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广东历史概况、广东旅游资源

2024-08-18

2010广东历史概况、广东旅游资源(精选5篇)

1.2010广东历史概况、广东旅游资源 篇一

广东概况之广东名人

陈邦彦(1603-1647)

陈邦彦(1603-1647),字念彬,号岩野。广东顺德人。明末清初“岭南三忠”之一。其父亲是博学宿儒。陈邦彦自小在父亲的指导下攻读诗书,尤精《毛诗》、《周易》。18岁时考取秀才,其后屡次参加乡试均落榜,遂移志在家乡设馆授徒。由于他学识渊博才识超卓,受教于门下的学生有数千人之多。时人尊称为岩野先生。明崇祯十七年(1644)清军攻入北京后,他日夜兼程到南京向已即位的弘光帝献策抗击清兵,但未被接纳。清顺治二年(1645),南京政权被清军攻灭,明南唐王在福州建立南明隆武朝,并于翌年委任陈为兵部职方司,统领广西狼兵万余人前往江西南安协同大学士苏观生抗击清兵。他受命后曾多次提出进击清军的良策,但因均被苏拒绝而坐失战机。而在隆武帝被清军俘获后,陈被迫率部随同苏观生撤回广东。陈邦彦在时局危急之际,一再呼吁南明的两个分立的政权(设在广州的绍武政权与设在肇庆的永历政权)化干戈为玉帛携手对抗清兵。但因遭苏观生等的干扰,南明分设的两个朝廷互为争斗以致相残愈烈,因而被清兵乘隙攻击,绍武政权与永历政权相继覆灭。陈邦彦遂于顺治四年(1647)化名潜入高明县山区重组反清武装,并会同义军余龙部进击广州、顺德两地。余龙部战败后,陈又到江门一带招募义军进攻高明,一度扭转了战局。其时,清兵潜入陈的家乡掠走他的两个儿子与妾侍,以此要胁其归顺。陈在清将的劝降书上批答“妾可辱也子可杀也,身为忠臣义不顾妻子”,仍率部力战,两个儿子及妾侍卒被清军杀害。是年七月间,他会同陈子壮、张家玉等部围攻广州,因各部配合不周,他率部独攻广州5日而未克,只好撤军入清远踞县城固守。清军主力围攻清远城十余日后攻入,陈力战受伤后被俘押至广州。清军主将一再劝降,他绝食以抗。同年九月二十八日被处死。后人慕其忠烈,将他与陈子壮、张家玉尊称为“岭南三忠”并以他为首。遗著有《雪声堂集》。

湛若水(1466-1560)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又号甘泉。广东增城人。明代著名学者。明弘治五年(1492),他参加乡试考取举人。后赴新会县拜名儒陈白沙为师,由于得到严师的耳提面命,学识大为长进深得陈的赏识,因而成为白沙学说的衣钵传人。弘治十八年(1505)参加会试,中进士第二名,先后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侍读。嘉靖三年(1524),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后又历任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湛若水考取进士后,除长期担任朝廷的官职外,致力于在南京、扬州、番禺、增城、南海等地开设书院讲授理学,尤其是不遗余力地传播白沙学说。他在讲学中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提出“格物为体认天理”与“为学先须认仁,仁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理念,并在弘扬白沙学说时有所创新,终至自成理学的一大门派,被誉为“甘泉之学”。时人将他创立的理学“广派”与理学的另一大儒王阳明创建的“浙学”并称为“王湛之学”,分执明代中叶理学的牛耳。他的影响几及全国各地,其门徒达4千余人。由于向他求学的人太多,以致在授学时往往要用弟子间代为传授的方式进行。

湛若水关注家乡的教育事业,在广东境内广设书院扶持后学,造就了不少英才,有力地推动了岭南文化的进程。嘉靖十九年(1540)五月,他获准退休返回家乡,自此往返广东境内各地讲学。嘉靖三十九年(1560)四月二十日在广州病逝。遗著有《心性图说》与《圣学格物通》。

余靖(1000--1064)余靖(1000--1064),字安道,号武溪。广东韶州人(今广东韶关),宋朝名臣。出身于仕宦之家。宋天圣二年(1024)考取进士,曾任新建县知事,后迁秘书丞。景祐三年(1036),他因向皇帝上疏为被贬的礼部员外郎范仲淹辩护而遭降职为监筠州酒税。庆历三年(1043),复起任为谏院右正言,专司向皇帝进谏奏事,余正直敢谏,曾多次为建言“轻徭薄赋”整顿户政,去除贪残之吏,抚疲困之民事而向皇帝抗声力争,以致唾液飞溅至皇帝的“龙颜”上仍意犹未尽。他的建议大多为仁宗所接受,并因而与欧阳修等同被誉为朝廷敢于进谏的“四谏”之一。庆历四年(1044),受命为出使契丹的使者。他巧妙地运用外交手段折服了雄据一方的辽主,从而适时的在复杂的宋辽夏三角关系中维护了宋朝的利益。

何梦瑶(1693—1764)

何梦瑶(1693—1764),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清代广东名医。早年曾参加科举考试,中式进士,并出任过知县和知州。清乾隆十五年(1750),何梦瑶因故辞官返回广东,先后在广州粤秀书院、越华书院主持院务。他原对中医学颇有研究,返回家乡后得以有暇余倾注于中医学的深造。何梦瑶对中医的五脏生克学说与阴阳、水火、虚实、气血等基本理论均有匠心独运的见解,而在医治岭南各种温热病状的医理研辩中更取得了重大突破。他提出基于岭南的地理气候具有亚热带特征,诊治各类温热类病的用药应与北方地区的常规用药有所不同的观点,认为当依据当地人的身体体质与气候环境改以施用清温热类的药剂而戒用温补类的药剂。何梦瑶为使其创立的医理造福于民,遂设帐广招习医的学生传授心得,且亲自向病者赠方施药。他的岭南中医新理论与其疗效为社会所公认,“南带之人民效出其方无不百发百中,服其剂无不奏效如神。”

何梦瑶撰写的《医碥》、《伤寒论近言》、《幼科良方》、《妇科良方》、《医方全书》等著作,均属依据岭南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下人体病变的特征,运用经络学说作精确的医理论证,揭示了相关临床治疗的秘笈。

乾隆二十九年(1764),何梦瑶病逝。

黎遂球(1602-1646)

黎遂球(1602-1646),字美周。广东番禺人。明末广东名诗人。

早年攻读经书,擅长填词作诗。明天启七年(1627)参加广东乡试,获中式举人。此后数次赴京会试,与沿途的文人骚客时相唱和,诗名渐而鹊起。崇祯十二年(1639),因赴京会试再次落榜,遂漫游吴越之地。翌年春到达扬州,适逢四方名士云集于“影园”,相约以牡丹为题悬金垒征诗,黎即席咏诗十首力压群英而独夺魁首,被众才子共推为“牡丹状元”,并连续三天在扬州的街道上披红戴花骑马巡游,接受士民的欢呼庆贺。当他返回广州时,家乡的士民千余人到郊外迎接,并出动数十艘楼船画舫沿江载歌载舞地欢迎,其盛况成为士林传颂历久而不衰的佳话。其后,黎遂球在家乡致力于重振南国诗风,与陈子壮等发起重建了文学团体南园诗社。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明朝倾覆,其后福王在南京建立弘光朝。黎闻讯后即出资制作了铁铳500门送往南京,援助军队,并组织乡勇准备抗击清军。至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克了南京,明南唐王于五月间在福建称隆武帝,黎遂球被任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两广水陆义师支援赣州的南明军队。后因所统率的水师已被清军战败,黎只能率陆地的义勇抵达赣州,与各路援军固守御敌。翌年五月,清军攻入城区,他率数百义兵与之巷战,身中三箭而死。遗著有《莲须阁集》26卷、《易史》、《周易爻物当名》若干卷。

关天培(1781—1841)

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江苏淮安人。晚清爱国名将。

他以行伍出身。清道光十四年(1834),从江南苏松镇总兵任内调为广东水师提督。关自抵粤接任后,即致力于加强广东沿海的防务。道光十九年(1839),林则徐抵广州查禁鸦片。在林的影响下,他对“禁烟政略”有所理解,并调动水师配合林则徐收缴了英美等国不法商人的鸦片237万斤,从而取得了“禁烟斗争”的初捷。其后,他倾力于虎门要塞威远、靖远炮台的改建,设法加添了火力强大的“洋炮”200多门以抗击外国侵略势力的挑衅。而当英国军舰在珠江口穿鼻洋开炮攻击中国水师时,关天培亲临火线指挥,带伤督饬水师反击,迫使英舰受重创后遁去。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林则徐被撤职查办。广东地方官吏大多改持与侵华英军“和谈”的态度,而关天培却不为所动,仍然坚决主战。为此,他特意在大战前夕,派专人将自己的旧衣与遗齿送回故乡与家人作诀念明示死志。是年十二月初十,虎门要塞的沙角、大角炮台均被英军攻陷,守将陈连升等战死。关天培坐镇虎门,仅剩数百名将士随其坚守要塞。他历次向两广总督请援,但均无法取得有力的援助。关天培知道难以挽回战局,遂决心以战死报国。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月初六,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关亲临镇远炮台指挥,负伤十余处尚亲自开炮还击敌军。至傍晚时英军攻入炮台,关天培持刀奋战被砍伤左臂,后被枪弹击中而战死。他的英烈事迹被广为传颂,誉之为深具民族气节的一代名将。

陈子壮(1596-1647)

陈子壮(1596-1647),字集先,号秋涛。广东南海县沙贝村人(今属广州市白云区)。明末清初 “岭南三忠”之一。

早年参加科举考试,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考取进士,中一甲第三名(探花),被授为翰林院编修。天启四年(1624)主持浙江乡试时,因所出的试题有影射攻击宦官魏忠贤之嫌而遭人举报,且又一再坚拒魏忠贤之拉拢,而被魏怀恨报复,矫旨撤去其官职遣返回乡。其间他在广州重振诗社,对促成岭南诗坛的复苏有突出贡献,因而被时人誉为“南园十二子”之一。魏忠贤获罪失势之后,他返回京城复职,官至礼部右侍郎。至崇祯八年(1635),又因对朝政直言进谏而获罪,再次被罢官并于翌年返回家乡。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清军攻入北京,明福王于五月间在南京称弘光帝,慕陈的声望而任其为礼部尚书。但因其政见与权臣马士英等不合,他在弘光朝中屡受排斥。弘光朝覆灭之后,他又潜至福州被南明隆武帝任为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清顺治三年(1646),陈子壮奉隆武帝之命,返回广州协办军务。隆武帝被清军俘获并处死后,陈子壮又参与拥立明桂王在肇庆即位永历帝,被委为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提点广东、福建、江西、湖广四省军务。清兵攻陷广州后,他撤至南海县招募义兵抗击,并联同陈邦彦、张家玉两部作战,共谋会攻广州。因战况不利,陈邦彦、张家玉两部相继溃败,他率部转移至高明踞守力战。后因兵寡不敌众,高明被清兵攻陷,他被俘获并押解到广州。他坚不投降,被押至刑场“陪斩”仍笑骂自如,旋被清军主将以残忍的手段--“锯刑”处死。著有《昭代经济言》14卷。

王大宝(1094-1170)

王大宝(1094-1170),字元龟。广东潮州人。宋朝名臣。早年被选入太学读书。南宋建炎二年(1128)中进士,廷试第二,成为宋代岭南唯一的榜眼。历任南雄州教授,枢密院计议,差监登闻鼓院(接受士民向皇帝申诉奏禀的衙门)等职。其间,曾将其著的《诗书易解》六卷献给皇帝,被任为国子司业兼崇政殿说书。后又曾任直敷文阁学士、温州知州、提点福建刑狱,提点广东刑狱等职。隆兴元年(1163),宋孝宗命王为礼部侍郎、右谏议大夫。他接连上疏,力劝孝宗早定抗金大计,并一再弹劾投降派汪澈等人的所为。王大宝积极支持抗金名将张浚的军事行动,一再明确地指出对金宜战不宜和,从而成为朝廷中抗金派的代表性人物。在他积极建言的影响下 ,孝宗一度决心对金作战并付诸行动,从而亦曾稳定了局势,王也转任兵部侍郎。但其后孝宗又偏信了丞相汤思退的议和主张,将张浚的江淮都督府及其他边防要地军事设施尽行撤除。王大宝三次上奏,力斥汤思退的投降派行径,但未被孝宗所接受,他因而愤然辞去右谏议大夫、兵部侍郎的官职。由于王大宝等人的抗金主张未被皇帝采纳,以致金兵得以大举南侵,迫使南宋于隆兴二年(1164)与金国签订了屈辱的“和约”,承认金宋两国的关系是“叔、侄之国”。乾道元年(1165),朝野中要求重新起用王大宝等人以抗金的呼声日益强烈,他遂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但是王的抗金方略仍然未被皇帝认可,并一再受到投降派的攻击,以致他身心交瘁,于乾道六年(1170)在家乡病逝。临死前,他长叹着说:“收复失地的事竟是遥遥无期的了!”王大宝坚定的政治立场为士民所敬仰,后人因而将他与崔与之、李昴英等同尊为“岭南六先生”,并被推为“潮州八贤”之首。著有《周易证义》、《书解》、《诗解》多卷,今均已亡佚。

陈恭尹(1631-1700)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晚号独漉。广东顺德人。清初广东名诗人。

其父陈邦彦是明末清初广东抗清斗争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一位享有声誉的宿儒。他自小受父亲的思想影响颇深,并在父亲的指教下攻读诗书,擅长写诗作赋。清顺治四年(1647),他的父亲于战败后被清军俘获并处死,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其后,他为报家仇而参加反清斗争,并往返于福建、浙江、江苏等地联系抗清的各地义军。顺治十五年(1658),他赴云贵一带欲投奔南明永历帝,未遇,遂返回增城定居。至康熙元年(1662),南明永历帝被清廷俘获处死,陈恭尹中止了联络反清志士的活动,潜居家乡专致读书达十几年之久。其间,与名诗人屈大均结交甚深,并一度与平南王尚可喜有诗词唱酬的交往。康熙十七年(1678),因与尚可喜有旧交而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后始出狱,定居在广州城南。自此后他的意志较消沉,移志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与友人结成诗社相互唱和,被时人称为“岭南七子”。陈恭尹的诗尤擅七律诗,为诗坛所推崇。他提出诗歌贵在创新,求新于性情而不必求新于字句,求妙于立言而不必专斯于解脱的见解,反对盲目崇古与拟古。他的诗大多以感怀身世,矢志抗清、反映民疾及描述岭南风物为主题。晚年虽多与清廷权贵唱酬,但始终不肯出任新朝的官职。他为其居所取名“独漉堂”,以暗喻家仇未报,匡复之志未灭之意。他的隶书书法为清初独步广东的第一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病逝于广州。遗著有《独漉堂集》。

邹伯奇(1819—1869)

邹伯奇(1819—1869),字一鹗,广东南海人。晚清科学家、发明家。他自少受在乡村私塾教学的父亲影响,对传统文化有较多的认知,尤其是对算术有浓厚的兴趣。邹伯奇的悟性甚高,当西方的科学知识传入广东后,他就通过自学将中西方的文化精粹加以融合,并独自对光学、数学、天文学、测绘学、力学、化学及地理学进行研究。邹在25岁时就已参照西方的地图测绘术自创了“方格地图绘制法”以此绘制中国地图全册——《皇舆全图》,并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完成(总图1幅,分图66幅)。该图的制成标显出传统的地图绘制技术有了突破性的提高,被誉之为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之一。他又参照古人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论述的透镜成像原理,自制出中国第一部摄影器,并率先将其运用到地图绘测拍摄。其后,邹在研制摄影器的基础上,结合外国的有关感光、显影、定影、冲洗等工艺,进而研制出中国第一架照相机,并运用较先进的玻板摄影术拍摄出国内最早的人物肖像。而由于受到西方科学家哥白尼的日心学说的影响,邹伯奇于1847年研制出中国第一架演示太阳系各行星运行状况的仪器——“七政仪”,力证太阳系以太阳为运行中心的真谛。咸丰四年(1854),又研制出表现天体运动的“天体仪”,显示出其进步的天文学说思想。他尚设计和制造了一批精确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日晷”,为地体测算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邹伯奇的论著主要有《乘方捷术》、《磬求重心说》、《格术补》等,分述了其对力学、光学、数学的理论见解。

同治八年(1869),邹伯奇病逝。后人称誉他是民间科学家中的一代奇才

赵佗(?--前137)赵佗(?--前137),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南越国创始人。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遣数十万军队进取岭南,由于受到当地越族土人的顽强反抗,秦军屡遭败绩,将领战死。秦始皇遂又令其将领赵佗辅佐主将任嚣率数万水师南下增援秦军平定越地。公元前214年,秦王朝在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治,以任嚣为郡尉统管一郡的政治、军事、监察,下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赵佗任龙川县令。赵在龙川筑城辟地以为治所。赵佗既致力防范越人反抗,又采取“和辑汉越”方针,极力安抚越族。他劝导士兵在当地养儿育女,促进汉越同化;又上书皇帝要求遣送中原居民迁居南越以传播中原文化。

公元前209年-207年,中原各地人民对秦王朝暴政群起反抗。时值任嚣病危,他命赵佗代理其职务,并嘱咐“秦政无道,中原扰乱,番禺背山面海,东西数千里,可以立国。”秦朝灭亡后,赵佗以军队攻占了岭南的桂林、象郡,统一了岭南的政权。他在当地汉越两族士民的拥戴下,建立了以番禺为王都,占地千里的南越国,自称为“南越武王”,从而为存在95年的南越国奠下基石。他又对任嚣所建的番禺城作扩建,城周达十里,被称为“佗城”,成为后代广州的中心地区。他努力协调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从而促使广东地区文化经济在秦末汉初年间稳步发展。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陆贾前往处于割据状态的南越国游说,劝赵佗接受汉王朝的封王归化中央政权。赵接受了汉高祖赐予的“南越王”称号,并向朝廷称臣奉贡。始此,中原地区的铁器等生产资源及技术源源不断引入南越国,启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汉高祖死后,赵佗与吕后当政的汉朝中央政权关系一度紧张,他自称南武帝,向朝廷举兵发难。至汉文帝即位后,在朝廷的怀柔政策感召下,他主动撤销自设的帝号,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又修好始昔,维护了岭南的社会稳定。公元前137年,赵佗病逝,享年逾百岁。

张九龄(678-740)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朝名相。他出生于官宦世家。早年参加科举考试获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左拾遗等职。后因与主政者不合,一度辞官返回家乡。期间,主持修筑梅关古道上的大庾岭驿道,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畅通。唐开元六年(718)返回京城,被丞相张悦任为中书舍人等职。其后又因受权力斗争**的牵连而被调往外地任官。开元十九年(731),被唐玄宗召回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副知院事。由于他才学超群,风度亦甚佳,因而颇受玄宗的赞赏。开元二十一年(733),张被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主理朝政。其时,唐朝处在全盛时期 ,但却又隐伏着种种社会危机。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张在主理朝政时敢于直言向皇帝进谏,多次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当玄宗受武惠妃之惑,欲废太子李瑛时,张九龄及时据理力争,从而平息了宫廷内乱稳定了政局。而对安禄山、李林甫等奸佞所为,张九龄更痛斥其非,并竭力挫败其阴谋。但是由于唐玄宗被李林甫等人的谗言所惑,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卒被罢相,旋贬为荆州长史。开元二十八年(740),张因病在韶州曲江逝世。在他死后,曾被其预断为“必反”的安禄山卒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唐玄宗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

崔与之(1158--1239)

崔与之(1158--1239),字正子,号菊坡。广东增城人。南宋名臣。他出生于清贫之家,后得友人的资助才得以进入最高学府太学就读,并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考中进士。其后历任地方的司法官员、知县、户部员外郎。由于任内政声甚佳,他于嘉定七年(1214)被朝廷破格提升为直宝谟阁,代理扬州军政,以全权筹划抗击金国军队南侵的地方防务。他依据当地人爱马、善骑射的特长,以军事训练的方式组建“万马社”广招民众加入,从而形成颇具声势的“民间骑兵”;并与各乡抗金的民兵加强联系以与军队联手抗金。在他的主持下,军民一心共同对敌,令致金兵不敢入侵扬州。期间,浙东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无数饥民流入淮东一带而被阻于各城门外,崔却下令打开扬州城门迎入难民安置,从而救活流民万余人。嘉定十三年(1220),金兵入侵四川,崔与之被调任成都府本路安抚使组织抗金,后又升任为四川制置使。他广用蜀中的贤能采纳良策,并重用归降的金国将领鼓励其反一击。他在四川五年间,成功地保卫了一方的平安,不仅赢得军民的赞誉,而且也颇受金国的将士所敬畏。他曾因病离任,而继任者一改其施行的方略乱以他法,导致金兵乘虚侵入川境,崔扶病复职视事,金兵闻讯慑于其声望而自行撤军。端平二年(1235),被任为广东经略安抚使。其时,广东发生兵变,叛军围困广州攻城,崔与之上城墙安抚乱兵,由于他德齿具尊,哗变的军士服其恩威而纷纷下跪弃械,兵变其后即告平定。嘉熙元年(1237)二月,被任为右丞相,但因其一再坚辞而未到任。翌年五月退休。他从政数十年,官至显贵而不养妓,不增置秋产,不受各方馈赠,以“无以财货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的名句自警,从而成为宋朝的一代名臣。他的词章造诣颇高,被认为是“开岭南宋词之始”,所治儒学的“菊坡学派”亦被认定是岭南历史上的第一个学术流派。嘉熙三年(1239)十一月十一日因病逝世。

张家玉(1615-1647)

张家玉(1615-1647),字元子,号芷园。广东东莞人。明末清初“岭南三忠”之一。他在青少年时期喜习武艺。后参加科举考试,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考取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翌年三月,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攻入北京,张家玉主动投书给李自成,表示愿为起义军效力。旋因李自成部被清军战败,张又改投在南京即位的南明弘光帝,但因被指为曾变节投降李自成而被逮捕入狱。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攻入南京,张家玉又逃至福州,被南明隆武帝委为监军督部援救被围在江西抚州的南明军队。翌年,清军攻陷抚州,张受伤战败后率部退回福州,随即被任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信。其后,因隆武帝被清兵擒杀,张家玉遂返回家乡招募义勇徐图再举。顺治四年(1647)正月,张集结义军攻入东莞城,旋因清军主力集结反扑,他率军撤退,其家人大多死于乱军中。是年四月,张再次攻克东莞及新安,被在肇庆即位的南明永历帝任为兵部尚书,提点岭东军务。其后,又率部与清军在新安决战,因势孤力单而战败,其留居在家乡的族人也被全部屠杀。张因而发愤再次聚集兵力连续攻克龙门、博罗、连平、新丰等地,几番力战后于是年十月被清兵围困在龙门的深山中。后因粮绝兵尽突围无望,他投水自尽。遗著有《张文烈遗集》。

罗芳伯(1738—1795)

罗芳伯(1738—1795),广东嘉应州人(今梅州市)。华侨领袖。早年在家乡的经历已甚少见诸于史料所记,相传其人性格豪放,曾参加过民间秘密组织“天地会”的活动。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罗出国谋生,抵达华侨聚集较多之地坤甸(今印尼加里曼丹岛),在采矿公司工作。其时当地的鳄鱼活动猖獗,不时登岸吞噬人畜,民心极为惊恐不安。罗芳伯遂设计一方面暗中带人在鳄鱼聚集点上投毒与埋伏弓箭,另一方面又效韩愈在潮州祭祀鳄鱼的办法,摆设祭桌,宣读祭文,勒令鳄鱼即时离境。据说当地的“鳄患”未久即消除。当地的土人与华侨对罗芳伯的治鳄手段极为敬佩,视他为有神奇本领之异人。其后,当地的几间矿业公司合并为兰芬公司,罗由于深孚人望而被推举为握有公司最高权力的“首领”。据后人的考证,兰芬公司的极盛时期拥有万余劳工,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为了防御盘踞爪哇一带的荷兰殖民主义的侵犯,他以公司的赢利购置了大批武器弹药组建了军事作战队伍,并多次打退了来犯的侵略者。1777年,罗占据了以曼多为中心,南北数十里的产金之地,并自任这一区域管理机构——曼多总厅的最高负责人,以此建制成一个在内部实行自治的华侨社区。他在治区内施行独立的法规,自行征收税金,寓兵于民,并大力扶持采矿、农业、交通、文教各业的发展。由于罗芳伯治理下的曼多地区实行高度自治体制,以致后世的一些史学家曾误认为罗芳伯在曼多建立了独立的共和体政区。1795年,罗芳伯病逝,由他创建的曼多地方政区共延续了107年,在海外的华人社区中曾引起较大的反响

招子庸(1793—1846)

招子庸(1793—1846),原名功,字铭山,号明山居士。广东南海横山乡(今广州石井镇)人。清代文学家。

他出生于书香之家,其诗文造诣颇深,亦善画工笔画,且精通韵律。曾参加科举考试中式举人,而在屡次应考进士均落第之后,遂与文友在广州结集诗社相互唱和。其间,招子庸搜集了不少青楼歌伶咏唱的民间唱词俚句,以粤语韵律加以变调整理,写成《粤讴》一卷。全书共99题121首歌谣。由于《粤讴》保留了粤乐中的木鱼、南音之能说能唱、音乐性强的特色,其用词遣句有地方语言特征,形式自由,因而成为雅俗共赏的说唱文字在坊间广为传诵。《粤讴》的咏唱内容多是诉说男女爱情以及沦落青楼的女子之怨叹词语,文笔凄婉感人,具有浓烈的地域文化色彩,因而在中国民间俗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后被外国人翻译成英文推介至欧洲。招子庸撰写了《粤讴》之后,曾以获“举人大挑”的资格,分发到山东历任知县、知府之职。道光二十一年(1841)因受友人的案件所牵连而被罢官。道光二十六年(1846)在家乡病逝。

梁廷枬(1796—1861)

梁廷枬(1796—1861),字章,号藤花亭主人,广东顺德人。清代学者、史学家。出生于书香世家。由于受父亲的影响,自少就对书画金石之道甚嗜好。其后由于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均落第,遂转而致力于训诂考据,撰写了《金石称例》等十多部著述,涉及文学、历史、词章、戏剧、音律等领域,其中不乏振聋发聩之见,颇为时人所推崇。清道光十五年(1835),受聘任《广东海防汇览》总纂和《粤海关志》总纂,得以浏览了有关中西方经贸与文化交往的大量资料,由此开始了解到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加深了对民族危机的警觉,进而孜孜不倦地学习从西方传播来的新知识,寻求御侮救国之路。道光十八年(1838),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梁向他献呈关于禁烟、海防、外交的计策,深受林的重视,并引用为主要幕僚参与军政决策。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梁廷枬并未因中方战事失利而消沉,而是痛定思痛,倾注于对西方列强的史地、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系统研究,撰写了中国第一部介绍美国国情的专著《合众国说》三卷以及《耶稣教难入中国说》、《粤道贡国说》、《兰苍(英国)偶说》等著作,向国人介绍了西方各国历史与文化的真貌,从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倡导“开眼看世界”思潮的先驱之一。他在推介西方文化之时,充分肯定了其进步的政治制度,流露出对西方先进国家的法治制度与民主制度的朦胧向往情结。

道光二十八年(1848),梁参与了广州士民反对英国外交官擅入广州城的斗争。咸丰四年(1854),他写了《夷氛闻记》一书,真实地记叙了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广东军民反击列强入侵的全程,是研究鸦片战争的重要史料。

梁廷枬的主要著述尚有《南汉书》、《东坡事类》、《论语古解》、《藤花亭曲话》等共38种。

咸丰十一年(1861),梁廷枬病逝。

孙中山(1866-1925)孙中山(1866-1925),名文,幼名帝象,字德明,号逸仙,日新。清光绪二十七年(1897)在日本组织兴中会时化名为中山樵,其后遂据此以中山为名,而在公文函中多自署以孙文为姓氏。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享村人。父亲孙达成,母亲杨氏,长期居乡务农。

由于家乡位于广州与澳门之间,他在少年时期既受到传统的中国文化的熏陶,又受到殖民地传播的欧洲文化的启蒙。光绪十四年(1878),随母亲赴在檀香山垦荒经商的兄长孙眉处,并在当地教会兴办的中学就读,进一步领悟到欧美的科学文化知识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光绪十九年(1883),离开檀香山返回家乡自修中西学,并开始抨击清廷的政治腐败与社会的不良风俗。期间,为了破除封建神权思想的影响,他与友人陆皓东捣毁了村庙中的神像以示警世,固而为当地的土豪劣绅所不容,被迫于是年11月间离开家乡,先后在香港、广州两地就读。后又转入香港西医书院,与改良主义的首倡者之一的何启父及英国学者康德黎结交,聚谈时局,加深了对皇权专制弊端的认识。光绪十八年(1892),以西医书院会考第一的总成绩,获取毕业执照。旋先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与陈少白、尤列、杨鹤龄朝夕抨击时政,因而被时人戏称为“四大冠”)。光绪二十年(1894)六月,与友人陆皓东北上天津,上书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变法主张,但未获答复。孙中山由此感到必须放弃以和平手段促进维新的初衷,转而矢志于以革命手段推翻清廷的腐败统治。是年秋赴檀香山向华侨宣传中国革命,并在该地区创立了近代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明确地提出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的纲领。翌年2月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亲赴广州策划起义,因事机不密而失败。光绪二十二年(1896)赴英国联络华侨,在伦敦被清廷驻英使馆诱捕拘禁,得英人康黎德的营救才脱险。其后,他又到日本广泛发动华侨加入兴中会,并努力争取日本朝野人士支持中国革命。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台北建立起义指挥中心策划粤事,派郑士良等以会党为主力在惠州三州田起义,一度屡败清军,后因弹药难继而失败。此后的几年间,孙中山在日本、安南、欧美等地继续向华侨鼓吹革命,创建兴中会的分机构,并组织力量与康有为等改良派就“革命”或是“保皇”的两种立场展开持久的大论战,有力的弘扬了正气,打击了邪说,为革命进入高潮准备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光绪三十一年(1905)7月,在日本联合黄兴、宋教仁等人组成了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并被推举为总理。他主持通过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的政治纲领。从而将民族革命升华至民主革命。孙中山又在《民报》的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大主义,并由此形成了“三民主义”的核心理论。而在此后的四年间,孙中山连续组织了8次武装起义:潮州黄岗起义(1907年5月),惠州七女湖起义(1907年6月),钦州廉州、防城起义(1907年7月),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钦州马笃山起义(1908年3月),云南河口起义(1908年4月),广州新军起义(1910年2月),广州三•二九起义(1911年4月)。这一系列起义虽均未获成功,但仍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沉重打击了清廷的统治。孙中山也由此赢得了革命党人的极大尊敬,被公认为革命的最高领袖。在他的影响下,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十九日,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各省也相继光复。孙中山其时正在美国筹募革命经费,闻讯后即向美、英、法三国政府游说劝其给予革命政权外交支持。是年十月回国,旋被独立各省代表会议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民国元年(1912)1月1日,他在南京就职,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而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促使清帝退位、国内统一和实行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主动与把持清廷政权的袁世凯谈判,并在南北和平统一实行共和制度的原则基础上以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为承诺,换取袁世凯“赞成共和”并签署了“南北和议”。同年2月13日,在清帝宣布退位后,孙中山也辞去临时大总统,并推举袁以代自。其后,他表示将致力于社会实业活动以振兴中华,并接受袁世凯授以“筹画全国铁路全权,”就任全国铁路督办。同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当选为理事长,他仍密切关注时局。民国二年(1913)3月间,北京政府在派人暗杀了国民党代理事宋教仁后,又欲进一步铲除国民党的势力。孙遂于是年7月发动了讨袁的“二次革命”的军事斗争,因力量对比悬殊,武装起义于9月初即扑灭。翌年7月,孙在日本组建进步力量反对袁世凯的窃国称帝,终于迫使袁世凯于民国5年(1916)2月宣布撤消帝制并于其后暴死。

孙中山为实现和平统一中国而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民国6年(1917),皖系军阀段祺瑞在北京把持政权,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自行组阁僭任国务总理。孙在上海发起“护法运动”,于7月间率海军舰队南下广州,联合桂、滇军阀,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恢复国会,他被举为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因桂滇军阀以借“护法”之名而行割据称霸之实,孙中山发动的“护法”屡次遭挫折,他被迫于翌年5月辞去改制后的军政府海陆大元帅之职,离穗赴上海。居沪期间,除继续关注“护法运动”外,还从事著述《建国方略》。民国八年(1919)主持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自任总理并公布了“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的规约。翌年二月,援闽、粤军陈炯明部在其指令下回师广东逐走桂系,孙遂返回广州重组军政府,为四总裁之一。民国十年(1921)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召开,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组建民国正式政府,再次揭起“护法”旗帜。是年7月,他派粤军进入广西,并建立大本营准备军事北阀,但因广东政局恶化,孙中山遂于翌年4月回师广东弹压,改设大本营于韶光。6月间,孙返回广州,其与陈炯明部的关系日益恶化。6月16日,陈部将领叶举等人发动兵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脱险后,登永丰舰平乱,后被迫于8月9日离穗赴沪。而孙中山两次在广东组建革命政府的失败,促使他醒悟到必须建设一个有战斗力的革命政党才能履行革命主张,实现和平统一、振兴中华。其时,西方列强与日本等国的对华政策使孙中山深感失望,而苏俄十月革命成功经验使他颇受鼓舞,认为即可援引苏俄建党的经验使他改组国民党,又可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参照裨益民生主义,从而借助苏俄的援助取得三民主义革命的最终成功。在第三国际代表马林的斡旋下,孙同意允许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强化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并邀请李大钊等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进入国民党改组工作的 指导机构。后又指派共产党员任国民党中央本部的参议部长。民国十二年(1923)1月,与苏俄代表越飞联合发表了《孙文越飞宣言》,明确了以苏俄为革命后援的意向。其时,陈炯明部以被讨陈联军击败退离广州。孙中山遂第三次返回广东建立革命政权,重建大元帅府,旋即聘苏俄代表鲍罗廷为国民党的特别顾问。又指派胡汉明、廖仲恺等人组成的国民党中央临时执行委员会,办理改组事宜,并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再击退了陈炯明部的反扑,政局稳定之后,他于翌年1月20日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认了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了国民党党纲、党章和改组国民党,使之革命化的各项措施,选举有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委员会;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中确立“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从而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孙又聘请苏俄顾问为指导,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办陆军军官学校,依照苏俄的建军原则和军事制度,训练、培养军事人才,从而为北阀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民国十三年(1924)9月,孙中山督师北阀,讨伐直系军伐,设大本营于韶关。是年10月,广州商团发动武装骚乱,孙令北伐军回师广州平息了事态。旋接受了在北京发动兵变的国民军将领冯玉祥的邀请,抱病北上商讨国是。临行前发表声明,明确提出召开国民会议,结束军伐统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是年12月31日抵达北京,其时段祺瑞已擅自成立临时执政府,并计划召开“善后会议”以与各地军伐作政治、军事的交易,又表示要尊重与各国既有的不平等条约以“外崇国信”。孙中山对此极为愤慨,抱病与其进行坚决的斗争,以至肝病加重而卧床不起。祢留之际仍不忘革命,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等遗嘱。民国十四年(1925)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遗著后被编为《中山全书》、《总理全集》、《孙中山全集》、《孙中山选集》等 孙中山为实现和平统一中国而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民国6年(1917),皖系军阀段祺瑞在北京把持政权,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自行组阁僭任国务总理。孙在上海发起“护法运动”,于7月间率海军舰队南下广州,联合桂、滇军阀,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恢复国会,他被举为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因桂滇军阀以借“护法”之名而行割据称霸之实,孙中山发动的“护法”屡次遭挫折,他被迫于翌年5月辞去改制后的军政府海陆大元帅之职,离穗赴上海。居沪期间,除继续关注“护法运动”外,还从事著述《建国方略》。民国八年(1919)主持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自任总理并公布了“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的规约。翌年二月,援闽、粤军陈炯明部在其指令下回师广东逐走桂系,孙遂返回广州重组军政府,为四总裁之一。民国十年(1921)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召开,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组建民国正式政府,再次揭起“护法”旗帜。是年7月,他派粤军进入广西,并建立大本营准备军事北阀,但因广东政局恶化,孙中山遂于翌年4月回师广东弹压,改设大本营于韶光。6月间,孙返回广州,其与陈炯明部的关系日益恶化。6月16日,陈部将领叶举等人发动兵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脱险后,登永丰舰平乱,后被迫于8月9日离穗赴沪。而孙中山两次在广东组建革命政府的失败,促使他醒悟到必须建设一个有战斗力的革命政党才能履行革命主张,实现和平统一、振兴中华。其时,西方列强与日本等国的对华政策使孙中山深感失望,而苏俄十月革命成功经验使他颇受鼓舞,认为即可援引苏俄建党的经验使他改组国民党,又可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参照裨益民生主义,从而借助苏俄的援助取得三民主义革命的最终成功。在第三国际代表马林的斡旋下,孙同意允许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强化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并邀请李大钊等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进入国民党改组工作的 指导机构。后又指派共产党员任国民党中央本部的参议部长。民国十二年(1923)1月,与苏俄代表越飞联合发表了《孙文越飞宣言》,明确了以苏俄为革命后援的意向。其时,陈炯明部以被讨陈联军击败退离广州。孙中山遂第三次返回广东建立革命政权,重建大元帅府,旋即聘苏俄代表鲍罗廷为国民党的特别顾问。又指派胡汉明、廖仲恺等人组成的国民党中央临时执行委员会,办理改组事宜,并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再击退了陈炯明部的反扑,政局稳定之后,他于翌年1月20日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认了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了国民党党纲、党章和改组国民党,使之革命化的各项措施,选举有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委员会;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中确立“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从而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孙又聘请苏俄顾问为指导,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办陆军军官学校,依照苏俄的建军原则和军事制度,训练、培养军事人才,从而为北阀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民国十三年(1924)9月,孙中山督师北阀,讨伐直系军伐,设大本营于韶关。是年10月,广州商团发动武装骚乱,孙令北伐军回师广州平息了事态。旋接受了在北京发动兵变的国民军将领冯玉祥的邀请,抱病北上商讨国是。临行前发表声明,明确提出召开国民会议,结束军伐统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是年12月31日抵达北京,其时段祺瑞已擅自成立临时执政府,并计划召开“善后会议”以与各地军伐作政治、军事的交易,又表示要尊重与各国既有的不平等条约以“外崇国信”。孙中山对此极为愤慨,抱病与其进行坚决的斗争,以至肝病加重而卧床不起。祢留之际仍不忘革命,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等遗嘱。民国十四年(1925)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遗著后被编为《中山全书》、《总理全集》、《孙中山全集》、《孙中山选集》等。

苏仁山(1814—1850)

苏仁山(1814—1850),字静甫,号长春,又自署岭南道人等。广东顺德人。清代画家。他自少受喜爱书画与书法的父亲的影响,醉心于书画绘作。虽然从未师从名家学艺,但其绘画天赋甚高,仅从观摩的画稿画谱中即自行悟解了画道而渐有所成。及至成年后因与家人不和而被逐出家族,他遂流寓于广州、佛山等地,以卖画与讲课授徒为生。他创作的画尤以人物画见长,笔下的人物线条简练,人物造型与体态动作处处随意点画勾勒,无一处不与社会生活中的众生相相吻合。其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多是历史的爱国名人、归隐者以及仙家道人。代表作《五羊仙迹图轴》与《坐观十八寿相罗汉像》等名作至今仍深受后人称誉。他独创一格的清新画风,对时尚摹古崇古的清代画坛带来了较强的冲击力,从而为岭南画风的嬗变倡导了先声。

苏仁山于35岁时返回家乡定居。未久,由于他在诗画中屡有愤世嫉俗、不满封建王朝专制的情绪流现,引起其亲属与族人的恐慌,被其父以“不孝”为名扭送入县狱关押以免受诛连。约道光三十年(1850),苏仁山在狱中病逝。

洪秀全(1814—1864)洪秀全(1814—1864),原名火秀,族名仁坤,广东花县人。太平天国的创始人。他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因家贫而休学,但仍刻苦自学攻读史书,且数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无功而返。清道光十六年(1836),他在广州读到华人基督教牧师梁发编写的《劝世良言》一文,详读之后被宣扬上帝的基督教义所感动,萌发了信奉上帝、追求人人平等的观念。洪秀全遂说动了好友冯云山同毁了孔子的牌位,改奉基督教,并向乡亲传播教义。其后,他又编写了《原道救世歌》等布道诗文,抨击社会上的种种邪恶现象,呼吁按照基督教的教义建立起“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新世界。洪秀全利用基督教的教义进行改造社会的活动,并在冯云山的协助下,于道光二十七年间(1847)在广西桂平建立了“拜上帝会”,吸收了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等2000人为会员。翌年,他又写成了《原道觉世训》等书,提出要灭除“阎罗妖”(暗 指清廷),自称为上帝之子,耶稣之弟。其后,又托梦自称是天父特许下凡的真命天子,受命要建立太平天国。道光三十年(1850)十月,洪秀全下令将云集在桂平金田村的万余会徒按军事编制集中候命。同年十二月,洪聚集会徒宣布揭竿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并以会徒组编建成太平军与清廷兵马开战。翌年二月,他宣告即位太平天国天王,随后又分封东西南北各王,并以杨秀清为东王总制各路兵马与朝政。此后几年历经大小数百战役,洪秀全于咸丰三年正月初二,率水陆两路数十万军队攻破南京城门,并以此为太平天国的京城,改名天京。他所创建的太平天国在建都南京之后屡次大败清朝军队的反扑,形成了以天京为中心,以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为腹地的广阔占领区,从而成为与北京清廷相抗衡的中央新政权。其间,洪秀全主持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平分土地的施政方案,显现出改革社会制度的进步思想。与此同时,他尚致力确立天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体制,力图建立起一个符合其阐释改造了的基督教神学精神的新型社会。而在太平天国政局粗安之后,洪却日益追求享乐,沉湎酒色。除一再大兴土木兴建天王府与大选秀女入宫外,仅倾力于埋头撰写自我神化的宗教著作,军国大计一概推诿东王杨秀清全权处置。由此引发了杨秀清居功自傲,极欲取而代之的野心。咸丰六年五月,清军围困南京的江北、江南两大营先后被太平军攻破后,已权倾天京朝野的杨秀清更加权欲膨胀,假托自己是天父下凡,当着文武百官之面下令杖责洪秀全,又强要洪封其为“万岁”称号以作“逼宫”之举。洪秀全遂决心谫除杨秀清,密诏北王韦昌辉率兵捕杀杨及其部属2万余人。未久,洪又以韦昌辉滥杀无辜为由,下令诛杀了他。而洪秀全在平息了“杨韦之乱”之后并未励精图治,只以朝政尽委于其兄弟把持,任其肆意横行,令百僚人心惶恐。翼王石达开亦因而避祸远走安庆。其带走的部属均为拱卫天京的精兵猛将,导致天京的防卫力量大为减弱。由是清兵乘机反攻,并得以重建江北、江南两大营再围南京。洪秀全虽新委任陈玉成、李秀成为各军主帅以灵活的战术多次攻破清军防线,并一度攻克苏州、常州等地,但由于太平军二次西征失利未能占领战略重镇武昌,战局又再次转危。其间,洪秀全曾封洪仁玕为干王以重振朝纲力挽危局,但未能取得如期效果。而洪秀全又滥封王爵,亲信小人,排斥、猜忌洪仁玕、李秀成等忠臣,以致朝政日坏上下皆无斗志。

同治元年(1862)四月,陈玉成战死,曾国荃率湘军又进逼雨花台围困南京城。洪急调李秀成部回援激战月余终未能解围。其后太平天国的苏、浙基地均被湘军和淮军攻克,南京城外营垒亦尽陷敌手。洪秀全其时已患重病,他拒绝了李秀成的弃城出走建议,期望上帝降奇迹赐福于太平天国从而战胜清军。但随着天京的防务日渐危急,洪秀全的幻想终告破灭。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1864年6月3日)病逝,遗命其子洪天贵继位。六月十六日(7月19日),南京陷敌,太平天国灭亡。

梁发(1789—1855)

梁发(1789—1855),又称梁亚发,原名公发,字济南,号澄江,广东高明人。基督教第一位华人牧师。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在广州印刷店当雕版工人。清嘉庆二十年(1815)随英国基督教传教士米伶前往马六甲,参与海外对华传教中心的工作。翌年,由米伶主持受洗礼入基督教。嘉庆二十三年(1818),梁发返回故乡传教,被当地官府视为邪教而加以逮捕。经营救出狱后,他又再赴马六甲辅佐米伶的教会工作。道光二年(1822),米伶病逝,梁发遂返回广东,并于翌年经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的委任成为中国第一位华人基督教牧师。道光八年(1828)他又返回故乡传教,再次遭官府追捕,遂逃回澳门。道光十年(1830),又往高州传教,并撰写了《灵魂篇》、《真道寻源》等教义向信徒散发。道光十二年(1832)他在广州传教布道,撰写了《劝世良言》等喻世讲义广为散发,在社会上引起相当深远的影响。以致两年后洪秀全在广州读到《劝世良言》时顿有如获至宝之感,以此引为创立拜上帝会,建立太平天国的重要理论基础。道光十八年(1838),梁发因擅入在广州举行的乡试试场散发传教的讲义,又被清兵追捕而避往澳门、新加坡。翌年,又潜回广州,撰写了《救世之神谕》一书。

咸丰五年(1855)病逝。梁发在近代中国社会里积极倡导西方文化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所作的独特贡献是同时期的任何一位外来传教士难以比拟的

李明彻(1751—1832)

李明彻(1751—1832),字大纲,又字飞云,号青来。清代天文学家。祖籍江苏,出生于广州。少年时曾入道观当道士,其间,除受教于道教学说外尚攻读了先秦诸 子百家学说。成年后,又对已传入国内的西方科学知识产生兴趣,曾赴澳门向外国传教士学习观察天象推算地理测绘法和三角几何学。自此,他与天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李明彻兼学了西洋油画的画技而被视为通晓西方艺术之才。他曾受地方官府之命,携带西洋油画进京城向朝廷进贡,因而有暇到主管天文历数的钦天监观摩,从而开阔了对传统的天文学认识。回到广州后,他依据自己历年对天文现象的观察成果,并结合中西方天文学的资料,陆续写成了《寰天图说》三卷、续编两卷。全书论述了对太阳系星球位置及对日蚀、月蚀成因、地球昼夜节气变化的测定之法,并对自然现象作了探讨。这是一部广东地区最早撰成的关于天文学的著作,揉合了中西方天文学的精粹。由于其资料翔实、论述精确,该书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天文学的一部有较大影响的著作。李明彻写完《寰天图说》后,又受两广总督阮元的邀请,主持编写了记叙全省地理形态的《广东通志•舆地略》。至道光九年(1829),他主持筹建的广州纯阳道观(位于今广州河南漱珠岗)峻工后,他以此地作为天文观测台,继续从事研究星际与修道养息。

道光十二年(1832),李明彻在广州病逝。

冼夫人(522--601)冼夫人(522--601),原名冼珍。其籍贯地史学界颇有争议,只大致认为是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高凉郡(今广东省阳江、电白、高州一带)人。岭南巾帼女杰。

冼出生于统治部落有10余万户的越族首领世家,她喜习武事,足智多谋。早年辅佐家族首领处理事务时就力主民族和睦,因而颇受各少数民族部落的爱戴。公元535年,她与高凉太守冯宝成婚。婚后,她襄助冯宝处置政务,倡导百越各民族的融合。550年,高要郡太守陈霸先率兵平定梁朝的内乱,冼夫人说服冯宝全力支持陈霸先,并亲自率千余将士奇袭阻击陈部的高州刺史李迁化而获胜。557年,冯宝病死,冼夫人承继夫业,她安抚各族,纠集百越,使岭南各州得以安宁。558年,她遣儿子冯仆率领各族族首入京晋谒已建立陈朝的皇帝陈霸先,请求新朝恢复对岭南的管辖权。冯仆被任命为阳春太守。569年十月,陈朝的广州刺使欧阳紇谋反,并扣押冯仆以要挟冼夫人。她坚定地表示:我不能仅为了救儿子而做出危害国家统一的事情。冼以武力对抗叛军,并率军北上接应南下平叛的陈朝大军,从而平定了叛乱维护了社会稳定的局面。589年,陈朝被隋灭亡。其时,岭南诸州郡推冼夫人为领袖,号为圣母,保境安民。两年后,隋文帝叫人告知她已建立新王朝,嘱她率岭南各州归附朝廷。冼夫人为了岭南的和平安定,遂派孙儿冯魏率军迎接隋朝官吏南下就任。冼夫人因而被隋文帝册封为宋康郡夫人。590年,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王仲宣起兵反隋,岭南局面混乱,冼夫人除派孙子冯蛊率军力战会同隋军主力攻灭王仲宣部外,尚亲披胄甲,率骑兵护卫朝廷使者巡抚各州,使岭南地区又恢复了安定。隋文帝又册封她为谯国夫人,授权调度六州兵马,遇事可先行处置。并赐予高级的荣誉。冼夫人身历梁陈隋三朝均受礼遇,她自己以此教育子孙说,我之所以受到优遇,是因为我只知道以忠孝来报效国家,希望后代都要走这一条路。其后,冼夫人又派人朝见皇帝,控告广州总管的贪虐暴行,旋奉派持诏书赴各州宣达皇帝旨意安抚黎民。她在宣抚途中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苏六朋(1791—1862)

苏六朋(1791—1862),字秋琴,广东顺德人。清代画家,世人称其与苏仁山为“岭南画坛二苏”。

他在少年时即喜爱绘画,曾专程到罗浮山拜名僧为师学画。当画技渐有长进之后,他定居在广州以卖画为生。苏六朋的绘画以人物画最有功力,尤以画都市生活中的市井小民见长。其笔下的贩货的小贩、卖艺的盲人等人物形象均神态逼真,一嗔一喜一忧,或动或静或憨或诈的各种人物,神情与心态均丝丝入扣,笔笔传神,真实描绘出社会日常生活的各种层面。人物体态与衣褶的线描,清净脱俗灵动飘逸,甚具大手笔之神韵。他又善于“指画”,作大幅人物画时常以“指笔兼用”。一指一笔相互配合,能“工”能“意”,线条转合流畅,颇具得心应手之妙。苏六朋所作的山水画与花卉设色画亦以落笔浓淡相宜,变化雅致而为士林赏识。他的画艺在晚年时已达炉火纯青之境,受到文人墨客的好评。其所作的《清平调图》、《东山报捷图》、《太白醉酒图》等被后人视为岭南画界之珍品。

清同治元年(1862),苏六朋在广州病逝。

屈大均(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号菜圃。清初名诗人、学者。早年受业于陈邦彦门下,深受其思想的熏陶。曾参与陈邦彦等人发动的抗清斗争,并在陈等人遇害后冒着风险收敛他们的遗骸。其后,为避免清廷的迫害,他入寺庙削发为僧,并将居所命名为“死庵”以示誓死不臣服清廷之意。其间,他以化缘为名奔走各地积极参与反清活动,并曾遣人送情报给抗清名将郑成功,欲引导郑的舟师沿海路进攻南京。后因事泄而被清廷追捕,他逃回家乡隐居并蓄发还俗。清康熙十二年(1673),平西王吴三桂以蓄发复衣冠为号揭竿反清,屈大均赴桂参与其事,被委为广西按察司副司监督孙延龄军。未久,他因洞悉吴三桂借反清之名而行争霸割据之实的用心,遂托病辞职返回广东。而自康熙十三年(1674),台湾还归清廷之后,屈已停止反清活动,移志于对广东文献、方物、掌故的收集编纂,编成《广东文集》、《广东文选》。而为时人敬佩的是,他不顾清廷的禁令,撰写了《皇明四朝成仁录》,为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歌功颂德,在明末的遗民中引起较大的反响。他并著述《广东新语》,记述广东的天文、地理、矿藏、草木、动物、文化、民族、习俗等方面的资料,被认为是一部史料价值甚高的广东地情书。屈大均的诗歌创作风格明快,是岭南诗界“三大家”之一,对近代的岭南诗风有着较大的影响。晚年的诗作大多流现出反清斗争的情愫。康熙三十五年(1696),他在家乡病逝。死后,因其所著《皇明四朝成仁录》被人举报有反清情绪,雍正、乾隆两帝分别下令彻查并焚毁该书。

李昴英(1200--1257)

李昴英(1200--1257),字俊明,号文溪。广东番禺人。南宋名臣。早年受业崔与之门下,主修《春秋》。南宋宝庆二年(1226),上京会试,原已被取定为状元,唯因其治学的《春秋》观点未为皇帝欣赏,故尔改取为第三名,因此而成为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后任福建汀州推官,任内曾因劝阻太守的残民暴行未果而愤然离开汀州,被当地士民沿途拦阻挽留,他又返回州治久时地平息了因太守劣行而引起的兵变维护了地方的安宁。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学博士,直秘阁知赣州等职。期间随崔与之平定广州军队哗变,并在城墙上用绳索缒下到围城的军营中与乱兵谈判从而平息了兵变。淳祐元年(1241)被丞相杜范荐任为吏部郎官。后杜范等3名朝臣突然死去而权臣史嵩有指使谋杀之嫌,李遂三次上奏皇帝请求严惩史嵩卒迫使史告老退出朝廷。期间,又上疏弹劾京兆尹的贪残,宋理宗置之不理拂袖而走,李仍拉扯着皇帝的衣袍继续陈述,因而被认为在皇帝面前“失仪”而被解职调往外地。但理宗也认为:“李昴英,南人无党”(指其正直,不结党营私),因而在淳祐二年(1242)又授李为太宗正卿兼国史馆编修,后又升任为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封以番禺开国男爵位。李昴英复职后仍刚直不阿,一再严励抨击丞相贾似道等人的胡作非为。当御史范天锡弹劾佞臣而遭解职时,李扶扬正气,除上奏本声援范天锡外,更自请辞退以示与奸佞决裂。虽然朝廷其后又拟召他任端明殿大学士,佥枢密院事,但他并未就任。宝佑五年(1257),在广州病逝。

著有《文溪集》、《文溪词》等多卷。

杨孚(?--?)杨孚(?--?),字孝元。东汉时南海郡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人。汉议郎学者。杨早年致力攻读经史,钻研颇深。公元77年,他以参加朝廷主办的“贤良对策”入选而获授为议郎,成为参与议政的皇帝近臣。杨以直言敢谏而著称,屡屡向皇帝提出自己对政事的意见。他极力主张以孝治天下,认为朝廷尊崇礼教应首先制定士民遇父母之丧均要守三年服丧的定制。汉和帝采纳了杨孚的进言,下诏恢复旧礼制,命令“臣民均行三年通丧”,从而导致以“孝治”为主要标识的封建礼教在君权的袒护下延续影响了千余年。杨在参预政事之余,勤奋治学,写出了南海郡人第一部学术著作--《南裔异物志》。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地区性的物产专著,记叙了岭南陆产水产的种类与岭南植物学、动物学和矿物学的第一手材料。它的学术价值在岭南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史家公论杨孚是广东最早著书立说的学者。杨的品学颇为时人所推崇。晚年从京城河南退休返乡定居,其从洛阳移种宅前的松树遇天寒时竟然降有积雪,因而士民均尊称他为“南雪先生”,并将他的居地昵称为“河南”,至今仍沿作为广州市区南部的代称。杨孚开创岭南文化的影响为历代后人所仰崇。

惠能(638-713)

惠能(638-713),俗姓卢。祖籍河北范阳(今属北京)。佛教禅宗的“南宗”创立人。其父原是小官吏,后因过失而被谪居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惠能出生时,父亲已病逝,他靠卖柴养母为生活。后因自感与佛教有缘,遂于唐咸亨三年(672)离开广东北上,到湖北梅县东山寺拜禅宗五祖弘忍为师。后在弘忍命门徒作偈呈验以选拔传法继承人时,他因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受到弘忍首肯而授与衣钵成为传法继承人,世称禅宗六祖。后为逃避争夺继位权的对立派追杀,惠能离寺南归,长期辗转流徙于岭南四会、怀集等地,过着隐居生活。仪凤元年(676),他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观光法会,因一论风幡的禅语:“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而折服该寺主持,请他升座说法,奉其为师,并自此在该寺从事传教活动。翌年,他前往韶州住持宝林寺(今南华寺),并在大梵寺设坛讲经说法,为其后开辟:“南宗”奠定了基础。惠能在宝林寺30余年,悉心传道,弘法不辍。他以“见性成佛”为宗旨,提倡不立文字,弘扬“顿悟”,以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禅宗教义的秘笈,形成中国佛教禅宗的“南宗”与“北宗”相比较而迥然不同的独特风格。由于惠能的弘法,“南宗”禅学的影响逐渐遍及全国,并取代了“北宗”在禅宗中的主导地位,而各地投奔在惠能门下治学的门徒数以千计。其后,他的弟子集录其讲经的要义,编纂成《坛经》一册。该书反映出惠能对传统佛教教义作重大改革的思路,是禅宗进一步“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从而对中国哲学与佛教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惠能于延和元年(712)返归新兴定居,翌年圆寂于国恩寺。今南华寺内所供六祖像,相传为惠能的真身。

何维柏(1511-1587)

何维柏(1511-1587),字乔仲,号古林。广东南海人。明代名臣。

早年专志研读儒学,受陈白沙的理学影响甚大。明嘉靖十年(1531)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嘉靖十四年(1535),再次赴京会试考取进士,并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后被升为监察御史。其间上书皇帝建议停止征讨安南(今越南)的战事,皇帝一度接受了他的进谏,但未久又再次发动了长达3年之久的征讨安南的战事。何维柏对朝廷的决策深感失望,遂称病辞官返回家乡潜心读书。嘉靖二十三年(1544),被朝廷召复委为以御史的名义巡按福建。何治理闽政颇有政绩,受到民众的拥戴。他在任内率先上疏弹劾大学士严嵩“邪媚邀宠”,因而触怒了嘉靖帝,派专使逮捕他到京城治罪。何在福州士民夹道哭跪中被押解离闽抵达京城,下在锦衣卫狱中受到严刑拷打,但他始终不肯屈服。后被皇帝从轻处置仅罢除官职发配回原籍。而他刚直敢谏,不畏权相的言行赢得了时人的尊敬。何返回家乡后致力于创办书院宣讲白沙学说,各地来谒见的仰慕者络绎不绝于道。他定居家乡20多年后,于隆庆元年(1567)又被穆宗下诏重新起用,先后任职为大理寺少卿,左副都御史、礼部侍郎等职。何维柏返回京城后仍然一本直言善谏的风格,向皇帝提出了不少关于整顿朝政的进谏,大多被皇帝所接纳。至万历五年(1577),他因不肯顺从大学士张居正之意而被张候机报复,先是将他调任南京礼部尚书(一虚设官职),后又借故奏请皇帝罢了其官职。何遂返回家乡,主持天山草堂的讲学,以白沙学说为宗,倡导以纲常社稷为立学主体。万历十五年(1587)病逝。著作有《易学义》、《太极图解》、《天山草堂存稿》等。

梁佩兰(1629-1705)

梁佩兰(1629-1705),字芝五,号药亭、郁洲。广东南海捕属(今广州市荔湾区)人。清初广东名诗人。

他自少攻读经史百家之学。清顺治十四年(1657)参加广东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此后6次参加会试均落第。至康熙二十七年(1688),他已年近花甲,但仍第七次赴京参加会试,终于考取进士。旋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其间,他与中原的名诗人交往唱和甚多,诗作颇受好评,被公认为诗坛宗匠,名士王公多与其交往。他考取进士后因年事渐高而无意仕途,未久因故离开翰林院,南归隐居广州以诗酒自酬,并与友人结成诗社以再振岭南诗风为己任,致力培养诗坛新秀。他的诗歌创作为诗坛各方瞩目,所作意境开阔,功力雄健俊逸,为各大诗派一致推崇,被时人尊为“岭南三大家”与“岭南七子”之一。梁佩兰亦善作词、书法、绘画。词作被誉为清初粤词大家。书法合李邕、苏轼、米芾三家为一体而自成风格。康熙四十四年(1705),梁佩兰在广州病逝。平生著述较多,有《六莹堂集》诗集传世。

莫宣卿(834-?)莫宣卿(834-?),字仲节,号片玉。广东封开人。广东的第一个状元。幼年时他的生父病逝,遂与母亲随继父生活。由于继父的家境较富裕,他得以入学堂读书。相传莫七岁时已学会吟诗写对联,12岁时即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被乡人称誉为“神童”。唐大中五年(851),17岁的莫宣卿赴京城参加廷试获中制科状元,从而成为广东历史上科举考试的第一个状元,并是始隋唐以科举取士以来年龄最小的状元。

莫宣卿考取状元后,被任为翰林书院修撰。其后他还乡省亲,因母亲不愿随其北上定居,莫遂上书朝廷请求改委他在南方任职以奉养母亲。唐文宗允准,改委他浙江台州别驾(刺史的副职)。他即奉母携眷往台州上任,但未到台州却病逝于途中。

莫宣卿的生平业迹不显,存世的诗作也仅三首半,但由于是广东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他的传奇式事迹及影响仍在岭南文化史上占有不容忽略的地位,为后人所尊崇。

宋湘(1756—1826)

宋湘(1756—1826),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白渡象湖村(今属梅州市)人。清代诗人、书法家。自少酷爱诗词书法。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参加广东乡试中式解元(第一名)。嘉庆四年(1799)考取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云南的知县及知府、湖南督粮道等职。

宋湘的成就主要是在于诗歌与书法创作上。他的诗作颇得杜甫诗品的真味,既有沉郁顿拙之韵,又显挥洒自如的大气,从而在乾嘉时代的诗坛中独树一帜。宋湘力拒其时诗界盛行之“性灵”、“神韵”的经院派诗风,倡导了“唐翻晋案颜家帖,几道唐诗守六经”的创新诗风。并致力于推动岭南诗界的创新,其影响被认为“粤诗自黎简,冯敏昌之后推湘为巨擘”。他所著的诗作被纂编为《红杏山房集》,共存诗两千首,是岭南诗家的代表作之一。宋湘的书法行草兼备,尤其是书法的用笔不拘一格,凡毛巾、草刷、扫帚、蔗渣、竹叶诸物均可信手掂来代笔,皆矫若游龙,笔笔传神。其墨迹遍及大江南北,尤以竹叶所书的湖北汉阳《伯牙琴台题壁》最为人所知。

由于宋湘的诗作与书法双绝,嘉庆帝曾亲笔为之题辞:“广东第一才子”。道光六年(1826),宋湘在湖北督粮道任内病逝

洪秀全、张九龄(网页上面暂缺内容)

2.简单广东概况导游词 篇二

名胜古迹类:

宗教寺庙(城隍庙孔庙、佛山祖庙、妈祖庙、少林寺、圣寿寺、悬空寺、南禅寺、寒山寺、大清真寺、布达拉宫)

祠堂陵墓(武侯祠、晋祠、明十三陵、中山陵、黄帝陵、昭君墓、成吉思汗陵、香妃墓)

塔(曼飞龙塔、大理三塔、塔林、飞虹塔、嵩岳寺塔、大雁塔、金刚宝座塔、妙应寺白塔、应县木塔、嵩兴寺双塔)

亭楼关门(杜甫草堂、景真八角亭、滕王阁、镇海楼、黄鹤楼、岳阳楼、蓬莱阁、山海关、嘉峪关)

桥(卢沟桥、赵州桥)

石窟石刻(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乐山大佛、摩崖石刻、大足石刻)

宫殿园林(水乡小镇、网师园、圆明园、避暑山庄、颐和园、故宫、御花园)

其它(九龙壁、崖墓悬棺、天坛、秦兵马俑、万里长城、世界名人植树园、回归颂诗碑、古观星台)

山水名胜类:

山(漓江山水、西樵山五指山、天涯海角、阿里山(野柳)、黄山、泰山)

水(长江三峡、黄果树瀑布、瘦西湖)

其他(石林、七星岩)

民俗村寨类景观:

石牌坊群、白寨、彝寨、独龙藤桥、拉祜寨、黎寨、土家族水上街市、风情河渡口、陕北窑洞、苗寨、侗寨、纳西寨、布依寨、瑶寨、壮寨、摩梭寨、傣寨、佤寨、哈尼寨、高山寨、景颇寨、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土家寨、水族。

三大表演

中国首创影视特技实景战马秀“大漠传奇”

《大漠传奇》是中国首创影视特技实景战马秀。

元朝初年,边塞漠城,古丝绸之路上正义战胜邪恶的不朽传奇,续写史诗般辉煌。

惊奇震撼的影视特效、动感谐趣的打斗呈现、诙谐幽默的三维互动、战马厮杀的格斗场面、上天入地的蛟龙手法,体现首创精神,挑战观众想象力。

驼铃声中的故事、古丝路上的传奇、匡扶正义的壮举、民族团结的颂歌,期待您身临其境的体验。

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20_年倾情钜献。

大型民族服饰舞蹈诗“东方霓裳”

《新东方霓裳》是锦绣中华民族艺术团推出的集民族服饰、舞蹈、音乐和舞美于一体的大型民族服饰舞蹈诗。她按照中国地域东、南、西、北的划分,巧妙地融进“风、花、雪、月”的诗意,通过浪漫诗的表现手法、精美的服饰制作、新颖的舞美手段、鲜明的艺术特色,展现了中国各民族的服饰文化和风土人情。通常表演时间每天17:00,时长约60分钟。

大型华夏综艺史诗“龙凤舞中华 ”

3.2010年广东地税简介 篇三

发布时间: 2010-08-09

2009年,压力前所未有,困难前所未有,各级党政的重视和支持前所未有。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上级领导和各级党政的关心和支持,凝聚着全省两万四千多名干部职工以及四千多名工勤人员的辛劳和汗水。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黄龙云常务副省长等省领导,肖捷局长、钱冠林副局长、宋兰副局长等国家税务总局领导多次对我省地税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黄华华省长还专门作出重要批示:“2009年,面对异常严峻的组织收入形势,全省地税系统迎难而上,加强征管,全力以赴挖潜增收,取得了显著成效。希望省地税局在新的一年,再接再厉,克服新的困难,作出更大的贡献”。黄龙云常务副省长12月31日专程到省局视察慰问,并指出:“省委、省政府对地税局2009年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是高度评价的,也是非常满意的”,并要求 “再接再厉,在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成为全省的标兵、全国的标兵”。

广东地税概况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成立于1994年7月28日,是省政府主管全省地方税务工作的职能部门,实行“以省政府领导为主,接受国家税务总局业务指导”的双重领导体制,省以下地税系统实施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四垂直”管理。

主要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税收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研究制定地方各税、费的征收管理办法;负责地方各税、社会保险费、文化事业建设费和省人民政府、国家税务总局委托征收的其他税费的征收管理工作;组织实施税收征收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征收管理制度并检查监督制度的落实;检查监督各个部门、各单位和地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贯彻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管理地方税务系统的人事、劳动工资、机构编制和经费,考核任免和管理地级以上地方税务局的正副局长及相应级别的干部;负责地方税务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教育培训工作。

征管范围

主要负责征收的税费包括: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烟叶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其它地方各税、教育费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税务其它罚没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其它收入。

领导班子成员

局长、党组副书记: 吴昇文 党组书记、副局长: 王南健 党组副书记、巡视员:杨楚潮

党组成员、副局长: 罗与洪 宋爱勤 揭晔 李华东 刘小涛 杨朝峰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许振嘉 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杨荣华 党组成员、总会计师:苏振钿

干部队伍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止,全省地税系统共有正式干部职工24652人。其中研究生学历以上1177人,占4%,大学本科学历12790人,占51%,大专学历8269人,占33%;党员1759

1人,占71%;团员1022人,占4%。

研究生1177人; 大学本科:12790人; 大专学历:8269人; 中专及职高:2242人

组织机构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现设办公室、政策法规处、税政一处、税政二处、国际税务管理处、规费管理处、收入规划核算处、纳税服务处、征管和科技发展处、财务与装备管理处、内审处、人事处、教育培训处、基层工作处(与机关党委办公室合署)等14个处室,监察室(省纪委派驻),稽查局、直属税务分局与大企业税收管理局3个直属单位,以及信息中心、机关服务中心、广东地方税收科学研究所、票证印刷中心4个事业单位。

广东省地税系统实行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四垂直管理”。广东省地方税务局下辖广州、珠海、汕头、佛山、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共20个地级以上市地方税务局(深圳市地方税务局及佛山市顺德区地方税务局在2009年机构改革中已改由地方政府领导),125个县、市、区局(含行政及经济开发区局),663个税务分局(所)。珠海横琴新区地方税务局为省地税局的直属机

构,委托珠海市地方税务局管理。

组织收入

2009年,全省地税共组织税费收入3821亿元,增收269亿元,增长7.6%。其中,税收收入2696亿元,增收174亿元,增长6.9%;省级税收收入523亿元,增收41亿元,增长8.5%;社保费收入960.3亿元,增收87.3亿元,增长10.0%,比2000年地税接管社保费征收工作任务时的149亿元增长近6.4倍,10年累计组织社保费收入5019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基金结余总量、参保人数继续位居全国首位,为广东率先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财力支持。

2009年广东地税主要工作情况

一、组织收入攻坚战取得重大胜利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税源大幅萎缩、政策性减收因素集中等影响,我省地税组织收入工作困难前所未有。从年初开始,全省地税系统就全面动员起来,将组织收入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来抓。实行各级班子成员分片、分税种抓收入,上下一心,全员促收;建立税收滚动预测制度,实施税收预测考核;首次给稽查和纳税评估下达收入考核目标,税政、征管、计统、稽查等部门携手联动,挖潜增收;各市局因地制宜,突出改革创新,狠抓税源控管,坚决落实省局促收工作部署。同时,积极按省政府部署召开了一系列大型座谈会,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通过艰苦努力,全省地税收入在1-5月出现负增长或低增长后,6月份起单月增幅明显回升,6-12月平均增速达到16%,比1-5月平均增速高20个百分点;累计地税收入在第三季度走出了持续负增长的低谷,增幅逐步攀高,按照组织收入口径,减收市局由一季度14个,大幅收窄到上半年的5个、全年的2个。2009年全省地税共组织税费收入3821亿元,增收269亿元,增长7.6%。其中,税收收入2696亿元,增收174亿元,增长6.9%;省级税收收入523亿元,增收41亿元,增长8.5%。在这场空前的组织收入攻坚战中,广州市局勇挑重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揭阳、湛江、茂名、潮州市局全面完成年初各项收入任务,揭阳、云浮、清远、阳江和肇庆市局省级共享收入增长18%以上,难能可贵。

二、税收管理改革创新成效显著

将组织收入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视为改革创新的机遇,坚持向管理要收入,向创新要效益,努力闯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广东地税实际的科学管理新路子,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创新税源管理模式。率先探索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在珠海、佛山、汕头、江门等4个市局和其他市16个县区局试点并在全省推广,强化管理和增收效果明显,得到国家税务总局首肯并计划在全国推行。深化纳税评估。成立省、市、县三级评估办公室,组建专业评估队伍,实行评估考核,开展集中交叉评估。全年累计实现评估收入103.8亿元,占全省(不含深圳)税收收入的5.6%。大力强化税源控管。狠抓以“五大”为核心的重点税源控管。认真核查企业所得税申报数据,加强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和非居民个人所得税源头管理,继续推进反避税工作。重新调整工业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强化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和车船税管理。推广应用建安、房地产税源控管系统,税源控管能力和质量明显提升。推进发票管理综合改革。简并发票种类,强化发票防伪,完成发票换版,成功上线发票在线应用系统。累计在线开票58.7万份,涉及金额406.9亿元。深化数据分析应用。启动信息资源整合升级工程,实现运用工商登记数据办理税务登记,加强征管质量分析监控,广泛采集国土、建设、公安等第三方信息,拓宽数据应用领域,数据管税迈出实

质性步伐。

三、社保费全责征收实现新的突破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不移地推进全责征收工作,全省已有19个市实现全责征收,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716万人,同比增加11%。突出部门协作。省局与社保部门联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各市组织召开了近千次联席会议,密切与社保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快交接上线。核对清理107万户缴费单位数据,补录参保信息1760万条,累计培训企业人员约10万人次,社保费征管软件在省局直属分局和11个市局顺利上线。完善风险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强化社保费全责征收风险防范,保障了缴费人合法权益。落实省级养老保险调剂金划解。规范社保费归集账户的使用,全省已上线市基本实现地税直接划解,全年累计上解省级养老保险调剂金14.5亿元(不含广州),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任务。强化税费并重征管模式。抓好社保费扩面征缴,全面清理欠费,规范社保费征收。2009年全省地税组织社保费收入960亿元,增收87亿元,增长10%,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

四、税收法治环境持续优化

严格落实组织收入原则。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不混库、不截留、不空转。坚决避免和纠正因收入压力大而收过头税,对于审计以及通过各种途径发现的苗头性问题,认真整改,举一反三,完善制度。加大税收优惠扶持力度。狠抓珠三角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及时梳理出台并坚决落实支持外资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指导各地开辟办税绿色通道,不折不扣落实国家调控措施和产业优惠政策。认真开展执法检查,积极应对外国政府反补贴调查,出台减免税审批工作规程,推进税收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大力整顿税收秩序。坚持以查促管,以查促收,全面发动纳税人自查,加大质疑约谈力度,深入开展上市公司减持股改限售股、建安、房地产等六大项目税收专项检查,查处花都贵丽案、南方电网集团公司涉税案等重大案件,查补入库收入42.8亿元。成立税警联合执法办公室,严厉打击假发票,全省共捣毁制售假发票窝点182个,收缴假发票2948万份。切实加强税收宣传。成功打造纳税百强排行榜、税企高层论坛、广东高校税收专题辩论赛等税宣品牌,引起社会广泛反响。强化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涉税信息监控,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为税收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五、纳税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

始终将纳税服务作为税收工作的灵魂和核心业务来抓。开展大规模纳税人辅导培训。认真组织“税法进企业”、纳税人学校集中培训、纳税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全年累计组织纳税人培训辅导活动810场次,培训人数超过15万人。纳税服务志愿者总队获全省志愿服务银奖。同时,各征管单位设立辅导服务岗,广泛开展对纳税人的个性化服务。推进纳税服务信息化平台整合。实施统一门户网站建设,优化网上办税功能,省局门户网站在省政府网站评估中名列省直单位第一。启动全省统一的“12366”服务热线建设,不断提高热线服务水平。认真受理纳税人咨询、投诉、举报和建议,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开具工作,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提升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水平。按照“七个统一”标准推进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全面实施“一站式”服务,简并表证单书,优化办税流程,认真落实“两个减负”。在国家税务总局组织的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中,广州地税办税服务厅综合得分位居全国第一。广泛开展“四个更加满意”度调查。成立第三方专家课题组,在全省广泛开展地税工作满意度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2.5万份,收集建议近千条,为进一步提升“四个更加满意”建设水平提供了决策参考。

六、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以人为本,狠抓队伍建设这个关键不放松。强化各级班子建设。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确保干部选拔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坚持在组织收入等重大考验中考察、识别和培养干部,选拔配备了19名县区局一把手,省局和各市局共选派22名干部双向挂职。加强“三好班子”建设,各级班子全局观念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进一步增强。完善机构岗责体系。省局新“三定”方案顺利获批,科学修订省局机关和直属行政单位的工作职责,行政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成立广东省地税局党校和广东税务干部培训学院,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编写岗位培训丛书,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300期,培训人员6.5万人次。狠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党团工青妇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健康向上的地税思想文化建设。全系统“一帮一”单位互派42名干部挂职锻炼,帮扶工作取得积极

成效。

七、廉洁型地税建设深入推进

对各级班子开展廉政谈话和综合督导,要求各级领导严格落实“一岗两责”,切实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健全惩防体系,整合廉政建设资源,积极构建“廉政风险防范”和“税企廉政联防”两个机制。惩防体系信息系统二期建设顺利完成。创新廉政教育载体,全面构建以廉政文艺轻骑队、“清风城”网站等为品牌的“大宣教”新格局。认真组织“刹风整纪、强化作风建设”专项治理活动,大力整顿行风作风。严格落实“六个零增长”,节约型机关建设不断推进。在空前严峻的经济税收形势下,全系统没有发现大的违法违纪案件,确保了干部队

伍平安稳定。一年来,我们还扎实开展信访工作,切实维护稳定大局。财务经费支出管理更加规范严密,后勤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税收科研工作深入推进,票证管理更加规范,为税收中心任务的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地税工作的总体思路: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阶段性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一年,也是科学发展由探索实践向全面深化转变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地税工作意义重大。省局党组已经决定把今年作为全省地税的“创新年”。为此,必须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狠抓组织收入第一要务

强化收入分析与预测。密切跟踪宏观经济走势,深化税收经济分析,科学判断税收增长趋势。认真分析和评估重大税收政策调整效应。深入开展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形成面、线、点有机联系,逐级递进的分析机制,提高税收分析预测水平。

突出重点税源控管。紧扣《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后我省经济结构和税源变化的新趋势,总结“五大”(大企业、大项目、大税源行业、大税源地区、大税种)税源管理经验,完善跟踪管理、建档管理等办法,健全监控指标,切实将重点税源管住管好。落实重大建设项目的跟踪管理,深入解剖房地产、建安等重点行业,健全行业分类管理办法。加强对大企业税收管理,开展大企业经济与税收指标横向、纵向比对分析,特别要加强对省属企业集团的精细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强化省级收入分析、管理和监督。

严格落实组织收入原则。坚决制止有税不收,杜绝寅吃卯粮收过头税、转引税款和虚收空转。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办理减免税、缓缴税款审批,严禁违规减免税和缓缴税款。找准组织收入均衡增长和依法治税的结合点,科学谋划组织收入工作,避免收入大起大落。强化组织收入责任,对工作不力、执法不严的有关单位和负责人,要坚决追究责任。

二、全力提升社保费全责征收水平

完善社保费全责征收模式。充分认识社保费全责征收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社保费全责征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正确把握社保费全责征收的内在规律,集中力量尽快解决与社保机构信息对接、缴费拥挤、多收重收退费和应参保未参保补缴等问题。整合社保费征收窗口功能,简化缴费流程,优化升级社保费征收系统,大力推行网上申报缴费。强化征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全责征收工作效率。加强全责征收宣传,争取各级党政和缴费人的理解和支持。加大督导力度,尽快在全省实现全责征收和直接划解省级养老保险金。不断完善省财政统发单位省属社保费征缴模式,着力构建省属企业重点费源户管理服务体系。推进参保扩面,全面清理欠费,努

力实现社保费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健全社保费全责征收工作机制。加强与社保等部门沟通协调,廓清职责,明确责任,建立权责明确、衔接顺畅、风险共担的部门协作机制。深入查找全责征收工作风险点,在社保费征收、对账、管理、检查等各环节,逐一建立全省统一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表证单书,努力构建有序、高效、安全运转的全责征收工作机制,确保社保基金安全,真正让缴费人放心。建立逐级报告和信息报送制度,实时掌握全省全责征收情况。针对社保费征收中可能引发的突发事件,要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应急能力,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

三、深入推进依法治税

严格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围绕打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深入调研,抓紧制定推动扩大内需、自主创新和促进“双转移”的有效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国家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以及促进中小企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税收政策执行反馈机制,将政策落实情况列入全年工作考核,以严格的考核监督促进落实。

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整合执法责任制考核系统与惩防体系信息管理系统。创新税收执法检查机制,建立执法检查人才库,扩大对基层单位的检查范围,狠抓整改情况落实。认真贯彻国家税务总局新修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完善重大案件审理制度。严格执行减免税审批工作规程,继续做好反补贴调查应对工作。充分发挥稽查职能。以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和纳税遵从度为目标,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加强大要案查处及执行力度,实施分级分类稽查,进一步落实稽查建议制度。推进技术稽查,推行稽查人员能级管理。完善税警协作办案机制,继续推进税警联合打击制售假发

票和代开假发票专项整治工作。

加强和改进税收宣传。按照“三贴近”(贴近税收中心工作、贴近社会热点、贴近纳税人的心)原则,在省内主要电视台、主流报纸开设专版专栏,推动税法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把握税收宣传工作主导权。强化对互联网涉税信息的监控管理,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完善舆情应急管理机制。加强政务公开。认真开展第19个税收宣传月活动。组织编写面向各级党政领导、企业高管等系列税法知识丛书。

四、深化税收管理改革创新

全面构建税源管理新模式。加大税源分类管理力度,调整机构职责,理顺岗位职责和专业化分工,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探索建立税收管理员能级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认真解决税源管理新模式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今年完成全省范围推广应用。推进政府部门间涉税信息共享,加快建设社会综合治税体系。

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加强纳税评估机构统筹,推进评估工作日常化。加快建立纳税评估员制度。开展跨国、跨区、跨行业企业纳税评估。以饮食、娱乐和旅店三个行业为重点,继续探索建立行业评估模型,利用评估结果完善纳税核定管理。构建建安、房地产业“两业”项目评估模型,进一步强化“两业”税源控管。

深化发票管理综合改革。完善发票在线应用系统功能,突出应急管理,确保系统安全运行。加快推广进度,力争在地税部门管理行业全面实现在线开票。健全相关配套制度,推进发票抽

奖、发票印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全面整合信息资源。深入实施信息资源整合升级工程,推进纳服渠道整合平台和统一工作平台建设。完善信息安全核心基础设施,加强省市两级协同运维体系建设。健全项目管理制度。继续完善大集中系统,深化数据应用,重点推进征管质量监控平台、自助办税平台建设。求大同、存小异,鼓励各地在大集中框架下,结合实际深化数据分析应用。

五、大力提升各税种专业化管理水平

加强所得税管理。继续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所得税管理。抓好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调整规定的落实。加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及审批事项管理,逐步建立后续管理规范。科学确定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做好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工作,提高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开具质量,强化股权转让、企业年金等非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征管。加大反避税工作力度,加强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强化非居民个人所得税源头管理,提高税收协定执行

水平。

加强流转税和财产行为税管理。强化货物运输和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管理,推行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办法。按照一体化管理要求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保有、交易等环节税收征管。抓好土地使用税重点税源数据库更新维护,管好土地使用税税源大户。制定代收代缴车船税管理办法,推进车船税代收代缴管理软件和车险信息平台对接。争取完成契税、耕地占用

税征管职能划转工作。

六、着力构建科学的纳税服务体系

提升全员全程全方位服务能力。健全纳税服务绩效评估制度,明确各部门、各环节的纳税服务职责。认真做好纳税人咨询、投诉、举报和建议的办理工作,健全协同处理机制。按照“一站式”服务理念,加快整合和规范办税服务厅,化解窗口服务风险,开展办税服务厅评估活动,提升窗口办税服务水平。

大力推进“电子税务局”建设。充实和优化门户网站群功能,扩大网上办税业务范围。按照“统一平台、集中座席、远程支持”模式,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12366纳税服务热线,今年

在全省上线应用。

创新面向纳税人的宣传辅导培训。结合最新出台的税收政策和纳税人需求,不断创新“税法进企业”、纳税志愿服务等活动,继续发挥好纳税人培训学校、征管单位辅导服务岗的作用,深入开展纳税人辅导培训,切实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和满意度。

七、努力提升行政效能

优化行政运行机制。按照新“三定”方案,实施省局机关新一轮机构改革,优化各级机构设置。充分吸收规范化建设成果,梳理整合省局机关工作环节和流程,设计工作路线图,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行政运行机制。加快建设全省一体化、协同化的办公系统,搭建高效的行政运

转电子平台。

规范内部行政管理。推进创新型地税机关建设,广泛开展创新活动,对创新成果突出的单位、个人予以奖励。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提升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加强与财政等相关部门沟通,着手研究新一轮经费管理体制。以建设节约型机关为导向,增强成本意识,狠抓厉行节约,全面清理“小金库”,坚决杜绝大手大脚、乱花钱。全省统筹节余资金,科学安排经费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重点保障信息化建设、干部和纳税人培训、纳税服务、税收宣传方面的经费投入。细化预算管理,深化绩效评价运用,提升资金使用效能。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加强后勤管理,增强保障能力。围绕税制改革、征管创新、纳税服务等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实施税收科研

精品战略。

八、强化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各级地税领导班子,增强各级班子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优化各级班子结构,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配备。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立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利用“四个更加满意”度调查成果,充实完善“三好班子”考核指标体系,提升全系统“三好

班子”的创建水平。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形成“让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领导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的用人导向。上半年在全省公开选拔一批副处级领导干部,老、中、青相结合,切实把踏实肯干、成绩突出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切实把富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较高的年轻干部和女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继续实施干部交流轮岗、挂职锻炼。加大治懒治庸力度,对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不胜任和不称职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整。鼓励各地在合法合规并征得当地党政同意的情况下,实施能级管理、绩效管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施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推广应用广东地税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全面推行干部学分制管理。分级分类举办各种培训班。加快省局党校、税务干部学院建设,完善教学设施,使之成为我省地税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推进兼职师资队伍、教材体系、特色培训项目和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和研讨式教学,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抓好机关党建工作。切实增强党建“主业”意识,认真落实各级党组党建工作责任机制,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四个一”文化组织,办好广东地税青年文化沙龙和文化专刊,大力推进地税文化建设,年底开展地税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考核评比。健全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反馈机制,及时开展心理疏导。严格按照省委要求,狠抓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认真做好全系统“一帮一”对口帮扶、“救急济难”互助金管理等工作。

九、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强化领导干部监督。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加大责任分解和责任考核力度,完善和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四个一”活动,完善领导干部廉政电子档案,确保领导干部“一岗两责”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落实。建立健全行政首长问责制,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意识。

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把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打造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新品牌,在更高水平上构建“大宣教”格局。完善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建设,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深入推进科技防腐,切实发挥惩防体系信息系统的预警预防作用。开展惩防体系建设情况专项检查,狠抓五年规划和实施意见落实。加大惩治力度,严厉查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违法违纪行为。

4.2010广东历史概况、广东旅游资源 篇四

生物科考点分析高考命题时都会根据要求事先编制好命题双向细目表,确定出考点及其分值。由于非选择题的综合性较强,且在一道题中涉

生物科考点分析

高考命题时都会根据要求事先编制好命题双向细目表,确定出考点及其分值。由于非选择题的综合性较强,且在一道题中涉及多个考点,因此通常会先编制非选择题,再将其考点及分值和命题双向细目表对照,然后利用选择题来补齐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其他考点和分值。

纵观2006年以来广东高考生物科中的非选择题考点,发现这些考点通常都落在一些核心概念和原理上。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内的元素和化合物、遗传基本规律、伴性遗传、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动物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稳定性等选择题部分除了起到平衡和满足命题双向细目表的作用外,一些比较重要但又相对比较孤立的知识点通常都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纵览2007~2009年广东生物科高考试卷中的选择题考点,可以发现每年的高考生物科考查内容都覆盖了中规定的大多数内容。但从分值比重上看,还是有一定的倾向性,核心概念和原理所占分值相对较高,以下列出的是近年来高考中所占分值相对较大的一些考点:

必修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有丝分裂。

必修2.减数分裂和配子形成;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必修3.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动物激素;体温、水盐、血糖调节;免疫调节;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

广东高考生物科试题的选材取向

为了测试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高考命题时常选用一些考生不熟悉甚至不知道的生物学现象作为背景素材,针对其中考生能够解答的部分进行设问。常见的素材选择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真实生物学问题往往都比较复杂,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往往超出高中生物学范围。命题时,多是通过对真实的生物学研究或生物学问题进行简化、改编,形成高考考题。

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生物科学史也是命题素材的一个重要,尤其是教材中涉及的那些经典实验。

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生物学新进展由于其前沿性及多数情况下比较复杂,虽然在考纲当中将其单独提出来作为一个命题重点,但在实际命题中体现得却并不算太多。

应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验设计能力薄弱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考生在实验设计方面都缺乏实际训练,因此缺乏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处理能力,在结果的预测和分析方面,也有类似的情况。典型表现有以下方面:

实验取材。首先,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要选择不同的实验材料;同时,考虑到变量的控制,往往需要取具有相同特性的多个样本。而考生在作答时对以上两方面往往忽略不答,造成丢分。

分组。基本是实验组和对照组。但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实验组可以有多个。另外,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说服力,每个实验组或是对照组中都最好有一定数量的样本,在可能的情况下,这个样本数最好大于30。考生往往泛泛回答“将„„进行分组”,而不具体回答分几组,每组包含多少个样本。

结果的观测和数据处理。考生往往能够套用题目信息写出实验处理方法,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而对结果的观测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不知从何下手。

对于实验数据的数学处理,过去的高考命题中出现不多。但因在新数学课程中已有统计学方面的内容,且生物新课程又一再强调数学方法的运用。预计在未来的试题中,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也有可能作为一个新考点。

其实,在2007年广东生物卷第34题中,就要求考生回答用“统计学”方法来判断两组数据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果的预测。考生惯用的套话是“实验组有影响,对照组不变”,反映出多数考生没有真正参与过具体的研究性课题。像这样的回答在高考中是不能得分的,需要特别注意。

另外,结果的预测应紧扣实验目的,仍以2009年广东生物卷第36题为例,考生在结果预测中应回答随光照强度改变,大豆幼苗株高的变化趋势,但相当多的考生回答“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光下生长的幼苗高”。这样只是回答两个光照强度的比较,而非趋势。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编

5.广东省2010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篇五

广东省2010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潘建国

黄锦标

胡守斌

孔永洪

赖惠清

王丰硕

麦日卿

杨建达

张相涛

黄金龙

张志高

刘经明

蒋芳玉

冯百荣

王晓峰

黄伟鹏

林卓铭

先进个人名单(共120名)广州百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广州长途汽车运输公司经理 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卷烟二厂生产二部副厂长广州市恒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广州市越秀集团北二环高速公路公司安全主任 广东维民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 深圳沙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深圳市世外桃源健康俱乐部有限公司行政副总 深圳市百泰金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珠海经济特区国营外币免税商场副总经理 珠海市建安昌盛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广东电网珠海供电局工程师 珠海市斗门区旭日陶瓷有限公司安委会副主任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汕头电厂厂长 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汕头市兄弟化学品有限公司总经理-1-

谢奎安

梁其

周英润

吴建林

刘瑞弟

谭琼

丰克强

赖启贻

朱振良

梁林青

石海终

钟万军

郑海坤

吕伴

陈日云

麦伟杰

李计顺

辛钢明

刘世雄

叶并茂

欧飞华

杨一鸣

侯黎明

马李金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佛山分公司室经理 广东能强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 佛山市兆钢五金实业有限公司厂长 佛山中油高富石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广东电网公司韶关供电局局长 韶关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石化广东河源石油分公司安全环保质量部主任广东省河源市大地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广东坚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中国移动广东有限公司梅州分公司副总经理 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副部长 广东电网公司梅州供电局局长 广东电网公司惠州惠城区供电局 澳达树熊涂料(惠州)有限公司 惠州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惠州市惠城区潼湖镇上村第一石场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汕尾分公司 汕尾海丰供电局副局长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东莞分公司部门总经理 东莞市百安石化仓储有限公司安环保主管 中国电信东莞分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东莞新奥燃气有限公司安委会主任 中山兴中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廖建雄 中山市明日涂料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日明 沙伯基础普特阳光板(中山)有限公司环境健康安全经理杨群 中山ABB变压器有限公司安全主管

容锵桃 江门市企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耀伟江门市新安民爆物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韩田春

洪向阳

郑连营

罗文彬

曾海峰

李湛新

王义超

陈国书

唐仕辉

孟庆盼

廖陆明

雷锡基

钟焯权

廖超尤

张剑雄

刘志军

郭光辉

蔡健生

黄金松

江门荣信电路板有限公司行政部副经理 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安全副部长 海洋石油阳江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石化广东阳江石油分公司经理 阳江市新力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 湛江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广东湛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茂名分公司总经理 茂名市港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 电白县石料开发总公司负责人 广东省四会石膏矿长 肇庆市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要市高物化工建材有限公司经理 广东鸿特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广东泰强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厂长 清远市清城区永星石场矿长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潮州分公司总经理 新华海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司志清 黄群贤 陈燕亮 梁国仁 冯海棠 许永刚 杨磊 徐向东 赵电波 黄文 仇暄 陈思 杨智 赵国勇 曾培强 蓝斌 李榕 黄奇志 靳东 王道群 戴启锋 赖社赠 广东粤电靖海发电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揭阳分公司副总经理 广东巨轮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云浮市宝利硫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省粤电集团云浮发电厂生产经营部部长 中国移动广东有限公司云浮分公司总经理 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工程建设指挥部党委委员、潮汕机场指挥部指挥长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空物流服务分公司总经理 广东省环境工程装备总公司工程部副部长 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广东省广弘华侨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高级主管 广州凯旋华美达大酒店总经理 粤电集团沙角A电厂安健环主任 广东粤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运行部长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安监部部长 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监管部主管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修建部质安科科长 金珠船务安全监管部总经理 广东省珠江海运有限公司海务部负责人 广东鱼珠物流基地有限公司保卫部部长 广东省化工轻工总公司办公室副主任

林春涛 赵资钦 何肇培 孙浩磊 余山 全保如 李向东 卢萍棣 曾伟华 林越山 徐保山 李阮昭 陈鹍仁 陈道来 赵静 黄赞皓 陈建中 林曙光 张敏 马楚鸿 莫国棠 周达培 邹远征 广东省商业企业集团实业公司总经理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省建筑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广东新广国际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广东新广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经理 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副部长 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部门经理 广东港旅汽车客运有限公司总经理 广东新白云宾馆有限公司安全管理总监 广东中旅(集团)有限公司行政综合部副总经理 华厦大酒店保安部总监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安监处专责广州蓄能水电厂安全监管部主任 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注册安全主任 广东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副科长 广东省水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广东地方铁路公司副总经理 白天鹅酒店集团有限公司行政综合部副总监 广东省粤科风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行政经理 广东省二轻工业集团公司安全办副主任 南方航空股份公司机务工程部副总经理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广东南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

上一篇:趣味篮球赛方案下一篇:寒假趣事作文:除夕夜吃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