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医药行业合作

2025-01-02

银行医药行业合作(精选9篇)

1.银行医药行业合作 篇一

深圳手机行业协会战略合作签约中国银行

2014年6月13日,为了充分的发挥深圳市手机协会的产业联盟的优势,进一步的推动手机协会在郑州航空港手机产业集群引进项目的快速发展,积极响应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智能终端产业的战略部署,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航空港支行与深圳市手机行业协会今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业务部经理李涛、国际结算部毛亚楠,郑州航空港支行副行长柴杰、综合业务发展部杨洋,深圳市手机行业协会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建等出席签字仪式。

根据协议,双方将加强在金融服务与资金等领域的合作,充分利用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航空港支行的优势以及深圳市手机行业协会郑州航空港手机产业集群引进项目的资源优势,全面开展合作。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航空港支行将为深圳市手机行业协会郑州航空港手机产业集群引进项目提供总额度100亿元人民币融资支持,为集群引进项目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据了解,深圳市手机行业协会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心成立大会也即将在2014年6月16日召开,这是目前我国首个手机行业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心,与此同时国内首个专注于手机行业生态圈良性发展的P2P网络信贷平台—首机贷,也将同时上线启动。

2.银行医药行业合作 篇二

一、打破银行业垄断对银行业的影响

(一)银行的业务

1. 传统主导业务萎缩,业务创新面临挑战。

现有金融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自存贷款利差收入。若银行垄断被打破,即使利率市场化未完全实现,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仍受管制,其利差也会逐渐缩小,使传统业务获利空间变窄。由此,商业银行传统主导业务将面临萎缩,业务比重将会逐渐下降。

2. 表外业务、中间业务发展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大多来自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由于传统业务的萎缩,商业银行会积极向服务中介转型,通过提供服务获得收入以平衡在传统业务领域的损失,为银行获得利润。这就会促使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

3. 经营业务综合化、交叉化

伴随着银行业垄断的破除,银行传统业务的盈利性不断减弱,因此银行迫切需要拓宽其业务,提高其盈利性。这会促使银行业务的交叉化,比如涉足更多非银行金融领域的业务。这种业务交叉化会使得银行加强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使得银行原本传统的存款和贷款业务分解,传统业务不断萎缩,更加促进银行向综合化经营转型。

(二)银行内部的管理

打破银行业的垄断将迫使商业银行更新管理模式。在银行业垄断的情况下,银行业仅依靠做大规模即可实现高利润,丧失了向不同层次市场开展业务的动力,尤其不愿意对中小企业放贷,业务同质化严重。若银行业垄断被打破,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加剧,不能再依靠传统的方式赚取暴利,市场竞争必然加剧,导致优胜劣汰的结局,这就迫使商业银行优化其内部管理,更新管理模式。

(三)银行的竞争模式

银行垄断破除后,银行之间,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即使仍然存在利率管制,利率竞争的强度也会缩小,利率竞争这种价格竞争形式最终将趋于稳定。从国际经验来看,非价格竞争将成为主要的、长期的竞争形式,非价格竞争会增加银行业的经营费用,降低银行的利润水平。

(四)银行的客户服务

打破银行业的垄断,会使银行更加重视已有的客户资源,提高客户忠诚度,并积极争取新的客户。这将促使银行为客户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服务,通过差异化经营为客户提供更有优势的业务以获取附加收益,通过加强银行从业人员与客户的联系,提升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

二、对中小银行的影响

(一)正常经营受到冲击

1. 同业竞争加剧

在银行业垄断破除的结局中,压力最大的应该是中小银行。现今的存贷款利率管制实际上是为中小银行提供了保护,帮助其避免和大型银行进行直接的价格竞争。银行垄断破除后,利率这种传统的价格竞争方式将被逐渐摒弃,非价格竞争将会成为主流的竞争模式,这就给中小银行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加剧的同业竞争中面临更多技术上的挑战。

2. 揽存压力加大

银行间竞争的焦点在于存款市场份额的竞争,大银行占有着较大的市场份额,有更多稳定和优质的客户资源。在垄断破除后,大银行仍可以利用其规模优势,利用客户的忠诚度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并保持竞争优势。这就给中小银行带来更大的压力,不仅要和大银行竞争,还要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竞争,揽存压力进一步加大,中小银行必须进一步创新以吸引新的客户,并保住原有客户资源。

3. 管理新要求

破除垄断后,客户贷款的选择范围增多,并且议价能力提高。客户选择银行的标准将不再仅限于产品价格,将更加注重产品的功能和其带来的服务,以及产品带来的附加值,这将给中小银行本就不完善的管理水平带来更多的挑战,对中小银行的管理提出更多新的要求。

4. 经营风险上升

中小银行无法在规模上与大型银行进行竞争,必然在经营策略上进行调整,可能将目标转向小微企业,谨慎进入风险相对较高的业务领域。中小银行将更多面临贷款所蕴含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贷款的质量可能下降,违约的可能性增加,并且企业贷款可能出现期限短期化,这都使得中小银行的经营风险上升。

(二)新的机遇

一些传统业务历来是国有大银行的优势所在,但是在金融工具和服务的创新上中小商业银行还是相当具有优势的。破除银行业垄断后,中小商业银行为提升竞争力,必须在对传统业务产品调整定价的同时,还注重金融新产品的开发,这将促使中小银行进行金融工具和服务的创新,这些调整会给中小银行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摘要:如今的银行业垄断经营现象非常明显, 这一方面导致银行的盈利数字惊人, 另一方面导致中小微企业面临贷款困境。这种金融生态的扭曲使得打破银行业垄断成为当务之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表示, 中央已统一思想打破金融垄断, 这是最明确的改革信号。

关键词:银行业,垄断,影响

参考文献

[1]黄宪, 赵征, 代军勋.银行管理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2]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机制形成的约束因素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 2009 (03) .

3.银行医药行业合作 篇三

【关键词】银行并购 规模经济 DEA模型

一、基于规模经济的西方银行业并购理论

所谓银行规模经济,即指随着银行规模、人员数量、分支机构数量的扩大而发生的单位运营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反映了银行经营规模与成本收益之间的变动关系。根据产权组织理论,银行是一个规模经济效应很强的特殊企业,与一般企业相比,银行的规模经济更容易形成,银行经营的对象具有同质性,决定了在不存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银行具有无限的拓展空间。银行业规模的扩大还可以提高信用等级,促进银行效益的发展。

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Marshall)最早利用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理论来说明规模效应,哈伯勒(Haberler)进一步发展了规模经济理论,他创立的机会成本说为企业并购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而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关键是要适度。

银行并购所带来的银行规模经济的益处在于:⑴节省管理费用。在扩张性的并购中,可以通过对管理费用在更多的产品中分摊,使得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大大减少;而在收缩性的并购中,可以通过管理人员的削减直接减少管理费用。⑵降低营销费用,并购发生以后,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可以通过共同的渠道销售。⑶节约银行的研究和开发经费,集中力量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比较来说,银行同业并购比混业并购更能获得规模经济。

二、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的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我国14家商业银行作为样本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样本期间为2000年到2005年。对这14家样本银行各6个年度观察值所组成的84笔横断面与时间序列混合资料,进行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评估,利用DEA方法和T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从定量角度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一定的思路。

1、实证分析模型建立

(1)实证分析的DEA模型。DEA理论最初由Farrel于1957年提出,在1978年,Charnes,Cooper和Rhodes创建了DEA模型,即CCR模型。它是一种用于测定具有相同输入和输出、具有相同性质的生产决策单位(DMU)的相对有效性的非参数方法。通过模型的创建,构建生产效率前沿,按照样本点的分布状况,测度各DMU的效率。

DEA模型有很多种类,有面向投入的,也有面向产出的,有规模报酬可变情况下的,也有规模报酬不变情况下的,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本文选用规模报酬可变(VRS)下面向投入的DEA模型。

2、实证分析结果

(1)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实证分析。据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和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在实证分析时选择以下指标。

投入指标:一级资本(X1,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资产(X2)、利息支出(X3)。

产出指标:存款(Y1)、利润(Y2,营业利润)。

运用Onfront软件测度的规模效率结果如表1所示:

表一:2003-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如下结论:

第一,我国商业银行中最具规模效率的银行为招商银行、浦发行和深发展,均为新兴股份制银行,而五大行在规模效率上要稍逊一筹。

第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在规模无效时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减,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即使在规模无效时也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增。五大行有规模过大之嫌,而股份制银行需要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扩大规模。

第三,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在规模效率上表现良好,说明股改以及海外上市以后,对银行的业务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继续坚定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

(2)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主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通过DEA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研究以后,引入Tobit模型寻找影响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主要因素。以S*i1为被解释变量(S*i1=Si1,当0<Si1<1时;S*i1=0,当Si1=1时),解释变量选择一级资本(X1)、固定资产净值(X2)、机构数目(X3)、职员人数(X4)和市场分额(X5,按存款比重计)。实证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二: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实证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与一级资本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了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银行规模效率与固定资产有较显著的负相关性。第三,2003年银行规模效率与分支机构数目呈现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到了2004年以后,均成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主要是因为至2003年国有商业银行已经精简了大量的分支机构,但过多的裁减机构,会使得规模效率与分支机构数成正相关关系,因此现阶段的银行改革不能把精减机构作为最优的制度安排。第四,职工人数与规模效率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与以有文献结论有很大差别,主要是因为经过几年银行业的改革以后,人力资源的配备已达较好的状况,避免了以前那种人数过多、人浮于事的状况。第五,2003年和2004年的市场分额与规模效率成正相关,而到了2005年,由于各商业银行在控制不良贷款率上均有较大力度,使得存款难以转为有效资产,使得规模效率随着存款的增加而下降。因此改善贷款质量,提高存款转换的有效性,是提升规模经济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曹军著:银行并购问题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版

[2] 黄金老:国际银行并购的成本收益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第4期

[3] 王保忠:银行并购微观效应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第5期

4.银行医药行业合作 篇四

业务合作的通知》

(银监发〔2011〕17号)

一、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加强银担合作的意义,要按《通知》要求,在风险可控、遵循市场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融资性担保机构业务合作,并借助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增信作用,拓展业务领域,控制业务风险,尤其是在小企业贷款、“三农”贷款、民生项目贷款等方面深化合作,形成银行和担保机构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通知》要求,自2011年3月31日起,应将融资性担保机构持有经营许可证作为开展合作的一个必要条件,并根据担保机构公司治理、风险管控、依法合规经营情况以及资本、信用、经营业绩等实际情况确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落实担保贷款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贷款“三查”,加强贷后跟踪管理。同时应与担保机构联手对借款企业进行风险控制,防止被担保人随意逃废债务和转移风险。银行机构应建立违规担保机构“黑名单”制度,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降低银行机构与担保机构的合作风险。

四、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各银监分局要认真做好融资性担保贷款统计报表的填制和报送工作。要按照我局《关于转发<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融资性担保贷款统计和有关资料转送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川银监发〔2010〕246号)要求,于每年2月15日前及7月15日前通过四川银监局专网或腾讯通RTX将本机构和本辖内融资性担保贷款统计报表(半年报)发送至四川银监局现场检查六处,同时要对所填报统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五、各银监分局要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充分了解辖内融资性担保行业及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经营发展情况、风险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严密监控担保贷款风险,并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并抄送当地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辖内银担合作的健康稳定发展。

六、全省融资性担保公司备案初审及申报工作将于2011年3月底前完成。各银监分局及成都各县(区、市)监管办事处要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了解和掌握当地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进程。要按照《关于做好银担合作中银行债权维护有关工作的通知》(川银监办发〔2010〕239号)文件要求,密切关注规范整顿中银担合作中银行金融债权维护问题,及时对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风险提示,对发现的紧急情况和有关问题应及时报告省局。请各银监分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

特此通知。

5.银行业 篇五

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按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划分,中国现阶段的银行可以分为三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整个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有力的支持中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2005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35.9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3%。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9.15万亿元,增长17.5%;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5.49万亿元,增长24.4%;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88万亿元,增长19.9%;其他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额9.44万亿元,增长20.0%。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负债总额为34.4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负债总额18.37万亿元,增长17.4%;股份制商业银行负债总额5.29万亿元,增长24.2%;城市商业银行负债总额1.81万亿元,增长19.6%;其他类金融机构负债总额8.99万亿元,增长18.3%。

截至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43.95万亿元,实现税前利润3379.2亿元。较银监会成立的2003年,增长了近10倍。

2006年,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快速增长,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主要商业银行税前利润为2409亿元,比2005年增加559亿元,增长30.2%,4家国有股改商业银行总资产净回报率和股本净回报率平均达到0.9%和14.9%,主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17.5%,收入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税前利润为1974.9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紧随其后,为434.2亿元。其次是政策性银行为311亿元,随后为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分别为186.2亿元和180.9亿元。

研究证明,银行业务,包括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都是高效益的行业,其主要成本为管理成本。以3%的利差计算,仅贷款这一项,每年自动为国内银行增加近8000-9000亿元的利润,正常情况下,银行业肯定是最最赚钱的行业。国内银行的资产扩张倍数约在20-40区间,总资产利润率只有0.1-0.9%(平均在0.5%左右),资产利用率约为2-4%,国内银行自身素质与经营管理效率提高潜力很大。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开始交叉并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竞争局面,商业化的驱动和对利润的追逐使这种竞争尤其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变的越来越激烈。同国际标准和国外成功的商业银行相比,中国的四大商业银行仍然是幼稚的,低效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银行间的竞争也始终未走出各自为战的低层次竞争格局。

在金融危机开始的背景下,财富管理机构将面临许多重大挑战,尤其是老牌机构面临三大威胁。一是信用缺失,自身资产负债表的金融损失及其客户组合的不良发展使老牌机构变得不再可信。这使得其保留员工和客户更具挑战性。二是客户信任的缺失,一旦客户认为机构的推荐不是为其带来最大利益而是追求费用最大化,那么重新建立客户的信任将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三是收入减少。事实上,现在正是中资银行采取果断行动的最佳时机:利用全球竞争对手声誉受损、积极雇用人才并获取客户、考虑进行战略性海外收购以及特别要将建立能力的目标铭记于心。

中国投资咨询网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银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国际银行业的发展概况,接着分析了中国货币市场的运行情况和银行业的发展。然后分别介绍了国内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票据业务、网上银行业务、银行卡业务及国际业务等。随后,报告对银行业做了竞争与挑战分析、不良资产分析、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分析、国有商业银行运营状况分析、股份制银行运营状况分析和其他银行发展现状分析,最后分析了国内银行业的投资环境及未来发展趋势。您若想对银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金融开放已经使我国在吸引外资及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获得了巨大收益。从长期看,逐步扩大金融开放,并最终融人全球金融体系不仅可以使我国继续获得这些收益,也有助于加快国内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不过同时也应看到,由于一体化是以全方位的高度开放为前提的,这一过程必然会使我国的银行、保险及证券等相关行业在国内金融市场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从业务、人才、管理等方面给我国金融产业的各个领域带来直接冲击,并将进一步对我国的宏观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对我国的金融业而言,全球金融一体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银行业的影响

从长期看,我国银行业将从逐渐融入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中获得多种收益,诸如有助于减少我国银行业在国际市场准人方面受到的限制,有利于国内银行拓展海外业务,实现跨国经营等。除此以外,最大的收益还体现在制度改革与制度创新方面。融人全球一体化一方面意味着我国的银行业将要面对资金实力充足、管理先进、服务高效的国际大银行的有力竞争,有助于从外部增强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压力和动力,加快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国的银行业,包括中央银行的监管方式,必须与国际标准接轨,有利于推进我国银行业改革的规范化。

但是从短期看,甚至从中短期看,这种融入并不是没有成本的。我国银行业的现状是,虽然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银行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最终目标还远未实现,许多深层次的制度性问题,如商业化程度较低,激励机制扭曲,创新能力不强,不良资产比例高等,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许多方面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悬殊下的市场竞争必然会给国有银行带来负面影响。

可以预见,一旦现有的各类保护性措施取消后,国内银行业将出于非常不利的竞争地位:

首先,向外资银行开放中资企业的人民币业务不可避免。由于外资银行的资金成本低、贷款开发能力强、贷款质量高,有可能导致大量效益好、讲信用的优质客户向外资银行转移,而效益和信用评级较差的客户,以及一些政策性业务继续留在国内银行,出现“逆向选择”的现象。这可视为对中资银行的最大威胁。其次,外汇业务方面的限制也将逐步取消。依托通过国际市场筹集低成本资金的优势,外资银行就能以较低利率对国内客户提供外汇贷款,从而凸现其外汇业务的优势,对国内银行的外汇业务产生较大冲击。

第三,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也将最终解除。目前,在华外资银行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和沿海城市,仅上海、深圳、北京三地就集中了在华外资银行总数的70%。随着人民币地域限制的放松,外资银行将会向更多的沿海城市扩展,加强对优质客户的争夺。

第四,在开放其他金融服务方面,外资银行将居于垄断地位。外资银行在金融数据处理和咨询服务以及混业经营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它们熟悉国际金融领域,长期分析国际金融形势,注重市场开发,有丰富的市场竞争经验,具备很强的技术和金融产品开发能力,尤其是在个人资信系统方面,能够提供优良的服务。因此,在提供其他金融服务方面,外资银行将处于垄断地位。

最后,外资银行出于开拓国内市场方面的考虑,将吸引走大批国内银行界优秀的管理和专业人才,给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形成一定的冲击。以上竞争格局必将对国内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一是市场份额出现流失。我们可以比照加人世贸组织作一个简单的估计。根据预测,中国加入WTO五年之后,外资银行的外币存款市场份额将上升到15%。人民币存款的市场份额将上升到5%至10%(宫占奎,2000;王雪冰,2000);其外币贷款市场份额可超过1/3,人民币贷款市场份额将达到15%左右;中间业务的市场份额很有可能超过50%;外资银行将获得绝大部分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以及投资银行业务的市场份额。十年之后,外资银行将占有整个银行业市场1/3的份额(王雪冰,2000)。

二是盈利能力下降。伴随着中资银行市场份额的缩小和优质客户的减少,其盈利能力必然随之降低,最终将影响到中资银行的收益。如果考虑到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同时还肩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这种状况将使中资银行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三是影响中资银行的流动性。资金来源逐渐从中资银行分流到外资银行,必将对中资银行的流动性产生不利影响。鉴于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已经很高,流动性损失不仅会恶化国内银行的风险状况。甚至有可能对中资银行的生存构成威胁。

发展趋势

1形式发展 网络银行

我国现在开展的银行电子商务主要集中于电子支付业务和网络银行两方面,距国际上通常意义所指的银行业电子商务尚有很大距离。A:电子支付业务形式包括信用卡、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电子支票等,但截至目前我国银行开展的主要还局限于信用卡业务,而很少采用对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等现在国际贸易金融界中广泛采用的支付形式;

B:网络银行服务。我国网络银行目前的业务深度和广度非常有限,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分类标准,网络银行业务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基本业务,二是更高一级的业务(如个人融资理财、查询账户明细等),三是以互联网为营销渠道开展的业务,四是利用互联网交叉出手金融产品和服务。

现今,我国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最多只达到第二个层次,主要还是集中于传统银行产品的电子化提供,如提供在线交易支付网站,交易和账户查询、转账、代收代付、信息服务、申请银行卡等简单业务上。这些服务与传统服务毫无二致,所有的网上业务也均可由传统的银行柜台完成。

此外,部分银行甚至只简单的将网站作为营销宣传工具对待而不直接提供服务。这样的网络银行相较于机构模式基本没有特色,更谈不上价值增值点,难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

以2规模发展

2003年底中央确立以股改上市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方向为起点,几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同时,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与经营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进一步影响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轨迹和经营策略的演变。

首先,股改上市提升了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素质与竞争力。2006年以来,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其他一些商业银行先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相继在香港联交所或同时在境内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银行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主体。目前农行股改上市的进程也加快推进。股改上市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银行业的整体面貌,上市银行资本实力显著增强,公司治理结构趋于完善,经营基础和盈利能力长足进步,品牌价值和公信力显著提高,并直接促使中国银行业以令人瞩目的姿态进入国际经济金融舞台,工行、建行、中行占据全球银行业市值排名前列,并一度包揽全球上市银行市值前三名。

其次,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程度大大提高。随着后世贸组织时代中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中国银行业竞争日益呈现出国际化竞争的态势。国际一流银行瞄准中国快速发展和开放的银行业市场,纷纷登陆中国,成立独资法人银行,并通过参股进入众多股份制商业银行。工、中、建、交行均引入国际知名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中资银行与全球大银行在中国市场上短兵相接的搏杀已然开始,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已是全球化的竞争。由于众多国际银行的加入,这种竞争不仅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而且提升了竞争的水平,包括经营模式、服务理念、产品、营销渠道等各方面的竞争均在更高的水平上、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展开。

从经营环境看,银行客户的需求日益提升。在银行和客户的关系中,客户的弱势地位已经发生根本转变,客户选择银行的空间日益扩大。无论公司金融还是个人金融,客户结构均出现高端、中端、低端的分化,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传统的融资、结算业务已远远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大型集团公司客户往往拥有自己的财务公司,对银行的服务更多向现金管理、财务顾问、网上银行等高端服务转变,而且对服务质量和产品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个人客户而言,高端客户要求银行提供财富管理乃至私人银行等高端增值服务。

去年以来,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并对实体经济造成重大伤害,中国经济下滑趋势已经显现。今年,全球经济金融动荡无疑将更为剧烈,中国经济运行的困难进一步增加,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银行既要规避风险,又要“危中寻机”。中国银行业竞争格局和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要求商业银行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客户新的需求,坚持科学发展,稳健经营,进一步明晰发展战略,实现经营模式和发展策略的转型,努力从以利差为主的经营模式转向综合化经营,积极发展以服务为核心的中间业务,并加快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组织架构、服务方式、产品功能等各方面的创新。在未来的中国银行业竞争中,银行经营和管理模式的调整集中体现在如下方面:

加快推进业务转型,实现经营的多元化、综合化。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断调整业务结构,改善金融服务,加大和扩展中间业务,尤其是发展理财、基金托管、资产管理、代理保险、年金以及财务顾问、上市咨询等新兴中间业务,促进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并降低风险水平。金融脱媒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了银行综合化、多元化经营的趋势。以商业银行业务为核心,依托商业银行网络优势,完善多元化业务平台,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为目标,实现商业银行、保险、投行联动发展,成为多家大型银行谋求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策略。

个人金融业务地位不断上升,财富管理成为战略重点。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快速增长,特别是一批富裕阶层的形成和扩大,个人金融业务对银行的贡献度不断提升,银行业务零售化渐成趋势。个人金融业务在银行业务及收入来源中的地位愈益重要,财富管理、私人银行、银行卡、消费信贷成为银行业务重点。作为银行服务中高端客户的重要领域,财富管理有着尤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增长最快的富裕阶层是资产超过500万美元的个人,资产超过3000万美元的超富裕人士占整个亚太地区的29.1%。民众财富的快速增长,催生了中国的新型财富管理市场。财富管理逐步从单一产品投资过渡过到谋求个人财务稳健的综合性管理,服务渠道也由柜台服务扩展到理财专柜、理财工作室、理财中心,并向私密性更强、专业化和服务水平更高的私人银行发展。针对不同阶层客户的理财需求,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差异化的服务营销,加大理财产品创新,提高理财人员专业水平,成为赢得竞争的关键。

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成为未来银行对公业务新的增长点。随着大型优质客户的脱媒化,中小企业将是未来银行服务特别是融资服务的主体对象和利润来源。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要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及其风险特点出发,创新信贷管理制度,改造风险管理工具,研发特色融资产品。

发展机会

关注次贷危机过后的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重大机遇:

事实上讲,中国银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较小,而股价下跌即很惨。危机过后,中国银行业将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1、中国银行业的收入结构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中间业务收入逐年提高,收入的渠道进一步拓宽,资本市场并购贷款,为中国银行业拓宽了新的渠道,增加了新的利润来源。

2、随着次贷危机过后,中国银行业加大了对个人零售业务的拓展力度,非利息收入在各项收入中的比例不断上升。

3、中国政府加大内需的各大政策,无疑都对中国银行业来说是重大的利好,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中国银行业贷款投放猛增,增加了中国银行业的利息收入。

4、中国银行业在次贷危机中最先受到冲击,也必然会在下轮行情(二.八或一.九)最先反弹。

第一,未来10 年中国可能成长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业市场。以银行业存款规模来衡量,目前美国是全球第一大银行业市场,2007 年末存款总额为8.4万亿美元,过去5 年平均增长率为9.1%。我国2007 年银行业存款总额为5.5万亿美元,过去5 年平均增速为16.9%(以美元计价则为19.9%)。不考虑汇率及价格等其他因素,假定未来我国存款年增长率为15%,而美国为10%,那么到2017 年,我国存款规模将达到22 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银行市场。中国银行业如能充分开发国内市场,在未来10年内就可以实现在全球地位的进一步提升。

第二,新兴市场增长迅速,发展潜力巨大。本世纪以来,全球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速,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提高、金融体系日趋稳健,在自然资源、人口、技术进步等方面具有优势和潜力,在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期内依然会维持高速增长态势。最重要的是,新兴市场金融发展深度依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不论是以存贷款占GDP的比例,还是以银行资产、股票与债券市值占GDP 的比例来衡量,新兴市场都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人口、经济规模在全球占有绝对的份额,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潜力相当可观,如果我国银行业能利用好这一机会,可以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第三,我国银行业在亚太地区具有“走出去”的天然优势。欧洲银行业的大发展,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密不可分。当前,亚太地区(除日本外)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成效显著,区域内贸易比重较10年前有了大幅的提高,以东盟、东盟+

3、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安排等合作机制为代表。韩国—东盟、中国—新西兰等自由贸易区协议已经达成,印度—东盟、中韩自由贸易区设想也提出并推进。区内贸易联系扩大,人员交流增多,为金融业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我国银行业走出去,可重点选择经济规模较大、未来增长预期较高、金融深度较低的国家或地区。

第四,欧美大银行深陷次贷危机,为我国银行业拓展新兴市场创造了良机。过去的几年里,新兴市场一直是国际大银行的重点拓展领地,国际大银行通过战略投资、设立分支机构、兼并收购活动,在新兴市场发展很快,各项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增长使其获益匪浅。当前,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之下,许多大银行资本萎缩,不得不在金融市场广泛筹资以维持资产负债表的稳健性,甚至不惜变卖资产补充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兴市场的发展。而我国银行业具有较高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规模与利润都迅速增长,具备向外扩展市场份额的资金实力,可以乘此机会加快“走出去”步伐,在有效配合和服务于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实现自身实力的提升。

第五,人民币总体上保持升值趋势,为银行业提高全球地位提供良好环境。货币是一国金融业保持国际地位的重要决定因素。美国银行业在全球的超强地位,与美元的国际地位有很大关系。当前,国内强劲的经济增长为人民币在未来总体上保持升值趋势提供重要支撑,人民币升值为我国银行业提高国际地位提供重要机遇

二、产业分析课程对工商专业有开设的必要,毕竟管理人才只有对当今各产业结构及其趋势有透彻的了解,才能住处正确的决策。因此,这门课程应重点讲解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组织形态和有效竞争;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集聚;产业发展资源及配置等内容。

就这学期将的内容,我对课程中的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最感兴趣。因为生命周期理论让我对产品的生命周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对产业在不同周期中的地位、性质有了更深的认识。产业总体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由不完善、不成熟的低水平向更完善、更成熟的高水平演进的过程,而且只要人类社会存在,这个过程就是无止境的,这是产业总体发展的一条最基本的规律。其中,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最初投入市场到最终退出市场的全过程”,一般会一次经过进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发展阶段。从长期看,大多数产品都有市场生命周期,但也有少部分产品对此并不明显,产品的生命周期决定产业的生命周期。产业的地位和性质,按产业生命周期四个阶段的顺序,依次为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先导产业、成熟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以及传统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这一发展趋势,既反映了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产业类型演变的特点,也是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只要我们对具体的产品做出正确的分析,根据不同的周期做出不同的管理决策就会事半功倍,从而做出正确调整使企业发展壮大。

小标题:美国人青睐共同基金

对美国的投资大众来说,最普遍的理财方式就是购买共同基金。目前约一半的美国家庭持有共同基金。美国人青睐共同基金,首先是共同基金优异的市场业绩。此外,美国的养老金享有免税权,因此,很多参加养老金计划的员工用养老金投资共同基金。

小标题:德国人不热衷炒股

德国老百姓在家庭理财中很少购买上市公司股票。首先,德国人向来以理智、冷静著称,一夜致富的股市梦想很难打动德国老百姓。其次,完善的保险制度给了德国人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德国老百姓并不把股票投资当作收入的主要来源。另外,德国现有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使得德国老百姓月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必须用于缴纳各种社会保险金,因此,普通人手里能够用来投资股市的“活钱”、“热钱”并不多。

小标题:日本人的理财经

在经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好处,以及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的痛楚之后,日本股民的心态逐渐变得平和起来,日本人理财大都量力而行,也就是炒股理财用余钱,每个月的收入,除按月交纳各类保险和家庭开支外,剩余的部分则用来投资股票或购买国债、基金等。其次,“分散投资”也是人们遵循的理财秘诀,这样不会因为投资过分集中而造成大的损失,同时也便于更理性地判断行情,作出合理选择。

理财第一步是应该把你资产进行配制,按我的原则,所有人的钱,比如挣的钱抛出日常的衣食住行合理的消费之后,一个家里的钱应该分成三份,这是我的观点,就是说这一个大盘子切成三块,第一份钱存的是应急的钱,就是说一般家庭要有一年生活费作为应急的钱。

6.银行业的发展 篇六

在报告解读上,市场观点不尽相同。有机构认为,尽管两家银行利润增长率较高,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经济增长放缓,若资产质量持续变差,则银行业将从下半年进入盈利下行期。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上述两家银行超预期的中报业绩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央行连续两次降息的影响,对于银行业利润的实际冲击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大。

事实上,股神巴菲特最近增持银行股的市场行为正提醒投资者,在关注银行业绩报告的同时,更应透过纷繁复杂的市场讯息,火眼金星地看到银行的长期投资价值。

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蔓延深化,并迅速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而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未平,2010年欧洲又爆发了债务危机。危机对银行业等金融机构产生全方位的冲击,西方很多商业银行纷纷陷入困境,甚至引发破产风险。

而我们看到,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业经受住了这些危机的严峻考验,保持了稳健发展的势头。根据《银行家》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仅占全球的13%,而整体利润占全球同业的比重由2007年的4%大幅飙升至2011年的29.3%。按2011年税前利润计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部进入前5名。同时,在该杂志2012年公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按一级资本计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部位列前10.而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中国银行业还将继续显现广阔的发展前景。

7.我国银行业电子银行建设与发展 篇七

从电子银行发展历史看,1997年到2000年是我国电子银行发展的起步阶段,银行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但主要是作为信息发布的渠道;2000年到2005年银行逐步把一些柜台业务搬到网上进行,并发展网上银行用户;从2005年开始银行不仅仅满足通过网银办理传统业务,创新了网上炒汇、交费平台、银企直连、理财服务、网上期货等金融交易。与此同时,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应运而生,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网上银行,基于手机的手机银行和基于有线电视网的家居银行及基于电话专线的客户服务中心,这些统一构成了中国的电子银行业务服务框架。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在近年来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截至2008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上银行个人客户达到14814.63万户,较年初增加5119.74万户,增速达到52.81%;网上银行企业客户达到414.36万户,较年初增加223.63万户,增长117.25%;电话银行个人客户为20274.68万户,较年初增加4674.74万户,增长29.97%;电子银行2008年度交易金额为301.80万亿元,包括年费收入、手续费收入在内的业务收入达到22.91万亿元。对于很多商业银行,电子银行已经成为重要的业务服务渠道和形象宣传平台,并且是业务创新的重要领域;对于广大客户来说,电子银行方便、快捷、全天候的服务为客户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交易观念淡薄。

虽然电子银行在我国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电子交易是否货真价实仍心存疑虑,人们的观念及素质还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交易不仅需要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还需要参与者对电子商务及网络技术的熟练掌握和运用,而这几方面我国都还相当薄弱。

(二)信用机制不健全。

尽管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我国的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目前商业银行电子支付系统各自为政,企业及个人客户资信零散不全,有关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其整体优势没有显现出来。海关、税务、交通等与电子支付相关部门的网络化水平未能与银行网络化配套,制约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

(三)法律法规相对滞后。

目前电子银行信息传输采用的规则都是TCP/IP协议,与客户在言明权利义务关系的基础上签定合同,出现问题则通过仲裁解决。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问题出现后涉及的责任认定、承担、仲裁结果的执行等复杂的法律关系是现在难以解决的。

三、加强电子银行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应对日趋激烈市场竞争的战略需要。

商业银行经营发展面临着来自经济全球化、客户需求多元化、同业竞争加剧和潜在竞争者进入等诸多严峻挑战,强大的电子平台是整合全球资源,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几乎所有的银行都认识到电子银行业务对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将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外资银行纷纷将电子银行作为与中资银行竞争的重要手段,汇丰银行制定以较低的成本快速进入中国地区的市场策略。电子银行已经由银行业最初的配角,逐渐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改变竞争格局的新型金融服务主渠道。

(二)是提高现代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开放式网络,巨大的虚拟空间使得电子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标准化、批量化、综合化、程序化的产品服务,既提高了银行的服务质量与效率,也节约了运营成本,从而大大提高现代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据美国银行业早期的数据显示,电子银行渠道将成倍地节约人工成本,提高集约化的运营能力。

(三)是进一步增强客户粘性、降低客户流失率的有效手段。

随着外资银行机构日益增多,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步伐加大,客户争夺战愈演愈烈。增强客户稳定性,将有效提高后来加入竞争者的准入门槛,有利于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一旦客户熟悉并习惯了某家银行电子操作界面,将会形成较强的路径依赖,让客户转而使用他家网银的机会成本大大增加。美洲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对于一家商业银行而言,只拥有活期存款账户的客户,50%的客户会在1~2年内离开,只拥有定期、活期存款账户的客户,30%会离开,而同时拥有定期、活期和网银账户的客户,最终选择离开的比率只有1%~2%。

(四)是缓解银行柜面排队压力、改善服务质量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客户对银行服务的需求趋势在逐年扩大,而银行的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其中一个典型表现就是柜面排队现象。银行作为理性人,不可能无节制地增设服务窗口,而应通过提高银行资本的边际效率来彻底化解供需矛盾。因此,将拥挤不堪、成本较高的柜面渠道,转移到成本低廉、方便快捷的电子渠道是必然趋势。

四、加强电子银行建设的措施

(一) 优化完善电子渠道架构,提升多元化服务功能。

1.提升电子渠道服务功能。

对电子渠道的基础架构进行优化和完善,实现电子银行客户信息系统和综合业务客户信息系统整合,使得电子银行的注册网点覆盖全部营业网点,充分发挥电子渠道整合交易和信息的门户作用,发挥电子渠道零距离客户体验优势,增强个性化营销能力,把低柜个性化理财功能延伸到电子渠道。

2.实现服务方式多元化。

一是建成全国一体化客户服务中心系统,提供人工坐席服务支持,构建全面的客户服务体系。二是统一自助银行应用架构,实现产品快速开发和统一部署,自助银行集中监控、远程控制、版本更新和统一管理。三是拓展新的服务渠道和服务方式,实现渠道多元化。对新兴媒体要进行前瞻性分析和研究,捕捉其在电子渠道领域的应用机会。

(二)构建多功能、一体化的电子服务渠道。

1.构建统一的电子渠道交易平台,实现人工坐席对所有电子渠道的统一支持。目前,商业银行网点业务处理方式绝大部分为人工服务,构建统一的电子渠道交易平台,建立统一的应用处理规范,覆盖各种电子渠道,覆盖营业网点各种业务品种和功能,使网点能提供多种服务渠道,包括自助服务渠道(自助设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和人工服务渠道(高柜服务和低柜服务)。

2.构筑统一的电子渠道运行维护平台,实现渠道之间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建立统一的产品知识库、营销信息库、客户资源库和管理信息库建设,丰富和完善客户信息系统对电子渠道的应用主题,完善客户信息内容,提高客户信息的准确度和综合利用率,逐步建立多渠道间客户信息、产品信息、营销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共享视图,在此基础上提供统计分析的技术手段,为网点进行产品营销服务提供多渠道支持,使客户在任何渠道都能获得一致的服务。

(三)重构多层次、零距离的电子渠道服务网络。

1.加大整合力度,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交易整合、信息整合和流程整合,实现全行资源共享;通过强化低柜营销和作业集成功能,推动营业网点功能转型和业务流程再造,使新型营业网点提供包括电子银行、柜面银行、专家银行等多种服务渠道,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

2.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客户分类管理。

以满足优质客户需求为重点,不断完善业务应用系统功能,加快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客户分类、分析和综合评价功能,为实施差别化营销服务提供信息支持。

3.确定功能分区,实现渠道共享。

在完善基础设施和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将营业网点的服务渠道进行整合,集中设立多种电子服务渠道,引导客户办理电子银行业务,减少客户等待时间。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银行业正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和战略转型,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兴电子银行及服务应运而生,电子业务种类迅速增多,交易量快速提升,电子银行正成为打造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8.银行医药行业合作 篇八

关键词:银行业;竞争;效率;P-R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2)02-0013-05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Banking Competition

and Banking Efficiency

CHEN Xiao-wei1,2

(1.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China; 2.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610103, China)

Abstract: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king competition and efficiency is related to management of the bank, development of banking industry and economic growth.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king competition and efficiency involves three issues: what kind of competition is it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How is the efficiency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What is the impact of competition on the efficiency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In this paper, empirical research is made to answer the above questions. The extended P-R model is used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competition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from 2002 to 2009, the result shows that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is in an oligopoly stage; study with the DEA method comes to that efficiency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has not reached effectiveness; the Econometric Model is carried on to measured the impact of competition on the efficiency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and it is found that competition in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can promote efficiency. On this basis, proposals have been put forward.

Key words:banking industry; competition; efficiency; P-R model

1 引言

我国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制,银行在国民经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的竞争对我国资金资源的配置效率有直接影响,从而影响我国长期的经济增长。

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环境复杂多变的国际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结束了WTO规定的5年保护期,开始了全面参与国际化的进程。在解决了产权问题之后,市场结构,即银行业的竞争成为我们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问题。到底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竞争程度如何?竞争对于银行业效率有何影响?应提倡进一步的竞争还是保持一定的集中度?这些问题是必须回答的,但只有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2 文献述评

2.1 关于我国银行业竞争状态的文献述评

许多学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包括市场集中度衡量指标,PR范式和BL范式等对我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进行了定量研究,因为研究的时段和选取的银行不同,从而结论也有所不同:一是认为我国银行业处于寡头垄断阶段。如秦宛顺、欧阳俊:1997~1999我国商业银行业为四家国有独资银行寡头垄断的市场[1];王国红:因外生的原因造成的过高的集中度妨碍了竞争,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是一种金融抑制下的垄断结构[2];刘晶晶、周葆生:借鉴贝恩竞争结构分类法,2002~2006年间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属于Ⅳ中(下)集中寡占型[3]。刘剑、李映萍:1996~2007年间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逐渐从极高寡占型演变为中度集中寡占型市场[4]。二是认为处于垄断竞争阶段。于良春、鞠源:银行业已初步形成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5];叶欣、郭建伟、冯宗宪:中国银行业正由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向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转变[6];赵子铱、彭琦、邹康:我国商业银行业整体上处于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7];柯孔林:1995~2004年间我国银行业处于垄断竞争阶段[8]。三是认为进入完全竞争阶段。黄隽、汤珂:从1996年到2005年,中国大陆银行业的竞争度虽然存在波动,但竞争越来越激烈,从垄断竞争发展到完全竞争[9];赵子铱、彭琦、邹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环境具有较显著的完全竞争型市场结构的特点[7]。

中国银行业已结束了WTO规定的5年保护期,面对这一冲击,到底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竞争程度如何呢?处于不同的阶段就要采取不同的政策,因而需要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下文会对此给出一个实证研究的结果。

2.2 关于银行业竞争与效率关系的文献述评

国外关于银行业竞争与效率关系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两大观点,一是竞争与效率有正向的因果关系。例如:Hicks提出安逸生活假说,认为垄断支配力使得经理人可以轻易地获取垄断租金,因而会降低努力程度,所以垄断支配力会降低效率[10]。Leibenstein认为竞争压力可以提高效率,企业中存在非效率(X-inefficiency)源于企业组织内部不完善的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到所有者与经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信息不对称使得所有者无法检查经理人的努力程度,而产品市场中的竞争会降低非效率[11]。二是竞争与效率之间具有反向的因果关系。例如Demsetz提出了有效结构假说,认为竞争与成本效率之间存在逆向因果关系,因为管理较好的企业成本较低,因而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导致较高的市场集中度,由于集中度与竞争程度之间具有反向关系,使得市场竞争程度降低[12]。市场势力的存在并不必然对银行资源配置效率起负面作用,市场势力可以改进银行生产信息的功能(通过关系贷款和甄选),从而提高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13]。

国外关于银行业竞争与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的做法是将成本效率对一组市场结构变量作回归分析,如Berger和Hannan对美国银行业市场的研究[14],Punt和van Rooij对欧洲银行业的研究[15],Weill通过将效率与运用PR模型得出的竞争度指标进行回归[16],这些研究傾向于认为成本效率和集中度或市场份额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其原因在于高集中的银行体系会索取较高的贷款利率,给予较低的存款利率,所以银行集中与银行效率呈正相关。相反,也有实证认为高银行集中度并不一定是高效率。比如Prager研究结果表明兼并导致的集中并没有系统地降低存款利率,提高银行效率[17]。Smirlock的研究表明:存贷利率差距在集中的银行体系更小[18]。

国内银行集中与银行效率研究主要观点:一是银行集中导致低效率。例如王栋、王静然认为我国商业银行集中度与回报率是背离的,银行集中度越高,竞争程度越低,效率越低[19];王国红指出集中度高导致规模不经济,缺乏动力改善绩效,只会产生一些扭曲的市场行为,导致低效率[2];张健华实证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与市场垄断势力负相关[20]。二是银行集中与银行效率正相关。例如黄旭平认为混业经营条件下,银行集中与银行效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1];黄隽、汤珂分析了韩国、中国大陆与台湾商业银行竞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发现韩国、中国大陆银行业竞争程度与效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9];高玮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业竞争程度是效率提高的格兰杰原因,而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22]。三是银行集中度与银行效率关系不确定。邹朋飞、廖进球检验了竞争、效率与监管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认为竞争程度的高低与银行业市场效率的高低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23]。

总结国内外研究发现,关于银行业效率与竞争之间关系的理论假说和实证研究均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竞争与效率的关系到底如何,关系到采取何种政策来提高银行业效率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通过实证研究来进行探讨。

3 银行业竞争与效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3.1 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的测度

由表1可见,2002~2006年,中国银行业是垄断的市场,2007年为垄断竞争的市场,而2008~2009又回归垄断市场,原因可能是随着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全面放开,中国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人民币业务也对外全面开放,外资银行享有了完全市场准入,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在地域、客户、业务和人才等领域全面竞争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这促使中国银行业内部竞争也有所加强。但由于外资银行所占份额仅为约2%,影响有限,2008年以后,中国银行业又回归垄断格局,只是垄断程度有所降低。

西方经济学主流派理论认为,强化竞争可以提高经济效率,但从实践来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如英国、日本、法国和德国,虽然奉行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但银行业基本上采取的都是相对集中的市场模式,拥有大银行和产业集中度较高的银行业体系。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银行业市场结构几乎都处于贝恩所划分的寡占型,同时近十几年来各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呈现出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趋势,各国银行业发展的经验表明银行业的基本业态为寡头垄断[4]。

那么,我国银行业的寡头垄断是否与其它国家一样,属于合理的状态呢?事实上,目前我国银行业中的寡头垄断并不是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的,这种垄断不是基于规模经济的要求,还由于规模过大有规模不经济的隐患。

那么,我国银行业目前的竞争状态到底是促进银行效率提高还是起阻碍作用呢?首先要对银行业的效率状态有清楚的认识。

3.2 银行业市场效率的测度

本文采用在国内应用最广泛的DEA方法来测度银行业市场的效率。运用DEA方法测算银行效率,首先需要定义相应的投入、产出指标。根据对银行定义的不同,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方法可主要分为生产法、中介法和资产法三种。考虑到数据披露情况和计算的可行性,本文选取了税前利润、存款总额、贷款总额、净利息收入、佣金和手续费收入等5个指标作为产出指标,以总利息支出、总非利息支出、总资产、管理费用、固定资产等5个指标为投入指标。数据来源为Bankscope。时间段为2002~2009年,各银行分别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深发展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

以每年各银行的平均效率来代表该年度银行业的效率,得出银行业2002~2009年的效率值,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银行业效率除个别年份达到有效,整体来看效率尚未达到有效,还有待提高。

影响银行效率的因素很多,竞争是其中之一,那么在我国银行业竞争对效率的影响如何呢?是有正向的影响,还是负向的影响,或者关系并不确定呢?

3.3 银行业竞争与效率的关系实证分析

以银行业市场的效率Effi为被解释变量,以竞争程度H值为解释变量做回归。对两个变量运用Engle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残差为白噪声,检验通过,表明具有长期均衡关系。

具体回归模型为

模型(3)的结果中竞争程度H的回归系数为0.001,t统计量值为2.65,说明我国银行业竞争对银行业效率的影响显著,且影响为正,随着竞争程度的提高,银行业效率也提高,竞争对银行业的效率提高有促进作用,即垄断对于银行业的效率有阻碍作用。

4 结论

综上所述,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目前处于垄断阶段,银行效率尚未达到有效,银行业的竞争对于银行业效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各国银行业发展的经验表明银行业的基本业态为寡头垄断[9],但我国银行业的寡头垄断不是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的,实证研究表明市场竞争导致的银行集中,其规模经济效应大于专业化经济效应,银行集中度与银行效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提高银行效率应努力寻求市场化竞争导致的银行集中[24]。我国目前的集中带来的不是高效率,垄断对于银行业的效率有阻碍作用,目前我国应从寡头垄断向垄断竞争发展,仍需要通过强化竞争提高银行业的效率,在竞争中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集中。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一, 继续放宽行业进入限制。鼓励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设立和发展,提高开放度、促进市场竞争。对整个行业实施放松管制的改革,从市场进入、打破银行经营范围限制、提高开放度等方面促进行业多元化的出现并提高竞争度,以促进效率的提高。

第二,放松价格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价格竞争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竞争手段,管制利率政策必然是以扭曲的银行竞争行为为代价的,并且造成银行经营的风险和资源的浪费,只有放开价格管制,才能真正达到银行业的有效竞争。应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开资金价格管制,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价格竞争机制,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三,放松分业经营管制,提高银行业效率。从国际银行业的实践和发展趋势看,商业银行的投资与贷款构成了商业银行的两大资产业务,这是银行资金运用的最主要途径和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并且银行业与保险、证券、信托及其它金融业务的日渐融合是主流发展趋势,全能模式是中国银行业的必然选择,分业经营必然不利于未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壮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它的存在只能是暂时的,应根据市场体系的发育状况和宏观监管的水平在适当时机,逐步取消分业经营限制[5]。

第四,完善我国银行业的退出机制,促进银行加强内部约束,改善经营管理,提高银行效率。要建立健全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法规,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市场退出模式,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和危机救助机制,同时要着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在个别银行破产清盘时,保护中小储户的利益[25],以保障竞争的顺利进行。

参 考 文 献:

[1]秦宛顺,欧阳俊.中国商业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J].经济科学,2001,(4):34-45.

[2]王国红.论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J].经济评论,2002,(2):96-103.

[3]刘晶晶,周葆生.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2):62-64.

[4]刘剑,李映萍.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演变及优化取向:一个国际比较视角[J].改革与开放,2009,(3):91-94.

[5]于良春,鞠源.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J].经济研究,1999,(8):49-57.

[6]叶欣,郭建伟,冯宗宪.垄断到竞争:中国商业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J].金融研究,2001,(11):79-85.

[7]赵子铱,彭琦,邹康.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结构分析——基于Panzar-Rosse范式的考察[J].统计研究,2005,(6):69-73.

[8]柯孔林.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结构测度:基于Breshanan范式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0,(4):678-685.

[9]黄隽,汤珂.商业银行竞争、效率及其关系研究——以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2008,(1):69-86.

[10]Hicks J. The theory of monopoly[J]. Econometrica, 1935, (3): 1-20.

[11]Leibenstein H. Allocative efficiency versus X-efficiency[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6, 56: 392-415.

[12]Demsetz H. Industry structure, market rivalry and public policy[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73, 16: 1-9.

[13]周闽军,银行竞争与效率:理论与经验综述[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2):190-194.

[14]Berger A N, Hannan T H. The efficiency cost of market power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a test of the ‘quiet life’ and related hypotheses[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98, 80: 454-465.

[15]Punt L, Van Rooij M. The profit-structure relationship and mergers in the European banking industry: an empirical assessment[J]. Credit and Capital, 2003, 36: 1-29.

[16]Weill L.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etition and efficiency in the EU banking sectors[J]. Credit and Capital, 2004, 37: 329-352.

[17]Prager R A, Hannan T H. Do substantial horizontal mergers generate significant price effects? Evidence from the banking industry[J].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1999, 46: 433-452.

[18]Smirlock M. Evidence on the(non)relationship between concentration and profitability in banking[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985, 17: 69-83.

[19]王栋,王静然.中国商业银行集中度与回报率背离分析[J].武汉金融,2000,(4):7-9.

[20]张健华.国外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3,(5):22-27.

[21]黄旭平,熊季霞.混业经营条件下银行集中与效率——基于面板单位根与面板协整分析[J].当代经济科學,2005,(6):40-48.

[22]高玮.中国银行业竞争与效率关系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18-123.

[23]邹朋飞,廖进球.风险竞争、银行效率与监管有效性——“金砖四国”的经验研究与政策建议[J].金融论坛,2009,(12):12-16.

[24]黄旭平,唐振龙.市场竞争导致的银行集中与效率:基于面板数据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2):47-49.

9.银行业职业操守 篇九

姓名: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合计20分)

1.制定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宗旨是“为规范银行业从业人员(),提高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建立健康的银行业企业文化和信用文化,维护银行业良好信誉,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职业操守”。A.职业纪律 B.职业行为 C.职业操守 D.职业道德

2.下列有关信息保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妥善保存客户资料及其交易信息档案 B.在受雇期间不得随意透露客户的资料和交易信息 C.在离职后也要受信息保密的约束

D.将客户信息用于未经客户许可的其他目的

3.下列符合“守法合规”要求的做法包括()。A.遵守法律法规 B.遵守行业自律规范

C.遵守所在机构的规章制度 D.以上都应遵守

4.以下哪一项关于保护客户隐私的说法不正确?()A.银行业从业人员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所在机构关于客户隐私保护的规定,透露任何客户资料和交易信息 B.出于好奇或其他目的向其他同事打听客户的个人信息和交易信息属于不当行为,可能侵犯客户隐私 C.银行应当保护在为客户提供开户服务时所了解到的客户财务状况信息

D.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妥善保存客户资料及其交易信息档案。在离职后,为了继续为客户提供服务,可以将客户信息带至新机构,在介绍新机构的产品与服务后,由客户自行选择是否购买其产品或服务 5.银行业从业人员的下列行为中,不符合“熟知业务”的有关规定的是()。A.熟知向客户推荐的产品

B.银行产品部门向客户经理介绍产品时未提及风险,客户经理也没有主动了解产品风险 C.熟知与自身岗位相关的有关法规 D.熟知业务处理流程

6.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做到授信尽职,但对申请贷款企业的授信尽职不应该包括()。A.了解该企业所处行业情况.

B.如该企业申请担保贷款,应当了解担保物的情况 C.了解客户所在区域的信用环境

D.必须了解该企业总经理的个人信用卡消费情况

7.已知银行的一个团队中的某个成员将要辞职到竞争对手处工作,则团队的研究成果是否应当与其共享?()A.不应当与其共享

B.该成员有权分享团队的研究成果,并可以将该成果带到工作岗位 C.可以与该成员分享成果,因为该成员目前仍是团队的一员

D.可以与其分享部分成果,但工作中应当处处提防该成员,不能再使其利用本团队资源增长工作经验 8.当银行业从业人员对所在机构的处分有异议时,采取的正确行为有()。A.先按正常渠道反映与申诉

B.偷拍窃听,积极收集对自已有利的证据 C.立即向媒体公开披露所受冤屈 D.以上方式都正确

9.某银行为争取业务已经批准了该项业务招待费预算,而客户经理并没有请客户吃饭就做成了该项业务。当天,客户经理携带家人将该预算自行消费掉,其行为()。A.因为业务已经谈妥,所以是合理的 B.不合理,不应当申报不实费用

C.如果消费超过了预算额度,则是不合理的 D.是合理的,因为客户经理并没有浪费

10.张某是银行的一名职员,一次偶然机会张某发现该银行以低于规定利率向客户发放贷款,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银行业从业人员,张某认为()。

A.该情况属于银行正常经营行为,不用大惊小怪

B.这件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不用理会,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C.自己也可以加入这种低利率放贷活动,并利用这种机会给自己的朋友提供贷款 D.应当向所在机构有关部门报告,或向监管部门举报

11.某上市银行职员沈某与另一家上市银行的职员林某在一次聚会中认识,作为银行业从业人员,他们()。A.可以通过邮件交换各自银行已在网上公布的财务数据,以及将要公布的信息 B.只能交换对某些客户的评价,不能交流有关客户的具体数据 C.可以一起参加学术研讨会

D.可以稍带夸张地宣传所在机构的优势

12.某银行的工作人员在与另一银行的工作人员接触时,遵守职业操守规定的正确做法是()。A.为不落后于对方机构,经常打听对方所在机构正在酝酿但尚未公开的重大战略决策 B.在对方临时离开办公室的空闲期间,随手翻看对方书架上的图书和文件资料

C.为给客户提供更全面的市场信息,在下班时间约见对方,询问对方银行近期将要推出的新产品设计思路等信息 D.与对方深入探讨行业及市场发展趋势的过程中,避开与所在机构商业秘密有关的话题 13.我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于()起正式通过并 实施。

A.1995年3月 B.2000年8月 C.2003年4月 D.2007年2月

14.《银行业人员职业操守》中,“守法合规”是指()。A.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以高标准职业道德规范行事

B.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资格与能力

C.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保守所在机构的商业秘密,保护客户信息和隐私

D.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行业自律规范以及所在机构的规章制度

15.银行业从业人员对所在机构违反法律法规、行业公约的行为,有责任予以揭露,同时有权利、义务向()举报。A.上级机构

B.所在机构的监督管理部门 C.国家司法机关

D.以上都正确

16.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本职业操守,并接受所在机构、()、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的监督。A.银行业自律组织 B.新闻媒体 C.国家机关 D.以上都正确

17.《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惩戒措施”中规定:对违反本职业操守的银行业从业人员,所在机构应当视情况给予相应惩戒,情节严重的,应()。

A.开除 B.通报同业 C.解除劳动合同 D.罚款

1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商业秘密既指技术信息,也包括经营信息

B.客户信息是指客户的地址、联系电话、财产及财务状况等信息

C.客户隐私主要是指个人客户的婚姻及家庭状况及其他不愿被他人所知悉、掌握的情况

D.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第三方或机构内部的其他部门提供客户的信息 19.下列哪种行为是明显违反《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规定的()。

A.银行从业人员不得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向客户提供规避法律、法规规定的建议

B.明知所经办的业务是为了逃避监管规定或规避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但仍不按照内部流程进行必要的报告,默许甚至提供协助 C.银行从业人员不得向亲朋好友提供规避监管规定的意见和建议

D.银行从业人员不得利用其所在机构的资源,为自己的亲朋好友提供方便

20.下列哪项原则不属于银行业从业人员在处理业务开拓与客户利益保护之间的关系应当遵循的()。A.诚实守信 B.公平合理 C.效益优先

D.客户利益至上

二、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20分。)

1.依《银行业业人员职业操守》规定,下列各项属于从业基本准则的是:()A.诚实信用 B.守法合规 C.专业胜任 D.勤勉尽职 E.公平对待 2.对于银行业从业人员的行为,《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规定的监督者有()。A.从业人员所在机构 B.银行业自律组织 C.银行业监管机构 D.社会公众

3.(),银行从业人员应遵守信息保密原则。A.在受雇期间 B.在离职后

C.在受雇期间与离职后

D.

国家机关依法查询客户资料时,拒绝透露

4.某银行分行行长要求其分行的一名信贷经理关照一笔贷款,而该信贷经理发现该笔贷款明显不符合规定,则该信贷经理(A.应服从领导的指示,按照分行行长的意思做

B.可以向该分行行长解释相关规定以及该贷款不合规的地方C.可以书面汇报请示有关领导 D.若受到该行长的巨大压力,可以向监管部门报告 5.银行业从业人员离职时,()。A.应当归还相关办公物品 B.应当妥善交接工作

C.只能带走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客户资料 D.归还所欠公司费用

6.银行业从业人员的下列行为中,违反“同业竞争”原则的有()。A.超出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发放贷款 B.与一些商铺协商,安装具有排他性的POS机 C.向客户转发网上有关竞争对手的负面消息 D.以免费方式向客户提供国际市场的有关信息 7.违反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人员,()。

A.可能受到公众谴责,但尚无法进行实质性的约束 B.其所在金融机构应当视情况给予相应惩戒 C.情节不严重的,不应当受到惩戒

D.情节严重的,将被开除,并被通报银行业协会乃至同业,丧失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工作的机会 8.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熟知向客户推荐的金融产品的()A.特征和收益)。

B.风险

C.法律关系

D.业务处理流程 E.风险控制框架

9.下列哪些信息属于内幕信息()。A.经营方针的重大变化 B.经营范围的重大变化 C.重大投资行为 D.面临的重大诉讼

E.重大的购置财产的决定

10.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履行对客户尽职调查的义务,了解客户的()。A.账户开立

B.资金调拨的用途

C.账户是否会被第三方控制使用 D.生理缺陷 E.婚姻状况

三、判断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合计20分)

1.对违反职业操守的银行业从业人员,监管部门应当视情况给予相应惩戒。()

2.银行从业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监管人员提供或许诺提供任何不当利益、便利或优惠。()

3.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接受银行业监管部门的监管。()

4.银行业从业人员对所在机构的纪律处分有异议时,可以直接向监管部门反映和申诉。()

5.银行业从业人员在业务活动中,在遵循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以邀请客户或应客户邀请进行娱乐活动。()6.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积极协助国家机关的查询、冻结、扣划活动。()7.银行业从业人员在接洽业务过程中,应当无条件满足客户要求。()

8.银行业从业人员可以在同业之间交换客户资料和及其交易信息。()

9.银行业从业人员在临时离开工作岗位时,应当将自己保管的印章、重要凭证和钥匙等交与本机构其他人员。()

10.银行业从业人员在所有情况下,都应当品行正直,恪守诚实信用。()

11.某银行会计临时请假离开公司,因为领导不在,为了节约时间,该会计人员将财务章交给无权使用此章的同事,并告知其可以利用此章处理紧急业务。这是为银行业务考虑的合理行为。()12.“利益冲突”原则要求银行业从业人员本人及其亲属不能接受其所在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以避免机构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冲突。()13.某上市银行的员工在家中无意间向亲属透露了所在银行可能面临重大诉讼的信息。该亲属第二天就卖掉了该银行的股票。由于是无意中的行为,不属违规。()

14.根据“了解客户”原则,客户由他人代理办理业务的,银行只需对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15.银行业从业人员不允许有任何礼物收送的行为。()16.某银行业务人员向当地一家集团公司争取存款的时候,为了避免商业贿赂的嫌疑,自己掏钱请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去国外旅游一次,使该负责人感到应当与该银行进行交易,并最终使该银行得到了这笔业务。这种行为属于正常的营销手段。()

17.银行业从业人员在引用同事已经公开发表并获得著作权的论文及著述时,若是在内部文稿中交流,则不必提及来源。()18.银行中如有闲置的手提电脑,从业人员可以带回家中供家人使用,银行需要时随时还回。()

19.银行业同业人员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在面对竞争的时候不能互相诽谤;还可以进行正常的学术交流,但不能互相交换商业机密或知识产权。()

20.银行及其从业人员在接受非现场监管的时候,提供的数据一定要真实、准确,但不必很完整。()

四、简答题:共2道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中对“礼物收送”是如何规定的?

上一篇:以案促个人改查摆材料下一篇:汽车文化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