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2024-10-26

二年级数学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选10篇)

1.二年级数学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一

黄龙县界头庙中心小学孔瑞芳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重视情境的引入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我利用书中的情境图图书阅览室读书,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

二、多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发现、交流

课堂上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也出现了不同的想法。列出了算53-25+38这样的算式,计算时不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我抓住这个时机进行的运算顺序的教学,安排请学习好的学生来讲解,又安排了同桌交流等学习方法,学生自然而然的认识到要先走了25人后的人数,再加上下午来的人数就是下午一共有的人数,突破了难点。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将问题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交流中解决了问题。

三、多种练习形式结合。

在练习题中设计了说运算顺序,计算,解决问题和改错几种类型,根据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选取,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即能纠正自己的错误,又能体验到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乐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问题与不足

今天的学习还是比较顺利的,孩子们对两位数加减的竖式计算方法掌握得也比较理想。只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错误率还是较高,如我们班的崔俊辉、赵溢林、黄裕田等主要是抄错数字、抄错运算符号、忘记进位或退位、只写了第一个算式忘记第二个算式等等,还有的同学如李雨辰、赵运通掌握的不够灵活,能够口算的仍进行竖式计算。看来今后要在抄题、检查,培养灵活性上下功夫,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2.浅谈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 篇二

关键词:数学;四则;混合;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是寓审题、计算、技巧于一体,这三者间相辅相成,互为作用,下面就这三者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浅谈一下。审题定向,既通过审题确定题的运算顺序或运算方法,审题为下一步计算作铺垫,为结果正确作保证。如果审题有误,也就是运算顺序错乱,任你计算如何仔细,也不会有正确结果。

譬如,8.7+3.6×4.5÷1.8

由于学生审题不仔细,往往会出现下列运算顺序:

①8.7+3.6×4.5÷1.8

=12.3×4.5÷1.8

=55.35÷1.8

≈30.7

②8.7+3.6×4.5÷1.8

=8.7+3.6×1.7

=8.7+6.12

≈14.82

这是因为没有确定正确的运算顺序致使计算结果错误和计算过程发生困难(即除法中商为无限小数),所谓劳而无功,因此,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审题是方向,在计算之前确定正确的运算顺序,是结果正确的前提和保证。

贯穿于四则混合运算始终的计算则是核心,这一环一定要谨慎、仔细、步步紧扣,每一步的计算都为下一步的计算做铺垫,若稍有疏忽,将事关全局,因为四则混合运算题的每一步之间联系不可分,若上步计算出错就为下一步计算设障碍(会出现不能约分、数庞大、除不尽的障碍),即使能算出结果,也会因一步不慎而一错到底。

例如,1.8+18÷1.5-0.5×0.3

由于计算不细心,会出现下列过程及结果:

①1.8+18÷1.5-0.5×0.3

=1.8+1.2-0.15

=3-0.15

=2.85

②1.8+18÷1.5-0.5×0.3

=1.8+12-1.5

=13.8-1.5

=12.3

以上错误都出自计算不仔细而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计算是四则混合运算中的核心,是功底所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平时的笔算、口算、心算训练中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计算的技巧如万绿中一点红,闪现在四则计算中的某一步,计算技巧的灵活应用能展现出你对某题计算方法上的艺术性,它能客观地反映出思维的灵敏度。因此,在四则运算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技巧,使他们在枯燥乏味的计算中能体会到计算技巧带来的愉悦和轻松。

例如(111+999)÷[56×(-)],若不发现技巧,此题将要进行通分,分数减法、乘法等步骤,较为繁杂,如果计算中采用技巧,此题便是一道轻松的口算题,即在中括号内采用乘法分配率后,差为3,然后1110除以3,结果为370.

计算技巧要靠平时多算、多练,即所谓熟能生巧,例如:-=;÷12.5%=1;+=……让学生掌握技巧,使他们能一眼看出结果,并能在四则运算中加以运用,如此,既能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二年级下《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三

1、教学混合运算时,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的“规定性”.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一年级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小括号的作用,因此要理解“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并不困难。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没括号的情况下,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顺序进行计算,不同级运算要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这一内容。在学习的初级,我结合我们学校大课间出场的顺序,用打比方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这一规定。我将二级运算比作二年级,一级运算比作一年级,当要出场的都是二年级或者都是一年级的时候,谁先出场呢(同级运算)?学生会回答:谁排在前面谁先出场(从左往右的顺序)。如果又有二年级又有一年级呢?根据已经积累的我校学生出场顺序的经验,学生回答:二年级先出场(不同级运算,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这样,通过打比方的方法,避开了学生认为理解比较困难的数学名词,理解和记忆起来比较方便。我还通过教学生简短的儿歌“先乘除来后加减,小括号里算在先”进一步帮助学生记忆。在计算之前,即便题目中没有要求,我也会要求学生要把先算的部分下面划横线,并问一问自己:这部分为什么先算?通过这些方法,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作为学生学习的“拐杖”.绝大多数孩子借助这一拐杖能够较好地完成混合运算的学习,但是也有绝少数孩子在计算的顺序上还是会有所混淆。

2、教学脱式计算时要规范写法。

由于脱式计算是本单元才开始正式学习的,在此之前,学生都是以直等的方式写出得数。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对过程书写的规范。由于学生对将两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感觉有困难,我在教学中教学生使用“等量替换法”,将第一步算式中的算式部分替换第二步算式中的对应的数,替换完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要不要加小括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我的这种方法,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在要不要加小括号的问题上有所混淆。

3、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解决没有中间问题的两步问题,并列出综合算式。

这是本单元最难的部分。因为在这一内容中,学生要先从数学信息和问题中,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解答,然后才能根据中间问题得出的答案解决最终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教师要逐步教学生学习画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通过边画图,边分析数量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找到隐藏的中间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因为有的学生面对较复杂的两步问题时,不愿或者不能仔细读题,而是用题目中的数量加减乘除乱列一气,中间也会出现有的孩子明明是乱做的,但是由于二年级乘法法都只学习了表内的,学生很容易根据数字的大小投机取巧。所以有的孩子虽然解答正确,但是算理却是非常不清晰的。为了避免学生钻这个空子,在分步列式时,我注重让学生说(写)出第一步算出了什么?第二步算出了什么?这样学生对算理是否清晰就一目了然。列出综合算式时,我强调学生列完以后一定要思考:需不需要加小括号?(这个算式加小括号会先算哪里?不加小括号会先算哪里?哪种跟题目的要求是一致的?)

4.二年级数学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4+30= 2×4×7= 6÷3×2= 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 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主题图,让学生明白简单的数量关系进行列式,进而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作好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4×3=12 12+7=19

追问:这是谁列的?追问

说说是怎么想的。

1:这道题我们先

算什么? 再算什么?

追问2 :为什么先算4×3?

4×3+7 =12+7 =19

7+(4×3)=7+12 =19

追问:见下页。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

=7+12 =19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7+12÷3 =7+4 =11 问题: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探究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为他们交流提供了依据,发现每种方法都是先算什么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规定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结合情景来理解运算顺序更自然、深刻。)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理解。)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课后反思:

5.二年级数学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五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2、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学质疑

1、说出下列每题计算的第一步。(出示幻灯片)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互学释疑

1、探索混合运算的顺序。

(1)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出示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2)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

小组交流:是先算7+3还是先算3×4?

7+3×4

=7+12

=19

师:请大家回过头来想想“跷跷板乐园里面一共有多少人?”可以用这个综合算式计算吗?为什么?

比较:4×3+7的运算顺序和7+3×4,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综合算式里有乘加时,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完成“做一做”

请说说是什么样的混合运算,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应该先圈哪一步?

三、测学提升

1、根据刚才的混合运算顺序,想一想,它们都是遵循什么运算法则呢?

齐读幻灯片两级运算的运算法则。

2、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

两级运算

7+3×4

=7+12

6.二年级数学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六

一、单选题

1.9×5+9=()

A.27                                         B.36                                         C.54                                         D.30

2.把下面两个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是()

32-26=6

48÷6=8

A.48×(32-26)B.(32-26)×48                  C.48÷(32-26)D.(32-26)÷48

3.小新买一把尺子花了3元,又买了8支彩笔,每支2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A.3+8×2                                        B.2×(8+3)

4.4×7+2()3×8+3。

A.>                                              B.<                                              C.=

5.3×(2+3)=()

A.2                                           B.3                                           C.4                                           D.15

二、判断题

6.18-9×2=18

7.27-(10-5)

=17-5

=12

8.5+2×8=?这道题应先算加法,最后得数为56。

9.依据“

”不能推出“△-□”的差。

三、填空题

10.66+(19-8)=________

11.除数和商都是25,被除数是________,被除数和除数都是25,商是________.

12.想一想,填一填。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180,其中一个因数是20,另一个因数是________。

13.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________÷4=100

________÷8=70

________×7=280

6×________=240

90÷________=30

________×2=800

四、解答题

14.超市购物。

(1)妈妈有100元,买8袋花生应找回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

15.根据下表列出相应的综合算式,并计算。

五、综合题

16.解答题。

(1)买一个蛋糕的钱可以买多少袋饼干?

(2)买一个蛋糕和两瓶汽水共需要多少钱?

六、应用题

17.面包每个3元,饮料每瓶6元,饼干每包4元。

(1)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该付多少元?

(2)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在一道算式中,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先算乘法:9×5=45,再算加法:45+9=54,所以9×5+9=54,选C.

2.【答案】

C

【解析】【解答】用第一个算式的差作为第二个算式的除数,写成综合算式是:48÷(32-26).故答案为:C

【分析】判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确定第一个算式的得数在第二个算式中的位置,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每一个数字的位置.3.【答案】

A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列式:3+8×2,【分析】分析条件结合问题列出算式。

故选:A

4.【答案】

A

【解析】【解答】根据口诀计算:4×7+2=30,3×8+3=27,比较大小。

【分析】根据口诀计算再比较大小。

故选:A

5.【答案】

D

【解析】一道式题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第一步:2+3=5,第二步:3×5=15,所以3×(2+3)=15,选D.

二、判断题

6.【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18-9×2

=18-18

=0,原题计算错误.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观察数字和运算符号特点,此题含有减法和乘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按照顺序计算后即可作出判断.7.【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27-(10-5)

=27-5

=22,原题计算错误.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一定要注意不要把数字抄错了.8.【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5+2×8=?这道题应先算加法,最后得数为56。原题说法错误。

【分析】5+2×8=?这题应先算乘法,得数为21.9.【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由题意△=,□=12-o,所以△-□=-(12-o),求不出结果。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考点:乘与除的互逆关系、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乘法与除法的互逆运算、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推导.

三、填空题

10.【答案】

【解析】一道式题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第一步:

先口算小括号里面的19-8=11,第二步:

口算66+

11=77,所以66+(19-8)=77

11.【答案】625;1

【解析】【解答】被除数:25×25=625;商:25÷25=1.故答案为:625

【分析】根据“被除数=商×除数”求出被除数;被除数和除数相等,商一定是1.12.【答案】9

【解析】【解答】解:180÷20=9

所以另一个因数是9。

故答案为:9。

【分析】根据乘与除的互逆关系,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即可列出除法算式,进行计算,解答此题。

13.【答案】400;560;40;40;3;400

【解析】【解答】解:100×4=400,所以400÷4=100;

70×8=560,所以560÷8=70;

280÷7=40,所以40×7=280;

240÷6=40,所以6×40=240;

90里面有3个30,所以90÷3=30;

800÷2=400,所以400×2=800。

故答案为:400;560;40;40;3;400

【分析】用商乘除数即可求出被除数;用被除数除以商即可求出除数;用积除以一个因数即可求出另一个因数。

四、解答题

14.【答案】

(1)100-8×9=28(元)

答:买8袋花生应找回28元。

(2)买7袋糖果多少钱?

7×7=49(元)

答:买7袋糖果49元。

【解析】【分析】(1)买8袋花生应找回的钱数=妈妈有的钱数-每袋花生的价钱×买花生的袋数,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2)题中告诉了四种物体的单价,可以提一个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问题,例如买7袋糖果多少钱?解答时,用每袋糖果的价钱×7。

15.【答案】

解:(12+15)÷3=9

56÷(34-27)=8

【解析】

五、综合题

16.【答案】

(1)解:36÷6=6(袋)

(2)解:36+2×2=40(元)

【解析】

六、应用题

17.【答案】

(1)解:4×3+6=18(元)

(2)解:20-3×4=8(元)

7.二年级数学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七

2014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同级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6+9+8=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32-10-6= 25+20-10= 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1.同学们做什么呢?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 15÷3×5=

问题: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第2题哪错了? 3.第3题哪错了? 4.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第二课时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4+30= 2×4×7= 6÷3×2= 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

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4×3=12 12+7=19

4×3+7 =12+7 =19

7+(4×3)=7+12 =19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7+12÷3 =7+4 =11 问题: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7+(4×3)

=7+12 =19 追问 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追问2 :为什么先算4×3?

追问:见下页。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20-8÷2 7×5-3 4+4×6 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四)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第三课时: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1.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10-5+3= 7+(7-6)= 10-(5+3)= 7+7-6= 问题: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

里面的。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77-42)÷7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问题:

1.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

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34-(28-13)6×(7+2)(88-56)÷8 76-(12+25)(12-5)×3 48÷(8-2)

问题:

1.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5×7(72-18)÷9 24÷4+2(4+5)×7 72-18÷9 24÷(4+2)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四)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2 2 2 2 = 2 问题:

1.你看见什么了?

2.你能在前三个“2”之间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这个 算式的运算结果等于第四个“2”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1页练习十一,第7题。

第52页练习十一,第11题。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30-20)÷5 = 72÷(18-9)= 65-8×5 = 20+7×5 =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问题:

1.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90-36)÷9 = 54÷9 = 6(次)

问题:

1.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2.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

3.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4.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 5.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

1.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2.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

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

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1.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25+15)÷8 =40÷8 =5(只)

3.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4.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5.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60-15)÷5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 45÷5 = 9(米)

4.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6×3÷9 =18÷9 =2(排)

3.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4.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5.解答正确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第3题。

第56页练习十二,第5题。

第五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2.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4×6÷8= 72-5×8= 30÷6+29= 7×(36-30)= 48-18+32=(14+21)÷7=

问题: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题:1.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类。2.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1)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2)只含有加减(或乘除),要从左至右按顺序计算。(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对比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比较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18+27÷9 4×8-3(18+27)÷9 4×(8-3)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在做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复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1.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你会解答吗?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出来。5.解答正确吗? 4.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3.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小男孩: 3×4+5 =12+5 =17(元)

小女孩: 10-(3+5)=10-8 =2(元)

10-3-5 =7-5 =2(元)26个 19个

2.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26+19)÷5 =45÷5 =9(个)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5.解答正确吗?

3.8×3-10 =24-10 =14(瓶)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还剩多少瓶”,你们会解决吗?能列综合算式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表示你的思路吗? 3.说一说你的想法。4.这道题需要加小括号吗? 5.解答正确吗?

三、课堂作业

8.二年级数学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八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5分)

+22

-8=

+20=

+7+10=

+3=

+40

-5=

-(3+9)=

+20

-6=

-9=

+9

+8=

+30

+5=

5×4-6=

-1=

-9=

41-(11

-4)=

×8=

二、把下面的分步列式改成列综合算式。(6分)

-7=74

72-12=60

+9=51[来源:学&科&网]

74-16=58

+5=65

-7=44

()

()

()

21+17=38

-5=9

3×4=12

60-38=22

-9=12

8+12=20

()

()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9分)

1.9个小朋友参加了书法组,参加航模组的人数比书法组的2倍还多3人。求参加航模组的有多少个小朋友,正确的算式是()。

①9

+2

+3=14(人)

②9

×2+3

=21(人)[来源:学|科|网]

③9

×2

-3=15(人)

2.河里有25只小鸭,岸上有7只小鸭,河里的小鸭有2只游上了岸。求这时河里和岸上一共有多少小鸭,正确的算式是()。

①25

+7

-2=30(只)

②25

+2=20(只)

③25

-2=23(只)7+2

=9(只)23

+9=32(只)

3.有72本课外书,分给一班21本,分给二班23本,剩下的分给三班。求三班分得多少本,正确的算式是()。

①72-21

+23=74(本)[来源:学科网]

②72+21-23=70(本)

③21

+23=44(本)

④72-(21

+23)=28(本)

四、涂一涂。(6分)

1.在第①、②、③串花中各选6朵花涂上颜色,把第④串的花全部涂上你喜爱的颜色。

2.一共给多少朵花涂了颜色?

五、列式计算。(20分)

1.比28多44的数是多少?[来源:Z§xx§k.Com]

2.比78少25的数是多少?

3.一个数比68少32,这个数是多少?

4.48与30的和比56多多少?

5.72再添上多少就和98同样多?再减去多少就和68同样多?

六、解决下面的问题。(第1-6题每题6分,第7题8分,共44分)

1.超市运来了55箱牛奶,上午卖出了18箱,下午卖出了14箱,还剩多少箱牛奶?

2.果园里有28棵桃树,苹果树比桃树多13棵,梨树又比苹果树多4棵。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3.教室里有16个男同学、18个女同学。这时有7个同学离开了教室,教室里剩下多少个同学?

4.5.乐乐今年7岁,妈妈的年龄是乐乐的5倍,张老师的年龄正好是乐乐和妈妈的年龄之和。张老师今年有多少岁?

6.菜地里有32根萝卜,3只小兔各拔了8根。这时菜地里还有多少根萝卜?

7.(1)买3枝康乃馨,再买1枝玫瑰,共需多少元?[来源:学科网]

(2)小明带了15元钱,想给妈妈买4枝康乃馨,他带的钱够吗?如果不够,还缺多少元?

(3)请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参考答案

三、1.②

2.③

3.④

六、1.

55-(18+14)=23(箱)

2.28

+13

+4=45(棵)

3.16

+18

-7=27(个)

4.50

×3

-15=8(元)5.7×5

+7=42(岁)6.32

×3=8(根)

7.(1)3×4+8=20(元)

(2)

9.二年级数学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九

本学期,学生在学完分数乘除法后就已经将分数四则运算全部学习完了。另外学生已经具备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所以我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课时,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索教学法,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并重视对学生在计算习惯方面的培养。

成功之处:

1、借助具体情境,(出示例1)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中来。首先我请两名不同做法的学生上黑板板演。第一种做法:2/518+3/518 第二种做法:(2/5+3/5)18 当进行全班交流时,我首先请第一种做法的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和注意点。当学生提到要注意计算的运算顺序时,我适时引导学生回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相同的`。接着,再请第二种做法的学生说说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解答,当学生说到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时,我又及时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方法的联系。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很快就发现了两者的紧密联系:第二种方法只是第一种方法的简便算法。我再让学生明确这是什么运算定律?学生在理解乘法分配律这个运算定律后,我又让学生回忆其它的运算定律,并让学生说说每一个运算定律的意思。整个新授环节,我不是通过单纯地说教,让学生接受这些新知,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新知。我觉得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深刻理解新知。

2、关注学生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现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掌握运算顺序,并形成合理利用运算定律进行运算的意识。精心设计练习。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练习要有层次,有针对性,讲究方式,使全班学生都得到较多的练习机会等。在课堂练习中,除基本训练打基础外,还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专项练习:1.基本训练。2.变式练习。

3.游戏练习。为学生设计多层次的尝试思维情景,让学生看有所思,练有所想。

在实际解题中,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都会做,但真正准确率很高的学生却不是很多。

通过教学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一、让学生牢记算理和法则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才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10.二年级数学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十

不带括号的两级运算的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重点分析

初次经历不带括号的两级运算的计算过程,容易与同级运算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混淆。

难点分析

学生还没有熟练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容易书写错误导致计算结果有误。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回顾同级运算的计算方法

(1)明确运算顺序。

(2)明确计算过程。

没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与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探究新知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理解图意

2、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

已知条件:

3个翘翘板上各坐4个小朋友;

草地上有7个小朋友。

所求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3、分析题意,列算式

分步算式:4×3=12 12+7=19

综合算式:4×3+7或7+4×3

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19人。

4、探究计算方法

(1)明确运算顺序。

这道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乘法,属于不同级运算,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明确计算过程。

先算4×3=12,再算7+12=19。

具体步骤如下:

归纳总结

在不带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后算加法(或减法)。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三、巩固练习1-4题。(课件出示)

小结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不带括号的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

上一篇:鼓励团结的话下一篇:上海园林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