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和教学后的反思

2024-10-26

教学设想和教学后的反思(精选17篇)

1.教学设想和教学后的反思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伞、红”等八个生字,学会“木、开”等五个生字,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丈。

3、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5、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了解雨后森林的样子。

2、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可爱

教具准备:

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大树爷爷”:小明友们,你们好,今天,我想送一件礼物给小朋友们看看,你们猜猜是什么?)

师:大树爷爷拍了一些照片,想请小朋友们欣赏呢!哦,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森林图片),引出课题。读题。

大树爷爷告诉我们,它已经把图片印在我们的课本上了,大家快来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认生字词。

1、提出要求,轻声自读课文,把每个字音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宝宝帮忙。

学生读课文。

2、有没有不识的字宝宝呢?(课件出示字宝宝: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我朋友吗?)它可要下去看看,它给谁带采了惊喜。(把卡片分发给学生。播放《找朋友》歌曲)

3、(课件出示字宝宝:谁是我的好朋友,把我介绍给大家好吗?)

学习“伞、红、果、叶、图、画、祖、国、木、开、水、耳、雨”等字。

(请手执生字卡的小朋友到台前来介绍:我的朋友是……)

教师将生字逐一贴到黑板上。

引:调皮的生字宝宝一个一个地跳到黑板上来了。它们站在一块,想考考大家,能不能认出它们。

随机指读生字。

男女同学轮流读。

全班齐读。

4、课件出示两个字宝宝。(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和我们交朋友?)

学习“小伞、红果、绿叶、图画、祖国、木耳、下雨、撑开、水珠”等词读词(带拼音)

去掉拼音读词。

齐读。

开火车读。

(你们的火车开得可真快,把字宝宝全给拽跑了,它们躲到哪去了。原来它们全都跑到课文里去了。)课件出示带课丈的图片。

三、细读课丈,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大声读、轻声读都行、喜欢的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读。)

2、个别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看边想,雨后的森林里有什么漂亮的景色?

四、导读课文,读中感悟。

“雨停了,雨停了”(从天上的彩虹和太阳引入,读出兴奋的浯气。第二句语调应比第一句高。)指导读“雨停了”这两句。

3、指导朗读中间四句话。

(根据学生的描述川页序,课件出示蘑菇、木耳、红果、葡萄的特写图,相机板书与贴图)

让学生根据“撑开、挂满、枕着、滴着”这四个词一边读一边想像表演。

大森林向我们展示了这么美的画面,不过,老师觉得,你们能把森林读得更美。愿不愿意把这四句美美地读一遍。(课件重新出现带有四句话的画面。)

全班齐读。

4、理解课丈的最后两句。

朗读最后两句话。讨论:为什么说森林是彩色的图画,是祖国的宝库?

相机板书

宝库里还会有哪些珍贵的东西呢?

森林那么美,那么可爱,我们应该怎样读?谁能把森林的美和可爱读出来?(强调读出“彩色及宝库”二词)

5、朗读全文。(课件回到首页)你们愿意把整首诗朗读表演给大树爷爷欣赏欣赏吗?

五、拓展延伸,想像积累。

引:大树爷爷看得可开心了,他还邀请了森林宝库中的一些宝贝们来呢?瞧;

(课件出示小鸟,小鹿、小野花、小猴)大树爷爷想请小朋友们都来当当小诗人,为这首诗歌补写上几句,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现空行诗句)

生看图编诗句。(师引导学生从拟人化方面编)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编出图外的诗句。

《雨后的森林》教学设计和反思

[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护学习的好奇心,充分激发想象和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学习目标]

1、认识“伞、红”等八个生字,学会“木、开”等五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习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感受大自然的可爱,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难点头]

重点:朗读课文,了解雨后森林的样子。

难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可爱。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你看见过森林吗?雨后的森林是什么样的呢?

2、板书课题。

3、出示课文插图,感受雨后森林美丽。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说说课文写了森林的什么景物。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

三、自学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伞、祖”是平舌音。

2、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记本课生字的。

四、朗读感悟

1、指导朗读。

2、组织讨论。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后的森林是彩色的图画?

(2)雨后的树林里或草地上还有什么?

(3)为什么说森林是祖国的宝库?

3、朗读背诵。

五、巩固练习

1、用开火车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连一连。(内容略)

3、用“红”“国”分别进行口头组词语。

六、指导写字

随机学习新笔画“横撇”。指导学生在《写字》本上写字。

七、积累词语;背诵课文。

2.教学设想和教学后的反思 篇二

一、学案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

首先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呈现,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鼓励他们大胆说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感受。这样, 学生所获得的不再是对知识的单纯认知, 而是继续学习的自信, 引导他们发表个人见解, 这样他们才能感觉到化学原来可以这么学, 教师也才能根据学生的理解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积极营造高效、和谐的教学氛围, 以学案为载体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启迪, 引发, 导学, 把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发现者, 让学生自己动手, 动口, 动脑, 领会知识, 学会学习, 学会创新。

其次教师的“讲”要基于学生的“学”, “讲”要以学生的“学”为方向, 讲学生的疑惑之处, 讲学生的思路受阻之处, 讲解题的方法、学习的规律, 这样的讲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学案设计要把握好以下角度

将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设计成填空形式, 为学生学科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也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知识线索;

将重点、难点、关键点设计成问题, 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提示,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获得新知, 这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精选和设计有代表性例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及时应用新知的能力, 同时培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 总结学习规律和技巧;

设计的习题要紧扣目标, 切合学生实际, 难易适宜, 兼顾知识的综合运用, 各种题型要合理搭配。

三、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以《盐类的水解》学案设计中的一个环节为例。

【交流与讨论】

以醋酸钠溶液显碱性为例思考、讨论与交流以下问题:

(1) CH3COONa溶液显性, 说明其溶液中的c (H+) 和c (OH-) 的相对大小是什么关系?

(2) 纯水 (醋酸钠未溶解时) 中的c (H+) 和c (OH-) 的相对大小又是什么关系?

(3) CH3COONa水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哪些粒子?什么离子之间能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 (弱电解质) ?

(4) 离子相互作用时溶液中的c (H+) 和c (OH-) ]如何变化?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

(5) 最终溶液中的c (H+) 和c (OH-) 的相对大小关系与实验是否相符合?

目标性:围绕教学目标, 紧扣教材, 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 以便控制学习总量, 使学生明确目标,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应作适当的提示, 配以一定的思考题,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梯度性: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 做到循序渐进, 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学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 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 光看书不思考不行, 思考不深入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学案设计的问题中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学会看书, 学会自学。

层次性:学案设计要能使优秀生从中感到挑战, 使中等学生受到激励, 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四、结语

学案设计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 学案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为上好课而准备的教案, 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为目的。所以学案编写很重要, 要求老师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内在价值, 对知识点要正确把握, 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时, 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 然后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 即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来解决的小问题, 让学生主动去探究, 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的心理;改掉以往“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 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的情况, 不要再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思维活跃度”,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学案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

在“学案”的指导下, 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通过创设宽松课堂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合作竞争等多种方式,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均有所提高。老师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 我快乐, 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 实施“三先”即:题目让学生先做, 问题让学生先想, 答案让学生先说,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让每位学生真正放下思想包袱, 主动参与, 积极获取新知。

参考文献

[1]王云生:《高中新课程教与学丛书-化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6.6。

[2]毕华林、亓英丽:《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8。

[3]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3。

3.教学设想和教学后的反思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反思与设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语文教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的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必罗罗嗦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读书看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教的虽是一篇一篇的课文,目的却在于使学生善于读其他的书。看书读书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

简单朴实的一段话却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指出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几个重点: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作为引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主体,教师的指导做到点到为止即可,更多的需要学生自主思考和钻研。但是,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初中语文课堂“填鸭式”教学的模式来看,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并没有得以展现,这就导致学生被迫式学习,学习兴趣、自主学历能力以及想象力都被严重扼杀。

其次,叶圣陶先生还指出,学习语文课文并不在于课文本身,而是掌握阅读方法,举一反三的自主阅读其他书籍文章。但是,目前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重点还停留在落后的文字和词语教学上,一篇课文下来学生无非是多学习了几个新的文字和词语,并没有学习到使用的阅读方法,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都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除此之外,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教学方案落后、学生评估方式单一等问题,这些已经存在和日益凸显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通过改革来解决。而改革是前进的动力,所以我们务必遵循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使初中语文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能够切实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设想

我们以初中课文《风筝》为例,从四个方面探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设想方案。

1.学生地位——主体化。

中国式的传统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老师为主导地位的“满堂灌”“填鸭式”“一言堂”的说教摸式,教师上课时只需要带上两样东西:一支粉笔和一张嘴。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对于学生的学习思维不利,同时还促成了一种病态的师生关系,那就是老师和学生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一直处于主导者的地位,学生们只能做底下的服从者,长此以往学生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就会慢慢地淡化,成为了一个只会接受和记忆的工具。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学生的地位,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老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自己在课堂上的影响力,更多的是通过点到即止的指导,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2.教师角色——多重化。

在新时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这一角色起到的不仅仅是讲解的作用,更是要“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引导者和感化者。即:首先在个人言行上,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将自己打造为一个文化知识丰富、道德品行高尚的学者形象,成为学生尊重和学习的楷模;其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这里的引导不是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而是点到为止的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在关键性的指导下,主动掌握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

结合上述两个改革设想方案,我们以课文《风筝》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连串问题:主人公是谁?讲述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这篇文章想要告诉读者什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主阅读《风筝》就会发现,原来这篇文章是一篇以风筝为线索的回忆性故事,作者回想起自己儿时因为放风筝一事对弟弟的粗暴言行,后来才明白“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自己这样的行为不仅仅让弟弟不开心,从更深层次来说,是对弟弟纯真天性的扼杀。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主思考,老师只是从旁进行点到即止的指导,学生便会逐渐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掌握阅读的方法。

3.教学方案——个性化。

优秀的教学方案也能够使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因此教学方案设计是一项重要工作。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教师在编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案之前,首先,一定要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和理解,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才能编写出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的教学方案;其次。要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合适的内容编排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教学评价——全面化。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一样,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不能仅仅通过单一的书面考试的模式来确定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效果评价的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必要的模拟考试之外,也应结合课堂观察、学生访谈、课外作业、作文评比等全面化手段加以分析,由此做出比较深入的教学效果评价,了解学生在掌握书面知识和应用技能、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方案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

三、小结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认字、阅读和写作,还教会学生明是非、懂道理、善交际,更是学生学习其他教学科目的基础,因此,语文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从目前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丞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工作意义深远,需要社会、学校以及教师个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方关军.“立足课堂,先学致疑,因学施教”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科学研究,2014-12-10.

4.教学设想和教学后的反思 篇四

一、读诗知大意

让学生把整首诗读正确读通顺之后,就让学生感受李白当时的心情,孩子们都能一语道破——李白孤单寂寞。

二、提问知处境

理解一二句诗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鸟儿飞走了,云儿飘走了,这些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为什么会让李白倍感孤单呢?

一个孩子说:“可能跟他当时的处境有关。”感叹孩子的.聪明,会思考会联想。

顺着孩子的思路,我出示了李白当时正值被贬官离开长安十年之际,了解李白的遭遇及处境,助推了学生对全诗的理解。

三、想象知内心

最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让学生想象:李白深情地望着敬亭山,他会轻轻地对敬亭山说些什么?(生:敬亭山呀敬亭山,只有你还陪伴在我身边)敬亭山深情地望着李白,它又会轻轻地对李白说什么?(生:李白,你放心吧!我会永远陪着你,其实还有许多朋友在你身边。)通过想象说话,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李白的孤单与寂寞以及他对敬亭山的喜爱。

四、回忆促感悟

最后,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李白的诗来劝导李白,让他把心打开,让阳光洒满内心。

还记得《静夜思》(生背),李白,请你不要孤单,当你在思念亲人的时候,你的亲人也在思念着你。

还记得《赠汪伦》(生背),李白,请你不要孤单,不仅汪伦在想着你,还有更多的朋友在想着你。

还记得《望庐山瀑布》(生背),李白,请不要孤单,你一生游历这么多的高山大川,它们都会记着你。

5.《雨后的森林》教学反思 篇五

上完课,我也坐下来进行了反思,想想课堂上的优缺点。

优点:有了两年的经验后,我能够在课堂上收放自如,教态大方,和学生的互动非常好,课堂环节接凑,过渡语用的比较到位、精炼。另外在自己最欠缺的评价语上也有所突破。

缺点: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各异,主体性的体现就是要把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放手给他们自己研究,可以小组讨论,可以全班讨论,遇到分歧也可以让他们争论。但在这样的交流中,教师并不是听众,也不应该是裁判,不应该怕说话,在是整个课堂掌舵的船长。要适时引导学生对语文文字的追究,引导、启发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增进对文本的理解,这也是锻炼学生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渠道。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立足对学生智力的开发。

太多的时候,我们忘记了学生的生活、学习,学生已有的知识,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在教师内心的标尺上。忘了学生究竟知道了什么?忘了学生究竟需要什么?作为一名教师,常常将自己的喜好,一厢情愿地硬塞给学生,将自己对教材分析的所得按照自己的思路,采用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方法一步步引生入“瓮”,不许学生越雷池半步。在这里,我就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体验与知识经验,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范围,所以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自己在教学中遇到问题也没有好好去解决,草草了事。同时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出,我们班的小朋友课外知识掌握得太少太少了,以后迫切需要在完成课本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每一件事,多多少少会给人带来遗憾,有了遗憾,才会迈出进步的步伐。

6.中考后的历史教学反思 篇六

1、要牢固确立中考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中考的残酷性和成绩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分分必争的必要性。

2、要依据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将课堂教学内容突破课本,广泛的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增强对历史的兴趣,从而在课堂教学时潜移默化的让学生记住知识点。

3、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7.教学设想和教学后的反思 篇七

1 我军军事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1.1 教育者的国防意识淡漠

人们认为战争离自己很遥远, 国防比较意识淡漠。就军事医学教育来讲, 相当一些人认为战争打不起来, 尤其是核、化战争更是很远的事情, 要把这部分教学、研究力量和编制应补充在更新、更热门的通用研究领域。前些年军事医学教育的师资队伍状况不尽如人意, 教师人心不稳, 尤其是青、中年教学、研究人员不安心, 要改行的想法相当普遍。随着国家军队政策导向逐渐加大力度, 这样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但也应该看到吸引年轻一代投入军事医学教育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1.2 部分军事医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陈旧

有相当一批教材多年未作改动, 军事领域历来是创新技术汇聚集中的地方, 在医学生物学和其他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军事医学应该迅速赶上, 这也与相应政策导向、教学人员状况直接相关。

1.3 教学手段、方法单一

尽管各上级已经设法解决一部分问题如计算机及其相应软件, 但军事医学学习内容的特殊性, 要求它必须配备特殊的示教实验器材, 如特殊的辐射探测仪、化学毒剂侦察仪及相应的防护器材。由于数十年来军队装备拨款体制的变化, 许多军事医学专业的教学器材已经有多年的历史, 损坏无法补充, 已经影响教学实施。现在一些新型的相关器材已经陆续装备院校, 应该尽快使之发挥效能。

2 改进军事医学教育的一些设想

2.1 必须从思想观念上提高国防意识, 把军事医学教育作为军医大学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

军事医学的特殊性, 决定了它不如其他基础或临床学科那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不可能清楚地预见其经济效益, 但它所具有的社会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上级部门应该从政策上子以大力支持、倾斜。否则单靠教学单位自己筹划发展是很困难的, 尤其是针对未来战争的特点, 进行一些前瞻性教学及研究是必须由上级决策部门指令性决定的。可喜的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研究项目已正在扎扎实实地推进之中。

2.2 军事医学教育的师资力量改善是改进军事医学教育的关键之一

由于军事医学专业面小, 国内也仅军医大学具有相应的专业, 各校又有各自的设置重点, 师资力量的近亲繁殖现象明显。大部分教师一直学习、生活在大学这个圈子里, 对部队的实际情况了解并不多, 甚至根本不知道部队的具体情况。对此已经采用的办法有:对在职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再教育、再学习, 使其学习相关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 学习国外最新进展;请熟知部队状况的有关人员介绍我军作战部队相应专业的具体情况;组织教学人员深入一线部队调查, 了解第一手资料等。笔者所在单位组织教学一线人员对海军部队进行考察, 使参加人员受益, 笔者自己也深切体会到, 从实际生活中可以掌握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 可以大大丰富授课的深度和广度。

2.3 要以只争朝夕的态度主动解决困难

教员是军医大学的主体组成, 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具有直接的体会和建议权。尽管目前军事医学教育面临的许多问题并不是教学单位有能力解决的, 但主动反映问题, 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改进教学质量也是可以做到的, 我们教研室为解决实习课器材不足的困难, 曾多方联系, 多次向各部门报告、几经周折, 问题已得以解决。

2.4 军事医学教育要有超前意识

信息学、电子学、空间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融入, 给我们展现了变幻莫测的复杂世界。“什么都可以尝试, 唯有战争不可以尝试”, 这句话提醒我们对此应该有强烈的超前意识, 预演在军事医学教育的实践中也很重要。采用多种当今先进的媒体手段, 设置各种突发的情况变化, 使之演习有声有色。从上级部门来讲, 应该超前给相关院校配发新式设备, 作为教员也要主动了解、掌握新知识, 掌握外军的最新研究动态, 主动设法解决新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教学用具、教学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高科技含量的现代技术不断出现,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当今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很重视信息高速公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医学教育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国外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已建立丰富的军事医学教育网络, 从基础知识到相应的媒体材料都有出售, 内容非常丰富。它可以以最快最好的方式提供最先进、最科学的知识及技能, 是今后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军事医学的难实践性, 开展网络远程教育, 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会收到独特的效果。蒉

摘要:我军军事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国防意识比较淡漠, 部分军事医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改进军事医学教育的设想有:思想观念上提高国防意识, 把军事医学教育作为军医大学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 加强军事医学教育的师资力量, 教员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具有直接的体会和建议权, 军事医学教育要有超前意识。

8.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设想和建议 篇八

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农村初中校长对新课程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当前评价学校办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主要是看学生的学习成绩,看试卷分数,看升学率,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对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不高,致使新课程的实施举步维艰。另外,部分农村初中校长不是“业务型”校长,而是“事务型”校长,擅长和热衷于事务管理,对新课程缺乏细致全面的了解,缺乏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不能充分发挥有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一般农村初中没有专门的生物教研组大多与化学合并在一起,即使教研组开展活动,研讨的内容往往是要统考的科目(初中生物为非统考科目),导致生物教学和教研不受重视;也有生物教师工作量的认定与其他学科不等量的现象,还有生物课由其他教师兼任的现象,由于这些教师缺乏系统生物专业知识的培训与学习,难免力不从心,上课时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

学生缺少探究习惯和研究素养,不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生物是“副科”,学好学坏一个样。迫于升学压力,家长与学生一道把生物课放在了次要地位,对生物课缺乏热情和信心。

生物教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忽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教育,有的甚至目标不明确,沿用陈腐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陈旧、落后。

农村初中教学条件差教学资源开发不足,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很少涉及当地农村、农业、农民方面的问题,限制了教师对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师只教教材的现象普遍存在。

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变革的几点设想和建议

从农村学校的实际出发,为使新课程改革能在农村初中生根、发芽、开花,现就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变革提出如下几点设想和建议。

改变思想观念,加强校长、教师的学习与培训做好培训工作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基础。校长、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专业知识的完善、现代教育信息的了解,协作互助的教学研究氛围形成,都有赖于培训工作的到位。培训方式应该多种多样,如:选送校长、教师到师范院校或教师进修学校学习,切实开展校本研训,或者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讲座、座谈,组织研究课进行专题辅导等。只有有针对性的培训,才能让校长、教师接受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才能使他们受到先进教育理论的熏陶;才能使校长的业务素质迅速提高,从而真正起到指导和引领的作用;也才能解决教师教学中发生的问题。只有这样,观念才能更新,教学才能变革,新课改才有推广和顺利实施的基础。

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静态的结果,而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师生互动增多,学生活动增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增多;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活动范围局限于讲台;不能把学生当作“容器”似的任由教师往里“灌”经过加工和提炼的知识;不能在教学中只重视理论知识,应付考试,把活生生的生物课上成死气沉沉的“死物课、无物课”;这种教学方式促使教师的教学用语发生变化,如“你有什么看法”“你能回答他(她)的问题吗”“谁还有不同的见解”……

探究式教学的这些要求,只有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才能得以实现,也只有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高涨,学生的主体性才得以体现,学生的探究习惯才得以养成,学生的创造力才得以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得以陶冶。

因教材而异创设不拘一格的课堂导入情境,是探究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探究的乐趣,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使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课堂因此而充满生命的气息,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师生共同的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农村初中条件简陋,课程资源极为有限,没有学生获取知识的图书馆(学校图书室的书很少而且非常陈旧),没有拓展学生视野的科技馆,没有或几乎没有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网络资源。教材内容又缺乏乡土特色,给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挖掘带来了难度。但农村与大自然之间的天然联系和农村学生丰富的生产、生活方面的感性认识,却又是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有力保障。按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可以选取突出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案例,对教材予以增补或替换,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增强他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濒危物种的法制意识;可以结合动、植物的生活规律,联系当地种、养殖业的生产实际,渗透职业教育因素;可以开发合理的活动课程,如生态与环境、农业科技等主题,通过讲座、讨论、调查等形式,丰富学生的现代意识。从这个层面来说,农村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既现实又可行。学生看到的是活的生物或实物材料,学生探究的内部动机自然存在。

加强教师的自学自研与协作互助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交叉性、综合性、整合性。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生物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只有通过培训与自学自研,突破地域、经济、硬件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广泛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变教学策略,才能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努力开展校本研训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交流与协作,使自己尽可能地成为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并能辅导兼职生物教师,那么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就会有希望。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种智力,在不同个体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组合存在,且各不相同、各具特色。新课程强调:评价的主体应该多种多样,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都是评价主体,评价既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更有动态的。要求教师从多角度,以客观、公正、发展的眼光、积极的态度去寻找和发现学生的亮点,予以充分肯定和欣赏。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师来说更有发挥、发展的空间,例如:实验操作、野外调查、生产见习、活动报告、人际交往、课堂测试等都是评价内容,以校外走访、同学描述、知识与能力检测等形式全方位记录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情况,改变那种唯“分数”论的评价模式,那么就一定能有效促进生物教学。

9.高考后的生物教学反思 篇九

————怎样学习和复习生物

灵台二中王成录

经过高中三年的积极准备,2011年高考已经结束。2011年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命题的一个重要导向是以稳为核心、稳中有变,立足基础、突出主干,能力立意、锐意创新。单从试卷生物部分来看,总体感觉看起来内容比较熟悉,难度不大,比平时模拟训练略易,但试题在熟悉中有新颖、灵活中有变化。因此针对今年高考,我们也不敢松懈,要紧跟高考,贴近高考,带领学生完成一个个自己美好的心愿。可是在现实中可能是生物科目在高考中所占分数最少,很多高三学生不太重视生物学习,经常有学生在生物课上突击其他课程的作业,生物成绩成为很多学生的“短腿”学科。其实高考中每科的成绩都非常重要,每增加一分就可能改变命运,花费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往往弱势科目的成绩提高得更快。我所知道的一些学习中的例子是,有些考生的生物成绩从一模时的十几分,快速增加至二模时的五六十分,这在别的科目上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把握高考,改变命运。通过近年来自己对高考的感受,现将生物复习过程作如下反思:

1.增加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量

①根据生物高考考纲要求和命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原则,我们必须重视教材。基础知识掌握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复习的效率。

②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对基础知识加以整合,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我们理解性记忆和回顾。

③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除了有效的利用好教学资料中的“知识清单”“知识梳理”“考点突破”以外,还要学会主动对各章节内容或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类,并积极思考加强理解以便发现和体会其中的联系,再合理配以各章节习题和综合练习题,这样有助于将死的知识学活,将局部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进而归纳出一条主线,以利于系统地理解基础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同时也能起到训练思维灵活性的作用 ━━自己总结出来的知识记得最牢固。

④从生物复习总体要求看,无论一轮复习还是二轮复习或三轮复习不断地“回归”教材是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2.控制练习题的数量,留出时间对练习进行必要的反思

复习过程中,进行适度的习题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多年的实践证明,高三时选择并使用好

一、两本生物教辅书足以应对高考,庞杂的复习资料往往大同小异,重复使用反而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因此,控制练习题的数量和选择有质量的练习题是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注意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的复习效率问题。

3.学会使用生物复习资料

①选择好的复习资料是至关重要的好的资料中有最常见的经典试题,有最新的高考真题,有对高考未来命题方向的预测,有对考点重难点的把握,达到精炼精析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要重视每一章节中的【例题选讲】典型例题有举一反三之功效,题后的精辟分析会使人茅塞顿开。

②用好资料,把资料的价值发挥到最佳

先看知识清单:从常考点清单把握知识网络,了解复习的内容;从易错题清单了解考试中的难点。

再看规律方法:从命题趋势确定主攻方向,从突破方法中各种图形、表格、基础知识解析中寻找灵感,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使相关知识系统化。

最后做一定数量的巩固练习。高考题的优点是科学性强,错误率极低。缺点是一些外地试题有偏、难之嫌。做北京高考题可以提高你的自信心,做外地高考题可以开阔你的视野。

如果时间充裕,也可以选做一部分三年模拟题,以选择题为主。

③建立知识网络

复习资料每一单元开篇的知识网络不可不看,它可以帮助你纵览全书,提纲挈领。作为第一轮复习资料书应复习内容与教材的章节、课时同步,脉络清晰,层层递进,每一章节的每一课时都有知识梳理和要点精析,其中要点精析是最实用的部分。要点精析首先对复习的主要知识点解析,然后再用例题说明,最后取【变式】题强化巩固。

4.学会整理“生物错题集”

每次考试中,同学们都会有不少做错的题,在这些做错题的背后,往往是知识学习时所产生的知识漏洞。那么,如何弥补这些漏洞呢?整理“错题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措施。常见的“错题集”有三种类型:

一是订正型:将所有做错题的题目都抄下来,并做出订正;

二是汇总型:将所有做错题目按课本的章节的顺序进行分类整理;

三是纠错型:将所有做错的题目按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

①分类整理━━将所有的错题分类整理,分清错误的原因

概念模糊类、粗心大意类、顾此失彼类、图型类、技巧类、新概念类、数学思想类等等,并将各题注明属于某一章某一节。

这种分类的优点在于既能按错因查找,又能按各章节易错知识点查找,给今后的复习带来简便,另外也简化了“错题集”,整理时同一类型问题可以只记录典型的问题,不一定每个错题都记。

②记录方法

老师试卷评讲时,要注意老师对错题的分析讲解,该题的引入语、解题的切入口、思路突破方法、解题的技巧、规范步骤及小结等等。并在该错题的旁边添加注释,写出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③必要的补充

对于每一道错题,还应该查找资料或课本,找出与之相同或相关的题型,再行解答。如果解题顺利,说明你已经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如果还有困难,则对于这一类问题的学习还需要再深入。因为在下一次测试中,你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④错题改编

这一工作的难度较大,解题经验丰富的同学可能做起来比较顺利。因为每道试题都是老师编出来的,既然老师能编,作为学生当然可以学会如何去改,这是弥补知识漏洞的最佳的方法。

一本好的“错题集”就是自己知识漏洞的题典,平时要注意及时整理与总结,在生物复习时“错题集”就是你最重要的复习资料,最初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多回顾,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加长回顾的范围,这样能够起到很好的温故知新的复习效果。

虽然每位同学的“错题集”不尽相同,但其他同学的“错题集”也是可以借鉴的,故同学们平时也要注意相互之间的交流。通过整理“错题集”,可以学会如何发现出题者设下的“陷阱”,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5.建立大局观,最大限度地提高总成绩

① 分清轻重,全力补弱

无论还是期中、期末、模拟考试乃至高考,一般都是先看总分,再看单科成绩。所以若有一两个科目考得很差,就会严重影响总成绩。许多学生不懂得这个道理,复习时不会均衡使用力量,往往在一两门课程上耗费了过多的时间,而忽视了其他课程的复习,结果致使潜力得不到正常发挥。

从学习规律上讲,一门课程学会比较容易,但学好则很难。当一门课程复习到一定程

度时,若想再上一个台阶,除非在思维上有所突破(这在短时期内很难做到)。因此,此时分出一部分精力,顾及一下其他课程,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多数同学都会有自己的“强势科目”和“弱势科目”,相对来说,将同样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强、弱科目上,“弱势科目”提高的幅度和效果通常都更大(生物科目是不是也正处在“弱势科目”状态?)。

当然,均衡补习要适可而止,补到中等水平即可,以免耗费过多的精力。只有扬长补短,兼顾各门课程,形成齐头并进,才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②学会利用时间巧做题

熟才能生巧,所以要多做题。但要注意三点:

一是不要盲目被动做题。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如果发现这部分知识点掌握得不好,就需要多做题。如果掌握得不错(自测就可得到结果),就做别的部分。

二是感觉时间紧张的时候,要大量看题。有一些题目比较容易,就不要再花费时间。有一些题目比较难,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实在解不出来,就看参考答案。如果能看明白参考答案并记住的话,那么这个问题也算过关。不要把时间停滞在某一道题目上,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

10.语文课后的教学反思 篇十

生1:钱学森认为为国效力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

生2:我也这样认为!钱学森深深地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为建设祖国出力,作为中国人是义不容辞的。

生3:我还有补充,这番话是钱学森对中国留学生说的,他明白祖国刚刚解放需要人才,他希望有更多的留学生能像他一样回国报效祖国。

师:说得好,作为一名中国人,为国效力是理所应当的。你已经完全读懂了钱学森的那颗拳拳报国之心,那就用你的朗读来传达钱学森的心声吧!

11.参与学校课题研究后的成长和反思 篇十一

【关键词】教育科研;成长;反思

2013年8月我有幸被学校抽中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构建边疆民族地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工作中。我具体负责生物学科子课题。说实话最开始的时候我连研究课题究竟要做些什么,该从哪里着手做,课题是怎么申请的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我都不知道,所以会议结束后我是一脸的茫然,感觉压力很大。我们学校真正懂课题研究工作的人不多,就有两个人,最初的时候我先请教他们,但由于不懂的问题很多,在加上他们所教的科目不是生物,所以有很多的问题他们也不能帮我解决。后来我就在网络上学习、搜索,甚至还买了关于高效课堂的书,有刘金玉的《高效课堂八讲》、赵徽和荆秀红著的《解密高效课堂》、李炳亭著的《高效课堂22条》、王跃著的《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苏鸿主编的《高效课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等。课题研究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我承担的是高三的生物教学,所以投入到课题研究的时间就非常有限,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在课题研究上没有起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但在开始的这个阶段我通过学习获得了很多的知识,下面我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成长。

一、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长

第一个成长点是在专业素养上的表现。首先通过参加课题研究活动,我知道了课题该如何申请,申请前都要做那些准备工作。因为我校是以一个大课题来申请的,所以我没有加入到申请的过程中,但我很想知道课题是如何申请的,所以我就找相关的资料学习,并请教其他同事,慢慢的我就从不懂到略知一二,我认为这些一定要通过实践才会真的懂,所以我就带领另一位同事,在这个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一起申请了一个关于《培养预习的学习习惯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保障》的县级研究课题。并且通过这次锻炼,我想以后如果在做课题研究我应该能找到方向。在压力的推动下我不断的学习,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育科研如何选题、教育科研课题的类型。最初由于对教育科研不懂,所以选的题目太大,参考了我校懂课题研究的老师拟出的课题,最终生物课题组选的是《五步循环教学法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通过认真的学习才知道对于初搞教育科研的人,开始的时候应以小课题研究为主。也正是我们选择的课题太大了,所以让我们难以入手。所以后来在申报县级研究课题时我们从实际出发,选择范围小的课题。小课题具体、可操作化、能提高研究成功的可能性。其次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逐渐懂得了一篇完整的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构成以及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论文。说实话我虽然在大学写过论文,但是那个时候是为了应付毕业,所以没有认真的研究过这些。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最初我连开题报告都不会写,不知从哪方面写,最初写的是参照其他同事写的来写,说实话写的真是乱七八糟的。后来通过我不断的学习,我才试着慢慢的修改,写出了开题报告。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还要写阶段性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年度工作报告等一系列相关的材料,在写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

第二个成长点是思想觉悟方面的。从这次课题研究中体会到构建学术工作站或者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意义:构建课题研究学术站能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还能促进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观察、研究、学习身边的名师,从模仿开始,最终在借鉴中创新,这样大大的缩短了教师成长的周期;教师搞教育科研能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提高不是靠听课,主要还是靠做研究工作,边研究边学习,边干边学,作为教师不搞科研,仅知道捧着书本上讲台是上不好课的。

二、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我不断的看书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和学校的高中生物教学

从网络上聆听了太谷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张四保的讲座后,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组建学习小组。他的讲座中说到:“现在的学校和课堂都不让学生说话,“满堂灌”的教学使得学生口越来越笨,口才越来越少,性格越来越差,能力越来越低;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说话,不会办事,不会协调,情商越来越低”。对于他所说的这些在我们的教学中都深有体会。就拿我自己来说,在看书或进行教学研究的时候,有时自己是有一些想法,但不能用文字把这些表述出来或者是没有能力将整个研究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整理出来,形成一些有用的资料。另外从学生考试的时候最能看出,比如考试中的实验题,很多学生在做的时候心里是知道实验结果,但就是不能用文字表达;老师讲解后,很多学生会说我也是这样想的,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写。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学,整节课40分钟,教师几乎40分钟都在讲,学生根本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把学生表达的欲望和说话的能力扼杀了,所以不是学生不会说话,而是教师就没有给学生说话的机会,长期这样下去就使得学生不会表达,甚至不想表达了。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从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开始进行改革,也就是建立学习小组。另外通过此次课题研究使我认识到学生学不好首先要在教师的教学上找原因,比如备课问题、课堂教学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

总之,通过参与到教育教学研究中,我无论是在思想意识上,还是专业素养方面都有所提高,有所成长,并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实质性的反思和实践。因此我们倡导学校要给教师提供更多的进行科研的机会,教师要在教学上有所建树就要多研究,多思考,多实践。

参考文献:

[1]创建高效课堂必须做好的三件事http://www.56.com/redian/MTk4OTM5OQ/OTExNjY1MDc.html.

[2]苏耕水.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意义、现状及对策.教育探索[J],2003(10).

[3]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M].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王跃.高效课堂101个细节[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赵徽,荆秀红.解密高效课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12.教学设想和教学后的反思 篇十二

意外停电的案例描述

2015年6月的某一天,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正在眉飞色舞地讲解并示范“蒙版使用的注意事项”,突然屏幕黑了。认真听讲的学生纷纷抬起头看着我,大家面面相觑。确定了真的停电之后,我开始烦恼这节课怎么上?由于没有停电预告,我根本没有准备其他的教学内容。

安静的课堂由于意外停电立刻炸开了锅,学生都在大声地问:“老师,没电我们怎么上课啊?”是的,Photoshop的上机操作,纸上谈兵确实没法上。有的同学说:“老师不如让我们回班自习做作业吧。”有的说:“我们就在机房等,说不定一会就来电了。”回班自习,还是在机房等来电?怎么办?一星期才一节课,上自习也太可惜了。而且现在是上课时间,学生从机房回到教室,中途势必会影响其他班级的正常上课,于是我临时决定就在机房跟学生聊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话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无法继续学习原定的内容了,你们有什么跟信息技术相关的疑问,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说实话,此时因为是备课外的内容,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现在的学生懂的知识也很多,十分害怕学生提一个我不熟悉的领域,那就糗大了。)

生:我的QQ好不容易升到三个太阳两个月亮了,前几天被盗了,老师你能给我们讲讲怎么防止被别人盗号吗?

师:级别挺高的,难怪会盗你的号啊。(调侃了学生之后,我稍微淡定了点,这个问题我稍有了解)怎么防止盗号?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要选择合适的登录方式,使用公共计算机上网切不可选择自动登录或者记住密码,这样就会让盗号者有机可乘。第二,QQ密码设置安全级别要高,要数字、字母、 标点符号共同组成,这样比较难破译。 第三,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千万不可在不知名的小网站随意下载安装软件;计算机打开U盘等移动设备前要先用杀毒软件扫描;不要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不要相信你的QQ中奖并让你到某网站输入QQ号跟密码领奖的信息等,这样盗号程序就难以植入你的计算机。第四,要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即使前三步做得不到位,还有第四步能够补救。

生:我的QQ号已经被盗了,现在还有办法找回来吗?

师:这个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腾讯公司为广大QQ用户考虑得比较周全。 被盗号的用户可以进行申诉,让你回答一些注册时填过的信息,回忆以前用过的密码。问题答对,按照提示的步骤操作,你的QQ号就有可能找回。

生:真的吗?

师:是真的,老师身边就有QQ被盗之后被找回来的真实事例。而且现在腾讯有一项申请密码保护的服务。第一种方式是密保问题,大概流程是自己设置一个问题以及与这个问题相应的答案。 如果你的QQ被盗,只要回答对你当初设置的问题,你就可以重置密码,找回QQ号。第二种方式是密保手机,手机捆绑自己的QQ号,如果号码被盗,你可以用手机第一时间锁定QQ,重置密码,找回QQ号码。

生:老师,这个服务太好了。QQ聊天认识了好多人,能跟他们见面吗?

师: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这个内容在网络安全一课里是重点讲解的内容,也是我每次怕上的内容,每次上这节课感觉像个老夫子,教条呆板。我的脑子里立刻搜索关于网络安全的知识,讲清楚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区别。描述了几个真实的反面案例,如其中有一个当时在南京引起轰动的高中生见网友被杀的事例,学生听得很是认真,同时能表达自己的看法)。

生:老师,最近微博很红,你能跟我们讲讲微博是什么吗?跟我们以前学的博客一样吗?

师:博客就是网络日志。简短的网络日志简称微博,如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等,有一定的字数限制……(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我讲得意犹未尽时,下课铃声响了。)

点燃学习需求——来自意外停电所引发的教学反思

意外停电之后,从如何防止QQ被盗,到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与日常的维护,再到网络安全,最后讲解有关微博的新知。在没有备课的情况下,课堂流畅得出乎我的意料。这些知识其实在网络这一章节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但是这堂课一起讨论的效果却比我正常上课精心准备的效果要好得多。 几乎一个问题解决,另一个问题学生就抛出来了,学生也积极配合,与我平时备课绞尽脑汁思考如何自然衔接各个知识点、过渡如何自然形成明显的对比,这是这节课最值得我反思的一个问题。这些知识在其他章节讲的时候, 学生没有参与的积极性,我会讲很多关于日常上机的习惯及网络的安全,自以为备课的时候搜索了很多网络犯罪的真实案例,但学生经常是无精打采,不以为然,总觉得这些事例离自己非常遥远,老师根本是危言耸听。尤其在讲不要随便约见网友的问题上,有个别偏激的学生甚至说老师剥夺了他们网上交友的权利。课堂上问题提出来后就是各种沉默和不配合,大多是我一言堂。但是由一个QQ引申的问题,同样的知识, 换种方式抛出来,将各个知识整合一下,学生就听得兴趣盎然。这就是需求, 有了需求学生自然就有学习兴趣。

如何点燃学习需求——我的教学改进方法

1.创设情境点燃学习需求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故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有没有成功点燃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课“网络改变生活”时,教师可先播放一段大话西游中only you的视频,学生立刻被吸引。然后抛出问题:唐僧穿越到现代,遇到了各种问题,请同学们帮助他解决在现代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用眼下流行的穿越题材,通过幽默风趣的视频, 形象、生动地再现唐僧的无奈,立刻抓住学生的眼球,发挥学生助人为乐的积极思想,顺利点燃学生的学习需求。

又如,在讲解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八章第三小节第一课“动画补间动画”时,我展示了《南京晨报》关于古林公园上演真人版“植物大战僵尸”的报道,并提问:“同学们想不想在我们的课堂上用Flash软件导演一场 ‘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呢?”我通过事先了解,发现学生间最近流行玩“植物大战僵尸”的小游戏,于是结合报纸的报导,弥补学生没在现场的遗憾,课堂上让学生当导演,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这种方式需要教师经常了解学生近期喜好,流行什么小游戏,关心网络上的什么话题,在课后使用计算机时遇到什么问题。充分了解他们的兴趣, 在课堂上快速点燃他们的学习需求,为实现高效课堂打下坚实基础。

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成功的教学创设情境要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本节课的新知,来解决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巧设任务点燃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课堂目前主要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法,课堂上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者几个任务中,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的有意义的任务中,激发不断探索的学习欲望, 完成课堂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此时任务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等因素,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任务要有层次性、梯度性,任务之间要互有衔接又各成一体。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动画补间动画”课堂中的五个任务设计:任务一是豌豆射手闪亮登场(单一位置移动,学习新知);任务二是僵尸扑面而来(单一位置移动,巩固新知);任务三是气球僵尸来叫阵(二次位置移动,运用新知);任务四是三叶草紧急助阵(旋转的变化,新知学习);任务五是大戏开拍(综合运用本课所学新知)。大戏的脚本中出现的演员与实际游戏中这些角色出现的次序是一致的, 任务设计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任务层次分明,互相有衔接,也自成一体。

3.体验过程点燃学习需求

体验通常指人对事物与生活亲身经历、感受的过程及其结果。在体验中,学生通过自我感受、理解事物,发现事物与自我的关联而生成情感反应,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感悟。课堂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需要从教学需求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场景,让学生耳目一新。体验过程点燃的学习需求主要是让学生达到认知和情感的有机结合,实现获取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章第一小节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时,我通过鉴别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的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让学生直接得出信息获取方式,从而引出现在发明的各种工具,来延伸人体感官的功能。讲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时,让学生玩传话游戏,分组通过耳语接力、纸条接力、喇叭广播、网络共享的方式形象表达出信息的基本特征。这一过程体验,立刻点燃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体验与对比得出结论,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13.教学设想和教学后的反思 篇十三

宁夏初中语文(3)班

马莹

感 梁 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描写内容。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句,掌握生动的词汇。

3、诵读品味,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夏天的特点,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人文涵养,在领略自然美的同时,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班德瑞的音乐《雪之初》,请同学们说说夏天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感受)在当代作家梁衡眼中,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梁衡先生的散文《夏感》。(出示题目)

二、初步感知

看视频,听课文朗读,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请同学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紧张、热烈、急促、充满生命力、气势磅礴、生命交替的旺季、金黄的、黄金的、浸在苦涩汗水里的、忙碌的......)

三、美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挑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在家听,并说说喜欢的原因(配乐《雪之初》让学生美读,教师注意通过追问,分析每段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教师在边追问的同时边板书重点内容)

第一自然段:

这一段中哪几个词写出了夏天的特点?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紧张、热烈、急促 ;

总领全文 第二自然段:

这一段中哪个词紧扣住了“热烈”?写了夏天的哪些景观?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沸腾”一词扣住了“热烈”;写到了夏天的草、林带、蝉、太阳、麦浪、热风;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写出了夏天的热烈。

第三自然段:

这一段写了什么?为什么说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抓住了具有代表的哪几个事物写出了夏天的什么特点?

明确:这一段写了夏天的色彩;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花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抓住了棉苗、高粱、玉米、瓜秧,突出了夏天的旺盛的生命力和热烈的特点。

第四自然段:

这一段写出了夏天的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作者写夏天的紧张,却写了夏天的劳动人民,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隐含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什么情感?

明确:写了夏天的紧张旋律,可以从“快割快割、快打快打、早起晚睡、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看看窗外、赶快追肥浇水”等词语看出;这种写作手法叫烘托;隐含了作者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和同情之情。

第五自然段:

作者对夏天的感情是怎样的?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想要赞美什么?明确:热爱、赞美之情;运用了对比、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赞美夏天,赞美一种磅礴之势,赞美那紧张而忙碌的劳作,赞美收获着希望而耕耘着希望的农民,赞美火一样的热情和激情。

师小结:

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一定要抓住具有特征的景物,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表现出它的特点,同时融入作者的感情。

四、赏析佳句

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同学们找出来,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我欣赏的佳句是————,它所用的修辞手法是————,这样写的好处是——————。”

五、牛刀小试

用多媒体展示四幅有关秋的图片,请同学们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的特征,融入感情,写一段话。

六、我来当评委 让学生把自己写的这段话读给全班同学听,然后找出小评委来评一评。

七、课堂小结:

夏季是积蓄沉淀呈磅礴之势的季节,夏季是挽起金秋臂膀的季节,夏季是四季更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了夏季,春的希望便坠入虚无,没有了夏季,秋的喜悦便是水月镜花。让我们在这个收获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时期汲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迎接下一个收获的季节!

板书:

感 梁

紧张

夏之景

对比

热烈

夏之色

对比

热爱

赞美

急促

夏之旋律

对比 先抑后总扬

教学反思:

14.大班美术课后的教学反思 篇十四

一节绘画课,属于美术学习领域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蜻蜓为绘画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蜻蜓的美,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蜻蜓的美。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这堂课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课前准备很重要。由于这堂课课前从备课、课件准备、教具及资料等都准备得很充分。所以上起课来得心应手,心里有底,很想把自己知道的知识都告诉学生。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件的展示,引人入胜,好多学生发出惊呼。“噢,太美了!”我也被这种情绪感染,上课兴致很高。可能是因为准备的较充分,教学步骤安排较合理化,情绪很投入,能跟学生一起去参与。把蜻蜓尽量美化得可亲可爱,激发出了学生的爱心。整个课堂气氛很愉快。

15.教学设想和教学后的反思 篇十五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写,忽略了学生的听、说和读的能力培养。 其实,听、说、读、写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必不可少的思想基本言语技能,英语教学就应该以听说为先导,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这不仅符合英语教学目的和任务,也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这些训练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一个整体, 要做到听中有说,说前有听,听后有说、写、读,这四项技能要紧密配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本次课堂观摩时, 在西北师大附中任教多年的葛老师为高一学生上了一堂听、说和写的课。 先让学生听材料做训练,接下来让学生就这段材料,把自己听到的信息口头表达出来,最后一个环节是把听力材料的内容用书面表达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堂课的设计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技能,在学生和教师的紧密配合下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课堂中创造英语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

在学习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中,学生说的能力最差,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学生完全没有说英语的环境,也没有说英语的意识。即使个别学生有说的意识,但在课堂中教师也很少给予他们口语表达的机会,课后他们自己又羞于表达。通过这次对来自兰州一中穆老师的课堂观摩,笔者发现创造英语气氛很重要,穆老师在为学生带来那堂课的时候,就以一种“American”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他的整体形象美国化———丰富的身势语,极其标准的美式英语口音,温和的态度。他一进教室就和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将学生快速、自然地引入一个完全只有英语而没有其他语言的“国家”,学生轻松地上完了一堂课,在这节课中也很好地训练了他们说英语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英语课堂氛围对于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Free talk”也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教会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片面地着重于写,而忽视了读的重要性,其造成的结果就是,大多数学生即使学了十几年英语,到头来仍是“哑巴英语”,说出的英语“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不明白”。在英语早读时,很多学生只是为记单词而读单词、写单词,完全忽略句子、课文的朗读。 笔者认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大声朗读的机会, 强调学生要避免读单个单词,要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语速去读完整的句子或句群,甚至段落。通过这样大量、反复的朗读训练,强化语言输入和吸收,提高对语言材料的意义、形式结构的理解,提高表达的准确度和流利度, 学会用地道的语言材料表达思想,增强英语语感。学生使用这种方法反复朗读,从而达到提高综合运用技能的目的。

摘要:英语作为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就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探究的话题。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中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课堂观摩和现场学习,对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有了全新的答案。

16.教学设想和教学后的反思 篇十六

一次在玩区角活动的时候孩子们都在各自的活动区里快乐的玩着,个个都兴奋的不得了。我也被他们的兴奋所感染,穿梭于各区之间,当我走到语言区时,忽然发现语言区的地上落着几本书,显然这是孩子们在看书时掉在地上的。我看了一会儿,发现语言区的5个孩子并没有在意地上的书,没有一个人去捡,好像根本就没看见似的。于是我就走过去对正在看书的文文说:“文文,你们的书掉了,你把它们捡起来吧!”文文看看了地上的书,慢悠悠地说:“这书不是我弄的.”说完之后极不情愿的把地上的书捡了起来,在捡的时候还不时的用眼睛瞟了瞟我。

这天放学后,还有几位小朋友没接走,于是他们便来到了图书区和玩具区玩去了,玩着玩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地上躺了一个山羊玩偶,我看了看正在看书的3位小朋友,我正想让文文捡起来,想到了叫她捡时的不情愿的眼神,于是我便想了一个方法,故意说:“啊呀!这里怎么有一只山羊!真可怜!谁能愿意帮那只小山羊送回家呀!没想到,我话音刚落,身边文文就转过头来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地上的小山羊,笑着对我说:“我来帮小羊送回家吧!”文文一蹦一跳的跑过来把小羊捡起来,送回了家。

17.洋思教学大赛后的反思 篇十七

从“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到“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这是洋思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二步。坚持用“示标————导标————测标————补标”目标教学法。

第三步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学为本,努力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习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去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效果让学生自己去评价。从而形成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模式,其教学过程分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个基本步骤。

上一篇:这天我回家晚了的作文600字下一篇:六年级按课文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