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骨架的显示及光镜观察

2024-07-08

植物细胞骨架的显示及光镜观察(精选7篇)

1.植物细胞骨架的显示及光镜观察 篇一

实验三 植物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骨架的结构特征及其制备技术。

二、实验器具及试剂 1.器具

普通光学显微镜、50ml烧杯、玻璃滴管、容量瓶、试剂瓶、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小剪刀、吸水纸、擦镜纸。2.试剂

M-缓冲液:咪唑、KCL、MGCL2、EGTA【乙二醇双醚四乙酸】、EDTA、疏基乙醇或DTT(二硫苏糖醇);(PH6.8)磷酸缓冲液(用NaHCO3调PH值);Triton X-100,用M-缓冲液配制;考马斯亮蓝R250,其溶剂为:甲醇46.5ml、冰醋酸7ml、蒸馏水46.5ml;戍二醛、乙醇、叔丁醇、正丁醇、二甲苯、中性树胶等。3.实验材料 洋葱鳞茎

三、实验内容

细胞骨架事由蛋白质丝组成的复杂网状结构,根据其组成成分和形态结构可分为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它们对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的生长、运动、分裂、分化,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基因表达等起到重要作用。当用适当浓度的Triton X-100处理细胞时,可经细胞质膜中和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和全部脂质被溶解抽提,但细胞骨架系统的蛋白质不受破坏而被保存,经用戊二醛固定,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后,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由微丝组成的微丝束为网状结构,就是细胞骨架。

(一)溶液配制(1)M-缓冲液配制:

M-缓冲液(10×原液):咪唑34.04g,氯化镁(MgCl2•6H2O)1.02g,EGTA(乙二醇双醚四乙酸)3.8g,EDTA(乙二胺四乙酸)0.29g,巯基乙醇0.78g(0.7ml)蒸馏水加至1 000 ml。使用时,取100 ml(10×原液)加900 ml蒸馏水。(2)6mmol/L(PH6.5)磷酸缓冲液配制: 甲液:NaH2PO4•2H2O,0.938g 溶于蒸馏水中,最后稀释至1 000ml。乙液:Na2HPO4 •12H2O,2.15g加蒸馏水溶解,最后加水至1 000ml。取甲液685ml,乙液315ml加蒸馏水1000ml即成6mmol/LPH6.5的磷酸缓冲液。

(3)1%Triton X-100,用M-缓冲液配制: 取22ml Triton X-100液加M-缓冲液至200ml。(4)0.2%考马斯亮蓝R250:

考马斯亮蓝R250为0.2g,甲醇46.5ml、冰醋酸7ml、蒸馏水46.5ml(5)3%戍二醛,用磷酸缓冲液配制。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约1cm2大小若干片)置于装有PH6.8磷酸缓冲液的50ml烧杯中,使其下沉。

(2)吸去磷酸缓冲液,用1% Triton X-100处理20~30min。(3)吸去Triton X-100,用M-缓冲液洗3次,每次10min。(4)3%戊二醛固定0.5~1h。

(5)PH6.5磷酸缓冲液洗三次,每次10min。(6)0.2%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20~30min。

(7)用蒸馏水洗1~2次,细胞置于载破片上,加盖玻片,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8)如观察效果好,可制作成永久切片。

在有样品的50ml烧杯中,顺序通过如下药物:50%乙醇、70%乙醇、95%乙醇、1/2V95%乙醇+1/2V叔丁醇、叔丁醇(每级5-10min);或正丁醇、正丁醇、二甲苯、二甲苯(每级5-10min),然后捞取样品,平展于载玻片上,经镜检,效果好的,可加一滴中性树胶,盖上盖玻片,即成永久片。

四、实验报告

1.绘出植物细胞骨架微丝结构图。

2.分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骨架的形态特征。

2.植物细胞骨架的显示及光镜观察 篇二

高熹 1120152430(李安一)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16121501班)

摘要:狭义的细胞骨架概念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微管、微丝及中间纤维组成的体系。考马斯亮蓝R250是通过范德瓦尔键与蛋白质结合的一种物质,用于微量蛋白质染色。该实验通过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细胞骨架染色,观察细胞骨架,使我们掌握了动植物细胞内微丝的染色方法。关键词:细胞骨架;考马斯亮蓝;微丝;染色;实验 引言

由微管、微丝和中间丝所组成的蛋白纤维网架结构体系称为“细胞骨架系统”,与细胞内的遗传系统、生物膜系统、并称“细胞内的三大系统”。是真核细胞借以维持其基本形态的重要结构,被形象地称为细胞骨架,它通常也被认为是广义上细胞器的一种。广义的细胞骨架概念是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胞外基质所形成的网络体系。核骨架、核纤层与中间纤维在结构上相互连接,贯穿于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网架体系。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络结构。发现较晚,主要是因为一般电镜制样采用低温(0-4℃)固定,而细胞骨架会在低温下解聚。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采用戊二醛常温固定,才逐渐认识到细胞骨架的客观存在。真核细胞借以维持其基本形态的重要结构,被形象地称为细胞骨架,它通常也被认为是广义上细胞器的一种。细胞骨架不仅在维持细胞形态,承受外力、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且还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如:在细胞分裂中细胞骨架牵引染色体分离,在细胞物质运输中,各类小泡和细胞器可沿着细胞骨架定向转运;在肌肉细胞中,细胞骨架和它的结合蛋白组成动力系统;在白细胞(白血球)的迁移、精子的游动、神经细胞轴突和树突的伸展等方面都与细胞骨架有关。另外,在植物细胞中细胞骨架指导细胞壁的合成。

微丝普遍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是一个实心状的纤维,直径为4nm-7nm一般细胞中含量约占细胞内总蛋白质的1%-2%,但在活动较强的细胞中可占20%-30%。在一般细胞主要分布于细胞的表面,直接影响细胞的形状。微丝具有多种功能,在不同细胞的表现不同,在肌细胞组成粗肌丝、细肌丝,可以收缩(收缩蛋白),在非肌细胞中主要起支撑作用、非肌性运动和信息传导作用。微丝主要由肌动蛋白构成,和肌球蛋白一起作用,使细胞运动。它们参与细胞的变形虫运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流动与肌肉细胞的收缩。微丝是双股肌动蛋白丝以螺旋的形式组成的纤维,直径为7纳米,螺距为36纳米,两股肌动蛋白丝是同方向的。肌动蛋白纤维也是一种极性分子,具有两个不同的末端,一个是正端,另一个是负端。微丝与它的结合蛋白以及肌球蛋白三者构成化学机械系统,利用化学能产生机械运动。由微丝形成的微丝束称为应力纤维,常横贯于细胞长轴。脊椎动物肌动蛋白分为α、β和γ三种类型,α型分布于心肌和横纹肌细胞中,α及γ型分布于平滑肌细胞中,β及γ型分布于非肌细胞中。聚合的及非聚合态的肌动蛋白能与其多种结合蛋白相互作用,这些结合蛋白对肌动蛋白的聚合及对微丝的稳定、长度及分布具有调节作用。考马斯亮蓝R-250是通过范德瓦尔键与蛋白质结合,尤其适用于微量蛋白质染色。它与不同蛋白质结合呈现出基本相同的颜色,并且在比较宽的范围内(15—20g),扫描峰的面积与蛋白量呈线性关系。一般当细胞充分铺展时,经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可看到沿细胞长轴伸展的粗大纤维束,即应力纤维。应力纤维上还周期性地分布着微丝结合蛋白,包括-辅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类肌钙蛋白等。应力纤维的端部连接着质膜上的粘着斑,与加强细胞对基质的附着、铺展及维持细胞特定形状有关。考马斯亮蓝R250可以染各种蛋白,并非特异染色微丝,实验中用1%Triton X-100抽提掉胞质中除骨架蛋白外的其他蛋白,能清晰地显示微丝束。实验器材及试剂

2.1 器材

光学显微镜、温箱、细胞培养设备、平皿、直径30mm小染缸、载波片、盖玻片条(剪掉一角以区别细胞正反面)。2.2 材料

体外培养的贴壁生长的HeLa细胞、洋葱鳞茎。2.3 试剂

细胞培养基(DMEM、RPMI-1640等)、磷酸缓冲盐溶液(PBS,pH7.4)、0.2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7.3)、M-缓冲液、1%Triton X-100(用M-缓冲液配制)、0.2%考马斯亮蓝R250、3.0%戊二醛(用0.2mol/L磷酸盐缓冲液配制)。实验步骤

3.1 HeLa细胞染色

(1)细胞培养在平皿中的盖玻片上,尚未致密时即可使用。取出盖玻片,用PBS洗3次。

(2)用1%Triton X-100处理25~30min,室温或37度均可。(3)立即用M-缓冲液轻轻洗细胞3次。

(4)略晾干后,用3.0%戊二醛固定细胞5~15min。(5)PBS洗数次,滤纸吸干。

(6)用0.2%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1小时,然后用水小心冲洗,蒸馏水冲洗,空气中略干燥。

(7)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用40×物镜或油镜观察。3.2 植物细胞染色

(1)取洋葱鳞茎表皮,大小约1cm2,放入盛有0.2mol/L磷酸盐缓冲液(6.8)的小烧杯中。

(2)吸去缓冲液,用1%Triton X-100处理洋葱表皮20~30min。(3)除去Triton X-100,用M-缓冲液充分洗3次,每次约10min。(4)加3.0%戊二醛(用0.2mol/L磷酸盐缓冲液配制,pH6.8)固定0.5~1h。(5)用PBS洗3次,滤纸吸去残液。(6)0.2%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30min。(7)蒸馏水洗数遍。将样品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结果

图1 Hela细胞骨架染色图

图2 洋葱鳞茎细胞骨架染色图

结果分析

由实验结果来看,图2洋葱鳞茎细胞的细胞骨架染色较为成功,可以清楚地在图中看到染成蓝紫色的微丝细胞骨架。而Hela细胞骨架染色出现了一些问题,显著观察到的是细胞出现了破裂,造成细胞被染色的部分游离分散在了玻片上,由于分工不同,Hela是李安一同学做的,在与他交流后,分析可能是最后蒸馏水冲洗的时候操作不当,可能造成了细胞的吸水胀破,引发了细胞骨架的游离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在班里很多组里都有出现,因此,这里考虑实验步骤的错误,改进方法为可以用缓冲液去洗涤脱色。实验反思

本次实验步骤无明显错误,最后部分结果不太好,在排除自身操作的同时,对实验步骤产生一定的质疑,未来的实验不能按图索骥,要勤于思考,对每一步加深了解并给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

3.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的教学设计 篇三

妙隘乡中学冯国胜 授课班级:七(5)

安全教育:在老师还没要求同学们动手时请不要动任何仪器,以免受到伤害。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植物细胞由那些结构组成,并说出各结构的功能。能力目标:

1、尝试自己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2、正确的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3、尝试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并能标出它的各结构名称。

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们的良好生物科学素养和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2、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和爱护学校公物的良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

1、描述植物细胞由那些结构组成;

2、让学生学会自己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3、培养学生做事细心和爱护学校公物的良好品德。

三、教学难点:

1、让学生学会自己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准备:实验所需器材——洋葱、碘液、清水、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纱布、吸水纸、显微镜、植物细胞模型等。

六、板书设计:

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实验目的:

1、尝试自己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2、正确的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3、尝试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并能标出它的各结构名称。

实验器材:洋葱、碘液、清水、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纱布、吸水纸、显微镜、植物细胞模型等。

实验步骤:

临时装片的制作

一、准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吸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二、制片

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子内侧的表皮上,撕取一小

块透明薄膜。

4.把撕下的薄膜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薄膜展平。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 后轻轻地盖在薄膜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6.把一滴碘液滴在添置玻片的一侧。

7.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作业:在显微镜的视野中找一个清晰的细胞把它画在实验报告单的实验现象中

实验现象:

七、教学过程

1、引入实验:(2分钟)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吗?生:细胞

很好!师:大家都知道了吗?生:知道了。师:你们知道细胞是什么样子吗?生:不知道!那你们想知道吗?生:想!师:好!别急,接下来我们就自己来观察一下细胞到底长什么样子,这就是我今天要做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2、讲解实验:(8分钟)

先让我们共同来看看实验的目的,下面我们认识一下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有:洋葱、碘液、清水、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纱布、吸水纸、显微镜、植物细胞模型等(强掉易碎如盖玻片、载玻片和易伤到人的如解剖刀等仪器要小心使用)好我们认识了这些器材以后怎么去使用它们呢?接下来就让我来给大家先演示一下具体的操作过程:首先要准备即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后放在实验台上,用吸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接着就是制片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子内侧的表皮上,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这一步是很关键的时撕取面积不能过大而且要保证越薄越好)把撕下的薄膜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薄膜展平。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薄膜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把一滴碘液滴在添置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引流,使碘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就这样临时装片做好了下面就该观察了,注意:观察时一定要按照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去做否,则会压坏波片。好!那下面同学就开始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有什么疑问就问我!

3、学生操作(18分钟)

4、师生交流讨论(5分钟)

4、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10钟)

5、整理收拾实验仪器(2分钟)

4.植物细胞骨架的显示及光镜观察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 在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后,练习绘制细胞的结构简图。3. 让学生自己采集实验材料,并从中知道绿藻、苔藓等实验材料可在什么环境中采集到,并逐渐培养勤于钻研、勤观察的好习惯。同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制作临时装片。

难点:观察细胞并绘制细胞的结构简图。

三、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探究、讨论法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1. 引言:同学们,当你学会使用显微镜后,是否想看一下细胞的真面目吗?如观察植物细胞,随即取一片叶就能看清吗?什么样的材料才能在显微镜下看清?这就是本节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制作临时装片。

一般来说常用玻片标本有三种:

切片------用于观察植物的输导组织。

涂片------用于液体材料的观察实验。

装片------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叶绿体的结构,细胞质的流动,细胞分裂等实验中。

2.在实验课之前可让学生回家到大自然中采集洋葱、黄瓜及苔藓,上课时带来展示,看谁采集的符合要求,激起求知欲望,并让采集到苔藓的学生说一下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找到的,并与环境污染的有关内容加以联系,使学生在情感上知道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它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3.教师要先培训几名“小老师”,组内各成员要分工明确,以防混乱。实验时边制片,边讲解,认识实验材料用具的使用方法。

4.实验时除了书上的方法步骤外,让同学们仔细留意看有更好的方法没有。在实验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同时倡导大家多提一些疑难问题,供大家讨论解决。

a.载玻片和盖玻片的使用方法。

b.为什么要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c.为什么要撕取洋葱鳞片叶内侧薄膜,而不撕取外侧薄膜呢?(因外侧薄膜带有紫色,常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d.怎样掌握撕的角度,制作的玻片效果才最好,让学生谈体会。e.如何盖盖玻片才能不出现气泡。

f.怎样使标本染色,什么样的材料不用染色(如苔藓)。在我做过的实验中,观察苔藓植物的形状及细胞质的流动,能观察到叶绿体和细胞

质的流动,效果不错。

小结:当实验结束后,是否让一组实验好的学生到黑板上给大家当场演示一下,并叙述制作过程,如果该生能能够操作并叙述下来证明已基本掌握。

作业:课后练习制作临时装片,为下一节观察细胞的结构做准备。

第二课时

1.上课后展示各自制作的装片,如果没制作好可给10分钟时间补充。观察细胞的结构之前,先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取镜——对光——放入装片——用低倍镜找到被观察的对象——用高倍镜观察细胞。

2.洋葱鳞片叶可见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膜不易看清,细胞核是被液泡挤到相对突起的地方。然后把各自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简图画下来,互相展示,老师可随机抽查画的与观察的是否一致,防止学生依照书上的模式图画,没有实现生物学科的科学精神,让他们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

3.在画简图时,让学生仔细领会书上的5 个注意事项,提高绘图能力。

4.课后练习可在当堂处理或下一节,但都应是学生结合本节内容来解决,切忌老师代办,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植物细胞骨架的显示及光镜观察 篇五

一、内容提要:此教学设计有两点比较突出。1.注意告诉学生一些实验技巧。如:显微镜找物像、玻片标本染色的技巧。另外,拓展了观察其它植物细胞的内容。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学生观察微观世界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植物体与细胞的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2.对如何搞好课堂组织教学(特别是实验课组织教学)论述得比较深刻。阐明了要想真正搞好组织教学还得用爱心。从根本上讲,这是人生观决定的。当我们越来越充满爱心的时候,工作会干得越来越好。

二、教材分析

《制作和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教材这步分内容写得比较清楚,但有一个明显错误。书第43页有一个手拿滴管滴碘液的图,图中所示的使用滴管的方法明显不规范。

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实际的教学安排与教材有些不同:《第二节植物细胞》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为理论部分(包括讲细胞的结构)。第二课时为实验内容。本教学设计是针对第二课时实验内容的。

初一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比较多。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观察草履虫、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人血涂片。可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将这些实验统一安排。如:有时可将观察

人血涂片合并到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这个实验中。

三、学情分析

很多学生使用显微镜还不够熟练。初一学生观察微观世界的愿望非常强烈。初一的学生第一次制作玻片标本,一上来就完全让学生自己做,有一定的困难。初中生模仿能力较强。初一学生自制力差,实验课容易违反纪律。

四、教学策略

1.针对很多学生使用显微镜还不够熟练的情况,注意告诉学生一些使用显微镜的技巧和方法。如:调焦找物像的技巧。

2.针对初一学生观察微观世界的愿望非常强烈的情况,可拓展观察其它植物细胞的内容。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学生观察微观世界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植物体与细胞的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可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想观察的植物细胞材料。教师事先对学生准备的实验材料要有所了解。这样,一方面便于课上辅导。另一方面,能及时发现学生准备的实验材料中的问题。如有的实验材料不透明,有的具有腐蚀性。教师也要给学生演示一下如何制作和观察其它植物细胞临时装片。通过实践,笔者发现白菜帮子的表皮、西红柿、青萝卜、辣子(果皮和果肉皆可)、冬枣、黄瓜、苹果、梨的实验效果不错。

3.针对初一的学生第一次制作玻片标本,模仿能力较强的情况,可采取教师先演示,学生然后再做的方法。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基础性,更要先给学生演示一下。在学

生的实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教师要注意多辅导。有时当面辅导学生一分钟,比教师在讲台上讲十分钟还管用。从这个角度上讲,课下辅导学生有时教学效果会更好。

4.针对初一学生自制力差,容易违反纪律的情况,在课前要做好充分地准备。自己要知道学生一旦自己做上实验,很有可能有意无意地说话声音会很大。实验过程中,老师有什么话想跟全班同学说,有时都挺困难。即使反复跟学生讲道理,也不见得管用。若遇到这种情况,自己要注意不要生气着急,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也不应想:现在很多的学生欺软怕硬,就得来厉害的;若用爱心,学生可能会认为你软弱可欺。其实,这种情况并不说明爱心不管用,而是说明自己的爱心不够纯。此时,要注意反思自己。自己应该清楚,事实上,自己所付出的辛苦(如查阅资料备好课、费心费力管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怕乱课后会遭到学校领导的批评,怕丢面子,往大了说,怕转岗,怕下岗。并不是象经常对学生说的那样“管你们是为了你们好,与老师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自己的教育并不是完全出于爱心,而是搀杂了不少私心。由于这些私心的存在,减弱了自己言语的力量。所以,尽管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言语本身没有错,有的话甚至还非常有道理,但还是不能说服学生;尽管教育学生很辛苦,但还是不能感化学生。这也许才是导致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爱心越纯,说出话的力量才会越大。同样一句“请大家不要说话”出口后,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有时,自己有意无意地还将爱当作了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为人处事的做人原则。自己要明白,从某种程度上讲,也许爱心就是善心。在任何情况下,都应用爱心。从根本上讲,这是人生观决定的。即使对方恩将仇报,也应用爱心。自己不能为了工作而工作。应该通过工作中的矛盾(如乱课),发现自己的缺点、不足和错误,使自己的私心越来越少,人格越来越完善。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能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提高,也许是人生最大的幸事。当自己越来越充满爱心的时候,工作会干得越来越好。

五、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从实验的角度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能力方面

1.学会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练习画植物细胞结构简图(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改成填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体验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植物体与细胞的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六、教学重点、难点 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七、教学方法 实验法、演示法

八、材料用具 显微镜、挂图等。

九、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自己演示所要用的植物细胞材料。学生准备一些自己想观察的植物细胞材料。

十、课时安排

《第二节

植物细胞》一节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可将这一节的理论部分讲完。本教学设计为第二课时实验部分的教学设计。

十一、教学过程

(一)导言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1.在这一环节,要告诉学生一个显微镜使用的技巧:物镜距载物台1厘米左右的时候,镜头的高度就差不多了。这时,很可能在视野中看到杂质。看到杂质后,就先不要升镜头了,应移动玻片标本找到物像。如果找到的物镜模糊,稍稍动动粗准焦螺旋(实践中,笔者觉得此时稍稍动动粗准焦螺旋比调细准焦螺旋的效果要好),将物像调清楚就可以了。

2.在引入新课时,要简明扼要地说明使用光学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必须透光以及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这一部分内容也可以在第一课时进行。

(二)进行新课

1.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先给学生演示一下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做。在演示的过程中,顺便讲一下正确使用滴管的方法。在给学生演示这个实验时,还要注意告诉学生一个染色技巧。

这个技巧不仅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管用,对于下一个实验(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同样有用。这个技巧就是将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将装片倾斜,把吸水纸放在装片较低的一端,将碘酒从盖玻片的下面吸过来。

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要注意多辅导。2.制作和观察其它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在这一步,教师可举一两例给学生演示一下如何制作其它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条件允许,可以用生物显微演示装置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师制作的其它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此时,还可以用白板播放几张其它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和观察其它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在这一步,教师更要注意多辅导。

在做的过程中,可提醒学生没必要观察一张新装片就降1次镜头、升一次镜头。一般情况下,直接换上新玻片标本即可。如果物镜模糊,稍稍动动粗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楚就可以了。

3.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

要求学生画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结构简图。因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结构典型,而且容易观察,容易绘制。如果条件不允许,绘图的要求可适当降低。如改成填图。

4.实验整理

在这一步,教师尤其要嘱咐学生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以免影响后面班级的教学。擦拭载玻片、盖玻片的方法以及擦拭的注意

事项可以在教师演示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做法时,向学生说明。

十二、教学评价设计

有时,学生很高兴帮老师准备实验。可将帮老师准备实验做为一种奖励,鼓励实验做得好的学生。另外,应注意到,在课上教师适当的口头表扬,有时作用很大,尤其是对学困生。

十三、板书设计

制作和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1.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2.制作和观察其它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3.练习画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结构简图(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改成填图)

十四、备注

教无定法。自己要注意根据当时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实验方式不一定是全探究,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可采用验证或半探究。

在课的最后,可以问学生“如何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河水里有什么”。师生讨论这个问题的好处很多:

ⅰ.这个问题和实际联系紧密。

ⅱ.这个问题可以考查学生会不会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并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ⅲ.学生很可能回答“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河水,然后盖上盖玻片”来观察一滴河水里有什么。学生回答到这一步就可以了。

6.植物细胞骨架的显示及光镜观察 篇六

该设计案例为苏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的探究实验。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渗透的原理,对半透膜、渗透作用及渗透装置的组成有了一定的认识。具有这样的知识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一起构成典型的渗透系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获得细胞吸水、失水与外界溶液浓度关系的感性认识,才能深入理解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以及影响细胞渗透吸水的内外条件。

学生先根据教材内容完成探究实验的过程,然后再进一步探究以下问题:

(1)不同浓度的试剂对同一种植物材料吸水和失水的影响;

(2)同一浓度的试剂对不同种植物材料吸水和失水的影响,比较出不同种植物的细胞液浓度大小;

(3)不同种试剂对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影响;

(4)死亡的植物细胞能否发生渗透作用?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师生共同参与,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操作-观察结果-得出结论”的探究历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加知识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2.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生活中很多现象都与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有关,例如: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变软,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泡菜制作时加入一些盐,水分就会渗出来;农作物施肥过多,就会造成“烧苗”的现象等。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并作出合理解释。

3.教学目标

3.1知识目标

(1)理解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的原理。

(2)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3.2能力目标

(1)通过实践,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和实验的一般步骤;

(2)进一步熟悉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3)通过课本实验的学习,提出可行性的探究问题,并小组讨论制定探究方案,尝试得出结论。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亲手实验,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分析生活中与渗透作用有关的现象;

(2)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培养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学会合作分工,与他人分享实验成果。

4.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的教学策略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实验,确定实验的材料、试剂的种类与浓度,并进行应用创新。

教学策略: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探究实验的结果,用课件展示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图,分析其与渗透系统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选择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和0.3g/ml的蔗糖溶液的原因,并且进一步分析浓度大小对质壁分离的影响。

创新之处:①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代替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重复该探究实验。

②用无色的洋葱表皮细胞代替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但在外界溶液中滴加胭脂红溶液对其染色,再观察实验的结果。

③用0.3g/ml的kn03溶液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再观察结果。

(2)难点:临时装片的制作,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策略:教师示范制作临时装片,并强调制作时的注意点:材料要薄,不能有气泡等。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再由不同小组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描述实验过程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进而让学生提出更多需要探究的问题。

5.课前准备

(1)教师要求学生复习渗透作用原理及其发生条件,并做好预习,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

(2)材料器具:洋葱,菠菜,质量浓度分别为0.1g/ml、0.3g/ml、0.5g/ml、0.7g/ml的蔗糖溶液,0.3g/ml的kno,溶液、胭脂红染液(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1mol/l的醋酸溶液,清水,显微镜,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等。

6.教学过程

6.1导入

(1)复习渗透装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2)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出示一些常见现象: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变软,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植物细胞能否构成渗透装置?

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结构,并与渗透装置作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若将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到浓度高的溶液中,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将向细胞的哪一侧运动?如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将会出现什么有趣现象?

6.2开展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

(1)实验原理:

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

①当细胞液的浓度外界溶液的浓度时:

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实验步骤:

7.植物细胞骨架的显示及光镜观察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植物细胞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基本过程;

(2)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培养“假设—实验—结论—应用”的基本科学探究能力。3:情感目标:

(1)领悟科学探究思想方法,体会探究活动中的成功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合作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解决的具体策略:

1、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实验,确定实验的材料、试剂的种类与浓度,并进行应用创新。

2、具体策略:通过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的实验结果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学生便很轻松的理解了为什么选择紫色洋葱的外表皮和0.3g/mL的蔗糖溶液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及突破的具体办法:

1、难点: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突破的具体办法:让不同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进行描述自己的实验过程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然后推荐最优秀实验小组,这样不仅提高他们的实验兴趣更能提高他们探究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思考每一个细节。

四、课前准备:

(1)实验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复习渗透作用原理及其发生条件,并做好预习,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2)材料器具:洋葱、0.1g/mL、0.3g/mL、0.5g/mL、0.7g/mL的蔗糖溶液、KNO3、清水、显微镜、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等。

五、教学方法:合作式探究教学法

六、设计思路:

根据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到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构成一个渗透系统;当细胞大量失水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程度不同,导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进而探究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

七、实验内容分析:

本实验是在渗透系统的基础上来学习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使学生理解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获得细胞吸水和失水与环境溶液浓度的关系的感性认识,才能深入理解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以及影响细胞渗透吸水的内外条件,从而很好的掌握本实验。

八、教学流程:

(一)问题:教材中为什么选用0.3g/mL的蔗糖溶液呢?“能否用其它浓度的蔗糖溶液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第一组对照实验:

在这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材料为紫色洋葱鳞片叶、蔗糖溶液,只是将蔗糖溶液的浓度改换了一下。为了使现象区分较为明显,我们所用的溶液浓度差别较大,分别为0.1g/mL、0.3g/mL、0.5g/mL、0.7g/mL,通过实验对比得出结论。

(二)引导:学生分组使用不同浓度KNO3、葡萄糖实验试剂,教师观察适时恰当地予以指导,分组实施探究活动,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数据。看其是否能敏锐地观察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这一事实,及能否真实的记录数据,并继续分析实验结果。

(三)展示图片并讲解:

九、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旧知识,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出问题:比较处在一定液体环境中的植物细胞与渗透装置,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若将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到浓度较高的溶液中,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将向细胞的哪一侧运动?而如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将会出现什么有趣现象?

教师:根据以上的假设和教材中选用0.3g/mL的蔗糖溶液。那么能否用其它浓度的蔗糖溶液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因此我们选择了0.1g/mL、0.3g/mL、0.5g/mL、0.7g/mL的四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分组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用0.1g/mL的蔗糖溶液时,细胞发生轻微的质壁分离,但现象不明显,几分钟后滴加清水,复原较慢。

用0.3g/mL的蔗糖溶液时,分离较明显,有一部分细胞原生质层已经完全脱离细胞壁,几分钟后滴加清水,复原较快。

用0.5g/mL的蔗糖溶液时,分离很明显,几分钟后滴加清水,不能发生质壁复原。

用0.7g/mL的蔗糖溶液时,分离现象更加明显,几分钟后滴加清水,不能发生质壁复原。

问题:为什么前两种情况下可以发生复原,而后两种情况下即使滴加清水都不能复原呢?

小组分析讨论:得知是由于后两者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从而不能复原。而前两者由于浓度不是太高,细胞失水不是太多,仍然存活。

总结并将结果展示:

实验结论:为了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不可以采用0.5g/mL或0.7g/mL的蔗糖溶液,而0.1g/mL的溶液分离现象不明显,且用时太长,所以最好选用0.3g/mL的蔗糖溶液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教师:展示图片并讲解: 问题:若用不同浓度KNO3、葡萄糖实验试剂,又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呢?

学生:分组探究活动,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结果展示:他们观察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这一事实。

十、板书设计:

一、实验结果:

二、图片展示:

十一、课后反思:

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全班学生统一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在实践中获得具体的经验体会,让学生懂得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这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本探究实验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到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以及结论分析等,都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一步一步亲自完成的。在这种过程式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与体验的多了,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受到了很好的磨炼,实验设计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高。师生在探究活动结束后回头思考探究的整个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自主性:对于学生有创意的想法,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积极创新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还有助于合作小组取长补短,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体验到课堂的快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

通过这个研究学习的实验,我们感悟颇多。平时,做学生实验时,我们是被动的,一切都由老师决定,材料及装置都是现成的,而且只能用一种材料,做一个装置,观察一次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而这次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进行了多次实验,取得了明显准确的效果。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还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协调配合的习惯。

上一篇:施工班组安全生产责任保证书下一篇:试用 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