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价值观(14篇)
1.什么是企业价值观 篇一
如何看待股东、员工、顾客、公众的利益,如何处理这些利益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以人为本就是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
股东对企业拥有所有权,企业家对企业有控制、管理权,顾客和公众通过购买企业产品,最终拥有对企业的监督权和否决权,他们通过手中的“货币选票”和“~”来行使他们的权力。员工通过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
股东有投资增值的需要,管理者有权力、地位、成就感和与取得其贡献相适应的经济报酬的需要,顾客有获得质量高、价格低、方便快捷的产品和服务的需要。企业如果不能满足这些需要,股东就要抛售股票,管理者就要跳槽,顾客就会不买企业的产品。企业只有持续的以人为本、不断创造解决人的需要的新途径,才能不断创造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在企业内部,以人为本的核心是解决员工和企业的关系问题,亦即如何看待企业员工的权力和需要的问题。
西方一些国家的企业通过“社会契约”和“共同决策”的监事会制度,在权力的平衡方面步子迈得最大,但从结果看,企业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活力和竞争力,因为它的决策太慢。几十年来,日本企业通过文化和制度来造就一种心理上的权力平衡,但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正在受到严峻的考验,而它的年工序列制几乎已经瓦解。美国企业是通过工会来达到某种权力平衡的,但工会会员在大量减少,工会面对近年来员工收益减少而管理者收益大增的趋势却束手无策。
在信息时代,员工多元化的价值追求,它不仅仅是需要满足的需求,而且是创造力的源泉。信息时代将给企业带来新的机会,快速、激烈的竞争将迫使企业越来越趋向民主化,因为这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在重新构建的企业文化中,人的自我实现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不在于权力,在于工作而不在于等级。在开放的机会中,人们对级别、地位的看法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知识和能力将构成企业新的价值基础,对级别和地位的竞争将渐渐淡化,这将净化企业内的文化,净化企业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企业在结构和价值观上的变化将领先与社会和政治,并将最终影响全社会。现在,已经看出这样一种趋势:企业家们的开明、开放和包容程度正在超过政治家。
信息时代的企业组织形式也要适应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种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不仅要考虑到人员的职业、还要考虑到人员的兴趣、爱好、脾气、秉性,以及他们可能的发展方向。组织的核心将可能不再是以业务能力为主考察对象,而是以人际关系能力和善于把握方向为主要考察对象。同时,人员的报酬将不是根据职位,而是根据能力和贡献,这意味着业务经理可能因主要贡献在调整人际关系上而比主要贡献在业务上的属员拿的要少,将大大减少内部摩擦,特别是将大大减少优秀的专业人员都向经理这条狭窄的路上挤而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使人才资源能各尽其所、发挥特长,使各类人才都能在自己的选择专业和道路上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不断取得他应有的经济、社会和自我需求的满足。
2.什么是企业价值观 篇二
人家节目组高风尚,不跟我计较,接着又请我做节目,聊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的话题。约好后,没料到节目组临时有政治任务,这个话题改到今天了,问我行吗?我说必须的。今天一到台里,立马为上周给人家开天窗的事道歉。主持人跟我调侃,说我正式进入老嘉宾队伍了,老嘉宾基本都干过开天窗的事,呵呵。
节目开始后,主持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联想并购摩托罗拉业务部门,这笔买卖到底值不值,摩托罗拉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针对这个问题,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认为“门当户对,收获有四”:
首先,是品牌。“摩托罗拉目前在美国和拉丁美洲等国家仍然是一个叫得响的品牌。”杨元庆称,未来联想将采取“双品牌”战略,在新兴市场主推联想品牌,在国内两个品牌并行不悖,而在北美、日本、西欧和澳大利亚等成熟市场采用单一品牌——摩托罗拉。蓄意进军欧美成熟市场的联想,顺理成章拿到了一张“绿卡”。
其次,是关系。摩托罗拉与全球主流运营商的良好关系,能够帮助联想打开很多尚未进入的市场。
再次 , 是研发团 队。摩托 罗拉有2000多名资深的研发人员分布在美国的芝加哥、硅谷和佛罗里达。不得不承认,近年来联想智能手机鲜有新意。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提升智能手机的创新力是联想面临的首要问题,而摩托罗拉的加入正好弥补了这一短板。
最后就是专利。收购之后,联想将获得2000多项专利以及2.1万项交叉授权专利,将有利于联想开拓成熟市场的业务。
以上是杨元庆的官方观点。我的非官方观点也主要有四:
1、国际化的形象。
记得阿里巴巴纽交所上市时,马云反复宣称下一步最大的目标就是国际化。国际化这个命题,对于中国的IT企业来说,始终是一块心病。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国内是龙,国外是虫。联想从中关村的一个小企业逐渐走向全国、走向全球,它的发展路径很清晰,而且表现出了自身的一些特点。现在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联想必须塑造一很善于做国际并购的特点,这个对于国际化非常重要。之前跟IBM的合作,这次跟谷歌的合作,可以很好的帮助联想在全球竖立起了行业整合者的形象。
2、专利。
这点和杨元庆类似,通过这次收购联想将获得2000多项专利以及大量的专利授权和交叉许可,有利于联想在成熟市场开展业务。在中国这样的奇葩市场也就罢了,在欧美成熟市场,没有专利将寸步难行。未来的战争,主要拼的就是专利。
3、王牌。
如果把手机市场比作一副牌局的话,比作斗地主的话,联想手里也握有17张牌,而且看上牌也不错,有连对,有顺子,也有A,也有2,但是缺少王牌,一张王牌也没有,更别提王牌组成的天下无敌的炸弹了。曾经,联想以为“乐Phone”是张王牌,没料到其仅仅是张小小的三,于是早早就丢掉了,免得成为整个牌局的累赘。至于后面打出的K900/K910,充其量也就是长一点的顺子而已,VIBE则顶多是个飞机带翅膀。摩托,则可能是联想急需的王牌。
4、Android的机会。
对于谷歌来说,现在的Android阵营,三星一家独大不是好事。而且这个三星,总想脱离谷歌单干。即使三星不单干,谷歌也需要扶植另一家。在全球划拉来划拉去,谷歌认为联想是最合适的选手。
3.究竟什么是价值投资? 篇三
当今的五种投资模式
实际上,世界有五种投资模式占据统治地位:
1.价值投资者:他们依靠对公司财务表现的基础分析找出那些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公司未来现金流的现值)的股票。这种战略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最早由哥伦比亚大学的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和大卫·多德(David Dodd)提出。由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首席执行官兼主席沃伦·巴菲特的使用,价值投资战略在20世纪70~80年代收到推崇。
2.成长投资者:他们致力于寻找那些经营收益能够保证公司内在价值迅速增长的公司。著名投资者兼作家菲利普·费雪(Philip Fisher)在20世纪50年代最早采用这种价值投资战略的变种。麦哲伦基金经理彼得·林奇(Peter Lynch)在上世纪80年代对其进行了大胆的扩展。
3.指数投资者:他们通过购买股票来复制一个大的市场细分,如标准普尔500。格雷厄姆认为这种投资战略对防守型投资者很有效。先锋基金创始人约翰·博格尔在20世纪80年代推广了这种战略。
4.技术投资者:他们采用各种图表来收集市场的行为,以此来显示投资者预期是上升还是下降,市场趋势如何,以及其他的“动力”指标。这种战略被《投资者商业日报》的创始人威廉·奥尼尔(William O'Neil)大力推崇并在20世界90年代末被广泛采用。
5.组合投资者:他们确知自己能够承受的投资风险水平并通过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来承担这个风险水平。这个理论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被提出,并在70年代被一群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所完善。70年代初,这种战略由于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伯顿·莫卡尔(Burton Malkiel)的名著《华尔街漫步》而开始流行。
所有投资哲学的中心问题都是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价值投资者和成长投资者认为价值和价格是不同的;指数投资者不确定自己是否能找出这二者的关系;技术投资者只关心价格而不关心价值;组合投资者认为价格就是价值。
这些不同的理念产生了不同的投资策略,比如价值投资者寻找那些价值被低估的股票;
成长投资者寻找那些近期的增长显示器价值与目前的市场价格相符合的公司;指数投资者认为最保险的投资策略就是购买那些能够代表整个市场状况的股票;技术投资者寻找那些能够迅速地以更高价格脱手的股票;组合投资者相信则价格与价值是独立的,价格的变化反映了风险,而投资者应该选择一个证券组合来承担所需要的风险水平。
各类投资会如何买入
为方便说明,我们举个例子:假设IBM股票昨天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以$50/股收盘。在不同的投资哲学下,不同的因素决定了是否应该购买这只股票(是否卖出的考虑在概念上与此相对)。
价值投资者他们会考虑IBM公司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以及这个现值是高于还是低于50美元/股。只有在现值至少是60美元的时候他们才会买这只股票(价值与价格间的10美元差异代表20%的“安全边际”;非常保守的价值投资者甚至会坚持要求更高的边际)。
而成长投资者他们会关注IBM在销售额、收益和现金流等相关方面的增长可能性。如果他们认为IBM股票的价值和价格都会在近期向60美元增长则会购买这只股票。
指数投资者完全不考虑单个股票的价格与价值关系。他们只是简单地购买基金,由此购买了IBM和几百只其他公司的股票。
技术投资者会对市场上的蛛丝马迹保持警觉,通过市场线索的分析来测量IBM股票价格在近期向上走或向下走的可能性。如果谣言显示价格有向上走的趋势,他们就会购买股票(这群投资者如果在预期价格趋势是下跌时也有可能会卖空,也就是在当前锁定50美元的价格并在未来以预期的更低价格购买这只股票)。
最后,组合投资者认为这一切都是浪费时间,因为IBM股票50美元/股的价格就代表了IBM的当前价值。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是IBM的风险水平(通过比较IBM股票历史价格的波动性和整个市场的波动性)是否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这两种投资哲学有所重叠。它们对价格-价值关系有相同的看法。但它们各自侧重于强调未来的不同方面。价值投资强调确定股票价值并将之与价格相比较。成长投资则强调由增长带来的价值并将这个价值与价格相比较。从这个意义上说,成长投资战略是价值投资战略的堂兄弟。这两种战略的支持者认为投资分析者是可以确定股票价值并与价格相比较的。
指数投资战略则服务于那些没有能力或不愿进行价值分析的投资者。这种战略不需要特殊的技能或幕后分析的努力。投资回报反映的是整个指数的市场表现面而不是某些选定的股票的表现。价值投资或成长投资的热衷者们认为指数投资是那些缺乏技能或时间来进行价值分析的投资者的首选(尽管如此,知晓价值投资的基本哲学仍然有助于这些被动投资者们理解哪些因素在驱动着他们的这些一般性投资)。
在价值投资者看来,技术投资者实际上是在投机,而不是投资。他们试图根据投资者的动向来预测价格趋势,通过研究股票价格变化的历史模式来提炼出对未来的预测。这种方式实际上不太应该被称作一种投资方法,其期限也太短了,不足以成为投资。技术投资对理性投资者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但在市场持续繁荣的时候却能甚嚣尘上。20世纪90年代正是大量投资者盲目痴迷技术投资的巅峰时期。
技术投资的一个分支,成为“动量交易”(momentum trading),在20世纪90年代末风行一时。大部分投机股票价格的攀升更加大了这种吸引。这种方法的采用者们过分自信地意味自己是敏捷灵巧的股票选择者而沾沾自喜,很多人甚至从来没有考虑过所投资公司在从事什么业务,是否盈利,也从来不看公司的财务报表。有5年的时间,绝大部分的股票,包括那些业务摇摇欲坠的公司股票价格都持续上涨,这就更使得这种自我陶醉的情绪不可遏制。
在这期间,大量的新投资者涌向股市,尽管他们几乎不懂得如何阅读一份财务报表或其他投资的基本原理。甚至连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们也开始醉心于搜集市场谣言与印象而放弃了对事实和数据的分析。无经验的投资者从来没有听说过价值投资这回事,而经验老到的投资者也相信所谓的“新经济”已经是价值投资不合时宜。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最众所周知的就是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股市,其虚假繁荣在1929年的“大崩溃”中达到了顶点。
经济发展的灾难促使本杰明·格雷厄姆和大卫·多德总结归纳价值投资的哲学。20世纪20年代末的投资气氛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投资组合管理技术。这种投资方式由内部信息和市场印象所驱动。格雷厄姆通过为投资哲学设定一个清晰的思维框架来帮助投资者们提高投资水平。他的价值投资框架虽然需要投资者作出更多判断,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分析基础。
组合投资战略是为建立投资哲学框架进行的一个更大胆的尝试。它的核心假设就是价格等于价值。如果所谓的“效率市场假设”成立的话,价值投资将毫无用武之地。这种情况下,试图通过购买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未来现金流的现值)的股票而无风险地获取超额投资回报无异于天方夜谭。
价值投资不相信市场有效
在有效市场上,一个公司的业务风险反映为期股票价格历史波动与其他公司的股价的关联程度。这一关键的投资指标被称为股票的β值。倡导者们利用β值作为风险量度来指导组合投资者进行最适合于其风险偏好的投资。
组合投资理论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它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证券组合来消除与其中任何一只证券相关的特定风险。任何一只证券的风险都被其余证券的回报所抵消。组合投资的精髓就在于分析β指,并设计一个最有的多元化投资组合。人们对这种投资工具有效性进行了大量的数学和计量经济学研究,得到的各种证据对此理论毁誉参半。
价值投资者对有效市场理论和这个理论所倡导的价格与价值独立,以及β值是风险的有效度量等说法持怀疑态度。他们的投资记录也是反对这种理论的一个有效的实证依据。市场上涌现了太多的成功的价值投资者,这是有效市场倡导者们所无法回避的。而太多的股票表现出其价格高于或低于价值也使得有效市场理论无法自圆其说。同时,β值虽然能够度量价格波动的风险,却无法反映企业的业务表现或价值。
市场泡沫绝非偶然,而是一个被高速的技术革新和过分乐观的情绪所驱动的市场环境的征兆。这种乐观情绪盲目扩张,大群的普通投资者错误地意味自己通晓了整个商业和股票市场,而经验老到的投资者也开始涉足其所不了解的业务领域。
同样,市场萧条也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相反力量的征兆——新手们开始退却,而老手也过分畏缩。剩下的人则饱受煎熬,其苦难的程度和持续之长则远远超过了市场繁荣时期的喜悦。
价值投资者认为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股票市场都是不可预测的。而唯一有一定把握能够确认的是,基于公司过去业务表现和现有信息对其业务的长期表现进行的分析。价值投资者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来确认公司价值并将其与市场价格作比较。
4.什么是家庭价值观 篇四
什么是家庭价值观?家庭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于家庭事务所抱有的一种观点、态度以及信念;凡是与家人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属关系以及其他家庭事务或婚姻事务相关的观点、态度以及信念,都属于家庭价值观。
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主席首度阐述家庭价值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两个认识: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三个重视:重视家庭、重视亲情、重视家庭建设。三个注重: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四个促进: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
5.什么是价值投资 篇五
关于什么是价值投资的讨论已经够多了,价值投资的祖师是格雷厄姆―多德,价值投资甚至不能算理论,它的内涵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价值投资对资本市场有3条假设:
1、证券的价格受一些影响深远又变幻莫测的因素的支配,格雷厄姆称其为“市场先生”,证券价格的趋势是不可预测的;
2、尽管证券的市场价格变幻莫测,但证券有稳定的基础经济价值,或者说是内在价值。内在价值与证券价格有时是相等的,但通常是不相等的;
3、在证券价格明显低于内在价值的时候(此时有很大的安全边际)购买证券,最终必将产生超额回报。格雷厄姆将证券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差距,称之为“安全边际”。巴菲特直接把价值投资称为“以40美分的价格买入价值1美元的东西”。
以上述3条假设为基础,价值投资的核心流程就很简单了:价值投资者先评估某一金融资产的内在价值,并将其与“市场先生”所提供的市场价格相比,如果价格远低于内在价值,就具有很大的安全边际,价值投资者就买入该证券。
这条规则是格雷厄姆―多德价值投资理论的要诀。这也是全部价值投资者的根基,价值投资的后继者如巴菲特等很多人都将在实践中将价值投资发扬光大,其价值投资哲学可能大不相同――都加入了自己的特色和嗜好――不同之处可能恰恰在整个投资步骤的处理方式上。
这些步骤包括:
选择要评估的证券;
估算证券的内在价值;
计算每一证券所要求的合理的安全边际;
确定证券组合比例;
确定何时沽售证券。
很多着名的价值投资者均是在上述5个地方有所差异,这样尽管同处格雷厄姆―多德部落,但具体处理方式大有不同,如选股、对安全边际的要求、集中投资还是分散投资、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嗜好和处理方式。价值投资的确有不同的流派,也应该有不同的流派。
二、什么不是价值投资?
那什么不是价值投资呢?在资本市场上有千千万万的投资者,任何理性的投资者都不承认自己选择的是买价高于内在价值的证券,但事实上,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是极为罕见的。
1、技术分析者不是价值投资者。
技术分析者从不进行任何基础分析,他们不关注公司的财务报表、公司所处的行业、产品及要素市场的特征,总之他们不关心证券的内在价值,而专注于价格史。他们企图通过证券价格的历史资料,发现证券价格的运行趋势,从而实现低买高卖。
2、有效市场论者不是价值投资者。
有效市场论者认为市场上根本没有被低估的证券,所有证券的价格都完美的反映了证券的全部信息,价格与内在价值之间没有差异。有效市场论者显然不是价值投资者,他们认为最好的投资方法就是买入指数基金。
3、宏观基础投资者不是价值投资者。
宏观教旨主义投资者关心影响全体证券或者大部分证券的宏观经济因素:通胀率、汇率、利率、经济增长率、失业率、世界经济增长率。他们关注政策动向,并综合考虑投资者和消费者的观点;他们利用所得信息预测宏观经济走势,然后利用这些预测判断哪几组证券或者个别证券受这些趋势影响。总的来说,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投资,他们期望自己具有远见卓识,比整个市场反应快,从而进行市场趋势的预测,以实现投资目的――低买高卖。
宏观基础投资者不是价值投资者。巴老认为,价值投资者不必理会宏观经济预测,任何人无法准确进行宏观经济预测,也根本不可能根据宏观经济预测来进行市场趋势预测。巴老在2003年致股东的信中直接警告说“预言家的墓地一大半是给宏观经济学家预留着的”。
4、绝大部分微观基础投资者不是价值投资者。
格雷厄姆―多德式的价值投资者也的确是在使用微观基础分析的方法,但绝大部分微观基础投资者并不是价值投资者。
这些微观基础投资者都是以证券的现价为出发点的。这些投资者研究证券的历史情况,观察其价格如何随那些具备经济影响力的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因素包括:公司收益、行业背景、新产品的引进、生产技术进步、管理变革、需求变动、财务杠杆、新厂房和新设备投资公司并购、多元化经营等等,然后他们试图预测这些因素中的关键变量是如何变化的。
公司收益是大部分预测的重点。他们认为,证券价格中包括了市场整体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如果这些投资者发现他们对未来收益及其他重要变量的估计值超出市场预期值,他们就会购买这些证券。他们认为,当有关方面的新消息被公布时,他们的预测将生效,市场将追捧这些证券,从而他们有机会高价卖出。
应该说这种投资方法同价值投资有相同点,即:都重视经济基础因素和具体的证券。但这种投资方法与价值投资仍有重大差别:
1)这种方法注重对价格的先期预期,而不注重资产内在价值相关的相关价格水平,即假定证券当前价格的估值水平是合理的。但事实上,即使考虑预期利好因素,证券目前价格水平仍有可能是远远高估的;
2)这一方法并不涉及明显的安全边际,以保护投资者免受市场先生的伤害。
事实上,这种方法的思想基础是“弱式、半强式的有效市场”理论,即认为理所当然的认为,证券当前价格是合理的,加入“经研究过的、市场未曾预期到的”利好因素后,证券价格将上涨。显然“证券当前价格是合理的”这种假定太过随意。因此,绝大部分微观基础投资者也不是格雷厄姆―多德式的价值投资者。
很多人简单的把投资者分为基础投资者、技术分析投资者,认为基础投资者就是价值投资者,甚至有人认为按按F10看看基本面就是价值投资。这是一个明显的误解,这个市场上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是很少的,不仅技术分析者、有效市场论者不是价值投资者,而且全部的宏观基础投资者、绝大部分微观基础投资者都不价值投资者。
很多机构将自己包装成“价值投资者”,但从其投研方法来看,从根本上违背了价值投资的本意;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上对“伟大公司”、“长期持有”概念进行无限制的拔高,一些优质公司被炒到了难以想象的价格,完全是一场能同上个世纪70代美国蓝筹泡沫媲美的、中国式的“漂亮50”行情,不少机构也咽下了自己一手炮制的苦果。
绝大部分基础投资者只是一般的投机者,并非价值投资者,这是常识;不宜简单的把一些有专业知识的基础投资者归为价值投资者,违背了安全边际原则就是投机。事实上,很多基础投资者完全就是投机者,他们搞的是价值投机,“价值投资”只不过是他们包装的一个美丽外套而已。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是很少的,价值投资者是孤独的。
6.什么是价值观 人生观 世界观 篇六
据所知,世界有称普世价值的观念。目前提出核心价值观(18届3中央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那么,什么是价值观?这当有哲学意义上的,也有实用选择性的,一时难说清。说简单的,价值观就是人们认为什么事物最重要,最有价值,最值得为之奋斗的观念(看法)。比如有人认为金钱最重要、最有价值、最值得为之奋斗,要钱不要命,这是金钱价值观。又如某人认为,做个人人敬仰的大英雄最有价值,对于英雄壮举,生命无足轻重,这是英雄主义价值观。当然这只是打个比方。有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作这诗的烈士认为自由的价值最高,这就是价值观。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世界观。人生在世,不由自主地面临复杂的选择: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光荣与耻辱、付出与收获、生存与死亡;终归有所取舍、有所好恶、有赞成有反对、有认同有抵制。必须做出选择时,人人心里自有一杆称,这杆称就是价值观或称人生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价值判断。它是人们心目中什么最重要,什么较重要,什么次重要,什么不重要……,这样的一种排序。它一方面是价值取向、追求、目标的选择和体现;另一方面又是衡量、评判价值的尺度和标准。与人生观世界观都来源于生活和实践那样,价值观也源于个人的社会环境,经济政治地位,精神文化水平。
由于每个人的社会实践、经济政治地位差异,价值观会有不同。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群体和不同的个人,价值观会有所不同。但是,人类社会,也一定会存在着普遍的、共同的价值追求与目标。这是所有人的自然性基础,决定了人类在本质上的共同点。人的社会性,又决定了他们在一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下特定的诉求与观念,价值观的形成与变化,主要取决于人们所赖以生存与活动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及其变化。正因为价值观的形成是经长期社会实践形成的,它就具稳定性,无法说变就变;要改变,得先改变这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地位。
总结一下教课书上的说法: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人、事、物等)的意义、重要性(即价值)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或观点。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价值观的特点。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但是,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因此价值观也会发展变化。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社会各式各样教育和宣传的观点以及亲友和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有重要影响。个人所处的社会状况,经济政治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则有决定性的影响。
价值观的影响效应。价值观影响个人行为,也影响着群体和整个组织行为。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价值观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在同一个单位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钱报酬,也有人重视地位权力,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同一个规章制度,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相反,那么就会采取完全相反的行为,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价值观的类型。
1、理性价值观。是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的价值观。把追求真理看的高于一切。
2、美的价值观。是以外形协调和匀称为中心的价值观。把美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3、政治性价值观。是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把权力和地位看的最有价值。
4、社会性价值观。是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把为群体、他人服务认为是最有价值。
5、经济性价值观。以有效和实惠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世上一切,实惠最有价值。
6、宗教性价值观。以信仰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信仰是人生最有价值的。
人生观,就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是对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看法或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的自我认识。主要是对人生、人生的意义、理想、信念、追求、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的回答。人生观由世界观所决定。具体表现为道德观、苦乐观、公私观、恋爱观、审美观、荣辱观、生死观等等。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文化素养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我们必须提倡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战胜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生观:①享乐主义人生观。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过程,提出追求感官快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厌世主义人生观。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解脱。③禁欲主义人生观。它将人的欲望特别是肉体的欲望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灭绝人欲,实行苦行主义。④幸福主义人生观。一种观点是强调个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另一种观点是在强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强调他人幸福和社会公共幸福,认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⑤乐观主义人生观。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对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⑥共产主义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它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人们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由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社会地位、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因此,世界观也是人们处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上对世界的认识。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不同人们(阶级)的世界观相对立,如共产主义世界观与资本主义世界观之间。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如共产主义世界观)。
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但唯物和唯心,和阶级不直接挂钩,如在劳工中也有唯心和唯物世界观存在)。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对世界观也有一定影响(方法论,是如何去证明世界观的学说,如辩证方法。)哲学上说,世界观是社会意识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要利用先前遗留下来的现成的思想材料,这样,新旧世界观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继承关系。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形成原因。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逐渐形成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形成的是对于现实世界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形成了关于世界的本质、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等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世界观。一般说来,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以此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阶级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各种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不同的世界观会指导人们采取不同的行动,从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彻底的科学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三者统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一个人的世界观与其理想、信念有机联系着,又处于最高层次,对理想和信念起支配和导向作用;世界观也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是人的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制约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直接影响人的个性品质。因此说,世界观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人的自我认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料。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使人的本质问题首次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每一个人从他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现实的、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具有个性特征的自我。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断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渐地认识和领悟人生。到了一定年龄,无论自觉与否,人都会形成与自己的生活阅历、实际体验密切相关的关于人生的根本看法、价值判断和生活态度,这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
7.用户至上价值观是企业根基 篇七
KPI(关键绩效指标)是衡量企业管理成效最重要的指标,是一项数据化管理的工具,主要是围绕企业效益展开管理业绩评估。KPI与管理人员的收入密切挂钩,是考量业绩的关键手段。
不过,过分追逐短期KPI会使企业价值观变形,以利害义,危及企业大厦根基。在互联网领域,与百度比肩而立的阿里巴巴就有过这方面的教训。几年前,阿里巴巴旗下淘宝被一大帮称为“淘宝小二”的淘宝工作人员挟持,“神”一般的淘宝小二们通过刷信誉和删差评推介商品,疯狂敛财。因而阿里巴巴受到网民们的抨击,一度时间马云也受到牵连。当淘宝没有干净的小二,上下级之间又互握把柄时,对马云来说,反腐败,淘宝亡;不反腐败,阿里亡。”这是个两难选择题。但马云又必须选择,生存,还是灭亡,当年哈姆雷特式的问题又摆在马云的面前。马云最终忍痛割爱,轰走了几个曾经同甘共苦创业的高管。
如今,百度利用在中国本土搜索引擎的龙头老大地位,进行竞价排名或美其名曰,将一些劣质产品或服务排在搜索结果的前列或置顶,享受在第一时间闯入网民视野的特殊待遇,误导消费者,给消费者造成损失,或空耗消费者的时间,或浪费消费者的钱财。诚信是企业的大厦,用户至上价值观是企业大厦的根基。企业罔顾用户利益,不择手段欺骗用户,为追求短期KPI制造繁华业绩,能得逞于一时,但不能维持长久。诚如李彦宏所说,“如果失去了用户的支持,失去了对价值观的坚守,百度离破产就只有30天。”
不能不说李彦宏给内部员工的信写得非常感人,特别是对用户的认知非常到位,也触及了企业最敏感的神经,即企业价值观。在无数梦想的感召下,百度曾去倾听用户的声音,去了解用户的需求,在实力相差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一点点地赢得了中国市场。是百度坚守用户至上的价值观为百度赢得了用户,也正是这些用户在贴吧里盖楼、在知道里回答问题、在百科里编写词条,他们创造的内容、贡献的信息,让百度区别于竞争对手,成就了百度的辉煌。
可是眼下百度正深陷诚信危机,李彦宏为此而担忧。不同部门为了KPI分配而争吵不休,一些高级工程师在平衡商业利益和用户体验之间纠结甚至妥协。用户也因此开始质疑百度商业推广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吐槽百度产品的安装策略,反对百度贴吧、百科等产品的过度商业化。当用户利益严重受损,纷纷用脚投票之时,企业的生存希望就变得非常渺茫。而危机说来就来了。李彦宏真的要赶紧行动起来,未来要集中精力重新审视公司所有产品的商业模式,实行用户体验审核的一票否决制度等举措,重拾用户信誉,保持百度的竞争力。
一家独大的搜索引擎,如果不思进取,停滞不前,以灰色收入维持运营,不动脑子就能赚得钵满钵盈,长此以往,就会扼杀它的创新性,将被后来者超越甚至被淘汰。有前车之鉴如诺基亚,它曾登高望远,傲视群雄,睥睨天下,以为“一招鲜吃遍天”,背着行业“带头大哥”的包袱不求上进。傲慢扼杀了诺基亚的创新精神,结果沦落为卖身求存者,将手机业务卖给微软,数十年的手机品牌毁于一旦。
8.什么是企业价值观 篇八
实际上,它的主要用途是提取卡拉胶。种植这种红藻是菲律宾的重要产业之一,年产量多达十万吨的量级,产值上亿美元。卡拉胶是一种植物多糖,具有良好的增稠和成胶性能,在食品、日化产品和药品中用途广泛。作为食品添加剂,在各类需要成胶、增稠、稳定的食品中,都能有用武之地。
膳食纤维的“排毒”纯属胡扯。“排毒”本来就是个伪概念,硬要说的话,也是人体的肝肾等器官自己去“排毒”,吃什么食物也无助于这个系统的运行。至于“降脂”,前提是用膳食纤维代替其他有热量的食物,从而减少热量摄入:能够减少多少热量取决于代替了多少其他有热量的食物。而这又不需要“海燕窝”或者哪种特殊食物来达成,只要是膳食纤维就可以——比如豆渣,价格便宜量又足,膳食纤维之外的营养成分还让“海燕窝”望尘莫及呢。
再如“植物胶原蛋白——美容健骨”这一说法, 所有的胶原蛋白都来自于动物,世界上不存在“植物胶原蛋白”这种东西。不过,这个说法倒也有一定来历。在食品工业、日化工业以及医药行业,明胶作为增稠剂、稳定剂、成胶剂广泛使用。而卡拉胶也有类似功能,在很多配方中,可以用它来代替明胶,所以卡拉胶也被称为“植物明胶”。而这种称谓,指的只是质地和性能上的相似,与营养和健康功效都毫不相关。(解答人云无心:食品工程博士)
得了铜牌,为什么比得了银牌还高兴?
“啊?第三啊?噢那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北京时间8月9日上午9:30分,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夺得了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铜牌,赛后她不改乐观本色,仍用快乐的表达感染了所有观众。
拿第三的人竟然比拿第二的人更加开心?这只是个例,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还真有人做过研究——20世纪90年代,康奈尔大学和托莱多大学的研究者们就探索过银牌和铜牌得主对结果的满足度,并且分析了两者差异背后的原因。
反事实思维有不同的方向:当你想象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满足某种条件,就可能会出现比真实更好的结果的话,就是所谓的上行反事实思维,例如“如果我多买点这个股票,我就能赚得更多”。相反,如果你想象中可能发生的情形比现实结果更糟,例如“幸亏我已提前清仓,要不私房钱全赔光了”,那就是下行反事实思维。
不同的反事实思维会带来不同的情绪反应。研究者发现,上行反事实思维多引发负面情绪,使人对未得到更好的结果感到后悔和自责;下行反事实思维则使人意识到已避免更坏的结果,因而产生幸福和满足等正面情绪。
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说,研究者们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后,请来了20名并不知道研究目的的人员,让他们对18位铜牌得主和23位银牌得主在刚刚得知自己名次后以及领奖时的情绪进行评价。另外10名评价者则评价了9位铜牌得主和13位银牌得主在接受采访时的情绪。
最后,他们还联系了在包括奥运会在内的各种比赛中获得第二或第三名的运动员115人(铜牌55人,银牌60人),请他们直接对自己的情绪做出评估。与假设一致,四种测量方式所得到的结果都指向一个推断:铜牌得主确实比银牌得主要更开心。而在这种现象背后起推动作用的,可能正是运动员的反事实思维。(解答人李文岐:社会心理学爱好者)
9.什么是企业价值观 篇九
世界观
世界观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世界观(德文:Weltanschauung)意思是「著眼世界之上」。这是德国知识论中所使用的语言,指的是一个「广泛世界的观念」。它指涉的是一种人类知觉的基础架构,透过它,个体可以理解这个世界并且与它互动
世界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例如,共产主义世界观就不仅仅包括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和知识,而且包括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精神和积极地行动。
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会有不同的世界观: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平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资产阶级世界观所信奉的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哲学;无产阶级世界观所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这两种世界观总是在不断斗争,总是相互对立的。
作为一个人来说,世界观又总是和他的理想、信念有机联系起来的,世界观总是处于最高层次,对理想和信念起支配作用和导向作用;同时世界观也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它是人的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制约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直接影响人的个性品质。可以讲,世界观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包括对人的生存和生活意义即人生观的看法,它是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价值观的含义很广,包括从人生的基本价值取向到个人对具体事物的态度。人生观被认为是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根本观点。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任何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要利用先前遗留下来的现成的思想材料,这样,新世界观和旧世界观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的继承关系。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逐渐形成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形成的是对于现实世界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形成了关于世界的本质、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等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世界观。一般说来,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以此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阶级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各种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不同的世界观会指导人们采取不同的行动,从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彻底的科学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人生观最佳答案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生观:①享乐主义人生观。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过程,提出追求感官快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厌世主义人生观。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解脱。③禁欲主义人生观。它将人的欲望特别是肉体的欲望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灭绝人欲,实行苦行主义。④幸福主义人生观。一种观点是强调个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另一种观点是在强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强调他人幸福和社会公共幸福,认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⑤乐观主义人生观。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对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⑥共产主义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它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10.什么是企业价值观 篇十
材料题:84岁“无双国士”钟南山院士,在奔赴疫情重灾区的高铁餐车上举目凝望,深思治病救人良方;73岁的李兰娟院士带着“抗疫不成功,我们绝不撤兵”的铮铮誓言坚守重症病房,全力救治危重患者;素有“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之称医学四大天团会师携手抗疫;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紧急驰援。一幕幕的感人画面,一幅幅动容的照片,汇聚了广大医护人员精诚团结、义无反顾的昂扬斗志,坚定了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战疫情的必胜信心。我们要持续深入宣传报道医护人员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把他们真实的工作写照搬出病房,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撒播神州大地,让医护工作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可的职业、让医护人员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可“白衣天使”。
请回答:结合材料回答什么是人生观?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参考答案:什么是人生观?
答: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zhi法,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主要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友谊观、道德观、审美观、公私观、恋爱观等等。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文化素养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我们必须提倡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战胜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它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生的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任何价值都是表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人的价值也是如此。不过在社会实践中,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客体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一个人,一方面是价值主体,他把他人和社会作为自己的价值客体,他是需要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他要依靠他人和社会的活动及其成果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向社会的索取,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这种满足使个人得以存在和发展,从个人角度来说,这就是他的自
11.什么是成功的企业 篇十一
一个企业可以在短期内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长期地欺骗一部分人,但永远不会长期地欺骗所有的人。市场经济的伟大之处在于你的投入决定你的所得,所谓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企业的欺骗与炒作是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为敌。通过欺骗而成功的企业必定为其行为付出代价。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据有人考证,现代企业的雏形是修道院所办的“第三产业”,是信仰与市场结合。在我国许多小商店里,供奉的不是招财进宝的财神爷,而是赤胆忠义化身的关老爷。诚信就是自古以来市场经济的通行证。诚信原本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也应该是每一个企业的基本的常识,如果还需要社会来弘扬,居然还成为高考的作文题目,从反面也说明了我国企业诚信的缺失,这是市场经济的悲哀。从本质上讲,市场经济不是投机经济。
什么算是好企业,对此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也可以找一系列指标来衡量,诸如知名度,品牌,市场份额,销售收入或利润。其实,这些指标并不重要,企业不在大小强弱,关键在于其受人尊敬,受人尊敬的程度,是企业好坏的根本性判断标志。
首先,企业必须受员工尊敬。一个不为员工所尊敬的公司,是无法留住其优质人力资源的,而在一个优质人力资源无法生存的企业环境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无法为员工所认同,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只能依靠脆弱的金钱来联结,前提是企业的薪酬尚能够满足员工日益增大的预期,否则树倒猢狲散,哪还有同心同德,只有同床异梦了,所谓的心理契约也只能是美好的想象。不为员工所尊敬的企业,必然是上行下效,老板投市场的机,员工投企业的机,投机和浮躁成为企业的主旋律,到头来,只能是偷鸡不成反赊一把米,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苍凉。
其次,企业必须受顾客尊敬。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存在的唯一价值和理由,企业要长久的生存下去,依赖于顾客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顾客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只有为顾客提供价值,其自身才有价值。顾客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伦理在选择企业和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选择的手段只有一个,即他们手中的货币选票,货币选票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铁律的真实体现。是否被顾客所选择,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一个不为顾客所选择的企业,必将在市场经济中,无立身之地。顾客有足够的宽容容忍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疵瑕,但最不能容忍的是对他们的欺骗,因为这是对他们价值观、良知、智商和信任的挑战,一旦顾客受到伤害,伤口是很难愈合的。而企业或者必须为其欺骗付出更大的代价,来修好与客户的关系;或者为更多的顾客所唾弃,最终成为不合理的存在。
再次,企业必须为社会所尊敬。任何企业都必须为社会承担义务,义务是你不论是否喜欢做,都必须做的。企业的义务主要表现在纳税和吸纳就业方面,能交税的企业就是好企业,这就是政府的价值观。至于修桥铺路,慈善捐款之类,不过是企业爱心的体现。为国分忧,为社会分忧的最好体现,是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多交税,多招人。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受到社会的尊敬。
从中文字义来看,企业如同一个站立的人,对上是信仰,对外是奉献,对里是责任,对心是诚信。
受人尊敬的企业,才是好企业。
吴春波
著名人力资源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经济学博士。为国内十余家企业设计与实施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和员工持股计划。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比较的历史起点 ——两权分离
任何国有企业的最初形成都是以两权分离为基础,这是由国家所有为决定因素的。国家所有者作为一个抽象概念不能直接行使出资功能和经营功能。国家必须寻找专家委托其代行出资功能和经营功能。所以国有企业一形成就出现了国家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因此,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不会经历两权不分离的过程。
企业的产权分权过程可分为两权合一和两权分离两个阶段。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可以经历这两个阶段,而国有企业只是以两权分离作为其历史起点。国有企业不会经历两权不分离的过程意味着这样的事实:在进行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优劣比较中,不能简单地将两者进行整体的横向比较,而是必须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置于同一历史起点,才有比较的意义。
两权合一的产权制度与两权分离的产权制度各有前提、各有优劣。两权合一由于激励和约束的充分有效带来制度效益;但由于经营规模难以扩张,不能带来规模效益;也由于资本所有者的能力局限,而不能带来能力效益(或是能力垄断效益)。它更适合小规模企业。我国的民营企业基本上都是从一家一户,一人一户,几人一户的个人企业发展而来的。它具有小规模、自营(非专家化)的特点,采取两权合一的制度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这正是民营企业初期发展势头迅猛、效益甚佳的原因。
但是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必然会遇到如何提高规模效益和能力效益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出路就是实行两权分离的产权制度。只是在这时,国有企业才与民营企业处在同一历史起点,它们才有可比较的基础。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如果不能有效地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规模效益和能力效益根本上是不能实现的。这意味着无论国有企业还是两权分离的民营企业,既不能获得制度效益,也不能获得规模效益和能力效益。结果民营企业往往走回头路或被迫走回头路,缩小经营规模,实行自己经营或家族式经营,以便享受制度收益的好处。因此在没有建立有效的两权分离下的激励和约束制度时,国有企业和两权分离的民营企业都难以与两权合一的民营企业进行优势比较。
但国有企业必须实行两权分离:当国有企业缩小经营规模时,既得不到两权合一的制度好处,又得不到规模效益甚至能力效益。这就决定了国有企业必须实行规模化经营,产生规模效益。而且,国有资本是大资本,也为规模化经营提供了物质基础。国有资本办大企业,当能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时,规模效益和能力效益会补偿制度效益的减少。
而民营企业要发展也必须实行两权分离:一个企业要胜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能力必须高于整个市场的平均水平,而且必须水涨船高,并追求极限,而这使得民营企业也不得不实行两权分离,以超越资本所有者的能力极限;同时,为了形成竞争优势也必须使企业具有规模优势。此外,从资本目的来说,资本对利益的追求总是具有无限性。在两权不分离时,激励和约束机制所形成的制度效益以资本所有者的能力为限,要想追求利益的无限增加,只有规模效益和能力效益才具有这种潜力。而要挖掘这种潜力必须先实行两权分离。
正因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会走两权分离的路子,所以,比较两种产权制度下的企业都应以两权分离为出发点,并以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为比较对象。
谢志华
著名财务专家。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主持了二十多家企业的改革设计和体制设计。
鼻子屁股嘴
立邦往孩子们的屁股上刷涂料,出了彩儿,成了好作品。富亚老板把涂料从嘴里喝了进去,扬了名,也成了好作品。前不久,瑞典的福乐阁涂料又别出心裁打开盖子销售涂料,让消费者伸出鼻子,睁大眼睛,放开手脚去望闻问切,这还能是好作品吗?话又说回来了,要那么多好作品干嘛?甭管黑猫白猫,能逮住耗子,就是好猫。甭管进口涂料,还是本土涂料,卖出涂料才是硬道理。
往屁股上刷涂料也叫硬道理?小孩子们的屁股整个成了个VOC的集散地,明摆着的不科学。那往嘴里喝涂料就科学?都知道涂料的有毒成份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刺激人体,跟消化道没多大关系,再说了,喝下去连肠胃都不沾…… 又是明摆着的不科学。怪,不科学居然照样卖得好。
卖涂料难道就不讲科学,这个问题顺理成章的摆在了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说实话,这种现象不但不好回答,而且也很难回答。如果逼着人们去表个科学还是不科学的态,那本人也就只能说是也不是,不是也是。是,指的是但凡这么干的涂料,全都卖得不错,企业出招,消费者上钩,实践是检验销售的标准,能说不科学?不是,这些招又哪个不是破绽百出,禁不起足够的推敲,缺乏必然的因果关系,又怎么能说科学。奇怪的是,消费者大都不是逻辑思维,或者不是逻辑思维占主导,只需一个两个极具感染力的卖点,便能轻易打动,这世界才精彩。倘若,消费者们个个都像哲学家们那样理性,成天拿着本《十万个为什么?》选购产品,人活着还有什么劲儿。
当年,策划喝涂料时,是本人先喝了涂料,因为毕竟担心,但若有人效仿喝出人命,被判刑的一定少不了我。谁料想,那家老板还是这也不喝,那也不喝,生怕喝涂料毁了企业形象,光脚的居然也怕穿鞋的,人家也有人家的理儿,连肠胃都不沾,老百姓还会买吗?不是我偏执,而是我坚定的认为今天的时代已是环保的时代,喝了,涂料就会卖好,倘若早喝上个三、四年五、六年,喝了也白喝,只能说,喝涂料的这个策划顺应了时代,但又多少有些误导之嫌,涂料毕竟不是可以喝的饮料,但精彩之处也正在这里。再说面对别人不断扭动的屁股,又拿什么去争呢?选来选去,还不是嘴。
福乐阁涂料推出的望闻问切用鼻子闻涂料的方法,相比较,其合理性肯定大了许多。由于VOC、甲醛等有害物质大多有刺鼻的异味,使人恶心、头晕,况且涂料又是通过呼吸道危害人类的,那么鼻子自然是首当其冲了。这家企业推出鼻子闻涂料的同时,又提出望闻问切等等方法综合佐证。无法否认,在做市场的时候尽管洋人们有时很木很木,可一旦闹出事来的时候,也就会严谨许多。但不论如何,福乐阁鼻子的影响力未必能超过过去的屁股和嘴,因为目前的消费者们还不够成熟,鼻子还没有长到洋人的那么大。
难道就没有再好的办法去跟嘴和屁股争?有,就看你敢不敢,谁敢在涂料里洗个澡,肯定夺人眼球。
秦全跃
著名营销策划专家、咨询专家。曾策划数十起著名的商战,擅长事件策划,把商品传播、行业传播策划变成了社会传播,辅助企业以小投入达到大收益。
以事为本
企业是经济组织,创造并积累更多的财富才是企业的“本”,以人为本充其量只是企业实现其根本目的的一种手段罢了。而且,作为一种手段,其有效性也还是要受到很多条件制约的,不可盲目提倡、效仿。中国的经济还不够发达,职业道德、消费道德和商业道德还远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正所谓“人穷则志短”,不承认、正视这一现实过度提倡“以人为本”对现阶段的中国企业是有害而无益的。
现实也是,“以人为本”在绝大部分企业还只是一种仅能用作宣传用途的口号罢了。
那么,企业,或者现阶段的中国企业应该以何为本呢?答案是应该以事为本。何谓“事”?事即企业的根本任务或使命,事即职责,事即制度。
以利润为本。从整个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对利润的追求。如果不是对利润的追求,就不会有人投资办企业,如果没有人再愿意办企业,又谈何企业以人为本?当然,利润有长期和短期之分。企业要想长久、稳定地获利,就需要获得为企业贡献利润的相关群体如员工、消费者、经销商、供应商等的认可、信任、爱戴与支持,因此也就需要尊重他人的人格,需要关心他人的利益,需要合理分配企业的财富,人是企业各种经营要素中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要素。所以说企业经营的哲学是“客观为他人,主观为自己”。再说,一个亏损的企业怎么可能持久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也是需要以利润和实力做后盾的。
因此,从长远来看,企业、老板对利润的追求与“以人为本”也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只是在近期,应该更加偏重对利润的重视(尤其是非私有企业)。
以职责为本。盈利这一企业根本使命是由很多部门和人员协作完成的。由此,“以利润为本”反映在部门,就是以部门职责为本,反映在各级员工身上又是以岗位职责为本。不能克尽职守的员工是没有资格要求企业对他“以人为本”的。当然,企业内的各种成员在履行其基本职责的同时还必须履行一些其它职责,如老板在对企业利润负责的同时还要对社会负责、对员工负责;经理人在对老板和部门任务负责的同时还要对下属负责;普通销售员在对岗位任务负责的同时还要对顾客负责。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可能长久、持续发展。如果不对基本任务以外的其他人员负责,那么基本任务也会因得不到相关人员的支持与配合而难以完成。
由此可见,“以职责为本”同“以人为本”并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只不过现阶段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人的职责而不是人本身。
以制度为本。中国企业在管理上的最大弊病莫过于“有法不依”了。如果没有制度和法规,“坏人”、“懒人”就不能受到打击和制裁,“好人”、“勤人”也就得不到保护,而这个世界上总是“好人”、“坏人”之分的,总是有“懒人”、“勤人”之分的。制度要得以很好的执行,就必须具有严肃性和强制性,就不能过多地考虑“人情”和“尺度”,哪怕触犯了制度的人对企业有多么大的贡献、有多么的重要、动机又是多么的高尚。
不能严格执行的制度,就有可能被“坏人”、“懒人”利用,就有可能使“好人”、“勤人”也变成“坏人”、“懒人”。
由此可见,“以制度为本”同“以人为本”也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只不过现阶段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对制度的重视而不是对人本身的重视。
正是因为过分强调以人为本而不是以事为本,使中国企业不能做到“以事论事”,在管理上走进了一个个怪圈:本来是企业、上级的正常监督与制约,却被看成是对人的不信任,问题马上被升级、复杂化;制约与监督机制,乃至制度、合同、协议都成了“以人为本”的对立物;领导者必要的权威与果断也被看成了独裁与缺乏民主……。
12.服务精神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追求 篇十二
不同的企业的价值追求有不同的特点。
服务精神, 不应仅限于服务行业, 而应是各种企业共同的、普遍的价值追求。
互相服务, 是人类的生存之本。人是社会动物, 作为群体诞生于世, 如果没有互相服务、互相支撑, 早就在激烈的竞争中灭亡了。
为他人服务, 为社会服务, 是人的价值所在。
能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是每一个自然人和法人的取胜之道。
工人阶级的产生, 根本的原因是社会需要这样一种服务。工人阶级的最后解放依赖于全人类的解放。为全人类服务是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最根本的原因。
在企业培育服务精神需要研究它的内涵和外延。
最重要的是把服务的观念内化于心。如果没有一颗真诚的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之心, 各种规定、措施都会变成冷冰冰的程式, 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同时还要研究服务的规律。要研究服务的对象, 研究他们的需求, 包括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 确定服务的内容、服务的形式, 找到提供服务的渠道, 形成服务的合力, 提升服务的水平, 使被服务者真正因我们的服务得到好处, 而且能感知这种好处。
企业服务的对象是全方位的, 包括资金、原料、材料、技术、信息、物流的提供者, 包括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全体成员, 包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销售者和终端消费者, 也包括社会的各个方面。
企业服务的提供者、践行者是企业的全体成员, 既包括企业的领导层、经营者、管理者, 也包括每一位在企业工作的员工。
企业服务精神的形成和成长需要经过长期反复艰苦的过程。
在我们的社会中, 本来人人都是为他人提供服务的, 人人也都生活在他人提供的服务之中。
但是, 社会的发展, 分工的发展, 交换的繁琐复杂化, 使得人们往往难以卷首语感受到直接的服务, 也难以感受到自己应当提供某种服务的冲动。人与人之间直接的联系, 经过物的中介, 经过货币的中介才能实现。企业的文化建设, 企业的思想工作, 就是要帮助人们透过现象, 感知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本质联系, 这也就是人的素质的提升。这种提升包括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自觉, 也包括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水平。
在企业内部, 首先要让企业的成员处在被服务的环境之中, 而且能够感知这种服务。
其次要使每一个成员都能感知到被服务对象对自己提供服务的需求, 进而明确认知自己有提供服务的责任。
再次要为大家创设服务的机会, 提供实现服务的条件。
13.法治是什么--渊源、规诫与价值 篇十三
本文通过梳理法治的渊源、规诫和价值,把法治依次解释为一项历史成就、一种法制品德、一种道德价值和一种社会实践。作者首先分析了经典法治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构成要素,认为既不宜把法治理解为世俗化运动的结果,也不能简单地看做近代革命的产物。接着,作者展示了富勒、莱兹和菲尼斯把法治作为制度品德的逻辑理由和论证过程,并论述了作为法治的普在要素的十大规诫。进而,作者对法治的工具价值和道德价值做了谨慎的区分,在揭露工具主义谬误的同时又肯定了法治的工具品性,并通过评述哈耶克、德沃金和罗尔斯等人的学说,揭示出法治对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的意义。最后,作者指出法治的内在矛盾,强调把法治理解为社会实践概念的重要性,并勾勒出中国法治语境的特殊性和法治思考的进程。作者夏恿,1961年生,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法治是法律史上的一个经典概念,也是当代中国重新焕发的一个法律理想。作为经典概念,法治蕴涵隽永,然幽昧经年,即便在标榜法治传统的西方亦不曾有过一个公认的定义。作为法律理想,法治为制度注入锻骨强魄的理性,为学术提供激浊扬清的活力,然又因承载过多的政治意愿和社会情感而臃杂不纯,以致时常被曲解。因此,当我们高扬法治旗帜的时候,不妨平心静气地问一问:法治究竟是什么?这样,或许有助于准确把握当前我国朝向法治的各种努力的历史与逻辑定位以及所处语境的特殊性,从而使我们的法治理论和实践皆有一个良好的起步。
一、法治的历史渊源
法治首先是一个历史概念,或者说,法治应该首先被看做人类的一项历史成就。这种黑格尔式的视角有助于我们理解法治概念的背景和基础1.追寻法治的源头,应该从亚里士多德说起。在《政治学》里,亚里士多德说:“若要求由法律来统治,即是说要求由神和理智来统治;若要求由一个个人来统治,便无异于引狼入室。因为人类的情欲如同野兽,虽至圣大贤也会让强烈的情感引入歧途。惟法律拥有理智而免除情欲”2.亚里士多德的这段话包含三个推论:第一,良好的统治当免除情欲,即免除任意和不确定;第二,人的本性使任何人皆不能免除任意和不确定;第三,惟法律的统治即法治可免除任意和不确定。显然,此言既表述了诉诸法治的逻辑理由,亦透现出法治在宇宙秩序论、人性论等方面的哲学基础。不过,它并没有说明究竟什么是法治,换言之,它没有说明法治究竟何以能够免除任意和不确定。亚里士多德又说:“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3可以说,这段话已然从逻辑上粗略地勾画出法治的`形式要件,但是,它没有、也不可能说明究竟何谓“普遍的服从”、何谓“制定得良好”。这要由生活于具体的社会场合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通过他们的信念、制度和活动来赋予涵义。法治内涵的形成在西方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罗马人和诺曼人的法律传统和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一项历史成就,西方的法治概念是以罗马法和诺曼法的历史文本为基础的。这些文本迄今仍然为许多关于法治含义和功能的讨论所倚重。与其他的法律传统形成鲜明对照并饶有趣味的是,罗马人和诺曼人乃是从那些重视操作而非耽于理想的法律实践者的视角和需要出发而走近法治的4.正如查士丁尼《国法大全》所展示的那样,罗马法制度历经五个世纪而发展成为程序和实体规则的一种混合表述,它体现了对这样一种信念的强烈承诺:由法律而不是由专横的权力来提供私人纠纷解决方案的语境5.《国法大全》最重要的部分《学说汇纂》的第一部开篇说:“万民……皆受法律和习惯的统治。”6这确认了一个重要的政治理念:政治社会应该是一个法律社会。更重要的是,这些文本显示出罗马的实践家和法学家创造了一种详细而复杂的关于合法性的语言,这种语言和那些从特定的案件里衍生出来的规则一起贯穿于范围广泛的法律原理和法律概念7.同样,诺曼人的法律制度也表现出对法治原则的喜好。例如,作为英格兰普通法的第一部系统著作,1187年格兰维尔(Glanvill)的《论英格兰王国的法律与习惯》总结了亨利二世在法律技术和法律规则方面的变革,增强了王室法律的确定性和权威
14.什么是企业价值观 篇十四
尊重他人,首先要有感恩之心、诚恳之心、仁爱之心,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客户着想,以专业服务,为客户解决问题。与客户交往,言必信,行必果,言诺在先,践诺在后;与客户坦诚相对,热情服务。
客户第一
团队合作:共享共担,平凡人做非凡事;
在团队里面通过资源共享,互补互助,密切合作,配合默契,与他人协商,互听意见,共同决策,共同进步,方能万事共荣。
团队合作
拥抱变化:迎接变化,勇于创新;
时代在飞快地发展,市场环境变化太快,敢于尝试,敢于挑战,敢于打破规则,勇于创新,不拘一格,理性对待,创造变化,不甘于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精神,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拥抱变化
诚信:诚实正直,言行坦荡;
以诚待客、货真价实、公平买卖、信守合同、偿还借贷、童嫂无欺,方能赢得顾客盈门,以诚相待,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一诺千金,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
诚信
激情:乐观向上,永不放弃;
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坚忍不拔、意志坚强、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性格坚毅、顶天立地、大刀阔斧、正气凛然、永不屈服、视死如归、铮铮铁骨的精神。
激情
敬业:专业执着,精益求精;
基于对一件事情、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热爱本职工作,专业执着,精益求精,忠于职守,持之以恒,尽职尽责,脚踏实地,无怨无悔,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和调控职业行为。
敬业·专业执着,精益求精·上班时间只做与工作有关的事情;没有因工作失职而造成的重复错误·今天的事不推到明天,遵循必要的工作流程·持续学习,自我完善,做事情充分体现以结果为导向·能根据轻重缓急来正确安排工作优先级,做正确的事·遵循但不拘泥于工作流程,化繁为简,用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工作成果
战胜自己: 喜欢自己的工作,认同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热爱阿里巴巴,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日常工作,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永不放弃,不断自我激励,努力提升业绩;始终以乐观主义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影响并带动同事和团队;不断设定更高的目标,今天的最好表现是明天的最低要求;
【什么是企业价值观】推荐阅读: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是什么?07-31
企业文化的定义和企业文化的特征是什么08-31
面试技巧:什么是外国企业面试的关键?06-09
企业经营发展的人才管理之道是什么09-10
什么是人生观和价值观08-06
什么叫企业管理08-27
企业绩效考核:考核什么?如何考核?07-16
企业技术转让交什么税09-17
中小企业信用贷款需要注意什么10-09
《企业会计制度》给独立审计带来了什么?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