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乘着情境的翅膀飞翔

2024-11-06

让语文课乘着情境的翅膀飞翔(16篇)

1.让语文课乘着情境的翅膀飞翔 篇一

乘着梦想的翅膀飞翔

人们常说:“人生是船,梦想为帆。”爸爸也常问我,我的梦想是什么?梦?在我幼稚的心里不就是早上能喝一大杯香浓的甜牛奶,晚上回家还可以立刻尝到香喷喷的饭菜咯!可爸爸听了总是慈祥的摇摇头。我疑惑极了,梦到底是什么?

直到有一天看电视,通过电视荧屏上闪烁着的动人故事,我才算知道了梦是什么——梦想是挂在天边的一朵红云,夕阳落下时尽情吟诵;梦想是黑暗中一缕阳光,为我们指引人生的方向,梦想是火炉里燃烧的熊熊大火,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田。

可,我的梦又是什么呀?

女航天员王亚平肯定知道自己的梦是什么吧?嘿,她可是航天员呢,可想而知,她一定从小就想当航天员吧?可在她却说,她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位老师。看着电视上的飞船发射,满怀憧憬的她扎根下了梦想的种子,比以前更深更坚定。10年后,这位充满希望的小女孩,在茫茫人海中,抢到了女性唯一一张“神舟”的船票。“梦想就像太空中的星辰,看似遥远,只要努力,总有一天可以触摸得到。”嗯,梦啊,一定得有永恒不息的信念吧?

可,我的梦又是什么呀?

廖智老师的梦呢?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一场毫无预知的灾难,把廖智老师的一切都毁在那里。她的家人,她未满周岁的孩子,还有她的双腿。“我想要走路!我想要跳舞!”重新舞蹈的梦想在她心中种下。可当她第一次穿上假肢,想要行走的时候,钻心的疼痛让她难以忍受,她甚至想到了放弃。但就是一个梦——跳舞!她选择了坚持。今天,一个更加耀眼的她,久违的裙子、舞鞋,让她更加辉煌!嗯,梦啊,一定要有坚韧不惧的胆识!

可,我的梦又是什么呀?

钢琴家郎朗不会不知道自己的梦吧?当钢琴家!肯定的,看他这么才华横溢,天赋突出,圆梦途中一定更一帆风顺呢!可谁知道,他曾是一个不可能出场的替补。但因为梦想,他坚持不懈,不放过一丝机会,竟得到参加芝加哥交响乐团世纪演出机会,一举成名天下知!我想,梦啊,也要有滴水石穿的坚毅吧!

梦想需要目标、信念、胆识和坚毅!在万千追梦者之中,这又是何尝有的呢?可,我的梦呢?我翻来覆去想不到。老师?不错!作家?也不错!医生?还是不错……这时,爸爸又问我:“孩子,现在你知道你的梦是什么了吗?”我俏皮地说:“爸爸!容我再想想,我去做白日梦去罗!”

梦想是树,为你撑起绿荫;梦想是光,照溶寒冬的雪;梦想是雪,滋润土地的水;梦想是水,形成无边的海;梦想是翼膀,由目标、信念、胆识和坚毅交织而成,将带我们在人生的浩瀚天空中,尽情遨游!乘着梦想的翅膀飞翔吧!没有梦想,就没有一个个奇迹的诞生!

2.让语文课乘着情境的翅膀飞翔 篇二

那么, 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 激活课堂, 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

古人云:“志不强者则知不达。”志即感。没有情感, 求知欲望不强烈, 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很难实现的, 而人的情感体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如果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去吸引学生, 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 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很多教师注重创设导入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的学习的过程中, 往往忽视了情境的创设, 要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保持极高的学习热情, 思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教师则要处处设置情境, 以此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课文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 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 仅仅像以往, 靠老师的一根粉笔, 一张嘴, 一本课本, 就能打动学生, 就能让学生进入情境, 是很难实现的。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学生, 所以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 任你是嘴皮磨破, 学生们也是无动于衷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 结合课文内容, 拓展教学思路,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 创设各种情境, 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一、以情燃情

中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 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看似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的时候, 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报一种大语文的观念, 跳出课堂, 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 读者与作者的感情要相互碰撞, 激起火花, 引起共鸣, 学生对课文理解才会准确深入。

二、联系生活

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决不能满足于对课文的分析上, 而是要求学生进入生活, 去分析生活中的大语文现象。这个时候, 同样需要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 让学生进入生活的情境中。比如在《人类的语言》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针对“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 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句话, 课文的介绍毕竟是有局限的, 生活中变化无穷的语言比课本上要丰富多彩得多。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出来, 到生活中去采撷变化无穷的语言之花。“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变化无穷的语言呢?”学生回答多种多样。“今还欠款1000元”是个歧义句, “还”的读音不同, 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又如:我成绩上升时回到家, 爸爸大方地说“吃什么做什么。”成绩下降时爸爸就不这么说了, 而是生气地说“做什么吃什么。”由课本走向生活, 使课本有限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也使得抽象的术语更加直观,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了“语言”就在自己身边, 会不由自主地开拓语言的“运用环境”, 课堂的辐射面大大扩展了。

三、扮演角色

有的时候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戏剧性, 创设一种表演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而迅速地理解课文。如《变色龙》中, 有一些十分适合表演的素材。警官奥楚蔑洛夫从广场走过的样子, 处理狗咬人事件穿脱大衣的动作, 我请一位学生现场给全班表演, 学生们为了表演, 自然对课文是认真的去研究, 对人物的性格仔细的去揣摩。在初二说明文的教学中, 表演情境有时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音乐渲染

创设语文情境, 播放音乐对渲染情境是一种重要手段, 而对音乐的选择, 除了以课文内容为基本要求外, 则应考虑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及选择与之相通的时代之音。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 都是反映社会生活, 表情达意。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 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 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竞赛激发

孩子喜欢争强好胜的, 渴望表现自己。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 运用竞赛手段, 激发竞赛情境。我在课堂中采用了小组学习法, 利用课文中的一些问题, 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 让学生在一种紧张的竞赛情境中去学习, 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麦琪的礼物》一文中, 设置悬念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于是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寻找文中的设置悬念之处, 看谁找得多、快!学生被激发了全部的主动性, 紧张的去认真阅读课文, 寻找答案。学生大多都能在这种竞赛的情境下解决了问题。

六、补改结尾

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学习课文, 同时也要让他们具备创造能力。所以在课堂中设置一种创造情境, 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 也是不可忽视的。利用一些课文的开放性结尾, 可以很好的达到目的。《我的叔叔于勒》中, 在课文学习完后, 让学生去运用创造想象写出于勒发财归来后的命运。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写菲利普夫妇把于勒接回家;有的写于勒没过多久又变成了穷光蛋;有的写于勒成为了大资本家……学生对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把握得很好。

创设情境的手段和途径很多, 许多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 不断的创新, 语文课堂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百花园。

3.让语文乘着音乐的翅膀飞翔 篇三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用音乐吸引注意,引入课题

任何课文课题的引入首先是一个难点,也是让许多语文教师棘手的问题。难就难在要创设一种恰如其分的情境和氛围,从而自然引入课题。这其实也是一个很考验语文教师基本功的环节。语文老师们往往靠单纯的语言情境,效果并不明显。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在新课开始时,先播放一段有关的乐曲或歌曲,创设教学氛围,让音乐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如我在教学《失街亭》一课时,就首先播放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歌,那深沉、浑厚的乐曲将学生带入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战争气氛之中,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各军事集团间斗智斗勇的情形以及主要人物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鲜活的人物形象也历历在目,栩栩如生。这样,歌曲带领学生感受雄厚的历史,使学生顺利进入课文情境。其实,很多课文都可以通过悦耳动听的旋律来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等名著,白居易的《望江南》、温庭筠的《菩萨蛮》等名词,大都可以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和感染下去掀开书页。再如《一个也不能少》《泰坦尼克号》等课文,通过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即使教师只字未提,学生早已进入那情那景,兴趣自然浓厚了起来。

二、用音乐渲染情感,创设情境

人们常说“文章不是无情物”,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实则是作者充沛感情的自然流露。任何一篇作品都包含着作者的丰富感情。由于音乐长于表达感情,也最容易触发听者的情感,在音乐欣赏中很容易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人的情感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学生更是如此。课文是以语言文字塑造形象的媒介和手段的,因而在阅读过程中需要读者有一定的理解力,才能在想象中构造起作者所描绘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语言文字的抽象性往往使学生一时难以想象文字描述的情景,也难以体验文字描写的情感。而音乐轻重缓急的曲调,明快的节奏,“未成曲调先有情”,能给他们更为直接、更为生动、更为丰富的感受,它所唤起的联想是从情感激发中自由展开的,能帮助学生克服语言文字的抽象性所带来的困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学生都非常熟悉,因此,在教学《失街亭》、《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及《杨修之死》、《智取生辰纲》、《香菱学诗》时,我就先播放相关歌曲。当学生熟悉的音乐响起时,学生热情高涨,眼前仿佛浮现出《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及一群红男绿女学诗作画的情景,学习课文时,兴趣自然浓厚,效果自然很好。

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则能更快地帮助学生架起想象、联想的桥梁,顺利将学生带入情景。在《白杨礼赞》的教学中配以《我爱小白杨》烘托白杨树的伟岸挺拔的形象,收到了震撼心灵、引发激情的理想效果。析读时,让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用音乐作伴读。平日平淡的语调在优美的音乐的带动下变得舒缓、圆润而深情。音乐像美妙的甘霖,滋润着学生们那灵敏的审美触觉,使他们兴奋、激动起来,情不自禁地把身心投入课堂。

三、用音乐意会言传,突破难点

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认为,“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形式,使人获得比其它艺术更为直接、更为生动、更为丰富的感受。”有些课文中老师讲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完全可以借助音乐传达给学生。

教学《月光曲》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的艺术感染力,我找来贝多芬的钢琴独奏曲《月光奏鸣曲》,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联想,感受穷苦兄妹俩的思想感情。听着优雅的音乐,领悟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体会社会的坎坷和生活的曲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爱到美的教育。

除古典乐曲外,现代歌曲对理解课文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时,我就播放王菲的同名歌曲,让学生在那天籁之音中去感受词人对天上人间的向往和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学习《愚公移山》时,我播放江涛的同名歌曲,让学生在气势如虹的音乐氛围中自然会领悟到愚公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同凡响的气概。在课堂上适当引入音乐,让音乐流动的触角去拨弄他们灵感的琴弦,不仅让学生感受了作品,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也使他们的人格得到了陶冶和升华。

四、用音乐促进感悟,指导朗读

中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指导学生感悟和有感情地朗读这方面,音乐有不容置疑的作用。好的音乐可以填上词,好的文章可以谱上曲。文章有叙事的,有抒情的;音乐有叙事曲,有抒情曲。好的音乐,只有用耳、用心去听,才能真正感觉其美妙;好的文章,只有用口、用心去读,才能真正领悟其真谛。音乐的节奏、曲调能为感悟的主体——学生营造氛围,提供契机,调动学生的知识、生活积累,让学生在自身与课文文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他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帮助学生真正有所“悟”。所“悟”之后配上音乐朗读,学生在文与乐的海洋中畅游,这时,他们朗读的语速、语调回相应地与音乐保持一致,达到理想的效果。即使较难读出感情的课文,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等简单得无法再简单的看似平淡的三字句,不懂音乐的人是感悟不出其非凡气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人,是无法向他人讲述命运之神是如何来敲门的,英雄与命运经过了一番怎样的决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而诸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这样的音乐就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在上《荔枝蜜》一课时,我用轻柔、舒缓的现代音乐。学生自读时,让音乐响起,文中美丽的景致,流动的情绪渐渐地浸入学生的心田,使他们仿佛置身于荔枝林,与作者一起经历那惊喜、探寻与感动的场景,仿佛看得到作者那欣喜而激动的面庞。

4.乘着梦想的翅膀自由飞翔 篇四

兴隆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徐毕卓

有一双翅膀,她美丽而且有力量,她能带着我们飞过高山险阻,到达梦想的地方,我想那对翅膀就是——梦想。

我也有一对这样的翅膀,它经常带着我去自由飞翔。一次,它载着我来到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在这个地方,我看见我的同学们在轻松快乐地学习。咦,我发现大家的书包变轻了,刘鑫泽再也不用整天拉着他的拉杆式书包了,老师的话语中也少了“这道题是重点,考试一定考”这样的话,课堂上多了很多亲自动手操作的实验,教室里不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在这里,爸爸妈妈都有一份自己的工作,他们再也不用远离我们去打工。每家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子,爸爸妈妈再也不用担心那近乎天价的房价。没到夜晚,一家人围坐在温暖的灯下,看看书,讲讲故事。

在这里,天空永远是蔚蓝的,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大片的绿地、树林,在雨后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彩虹,夜晚更有满天的繁星„„

一切都那么美丽、祥和。

“叮铃铃”闹钟吵醒了我,原来是一场梦,可是我还是不想醒。我把我的梦告诉了老师,老师告诉我说这是一个很美的梦,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5.乘着音乐的翅膀飞翔作文650字 篇五

在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中,那种感情的释放,总是会勾起人们脑海中的一幅幅画面,快乐、痛苦、幸福、执着、向往迈克尔杰克逊,他的音乐之所以备受欢迎,是因为他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音乐之中,这种感情在歌声中得到升华,趋向完美,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种旋律,更多的是心中的那一份感触。周杰伦的歌曲总会掀起狂潮,是因为他的生活被音乐占据着多半吧,所以他对音乐的理解会更深层,更全面,更懂得在音乐中怎样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得到听众的共鸣

生活中的交集情感,都能在音乐中得到舒缓,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用音乐来了解生活,感受悲欢离合;用音乐来表达热情,诉说喜怒哀乐,用音乐来感染旁人,发现生活的美好,感悟生命的真谛。

生活就像是一曲音乐,跳动的音符,完美的篇章,独特的演奏,构成了我们多彩的人生,音乐的世界令人向往,因为它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位听众。学习的氛围总是紧张的,它没有音乐的活力、舒畅与坦然,在忙碌之中,我们需要音乐来慰劳疲惫的自己,我要乘着音乐的翅膀飞向属于我的深蓝天空,在这里尽情的挥洒,尽情的遨游,尽情的释放

6.让语文课乘着情境的翅膀飞翔 篇六

上课伊始,老师出了个谜语: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每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孩子们边听边想,很快就猜出是“太阳”。老师把预先画好的哈哈大笑的“太阳”贴在黑板上。然后让同学们猜一猜太阳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求知的热情在想象中自然而然地高涨起来。

二、在想象中擦燃想象的火花

老师在引导有感情朗读课文时,其中的一句“草原上,太阳是从草里冒出来的”,一些孩子试了几次都读不好,难以把握“冒出来”该怎么读。南方的孩子没有见过草原,更无法想象草原上太阳升起的情景,要读好这句话确实不容易。

对此,老师从启迪学生想象思维入手,点击电脑,屏幕上呈现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碧绿的草原上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画面。老师首先引导看画:画面上有什么?学生说出了蓝蓝的天、红红的朝霞、绿绿的草原……这是画面上看得见的。接着,老师顺着孩子们的思路,启发想象思维:除了这些,再推测一下,还会有什么?有的说应该有小树,有的说肯定有许多野花,还有的说有牛、羊、马和牧民……老师的点拨,擦燃了孩子们想象的火花,他们通过看画、想象,“再造”了一个美的世界:草原的辽阔之美,草丛的茂盛之美以及草原上牛肥马壮的生命之美。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想象茫茫草原与蓝天相接的地方,太阳从茂密的草丛中慢慢升起的绮丽的画面……

孩子们闭上眼睛,细细地品味着,小嘴巴轻轻地朗诵着:“草原上,太阳是从草里冒出来的”。那份陶醉,那份自得,仿佛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吟唱,在表白内心的感受……孩子们进入了朗读的至高境界。

三、在想象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学习了课文,老师设计一个金话筒讲坛:说一说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子:有的同学喜欢太阳能发热,有了太阳冬天就不怕冷了;有的同学喜欢太阳光,有了阳光白天就不用电灯了,可以节约电费……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空间里翱翔。尽管孩子们的想象都是一些浅显的感性认识,但其间却闪烁着童真与童趣的光辉,充满了人间的真、善、美。

记得其中有一个同学说他不喜欢太阳,因为早上太阳常常打破他的美梦,太阳出来他就要起床了……类似这样的“理由”,我们不能单从“认知水平”去加以理性的修正完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是否说了真话,是否懂得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袋去想,说出心里所想的东西,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大话和空话。我之所以赞赏这一点,是因为我觉得,没有情感体验的教学是空洞和缺乏生机活力的,缺乏真情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

金话筒讲坛在《晒太阳》的优美旋律中,在老师动情的朗诵中,把孩子们再次带进了想象的境地:“我喜欢太阳,她给小草擦去昨夜的泪珠,给苹果抹上美丽的胭脂,给小猫送去美妙的梦境……”

改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以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从想象开始的。这一节课,教师努力解放孩子的大脑,鼓励他们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我解读、自我感悟,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欣赏他们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让孩子们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既训练了孩子们的想象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7.让语文课乘着情境的翅膀飞翔 篇七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越性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以生动、灵活、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和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岳阳楼记》一课,我一开头就在优美的古典音乐中出示了文章中描绘的三幅图景,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岳阳楼,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们乐于去学习呢?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多媒体课件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能创设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为学生感知事物提供了更宽阔的思维领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可见,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3. 有利于强化思想教育

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单靠语言表述,缺乏渲染,思想教育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而多媒体的合理引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七律·长征》时,我播放表现红军长征的影视片段,这些真实、感人的画面有利于学生体会长征的艰难,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坚强意志在克服困难、获得成功过程中的重要性,从小自觉加强意志品质的锻炼。

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不能取代传统媒体

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多媒体完全取代传统媒体的情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粉笔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可以随写随看,任意增删。而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时会有忽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却往往无法加到课件中,如果借助粉笔和黑板,这种灵感就会得到充分展示。

2.人机的交互不能代替师生的交流

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互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情感的互动。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因此,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在“教”中的引导者地位,不能以“机”取而代之。

8.乘着快乐的翅膀飞翔 篇八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方式;教学设计;教学媒介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曾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于人的学习是多么重要,尤其是小学生,学习的大部分动力是来自于兴趣的。数学相对来说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若不能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那么他们的学习之路将会越走越窄。如何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得从以下方面进行突破。

一、要从学习方式入手

从书中学,找到学习的乐趣。这个书主要是指教材与课本。现在的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基本上都做到了图文并茂、清晰易懂,更多地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改理念,所以指导学生学会看教材,教会学生读教材,是打开兴趣之门的第一把钥匙。教会学生常去接触教材,以轻松的姿态去感受知识,并进行阶段性的读教材交流会,让学生谈谈,从书中发现了什么,可以是知识性的,但更多的要引导学生谈谈应用性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找到了生活的结合点,自然而然地,也就会使得学生有种想进一步探究、想去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的目的,这样兴趣也就上来了。随意读教材,自然找兴趣。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在开篇之前,都安排有“编者的话”,以漫画的形式对教材的主要知识进行提示,这为学生从书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提供了纲要性的依据。

在做中学,体验学习的兴趣。知行统一,才能学以致用,这是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太多了,为学习数学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实践出真知,尤其是小学生,动脑的意识强了,动手兴趣就更浓了,也就为学习准备了基础。从做中学,符合小学生认知的特点。例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数学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要把自己手中的8根小棒分成两份,你会如何分呢?然后就布置学生自己动手试试看,看谁的分法多,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要检查时问:怎么分才能算公平,同样多?学生肯定会马上得出答案,于是教师就可以及时把“平均分”这个数学概念告诉学生,理解起来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分数打下了一个直观的基础。在课中,还可穿插一些操作性的练习,比如,把一群人平均分成两部分或是几部分。学生有了分小棒的基础,做起来也就不费什么周折了。从做中学,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学习的兴趣,有待于教师的合理引导,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发现矛盾、发现真知,要更多地强调合作。这样,学生在学习上的畏难情绪,也就会化解,真正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求知上,也就会慢慢地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兴趣也就来了。

到“游”中学,提升学习兴趣。游,指参观、访问、旅行等活动。通过“游”,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启迪智慧、增长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加深和巩固课内外基础知识,做到学习与生活结合。我们这儿指的游,更多的是有目的的小范围游,由教师安排的针对学习而设的游。

二、从教师自身角度出发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教与学无障碍。“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一定要明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必须互相尊重,把学生放在一个合理的位置上,以平视的目光去看学生。要看到学生眼中的渴望,看到学生心中的期盼。教师那充满爱意的眼神和微笑,那热情洋溢的鼓励与赞扬,都能激活课堂气氛,带给学生以学习的力量。对于小学生来说,再丰富的抽象说教,都抵不过生动的描述与肯定。

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文似看山不喜平”,对于一堂课来说也是如此,尤其是对于略显抽象的数学课来说。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设置悬念。例如在学习关于认识“时分秒”这节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看一句古诗“夜半钟声到客船”,问:“夜半是什么时候?”从古人的诗中,引出要讲的知识。这样,就比一开始就说“我们今天来学习认识时间”要引人入胜得多了。二是可以从知识的有趣之处入手。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让知识直观起来、动起来、响起来,什么能做到?那就是现在应用非常广泛的多媒体了。它可以把书本知识,通过视听手段变得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如三年级下册学习《统计》知识时,可以将在课堂上最费时费力的统计表制作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能让学生对知识一目了然,同时又节约了授课时间,增加了对各式各样条形统计图的生动感知。

9.让梦想的翅膀高高飞翔班会总结 篇九

让梦想的翅膀高高飞翔班会总结

今天的班会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听着孩子们畅所欲言自己的梦想,我仿佛看到一颗颗梦想的种子正在他们的心田生根、发芽。谁又能不说我们中国梦的实现就要靠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呢?下课后,我翻阅着孩子们写下的梦想,嗬,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有想当老师的,有想当警察的,也有想当科学家的,这是一类职业化的梦想;还有的孩子写到“我要用自己的力量飞起来!”,“要做按摩师,为父母老师解除疲劳”,“要做歌星,为亲人和喜欢自己的人演唱”等等,这一类梦想比较实际;还有的孩子要考清华大学等等,这是比较近期的梦想。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梦想,只要孩子们能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我相信美好的明天一定会降临孩子们身边!祝福孩子们!

10.让梦想张开翅膀飞翔议论文 篇十

今年暑假,我又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从头到尾细读了一遍。之所以读第二遍,是因为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更喜欢书里的主人公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是个命运坎坷的人,她刚满周岁没多久就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丧失了视力和听力,成为了一个又聋又哑的孩子。海伦没有被这场劫难打倒,她顽强地活了下来并努力让自己适应这个黑暗且悄无声息的世界。在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她开始学习知识,尽管困难重重,可她最后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也实现了她的人生价值。

由海伦的故事我联想到了自己,与她相比,我是个多么幸运的人啊!我身体健全,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因此我更应该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拼搏。我的梦想是将来能成为一个像沙利文老师那样有爱心有耐心的教育工作者,去帮助许许多多的小孩子甚至是像海伦这样的残疾孩子学习知识和文化,引领他们去实现他们的梦想。

海伦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同时知识也是快乐的。只有拥有知识,才能辨别真善美、假恶丑。”为了达成我的愿望,我得像海绵吸水一样地去学习新知识,只有不断地学习,我才能够成长,才能够进步,才能让自己拥有教书育人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要像海伦那样不畏艰辛,不怕挫折,不骄不躁,让自己的学习之路充满快乐。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梦想,有梦想就有目标,有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这样生活才会有意义。我要强大我自己,让我的梦想张开翅膀飞翔,飞向更高更远的蓝天。

11.乘着方言的翅膀 娜姐飞翔 篇十一

所以,当赵本山占领春晚舞台二十年后,中国人都晓得用一句东北味的“小样儿”来相互笑谑,而海派周立波的崛起,也让“打桩模子”不胫而走。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推广普通话一度成为某种政治运动。“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招幌下,北京话和北方话这对双亲都沦为轻度方言,一等半公民。“推普办”更同“计生委”、“爱卫办”一起搓堆儿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部级官僚设置。侯宝林郭全宝的传统相声名段《戏曲与方言》,就是特定语言歧视下的产物——尽管两位大师已尽可能保持了善意,而其再传弟子姜昆数十年后仍然继承了这种衣钵,这次并无组织明示。

直到带有软强制性质的“官方语言”不再具备号令九洲的能力和冲动,滋生于民间、润化于历史,自然形成的方言才赢得一片“出头天”,自主地扮演起日常交流、情绪反映乃至夫妻悄悄话的信息交换机角色。于是乎,只有当刘翔说出“混混,混混”后,我们才会对这位昔日110米栏飞人某场比赛的竞技状态感到放心。内紧外松,以某种无所谓面对万众暗示内心,恰恰是状态回勇的他能再度跑进13秒的利器。

那么,诸多方言中谁又最可能在2012年胜出,成为现实到网络的第一宠儿呢?答案是:武汉话。只因一个女伢。

有消息说,央视体育频道已破天荒配备了一位武汉话翻译,专以破译李娜姜山这对夫妻的网球对话,从悉尼开始,接着是墨尔本公园,再到位于巴黎16区南区的罗兰加洛斯。你吓我、起篓子、蛮砸实,很板眼(本事)的娜姐和她很晕(慢性子)的教练兼丈夫姜山,将通过屏幕向至少2亿中国人生动地上了一堂方言课。“搞么斯撒”(你想干什么)?这是出自澳网亚军、法网冠军最真切的嗔怒,“你要做么子啊”(你要做什么),这是全媒体时代最著名的火粑耳朵的直接回应。只因为一种在欧美国家听来仿如摩尔斯密码的方言,李姜成了另类意义上的贝克汉姆和维多利亚。

其实,武汉话从来未执过中国各地方言的牛耳,四川话、上海话、广东话,包括毛氏湖南话才有资格一争长短。此方言现代流行第一推手大概非池莉——一位鄂籍女作家莫属。通过她的成名作《不谈爱情》,我们才知道,原来距李娜出身地不远的花楼街姑娘,会用“你个婊子养的”来称谓自己的亲姐妹。书香门弟的男主人公庄建非遭遇吉玲母亲连珠炮般的诘问一幕,让不少未来归属汉籍的毛脚女婿们读后惊出一身冷汗。

而长时间就读教书于此地的学者易中天,索性将武汉话贴上“所向无敌、没人敢惹”的标签。

武汉三镇固然有名,但论到真正成气候,武昌也就七百多年的历史,名声更响的汉口則晚至明成化才有了大市集的模样。而待到“九省通衢”的名衔正式落定,已是康雍乾年间的事了。作为一个传统的物流集散地,一座水陆码头城市,其方言必然荟萃南北、五方杂处后自成一派。

武汉话的最大特点是没有卷舌,寥无修饰的三寸花哨使行音过于裸露,仿同长江边鹅卵石子路。同时,相较普通话虽多出一个声调却偏又缺少轻声部,一贯直来直往、火中取栗。而短了前后鼻音的特质又令言语间抽去书卷起伏,断了回转流长。不过,凡此三点倒也使其顿显活泼泼的市井之气和扑面而来的强悍作风,套句流行词,就是“不装”。

装的是语式。北京人见面总爱问候“吃了没”,八百里外的武汉,则热衷说“吃饭去(ke)”。在当地大量口语中,倒装句比比皆是浑然天成。

由此想来, 李娜这个开创中国网球历史的人物,也就此地方可孕育养成。你看,20岁,别人家正是踏入运动黄金生涯,而她却头也不回宣布退役读书。当李婷孙甜甜掠金于雅典奥运之时,她亦不过复出后充当个国家队陪练的清客。她梦想进入世界前15却意外肋骨受伤,她琢磨着站上北京奥运会领奖台却止步于四强。直至大红大紫的2011到来之前,在业内看来技术有缺陷、状态起伏大且因烟筒脾气不擅与领导、教练、队员乃至媒体沟通的她,总是距成功相差一步——虽然自7年前其全球排名一直位列中国女选手第一并从未丢失。

莎士比亚在《暴风雨》中吟到,春天总在最遥远的收获季节的终点到来。李娜之于网球,不正如武汉方言般柴米油盐、铿锵有力,看如一气呵成却是倒装人生吗?

其实,西方的娜粉们最先是对她流利的英语和赛后与姜山秀恩爱万般喜欢。从她嘴里,他们知道原来这位直率的运动员的先生,不仅夜间打呼扰民还管着冠军的信用卡。可问题是,一到场上,左胸口张扬着红玫瑰的大嗓门总是冲着教席上的夫君大吼大叫,关键是,这回听不懂了!李娜并不偏心,如果不是武汉人,中国的球迷也只能揣测这位网球女将约莫在甩雷霆、发脾气。至于内容,全球一同雾水。

终于,为了这位曾创造单场收视奇迹的武汉女伢,惯来字正腔圆以联播体独步中国的CCTV做出了破天荒的让步:请翻译,武汉话。

现在,我们能看到或听到一个更真实的李娜了。对比前两位有着世界级名声的体育明星——姚明和刘翔,她不必刻意展示东方文明的隐忍和现代青年的洒脱,面对丈夫兼教练,哪怕有几亿围观,她也可以想说就说,骂由心生。万丈烟火气的背后是下一个底线网前,直线斜线之前迅速的心灵按摩。就这一点而言,武汉方言功莫大焉。

据称,有北京政协委员日前在当地两会上正式提议将传授北京方言纳入幼儿园教程。在上海,市民们对是否要在地铁播报站名时加入沪语大感兴趣。在广州,去年亚运会期间关于当地电视台考虑取消粤语报道引发的争论至今未歇。想想还是武汉人现在得意,有这么一位功勋市民满世界飞翔,打球之余还不忘推广家乡方言。哈!谁让这世上八卦的人那么多——这是李娜亲口说的。 ■

12.让语文课乘着情境的翅膀飞翔 篇十二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问

教师要善于把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旧知识中,置学生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引发他们的好奇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师的语气、态度要诚恳,要用真诚的微笑、亲切的话语、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用注视、微笑、点头、手势等方式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地发表见解,提出疑问;在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时,无论提得正确与否、问题质量高与低,教师都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告诉他们能站起来提问是有勇气的表现,是积极参与新知学习的表现,值得肯定。对于学困生,如果他们愿意提问,更应积极鼓励、耐心倾听,保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

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一个不爱说话的学生问:“‘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是指作者的心像刀割一样痛吗?”引起班里一些学生的哄笑。我首先肯定了该生的提问,这种理解是对的。然后,让学生想想,就这句话,我们可以提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为什么心如刀绞?”“心如刀绞是一种什么心情?”于是,我让学生再读第七自然段。学生读后纷纷回答,有的说痛苦、无奈、绝望;有的说感动、敬佩……几种复杂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使作者“心如刀绞”。如此质疑、读书、思考、回答,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作者当时百感交集的心情,对邱少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保护好孩子那颗稚嫩的、敏感的、好学的心灵,别急着寻找我们心中的答案。先让孩子内心感到安全、快乐,其次再对其进行质疑方向的引导,就会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学效果自然水到渠成。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学生会始终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增强了学习兴趣。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提问,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外在环境,又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通过精心设计不同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问题,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假如学生有时提出了不恰当或不明确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并投以信任、赞许的目光,要肯定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然后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获得成功的喜悦。或者,鼓励学生与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对学生提出的说法,应采用与学生一起思考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思路,抓住关键处提问。例如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母亲的四句话:“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这些话若放在平时,意思就很平常,但在这儿却饱含着母亲怜爱儿子的深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同时也是将教学过程向纵深推进的突破口。学生的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词语我不懂”“这个句子我不明白”这个层次上。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①母亲有哪些不放心的事情让她这样做、这样叮嘱?②儿子已经二十多岁了,她的话是否多余?③母亲的话跟她的心境有什么关系?当问题提出之后,再引导学生深入地钻研课文,解决问题。就这样,在教师的相伴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又解决问题,他们往往会因此而感到无比自豪,坚定对自我质疑能力的肯定与欣赏。

三、授之以渔,让学生会问

会问问题,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信心来源。除了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只有培养起学生问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质疑。

引导学生从课题、文章的中心词语、重点句段、文章的表达特点等方面入手展开质疑,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天地。例如,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在初读课文阶段,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而在精读阶段,则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如教学《少年闰土》一课,一学生问:“鲁迅是富家子弟,有书读,为什么却说他的同伴和他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我首先肯定了这位同学善于读书,能抓住重点词句质疑,接着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学生知道”我”的知识仅限于书本,这些知识远离生活,而闰土虽然未读过书,却有着丰富的生活知识,相比之下,“我”就如井底之蛙了。三十年后,“我”对闰土记忆犹新也缘于此。

此外,我们还可针对矛盾处进行质疑。语文教材中常有看似矛盾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并加以质疑,可挑起学生的思维冲突,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如《中彩那天》一文中,父亲中奖了,本应是高兴的事,为什么父亲却不高兴?……

当然,我们还可从创设问题情境中质疑,从问题证明推理上质疑,从知识应用上质疑……还可对文章的标点、表达方法等进行质疑,让学生在质疑过程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启发诱导,让学生真问

除了会质疑,我们还要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比较、归纳、筛选,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有效提问,什么是无效提问,什么是肤浅的问题,什么是深刻的问题,从而影响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如说明文一般介绍的都是常识性的知识,拓展空间特别大,这一特点决定了开展拓展阅读、培养探究能力的优势,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合理运用。所以,当学完《太阳》一课之后,我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富有思考探究价值的问题:(1)太阳是怎样诞生的?(2)太阳还可稳定燃烧多长时间?它会熄灭吗?(3)太阳的热量是怎样到达地球的?(4)太阳那么热,为什么会有黑子?(5)为什么太阳黑子与人类健康有关?(6)太阳是什么样的天体?它的结构是怎样的?(7)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发热?(8)太阳的温度是怎样测定的?……在学生明确了所要探究问题的基础上,再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选择自己最想探讨的一两个问题,并制订阅读探究计划。然后让学生广泛阅读,收集、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这一环节尽管主要在课外进行,但为了保证质量,我们还是要加强指导,必要时应举办文献查阅、网上检索、做文摘卡等技能方面的培训。同时,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拓展阅读的效率,可提供必要的资料。《课标》中提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这样的质疑,与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相结合,与学生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水平,促使其创新思维得到激发,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丰富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质疑能力。

13.让语文课乘着情境的翅膀飞翔 篇十三

信念支撑梦想,行动成就梦想,梦想汇聚力量。《开学第一课》让我懂得了很多。

“小小彬、迷你彬、林妙可、黄诗阳、黄嘉琪(豆豆)、S.H.E、王可心、韩庚、张泽、焦刘洋、王力宏、陈翔、谭晶、常石磊、陈一冰、成龙、杨利伟、邓亚萍、李娜、于丹、章子怡、房祖名、朗朗、卢勤、张怡筠、陈楚生、林宥嘉、李炜、张译、七小福、卓君、邓丽、林书豪......”这些都是《开学第一课》中的人物,但我最敬畏的还是那位不放弃舞蹈梦的舞蹈老师——廖智

廖智在对截肢后刚愈合不久的伤口做了做自我按摩后,她在腰间系了条红丝带,来到舞台中央,开始伸展腰部、颈部、四肢肌肉,练起了舞蹈基本动作。廖智妈妈说,往日一个舞蹈片段一两分钟就可以完成,截肢后就需要10多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每次练习下来,都要腰酸背痛疼一晚。这让我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

梦想是什么,梦想是梦中的怀想;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是永不放弃的力量;是对于生活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是一种不竭的力量,让你不断燃烧心中的小宇宙,激发对美好生生不息的渴望,这种力量,会让你无惧风雨,无畏风险,不断前进。

别让任何人偷走你的梦,梦想比条件更重要,立志在先,目标的作用,目标要明确,大目标由小目标组成,梦想决定成绩,成功的道路是梦想铺出来的,上帝的延迟并不是上帝的拒绝,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为了梦想把握住现在,奇迹诞生的途径,火把的启示,在梦的远方,永不放弃你的梦想!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开学了,9月1日晚上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亚平,她是升上太空的又一位女英雄,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想。

还有一个4岁得了脑瘫的小朋友,医院已经放弃了对他的治疗,但他的妈妈坚持不放弃,付出了超乎常人的毅力,教他学习弹琴,最终孩子几乎能像正常人一样上学了。当他在现场弹出《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时候,我和妈妈都感动的哭了。他的妈妈太伟大了!太辛苦了!我从中也体会到了妈妈的艰辛,我以后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和妈妈的期望!

片中还讲述了2008年汶川地震中失去一条腿的廖智老师,她从前是个舞蹈老师,可是,因为地震她失去了一条腿,还失去了她可爱的孩子,从此她再也不能跳舞了,而且生活都不能自理。但是她并没有放弃,为了自己的梦想,她用假肢继续练习跳舞,并坐在轮椅上学会了轮椅舞,终于实现了梦想。

14.让语文课乘着情境的翅膀飞翔 篇十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特别是在教育界,信息技术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而语文学科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通过对它的学习,学生既要掌握语文知识,还要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传统的教学模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则很好地适应了这一转变。我们以语文教学为例,来探讨一下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及实现措施。

一、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积极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再加上教师的一张嘴,就是课堂的所有组成部分。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技术用精美的图画和清晰的文字代替了黑板上单调的书写,用优美动听的声音代替了老师单调呆板的讲解,用动态的画面带着学生回顾旧知,学习新知,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遨游世界,遍知天下事。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可以使教材中抽象晦涩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既给学生带来了很好的视觉感受,还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

2.帮助教师获得更丰富的教学资源,理清教学思路,更好地驾驭课堂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出电子教案和课件。电子教案相对于传统的用笔书写更加方便、快捷、清晰、条理。教学课件使得很多教学内容能够以非常便捷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它的出现代替了老师在黑板的书写,提高了课堂效率,帮助教师理清了教学思路。总之,信息技术的出现让教师有了更加充分的课前准备,缓解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从而使教师能够有条不紊的完成教学内容。

3.延伸课堂教学,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

语文学科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而广泛,仅仅靠课堂学到的那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从而突出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为课堂知识的拓展提供很大的便利。

目前几乎七八岁的孩童就会使用电脑,如果语文教师能够正确引导,让学生借助网络查阅有用的知识,就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他们的思维视野,培养其创新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课堂质量和效率的具体举措

1.创建网络教室,建立班级网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的网络课堂,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学校也可以考虑创建专门的网络教室,开设网络课堂,建立班级网。因为中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自觉性,创建网络教室后,每一台电脑就是校园网的一个信息点,学生既可以通过内部校园网利用本校资源进行学习,交流,也可以在教师的许可监督下用因特网自主学习。另外,学校还可以开设网络课堂,让一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在课后可以再听一遍,对一些好的学生可以在难度和广度上进行扩展。

学校还可以为每个班级建立一个网络学堂,博客网站,设置一些像基础大比拼,激情朗诵,优秀作文展示、答疑解惑,单元测验等等的一些模块。通过这些方式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提供一个好的平台。

2.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首先,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后的复习,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自主学习,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在网络上查阅;其次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评改也可以借助网络,这样每位学生都有和老师直接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一些相同的错误教师就可以直接复制,而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写,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再次,学生之间还可以借助网络合作学习。几个同学坐在一起,分工合作,一起探讨交流,总结概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积极开展名著阅读活动

现在网络信息非常发达,许多书籍不需要买,在网上直接下载就可以阅读了,这对于学生来说,免去了东奔西跑去图书馆,花费金钱购买图书的诸多不利因素。教师可以开展网络名著阅读活动,通过名著的阅读,学生可以继承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的历史文化,提高他们文学修养,另一方面,教师不用说,学生自己就会阅读一些网络文章,通过和名著的对比,融合,吸收,学生不仅会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而且可以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变化,用一种动态的观念来学习语文。

总之,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学生一定能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翱翔。

参考文献:

[1]张建新,张高华.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中国教育信息化

15.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篇十五

11月16日,我听了一位老师上《太阳》(北京师范大学版新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一课。这节课让我想起了爱因斯坦的话“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下面撷取其中的几个学习活动,分享孩子们想象的无穷魅力。

一、在想象中激发求知的热情

上课伊始,老师出了个谜语: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每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孩子们边听边想,很快就猜出是“太阳”。老师把预先画好的哈哈大笑的“太阳”贴在黑板上。然后让同学们猜一猜太阳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求知的热情在想象中自然而然地高涨起来。

二、在想象中擦燃想象的火花

老师在引导有感情朗读课文时,其中的一句“草原上,太阳是从草里冒出来的”,一些孩子试了几次都读不好,难以把握“冒出来”该怎么读。南方的孩子没有见过草原,更无法想象草原上太阳升起的情景,要读好这句话确实不容易。

对此,老师从启迪学生想象思维入手,点击电脑,屏幕上呈现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碧绿的草原上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画面。老师首先引导看画:画面上有什么?学生说出了蓝蓝的天、红红的朝霞、绿绿的草原……这是画面上看得见的。接着,老师顺着孩子们的思路,启发想象思维:除了这些,再推测一下,还会有什么?有的说应该有小树,有的说肯定有许多野花,还有的说有牛、羊、马和牧民……老师的点拨,擦燃了孩子们想象的火花,他们通过看画、想象,“再造”了一个美的世界:草原的辽阔之美,草丛的茂盛之美以及草原上牛肥马壮的生命之美。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想象茫茫草原与蓝天相接的地方,太阳从茂密的草丛中慢慢升起的绮丽的画面……

孩子们闭上眼睛,细细地品味着,小嘴巴轻轻地朗诵着:“草原上,太阳是从草里冒出来的”。那份陶醉,那份自得,仿佛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吟唱,在表白内心的感受……孩子们进入了朗读的至高境界。

三、在想象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学习了课文,老师设计一个金话筒讲坛:说一说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子:有的同学喜欢太阳能发热,有了太阳冬天就不怕冷了;有的同学喜欢太阳光,有了阳光白天就不用电灯了,可以节约电费……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空间里翱翔。尽管孩子们的想象都是一些浅显的感性认识,但其间却闪烁着童真与童趣的光辉,充满了人间的真、善、美。

记得其中有一个同学说他不喜欢太阳,因为早上太阳常常打破他的美梦,太阳出来他就要起床了……类似这样的“理由”,我们不能单从“认知水平”去加以理性的.修正完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是否说了真话,是否懂得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袋去想,说出心里所想的东西,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大话和空话。我之所以赞赏这一点,是因为我觉得,没有情感体验的教学是空洞和缺乏生机活力的,缺乏真情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

金话筒讲坛在《晒太阳》的优美旋律中,在老师动情的朗诵中,把孩子们再次带进了想象的境地:“我喜欢太阳,她给小草擦去昨夜的泪珠,给苹果抹上美丽的胭脂,给小猫送去美妙的梦境……”

改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以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从想象开始的。这一节课,教师努力解放孩子的大脑,鼓励他们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我解读、自我感悟,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欣赏他们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让孩子们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既训练了孩子们的想象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16.让语文课乘着情境的翅膀飞翔 篇十六

一、激发幼儿兴趣,提供不绝的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幼儿园音乐合唱教学也是如此。幼儿兴趣直接影响学习的全过程,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在开展合唱教学活动中,教师选择一首幼儿喜欢的、有兴趣的歌曲尤为重要。因此,在选择合唱歌曲时,要会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理解事物及理解语言能力的局限,歌词内容是否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同时,还应该考虑音域合适,曲调流畅,歌词上口,速度适中,结构简单的歌曲。如小班歌曲《吹泡泡》大班歌曲《柳树姑娘》《大母鸡》《两只老虎》《小乌鸦爱妈妈》,都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玩过的、看过的非常熟悉的事物,孩子们学起歌来不仅能很快的记住歌词,学会歌曲,而且兴趣也很高。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教学系统中的第三个基本工具和手段。它包括七种不同的姿势,各代表音阶中固定的某一唱名,通过在空间中所处的直观形象化的不同高低位置,帮助幼儿通过视觉感受加深对音程空间感和各音之间高低关系的理解。利用柯尔文手势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唱旋律唱名的双声部的练习,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双声部合唱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音准。

二、提升教师素质,保证教学精彩纷呈

1.教师鉴赏分析音乐的能力。

在合唱教学活动中,为儿童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教师不仅要能较为敏锐地识别什么样的音乐适合何种年龄的儿童,更要能较敏锐地分析音乐作品内含的各种教育价值,并在教育过程中更为有效地将音乐作品的教育潜力转化为儿童的真实发展。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除了引导幼儿学会演唱歌曲,还要看到作品中蕴含的深深的“爱”的情感教育,教师要把这种“爱”的教育在学习歌曲中升华。同时还要能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结合幼儿的实际水平,确定演绎歌曲合唱形式的能力,如通过唱衬词的形式演绎《柳树姑娘》这首歌、以轮唱的形式演绎《两只老虎》、以高低两个声部演绎《大母鸡》等等。

2.教师基本的音乐表现力。

音乐是人际沟通的艺术。在合唱教学中,往往需要教师的现场示范演唱,而教师的这种现场表演,是教师利用音乐所作的与儿童的直接沟通,是儿童直接模仿的对象。这种师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对儿童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的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意义。因此,教师自然、朴实生动、鲜明优美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对儿童的音乐审美熏陶和获得的音乐价值观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教师的音乐文化涵养。

教师在合唱中应当掌握一般的音乐知识、乐器知识、音乐舞蹈表演知识、著名作品的背景知识、合唱的指挥技能以及简单的创作知识,因为这些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的鉴赏、分析和表现作品,有助于更好地鉴别幼儿的发展和指导幼儿学习。

三、培育良好素养,夯实和谐合唱的基础

合唱对音乐的和谐性、曲调和节奏的准确性要求比较严格,对音准、节奏、发声、吐字、呼吸、力度以及姿势都要尽量正确、统一。因此在平时歌唱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循序渐进的对幼儿进行有关音乐素养方面的培养,为合唱教学活动打下基础。

良好的音乐素质包括:良好的歌唱面貌、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发声方法、良好的音准能力、良好的节奏感以及正确、默契的合作技能。通过以上六项良好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夯实合唱基础。在合唱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注意倾听自己和他人的歌声,知道自己的歌声在音量、节奏、音色上要与其他人的协调性,以及声音表情、脸部表情和动作表情方面的和谐一致。

上一篇: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教学反思下一篇:东江湖湿地效益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