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中医治疗方法

2024-07-16

盆腔积液中医治疗方法(共17篇)(共17篇)

1.盆腔积液中医治疗方法 篇一

1、中药治疗

慢性盆腔炎以湿热型居多,治则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方药用:丹参18g、赤芍15g、木香12g、桃仁9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茯苓12g、丹皮9g、生地9g。痛重时加延胡索9g。有些患者为寒凝气滞型,治则为温经散寒、行气活血。常用桂枝茯苓汤加减。气虚者加党参15g、白术9g、黄芪15g。

2、其他药物治疗

在用抗炎药物时,也可同时采用α-糜蛋白酶5mg或透明质酸酶1500U,肌肉注射,隔日1次,5~10次为一疗程,以利粘连和炎症的吸收。个别患者局部或全身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停药。在某些情况下,抗生素与地塞米松同时应用,口服地塞米松0.75mg,每日3次,停药时注意逐渐减量。

3、物理疗法

温热的良性刺激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有短波、超短波、离子透入(可加入各种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蜡疗等。

2.盆腔积液中医治疗方法 篇二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对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 将50例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每组25例。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进行临床药物治疗研究。

1.2 随机分组

纳入病例按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

1.3 纳入标准

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 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效应观测指标。 (2) 严重心血管疾病病史、精神病病史。 (3) 如纳入前正在接受药物治疗, 经过洗脱期后符合纳入标准, 不视为排除病例。

1.5 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中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

1.6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连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 (1)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方案, 患者每日口服克林霉素 (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70107, 规格:0.15克/片) 4次, 每次服用2片, 每天静脉注射奥立妥注射液 (西安万隆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325, 规格:100毫升/瓶 (袋) 100 m L。 (2)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联合中药方剂综合治疗。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当归10 g、白芍5 g、赤芍8 g、柴胡10 g、败酱草10 g、制元胡10 g、枳壳5 g、红藤5 g、制香附5 g、云苓5 g、王不留行5 g、皂角刺5 g。温水煎服500 m L, 每日服用1次。

1.7 疗效判定

治疗1个疗程 (7 d) , 判定疗效。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出现不同程度恶化。

1.8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本研究中纳入样本50例均为我院妇科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门诊患者,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明显差异, 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退出病例

观察期间无退出病例。

2.3 脱落病例

观察期间无脱落病例。

2.4 不良反应

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

2.5 临床疗效

连续治疗1个疗程 (7 d) , 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女性生殖器官感染是诱发盆腔炎的主要因素, 多由于致病菌或病毒引起。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下腹胀痛、白带增多、月经异常等。盆腔一侧或双侧附件区域明显增厚, 有明显的压痛、触痛感[2,3]。

目前, 在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临床治疗方面多采用西药抗生素类药物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但是治疗效果不甚明显,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研究中,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 联合中药方剂治疗, 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 治愈率高达96%, 与买苗等[4]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抗生素类药物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使细菌内外渗透压失衡涨裂死亡, 还可以抑制细菌DNA的转录与复制, 影响细菌的增殖。抗菌类药物能够迅速的起到抑制或者灭杀细菌的作用, 可以用于预防与治疗细菌性感染。但由于患者病情较为复杂, 复发率较高, 单纯依靠西医治疗无法取得明显的效果。

在祖国医学中认为, 慢性盆腔炎多为邪热瘀毒残留, 与冲任之气血相搏, 耗伤气血, 虚实错杂, 故本病反复缠绵[3]。本研究中采用的中药方剂中, 柴胡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有着较为显著的疗效, 当归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以及抑制细菌生长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尤其是在虚寒腹痛、闭经痛经方面有着极佳的疗效。赤芍与白芍有着行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 在治瘀滞经闭、肠风下血方面疗效显著。

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往往是治标不治本, 患者治疗过后极易出现复发的情况, 通过联合中药方剂治疗, 充分发挥中药方剂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的作用, 明显的提升了治疗效果, 缓解了患者的腹痛程度, 保证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体外电场热疗也逐渐成为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 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在采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 联合中药方剂巩固疗效, 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程度, 治愈率极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后, 病情的复发率得到了明显控制, 值得广大同行参考与借鉴。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 将50例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克林霉素+奥立妥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 联合中药方剂煎服。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两组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经过治疗之后,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2.0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两组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 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一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 患者下腹胀痛程度得到明显缓解, 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盆腔积液,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热孜万古丽·卡德尔, 古丽妮萨·喀斯木.30例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0) :554-555.

[2]张菲菲.活血补肾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

[3]陈业芳, 李玉梅, 谢绍楚.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两种治疗方法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 2013, 23 (2) :78-79.

3.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进展和展望 篇三

【摘要】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治疗效果不显著等特点。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概括与总结,从内治法、外治法,综合治法等3个方面对慢性盆腔炎的研究状况加以综述。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有一定优势,治疗方法众多,综合比较认为如果采用多途径,多方法的综合疗法治疗效果可能比单一疗法更为优越。本人认为有必要探讨一种最佳组合方式治疗慢性盆腔炎,建立临床治疗规范。

【关键词】盆腔炎;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

慢性盆腔炎指女性内生殖器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腹膜发生炎症[1]。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白带异常[2]。该病属中医"癥瘕""月经不调""带下病"等范畴[3]。中医药治疗该病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现将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作一综述。

1 内治法

1.1 辨证分型论证

李本华等[4]将此症分为脾肾亏虚型、气滞血瘀型、湿热壅阻型。肝肾亏虚型拟补中益气汤加减。气滞血瘀型拟活络效灵丹加减。湿热壅阻型拟薏苡附子败酱散合当归芍药散加减。

1.2 中成药治疗

沈慧敏等[5]将14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金刚藤组和司帕沙星片组比较治疗,金刚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司帕沙星片组。提示金刚藤胶囊能明显改善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2 外治疗法

2.1 灌肠疗法

严妮华[6]在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保留灌肠( 取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红藤等浓煎汤,内加利多卡因100 mg),30次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2.2 外敷法

曲如玫等[7]运用柴胡、丹参、桃仁、红花、败酱草、水蛭、大黄、木香等, 加酒蒸热,每日小腹部外敷2次。每次30min,268例中显效237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96.6%。

2.3 针灸疗法

严红等[8]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灸治疗,以肾俞、次髎为主穴,辅以殷门、三阴交治疗;对照组30例内服外敷中药完带汤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66.7%;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满意。

2.4 中药离子导入

王晓红等[9]治疗组:将大黄、芒硝按1∶2比例进行离子导入治疗。治疗40例,治愈28例,好转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

2.5 阴道用药治疗

王燕等[10]用双黄连粉、活血止痛散、川芎嗪,调制成膏状,置于穹隆部,治疗55例,痊愈34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1例,治愈率达61.8 %,总有效率达98.2%。

2.6 穴位注射

采用鱼腥草注射液注入子宫穴配合周林频谱治疗仪照射小腹及腰骶部治疗500例,治愈463例,好转37例。

2.7 穴位封闭

取一侧子宫穴注入稀释好的封闭药物(鱼腥草针20ml+2%利多卡因针2. 5ml)。对500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 治愈率为60%, 总有效率为97.6%.

2.8 中药熏蒸

用蒲公英、红花、赤芍、败酱草、草乌、甘草、杜仲、木瓜、防风、乳香、没药等熏蒸,治疗患者60例,总有效率达95%, 明显优于对照组。

3 综合治疗

中医药综合治疗,系内外合治,多途径给药,注意局部与整体、攻邪与扶正相结合,达到标本同治、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目的,充分显示了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优势和特色。运用中药内服、灌肠、腹部外敷、心理辅导等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显著疗效。本组痊愈89例, 占68. 5%; 好转26例, 占20%; 无效15例, 占11.5%; 总有效率88.5%, 包块型总有效率占91.1%。

4 结语

慢性盆腔炎发病率高及迁延难愈的特点,使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独具特色。因此中医药对治疗本病有独到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使用抗生素,理疗等。但多数病人的病程长,而且长期使用抗生素致耐药菌产生及双重感染,疗效不明显,也不能消除盆腔的粘连和包块,疗程迁延不愈,负担重,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但是中医治疗本病目前在临床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诊断标准中客观指征较少、疗程的确定、对疗效的评价统一的量化指标等。有必要探讨一种最佳组合方式治疗慢性盆腔炎,建立临床治疗规范。

参考文献

[1] 李洪艳.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中国社区医师,2009 ,11 (24 ):129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1.

[3] 罗元恺. 实用中医妇科科学[ J].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255

[4] 李本华,宋鹰.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药治疗[J].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 24) :2697.

[5] 沈慧敏,杨越波等.金刚藤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中药材,2007,30(10):1340-1343

[6] 严妮华.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2003,18( 3) :204.

[7] 曲如玫, 范杰先.外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J].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 12): 3707.

[8] 严红,黄小惠,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8,40(7):69-70.

[9] 王晓红.孙强等.超短波离子导人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40 例[J].山东中医杂志,1999 ,18 (5):206.

4.盆腔积液中医治疗方法 篇四

一、疾病名称

中医诊断:慢性盆腔炎 西医诊断:盆腔炎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 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

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1)湿热瘀结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2)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

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⑤脘腹胀满。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3)寒湿瘀滞证

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④经色紫黯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4)肾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或夹块;⑤夜尿频多。

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5)气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②经血淡黯或夹块;③精神萎靡;④体倦乏力;⑤食少纳呆。

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三、治疗方案(一)中医辨证论治

1、湿热瘀结证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①银蒲四逆散《伤寒论》四妙散《成方便读》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银花藤、蒲公英、柴胡、枳壳、赤芍、苍术、黄柏、薏苡仁、川牛膝、生蒲黄、炒五灵脂、延胡索、炒川楝子。

②银甲丸《王渭川妇科经验选》。金银花、连翘、桔梗、生黄芪、红藤、生鳖甲、蒲公英、紫花地丁、生蒲黄、琥珀粉(冲服)、砂仁、蛇床子。

中成药:妇科千金胶囊、金刚藤胶囊、花红片等。

2、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方药:①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 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中成药:消癥胶囊(我院自制药)

②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3、寒湿瘀滞证

治法: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①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合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肉桂、赤芍、生蒲黄、五灵脂、制没药、桂枝、茯苓、丹皮、桃仁。

②暖宫定痛汤《刘奉五妇科经验》。橘核、荔枝核、小茴香、葫芦巴、延胡索、五灵脂、蒲黄、制香附、乌药。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等。4.肾虚血瘀证

治法: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①杜断桑寄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杜仲、川续断、桑寄生、生蒲黄、五灵脂、川牛膝、大血藤、没药、延胡索、丹参、三棱、川芎。

②宽带汤《辨证录》加减。白术、巴戟天、补骨脂、肉苁蓉、党参、杜仲、莲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川续断。中成药:妇宝颗粒(冲剂)等。5.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止痛。方药:①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知母、三棱、莪术、鸡内金、川芎、当归、丹参、广木香。

②举元煎《景岳全书》合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党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生蒲黄、五灵脂、川芎、当归、丹参、莪术、香附。

中成药:丹黄祛瘀片(胶囊)等。(二)外治法

1、直肠给药

(1)中药保留灌肠

方药:红藤、公英、丹参、连翘、地丁、茯苓、延胡索、败酱草、土茯苓。根据病情,适当加减。水煎取液,适宜温度,保留灌肠。选用塑料导尿管+输液器。(2)直肠纳药:康复消炎栓等。

2、中药外敷

选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研末,进行穴位贴敷等疗法。

3、中药外敷:下腹或腰骶部。

(1)中药药渣外敷:辨证口服中药两煎后药渣外敷。(2)中药研粉调敷:

方药:败酱草、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透骨草、苍术、白芷、三棱、莪术、细辛。随证加减。

(3)中药穴位敷贴:方药:三

七、血竭、蒲黄、白芷、沉香、羌活。可根据证型酌加减,研末或制成丸剂,贴敷于三阴交、气海、神阙、血海、归来、子宫、太冲、关元等穴位。

4、中药离子导入

方药: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红花、三棱、莪术、延胡索、透骨草、苍术、白芷、川芎。随证加减。上述药物亦可应用经皮给药治疗仪进行治疗。

5、中药熏蒸治疗

方药:败酱草、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透骨草、苍术、白芷、三棱、莪术、细辛。随证加减。(三)灸法

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疗法。可应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

四、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

1、主要指标疗效标准 缓解盆腔疼痛疗效

临床痊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腰骶疼痛消失。

显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腰骶疼痛明显减轻,疼痛程度积分降低两个等级。

有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腰骶疼痛有所减轻,疼痛程度积分降低一个等级。

无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腰骶疼痛无减轻或有加重。

2、次要指标疗效标准:(1)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通过证候疗效率进行判定。

证候疗效数=治疗前证候积分和一治疗后证候积分和/治疗前证候积分和×1 00%

痊愈:治疗后各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值减少≥95%。

显效:治疗后各症状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70%,<95%。有效:治疗后各症状有所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30%,<70%。无效:治疗后各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证候积分值减少<30%。(2)局部体征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治疗后局部体征消失,积分值减少≥95%。显效:治疗后局部体征明显减轻,积分值减少≥70%,<95%。有效:治疗后局部体征有所减轻,积分值减少≥30%,<70%。无效:治疗后局部体征无改善或有加重,积分值减少<30%。(二)评价方法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依据分级量化标准,包括症状及体征分级量化标准,对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采用症状、体征积分法,分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级别进行疗效评价。在患者进入路径的不同时间对主观症状下腹痛、腰骶痛、带下情况和局部体征情况进行评价。

①进入路径当天,按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进行病情程度分级。②结束路径时,按照疾病主要指标疗效和次要指标疗效标准进行评判。主要疗效指标主要为缓解盆腔疼痛疗效,次要疗效指标包括中医证候疗效和局部体征疗效。

(三)分级量化标准

1、症状分级量化标准(1)湿热瘀结证:(2)气滞血瘀证:(3)寒湿淤滞证:(4)肾虚血淤证:(5)气虚血淤证:

2、体征分级量化标准——盆腔体征轻重分级:

3、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5.治疗盆腔炎方法 篇五

急性盆腔炎的症状特点主要是起病急,病情重,可出现下腹疼痛、发烧、寒战、头痛、食欲不振。

检查时发现病人呈急性病容,体温高,心率快,下腹部有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

盆腔炎的症状全身表现多不明显,可有低热,易感疲乏,伴下腹坠腰痛等。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

盆腔炎的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乏。病程时间较长者,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当患者抵抗力差时,易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月经异常也是盆腔炎的症状,子宫内膜炎常有有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经血量多痛经,性感不快;盆腔淤血可致经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时可致月经失调。

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常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长时间站立、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重症盆腔炎患者会影响工作。

盆腔炎的治疗方法:

1.对急性盆腔炎患者,应给以积极、彻底的治疗,以防止炎症变为慢性,后者较顽固,且将影响生育功能。

2.针对病原体进行治疗。盆腔炎多为混合感染,如细菌培养阳性,可根据药敏试验而选用最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如无培养条件,或无对厌氧菌作培养的条件,则可假定有该菌存在而选用可杀灭该菌的抗生素。近年来灭滴灵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厌氧菌感染,此药杀菌力强,副作用少,价廉。

3.对有炎性包块的患者,如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显应即考虑手术治疗

盆腔炎的饮食保健:

盆腔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不能吃辣椒、麻椒、生葱、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饮料。可以多吃一些例如瘦肉、鸡肉、白菜、芦笋、芹菜、鸡蛋、鲫鱼、甲鱼、菠菜、豆腐、海带、黄瓜、冬瓜、香菇、紫菜、水果等。

盆腔炎患者的饮以清淡易消化的食品为主。如赤小豆、绿豆、冬瓜、扁豆、薏苡仁、马齿苋等。应食具有活血理气散结之功效食品,如桃仁、果丹皮、橘核、橘皮、山楂、玫瑰花、金橘等。适当补充蛋白质,如瘦猪肉、鸭、鹅及鹌鹑等。

6.治疗女人盆腔囊肿的方法 篇六

1、痰瘀凝结,忧思伤;虚生痰,痰饮停聚而阻滞气机,引起气滞血瘀、痰饮与血瘀结成块。痰瘀久积也可导致癌症。除有上述气血凝滞的症状外,患者常有胃脘满闷、心慌、气短、纳差,浮肿、呕恶、筋惕肉、腹围增粗、月经紊乱,排尿困难,便急或大便不畅、下腹或窝部充胀,有下坠感等现象。

2、气血凝滞期或产后受寒,寒凝血滞。或内伤情志,抑郁伤肝,气机运行不畅,气滞血也滞,气血瘀凝而致。若瘀积日久变成癌症。表现为除下腹部有肿块外,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见舌有瘀点。如为恶性者,下腹部肿块坚硬固定,疼痛拒按,皮肤不润面色紫,舌有瘀点。恶性晚期患者可有腹水,形枯槁,神疲乏力等症。

7.中医辨证治疗盆腔炎198例 篇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8例, 年龄最小19岁, 最大48岁, 病程最短3天, 最长12年, 其中病程1个月内80例, (2~6) 个月39例, (7~12) 个月36例, (1~5) 年25例, (5~10) 年13例, 10年以上5例。

1.2 临床表现

盆腔炎临床上可分急性期 (亚急性期) 和慢性期, 本病以下腹疼痛为主症, 多伴带下增多, 急性或亚急性盆腔炎兼有恶寒, 发热, 且腹痛较剧。妇科检查:子宫及附件区明显压痛及反跳痛, 阴道灼热感, 慢性盆腔炎则经常下腹隐痛, 腰痛, 往往伴有月经不调, 不孕等症, 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受限, 轻压痛, 附件增粗或有包块形成 (B超检查证实为炎性包块) [3]。

本组诊断为急性 (亚急性) 盆腔炎86例, 慢性盆腔炎112例。急性 (亚急性) 盆腔炎包括热毒壅盛和湿热瘀结2个证型。慢性盆腔炎包括气滞血瘀和脾虚瘀浊、肾虚瘀滞3个证型。

2 治疗方法

2.1 内治法

2.1.1 热毒壅盛型 (45例) 高热, 恶寒, 下腹剧痛, 阴道灼热感, 带下增多, 色黄质稠有腥臭味, 纳欠佳, 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 舌质红, 苔黄腻, 脉弦数, 妇科检查:子宫及附件明显压痛, 治以清热解毒, 凉血化瘀, 方用急盆一方 (自拟方) :银花10g, 连翘10g, 赤芍10g, 甘草3g, 丹参10g, 制香附10g, 酒大黄9g, 牛七15g, 三棱10g, 莪术10g, 红藤15g, 败酱草15g。

2.1.2 湿热瘀结型 (41例) 高热不退, 少腹疼痛拒按, 带下增多, 色黄质稠, 腰痛, 小便黄, 大便烂, 臭秽,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妇科检查:子宫附件压痛明显, 或盆腔可触及炎性包块。治以清热利湿, 破瘀散结, 方用急盆二方 (自拟方) :银花10g, 连翘10g, 桃仁10g, 红花5g, 当归10g, 赤芍10g, 薏苡仁15g, 败酱草15g, 三棱10g, 莪术10g, 甘草3g, 土茯苓15g

2.1.3 气滞血瘀型 (41例) 少腹胀痛, 刺痛, 以经期加重, 胸胁乳房胀, 精神抑郁, 月经量多, 有血块, 瘀块排出则腹痛减轻, 带下增多或不孕, 舌黯有瘀点瘀斑, 苔薄白脉弦涩[4], 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受限, 轻压痛, 附件增粗或触及包块, (B超检查证实炎性包块) 。治以行气活血, 化瘀止痛, 方用慢炎一方 (自拟方) 柴胡10g, 枳壳10g, 赤芍10g, 甘草3g, 三棱10g, 莪术10g, 当归10g, 元胡10g, 川楝10g, 丹皮15g, 茯苓15g, 鸡血藤15g。

2.1.4 脾虚瘀浊型 (36例) 下腹胀痛, 经前经期症状明显, 精神疲倦, 面色无华, 四肢乏力, 食欲不振或食后脘满腹胀, 大便溏薄, 月经不调, 或婚后不孕, 带下较多, 质稀, 舌胖淡黯, 边有齿印或瘀点, 苔薄白脉细弦缓[5], 妇科检查:子宫或附件轻压痛, 附件增粗, 治以健脾祛湿, 活血止痛, 方用慢盆二方 (自拟方) :党参20g, 白术10g, 茯苓15g, 木香5g, 桂枝5g, 赤芍10g, 桃仁10g, 鸡血藤15g, 北芪20g, 丹参15g, 薏苡仁20g, 甘草3g。

2.1.5 肾虚瘀滞型 (35例) 少腹隐痛, 绵绵不休, 腰脊酸楚, 白带增多, 色白质稀, 月经不调或婚后不孕, 头晕目眩, 手足心热, 舌红或有瘀点, 苔少脉细数, 治以滋阴补肾, 清热化瘀, 方用慢盆三方 (自拟方) :熟地黄15g, 淮山15g, 山茱萸10g, 枸杞子15g, 地骨皮10g, 鳖甲20g, 赤芍10g, 丹皮15g, 败酱草15g, 郁金10g, 桃仁10g, 甘草3g。

中药为三九单味中药配方颗粒, 由汕头市中医院中药房提供。每日一剂, 分两次口服, 连续治疗14天为一疗程

2.2 外治法

2.2.1 消炎通瘀外敷包

(本院制剂, 主要成分:归尾、川芎、红花、透骨草, 千年健、艾叶、三棱、莪术等) 外敷下腹部, 每日二次, 14天为一疗程。

2.2.2 保留灌肠, 本院制剂

阴炎速清液 (主要成分:野菊花, 大黄, 蒲公英, 苦参, 当归, 红花等) 20ml兑水稀释100ml, 保留灌肠, 一日一次, 14天为一疗程, 月经期停用。

2.2.3 微波治疗

功率 (25~40) W, 每次20分钟, 每日2次, 14天为一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盆腔B超检查及妇科检查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 B超检查盆腔炎性包块缩小, 妇科检查子宫及附件压痛减轻。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6]。

3.2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经 (1~2) 个疗程治疗者共96例, 经 (3~4) 个疗程治疗者102例, 其中急性 (亚急性) 盆腔炎86例, 痊愈40例, 好转39例, 无效7例。慢性盆腔炎112例, 痊愈58例, 好转44例无效10例, 总有效率91.4%, 提示辨证治疗准确, 各型均收到满意疗效, 各型治疗结果见表1:

4 典型病例

陈××, 30岁, 2008年4月10日初诊诉3年来下腹胀痛, 尤以月经前后加重, 平素白带增多, 色时黄时白, 质稠双乳胀痛, 月经后期, 量多, 大便秘结, 小便正常, 舌紫黯边有瘀斑, 舌下静脉充盈, 脉弦滑, 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式, 阴道畅, 分泌物多, 色黄无臭味, 宫颈轻糜, 子宫前位正常大小, 活动度差, 子宫右后方可触及鸭蛋大小囊性肿物, 压痛, 左附件正常, B超提示:子宫前位, 轮廓正常宫体4.3cm×4.0cm×3.9cm, 子宫右后方见一不规则衰减包块约4.2cm×3.9cm×3.1cm, 左附件正常, 盆腔积液4.3cm×2.1cm。月经初潮15岁 (4~5) / (40~65) 天, 经量多, 有血块, 每周期约用卫生巾25块左右, 末次月经3月1日, 结婚2年未孕。诊断: (1) 慢性盆腔炎, (2) 原发性不孕症。收住院治疗, 中医辨证气滞血瘀型, 治疗以行气活血, 化瘀止痛, 方用慢盆一方 (自拟方) :柴胡10g, 枳壳10g, 赤芍10g, 甘草3g, 三棱10g, 莪术10g, 当归10g, 元胡10g, 川楝10g, 丹皮15g, 鸡血藤15g, 桃仁10g, 每日一剂, 开水冲服, 再用消炎通瘀外敷包 (本院制剂) 热敷右下腹部, , 每日一次, 20%阴炎速清液 (本院制剂) 保留灌肠, 每日一次, 微波理疗, 每日二次。经上述内外配合治疗1周后, 下腹疼痛等诸症明显减轻, 唯大便软, 效不更方, 仍守上方去桃仁, 加茯苓15g, 继续配合外治法一周。3月25日妇科检查未触及囊性肿物, 复查B超示盆腔未见明显包块, 附件炎性包块已消失, 则出院着重治疗不孕症。4月5日月经来潮, 经色黯, 夹有血块, 量较前减少, 用慢盆一方去三棱、莪术、鸡血藤, 加益母草10g, 香附10g, 5天月经干净, 此后在上方基础上加通络助孕的中药, 经调理两月后受孕, 于2009年4月顺产一男婴。

5 体会

5.1 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之一,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由于经行产后, 胞门未闭, 风寒湿热之邪, 或虫毒乘虚内侵, 与冲任气血相搏结, 蕴积于胞宫, 反复进退, 耗伤气血, 冲任受损, 因而得病[7], 故临床上以下腹疼痛, 腰酸, 带下增多为主要症状, 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盆腔炎的治疗, 急性期宜清热解毒, 慢性期宜理气活血散结, 化湿健脾[8]。

5.2 本组病例以内治法和外治法结合起来, 故取得较好的疗效, 内治法是通过辨证, 根据证型而拟定不同的处方[9], 具有调整机体气血运行, 扶正祛邪及促进病变局部修复的作用临证时须灵活掌握, 随证施治, 局部热敷消炎通瘀外敷包, 具有加强局部血循环, 达到利气机, 通血脉, 从而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本组不少患者热敷消炎通瘀外敷包的当天, 腹部疼痛减轻或缓解, 说明局部血脉通畅则达到“通而不痛”的作用[10]。

5.3 用2 0%的阴炎速清液保留灌肠, 灌入之药温度以 (40~43) ℃为宜, 由于药物通过直肠粘膜的吸收, 能改善盆腔血运, 从而达到消肿止痛, 活血通脉的目的。

5.4 微波的治疗能明显改善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改善组织营养状态, 提高新陈代谢, 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5.5 本组198例盆腔炎患者治疗中, 不孕及继发不孕有36例经治疗后受孕有17例, 说明盆腔炎症经中药治疗后, 在改善症状及局部病灶的基础上, 还能恢复生殖机能。

参考文献

[1]张哲明.慢性盆腔炎中医辨治10法.湖北中医杂志, 湖北中医杂志.2003; (10) 10:44~45

[2]牛艳丽, 徐亮.妇卫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导刊, 2008; (12) :2068~2069

[3]张存善.中医辨证治疗盆腔炎39例.现代中医药, 2008; (6) :38~39

[4]陈艳, 杨静.中西医结合治疗巨大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报道.中国医药导刊, 2009; (11) 11:1926

[5]陆晓红.中医治疗盆腔炎的研究进展.天津中医药, 2007: (2) :175~176

[6]杨素荣, 王树海.辨证治疗盆腔炎体会.内蒙古中医药, 2004: (6) :10

[7]秦立鸿, 林淑亚等.自拟中药结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中国医药导刊, 2008; (5) :720~721

[8]张淳芳.左氧氟沙星片联合康妇炎栓塞肛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刊, 2010; (12) :703~7704

[9]程永忠, 王国华.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中国医药信息杂志, 2010; (6) 73~74

8.少女盆腔积液为哪般? 篇八

生理性盆腔积液不必慌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分院院长刘宇新表示,妇科体检超声检查时发现少量盆腔积液的情况比较多见,不必过于紧张,应进一步检查寻找产生盆腔积液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处理。根据产生原因,盆腔积液分为生理性及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盆腔积液是指当盆腹腔脏器有少量渗出液、漏出液或破裂出血时,液体会首先聚集在盆腔,从而形成盆腔积液。这种情况属于生理性的,不需要临床治疗,比如排卵期、月经期就可能出现,多可自然消失,不必进行治疗,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丽丽就属于这种情况。

而病理性盆腔积液常见原因主要有盆腔炎、结核性盆腔炎、异位妊娠、卵巢及输卵管恶性肿瘤等。一般妇科体检时超声检查发现少量盆腔积液,可详细结合病史、症状以及体征等,明确是正常积液还是异常积液。如确诊为异常积液,则要明确导致积液的原因,去除病因是关键。

经期盆腔积液是“好事”

吴女士经常要去医院输液,往往一输就是一个星期。原来,上个月吴女士在经期觉得腰痛腹痛,就到附近的私立医院做B超检查。但结果出来后,却让吴女士大吃一惊,医生告诉她有盆腔积液,是慢性盆腔炎,需要输液治疗一周,并且配合相应的仪器治疗,即便如此也不保证会完全痊愈,而且要花费上千元。

听到自己患有慢性盆腔炎,吴女士非常忐忑,便非常配合地做了治疗。治疗一个月后,吴女士还是在经期时去复查,结果显示还是有盆腔积液,医生还是让她继续输液治疗。吴女士心里纳闷了:盆腔积液怎么这么难治?

“根据吴女士的检查报告,她基本属于过度治疗了。”刘宇新说,判断盆腔积液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最好还是要到正规医院检查,而且,生理性盆腔积液有时还是一件好事,它证明妇女的输卵管是畅通的。

盆腔积液不是盆腔炎

说到盆腔积液,对疾病不熟悉的女性很容易联想到盆腔炎。刘宇新表示,盆腔积液不是盆腔炎,但是盆腔积液是引起盆腔炎的一个因素,而很多盆腔积液也是由盆腔炎引起,虽然两者之间有相关性,但是并不代表盆腔积液就是盆腔炎。在发现盆腔炎和盆腔积液同时存在时应当做进一步的检查,查看液体的性质如何。

9.盆腔积液中医治疗方法 篇九

【摘要】目的: 观察宣肺利水方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1名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在两组采用经典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基本方(桔梗、前胡、苏叶、杏仁)加减:气虚者加太子参、黄芪;脾虚者加炒山药、炒白术、薏苡仁;阴虚者加猪苓、滑石;湿热者加炒黄芩、黄柏、垂盆草。水煎汁后早晚分服。半个月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两组显效率57.1%,有效率33.3%,无效率9.6%。结论:宣肺利水方加减治疗顽固性腹腔积液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顽固性腹水;宣肺利水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87-02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是高发地区,随着慢性肝细胞炎性破坏后再生导致假小叶形成。大量假小叶是肝硬化形成基础,肝硬化慢性进展后可形成腹腔积液导致肝硬化失代偿。临床上有部分长期腹腔积液患者在基本的补充白蛋白以及利尿治疗效果不佳。针对如此情况,笔者根据传统医学治疗水肿三法: “开鬼

门” “洁净府” “去菀陈?s”采用选择宣肺利水治疗原则治疗顽固性腹腔积液,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通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共计41名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或者出院后门诊治疗患者,临床诊断符合顽固性腹腔积液诊断标准〖1〗:持续大量腹水 6 周以上,经限钠、给予高剂量利尿剂及补充清蛋白等治疗效果不明显,高度腹胀,24 h 尿量0.1),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所有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经典补充白蛋白(A<28g/L)、以及利尿(呋塞米)以及补充电解质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采用宣肺利水治疗原则,使用中药基本方(桔梗12g,前胡9g,苏叶9g,杏仁12g)加减:气虚者加太子参15g,黄芪15g;脾虚者加炒山药15g,炒白术15g,薏苡仁15g;阴虚者加猪苓12g,滑石12g;湿热者加炒黄芩6g,黄柏9g,垂盆草12g。上述诸药,水煎汁400ml,早晚分服。半个月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测病情。

3、观测指标和统计方法:监测患者治疗前后腹围,24小时出入量以及生化检查中白蛋白、转氨酶、总胆红素、电解质。收集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比较。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计量数据采用X±S,组间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数据采用X2检验。P<0.05提示两组有显著差异。

4、数据分析:

4.1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以及电解质数据分析: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5);治疗后白蛋白(A)、谷丙转氨酶(AST)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两组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两组之间有差异(P<0.05),两组之间有差异。电解质血钾、血氯之间差异不明显。

4.2 两组治疗前后腹围以及24小时尿量以及B超检查腹水深度比较: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5);治疗后24小时尿量,B超检测腹水深度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腹围两组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两组之间有差异(P<0.05),两组之间有差异。

5、有效率比较:两组有效率比较参照2012年度《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1)显效:腹水及肢体水肿大部分消退,B 超检查腹水减少≥50%;症状明显改善,腹胀明显减轻,每日尿量1000mL 以上,体重减轻2kg 以上,或腹围缩小>5cm。(2)有效:腹水及肢体水肿有所消退,B 超检查腹水减少3cm 但<5cm。(3)无效:腹水、体重、腹围、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两组之间数据比较,经过数据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肝硬化失代偿属于祖国医学之“鼓胀”范畴,所涉及的脏腑主要是肝脾肺肾;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气化是形成鼓胀的关键病机。病程久者多涉及肺,肺失宣肃顽固性腹腔积液的重要因素肺为水道的上源,主气机;肺失宣肃,气化失司,可能出现小便不出等疾病。传统的西医多采用利尿剂强行利尿治疗,长期可能会引起肾脏功能异常。《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治疗水肿三法:“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s”。治疗以宣发肺气,肺气得宣,则小便得利。桔梗开宣肺气,杏仁下气平喘,苏子除痰降气,降气祛痰。三降一升,气机通畅,气化得司,水湿自行。更辨证佐以补气虚者之太子参、黄芪;健脾之炒山药、炒白术、薏苡仁;补阴虚之猪苓、滑石;清热之炒黄芩、黄柏、垂盆草;共奏宣肺利水之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1,19(1): 260。

10.耳鸣中医治疗方法 篇十

1、脾虚失运:脾虚气血生化不足,经脉失养,见耳鸣日久,鸣声或强或弱,伴精神不振,短气乏力,纳差腹胀,

2、大便不实:头晕目眩,舌淡苔薄白,舌体胖有齿良,脉沉缓或沉弱。治宜健脾益气,用补中益气汤加白芍、菖蒲、远志、川芎、葛根、白芷。

3、肾阴不足:肾开窍于耳,肾阴不足,虚火上炎,鸣声如蝉,入夜尤甚,伴腰膝无力,五心烦热,或盗汗失眠,咽干口苦,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补肾,用左归丸加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制首乌。

4、肝血亏虚:多因气血化源不足,或失血,或久病耗伤阴血,见耳鸣如蝉,神疲乏力,胁胀隐痛,失眠多梦,目涩流泪,视物昏花,头目眩晕,舌淡苔少,脉沉细。治宜滋肝养血,用四物汤加木瓜、酸枣仁、天冬、黄精、甘草。

5、风热侵袭:多由外感风热,或风寒郁久化热,侵袭肺卫所致,见一侧或双侧耳鸣,伴鼻塞流涕,咳嗽,咯痰而黄,头痛发热,心烦口渴,耳闭闷胀,舌红苔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用银翘散加知母、生石膏、瓜蒌皮、黄芩。

6、痰火上扰:素体痰湿较多,或嗜食肥甘厚味,痰浊内生,日久化热,上扰清窍。见耳内轰鸣,听力下降,耳闭而闷,头昏而沉,胸脘痞满,呕恶少食,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涤痰清火,用温胆汤加黄芩、黄连、郁金、瓜蒌皮、桔梗。

7、瘀血内阻:情志不遂,或外伤,或气滞血瘀,清阳不升,致清窍失养而耳鸣突发,伴头昏头痛,乏力气短,或寒热交作,舌苔薄白或黄,质暗或有瘀斑,脉沉或涩。治宜行气活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郁金、葛根、秦艽、白芍、桑椹、女贞子。

8、肝阳上亢:多因肝阴不足,阳气过旺,上阻耳窍所致。见耳鸣时轻时重,伴头痛头胀,胁胀口苦,嗳气呕恶,两目干涩,心烦失眠,急躁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治宜平肝潜阳,用镇肝熄风汤加黄芩、炒栀子、合欢皮、瓜蒌仁、牡丹皮。

9、肾阳虚弱:先天禀赋不足,或操劳过度,或久病迁延。见耳鸣时作,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尿多清长,倦怠乏力,纳少便溏,或阳痿遗精,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沉弦或细弱。治宜温补肾阳,用肾气丸加补骨脂、杜仲、生龙牡、磁石、芡实、桑寄生、仙茅。

★ 病毒感冒怎么治疗方法

★ 小儿感冒治疗方法

★ 耳鸣中医怎么治疗

★ 重度感冒的治疗方法

★ 怎么治疗发烧感冒

★ 小孩感冒咳嗽怎么治疗

★ 风寒型感冒怎么治疗

★ 感冒后长期咳嗽怎么治疗

★ 怎么治疗感冒最快最有效

11.盆腔积液中医治疗方法 篇十一

我今年39岁,近日因月经不调,去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发现患有急性盆腔炎。开始我并不以为意,岂知第二天下腹开始疼痛,这下有点儿慌了。听说中医可调理急性盆腔炎,请问该如何调理为好呢?

答:

急性盆腔炎的典型症状是发热,下腹疼痛拒按,白带量多,呈脓性,可伴乏力、腰痛、月经失调,病情严重者可见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

引起盆腔炎的主要病因有:1.产后或流产后感染;2.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3.经期卫生不良;4.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在治疗上,除使用必要的抗生素治疗外,还可使用中药灌肠疗法,无副作用且效果显著,同时注意饮食调护,加强营养:患病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高热伤津的病人可饮用梨汁或苹果汁、西瓜汁等,但不可冰镇;白带色黄、量多、质稠的患者属湿热症,忌食煎烤、油腻、辛辣之物;下腹冷痛、怕凉,腰酸疼的患者,属寒凝气滞型,则在飲食上可多食姜汤、红糖水、桂圆肉等温热性食物;五心烦热、腰痛者多属肾阴虚,可食肉蛋类血肉有情之品,以滋补强壮。

12.中医辨证治疗盆腔炎的效果分析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01月~2016年01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1例。所有患者于临床顺利确诊。观察组:年龄21~47岁, 平均年龄 (32.5±5.9) 岁;其中, 急性盆腔炎11例, 慢性盆腔炎30例;对照组:年龄22~49岁, 平均年龄 (32.6±6.1) 岁;其中, 急性盆腔炎12例, 慢性盆腔炎29例;将合并出现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加以排除;将具有过敏体质以及妊娠患者进行排除;所有盆腔炎患者全部知情同意, 并且全部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署。两组患者的年龄范围以及疾病类型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即青霉素1000万U+甲硝唑0.5 g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 1次/d, 将7~10天的治疗定为1个疗程[2]。患者完成1个疗程后, 需继续加以观察, 选择阿奇霉素或者选择头孢类代替青霉素对患者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辩证+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实施中医辨证的具体治疗方法为:①针对属于热毒炽盛型的患者, 用药处方:金钱草20 g、公英、连翘以及地丁各15 g;赤芍、川芎、银花、桃仁、泽兰以及川棟子各10 g;②针对属于气血凝结型的患者, 选择没药、当归、蒲黄以及乳香各10 g;柴胡12 g、丹参15 g以及肉桂8 g。③对于血瘀寒凝型患者, 赤芍、茯苓、当归、桂枝以及桃仁各12 g;小茴香8 g;1剂/d, 水煎熬, 直至300 mL, 2次/d, 分别选择早间以及晚间用药治疗, 1个疗程10天。对患者实施中药保留灌肠, 用药处方为:蒲公英、红藤以及败酱草30 g;没药以及乳香12 g;车前子以及泽泻10 g;在对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需要做到随证加减, 水煎熬, 直至120 mL, 之后实施过滤, 确保患者将大小便排空后, 于患者的肛门将导尿管插入, 深度为10~15 cm, 之后将药物灌入, 要求缓慢进行, 药物温度为39~40度, 保留时间为3~4 h, 于经期停止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1.3 疗效判断标准[3]

临床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临床体征全部消失, 对盆腔炎患者实施B超检查以及实施妇科检查, 未发现任何的异常;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呈现为基本消失, 实施妇科检查以及实施血象检查, 未发现异常的现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改善程度显著, 临床实施妇科检查以及实施血浆检查, 基本表现正常;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特征未发生任何改变, 对患者实施妇科检查以及实施血象检查, 显示存在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展开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表现出疾病不良反应的现象。见表1。

3 讨论

对于育龄妇女较易出现盆腔炎的情况, 于中医学被归属为带下以及腹痛的范畴。对于急性盆腔炎患者, 诸多因为热毒导致患病,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做到以清热解毒为根本;对于慢性盆腔炎疾病, 主要因为劳神过度, 气血受到了损耗, 进而导致脏腑功能出现了失调, 最终导致患病。

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中医辨证的方法对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 对于热毒炽盛型患者, 本次研究中用药处方可以发挥清热解毒以及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气血凝结型患者, 本次研究所用处方能够发挥活血行气以及散消结的功效;对于血瘀寒凝型患者, 本次研究处方能够发挥活血祛寒以及温经活血的效果。配合对患者实施保留灌肠治疗, 可以将患者的盆腔血液循环加以有效改善。

对本次治疗结果加以观察发现, 治疗后,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表现出疾病不良反应的现象。有效证明中医辨证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对于盆腔炎患者, 临床选择中医辨证疗法加以治疗, 疗效满意, 同时可以将盆腔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兴.中医辨证配合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32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23 (9) :130.

[2]林玲莉, 冼志莲, 肖琴芳, 等.中医辨证结合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4, 6 (35) :118-119.

13.急性湿疹中医治疗方法 篇十三

(1)尽管湿疹的病因不易明确,但我们仍然应该详细询问病史, 进行必要的系统检查,尽量找出可能的病因,并加以去除。

(2)有过敏体质的人,除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尽量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详见病因中的致敏物)以外,还应加强身体锻炼,以便改善过敏体质状态。

2.避免刺激因素

湿疹一旦发生,作为患者,要尽量避免刺激因素,包括搔抓、开水烫洗、肥皂擦洗、饮酒及辛辣食物等,以免加重湿疹的病情。

3.早诊断、早治疗

根据临床瘙痒剧烈、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好发四肢屈侧及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容易诊断。对密集分布的红色丘疹、丘疱疹伴剧烈瘙痒,应早期治疗。由于早期湿疹大多属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因此外用药治疗应循序相应的原则。

4.过敏性体质或有过敏性家族史者

要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搔抓、日晒等,尽量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5.生活要规律

注意劳逸结合。

6.衣着宜宽松

14.盆腔积液中医治疗方法 篇十四

关键词:慢性盆腔疼痛症,妇科,中医

慢性盆腔疼痛症是临床妇科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生殖系统疾病, 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致使病情发生迁延是导致其发病的主因, 中年女性是该病的主要患病人群, 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在白带异常、月经不调、下腹疼痛等方面,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 则可能导致不孕甚至更严重的情况[1]。本文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116例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作为观察目标, 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16例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作为观察目标, 均符合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诊断标准[2], 且患者知情同意。患者年龄24~56岁, 平均年龄 (43.6±3.7) 岁;病程8个月~10年, 平均病程 (5.6±1.6) 年。按照数字法分为A组和B组, 各58例。两组自然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A组予以中医治疗, 主要方剂:香附、红花、桃仁、丹皮、赤芍、川芎、白术各10 g, 甘草、五灵脂各15 g, 乌药、茯苓、当归各12 g, 强化活血化瘀治疗者加莪术10 g, 丹参12 g;严重气血者加黄芪12 g, 大枣10 g;严重化热者加红藤12 g, 冬青10 g;月经量过多者将桃仁、红花量适当减少。以水煎服, 1剂/d, 早晚各1次, 200 m L/次, 共进行14 d的治疗。B组予以西药治疗, 即静脉滴注400 m L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1次/d, 7 d为1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所有疼痛和不适症状消失, B超检查结果显示盆腔无异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B超检查结果显示积液或盆腔肿块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盆腔积液或包块均无任何改变或病情出现严重化的趋势[3]。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以百分数 (%) 表示疗效并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 4.8%, 其中治愈3 0例, 有效2 5例, 无效3例;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 9.3%, 其中治愈26例, 有效20例, 无效12例, 组间统计比较结果显示, A组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疼痛症主要是由于内生殖系统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发生感染导致的, 其病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治愈难度大, 且容易反复发作, 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4,5,6]。常规止痛、消炎等西医治疗方法, 效果并不理想。中医将该病纳入“痛症”范畴, 认为包块或积液堵塞是导致疼痛的根本所在, 选择行气活血、疏肝解郁的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最佳[7,8]。本方中的丹参、赤芍、当归、白术等是活血化瘀、补气通络的良药[9,10], 在此基础上实施辨证治疗, 效果确切, 且中药性质温和, 安全可靠, 价格合理, 可帮助患者减轻经济负担, 患者普遍可以接受[11]。

15.胃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篇十五

本方是治疗寒邪客胃,寒凝气滞的基础方。方中高良姜温胃散寒,香附行气止痛。若寒重,或胃脘突然拘急掣痛拒按,甚则隆起如拳状者,可加吴茱萸、干姜、丁香、桂枝;气滞重者,可加木香、陈皮;若郁久化热,寒热错杂者,可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热并调;若见寒热身痛等表寒证者,可加紫苏、生姜,或加香苏散疏风散寒,行气止痛;若兼见胸脘痞闷不食,嗳气呕吐等寒夹食滞症状者,可加枳壳、神曲、鸡内金、半夏以消食导滞,温胃降逆;若胃寒较轻者,可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即可散寒止痛。

·饮食停滞

症状:暴饮暴食后,胃脘疼痛,胀满不消,疼痛拒按,得食更甚,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或厌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2。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炒),麦芽(炒)。

本方用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导滞,健胃下气;半夏、陈皮、茯苓健脾和胃,化湿理气;连翘散结清热,共奏消食导滞和胃之功。本方为治疗饮食停滞的通用方,均可加入谷芽、麦芽、隔山消、鸡内金等味。若脘腹胀甚者,可加枳实、厚朴、槟榔行气消滞;若食积化热者,可加黄芩、黄连清热泻火;若大便秘结,可合用小承气汤;若胃痛急剧而拒按,大便秘结,苔黄燥者,为食积化热成燥,可合用大承气汤通腑泄热,荡积导滞。

·肝气犯胃

症状: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3。柴胡、川芎、枳实、香附、陈皮、厚朴、白芍、半夏、甘草。

本方为疏肝理气之要方。方中柴胡、白芍、川芎、香附疏肝解郁,陈皮、枳壳、甘草理气和中,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效。若胀重可加青皮、郁金、木香助理气解郁之功;若痛甚者,可加川栋子、延胡索理气止痛;嗳气频作者,可加半夏、旋覆花,亦可用沉香降气散降气解郁。

·肝胃郁热.

症状: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喜冷恶热,得凉则舒,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少苔,脉弦数。

治法:疏肝理气,泄热和中。

方药:4。 丹皮,山栀子,青皮,黄连,吴茱萸,香附,柴胡,赤芍,甘草,金银花,大黄,薄荷

方中柴胡、当归、白芍、薄荷解郁柔肝止痛,丹皮、栀子清肝泄热,白术、茯苓、甘草、生姜和中健胃。黄连清泄胃火,吴茱萸辛散肝郁,以补原方之未备。若为火邪已伤胃阴,可加麦冬、石斛。肝体阴而用阳,阴常不足,阳常有余,郁久化热,易伤肝阴,此时选药应远刚用柔,慎用过分香燥之晶,宜选用白芍、香橼、佛手等理气而不伤阴的解郁止痛药,也可与金铃子、郁金等偏凉性的理气药,或与白芍、甘草等柔肝之晶配合应用。若火热内盛,灼伤胃络,而见吐血,,咨询QQ1171011965程,并出现脘腹灼痛痞满,心烦便秘,面赤舌红,脉弦数有力等症者,可用苦寒泄热,直折其火。

·瘀血停滞

症状:胃脘疼痛,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5。炒五灵脂,炒蒲黄,丹参,檀香,砂仁(后下),白芍,甘草,延胡索。

加减:疼痛较剧加莪术10g,石见穿15 g,九香虫10g;兼胀痛加枳实12g,广木香12g;兼神倦乏力加黄芪30g,党参30g,白术有吐血便血者加三七粉9g(冲服),白及15 g,藕节15g。

16.慢性盆腔炎如何治疗 篇十六

第二、输卵管积水与输卵管卵巢囊肿:输卵管发炎后,伞端粘连闭锁,管壁渗出浆液性液体,潴溜于管腔内形成输卵管积水。有明输卵管积脓的脓液吸收后,也可形成输卵管积水。如果同时累及卵巢则形成输卵管卵巢囊肿。

第三、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炎症蔓延到宫旁结缔组织和子宫骶韧带处最多见。局部组织增厚、变硬、向外呈扇形散开直达盆壁,子宫固定不动或被牵向患侧。

17.盆腔积液中医治疗方法 篇十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患者均被确诊为慢性盆腔炎合并伴有盆腔积液, 患者年龄均为30~52岁, 平均为 (39.8±5.6) 岁;病程3个月~2年, 平均为 (1.0±0.5) 年。所有患者均无其它器质性病变等疾病史。两组年龄、病程及并发症等一般资料相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比较。

1.2 方法

治疗组:给予患者500~1000万U青霉素 (或1.2g克林霉素) +0.5g奥硝唑注射液, 静脉滴注, 2次/日;一般7日为1个疗程用药。同时配以如下中药服用:黄芪20g、党参18g、羌活10g、黄连2g、独活10g、陈皮8g、半夏15g、甘草8g、茯苓12g, 水煎服, 每日1剂, 14日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以上对照组基础之上同时给予体外电场热疗, 电极中心距皮肤约5cm, 设置电压为200~240V, 40min/次, 1次/2日, 4次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统计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评定标准:基本痊愈为:盆腔积液均已消退, 症状及体征均消失;显效为:积液消退70%以上, 症状及体征有显著改善;无效为:积液无消退或消退不明显或呈增多状, 症状及体征无任何改善。其中基本痊愈和显效合称为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最新的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对我们调查到的数据进行统计, t检验计量资料, χ2检验计数资料, 如结果显示P<0.05, 则表示有显著性的差异。

2 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 在治疗中未发生明显的副反应, 其中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10例, 显效4例, 无效1例, 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3例, 显效8例, 无效4例, 两组比较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

盆腔炎在临床妇科为常见病症, 患者患有盆腔炎合并有盆腔积液时常感到非常不舒服、面色黯然、身心受到严重的困扰。因妇女生理解剖结构的特点造成了本病具有多发且反复感染的特点。目前临床上西医常用抗生素治疗[3], 虽然控制炎症的作用较好, 但抗生素却无扶正作用, 而且长期应用容易发生菌群失调等副反应, 有时病情即使治愈也易发生反复。而本文中所配中药则具有健脾化湿、清热解毒之功效, 弥补了抗生素治疗的缺点, 同时兼具扶正祛邪的作用。方中党参、茯苓、黄芪、羌活、半夏独活、陈皮等诸药合用, 共奏健脾化湿之功效, 有利于盆腔积液的快速消退, 改善临床症状。本文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体外电场热疗法, 通过磁场产生的热效应, 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加速, 局部组织获得营养改善, 促进吸收炎症渗出物, 从而改善患者下腹部不适、胀痛、盆腔积液等症状[4]。总之, 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时, 采用药物联合体外电场热疗治疗法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优点, 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本实验选取在2012年2月至2012年4月到我院妇科进行治疗的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30例为对象, 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15例观察组 (药物联合体外电场热疗治疗组) 和15例对照组 (单纯药物治疗组) , 后进行统计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 在治疗中未发生明显的副反应, 其中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10例, 显效4例, 无效1例, 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3例, 显效8例, 无效4例, 两组比较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时, 采用药物联合体外电场热疗治疗法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优点, 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盆腔积液,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杨业洲, 吕群.避免生殖道感染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8, 24 (6) :332-335.

[2]朱兰, 赵煜, 刘军, 等.慢性盆腔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J].西南国防医药, 2007, 17 (3) :376.

[3]熊光武, 王丽娜.生殖道感染抗生素临床应用基本原则[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8, 24 (6) :324-326.

上一篇:电气巡检班长岗位职责下一篇:当好一名合格的班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