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成本费用管理制度(8篇)
1.矿业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篇一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及分子公司。3.成本、费用开支项目3.1成本管理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3.2制造成本开支项目制造成本的项目有:(1)直接材料费用;(2)直接工资费用;(3)制造费用。3.3管理费用开支项目管理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会议费;办公费;修理费;折旧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审计费;咨询费;诉讼费;费用性税金;土地使用费;技术转让费;新产品试制费;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摊销;业务招待费;坏帐损失;存货盘亏、毁损和报废(减盘盈)损失;聘请中介机构费;其他管理费用等。3.4对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划分上有明确的区别。制造费用属于产品制造成本的组成部分,它发生在分厂和车间等生产单位;管理费用是组织经营活动的各项费用,它主要发生在各职能部门。制定内部成本费用开支项目,严格划分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有利于制造成本的核算和加强管理费的管理。3.5财务费用开支项目财务费用包括:(1)利息支出;(2)汇兑净损失;(3)调剂外汇手续费;(4)金融机构手续费;(5)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3.6营业费用开支项目营业费用包括:由公司负担的运杂费、保险费、委托代销手续费、促销费、广告宣传费、样品费和销售费用(指销售公司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场地租赁费、折旧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以及其他经费)等。3.7下列支出,不得列入成本、费用:(1)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2)对外投资的支出;(3)被没收的财产,支付的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以及赞助、捐赠支出;(4)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4.成本控制制度4.1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建立成本管理委员会(或成本管理小组),由公司领导担任主任,总会计师和总工程师担任副主任,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按照分工职责实行成本归口分级管理和控制,据以对控制指标和产品成本进行有效管理。4.2成本控制的责任、内容和要求明确生产单位对成本控制的责任,对料、工、费实行有效控制。4.2.1车间成本控制责任和任务生产车间是直接从事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的单位,其成本控制的内容,包括在生产车间发生的料、工、费用支出,按照规定的计划和成本目标进行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4.2.1.1控制各种费用的开支。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都要按费用指标和标准,从用途、作用、时间和数量上进行控制;4.2.1.2加强对消耗的料、工、费的控制,是成本控制的.首要任务;4.2.1.3费用和资源消耗的控制。费用和资源消耗的多少,决定着生产活动的规模和效益。所以,各种生产活动也是成本的控制内容。总之,生产车间的成本控制,使产品成本在目标规定的范围内发生,并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革新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4.2.2生产部成本控制责任和任务4.2.2.1生产部的成本控制,就是负责编制和落实生产、作业计划,制定水、电、气等消耗定额和管理制度,制定在产品的期量标准,组织均衡生产和合理调度,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产品、半成品资金占用,组织生产车间对在产品、半成品定期盘点,对水、电、气的使用要严格计算、节约能量、降低能耗成本,从而达到成本指标的圆满完成;4.2.2.2为生产创造良好安全环境,做到安全生产,减少安全事故,减少损失,各生产厂负责制定安全和劳动保护措施计划,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生产的防范措施,加强劳保用品管理,节约劳动保护费用开支;4.2.3技术部成本控制责任和任务技术部应从推进技术进步来控制成本。搞好产品设计,采用先进工艺、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材料消耗,降低产品设计成本和定额成本;4.2.4质量部成本控制责任和任务质量部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办法以加强质量成本控制。对预防成本和内外部质量损失,要有严格的措施控制。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加强零部件和产品的过程检验,落实产品质量措施,提高优质品率,减少不合格品和废品损失;4.2.5设备动力部门成本控制责任和任务设备动力部门负责制定设备利用定额编制设备运转、维修和保养计划。组织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保持设备的精度,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减少维修保养费用;4.2.6供应部门成本控制责任和任务供应部门应做到既要保证物资及时供应,又要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和储备资金的占用。供应部门负责制定采购计划和物资储备定额,实行定额领料限额发料。采购材料要货比三家,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最优价格,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2.7人力资源部的成本控制责任和任务人力资源部的成本控制责任和任务,是提高的劳动生产率,降低工时费用。负责制定和修定工时定额,编制工资总额计划。在发展生产,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增加员工收入。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情况,合理组织劳动力和安排工资支出,制定内部工资分配形式;4.2.8计划统计部门成本控制责任和任务计划统计部门负责制定的生产经营计划,按内部经济责任制考核各项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提出生产经营中的问题,采取措施确保计划的实现。并及时准确地进行综合统计,为成本管理和控制提供数据。生产单位负责根据生产成本计划组织生产,检查考核成本执行情况;4.2.9财务部成本控制责任和任务财会部是成本管理的综合部门,负责全公司成本计划和产品目标成本的制定及其检查。并参与生产定额、储备定额、成品定额以及资金定额、费用定额的制定;负责成本计划的分解、落实到各归口单位;检查、考核成本计划、目标成本的执行情况;组织成本核算,指导子、分公司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汇总分厂(车间)产品成本报表,进行成本的预测、控制和分析工作。
2.矿业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篇二
一、矿业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
矿业企业与国民经济其他工业不同, 其成本受资源禀赋、社区因素、安全环保因素、闭矿弃置成本等方面因素影响。
(一) 资源禀赋
1. 矿山地理位置。 矿山企业不能自由选择矿址, 所以往往因为矿产资源所在地条件的限制, 造成建设、交通、动力、生活、运输等诸多方面的不便, 从而使建设施工工程量加大, 投资增多, 建设周期增长。
2. 资源的储量和品位。 矿产资源都有一定的数量, 其资源储量的多少、品位的高低决定了一座矿山的服务年限, 相同的投入, 服务年限短的矿山其每年的折旧摊销成本就远远大于服务年限长的矿山。
3. 矿产资源的赋存条件。 矿产资源的赋存条件指矿床的埋藏条件和地形条件, 有的矿床规模很大, 埋藏较浅, 适用露天开采, 其基建期短, 见效快, 开采空间大, 劳动生产率高, 开采成本低。 一般来讲, 露天开采比地下开采开采成本降低20%-30%。 但是, 露天开采对地表环境破坏大, 对环境治理的成本高。 当露天开采成本高于地下开采成本时应采用地下开采, 尤其是对埋藏较深的矿床, 一般只适用地下开采。
(二) 社区影响
1. 外部法律环境。 矿山当地外部法律环境对矿产资源开采是友好还是苛刻, 企业税务环境中税负的高低, 当地政府对矿山支持的力度的大小, 对一座矿山而言, 其中的生产运营成本和风险不可估量。
2. 矿山所在地社区环境。当地村民或部落对矿山开采的态度, 当地政府对村民或部落管控的有效程度, 将影响矿山征地成本、拆迁成本, 运营成本。 在“走出去”过程中, 我国一些企业购买国外的矿山, 因当地部落的阻挠, 造成矿山几年都无法基建更谈不当开采的案例不少, 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 安全环保因素
矿山生产过程中, 对自然环境都会造成影响, 相对其他作业, 矿业对环境破坏和为保护环境而支付的成本更大, 近几年国家对安全环保要求逐步提高, 对违反国家安全环保法律法规破坏生态的处罚越来越严厉, 促使矿业企业不断加大安全环保方面的投入, 加大矿业的进入门槛和运营成本。
(四) 采矿方法
由于矿产资源赋存条件多样, 矿山开采的方法和工艺也会随着矿床的变化和采矿工作的推进而变化。比如地下采矿中空场采矿法, 其生产效率高, 生产成本低;而充填采矿法, 边回采边充填, 其开采成本高;不同采矿方法的选择, 对矿业企业的成本也产生重大影响。
(五) 弃置成本
矿山在矿产资源开采完毕进行闭矿时, 受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约束, 有时还受所在地利益相关方达成协议的约束, 例如在废弃时必须拆除、清理设施, 恢复生态环境等, 其弃置成本将成为矿业企业一项重要的成本支出。
二、矿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不足
虽然矿业企业成本有以上的不同特性, 但从目前来看, 矿业企业成本管理中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一) 缺乏战略成本管理意识
广义上讲, 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的价值牺牲, 企业需要从战略角度审视成本管理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深刻影响, 要求企业的成本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提高成本效益水平获得竞争优势。 许多矿业企业未充分分析企业竞争所面临的环境及其给企业成本管理带来的影响, 未从战略视角看待企业的成本管理, 制定的成本管理制度及措施与企业的战略并不相符, 不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 缺乏产业价值链研究, 局限内部成本管理
很多企业未充分认识到现代矿业企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生产、经营单位, 而是由一系列作业活动所构成的经营系统, 是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价值活动的集合, 未充分对企业内外部价值链进行分析, 未充分识别自身具有成本优势的作业及活动, 未识别企业价值链中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作业活动, 无法有效降低企业总成本。
(三) 缺乏系统性的成本管理, 局限于日常生产经营成本管理
大多矿业企业还停留在将成本管理重点放在矿石的采掘, 矿产品的选矿加工等产品制造环节的传统成本管理中, 但是, 制造环节的资源消耗及要素成本在其使用前大多已经固化, 一个矿业企业一旦建设完成, 其主要的采矿系统和选矿系统固化成本就已经确定, 后续虽然通过传统的成本管理及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可以适当的降低成本, 但通过经营性成本控制, 只能降低少部分的非固化成本, 成本降低幅度有限, 难以实现真正有效的成本管理。
(四) 缺乏技术创新, 局限于现有技术条件或模式
采矿业虽然是个古老的行业, 但是从几千年前的铁镐采掘到今天的现代化采拙, 其采矿技术一直在进步之中, 如果不注重采矿设备的机械化、大型化、信息化、自动化, 还停留在人海战术的采矿方法中, 巨大的人工成本、安全成本, 低效的产出, 采矿成本一定不可能有大幅度的降低, 同样, 选矿设备选矿技术日新月异, 大型化智能化是其趋势, 但是现在不少矿业企业仍局限于现有技术条件或模式下进行成本规划和管控。
(五) 忽略无形成本管理, 局限于有形成本的管理
很多矿业企业只关注看得见的成本, 比如原材料、人工工资、燃料、动力等有形成本, 在有限的有形成本中拼命挤 “水分”, 但是对大量关乎企业生命的无形成本如采矿损失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设备运转率、劳动生产率等疏于管理, 事实上有时回收率提高一个百分比, 产生的效益就可能几千万元, 而一个矿业企业如果只通过传统的有形成本控制很难做到一次性降本几千万元。
( 六) 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考核激励机制
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控过程, 在现实中, 大多企业只对生产经营部门进行较严格的成本控制和考核, 对非生产经营部门如基建部门、投资部门没有纳入严格的考核体系中来, 或者对部门有考核但可能对个人的考核如部门一把手的考核没有纳入严格的考核体系中来, 或者考核奖罚不痛不痒, 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考核激励机制, 不利于调动所有员工成本管控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战略成本管理视角下矿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 树立战略成本管理意识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实现长期的生存和发展, 在综合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基础上做出的一系列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矿业企业要想战略目标能够实现, 必须树立战略成本管理意识, 成本管理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来进行, 通过对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 拓宽成本管理的空间和时间, 把成本管理的对象从关注企业内部活动拓展到企业外部, 从基于日常经营控制延伸至基于长期的战略管理层面, 从而寻求长久的成本优势。在目前矿业寒冬的背景下, 一部分矿业企业必须在此不利情况下求生存, 就须用战略的眼光看待眼前的成本与长远的成本, 可以利用现在不利的时机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 利用不利时机对市场上技术成熟的人才进行招聘和挖掘, 而对另一部分有实力的矿业企业, 在目前国际矿业市场严重低估的前提下, 实行国际化并购, 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 一定要结合矿业企业成本特点, 对拟收购矿山的资源禀赋、 社区环境做好并购前的尽职调查, 必要时可以聘请国际著名的矿业中介, 以充分降低可能的巨大投资风险。
(二) 加强非弹性成本管理
非弹性成本是与弹性成本相对而言的, 在成本管理实践中, 成本总与资源消耗相关, 成本发生与作业耗用的资源量直接相关的资源为弹性资源, 如用于设备运转而消耗的动力、生产铁精矿而消耗的铁矿石和直接人工, 弹性成本大多数属于直接成本。而非弹性成本对应的是与产能相关的资源, 它们主要是指在作业完成之前即已购买和支付的资源, 这些资源决定了企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矿业企业的机器设备和房屋建筑物。 因此, 从战略成本角度, 如果不能合理的进行事前规划, 就容易产生因产能过剩而形成资源浪费, 也可能因产能不足而影响日后的生产经营。此部分资源一旦确定后, 事后很难改变, 因此, 作为矿业企业, 应加强非弹性成本管理, 比如在资源勘探阶段、矿山设计阶段、矿山基建期阶段, 对勘探钻孔设计、矿山建设设计、设备的选型、矿山采矿的开采方式、提升方式、尾矿库的选址、开拓系统的布置等等在设计、审查、审批前, 一定要召集专业技术人员必要时外请专家进行认真的研究、讨论、分析, 以使其更加合理、科学, 节约投资、降低非弹性成本。
(三) 树立全局观念, 加强无形成本管理
产品成本在不同的作业环节所消耗的资源存在此消彼长的联动关系, 所以对成本管理应有全局观念, 应从成本结构的动态关系上系统分析、控制产品成本, 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 矿业企业生产中, 成本占比最大的是采矿成本, 这就要求矿业企业, 高度关注采矿方法的选用, 关注采矿的损失率、 贫化率, 提高出矿效率和能力, 采出的矿石, 在选矿阶段, 加强选矿回收率的提高, 加强对矿石中有益元素的回收利用, 尽可能做到“吃干榨尽”, 同时降低有害元素或其他杂质, 提高产品品质, 虽然可能会增加选矿药剂或成本, 但是从全局来看, 有益元素的综合利用, 有害杂质的有效去除, 提高回收率带来产量的提升, 取得的效益一定远大于成本的付出。
( 四) 以价值链分析关注企业内外部上下游关联方对成本的影响
矿业企业应通过对企业内外部价值链分析找出对企业成本影响的重大因素或关键环节, 识别降低成本的机会, 例如通过对企业内外部价值链分析, 可以发现矿业企业普遍运输数量大距离远, 运输成本可能是企业一项大的成本支出, 可以通过与运输公司运输线路优化, 与石油公司战略组合降低油价等措施降低成本;通过主动对社区适当的社会责任投入, 降低社区对矿山企业各种不合理的要求; 通过适度的安全环保投入, 取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防止重大安全环保事矿的发生, 最大限度的保护企业, 并会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的弃置成本。
(五) 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和体系
现代矿业企业成本管理不仅需要管理层的重视, 更需要全员全过程, 事前、事中、事后的成本控制和管理, 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和体系。 成本预算管理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方法, 加强预算制定明确准确的成本控制目标是日常生产经营中成本管理的第一步; 建立各层级的成本管控目标, 调动一切可动用力量才能做好战略成本管理;内部监督审计部门的监督;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资源共享; 与质量管理、投资管理、基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等制度实现无缝对接; 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和绩效考核制度等等, 都将有助于矿业企业从企业内部加强成本管控。
(六) 建立严格的成本管理考核体制
有效的激励评价有助于目标的实现, 建立严格的成本管理考核体制, 加大成本管控的奖惩力度, 是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的保证。 矿权并购前期尽职调查的责任追究;基建工程的终身负责制; 生产过程中严格的成本绩效考核制度;对矿山设计、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环保条件下的优化节约奖励; 加大对单位及部门一把手成本考核的奖罚力度等奖惩制度的设立, 形成人人身上有考核、 事事部门有考核的成本考核体制, 以推动战略成本管理的执行。
(七) 塑造战略成本管理的企业文化
战略成本意识的建立和提高有赖于矿业企业领导的以身作则和提倡, 有赖于员工素质的提高, 成本管理的长期性和动态性, 需要持之以恒, 这就需要靠企业战略成本文化的建设和推动, 需要加强宣传和学习, 把战略成本思想宣贯到每位员工, 形成各级部门、每位员工的自觉行为, 形成全员全过程主动参与和控制。
参考文献
3.地勘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策略 篇三
关键词:地勘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手段
我国地勘企业随着矿权交易量激增积极进行了内部改革,而且伴随着时间推移企业内部改革愈发有力。现阶段地勘企业已从原有的单一制管理方式转变为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也可以掌握企业的股份,参与到一些决策事务中,而且员工会将自己的未来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但矿业市场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恶化,地勘企业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做好成本管理工作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经济环境对地勘企业的具体影响
前文中笔者提到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造成矿业市场进入低谷,这种情况下地勘企业必然受到相关影响。如何摆脱或是降低市场环境对地勘企业成本效益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研究
的问题。
(一)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勘探投入成本
地勘企业改革的力度的越来越强,但企业的生产规模并没有相应的扩大,而且在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地勘企业的投资规模相对分散。这种情况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极为不利,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及市场完善,地勘企业的生产模式很可能没有办法适应新的市场经济,也就谈不上什么调整生产结构了,这样最终也无法达成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基于此种形势,地勘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应该盲目,而是做好相应的市场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调整经营重心,在严格的风险分析后确定适当的勘探项目。选择勘探项目是地勘企业的重点,一旦选择失误,与市场预期相左,这样会造成资金浪费,同样影响企业的发展。
(二)优化勘探流程以节约成本投入
在这种整体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地勘企业若想打破这种僵局,就必须对勘探流程进行优化,调整一些不必要的支出,严格按照成本管理的特点管理成本,最终实现以最小投资、最小风险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针对地勘企业的特点,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以资深技术人员牵头成立技术方案优化评审小组,确保投入生产的勘探项目各个流程处于最优化;比较勘探项目的重要性,将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勘探项目的资金投入到重点项目中,加快重点勘探项目的进度,这样还能降低资金成本;不断引进各种勘探新技术,增加选择靶区的准确性,在加快找矿速度的同时降低探矿成本等。
二、地勘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情况及问题
虽然地勘企业改革力度及深度越来越大,但是实际成本管理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因为历史原因造成的,有些却是因为管理者本身问题造成的。因此深入剖析成本管理问题是有必要的。
(一)成本管理理念陈旧落后
地勘企业成本管理模式落后、管理理念陈旧,而且对于成本管理不是很重视,造成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效率不是很高。有的企业甚至对成本管理作出一定的限制即允许其出现在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而对企业的材料采购中以及所花销的费用中等都不曾涉及。成本管理的目的大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降低成本费用中只是采取节省开支的形式,而对怎样从根本上(比如提高生产效率等层面)去降低成本费用则考虑得不周全。
(二)成本管理与市场脱节
随着市场化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市场的运行模式也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改变,即已从原有的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的成本结构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生产所需的费用在逐渐降低而在流通中的成本费用则在呈逐年增长趋势。这与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严重脱节,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还停留在过去的以降低直接材料或是降低生产费用为目标等管理方式,而对产品的后续开发以及销售领域再加之售后等方面所需的成本费用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足以说明企业成本管理的不足之处。倘若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中只是一味地降低生产产品的成本费用,这样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短期可能不会受到大的影响,但对该企业的长久发展则会带来一定的威胁。
(三)管理方法没有革新
成本管理方式较为陈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从成本管理一般方法上分析发现,现有的成本管理方法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虽然在对成本预测层面以及成本核算等方面都有所涉及,但就怎样开展相关层面的工作则还缺少有效的制度体系,亟待我们更深层次的去探究;二是从成本管理方式上来分析得知很多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上大都使用了会计电算化等技术,但对成本管理模块的使用频率却很低,在进行成本管理工作中还存在部分企业采取手工核算的方式进行。尤其是处于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化日益普及的时期,这种传统的核算模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更难适应现代成本管理对成本信息所提出的准确性以及高效性的要求。
三、提高地勘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策略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综合地勘企业成本管理现状来看,企业要向成功的控制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这里之所以说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是因为不但决策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成本管理意识,基层员工也需要如此,需要认识到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地勘企业可以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成本管理相互结合起来,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意识到成本控制的必要性,从原先被动接受领导者指令的状态,转化成主动、自觉的降低成本,保证成本管理相关措施在企业内部顺利实施。
(二)引入新的成本管理方法
在新形势下,地勘企业要想实现有效控制成本,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手段,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转变传统的核算型管理,实施综合控制,并积极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的制度。例如,新形势下,地勘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推行《成本控制法》,以目标成本责任管理为主要管理手段。根据该法,在企业的钻探作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原材料、工资等内容再加上制造所产生的费用,都要纳入勘探作业成本费用当中,以事先规定的数额对其进行加强控制;同时,在实施生产的过程中,一些由于消耗所产生的费用,如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要及时归入该阶段的使用费用当中,并按照相关指标对其加强管理,切实压缩非生产性开支。
(三)建立单独完善管理机构
地勘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加快了成本管理的紧迫性,在进行成本费用管理时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而完善的成本管理机构是保证成本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地勘企业设置单独完善的成本管理机构,可以体现出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科学性,同时可以加深勘探过程中财务部门对各个环节的调节。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务部门可以及时反馈勘探项目各业务中的成本使用情况,相关领导及负责人根据这些信息作出准确合理的决策,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四)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水平
在进行成本费用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的财会人员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地勘企业当中的会计基础工作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例如会计成本核算滞后、成本监督、成本实际考核能力较差等。种种不足是现阶段我国地勘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现代地勘企业要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日常工作中,促使其基础工作得到强化,不仅要加强对其的培训,巩固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扩展其知识面,加强企业生产经营方面财会知识的学习。针对企业内部,要建立起完善的财会制度,保障财会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开展工作。同时还应注意的是,财务管理工作应当同地勘企业勘探项目的开展同时并举,充分体现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
四、结束语
地勘企业已从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变为自负盈亏的企业,但因为企业经营模式改革的时间不是太久,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再者矿产行业本身生产周期长、前期投资大、经营风险高,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那很难得到生存发展的空间。所以在这种改革形势下,地勘企业相关负责人要改变以前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理念,不断结合新情况强化地勘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有且仅有如此,才能帮助地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范志宏.企业在成本核算与管理方面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14).
[2]李林玥,任秀春.新形势下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5(29).
[3]张细伟,赵瑞华,路斌.浅谈企业项目成本控制问题及解决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5(18).
[4]夏玲.浅谈成本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1).
[5]齐海红.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优化的路径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4).
4.矿业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篇四
生产成本的明细科目
一、制造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制造费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
1.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是指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辅助后勤人员等非一线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工资;一线直接生产人员非生产期间的工资也计入本项目,非一线生产员工提供直接生产时,其相应的工资应从本项目转入生产成本中的直接工资项目。
2.职工福利费:按第一项所定义的生产管理人员工资的14%提取。
3.交通费:是指企业为车间职工上下班而发生的交通车辆费用,主要指汽油费、养路费等。
4.劳动保护费:指按照规定标准和范围支付给车间职工的劳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保健饮食品(含外购矿泉水)的费用和劳动保护宣传费用。
5.折旧费:是指车间所使用固定资产按规定计提的折旧费。
6.修理费:指生产车间所用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包括大修理费用支出。
7.租赁费:是指车间使用的从外部租入的各种固定资产和用具等按规定列支的租金。
8.物料消耗:指车间管理部门耗用的一般消耗材料,不包括固定资产修理和劳动保护用材料。
9.低值易耗品摊销:是指车间所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的摊销。
10.生产用工具费:是指车间生产耗用的生产用工具费用。
11.试验检验费:是指车间发生的对材料、半成品、成品、仪器仪表等试验、检验费。
12.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是指因生产的季节性需要而必须停工,生产车间停工期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13.取暖费:是指车间管理部门所支付的取暖费,包括取暖用燃料、蒸汽、热水、炉具等支出。
14.水电费:是指车间管理部门由于消耗水、电和照明用材料等而支付的非直接生产费用。
15.办公费:是指车间生产管理部门的通讯费用以及文具、印刷、办公用品等办公费用;政府部门的宣传经费,包括学习资料、照相洗印费以及按规定开支的报刊订阅费等。
16.差旅费:是指按照规定报销生产车间职工因公外出的各种差旅费、住宿费、助勤费;市内交通费和误餐补贴;按规定支付职工及其家属的调转、搬家费;按规定支付患职业病的职工去外地就医的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贴等。
17.运输费:是指生产应负担的厂内运输部门和厂外运输机构所提供的运输费用,包括其办公用车辆的养路费、管理费、耗用燃料及其他材料等费用。
18.保险费:是指应由车间负担的财产保险费用。
19.技术组织措施费:是指生产工艺布局调整等原因发生的费用。
20.其他制造费用:除前述1~19项所列的,零星发生的其他应由车间负担的费用。
制造费用一般是间接计入成本,当制造费用发生时一般无法直接判定它所归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去,而须按费用发生的地点先行归集,月终时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间进行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中。
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制作费用、生产成本等明细科目的开设
一、管理费用:
1.开办费: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开办费符合资产定义,发生时直接记入本科目,不再作为递延资产核算;
2.董事会费:核算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
3.工资及奖金:核算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发给职工的一次性补助、补贴,如年终奖、优秀员工奖等,4.职工福利费:指为直接为职工支出,与公司经营业务没有直接关系,除工资资金事项以外的费用。如为公司饭堂支出的费用,不在工资表核算的餐费补助、体检费、商业保险费,职工宿舍发生的水电费,食堂发生的各项费用等;
5.办公费:指企业管理部门发生的各项办公费用,如名片费、复印费、矿泉水、办公室用的茶叶等,不包括办公用品、印刷单据费等。
6.物料消耗:指企业管理部门领用或购买的消耗性物料的费用,包括电脑软盘、色带、配件、办公用设备配件等。购买的复印纸、打印纸、传真纸和财会部门购买和印制的账簿、凭证、报表的费用也在本科目核算。
7.业务招待费:指企业因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招待客人而支付的烟、酒、餐费等,出差时发生的餐费记入交通差旅费。
8.公关业务费:指支付给相关人员的业务费、利是等业务关系费。
9.交通差旅费:指企业管理部门职工出差而实际发生的车、船、飞机、市内交通费、住宿费、住勤补助费、误餐补助、司机出车补助和单位核定的差旅费包干费用等。
10.电话通讯费:指企业管理部门办公或职工发生的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费、上网费,费用不多的,也可合并放在“办公费”明细科目核算。
11.折旧费:指企业管理部门使用的各种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12.税金:指企业发生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税。
13.保险费:指企业为固定资产或财产如房屋、设备及其他资产向保险机构投保而应支付的保险费用,不包括为职工投保的保险费。
14.社会保障费:指为员工购买的社会保险费(根据法规规定为企业负担的部分),有别于为职工购买的商业保险。
15.租赁费:指企业管理部门采用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各类管理用资产而支付的租金,包括办公用房租赁费、生活用房租赁费等。不包括融资性租赁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16.水电费:指用于企业管理部门办公用的水电费,不包括为职工宿舍支付的水电费。17.修理费:指企业管理部门使用的房屋、日常办公用品修理发生的人工费及材料费等。
18.咨询费:指企业因业务需要向有关咨询机构进行生产技术咨询和经营管理咨询所支付的费用或支付企业经济顾问、法律顾问、技术顾问等发生的费用,如ISO咨询费、会计报表审计费。19.教育培训费:指企业实际发生的用于企业职工支付给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费。
20.书报资料费:指按规定标准订阅的各种报刊,杂志和用于业务学习,工作所需工具书,业务书籍费用,包括自编书籍,资料的编辑费用。
21.行业行政管理费:指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商会、政府有关部门收取的不属于税收项目的费用,为汽车交纳的养路费、年检费也在此科目核算。
22.检验检测费:指行业主管部门、政府部门要求的检验费、检测费,如免税产品检测、为取得出口证而发生的检测费等,与日常产品的合格性检验分开。
23.绿化清洁费: 指企业对生产经营场所进行清洁、绿化而发生的零星费用以及用于企业车辆的卫生清洁费用。不包括纳入基本建设预算进行的配套绿化费用,也不包括用于公司饭堂的清洁费用。24.其他:指不属于上述要求的其他为企业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二、销售费用:
1.工资及奖金:核算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发给职工的一次性补助、补贴,如年
终奖、优秀员工奖等,2.职工福利费:指为职工和为公司饭堂支出的费用,如不在工资表核算的餐费补助、体检费、商业保险费,职工宿舍发生的水电费,食堂发生的各项费用等;
3.办公费:指企业管理部门发生的各项办公费用,如名片费、复印费、矿泉水、办公室用的茶叶等,不包括办公用品、印刷单据费等。
4.物料消耗:指企业为专设销售机构购买的消耗性物料的费用,包括电脑软盘、色带、配件、办公用设备配件、专设销售机构的印刷单据、账簿等。
5.业务招待费:指企业因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招待客人而支付的烟、酒、餐费等,出差时发生的餐费记入交通差旅费。
6.公关业务费:指销售机构支付给客户的业务费、利是、节日拜访等业务关系费。
7.交通差旅费:指企业管理部门职工出差而实际发生的车、船、飞机、市内交通费、住宿费、住勤补助费、误餐补助、司机出车补助和单位核定的差旅费包干费用等。
8.电话通讯费:指企业管理部门办公或职工发生的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费、上网费,费用不多的,也可合并放在“办公费”明细科目核算。
9.运输装缷费:指为销售商品发生的运输费、装缷费; 10.货运保险费:指为销售、运输商品而发生的货物保险费; 11.广告费:指通过媒体发放的广告费
12.业务宣传费:指各种促销品、赠送品,包括销售部门为兴办促销活动的赠送品; 13.技术推广费:指为办理技术推广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餐费、礼品费。14.销售折扣与折让:指企业发生的给予客户的各种销售折扣与折让。15.销售奖励:指预提的客户年终奖励。
16.折旧费:指企业管理部门使用的各种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17.租赁费:指企业专设销售机构发生的租赁费。
18.水电费:指用于企业管理部门办公用的水电费,不包括为职工宿舍支付的水电费。19.行业行政管理费:指企业销售机构在市场上交纳给行业主管部门、工商、技术监督商会、等政府有关部门的产品检测费等,为销售部门使用的汽车交纳的养路费、年检费也在此科目核算。20.修理费,为销售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发生的修理费
50.其他:指不属于上述要求的其他为企业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三、财务费用:
1.手续费:指汇款产生的手续费;
2.利息:指企业发生的利息支出与利息收入; 3.现金折扣:指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
四、制造费用:
1.工资及奖金:核算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发给职工的一次性补助、补贴,如年终奖、优秀员工奖等,2.职工福利费:指为职工和为公司饭堂支出的费用,如不在工资表核算的餐费补助、体检费、商业保险费,职工宿舍发生的水电费,食堂发生的各项费用等;
3.办公费:指企业管理部门发生的各项办公费用,如名片费、复印费、矿泉水、办公室用的茶叶等,办公用品、印刷单据费等。
4.业务招待费:指企业因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招待客人而支付的烟、酒、餐费等,出差时发生的餐费记入交通差旅费。5.交通差旅费:指企业管理部门职工出差而实际发生的车、船、飞机、市内交通费、住宿费、住勤补助费、误餐补助、司机出车补助和单位核定的差旅费包干费用等。
6.电话通讯费:指企业管理部门办公或职工发生的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费、上网费,费用不多的,也可合并放在“办公费”明细科目核算。
7.折旧费:指企业管理部门使用的各种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
8.修理费:为生产部门设备和机器而发生的修理支出,包括不经常使用的零配件;
9.机物料消耗:核算生产部门为保养和维护机器设备而购买的经常用零件,润滑用油脂,维修用工具、用具。
10.模具费:指生产使用的模具费、压辊费; 11.水费:生产部门使用的水费; 12.电费:生产部门使用的电费
13.劳动保护费:生产部门人员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
14.化验检验费:为日常对原料、产品进行的合格性检验、测试而发生的费用,可视作生产产延续。
15.运输费:为生产部门而发生的运输费; 50.其他:不属于上述费用不经常发生的费用。
五、其他业务收入:
1.销售材料收入:核算销售的原材料、包装物、易耗品等材料的收入; 2.销售废旧物料收入:核算仓库、车间整理的废旧料;
3.地磅业务收入:对外经营地磅的收入,属于日常的经营活动;
六、其他业务成本:
1.销售材料成本:
七、营业外收入:
1.罚款收入: 2.补贴收入: 3.盘盈利得:
八、营业外支出
5.矿业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篇五
本着开源节流,勤俭节约的原则,差旅费用报销特作出如下规定,望各位员工遵守,合理开支,提高办事效率。
一、费用报销程序
①所有发生的费用必须于事后5日内到财务部审核报销,逾期财务部将不予报销。所发生的费用应提供发票供财务审核。
②员工发生的差旅费及零星开支,可以事先到财务科预借,办理暂支手续,由财务科核定预借金额,事后多退少补。员工返回公司后应及时到财务科冲帐,逾期公司将给予5—50元的罚款。
③员工出差实行谁派谁负责按规定审批。
④员工出差在外确因特殊情况需要接待客人的,应事先向本部门主管或总经理申请后才可按规定标准接待。出差人员不得再次报销当天出差补助。
二、费用报销标准
1、差旅费
标准
住宿费标准
生活费标准
车票费
职务
北京、上海、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口等城市市区内
其他各省市(中央直辖市)市区内
上述城市以外的其他地区
北京、上海、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口等城市市区内
其他各省市(中央直辖市)市区内
上述城市以外的其他地区
根据实际里程报销
一般员工
主任级干部
中层干部
120
副总经理
150
总经理
180
130
说明:
a、出差人员级别不同时,住宿费标准低级参照高级执行,但生活补助不变;
b、市内交通费每人每天不超过30元;
c、途中车票凭票报销,但必须与批准的出差时间、路线一致,不一致不报销。若因需要乘坐火车软卧、飞机,必须请示总经理同意后方可乘坐,否则不予报销;
d、因代表集团出差或因涉外活动,必须体现集团形象的可依据实际情况,由董事长核准后予以适当提高;
e、所有出差费用必须凭票报销,无票不予报销;
f、出差期间其他事项同出差人员书面作出说明,经相关人员签署意见后报销;
g、出差人员回公司5天内必须办理审批核销手续,报销后超过预先借款部分应及时归还公司;否则,财务部将有权从其工资薪金中扣除欠款额。
2、业务接待费
1)经营业务中心必需的招待费支出实行“总额控制、逐笔报批“的列支标准管理方式。
2)授权范围:1000元以下由财务主管负责审批;1000以上元由总经理负责审批。
3)业务招待费如下:
①在外面出差一般情况不允许招待费开支,特殊情况须请示总经理同意后再行开支;
②来厂招待标准:业务员级招待标准30元/位,经理级招待50元/位;公司级主管领导招待标准须事先请示总经理批准确定。
4)报销审批手续
①经办人员必须在每笔招待支出发生后的二天内将《业务招待申请审批单》连同合法、合规票据报送财务部经办会计初审。(后付申请审批单)
6.矿业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篇六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铁路运输成本、费用管理与核算,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根据《企业会计制度》、《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及国家其他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结合铁路运输企业的特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铁路运输成本是指企业直接为运输旅客、货物发生的耗费,费用是指企业一定期间运输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铁路运输成本、费用是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指标,是制定运输价格、营销政策和投资决策、财务清算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
铁路运输成本、费用管理与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内容,基本任务是:通过预算、核算、控制、分析、监督和检查,挖掘潜力,降低消耗,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第四条
铁路运输成本、费用实行铁道部、铁路运输企业、基层站段分级管理责任制。企业在成本、费用管理与核算过程中,要 严格执行国家以及铁道部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遵守财经纪律。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铁路运输的国有独资铁路运输企业及国家控股铁路运输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非国家控股铁路运输企业和地方铁路运输企业可参照执行。企业可根据本规程,结合具体情况制定运输成本、费用管理与核算实施细则。
第二章 成本费用的范围、内容及分类
第六条
铁路运输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其经济用途划分为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外支出,共同构成运输总支出。
第七条
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运输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与运输生产有关的各项耗费,主要内容包括:
1.运输生产人员及运输生产单位管理、服务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工效挂钩结算工资收入与实际工资支出的差额,以及按规定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含基本医疗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下同);
2.按规定计提的运输生产用及运输生产单位管理用固定资产折 旧;
3.为了恢复固定资产原有性能和生产能力,对固定资产进行周期性大修理的支出,包括成段更换钢轨、轨枕、道岔及成段清筛道床的支出,为消除路基、桥梁、隧道的严重病害进行的局部修理支出,灾害复旧支出,机车车辆和大型养路机械及其大部件的大修支出,其他设备的大修支出;
4.设备运用、养护修理耗费的材料、燃料、电力、配件、工具备品和其他支出,配件修理支出,生产场所用煤、水、电及生产用杂费;
5.运输生产人员及运输生产单位管理、服务人员的办公费、差旅费、劳动保护费、制服补贴等;
6.运输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事故净损失,灾害预防及抢修支出;
7.办理保险、保价运输业务发生的支出;
8.按照模拟市场和内部分账核算要求发生的付费支出; 9.按照国家规定发生的其他支出。
第八条
管理费用是企业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运输生产活动 发生的费用以及企业按规定发生的管理性费用,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管理机关(以下简称机关)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
2.机关办公费、差旅费、劳动保护费、职工制服补贴,办公设施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租用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及其他管理费用;
3.按规定计提的机关人员的职工福利费、运输生产单位人员及机关人员的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基本养老保险金、职工失业保险金、职工工伤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工资附加费;
4.土地使用费、土地换证费、土地损失补偿费、技术转让费、业务招待费、咨询费(含顾问费)、审计费、诉讼费、排污费、绿化费、广告费、展览费、董事(监事)会经费、防疫经费、客货营销费用、印花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等;
5.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所发生的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试费、原材料和半产品的实验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实验费,与产品试制、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以及试制失败损失等研究与开发 费用;
6.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存货盘亏(减盘盈)、毁损和报废的净损失;
7.按规定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 8.企业内部铁道资金结算机构发生的费用;
9.企业按规定上交的集中费(用于全路集中管理及调度指挥); 10.其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列入管理费用的支出。第九条
财务费用是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主要内容包括:
1.在金融机构的存款利息收入;
2.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利息支出,包括借款利息(含交付使用资产的借款利息)、应收票据贴现利息、发行债券利息等;
3.外币折算产生的汇兑损益;
4.铁道部与铁路运输企业之间的资金占用费收入,以及铁道资金结算机构向内部单位发放调剂资金而收取的资金占用费;
5.铁道部与铁路运输企业之间的资金占用费支出,以及铁道资金结算机构吸收内部单位存款而支付的资金占用费; 6.支付给金融机构、铁道资金结算机构的手续费以及铁道资金结算机构收取的手续费。
第十条
营业外支出是与运输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主要内容包括:
1.营业外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按规定计提的营业外人员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基本养老保险金、职工失业保险金、职工工伤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工资附加费;
2.铁路公安部门、检察院、法院、疗养院等营业外单位的经费; 3.自然灾害造成的资产损失、非季节性和非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
4.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
5.债务重组损失、非货币性交易损失,支付的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被没收财物,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
6.按规定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7.按规定摊销的移交社会职能补贴支出。
(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的具体项 目、内容及有关标准按附件1、2执行)
第十一条
下列各项支出不得列入运输总支出:
1.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支出以及对外投资的支出;
2.应由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基本养老保险金、职工工伤保险金、职工失业保险金等负担的支出;
3.应由工附业、事业、代办工作、多种经营和集体企业成本负担的支出;
4.新建、改建(含既有线改造)和扩建铁路、站场等工程在正式验收交接以前或正式交付运营开通以前发生的应由工程成本负担的支出;
5.其他按规定不得列入运输总支出的支出。
第三章 成本费用核算和计算
第十二条
成本、费用核算是反映运输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耗费的基本手段,是实现成本、费用全过程管理的基础。企业发生的成本、费用通过支出科目进行确认和归集。第十三条
支出科目由科目编号和科目名称组成。科目编号由 类别、部门、顺号、子目、细目、要素六部分构成。企业可根据需要在铁道部统一规定的支出科目下增设子目、细目进行明细核算,最末一级为要素(要素编码:1-工资、2-材料、3-燃料、4-电力、5-折旧、6-外购劳务、7-其他)。第十四条
成本、费用核算应遵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应由本期(月、季、年)负担的支出要全部计入本期成本、费用,按计划成本核算的应按规定的成本核算期及时调整为实际成本。
第十五条
主营业务成本按旅客运输成本、货物运输成本、行包运输成本、基础设施成本、其他成本等五类进行核算。
1.旅客运输成本核算为旅客运输直接发生的各种支出,包括车站旅客服务、旅客列车服务、客车运用和维护支出,相关服务付费及其他支出。
2.货物运输成本核算为货物运输直接发生的各种支出,包括货物发送、运行、中转、到达作业费用,货车、集装箱运用和维护费用,货车使用费,相关服务付费及其他支出。
3.行包运输成本核算为行李、包裹运输直接发生的各种支出,包括行包发送、运行、中转、到达作业费用,专用行包车辆运用和 维护费用,相关服务付费及其他支出。
4.基础设施成本核算为铁路路网、行车指挥等基础设施运用和维护所发生的各种支出,包括铁路线路设备等行车设施运用、养护费,行车指挥调度费及其他支出。
5.其他成本核算企业运输生产中发生的除旅客、货物、行包运输成本和基础设施成本以外的各种支出。
第十六条
主营业务成本分类确定的原则是:能够直接归属到相应成本类别的,全额列入该类成本;不能直接归属成本类别的,按照规定的工作量指标分配列入相应类别成本。分配比例根据本单位正常运输生产情况测算确定。单位须在季度决算报告中说明分配比例确定的方法及调整依据。
第十七条 主营业务成本中的工务、电务支出分运行区间、编组站、非编组站核算,电气化铁路供电支出分运行区间核算,核算原则是:正线(含与正线连接的道岔)支出归集到相应运行区间成本,站线支出归集到编组站和非编组站成本;能直接归属运行区间、编组站、非编组站的支出,全额列入相应运行区间和编组站、非编组站成本中;不能直接确定归属的共性支出,采用分配方法分摊列 入相应运行区间和编组站、非编组站成本中。具体核算方法按附件2。
第十八条
内燃、电力机车折旧、中修、大修支出分机型核算,客车折旧、段修、大修支出分车型核算,货车折旧、段修、大修支出分车种核算。能够直接区分机型(车型、车种)的修理支出,全额列入各机型(车型、车种)的相关成本,不能直接区分的按规定方法分摊。具体核算方法按附件2。
第十九条
成本、费用按要素分为工资、材料、燃料、电力、折旧、外购劳务、其他。各项成本、费用均应分要素核算。各要素核算内容和要求为:
1.工资,指按规定支付给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以及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工效挂钩结算工资收入与实际工资支出的差额。生产人员工资按工作岗位、作业地点、作业对象进行分类归集,对应列入有关成本、费用支出科目及其子目、细目,只对应一个细目、子目或科目的生产人员工资直接列入,涉及多个细目、子目或科目的按附件2规定的分配方法列入。
2.材料,指运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材料、配件、油脂(含清洗用柴油、汽油)、工具备品、劳动保护用品等有实物形态的物品。材料支出的核算应严格执行定向定量制度。已领未用的材料应在月末办理盘点退料手续,不得发生账外料。存放在铁路沿线的线上料应加强管理,采取分存制进账,不得一次出账。低值易耗品领用后一次列销,建立保管台账实行数量动态管理。材料、配件修旧利废所发生的支出在运输总支出中核算。
3.燃料,指运输设备运用所消耗的固体、液体、气体等燃料支出。燃料支出应根据燃料消耗报表及有关记录,按用途归集到相关支出科目。
4.电力,指铁路运输设备运用、修理过程中的动力、照明及其他用电。电力支出应按用途归集到相关支出科目。
5.折旧,指按《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定的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率及应计折旧固定资产价值计提的折旧支出。
6.外购劳务,指支付给与本单位签订劳务合同的外请劳务的支出。各单位的运输生产任务原则上由本单位职工完成,不得外请劳务;对因运输生产需要确需外请劳务的,须经企业劳资部门和财务部门批准,与对方签订劳务合同,发生的支出在有关支出科目中按外购劳务要素核算。7.其他,指不属于以上各要素的支出,主要包括:差旅费、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基本养老保险金、职工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事故费用、付费支出、委外修理支出、财务费用和其他支出。
第二十条 根据内部模拟市场和分账核算的要求,企业内部客运、货运、路网之间,以及国有独资铁路运输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劳务,实行收付费制度。提供服务方取得提供服务收入,发生的支出在运输总支出中分要素核算;接受服务方支付的费用按付费支出核算。
列入主营业务成本的付费支出项目主要包括:
1.客运线路使用费、客运机车牵引费、客运跨企业电力机车接触网使用费及电费、车站旅客服务费、旅客列车上水服务费、提供加挂客车服务费、售票服务费、客车租用费、客运机车修理服务费、客车修理服务费用、其他服务费等;
2.列入货物运输成本的付费支出项目:货运线路使用费、货运机车牵引费、货运跨企业电力机车接触网使用费及电费、承运及发送服务费、到达作业服务费、中转作业服务费、货车使用费、车辆 租用费、车辆编解服务费、车辆挂运费、空车调用费、、货运机车修理服务费、其他服务费等;
3.列入行包运输成本的付费支出项目:行包(行邮)专列线路使用费、行包(行邮)专列机车牵引费、行李车邮政车车辆挂运费、行包专列车辆使用费、行李车邮政车车辆租用费、行包承运及发送服务费、行包到达作业服务费、行包中转作业服务费、行李车修理服务费、行包运输劳务费、其他服务费等;
4.列入基础设施成本的付费支出项目:工务、电务设备修理服务费、其他服务费等。
第二十一条
企业内部付费支出,由企业在核算期末按内部收付费关系进行冲抵,冲抵后企业内付费支出为零;国有独资铁路运输企业之间的付费支出,由铁道部统一按收付费关系进行冲抵,冲抵后国铁内付费支出为零。
第二十二条
企业的运输设备维修、中修业务,按照职责分工由运营单位完成的,发生的支出在运输总支出中分要素核算。工务、电务设备大修由运营单位施工,发生的支出在运输总支出中分要素核算,因施工能力和条件等原因需将大修项目委托非运营单位施工 的,应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发生的支出在其他要素核算。
企业因能力不足,运输设备修理需由其他国有独资铁路运输企业承担的,实行收付费制度,委修方支付的修理服务费按付费支出核算;承修方取得提供服务收入,发生的支出在运输总支出中分要素核算。承修方相关人员工资在工效挂钩工资中列支。
第二十三条
预提费用是指支出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需预先提取的成本、费用。预提费用的项目和标准,必须按铁道部规定的办法执行;预提数与实际数发生差异时,应按实际发生数调整成本、费用的列支数。
第二十四条
一次支付、分期摊销的支出,根据费用的受益期限确定分摊数额,按其性质列入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
大修理支出按实际发生金额一次列入成本、费用。
第二十五条
铁路运输成本计算是在成本、费用核算的基础上,将一定时期的成本、费用归集到不同的计算对象。为满足企业盈亏分析、经营决策、财务清算对成本信息的需求,企业应正确、合理计算各种运输成本,根据企业的特点和管理需要,主要计算客运总 支出、货运总支出、行包总支出,单位旅客运输成本、单位货物运输成本、单位行包运输成本,单位客运支出、单位货运支出、单位行包支出,客、货运作业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线成本、区域平均成本等。
第二十六条
成本计算的方法可以采用直接分配法、直接分析法、作业成本法、回归分析法、典型调查法、工程模型法。铁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行包运输单位成本、单位支出的计算采用直接分配法,具体计算方法见附件5。
第四章 成本费用管理责任制
第二十七条
铁路运输成本、费用管理实行集中统一与分级管理相结合、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专业管理与全员管理相结合的管理责任制,企业是成本、费用管理控制主体,基层站段是成本中心。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分工履行成本管理职责。
第二十八条
铁道部负责铁路运输成本、费用的综合管理,主要职责是:
1.根据国家财经政策法规规定,制定和修改《铁路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核算规程》及相关成本管理办法; 2.监督检查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与核算情况; 3.制定、推广企业主要成本、费用定额及标准;
4.编制、下达国有独资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费用预算,审核企业预算编制情况,监督、检查、考核企业预算执行情况;
5.指导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与核算,总结推广成本、费用管理经验;
6.其他由铁道部管理的项目。
第二十九条
企业的运输成本、费用管理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由总会计师(总经济师)组织,财务部门会同相关业务部门共同负责实施。主要职责是:
1.执行成本、费用管理核算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核算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
2.建立横向到部门,纵向到站段的成本、费用管理体系; 3.制定各项实物消耗定额和成本、费用定额及标准;
4.提报企业成本、费用预算建议,根据铁道部下达的支出预算和企业的经营目标,分解下达成本、费用预算,监督、检查、考核所属单位和部门的成本、费用预算执行情况; 5.组织成本、费用核算,指导所属单位成本管理工作; 6.组织成本、费用分析,提出并落实加强管理、改进经营、提高效益的措施;
7.培训成本管理人员,总结交流成本、费用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十条
基层站段是成本、费用预算执行与控制的主体,其成本、费用管理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由分管领导负责组织,财务、计划、统计及有关部门具体实施。主要职责是:
1.执行成本、费用管理核算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本单位实施细则;
2.建立以成本、费用控制为核心的经济核算体系和相应的站段、车间、班组经济责任制;
3.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办法,提高定额管理水平;
4.向企业提报成本、费用预算建议,将企业下达的成本、费用预算分解落实到各部门、车间、班组、科目负责人,监督、检查、考核预算执行情况;
5.加强车间、班组核算,车间应设专(兼)职核算员,班组应 设兼职核算员,保证反映及时、核算准确;
6.加强成本管理基础工作,健全各项原始记录、成本费用有关台账;
7.按月组织经济活动分析,分析成本费用节超原因,制定并落实加强成本管理的措施。
第五章 成本费用预算管理
第三十一条
预算管理是成本、费用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通过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下达、执行、控制、考核和评价,实现对成本、费用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第三十二条
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成本、费用预算的安排要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为前提,保证运输安全生产、客货营销所必需的支出;
2.全面性原则。所有的成本、费用应纳入预算编制和管理范围; 3.协调性原则。成本、费用预算与其他预算相衔接,形成互为支撑、相互协调的预算体系;
4.分级分类管理原则。成本、费用预算由铁道部、企业、基层站段分级管理和编制,并按照预算内容的不同类别由各职能部门分 工负责。
第三十三条
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两上两下”程序,可采用弹性预算、零基预算等方法。
第三十四条
成本、费用预算下达后必须严格执行,未按规定调整前不得发生预算外支出。预算执行中,发生不可抗力因素、运输生产布局的重大调整、运输生产方式的重大改变、市场的重大变化等重大事项,按规定程序调整成本、费用预算。
第三十五条
企业应建立成本、费用预算考核制度及考核办法,严格考核预算完成情况。
第六章 成本费用管理基础工作
第三十六条
建立健全定额管理体系,加强定额管理。建立并不断完善成本、费用定额、劳动定额和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的实物消耗定额指标体系,扩大定额管理的覆盖面,凡能够实行定额管理的项目,都应按定额进行管理、组织生产、考核消耗。
定额的查定要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运用技术测定、历史统计、现场写实、综合分析等方法进行。定额的确定应兼顾先进性、可行性。定额要按照管理权限逐级审查确定。在执行过程中应保持定额 的相对稳定性,但在技术条件改进或运输组织及相关客观条件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订有关定额。
第三十七条
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制度。运输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运输生产任务指标,质量验收,设备修理、利用,劳力、材料、燃料、电力等消耗以及物资的收、发、转移、毁损等都必须有正确、完整的原始记录,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分类、统计。
第三十八条
加强计量和验收工作。物资的收、发和水电等能源消耗都要经过严格计量。各种计量用具和仪表应配备齐全,符合国家标准。入库物资的数量、品种、规格、质量要严格验收。
第三十九条
建立成本要素价格指数制度,反映主要材料、燃料、电力市场价格变动对运输成本、费用的影响。
第四十条 加强成本、费用分析。成本、费用分析分为日常分析、定期分析、专题分析、动态分析等形式,主要采用比较法、因素分析法、作业成本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方法。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经济活动分析制度,检查和评价成本、费用预算执行情况,查找节超原因,提出并落实改进经营管理的各项措施。第七章 成本费用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
成本、费用监督检查应贯彻实事求是、严格纪律、严肃认真的原则。成本、费用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1.成本、费用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2.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的执行情况; 3.成本、费用预算编制、执行情况;
4.成本、费用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5.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第四十二条
各级财务、审计部门要及时纠正违反成本、费用管理规定、擅自修改成本核算软件和数据的行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处理意见,责任单位和个人必须及时落实。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规程由铁道部财务司负责解释。第四十四条
本规程自2006年1月1日起实行。
附件
1.铁路运输成本费用科目表 2.路运输成本费用科目说明 3.铁路运输成本费用工作量 4.铁路运输成本费用报表
7.加强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研究 篇七
成本费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成本控制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 不断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和方法是提高企业管理者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永远追求的目标。许多企业片面地强调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 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 然而存货的积压, 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 虽然提高了短期利润, 但不利于长期利润目标的实现。只有从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基本活动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辅助活动等等全方位分析, 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1. 通过成本费用控制, 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成本费用是抵减利润的主要因素。降低成本费用, 可以增加利润, 进而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2. 通过成本费用控制, 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的成本费用水平对产品的价格影响重大。若企业的成本费用水平较低, 产品价格就可以定得较低;若成本费用水平较高, 低价格就会使企业处于不利的境地。通过有效的成本费用控制, 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水平, 提高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 尤其是在残酷的价格战中的竞争力。
3. 通过成本费用控制, 可以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加强成本费用控制, 降低成本费用是落实节能降耗减排的重要举措, 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
二、加强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对策
1. 建立完善成本控制系统由于成本控制对象不同, 其控制可区分为产品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控制、责任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资本成本控制、环境成本控制等。
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体系, 首先要依据不同行业、不同管理要求, 不同的生产组织体系, 确定成本控制对象。然后按照成本控制对象,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成本控制体系。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不断地降低成本, 获取更大的利润。所以, 制定目标成本时首先要考虑企业的赢利目标, 同时又要考虑有竞争力的销售价格。由于成本形成于生产全过程, 费用发生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情、每一项活动上, 因此, 要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甚至个人。
2. 加强成本精细化管理。
没有数字进行标准量化, 就无从谈及节俭和控制。伴随着成本控制计划出台的是一份数字清单, 包括可控费用 (人事、水电、包装、耗材等) 和不可控费用 (固定资产折旧、原料采购、利息、销售费用等) 。每月、每季度都由财务汇总后发到管理者的手中, 超支和异常的数据就用红色特别标识。在月底的总结会议中, 相关部门需要对超支的部分做出解释。为了让员工养成成本意识, 最好建立《流程与成本控制SOP手册》。手册从原材料、电、水、印刷用品、劳保用品、电话、办公用品、设备和其他易耗品方面, 提出控制成本的方法。当然, 有效的激励也是成本控制的好办法, 所以, 成本控制奖励也成为员工奖励的一部分。
3. 对经营费用实行全面的责任核算。
对物资供应环节实行责任核算时, 针对材料采购费用与储存保管费之间相互制约的情况, 按事权统一加强控制的原则, 可以统一材料采购、库房保管等供应工作和责任考核, 并在此基础上按材料采购、库房保管等作业针对性安排更加细化的责任核算。其主要措施是:物资供应部门设置为一级责任中心, 并进一步设置下一级的采购责任中心和保管责任中心;专门设置“采购保管费”总分类账户, 该账户之下再按采购责任中心和保管责任中心设置明细账, 将采购责任中心和保管责任中心明细账汇集的数据作为责任考核的依据。并在考核后分别结转材料采购、管理费用等账户, 将按作业成本的责任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一段核算程序。除采购买价直接计入材料采购账户外, 所有采购间接费用均通过采购保管费汇集、考核后分配到材料采购账户:所有库房存货中的材料保管费用支出均通过采购保管费汇集、考核后分配到管理费用账户核算;还应当根据企业物资供应工作的新的责任核算方式进行适当的配套改革。即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计划落实物资供应预算, 再分解为采购预算、储备预算。特别要注意材料物资与产成品物资等的分库、分点管理, 落实相应的责任预算, 并与管理费用的责任核算结合起来。
4. 提高产品质量。
企业必须狠抓产品质量, 减少废品损失, 提高产品合格率。在各生产环节中, 严格把握质量关, 执行操作规程, 健全质量检验制度,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去的相应的质量认证, 比如ISO质量认证体系。降低材料消耗, 建立健全相应的采购和领用制度, 把不该用和可以节约的物耗在预算时就剔除, 提高材料的综合利用率。同时注意把好原料的质量关。企业应遵守财务管理制度, 坚持勤俭办厂, 反对铺张浪费, 尽量降低制造费用, 节约生产费用, 严格控制期间费用, 压缩非生产费用, 建立健全相关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制度。
5. 企业要将时间作为企业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很多行业的各项技术的发展变革速度已经加快, 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很短。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 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就要尽快抢占市场。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投入更多的成本用于缩短设计、开发的生产时间以缩短产品上市的时间是必要的。另外, 时间的竞争力还表现在顾客产品服务的满意程度上。企业能将产品及时地送到顾客手中是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对顾客的意见采取及时的措施, 使顾客价值最大化。这样既可以获得市场, 又可以随时掌握市场的动态。
参考文献
8.矿业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 成本费用 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
对房地产企业进行成本费用的管控工作,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最根本的方法,开展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找出企业在成本费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一系列方法与手段来解决问题,对于企业降低成本、提升综合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房地产企业在开发过程中会产生较多费用,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对房地产企业进行成本费用管理问题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是企业目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房地产企业成本费用问题概述
房地产企业成本费用类型较为繁杂,按发生时间分为获取土地阶段、开发建设阶段、转让及销售阶段;按开发产品种类分土地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开发成本、待见工程开发成本;按成本费用项目分为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安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开发税费。想要进行一系列的投资分析与决策,最主要的依据就是企业成本费用项目的确定与构成。某一项目的全部成本与费用,要涉及到项目自始至终的全部过程与内容,是一项十分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房地产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过程主要是指企业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对自身的人、材、机进行不断地优化与组合配置,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收益。项目全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是由众多分过程与具体活动构成的,成本费用工作进行的好坏能够反映出一个企业运用资源的综合能力,对企业从上至下各个部门的工作都是一项考验。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管理问题认识还不尽到位,在实际工作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重视起自身的成本费用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做到先从思想上摆正观念,再从行动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经济效益,从而不断保障企业的健康、持久发展。
二、房地产企业对成本费用进行管控的原因分析
就目前情况而言,房地产企业面临着一定的困境,正是由于这些因素,致使企业不得不以成本费用为出发点,来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最终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对土地商业用途的供应量进行了限制,土地拍卖价格也在不断升高;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房地产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获取到有限的土地,在一定程度上也抬高了地价;近两三年以来,我国一直处于通货膨胀的阶段,导致建材成本的不断上涨。同时,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银行采取紧缩政策,致使很多房地产企业不能得到充足的资金,资金链较为紧张。正是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房地产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成本管控工作,并以此为基础与核心,来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
三、房地产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1、完善项目的成本管控工作
(1)土地征用与拆迁补偿费的控制。众所周知,土地成本在房地产企业的总体成本中占有比例是最大的,因此土地成本对整体项目的利润产生直接影响。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公民维护权益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烈,这都给拆迁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为了避免拆迁工作影响项目的总体进度,企业最好选取熟地来竞拍。如果是经由其他方式得到的开发权,那么一定要明晰土地使用权的归属问题,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纷争。
(2)前期工程费的控制。企业向政府部门所缴纳的各类规费,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企业应该对其加以重视。企业应该对项目有一个较好的把握,尽可能地争取存在国家优惠政策的项目。对所缴纳的保证金等费用,到期后要及时予以索回。
(3)建安费用的控制。通常情况下,建安费用支出要占到项目总支出的五成左右,在房地产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企业想要做好建安费用的控制,就必须了解区域经济的形势,认真分析出当前施工企业的总体状况。对类似的项目造价指标进行调研,掌握市场人工与材料变动的具体情况,对造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展开修正分析,科学、合理确定建安成本的指标。
想要控制好建安成本,就应该在设计方案上进行重点分析与研究,努力实现方案的经济化与最优化,尽可能地找到成本费用的最佳点,保障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提升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防止浪费现象的发生。此外,可以考虑利用固定总价合同,使工程造价能够被有效控制在一定预算范围之内,或通过施工合同、招标文件中一系列的条款设置,尽可能地将价格上涨、工程量增加等风险转移给施工单位,从而实现企业对建安费用的较好控制。
(4)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的控制。基础设施费用通常包含有道路、供电、供水、供热、排污、通讯、照明等,企业进行建设之前,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项目预算,采取招标方式,确定各基础设施施工单位。同时,还应合理安排好施工顺序,尽量减少预付款占用资金的情况。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时,一定要深入考虑到消费群体的具体需求,根据市场定位,制定相匹配的设施档次。此外,还要实现对配套设施的全局性安排,在较近的距离内,尽可能地避免雷同配套设施的出现。
2、健全一套完善的成本费用管控体系
现如今,房地产企业在自身的成本管控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战略规划对企业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也逐步将其融合与实施到自身的成本管控中来。但在部分企业内部,成本费用管控体系还不尽健全与完善,缺乏一定的程序性与规范性,企业应该站在战略性的高度,来看待自身的成本管控问题。制定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成本费用管控体系,并使其积极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同时配套出完善的奖惩机制,切实做到好要奖错要罚。企业的领导者要以身作则,积极履行企业的各项制度规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企业进行服务,最终保障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3、期间费用控制
(1)管理费用控制。管理费用指的是房地产企业为了管理与组织企业内部各项经营活动而产生的各项费用的总称,主要包含有变动费用与固定费用。企业应该对各部门制定出费用预算,按月或者按季度进行考核,并且将考核结果与部门绩效相挂钩,从而保障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在岗位设置上,要做到全面考虑、统筹兼顾。既要满足企业发展,又能达到企业内控的要求。
(2)销售费用控制。以项目策划费用而言,部分企业拥有自己的策划团队,但多数企业还是会选择外包的方式进行策划。企业应依据项目市场定位,完善出一套合理、科学的销售策略与预售启动方案;在广告费用方面,广告方式的不同会导致产生效果与费用的不同,企业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比较与论证,并以此为基础,用最低的成本,达到最佳的广告效果。
(3)财务费用的控制。房地产企业拥有资金需求量大、开发周期较长等特点,资金借贷是其主要的融资方式之一,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来降低资金借贷的运行成本,从而实现对财务费用的较好控制。
第一,企业应该认识到,国有商业银行与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某些政策或利率执行方面是存在差别的,应该从整体与全局上对其有所掌握。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贷款的审核程序与操作流程将更为严格,企业应该重点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特定银行作为自己的业务伙伴。
第二,企业可以考虑制定项目进度的资金需求计划,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根据资金需求,对资金开展分批次借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由一次性资金借入引发的资金闲置等问题,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借款期限长短与利率高低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因此建议企业尽可能地利用短期贷款,到期及时偿付,再申请下一次的短期贷款,加强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率,有利于企业形象与信誉的提升,同时还可以节省利息方面的支出,从而减少企业的财务费用。
4、税费风险的控制
房地产企业在其项目开发的过程中,资金的运筹较为紧张,资金筹集主要依赖于企业的借款,这就导致企业利息支出的增加。因此,对利息费用的扣除就可以当做是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税法对房地产的利息扣除有两种。企业可以对其进行分析与比较,计算出两种情况下利息支付额的高低,同时结合企业日常的管理运营状况,选择是否进行项目利息支出分摊转让或者提供金融机构证明,从而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实现对企业税负风险的较好控制。
【参考文献】
[1] 高扬: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问题与策略[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
[2] 徐薇华:房地产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以龙信房产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11(5).
[3] 于晶:浅谈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2).
【矿业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09-20
财务费用成本08-15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11-02
费用成本控制措施08-22
生产成本结转到费用10-07
成本利润费用分析报表11-03
矿业经济管理09-07
成本分析与费用控制技巧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