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教学之路(精选11篇)
1.我的乡村教学之路 篇一
何妨吟啸且徐行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如今,我们面临着这样的生活氛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为了功名、利禄、虚荣,在奔波;我们神归何处?何况为了生机,不得不去做我们不愿意去做一些事情。如今我们的教育也不是世外桃源,为了一点少得可怜的所谓绩效考核而排名次,搞得我们焦头烂额。
然而,假如我们不能找到让我们为之心动的感觉,我们又怎能达到安身立命呢?人只有为了自己事业找到一条为之激动的途径,才能焕发出一种激情,而真正的去投入。
“何妨吟啸且徐行”,实际上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激情,因为语文课堂实际上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一、对语文的追求,其实就是对人生的追求。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我是不敢将自己归之为大事业大学问的,但是在语文教学的探索之路上,也实实在在经历了这样的成长。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996年8月我忐忑不安走上了讲台,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两个星期后,当时的教导主任要听我的课。讲了什么我不记得了,只记得当时教导主任没说别的,只是把我板书上写错的几个字重新写了一遍。我当时就像被人扇了一巴掌,火辣辣的。我把自己重新当成了学生,抱出一大摞语文教学的杂志,埋头学习。也许那当头棒喝真的起到了作用,我竟从那些看上去颇为凌乱的文字之中窥探到了那么一点门路。我开始练字,练毛笔字、钢笔字。高深的理论我不懂,但我知道语文课堂上要以读为本。为了练好普通话,我抱着字典,把常用汉字的平翘舌音做好记录,跟着录音带一遍一遍读课文。为了达到以情动人,我把每篇课文都反复读上好几遍,读给父亲听,让他给我指出不足,提出建议。功夫不负有心人,每次我在课堂上范读,有时让学生热血沸腾,有时让他们沉醉其中,学生情不自禁跟着我学起来,他们的朗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一次全镇语文教师课文朗读比赛,我获得了一等奖,从此信心大增。课堂教学也变得活跃起来,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力求创新。2000年,我执教《颐和园》一课,将读贯穿全文,尤其在学习“昆明湖”一段时,范读、个别读、配乐读多种形式并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气氛十分活跃,最后创造性地将做“小导游”引入课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掀起了一个小高潮。获得了市教研室郭坤主任的好评,并在全市青年教师教学研讨会上这节示范课,后来又被息陬乡中心小学请去给他们乡的语文教师上了这节课。在参加工作的第四年,我终于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曙光。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时光很快地驶向了2004年的秋天。我遭遇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那年,我考入了实验小学。一切从头开始,我忽然发现,那些我曾经引以为傲的所谓新奇的教法,充其量不过是一些花样,课堂始终是浮在表面的,不扎实,不厚重,流于浮华。我感到了茫然。然而我很幸运,遇到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导师,我的老师陈校长。他勇于改革,把我们从繁琐的文字工作中解放出来,走向教研之路。那时候,我们除了每周二的语文大组活动,每个周四青年教师还要教研,我们看课、议课、评课,还要不停地上公开课。我记得我去的第一学期,光公开课就上了不少于六节,虽然忙碌,但那是我们最充实的时光,也为我们的人生做了最坚实的奠基。更重要的,陈校长提倡我们写教育叙事,写反思,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正是这一系列的举措,促使我开始真正静下心来,去思考,如何才能把语文课堂上的厚重扎实?
我想,也许唯一的出路,就在于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解读文本的过程,是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与编者对话的过程,也是与自己的思想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开始是痛苦的,因为我不得不面对自己底蕴浅薄、思想不够深入的现实,但是,一旦沉浸于这种痛苦,它就会在荆棘中开出花来。2008年秋天,我们学校教学节如期开幕,我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大家都很熟悉,我最开始是从第11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开始进入的,直奔重点,然后发散:“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父亲的爱?”学习全文。上课中我发现,这样的解读不是不对,而是不够。我开始大量搜集相关资料,深入去读课文。原来作者马克·汉林是一个专业性演讲者,他给不同的人带来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始终鼓舞成千上万的人创造一个更加强大、更有自己的未来。那么这篇文章如果作为一个演讲稿的话,他又想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读着读着,我的目光定格在了这句话上。“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子平时的对话,也许称不上是诺言,但却是父亲发自内心的承诺,而父亲也用他的行动兑现了他的承诺。在所有人都放弃了希望的情况下,阿曼达的父亲凭借一人之力,不屈不挠的挖掘了38个小时,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身体和心理负荷,最终成功的将阿曼达救出,这是爱的承诺,是父亲对儿子永不放弃的承诺。而阿曼达则是对父亲完全的信任,他相信父亲一定会来救他,这种信任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积淀并最终成为儿子的信念。永不言弃的承诺是父爱的体现,而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何尝不是儿子爱父亲的一种体现。
继续向下读,我又看到这样一段对话: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父亲的回答为何只有这样一句?真的只是在巨大的打击下的一句机械地回答吗?他没有说出口的潜台词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如果你不是来帮助我的,那么就不要来浪费时间劝说。从父亲的语言里,我们能感受到父爱如山的坚定。至此,我的解读全部完成。以“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为核心,将整篇课文化为一个又一个场景,在对父亲语言动作的反复研读中完成课文情感的升华。那节课据说反响不错,我们学校的一位音乐老师对我说:“王老师你讲的太好了,我都哭了。” 对文本的解读还在继续着,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我把自己的解读写成了文字。“淡淡的感伤,深深的怀念”是我在对全文感悟后得出的感受。课堂如茶,舒缓平淡,但也算得上回味深长。虽然有些波澜不惊,缺少太大的起伏,但本文不就是这样从容恬淡、含蓄幽雅吗?
但是,内心深处,却总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似乎还有些什么没被挖掘出来。周末再读、再想。忽然发现好像一直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城南旧事》里,那么多的回忆中的人和事,为什么留在林海音脑中的偏偏是冬日里的骆驼队呢?所有的往事褪去之后,留下来的是什么?是一队骆驼队,让远在台湾的长大了林海音依然念念不忘。这骆驼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
骆驼是怎么样的?是沉默的,丑的脸,长的牙,又很安静。但是林海音慢慢地走近了它,理解了它,在安静和丑陋的背后是坚持。
四个片断,就是林海音与骆驼慢慢走近,从初遇相识到关爱思念的过程。剪毛是关爱,希望它们长得好看些。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这是想念它。冬天里它们来了,春天里它们走了。但是夏天它们在哪里呢?秋天它们在哪里呢?所以说“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这是一段漫长的等候。
好了,现在骆驼队越走越远了,也许走到沙漠里去了。林海音也越走越远了,飞越海峡,到台湾去了。两者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都离得很远很远了。
但是,骆驼队并没有走远,它们的形象总是在林海音的眼前跳跃。
它们那么丑但是那么坚强,它们那么慢但从不放弃,它们来自底层但送来冬日里的温暖(它们总是在最寒冷的冬天里来,送来煤送来温暖)。它们的形象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小英子的心上,化作了小英子性格的一部分。
于是,再读,又发现了一句被忽略的话:“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
三十多年来,遇到了多少人多少事,遇到了多少的困难和痛苦,但是有了这样一种精神,就没有跨不过去的道,没有走不过去的坎了。
于是,林海音像骆驼一样沉默地面对困难,像骆驼一样地坚持活下去,写下去,于是有了《城南旧事》,有了一本本沉甸甸的书
至此,我顿悟:小时候,小英子学着骆驼的咀嚼,长大了,骆驼成了林海音的自我镜像。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11年考评课,我们教研组执教的是《葡萄沟》。我把重点放在了第二自然段,盯住关键词“茂盛、五光十色”下大气力引导,课堂效果自然也是不错,同事们盛赞“有语文味儿”。然而赞誉之余,我内心却波澜起伏。二年级的语文课,我居然拖堂了近7分钟,这不是浪费么?怎么会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回过头去,再看自己的课堂,那些自以为厚重的、扎实的、出彩儿的,无一例外,全部拖堂。到了今天,我还能用深入解读来作为自己课堂臃肿拖沓的托词么?
痛定思痛,我发现,其实我的课堂只是披上了语文的外衣,却没有扎入语文的根。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是学生,而我,急于把自己读懂的、自己了解的,全部灌输给孩子们,还自以为老师的高度决定着学生的高度。其实错了,我的课堂上,一直是我在唱主旋律,孩子们几乎沦为了我的道具。只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孩子们,我才能走出这困境。于是我又一次求变。今年春天,一年一度考评课开始了。三年级老师统一执教《燕子专列》。我的话音刚落,下课铃声也响起了。很多老师惊呼,你的课堂变了!更有的同事直言,不如以前听着带劲儿。我并不辩解,当我真正把自己强烈的个人色彩融入到朴实的教学过程之中时,我才真正实现了自我的蜕变。一位同事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她说,我听了你这么多年的课,今天才真的感觉,你成熟了,你在真正的和孩子们学语文,不是讲语文。我想这也许是最高的评价吧。
我的老师陈校长为我的转变大声叫好,并特意写了一封信,以示鼓励。他的信中,对我这节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也无需我赘言。
三年级语文教师王老师执教了《燕子专列》一课,听后,让我惊叹,这么短的时间,她的课堂就发生了“颠覆”。她以前上的公开课很多,在全市小语界较有影响,但每次听完给人的感觉,王老师是一位教语文的好苗子,素质高,业务精,特别是把握教材和教学设计的能力是老师们无法比拟的。挖掘教材深,分析教材细,教学设计课课有亮点,连市教研员也不得不佩服,再加上她饱满富有激情的语言渲染,巧妙精致的层次导读,课堂高潮不断,让听课教师感到是“美的享受”。但是我每次听完反思,王老师的课是生动、富有情趣,学生上课发言踊跃,是否学到知识,是否这样的课就是好课?
对她的课我跟踪分析,现代化的手段她运用的非常巧妙。课前十节课有8节课展示精美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重点段教师一般设计3次以上的导读(学生齐读)烘托气氛,有时把重点段改成小诗让学生齐读,看是学生和老师融为了一体,其实是学生配合了老师,完成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展示课节节有精美、动听音乐的渲染,课后5分钟是对课文的拓展,增加课堂的厚重度,给听课者留下课堂不肤浅,落实了课标精神的观点,齐读占据了课堂的半壁江山。此时的课堂教学是在“技”的层面上行走,没有走向语文教学的“道”,老子曰:“道法自然”,语文的道就是朴实、真实、扎实,遵循学生学习之道,点破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种现象不止我校教师存在,全省小语课堂基本是这样,声光电、音美、小组讨论掌控课堂,不论什么样题材,不论什么样场合,离开了现代媒体和小组讨论,课堂就不算完美。理念决定行为,上级主管教研部门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的倡导、引领,造成了“有进取心”青年教师的模仿,再加工再创造,形成了当前语文课堂的浮躁、不扎实、不真实,看是热闹,而是没有多少收获的局面。我谈这些不是否定教师们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要适当、适时,要适可而止。
王老师这节课运用现代媒体较少,她把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特别是本文两个重点段:居民和贝蒂救助燕子,他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最为充分,让学生静心涵咏、写体会,教师巡视,不时停在某些学生跟前指导(她指导的一定不是优等生),我听课一般坐在前面,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到学生静静的读书、潜心会文,没有做其他动作的,俺心里特别高兴,俺要的就是这样的课堂,要的就是“以生为本”的生态课堂。我统计了一下,本节课王老师让学生自学时间 在25分钟以上,只提出了两个问题:燕子为什么乘坐专列?它们遇到了那些困难?其余的问题都是来自学生,问题的解决也是学生,王老师在学生汇报交流适时点拨,对学生的感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节课我认为是王老师上得最为成功的一节课,祝王老师平时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习惯,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今年我们学校新招聘了三位语文教师,全部分到了我们级部。他们很好学,几乎天天跟着听老教师的课。有一位老师对我说,王老师你的课没法学,你大开大合,不是按部就班的一步跟着一步。我说,那你看是学生跟着我走,还是我跟着学生走?她说,是你跟着学生走,但是你还能把他们引回来。
我笑了,告诉他们,那叫点拨。点拨是一种智慧,也是人生感悟的临场再现。也许更多来自于心中反复锤炼语言的精华,更是妙手偶得。
点拨的结果是默契,是师生对文本、对人生的共同的感悟,是生命力量的展现。默契的结果是幸福。而幸福是语文老师的境界,或者说是一种收获。
为这一点,我们的追求,值得!
二、语文,有更高远的天空
1、周作业
语文的学习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广阔的课堂在课外。为了让他们有更多的语文实践活动,我在2010年尝试了周作业的布置。所谓周作业,其实就是选定一个主题,用一至三周的时间收集资料、筛选、组织活动,然后利用周末由小组共同完成。小组自由组合,形式不限,可以用手抄报,如果有条件的,可以制作成课件形式。
(1)与教材紧密结合。
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我决定先结合课本内容进行。
第一组课文是围绕着“走进西部”编排的,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对西部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我趁热打铁,第一次周作业便定为“走进西部”。分为四个板块:西部风光、民俗风情、西部赞歌、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希望学生们能通过资料的搜集、整理,能更多的了解西部的今天,能更多的关注今天的西部。
没敢对这第一次的尝试抱太高的期待,万事开头难。不过,当孩子们教上各具特色的作品后,我觉得还是非常惊喜的,尽管内容大多是从网上搜集的,但这搜集的本身不就是一种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吗?何况,他们还做成了手抄报,版面有的还非常美观,更让人惊喜的,还有的小组制作成了水平不低的精良的课件。
(展示作业)
通过这第一次的周作业,有些平时爱玩电脑的孩子觉得他们似乎又发现了另外一种乐趣,当亲手制作的课件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并获得阵阵惊叹是,内心洋溢着无限的满足与自豪。做手抄报的同学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一点做小编辑的感觉,当整个作品完成之后,会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
(2)结合特定节日
在繁多的节日之中,经过仔细考虑,我们重点选取了这样几个节日:特定节日植树节、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源自于西方在中国也深入人心的母亲节。
如果要以一种独特的形象代表地球的活力,有一种单纯的生命象征,那就是树,地球上庞大的森林像一张活生生的毯子般覆盖着地球,这是一张生存不可或缺的毯子。——因此,我们需要植树,也因此,我们需要植树节——只有在这一天,所有曾经因为生活忙碌的人们还会记起,我们还有这样一份责任。因此在植树节期间,我们便以“期待绿水青山”为主题。确定如下板块:植树节的由来、我国植被情况、曲阜的植树情况、参与植树活动、号召参与植树等等。。。(作业展示)
最终我们希望人们都能够感受到:树,不分年龄大小,皆为元气神与力量的象征,树是少数生存比人类还久远的生物之一,所以能够承认树的人值得我们敬畏。能够身体力行植树的人更值得敬畏。让我们期待青山绿水,不仅仅是在植树节这一天。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以前我印象中的的清明节就是祭奠逝去的亲人,缅怀革命先烈的。其实不止如此。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真正走进了清明节,也就了解了我国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为此,我们确定了四个主题:
主题一:在清明节中开展悼亡和纪念活动,过感恩清明节。
主题二:在清明节前搜索清明诗、词、画等,过诗文清明节。
主题三:在清明节中探究清明节的娱乐功能,过休闲清明节。
主题四:在清明节中探究清明的特色菜和小吃,过美食清明节。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1至2个主题,便去搜集各种资料,做准备去了。两周后,作业完成了。(作业展示)
看着各具特色的清明节,我想,他们已经对我们的传统节日有了较深的理解和感受,希望藉由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让他们对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更深的兴趣。
“女子虽弱,为母则强。”这世上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但是今天的孩子感受爱的能力似乎越来越弱,感恩之心就更加显得单薄。所以,在母亲节来临时,周作业的主题定为“感恩母亲”。希望能通过这次的活动,感受母亲的辛劳,体会母亲的付出,回报母亲。
提供的活动内容有:采访母亲,感知养育自己的不易;为母亲分担家务;为母亲写一篇赞美的文章;与母亲合影;为母亲唱首歌;请母亲给自己评价等。因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他们还可以自由选择。
(展示作业)
了解到了母亲的辛劳、分担了家务、尽了一份心意。母亲给予了评价。——我想,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完成作业的喜悦,还有回报的甘甜。他们将会懂得,感恩不需要华丽的形式,也不计较财富的多寡与名望的高低,只要有一份真心和热情,父母便会知足无憾了。
(3)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五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有不少同学对三国中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发现这一点之后,我提议他们本学期课外阅读以读《三国演义》为主。经过近一个学期的阅读,他们对于这部名著会有怎样的感悟,对书中的人物有怎样的看法,又从中积累到了哪些知识呢?但对于他们来说,如果确定的内容过于深刻就背离了最初阅读的初衷,还是比较轻松的方式出现为好。所以我们确定的主题是“笑谈三国。”提供的内容有:三国相关的故事,与三国相关的成语、歇后语,相关的漫画、人物形象,对三国人物的看法,想要对自己喜爱的人物说的心里话等等。
(作业展示)
从结果上来看,孩子们对于三国的各种相关的知识了解的不算少,而且也很有兴趣。当然他们对于故事的看法,对于人物的欣赏还停留在表面,但是本身的这种轻松的心态就是他们去阅读的动力。如果能藉此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主动阅读的习惯,那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作为周作业来说,只是作业布置中的一个很小很小的方面,作为一个尝试,一种补充而言,在孩子们的兴趣上还是有一定的存在价值的。有时候,我常常会想,这就足够了。这样的作业,其意不在于让孩子们去完成得多么精准,而在于希望他们享受这个过程,享受团队合作的快乐,享受在寻找、思考中的乐趣,锻炼自己的能力。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这样的尝试中飞向更高更远的天空。
2、大量阅读
我们刚才看到的《笑看三国》,正是我们读书活动的一部分:师生共读。我们整个学期都在读三国,谈三国,师生都获得了极大的精神享受。所以我的大量阅读一直持续着。接手二年级后,该怎么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呢?那天,我带着一本《夏洛的网》走进了教室。在他们惊讶的目光中,我开始读起来,一直读到第三章,威尔伯逃走时鸡飞狗跳的情景乐坏了孩子们,他们笑得前仰后合,此时,我的朗读戛然而止。孩子们想听,我告诉他们,自己去读吧,你会发现更多的乐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整个二年级,他们读了很多我推荐过的书,什么《小鹿斑比》、《青鸟》、《骑鹅旅行记?、《水孩子》、《窗边的小豆豆》。。。除了童话,我还推荐他们看《笑猫日记》,贴近他们生活,激发兴趣。
兴趣培养起来了,那就需要进一步引导从书中获得一点什么。三年级开始,我班每周一节读书交流课。最开始只是交流书中大概意思,你最喜欢的是那一部分,印象最深的是哪些情节,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大家听。到了下学期,我开始有意识引导他们欣赏。最喜欢哪个人物?有没有从他身上学到点什么?这本书哪些地方最感动你?哪些地方写的最好,为什么?后来,我又让他们推荐阅读书目,并为自己推荐的书说上一句宣传语。
现在,我们班的读书依然正常进行着。我们开始计划师生共读,并举行真正的一本书的读书交流。因为我们学校的微机教室还没弄完,第一周的微机课是在教室上的。微机老师看到我,很激动地抓住我说,你们班的孩子真爱读书,我从来没见过这么主动读书的学生。讲完注意事项,没什么事可干,我正发愁,你们班孩子一个个从书包中摸出课外书看了起来,一点声音都没有,不可思议!
那天,我心情真好。夸奖我的孩子们,不就是夸奖我么?
3、笔耕不辍
从上一级毕业的孩子开始,他们进入三年级之后,我们的作业里,练笔、随笔就从来没少过。最开始是100字,然后慢慢150、200、300,到了他们毕业时,他们写过的练笔和随笔高高一摞。上了中学之后,我班的孩子来看我时说,现在最不愁的就是写作文,因为以前写的太多了,现在就感觉,没有什么是不能写的。我很欣慰,最起码我的坚持,被事实证明,也被实践证明是对的。
昨天布置的小练笔,是要求学生观察角落或夹缝,看看能发现什么,并由此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布置这样一个作业?也并非只是心血来潮。前几天,做完课间操之后,几个孩子趴在操场上正看着什么。我走过一看,原来他们正观察夹缝里被丢弃的东西呢。我随他们的指点,看到一道道夹缝中,铅笔、小刀、彩纸。。。正静静地躺在不为人注意的地方。我心中蓦然一动。那念头在我脑中不断缠绕,于是就布置了这样一个练笔,我想看一看,正在成长的他们,会有怎样的感悟?
当看到孩子们所写的东西之后,我承认我是很惊讶的,没有想到他们居然可以写出这样有深度、有内涵而又个性十足的文章来。当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观察这被容易人忽视的地方时,角落或者可以相似,夹缝或者可以相同,但他们的感受却是大不相同。让我们来一起走进他们吧!
其一:在我们小区楼房和围墙接触的地方有一个小角落。角落里阴暗、潮湿,有一张蜘蛛网,生活着一只大蜘蛛。里面还长满了杂草,旁边不知是谁吐得一口痰。总之,这个角落很乱也很脏。我觉得这个角落和小区的对比太大了,如果小区的管理者只知道打扫整理小区引人注意的地方的,而不去注意这些“小细节”的话,那他们就大错特错了。这个角落也是小区的一部分,只有把每一个细节注意到了,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小区才真正算得上是文明小区。请管理者尽早处理吧!(王好男)
“细节决定成败”,看来王好男同学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孩子尚且懂得,那些管理者为何不懂呢?由角落想到细节,由细节激发了责任意识,我想,好男将来也许会成为一位出色的管理者吧!
其二:今天,我在楼下的石缝里发现了一株不起眼的小草。我挪开石头,发现小草下面竟是一些干燥的沙子,沙子下面是一个细小的裂痕。小草长约5厘米。我非常惊讶,在这样干旱的环境下,这株小草竟能长到5厘米,它是多么顽强呀!它没有因为恶劣的生长环境而停止生长,反而越长越茂盛,越长越有生机,那不起眼的小生命真让人敬佩。人生也像小草的生长,只有经历磨难并勇敢地克服,就会越来越成功。(孙远琪)
那些在逆境中顽强的生命总是能带给我们感动。孙远琪看到了角落中的小草,从不起眼的生命里获得了勇气,我想,这会是她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愿她拥有杂草般顽强的生命力。
其三:我家地下室的左墙角,有一个蜘蛛网。那是一只毒蜘蛛,名叫“狼牙蛛”。它非常狡猾,在那里装死,等待食物们中招。食物一靠近,它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口将食物咬住,在慢慢从牙中放出毒液,等待猎物慢慢死去,再独自享用美食。看着这只毒蜘蛛,我不由想到了那些社会败类,如:小偷、罪犯等。他们就像毒蜘蛛,既腐败又贪婪,只想着去吃掉别人的钱财,只会享受抢夺来的战利品,不知自己努力养活自己,我看他们还不如毒蜘蛛呢!我希望我们社会少一些败类,多一些对社会有用的人。(杨天骄)
角落——毒蜘蛛——社会败类。当这样三个词语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分明看到了一颗嫉恶如仇的心。杨天骄的正直与善良使得他充满正义感,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社会忧患意识,一个孩子,能如此来关怀我们的社会,其公民意识让我们肃然起敬。
其四:我家前面是一所空院子,从来没有人刻意地去管它,那儿充满着一股自由的气息。院子的每个角落,不是长着野花野草就是居住着一些小昆虫。让我带你去瞧一瞧!这儿有一个蚂蚁洞,偶尔可以看到几只蚂蚁进进出出。瞧,有只蚂蚁正背着一块面包向洞口走来,你可别笑它们力气小,它们也算是昆虫中的大力士呢!咦?不经意间这个角落里竟长出了一颗极小的绿苗,给这空旷的院子增添了一丝春意。第三个角落有一个蜘蛛网,却被风吹得有些七零八落,不成样子了。怎么只见到网,却看不到主人——蜘蛛呢?是不是怕风儿再给它捣乱,逃了?(王笑)
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一个人,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女作家——萧红。当然,我不敢把我的王笑与萧红相比,只是,我从文章中嗅到了一点共同的味道:对自由的向往。我欣慰于王笑的童真,她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愿意感受快乐的心。这让她的笔下充满着灵动的喜悦,真诚的向往。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如她一样用心地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其五:角落无处不在,在脚下,在身旁,在一切事物中。角落里有许多沙子、灰尘、蜘蛛网、绒毛。。。还有许多令我想不到的东西:一元的硬币、钢笔、名片、用了一半的笔记本、散架了的赛车、还有玻璃珠、铁片。。。一片漆黑,我不得不用手电筒才看清一切。这些东西,一旦躺在了角落中,便有可能永不见天日,只有一直耐心等待的,才会走出去。这就像生活,角落、夹缝便是人生低谷,走了进去,只有耐心、坚强的人才能走出来。(田原)读完田原的这篇文章,我好半晌不知说些什么。我的的确确被震撼了,一个孩子居然能写出这样深刻的文章!又不由产生了知音之感,当初我不就是为此而心中一动么?借着此文,我也聊起了自己的想法。人生中不会是一帆风顺,总会遭遇低谷,或许就会被丢弃在角落,甚至被遗忘。那么请不要自暴自弃,也请不要怨天尤人,就当作一次修炼,修炼自己的心性,修炼自己的能力,怀抱着希望等待。总有一天,你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是金子总要闪光的。”
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担任班主任工作16年来,最深的感受就是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因爱,我们相携前行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教育意味着一颗心撼动另一颗心,一份爱生成另一份爱,一盏灯照亮另一盏灯。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我与我的学生,在爱的交流与碰撞中得到信心和勇气。
三年级开始,一个非常“知名”的孩子分到了我的班。这是个高高壮壮的男孩,胖胖的,看上去憨直可爱。可是,你或许意料不到,这个已经10岁的孩子心性却犹如三岁孩童,遇到问题:“哭就一个字”,而且是嚎啕大哭。刚开始的几个星期,课堂不时被他的哭声淹没,弄得老师同学心烦意乱,又无可奈何。
我审视这个孩子时,也在审视自己。我意识到这个孩子决不能用对待普通人的态度去对待他。他的爱哭,源于内心深处的恐惧与孤单。调查中发现,这孩子父母工作忙,管教孩子方法简单粗暴,犯了错一顿打了事。此子幼时无人照料,母亲带着他上班,忙起来,扔在办公室不管不顾。无人陪伴的童年,没有色彩的童年,常被暴力光顾的童年„„也许,哭是为了宣泄,哭是为了吸引注意,哭是提醒“自我”的存在。
爱,是治愈一切伤痛的良药。对他,我有些“偏爱”,破例做了好多的事。班里几个欺负他的同学,被我严厉批评,并要求公开道歉、检讨。别班有几个同学欺负他,我找上门去“押”过来,勒令他们道歉,写保证书。一切只是为了让这个孩子明白:别怕,有老师保护你;别哭,有老师爱护你。
然而,保护制能暂时缓解这种恐惧。更重要的,还需自强。这孩子虽然心思单纯,头脑却并不简单,有些见解还颇具新意。他的一篇关于上网的日记很有生活气息,我让他在全班朗读,并提议评他为“日记标兵”,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平时在课堂上,我有意给他更多的发言机会,让他从容成熟自己的简介,总是让他得到赞扬和掌声。他的父母也很配合,不再简单打骂,能多给他一些鼓励。渐渐的,课堂上没了她的哭声,他自信地与伙伴们融为 一体。
光有自信不够,还要自立。他不能永远做长不大的孩子。于是,当他在一次希望我出头教训欺负他的同学时,我“狠心”地一口回绝,并严肃地要求他自己去找那几个人评理,自己解决纠纷。他哭了,耍赖不去。我呵斥:“你有嘴,为什么不去评理?你身材高大,打架也不吃亏,为什么老让别人为你出头!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在我的“逼迫”下,他去了。我悄悄跟在后面,担心他真跟人打起来。只见他虽然结结巴巴,却并没有畏惧。那几个孩子 也许是惊异,也许是惭愧,不声不响地走了。我知道:这孩子是长大了。
也许真的太偏爱他了,他有些“恃宠而骄”,有些坏毛病又犯了。我严令他改正,时时督促他。他重入正轨。期末,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孩子们抱着奖状奖品,带着一脸灿烂的笑回家了。望着空荡荡的教室,我有些失落。身后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转身一看,是他。他喘着气,望着有些惊讶的我:“王老师,我想告诉你,我上了大学也不会忘记你的,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前几天,我曾经跟孩子们笑言:有些孩子上了大学就想不起他的小学老师了,当小学老师真“委屈”。
凝视着那双无比清澈、无比认真的眼,听着这充满稚气的话语,我想笑,嘴角一咧,却尝到了一丝咸咸的味道„„
爱,不仅仅是一个字眼,也不只是一个口号。它也不能仅仅是呵护,心疼,鼓励,它应该为一个人的生命负责。在他艰难时,在他苦痛时,伸出双手搀扶着孩子一起度过,但风雨之后,必须放手,即使担心,即使忧虑,也要坚决放手,让他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只有这样,他才能在以后漫长的生命里,形形色色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被淹没。他走歪了,走偏了,请记住,当头棒喝也是爱。
爱只是用心而已。我们用爱相携前行,慢慢长大。
祝你生日快乐
五年级时的一天。和天乐晚上QQ聊天时,他告诉我那天是他的生日。不算热闹,知道的人不多,也没有生日蛋糕,他说自己大了,不需要那个了。我问他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他淡淡地说没有。
那天晚上,我的心头总是好像被什么压住了似的,总觉得好像欠了天乐什么。他与我相处了近五年,我看着他一点一滴长大,我们曾共同经历过那么多的喜悦和悲伤,但直到现在我才知道他的生日,甚至什么都没有为他做。生日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意义远重要过成人,意味着成长、意味着希望,在这样非同寻常的日子里,应该希望得到更多的祝福吧?而他却独自一人度过这人生的又一个里程碑,为此我遗憾、自责。
无独有偶,我在孔瑞的留言中发现了3月3日是她的生日,想为她做点什么来弥补遗憾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于是在和班委会商议之后,我们为她开一个别开生面的生日聚会。
1、齐唱《祝你生日快乐》
2、我眼中的孔瑞
前一天的作业,我让他们写一写自己眼中的孔瑞 :作为朝夕相处了至少三年的同学,你是怎样看待这个女孩的?她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之所以布置这样一个作业,是因为我很想知道,这些孩子有没有真正把这个班级当成一个团队,他们有没有真正注意到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有没有意识到每一个同学都是他的同伴? 还好,我没有失望。孩子们很用心很真诚地写下了自己眼中的同伴,并读给孔瑞听。
让我们攫取其中几朵花絮吧!
“有这样一个人,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听讲;有这样一个人,对朋友坦诚相待;有这样一个人,无论走在哪里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爱笑,从不见她哭诉;她——总能与人友好相处,所以身边聚集那么多的知心好友;她——外表不是最漂亮的,可心灵却是最纯洁的!她的名字叫孔瑞。”
“我眼中的孔瑞是乐于助人的、任劳任怨的。有同学遇到难题了,孔瑞会耐心讲解;讲台上的课本、粉笔乱糟糟的,孔瑞会把它们排放整齐;垃圾桶满了,孔瑞会主动帮值日生倒掉。。。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不夸张地说,她就是我们班的小雷锋。”
3、我的祝福
同学过生日,祝福是必不可少的,谁的祝福更别致呢?请看
“希望你长了一岁呢,快乐要增长,智慧要增长,成绩要增长。下一个增长是必然的,那就是个子要增长!哈哈,虽然无法事事如意,但一定要更加开朗哟!”
“传说在午夜十二点时,对着月亮削苹果,心里默许一个愿望,如果苹果皮不断,愿望就会实现!这个周末,我会等到午夜十二点,对着月亮削苹果,祈望你永远幸福、快乐、平安!”
4、赠送礼物
礼物?当然更是不可或缺!送什么?自然是亲手做的!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份真诚的心意!
作为老师,我也送上了礼物。一本笔记簿。在扉页上写到:澄澈如泉、宁静如月。这既是我对孔瑞的赞美,也是对她的希望。
最后,生日联欢在全场的歌声中结束。孔瑞激动地对我说:“王老师,谢谢你!”其实,我想,我也应该谢谢孩子们,让我看到他们是多么真诚地在学习,在生活,他们是多么真诚地在爱着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这样的生日庆祝共举行了68次。全班所有的孩子在这一年中都得到了这样的祝福。而我送出了68本笔记和68个祝福。每次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我就会无比感动。
有一个老师这样问我,你自己掏钱给每个学生买本子,你得到啥了么?我笑了。我当然得到了,而且是无价之宝。当他们告诉我他们的小秘密,说我是他的铁哥们时,当我嗓子沙哑,办公桌上出现一堆润喉片和菊花茶时,当生日那天收到365颗学生亲手制作的幸运星时„„我所收获的,远比我付出的要多。
在结束这样一个琐碎的报告时,我想起了我的老师陈校长曾经讲过的19层地狱的故事。我想其实我最朴素的愿望,无非就是不能堕入19层地狱,不做一个庸师。而这样一个愿望,不是只靠热忱和敬业就能完成的,还需要我们不停地思考,不断地学习。读书,是我们成长的唯一选择。陈校长在世界读书日时写了一封信,殷殷叮嘱青年教师们要多读书。我深为感动,给老师写了一封回信。就用那其中的一部分作为今天和大家的共勉吧。
“只身一人,孤灯一盏,寒窗苦读,是要有一点精神和追求的。这是一种寂寞的力量,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力量,这更是教师和教育应有的力量。我想终有这么一天,就像老师您期盼的那样,我们读着书,平心静气。贪婪地汲取地泉、吸收阳光、沐浴雨露、享受清风拂面的喜悦。那个时候,我们会高兴,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活着,不断认识着这个世界,我们还象刚刚走上讲坛一样,单纯,平静,自由。”
2.我的乡村教学之路 篇二
一、给学生阅读的时间, 让他们拥有足够的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新课标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是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 如果学生真正达到这一要求的话, 学生的写作就不会出现咬笔杆、抓耳挠腮的现象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学生90%达不到这一要求, 教师抱怨学生不阅读, 学生则埋怨没时间读。最后, 课外阅读就成了一纸空文。针对这一现象, 笔者曾尝试课上阅读的方法, 每周一节阅读课, 学生在阅读中享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从而丰富词汇, 开阔视野。在阅读课上, 教师要做的工作是:
1. 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包括七至九年
级必读的十部课外作品, 当代的优秀期刊《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具有时代气息的东西, 精美时文《中学生魅力阅读》《时文选萃》《智慧背囊》等。充分发挥图书室、知识长廊、橱窗等阵地的作用, 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
2. 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学生的语言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仅有阅读量还不够, 教师要教会学生积累的方法。阅读时, 手不离笔, 随时记录好句好段, 写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品析小说人物形象, 赏析经典作品中的精美语句。经过这样的积累以后, 写文章时就会运用自如了。即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读写联袂, 引导学生作文得法
1. 从所学课文中领悟写法。
纵观我们所学过的课文, 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入文的, 它们或是名家名篇, 或经典美文, 每篇各有特点。在写作前,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忆, 对学生的写作定会大有帮助。如写人的文章:邹韬奋的《我的母亲》, 最后运用感情升华、主题深化的写法;《父亲的谜语》中以小见大的写法以及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故乡》一文中对比手法以及插叙手法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素材。说明文《蜘蛛》开头谜语的引入, 文中对捉拿飞将的分类说明以及最后的补笔;《天鹅》一文对天鹅拟人化的写法都是学生学习的范例。
2. 师生共同归纳写法。
针对不同的文体, 师生在共同探讨之后, 归纳出写法。如写人的记叙文必须通过具体的事来写;写人时要运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体现人物性格。写景状物的文章一定要选自己熟悉的景物或事物, 要仔细观察并选择适当的表达顺序, 还要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
三、多写, 给学生创造写作的机会
1. 充分利用课外资源,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 主题班会、团队活动、文艺汇演、校运会等, 都是写作的最佳资源;关注家庭变化———新买来的一件家电, 刚从别人家抱来了小狗, 妈妈的新发型等;留意社区变化, 娱乐场所新增了健身器械, 邻居上了小区光荣榜……中学生可采用写周记的方式来记录身边的人和事, 写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在篇幅上可以由短到长, 逐步发展。然后就学生的周记进行定期交流讨论, 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可以培养善于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 到写作文时可以信手拈来。
2. 利用课堂随机生成作文资源,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我的英语教学之路 篇三
英语教师应该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在学习中接受新理念、新思想,发现不足,不断成长。
1. 用科学的理念指导教学
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教育教学必将走入死胡同。只有创造性地学习各种新理念、新方法,英语教学才能看见曙光。很早我就学习包天仁教授提出的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他倡导的“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五技并举”的十六字教学原则让我在教学中受益匪浅。我也在网上认真研读了英语新课程标准,课标中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等理念,让我对今后的英语教学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有效地指导了我的教学。
2. 在培训中提升素养
工作以来,我参加了无数的英语教师培训,每次培训我都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其中有两次培训给我印象尤为深刻。在培训中我聆听了专家精彩独到的教改新思路,茅塞顿开。一是2008年的全省初中英语远程网络培训,我既是学员同时又担任武威三县一区的班主任,在为期20天的培训中,我每天批改学员作业,提交教学心得体会,聆听专家指点迷津,受到专家团队的认可和好评,被评为“优秀学员”。2010年5月,我又参加了全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在培训中我聆听专家精彩独到的教改新思维,和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教师一起研讨课改体会,交流学习体会,学到了好多。
3. 在观摩中学习经验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也十分重视向同行学习课堂教学的好方法,我听英语课每学期不少于50节,在听课中我和授课教师互相交流探讨,对自己业务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在教学中,我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包括对每节课的成敗,对每一单元的总体设计,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对新的教学理念的渗透,我都会静下心来思考,并写教后感,适时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反思将强化教师的创造性、激励个人成长愿望、有益于传授主要知识和培养课堂技能,养成教师的专业气质。以高标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将逐渐形成敏锐的专业判断力,使英语教师更加专业化。
5. 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为了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我努力学习多媒体运用技术,多次承担全校和全区的多媒体公开课教学,取得了极大成功,并且获得全区多媒体制作三等奖。
二、 打造英语高效课堂的有益尝试
参加工作以来,我在打造高效课堂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自己独创的“情感,愉悦,审美,创新”四步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面积提高了教学成绩,受到了广泛好评。首先我关爱信任每一位学生,平等和每一位学生交谈,尊重他们的看法和意见,赏识他们的成功,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为学好英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我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比赛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英语教学中,我总是启发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和浓郁的东西方民俗风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此,我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采用合作探究方式,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疑问。四步教学法给我带来了极大成功:2006年5月,我参加武威市课堂教学竞赛,获得英语学科一等奖;2007年,我参加凉州区课堂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我的教学成绩也有了大幅提高,每次统考,我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总是遥遥领先,我所教的毕业班中考成绩每次都在全区名列前茅。由于成绩突出,我先后被评为“凉州区教育名师”、“凉州区教学质量标兵”、“武威市中学英语教学骨干”、“甘肃省中学英语教学骨干”,受到同行和领导的好评。
三、 注重教研,以研促教
教研是对如何提高教学而进行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创新。首先教师要学习新理念、新思想,让自己一直走在教改的最前沿,树立课改的坚定信心,虚心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从而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作为我校英语教研组长,我组织教研组成员制定了详细的教研计划,并严格执行。每学期我们都组织教师学习最新的课改文章,邀请区内优秀教师上观摩课,安排有经验的教师上示范课,参加全区英语连片教研,效果显著。我十分重视平时的反思和积累,随时归纳整理,写出教学心得和体会用以指导今后的教学。迄今为止,我已经有十多篇教育教研论文在省级以上杂志公开发表或获奖。《冀教版八年级下册51课教学设计》发表在2009年第10期《中学英语之友》;《初中英语写作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发表于2011年第8期《学生之友》;《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点滴谈》发表于2010年第7期《中学课程辅导》;《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益尝试》发表于2011年第9期《中学英语之友》;《班主任工作艺术经验谈》、《家长会的弊端及创新模式》分别发表于《陕西教育》2010年第11期和2011年第9期;《我向打架的学生说谢谢》发表于2009年第9期《中小学教育》,并有两篇论文在国家和全市论文评选中获奖。
4.“振兴”铺就乡村“长兴”之路 篇四
党的十九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对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当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成长较快,农民转产就业、转移就业空间持续增加,农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农村和农业优先发展、城镇与乡村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是其中重要之义。
乡村振兴不是一条单维的发展路线图,它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生产生活方式等众多领域。乡村振兴也并非GDP牵扯和南辕北辙,而是与社会经济发展互为犄角、相辅相成。当然,发展总会伴生问题,当前的乡村振兴进程,也极需要预防一系列问题,一防为求政绩,不从当地实际出发,在建设中一轰而上,搞形式、走过场,大上中看不中用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二防因为财政支出困难、人才缺失等问题使一些贫困农村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三防部分农村重外在硬件设施建设,而忽视农民内在素质的提升,出现精神文化缺氧,导致乡村振兴软硬环境的不协调。
把乡村振兴当作一项“暖心工程”。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位置更加显著,未来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更加明晰,乡村振兴的意义不仅在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持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更是让广大农民从此过上美好生活的一项“兴农”“兴邦”之举。“振兴”首要“归心”,应经常性组织各类文艺文娱、流动图书、特长展演、村民义诊等活动进村下乡,营造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满足农民的新时代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体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把乡村振兴当作一项“民心工程”。要发展就要从实际出发,发扬群众的首创精神,将政府的政策制定,与基层农民的智慧结合起来,让各项规划在农村扎实落地、开花结果。在每个项目的设计之初,就要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充分立足本地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打造特色农村,根据各地景观,发展多种周边生态旅游,打造休闲观光农业,注重节能减排,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的开发,将循环经济纳入乡村振兴的建设之中,同时,充分发动基层党组织,广泛征询本村农民对政策的意见,提高农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意识。
把乡村振兴当作一项“决心工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振兴”就不可缺恒心和信心。一方面,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输血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帮扶,引进市场机制,发动民间团体、企业及村委会农民群众出资出力,创新农村金融、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介入、民间参与的局面。同时,建立完善的资金监管机制,防止各类腐败的滋生。另一方面,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做好选调生、村官的工作,适时推出职业村官制度,吸引各类人才到村工作,反哺家乡。根据地方实情,创新培训方式,培养新型农民,提高群体整体素质。
(椒江区委组织部
5.乡村振兴之路2022观后感 篇五
习近平同志提出:“青年理想,青春活力,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作为国家发展的栋梁,青年怀揣梦想,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当今时代,青年应勇于奋斗,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青年应树立推动农村发展意识,助力乡村振兴。青年作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军,应将农村发展与人生价值结合,树立推动农村发展的意识,为乡村振兴增光添彩。
青年应发挥个人能力建设家乡,助力乡村振兴。青年人思想活跃、具备创新意识,能为农村的发展带来新鲜活力。近些年来,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青年人纷纷选择回乡创业,依托家乡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发展民宿和特色产业,带来了农村的新发展。青年知识储备丰富,能力个性出众,回到家乡既能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撑,完善发展空间,同时还能满足乡愁情怀,积极助力家乡建设。乡村产业振兴要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地方优势。首先要扬长避短,大力发展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地方支柱产业。其次要根据本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区位、劳动力等优势进行“人物我有”的差异产业引进,将地方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最后要充分挖掘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围绕“地标”产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优品牌,以名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青年应积极传承优秀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应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意对乡村文化的保护,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价值,将挖掘、保护和发展乡村文化的理念融入产业的选择和定位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传统文化若是缺失继承人,将导致民风、民俗退化,缺乏独特性使乡村发展沦为千篇 一律而难有吸引力。青年作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应当树立推动农村发展的意识,发挥个人能力,积极传承优秀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6.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篇六
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了战略实施的相关政策并做了重点部署。在“八个坚持”中强调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指出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那么,我国乡村绿色发展面临什么样的环境保护形势,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呢?
近年来,全国各地加强了农村环境保护。“河长制”等广为采用,不少地区采用生态办法治理污水,收到了明显效果。如浙江安吉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出台《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实施意见》,从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公共设施管理、污水处理设施管理等方面制定了28条标准。污水实行就近处理、就地净化,垃圾实行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处理模式,农村垃圾处理率达到100%,为农村环境保护探索出了一个新路。
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不容乐观,空气、水、土壤污染均有出现。虽然各地治理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问题,但因此导致的空气污染不容忽视,供暖季节尤为严重。农村河流不及时清淤、河道水流变小,加上秸秆放在河里浸泡或堆在河边,下雨后冲到河里导致河流水质变差;农村小企业污水不处理或不达标排放,威胁饮用水安全。垃圾堆到处是,不仅影响景观、滋生病菌,还增加土壤污染隐患。部分大型养殖场的牲畜粪便处理不达标排放,水库、水塘养鱼也会造成水体污染。
与此同时,农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一些地方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地板结,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土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超标;一些地方在产业发展中,忽视了配套的环保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污染已对人体、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到了不重视不行、不治理不行的程度。
一、乡村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乡村绿色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生态产品、发展生态旅游等意义重大,也是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是粮食安全的要求。由于土壤是污染物积累的最终去处,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局部地区污染甚至还比较严重。受此影响,一些地区出现了“镉大米”;长期食用将影响人体健康。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必须从源头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发展放心农业。换言之,保护农村环境,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十分重要。
二是提供生态产品的需要。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顺应矛盾变化,我们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提供生态产品、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建设特色小镇等,可以使绿色富民惠民。
三是生态宜居的要求。建设生态环境宜居的乡村,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乡村振兴的期许,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要求。如果乡村振兴了,产业兴旺了,农民致富了,却生活在污染的环境里,看不到了蓝天白云,没有了干净的水,就与振兴的本意相悖了。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换得一时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农村振兴不重视环境保护将贻害无穷。
四是守住乡愁的需要。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必须留住青山绿水,必须记住乡愁,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换句话说,农村振兴必须保护环境,乡村产业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
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重点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从2020年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还要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三步走”路线图: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实现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目标,国家将加大推进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大乡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将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进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顶层设计,使农村发展朝着绿色方向迈进。与此相对应,未来一段时间,农村环境保护应关注以下重点:
一是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推动企业入园,严格产业项目的环境标准“准入”,实现集聚发展;关停污染型企业,帮助中小企业施行清洁生产,防止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化肥农药零增长,形成“一村一品”等发展格局。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由过度消耗资源向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转变,由保证“量”的供应向满足“质”的提高转变,不再单纯追求产品的数量增长,而要追求质量、品牌,保证产品优质、健康、绿色,让农业在文化上有亮点、景观上有看点、休闲上有赏点。
二是开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既要避免秸秆随意焚烧,而将用作饲料、蘑菇基料、工业原料以及发电原料等,又要开发地热,以替代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在北方供暖地区,发展清洁高效供热,推广使用燃烧效率高、近零排放的小型煤炭燃烧炉,使天更蓝。统筹规划城乡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并由城市逐步向乡村延伸,提高乡村污水处理率。可采用氧化塘等生态措施,分散处理农村污水;持续实施改厕、改水等工程,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水清、无害的环保目标,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继续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改变农村垃圾乱堆放的情形,提高农村垃圾处理水平,为发展放心农业留下洁净的土壤。
三是加强种植、养殖业污染防治。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农业生产、产品加工、废弃物利用的全过程,把品牌建设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按照绿色兴农、质量兴农要求,延伸价值链,推动生产加工融合,推动村庄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生产并提供绿色、有机农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化和产业化水平,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用“四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解决养殖业污染环境问题。所谓“四位一体”,就是利用生态学、系统工程学、经济学原理,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猪粪和其他有机物进入沼气池发酵,沼气用作照明或燃料,沼渣做肥料,从而实现废物利用、增加能源供应的良性循环。
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环保先行原则,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增加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确保食品安全,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一是环保执法向农村延伸。我国制定了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在环境保护执法中,应逐步覆盖农村,以免农村环境污染到难以逆转的地步,也避免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严格执行环境标准,有利于乡村振兴的高起点和高水平。同时也要注意,应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经济发展与环保工作的城乡差别,制定更为细化、可行的政策法律,既保证乡村建设的绿色化水平,又能兼顾乡村经济发展规律,实现乡村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此外,还应对农业生产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预先评估、事中监管和事后评价工作,保证乡村振兴战略得到准确全面实施。
二是实施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应当纳入绿色发展理念和农村环境保护项目安排。2015年农业部下发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有了国家层面的规划和安排,最终要落实到县、乡(镇)等基层政府部门,需要统筹协调,形成上下联动的局面。农村环境污染的地区差异较大,要突出重点,不能搞“一刀切”。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中央、地方均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设立专项基金,设立技术和管理平台,保证企业在参与乡村建设中能获取数量充足、经济实惠的环保产品。给服务于乡村环境保护的企业提供补贴,鼓励企业家选择绿色发展的项目或投资。在环境保护规划和项目实施中,合理利用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精打细算用好每一分钱。发挥第三方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率;发挥绩效导向作用,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进行监督和工程事后评估,以尽可能少的资金投入达到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的目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使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能得到相应的报酬,使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
四是技术支撑和创新驱动。研发与更新乡村的环保技术,提高环境友好型产品。环保企业也应从农村环境保护实际出发,了解农村环保需求,生产出大量适合乡村地区应用与普及的环保技术和产品,提供专业化的环境服务。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和综合整治模式,着力解决突出的村庄和集镇环境污染问题。推动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的有机结合,分布式能源和土壤治理的有机结合,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农村存在大量的有机废物,包括秸秆、粪便、餐厨垃圾等;这些有机废物可通过发酵,产生的沼渣、沼液可以生产有机肥还田,有利于农村土壤的恢复和治理;产出的天然气可以提纯,用作新能源汽车燃料,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是提高全民族环保意识,采用宣传画、环保科普等形式,以通俗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方式,宣传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知识,开展环保经验介绍和村民交流活动,增强居民的绿色发展理念,增强居民建设美丽乡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建立环境友好指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评价考核。政府、企业和全民均应提高环境意识,发展形成互动多赢关系。实行农村环境治理目标责任制,并将节能环保责任落实到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和每环节;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和治理活动,不随手扔垃圾,保护环境卫生,汇聚“微行为”,形成“众力量”,使美丽乡村建设拥有恒久的生命力,走向农村绿色发展之路。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定会大放异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2)
十九大报告里讲到了七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指南。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是十九大报告对“三农”地位的总判断,既有“重中之重”地位的再强调,又有“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的新定调。这表明,“三农”作为国之根本,“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依然没有变,特别是在新时期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决胜全面小康的大头、重点和难度都在“三农”,“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仅不能削弱,而且更要加强,起到了澄清认识、统一思想、精准聚力的作用。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准确把握城乡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新时期解决好“三农”问题提出了精确的任务着力点。总书记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党落实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乡村仍然面临着发展滞后的严峻形势,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就此问题提出来的。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乡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乡村的富庶是盛世历史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后较长时期内,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都是城市和工业,而乡村和农业则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对乡村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我国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村人口总量庞大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国现实国情农情,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和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的问题导向,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必将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乃至现代化进程中写下划时代的一笔。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要求有三个方面的新意。
1.报告全文共提到“三个优先发展”,其中将“三农”工作作为三个优先发展之一(其余两个是就业和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于国家现代化的所谓“普遍规律”,制定了以优先发展工业化、促进农民城市化的现代化战略,其战略目标是在基本完成工业化时农村户籍人口要减少到15%以下。从目前来看农村人口基数大、整体文化程度相对低的现实国情决定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因此,各级党政要高度重视,坚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干部人才配备上优先考虑,在科技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在政策扶持上优先倾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优先加强。只要这几个优先做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就有了可靠的保障,让农村成为天蓝、地绿、水净、气洁的美好家园的中国梦就会早日实现。
7.我的训练之路 篇七
我是一个腿脚有残疾的人,可是上天却让我喜欢上了拳术,这可能是一个机缘。我开始喜欢李小龙,后来慢慢喜欢上了拳术。记得那是2004年,我遇到了一个老师,他教了我一些基本内容:每天压腿,做一些柔软体操,这些对健康人来讲很容易,但对我来说却是很艰难的事。记得刚开始的几天浑身酸痛,快坚持不下去了,不过后来还是坚持了下来。接着慢慢的做一些跳砖、力量训练,身体的协调渐渐好了一点,我的身体不协调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所以这三个月对我来说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来。后来这个老师走了,我在我们城市中看到了一场泰拳比赛,经过考虑我决定去俱乐部看看。到了俱乐部我看到了当天打拳的两个拳手,他们都是泰国人。出于想深入了解的原因,我一连几天每天都去。认识了拳馆经理和后来合我有着兄弟一般感情的拳手刘飞龙,我叫他龙哥。开始我每天要跳轮胎、打拳靶,他们总是问我:可以吗?受得了吗?我说我可以坚持,没问题。记得我的顶膝动作起初有问题,他就不断的帮我纠正毛病,改错误。对我来说一个普通的顶膝是很艰难的,不过我做到了,这要感谢他的讲解和对我的训练。就这样大概半年左右,我开始了实战训练,初时打实战常常饱尝对手拳脚,慢慢地可以有一点还击的动作。再后来因为认识了我现在的韩宏翔教练,2008年新年过后开始了我的上海之行,跟吴宗耀教练训练。第一天吴教练帮我改正了一些动作,由于身体原因总是做不到位,吴教练非常严厉,说了我两句,当时我非常委屈。过后想想,别人说我也是为了让我更好的训练,训练出真东西。经过吴老师和韩老师的耐心教导,我的动作好了很多。二位老师对我在训练上都很严厉,吴老师对我的动作进行训练,韩教练对我的力量方面进行训练,使我的身体改善了很多。
再和大家说说在上海的生活吧:用我的话说就是训练艰苦,生活更艰苦!我们住在拳馆,每月一百元。吃饭是自己解决的,每天十元钱,生活非常的艰难。十元钱三餐饭,我只能保持中午那餐吃的好一些。我们的生活是非常乏味的,除了训练就是睡觉。白天只能去周围走走,买一个二十元的收音机听音乐。这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吧?相反,还要面对很多问题:如拳馆后来出了一些问题,除了训练外,晚上不能住了,我们要出去租房子,我和几个学职业的师兄弟一起在外面租了房子,每月还要为房租担心。还要面对今天失业,明天又要找工作的窘境。训练时间不能保证了,到后期拳击馆的房租出了问题,我们不得不在公园训练。就这样度过了在上海的半年,我回杭州了。这就是我训练中发生的故事,既艰苦又快乐。
8.宝洁乡村之路的瓶颈 篇八
产品:单单降价是不够的
宝洁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富曾言:找出低收八人群所需要的,针对低收入人群的需求从事专门的研发,调整公司全球的生产体系以便能低成本地生产产品,并保证有利润地销售,是宝洁战略转型的关键(开拓乡村市场)。据悉,宝洁现在每年19亿美元的研发经费中,有30%是投入在针对低端市场的研发上。
虽然宝洁公司的领导人认识到针对乡村市场创新产品的重要性,并且早在1998年,宝洁就成立了中国农村市场研发中心,对农村一线市场做了大量的调查,但在宝洁十年乡村市场的开拓中,宝洁只是调低了汰渍净白洗衣粉和飘柔洗发水的价格,将旗下两款销售前景颇好的产品当作进军乡村市场的问路石。我们几乎没有看到宝洁针对乡村市场推出像样的新产品,这当然是不够的。
显然宝洁认识到了问题之所在,在宝洁牵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时,公开也是第一次宣布要针对乡村市场开发产品。宝洁公司中国区总裁唐杰认为,中国农村市场广阔,56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扫行为习惯,真正7解农村需求并非易事;其次,中国农村购物偏好与大城市有较大的差别,农村消费偏保守,在消费引导方面也有大量工作要做。如何研发和生产适合农村的产品,需要进一步探索。
宝洁最近开始将飘柔品牌做适当的延伸,延伸到其他品类中,这是个不错的兆头。
渠道:单单建网是不够的
经过多年的努力,宝洁已经在广大的乡村市场构建起庞大的渠道网络。但是,在宝洁的乡村渠道体系中,渠道动力不足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下级渠道商普遍反映宝洁的产品不赚钱,只是用来走量以带动非宝洁产品的销售。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很多乡村市场,宝洁产品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广告价格9.9元的“飘柔”在小店里要13块才能保本。
渠道动力的根本在于“价差”,宝洁产品利润空间小,不利于渠道下沉,不利于渠道商运作乡村市场。如果宝洁不能理顺渠道各层级的价差体系,宝洁面对乡村运作的渠道体系是无法真正“动”起来的。
宝洁渠道动力体系的不足还源于我们上面提到的产品创新不足,正因为宝洁没有针对性地开发出适应乡村市场的实用的、价格低廉的产品,也就无法留出足够的利润空间来调整渠道层级之间的价差体系。
假冒:单单打假是不够的
宝洁在乡村市场深受假冒产品的困扰,宝洁公司的市场调查显示,乡村市场上宝洁产品中50%——85%都是假冒产品,这一比例高得令人恐惧,试想,如果假冒产品降低一半,宝洁在乡村市场会处于什么样的竞争地位?
假冒产品如此之嚣张,宝洁也无法大规模地打假。原因很简单,“打假有时候就是打自己”,大规模打假只能告诉消费者市场上充斥着假货,消费者为了保护自己,很可能拒绝宝洁所有的产品。
宝洁牵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一个重要原因是期冀通过政府组织的渠道网络将将假冒产品拒之门外。但是,政府组织的渠道在宝洁渠道体系中只能作为一个重要的补充,它的宽度与深度是无法达到宝洁的战略要求的。因此,宝洁别无选择,打假只能够靠自己。
假冒之所以泛滥,根本原因还在于宝洁没有价廉的产品占领市场,在渠道动力不足无法覆盖到足够的市场时,是宝洁自己为假冒产品留出了市场空间。当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假冒产品自然会不打自消。
9.我的乡村教学之路 篇九
乡村振兴的“蝶变”之路
黄龙岘村隶属江宁街道牌坊社区,占地0.91平方公里,50多户村民。过去的黄龙岘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由交通建设集团和江宁街道共同打造的黄龙岘村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多项荣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黄龙岘村通过落实“四变兴农、五新强村”工程,打造“茶乡浓情”党建品牌等举措,实现了茶乡振兴“八得八变”。
1、实施“三兴”工程,树立乡村产业振兴新地标。通过坚持品牌兴农、特色兴农、科技兴农着力构建接二连三的“乡村+”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商贸文创的产业链条。
2、实施“三改”工程,打造乡村生态宜居新样板。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韵”,通过改进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改优生态风貌,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乡村环境。
3、实施“三化”工程,打造体现乡风文明新家园。从倡导核心文化、挖掘乡土文化、培育乡贤文化出发,创建党建品牌,挖掘晏公庙等人文典故,吸引老党员、老教师等乡贤,推动黄龙岘村发展。
4、实施“三治”工程,打造基层治理有效新样板。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乡村治理体系,实施网格治理、村民自治、党群共治,深入推进乡村发展战略。
5、实施“三带”工程,打造乡村生活富裕新模式。通过创业带就业、先富带后富、国企带集体,为村民创造更多致富新“门路”。
10.我的乡村教学之路 篇十
说道钢琴,就不得不说说我“入道”的原因了。
那是夏季里的一天,儿时的我正在空调房中苦苦的琢磨着父母布置的奥数题,“千奇百怪”的题目使得我“头昏眼花”。不经意间往外看了一眼,只见一群孩子在大树的“庇护”下玩得不亦乐乎。我顿时心烦意乱,再无心继续做下去了。
这时一阵动听的旋律,透过那茂密的树叶,传入我耳中――那是钢琴的声音,清澈而又明朗,像一股清流缓缓地流入我心中。我立刻喜欢上了钢琴。
从此,我便踏上了学习钢琴这条路。截止到现在,已有七年之久。这七年,我都十分用心地在练琴:别人在家吃冰棍,我在家里练钢琴;别人在外玩游戏,我在家里练钢琴;别人出去旅游了,我仍在家炼钢琴。
自然,我也打过退堂鼓,有时也感到厌烦。有一天我终于没忍住,跑了出去。
那时,春刚刚莅临于大地,一片生机勃勃:小草生长着,花儿怒放着,柳絮飘扬着。风儿带着对春的爱恋,拂过我的面庞;鸟儿唱着对春的赞歌,飞过蓝天白云。我走在这春的平野,感受着春的温暖,惬意着春带来的一切。
这时,我再一次听道那琴声,仍如初识般那样清澈、迷人,仿佛置身于音乐的世界,除了琴声外,再也听不到其他的声音了。它犹如清泉,灌溉着我那将要枯萎的音乐之魂。我立马奔回家中,继续编织那一个个的音符。那一阵琴声,正是我的动力所在。
11.我的乡村教学之路 篇十一
“4+2”模式的诞生地是河南省南阳邓州市。
在新农村建设思潮涌动的时候,它应运而生。
它一出现,便显现出了无穷感召力,自然而然地成了一面引领新农村发展的鲜艳旗帜。
诞生
2005年,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取消了农业税和义务工。前所未有的变革,对农村管理的传统组织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带来了迷茫和困惑:建设新农村,国家有投入,但许多事还要靠农民自己来办,道路要修、学校要盖、排水沟要挖,需要大量资金,却不能向农民强制性收费;要调整结构,土地却难以流转……
为了改变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邓州市委、市政府把目光聚集在了“民主管理”这个关键环节上。在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市委、市政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主管理”既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障措施和操作平台,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框架。
于是,在对各个思路做了细致的总结、归纳、提炼之后,具有民主理念的“4+2”工作法诞生了。“4”即“四会”,就是说所有村级大事必须通过村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程序进行决策;“2”即“两公布”,就是各项事宜要做到决议公布,实施结果公布。
“4+2”工作法的实质,就是在处理和决断村级事务上,由原来的几名村干部说了算扩展到由几十名村民代表共同商议,变村干部主导为村民主导,变村民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变事后监督为全程监督,这样就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管理的民主化。
“4+2”工作法出台后,为了克服部分村干部的惰性和惯性思维模式,邓州市分三次对578名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培训,配合乡镇对1万余名村组干部、3万余名村民代表、4000余名监督小组成员、2800余名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进行培训;3次分别抽调近2000名干部,组成578个驻村工作队,进村入户,督促乡村干部,一件事一件事地实践。
如今,通过实战的磨砺,“4+2”工作法已成为村干部的自觉行为,成为群众检验村“两委”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村组干部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工作事半功倍。于是,一件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在邓州顺理成章地变成了现实。
“‘4+2工作法,让农村的事务由农民自己定、自己议、自己干,其意义远不能以干成几件事来衡量。群众的民主热情被激发后,其效应远超过我们的想象。”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说。
成绩
“4+2”工作模式的运行,使邓州许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
“蛤蟆撒泡尿也会沟满壕平”是邓州市都司镇户庙行政村唐庄村民对该村低洼地势的形象描述。
“过去村干部多次提出修路,但往往是‘干部拍了脑门子,群众当成劳什子,大家宁可淹着”,这是当年干群关系的状况。
2006年5月,“4+2”模式如同一阵春风,萌动了村民修路的热情。
修啥样的路,花啥样的钱,按照“4+2”模式,村干部和村民共同商议。结果令人欣喜:
大伙一致同意修路并踊跃捐款,村民冯天文一次拿出7万元,83岁高龄的冯老太太拄着拐杖走到捐款桌前,在捐出30元底钱后,又把自己的零星小票数了300块,硬塞进了捐款箱,她激动地说:“现在群众气顺,往咱家门口修路,这钱应该出!”
只3天时间,就筹措资金20多万!
“群众最通情达理,只要尊重了他们的选择,大家真心情愿干,没有干不成的事!”村支书王金安感慨地说。
腰店乡燕店村去年计划引资150万元建一个砖瓦窑场,“两委”班子认为是一个既能增收又能安置富余劳力的好事儿,党支部提议、支部村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3个程序都通过了,但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却被否决了。村民们的理由是:国家要取缔粘土砖,与政策不符;该村是蔬菜专业村,人均只有一亩地,一个砖瓦窑场要“吃”掉几十亩耕地,与村情相悖。
2008年,地处林扒镇镇政府驻地的林扒村“两委”看到房地产越炒越热,就动了心,想将村内的40余亩废弃地搞开发。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全部通过了,但在村民代表会议上,有几个群众代表却算起细账来。他们认为40亩地盖成商品房,一锤子买卖,分到每个群众手里也没几个钱,还不如把地租出去办企业。不但地是自己的,还能长期受益。一石激起千层浪,大部分村民代表对“盖商品房”投了反对票。
后来,村支部采纳群众意见,通过“4+2”工作法程序,把土地租给了外地一客商办起了日产300吨的面粉加工厂,既方便了群众存粮,又给群众提供了务工经商的便利,还能给村里交租金,给镇里交税收,一举几得。由原来开发房产的“一股水”变成了现在办厂经营的“长流水”。
如今,“4+2”、“上程序”已成了人们常用的新词汇,成了干部的新思维。
走进邓州市林扒镇马营村,我们看到了一幅“4+2”工作法的图解漫画,“三农”问题被画成一把锁,锁鼻上挂着六把钥匙,象征着“四会”和“两公布”。正像画上那样,“4+2”工作法已经真正成了化解“三农”问题,打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门的“金钥匙”!
效应
“咱村上央视一套的新闻联播啦!”前不久,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在邓州市穰东镇葛营村传播开来。顿时,村里沸腾起来,大家纷纷奔走相告,激动不已。
2008年7月2日晚7时许,随着葛营村镜头在央视一套新闻联播节目中的出现,邓州市在农村民主建设进程中推行的“4+2”工作法,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几年来,邓州市的“4+2”工作法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媒体网站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分别以《和谐万事兴》和《邓州四级联动保障农民权益》为题进行了报道,《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河南日报》和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国际在线、大公网、大河网等重要媒体网站也均进行了深入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反响。
邓州市的“4+2”工作法也引起了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
2006年10月,邓州市作为河南省唯一代表,在全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介绍了“4+2”工作法对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作用;同年11月,在全省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座谈会上。邓州市向与会成员介绍了“4+2”工作法的成功经验。
2007年3月,中组部在郑州召开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邓州市就“4+2”工作法进行了专题发言。此外,市委书记刘朝瑞还多次应邀赴京,对“4+2”工作法的实践与思考进行了全面阐述。
2007年以来,安阳市、河北省张家口市、陕西省商南县、湖北省老河口市等地的组织部门纷纷前来邓州,学习运用“4+2”工作法取得的成功经验;北京大学学子也深入邓州,对“4+2”工作法进行了调研。
2008年年初,省委出台文件,把邓州市“4+2”工作法确定为全省范围内村级事务的决策程序,并予以推广,中宣部把“4+2”工作法列入央视新闻联播“高举旗帜、科学发展”栏目素材,由中央电视台派出记者奔赴邓州,对“4+2”工作法进行全面采访和深入剖析,并在新闻联播中播出。
推广
2009年5月8日上午,河南省召开推广邓州市农村党支部、村委会“4+2”工作法电视电话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省村级组织推广邓州市农村党支部、村委会“4+2”工作法。积极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认真总结邓州市“4+2”工作法的成功实践,充分认识在全省推广“4+2”工作法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推广“4+2”工作法应当坚持的重要原则,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四议”、“两公开”的议事决策程序,范围上涵盖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实践上体现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效果上达到了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从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上破解了农村党组织在推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课题,探索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在全国新农村建设热火朝天进行的时候,邓州市村委会“4+2”模式如同一股强劲动力,注入乡村大地,并逐渐深入到人民心里。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这样的模式合乎国情、顺应民心,它将如同一面的永不褪色的鲜艳旗帜,引领“新农村建设”阔步前行。
【我的乡村教学之路】推荐阅读:
乡村振兴之路乡镇篇11-13
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07-01
我的田园乡村梦作文10-08
乡村人物的散文:乡村人物志之棋09-08
《丝绸之路》教学教案设计10-08
500字描写乡村的夜晚的作文:乡村的夜晚09-10
乡村生活06-09
作文:乡村之美07-16
乡村四月天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