求此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解析:(1)作DH⊥OA于H,∵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O、A,且BC∥x轴,∴BA、CO关于DH对称,∴点D一定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设点A的坐标为(m,0),则点H的坐标为.

∴m=-2,即点A坐标为(-2,0).

(2)∵抛物线过点O、A,∴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x+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BC=6.∵点O不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BO≠CO.

评价:解此题先要能对二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灵活应用,特别是图形的对称性是解决问题(1)的关键,在问题(2)中,着重利用对称性求出线段BC的长,再用熟悉的分类讨论解决此题.

【例4】(2013,28)下面给出的正多边形的边长都是20cm,请分别按下列要求设计一种剪拼方法(用虚线表示你的设计方案),把剪拼线段用粗黑实线在图中标注出必要的符号和数据,并作简要说明.

(1)将图3-1中的正方形纸片剪拼成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直四棱柱模型,使它的表面积与原正方形面积相等.

(2)将图3-2中的正三角形纸片剪拼成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直三棱柱模型,使它的表面积与原正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3)将图3-3中的正五边形纸片剪拼成一个底面是正五边形的直五棱柱模型,使它的表面积与原正五边形的面积相等.

解析:

(1)将图4-1中四个角上的4个小正方形剪下拼成一个正方形作为直四棱柱的一个底面.

(2)将图4-2中三个角上的3个四边形剪下拼成一个正三角形作为直三棱柱的一个底面.

(3)将图4-3中五个角上的5个四边形剪下拼成一个正五边形作为直五棱柱的一个底面.

评价:此题的背景学生应该还是比较熟悉的,就是棱柱的展开图,在这三张图中如若剪出一无上底的棱柱对学生应该说难度也不是太大,剩下的关键是如何把剩下的部分拼接成一底,而接下来如何计算出各主要边长,这又用到等面积变换的应用.

三、对2014届考生的复习建议

一定要关注知识间的结合与融合,回归到对知识的最初认识上,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通过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来提高应变的能力.

8.2024年中考复习模拟试卷语文试卷 篇八

▲单项选择(4小题,每题2分,共8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人题后括号)

1.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改革、深化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加快改革、启动改革……《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这说明

A.我国把深化改革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B.深化改革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c.深化改革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D.全面深化改革能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

2.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须说明理由,但根据商品性质不宜退货的除外。这说明

A.网络购物乐无忧,不需解释只管退

B艄费立法建新规,保护权益有依据

c.随心所欲有保障,七天之内可以退

D.新法保护我权益,侵权行为全杜绝

3.2013年12月28日,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投人运营,郑州正式跨入地铁时代,成为中原地区第一个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郑州地铁的开通运营

A.确立了郑州科技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B.标志着河南富民强省目标已经实现

C.将从根本上解决郑州交通拥堵问题

D.将会促进郑州经济新的跨越与发展

4.渤海漏油事件、云南曲靖铬污染事件、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近年来,一起起水污染事件频繁发生,越来越多地牵动公众神经。减少水污染事件,需要我们

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环境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B.减缓经济发展速度,杜绝向外排放污水

c.加大科技创新和治理力度,减少污染排放

D.先污染后治理,追究所有涉污企业的法律责任

▲多项选择(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者:若有两个正确选项,只选一项者得1.5分;若有三个正确选项,每选一项得1分;若有四个正确选项,选三项者得2分,选一、二项者均得1分)

5.歌曲《我的要求不算高》唱出了普通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八十平米的小窝,还有个温柔的好老伴,孩子能顺利上大学,毕业就有好工作,每天上下班很畅通,没有早晚交通高峰,天天去户外做运动,看蔚蓝的天空。……养老生病不差钱,由政府来买单……老百姓的这些梦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理想总是指向未来,遥不可及

B.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没有改变

C.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我国现阶段达到的还只是总体小康

6.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随后,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我国启动“单独二孩”政策有利于

A.缓解男女性别失衡

B.延缓老龄化的速度

C.应对劳动力的不足

D.减轻子女养老负担

7.我们党之所以能凝聚起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创造举世瞩目的“中国传奇”,最根本的就是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予以坚持和贯彻。这有利于

A.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B.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C.杜绝党内贪污腐败的现象

D.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8.央视马年春晚小品《扶不扶》关注社会热点,受到广泛好评。扶人者郝建面对老太太的称赞说:“大妈,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为了让人心不倒,我国必须

A.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B.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把先进文化建设作为兴国之要

c.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努力实现“救人免责”制度化

D.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请你辨析(10分)

9.《汉字英雄》是河南卫视打造的中国国内首档大型文化综艺节目。节目集综艺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将文化和娱乐相融合。《汉字英雄》让观众认识和重温了中华汉字的魅力,不仅夺得高收视率,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广电系统学习借鉴《汉字英雄》,积极开办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文化节目。

三、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2小题,共20分)

10.捐款献爱心的事情常有,捐错了数的却不常有,多按了一个“0”导致多捐了9倍钱,这可不是出现在小品中的情节,而是在郑州真实上演的爱心一幕。在给不幸得了急性白血病的4岁小女孩捐款时,郑州一对夫妻不小心把4000元错输成40000元,他们却没有纠正,而是情愿“一错到底”。他们说:“这是普通人做的普通事,没有什么好宣传的,钱既然捐了就是缘分,是最好的安排,钞票如果帮不了更需要它的人,就是废纸。”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9.2024年中考复习模拟试卷语文试卷 篇九

兰州市第十一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

今年中考语文试卷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命题更加注重语文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对其实践能力的考查;试卷覆盖面广,选材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试卷结构清晰简约,分布合理;试题数量适当,难易适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但试卷对各种文体知识的考查不够全面,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

关注当下社会热点、关注身边问题,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试卷第一部分病句判断题的选材聚焦今年的时事热点——戒烟话题。它不仅仅考查考生对常见的几种典型病句甄别判断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戒烟问题的价值判断,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巧妙地得以体现,但以客观题呈现降低了难度。综合性学习试题的设置富有创意,选材既关注“西安世园会”这一当下社会热点,同时又关注学生身边的大事,把“世园会”和“兰州展园”紧密地联系起来,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学生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核很到位。

名著阅读注重《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和课本推荐相结合的原则,往年名著阅读一般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今年二者兼顾,既考查了《新课程标准》推荐的《鲁宾逊漂流记》,也考查了课本推荐的《傅雷家书》,试题有新意,也能很好的兼顾课内所学知识,但题型略显简单。

诗词默写涉及曹操、诸葛亮、孟子的名句,都是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内容;37分的现代文阅读选取了一篇小说,一篇散文,而说明文则不在考查范围之内,试题设计强调整体感知,着眼语言品味,注重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彰显个性阅读。尤其第二个阅读文段对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将试题回答深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今年的作文是一道材料加命题作文,要求考生以《雨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主要让学生写自己成长的体验和感悟。如何“化抽象为具体”和“化具体为抽象”是本次作文审题的关键,特别是要写明雨露的象征意义。表达上也对学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语言的生动形象化处理和多种表达方式的合理运用,才能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今年作文得高分有一定的难度。

10.2024年中考复习模拟试卷语文试卷 篇十

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卷18小题,共8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指定位置。

3.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不要在密封线内答题。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抄写下面的句子,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圣火传dì梦想,爱心铸就国魂!

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们无法_______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靠________它的宽度和高度来_______它的容积,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A.增加 扩大 控制

B.扩大 控制 增加

C.控制 增加 扩大 3.修改下面的病句。(3分)空降兵部队具有机动能力强、突击速度快,可以越过地理障碍迅速向目的地投送兵力。改正: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依次是()和()(只填序号)(4分)__________。所谓“形散”,一般指行文的结构灵活多样,手法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是指文章的主题集中。了解散文的这一特点,有助于我们欣赏散文。阅读散文,________。这样,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得到艺术享受。

A.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B.散文是一种最适合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文学形式

C.要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与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再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象

D.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象,再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与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

5.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句子。(8分)(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2分)(2)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2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2分)(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分)6.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10分)为了引导同学们对生命的价值有更深的思考和理解,学校准备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同学们拟定了以下几个选题,你认为不适合作为选题的一项是()(3分)A.珍爱生命与保护环境 B.珍爱生命与仿生技术 C.珍爱生命与远离毒品 D.珍爱生命与见义勇为(2)假如你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珍爱生命需要智慧》,你会选用下面哪一则材料?为什么?(4分)[甲]邰丽华身残志坚,为实现梦想,和同伴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经过艰苦训练,终于为人们奉献了精彩绝伦的“千手观音”。

[乙]22岁的乐刘会,困在地震废墟中冷静等待救援。听不到任何声音,她就平静呼吸,保存体力;听到有人经过的声音,她就大声地呼救。在被困70多个小时后,她终于获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星期天,课题小组的同学们终于完成了综合性学习报告。由于天热,有位同伴提议一起到江边去游泳,你不赞同他的想法。这时,你看了看学习报告的题目《呵护生命从现在做起》,灵机一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7-10小题。(15分)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6分)(1)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释:(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诣:(3)咨其风土

咨:

8.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上面文段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2分)A.交友B.考察C.读书

10.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第11-13小题。(10分)元青花之谜

在青花瓷的家族里,元青花的名字一听就如雷贯耳。然而,元代青花瓷从诞生之日起,就给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谜团。

第一个谜就是它的纹饰为什么是蓝色的。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蒙古当时跟西域的关系十分密切,在13世纪初,由于成吉思汗异军突起,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了西亚、中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涌入中国,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学家、医学家等,他们带来了西域的文化。蓝色是西域波斯文化的主色调,今天去中东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到处都是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建筑。

第二个谜就是它的发展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 它是突然成熟的。过去任何一个瓷窑,其发展脉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元青花则不然,你看见的时候,它就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这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现的,而是元代中晚期出现的,那个时候,波斯人带来了现成的原材料和成熟的工艺,元青花直接受波斯文化的影响。另外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有大量北方工匠南迁,他们绘画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来到南方的景德镇驻扎下来,在景德镇漂亮的瓷胎上重新开始作画,就跟一个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画画似的,只不过是换了纸,换了颜料而已,技艺上没有什么区别。元青花的这种突然成熟,从学术角度讲,至今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

第三个谜是元青花纹饰为什么题材众多。元青花跟其他瓷器的题材表现不一样,它的题材尤其多。元青花早期的题材大都是花卉、鸟兽、龙凤,后期才出现了人物题材。后期画人物的第一个原因是元青花受元曲和小说的影响,注意展现情节。第二个原因是在元朝后期,朱元璋没有拿下江山之前,曾长时间驻扎在景德镇。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第四个谜是元青花造型硕大,大件瓷器特别多,如大盘、大罐、大瓶。土耳其的托布卡比宫里有元青花大件瓷器几十件,都是中国当时出口的。元青花大器特别多有一个原因,就是跟蒙古人的性格有关。蒙古人性格粗犷,不拘小

节。比如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当中有一个“把杯”,所谓“把杯”,就是高足杯,下面的足可以用手攥着。为什么做成这样的呢?因为元人是马上民族,他骑在马上,一只手腾出来就可以攥住这个杯子。“欲饮琵琶马上催”就是这个感觉。高安出土的这个“把杯”,上面写着两句诗,非常有意思:“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我能够活一百年,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喝醉一场,也无非三万六千场,人生苦短啊!元青花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迅速繁荣起来。后来的明清两代,瓷器都以青花为主。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正是因为其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和蕴藏的民族文化内涵,千百年来,它以扑朔迷离的光泽闪烁在历史的记忆中。

(根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相关内容整理)11.根据文本内容填空。(3分)作者从色调、□□、□□、□□四个方面介绍了元代青花瓷的四大谜团。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为什么说“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请整合文本信息回答。(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第14一17小题。(15分)神奇的丝瓜

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

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

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

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家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的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了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紧靠楼墙突出的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突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的。

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他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子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选自《季羡林散文》,略有改动)14.在丝瓜的成长过程中,哪些神奇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深思?请简要概括。(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说说作者心目中的丝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品读文本,说说作者看待事物的方式给了你什么启迪。(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50分)“加油!”简单的一句话,让她浑身充满了力量,顽强地冲向终点。“孩子,老师说你做得不错,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简单的一句话,让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一步步走进了大学的殿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简单的一句话,让他悟到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

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这些现象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武汉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递(共2分).2.C(3分)3.在“突击速度快”后加上“的特点”。(3分)4.AD(共4分。每空2分。)

5.(1)留取丹心照汗青(2)后天下之乐而乐(3)零落成泥碾作尘(4)安得广厦千万间(共8分。每题2分)

6.(1)B(3分)

(2)示例:我会选择[乙]材料,因为[乙]材料中乐刘会不因被困而慌乱,而是根据周围的情形进行判断,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自救,充分体现了她珍爱生命的智慧。(共4分。)(3)示例1:不可以,江中游泳很危险,呵护生命应该从现在做起呀!示例2:不行吧,到江里游泳不安全,你可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呀!(3分。)7.(1)放下(2)到(3)询问(共6分,每个2分。)

8.示例: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共4分。)

9.A(2分)

10.勤奋、严谨、专注(3分。)

11.(1)发展(2)题材(3)造型(共3分。一点1分。)

12.示例:不能删去。“应该”一词表明作者推测朱元璋曾影响了瓷器的纹饰,删去“应该”就不严密了。(共3分。)

13.示例:因为元青花受到了汉族文化、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等三种文化的影响,其纹饰的题材与汉文化关系密切,其颜色、原材料、工艺与西域的波斯文化有关,造型的硕大与蒙古文化有关。(共4分。)14.示例:①丝瓜秧生长迅速,细秧能养育出浓绿的瓜叶,充满了活力与生机。②丝瓜能控制瓜的生长,似乎有思想。(共4分,一点2分。)15.示例:这两个动词描绘了丝瓜主动调整生存状态的动作,表现出丝瓜具有主动性,似乎有思想的特点。(共3分。)

16.示例:在作者心中,丝瓜好像是一位智者,因为它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生存环境。(共4分。)

17.示例:把植物当作一个生命去看待,细心观察,用心体味和思考,并从中获得生活的启示。(共4分。)

上一篇:2023年高一升级高二学生演讲稿下一篇:致天国的父亲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