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精选14篇)
1.浅谈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一
分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愈发的被人们所关注。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也是处于起步阶段,对幼儿的教育主要还是偏重智能和体格的训练,而对他们的心里健康往往忽视。本文详细分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现状,并提出解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 教育现状; 解决途径;
近些年,发展成为各行各业的主旋律,在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之后,健康和教育逐渐的被老师和家长所意识和重视。教师和家长们认为:幼儿是人生的初级阶段,幼儿健康教育的价值为以后人生各个阶段提供很好的帮助。所以,教师开始在幼儿园各学科教育中培养幼儿对周围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设计特色教室,为他们提供思考、沟通交流等机会,从而培养幼儿多学、多沟通、多操作的“三多”能力。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概念
幼儿心里健康概念,概括的说,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主要表现为:1、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客观认识;2、具有诚信自立精神;3、可以与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处理人际关系;4、适用周围社会环境,顺应时代发展。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通过对周围幼儿了解,发现很大一部分幼儿平常都在看电视或者手机,而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主要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主观动手能力,非常欠缺。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被教师和家长不重视。通常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2.1缺失幼儿教育观念和理念
一个幼儿好的教育一定是全面的,但是现在大多数幼儿园过分重视教室高上大,玩具多而新等硬件建设,片面的认为只要幼儿园装修够豪华,生源就肯定不会少,而幼儿健康成为的软环境建设,他们大多数认为没有必要。
2.2专业性的教育手段匮乏
现阶段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数已经开设,但是开设的质量和专业性令人担忧,举例来说:大多数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师都是兼职,主要是为了完成这项工作,责任心通常不足,如果这个心理健康教师受过专业教育还好,如果没有后果不堪设想。
2.3不注重培养幼儿情商
目前,大多数老师偏重喜欢那些智商高,学习好的幼儿学生,认为学生只要在幼儿园,特别是学前班,只要成绩好,家长就肯定高兴和满意。所有,有些幼儿园甚至开始设置小学的学习内容。这是严重的教育观念缺失,幼儿的成长是全面,不仅仅是学习知识,但是现阶段幼儿的沟通能力、创造能力、交往能力等均被教师和幼儿园忽视了。诚然,一些幼儿园开始尝试设置特色学科,比如:手工课、实践课但是开设的时间真是少得可怜,大多数幼儿园开设的质量也不高。
三、解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3.1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观念
幼儿学习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幼儿园在完善硬件环境的同时,幼儿的情感教育更不容忽视,幼儿园要让幼儿学会怎么合理控制情绪,如果遇到心情烦躁,要引导幼儿有效缓解。另外,幼儿的人际关系良好成长,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试想,如果一个幼儿能很好的处理与周围同学的关系,教师和同学都非常喜欢这个幼儿的良好性格,那么这个幼儿之后进入社会也会很好的适应周边环境,处理好与周围人员的人际关系。反过来,如果幼儿园不能创造或者教育幼儿适应周边的环境,那么这个幼儿进入社会还是会遇到同样的问题。除此之外,幼儿园还要为幼儿营造谐和的创造环境,让幼儿要早一点体会到创造带来的兴趣。幼儿教师还要学会鼓励幼儿自然大方的进行表现,让幼儿在得到表现能力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表现思想,让他们具有饱满的热情。总之,要想幼儿教育成功,一定要多思考、多培养,而不是一味的灌输。
3.2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2.1多方位的教育,培养幼儿的良好心理状况:
幼儿的一些简单心理行为问题等不是真正的社会心理障碍,如果要防止这些行为频繁发生,全社会都要增加维护与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的意识。首先,对幼儿展开情感教育:幼儿在生活或者学生中,如果遇到心情烦躁,家长和教师不能一味的责怪,二应该对这种行为进行有效引导,让幼儿学会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提高自己处理心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让幼儿学会正确的处理与周围幼儿的人际关系,不能跟幼儿一味的争执,做到周围的幼儿或者幼儿园教师都喜欢自己。只有这样养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后进入社会才能对幼儿健康的心理有所帮助。否则,就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社会心理问题,影响幼儿未来的健康发展;再其次就是进行移情训练:所谓移情就是假想自己与他人进行交换环境,能够考虑或者想到他人现在想法的一种能力。如果注重幼儿这种能力的培养,把这个幼儿放到社会那么他就会具有一种与社会熟悉的感觉,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将所有改善。但是,幼儿园和社会很少对幼儿这种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一定程度,他们始终认为这样的能力可有可无,不应该作为幼儿成长的必须一部分;最后家庭教育也是幼儿心理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应该和幼儿教师保持长期沟通,建立起长期的沟通机制,让幼儿明确,只有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了,家长和老师才能开开心心,所以家长和教师都要关注幼儿的想法、心理活动,尊重幼儿,不能烦躁和过分责备,为幼儿成长贡献家庭和学校应有的努力。
3.2.2认识个体差别: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小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不同于另外一个个体的一面,幼儿作为这个小个体,自然也不例外,因为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因人施教,而不能千篇一律。首先、可以进行个性教育。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幼儿总结不同的教育方法,尽可能的对幼儿进行分类教育和指导。其次,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幼儿开展心理疗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幼儿,有一些只要施加指导就能改变的问题,教师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候不能回避,认为不是自己的事情,要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治疗,尽可能的让幼儿养成健康的心理。
3.2.3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于幼儿实践活动中能起到有效作用。幼儿教师和家长要尽可能的在一些好玩的实践活动中满足幼儿的正确要求。不恰当的教育和想当然的干预都容易让幼儿的各方面需要受到一定影响。实践活动是独立性能力养成的重要方法,在角色实践活动中,幼儿通过实践活动处理好与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这样有助于幼儿合群意识的养成和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一些教育的、社会的实践活动等让幼儿学会协作的精神。
3.2.4进行自我认识和评价:
教师和家长,在幼儿期要帮助幼儿学会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防止幼儿过高或者过低的进行自我评价认识,这有助于增强幼儿养成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能力。当然,进行自我认识和评价也是幼儿健康心理养成的重要方面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在幼儿的学习或者生活中发现幼儿的点点进步,对他们有效地开展教育。
3.3在幼儿教育中,把智力和和品质教育结合起来
人的品质教育始于幼儿时期,幼儿时期是人生最基础的阶段,如果这个时期教育出现偏差,就会影响人生的发展。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品德和意志力的培养占据重要位置。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心里健康的孩子不容易被影响。所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适应能力是幼儿乐观、自信的关键。当幼儿碰到挫折失败的时候,作为教师、父母不应该首先进行责备,而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幼儿学会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全面的成长,而如果幼儿全面成长了,我们民族的素质教育才有更深的意义。
总之,作为一名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美好心灵。只有我们热爱孩子,热爱教育孩子这份工作,我们才能把幼儿教育事业做好,才能让孩子在祖国的大家庭下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将来所从事的事业不是一个小小的事业,而是为我们国家培养未来花朵的事业,我们一定要使出浑身力量,尽自己所学给孩子一个向上的成长环境。同时,我们也希望全社会也要参与进来,同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顾荣芳,薛菁华.幼儿园健康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张莉.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3]孙倩蕾.浅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xx (11)
2.浅谈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二
1. 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父母所持的不恰当的教育理念主要表现为对孩子期望过高、教育方式和内容的失当。
父母与子女接触的时间最长也最直接, 他们对幼儿的态度、观念及教育方法将对孩子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 众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 往往存在急于求成的心态。许多幼儿家长预先为自己的孩子们设计好未来的道路, 却未能考虑到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等实际情况。由于缺乏正确的理念, 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其结果既浪费幼儿家长大量的精力和财力, 又极可能挫伤幼儿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影响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受不恰当教育理念的影响, 部分幼儿家长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也不甚恰当, 要么对幼儿过于溺爱, 千方百计地满足幼儿的需要;要么过于严厉, 信奉“棍棒下出孝子”, 对幼儿随意辱骂, 毫不考虑孩子的自尊心和人格, 导致孩子的性格走向两种极端:性格倔强的孩子, 对父母产生抵制情绪, 性格会变得暴躁;性格懦弱的幼儿, 则会产生恐惧心理, 变得虚伪老成, 失去幼儿应有的纯真。
另外, 众多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内容认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大多数人把幼儿教育等同于幼儿识字、背诵、学外语等单纯性文化知识的学习, 盲目地攀比所谓文化课程的成绩, 忽视对幼儿的品德、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当前社会上需要的是智商、情商等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中, 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未来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家长如若过于强调对幼儿智商的培养, 而忽视对幼儿兴趣、情感等因素的培养, 就会影响幼儿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 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1.2 幼儿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不足。
这主要表现为幼儿课程设置问题和幼儿教师自身素质问题。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与国外合作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 幼儿教育机构的课程受到国外的幼儿教育理论的影响也越来越多, 而幼儿教育机构对这些理论盲目地学习和吸收不当, 也造成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机构盲目地追捧国外幼儿教育潮流的现象比较严重。他们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对待国外先进的幼儿教育经验, 忽略中外文化的差异。这种只知一味地模仿, 而毫不考虑本土适应性的盲目的“拿来主义”, 将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人文传统弃之不顾, 束缚了我国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的幼儿教育机构缺乏一种独立的判断力, 盲目跟风, 如当社会上大肆宣传知识经济时代时, 他们就开设电脑课;有人提出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时, 他们就对幼儿进行谋略教育。从幼儿教育机构所开设的课程来看, 大多幼儿教育机构开设的课程, 远远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这突出表现在, 不断增添新的学科而忽略了对开设学科内容间的联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梳理;原先开设的课程内容的难度不断地加大, 超出了幼儿的理解力范围;有的幼儿园则过度地以成人世界的思维来度量幼儿教育课程的内容, 使课程内容严重成人化, 忽略了幼儿的身心特点。
1.3 幼儿教育机构中部分幼儿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幼儿教师是一个专门的技术岗位, 需要从业者具备特定的能力和技能, 要求幼儿教师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具备一定的组织与管理幼儿的能力, 具备与幼儿沟通交流的能力等。就目前而言, 幼儿教师的素质现状大体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受多种因素影响, 幼儿教师们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逐渐丧失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 对自身事业的发展前途也感到迷茫, 失去奋斗的方向和动力, 安于现状工作懈怠;二是幼儿教师虽然接受了较多的培训, 但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他们在日常教学中依然不能尽快地适应教科研的要求。这种出现在幼儿教师身上的个体认识与行为之间的差别要求幼儿教师要增强自身的科研能力, 要通过教科研逐步变成幼教领域中既有富有实践经验又有丰富的理论作为指导的专业幼儿教师, 而这些恰恰是对当前的幼儿教师来说比较难以做到的事情。
2. 解决存在问题的策略
针对目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可采取以下解决策略。
2.1 家长要理智地对孩子施爱。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来自父母的爱, 会增强幼儿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使他们对生活和未来充满自信。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就家长对孩子的爱的问题发表以下言论:“正如奎宁一样, 正如食物一样, 爱是要求有一定分量的。”超过一定分量的爱, 会变成对孩子的溺爱。这要求孩子家长掌握对孩子爱的分寸, 要做到爱和严合理结合, 不短缺也不能越界。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或家长一时办不到的事情, 孩子家长要耐心地去说服;对于孩子的缺点和错误, 家长应及时教育, 不迁就、不护短。另外, 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 全方位地关注孩子, 而不是只关注他们的成绩。此外还要爱护他们的心灵, 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信任, 让他们从小懂得平等友爱。这样孩子得到的将是一种充满亲情的、理智的爱, 而不是偏爱、溺爱、盲目的爱。
2.2 幼儿家长要摆正心态, 提高素质。
幼儿父母要明白:“自身素质不好, 就根本没有资格教养孩子。”幼儿父母要勤奋工作、诚恳做人、富有正义感, 而且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力求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幼儿家长无论是说话还是行动, 实际上就已经在教孩子怎么做了。家长经常教导幼儿, 要求他们对别人有礼貌, 不能对别人乱发脾气。可是当幼儿父母自己说话的时候, 经常大呼小叫的, 有时甚至口带脏字, 幼儿必然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家长要孩子做到的, 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2.3 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幼儿教育机构的课程。
每个幼儿教育机构都有自己的特殊之处。盲目跟风和完全照搬国外理论或课程模式是极不科学的。幼儿教育机构在开设幼儿课程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本机构的情况, 构建适合本机构的幼儿课程体系。在设置课程时, 应该努力做到:充分关注幼儿发展的诸领域且注意保持各领域相互间关系的和谐, 逐步构建适合我国本土及幼儿教育机构实际的课程资源, 还要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此外, 还应合理化幼儿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幼儿教育机构课程应以满足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为根本目的。它首先应考虑的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不应使幼儿过早地进入到成人社会, 也不该把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相符的, 而成人认为重要的内容纳入幼儿园课程之中。
2.4 全面提高幼儿教育机构教师的素质。
各幼儿教育机构应当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教育资源, 科学地促进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提高幼儿教师的组织和管理及沟通能力, 减少幼儿教师培训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 并且能深入实践, 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总之,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是我国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家长和幼儿教育机构应共同参与幼儿教育工作, 保证幼儿教育平稳健康地发展, 并及时解决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幼儿教育不仅是幼儿个体进入小学的准备阶段, 而且被视为个体成长的人生基础, 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赵双英.试论如何加强幼儿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3.浅谈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三
【关键词】学前教育 幼儿教学 发展现状 问题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07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的经济生活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相应的对教育教学方面的要求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对幼儿教育要求更高。在实际的幼儿教学中,家长对教学的重视,也进一步带动着教育相关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从孩子抓起,注重对孩子的学前教育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将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我国当前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并能够为接下来的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供积极的教学策略,从而奠定有效地教学基础。为此,在当下素质教育改革理念不断发展大今天,学前教育中的幼儿教学应当受到教师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同时,教师和相关部门还需要对幼儿教学的教学现状,以及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细致的认识和理解,并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宜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来讲,教师或者学校等相关部门可以从多个层面入手,以不断实现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改善。
一、新课改背景下,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教育教学所取得的进步
新课程改革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方式,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对比下,日渐显示出积极的教学益处来,这种教学方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来讲,在传统和创新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和立场上来看当下的幼儿教育,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的进步之处。
首先,在幼儿教育教学领域内,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具体来讲,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的教学往往注重以自身为课堂的中心,而忽略了孩子在课堂中的自主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将孩子带入到一个“亦步亦趋”的教学环境下,并进一步影响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和施展。比如,在很多幼儿园中,教师对幼儿教学的主要目的和教学的出发点的认识不恰当,尽管很多教师认为幼儿园阶段的教学无须进行大量的知识性内容的讲解,但是它们同样忽略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他们往往认为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实际上是家长们日常缺乏管理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才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机构之中,因此,教师的主要职能就是哄孩子、照顾孩子。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开始认识到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爱好培养的重要性,并能够进一步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对教学理念加以实现。
其次,在幼儿教育教学领域内,教师的教学评价标准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在原有的幼儿教育中为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小学入学基础,教师们也会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汉字教学和加减乘除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依靠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但在新课程改的教学理念影响下,教师开始更加关注孩子的日常学习创造能力的发挥,摒弃了以往以成绩定成败的教学认识。在这样的教学培养的方式下,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学习,还能够将失去已久的童年乐趣找回来,这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也将对孩子的人生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手段还相对僵硬,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的开放。之所以说教师的教学手段僵硬,主要是指教师在开拓孩子发挥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这一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这也许是受中国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中,中国的应试教育强调“一个问题有一个对应的答案”的教学方式,而教师也主要担当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角色,承担着传授知识的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式一致延伸到幼儿教育教学的现实中。但实际上,这一教学方式恰恰是对人文化的教学理念的违背,也就是说,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一部分教师已经具备了传承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意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手法的使用上仍然比较彷徨。为此,学习西方的幼儿教学方式,尤其是美国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也成为当下幼儿教师应当关注的问题之一。
第二,当前幼儿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还比较欠缺。这主要是针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幼儿教师引进机制来讲的,在很多城市和地区,幼儿教师的教学准则和教师准入机制相对较低,这一问题的突出表现,就在于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不高。一般来讲,一个获得了初中毕业学历的学生就有机会进入到幼儿教师的行列之中,而低学历的教师准入机制则意味着担当幼儿教师的教学主体所具备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实力还相对不足。这也是在当下社会中,屡见不鲜的教师体罚、虐待幼儿学生的教学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为此,提高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的质量也是改善幼儿教育的一大方面。
三、解决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方面,教师需要采取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并开放问题答案,尊重学生的想象力。比如,教师可以采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并通过具体的动手实践操作来构建学生的形象化思维。对幼儿来讲,堆积木的方式就能够促进孩子对几何图形的感知能力,拓展其思维想象空间,而绘画、涂鸦等的方式也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学校等相关部门要优化幼儿教师的引进机制,对幼儿教师的教学实力和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技能进行细致的考核,以保证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提高,为孩子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从而从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等各方面为孩子的学习营造便利。同时,幼儿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身,不断学习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如在讨论问题时不设定答案,而是任由孩子去发挥想象,或者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4.浅谈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四
一p首先谈谈高中学生写好议论文的重要性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高中生应通过议论文的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议论类文的写作要求,并运用多种写作技巧,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写作。可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是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目标。所以怎样训练学生学习写作议论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据上次北京专家程淑玲老师说,在她和命题组的老师交流的时候,命题组的老师说到作文这一块时如是说:虽然高考作文通常这样说“文体不限”,可是从本意来看还是有限制的,希望同学们写议论文,因为学生这个年龄适合写作议论文,而且议论文较散文、小说和戏剧更好写。所以教学生写好议论文是学生在考场上拿高分的最佳选择。
二、学生在写作议论文中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
其一,不能围绕材料提炼观点
材料作文是高考作文的新潮流。纵观高考作文设计,多以材料作文为主。本学期开始,主要训练学生怎样运用材料来写议论文。
一般来讲,对于一则材料,首先要去认真解读,在读懂的基础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炼观点。应该说可提炼的观点很多,但学生首先要把握主要观点,再理解材料的其它观点,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能有所选择,才能发挥自己的写作优势。
可是我们的学生在拿到一则材料时,慌慌张张、囫囵吞枣的看一遍,似是而非的解读出一个模棱两可的很不明确的所谓的哲理或者是观点。因为没能很好的解读材料、读懂材料,所以导致悟出的哲理和观点自己也不甚明了,在后面的写作中就越来越偏离材料。拟写题目更是一塌糊涂,四不像,像雾像雨又像风其实什么也不是,最不像议论文。
其二,材料奇缺,信息库储存的信息少得可怜。在写议论文时,正面论证总喜欢援引司马迁、陈景润、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的事例,一旦要用反例,又津津乐道于方仲永的幼年、牛顿的晚年。在说理的时候,常常结结巴巴,欲说还休,甚至顾左右而言他?究其原因,就是信息库缺乏写作议论文的必需的材料,事实的或理论的。这无形之中陷入了提取信息捉襟见肘的窘境,其结果轻则用例古板,重则知其不堪用而用之,以致材料不能为观点服务,说不出道理,为了凑足篇幅,只好写些不着边际的话。
其三、论证无力,缺少分析、感悟的链条。信息的组合要按一定的关系,而这种“一定关系”是用某些符号来表示的。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当论点和论据按照一定关系组合成信息系统时,则要用一些文字来揭示其内在联系。换言之,就是要用文字来阐发论据所蕴含的意义,使之跟论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仅仅是两者简单地相加,而没有用分析的文字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尽管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也会给人缺乏逻辑力量,缺少说服力的感觉。反之,如果我们在论点和论据的组合中加以必要的分析,即让其显示“一定关系”的信息介入组合,那么就会产生“事实胜于雄辩”的论证效果。遗憾的是学生的议论文往往观点加材料,缺少分析的链条,因而论证显得干瘪无力。
其四、转移论题,不具备正确评价的能力。我们从议论文写作的思维程序可以看出,当学生完成一篇议论文的时候,实际上意味着他已经确认自己对信息的组合加工是合理的,否则便会继续不断进行信息组合加工。可事实是,为什么明明是转移论题(如材料不能为观点服务,分析说理背离所要谈论的话题等)的作文,学生还自以为是地认为已经成篇呢?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尚未完全具备对组合加工的结果进行正确评价的能力。所以当他们在对组合加工的结果进行评价、取舍的时候,无法淘汰无效思路,而误把它当作正确的设想加以肯定。这样,学生津津乐道于离谱的话题而不自觉,“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便也不足为怪了。
诸如此类问题,导致学生议论文写作的结果是:(1)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用例古板、勉强,甚至不堪用而用之;至于理论的阐述更是无力展开。(2)在论证的过程中只是观点加材料,无法把两者联系起来进行有效的分析说理。(3)不能很好地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容易产生思维偏向,常常前后脱节,顾左右而言他。
三、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对症下药,事半功倍。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问题:
(一)关于论说性材料提炼观点的方法。论说性的材料总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对于一则论说性材料,如果材料讲的是“是什么”的问题,那么这则材料的中心论点就是我们要提炼的主要观点;如果材料讲的是“为什么”的问题,我们不妨把材料当成论据,它所要证明的观点就是我们要提炼的观点;如果材料讲的是“怎么办”的问题,那么办法所依据的思想方法就是所要提炼的观点。下面是一则论说性的材料,让我们提炼出一个观点来。
材料是:3月以来,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多次发生沙尘暴。全国约1500公里的铁路,3万公里的公路和5万多公里的灌渠遭到破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相当于西北五省财政收入的3倍。
这则材料谈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它指出了203月以来沙尘暴的严重危害,如果把它作为一则论据,这则材料证明的观点就是“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这就是我们所要提炼的观点。
再看一则叙事性的材料:
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军队对峙长平。赵国任用老将廉颇,坚守不出,秦军无计可使。于是秦国派间谍前往赵国首都邯郸,散布谣言:“秦国只害怕赵括,不害怕廉颇”。并且,收买了赵国宫廷的一名宦官把这一消息带给赵王。赵王果然中计,决定以赵括取代廉颇。赵括的母亲听到这一消息,急忙上书赵王说: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用他作为将军,赵军必然大败。为了国家的安危,不能用赵括作为将军。赵王不听忠言,任用了赵括。赵作为将军之后,秦国偷偷起用名将白起作为将军,与赵军对垒。由于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冒然出击,被秦国围困在一条小河里,乱箭射死。秦军俘虏了四十万赵军,在长平至咸阳的路上,将他们全部活埋。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写一篇作文。操作程序如下:第一步,找出主要事件。上述材料包括四件事:秦、赵两军对峙长平;赵王中计以“括”代“颇”;赵母上书阻止用“括”;赵括纸上谈兵误国。比较这四件事,赵括纸上谈兵误国最为重要。第二步,弄清主要事件涉及的主要人物。材料中主要事件涉及四个人物:赵括、白起、赵王、廉颇。分析对比,不难发现赵括为主要人物。第三步:用“二分法”分析主要人物,提炼主要观点。我们必须弄清材料对人物是褒扬,抑或贬斥。如果是褒扬,弄清褒扬什么。材料褒扬的精神品质,思想方法即为要提炼的主要观点;如果是贬斥,要弄清贬斥的内容,材料贬斥的精神,思想方法的对立面即为要提炼的主要观点。这则材料主要批判赵括兵败误国,警示我们理论与实际脱节,最终导致了战争的惨剧。因此,我们树立起“实践”重要的观点。这一观点与赵括的思想方法相对立。
以上这些提炼观点的方法,大家不妨一试,在平时熟练操作它们,让它们为你的学生的阅读写作提供一点帮助。
(二)帮助学生建设信息库,解除“无米之炊”的苦恼。秦牧说,写文章“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比较容易”。我这里所说的信息库,主要指前两个仓库,即直接材料的仓库和间接材料的仓库。有了信息库,写起议论文提取材料如探囊取物,自然会顺手得多。然而,建设信息库却是一项看似平常实则艰巨的工程,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积腋成裘,才可能真正建成。教师除了在课内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信息(含语文课本中可供写作的材料)外,更应当鼓励并指导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信息(通过观察获得直接材料,通过阅读获得间接材料),然后互相交流,发挥最大的信息效应。肖伯纳曾经说过: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交流是获得信息的有效方法。交流信息的渠道有三种:(1)课堂交流的形式进行交流。教师可安排时间,每次让几位学生在班上宣读自己收集到的一些材料。(2)交换笔记(卡片)的形式进行交流。强记忆比不过烂笔头,信息仓库不能只建立在大脑里,还要建立在笔记本或卡片上(当然最终要尽量储存在大脑里,以应高考之类当场作文之需)。学生通过交换阅读笔记或卡片也可以达到交流信息的目的。为了激发学生建设信息仓库的兴趣,可以把收集信息跟议论文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尝到甜头,从而更自觉地收集信息。
(三)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方法,弥补“机械组合”的缺陷。学生写议论文只是“论点加例子”,跟不懂得如何对例子进行必要的分析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知道,信息必须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在议论文写作中揭示论据和论点的内在联系,便是展示信息间的一定关系。如果教师除了从宏观上教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即用发展的眼光、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之外,还能够从微观上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分析说理的.方法,学生的议论文就不至于再让信息机械地组合了。下面简介几种具体分析的方法供参考。
引用分析法:在举出例子之后,援引相关的名言、格言等,而后用一些话把两者联系起来的说理方法。运用这种分析方法说理,关键在于引言要恰当,即与事例有着内在的联系,通过分析能使材料更好地为观点服务。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能找到相对性的引言当然最好,一般只要求引言能成为材料与观点的中介。
逆向设想法:运用逆向思维对论据作反向假设,推测在这种虚拟的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某种结果,从反面论证论点的方法。逆向设想法的主体部分由假设复句构成,假设部分来源于论据(事例),推测部分服务于论点,所以不能随心所欲地虚拟。运用几个假设复句要从实际出发,当然从不同的角度来假设,分析会比较全面,说理也比较深刻,行文也会增强气势。倘有多个假设,应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组合,不可任意凑排。
对比评析法:举出正反两个例子从而构成鲜明的对比,然后用比较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来联系论点的方法。对比评析法适用于对比论证,分析文字围绕对比展开,对比后的结论要与论点相吻合。分析思路可按“比一评一升华”的走向拓展。其中“比”是对材料的概括比较,既收束全文,又为“评”张本。“评”是对截然相反的事实进行评价,或揭示其本质,或探求其原因。“升华”所得到的道理则把材料和观点焊接在一起,从而完成了论证过程。
学生一旦掌握了分析的方法,新的信息结构决不会是缺乏分析链条的机械组合了。
(四)提高学生评价是非的能力,避免“以谬为正”的失误。学生是凭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对组合加工的结果进行评价决定取舍的,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要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阅读训练,使他们或直接或间接地获得大量的经验事实,从而提高直觉评价能力。如果我们教授学生必要的逻辑知识,同时对他们进行一定的逻辑思维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能力,那么他们就有可能通过逻辑推理,正确评价自己对信息组合加工的结果,以避免转移论题等逻辑错误。
要提高学生评价是非的能力,还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独立性(不人云亦云)、思维的批判性(是非分明)、思维的辩证性(一分为二)、思维的客观性(实事求是)等,同时教育学生确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如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主要矛盾、全面看问题、从联系中认识事物、从发展变化中认识事物、运用内外因分析事物等。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呢?下面提供几种可行的训练方法。
审题式:选择具有思维训练价值的材料,设汁成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审题立意,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这种训练方法尽一箭双雕之妙,且简捷实用,但要克服随意性,设计出来的题目要尽量做到思维训练系列化,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
改错式:利用学生习作或报刊文章中思维失误的片断,作为学生评析修正的材料,让学生的思维在改错中得到训练。运用这种训练方法要从实际出发,选材力求典型,不可无病呻吟,以免扰乱学生的正常思维。如果能设计成一些相应的题目,更有利于训练。
评判式:以生活中的某类人、某件事、某件言论、某个现象为评判对象,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这种训练方法首先要求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时善于发现可资训练思维的命题,否则便不可能为学生提供训练的材料。
毫无疑义,思维训练的结果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并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极大地提高评论是非的能力,在写议论文的时候便能避免“以谬为正”的失误。
其实,议论文写作思路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牢牢打好基础,又需要宏观的构建能力,更需要微观的精雕细琢工夫。如果我们能把握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这个运动轨迹,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提高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就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闸门,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的灵感,学生就能不断创作出思路清晰、富有创新个性的议论文。
5.浅谈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五
朝阳二幼
问题二:游戏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且在相当一部分没较好地考虑到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需求和兴趣。
解决策略:(1)平行班互动,尝试合作游戏
平行班互动与合作游戏即相同年龄班的幼儿打破班级的空间约束,在平行班活动室内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游戏的方式。这样做一方面小朋友认识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增加了交往的频率与范围,增加了自由度,拓展了游戏空间,培养了自主性和责任心,另一方面对于老师而言,只需要充分准备一到两类游戏材料,而不需要面面俱到,有利于集中精力观察指导游戏及时发现解决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使游戏指导更有针对性。如从中班开始,每周三下午开展同龄班级游戏共享活动,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活动的地点,在游戏中尽情地享受空间、材料、时间、人际的开放,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幼儿性格活泼大方,热情、主动交往,探索发现的愿望比较强烈,整体素质明显比较高。(2)打破年龄界限的交往游戏。
这是一种打破年龄束缚与其他各个年龄混合游戏的方式。在平行班游戏的基础上,打破班级界限,使全园所有的空间都成为游戏的场所,全体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自由选择游戏的机会。这样做能为孩子构建了更为立体的交往空间,他们能多层面体验人际关系,多层面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形成相应的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意识。开展这样的游戏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温馨场面:大孩子牵着小弟弟妹妹的手,他们低声说着悄悄话,商量着某些事情,年长的孩子尽量放慢自己的脚步,而年幼的宝宝则急速地加快自己的步伐,期望赶上大孩子的节奏......大带小,小学大,这样的交往模式弥补了独生子女缺乏交往伙伴的问题,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积极的情感。(3)以主题领衔的全园集体游戏。
这种游戏是在全园混龄游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题更加明确的游戏。游戏中儿童可以保持原有的自由,又可以通过玩同一主题下不同形式的游戏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一方面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激发和保持孩子游戏的强烈兴趣,另一
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达到游戏与教学活动的高度融合。
(4)以区角为主与主题结合的游戏:在班级相对固定的区域内放置游戏材料,结合近期开展的一些教学主题活动开展的一种游戏,这种形式一方面能发挥固定区角保持游戏联系性的作用,又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能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孩子们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发现问题,提高能力,获得发展。
问题三:一部分班级的区域活动大多为“老三篇”语言区――几张图片(或几本书),美工区(手工区)――笔、纸、剪刀,音乐区――一张节奏图、几件打击乐器……
解决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从以上这一问题可以看出,教师并没有按这一要求地去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不要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置一些区域。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区域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设置各种区域,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的材料,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意愿选择内容,宽松、自由地进行活动的一种教育方式。它是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它在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的同时,又渗透教育的目的要求。因此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时应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材料的层次性。
首先,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在同一区角中材料的投放中即也呈现其差异。如:数学区中,要求中班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形、时空等概念,并学会比较、分类、排序、测量等简易方法,所以在材料投放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图形与数字”(根据图谱上的图形与数字,找出相应数量的图形摆放在图谱上)、“有序的花”(将花按一定的颜色规律插到泡沫板上)等。而大班幼儿在已掌握简单数理概念的认知活动外,还应学会简单的运用,所以在区角中教师投放的材料也随之有了一定的深度,如“数字填空”(将纸板中缺少的数字按正确的顺序补充完整)、“毛毛虫”(根据卡片上的数字添加虫的身躯,目的在于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等。
其次,同一年龄段中幼儿各方面能力的不同,对材料的要求也就不一样。因此,在同一区角中应提供不同的材料,以便满足各类幼儿的操作需求。如:大班美工区以“有趣的复制”为主题投放了各类相关材料,根据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在材料摆放中遵循了由浅入深的规律,有现成的直接可复制的、有提供瓜果要进行雕刻后复制的、还有用糖纸搓成团后进行印染的等。幼儿可根据教师提供的不同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从中,我们还发现由于幼儿能力的差异,同一材料其操作的途径也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看家本领”。
二、材料的数量化。
区域投放的材料不能五花八门、但也不能过于单一,应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密切结合,同时要有一定的数量保证。这样就可满足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能力去选择和操作。按班内幼儿在每个活动区中人数计算,确定本班幼儿每个区角中材料投放的数量。比如,小班在创设区角时,设计了娱乐区、图书角、娃娃家、生活区、建构区,每个区角按4个人的比例进行材料分配。按照现成的及家长共同收集来的材料,在相应的区角中设置了多套操作活动。如娱乐区有活动3种(投篮、玩沙、钓鱼)、建构区有玩具5类、生活区有活动6种(喂食、娃娃家、折叠衣物等)。
三、材料的动态性。
区域的材料除了有一定的数量化外,也不能够一尘不变,而应随着幼儿能力的提升及主题的变化,不断进行更换、添加,使其呈现动态性。
我们在创设区域活动时,有一些是相对静态式区域,是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目标进行有的放矢,例如:益智区、数学区等。而有些区域是处于动态的,它的内容经常性地与主题密切联系,随着主题活动不断更换、深入而不断变化、调整,如:美工区、科学区等。区域中我们可以将主题中一些操作性、探究性为主的内容投放其中,主题活动中收集到的资料、物品、新累积的经验等也可放入其中,并授予其新的目标和要求。
此外,还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及发展水平随时调整材料。当幼儿已能轻而易举地完成某区域里的任务或这一区域主题长时间的未被理睬,那么教师就应该考虑调整材料了。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持续时间短,老师就要利用新鲜的材料去刺激他们的兴趣,使之不产生厌烦、乏味感。
四、材料的低结构性
高结构的材料规范、精细,目标明确,幼儿在操作中能达到和检验自己的操作结果。但是区域活动中注重不是操作程序、结果,而是让幼儿通过对材料千变万化的摆弄,尝试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而低结构的材料正好符合此要求。所以,在材料的投放中,注意高低材料相结合。在区域投放的材料,既有买来的现成材料,还应有自制的活动材料;既有成品,还应放置半成品。一些废弃的鞋盒、纽扣、毛线等都成了幼儿最喜欢操作的材料,于是我们特向家长收集各类废旧物品,将其摆放在相应的区角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些不引人注目的东西有的被孩子们制作成件件工艺品,有的被孩子们搭建成了座座高楼……
问题五:游戏评价相当多的如同虚设,要么面面俱到,要么简单了事。解决策略:
新纲要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发展的需要,从而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在以前的游戏中,老师经常是在游戏结束时先入为主、以点带面的对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语也很单一,其实,这种评价对孩子在游戏中的发展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更无法引起互动。如何在游戏中给孩子适宜的评价,我们老师在游戏中也不断地进行着探索和尝试。
游戏是幼儿个体经验的反映,在游戏结束后的评价与讨论是一种相互交流、相互比较、相互启发的社会学习过程。为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就游戏情况展开讨论,让幼儿体验和回味游戏过程,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游戏中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中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应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中,增添幼儿游戏的兴趣,为幼儿间互相交流、共同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6.浅谈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六
区域活动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自愿、自发的游戏,是我们现在普遍采取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那么,如何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自主活动的一扇门呢?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1).区域设置形式化
在区域环境的设置方面,我们规划得还不够完善。由于我们活动室的面积不大,角色区设置好之后,剩下面积不多,我们将手工区、绘画区、科学区等和角色区进行了一定的融合,但还有部分区域,如表演区、生活区没有进行隔断规划,虽然有固定的位置,但区域的划分没有做到很好的独立。还有,在区域的设置上,我们对地面的利用考虑得较少,一般只局限在桌面操作。
(2).区域活动材料不充足
在材料的投放上,我们对材料的情趣性和其可持续利用价值考虑得还不够。每周我们都能根据主题的开展投放相应的新材料,但在材料的投放方式上,没有很好地赋予材料一定的情景性和趣味性,讲座里的一些例子给了我一定的启发。另外,我们在制作材料的时候,有的材料还只是一次性使用,没有很好地考虑材料的可持续利用价值。
(3).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不到位
有些教师在活动中充当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维持者,矛盾的调节者”,东走走,西看看,未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指导随意性大。而且有些教师的观察不够仔细,深入了解得不全面。有的甚至不知道幼儿在想什么、想干什么,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只是看着他们在安静地摆弄物品。有的教师虽然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是观察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但是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活动内容时对自己身份的把握不是很清楚,使区域活动的指导流于形式,更谈不上扎实、有效的开展。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对策分析(1).适当地拓展活动空间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幼儿园活动室的四周被划分成许多区域,其中放置了一些材料,而活动室的中央往往留下一块较大的空间,这是为开展集体活动准备的。开展集体活动时,活动室四周的区域基本保持不动。此时,仅活动室中央的这块空间得到了利用,而四周被不同区域占据的空间则成了闲置空间。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连通或分散各个区域,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区域空间的布置进行适当调整。只要有需要,教师完全可以把区域活动的空间扩展到活动室中央,延伸到活动室的任何一个角落,甚至延伸到活动室外的走廊等室外空间中。当然,教师也可以缩小甚至取消某一区域。只有这样,幼儿园活动室的空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2).挖掘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资源
目前一些幼儿园在区域活动开展中也不同程度地考虑到了与幼儿家庭的联系,考虑到了对家长资源的利用,但大多数停留在浅表层次,即在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求家长查阅并提供一些材料,但缺乏深层次的联系,缺少真正的互动。而且,往往把家庭放在配合幼儿园活动的从属位置上,幼儿家长仅仅是材料的提供者。在社区资源上,很多幼儿园在进行主题教学活动时开始考虑到了社区资源的利用,但在设置与设计区域活动时却没有这个意识。我们应该更新观念,使区域活动与幼儿家庭真正互动起来,加强区域活动与社区的联系,更有效地利用社区所蕴藏的教育资源。
(3).明确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与幼儿的角色关系是区域活动的核心,它将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和学习方法以至生活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活动的效果。因而,各幼儿园要重视通过园本教研,使教师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区域活动探索的同时,经常性、认真细致地对幼儿进行观察,并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包括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发展需求等方面。在区域活动中采取多种策略,做孩子活动的真正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从而不断为幼儿提供更适合于他们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能够引起他们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通过适时适度的指导,促使幼儿的主动活动得以实现。
(4).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要适当,使材料充分“活”起来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是通过游戏材料来实现的。幼儿的兴趣来自于对材料的操作,幼儿的发展也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一起丰富和完善各区域的活动材料,并考虑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放性。除考虑教育的需要外,幼儿兴趣及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忽视。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共同商量、更新、丰富材料,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区域活动的主人。当然,区域活动的材料还应具有层次性和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顾及到各个年龄段的不同需要,提供的材料也应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使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
7.浅谈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七
随着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 学习英语更成为一种潮流。各行各业的人才除了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 能流利地使用英语也成了现在各大企业的面试标准。医学专业作为中国的几大热门专业之一也是如此, 但我们现在所接触的都是大学公共英语, 学的知识处于浅层面, 与医学专业知识不挂钩。医学生在大学因为学习英语学得不够深入, 只能运用于沟通, 甚至有些人连最普通的沟通都不能正常进行。这对医学生将来的自身发展甚至中国未来医学事业的发展都无益处。因此, 在医学院进行英语教育改革, 推广学习医学英语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医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是很高是问题之一。大概有50%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感兴趣, 7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只有一般或很差, 但只有20%的学生是每周会花6小时以上的时间 (即课外时间) 来学习英语。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明知道自己在英语方面有缺陷但却不花时间去学习的不良习惯在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这个问题可以归咎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上。对于整个大学生群体来说, 大学的英语学习目标无非是过级, 公共英语四级、六级关乎着其是否能拿到毕业证书, 于是他们对能否过级的关注远大于是否能学到有用的知识。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可知, 记忆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小, 学习英语也是如此。我们从小学到高中进行了长时间密集的英语训练, 这使我们对英语方面的知识都会较为深刻, 但一旦进入大学, 英语学习任务放松下来, 对英语的学习不会像之前那么密集深入, 这使我们开始遗忘英语的一些浅层知识, 于是我们之前好几年搭建的英语基础开始崩塌。从调查中得到有6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基础不扎实也由此而来, 这对学习医学英语极为不利。我们知道医学英语难度远高于公共英语, 因此我们必须在公共英语方面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更进一步地学习医学英语。但按目前的状况来说, 这是不切实际的。
现存问题的第二方面应从整个大方向考虑。目前, 中国医学生仍在接受老一套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中仍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虽然现在很多医学学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 但多媒体课件往往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 质量普遍不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不但教学效果不好, 还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中国医学生目前所学的英语教学内容与所需的医学英语专业知识严重脱节, 这样所学不能为之所用, 在交流过程中派不上用场, 最终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这个问题, 有76%的医学生认为医学生有必要学习医学英语, 73%的医学生认为医学院校有必要聘请医学英语教育专业教师。与学生强烈的渴求截然不同的是中国大部分院校并未开设医学英语专业, 医学英语在医学院校只能作为选修课程出现在学生的课表上。因此, 在未来的几年内, 医学英语教育将陷入死胡同, 即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却紧缺教育人才。
二医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局限性
医学英语专业在中国算是一个新专业, 换言之, 便是一个冷门专业。因此, 很多学生都不太愿意拿自己的未来做赌注去尝试一个如此偏门的专业。由此可得医学英语的第一个局限性——后备力量不足。没人学, 就没人教。不管是英语专业出身还是医学相关专业出身, 单方面的知识不足以撑起整个系统的医学英语教学。但开设医学英语专业的高等院校太少, 报考医学英语专业的人太少, 这两个“少”足以阻碍医学英语的推广与改革。
医学英语本身的局限性相当大, 因为医学英语只需在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推广与改革。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 有很多国家已将英语作为其官方语言, 在其他语言的国家中, 已开展医学英语推广与改革的国家少之又少, 因此, 如果想要借鉴其他国家在医学英语的推广与改革上得到经验教训, 可能会四处碰壁。第三个局限性是国家对医学英语的投入, 及相关的政策扶持太少。医学英语是一项新兴的教育项目, 因前两个局限性, 医学英语在未来短期内的投入将会呈现一个入不敷出的情况。但中国已经意识到医学英语发展的重要性,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 国家对医学英语的投入将会增加, 相关扶持政策也会相继出台。
三医学英语教育改革策略
公共英语四六级不再作为医学生是否能顺利毕业的衡量标准, 应开设相应的医学英语四六级来促使学生学习医学英语。有40%的同学认为口语是英语学习方面最重要的一环, 因此同时也要设立一个权威性、关乎学生将来就业的口语测试考试, 这可以迫使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英语上。另外, 作为医学生的第一年, 英语学习的重点还应放在公共英语上, 在大一继续巩固公共英语基础, 然后再在大二开始由浅入深地学习医学英语, 阶段式的医学英语学习可以让医学生更能接受。38%的医学生认为阅读英语小说有助于他们学习英语, 还有30%的医学生认为开设英语角能让他们对学习英语更有兴趣, 由此可以看出, 学生对阅读和交流方面更感兴趣, 所以教师可以把这两方面的内容加到平时的课堂中。
医学英语的改革其实更应放在大局的改革上。最重要的是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和医学英语教育观念上的改变。要做到中国医学事业上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医学英语人才不可缺少。因此, 在各大院校开设医学英语教育专业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很多人对医学英语抱着费时费力又不赚钱的态度, 所以不想从事这项工作。对这个问题, 国家政策必须进行一定的干预与扶持。有40%的同学认为医学论文及著作的编写在医学英语的学习中不太重要, 这对中国医学论文及著作在世界性重要刊物中的刊登极为不利, 所以部分思想干预也极为重要。
中国在医学英语改革与推广方面做出的努力还很不够。既没有宝贵的实践经验也没有有力的相关政策。在球一体化而使国际合作更为突出的当下, 医学英语改革与推广已极为迫切。
四结束语
英语是医学生在学术上与世界接轨必不可少的技能。因此, 医学英语是医学生在学习生涯中与专业知识一样必不可少的一项课程。目前, 中国医学英语教育的缺乏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在医学院校进行有效的英语改革与推广, 这样才能实现医学生自身的长期发展和促进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庆红.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初探[J].医学与社会, 2005 (6)
[2]刘伟荣、王俊林、杨丹.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探索[J].医学综述, 2008 (16)
8.浅谈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八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活动;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48-0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知识。长期以来在现实中,我们往往不难发现一些现象的存在:有的问题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水平、有的问题思维空间不够等,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质量,影响了幼儿学习的情感态度、思维发展和艺术能力的培养。带着这些问题和困惑,我们一起反思该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让提问更有意义,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目前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综观我们的课堂,教师的提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的问题,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幼儿的深入思维活动。
(2)提问目的单一,往往只是为了诱导幼儿说出内容。
(3)提问缺乏条理,幼儿的思维也会陷入混乱。
(4)为完成教学进度,往往在提出问题后希望幼儿能够马上作答,有時根本没有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就自己回答了。
(5)由于教学活动提问的不平等现象,使部分幼儿成为教学活动中的“边缘人”,甚至脱离了教学活动。
二、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应把握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观察了解幼儿语言学习的不同方式,尊重并针对幼儿语言发展的能力和差异,抓住教育教学契机,及时调整课堂提问策略,以优化提问的有效性,发挥语言活动的独有魅力。
1、精心设计“问”点,有效切入
(1)提出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语言,吸引幼儿积极思考的兴趣。
(2)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着力分析、研究教材、找出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提问。
(3)透过设置矛盾冲突,提出有悬念的问题,激起幼儿的求知欲,促进幼儿的思维。
2、准确把握“问”机,趣味引导
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与经验水平提出问题,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循善诱,积极引导幼儿思维、想象。.提问要求面向全体,为每个孩子创设被提问的机会,从而使每个孩子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
3、灵活运用“问”法,巧设问题
创设情景能激起幼儿的情绪、情感以及丰富的想象,使其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来感受问题的多种可能性。适时引导幼儿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的行为和心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根据事物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设问,可以引发孩子们从事物的不同侧面去了解事物,激活孩子们的情感与思维。从“悬”中引发孩子高度的注意力,幼儿可通过观察体验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人物心理活动等,在创造性的想象空间中将思维引向深入。而反向提问打破了思维定式,让幼儿学会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用更客观的态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及时反馈信息,答疑解惑
教师应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调节自己原定的教学计划,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学习。.要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教学,让孩子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在实践中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和能力。要灵活机敏地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因势利导地扭转尴尬局面,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9.浅谈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九
内容摘要:结构游戏是通过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结构材料动手造型的活动,构造物体或建筑物,实现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这种游戏对幼儿手的技能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在幼儿园的实际开展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此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而使结
游戏可以有效开展。
关键词:结构游戏;幼儿发展;存在的问题
正文部分:
引言 幼儿可以在使用材料中获得数量、高度、长度、上下、左右、宽窄、厚薄、对称等概念,取得组合、堆积、排列各种形体的经验。
一、结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幼儿的游戏水平不高
1、幼儿的生活经验不丰富
生活经验是孩子游戏的源泉,幼儿的生活经验不丰富就没有对于物体和建筑物的表象。所以在生活中成人要引导幼儿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建筑物,感知各部位的名称、形状、结构、色彩等特点。
2、幼儿的建构技巧不高
主要是幼儿对于建构材料的排列组合,有平铺、围合、加高、加宽、对称、盖顶等。
3、幼儿的创造性不足
在结构游戏中,幼儿通过想象和手的造型活动使用积木、积塑、沙石、金属等各种材料构造出物体的形象和轮廓。创造性的不足使幼儿在建构时不能够整体构思改造,建构的造型缺少创造性和新异性。
4、幼儿不能够有意识的选择不同材质、形状、颜色的材料进行游戏。
(二)、提供材料不适宜
1、结构材料不充足
教师是否提供了充足数量和种类的结构材料让幼儿操作,是结构游戏能否有效开展的前提。如果没有提供足够种类和数量的材料,将导致幼儿的游戏无法开展。
2、结构材料不符合幼儿的特点
有些教师提供给幼儿的结构材料是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如方形积塑和跨管玩具就不适合小班幼儿游戏,他们还没有那么大的力气进行拼拆,小肌肉发展也没有那么灵活。
3、没有及时更换结构材料
当幼儿需要扩展游戏情节或者更换主题时没有及时提供相应的材料,会阻碍幼儿结构游戏的开展。有些班级一个学期开展了三个结构主题,但是班级结构区里的材料却没有进行及时更换和调整。三个结构主题全部提供相同的结构材料,既不能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也无法为幼儿的创造提供材料支持。
(三)教师引导策略不适宜
1、教师的预设成分过多
《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但是在结构游戏中,教师预设主题、内容、材料的成分过多,使得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显现。教师预设幼儿游戏的主题、局限幼儿的思维让幼儿不能进行进行大胆想象。
2、教师的介入方式不适宜
介入游戏的方式是教师较难把握的一个问题。由于教师的介入违背了幼儿的意愿而破坏了游戏性,使幼儿暂时中断原来的游戏而按照教师的要求行动,那么这种介入则不被认为是有效的介入。
3.评价方式不适宜
教师没有围绕本次活动的重点目标进行针对性评价,内容不够深入,形式过于单一。
评价内容简单,没有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部分教师则是逐一讲评各组活动的表面情况,没有仔细思考如何在评价的时候去拓宽幼儿的思维和提升幼儿的结构水平。
二、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1、丰富和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表象
成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生活中的多种建筑,感知个部分的名称、组合关系、色泽形状等。如楼房是有层次的,房顶有尖的、平的,也有圆的,桥梁是桥面和桥墩组成的,等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创造性的表现自己对食物的认识。
2、引导幼儿掌握结构造型的基本技能,培养幼儿结构造型的能力。
(1)识别与使用材料的技能.引导幼儿认识结构玩具,识别玩具,识别结构原件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会选用结构原件去构造物体,会灵活使用材料。
(2)结构操作技能
应到幼儿学会积木的排列组合(平铺、延长、对称、加宽、加长、围合、盖顶、搭台阶等),积塑的插接、镶嵌以及编制,粘合造型等技能。这是幼儿构造物体的基础。
(3)设计构思技能
引导幼儿整体构思构造计划,是幼儿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构造活动。在构造时间中能根据需要修改、补充,以取得结构成功。
(4)掌握结构分析技能
使幼儿学会看平面图纸,能把平面结构变为立体结构,会评议结构物。
(5)集体构造的技能
引导幼儿在集体构造中学会分工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二)提供足够数量和种类的玩具
教师应事先考虑好多少材料适合多少幼儿进行游戏,如果数量不够应该适当增加或者另外调整其他结构材料进行补充。另外,对于比较喜欢模仿的小班幼儿应提供种类少,但是每种材料的数量相对较多的材料,对于比较喜欢创新的大班幼儿来说,则应该提供种类多,但是每种材料的数量相对较少的材料。
1、提供适合幼儿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材料
提供给幼儿的材料应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例如给小班幼儿应提供体积较大、形状单
一、颜色鲜艳的材料。针对结构能力强的幼儿应多提供辅助材料进行结构,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应提供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材料。
2、根据游戏内容的变化及时调整材料
在幼儿需要更换主题时,教师应事先考虑幼儿可能会需要的材料,并及时调整原有的游戏材料,尽可能提供充足数量和种类的材料。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游戏情况,了解幼儿是否有扩展游戏情节的需要,在幼儿需要扩展游戏情节时及时补充或者更换材料。但是也不可频繁地更换游戏材料,以免幼儿的注意力过多地被材料的外形和颜色所吸引。
(三)改善引导策略
1、游戏过程中给幼儿足够的自主性
游戏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应该给幼儿足够的自主性,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目的选择所需的游戏内容和材料。
教师不要对游戏的内容做过多限制,允许并鼓励幼儿创新,启发幼儿积极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创造。
2、采取适当的介入方式
教师应多采用平行介入法和交叉式介入法。平行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与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和情节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到暗示指导的作用。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垂直介入法只在幼儿有不安全倾向的时候使用,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3、针对不同年龄的特点,具体地指导
小班幼儿对结构的动作感兴趣,尝尝吧结构材料堆起,然后推到,不断重复,从中的到快乐和满足。所以小班应侧重认识结构材料,学习初步的结构技能,稳定结构主题并建立结构游戏的规则,学会整理和保管玩具材料的最简单方法,养成爱护玩具材料的良好习惯。
中班应在进一步掌握结构技能的同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共同构造,并 能相互讨论成果。
大班应侧重引导幼儿看展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得大型结构游戏,并引导幼儿进一步美化自己的结构物。
4、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
(1)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综合采用反映式、问题式、欣赏式的评价方式。在对活动情况进行基本阐述的反映式评价过后,如果教师想引导幼儿更加深入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可以采用问题式评价;而如果重点想引导幼儿学习作品,则应采用欣赏式评价,更多地引导幼儿进行欣赏作品。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可使评价较好地达到既定目标。
(2)评价应注重解决问题,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评价环节是引导幼儿提升游戏水平的重要环节。讲评时,教师可以从本次活动目标的角度引导幼儿思考,对照教师的引入环节分析实现程度,并针对目标的实现程度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评价也可以引导幼儿针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解决的方法或改进措施,还可以从推进下一次游戏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究如何搭建出更好的作品,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引导幼儿能够逐步完善,以逐步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促进幼儿的发展。
结论:通过结构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的发展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成人注意正确的方式方法,这样才会发挥结构游戏的实际效能。
10.浅谈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十
摘要 针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反馈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促进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生物课堂 教学反馈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作为教学过程控制者的教师,就必须通过教学反馈来把知识信息的系统输出转变为系统的输入,促使教学恰到好处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理和探求欲望能够在所设置的情境中被激发出来,顺利地按照目标要求形成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呈现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相互作用的辩证发展的教与学的最佳状态。因此,教学反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事实上,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都有意或无意、或多或少的实施着教学反馈,最常见的反馈方式就是“提问”和“作业”了。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回答就是一种教学反馈。作业的批改过程也是教学反馈信息的收集过程。教学反馈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反馈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与问题。无效、低效教学反馈致使教师失去了依据反馈信息改进、调整、矫正自己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机会,也是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教学反馈的缺失、无效或低效
虽然新课程理念强调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处于指导地位,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难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出现了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的现象。李镇西老师将此形象的比喻为“如果把课堂教学内容比做食物,教师觉得食物对学生来说非常有营养,于是,便不择手段地满堂灌,惟恐学生吃不饱,而全然不顾学生是否有食欲,也不管学生是否消化不良”。在这种情况下,一切按老师说的做,学生成为了“观众”,没有话语权,是“失语”的,也自然就没有“信息”反馈给教师。比如,在生物课堂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很多实验课都是教师把实验过程讲述一遍,学生没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也就不可能反馈相关信息给教师,教学反馈便出现了缺失的现象。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表面上做了教学反馈,实际上是无效的。例如,在授完“光合作用”新课内容进行小结时,教师会提问学生:这节课的内容都掌握了吗?学生会机械的回答:掌握了。这种教学反馈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没有帮助。
1.2 反馈滞后不及时或太过简略
测试是教师常用的,也是生物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反馈方式,例如,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这些测试由于是整个年级或全校,甚至是更大范围的考试,因而对于测试卷的批改和及时反馈就成为教师一项繁重的任务。由于生物教师自身工作量大,可能需要一周,甚至会更长的时间才能将批改后的试卷发放下来,这就造成了反馈的滞后和不及时。而此时学生对于测试时内心的想法,解题思路已经淡忘了,就算和学生一起进行点评,得到的反馈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且一般生物教师对于作业或测试都会根据答案仅在作业本上划“×”或是“你这个实验设计错误”,不会给出详尽的反馈。例如,在批改实验设计时,如果设计错误,教师一般都是划“×”,而不会给出“在这个实验设计是研究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所以要考虑到实验设计的原则,保持一个自变量,所以应该在有光照和无光照之外其他的一切条件都保持相同”这样详尽的反馈。
1.3 反馈信息片面
部分教师明显存在只注重收集来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反馈信息,在课堂上也只向这些学生提问,并会依据这些学生的回答相应地调整教学。在课后,也只会询问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忽略其他大部分学生。然而来自学习失误频率较高、产生失误的原因更具代表性的学困生的反馈信息却非常匮乏。长此以往,想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只能成为空谈,“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服务”也必然变成一种口号。
1.4 对作业、测试等“例行公事”,反馈的作用被消解
教学反馈除了课堂上的提问等之外,另一种重要的形式就是作业。学生的作业不仅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理解的程度。比如,生物教师可以从作业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和不足,从而做到胸中有数,以便及时指导和完善教学,也可使学生及时了解作业的结果,看到自己的正误及不足,明确努力方向。然而,很多教师在批改作业、检测等时候,不认真地批改学生作业。例如,很多生物教师只是对照答案批一下对错,有的只是批个日期应付了事,甚至有些生物教师直接找学生帮忙批改作业,这样的教师当然不会有目的地记下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更不会将这些错误作分门别类的归类和分析。这样对班级的学习状况和个别学生的问题就比较难把握,教学过程中也可能会失去重点,从而就产生了表面上教师是及时做了反馈,可实际上反馈的作用根本没有得到发挥。
1.5 教学反馈缺乏针对性
反馈缺乏针对性也就是指缺乏目的性,在生物课堂上有两种比较突出的表现。一种表现是在课堂小结的时候,一般生物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都能够做到注意三维目标,但是在小结的时候却只关注知识目标方面的反馈,对于教学目标的,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反馈几乎没有,这样的教学反馈就缺乏针对性了。而对于生物这样一门偏实验性学科,对于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更是不容忽视。另一种表现是在作业的布置上,作业或练习是教师获取学生学习反馈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很多生物教师将布置作业作为日常教学的一个环节,至于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什么并不清楚,甚至认为布置作业就是“练习”、“让学生有事可做”,有时布置的作业与本节会大大降低教学效率。
除此之外,反馈方式单
一、信息失真、反馈途径少、对教学反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自身反馈能力不够等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效教学反馈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要改进教学反馈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教师而言,除了理论上的提升以外,更重要的是找到具体解决的方法。
2.1 增强自身素质,提高问题和作业、测试等的价值及有效性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因而有效的、高质量的问题和作业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给出的反馈信息也会更详细、准确、有价值。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提高专业能力,以便能通过更全面的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进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2 尽快提供详尽的反馈
如果没有对操作结果的反馈,练习对于学生而言几乎是没有价值的。即时的提供反馈并不完全必要,但反馈时间应当与实际练习时间足够接近。尽可能详尽的教学反馈对学生非常有帮助,能使他们清楚地记得自己的表现。也就是说,教师应当尽快批改测量学生表现的试题,教师为学生写的书面评语,应尽快反馈给学生,对实验操作等也应及时反馈,尽量不要拖延。当然这样做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如果一开始就这么执行下去,学生的错误会得到很快的更正,对知识的理解会更牢固。
2.3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出不同的反馈信息
教学反馈对操作结果的认识一样重要,应谨慎提出,才能对学习者的学习有所帮助。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是存在差异的,教师提问不能仅关注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这样得来的教学反馈信息就会失真,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出不同的反馈,对于一些不太发言的学生应多给激励性的反馈,对于优异的学生教师给出的反馈要侧重引导其进一步的思索。也就是说,教师给出的反馈对学生来说太多、太复杂、难度太大或太小,都会导致反馈低效率和失真。因而,应该依据学情,进行恰当的适合学习者发展阶段的反馈,方能得到良好的结果。
2.4 教学反馈应针对学生的意图而不是行为
重视反馈的意图而不是行为,帮助学生关注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如果反馈是直接评判学生行为,而不是针对学生行为背后的意图,可能不但不能增强学生的兴趣,还会增加学生的逆反和防御心理。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会做出一些教师认为是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这时,教师一定要分清学生行为背后的意图,或许学生是想通过一些反常行为吸引教师的注意,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引导促进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课堂小组讨论的时候,有学生谈论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题,教师可以用“这个问题你们讨论出结果了吗”代替“你上课不应该捣乱或者是你上课不要和同桌讲话”,以此来提醒学生,并将学生引入正常的课堂教学中。
2.5 强调表扬和正面反馈,若给出负面反馈时,应注意反馈方式
每个人都喜欢得到正面的反馈,而不是负面的反馈。一般而言,表扬会被接受,而负面的反馈可能会被拒绝。所以,教师应当努力提供表扬和正面的反馈,特别是在学生学习新概念、新技能的时候。而当教师观察到学生有不正确的表现时,就必须进行纠正。下面是学生回答不正确、表现不恰当的时候教师积极合理的处理方法:①提出一个和学生的答案相符的问题,以维护答错的学生的尊严;②给学生提供帮助、暗示或提示;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心。例如,当问“为什么血友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时,学生无法给出反馈信息,可以说“现在不知道为什么很正常,我相信等我们学习了伴性遗传之后一定会知道原因的”。
知道某件事做得不正确,且不能帮助学生把它做正确,在必须给出负面反馈的同时,教师应当示范如何正确的运用这些技能,负面反馈应当始终伴随着教师的正确示范。例如:在实验课上学生搅拌溶解物质时,玻璃棒碰到烧杯壁发出响声时,教师就应该指出错误,并且示范正确的做法: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能碰到烧杯壁和底部。如果学生拿试管的姿势不正确,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当然,在多数情况下,综合使用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是最好的。
2.6 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反馈,判断自己的表现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反馈也同样。学生学会如何评估和判断自己的表现是很重要的。光靠教师系统归纳反馈信息是不够的,要“授人以渔”,要引导学生自我反馈,自我调控,帮助学生从完全接受教师的反馈逐步转变为独立的自我反馈,变被动为主动,变“教”为“不教”。教师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帮助学生判断自己的表现。例如,可以给学生解释专家在判断表现时使用什么标准;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对同龄人做出判断,并且与他人对照,判断自己有无进步;可以对学生强调自我监测、确立目标的重要性,以及不仅仅满足于教师提供的“外在”反馈的重要性。
2.7 要综合利用前置性反馈、形成性反馈及终结性反馈
部分教师只注重终结性反馈,即只注重教学结束后的信息反馈,如作业情况、测验、考试等,而忽略课堂教学之前的前置性反馈和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反馈,这样的教学反馈同样是低效的。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其“掌握学习”理论中对形成性测验有着深刻的论述,布卢姆认为,在形成性反馈与终结性反馈之间应更重视形成性反馈,因为反馈不只是弄清学生的掌握情况,而是作为一种矫正性的反馈系统的组成部分,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的效益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教学。
11.浅谈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学;问题;方法
在对幼儿实际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表演轻表现、重训练轻体验等问题存在。如何加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质量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就目前幼儿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加以阐述。
一、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表演,轻表现
由于幼儿发展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因此,儿童音乐教学发展水平的提高是教育领域的难点之一。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主要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表达和鉴赏技能。所以,教师不应该把对幼儿的音乐教育一味地表现为让儿童完成某种音乐表演而锻炼其技能或技巧,进而导致音乐教学的目标偏离了最初的教学目的。
2.重训练,轻体验
目前,多数教师把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片面看作是培养儿童相应的能力,与教学目标中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体验要求相左。大多数幼儿园在实施音乐教学时,都缺乏关于儿童学习和认知等发展方面的深入了解,往往只是將音乐教学活动简而化之教幼儿唱唱歌或是跳跳舞就完成了教学的任务。这一现象的存在表明幼儿园管理方面没有真正地从儿童学习的方式和特点的角度出发。
二、解决幼儿音乐教学问题的有效对策
加强儿童音乐学习的体验性,开展游戏形式进行教学。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学生音乐技能的表现,而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体验。曾有音乐教育学家这样说过:“音乐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发展音乐审美的感知和领悟。”由此可见,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以及培养幼儿对音乐教学的浓厚兴趣十分重要。因此,对幼儿以游戏的形式开展音乐教育十分有效。采取游戏形式进行音乐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成了幼儿音乐教学的主要方式。游戏所具备的消遣性和娱乐性极强,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进而可以使幼儿全身心地享受音乐。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遇到了很多难题,因此,在开展音乐教学的同时还要遵循幼儿的表现和感受。教师应对所讲的音乐作品有深刻的了解,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浅谈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十二
1《建筑制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2 学习目的不明确
有的学生刚开课就趴下睡觉, 对于自己为什么选这个专业, 这门课程需要掌握什么, 将来要做什么, 一脸茫然。
1.3 教学过程较被动, 学习效率不高
《建筑制图》教材内容多为陈述性、论证性知识, 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吃力, 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1.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惰性
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持久性, 遇难而退, 半途而废。
2 解决《建筑制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针对上述情况, 如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为其他后继课程和实际运用做好铺垫, 成为这门学科的一个突出问题。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2.1 教师要提高自身要求
1) 《建筑制图》内容较抽象、复杂, 教师要做到吐字清晰, 讲解通俗易懂, 深入浅出, 表达简明精确, 这样才能使基础较差的学生易于接收、记忆。如《建筑制图》中讲线、面的投影时, 其投影特征可概括为:一斜二平必为平行线, 一点二线必为垂直线, 一框二线必为平行面, 二框一线必为垂直面。这样讲, 简单、明了, 学生记得牢。
2) 建筑制图课是一门准确性和规范性很强的课程。教师的板书直接反映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因此教师上课应该按照建筑制图国家标准要求板书汉字、数字、图线等。教师言传身教, 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出学生良好的书写、绘图习惯, 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 教师不仅专业知识要深厚, 深谙教学之道, 还要注意汲取新信息、新技术, 不断充实自己。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工程技术人员要求掌握用计算机准确绘图, 想要学生具备这样的初步能力, 教师就必须有这样的综合能力。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将建筑制图与AutoCAD绘图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掌握手工制图的同时, 还能用AutoCAD进行图纸绘制, 二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2.2 明确学生学习方向
上课初始, 要首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讲现状、讲发展前景, 找到学习的原动力。据统计, 建筑类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建筑行业及相关部门, 绘图和识图的能力是从事绘图、施工、监理等岗位必备的专业技能, 是他们继续深入学习的基础。
在绘图能力上, 企业一般要求:
(1) 熟悉制图规范, 制图表达准确, 尺寸标注清楚合理, 文字书写规范;
(2) 具备一定的徒手绘图能力;
(3) 能熟练操作常用的制图软件, 如AutoCAD;
(4) 能在理解方案或效果图的基础上绘制施工图。
在识图能力上, 企业一般要求:
(1) 能较快地读懂一套图纸, 理解图纸间的相互关系;
(2) 掌握查阅技术规范、标准的方法;
(3) 能用索引符号查找相关标准图集。[1]
因此, 学生将来想在这个专业方面有所发展, 必须明确自己对这门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所要具备的能力。
2.3 灵活多样组织教学
1) 引导学生多动手
苏霍姆斯基说过:“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造一幢大房屋.那么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知识的建筑材料——砖头、灰浆等.把这一切砌垒起来的工作应由学生去做”。[2]
感性认识是空间想象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课堂中通过对模型、实物的观察、分析, 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空间的感性认识, 形成空间的整体形象, 树立空间骨架, 进而抽象为空间形体的平面图形。[3]如“直线的投影特性”是建筑制图的理论基础之一, 也是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讲授时, 先让学生准备两支铅笔 (一支当做直线, 一支用来画图) 、一张纸。学生一手拿“直线” (即铅笔) , 任意放在白纸的上方 (先不摆特殊位置) , 根据点的投影知识, 做出铅笔上代表性的几个点的投影, 得出“直线的投影是一条直线”的结论, 进而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可知, 只要连接直线上两点的投影即可。然后再分析特殊情况, 分别平行、垂直、倾斜于投影面时的投影, 量其长度, 与实际长度相比较, 水到渠成得出直线的真实性、积聚性、收缩性的投影特性。
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2) 充分利用多媒体
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的特点。在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 开拓学生的思维, 深入对内容的理解, 增强空间想象力等方面, 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讲授两立体相交求四棱柱体与圆柱体的相贯线内容时, 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四棱柱体与圆柱体相贯的过程, 相贯后产生的两组相贯线前后、左右对称, 且各组相贯线均为上下两段水平弧线和前后两段素线组成, 再由投影规律得出三面投影。整个过程一目了然, 既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又不会感到枯燥。建筑实体是三维的, 我们的图纸是二维的。多媒体教学能够将建筑图纸的形成、画法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 实现这两种图形在脑海中的自由转换。为学生建立起空间立体的概念。
3) 传统与现代手段有机结合
不论是传统模式, 还是现代多媒体教学, 教师一个人滔滔不绝, 唱独角戏, 或是连续不断地单一地进行多媒体演示, 是使学生产生疲倦、厌烦的主要原因, 也是教师缺乏组织思维的一种惰性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教学, 将传统与现代手段相结合,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三视图是整个课程的基础和核心。在授课时, 可以利用教室建立起空间投影体系, 把黑板作为V面, 地面作为H面, 学生方位的右墙作为W面。以粉笔盒、三角板、铅笔等作为几何元素, 引导学生模拟摆出各种不同位置, 想象投影后产生的效果, 并尝试画在图纸上。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分组互相讨论。再结合多媒体适时地演示其动态过程, 让学生参照对比, 进一步研究、总结其投影特征。课下让学生准备橡皮泥, 自己进行切割、观察, 模拟练习。
4)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讲授专业课时, 联系生活实际, 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体验, 学起来亲切、真实, 从而使学生认真地对待这门课程。比如在建筑制图识图能力的教学中, 给学生准备周边建筑的图纸实例,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安排学生到正在施工的工地现场观摩, 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体验图纸表达的内容, 在处理问题过程中, 让学生深切体验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实用性。
5) 展示学生成果
当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时, 挑选出一些优秀的作品, 进行展示, 由大家一起来评价, 使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部分学生回家时.会将自己的“作品”带给父母欣赏, 由此可见其自豪感。通过展示能让大家取长补短, 有奖励作用也有激励作用。
总之, 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认真组织教学, 挖掘学生潜力, 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2.4 严格综合考核
学生想要持续性学习, 除了自己的主动性外, 还需要通过学校的严格考核加以督促。为了体现公平性、提高可信度, 确实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督促激励的作用, 学生学习成绩要结合平时作业、绘图、卷面等几方面的情况来综合评定。实践证明, 这种变考记忆、考知识为考能力、考应用的方式, 确实有利于引导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3实践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 学习效果显著提高。熟练、扎实地掌握了制图基本功, 对后继专业课的学习起到了可靠的基础保证作用。
参考文献
[1]肖燕武.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制图》课程改革与探索.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 2012年第3期.100-101
[2]考试吧 (Exam8.com) >论文频道>教育类论文>高等教育论文>.试论建筑制图信息化教学演进.http://www.exam8.com/lunwen/jiaoyu/gaodengjiaoyu/201105/2040066_2.html.来源:考试吧 (Exam8.com) , 2011-5-29
13.浅谈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十三
〔关键词〕 物理教学;初高中衔接;问题;对策
高一学生面对新同学、新老师,都迫切希望在新的环境中能有出色的表现。但实际上就连入学时物理成绩较好的同学经过一段适应期后物理成绩都会普遍下降,成绩的下降挫伤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他们便抱怨物理难学,有的甚至讨厌或害怕学物理。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科学整合新课程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快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就成了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物理教材跨度较大。初中物理教材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讲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规律不太复杂,运用的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设计的实验简单易于操作。而高中物理教材更注重知识的推理、规律的发现,内容较多,叙述严谨,概括性、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多样,有文字叙述,也有公式和图象说明。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要求大大地提高了,从而使学生很难迅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
2.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由于初中物理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形象;公式简单、概念少;题型简洁,运算少,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单一。很多学生习惯了背诵,很少推理、归纳、思考以及论证;习惯了简单计算,不会复杂计算;习惯了模仿,不能创新。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单凭初中那种机械记忆的方法显然已经
不够了。因此,独立主动地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构建完整的物理情境来解答问题,是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3.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欠缺。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运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如力的分解中的三角知识、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等等。然而,许多学生连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都不清楚,更不用说灵活应用了。更令人担心的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意识淡薄,数理结合的能力差,这一点应该引起各位教师的高度重视。
4.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由于初、高中教材的差异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很多高中教师与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学生在初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很难快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方式。这就使高一新生学习物理感觉吃力,所以老师一定要适当改变教法。
二、解决策略
1.注重新旧知识的过渡和衔接。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同化是把新学的知识和内容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完善;顺应就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如果新学习的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模式所容纳,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模式或建立新的模式。其实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内容,初中基本上都提到过,但初中讲得比较简单、浅显,而高中讲得更系统、深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
础上作必要的补充和扩展,细化知识体系。如在讲解力时,多数初中生认为力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而高中教材中通过对各种力产生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的分析说明力不能传递,物体运动是有新的力产生了,这都说明高中物理学习需要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学生重建新知识体系的过程离不开教师对初高中知识的分析与对比,更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
2.理论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有许多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构建学习物理的模型,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形象化。如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探究性实验、观看视频等将物理理论教学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教学。教师应尽快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不断拓宽知识面,进而建构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如刚开始学习力时,力产生的原因、方向、受力物体等都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选取一些直观的生活实例,如交通工具的运动和各种体育运动,并运用计算机辅助媒介将微观的、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宏观的、具体的东西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
3.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要正确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
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但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则用“整体法”解答更简便。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常常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白,课本习题也能做,但一考试就出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缺乏解题方法和技巧。针对这种情况,高中物理教师要不断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有耐心。
4.注重解题和作图的规范性。初中的物理题目相对简单一些,教师对解题规范性的要求也不严格。但是到了高中后,题目变得复杂起来,解题过程也比较繁琐,这时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甚至是越做越乱,越学越糊涂。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能力,严格要求他们准确、严谨地解答物理题。另外,许多物理难题需要作图分析解答,尤其是一些力学题型,作好受力分析图尤为重要,而作图也必须正确规范,否则不但不能帮助解题,还会误导学生做出错误的答案。
14.浅谈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十四
法律事务及合规管理部 何玉鸣
什么是合同管理?有的人将合同的订立视为合同管理、有的人将合同管理视为合同文件管理、有的人将加盖印章行为视为合同管理、也有的人将审查合同视为合同管理,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是指以实现合同价值为目的,以合同为管理对象,依照法律、法规等规定,在合同从准备、谈判、订立、生效、履行、变更、解除、争议解决、终止直至立卷归档整个过程的管理行为。其可分为三个部分:事前管理(合同书形成过程)、事中管理(合同履行过程)和事后管理(如合同不适当履行时,违约责任的处理等)。
我公司的合同文书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商业合同(信托和固有业务涉及的法律文件),一类是劳动合同(不在讨论范围)。合同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及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合同日常管理难免存在疏漏和不畅,了解和分析现行的合同审查流程和管理职责有助于合同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有助于合规建设的推进和合规文化的建立。通过对合同审查工作的总结和分析,发现并提出存在的下列四个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同管理的模式问题
通常情况下,多数公司的合同管理模式一般采用公司法律事务管理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和各业务部门(合同承办部门)分级管理的模式。法律事务管理部门作为合同的统一管理部门,对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负有规范、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责:如审查合同文本的合法合规性;获得业务部门所有合同台帐和履约情况统计报告以便用于监督和检查;有权在第一时间获得公司内部和外部自查和他查反馈的意见并提出整改建议;具有和业务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及外聘专家就合同审查事项进行沟通的权利等等。但目前公司合同管理并没有实行正真的合同归口管理,法律事务管理部门无法掌握合同履约情况,法律事务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及外聘专家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合同管理模式为粗放式管理模式。例如,公司合同文本的编号随意性较大,存在各部门自行编号、各承办人员自行编号、同类型和不同类型的关联合同编号没有统一标准等情况,其不利于合同文本的归档和查询,合同编号的规范程度是一个公司的合同管理状况细节的反映。另外,还存在业务部门对合同的订立、履行和执行的全过程所应担负责任的认识误区,甚至个别观点认为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应负合同的全部责任,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合同的日常规范管理及责任人制度的建立。
(二)合同管理的制度问题
建立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是合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效率化的前提和基础,合同管理制度应包含合同承办人制度、审核会签制度、审查制度、监督和检查制度、重大合同备案制度等,其主要内容为:合同的归口管理;合同资信调查、审查、审批、会签、登记、签订和备案;授权书的签发和管理;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履行与纠纷处理,合同定期统计与考核检查;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合同管理奖惩与挂钩考核等。通过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纠纷处理和考核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目前公司在合同管理制度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没有建立合同归口管理制度;部分项目资信调查存在内容不详实(如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合法性)、调查程序简单复制及调查结论的同质化;对合同变更、履行缺乏有效监督;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缺少合同履行资料,以至无法监管;合同示范文本未能有效使用;缺少有效的合同责任人制度、考核机制及奖惩措施等等。
(三)合同审查的法律建议未能被充分注意
合同审查包括业务审查和法律审查,法律审查是合同管理的核心环节,其审查目的在于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合同的合法、合规性,审查内容包括:当事人有无签订、履行该合同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当事人的意思表达是否真实、一致;合同是否存在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签字的合同经办人是否获得有效授权;关联合同的实际签订程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或公司内部规定。二是合同的严密性,审查内容包括:约定条款是否存在违背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情形;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合同应具备的业务上条款是否齐全;文字表述是否确切无误且无歧义。三是合同的可行性和利益性,审查内容包括:合同当事人特别是对方是否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和条件;预计取得的利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是否对合同非正常履行时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进行预测。目前公司在对待法律审查建议是否被有效采纳上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例如,对合同的当事人、内容和形式上提出的法律建议,尤其是技术性合同条款,个别人员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影响合同风险防范措施的建立。有的业务人员盲目遵从商业习惯,抵制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对业务工作的正常监督,对潜在的法律风险不管不顾,产生法律纠纷后却又责怪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失职。
(四)重视静态管理、忽视动态管理,合同履行监控不足
在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终止过程中,有效的合同履行跟踪、监督、管理和控制机制的缺乏是合同纠纷多发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合同管理的重点阶段。合同履行是指对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的执行,这需要合同承办人的细致周密工作;履行监控是指为保护合同的正当履行而建立的合同执行调整和控制制度。履行监控机制的建立的前提是合同管理机构、人员和职责制度的落实,合同台账、档案制度的建立健全,如此才能使得合同管理制度化、签约和履行行为规范化。对合同履行的监控,目前公司存在不足之处,如给与合同谈判等前期阶段的关注度、经费和人员等方面的投入比例,而对合同签订之后的合同履行阶段,则往往存在重视不足、管理不到位等情况。
二、解决措施和合理化建议
(一)建立合理、有效的合同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落实合同管理的机构、人员配备和人员培训,建立合同归口审查和分级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其次,明确合同业务部门和承办人、合同审查部门和承办人、合同批准机构和人员及合同归档部门和承办人的职责。最后,规章制度一经制定,除了严格遵照执行外,还应有相应的措施以保证该项制度的得以更新,以适应法律法规、政策方面及商业习惯的变化。
合理的合同管理模式不应是静态的、不应是针对某个时点、也不仅仅是某个部门的事务,而应该是动态、连续、相关责任部门共同的管理过程,其中包括:对合同相对人资信状况的调查、合同条款的谈判、合同样本的起草和制定、技术性条款的设立、特别条款的约定、争议事项解决机制的设立、合同的签订、合同的履行及争议发生时相关部门的联动等一系列环节。合同的法律审查就是围绕这一系列具体环节而展开的风险预防和实时控制活动,是整个合同管理的核心,但其也离不开相关部门依各自职责和从各自角度的密切合作。在具体操作上,对合同管理实行归口、分级、划块管理模式;合同归口管理部门为合同一级管理部门;负责为业务部门提供法律服务,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和考核合同管理情况,参与重大合同的论证、谈判、起草、审查、签订及合同纠纷的处理,统一管理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和公证事宜,负责合同备案文本的管理,考核合同管理人员,组织合同管理知识培训等;各业务部门为合同二级管理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合同立项、可行性调查、文本草拟、签订、履行、争议解决和履行过程中的档案管理等,并向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定期汇总、上报合同履行情况;相关部门负责合同专用章的使用及合同履行完成后的文本归档工作。
(二)切实把好项目调查、合同审查和履行监督环节
在谈判和签订合同时,严格审查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必要时可向公司要求法律事务管理部门配合协助调查。业务承办人员应对涉及的业务事实详细告知合同审查人员,在对合同背景了解的基础上认真对合同条款加以推敲,确保合同应具备的条款齐全、准确;确保文字表述确切无误,避免条款之间的矛盾性;使用格式合同时应注意避免存在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等情形出现;对加强对合同变更、新增程序文件的管理;及时适当履行发送正确的函件等通知义务;重视证据(资料)的保留及保证其有效性;及时行使合同权利以确保诉讼时效。同时,可建立重大项目和合同专项审查管理制度。
(三)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加强合同管理部门和合同管理人员,特别对管理层和机构的培训应是公司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如此可以提高全员的合同管理意识,产生“业务未动、法律先行”的全局观念。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首先是做好下列两个方面:一要选好合同审查和管理的专职人员;二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责、权、利。除此之外还应加强业务和法律培训,法律培训应侧重《民法通则》、《合同法》、《信托法》、《担保法》、《物权法》、《公司法》及《刑法》等基本常识方面。通过学习培训,使得公司全员都能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例如,能区分和认识到要约和要约邀请的不同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能区别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和表见代理的差异;能认识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和有效合同的差别;在合同签署过程中,合同承办人会有意识地看拟盖章的合同全部条款是否与已审查的合同条款相一致,合同对方加盖的公章是否为有效的公章(而不是加盖部门章,分公司是否获得总公司授权,签字的经办人是否有有效的授权书),加盖的公章是否清晰可辨及拟盖章处的合同主体名称是否与合同约定权利义务一致(如有的合同保证人名称被变更见证人),在合同文本上修改过的地方对方当事人是否盖公章予以确认;此外,还能加强和提高防诈骗(刑事)、反欺诈(民事)的识别能力等等。
(四)建立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合同管理制度
采取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以减少合同管理中期和后期争议的发生及避免措施建立的滞后性,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在合同纠纷处理完毕后,公司应对整个事件过程作出评估和总结,在根据成因分清责任基础上实行责任追究制。例如,对合同的履行和资金划付予以监督和管理,通过监督可以知道各类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履行的原因,以便及时向相关部门和机构反馈,防止或降低违约行为的发生。合同资金的划付、汇入及合同清算作为合同履行的主要环节和内容,可由业务部门、财务部门、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密切配合把好此环节。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推荐阅读:
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11-23
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10-26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23
浅谈幼儿园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及教育方法12-04
浅谈节奏与幼儿音乐教育06-09
戏剧艺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