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装备(精选14篇)
1.农业装备 篇一
国外农业装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发展趋势
2007-6-7 11:08:00点击次数:3111类型:转载编辑:lijin
国外农业装备的水平和特点,主要以经济发达的美、日、德、法、英、意大利、澳大利亚、荷兰、以色列等为代表。这些国家在农业生产、农作物种植、土地经营规模、农民经济收入、社会化服务体系、自然条件以及使用的农业装备和机械化水平等方面具有一定典型性。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一、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促使美国在本世纪40年代领先世界各国最早实现了粮食生产机械化。60年代后期,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更加提高,达到了从土地耕翻、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干燥等全过程机械化;70年代初完成了棉花、甜菜等经济作物从种植到收获各环节的全面机械化。当前依然在种植业、工厂化畜禽饲养、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保持着世界先进水平。高度机械化水平,科学有效的管理,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1987年美国农业劳动力人均产值达到了55300美元,是当时其他发达国家的4倍,居世界第一位。农业机械化有力地促进了美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也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农产品出口大国。
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凯斯万国公司、福特公司(拖拉机)等大型跨国农机公司生产的农业机械生产率高,性能先进,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高,制造质量好,使用可靠,方便、舒适性好,为世界先进水平。在本国和世界使用广泛,深受用户欢迎。
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地利用和节约农业资源,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保持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美国特别重视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美国工业如机械、化肥、航空航天等方面为农业提供了大量农业机械、化肥、农用飞机等先进生产资料和装备,使农业几十年以来一直成为主要出口产业。美国高度重视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械的推广和使用。经过长期努力,目前实施保护性耕作(按作物残茬覆盖量达到30%为标准计算)的比重,大豆已达到30%—40%、玉米25%。实际屯地表作物残茬覆盖量小于30%而接近标准的土地耕作面积远大于上述数。为了适应农业保护性涯作技术的需要,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凯斯万国公司等农机厂商,已向农业提供了大量保护性耕作用的少耕、免耕农业机械。
近几年,美国在谷物联合收割机、喷雾机、播种机等农业装备上开始采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监控作业等高新技术。农业出现了向精准农业方向发展的趋势。
二、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一个人少地多的国家,农牧业发达,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澳大利亚的重要农作物为小麦、甘蔗,其次是大麦、燕麦、棉花、水稻、牧草等。澳大利亚的小麦、水稻、大麦、燕麦、牧草等作物早在1970年左右就实现了生产机械化,至今保持着高度机械化水平。甘蔗是澳大利亚的主要农作物,甘蔗从农田建设、耕整地、种植、田间管理、收获运输、装卸等各环节都使用机械作业,每个农业劳力年均生产甘蔗4000t。澳大利亚的甘蔗机械化程度超过了90%,其中甘蔗收获机械化占99.9%。甘蔗收获主要采用切段式收获,甘蔗段用大型拖车、重型汽车和火车(远距离)运往糖厂;植保采用飞机喷施农药和除莠剂,用大型喷灌机灌溉。
澳大利亚牧业发达,全澳有农牧场17.8万个,其中农牧结合的2.7万个,纯牧业8.4万个,全国耕地4680.6万公顷,草地4250.6公顷。牧草和小麦轮作,围栏放牧,通过草场改良增加载畜量。牧草从种植到收获全部使用机械。牧草播种采用圆盘开沟播种机、免耕播种机,用机动喷雾机和农用飞机喷农药、除草剂;牧草收获采用收割、搂草、压扁、打捆联合收割机,也有部分使用割草机、指轮或滚轮搂草机、压捆机进行分段作业的地区。
澳大利亚农业机械化的特点是:机械化程度高,广泛采用大功率轮式拖拉机(最大367.7kw)配带宽幅,联合作业机组进行作业,如配套施肥播种机宽达21m。
三、加拿大
加拿大是一个人少地多,农牧并重的发达国家。其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产值大致相等。加拿大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马铃薯,畜牧业以肉牛、羊、猪为主。加拿大每一个农业劳动力年均生产的农畜产品,粮食高于10万kg,肉类高于4000kg,牛奶高于1.6万kg。这么高的农业劳动生产机械的特点是与粮食生产及禽畜饲养高度机械化分不开的。加拿大农业机械的特点是粮食生产和畜类生产机械与设备配备成套性强,田间作业机械从拖拉机到农机具及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大部分为大功率、宽幅、高效机具。这和美国的农业机械化基本相似。
加拿大在农业上采用夏季休闲水土保持耕作与冬季秋雪管理的机械化作业。其耕作技术正向保护性耕作技术方向发展。适应耕作技术的变化,近年来普遍推行双列圆盘犁和偏置式圆盘犁耕作。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使用双翼铲中耕机、翻转式中耕机或双翼杆式中耕除草机防治杂草并增施肥料。与美国的免耕法不同的是,加拿大每隔六年左右都将土壤深耕一次。深耕大多采用有壁犁,该犁既可翻动表层土壤以可疏松犁底层。休闲地耕作常用圆盘耙或弹齿耙,有的地块则用联合作业机进行一次性覆盖镇压。
加拿大的大草原地区采用积雪融化措施来补充旱地土壤水份。积雪的机械化管理主要是用联合收割机形成不同茬高、用开沟犁开出积雪沟,用来将冬季降雪积存,防止大风刮出农田。春季根据需要用农用飞机或机引机械喷洒草木灰,将积雪融化,使土壤蓄水增墒。
加拿大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美国北部地区相近,皆属高水平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农业装备 篇二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机械装备,现状及浅析
陕西,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源地之一,是承载了我国农业文明的摇篮。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科技的日益进步,特别是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逐渐取代了原始农业,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将长期存在的主要的农业发展模式。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基础,是现代农业机械装备的广泛应用。陕西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始终紧跟国家宏观政策方向,集中打造四大粮食功能区,主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及农业机械装备的运用、普及、更新,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1陕西农业机械装备情况现状
1.1农机总动力与各类机械快速增长,农业发展结构变化巨大
据陕西省统计局农业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农机总动力2552.1万千瓦,比2010年增长35.1%,年均递增7.8%;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由2010年的7.8万台发展到2014年的10.2万台,年均递增6.8%;联合收割机由2010年的2.3万台,发展到2014年的3.7万台,年均递增12.5%;节水灌溉机械由2010年的1.0万套发展到2014年的3.1万套,年均递增33.3%。
截止2015年底,全省拥有农机户108.73万个,从业人员120万人。农机跨区作业、订单作业、代耕代种、全程托管等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作业领域从偏重种植业向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领域拓展。农机总动力达到2 600万千瓦,拥有各类农业机械430万台(套),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37.6%和43.3%,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速度相对较快,果、蔬、菜、茶等生产加工机械大幅度增长。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陕西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61%。
1.2农机具的增加和使用,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解放了生产力
2014年全省机械耕作面积为266.5万hm2,占全省常用耕地面积比重由2010年的72.7%上升到92.9%;机械播种面积200.28万hm2,占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由2010年的60.8%提高到69.9%;机收面积2 717.3万t,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由2010年的43.5%上升到63.2%。
1.3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面积与产量比重不断增加
2014年全省蔬菜面积50.26万hm2,较2010年增长13.2%。全省已建成蔬菜设施130.2万个,其中:日光温室26.2万个,大拱棚50.62万个。全省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0.9万hm2,占蔬菜面积的21.7%,比2010年提高3.7个百分点;设施蔬菜产量614.21万t,占全省蔬菜总产量35.6%,比2010年提高2.6个百分点。
1.4推广重点技术示范,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地膜覆盖、节水灌溉、深松整地、稻油机械化种收四大重点技术示范推广步伐加快,粮食生产机械数量快速增长,增产潜力不断释放。截止2015年底,小麦、玉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100%、77.33%、50.53%。马铃薯、果业、蔬菜、茶叶、食用菌以及畜牧养殖业机械化快速推进;全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达178.67万hm2,利用率78.75%。
1.5农机补贴力度加大,助力农业机械化发展
经过多年农业政策的倾斜,农机装备的补贴不断加大,助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十二五”期间,中央向陕西省投放农机补贴35.1亿元,比“十一五”增长268%,受益农户93.4万户。同时,受政策扶持与影响,农机保费也得到了补贴,“平安农机”示范县纷纷成长了起来,为陕西省的农机装备健康发展提供了活力。
陕西省农业补贴不断加大的同时,补贴也是有着选择性倾斜的。据《陕西省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2016年调整)》显示,陕西省2016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部通用类210项、非通用类155项,其中共有273类机械属于重点补贴。部通用类重点补贴6类耕整地机械(深松机)、全26类种植施肥机械、全66类收获机械、全10类收获后处理机械、全5类排灌机械、全54类动力机械、全26类畜牧水产养殖机械;非通用类重点补贴2类耕整地机械(平地机)、14类种植施肥机械(2类小粒种子播种机、2类根茎类种子播种机、2类秧盘播种成套设备、4类地膜覆盖机、4类残膜回收机)、全2类田间管理机械、8类收获机械(2类采茶机、5类薯类收获机、1类饲料裹包机)、12类收获后处理机械(7类果蔬烘干机、5类简易保鲜储藏设备)、21类农产品初加工机械(3类水果分级机、4类茶叶杀青机、3类茶叶揉捻机、10类茶叶炒(烘)机、1类茶叶筛选机)、全2类动力机械、12类畜牧水产养殖机械(6类铡草机、6类揉丝机)、全7类其它机械(3类固液分离机、2类沼液沼渣抽排设备、2类农业用北斗终端(含渔船用))。
2陕西农业机械装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看到数据“节节高升”的同时,也要结合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实际发展情况,认清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2.1农业机械装备高度集中化尚处于“试点”阶段
农业大型耕、种、收机械设备的运用离不开土地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初加工设备离不开农产品高产化。2014年陕西省耕地流转面积仅占承包地面积的15.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这与陕西省土地流转工作启动步伐较晚有一定关系,在一定程度了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提高。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办法——试点,陕西自然也是如此。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农业机械化的高度集中展示提供了新的方向。目前,陕西的农业发展思路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希望借助农机装备在农业园区的示范效果,带动全省农业机械化。据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陕西省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36个,带动建设各级各类园区2 350个;园区规划面积56.67万hm2,建设面积34万hm2,约占到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1%。就发展速度来看,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成就是值得肯定的;同其他农业大省的园区建设面积占比相比,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还任重道远,农业机械化的高度集中应用还处于“试点”阶段,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够示范、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
2.2农民的种地积极性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以富平县为例,富平县城以北有大量农用地,其中很多是旱地或近似于旱地的所谓水浇地,如果说这里的农民脱离了原始农业的手工劳作模式,那只是因为他们耕、种、收几乎都实现了机械化。而这种机械化的实现,更多是因为年轻劳力的离开与人们农业劳作积极性的降低。近十多年以来,农资、农机使用费用在不断增加的同时,是农产品价格的低位运行,且起伏不定,农民成了劳动强度大、收入不见增加的人群。这造成农业青壮劳力纷纷进城打工的情况出现,同时造成了农村只剩老年人与少许儿童,更重要是人们有了“打工挣钱、种地赔钱”的思想,年轻人不愿与地“打交道”,而老年人却有心而无力。从表面上看,农业的耕、种、收都在使用机械装备,实际上是人们不再关心,甚至是不再指望土地的产出,种地只为“靠天吃饭”——种时种;田间管理几乎没有;收获时机械收多少是多少。短期看,机械化程度很高;长此以往,必然的结果就是没有农民田间耕作——老人老去,青年不种,土地开始荒芜,就更谈不上机械运用了。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经营,这是一条出路,但不是什么土地都有流转价值的。
2.3本土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发展不够完善
利用本土装备发展本土农业,这是工业与农业的双重发展,有利于发挥本土农机企业的机械制造工艺与土地状况、种植物特性相契合,也有利于农机区域性品牌的创建。就目前陕西省大型农业机械来看,以雷沃、久保田等国外进口农机装备居多,陕西省的农机品牌影响力还相对较弱。而信息传递的畅通无阻,也使本土农机企业将发展眼光定位在了大规模种植、农业大省使用上,忽略了本土农作物的机械化运用,在研发与投入上自然有所取舍。当然,这与企业的资金实力也有一定关系。
3陕西省农业机械装备发展困境解析
3.1加快土地流转工作,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是政策总基调、大方针,是不可动摇的,而其首先要加快土地的流转,使土地连点成片、成百上千,为智能化的耕、种、收大型机械设备的运用创造基础条件,为农产品的自动化筛选、初加工等大型加工设备运用提供可行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切实做到园区的示范、带动、引领效果,促进全省农业机械化。
3.2加大政府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推动机械装备应用
就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来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初期,政府资金的投入均占有较大比重。以富平县城以北为例,大量的旱地需要节水灌溉设施的运用,但单单依靠农民自身的经济实力去实施,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投入与产出不会是正比关系。政府公共资金的投入,能够减轻农民的负担,能够增加农民的收益,有了收益,自然能够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土地的产出率,也达到了提升资金使用率的目标。不仅是富平,全陕西的节水灌溉设施都应该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因为陕西有着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陕南秦巴山地三种不同的地理风貌,又有着多种气候分布形式,农业发展一直以来都受着缺水因素的制约,所以,节水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是陕西省的一项长期、全面的工作任务。
3.3扶持本土农机企业发展,发展适合陕西耕作的农机装备
陕西乃至全国短期内还会存在大量“小农”种、养模式,适合本地使用的小型农机装备需求量还很巨大。政府农机部门应该鼓励本土农机企业借鉴日本农机装备的成功经验,不仅制造大型通用类机械,也生产适合本地运用的小型机械。陕西省山地丘陵土地面积不在少数,这些土地需要小型的农机装备的运用来减轻农民劳作强度及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既是陕西现代农业的薄弱环节,也是农机企业可考虑的一个战略方向。陕西政府除了给予研发适用于本地小规模土地的小型机械的企业财政补助外,还可以给予税收、政府采购等方面的便利,助力这些本土农机企业的快速壮大,助推本土工业与农业的互惠互利,推动小规模种、养模式的机械化程度。
3.农业装备 篇三
关键词:农机化;农业经济;增长;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1.018
1当前公主岭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状况
1.1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整体上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农业机械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力。自2004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公主岭市共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4亿元,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有利时机,促使农业机械总量得到迅猛发展。农业机械总量的增多,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同时,提高农户抵抗风险的能力。
1.2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传统耕作方式逐步被取代
截至到2014年底,全市拖拉机保有量4.1万台,各类配套农具8.2万台,通过增大大型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的装备规模,提升了农机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生产手段,农作物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
1.3农业机械总量的增长,为新农村发展注入强动力
截至2014年未,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7万千瓦,农机总量的增长对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提供了物质基础,为推动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动力。
2多措并举,促进公主岭市农业经济增长
2.1“四个到位”促进农机化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2.1.1政策扶持到位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各种惠农补贴资金,加大对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等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做好示范区的建设来吸引社会资金的注入。引导社会各界经营组织对农业机械的投资方向,促进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的大量组成。增大农机购置优惠政策的灵活性,有针对性地鼓励农民购置较为适宜的农机具。以增加总量、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为主,扶持发展、提升农业机械生产效率,提高公主岭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2.1.2监管保障到位通过加强对农机生產、农机项目和农机产品三方面的监管,保障农民群众的消费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加强农机监理工作,保障安全生产。不断提高农机监理队伍的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及其驾驶、操作人员的监管服务工作。适时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依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无证、无牌、带病作业、“黑车非驾”、私自改装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障农机生产作业的安全;二是加强农机项目监管,保障资金到位。认真抓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强化对干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坚决杜绝干部参与倒卖农机具的行为;三是加强农机行业监管,保障农民权益。加大农机产品市场的监督力度,开通对农机产品实物质量、维修时间、维修网络、农机效能等方面的问题投诉渠道,对农机维修和售后服务方面进行监督,保障农民群众买到的农机“有处修、有人管”。
2.1.3宣传教育到位通过增大宣传的覆盖面,在提高农民使用农机积极性的同时,培养新型农业人才。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建设农机综合门户网站,打造智慧农机交流平台,提高社会对“农机使用,安全先行”的认识;二是开展教育工作。以农机驾驶员的教育考试为重点,提高广大农机驾驶员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组织农业机械推广、操作知识讲座,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解惑答疑,讲解农机具的正确操作、保养、故障排除及农艺等有关知识,提高农机化作业效率和农民正确操作保养各种机具的能力。
2.1.4经营创新到位调整经营结构,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一是大力打造专业农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关于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的精神,从统筹城乡的战略高度出发,通过规模化生产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引导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通过平整土地、打通户与户间的土地隔界等方式,适度扩大专业农场经营规模,提高农业机械的生产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二是规范农机合作组织发展。农机合作社的组建可以推动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整合农户现有农业机械的基础上合理购买新机具,便于集中资金购买高效实用的先进机具,加快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抢抓农时,增产增收,解决农机户之间作业市场需求的矛盾。深化农机合作社自身发展,进行区域性的农机资源优化,实施打造品牌战略,带动其他产业多元化快速发展,形成强大的农机效应。
2.2“一个体系”促进农机化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一个体系是指农机推广、服务的二维体系。把农机推广作为市级农机工作重点,农机服务作为乡(镇)级的工作重点,形成市、乡(镇)二级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带动农机化工作各环节的快速发展。
2.2.1加强对农机的示范推广工作农机购置补贴可以调动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热情,但对于新型农机具的功能农民还需眼见为实,否则不敢购买和使用。通过召开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现场会,为农机服务组织、潜在购机户等群众搭建信息沟通、技术交流和产品推广的平台,扩大示范辐射面,解决农民“看机难、选型难”的问题。
2.2.2拓宽农机服务领域,完善农机市场化运行机制开放农机市场,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体系,通过分析各乡(镇)耕地、农机分布情况,积极组建各类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服务。通过服务不仅可以增强农机部门的自身实力,而且可以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
总体看来,公主岭市近些年的农业机械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农业机械保有量有了飞速的发展,农机化工作正朝着规模化、智能化、高效化、节约化、生态化的方向转变。伴随着农机合作社等组织化经营模式的不断深化,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已是愈走愈宽,在多方的共同努力协作下,最终一定能为公主岭市农业机械化事业的腾飞开启新篇章。
4.寿光设施农业装备发展现状调查 篇四
按照省、市农机局通知的要求,我局结合本市发展实际,对我市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并成立了专项调研小组,由局长带队深入我市设施农业生产一线,了解生产建设情况。通过走访农户,对当前我市设施农业装备的发展情况,查找出具体问题,认真加以分析,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下面就实际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概况
我市的设施农业装备主要应用在设施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两个方面,以种植业为主,特别是蔬菜种植和瓜果种植应用广泛。
到2009年底,全市设施农业占地80.16万亩,其中蔬菜设施占地80.03万亩,包括温室60.03万亩,大棚20万亩。蔬菜总产值达到78.08亿元。已经形成了蔬菜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随着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市的新型机械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温室光控设备达4.1万台(套)、二氧化碳施肥设备达2820台(套)、节水灌溉设备达3030台(套)、自动卷帘机达8.01万台(套)。而养殖业装备发展相对薄弱,目前,只有挤奶机6台,今后需要加快发展步伐。
二、我市设施农业装备发展目标
下一步,要充分发挥我市的区域、资源、产业、市场、科技等优势,坚持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增加农民收益为目标,以设施化、产业化、品牌化、标准化为基础,提高设施农业装备建设标准,使蔬
菜生产上档次、上水平。使设施农业向生产、科技、生态、观光、休闲、高效等多功能、多层次于一体的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我市设施农业装备发展不利因素
近年来,我市设施农业装备发展速度很快,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在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1、设施农业装备以农户为主,规模小发展速度不快。蔬菜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量大,生产独立性强。而以农户为主的生产模式,使其形成规模化生产难度加大,造成各蔬菜基地菜农、生产管理、销售都是独户进行、缺乏组织、产品无竞争力、交通运输不便、实施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困难增加,为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2、设施农业装备落后,抵御风险能力弱。目前,我市的设施农业装备大多还是传统的、陈旧的装备设施,比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受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影响较大。比如:一场大雪或者一场大风就会导致一部分蔬菜温室大棚设施装备被压塌或刮坏等现象,给种植户带来很大损失。
3、农民文化水平低,先进设施农业装备使用少。大部分菜农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先进的设施农业装备认识不够,而且先进设施农业装备价格高,导致了先进的设施农业装备使用较少,大多菜农还在使用传统的设施农业装备。这样,也给蔬菜产品上档升级、提高产品品质等带来不利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温室设施蔬菜生产向质量好、规模大、品牌硬方向发展的速度。
四、对设施农业装备发展的几点建议
1、不断推进设施农业装备规模化发展。针对当前的发展形势,结合农村城镇建设整体规划,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设施农业装备建设步伐,形成集中成片、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模式。并引导农民种植优良品种,发展订单农业,走规模化种植的道路。进一步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农业龙头企业对高效、大型农业设施装备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2、不断完善设施农业装备基础设施建设。设施农业对场地排灌系统和交通运输等配套设施要求较高。特别是随着设施农业装备科技含量的进一步提高,要求更加完善和配套设施用地的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设施农业装备的正常运转,促进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5.农业装备渠道精细化运营大势所趋 篇五
一、农机补贴政策限制农机行业整体营销水平的提升
在中国的农机行业中,代理制是主流,代理商作为厂家在本地的窗口行使着推广、销售和服务的功能。这几年在农机补贴政策的大背景下,农机市场空前的繁荣,大大降低了代理商的销售难度,也使得厂家和代理商忽略很多在市场推广和管理上必要的工作。
现有的大部分农机代理商还停留在几年前的营销水平上,没有随着生意的发展同步提升。农闲时跟着当地农机部门做推广演示会,农忙时跟着用户做维修,农忙后等着用户来做维护,这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代理商做生意的常态。大部分的精力更多的是在被动式的处理用户需求上,对于怎样去主动的开拓市场,以客户为导向做好推广工作,大部分代理商是没有方向的,
这样一个局面不能完全归咎于代理商的短视与无能,厂家的管理和指导也十分关键。
... ...(本文尚未结束)... ...
因各种原因,此文全文已经撤下或暂时无法提供,请见谅。
如果你想阅读全文,建议你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1、与作者本人联系索取,注明你的联系方法和索取全文的原因;
2、过些日子再来本站看看,本站可能已经恢复或加入本文全文;
3、可搜索 Google这里 或 新浪这里 看看其它网站是否有全文;
关于作者:
6.农业装备 篇六
科学技术部
二〇一二年五月
目 录
一、形势与需求.........................................................................1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2
(一)总体思路.......................................................................2
(二)发展目标.......................................................................2
三、主要任务.............................................................................3
(一)农业机器与种养系统融合互作机制研究..................3
(二)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3
(三)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3
(四)现代节能高效设施园艺装备.......................................3
(五)现代畜牧业福利养殖设施与技术装备......................4
(六)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4
(七)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4
四、保障措施.............................................................................5
(一)加强农业装备产业科技的统筹规划部署..................5
(二)加强农业装备产业技术研究平台体系建设..............5
(三)加大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5
(四)实施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创新国际化战略..................5
该规划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农业及粮食科技发展规划(2009~2020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为依据,面向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势和新需求,以农林动力与田间作业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养殖业装备为重点,提出农业装备产业“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形势与需求
农业装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现代设计、绿色制造、智能技术广泛采用,实现了精准化、智能化和高效率,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竞争力。“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装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突破了经济型动力机械、精准作业装备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关键技术,创制了大马力拖拉机与配套复式作业机具等一批急需产品。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农业装备使用与制造大国,规模企业总产值已连续10年增幅超过25%,年销售额突破3200亿元,农机作业与服务收入超过4000亿元。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90%以上,科技创新支撑了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2%,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进入中期加速发展阶段。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装备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创新与制造技术能力低,产品技术水平不高,全程机械配套性差。我国农业装备产业科技面临拓展领域、增加品种、完善功能、提升水
平的多重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快农业装备科技创新,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自主创新,以引领产业发展为导向,发展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装备技术为核心,农林动力与田间作业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养殖业装备为重点,统筹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先进制造与集成应用,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多功能、智能化装备技术。坚持农机与农艺融合,坚持先进制造与生物、信息技术融合,重点突破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创制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设施农业与健康养殖等关键设备。完善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推动农业装备产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突破先进制造与智能化技术、高性能拖拉机与多功能作业机具等一批农业装备制造核心关键技术,开发轻便作业、水肥药精确施用、环控农业、产地商品化处理及现代畜牧业福利养殖等一批专用装备,取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和标准,建立一批集成技术示范应用基地,培育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团及产业集群,建成协调有效的自主创新平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装备创新体系,支撑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左右。
三、主要任务
(一)农业机器与种养系统融合互作机制研究
揭示农业机器作业对土壤质构、水、肥、药、气、光、热、微生物、环境及动植物等影响规律,优化机器科学作业过程。研究农业机器生产系统能量传输与投入物资循环调控方法和技术。试验创新农业装备的结构原理、基础材料、制造工艺及智能传感元器件、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
(二)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
重点突破无级变速传动系CVT、CAN BUS总线、高效脱粒分离、作业流程控制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制重型拖拉机及配套多功能作业装备、通用型谷物联合收割机、智能采棉机、番茄与甘蔗生产等高性能装备。开发田间作业控制等智能产品。发展丘陵山地、林业生产等专用机械。
(三)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
重点突破智能栽插和采收、植物生长过程和环境信息实时监测、种肥药等关键农资科学施用等前瞻性技术。开发大型复式与种肥水药变量施用、智能化种子精细加工、全自动嫁接、瓜蔬智能化生产等一批前沿性重大装备。
(四)现代节能高效设施园艺装备
重点提升设施结构的抗逆性能、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智能化控制水平,协同攻关低碳环控型和高光效轻简温室结构及配套
设施。研制节能与绿色能源利用、环境调控、清洁与高效作业及肥水一体化等配套装备。
(五)现代畜牧业福利养殖设施与技术装备
以提高饲料转化率、改善养殖环境、加强畜产品健康采集为主要任务,重点突破畜禽福利养殖饲料快速溯源与在线检定、无应激畜禽福利养殖数字化监控与远程管理等关键技术。研制规模化养殖场废物自动化处理以及畜禽、水产、奶牛福利养殖关键设施与设备。
(六)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
以提升增值减损能力、能源利用效率和关键装备国产化水平为切入点,重点研发大宗粮食产地集中烘干、果菜产地节能保质贮藏、棉花等产地增值、主要农产品洁净和高通量分级包装、家禽屠宰自动化等关键技术装备。
(七)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重点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农机农艺融合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全面提升高产农田创建工程装备、高效精量植保机械应用技术水平。试验扩大棉花、油菜、花生、马铃薯、甘蔗等经济作物播种、收获机械化能力。优化推动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农业装备产业科技的统筹规划部署
强化国家目标需求和重大任务导向,整体布局现有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动协同创新,促进系统性和原创性重大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坚持市场引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引导企业加大资源投入,增强优势企业创新和产业化能力。
(二)加强农业装备产业技术研究平台体系建设
发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用,加快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应用基础、共性技术向中小企业转移与服务。加强农业装备标准体系建设与研究,实施重大产品技术标准化。优化资源,构建国家农业装备重大创新基地。
(三)加大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培育多专业、跨学科的优势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强化基础教育,支持高校加强农业装备工程学科建设。联合建设企业培训基地,加强实用人才培养。
(四)实施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创新国际化战略
加大国际合作科技计划实施力度。积极推进海外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优势企业构建国际化产业基地。加强标准研究的国际化步伐,加快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7.设施农业装备监管略谈 篇七
□胡伟
农机安全监理要拓宽工作领域有相当的难度,因为安全监理的领域、范围是法律所界定的,不是可以随意扩张的。
过去几年,各地逐步开始试行对设施农业装备的安全监理,一路走来越发觉得有些迷惘,归结起来是有若干问题没有界定明晰,本文将这些问题提出来与同仁一起商讨。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农机安全监理模式出自公安交通管理模式,起先是对拖拉机进行安全监管,之后扩容到联合收获机,说到底还是监管行走式动力机械。机械需要行驶证,操作人员需要驾驶证。这些要求都有相关法律法规,并有执法规程。
相比而言,设施农业装备监管则要含糊得多。设施农业装备虽然也带有动力,但“行走”、“活动”的区域比拖拉机、联合收获机要小得多,与社会的接触也有限,如何监督管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能否实行与拖拉机、联合收获机一样的监理模式,或者采用一种全新的监理模式,对农机安全监理的拓展有重大意义。
设施农业装备安全如何监管,笔者认为需要厘清以下几个关键词。
法规依据。实施监管需要法规的支撑。然而,目前对设施农业装备监管的法规很不清晰,我们熟知的《农机化促进法》《农机安全监督条例》都没有明确的指向,如果说在“什么等”的“等”里面包含了,很是牵强。前几年曾经组织过一阵全国性培训,但最终还是没有正式法规来明确,只是在一些文件提出了监管要求。地方上出台了一些规范性文件,算是探索性的实践,很需要下一步在修法的过程中予以明确。另外,在行政规定的同时,需要制定相对应的技术法规,即相关的标准,用以指导具体操作。
监管范围。设施农业涉及农村方方面面,是实施全面监管还是重点区域监管,目前也很困惑,是采用公安监管模式,每一栋大棚、台台装备见面,还是安监模式、对法人监管?没有个定数。台台见面的监理模式,估计我们现在的农机监理模式怕是应付不了,行政成本相当大,笔者的看法是采用重点区域监管,现阶段主要监管设施农业园区、组织化经营组织,个体散户暂不纳入监管范围。
监管对象。即哪些设施农业装备纳入监管。现阶段只是微耕机、卷帘机进入监管范畴。其他装备在牵涉人身安全问题上重要性相对要弱一些。
监管方式。我们不但要明确监管范围、对象,而采用何种监管方式也很重要。其实在监管范围中也涉及这个问题,是不是要每一台装备都监理,或者只对装备本身进行监理,现在都没有定论,目前采用的多是混合模式,即检查装备的使用状况,也检查安全生产制度、规程以及人员资格、安全教育等,算是一个综合性的监管模式,与现有的拖拉机监理模式有所不同。至于是否采用牌证管理方式,没有定论,笔者认为有一些难度,有些地方使用备案制,也未必有助于有效管理。笔者建议,在综合检查之后,向使用方下达安全整改意见书,责令定期整改,但需要后续法规支撑。
监管内容。监管内容包括安全生产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使用操作人员、设施农业装备等,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在量化内容指标之后进行检查,否则监管就完全是形式主义。
在没有统一要求的情况下,不少地方进行了一些具体的实践性探讨,通过这些探索,可以为制定统一的法规提供基础支持,先地方后中央,从下而上进行推动。目前天津在这方面迈出一小步,以部门文件形式确定了监管的必要性及其监管制度,阶段性成果可以与全国同行共享,也可为这项制度在全国的正式确立做一些贡献。Θ
8.农业装备 篇八
填平供需不对称这道“沟”
今年夏粮收获时节遭逢雨季,粮食霉变较多。不过,烘干机的广泛应用将粮食霉变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粮食烘干是当前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个短板,今年粮食烘干机销售火爆,我们公司一个月生产500台粮食烘干机,仍然供不应求,预计全年将销售3000台,销量较往年翻番。”中联重科副总裁王金富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
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但农机化发展很不平衡。数据显示,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而大多数甘蔗种植区蔗地深耕机械化水平不足 20%;棉花种植机耕水平约为94.9%,机播水平65.6%,机收水平很低;油菜生产整体机械化程度较低,耕种收机械化水平39.2%,其中机械化收获水平仅为20.3%。
专家认为,未来我国农机化应该努力突破油菜、棉花、甘蔗等作业瓶颈,进一步提升水稻机插、玉米机收水平,实现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由种植业向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加工业领域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
跨越“农机智造”这道“坎”
在今年北京举行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展上亮相的东方红LW4004无级变速拖拉机,是我国农机研发制造的一次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无级变速拖拉机的技术垄断。据介绍,这台拖拉机突破无级变速传动系统、智能化控制管理系统等重型轮式拖拉机核心关键技术,可从事深耕、深松、联合整地等重负荷农田作业。
农业装备与智能化、信息化的逐渐融合,将推动农机制造向高端、高效、智能化转变。近年来,中国一拖公司生产的带有电控系统的动力换挡拖拉机已经投放市场,雷沃重工生产的动力换挡拖拉机实现了拖拉机作业远程监控、智能控制,国产大型棉花采摘机、大型甘蔗收获机相继问世等,标志着我国农机企业向中高端发力取得突破性进展。
信息化是实现“农机智造”迈不过去的坎儿。现在全球农机制造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渗透到农机工业从研发、生产、销售到服务的每个环节,农机产品由一个纯机械产品转变为机械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具有智能的新一代机械产品。目前,我国农机信息化还只是刚刚起步,技术和系统还不十分完善,一些关键技术还在研发之中,元器件质量还不过关。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高元恩认为,我国要在2025年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要通过创新驱动实现跨越式发展,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已经成熟的技术,重点开发动力换挡和无级变速高效大型拖拉机,开发多功能高效谷物联合收割机、大型甘蔗收获机和采棉机,开发大型复式作业机具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零部件。
走系统融合“阳光大道”
农业机械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机械研发制造、土地环境、品种选育、栽培方式、加工方式和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等诸多方面,需要农机制造企业、加工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农民等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系统性地研究推进。
广西是我国甘蔗主要种植区,近年来甘蔗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仍不足5%。中联重机公司甘蔗收获机项目研发负责人赵仁伟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从甘蔗品种研发到种植再到收获、加工的制糖生产体系。现在广西甘蔗生产仍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为主导,丘陵地区地块小、坡度大,土地不集中,种植不规范,限制了农机作业的推广。
土地整理是我国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最重要的环节,必须加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积极推动土地整理,发展适度规模连片种植,为农机作业服务创造条件。
9.农业装备 篇九
主持人:感谢黄主任。我们的几个报告都是和百姓有密切关系的。一氧化碳、爆竹,还有各个跟市民有关的报告。下面这个就更重要了,讲的是农业物联网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现在吃饭都有点儿害怕了,不知道吃什么好了。现在听听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陈主任讲一下。
陈立平:各位专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北京市农业科学院。我今天想跟大家汇报交流的是农业物联网到底在农业当中有什么作用,另外现在咱们关心的食品安全方面,可以做到什么样的应用。我们这个单位主要是做农业信息化和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我们面对的应用是农业领域,不单包括咱们北京市的农业,还包括全国农业,在信息化方面的一些工作。我们知道,咱们智慧城市的建设,最重要的是希望咱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在这里面吃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怎么能吃的够,吃的好,而且吃的安全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我这个里面,想说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怎么保证数量安全,还有怎么保证质量安全。
物联网体系架构大家都知道的很清楚,它通过布设一些感知设备,能够使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信息交换,信息的沟通更加的通畅,在农业领域,这是我们在物联网这个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结果,那么在这个结果里,大家可以看到,其实我们把应用层放的非常大,那么应用层的话,因为我们觉得物联网的应用首先是面向需求的应用,那么它在真正的行业里面,应该关注感知层和应用层这两个方面,在感知层,因为我们作物有种在土里的,还有长在水里的,还有露天大田的,还有设施环境里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多种多样,所以它对传感器需求也有一些需求,还真不是工业传感器拿过来就能测的,很多传感器普通的传感器进去以后,往往工作不了。另外有一些特殊的应用系统,也是行业里面应该关注的一个完成。另外就是农业物联网和其他物联网交互信息流通的问题,现在咱们很多的应用还局限在一个行业里面,甚至在一个基地里面,像我们农业来讲,有一些基地的应用,但是还谈不上和其他物联网真正的更通畅的全面的物联这样一个概念。从咱们整个数量安全角度来看,咱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粮食需求刚性增长,咱们通过农药化肥,能够促进农业增长的余地应该说越来越小了。所以这就要求咱们在农业方面,确实需要用一些更现代的农业科学技术来提升咱们整个农业的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比如从土地来讲,现在一方面,咱们土地出让少,另外质量差,中低的占65%以上,物联网做什么呢?物联网首先对耕地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现在很多地方,我们复垦,但实际上年年都在复垦这一块地,就是因为在终端没有跟上,另一方面,在耕地的保护和监控方面,比如水的问题,咱们全国水资源人均在2000m3,为全球平均水平1/4,咱们北京市这个问题尤其严峻,咱们是300立方米,远远低于缺水警戒线,而在这个里面农业用水它的利用率比较低的,发达国家每立方米的粮食能到2.0公斤,咱们国家不到一半,水的资源利用率有提升的余地,在这里面,物联网可以用墒情的监测,水资源监测和预警,区域水资源调控这方面可以发挥作用。这个是西班牙的例子,他们在1500公顷灌溉农田里头,这个是分区这个是采集土壤和气象的数据,进行水资源的调度,这个节水效果达到40%。
比如说化肥,化肥当季利用率,化肥吃进去以后,有多少被当季利用的,咱们说的氮肥,氮肥就是尿素,就属于氮肥,是30%到35%,这个低于发达国家15到20个百分点,所以在物联网这一块,咱们可以进行环境质量监测还有突然本底调查和信息管理,还有精准管理提高肥水的利用率。农药也是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从90年到05年这15年间,农药用量翻了一倍。在这里面种植环境的监测和调控,在温室里面,我们监测以后,能够让它生长最适合的环境下,它发生病虫害的就降低,还有联防联控,这个是物联网能给我们农业做的事情。比如在农产品全程的安全溯源方面,生产从种子开始,就加工、供应,还有最后消费者,在这个里面环节很多,怎么能够进行全程的溯源,这也是咱们在物联网应该说能给我们做到的东西。下面我会详细的介绍。
那么农业物联网,包括咱们国家层面,国家发改委和工程院都在启动,物联网的发展规划研究,在这里面,农业始终作为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作为重要的专题来进行研究。咱们北京市也把物联网作为新的产业增长点,也启动了很多的包括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路线图等等这方面的研究。这个是欧洲的物联网研究发展报告,也把农业和养殖业物联网作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那么在想说一个可行性,农业的话,一个是咱们整体上咱们信息化,咱们国家信息化的水平,应该说信息化发展指数排名,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另外就是物联网接入,农村的网民已经占到全体网民的27.8%,这样一个水平,所以为农业应用信息技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条件。另外还包括一些通讯方式,为什么专门说通讯方式呢?咱们知道农村接入物联网的条件相对来是比较弱的,所以在农业物联网应用过程当中,更强调多种通讯方式的融合和应用。另外就是咱们的成本的降低,农业应用的话,受到成本限制还是比较严重的这样一个问题,所以在成本方面,包括无线传感器的产品价格,大概每18个月降低50%,这些都为农业物联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那么物联网在咱们农业里面,到底早期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呢?你看这个是一些感知设备的研发,现在传感器的研发,不单局限于环境里头空气的温湿度,以前咱们通过环境来判断,我现在是不是该浇水了,或者是施肥,现在通过生物传感器的研发,我们可以知道,直接问作物,你需要不需要水,这样把我们生产管理更精细化。比如在新疆兵团,大面积的应用,通过传感器采集土壤的水分温度,电导。包括还有一些监测,比如说作物的茎流、果实增长,还有灌溉决策。这个就是在设施环境,设施环境就是咱们的温室大棚,在这个环境是可控的,可以使咱们的生产效率提高的效果更明显,这个是养殖的,这个是栽培的,这个连营养液,基子咱们都可以调控的。
这个是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得信息以后,结合咱们农业生产这种模型,或者咱们的一些专家系统等等,可以作出相应的控制咱们的设备,在农业应用过程当中,有的时候生产条件生产水平限制,现在往往很多应用,在前面的感知,而后面的调控因为条件限制做不到,现在温室大棚的话,是可以做到的,尤其在北京大力发展社区农业的条件下,咱们可以实现从感、传、知、用这样一个过程。
这个是在重庆忠县柑桔生产过程当中的应用。这个是一方面进行的旱情预警。这个是在物流车上的应用,但是现在物流车的应用,现在还没有特别好的应用对象,我们也跟一些企业在谈这方面的工作。
这个我想说,就是因为咱们经信委支持的,上午我们就有这个内容,就是农业用水管理物联网应用,咱们知道农村用水,很多都找管水员,到农时的时候大家谁都想浇水,这个就会引起纠纷,一方面大家都要用水的话,供水压力不足。另外是人工抄表,可能会造成不和谐的事件。咱们通过项目支持下,在咱们京郊建设的用水管理基地,检测有土壤水分监测、气象监测、环境信息的实施检测,在灌溉供水监控方面,有灌溉首部压力、流量、用水量等信息,另外我们可以进行自动控制、定时控制和手动控制,还有一个可以进行远程控制,这是咱们开发的一个表,这是预付的购水卡,这个是关于环境信息的,这个是控制气体,通过关键的设备,包括咱们软件,就可以丝线,至少在这个村子里面,在这个镇里面可以进行用水的实验,从时间上分区的来调控,大大缓解用水的矛盾。这个是应用的过程。
我刚才介绍的一些实例,还是我刚才说的,大家都是还是在建自己行业的应用,还没有大的物联的应用,我觉得进一步应该和各个,包括咱们刚才主任介绍到的整个智慧城市大平台的连接,我们也希望农业在智慧城市建设里,能成为一个重要的方面。
国外在这方面简单说一下,它们也用在灌溉控制和资源监测,它们倒不是很强调物联网这个词,他们就是用传感器监测然后去控制,这个是丹麦跟踪鲜花的盆栽和鲜花运输的进度。这个是在法国的,这是牛全程的,从它生长过程到它被屠宰,它的个体标识的监控。这是详细的一些信息,这是精细养殖,控制安全,通过标签识读以后,可以知道该不该给它料,该不该给它水,还有自动挤奶设备,它还有品质的传感器,这个奶被挤出来,马上可以打上标签,进行标识。这是屠宰过程的进行跟踪,它可以实现到各个批次和每一份,就是分装完以后,每一份的跟踪。整个欧盟在销售的时候,要标明原产地,法国的话,也要标原产地,在整个过程当中,从加工流一直到运输,这是一个追踪的过程,实际上咱们反过来,就是一个追溯的过程。另外有多种的田间信息采集的无线传感器。还有可以打印的传感器。这上面集成了一个集成电路以后,就是把标识和传感器结合在一起,它可以用在鲜奶的包装上,大家可以看到传感器它可以显示出二氧化碳、湿度等等。
那么第五个方面,想说一下质量安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应该说现在质量安全状况,确实比较严峻,那么在这个里面,可能有生产过程,有储运的问题,另外还有政府监管等等方面环节的问题,确实不是某一个环节单独能做到的。由于咱们跨度很大,从种植到消费,那么采集环节和接入手段都非常多,所以很容易发生脱节。我们一些考虑,从安全生产、储运到阳光交易到消费溯源,这里面开展的研究,从信息感知方面的,咱们传输方面,企业管理,另外是政府监管,监管处置这些方面。
10.农业装备 篇十
参加装备管理干部、装备技师轮训班学习心得为贯彻落实总队《关于开展全省执勤中队装备管理干部和装备技师轮值轮训通知》精神,切实加强基层官兵对装备使用、管理维护及车辆器材检修能力。于6月25日参加总队第二期装备培训。经过了近两个礼拜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我对装备器材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现就培训期间的一些心得总结如下:这次培训的重点是进行消防站的建设标准、消防器材装备的性能知识、消防装备器材构造掌握和维护保养、装备器材常见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培训。培训期间,支队战勤保障大队官兵、组长、各支队干部、战士们,都各尽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遵守部队的相关管理规定和要求,在整个培训期间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及井然的培训秩序。在培训期间,我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积极和培训班战友互相讨论,相互指导,充分发挥理论与实际的良好结合,做到边学习、边思考,把着力点放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上,从而提高了技能水平。具体体会如下:
一、基本课程提高理论功底。通过大量理论课程的学习,我不但了解了消防器材装备管理的基本方法,而且比较系统的对于消防车辆及消防装备的分类及基本知识进行了学习,为以后在基层中队开展好装备管理及器材装备维护保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功底。
11.用高新装备装备中国 篇十一
然而这种成功,目前为止主要还是数量上的成功。必须看到,目前“中国装备”无论是“装备中国”还是“走向世界”,总体上仍然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我国装备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巨大。根据有关资料,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增加值率比美国、日本、德国低10~20个百分点;美国、德国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我国的7倍和6倍;体现技术实力的国际PCT专利申请量,我国在国际上仅列第七位,为美国的1/10、日本的1/7、德国的1/5。我国机械制造企业至今还没有一个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品牌产品,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所以,尽管我们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装备中国”依然任重道远。
这种任重道远,突出表现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国当前建设所需要的高技术产品和高端装备或关键设备,仍然由发达国家掌握话语权,对我国实行严格的封锁与限制,即使花高价也买不到。二是我国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中国制造”产品,由于主要是中低端产品,尽管价廉物美,却经常受到许多国家“反倾销”大棒的打击,时常陷入“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窘境。三是现在我国内需市场上中低端水平的装备制造产能已经严重过剩,而高端装备产品虽然需求旺盛但供给却十分短缺,不得不依靠进口。四是在一系列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装备的研发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很明显。
当今世界,装备制造业仍然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建设的战略性产业,是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一个几乎覆盖整个工业体系的重点行业,装备制造业水平一直被看作一个国家工业实力乃至国家硬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振兴中国工业就必须要振兴装备制造业,尤其是振兴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发达国家如今“再工业化”的背景下,这种要求就更为紧迫。
在这种严峻形势面前,我们的装备制造企业“用高新技术装备或高端装备装备中国”的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想迎头赶上,就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坚持实业报国的理想情怀与奉献精神,坚持自主创新和品牌战略,坚持科学规范管理和改革优化体制机制,坚持全球视野组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要牢牢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个主题,在推动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企业优化升级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做到方向明确、系统思考、重点突出,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要在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发展高端绿色智能产品、发展现代装备制造服务业等方面,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的完美答卷。
12.《农业技术与装备》征稿函 篇十二
《农业技术与装备》杂志属“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全文版) 收录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887X, 国内统一刊号:CN14-1343/TH。邮发代号:22-241。欢迎广大涉农领域的技术人员、战斗在第一线的农业、农机科研、推广、生产人员以及涉农高校师生等踊跃投稿。本刊对获部、省级以上基金项目和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的论文, 以及基层生产第一线参与农业、农机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的技术成果和经验总结, 优先选用。
向本刊投寄稿件, 建议使用电子邮件。稿件应按照科技论文格式书写, 包括有如下完整内容:题目、作者姓名、文章摘要、关键词、文章正文、参考文献、第一作者简介。稿件以3 000~5 000字为宜。
文档格式应以WORD或WPS编排, 文中所涉及的插图、照片以.JPG或.TIF格式存为灰度图像, 并以稿件中的图序作为图名保存。
来稿请勿一稿多投, 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作者文责自负。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新建路59号 邮箱:nyjsyzb@126.com
13.行政装备科总结 篇十三
行政装备科七至九月份工作总结
三个月来,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院干警的大力支持下,我科同志重实际、务实事、求实效,沉身实干、恪尽职守、开拓进取,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院行政装备工作,检务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一、具体工作
1.规章制度建设
七月初,为进一步规范我院公用经费支出项目,并借鉴其他县院经验,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招待客人、办公用品购买、车辆维修等管理制度,从而使检务保障工作更加有序化,逐步形成以制度管人,严格执行制度减少浪费的良好氛围。2.固定资产管理
我院固定资产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全体干警对所使用的固定资产要爱护。7月6日、7月7日,我们用两天时间对全院所有办公室的固定资产进行了逐件登记,以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7月10日即对公诉科、侦查监督科、反渎局三个部门无电扇的办公室配备到位。8月23日又对反贪局、案管中心、办公室等七个科室配发了电脑,并及时予以造册登记,真正做到帐、物相符。3.公务用车管理 我院现有车辆13辆,除1辆因车况老化面临报废外,其余12辆车均为办案车辆。为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百日会战”期间,我科积极与山西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运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联系,把省院配发给我院的5辆新车办理了上户手续,为进一步做好检务保障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我院车辆未发生一起事故和用车违纪行为,如9月底中博会期间,我院严格执行省检文件精神,无一辆警车违规到省城,以确保会议期间道路安全、文明、有序、畅通。4.枪弹管理
我们严格按照高检院制定的<<人民检察院枪支弹药管理规定>>,定期检查枪支弹药的存放情况。如“两节”来临之前,我们就及时到公安机关对本院的枪支弹药进行检查,并予以全部封存、统一保管,枪弹库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且有专人看管,以确保枪弹安全。5.检察技术工作
在技术工作方面,我们坚持科技强检,七至九月份,派技术人员参与自侦部门进行全程录音录像三次,确保案件顺利进展及办案安全;在文证审查方面,我们及时与侦查监督、公诉部门联系,对我院伤害鉴定10件10人进行汇总,上报市院技术部门进行书面审查,确保刑事案件证据适用的合法性和准确性;政法局域网、语音网、视频会议网正常运转,确保政令畅通。
二、经验和做法 1.强化思想保障,树立以业务工作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检察机关在国家权力定位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工作就是法律监督工作,这是检察机关有别于其他机关特有职权,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就是要通过开展业务来执行,所以业务工作就是全部检察工作的中心,加强行政装备建设,是为开展业务工作提供物质支持的,因此,行政装备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以业务工作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将检察业务工作 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贯彻以业务工作为中心,我们就要树立服务意识,要着眼于推动业务工作来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业务工作的开展搞好综合服务工作,乐于奉献,甘做无名英雄。2.提升行政管理能力,更新服务理念
行政装备科是后勤保障工作的职能部门,负有对经费、物质保障、后勤管理工作实施统筹规划并组织实施的专有职责。从管理方法上要由单位的行政管理向科学的经济管理转变,以强化管理为重点,围绕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很下功夫,在资产管理和后勤管理水平上有新提升,因此就要强化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更要有为的岗位意识,强化人人肩上有担子的责任意识,强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意识。行政管理工作要服从、服务于检察工作大局,使管理更加科学化、程序化和法制化,使服务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和人性化。3.强化管理机制,争取管理效益 树立常抓不懈的“管理意识”,一在“管”,二在“理”。行政装备工作纷繁复杂,不仅要建立规章制度,还要完善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落实规章制度。只有制度落实了,制度才有效力,管理才有效果。通过有效管理,以最小的投入,最低的物质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克服资产管理中“重购置轻处置、重使用轻保养、重占有轻管理”的问题,实现“财尽其力,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满足检察机关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需要。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学习的自觉性不强,对改革政策学习不够、研究不深、执行力不强。
2.行政管理队伍有待充实和加强,目前仅有一名负责人,整体力量不强,尚需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和专业化建设。
四、今后打算
1.进一步加强学习,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检察业务学习,以提高检务保障能力。
2.积极争取院领导支持,加强行政装备人员的配备,努力打造一支讲大局、善协调、会管理、作风硬的行政装备队伍。
14.深海装备材料技术 篇十四
对于深海装备来讲,最重要的通用性材料有两类,一是耐压性好的结构材料,一是深潜器上大量使用的作为浮力补偿用的浮力材料。
(1)深海装备的耐压壳材料技术
深海这种特殊环境对深海装备的耐压壳材料提出了特殊要求。深海装备耐压壳材料既要有一定的抗蚀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还要有相当稳定的物理性能和适当的延展性,此外还应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和较高的弹性模量。从而使深海装备能够承受住由其工作深度产生的静压强和深海装备在整个服役期内多次下潜和上浮产生的周期性载荷对耐压壳的影响。
目前深海装备耐压壳使用的材料分两种: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主要在潜艇和深潜器上使用,非金属材料主要在深潜器上使用。
① 金属材料
目前深海装备耐压壳使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有两种:钢和钛合金。美、日、英和俄等国潜艇都使用钢为耐压壳体材料,这些国家的一部分潜器使用钛合金作耐压壳体。俄罗斯有四级潜艇使用了钛合金作耐压壳材料,其余潜艇均采用高强度钢作耐压壳体材料。
美海军深海装备耐压壳使用的材料
美海军潜艇的耐压壳主要使用Hy系列调质钢。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海军潜艇耐压壳的标准用钢为Hy-80。为提高焊接性和焊件韧性美海军曾多次修订了Hy-80钢的军用规范。美海军的“洛杉矶”级潜艇的耐压壳就使用了Hy-80钢。由于在相等重量下Hy-l00钢的屈服强度大于Hy-80钢,因此Hy-l00钢现已成为美国海军潜艇耐压壳的标准用钢。美海军现役的”海狼”级潜艇的耐压壳材料就为Hy-l00钢。美海军最新型核潜艇“弗吉尼亚”级的耐压壳材料计划使用Hy-l00钢。美海军还研制了Hy-l30钢,计划用Hy-l30取代Hy-l00作潜艇耐压壳材料。美海军还在20世纪80年代用Hy-l30钢建造常规动力深海试验潜艇“海豚”号分段和另一艘潜艇的三个分段。
美海军使用Hy系列调质钢和钛合金制造潜器的耐压壳。1969年美海军用Hy-l30钢建造深海救援艇“DSRV-I”号,不久又用于建造“DSRV-Ⅱ”号和核动力深潜器“NR-l”号。美海军的先进蛙人输送系统(ASDS)的前两艘艇ASDSⅠ和ASDSⅡ的耐压壳材料使用的是Hy-80钢。美海军的“海崖”号深潜器使用钛合金(Ti-6Al-2Nb-1Ta-0.8Mo)作耐压壳材料,该潜器下潜深度为6100m。
日本海上自卫队深海装备耐压壳使用的材料
日本海上自卫队潜艇用钢有NS-30、NS-
46、NS-63、NS-80、NS-90和NS-110。二次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海上自卫队潜艇耐压壳材料使用NS-30和NS-46钢。此后,研制成了NS-63(Hy-80的改进型)、NS-80、NS-90(仿制Hy-l30)钢。NS-90钢除用于潜深达2000m的深海调查船外,NS-63和NS-80钢都已用于建造潜艇。“夕潮”级潜艇的耐压壳使用的是NS-80钢。20世纪80年代日本又研制了强度级别更高的潜艇用钢NS-110。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亲潮”级潜艇的耐压壳就是NS-110制成的。
日本的“深海2000” 深潜器使用钛合金(Ti-6Al-2Nb-4VELI)作耐压壳材料。
英国海军深海装备耐压壳使用的材料 英国海军在二次大战后研制了QT系列潜艇用钢QT-
28、QT-35和QT-42。20世纪50年代用QT-28建造潜艇。1958~1965年间广泛使用QT-35钢建造潜艇。1968年制订了Q1(N)钢的规范。英国还仿制了Hy-l00和Hy-l30,并分别命名为Q2(N)和Q3(N)钢。英国“机敏”级潜艇计划使用Q2(N)作耐压壳材料。
俄罗斯深海装备耐压壳使用的材料
俄罗斯是世界上第一个用钛合金建造潜艇耐压壳的国家,其用钛合金建造潜艇的技术世界领先。俄罗斯先后制造了四级钛合金做耐压壳的潜艇。A级6艘,P级1艘,M级1艘,S级4艘。由于钛合金价格昂贵,俄罗斯的这四级潜艇仅建了11艘。钛合金具有强度高、重量轻、低磁性和耐腐蚀等优点。用钛合金作耐压壳材料可降低潜艇排水量、增大潜深和提高艇的隐蔽性。俄罗斯某些潜艇的耐压壳材料采用CB-2钢。
② 非金属材料
深海潜器的耐压壳上使用的非金属材料主要有: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和结构陶瓷材料。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是指用碳纤维、陶瓷纤维、芳纶纤维等增强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传统结构材料优越得多的力学性能。例如,分别用碳纤维、芳纶纤维和碳化硅纤维增强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密度为1.4~2.0g/cm,抗拉强度为l.5~l.8GPa,略高于普通钢材,而比强度则为钢材的4~6倍,比模量为钢材的2~3倍。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除优越的力学性能外,往往还兼有耐腐蚀、振动阻尼和吸收电磁波等功能,因此,在舰船上有广阔的使用前景。
美国海军用石墨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材料成功地制造出自动无人深潜器AUSSMOD2的耐压壳体。该艇的下潜深度为6096m,按照设计,其耐压壳体的重量/排水量比率不能超过l 0.5。美海军计划用石墨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材料代替钛合金制造耐压壳体封头。
结构陶瓷材料
陶瓷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很高,而且具有耐腐蚀、耐磨损、耐高温的优点,密度又比一般金属材料低,是很有发展潜力的高比强度材料。但陶瓷固有的脆性使其应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先进陶瓷材料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用高纯度超细粉料经特殊加工工艺而制成的陶瓷材料显微组织精细,性能优良,如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铝、氧化锆等先进陶瓷材料已逐步进入实用领域。陶瓷增韧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为结构陶瓷材料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利用结构瓷材料的高强度制造大深度潜水器的耐压壳体。
美国海军为建造无人深海潜水器而对若干耐压壳体候选材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6096m的潜深,氧化铝陶瓷耐压壳体的重量/排水量比率小于0.60,而同样设计深度的钛壳的该比率则超过0.85。尽管氧化铝陶瓷在几种陶瓷材料中并不是给出最低重量/排水量比率的材料,但由于它成本较低,而且制作工艺比较成熟,故被选中用于制造635mm直径的深潜器耐压壳体。美海军1993年对635mm直径的氧化铝陶瓷耐压壳体并进行了试验。实践证明,在同样排水量(454kg)的情况下,氧化铝陶瓷壳体比Ti-6A-4V壳体的有效载荷高166%;为达到同样的有效载荷,钛壳体的排水量必须增加50%,其重量增加83%。除此而外,陶瓷壳体还具有耐腐蚀、电绝缘、非磁性和可透过辐射等优点。
(2)深海装备的浮力材料技术
为了解决深潜拖体、深潜器和水下机器人等的耐压性、结构稳定性问题,并提供足够的净浮力,人们开始研制高强度固体浮力材料(简称SBM)以替代传统的耐压浮力球和浮力筒。SBM是发展现代深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潜器所必须的浮力,提高潜器的有效载荷,减少其外型尺寸,尤其是在建造大深度的潜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深海装备使用的固体浮力材料应具有耐水、耐压、耐腐蚀和抗冲击的特性。对于在不同深度使用的固体浮力材料的强度要求不同,水深增加,浮力材料的强度相应增加,密度随之增大,但浮力系数减小。此外,深海装备上使用的高强度浮力材料还应具有吸水率低、吸水平衡的时间短等特点。在浮力材料本身不能满足防水要求的前提下,还需在浮力材料外表面包敷防水层。同时还要保证外表面包敷材料耐腐蚀和抗冲击,以延长深海装备浮力材料的使用寿命。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深海浮力材料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工作。已研制出一些深海装备上使用的浮力材料,这些高强度的浮力材料已在民用、商业及军事领域广泛应用,如在水中设备的配重,漂浮于水面或悬浮于水中的浮缆、浮标、海底埋缆机械及声多卜勒流速剖面仪(ADCP)平台、零浮力拖体和无人遥控潜水器(ROV)等上使用。
深海装备上使用的浮力材料实质上是一种低密度、高强度的多孔结构材料,属复合材料的范畴。共分三大类:中空玻璃微珠复合材料、轻质合成材料复合塑料和化学泡沫塑料复合材料。中空玻璃微珠复合泡沫是由空心玻璃小球混杂在树脂中形成的,其中空心玻璃小球占60%~70%的体积;复合塑料由复合泡沫与低密度填料比如中空塑料或大直径玻璃球组合改性而成;化学泡沫塑料复合材料是利用化学发泡法制成的泡沫复合材料。其中,玻璃复合泡沫的最低密度极限是0.5g/cm3,复合塑料的最低密度极限是0.32g/cm3,而化学泡沫塑料的最低密度极限是0.24g/cm3。化学泡沫塑料技术和工艺上还有两个技术难点需要解决: ①泡沫材料的强度和可靠性;②阻水面材的选择及工艺技术。
【农业装备】推荐阅读:
行政装备工作08-21
装备09-19
装备工作总结09-25
装备产品订单管理09-26
过程装备制造技术10-11
石油装备发展报告06-27
装备保障活动分析方法07-11
教育装备自查报告09-20
医学装备质量管理10-03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装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