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2024-11-07

11.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精选20篇)

1.11.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篇一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在院长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院感科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及文件精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环节质控、加强传染病报告及管理,并积极与各部门协调合作,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及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现将全年工作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作为科室主要工作

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能充分认识疫情防控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积极承担疫情防控的职责。院感科全部人员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始终坚守岗位,一直以来没有休息日,直到疫情好转,每日指导巡视在抗疫第一线,积极完成院部及上级部门交给的疫情防控的各项任务,并切实防控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1.加强培训

通过线上及微信群,对全院人员进行了5次新冠防控知识、技能和防护培训,同时分批次分层次进行现场培训12次,组织并配合医务科、护理部、防保科举办“新冠疫情防控应急演练”2次,主要针对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支援二院市传染病院及赴湖北武汉抗疫人员、隔离观察区等高风险医务人员、重点部门及一线防控人员和医共体单位人员。举办1次全院院感知识及疫情防控知识竞赛。全年培训主要加强国家卫健委下发的新冠防控技术指南、防控方案、防控知识、防护用品穿脱、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等内容。通过微信群实时发布国家卫健委、省卫健委、市县卫健委下发的通知、文件、规范、指南、标准等及《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新冠病毒医院感染防控指南》、《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发热门诊建设标准》、常用消毒剂使用指南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等内容。

2、积极配合设备科管好用好防疫防护物资,出台相关规定,按风险等级合理规范标准使用防护用品,不仅全方位保证风险医务人员的安全,又避免过度使用或浪费防护物质。

3、加强全院在疫情期间的医院感染控制。从疫情开始,院感科所有人员全部无休息日,全力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先后先发疫情期间消杀方案、医废处置规定及预案、防护用品穿脱流程、疫情防控应急感染防控流程、消毒流程等。每天去预检分诊、体温测量处、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室、CT室、检验科、各病区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并督促各科室进行风险评估和持续改进。

二、继续完善各项制度。继续完善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监测等各项制度,进一步落实了各种消毒隔离制度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标准操作流程,完善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等。院感科定期督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把指导临床、服务于临床为抓手,积极主动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针对少数医生对院感诊断、传染病诊断概念不清问题,耐心督导各临床医师积极学习培训内容,掌握新冠防控技术指南、院感防控指南及传染病诊断的各项要求,指导医生规范诊疗行为、规范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个人防护,引导医生从思想上重视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把疫情防控和院感防控落实到实际诊疗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积极做好每日一巡查工作,及时收集院感及发热病人信息,谨防遗漏疫情的发生。

四、加强院感监测。全年监测病例约26392多例;出现多重耐药菌监测病例57多例;抗菌药物使用人数10297多人次,其中使用一联8051、二联2026、三联220多人次;一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1028人次;出现院感病例4例;环境监测758次,合格率98.5%;同时还进行了三管目标性监测。院感科每月不定期对各科室院感工作督查一次,针对自查、督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总结、通报,积极整改,对亮点予以表扬。每季度编辑院感通讯一册。对季度内院感病例、监测数据、抗菌药物使用、职业暴露等汇总并通报。

五、加标准预防及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

1、遵循消毒隔离与标准预防原则,各科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按照规程进行。

2、加强了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使用中的吸氧湿化瓶、雾化器、早产儿暖箱等每日清洁消毒,更换无菌液,用后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3、落实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制度。科室每月自测,院感科每季度对重点科室监测。各科室监测登记资料基本及时、准确,监测结果出现不合格时,积极查找原因,采取对策,确保消毒灭菌效果和医疗安全。每季度对各科室和重点院感部门的消毒隔离及监测工作有通报和整改意见。

4、加强卫生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医务人员安全,尤其加强了标准预防的培训学习。

5、加强了手卫生宣传和管理,全体医务人员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不断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不定期抽查抽考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和洗手,大家的手卫生依从性都有所提高。

深刻认识存在的问题明确工作方向。上半年我院院感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对于好的方面,我们将继续发扬光大。然而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下半年将加倍努力工作,使院感管理工作更加有序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20/12/15

2.11.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篇二

1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完善监控网络

医院成立了以院长、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医务科和各临床科室的三级医院感染监控网络,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 并依据国家法规、条例及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 制定我院的医院感染管理规划、计划、标准、制度、监控措施及具体实施办法[1]。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委员会制定的工作计划和工作要点, 负责组织全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控工作, 定期提出监控总结报告, 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员在医院感染科指导下, 协助作好本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统计等工作, 由于组织健全职责分工明确, 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形成了层层有人抓, 事事有人做的良好局面。

2 认真做好医院感染的统计报告工作

把医院感染控制情况作为科室医疗质量考核指标之一。实行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监测的综合监测方法, 监测覆盖率达100%。并实行双向统计监测方法:一是由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员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下发的医院感染病例统计表;二是要求每位医师在患者出院时病案首页上填写患者住院期间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并由院内感染科统计感染发生资料, 由于采用了双向统计和相关制度的监督落实, 大大的减少了医院感染病例的漏报情况, 确保了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

3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保证制度落实

健全了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消毒、灭菌、隔离制度和医院感染监控质量指标体系, 各级医院感染监控员工作职责。由于制度健全:职责明确, 有效的保证了制度的实施和落实使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工作、处置原则等做到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稳步顺利实施, 切实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有效的保证了医疗质量, 切实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视

做好全员培训教育, 定期对医院职工及新上岗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使医务人员能够很好的掌握《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及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树立严格的无菌操作意识, 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疗活动的环节中充分发挥作用,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5 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宏观管理避免滥用抗生素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在临床确定为适应症的基础上应尽早采集各种标本, 鉴定致病原及做药敏实验, 根据其结果选用最敏感药物, 或首先预测致病菌的种类, 根据经验选药。在使用抗生素时要遵循抗生素的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主要适用于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 或长期用药的严重感染, 联合用药应选择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组合, 可适当减少各药剂量, 减轻不良反应。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必须在充分权衡感染发生的可能性、药物预防效果、耐药性产生、不良反应等因素基础上决定。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制度及调整原则, 应根据各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特点、细菌耐药情况、不良反应等综合因素考虑, 并要根据患者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感染部位等具体情况, 制定和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2]。对于严重、特殊的感染者, 要加强抗菌药物的实验室监测, 进行细菌耐药性变迁、血药浓度、联合药敏等项指标监测。药事委员会对全院各科抗菌素的使用情况定时检查, 对抗菌素的品种、疗效、应用加以监督管理, 不断提高医院抗菌药物治疗水平, 避免因滥用抗菌素造成的医院感染, 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6 加强医院后勤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是要加强对医院废弃物的管理, 对各科室医疗废弃物统一收集并做好无害化处理、排放及清理, 有效避免污染扩散而引起交叉感染的不良后果。二是做好病员及营养科的管理, 加强配膳人员的培训教育, 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 落实消毒制度、保证饮食安全。三是加强对洗衣房的管理, 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进行培训, 使其掌握消毒方法,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遵守洗衣房的消毒管理制度, 做到不同衣物分开处理, 洗涤干净, 消毒彻底。医院工作人员衣物的消毒洗涤要与其它衣物分开。洁净衣物和污染衣物运送车辆应分开使用。

由于领导重视, 我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抓住重点关键环节, 不断完善管理水平, 医院感染率连续九年均有效地控制在“三甲”医院要求的标准内, 为医院感染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以及医疗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振声, 金大鹏.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0:818.

[2]秦元梅.医院感染的控制及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 (3) :306.

[3]陈安启, 韩素敏, 陶振朋.煤工尘肺医院下呼吸道感染526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3) :66, 88.

3.11.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 感染管理 护理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63-01

在医院进行质量管理的整体体系中,护理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好坏能够对医院感染管理的具体水平以及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国内外调查显示,医院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感染情况,有30%~50%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及管理有关。所以,护理管理工作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 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识不足

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部分护理人员对感染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上面。只是注重病患护理工作而轻视日常防护的思想严重,尤其是是个别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愿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做过多的投入,不注重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检查与落实

1.2 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规章制度不健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训机制的缺失。护理人员在医院接受感染管理的培训次数过少,护理人员消毒隔离知识、感染管理知识缺乏。2、监督监管制度落实不到位。医院感染科室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没有与之匹配的感染管理制度和奖罚措施等。3、工作中防护意识很淡薄,治疗、护理不按消毒隔离制度的规章要求工作。

1.3 科室管理不够严格

科室管理不严,消毒中心护理人员没有经过卫生相关管理部门的专业培训,没有获得上岗证,在对污染物品进行清点以及回收处理工作中没有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时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严格的检验就进行了发放。

1.4 废物回收管理有待加强

在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的工作中没有相应环节的管理工作,没有对医疗废物进行合理的分类与收集处理,固定放置,专人回收,集中处置,没有进行回收登记记录或者是所记录的资料不完善,没有对进行医疗废物回收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回收人员没有必备的自我防护意识。

2 加强护理管理工作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对策

2.1 建立健全护理管理监控网络体系

建立健全护理管理监控网络体系,对存在问题当场指出,限期整改,对存在普遍性问题与护理部共同分析、研究解决对策,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定期反馈。加强感染管理意识,规范护理操作技术,实行严格的无菌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有效提高医院护理医疗质量,促进医院和谐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医院感染进行控制的具体工作中,护理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如果在一个环节出现了疏忽,就极有可能导致感染情况的出现。因此,提高对医院护理工作的监督力度,规范医疗设备的使用,重视对医疗环境的管理,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来使医院的感染情况得到控制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手段。

2.2 做好院内感染的宣传教育工作

根据专业的特点,使医务人员掌握无菌操作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消毒器械的正确使用和标准预防等相关知识。护工、卫生员应掌握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卫生学和关与消毒、消毒剂的方法的正确使用等基本知识。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一定要明确人员职责,落实好各种规章制度,这是做好感染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2.3 落实各项护理管理措施

在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预防的工作中,如何使管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是重点所在,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点:1、保证洗手制度的落实。在医院中,手是非常活跃的感染传播途径,因为相关医院工作人员没有进行彻底的吸收而造成医院出现感染的发生率达到了40%,而彻底洗手可以使医院感染下降50%,而且彻底洗手成本低,因而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直接、简单、经济而有效的措施。2、保证无菌技术操作的落實。医院护理部要根据相关标准制定出符合医院卫生标准的无菌技术条件下的操作规范流程与奖惩制度,把医院全体护理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学习,保证所有的医院护理人员从根本上清楚地看到进行无菌操作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进行规范的医疗操作,把进行无菌规范操作作为进行医院护理质量检查工作的重要部分。

2.4 提高医护人员感染管理的意识

由于部分医院护理人员对感染管理工作在认识上不到位,没有良好的控制意识,从而致使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之间不相协调,进而导致感染管理控制工作和实际的制度落实之间有着非常巨大的差距,导致护理人员同患者之间出现感染情况的数量大大提高,同时也导致了医疗事故纠纷的增加。要对医院相关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感染管理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对于感染的重视程度,提升他们预防感染发生的能力,使预防感染的思想得到同意,并制定具体的流程使之得到有效的落实,保证从每一个环节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使医院的感染管理真正的做到程序化、规范化,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并有效减少医疗纠纷。

3 结论

要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但需要规范护理操作,完善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还需要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水平,变被动执行为主动完成。面对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从事医院感染管理的护理人员,应共同努力,广泛深入地开展各项针对性研究,并积极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为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从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宝贵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薛赤,池云峰,王成玉.普遍预防与重点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134-135.

[2] 金美娟,杨爱云,李秀红,等.护理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2):1152-1153.

4.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篇四

二、积极组织人员进行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传染病法律法规、手足口病、肠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肿瘤及死亡监测等培训共4次,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诊疗水平;

三、开展结核病、手足口、常见传染病、健康教育活动20余次,共发放宣传单、健康教育处方6000余份,大大提高了居民的防病意识;

四、认真做好手足口、霍乱、疟疾等监测、筛查工作,设立发热、肠道门诊等门诊,并由专人负责,及时登记上报各种资料;

五、按时登记报告各类传染病30例,恶性肿瘤19例,死亡病例74例;六、每月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汇总,上半年年共出院病人125例,无医院感染发生,定期分析评估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

5.11.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篇五

2012年,我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 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 物管理条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更好的提高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为目标,在医院整体工作的统一规划部署下,认真履行各自相关职能,保障医疗安全,使得我院控感工作持续 有效的发展,结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实际,特制定 201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等,进一步完善医院感 染管理制度,逐步营造医院感染“零宽容”的理念,全方位、大幅度控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1、配合医院流程化管理的总目标,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流程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制定全院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传染 病知识与技能的定期培训及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质量考评。培训率应90,合格率85。

3、严格执行传染病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实 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有章可循。

二、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和监管

1、在终末质量管理上,每月坚持医院感染管理的考核工 作。

2、积极开展医院感染、传染病漏报率调查,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相关院室。对医院感染发 生状况进行监测、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针对问题提出措施并指导实施,及时反馈。

3、临床出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 3-4 例),实行医院感染暴发预警报告。对医院感染事件进行报 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积极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性流行,杜绝 恶性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4、定期开展现患率调查、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以 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为目的,对临床院室中不符合规 范的医疗行为提出干预措施,及早发现医

院感染流行 和暴发的隐患,有效降低外院手术部位感染和 ICU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5、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做好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等监测。

6、医院感染管理院须对购入的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 疗卫生用品进行监督管理,对医院购入的此类用品审 核相关证件复印进行保存。

7、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多重耐药菌的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积极参与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的管理工作并监督执行,加强对围手术期抗菌 药物预防用药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的 各个环节,努力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加强对微生物 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监测,为合 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8、对临床上疑似或确诊病例要及时留取标本,按规范送 病原学检测,送检率50降低抗感染药物使用率,针 对药敏结果,减少滥用,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9、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外运管理,杜绝泄漏事件。

三、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以防患于未然。

1、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力度。

2、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工作、手卫生管理。

3、加强职业暴露防护,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措施,尽量避免因职业暴露受到损伤。

4、加强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建立锐器伤登记报告制度和职工健康档案。

5、增强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树立 主动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保证医院医疗用品的消毒 灭菌质量,确保各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制度措施 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6、根据传染病、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和组织,定期演 练和相应培训,增强应急能力,备好救援物资,随时 处于应急状态,做到及时、妥善处理 医院内发生的突发事件。2012 年,在院领导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院要大力抓好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各项制度及措施的落实情况,不断学习

院内感染及传染病预防相关知识,掌握新知识,掌握院内感染控制新方法,常抓不懈,使我院的各项监测统计指标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的标准,共同参与,朝着零感染的方向努力,为我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汝城县热水镇卫生院

6.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篇六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加强业务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和管理水平。

二、每月一次做好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半年对全院紫外线灯

管进行一次监测。每季度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其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经济管理方案。

三、经常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四、对医院感染暴发,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采样调查,分

析原因,迅速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并向院长及主管院长请示汇报。

五、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调查,达

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六、督促检查一次性医疗器具的购进和回收处理工作。

七、定期将医院感染信息反馈到科室,认真落实医院感染在职教育计划,协助科室逐步落实抗生素的管理措施,定期向临床提供药敏结果。

7.11.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篇七

1 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认识

院内感染的知识宣传范围小,对院内人员的教育力度缺乏,院内人员的思想认识和院内感染的发展形势不符合。在医院质量管理的组成部分中,院内感染意义重大,值得在医院管理中纳入日常议事的内容中。调查显示,少数的医务人员思想上对院内感染不够重视,觉得院内感染管理是一项很高的工作技术,对自身而言,难度太大,很难达到要求的水准。存在一部分医务人员,他们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没有责任心,对于院内感染的问题视而不见,消毒隔离观念浅薄,不在意无菌操作。

1.2 投入欠缺

管理人员,所需经费,物质保障的投入欠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院内管理工作的常规运行管理机构的不健全,监控人员的管理失职,管理工作的任务繁忙,管理范围的不断扩大是它的主要表现。预防感染的措施,隔离,监测缺不了经费的支持,环境空气的定期检测同样少不了经费的帮助,但基层医院缺乏必要的经费,人力,物理,财力均满足不了需求,极大影响感染管理的进行。

1.3 监测不细

对医院进行系统性的监测是全面了解各科室及病房的感染率以及各种病原体的关键。如果检测不到位,就无法有效的监督,更不能对医护人员进行说服教育。

1.4 滥用抗生素

某些基层医院的临床医生忽视抗生素的使用原则,使用广谱抗生素来预防感染缺乏针对性,只知道用好药,新药,加大抗生素剂量,导致病者的自身菌群出现失调症状。

1.5 领导不重视

大多数基层医院的领导重视诊疗,轻视预防;重视产出,轻视投入,对于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检查只知道到想方设法的敷衍了事。

1.6 缺乏资料

大部分基层医院只知道将资料进行整理,再归档保存,根本没有认真分析资料,不在意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如资料中的抗生素使用的不合理,医院主要的重点感染部门,工作人员的监测问题,均没有得到反馈,致使医院的资料库漏洞百出。

2 对策

2.1 建立健全医院的管理机构,扩大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范围,给工作人员作培训

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和院领导必须发自内心的重视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将其视作医院的基础设施及医疗质量的管理,院方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量,满足管理工作的需求。医院的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对感染知识有深刻的体会,特别是要对感染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将强化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看成重点,把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贯穿本职之中。

2.2 抗生素:

严格遵守合理的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1) 正确的选择抗生素:严格的按照各类的抗菌药的适应证,针对性的选择药物。 (2)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联合用药目的在于获得适当有效地协同的作用,但会使不良反应率增加,所以需要严格的控制,不能擅自用药[3]。

2.3 医疗废物:

在处理一次性医疗用物的时候,要做到毁形,消毒,分类处理,并责令所在基层的疾病预防中心做好回收工作。

2.4 一次性用物:

院方进行专人的采购一次性的医疗物品,在采购过程中,购买人员需要三证齐全[4]。各临床科室必须统一的使用医院的采购用品,不能擅自购买。每次购物必须有质量验收,合同以及货款汇寄的账号,严格检查所购用品的有效性。

3 讨论

3.1 提高认识

作为基层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需要引起由医院的管理人员和所有的工作人员的共同重视,院方需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必要的设施进行管理。建立好医院的感染管理组织,规范好管理制度,最终实现良好的管理。

3.2 加强管理

医院消毒灭菌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感染的发生。所以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最好对供应室进行限制性进入,对于达不到要求的人员和设备予以整改,无法整改的予以取缔。

处理好基层医院的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是现代医院必不可少的要求,作为一名优秀的医务人员必须拥有强大的判断能力及敏锐的洞察力,快速的处理好院内可能发生的感染,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将危险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金玲, 金涛.从医护人员手带菌情况谈防止医院内感染[J].中华微生物学杂志, 2009, 7 (4) :58-59.

[2]尚少梅, 郑修霞, 王宜芝.医院感染与洗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1, 11 (2) :78-80.

[3]朱士俊.现代医院感染学[J].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 18 (7) :67-68.

8.基层医院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管理 篇八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主管副院长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组员的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及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统筹全院各部门的防控、诊治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落实各项制度。

2.加强培训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普及感染控制知识,组织全院人员认真学习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及《河北省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指导原则》,重点科室(感染科、儿科等)多次培训,积极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电视电话会议,并印发相关资料,不断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对就诊的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加强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3.加强宣传 通过院内网、院内简报等各方面加强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对家长及患儿,在医院大厅、楼梯、门急诊、预检分诊处、手足口病门诊等醒目位置粘贴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报,印发手足口病宣传小册子,图文并茂,内容通俗易懂,方便家长随时取用,提高大众知晓率。对前来就诊的家长及患儿告知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与其他患儿密切接触。

4.加强预检分诊及手足口病门诊的管理工作,合理分诊,规范诊治流程 ① 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发热岀疹患儿走专用通道到感染科手足口病门诊就诊; ② 诊室保持有效通风,避免拥挤; ③ 手足口病患儿病房内不收治其他疾病患儿,重症患儿单独隔离治疗。

5.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确保消毒隔离措施落到实处 重点科室除多次培训外,还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及防控手册等相关资料,指导科室做好空气、手、物体表面等部位的消毒工作,使用含氯消毒劑,不可使用75%酒精,并及时进行督导,对候诊区等人员流动较频繁的区域增加清洁、消毒频次,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6.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 手卫生是防止交叉感染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例患者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双手消毒[2]。同时也要教育家长、患儿注意手卫生,科室配备手卫生用品包括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及擦手纸。

7.加强督导检查,对感染科、儿科等重点科室多次检查督导,督导医务人员严格按流程进行诊治病人,确保无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加强科室医疗废物的管理,手足口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均按感染性废物处置,放在双层防渗漏的黄色包装袋中,袋口有效封扎,并张贴标签,及时焚烧。

8.疫情报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网络直报。

参考文献:

[1] 熊惠佳,医院感染手足口病的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222.

9.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篇九

1、每半年召开一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反馈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指导临床工作。

2、每月要对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考评,并对存在的问题开展反馈,制定整改措施,全面提高医院感染工作质量。

3、全年开展目标性监测,持续做好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及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调查,每月汇总,定期进行总结、分析和反馈。通过深入、细致的监测而达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和流行的事件发生。

4、开展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现患率、漏报率的调查。开展规范的前瞻性全面综合性监测,每月有发病率监测汇总,定期有总结、分析及反馈;10月份进行现患率调查,要有计划书、汇总、分析、总结和反馈;每季度漏报率调查,也要有汇总、分析、总结和反馈;通过感染病例的监测和调查,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的现状,认识到问题存在,制定改进措施,给予整改,步入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工程。

5、抓好全院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的监测工作。保证消毒灭菌效果的质量是降低感染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全院消毒灭菌物品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每月对全院重点科室进行手卫生、物体表面、消毒灭菌物品、消毒剂、透析液、各种内镜等进行微生物监测,每半年进行一次紫外线灯管的监测工作,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及反馈至医院感染委员会。

6、抓好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管理,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对消毒剂、消毒器械、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购进,要严把质量关,从进货到使用和用后的管理,感染科要逐一进行监管,把握质量过关后,方可签字购进。

7、在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上,每月对回收医疗废物人员进行督导,按、和分类回收、暂存及无害化处理,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及买卖事件的发生。

8、抓好全院医、技、护人员的医院感染感知识培训,制定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重点学习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内容。11月份进行全院医院感染知识考试。

9、根据加强胃镜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10、加强重点科室的管理。对重点科室做到有专人负责,进行蹲点监控,争取做到监控一个科室规范一个科室。

11、创造条件,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设置感应水笼头,或脚踏式水笼头,干手设施,以改善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

的发生

12、继续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的管理,制定相应有效的规章制度,切实保障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健康安全,从而使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更努力地为医院服务。

10.XX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篇十

述职报告是任职者陈述自己任职情况,评议自己任职能力,接受上级领导考核和群众监督的一种应用文,具有汇报性、总结性和理论性的特点。不妨看看相关内容!

15年即将过去,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院感委员会的指导下,全院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各临床科室医师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发现院内感染能及时、准确报告,同时院感科也加强院感病例上报管理,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加强监测与控制,无院感流行事件发生。常规依托护理部进行消毒隔离质量督查、无菌技术督查并反馈,协同医务科、护理部,配合院领导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每季度在院长的主持下召开一次院感委员会会议,发布一次院感简讯。

根据医院“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完善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细化了医院感染质量综合目标考核标准,根据综合目标进行督查反馈,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胃镜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又制定了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防治院内感染措施,院感科常规进行督查和指导,防止院感在院内暴发。

在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台、儿科门诊、内科门诊、发热门(急)诊等重点场所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规范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全院医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加强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治和自身防护知识的培训,严格落实了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1至9月份,全院共出院的XX例病例,院感科全部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结果表明:医院感染率%,例次感染率%。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依次为:内二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骨伤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内一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感染好发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上呼吸道例次感染率%;泌尿道例次感染率%;胃肠道例次感染率%;医院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医院感染好发病种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类,例次感染率%;内分泌类疾病类,例次感染率%;循环类疾病,例次感染率%,泌尿生殖系统类疾病,例次感染率%,肌肉骨骼系统类疾病,例次感染率%。各危险因素调查发现:糖尿病例次感染率%,慢性病例次感染率%,高龄例次感染率%。前三位院感相关易感因素为慢性病、高龄、糖尿病。

为规范全院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预防院内感染,XX院感科加强院感采样监测,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同时加强对手术室、胃镜室、口腔科、供应室、细菌室等高危区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测。全年全院共采样358份,其中空气采样培养56份,物体表面采样培养41份,医护人员手采样培养41份,消毒液采样培养47份,消毒物品采样培养12份,无菌物品采样培养137份,高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24份,合格率100%。本市疾控中心对我院进行采样监测23份,合格率100%。

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了监测,共监测各种类型的紫外线灯管29根,发现不合格及时更换,使其合格率达100%。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安徽省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管理办法》等规定,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我院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分线管理制度,各临床科室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落实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参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督查,并每月向全院通报结果。全院抗生素使用情况如下:全院1至9月份共出院XX例病例,使用抗生素者689例,二联及以上使用者247例,菌检者142例,抗生素使用率%,二联及以上使用率,菌检率%。并每季度将细菌分离率与细菌耐药情况分析汇总公布,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的帮助。

院感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并常规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并对工勤人员进行培训,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

进行9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参加人员包括全院医务人员及工勤人员,共246人次。培训内容为:院感基础知识培训,手足口病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工勤人员的职业防护及消毒隔离知识培训,甲型H1N1流感的院感控制及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培训,新上岗的医护人员岗前培训等。对5位新上岗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第三季度对全院现病例进行了全面横断面调查,全院共住院病人64人,调查64人,接受调查率100%。其结果现患率为0,无院感漏报。上半年对3月份归档236份病例进行了漏报率调查,漏报率为0。

11.浅析医院内科感染管理问题 篇十一

〔关键词〕医院;内科感染;管理;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4-95-02

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在临床内科工作中,院内感染处理不当,不但直接影响患者健康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影响医疗、护理质量,更会引起医患矛盾,医疗纠纷。因此抓好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工作,对内科感染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现介绍如下。

1医院内科感染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院内感染逐步受到医院和社会广泛关注,国家卫生部相继颁布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重要文件,明确指出各级医院必须重视医院感染,加强院内感染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管理条例。根据我院内科感染管理的特点,总结我院内科感染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内科感染管理体制和检测体系不健全,不能完全满足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需要;医院内科感染管理人员人手不够且专业水平和资历有限;医院内科感染监控设备较为陈旧,检测技术和手段落后,且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体系不健全。

2医院内科感染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

2.1加强内科感染专业人才培养

增强防范意识:内科感染管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涵盖了医学的多门学科,需要医务人员有较强的综合实力、专业基本功和较强的应变能力〔2〕。内科感染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医院医疗水平的衡定和医院的社会影响力。目前的工作人员,多数由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疗人员改编而来,缺乏系统的内科感染知识培训和锻炼,对感染管理方面理论掌握不牢。因此,应该从整体上提高内科感染科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内科感染专业人才培养,对内科感染管理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再培训。可开展各科室交流讲座活动,做好内科感染相关知识的宣传,了解最新的感染管理理念和动态,特别对于一些交叉感染、突发性感染做好指导,提高感染科室工作人员的应变力。加强管理人才的素质教育和培养,从而保证内科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持续发展。

2.2健全内科感染管理结构

明确管理目标:内科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改进离不开院领导的理解和支持〔1〕,医院应该充分重视和正确认识内科感染管理工作,不要因为其创造的经济利益少而忽视其重要性,一旦因为感染管理工作没有做好,将会使其它工作功亏一篑〔3〕。医院应加大资金投入和硬件设施建设,加强感染管理方面的宣传,协调各部门关系,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正确认识内科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就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内科感染提供了前提。其次,应加强医院各级领导对内科感染管理知识的教育,从思想上提高对内科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将内科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到医院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中。另外,要加强和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监控体系,明确管理目标。

2.3规范和完善内科感染监测体系

完善和规范内科感染监测体系是做好内科感染管理的必要条件。通过内科感染监测收集的资料是制定预防控制医院内科感染措施的依据〔4〕。资料的完整和真实性取决于内科感染监测体系的科学性,不断完善内科感染监测体系,抓好内科感染检测工作,才能收集到真实完整可靠的的临床资料。通过监测资料,发现并找出可能引起医院内科感染的各种潜在因素,使内科感染管理工作更具体、规范、系统和有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该针对内科感染特点,制定合理的监测体系,定期开展内科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率调查等,及时发现内科感染病例及其相关的潜在危险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医院内科感染的发病率。

2.4院内消毒、灭菌和隔离的管理

抓好医院感染管理首先要抓好医院物品消毒杀菌以及废品管理,这也是有效切断内科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控制内科感染的有效手段。所以抓好医院感染管理应该从医疗产品货物的来源开始抓起,规范进货渠道,加强使用前和使用后灭菌处理等环节的管理。同时要加强对医务人员自身管理,医务人员必须穿戴整洁,勤戴口罩,做好消毒措施后才能与患者接触,以免造成交叉感染。特别是要勤洗手,手是重要的传染源,因此,洗手是预防医院内科感染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能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经手传播。此外,病房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对减少院内感染有重要作用,医院应该抓好基础设备(洗手设施)的合理布局和加强医疗设备更新换代,最大程度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5〕

3参考文献

1盖显英,王成玉,黄英华,等.全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4,14(11):1265-1267.

2刘胡祥.医院感染管理探讨〔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5,18(4):221-223.

3靳祥堂.医院感染管理新模式的实践与效果〔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4,5(3):225-227.

4左芝红.传染病爆发流行呼唤医院感染管理的创新〔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5):460-461.

5朱士俊.中国医院管理现状与展望〔G〕.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2:93-99.

12.11.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篇十二

1方法

1.1组建二级质量控制小组:组建科室、院级二级院感质量控制小组;科室院感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资质较高的医师、护士各1名组成, 科主任、护士长任组长;院级院感质量控制小组由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科室护士长6名组成, 分管院长任组长, 院感办主任为副组长。

1.2质控小组明确职责:科室院感质控小组负责本科室院感预防控制工作;院级质控小组由6名护士长分为3个系列组, 分别为外科系列组、内科系列组、医技药剂系列组, 负责对全院院感预防控制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

1.3检查督导:科室质控小组每月不定期对本科室院感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并记录;院级质控小组以分工系列组为单位, 每月不定期对所属科室进行院感管理工作督导和检查;督查内容主要为制度建设、培训学习、手卫生规范、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科室各项院感监测项目及上次存在问题改进情况等;院级、科级质控小组组长每月必须参与检查督导1次。

1.4考核考评:科室质控小组针对每月检查结果对本科室院感工作进行改进和总结;院级质控小组督导中对存在的问题当场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书面汇总所属科室督导检查结果并上交院感办, 院感办针对督查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书面反馈到具体科室, 并跟踪督查改正结果;同时院感办汇总每季度各科室督查结果, 参与医院综合医疗质量考评, 并与科室季度绩效考核挂钩。

2结果

2.1建立了严密的院感管理体系:科室均设立院感质量控制小组, 设置率100%, 同时树立了质控员的责任意识, 科室院感工作通过每月的自查进行了具体管理;院级质控员的每月督导和检查对科室管理中的漏洞进行了及时有效管理;院感办通过每月的检查反馈和每季度的质量奖挂钩进行全面的管理, 形成了严密的管理体系。

2.2弥补了院感工作无队伍、院感专职人员人手少的缺憾:县级医院均能单独设置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 但人员编制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通过二级院感质控小组组建, 形成以院级、科级质控员为主体的院感质控队伍, 大大增强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执行力。

2.3科室院感制度及培训情况:院级质控小组年初制度培训计划, 科室质控小组负责科室培训安排, 每月组织科内人员学习, 院感知识知晓率、院感培训率大大提高。

2.4工作人员手卫生知晓率情况:院内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技、护、药、工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执行率大为提高, 各科室洗手设备配备完善。

2.5医院感染工作规范统一:在院级质控小组的反复督导, 不断地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的完善的整改意见, 通过汇总总结, 使全院院感工作更加规范统一, 特别是促进各重点科室布局、硬件设施及管理等方面改进和升级。

3讨论

3.1质控小组对院感办职能的增强作用:县级医院院感办普遍存在编制不够、人员不足, 通过成立二级质控小组大大缓解了院感办人手不足的局面, 同时, 通过每个月的科室自查、全院的督查, 每季度的《院感简讯》通报, 大大强化了院感办职能作用。

3.2质控小组对科室院感管理组织的促进作用:医院感染管理涉及面广、环节繁复、内容众多, 科室院感质控小组的建立很好的把握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基础工作, 院级质控小组的每月督导和反馈能强化全院各科室的院感管理意识, 规范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从而使得医院感染管理从规范到执行真正落到实处, 极大推进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3.3质控小组对院感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院感队伍建设是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保障, 质控小组以通过每月的质控督导和检查查, 一方面使医院领导层和科室负责人提高对院感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对质控员个人能力的肯定, 另一方面形成了以院感质控员为主体的院感队伍, 同时通过对质控员在绩效工资上的补助和优先外出培训的机会等, 加大对院感质控人员的培养, 为人才梯队的形成酿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4质控小组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的促进作用:医护人员按要求做好手部卫生, 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医院感染措施[1]。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高低, 也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概率, 因此促进手卫生设备的配置及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是中心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通过质控小组的督导, 一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开展了手卫生的全员宣传和培训, 二是加大了各科室手卫生设施的新建、改造力度, 三是督促了各科室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干手设施、手卫生示意图等配备, 不断强化医院工作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 促进了手卫生依从性的提高[2]。

3.5质控小组对重点科室设施改造的促进作用:新生儿室、血透室、ICU、手术室、供应室等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历来是院感防控的重中之重。自质控小组成立以来, 对重点科室的建筑布局、工作流程、设备设施、人员管理、工作制度、操作技术等方面进行重点检查和督导, 群策群力, 对于不符合规范的布局流程及管理等提出整改意见, 并在新、改、扩建中及时给予技术指导, 规范了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摘要:目的 探讨二级院感质量控制小组在县级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方法和作用。方法 通过二级院感质量控制小组成立运行以来, 对比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制度建设、培训学习、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及各种院感监测、手卫生规范管理、院感控制可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二级院感质量控制小组督导下, 全面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得到了很大的促进和提高。结论二级院感质量控制小组在县级医院医院感染管理是一种有效管理模式, 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在质控小组成员配备上要兼顾岗位职能需要, 以增强质控小组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关键词:科室质量控制小组,院级质量控制小组,县级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朱士俊, 郭燕红, 李六亿, 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院, 2007, 11 (1) :6-9.

13.11.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篇十三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培训总结

为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新规范,提高科室实际执行力,充分发挥感染管理质控小组工作职责。根据国家卫计委2017年颁布实施的《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等12项卫生行业标准的通知及《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培训指南》的要求,我科监控护士在学习了院部《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知识培训班后于4月20日下午在医生办公室对科室全体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会上,监控护士王婷婷详细认真地为大家讲解了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通过此次医院感染管理新标准、新规范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防范意识,同时对提高我科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培训结束后,全体参加培训的医护人员共同进行了六步洗手法演练及理论知识考试。

康复科

14.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篇十四

1.根据医院实际,举办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班,深入理解掌握《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务人员手消毒规范》、《手术室建设规范》,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行为。

2.组织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参观、考察国内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先进的医院,借鉴好的做法,促进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3.组织对采样监测人员、培养报告人员、质控员进行业务知识再培训,使医院感染管理监测过程规范到位。

二、加强监测,提前干预,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1、全面实施医院感染综合监测(回顾性、前瞻性、目标性),有效开展前瞻性调查,建立健全网络,专人负责,工作到位,要注重医院感染的前期干预,有措施,有评估。

2、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对医院深静脉置管病人、65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全面目标性监测,发现问题,提前干预,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3、建立医院感染典型病例评析制,每二月一次,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干预措施到位情况及防范措施,提高医院感染提前干预能力。

三、增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防治职业损伤。

1、根据手消毒规范要求,加大督查力度,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洗手、消毒手行为,推行使用液体皂液、流动水洗手及快速手消毒液,避免交叉感染。

2、规范医务人员接触刺激性、毒性药物的程序,力求做到专人接触、防护到位、定期体检,减少医务人员身体损害。

3、建立医务人员职业防护风险预案,预防到位,应急到位。

四、加强督查,确保医院感染各项控制工作规范到位。

1.继续加强手术室、供应室、血透室、内镜室、口腔科的规范管理,特别加强供应室、手术室一体化管理,血透室规范化管理力度,把好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第一关。

2.继续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力争医疗废物盛装袋、锐器盒统一到位。

五、常规工作

1.每季度一次医院感染科科长例会。

2.每季度一次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

15.医院高危区域医院感染的管理 篇十五

1 供应室的管理

供应室是医院工作的“第二心脏”, 合理布局, 按“污到净”的流水作业方式设置污染区、清洁区、灭菌区, 操作路线不逆行, 应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 落实到人, 清洁物与污染物分开放置, 防止交叉感染。各科室对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物品要妥善处理, 需要回收的物品一定要附有明显的标签, 以备彻底处理。打扫卫生严禁干燥作业, 拖把洁、污要分开存放, 用后需消毒, 对污染区、清洁区、灭菌区的门窗要加设密封条, 以防风季时大量尘埃对空气和医疗用品造成污染[1]。

2 手术室的管理

手术室是治疗、救治病人的重用场所。手术感染意味着对病人生命的威胁, 消除威胁手术病人感染因素是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护士的最主要的职责。预防手术感染的要点如下。

2.1 手术室布局合理

手术室区域划分应符合功能流程。设有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 每个手术间设1张手术床, 接送病人采用双车法。

2.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手术室感染管理的关键环节, 如果有无菌技术的失误, 轻者导致切口感染, 重者危及病人生命。所有手术器械、敷料、手套、手术人员及病人穿戴物品等耐高温、高湿的物品要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对不耐高温、高湿的器具、导管、导光线路我院目前采用过氧乙酸气体熏蒸灭菌, 使用前, 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去除吸附在器具上的过氧乙酸。麻醉用品如储气袋、螺纹管、面罩连接器、喉镜, 每次使用后先用高效灭菌液灭菌, 再用无菌盐水冲洗后, 悬挂晾干, 备用。连台手术, 应先进行无菌手术, 后做污染手术。为了减少可疑的传染源, 必须控制外来参观人员。患有呼吸道感染、疖肿、手部有破溃的医生、护士不得参加手术。

2.3 对特殊感染手术实行隔离技术

凡手术病人接触过或使用的物品、台面、地面均应用高效灭菌剂刷洗、擦拭或浸泡消毒后再处理。

3 产房及新生儿病房的管理

3.1 产房的管理

产房是新生儿诞生的场所, 孕产妇在医院感染发生的机会较大,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更为重要。凡进入产房的人员必须先洗手, 穿隔离衣, 戴帽子、口罩及穿产房专用鞋, 接生或手术前, 应严格刷手及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尤其要杜绝不刷手接生。手套被刺破处理脐带和缝合伤口前, 应更换新的无菌手套。对于急产或产前检查项目不齐全的以及患有、疑有传染性疾病的孕产妇, 应按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 安排在隔离待产室、隔离产房, 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 所有物品按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

3.2 新生儿病房的管理

探视的人应进行控制, 探视者应穿隔离衣, 洗手后方可接触新生儿, 探视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室内环境及用品消毒。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 禁止探视。教会陪护者有关消毒、隔离事项并有定期监测制度。工作人员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或皮肤有伤口者应暂时调离工作岗位, 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

4 治疗室及换药室的管理

室内布局合理, 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 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人专柜, 过期物品要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医务人员进入室内, 应衣帽整洁,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无菌液体应注明时间, 超过2 h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酶超过24 h不得使用, 最好采用小瓶包装。碘酒、乙醇应密闭保存, 每周更换2次, 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 (棉球、纱布等) 一经打开, 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 h, 提倡使用小包装。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 上层为清洁区, 下层为污染区, 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 特殊感染伤口, 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 (诊室或病室) 严格隔离, 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 及时焚烧处理。执行每天清洁消毒制度, 地面湿式清扫。

5 预防工作人员自身感染问题

对医院感染高危区域工作人员应特别注意, 其中以预防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更为重要。由于工作关系, 工作人员经常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发生锐器伤, 易引起医院感染, 因此, 加强必要的防护措施及改善工作环境, 定期动态观察是很有必要的。

6 医院感染的防范

健全组织, 加强领导, 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 制订目标管理的内容及实施方案, 设专职人员, 具体抓此项工作。加强无菌观念教育, 认真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3]。注意工作人员自身保护, 提高病人免疫功能, 合理使用抗生素, 尽量避免二重感染。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管理, 医用垃圾密封保存, 专人运送, 对一次性物品、污染严重的物品及手术标本进行灭菌处理。制订科学检验手段和方法, 要在“取、送、选、检”4个环节上下工夫, 加强监测, 确保医疗安全。

关键词:医院感染,供应室,手术室,产房

参考文献

[1]李双英.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护理研究, 2009, 23 (增刊2) :121-122.

[2]王秀萍.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 2009, 23 (增刊1) :220-221.

16.11.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篇十六

【关键词】基层医院;供应室;感染;管控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33-01

为了究对于基层医院供应室存在的感染问题应采取的科学管控措施,我院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对供应室实行一系列科学的管控措施,对其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对象为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供应室日常工作实行科学管控措施后医院感染发生状况。选取此时期实施手术病患130例,将其感染发生率与实行管控措施之前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

1.2 方法

1.2.1 加强对供应室日常工作的管理

第一,科学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并实行规范考核。基层医院管理者应在对供应室实际工作状况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好科学的工作制度,督促每一位工作人员严格规范消毒隔离技术,严格遵守供应室相关操作流程,并成立好工作考核小组,以此帮助促进管控制度的贯彻落实。

第二,正确操作合理性。医院供应室的日常工作通常为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处理,对于有效控制感染发生而言,其意义极为重大。在供应室工作中,将操作流程做科学简化处理,实行分工责任制,以此帮助有效提升工作人员责任心。对工作区域明确划分,科学摆放消毒灭菌后的医疗用品,避免出现二次污染[1]。

1.2.2 增强工作环境安全性

第一,对周边环境全面消毒处理。供应室工作人员需对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消毒,对于空气也需进行消毒处理。空气消毒分为两大块:一是清洁(包括生活区)、无菌区[2]。对此区域空气可采用层流消毒法,确保工作室内不存在任何的消毒死角。二是污染区,对此区域空气也运用层流消毒法,在消毒完成后,还应做好具体登记,确保消毒工作的落实完成。

第二,工作人员注重手部卫生。许多医疗工作者在工作中对于自身的手部卫生较为忽视,极易带来医院感染隐患。供应室管理人员需对院内医疗人员进行手部卫生重要性知识的宣传,以此帮助有效提升其重视度,加强卫生监管,确保每一位医疗人员能够依照规范进行手部清洁。

1.2.3 加强感染知识培训

医院管理者应组织员工进行感染管理规范、消毒规范、传染病防治等多个感染相关法规的学习,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专科知识学习。对于一些新进职工需进行无菌消毒知识宣传教育,在做好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供应室工作人员需确保在日常工作中,各项操作均符合安全、感染预防规定。

1.3 观察指标

对供应室管控前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研究管控措施的实施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和x2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供应室管控前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供应室管控前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比[n(%)]

阶段例数医院感染例数发生率管控前130118.46管控后13064.62通过对表格的对比分析发现,在实施科学管控措施后,供应室医院感染发生率7.69%明显比管控前的42.31%要低,两者存在差异极为明显化,(P<0.05)。

3.讨论

在现今的医院发展中,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增强病患的生命安全性,尽可能的将医院感染发生率降到最低是极为重要的。在医院感染管控中,加强对供应室的科学管理极为重要,且在管控工作中应注重其系统、科学性[3]。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管理,制定好相关的工作考核制度对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实行严格化的考核,全面提升其工作操作合理性及专业素质。对可能引发感染的操作详细分析,着重加强对医疗用品的清洗质量、消毒灭菌效果、消毒灭菌容器的监测以及物品的保存、养护等;实行严格化的环境消毒,人流、物流流向不能交叉,注重操作人员的手部卫生,加强对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严格核查使用等均是极为医院感染管控中需着重注意的。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实行管控措施后,供应室医院感染发生率7.69%明显比管控前的42.31%要低,且两者存在差异极为明显化,(P<0.05)。由此可见,在实行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控措施后,基层医院供应室中的工作能够逐渐形成科学、规范化,有效确保供应室中医疗无菌用品的质量,尽可能的做到从源头处防止医院感染发生,帮助基层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史文娟.浅谈基层医院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吉林医学,2011,32(4):815.

[2] 苏国秀.加强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控制医院感染[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3):86.

17.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计划 篇十七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医院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今年,我院将进行三甲评审工作,院感工作将会迎来新的挑战,在充分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院感科将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进一步规范各项院感工作,针对上存在问题,围绕“更好地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突出院感各项监测前瞻性及时效性”等问题,制订今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前提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至少每半年一次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遇到问题随时召开专题会议,充分发挥委员会的领导和决策能力。

二、医院感染监测:

1、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对全院住院病人感染发病率,每月下临床监测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6月份开展现患率调查。

2、每半年采取回顾性监测方法,对出院病人进行漏报率调查。减少医院感染漏报,逐渐使医院感染病历报卡制度规范化。

3、开展目标性监测: 1)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2)留置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4、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5、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每月对重点部门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灭菌剂、消毒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6、根据《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和《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做好手术室器械的清洗、消毒和保养工作,三、与药学部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根据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细则及抗菌药物合理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每季度调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督促检验科定期公布全院前五位感染细菌谱及其耐药菌,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四、加强落实执行《手卫生规范》制订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手卫生知识,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五、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进行全院医务人员分层次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感染预防控制新进展、新方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知识等。对护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为消毒隔离知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保洁人员的工作要求、消毒灭菌的基本常识、清洁程序、个人防护措施等。

六、传染病管理:

按照要求搞好法定传染病管理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的管理,防止传染病漏报及流行。尤其要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监控与防治力度。杜绝疫情漏报而导致疫情扩散的发生。

七、病区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废物监督管理: 定期督查医疗垃圾分类情况,监督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交接回收工作,及时清理不得泄露。

18.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篇十八

1.组织全省院感专兼职人员认真学习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规范,尤其是新近颁布的行业规范,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令性工作,为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当好参谋,为全省院感工作顺利开展承担业务指导。

2.配合卫生厅医政处工作重点,继续加大检查、督导力度,统一监测标准、促进各地区管理质量均衡发展。组织质控中心成员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感染管理重点科室及部门进行检查、督导。依据新近出台和明年即将出台的各项规范,制定我省院感工作各项检查的标准,规范检查方式及扣分标准,引进先进省份院感质控中心的管理经验,对我省选派的院感检查人员进行资格审核,统一安排、组织培训,以促进全省院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

3.改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流程,在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推广目标性监测方法。合理应用人力资源,加大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力度,制定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管理流程及预防控制措施(SOP)。制定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如预防深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SOP、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控制的SOP、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SOP等。

4.开展二年一次的全省现患率调查,以了解我省医院感染患病率、医院感染主要人群、危险因素、主要病原菌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

5.建立地市级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

目前成立的地市级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仅泉州及宁德两家,为加强我中心对全省各级医院的检查、调查及督查力度,明年我中心将在卫生厅医政处支持下,促进全省九地市建立院感质控中心机构,从而形成全省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网络体系,以方便我中心人员对地市各级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促进全省医院感染工作协调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全省范围内的医院感染管理课题研究。

6.编印我省医院感染工作手册,举办2—3期专业培训班,建立专业人员考试办法

随着专业领域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为推广国内外院感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我中心将依据新近出台的医院感染相关规范组织人员编写全省的医院感染工作手册,作为今后省内院感工作者工作中重要的参考资料。并举办2~3期的专业培训班,提高全省院感从业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

此外,将逐步建立全省从业人员考试办法,进一步完善从业人员的考核制度,首先对二能以上医院的院感专职人员进行资格认定,理论考核和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以促进各级医院院感从业人员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

7.加大手卫生宣传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编印手卫生相关知识的不手册,方便携带和学习,设计和制作吸引眼球的内容丰富、图案形式多样、色彩鲜艳的宣传图画。强化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手卫生意识,改善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达到有效控制院感传播的目的。

8.进一步完善福建医院感染控制网网站建设

继续加强网站各版块建设,提供院感方面的最新政策法规、前沿知识及观念,提高网站更新速度,使网站真正成为我省院感专兼职人员交流的平台;继续完善培训报名版块,今后相关会议或者培训通知及报名将以网上报名为主,使得报名程序更加方便快捷;另外,拟建立我省院感的考试网,因地制宜的建立我省的院感题库,完成考试网的相关调试工作,初步计划今后我省院感人员相关的考核工作将直接在网上进行。

9.维护我省医院感染监控网,收集数据、分析反馈

1月1日医院感染监控网正式开始运行,为了使监控网能顺利运转,积极与各医院进行沟通,协助各医院正确使用软件进行上报,同时收集整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反馈给软件开发公司,并将解决方案及时公布。另外,定期对我省院感病例监测,目标性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等进行汇总分析,以了解掌握我省院感流行趋势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爆发,也为各医院开展院感预防工作提供指导。

10.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在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推广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的目标性监。

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树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零宽容”的理念,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策略和措施,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19.11.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篇十九

1 管理措施

1.1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任何工作的开展, 制度要先行[1]。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按照行业标准的要求先后制定并完善了工作制度。包括:消毒供应中心核心制度、一般制度、岗位职责、应急预案、操作流程等, 其中, 有质量管理制度、监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灭菌物品追溯制度、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等8个核心制度;制定污染物品回收分类原则和各类污染物品的清洗流程。

1.2 强化培训

加强培训, 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是保证制度落实的关键。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主的培训小组, 责任到人。培训的重点是卫生部下发的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消毒技术规范、科室制定的消毒供应中心手册以及国家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 通过学习使入科人员了解消毒供应中心的基本工作标准, 明确预防与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性及本科室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地位, 形成其在日常工作中预防感染的思想意识, 从而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 增强自觉性, 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

1.3 加强环节质量控制

为确保环节质量, 科室设立专职质量检测员1名, 指导监督各岗位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岗位操作流程。所有从病房回收物品均被视为有传染性, 对回收的各类物品进行清点分类, 按照污染程度分手工清洗、超声全自动机清洗、重度污染物品手工清洗后再按要求选用不同清洗设备清洗, 要严格遵守彻底清洗是灭菌的前提这一标准, 不论是手工清洗还是机器清洗, 都必须选择合适清洗酶。器械清洗结束后, 进入包装间要选择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仔细检查, 确定每个器械的清洁度和完好性, 器械表面及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迹, 功能完好后, 方可包装[2,3]。各种治疗包内必须放化学指示卡, 外贴指示标签, 并标明检查者、包装者。各类包的打包过程, 必须由一人打包一人检查, 确保准确无误。

1.4 加强脉动真空灭菌器的管理

脉动真空灭菌器的管理是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关键点, 是保证灭菌物品合格率100%最重要的环节。按照卫生部供应室行业标准要求, 每日清晨空锅进行B-D试验, 每锅物理检测, 每包化学检测, 每周进行生物监测, 如有植入器械则每锅做生物监测。注意各类物品装载时, 包不宜过大过重, 敷料与金属器械分层放置。对于过大、过重的物品 (标准之内) 应远离排气口, 并且在它的上下左右尽量少放物品, 以利于蒸汽通过。高压灭菌锅每天擦洗, 每周锅内锅外彻底清洗。消毒员的手套每天清洗、灭菌, 保证卸锅时手套处于无菌状态, 避免无菌物品被污染。

1.5 加强无菌间的管理

无菌间管理是供应室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每日2次用含氯消毒液擦洗桌面、柜面和地面, 每日负离子空气消毒器消毒, 每次2 h。进入无菌间需洗手、换鞋, 无菌物品放置在离地面20 cm, 离墙5 cm, 离天花板50 cm, 非本室工作人员严禁入内。每天检查灭菌治疗包外的标识, 确保发放到临床科室的各种无菌治疗包在安全范围之内。

1.6 加强一次性物品的管理

每月对灭菌物品和每批次的一次性物品进行抽检, 保证发往科室的物品全部符合要求。在2004年—2008年的抽检中, 灭菌物品合格率100%, 一次性物品合格率99.5%。发现不合格物品及时通知感染管理科, 由感染管理科再次进行质量检查, 如有问题全部退货, 确保病人使用的安全性。

2 结果

经过2009年—2010年的强化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工作较前有很大提高, 科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也不断提升, 得到了医院领导和临床科室的赞誉, 临床满意度始终名列前茅, 在医院组织的各项检查中得到好评。

3 小结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 需要处理的医疗器皿和器械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对其进行处理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并且具体化。为了从无菌物品生产的源头上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 从而提高和保证医疗和护理质量, 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尤为重要, 科室专业人员的从业意识和职业素质要有相应的提高, 因此加强管理培训, 是保证工作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总之,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供应室与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供应室管理的关键是注重细节, 减少和杜绝任何有可能造成污染的环节, 注重供应室护士长自身的学习, 取长补短, 不断改进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以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

参考文献

[1]刘礼霞, 夏桂兰, 王慧芬.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6) :831.

[2]李双英.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护理研究, 2009, 23 (增刊2) :121-122.

20.11.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篇二十

【关键词】院内传染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 ;作用Hospital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82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011-03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合理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系统管理和内涵建设的首位任务,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院内传染病防控的重要环节,被医学界广泛关注[1]。医院感染伴随医疗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科在承担全院传染病感染的预防、控制、监测、预警、控制、分析、统计、上报及监督管理等工作的作用,是医院有效防治传染病、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2]。医院近两年来通过实施院感控制管理,在医院内传染病防控方面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医院感染管理科对院内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及效果,探讨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内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医院感染管理科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情况(观察组),并与2003年2月~2005年2月未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相对照(对照组),观察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两组在护理人员配置、收治病种、疾病程度及患者人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2.1缺乏医院感染知识:大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普遍缺乏医院感染的防治知识,对消毒、隔离等重视不够,各项技术操作未完全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机进行,缺乏无菌观念,将病原微生物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给他人或自己造成感染,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1.2.2技术水平不到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大多基层医院设备缺乏,科室设置也不十分科学,如妇科和产科没有分开,合属妇产科,下设妇产科护理部,由此护理人员(包括助产士)往往不是来自妇幼或助产专业院校而是普通护校,导致专业理论知识缺乏。此外,护理人员临床经验不足,观察能力缺乏,应变能力较差,对常用药物的药理机制欠熟悉等均可造成致病菌传播造成院内感染[2-3]。

1.2.3制度及流程执行不到位:存在个别护理人员有章不循、粗心大意的情况。在实际操作中易造成症状、体征观察不仔细,异常发现、报告、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护理记录模糊不清,以及用药差错等情况。

1.2.4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标识不清:大多医院缺乏对住院病人请假离院的专门管理制度;医嘱护理级别与床头分级不符,药物过敏标识与特殊用药标识无明显区分,危险地段未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或标识不醒目。

1.2.5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力度不够:受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的限制,治疗室与病区的空气消毒设施及洗涤清洁设施不够完善,设置独立的医院感染控制机构较少,往往归属于护理部或医务科,且多由护士管理,管理的专业性不足。另一方面,一些医护人员并不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及流程,导致产房空气、氧气湿化瓶、消毒液等细菌指数超标[3]。

1.2.6护理人员缺乏沟通技巧:一些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缺乏与患者间的沟通经验,沟通技巧不足,使得对患者的心理、病情不够了解,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感和安全感不足,治疗依从性差,易诱发医院感染。

1.3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

1.3.1健全制度,完善管理监督体制。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医院传染病管理的中心科室,成立专门的医院传染病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小组人员由感染管理科的人组成,全面负责医院感染监测、控制及管理,尽可能减少和预防医源性感染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并定期进行感染管理效果的分析、统计及报告。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定期召开例会,及时进行整改,解决实际问题,领导小组要完善对医院传染病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程序,规范院感管理的监督行为,对各临床科室及临床医生进行监督检查,明确工作职责,健全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院感知识人员培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

1.3.2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经常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特别注意学习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条例及规定。通过选派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定期召开临床医生、护理人员例会进行医疗质量反馈及医疗、护理安全意识教育,组织院内培训(如基本业务训练、医院感染知识培养、护患沟通技巧等)等方式,分层次、分类做好各类人员的培训工作,了解院感知识,提倡预防的观念,同时,增强医务人员责任心,树立医院感染意识,提高对院感风险处理水平。

1.3.3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措施: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进货渠道应进行严格控制,并且由医疗器械科专人购入,按照有关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与验收标准,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3-4],尽可能在医疗器械方面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1.3.4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措施: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置时,处置过程是否遵循相关规定是关系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医院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置需要多科室、多人员进行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良好处置的目的。医院应对医务人员以及进行医疗废弃物处置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医疗废弃物分类放置,设置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收取、运送、焚烧,并在上述工作完成后进行详细记录,严格做到医疗废弃物日产日清的要求,并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工作,从而避免医疗废弃物流入社会,防止传染病暴发等严重后果。

1.3.5注重护理细节管理: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加强预见性护理及环节质量监控,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并通过建立标识、加床档、严格巡视等方式减少患者的安全隐患。此外,加强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教育,护理人员要确保"看服到口",并及时跟踪其服药效果。

1.3.6对医院内部环境微生物以及消毒灭菌情况进行及时监测与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科应派专人进行医院内部环境微生物以及消毒灭菌情况的监测与管理,定期对全院各病区以及科室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等部位进行灭菌。若监测过程中发现超标情况,应及时向相关人员以及部门进行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对正在使用的紫外线灯,应进行使用时间累计记录,同时定期进行紫外线强度测试,若紫外线灯不能够达到合格标准,应及时进行更换,从而保证医院内部空气的消毒效果。

1.3.7加强医患、护患沟通:规范医生及护士言语,诊治、护理行为及礼仪,注意沟通过程中的主动、耐心、体贴、细致,引导医生、护士正确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同时明确探视制度,每天定时开放可视探视室,使患者与家属能够适时交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4]。

1.3.8严格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在发现传染病患者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时限进行上报,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疫情网络直报工作,检验科、放射科等辅助科室人员每天对各类检验、放射等报告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传染病病例时应立即电话报告监控管理部门和医务人员,为医务人员提供监测信息。

1.3.9传染病预防控制与技术指导。强化医院感染科的院感控制职能,传染病早期,由于症状不明显,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强化对早期发现散发传染病病例的控制,针对不同传染病的特点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的控制,制定严格控制疫情传播的措施,隔离患者进行必要的医学干预,在传染病防治的报告、治疗、控制等环节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实施医院感染管理,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医院共监测出空气超标2.61%,物体表面超标2.82%,医务人员手超标1.25%。两年间全院10个病区56720名住院病人共发生医院感染143名,医院感染率0.25%。对上述统计结果与医院未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前各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一。

时间空气超标物体表面

超标医务人员

手超标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前5.98%6.30%4.47%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2.61%2.82%1.25%P< 0.05< 0.05< 0.05由表一可知,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空气超标、物体表面超标以及医务人员手超标情况均较之前有明显改善。

由表二可知,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25%,明显低于未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前医院感染发生率0.51%,证明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3 讨论

医院感染管理是当前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医院10个病区56720名住院病人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显著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管理实效得到进一步增强,有效控制及预防了医院内传染病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治疗水平及护理质量,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综上,加强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严格执行防控措施,对防止医院内传染病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5]。

参考文献

[1] 徐艳凤,邵士春.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108-109.

[2] 季玉翠. 影响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 25(1):171-172.

[3] 李嫦珍.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3):674-675.

[4] 李万兰,郭晨霞.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长效机制的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6):1002-1004.

上一篇:《广玉兰》教学反思下一篇:小升初优秀作文:后的我